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发展新思路

农村发展新思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6:20:14

农村发展新思路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1篇

一、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所以我国面对农村人口众多的这一不争的事实,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最正确的历史性决策,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我国政治权利的的巩固。必须切实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需要解决诸多问题

(一)农民的传统思想不能得到有效转变的问题亟待解决

无论做什么事情,思路决定着出路。特别是在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特殊国情下,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思想禁锢,始终不能做到解放思想,那么我们的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农村经济问题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就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此,政府必须加强积极引导,使我们国家的农民能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带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相对落后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亟待解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才能的到有效推广,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事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下乡等培训工作,将我国最先进的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实实在在的用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的发展,从而使其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三)地域的差异造成的各地农业生产方式参差不齐亟待解决

我国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人工劳作,机械化使用率低的现状,这样的现状使农村经济很难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是要突出在快节奏中取得高效率。为此,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实施机械化作业,实施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等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这样不但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这样可以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其它作业,从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此举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四)农业环境污染亟待解决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主要涉及的污染有农药、化肥等的污染,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思想意识不够强,还有就是一些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但是这些人不曾想过他们所得到的这些蝇头小利,正是靠污染环境,透支子孙后代的清洁环境所换来的,从长远考虑,从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治理环境污染是造福子孙后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并且此项工作已迫在眉睫。由此考虑,必须再加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才是治理环境污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需要从农药、化肥等的生产、销售、使用的各个环节把关,做到各个环节的科普教育不疏漏。

(五)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人口的居高不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地方依然受到传统的老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重男轻女、超生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为此,还需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加大奖扶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破除陈旧的观念,从而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得到有效的落实。以少生优生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发展思路;青海湟源;阳坡湾村

1基本概况

阳坡湾村位于寺寨乡政府以东3 km处,平均海拔3 100 m。平均气温-1~3 ℃,最热月(7月)均温5~11℃,最冷月(1月)均温-10.5~10.0 ℃,年平均日照时数2 564 h,年总辐射量597.9 kj,光热资源可满足一季农作物生长需求。年均降水量408.9 mm,雨热同期,春旱频率较高。阳坡湾村水源分2类,一是地表水,水系为三道河,流量0.26 m3/s;二是自来水,主要用于人畜饮用。当地矿产资源贫乏,交通比较偏僻,距县城近25 km;全村通电率100%。全村有172户,总人口708人,人均耕地面积0.15 hm2。村民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75%。有劳动力430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长期务农、半农半工、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比例分别为28%、42%、30%。全村共有草场900 hm2,耕地面积97.19 hm2,水浇地面积20 hm2,林地3.33 hm2,以柳树为主。2009年粮油综合产量221 t,其中粮食产量199 t,油籽产量22 t。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缓慢,未形成适合该村发展的优势产业。二是畜牧业发展存在牛羊品种不良、育肥周期长、饲料短缺、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大等问题,畜产品没有初、深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是居住环境差,人畜混住现象突出,圈、厕、厨卫生有待改进;宅前乱堆粪土,违法乱建畜棚、车房、猪圈等现象普遍;住宅条件差,主要以土坯房为主;居民区没有垃圾收集点[1]。四是能源单一,缺乏清洁卫生能源。目前燃料主要以秸秆、柴草为主,对环境污染较大。五是农业生产规模投资大,近年来种子、农药、化肥、水费、油价上涨,造成农民生产性投资过大。六是技术、人才、信息短缺,农民急需科技指导、急需引进适应本村发展的农、畜品种,急需冷冻胚胎移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4]。七是缺少活动场所,业余文化单一,农民没有学习、活动、娱乐的场所,缺少报刊、书籍阅览点。

3规划思路与总体目标

3.1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3.1.1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阳坡湾村自身优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家园,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将阳坡湾村建设为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1.2发展思路。以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农民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化经营,引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挖掘产业增收潜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住宅改建、村容整治等问题,改进基础设施;发展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家园;通过阳光工程、农民科技示范入户工程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民主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

3.2总体目标

按照西宁市新农村建设达到“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目标,2009—2019年阳坡湾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下。

一是按照“布局优化、建筑美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要求,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发展高效、特色、绿色的现代农业,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力求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 560元,比2009年递增10%,实现农民生活宽裕,2019年主导产业畜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55%以上。二是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达到12年以上;家庭主要劳动力掌握1~2门以上实用技术。每户至少有1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三是初步组建种植业、养殖业营销协会和农畜产品营销协会,培育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紧紧联系农户与市场。四是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占总户数的80%以上,人均20 m2以上,农户住宅统一规划,新宅比例占60%以上,农村住房设施基本配套,庭院绿化、美化、净化。五是全村建卫生厕所172所,占100%。六是全村100%农户使用以沼气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07座,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各172个。七是2011年垃圾处理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到15%。

4参考文献

[1] 徐建宏,许百发,严启辉.当前新农村建设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9,86.

