首页 优秀范文 社区管理案例

社区管理案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0 16:08:29

社区管理案例

社区管理案例第1篇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档案,老年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34-02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及肾脏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多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22.4%~71.0%,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有研究资料指出治疗高血压的最有效措施是“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2]。由此可见,全科医师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模式来防治高血压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调查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本社区内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57~72岁,平均(62.3±5.1)岁;平均病程(46.4±10.4)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例,大专19例,中专及以下学历7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58~73岁,平均(63.1±5.4)岁;平均病程(48.1±11.2)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例,大专14例,中专及以下学历80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对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内容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联系电话、老年情况、宗教情况、慢病情况、病程等。

1.2.2 血压的监测 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1次,至少隔天1次,将血压数值记录进档案,制成一个连续的动态图。

1.2.3 随访记录 每月随访1次,对老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将随访的结果记录进档案。

1.2.4 体检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将所有体检结果记录进档案。

1.2.5 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 包括开展电化教育,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宣传栏、高血压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

1.2.6 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 对于高血压严重患者,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高危人群登记,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档案。

1.2.7 高血压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对患者、社区和医院均有利,严重时转诊至医院,稳定时转入社区,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及减轻患者的负担。

1.2.8 逐步推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中心。制定“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定期开展研讨会,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怎么样进行自我管理。

1.3 一般的社区干预内容

包括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位的监测。

1.4 疗效评价

按卫生部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终身疾病,决定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3]。健康档案是一个连续、综合、个体化健康信息记录的资料库。自设立健康档案以来,社区干预的治疗模式已经逐渐发生改变,由以往单一、被动变为综合、主动性的社区干预[4]。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形势严峻,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信息变化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应个体化的慢性病目标管理干预服务措施,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所以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要实行个体化。从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实行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以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一般的社区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有效率也明显地增高。

社区慢性病管理通过一些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5]。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慢性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可以说,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是目前可被认同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实施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是对现行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和补充[6]。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与此相类似,它是综合了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措施,在实行慢性病管理的同时加入个体化模式,使得患者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效果更明显。从目前社区慢性病防治情况来看,上门访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7],所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8]管理模式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一旦成熟建立以后更能节省医疗资源,将医疗资源分配得更加合理。所以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德平,曾学赛,曾环字,等.老年人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0):729-730.

[2]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60-74.

[3] 曾念彬.深圳市福田区社区慢病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54-755.

[4] 杨静,金翠香,张成秋.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1):673-674.

[5] 李晓红.当前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中外医疗,2009, 30(6):120.

[6] 李惠娟.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332-335.

[7]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7-20.

社区管理案例第2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动员;合作模式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和党组织负有社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责任,并拥有社会动员的领导权和主导权[1~3]。而当我国需要将大量的“住宅小区”转化为“和谐社区”且政府又缺乏投入时,不具有社会动员合法性的企业如何深度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这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企业社区参与(corporatecommu-nityinvolvement,CCI)实践在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功案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诸如万科、保利和百步亭集团等通过长期深度社区参与及与社区其他参与主体积极合作解决社区社会问题,成功将其所参与建设的城市“住宅小区”转变为被国家民政部认可的“和谐社区”①。本研究将这类城市“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变情境下企业开展的持续性、合作性、全方位的社区参与行为界定为企业深度社区参与。但中国情境下这类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过程与特征还缺乏研究。当前CCI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背景,探讨为解决社区社会问题企业开展社区参与活动的背景/前因、行为与绩效及其间的关系等问题[4~8],而情境的差异性[9]导致其研究成果对中国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借鉴意义有限。具体来说,中国情境与西方背景存在如下差异:①社区建设中参与主体(政府、社区组织、企业组织等)的合法性和能力差异。与西方社会不同[10],我国社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长期行政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导致缺乏合法、独立且成熟的社区组织;②我国社区问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西方的社区参与相关研究中以帮助解决具体单一的社区问题居多[7,11],而中国“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变过程却有诸多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③为解决社区社会问题采取的合作方式不同。西方学者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跨部门合作时以双边合作居多[2,12],而中国情境下企业深度社区参与则涉及多方合作关系。由此可知,对中国情境下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研究需要从理解中国社区建设任务和挑战入手。而关注社会问题解决的社会政治治理理论提出从治理结构和行为模式两个层面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间互动合作的思路,正好为本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基本分析框架[2,13]。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国转型情境下的社区建设包括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和社区活动开展两个层面的任务,继而该情境下的企业深度参与社区需要探讨如下两个问题:①在政府主导社会管理但又缺位于社区建设实践的情境下,企业的深度社区参与如何在帮助创新社区治理结构过程中实现社区动员的合法性和动员能力?②在“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化的社区建设过程中,企业与各方社区参与主体的合作模式是如何的?本研究通过对一个大型“住宅小区”在房地产企业(百步亭集团)参与下成功转变为“和谐社区”的单案例研究来探究上述问题。

2研究框架

案例研究需要事先界定研究主题,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待研究问题,以指导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14,15]。因此,本研究的这一部分将在对CCI的中国情境特点以及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框架并界定具体的研究问题,以指导后续的案例资料分析和研究结果讨论。

2.1CCI的中国情境:社区建设背景我国现行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方式。(1)我国的社会治理体制对社区治理的影响。政府长期作为社会管理的唯一主导者[3],使得党组织和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都缺乏动员社会力量的合法性和动员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社区建设”受到党和政府重视,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的社会治理格局[3]。然而,我国具体的社会治理变革实践却长期滞后,尤其是实现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工作仍处于摸索中。(2)我国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近几十年来,城市化进程下大量新增的城市住宅小区难以转变为民政部倡导的“和谐社区”。各类复杂的社会问题始终限制着“住宅小区”发展,例如,由陌生人组成的“住宅小区”中居民交往少邻里矛盾多;“住宅小区”的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普遍存在[3,16];缺乏多样化的社区组织吸引居民进行社区参与;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行政色彩较重[3]。上述中国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为那些愿意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17],但也使得企业深度社区参与面临着一个关键挑战,即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缺乏调动社会力量的合法性和能力”。具体地讲,企业深度社区参与需要解决如何帮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获取社区动员的合法性和能力,从而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互动合作关系以共同实现和谐社区建设。

2.2社会政治治理理论与中国社区建设为了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行动者围绕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发展机会创造而进行互动合作的问题[13],社会政治治理理论构建了包括结构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分析框架。第一层是互动结构层面,是指所有参与主体所组成的组织角色系统,包括参与主体和治理结构两个要素。其中,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治理结构是关于参与社会问题解决的所有参与主体之间形成的关系规则和制度性安排。第二层是互动行为层面,包括合作行为和行为结果两大方面。总体而言,这两层面的关系表现为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和制度来源[9],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互动行为的不同[13,18]。社会政治治理理论探讨的问题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挑战很接近[2]。因此,本研究认为,该理论不仅为本研究考察中国情境下社区建设的任务,也为理解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分析框架。(1)本研究需要考察社区建设中社区治理结构层面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具体社区建设活动的开展。虽然该理论界定了治理结构层面的各要素,但考虑到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在我国普遍尚未建立,因而需要特别关注社区是否已有领导核心机构、社区参与主体是否多元化以及是否合法且独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如果这些要素都缺乏,该如何重建和由谁建立(也就是社区动员的问题,回答社区资源如何重新集中、配置和优化)。(2)需要从合作行为层面理解中国情境下的社区建设活动,尤其关注被动员的多方参与主体,如政府、企业和社区组织,在各类合作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从治理结构层面和合作行为层面分析案例社区建设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方式和内容。

2.3CCI和中国情境下企业深度社区参与当前CCI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方社会背景。已有研究认为,CCI是指企业通过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合作解决这类人群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目标和企业竞争优势[5,19]。CCI实践在西方社会因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直受到广泛关注[4,8],但我国相关研究较少[20]。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参与中对多方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不少企业在试图亲自参与深入、可持续性CSR活动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时[21],逐渐意识到多方合作比单独行动能更有效解决社会问题[7,22]。相关研究也暗示这一变化,例如,BOWEN等[5]在回顾近200多篇社区参与相关文献基础上围绕“社区参与连续体”的概念划分了3种CCI战略(交易型参与战略,桥梁型参与战略,变革型参与战略),认为它们代表了企业社区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合作倾向的不断增强。该“连续体”概念正与本研究所探讨的和谐社区建设和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过程性相一致,其对企业角色类型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本研究对社区建设过程中多方利益相关者间合作行为的分析。然而,正如引言所述,与西方情境下CCI不同,在中国情境下的社区建设中,企业的深度社区参与活动首先要帮助社区组织成长,然后才是与成长中的社区组织合作帮助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因此,本研究将不仅关注企业与社区组织的合作行为,还关注企业帮助社区组织成长的行为。

