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8:27:38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1篇

【关键词】立体交通;现状;发展建议

综合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现结合蓬莱市的实际,对该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蓬莱市交通发展现状

蓬莱市东距烟台70公里,南距青岛200公里,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公路。境内有4条省级公路及206国道、威乌高速等高等级公路。206国道蓬莱至烟台段为双向八车道旅游专线,威乌高速与同三、京福等高速相连。作为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八连”骨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连线”之一、投资30亿元设计建造的蓬栖高速全线开工,预计2016年底建成通车。铁路。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为国家一级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预留时速200公里,初设单线,预留双线设计,铁路通过能力为1500万吨。在蓬莱段设北沟、王李、蓬莱、刘家沟、潮水五个站。建成后,与德大铁路、大莱龙铁路共同构成环渤海铁路网和沿海重要铁路通道。港口。现有港口4处,全市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蓬大、蓬旅航线是联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黄金水道。同时,规划20多年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届时东北至山东及南方地区的运距,比原绕道山海关缩短1600多公里,形成纵贯我国南北方的东部交通大动脉。航空。将于5月28号正式启用的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位于蓬莱市潮水镇,建成后将与青岛、济南机场一起构成山东三大干线机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年起降10万架次需求设计,可以满足未来1200万旅客吞吐量需求,蓬莱也将迈向国际性空港城市。跨渤海大通道纳入国家战略研究,建成后,蓬莱将成为串联东北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我国东部南北大通道的枢纽城市。

二、当前的主要矛盾

(一)交通系统结构性矛盾突出。交通不同运输方式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公路增长教快,港口发展滞后,铁路、航空发展还未起步。交通系统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性失衡问题越加严重,使得原本适宜铁路、水运承担的货物长途运输不得不由公路承担。

(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尤其是在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各自强调“以我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建设滞后,造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联接不畅通,无法形成有机整体,既增加了运输的中转、交接费用,也严重影响了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政府管理职能不综合。目前,蓬莱市各交通管理部门分割,综合运输系统在规划制定、技术标准、发展政策、行业管理等方面缺乏统筹。如港口部门、铁路部门、公路部门之间的规划存在冲突和不必要的浪费。在不同运输方面之间开展跨业经营需要得到多个部门的批准,面临着诸多障碍,严重影响了综合运输市场的建立,进而妨碍了综合运输的发展。

(四)综合运输市场发育迟缓。蓬莱市目前虽然拥有一些运输服务企业,但大多仅能完成单种方式运输,提供单一方式的运输产品。所开展的综合运输活动大多属于“简单协作式”,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缺少具有足够实力、能够提供“门到门”综合运输服务的供给方――综合运输企业和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发达地区集装箱运输以多式联运为主相比,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份额较低。

三、促进综合运输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一)优化网络布局和运营服务结构。一是对单一运输方式进行系统整合。对海、陆、空、铁各种运输方式进行资源普查,并对资源利用和可开发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在科学分工、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合并、撤销、转移等各种形式的调整。二是对多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整合。充分利用四种运输方式齐全的优势,广泛推进多式联运,搞好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运输整体。坚持以货运通道建设为主轴,发挥海运、铁路和公路的各自优势,实现运输资源的集聚效应。突出发挥蓬莱港的优势和海运优势,加速提高蓬莱在国际和区域物流运输中的核心竞争力,重视和发挥铁路运输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实现港铁联运、联营,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搞好与市外运输方式的系统整合。把蓬莱的交通运输资源放在区域经济的大系统中去研究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吸引市外、国外的运输企业到蓬莱发展,并购蓬莱的运输企业,或与蓬莱运输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优化铁路、航空等缺乏市场竞争行业的产业组织,通过竞争提高生产率和服务质量水平,改变交通运输体系运营网的不均衡状态。通过增强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同等质量水平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方案选择,以减轻公路运输系统的负担,促进综合运输发展。

(二)抓好货运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是海运通道。全面开通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及通往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运航线,大力发展南北海运通道,努力增加环渤海内支线运输。二是铁路货运通道。加快龙烟铁路蓬莱段的建设,积极规划建设烟台港蓬莱栾家口港区、东港区铁路进港线项目,与已建成的大莱龙铁路、拟建的德大线、青烟荣城际铁路共同构成环渤海铁路网和沿海铁路通道,促进港口资源共享和整合,提升临港产业的规模和档次,为蓬莱经济发展和港口的集疏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公路货运通道。加强路网改造升级。以沈海高速、荣乌高速、蓬栖高速等高等级公路为骨架,以境内206国道及4条省级公路等国省干线为重点,以县乡公路为分支,进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规划整体布局,构建干支衔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2篇