[2] 李欣,王长海.浅析乡风文明建设中文化的双重性质[j].商情,2010(13):8.

[3] 郑进达.推进江北新农村建设的“五突破”[j].宁波通讯,2010(6):50-51.

[4] 陈铿,郑宝华.对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90-91,96.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3篇

面对这些新的提法与要求,要想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新部署,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笔者认为,必须正确把握农村未来发展的新变化。仅从我省农村目前已经形成的一些态势来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未来农村与城市的产业分工将更加明确,即城市集中发展二三产业,农村则将回归以农为主。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产业布局将成为历史。我省靖江市等地已开始进行这样的探索。他们对全市的乡镇进行功能定位,划定的专业农业乡镇不再搞工业的招商引资,而是集中力量搞好农产品生产。二是城镇布局的变化。近几年来,由于全省各地普遍进行了小镇并成大镇、小村并成大村的资源整合,今后,中心镇、新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将加速兴起,与此同时,偏远小镇、小村会趋于衰落,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加剧。据统计,2007年与1998年相比,全省乡镇减少919个,现为1055个;村减少18400个,现为16858个。乡镇面积和人口分别扩大了64%和77%。三是经营机制的变化。以合作社、公司为主导的农业规模经营将逐渐替代现在的分户分散经营。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土地流转的搞活:农业领域里商机会诱导工商资本的进入;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四是社会构成的变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农村人口会加速减少,农村老龄化远甚于城市。今后农村居民的构成是:以中老年人、纯农户、贫困户为主体,还有城乡两栖的居民、少数追求田园风光的城市强势居民和农业自领。五是社会管理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架构、功能定位、管理方式将随农村经济基础和社会构成的变化而改变,农村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日益提上议事日程。

农村发展的新变化,为我们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提供了素材。应当充分肯定,我省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富于创造性的探索,如“三化带三农”、“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实行城乡发展规划、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等。这些思路是符合江苏实际的,但在具体路径与措施上还需作深入的探索。

一是科学配置城乡资源。今后的发展,要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好科学的、长远的城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工业项目,扩大城镇规模,应尽量利用非耕地和低产田,不一定一味地按“四沿”规划布局。因为我省的“四沿”基本是旱涝保收的丰产田集中区。工业布局片面强调“四沿”会带来优质农田的“农转非”,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类似泗洪县西南岗等地区,或可改为工业集中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布局也要适应农村社会成员变化的实际需要,特别要处理好重点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基本的生产设施、生活设施应尽可能覆盖到每个村庄。学校、医院及文化等社会事业可适度集中发展,城镇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要面向农民开放,最重要的是对农村低收入户实行费用补贴。

二是加大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将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主角是乡镇以上的政府。因为过去乡镇企业和当地农民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改制及“三集中”后,这种联系割断了。村支部书记不可以也不应该直接向企业要钱了。唯有乡镇以上政府将纳税人的钱更多地倾斜三农,才能间接地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1、增加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三农投入中要把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单列开来,不能只算三农的总账,不能以财政对三农总投入的高增幅,掩盖对农业产业发展直接投入的低增长。目前我省财政支出项目中只统计了三农投入,而没有对农业投入进行专项统计。三农投入包含太广,许多项目分不清是投在农村还是城市,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对真正的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力度。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并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推广等公益环节的投入。2、谁出题,谁掏钱。村里自己要办的事情,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农民出资。政府要村里统一办的事情,应该全部由政府买单,不能把部分负担转移给村级组织及农户。3、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政府帮助的重点是农村的弱势群体,这部分人没有发展的能力和机会,是社会救助的对象,要加大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缩小其与城市居民保障的差距。4、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展农业融资渠道,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提高农产品价格补贴,增加对农民的直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放开搞活,鼓励各类非农资本直接加盟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这是解决农业发展中人才、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等诸多瓶颈制约的根本之举。在这方面,国内有些专家持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高度组织化的资本将对农民形成新控制,公司加农户可能变成公司坑农户。笔者认为这种忧虑是不成立的。现在农民维权意识很强,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不合适,农民不会答应,交易也不会成功。保护农民权益,最重要的是保护农民的收益权。也有的人担心企业拿到土地后搞非农产业。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因为土地执法很严,农转非不容易。关键是农村土地的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农民的权益。要探索各种形式的“以承包地换社保、以宅基地换城市住房”模式,确保农民在失地后仍能获得稳定而合理的收益。建立有形的、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谈判地位。