2.4研究思路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中国社区建设背景特点进行分析以及结合社会政治治理理论和CCI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研究思路:①从治理结构层面和合作行为层面理解中国情境下“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变的社区建设任务。②从社区动员、合作模式和绩效等3个方面探究中国情境下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过程和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具体待研究问题。图1展示了本研究的框架和3个具体的研究问题。这一框架和研究问题将指导后续资料分析和研究结果讨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探讨中国情境下围绕社区建设的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过程与特征,涉及到企业如何从社区治理结构入手实现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动员、针对不同社会问题如何进行合作互动、企业和社区能从合作中获得什么等问题,适合采用能够对现实情境进行丰富描述的案例研究方法[23],而单案例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丰富的过程性信息。

3.1案例选择及简介

3.1.1案例选择本研究遵行单案例选择的典型性、极端性和启发性的理论抽样原则[23,24],具体选择标准如下。案例社区的选择:①所选案例要体现研究问题的独特性[24],为了凸显中国存在的城市“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化的现实背景,需要满足两点:一是经历了从“住宅小区”成功转型成“和谐社区”并持续发展的过程;二是该社区发展过程中有焦点企业一直持续深度参与并对社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②所选案例的启发性[23]需要通过有效性和历史性得以保证,根据我国社区建设历程,案例需要有15年以上发展历史并持续获得国家和社会关注与认可。案例社区背后的焦点企业的选择:所选案例要最适合回答本文研究问题,并提供观察和分析先前无法研究的科学现象,以满足理论构建的需要[14],根据本研究背景需要满足4点:①以房地产为主业并持续发展了15年以上且具有良好口碑的企业,长期持续参与所建社区的后期管理和服务;②企业的CCI活动丰富且深入,不只针对单一问题,会同时针对影响社区发展的各方面和各层面问题;③包括慈善捐赠在内,企业所有资源和能力投入都是经过与其他社区参与主体协商配合而一一落实的;④企业的CCI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同时明显提升了企业效益。此外,本研究选取案例时还同时考虑了资料收集与调查的便利性和充分性。据此,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社区是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背后的焦点企业是持续参与案例社区建设过程的百步亭集团。

3.1.2案例社区:百步亭社区简介百步亭社区经历了从“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变的全过程。1998年它只是地处武汉市江岸区郊区、入住600户居民的安居房小区,到2016年发展为占地5km2、入住18万人的大型混合“和谐社区”,未来按政府规划将发展为一个占地7平方公里、入住30万人的百步亭新城。在过去18年的发展中,百步亭社区始终走在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前列,不断获得政府、社会、行业的表彰和关注,其中部级表彰已有100多项。同时,百步亭被视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2003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四部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社区经验;2013年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因此,百步亭社区适合作为本研究“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变情境的典型代表,同时,百步亭社区所属的武汉市是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民政部指定的城市社区建设试验区之一,因而其发展过程还能明显反映中国社会管理的特色。

3.1.3焦点企业:百步亭集团深度参与百步亭社区建设的百步亭集团是一家以社区地产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民营企业集团,其中社区地产主业的基本情况见表1。不同于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公司,武汉安居工程公司(百步亭集团前身)在1995年成立后逐渐确立了“社区地产”战略,提出全方位参与所建“住宅小区”的前期建设、后期管理和日常服务工作。百步亭集团采取这种全方位的深度社区参与是基于以下考虑:①持续开发的需要。在1995年获得第一批划拨住宅用地(处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中一片7平方公里住宅开发建设用地之中,政府对这片区域采取分批拆迁、划拨开发的方式)后,发现只有提供让居民和市场满意的产品才能为公司进行统一规划和连续开发创造机会。②差异化定位的需要。为避免我国已有安居项目并不“宜居”的问题,公司组织团队在国内外进行为期2年的调研和考察学习,最终确立了“社区地产”的企业战略,致力于实现从“政府办社会”到“企业服务社区”的转变。在该企业战略下,百步亭集团逐步确立了如下战略发展布局:以“社区地产”的品牌效应,带动社区服务业和多元产业共同发展。随着与百步亭社区管理服务相关的多个子公司相继成立,2003年百步亭集团成立并将集团总部设立在百步亭社区,明确提出了“理性利润”、“长远利润”和“多赢效应”的核心经营价值观。在该价值观指引下建设的“百步亭社区”持续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3.2数据收集本研究团队从2011年9月开始关注百步亭社区现象并进行持续调研。与本研究相关的调研集中在2013~2016年,其中二手数据收集截止到2016年8月①,一手访谈数据截止到2016年5月。资料收集包括4个方面:①查阅企业相关文档资料、企业官网、社区网站、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公开二手数据来初步了解案例基本情况;②根据理论框架设计访谈计划,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访谈百步亭集团和子公司等不同职位的人员、政府官员、社区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收集社区建设相关活动的一手资料。选取的受访者均长期参与社区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共访谈48人(合并身兼多职的人)(见表2),每一次访谈持续45~120分钟不等,对部分访谈对象的采访次数达到了3次以上;③向受访者请求翻阅并记录访谈提到的社区活动资料、志愿者服务笔记、员工工作记录,以及社区杂志等内部资料;④另外,为了收集具体的细节资料、体验社区建设活动的实施过程,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参与性观察。研究团队对所有的访谈都进行了现场记录和录音,并在24小时内进行了转录,累计转录达200页。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非常注重多源数据的三角验证以提供更精确可信的信息及更稳健的理论结果[25],在访谈中主动向受访者求证访谈中涉及的二手数据,对访谈信息通过内部文档和观察进行验证。在长期的数据收集过程中一直采取在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之间进行循环往复的策略[14]。

3.3概念界定与数据分析案例分析需要基于清晰的概念界定,并进一步从案例中获取支持每个概念的实证数据[26]。基于前面的研究思路,明确分析的层面和要素或维度,包括要素或维度的内涵和主要关注的信息(见表3),作为对一手资料和二手数据进行分析的依据。(1)社区建设结构层面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①考察构成治理结构的所有社区参与主体,包括:被社区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个人、群体和组织,以及参与解决问题的所有CCI活动中的主体;②考察社区治理结构的内容和形成,了解参与主体间通过互动协商所确立的关系系统及其形成,包括组织结构、参与者的资源能力状况、权利责任分配规则(包括政府授予的自治权等)[13]及其变化。(2)社区建设行为层面的合作行为①行为目标维度,主要考察各类CCI活动所有参与主体所试图解决的与社区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②行为内容维度,主要考察为解决目标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多样化CCI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先后次序,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互影响;③行为方式维度,主要考察各种CCI活动中参与主体的角色作用、权利职责范围、资源能力状况以及发生的变化。(3)社区建设行为层面的绩效①社会价值,主要考察企业深度社区参与所实现的社区社会问题解决情况;②商业价值,主要考察企业深度社区参与对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在案例分析过程中,①由各作者共同使用全部数据来源,分别从中辨别出所有与社区建设有关的CCI活动及其所针对的具体社区社会问题,并对各自做出的初步分类汇总表格进行对比,对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完成CCI活动识别和初步描述工作。②基于所识别出的CCI活动,在研究团队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见图1)和所确立的要素/维度界定标准(见表3)的指导下,各作者分别独立分析社区建设(结构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内容、多方互动及相互间的影响,从中辨别出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行为的开展过程和特征,并归纳和提炼研究结论和要点。③通过多次团队内部会议和报告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各自提炼的结论要点与现实数据的吻合性,采纳一致的结论,对不一致的结论,再次由各作者独立进行分析后讨论,直到达成一致为止。

4案例分析结果

本研究表明,百步亭社区从“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包括如下两个层面的任务:建立社区治理结构以实现社区多方力量的动员;在社区治理结构下,各参与主体针对社区社会问题的解决开展各类合作性社区建设活动。本研究将分3个方面展示百步亭集团深度参与百步亭社区建设的过程:①企业如何推动社区治理结构的建立以进行社区动员;②企业如何帮助社区组织成长并与社区组织合作;③社区建设活动所带来的社会绩效和企业绩效。4.1企业深度社区参与:推动社区治理结构建立

4.1.1企业推动社区治理结构建立的“萌芽-完善-成熟”三阶段本案例研究发现,百步亭集团在持续探索中推动百步亭社区建立了“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过程经历了“萌芽-完善-成熟”3个阶段。(1)萌芽阶段1998年首批600户居民入住安居房小区后,社区很快陷入无序混乱状态,随着社区的持续开发,企业设想的“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社区管理理念更是难以执行。公司高管调研后发现,只有党组织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才能把社区整体维系起来。在尝试鼓励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基于小区已有500名居民党员的现实,公司高层向江岸区党委和区政府进行了多次请示和沟通,2000年江岸区委区政府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后,正式批准百步亭社区设立全国首个社区党委和成立社区管委会,直接隶属于江岸区委区政府领导,但运行经费由社区自行解决。这成为百步亭社区治理结构建立的起点。(2)完善阶段虽然社区党委和管委会的成立使社区建设有了领导核心机构,但是几乎所有沉重繁多的社区工作全由社区党委、管委会和居委会承担,社区工作因基层组织缺乏而无法落实到位的问题开始出现。党委和管委会领导意识到完善党组织体系、调动居民参与的重要性。由于从普通群众着手较困难,社区党委决定以“党员应自觉发挥带头作用”为口号,从发动党员主动参与开始。基于社区党员的基本信息,社区党委从2001年开始实施并逐渐完善“三制”措施(党小组楼栋组织制、24小时党员责任制、社区与党员所在工作单位联系制)把社区内的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的管理,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开始迅速发挥作用。(3)成熟阶段在党组织的带动下,社区楼栋组织、自愿者组织、文化组织、体育组织纷纷成立并壮大起来,政府的各种基层服务职能也在社区设立起来。在社区管理和服务探索中,百步亭社区逐渐明晰了“党的领导、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运作”的社区治理结构(见图2上半部分)。而党中央也在吸取全国包括百步亭社区在内的社区建设实验区的经验基础上,在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格局。由此,百步亭社区的“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基本确立。