【关键词】地铁 商用通信 建设模式 bbu设置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推进,地铁通信系统也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地铁商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运营商、传媒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多媒体信号的地铁空间内的延伸覆盖。信号覆盖范围包括地铁(包括地下、高架站)站厅、站台、地铁商业街,区间隧道等公共活动区域。

地铁商用通信系统一般由基站部分、分布系统部分、传输部分和电源部分等共同组成。其中基站、分布系统包括bbu、rru、功分器、耦合器、馈线、天线等无源器件以及功放等有源器件,实现无线信号的有效分布。传输部分包括传输设备、传输线缆等。地铁内部的建设必须考虑建筑环境空间狭窄的特点以及安全级别的限定要求,不可能满足每个通信运营商分别建设一套通信系统。各类公众通信系统的建设应采用集中建设、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因此,各运营商地铁线路的信号覆盖一般采用共建共享方式,即基站设备以及传输配套设备、电源和接地系统等统一安装在地铁隧道车站公共通信中心机房内,多家运营商的信源信号通过poi 设备合路后进入共享的分布系统实现信号覆盖。各通信运营商可以共同使用的机房、电力、空调、管孔、后备电源、光(电缆)、天线、泄漏电缆、直放站设备、传输电路等由轨道交通公司协同商用通信建设方统一建设。

2 地铁商用通信的建设模式比较

在我国,目前地铁商用通信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二种:即非运营商方建设模式和运营商共建模式(地铁方一般仅提供土建配套租用)。

对于运营商共建模式其优点在于:轨道交通公司将公众无线引入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全部交由通信运营商来进行实施,轨道交通公司无需参与该系统的建设运营,可节省大量精力和资金集中于其主营方向——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同时还可以每年向通信运营商收取一定的资源租用费。该模式的缺点在于由于轨道交通公司不参与公众无线引入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对于该系统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将全部转移给通信运营商,无法对运营商进行管控;而且由于各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容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互相推诿的可能;另外选择哪家运营商作为主体牵头方对轨道交通公司也是十分困难的,可能产生许多后续问题。

对于非运营商方建设模式其优点在于:轨道交通公司将公众无线引入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全部交由具备一定通信建设运营经验和资金实力的非运营商方来进行实施,轨道交通公司无需参与该系统的建设运营,可节省大量精力和资金集中于其主营方向——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同时还可以每年向运营方收取一定的资源租用费;由于是非运营商方介入,无论对于轨道交通公司,还是三家运营商,都能做到相对公平,尤其避免了三家运营商之间的矛盾;相对于运营商共建模式,该模式轨道交通公司只需对口非运营商方进行管理,管理成本较小。

该模式的缺点在于由于不参与公众无线引入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轨道交通对于该系统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将全部转移给投资方和运营方。

3 地铁环境下不同的bbu设置方案

当前各运营商的无线网络覆盖普遍采用bbu+rru方式,即把传统的宏基站的基带处理和射频部分分离,分成基带单元(bbu)和射频远端模块(rru)两个设备,bbu可以通过光纤连接一个或多个rru。这种方式主要可用于增加室外热点覆盖及容量,为室内分布系统提供信号源,通过光纤为公路、地铁、高架道路等建设区域和不规则区域提供灵活的覆盖,并可应用于机房空间紧张、条件不理想的站址。地铁商用通信移动网络建设中,各运营商一般均优先选择bbu+rru模式无线主设备;为了确保网络运行稳定性,rru组网采取星型连接方式,而bbu的设置方式则需兼顾机房、传输资源及gps天线安装条件等,在商用通信建设主要采用bbu站站放置或bbu集中放置两套方案。

3.1 方案一:站站放置方案

站站放置方案为常规性建设方案,每个运营商在需要覆盖的站点都配置覆盖所需的bbu设备。每个覆盖站点的rru设备只需上联到本站点机房内的bbu处即可,对站间的贯通光缆需求较小。但每个站都需要安装gps天线。

优点:(1)组网方式较为灵活;(2)光缆芯数需求相对较

小;(3)对高架站的机房需求较小。

缺点:(1)每个站点都需要安装gps天线,对于地下站难度很高;(2)每个站点的机房需求相对较大。

3.2 方案二:集中放置方案

集中放置方案主要针对需要安装gps天线的系统,包括各运营商lte系统、移动的td系统和电信的cdma系统,将这多套系统的bbu设备统一放置在高架站点或天面条件较好的机房内,可有效解决gps天线的安装问题;但覆盖站点内这多套系统的rru设备需上联到汇聚高架站点机房内的bbu处,对站间贯通光缆芯数需求较大。而其他系统的设备建设方案与站站放置方案一致。