4.1.2社区治理结构建立过程中企业进行社区动员的3种策略研究发现,在推动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焦点企业通过身份合法化、组织嵌入和资源承诺(见图2中下半部分)等3种社区参与策略,帮助社区治理结构要素的建立,最终获得了社区动员所需要的合法性和动员能力。(1)身份合法化策略由于在我国政党制度和长期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体制下,企业并不具备动员社会力量和主导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合法性。为了应对社区初期的建设需要,案例企业通过两种手段获取深度社区参与的身份合法性(见图2):①社区企业定位。根据案例简介部分可知,在建设之初,百步亭集团在社区建设事项上就将自身定位为主要的社区参与主体之一。这种定位既与企业制定的“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管理体制一致,也表明了企业在社区建设中与其他参与主体(政府、居委会、社区组织等)的合作关系。②政府授权。在社区建设初期的“住宅小区”状态下,企业说服区党委和区政府同意和支持由以“社区企业”定位的百步亭公司来牵头,建立直属区委和区政府的“社区党委”和“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社区领导核心机构。由此确立了“党建引领”这一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的关系结构赋予企业合法的参与主体身份。例如,采用党组织和社区企业、社区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等社区参与主体双向进入的方式,建立了“社区党委-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层级区域化管理的党组织体系。从社区治理结构要素来看,以上两种手段实际上培育和建立了合法且多元化参与主体、领导核心机构、层次性的关系系统,从而获得了企业社区动员的合法性。(2)组织嵌入策略研究发现,在获得深度社区参与的身份合法性的同时,百步亭集团进一步通过如下3种手段对社区进行多层次的组织嵌入从而强化了企业在社区动员方面的能力(见图2)。①企业高管社区兼职。社区采取“大党委制”,党委由企业、社区组织和驻社区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构成,其中,党委和管委会核心领导均由集团高管担任。②企业中层的社区交叉任职。在提供具体社区服务上,通过增强各社区参与主体之间的职位交叉,协助各方工作有效开展。③企业员工成为社区自愿者。员工以两种形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一是以个人注册为志愿者与受助者结成“关爱对子”等;二是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社区治理结构要素来看,以上3种手段实际上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了双向沟通的关系系统、使得各组织的资源被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社区动员合法性和社区动员能力。(3)资源承诺策略获取足够的资源支持是组织机构运作的基本且重要的基础,因此需要探究案例社区治理结构的运作,尤其关注社区资源的来源。研究发现,在政府对社区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百步亭集团在推动社区治理结构建立过程中做出了资源支持的承诺,这也强化了企业社区动员能力。①对社区建设活动的经费、场地等物质支持。这些支持都是为了确保各类新建的社区组织能得以运作,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各社区组织的活力和自主性。②对社区建设活动给予的组织、策划、培训等专业能力支持。这些支持都是为了提升各社区组织提升自治能力。结合社区治理结构要素来看,以上两种方式实际上保障了社区建设所需资源的供应,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社区动员能力

。4.1.3“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的社区动员功能百步亭社区治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党建引领”,它不仅赋予了企业动员社区的合法性,也培育了企业社区动员的能力。具体来说,该治理结构的动员功能体现在:①作为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是符合中国政治体制、符合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方向的,因而有助于将企业、社会、居民、政府多种力量重新组织在一起,赋予他们合法的参与主体身份;②确立的领导核心机构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能有效的吸收和分配各潜在参与主体的资源,如有助于吸引企业等社会组织投入物质和人力资源到社区建设中;③它作为基层党建的载体,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所具有领导力和号召力,有利于企业通过组织嵌入来引导并加强各社区组织之间的沟通互动,帮助提升企业的社区动员能力;④作为一个多层级的沟通平台,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共同制定相关制度规则并让他们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总之,与西方社区建设不同[5,7,11],在中国政治体制下,企业需要借助党和政府的最高权威,协助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创新社区治理体制,以实现企业对多方资源调动的合法性和能力,保证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合作基础。

4.2企业深度社区参与:推动社区建设活动中的多方合作本研究基于社会政治治理理论中合作行为的3个维度(行为目标、行为内容、行为方式)进行案例分析和提炼(见表4),研究发现,百步亭集团推动社区建设过程中CCI活动包括两大部分:协助社区组织成长、多样化合作开展社区活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都是基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结构,根据社区发展需要(行为目标)和各方资源能力状况(行为内容)而形成和发展的。

4.2.1协助社区组织成长案例数据表明,社区组织缺乏和发展不足是阻碍百步亭从“住宅小区”向“和谐社区”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百步亭社区建立“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为各社区组织赋予了参与合法性,但如何协助各类社区组织成长是企业深度社区参与面临的首要问题,因为协助社区组织成长是企业与其他参与主体广泛合作的基础。研究发现,百步亭集团主要从两个方面协助社区组织成长(见表4):(1)激活潜在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参与意识本研究归纳出具有中国情境特征的激活参与意识的两种手段:①借助党组织对党员的号召力,②发挥居民积极分子的榜样作用。例如,为了解决社区成立之初社区居民不相往来的问题,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百步亭社区从居民党员入手,号召他们成立活动团队。当社区活动队伍中出现居民间互助事迹时,妇联组织和居委会抓住时机在会议上和宣传栏上公开表彰这些积极分子,鼓励和宣扬他们的志愿精神,将各类兴趣小组发展成志愿者组织。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发现已有的基于西方背景的CCI研究文献很少提及“激活社区参与意识”[9]。然而,解决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社区参与意识的问题却是中国情境下企业深度社区参与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2)培养社区组织的能力本研究识别出培养社区组织能力的3种方式:协助建立组织制度、通过培训提升能力、通过考核竞赛促进成长。其作用是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社区骨干队伍。例如,为了提升党组织的社区服务能力,社区党委采取了“培训+论坛”和“述职+考评”方式。为了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组织的服务水平,党委和管委会建立“社区工作者制度”,要求派出所和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百步亭居委会和业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等全部作为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2.2以多样化合作模式在社区建设不同阶段参与社区活动研究发现,在案例社区从1998年只有600户居民的安居房小区到现在入住18万人的大型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各类社区相关组织也逐渐成长为独立且重要的参与主体,社区互动合作活动不断增多。由于解决不同社会问题(行为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行为内容)不同,不同参与主体的职责和角色安排方式(行为方式)也会不同。依据上述3个维度对案例中多方合作性活动的变化进行分析,本研究从中辨别出3种合作模式。

(1)企业主导型参与本研究发现,从多方互动的目标来看,在百步亭社区建设初期,针对的是与居民生存环境相关的功能性社会问题(如住宅产品质量、社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安全卫生服务等)。从互动的方式看,这些社会问题都在企业主导、其他社区组织支持下进行解决的。因此,本文将由企业主导、其他社区组织响应解决社区功能性社会问题的合作模式定义为企业主导型参与。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这类社会问题与企业商业价值链环节紧密关联,便于企业将CCI活动融入商业运营中,是企业和社区的共同利益所在。基于以上分析,这种合作模式取决于社区发展初期的需要(关键是依赖资金和物力)和各参与主体的资源和能力状况(如表4)。相对于早期的社区发展状况和其他潜在参与主体的能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无力顾及,其他社区组织更处于空白状态)而言,具备更多资源和能力的企业更适合主导此类社区参与活动。

(2)企业-社区协商型参与本文研究发现,从互动行为的目标和内容来看(见表4),随着社区发展的重点从居民的物质生存需求上升到居民精神生活需求,需要由居民亲自参与、以满足其精神性/社会性需求的社区文化活动(舞蹈协会、腰鼓队、太极队、书法美术协会等)和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社区的主要活动。从互动行为的方式来看,这些活动的主导者是由社区中各类成长起来的社区组织(党组织、居委会、志愿者组织等)、居民和政府职能部门公务员所自发策划和组织的,企业作为合作者参与其中(负责场地协调、提供资金支持和人员支持等)。因此,本研究将由企业、社区组织等基于平等协商配合以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合作模式称为企业-社区协商型参与。这种合作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各社区参与主体的特色优势,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活动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活跃社区氛围,同时也符合企业的使命和经营价值观。该合作模式的典型例子是全国知名的百步亭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志愿服务体系。在“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口号引导下,管委会和居委会呼吁更多居民发挥自身技能做志愿者服务居民,还采取“将党员发展成志愿者,将志愿者发展成党员”的方式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实现了4层级的社区志愿服务全覆盖。基于以上分析,这种合作模式大多产生于社区建设到一定阶段,是随着社区硬件环境的改善而得以发展。相关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要作为重要主体,挖掘和发挥自身特长、主动策划和组织,而企业不再是主导者而成为合作者。