优点:(1)高架站安装gps天线较为方便;(2)每个站点的机房需求相对较小。

缺点:(1)组网方式受高架站位置限制;(2)光缆芯数需求相对较大;(3)对高架站的机房需求较大。

4 两种建设模式下的bbu设置方案建议

地铁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铁建筑环境的限制,受到地铁设计规范以及地铁运营特点的限制,各通信运营商需要与地铁公司紧密联系,也要求各通信运营商步调统一。因此,在不同建设模式下,无线主设备(bbu)的设置方案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期在地铁建设中尽量减少运营商之间、运营商和地铁建设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利益纠葛;降低工程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两种不同建设模式下,bbu设置方案的比较如下:

模式一运营商共建下的方案比较如下表所示:

模式二非运营商方建设下的方案比较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文的比较可以看出,对于bbu站站放置方案在运营商建设模式下使用较为合适,包括无线主设备、poi合路系统、gps天馈系统、电源系统、光纤线路、机房配套和传输系统都由运营商建设,地铁方只需提供相应的机房、管线和井道等资源。而对于bbu集中放置方案,建议采取非运营商方建设模式,包括poi合路系统、gps馈线、电源系统、光纤线路和机房配套都由非运营商方建设,无线主设备、gps天线由运营商建设,地铁方只需提供相应的机房、管线井道和传输端口等资源,运营商需向地铁方租用传输端口。

5 结束语

随着国内城市地铁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地铁商用通信的信号覆盖需求也日趋繁多,而地铁商用通信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各方相互推诿、利益纠葛问题已经不是个案。因此,有必要对商用通信设备的设置方式进行探讨、研究和梳理,以期有效降低地铁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兼顾各方利益,保护地铁资源开发的合理利益和可持续性,同时确保商用移动通信与地铁工程同步建成开通。

参考文献

[1] 王佳庆,王群.城市地铁公共移动通信建设模式分析[j].电信科学,2010.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3篇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4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1.铁路发展现状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物流是依托铁路的点、线集合,发挥基础设施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的网络经济特征,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根据铁路资源配置和优化条件,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供需实体流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1.1 铁路物流市场分析

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首先,铁路营运里程的增加以及铁路运行效率的提高都将为铁路物流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到2008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达到了7.9万公里,货运量33.1亿吨。同时铁道部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提高了铁路的运行效率。其次,铁路货运在远途运输中也具有运输市场优势。货运站与当地的许多大中型企业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为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化提供了市场基础。

1.2铁路运输的特点分析

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且运距长的优势。在全球石油供求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由于铁路运输能源消耗量低,系统价格低廉,铁路运输因其技术经济特征优势受油价上涨影响相对较小。在公路运输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铁路运输可以为社会运输需求提供充足的运力保证。

1.3铁路运输设施设备分析

首先,铁路货运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运输网络。截至2008年,我国有9万公里铁路以及遍及全国的营业铁路运输网,覆盖面广,运输能力强,成本低,全天候和高度集中统一的优点是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代替的竞争优势。其次,从地理位置来讲,铁路物流具有成为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铁路货场站大都处于城镇或区域的经济中心,具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及装卸设备设施,具备仓储、保管和运输的有利条件。

2.我国铁路物流融入现代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

2.1设施布局不合理

我国铁路物流设施的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如大城市周边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过多:在广州地区2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有9个集装箱办理站,北京环城有8个,上海市周边有6个。这些集装箱办理站大部分位于城区,不仅被城市建设发展用地包围,而且与城市发展规划存在较大矛盾

2.2物流信息流通不畅

信息在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铁路的全国性大网络在现代化通讯、电脑联网设备上具有较强优势,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往往只有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内部制定工作计划的参考,市场上大量供求信息却没有合适的渠道进人铁路内部,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尤其是没有形成物资市场动态监测和价格监控体系,以形成覆盖全路的物流信息网络。

2.3物流过程间断,条块分割

由于体制和观念的原因构成现代物流的相关过程被分割间断,缺乏全方位、全过程、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同时物流设施配置也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据统计,全路各单位共有300余家储运基地,拥有仓库2 001多座,专用线路500多条,储运设施遍布全国,然而其管理仍按传统分属运营、工程、建筑、物资等分口管理。如此管理造成许多资源浪费,降低铁路运输利润。

2.4物流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铁路物流企业严重缺少物流规划咨询、物流政策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因为掌握供应链管理知识、有创新意识的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故而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物流运作效益低下。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是我国铁路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瓶颈,亟待解决。

3.创新理念

3.1 加强技术创新

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加快技术创新,使我国铁路主要技术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从物质上保证运输服务质量;要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实现运输组织的科学化,为营销提供强大的运输组织保障。

(1)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逐步实现铁路机车车辆、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的现代化。

(2)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 。完善和优化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客运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运力配置系统,实现铁路货运营销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系统 。

(3)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展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实现铁路运输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列车运行图编制和管理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运输安全保障能力等。

3.2 加强产品创新

铁路运输产品创新要以提高核心服务竞争力为重点,围绕核心服务(Core Service)、便利服务 (Facilitating Service)和辅助服务 (Supporting Service)这3种基本服务组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捕捉和运用服务机遇,采取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策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特色产品。

客运产品创新要在稳步提高安全、正点、便捷、舒适等核心服务的基础上,便利服务,减少旅客购票、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尽可能地为旅客乘车提供方便。要在开发多层次、多功能的辅助服务方面做文章,为旅客提供高附加值的客运产品。

货运产品创新要以方便、快捷、经济为重点,通过增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加快发展货物快运业务,以及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高货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挖掘货主对运输前后的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新的服务市场。

3.3 加强服务方式创新

(1)采取个性化服务。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微笑服务和温情服务,为他人所想,为他人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他人服务。货运目标市场要尽可能细化,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2)增加特色服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服务,确立服务特色,树立服务优势。

(3)突出文化服务。要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积极开发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服务项目,并努力增加传统服务中的文化含量,提高服务产品的文化品位,丰富服务产品的文化内涵。

(4)关注自己的职工。做好内部营销工作,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产服务中去。

3.4 加强服务管理创新

建立运输质量内部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全面落实客、货运服务标准,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4.结束语

铁路运输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过程而存在的。只要存在运输生产活动,就会出现安全问题。然而,安全又是生产的前提和保证,正常有序的生产同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率、效益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刘作义,赵瑜.运输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5篇

有竞争必有合作,关于公铁联运的话题因此也备受关注。因为从目前的发展程度看,无论是公路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大物流的发展需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以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公路与铁路的联运便呼之欲出。在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货物运输要求速度快、损失少、费用低,而公铁联运能适应这些要求。我国地域辽阔,具有发展公铁联运的潜力。

公铁联运的特点

公路货运:灵活便捷

公路货运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应急性强,能深入到其他运输工具到达不了的地方;公路货运适应点多、面广、季节性强的货物;公路货运是空运班机、船舶、铁路衔接运输不可缺少的运输形式。随着公路建设的现代化以及运输车辆装备的大型化,公路运输是实现集装箱在一定距离内“门到门”运输的最好的运输方式。

但是公路货运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起铁路货运来,公路运输的运输单位小,运输量和汽车台数与操作人员数成正比,产生不了大批量输送的效果。在涉及大宗货物的运输方面,动力费和劳务费成本较高,特别是在货物的长距离输送中,这种缺点更为突出。

公路货运中存在的这些软肋使得货运业迫切地呼唤一种新兴的运输模式。

铁路货运:准确安全

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准确的运转;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运输量比较大。一列货物列车一般能运送5000吨货物,一次相当于一百台重卡的货运量,远远高于航空运输和道路运输量;铁路运输成本较低,运输费用仅为汽车运输费用的几分之一到十几分之一,运输耗油约是汽车运输的二十分之一;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公路运输小。

铁路货物运输固然有其优势,但其特点也决定了其必然存在弊端:由于在专线上行驶,而且车站之间距离比较远,缺乏机动性;运输起点和终点常常需要汽车进行运转接驳,增加了货物的搬运次数,同时也增加了堆场仓储等费用。

因此铁路货运同样呼唤一种新兴的运输模式。

公铁联运:高效统一

公铁联运就是充分发挥铁路骨干运输的优势,充分发挥公路灵活多变、快速的特点,为客户提供一票式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责任统一。

在公铁联运方式下,所有运输事项均由联运承运人负责办理。而货主只需办理一次托运、订立一份运输合同、支付一次运费、办理一次保险,并取得一份联运提单,与各运输方式相关的单证和手续上的麻烦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发货人只需与联运经营人进行交涉。由于责任统一,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灭失或损坏时,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损失,使货物运输更快捷,更安全。

以公铁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一直是物流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全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实境况下,它被许多人寄望为灵丹妙药。公铁联运作为一个单独的运输过程而被安排和协调运作,能减少在运转地的时间损失和货物灭失、损坏、被盗的风险。公铁联运经营人通过联络和协调,在运转地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接可连续进行,使货物更快速地运输,从而弥补了与市场距离远和资金积压的缺陷,节省了运杂费用,降低了运输成本。公铁联运还可以提高运输的组织水平,实现货物的连续运输,可以把货物从发货人的工厂或仓库运到收货人的仓库或工厂,做到了门到门的运输,使合理运输成为现实。

公铁联运的市场基础

物流的大发展已对实现公铁联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现代大物流的格局,就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整合铁路与社会的可利用资源,建立起全国公铁联运大运转的物流体系。