(3)社区平台型参与除了以上两类围绕社区内部建设的CCI活动外,本案例研究还发现了第3种合作模式的存在。从行为目标看,它主要为了实现社区和社会共同可持续发展。从行为的方式看,它显著区别于前两种模式,即牵涉更多参与方,基于社区治理机构,以社区为平台,由社区外部社会组织牵头、企业/社区组织承办。从行为内容来看,活动内容更丰富,突破了社区范围,面向整个社会的需求,对参与主体的资源能力要求更多样化。因此,本研究将以社区为平台、由社区内外部的组织共同参与以促进社区和整体社会发展的合作模式称为社区平台型参与。这种合作模式表现为3类典型活动:①企业吸引外部组织在社区开展慈善活动。这类活动往往是由百步亭集团或管委会与外部企业或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向外部提供社区需求等信息,吸引它们借助百步亭社区这一备受媒体和政府关注的平台开展慈善活动,以实现互利互惠。②企业支持外部组织在社区开展文化活动。这类文化活动往往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外部组织希望借助百步亭社区这一标杆,向更广的范围推广文化理念,例如百步亭社区发起的全国性的文化活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③企业高管参与到向外输出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的宣传性活动。这类活动往往是受其他外部组织邀请以专题培训或引领等方式输出其优秀的社区服务管理经验。例如,百步亭社区根据自身经验和推广活动出台《武汉市百步亭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制度汇编》,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基于上述分析,这种合作模式大多发生在社区进入成熟阶段后,为了解决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和提升社区自身品牌价值而产生的。究其原因,当社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很多外部组织或企业希望借助该社区平台更有效的实现自身目标,而对企业和社区而言,这种活动也有助于提升社区品牌价值、为社区获取更多外部资源,最终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上述“协助社区组织成长、多样化合作模式形成”两部分的合作行为是在“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下得以开展。另外,从表4可观察出,上述所有的合作行为具有如下特征和关系:①所有合作行为都是为了应对社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问题(行为目标)和各参与主体的资源能力状况(行为内容)而产生和演变的,各类合作行为和合作模式之间是递进关系;②3种合作模式中参与者主体的类型和范围会变化,这源于所针对的社会问题性质和影响范围不同,互动的方式和内容会发生变化;③根据社区建设过程中社会问题的性质和所需要的特殊资源能力,企业需要主动调整自身的角色和作用。综上分析可知,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包括在社区治理结构层面动员社区力量,在社区活动层面还要同时兼顾社区组织培育和成长,以及基于平等协商基础上合作解决各类社区社会问题。这些都显著区别于西方情境下大多企业采取独立决策的单个CCI项目,换句话说,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深度社区参是渐进性和系统性的“连续体”,因此带来的绩效影响也更深远。

4.3企业深度社区参与的绩效:社会价值和企业价值本研究对百步亭集团深度社区参与过程的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百步亭社区实现了全方位发展并顺利转变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而百步亭集团也因社区建设的成效而获得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4.3.1社会价值在百步亭集团近20年的持续深度社区参与过程中,百步亭社区获得的价值绩效主要在于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和推广的社区建设方案,不同于已有CCI研究中只强调单一社会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该系统性建设方案包括3个方面:(1)建立了适合中国情境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将党组织建设引领推动社区建设,将社区内部的各方力量成功整合到党组织网络中,形成了上下互动、多元参与的治理结构[27],为多方合作提供了基础。(2)协助社区组织的成长与成熟百步亭集团在建设社区活动场所的同时,通过发动社区党员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帮助建立了各种居民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门栋党小组和楼栋长等,激发和培养互助、参与意识和能力。(3)多元参与主体间形成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形成在“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结构基础上,社区内外组织的资源被充分吸收和调动用于服务社区。例如,社区建设活动的开展是基于“三方联动四项服务”,实现了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关爱服务、政府服务、物业服务、志愿服务”。总之,案例社区的系统性建设方案的形成使得百步亭社区被居民称赞为“绿色社区、安全港湾、温馨家园”、“选择百步亭,就是选择了幸福生活”。

4.3.2企业价值百步亭集团作为焦点企业在帮助百步亭社区建立社区治理结构并与其他参与主体开展合作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且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1)百步亭集团在运营、品牌知名度、市场价值方面均获得了差异化竞争优势①企业内部经营效率提升。主要表现为企业可调用的资源增多,不仅直接减少了企业在CCI活动上的投入,还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而降低了企业在物业服务和营销上的运营成本。②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声誉提升。这与已有以企业为中心的CCI研究研究结果一致[5,28]。百步亭集团确立的“社区地产”战略,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武汉百步亭模式”和房地产品牌,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对其给予高度评价,各级政府将百步亭视为全国的榜样进行宣传。③市场认同。社区建设成效使得百步亭集团能借助“社区地产”的品牌效应,带动社区服务业和多元产业健康发展。(2)增强了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百步亭集团的领导人探索了“社区地产”战略,通过创新百步亭社区党建工作法等打造了“百步亭和谐社区品牌”,最终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影响力。例如,董事局主席茅永红,他因在社区建设中的投入和贡献不仅被社区党员选为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还荣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被中央领导称赞为“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5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和理论贡献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期背景,借助社会政治治理理论,对百步亭社区从“住宅小区”发展成“和谐社区”的过程进行单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过程中的社区动员、合作模式和绩效及其特征,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及对应的理论贡献。(1)本研究借助社会政治治理理论对社区建设任务进行结构化,为研究CCI互动过程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从治理结构层面和行为层面深入剖析了企业与政府、社区等多方参与主体的互动,不同于以往西方研究只关注CCI行为[5]。因此,本研究从两个层面拓展了对CCI的理解。(2)本研究发现,在参与中国社区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身份合法化、组织嵌入、资源承诺3种策略获取社区动员的合法性和动员能力,这是中国情境下企业开展深度社区参与活动的重要部分,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现状决定的。该结论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制度等情境因素对于CCI行为的重要影响[5,9]。另外,社区动员的重要性之所以在西方已有研究中被忽视,可由社会政治治理理论得以解释:社会政治治理理论默认治理结构中的社区组织和企业具有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合法的参与权利,因而这些治理体制是早期形成的静态性结构[14]。但在中国转型社会背景下,社会治理体制处于变革中,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在不断调整和重构自身的职能和关系结构,重建过程中尤其需要动员多元化的潜在主体参与。因此,本研究扩展了CCI的研究情境。(3)本研究根据社会政治治理理论,从多方互动的目标、内容、方式3个维度对企业深度社区参与活动进行考查,探讨了企业深度社区参与活动中多方互动和多层面社会问题解决,有助于突破了已有CCI研究偏向以企业为中心[8]、关注CCI行为类型和单一问题解决[7]、以及企业单方面的合法性绩效[29]等研究现状。(4)本研究表明,在依靠社区治理结构进行社区动员的过程中,焦点企业的CCI活动是根据社区发展需要(行为目标)和各方资源能力状况(行为内容)而开展和演化的。①协助社区组织成长是后续合作行为的基础,这源于社区最初状况和参与主体的资源能力状况,而挖掘不同参与主体所具备的特殊资源能力对后续有效解决不同社会问题影响重大[17];②根据社区发展不同阶段需求和社会问题,企业会主动调整自身角色作用,企业与其他社区参与主体会渐进式采取企业主导型参与、企业-社区协商型参与、社区平台型参与的合作模式,与BOWEN等[5]提出的“社区参与连续体”概念相呼应。

5.2实践启示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企业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应对“和谐社区”建设挑战和开展深度社区参与活动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1)如何动员多元化的社区参与主体共同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虽然我国社区建设的任务繁多复杂,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急需从社区治理结构层面加以解决。例如,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正处于变革阶段,但在我国政治体制下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一直被视为政府的责任,企业和社区组织缺乏作为治理主体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合法性。因而可以获得启示,借助党组织号召力,提升帮助建立和完善的社区治理结构是动员多元化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社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社区动员也是为企业自身构建更大的资源平台,有利于拓展企业参与社区服务的范围。(2)如何定位并调整企业在社区建设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本研究有如下两点启示:①企业的角色定位需要取决于社区发展需要和其他参与主体的资源能力状况,而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需积极借助社区治理结构与多方参与主体进行沟通。②协助社区组织的成长与成熟是社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深度社区参与的企业应重视充分发挥其他参与主体的特色能力和资源,不仅能有针对性的解决社会问题,还能克服企业一直作为主导者开展社区参与所面临的资源能力限制。