我国铁路线路覆盖全国城乡及各大企业,运输安全性较高,铁路运输在干线运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公路运输则存在危险性高的弱点。随着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燃油税的施行,公路运输成本也相应地提高。公路和铁路存在的这些弱点需要双方互相规避劣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成以铁路干线运输为依托的公铁联运的大物流操作平台,实现全国物流的大运转。这样既可以发挥铁路线路和仓库及堆场的作用,又可以提高铁路车辆的利用率。在公铁联运物流系统中,公路运输承担着公司承运货物的提取、配送,是公司公铁联运的最初和最终环节。

公铁联运实现后,厂家和商家主要负责发货,只需要将货物交给从事联运的物流公司直接办理,而不必去找多家公司服务,而且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货物的安全性便得以保障,比过去全部汽运更加安全。同时,随着公路运输成本的增加,客户将长途运输改为铁路运输模式,成本必将下降,又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效益。然而,大物流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以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因此公路与铁路的联运是大物流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中转平台是公铁联运的关键

“公铁联运不是说货物由货车搬到卡车,或者由卡车搬到火车就叫联运。”原中铁快运副总经理白光利曾经说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物理过程,却包含着复杂的运输技术,且直接关系到公铁联合运输方式的效率和经济性。

公路和铁路的连接通常是通过公铁联合运输中转平台来实现的,要实现高效接驳,对卡车和铁路货车之间转运的货物不进行再次处理。中转平台是整个公铁联合运输链的增值中心。由集装箱、叉车、堆场构成的中转平台,构成了铁路与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的接口,高效的转换全赖于此。其情形类似于林林总总的计算机产品,无论功能如何强大,必须具备统一的USB数据交换接口,才能保证不同设备间进行信息传输。

可以这样说,公铁联合运输的效率与运输中转平台的生产力紧密相关,而集装箱的推广和统一,成为保证公铁联运通畅的统一接口。产业发展必然是相似的,发展以铁路集装箱为主的中转平台技术,是实现公铁联运高效转换的唯一途径。

一个完善的公铁联合运输平台这样完成接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员和集装箱处理设备,接受、存储、发送拖挂车或者集装箱;准备接收和发送拖挂车和集装箱所需要的各种文件,保证所有的港口、机场、海关,以及平台的其他各种费用被支付。

市场的一体化要求物流与运输企业提供可靠、安全、经济和快速的运输与物流服务。以公铁联运为基础的多模式内陆运输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简而言之,现代物流的公铁联运可以化繁就简,把转换的时间缩短再缩短。

两个因素制约公铁联运开展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6篇

关键词:巴铁入沪;市场前景;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2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现状不容乐观,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是承受着极大的交通负荷。在第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项全新的公共交通模式惊艳了人们的眼球,它就是“巴铁”,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高架电车,采用高效低碳公共交通新技术,集城市快速公交与地铁优点于一身。六年前,巴铁就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六年来,巴铁历经波折,从一纸概念终于走进了现实。巴铁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大运力、低成本、节能环保等优点,但自从巴铁问世以来,舆论怀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止。以上海为例,通过对上海公交、地铁\营现状的调研,进一步分析研究巴铁入沪的市场前景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上海及其他大城市完善交通系统、引入立体交通新模式打开思路。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主要由预调研、问卷调研、实地走访以及采访访谈四部分组成。预调研于2016年6月在线上开展,为正式调研及课题的后续开展提供了方向;问卷调研时间集中在2016年7―8月,采用主观抽样方法作为样本选取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样本的随机性、广泛性和分散性,以上海市区为主要调查区域,收集各阶层上海市民的意见;我们还专程赴北京实地走访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针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询问,对巴铁入沪进行展望;并通过学校开具的介绍信采访了浦东新区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同时走访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及上海交通委员会,确保调研的可靠性。

问卷调研部分共计发放问卷314份,回收314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达99.68%,本次调查结果有效。

1.2样本特征

问卷主体为50岁以下人群,这部分人群也是日常使用公共交通较多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年龄分布看,18-20岁和21-30岁年龄段比例基本相当,分别占问卷样本的32.27%和27.16%;31-40岁所占比为12.78%,41-50岁占17.89%,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由于出行相对减少,所以样本搜集相对较少占9.90%。从交通工具的选择来看,地铁和公交最为普遍,占比78.27%,符合预调研的预期,为与“巴铁”的横向比较提供了参考价值。北京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巴铁”的研发企业,对巴铁的设计初衷、现状以及未来规划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南汇作为上海新兴开发并且公共交通发展较为完善的区域,新老城区兼具,所以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也是合适的采访对象。

2上海公共交通现状及巴铁入沪市场调研分析

2.1上海市民对上海公共交通现状的看法

从调查数据上来看,上海市民出行主要以地铁和公交为主,在题设多选的情况下,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为62.94%,而选择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更是高达78.27%;当然还有少部分人群会选择出租车出行,占比31.63%。