5.3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本案例研究虽然对企业深度社区参与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单案例研究的局限性和案例的特殊性,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本研究仅针对企业深度参与城市新建住宅小区(不包括单位型小区)的建设和转化,不针对短期的慈善捐赠等企业参与行为。所选的是房地产企业,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与这类企业业务具有长期且密切关联。而对于其他行业企业而言,这种关联性可能不具备如此紧密性,未来可以尝试研究其他类型的驻社区企业的深度社区参与行为及结果以检验、改善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袁磊,孙其昂.费孝通和中国社区研究:历史功能论的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67~72

[2]刘娴静.城市社区多元权力主体的和谐治理———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J].学理论,2013(30):107~108

[3]周红云.社会资本与社会治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LIUG,ENGT,KOW.StrategicDirectionofCor-porateCommunityInvolvement[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3,115(3):469~487

[5]BOWENF,NEWENHAM-KAHINDIA,HERRE-MANSI.WhenSuitsMeetRoots:The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ofCommunityEngagementStrate-gy[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10,95(2):297~318

[6]李蔚.何谓公共性,社区公共性何以可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3~27

[7]LOZAJ.Business-CommunityPartnerships:TheCaseforCommunityOrganizationCapacityBuilding[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4,53(3):297~311

[8]张桂蓉.企业社区参与:外在压力抑或内在需求[J].国外理论动态,2015(10):127~134

[9]MUTHURIJN,CHAPPLEW,MOONJ.AnInte-gratedApproachtoImplementing‘CommunityPar-ticipation’inCorporateCommunityInvolvement:LessonsfromMagadiSodaCompanyinKenya[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9,85(2):431~444

[10]郑杭生,徐晓军,彭扬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创新———访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J].社会主义研究,2013(3):1~9

[11]LOGSDONJM.InterestsandInterdependenceintheFormationofSocialProblemSolvingCollabora-tions[J].JournalofAppliedBehavioralScience,1991,27(1):23~37

[12]SELSKYJW,PARKERB.Cross-SectorPartner-shipstoAddressSocialIssues:ChallengestoTheoryandPractice[J].JournalofManagement,2005,31(6):849~873

[13]KOOIMANJ.Social-PoliticalGovernance:Over-view,ReflectionsandDesign[J].Public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andTheory,1999,1(1):67~91

[14]YINRK.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第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15]叶康涛.案例研究: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理世界,2006(2):139~143

[16]何海兵.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J].管理世界,2003(6):52~62

[17]PORTER,KRAMER.StrategyandSociety:TheLinkbetweenCompetitiveAdvantageand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6,85(6):136~137

[18]王诗宗.治理理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J].哲学研究,2008(2):83~89

[19]BOWENF.CorporateSocialStrategy:CompetingViewsfromTwoTheoriesoftheFirm[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7,75(1):97~113

[20]张桂蓉.企业社会责任与城市社区建设[J].城市问题,2011(1):94~100

[21]赵辉,田志龙.伙伴关系、结构嵌入与绩效:对公益性CSR项目实施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6):142~156

[22]PORTERME,KRAMERMR.CreatingSharedValue[J].HarvardBusinessReview,2011,89(1-2SI):62~77

[23]EISENHARDTKM.BuildingTheoriesfromCaseStudy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9,14(4):532~550

[24]毛基业,李高勇.案例研究的“术”与“道”的反思———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3)综述[J].管理世界,2014(2):111~117

[25]MARTINJA,EISENHARDTKM.Rewring:Cross-Business-unitCollaborationsinMultibusinessOrganization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0,53(2):265~301

[26]毛基业,李晓燕.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10(2):106~113

[27]杨蓓蕾,孙荣.城市社区网络治理:内涵、建构与实证[J].中国行政管理,2008(9):87~91

[28]VELEVAV.TowardDevelopingaFrameworkforMeasuringtheBusinessValueofCorporateCommu-nityInvolvement[J].AppliedResearchQualityLife,2010,5(4):309~324

社区管理案例第3篇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部分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逐步分离并转交给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的发展日益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所熟悉并依赖的生活环境,城市居民自治关系到居民自身的切实利益以及健康安定的生活,也关系到社区建设的稳定性与民主性以及国家的安定。但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服务人员专业化低,居民参与率不高等。

(二)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主要以社会互动理论、社会网络支持理论为切入视角和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无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案例研究。以C市N区H社区真实案例,将社区案主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均纳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以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度提出城市社区与居民建立关系的实务方法,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在社区服务中的优势。从而探讨、分析具体社区案例中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积极分子他们在城市社区中的服务专业提升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社工是如何整合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居民服务当中如何运用等。

二、概念与研究理论

(一)概念界定

1、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与互助为基础,面向生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额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2、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总称。

3、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指依靠城市社区居民自身力量,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遵循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统一协商,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解决社区事务的问题中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理论工具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互动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进行分析。互动论研究将社区案主面临的问题置于社区这个特定场域之中,集中在社区独居老人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自治在这种互动情境中进行研究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指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更好的应付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通过这些支持,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社会支持网络模式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领域,尤其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研究。

三、社区服务案例分析

本文从C重庆市市N区H社区的调查材料中选取两个长期案例加以分析,凸显社工如何整合有利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

(一)案例一:

访谈案主是一位独居空巢老人,王婆婆。外地人氏。为躲避战乱与老伴来到重庆生活,现在老伴已逝,膝下无子,一人独守。

通过和案主的访谈,社会工作者通过案主的态度和言语仔细观察,社工决定每周定期并坚持去看望老人,运用个案开展工作。经过长时间的与老人接触,老人逐渐接受社工和邻。此次探访中,社工特意找到社区居民代表H女士,希望他可以带动小区居民主动去关心、帮助老人,从而减轻老人的孤独感。现在老人没有事就会主动走到小区院里和居民聊天,彼此作为各自的倾听者和诉说者。现在老人明显比以前更加开朗,也结交了小区其他老年朋友,个人的社交圈明显的拓宽了,也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

(二)案例二:

访谈案主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吴爷爷,重庆本地人氏。案主患有严重的眼疾,行动不便。老人退休金较为优渥,曾经入住过养老院,由于养老院服务质量差,原有的饮食、起居以及生活方式无法得到满足和支持,老人难以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最后决定选择回归家庭养老。虽然子孙会定期看望他,但老人因为自身健康原因,根本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被迫从社会生活中撤离,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单一,薄弱,稳定性较差。

通过之前几次与老人的交谈,可以发现案主具有一定文化,说话条理清楚。故社工采用缅怀疗法,通过带领案主进行往事回顾,从过往中的获取成就感,从而打开心,探访人员包括案主,社工,以及居民自治委员会社区积极分子何利君阿姨。在前后至少六次的访谈时间里,老人频频赞赏何阿姨平日对他的照顾,通过老人对社区阿姨的赞扬,透露出安慰。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作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何阿姨的热心和不易。

四、社区工作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一)促进居民“四个自我”的形成

社会工作崇尚“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强调开展这次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就是为了实现以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为本,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服务模式唤起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参与性较低,但他们的社区生活确是单调乏味的。社工入驻到社区后,就将立足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科学化与精细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培养自治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活动机制

一套完善的活动机制,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定期开展同时仍让居民对活动抱有新鲜感,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应充分开展具有较强覆盖性的社区活动,这样能够扩大社区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社区居民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活动有效实现其既定目标,提高活动连贯性。增强居民参与意识,为居民自治打下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魏成.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服务的路径――以B市Q区的个案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赵静.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中的嵌入性发展.[D].西北大学.2015

[5]胡俊.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模式探索――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D].郑州大学.2014

[6]闫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的经验分析――基于深圳市C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实践反思.[D].云南大学.2013

[7]何筠.关于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青年思想家.1997:18-20

[8]霍立珠.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排斥与社会工作介入―以S市D社区个案为例.[D].吉林大学.2013

[9]梁赋.试论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2010年3月第3期

[10]马贵侠.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工作职工的应用――以合肥市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方法.2011

[11]李杰伟.社区工作方法在改进社区服务中的实践研究――以昆民是某“村改居”社区为例.[D].云南大学.2014.