但上海市民对于上海两大主要公共交通公交、地铁的满意度不高。利用五分量表分析可知,上海市民对公交的满意度在3.46,62.30%的被调查者对于上海公交车厢拥挤表示不满,61.34%的被调查者不满乘公交出行时遇到的道路拥堵;同时上海市民对地铁的满意度为3.63,79.55%的被调查者对上海地铁车厢拥挤表示不满。

在上海公交与地铁需要改进的方面(题设多选),不论是缓解道路拥堵,扩大交通工具载客量,还是降低交通工具票价,提高交通工具的速度、舒适度等,都是上海市民所选。其中缓解道路拥堵和扩大交通工具载客量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8.15%、59.11%。

2.2上海市民对巴铁的认识

非常了解巴铁、了解巴铁、一般了解巴铁在本次调查中所占比分别为3.83%、32.59%和27.48%,共计63.9%,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巴铁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于巴铁的优势,79.23%的被调查者看好巴铁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这一亮点,61.34%的被调查者认为节能、低碳、环保是巴铁的一大亮点,看好巴铁大运力、造价成本低和施工周期短所占比分别为3738%、2364%。

2.3上海市民对巴铁入沪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认为巴铁入沪非常可行所占调查人数的15.65%,可行所占调查人数39.30%,合计5495%;在五分量表的分析下,上海市民认为巴铁入沪的可行度在3.63。认为巴铁入沪可行性一般的所占比为32.27%,认为不可行的占比为8.31%,仅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巴铁入沪非常不可行。

认为巴铁入沪可行性不高的理由主要在集中在巴铁建设需要对现有城市道路作较大改动、巴铁和汽车同时行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巴铁技术尚未成熟和巴铁的引入会冲击现有交通规则这四项,占比分别为65.5%,57.51%,43.13%和39.3%。

对于巴铁入沪的期望值在3.78左右,具体来看,十分期待巴铁入沪占被调查者的24.28%,期待巴铁入沪占比为44.09%,一般所占比例为23.64%,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对巴铁入沪还是较为期待的。

在调查中,很多被调查者表示巴铁入沪需要政府牵头、群众配合、试点推广,使得公交、地铁、巴铁三者互为补充;当然也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巴铁的可靠性仍有待考证,入沪十分困难。

3交通公司及巴铁研发企业访谈概要

3.1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访谈概要

上海浦东新区南汇公交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市中心的交通规划已经成型且规模庞大,引入新的交通工具会有困难,而且巴铁要求道路是双向四车道,部分老城区无法满足,加上巴铁的站台建设,施工量较大。但是可以把巴铁纳入新城区的规划中,方便社区居民的生活。

3.2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巴铁入沪的看法

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巴铁有较多的了解,在看好其低造价的成本的同时,也对其安全指数存在质疑。其主要还是持着保留意见,肯定技术创新,但也觉得,至少现在来看巴铁在上海实行的难度较高。

3.3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访谈概要

巴铁是一种城市建设的交通解决方案,它需要与城市管理者进行沟通,对城市进行系统地划,更好地完善城市建设。巴铁入沪的概念并不是让上海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巴铁的存在,毕竟在上海大规模改建城市基础道路是一个难题,但是可以分区域分路段在适合巴铁运行的地方建造。未来的城市将是一个智慧的城市,智能的交通模式是必须的,巴铁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个方向。

4结论与建议

4.1巴铁入沪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海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之一,也是交通负荷巨大的大城市之一。公交、地铁作为两大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仍显运力不足。同时,严重的交通负荷带来的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短缺,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问题在上海日趋突出,引入公共交通新模式――“巴铁”,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因而,巴铁入沪还是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4.2巴铁仍需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通过对上海市民对巴铁的顾虑分析,巴铁安全问题、技术问题仍是关注的重要对象,也是部分市民不看好巴铁入沪的症结所在。而在采访上海公交、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时,巴铁的技术安全等问题被多次提到。因而,巴铁要想向大城市推进发展就必须仍就把安全、技术放在研究首位,不断突破技术性难题,使得巴铁技术能够更加成熟,能让民众信服。

4.3充分发挥巴铁自身优势

巴铁分层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节能环保、大运力、低造价、耗时少等优势被广大市民看好,因而巴铁未来发展模式要紧扣自身优势,发挥所长,弥补现下交通工具的缺憾。对上海公交、地铁与“巴铁”造价成本、建设周期、后期维护及运营现状等进行调研后,所突出的不同交通工具(公交、地铁等)的优缺点值得借鉴和思考。对于那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也是未来巴铁若要入沪的重要改进方向。

4.4积极寻求政府支持

巴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巴铁入沪更是需要上海政府的统筹规划。这就需要不断与政府沟通与对接,得到上海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巴铁入沪的重要一步。