社区管理案例第4篇

1基本情况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面积604 km2,常住人口124万,其中户籍人口52万。全区有10个镇、4个街道。有二级医院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其中泗泾医院既是二级医院,同时兼管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 9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中心卫生室,78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5年9月,松江区按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启动了“三医(医疗、医药、医保)联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三医联动”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居民提供价廉、便捷、质优的社区卫生服务,努力减轻病人医疗负担,受到国家卫生部和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2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主要做法

2.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

松江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工作。2000年制订了《松江区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5年)》,整合卫生、环保、绿化、宣传、社区等的资源和力量共同防治慢性病。2004年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列入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区政府领导、各相关委办局参加的多部门合作和协调组织―公共卫生联席会议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了区、街道(镇)两级健康促进委员会,组建了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慢病防治工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尽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形成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的防治服务网络。

2.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

2000年6月起,松江区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至2006年12月止,为14.59万户家庭中15岁以上的居民368 980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我们开发了“居民健康档案”网站,建立了健康危险度评估,并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与糖尿病、牙防等软件进行了整合,达到了多档合一、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目前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61个社区卫生服务点与松江区疾控中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同步,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全区联网。

2.3开展慢病社区诊断,确定社区优先项目

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日常疾病监测及专题调查资料等,开展慢病社区诊断,确定了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的行为危险因素为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超重、肥胖、精神因素等;社区综合防治优先项目为慢性病及其高危因素干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社区重点干预对象为慢性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老年人。社区诊断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4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根据慢性病患病特点及过程,采取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三级预防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把慢病作为一组疾病进行共同防治。

2.4.1开展社区全人群慢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针对“健康人群”的“共同危险因素”,我们以建设“健康社区”为载体,开展了以场所为基础的健康促进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一是抓阵地建设,全区建立了538个宣传专栏,16所社区学校,建健康教育咨询点189个,定期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讲座。二是抓宣传。2001―2006年,利用阵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1041场次,参加人员54 492人次;开展健康行为大讨论110场,有24 216人次参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余种,近90万份(册),制作大型公益宣传广告16幅,2 500多m2,宣传物品10万多件,还利用千场电影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健康保健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2001年的79.9%上升到2006年的90.5%,卫生行为的正确率由2001年的74.0%上升到2006年的87.8%。三是抓无烟单位的创建。按照《“无烟单位”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先后在医院、学校、工矿企业中广泛开展控烟工作。2001―2006年,有9所学校成功地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占全区中小学的18.7%;有28所学校成功创建无烟学校,占全区各类学校的30.8%。已有15家医疗机构通过市级无烟医疗机构验收,占全区医疗机构的60.0%。有497家企业开展有毒有害和控烟工作培训,有27家企业成为无烟企业。

2.4.2实施有价值的慢病高危人群监测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筛选慢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2006年全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监测10462例,发现血糖异常者4 878例,经复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为584例。肝癌高危人群监测1 600人次,检出原发性肝癌5例;临床医院大肠癌因症就诊登记554人,确诊大肠癌106例,其中早期大肠癌10例。全区共设立测压点305个,首诊登记血压37 835例,首诊测压率为81.34%。首次血压≥140/90mmHg的2357例,新确诊高血压848例,高血压检出率为2.24%。

2.4.3探索慢病综合管理模式慢病防治工作涉及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需要医疗和卫生防病机构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我们建立了临床与预防结合、优势互补的慢病防治管理网络。

① 建立慢病的双向转诊制度:为确保慢病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发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松江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和协同作用,采取了“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先在车墩镇实施社区-医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的试点工作,松江区中心医院负责新发现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患者的维持治疗和常规复查,并逐步向全区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从而规范了慢性病的诊治活动。目前,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区中心医院设立社区医疗网络服务部,24 h开放各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畅通村、镇、区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就诊渠道,并对转诊患者实行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住院等措施,简便的流程和优惠的措施大大方便了群众到二级医院就诊。

②探索临床与预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岳阳和方松街道建立“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心”,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开展慢病群体健康教育和个体临床指导,把慢病的预防贯穿于临床诊治的全过程,使慢病防治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006年全区管理高血压病28047人 ,糖尿病5 048例,规范管理率为76.45%。至2006年12月31日,现患癌症病人4039例,规范随访率为98.66 %。

③发挥志愿服务,倡导互帮互助:以岳阳街道为试点,探索慢病群组干预和自我管理模式。2006年岳阳街道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的患者或家属380人,糖尿病自我管理344人,充分发挥了病人及其家人的潜能,社区病友的互助以及专业人员的作用。

2.4.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2001年参与市疾控中心《社区肝癌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及其经济学评估》课题;2002年参与上海市重点项目《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推广的应用》;2004年承担卫生部《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探索》项目。2005年申报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和效果评估》和《社区健康诊断和对策研究》分别在市卫生局和区卫生局立项。2005年经WHO、卫生部专家的多次考证,居民健康档案列入卫生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研究项目。2006年《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研究》在中国疾控中心立项。

3社区慢病综合防治的成效

3.1社区行危险因素水平的变化

2001―2005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居民吸烟率由2001年的23%下降到2005年的21%。其中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由2003年的65%下降到2005年的54%;社区医院门诊病人的男性吸烟率由45%下降到37%。

3.2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控制率明显提高

2001―2003年上海市心脑防治点(新桥、永丰、佘山)高血压控制率由2001年的38.4%提高到40.5%,提前达到了《上海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2001―2015年)》2005年中期工作指标。2006年全区高血压管理人数28047人,高血压管理覆盖率由2001年的7.6%上升到2006年的50.9%,全区高血压控制率由2004年的19.8%提高到53.7%。全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由2005年的46.5%提高到2006年的47.0%。

3.3恶性肿瘤死亡率和生存率发生了明显变化

1988―2002年期间,松江区男女全部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明显下降。男性常见部位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明显下降的瘤别为食管癌、胃癌、直肠癌、肝癌和白血病;女性中呈下降趋势瘤别有食管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

比较1990―1992年和1998―2000年两个时期的生存率,结果显示,男性食管癌、胃癌、肺癌、直肠癌、白血病5年相对生存率有上升的趋势;女性食管癌、直肠癌、乳腺癌5年相对生存率显著提高。

3.4社区卫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社区-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社区医疗资源,推进了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从农村合作医疗统计数据显示,参保农民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就诊的比例分别为40%、23%、31%、6%,2006年仅有6%的参保农民在市三级医院就诊,在社区及社区以下机构就诊的参保农民超过了63%,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3.5群众就医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

2005年9月“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明显下降。2006年全区门急诊均次费用122.25元,同比下降5.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76元,同比下降7.1%;全区平均住院床日费用219.77元,同比下降4.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26元,同比下降11.6%。由于均次费下降,全区全年病人减少医药费合计4 203.7万元(其中门急诊医药费2 873.2万元,住院费1 330.5万元),大大降低了群众就医的医疗费用。

3.6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逐步上升

2005年6月全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77.3%,2006年7月为86.2%,2006年12月达到90.5%。90.9%的居民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看病便捷、经济、有效。

4存在的问题

①“四癌”早发现监测失访率较高,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2001―2006年连续监测的人数明显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社区医生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二是肝癌高危对象对每半年1次的甲胎蛋白+B超检查依从性差。② 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尚未覆盖到全区。③ 社区慢病防治队伍不稳定,专职人员调换频繁,影响社区慢病防治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5建议

预防与控制慢性病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我们将继续以 “三医联动”综合改革为契机,把慢病综合防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5.1协调运用高危策略与人群策略

人群策略虽然可以给整个人群带来巨大的健康收益,但能给人群中的每个个体带来的却很少。因此,在实施慢病防治的策略时,要协调运用高危策略与人群策略。

5.2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开展慢性病防治

社区卫生服务的优点是居民就医方便(医疗可及性强),医疗费用低易于接受(可用性强)等,由于该组织形式具有综合性卫生服务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可发挥组织的多用途性,从而节约卫生资源。慢病防治的重要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载体,实施慢病的防治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5.3建立广泛参与的政策协商机制

社区管理案例第5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88-02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该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万寿路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探讨规范社区管理对于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控制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万寿路社区服务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规范管理组与一般管理组。其中,规范管理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5±10.5)岁;平均病程(14.3±2.5)年。一般管理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3±11.2)岁;平均病程(13.8±4.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一般管理组均为普通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无固定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不定期随访,每年对患者至少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记录指标数值。规范管理组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糖尿病管理标准,由家医服务团队中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做一对一健康指导,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服药指导、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知识、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等多方面指导。每季度以大讲堂形式集中培训以及糖尿病患者间交流经验,患者到中心面对面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随访并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客观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就诊情况、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实施病例动态管理[2]。

1.2.2 健康宣教 对规范管理组的40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过门诊面对面教育、发放宣传单页、视频讲座、举办患者间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教育与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盲目性。

1.2.3 饮食指导 科学的饮食方案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个人的情况分别制订饮食计划,规定每人每天的进餐次数及进食量,保证碳水化合物占60%、脂肪占25%、蛋白质占15%,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 g以下,油25 g以下,合理搭配各类食物[3]。

1.2.4 运动指导 规律运动也是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患者病情及身体耐受性,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要求患者按照运动方案进行锻炼,有氧运动≥150 min/d。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1.2.5 血糖监测 血糖测定的次数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方案,一旦血糖值出现异常,则及时查找原因。

1.2.6 药物指导 针对患者的不同用药方案由医生和社区护士一对一做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使患者基本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等知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测定两组患者社区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控制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该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FPG、2 hPG及HbAlc指标比较

规范管理组2 hPG、HbAlc及FPG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一般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比较

经规范管理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明显优于一般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血压比较

规范管理组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脏、肾脏、眼、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及功能减退、衰竭。而糖尿病的这些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伴发疾病,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等,正是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近年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直接医疗费用接近188 亿元,占国民医疗费用的4.12%[4]。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在治疗中,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而是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系统的管理,才能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病死率的目的。这种连续的管理模式与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方法相贴近,对于入规范化管理组的糖尿病患者,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完善慢病病历,通过门诊面对面教育、大讲堂、举办患者间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教育与指导;根据个人的情况制订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按照患者病情及身体耐受性,帮助制订科学的运动方案;针对患者的不同用药方案由医生和社区护士一对一做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及血糖监测次数的指导。通过这种连续的系统的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也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综合目标的控制率大大提升。

4 结论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为终身伴随性疾病,给予患者规范的社区管理,可提高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控制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预防并l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447-498.

[2] 宋徽江,庄康路,张文权.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两年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0(8):1161-1163.

[3] 李萍,杨金禄.社区管理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11(8):84-85.

社区管理案例第6篇

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档案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四个无锡”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在省档案局的指导下,以“档案业务提升年”活动为工作主线,着力夯实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努力打造“开放程度高、现代意识浓、基础业务强、社会形象佳”的一流档案部门,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与提升。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 提升档案基础业务,推进年度进馆计划

市档案局针对当前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完善和提升档案基础工作为目标,决定在全市档案系统内开展“档案业务提升年”活动,通过下发《实施方案》文件、召开全市档案局馆长会议等形式进行动员部署,得到各市、区档案局的积极响应。半年来,两级档案部门均制定各自的细化落实方案,明确领导职责和内部分工,将活动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处室每一名人员。市档案馆和部分明、后年将迎来国家一、二级档案馆复评的市、区档案馆,严格对照复评标准,同步推进提升档案管理基础水平、提升档案资源挖掘深度、提升档案学术研究水平、提升档案数字化应用水平和提升档案进馆计划性五条工作主线,通过全面排查、全面梳理、全面整改的扎实举措,严格库房管理制度,完善档案基础台帐,按照解密开放要求开展档案鉴定与划控,推进馆藏档案整理与整改,合理调整和设置全宗编号,加快电子目录全覆盖进度,进一步夯实了档案馆作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电子文件中心的基础。

在全面提升各项档案基础业务的同时,继续抓好年度档案进馆工作。市档案局根据进馆工作安排,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级各档案进馆单位档案资料移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13—2015三年新一轮进馆单位名册,对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移交范围作了扩展和修订,并由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对各家进馆单位进行移交前的动态督导,确保年度进馆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上半年,两级档案部门还以推进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为主要内容,对全市各级各类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工作,突出社保、教育、公安、法院、建设、宗教等重点部门和涉及民生领域,通过专人驻点、片组交流、现场指导、业务培训等形式,从源头上提高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规范性,确保完整收集、及时归档。

__市上半年共接收20家单位__卷、__件档案,其中仅社保业务档案就达10万件,大大改善了馆藏档案的结构比例。崇安区在多个层面上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区委、区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做好全区档案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崇安区档案局将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作为年度首要目标,对照最新测评标准,分解落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全宗规范、案卷修补、电子目录、鉴定划控等各项基础业务。新区档案馆启动改、扩建工程,对库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进行装修,重新安装库房防火防盗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监控。

二、拓展档案事业阵地,推动基层评估达标

今年是市档案局拓展事业发展阵地,打造以市档案馆为主体、以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和民族工商业档案馆为重要拓展平台的“一体两翼”新格局的收官之年。设在市民中心内的市机关档案管理中心依托“集中式管理、集约化服务”的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定员分片包干指导和接收的高效工作形式,有条不紊地对70多家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规范管理,着力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运用“市民中心档案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文件归档和档案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运行效率,不仅实现档案归档和利用的正常运行,还可实时接收各部门、单位最新形成的文件,实现了机关档案“即生成、即抓取、即归档”的网上实时操作。上半年,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共整理或整改文书、业务、会计等各类档案2万多件及部分影像、照片和实物档案,完成纸质档案扫描11万多页,接待查档利用351人次,并根据不同单位的要求,制作了发文汇编、利用实例效果汇编等资料。市民族工商业档案馆完成全部基建和装修工程,面向社会开放。该馆建筑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档案库房“九防”标准进行施工,满足档案安全保管和开放利用等各项功能。

目前,该馆负责人及工作团队配备到位,重点投入档案移库排架、档案整理整改、档案全宗编制、检索工具制作及电子目录生成等基础性环节,同时积极引进国内首家十二生肖博物馆和国家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不仅成为特色鲜明的专业档案馆,而且成为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亮点,充分体现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的档案资源特色和区域文化魅力。

基层各级档案馆、室和部门、单位档案机构是全市档案事业发展阵地的重要基础。市档案局依据测评规范和复查意见,向省档案局报送本市4家拟报五星级单位的全部材料,并进行了预检。6月13日,制定下发《关于开展__市档案工作年度评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评估对象和检查形式,对列入名单的单位开展集中培训、前期摸底和现场督导,落实相关材料上报,为下半年度全面开展评估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上半年,已完成宗教系统、教育系统、 卫生系统测评规范的专题培训,并与市医管中心共同制定了医疗单位三年达标计划。

各市(县)、区档案局积极参与并配合档案工作年度评估,深入辖区内各级各类单位进行指导,扩大评估工作覆盖面和省星级档案室参创率,从源头上规范基层档案工作。

__市档案局对列入今年档案工作年度评估的125家单位、20家创星级档案室的单位以及全市基层财政所加强业务指导,上半年已有70家完成归档材料分类工作。滨湖区档案局对无锡传感园、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马山旅游休闲岛、长广溪湿地修复二期等4个重点项目档案进行了登记和报送。崇安区档案局制订了街道档案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召开了国企档案工作座谈会,有力推进国家档案局10号令的贯彻落实。__区档案局重点加强对拆迁档案的归档指导。区档案局重点加强对上市培育企业的档案指导,还确定高铁商务区为达标单位,锡山开发区等12家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为年度复查单位,逐个开展上门指导服务。新区档案馆对辖区内重大建设项目发放档案工作联系卡,主动介入,提供服务,提升重点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同时以年内100%全覆盖为目标,加快推进社区、村档案工作创星级,巩固提升新农村建档成果。

三、广泛开展社会征集,丰富档案资源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馆藏档案的内涵和价值,全市两级档案部门以“忠实记录历史、凸现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属性”为原则,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档案征集和后续延伸的挖掘保护工作。市档案局认真做好本年度国家和省级重点档案项目、珍贵档案项目、档案文化精品项目申报准备工作,并以此为抓手,突出“历史老照片”这一反映城市变迁踪影和脉络的特色专题,联合市档案学会、市摄影家协会等组织,通过相关媒体征集启示,从5月下旬起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1990年以前拍摄的反映本市重大事件、重要工程、风景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社会活动、民间生活、民俗风情及其它有价值的各类照片,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回应,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捐赠或捐赠意向。上半年,共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__件,包括原部长__、著名画家__、中国雕塑院院长等领导、艺术家的题词、字画,以及照片、光盘、模型等特殊载体。 上半年,还完成了精品档案照片整理、__年鉴以及《__档案》杂志编辑等编研项目,参与了全市社科普及计划。

__市开展乡镇企业发展历史档案专题征集,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已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430件。市档案局成功举办“__与南社”文化研讨会,并联合有关单位汇编了《__与南社》、《徐霞客评传》等书,部分书目被列入《华厦文史博览书系》。宜兴市档案局坚持广征博集,突出民政档案、家谱和名人档案三大主题,征集到各类档案资料824件,并建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题档案。__区档案局依托征集成果,推出“档案在你身边”主题活动、珍贵资料图片展和4本编研材料。两区档案局均对馆内陈列展厅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布展方案,广泛收集布展素材,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精品展厅。区档案局还对区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进行现场拍摄,上半年共拍摄照片 7500多张。

四、完善档案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应用平台

市档案局全力推进数字档案馆正式运行前的数据录入和系统调试工作,将各模块基础性数据的提供、核对、上传、挂接、检测等一系列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处室,并由信息处统一协调,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到6月底,已完成数据录入全部工作量的85%以上,包括文本、扫描图片、照片、音视频等各种载体,使数字馆的信息容量和质量均获得显著提升,同时还试运行了在线查档功能,为下半年面向公众正式推出做好技术和数据上的准备。上半年,“无锡档案信息网”的结构和内容又有补充和调整,各处室根据内容挂接和更新责任安排,积极采集、上传、更新网站相应栏目的内容,实现网站内容准确有效、常换常新。

依托档案信息化技术优势,继续发挥纸质档案高速扫描、历史报纸扫描及应用、视频档案数字化转换等技术专长,针对机关档案管理、社区档案管理、历史报纸数字化应用、音视频资料存储等一系列专门软件,进一步提高档案数字化扫描、档案全文数据库等项目的推进速度。上半年,市档案局共完成馆藏档案扫描47万页,数字档案馆数据倒入和质检140万页,对外数字化加工__万页,历史档案裱糊10万页,档案仿真制作300幅,档案全文基础数据库容量在省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档案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为面向社会开展专业外包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两级档案部门先后组建多个工作团队,面向市内外档案机构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安、法院、检察院等系统提供专业化的档案整理、档案整改、档案数字化加工等服务,提高了多个领域涉及民生重要业务档案的收集齐全性和整理规范性。