4.5探寻巴铁发展模式

目前巴铁正处于研发阶段,很显然,现在的巴铁技术还不能让巴铁适应所有城市。尤其在面对上海这样交通建设已经十分靠前的大城市时,巴铁需要做出更多的特殊化处理,在不同城市探寻不同的巴铁发展模式。因而在日后巴铁引入上海时,应先在上海挑选容易施工的区域,比如,选择双向六车道以上的路面进行试点。根据试点结果,以适应上海城市发展来不断对巴铁进行优化升级,走普遍化到特殊化再推广的试验路。

5结语

巴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交通补充手段,巴铁的初衷是解决交通拥堵,发展立体交通,它的创新意义是空前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膨胀,空间的分层综合利用是一个趋势,巴铁概念的提出符合这一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巴铁的诞生体现了我们国家创新意识的增强以及资本对创新领域的浓厚兴趣,但巴铁入沪也绝非易事。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上海为例,分析巴铁未来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大城市完善交通系统、引入立体交通新模式打开思路。巴铁需要不断利用自身优势,突破技术难题,得到政府支持,在上海找到适合巴铁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7篇

【关键词】速度目标值;大莱龙;铁路。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莱龙铁路为德龙烟铁路的一部分,位于德龙烟铁路中部,西端自大家洼站引出,途径潍坊市、青岛市、烟台市,引入龙口西站,线路全长166.7km。

既有大莱龙线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设计行车速度120km/h,但由于平交道口较多,实际行车速度仅50~60km/h,近期开行旅客列车10对,远期18对,要满足研究年度开行大量旅客列车甚至城际列车的需要,应进行提速改造。

1 铁路等级

大莱龙线与石太、石德、德大、龙烟共同构成“三西”煤炭外运中通路之一,为煤运通道和环渤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度开行城际列车和普通旅客列车,近期年客货运量为59.5Mt。结合本线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承担的运量,本铁路等级为Ⅰ级。

2 功能定位

根据本线近远期及远景运量需求,本线的功能定位为“客货共线、客货并重”铁路。

3 客运服务对象

本线客运量以中短途为主,主要有烟台~德州、济南间,威海~滨州间、荣成~德州、东营间,青岛~德州、滨州、东营间。长途客流主要为山东半岛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间。

4 速度目标值方案分析

综合考虑客货列车速度匹配、时间目标值的要求、能力适应性、与相邻路网配套及各速度目标值的技术经济等因素,对速度目标值120km/h方案、速度目标值140km/h方案、速度目标值160km/h方案、速度目标值160km/h(平纵断面预留200km/h)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

4.1 客货列车速度匹配

本线为“客货共线、客货并重”铁路,货运量占有比重略大。客运量以中短途为主,其中威海、荣成经由青烟威荣成际铁路,两地与本线开行动车组列车,其余开行机车牵引客车。

本线承担货物以重质为主,目前我国货车速度一般为90km/h,根据我国新造的通用70t级货车性能,最高速度能够达到120km/h,从客货列车速度匹配方面,本线速度目标值不宜高于200km/h。

4.2 时间目标值的要求

时间目标值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各种交通方式的竞争需要。旅客出行更加重视“速度性”、“可达性”和“安全性”等指标,铁路的“可达性”与公路相比灵活性不足,但“安全性”占据绝对优势,因此速度成为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关键点,铁路客运要想占据竞争优势,就必须从速度上占据绝对优势。

大莱龙铁路客流特征为点对点运输为主,沿线县城有部分客流乘降,其竞争对手主要为公路大巴。通道内荣乌高速公路已开通。

不同速度目标值下旅行速度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旅行速度上讲,铁路速度目标在160km/h及以上即可对高速公路形成竞争优势。

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速度优势,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大莱龙铁路旅行时间应控制在1.5h内。

不同速度目标值下大莱龙线纯运行时间和旅行时间表

速度目标值160km/h及以上即可满足时间目标值要求。

4.3 能力适应性

若采用200km/h方案,货车匹配速度为120km/h,目前大部分货车实际开行速度未达到120km/h,客货列车速差较大,客车扣除系数高,降低了线路非平行图通过能力。采用160km/h、140km/h、120km/h方案,货车匹配速度为90km/h,目前大部分货车均可满足性能,客货列车速差小,客车扣除系数低,线路非平行图通过能力较大。各方案能力均能满足需要。

4.4 与相邻路网配套

研究年度相邻路网速度目标值为德大线160km/h、预留200km/h,龙烟线160km/h、预留200km/h,海青线速度目标值为160km/h,益羊线速度目标值为120km/h。可见本线速度目标值选择160km/h能够更好的与相邻线协调。

4.5 技术经济比较

4.5.1 速度目标值120km/h方案

速度目标值120km/h对应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既有线全线最小曲线半径800m,平面技术标准能够适应120km/h时速要求,不需要进行改造。正线全长166.7km,本方案上行运行时分93分,下行运行时分为93分。该方案工程费用29.3亿元。

本方案优点为线路全部利用既有线,既有桥路工程不需加固,工程投资最少,施工过渡最简单,实施难度最小。

本方案缺点为平面标准最低,未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难以适应进一步提速要求,速度目标值与相邻线协调性最差。

4.5.2 速度目标值140km/h方案

本方案将既有线R

本方案优点是利用既有线长度长,既有线、桥、路加固工程小,工程投资省;实施难度小,施工过渡简单。

本方案缺点是速度目标值与相邻线协调性差,未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4.5.3 速度目标值160km/h方案

160km/h速度目标值对应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2000m,困难1600m,本方案将R<1600m曲线改造,同时将R≥1600m曲线缓和曲线长加长,以满足160km/h速度目标值平面要求,改造后正线全长165.8km ,改建地段长66.0km,占线路全长的39.8%,利用既有线地段99.8km,占线路全长的60.2%。本方案上行运行时分71分,下行运行时分为71分。该方案主要工程费用33亿元。

本方案优点为利用既有线长度较长,改建长度较短,既有线桥路加固工程较少,工程投资较少;实施难度较小,施工过渡简单。

本方案缺点为平面未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速度目标值与相邻线协调性稍差。

4.5.4 速度目标值160km/h(平纵断面预留200km/h)方案

200km/h速度目标值对应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3500m,困难2800m,将全线曲线改造为本速度目标值所匹配曲线标准,改造后正线全长165.8km,改建地段长90.8km,占线路全长的54.8%;利用既有线75km,占线路全长的45.2%。本方案上行运行时分56分,下行运行时分为56分。该方案工程费用35.1亿元。

本方案优点为速度目标值与相邻线协调性好,同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能够适应进一步提速要求。

本方案缺点为利用既有线长度最短,改建长度最长,既有线桥路加固工程大,工程投资最大;实施难度大,施工过渡复杂。

4.5.5 工程投资比较表及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各方案能力均能满足运输需求,综合考虑各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旅客运输的时效性、与公路运输的竞争力及与相邻路网的匹配性,速度目标值160km/h方案优于其它方案,能够与相邻路网较好的协调,加快德龙烟通道的形成,提高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经过分析,本线的速度目标值推荐160km/h。

5 结语

速度目标值是铁路建设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之一,选择了合理的速度目标值可大大提高铁路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铁路相对于公路等其它交通方式的竞争力。通过对本铁路提速改造速度目标值选择的分析,对其它类似铁路涉及速度目标值选择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2]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铁建设函[2005]285号,关于《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简介

姓名:丰文东

铁路交通的优点和缺点第8篇

例1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据图推断,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 公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海洋运输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读图可知,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较远,而玫瑰花属于易变质的鲜货,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答案 C

点拨 选择或设计最合理、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必须要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例如:铁路运输优点是运量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缺点是投资多,建设周期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速度较快,比较灵活,但运输量小,运费较高;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投资少,但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航空运输速度快,机动灵活,但运量小,运价高,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运量大,损耗少,受天气影响小,但灵活性差。

二、全面分析交通区位因素

例2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简称“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高速铁路,北起北京,南到广州,经过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5省,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通车后从北京坐高铁到广州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8个多小时,最快仅需8小时。

简述京广高铁建设的有利条件。

解析 本题以我国新铁路干线为背景,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解题时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条件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答案 沿途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地质条件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我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技术;沿线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客运需求大。

点拨 在现代交通建设中,经济因素逐渐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因素,科技是重要的保障条件。如下图:

三、辩证评价交通运输影响

例3 昆曼公路(如图所示)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列举两例)。

解析 本题以昆曼公路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对外联系、资源开发、旅游和贸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同时公路建设可能会对沿线地区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并诱发地质灾害等。

答案 作用: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构成了四川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四川与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差异显著,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的贸易发展和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生态环境问题: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任答两点)

点拨 交通建设与区域地理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交通线的布局和变化往往取决于区域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等);另一方面,交通建设可以加强区际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高考中对交通建设的考查往往与区域地理环境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既要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交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又要用辩证的观点来评价交通建设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

2012年12月28日,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试运营。预计到2015年,轨道交通每天输送126万人次,其中地铁二号线占去一半。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建设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科技因素

C.水文状况 D.经济因素

2.有关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武汉市“两江分割,三城四岸”的地理格局,有利于增强城市内部的联系

B.大力推动了武汉市与周边省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C.缓解武汉市长江一、二桥的交通压力

D.地铁2号线与轻轨形成武汉轨道交通的“十字架”,进一步完善城区交通运输网

3.下列图文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 D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