__市档案馆上半年新增全文数据18万页,累计达1千多万页,全面加强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日常维护和安全防护。宜兴市档案局为抢救馆藏音视频档案,将220盒老式影带送到北京洗印 公司进行数字化,还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目录数据及数字全文进行重新备份,将硬盘数据送省档案馆异地备份。区档案馆加强数字档案室软件的推广,加强对全区进馆单位网络版系统运用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完善系统各项功能。

五、颁行《条例实施办法》,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在《__市档案管理条例》修订后全面施行的基础上,今年市档案局将制定颁行该《条例》的配套《实施办法》作为全市档案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的支持下,经积极争取,《条例实施办法》被市政府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并确定为规范性文件项目。《条例实施办法》起草小组,根据前期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的情况,反复充实、修改关于企业资产和产权变动以及事业单位改制中档案归属与流向;教育、医疗、婚姻、房屋征收、家庭承包等公民个人权益档案的归档与利用;公民个人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和转移;档案业务中介服务的备案与管理;广播电视与文化宣传以及网站重要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归属与整合应用;档案管理业务评估规范等内容后,才最终定稿。__月26日,《条例实施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5月9日,代市长汪泉签发政府令,予以公布,并确定从今年__月 15 日起施行。

__月__日“国际档案日”,市档案局联合滨湖区档案局举行广场宣传活动,以《条例实施办法》为重点,向市民展示了20多块法制展板,发放了20__多份宣传资料,并接受了群众的现场咨询,有效扩大了档案法制宣传的普及面,提升了全社会对档案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和理解程度,为下一步贯彻落实和开展专项执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__月13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联合举行《条例实施办法》新闻会,人民网、新华日报及本市主要媒体现场进行采访,并于当晚和次日作了多方位的深入报道。《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市推进档案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应处罚条款进行了细化,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治档的能力和水平,标志着无锡档案法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我市也由此成为省内首个制定出台地方性档案管理条例配套《实施办法》的城市。

六、优化档案服务水平,深化档案宣传效果

在档案开放和查档利用服务方面,全市两级综合档案馆充分利用查档大厅、政府信息公开场所窗口,丰富档案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通过档案信息网站开放部分历史档案和当前社会关注的现行政策性文件,并在查档服务现场配备具有电子阅档和自动检索功能的电脑,针对不同需求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上半年,市档案馆共接待各类单位和个人查档利用942人次,调卷1977卷,复印有效材料__页,查档成功率为__%,在帮助工资待遇、确认身份、办理社保、申请房贷(车贷)、转迁户口等方面为起到了重要的凭证作用。宜兴市档案馆上半年查档接待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__人次,调卷__卷,复印7912张,为9343人解决了各类问题。南长区档案馆为下岗、残疾、低保等弱势群体开通查档“绿色通道”,创建回访机制,了解利用成效,上半年在接待查档达715人次历史新高的同时,实现零投诉。

在服务档案专业人员方面,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档案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培训和初、中、高级档案专业职称的申报。市档案局、市档案学会于4月份,为全市近310名新任专兼职档案员进行上岗培训,在课程安排上适应并凸显了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受到广大学员欢迎。江阴、宜兴两市档案局也分别完成本年度的上岗培训任务,参训人员共计302人。截至6月底,市档案局和__两市档案局,基本完成档案专业人员职称申报的网上审核和纸质材料报送工作。

社区管理案例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老年;社区;治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36-01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在我国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高血压已经成为社区医疗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因此,如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以及服药的依从性,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为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15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了长达1年的社区治疗管理措施,并进行随访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经医院确诊,在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由本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其实施治疗监管的419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治疗干预方法:

1.2.1 明确控制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者应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血压情况、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严格按照社区高血压管理要求,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服药情况。

1.2.2 健康宣教: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入户讲解、发放宣传册、制作宣传栏、座谈会等。提高老年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自身防治意识。

1.2.3 跟踪治疗及随访:由社区服务中心的责任医生和患者建立起固定的一对一个体化指导性治疗和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健康档案。对于血压稳定的患者,每月随访1次,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周随访1次,并保持电话联系,随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2]。

1.2.4 规律服药指导:根据患者的血压和身体反应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掌握患者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向患者强调规律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密切监测患者服药情况,以便及时观察疗效。

1.2.5 健康行为干预: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规律运动、限盐饮食、控制体重、戒除烟酒、保持情绪稳定等。同时要反复向患者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不遵医嘱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重视程度[3]。

1.2.6 心理干预:每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或护士到现场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给予心理疏导,打消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树立客观面对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男性94例,女性56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1岁。病程最短的达2年,最长的达35年之久。收缩/舒张压增高128例,主要收缩压增高16例,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者6例。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有140例,10例患者未采取服药治疗。另外,有23例患者伴随有高血压,如: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

2.2 社区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2005年中国修订后的高血压指南标准,老年人血压值低于150/90mmHg为控制统计,干预后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由干预前的46.54%提高到干预后的87.77%,见表1。

2.3 随访健教后患者行为变化:通过医护人员的随访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多数患者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的知识,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服药依从性也有明显提高,精神压力有所减轻,患者更加的自信乐观。更重要的是在干预前后患者的行为方式也有了明显改观,150例患者中饮酒、过量食盐、不规则服药的比例显著下降。

3 讨论

本次通过对本社区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发现,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中心,在社区范围内有效开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能够明显改善目标人群的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控制率也随之提高。甘志远[4]对419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的研究结果为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46.54%提高到干预后的87.77%,和本次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相近。

本次研究表明社区综合治疗和管理病人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王群以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这些老年高血压患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也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而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冯春霞也认为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是一种少投入、高效益的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医院节省了资源的消耗,高血压患者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采取社区强化管理是控制高血压有效的方法,应加强社区保健,提倡群防普治,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环.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社区治疗及随访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33-234

[2] 甘志远.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3):25-26

[3] 冯春霞.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94-95

[4] 王亚贤.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健康教育,2010,17(29):118-119

社区管理案例第8篇

2003年以来,闵行区依托信息化,按照闵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卫生内在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百姓受益、感受度增强为终极目标,积极探索并大力实践区域卫生综合改革。特别是2008年1月,闵行区纳入卫生部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化试点区。2009年,闵行局继续从三个主要途径深化信息化工作,一是架构信息化大平台,支撑区域卫生综合改革;二是用好社会第三方,充分挖掘并发挥社会各方资源的作用;三是实行流程再造,在体制机制方面探索,转变医生思维、医疗行为、看病模式。卫生部王国强、尹力、王陇德等部领导、国务院政策研究室陈文玲司长,市政府杨雄、沈晓明副市长,市卫生局徐建光局长、夏毅副局长等领导多次调研和指导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充分肯定了闵行区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和做法,认为这是对传统医疗卫生模式的一场革命,希望闵行区通过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媒体也相继报导了闵行区卫生信息化工作。

“二卡制”管理

通过信息化电子双卡制管理,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通过社区居民“健康卡”和社区医务人员“绩效卡”,实施“二卡制”管理,实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居民电子健康记录(EHR)是记录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指标、疾病史、免疫接种史、体检情况、保健管理信息的集合,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是一点(源)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目前,闵行全区户籍居民签约建档82.67万人(建档率90.31%),流动人口签约建档31.59万人(建档率33.95%)。

“全程”健康管理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流程进行再造,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形成“全程”健康管理概念。以肿瘤早发现为例,通过“乳腺癌、宫颈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和肺癌”6个肿瘤管理模块,规范肿瘤早发现社区干预流程,从健康教育、健康问卷、免费健康体检等途径开展肿瘤筛查,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实现社区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开展疾病早发现工作。2009年,全区开展肿瘤筛查28.61万人次,建立高危档案1.68万人,发现肿瘤157例,社区肿瘤早发现率从不足10%提升到30%以上。

自助健康管理

通过健康卡,探索居民自助健康管理。在全区设立了12个居民自助健康小屋,开展免费自助健康服务81355人次,253351项次,让居民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实现社区居民以医生为主的“被动管理”向医生居民互动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还尝试社区免疫接种网上预约,2个试点社区开展网上预约10070人次、网上支付904人次,交易金额达19.80万元,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引入电子商务。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

通过信息化,完善公共财政绩效考评机制。在加大社区卫生投入,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经费达到人均50元的同时,继续强化公共卫生经费项目管理,以信息化为依据,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强化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着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效率。信息中心主任陆建刚介绍说,2009年,全区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15.35万人,管理率接近100%,开展随访86.76万人次,血压控制率达到68.24%;管理糖尿病患者4.25万人、管理率82.79%,开展随访27.66万人次,血糖控制率达到68.11%。

实现纵向整合

以信息化建设构架为基础,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闵行区已经形成了覆盖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和村卫生室的信息网络体系,通过百兆光纤,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以此为平台,启动了Muse诊断中心、B超诊断中心、PACS诊断中心和综合会诊中心建设,真正实现了区域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和医疗技术的有效整合,让患者真正受益、医疗机构也能互惠互利。闵行区已经实现与申康“医联”网的互联互通,可以调阅双方信息,特别是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互动。

建立现代药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