四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有了很大提高,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20平方米,其中上海、北京为100平方米,而日本东京为78平方米、香港35平方米。这说明,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速赶不上城市用地的增速,城市扩张,并没有同步地将非城市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因此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4篇

1.科学审视县情,确立“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

新农村建设之初,安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调研组,深入9个乡镇,100余个村屯开展调研,召开乡镇和部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理论研讨会,梳理出了全县在资金瓶颈、产业结构、农民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问题,理清了适合安图县发展的具体思路,明确了安图县新农村建设具体办法。

在安图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安图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围绕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总目标,确立了安图新农村建设“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即将县域北端的明月镇、县域南端的松江镇(二道白河镇)两点和连接这两点的长白山旅游公路沿线乡镇、村屯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整体跟进的示范效应。提出了资金整合、星级村屯考评、产业支撑及帮扶共建四项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0%、74.8%,50%村屯产业实现“一村一品”,47%村达到州级卫生村标准,村务公开率达到100%,石门镇、红旗村分别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创建资金整合机制,在资金瓶颈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创建了资金整合机制,避免支农资金分散投入,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捆绑使用,集中向“两点一线”投入,实行整村推进,实现了集中连片打造效果。

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围绕“两点一线”确定20个重点发展村,提出重点发展思路,确定重点发展项目。由分管新农村的主要领导召开乡镇、部门联席会议。由新农村办牵头根据项目整合资金,采取划整为块的办法进行。即分为道路交通、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绿化美化四大块,分块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5年来,在“两点一线”上,整合交通、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共筹资金4.3亿元,修建农村公路468公里,修建堤防2.8万延长米、边沟2.8万延长米,新建围栏1.4万延长米,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整合发改、民宗、民政、残联、组织部等部门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农房改造,整体推进了万宝镇红旗村、明月镇新安村,松江镇松花村等45个村屯,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整合林业、国土、建设、文体局等部门资金1500万元,使沿线村屯绿化率达到45%,修建健身广场25个,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整合农业、畜牧、特产、科技等涉农部门资金7800万元,实施了150产业项目,使沿线村屯农民平均每户至少增收1500元。

3.创建“星级村屯”考评机制,在主体作用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在激活基层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下功夫,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开展以“星级村屯”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在创建内容上,把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细化为争创产业发展星、村容整洁星、文明新风星、增收致富星、班子建设星共“五颗星”,通过细化争创标准,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在创建方式上,由乡镇、村屯、农民结合实际申报年度创建目标,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在考核评价上,制定了《安图县“星级村屯”创建活动考评细则》,采取年初申报、年终考评、动态管理的办法进行考评。对已经争创但动态考评不达标的“星”,及时予以摘除。在结果运用上,把创建工作与乡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和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对创建活动成果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连续两年无成果的乡镇领导要进行组织调整。被评为“五星级村屯”的奖励村干部工资的50%,评为其他星级的依次降低标准,对在创建活动中无明显进展的村屯,减发村干部50%~100%的工资,并对班子成员予以告诫或调整。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150万元设立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奖补“三星级”以上村屯,支持村屯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县共评出“三星级”以上村屯127个,占村屯总数的78%,比2006年增长45%。

5年来,全县共投入奖补资金900万元,实施项目100余个,有60个村从中受益。“两点一线”重点村镇实现快速发展,所有社会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在生产发展上,形成55个专业村、4条产业示范带;在生活宽裕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在乡风文明上,获得国家、省、州表彰39项,创立全国文明村镇2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5个、文明生态村25个;在村容整洁上,75%村屯达到州级卫生村标准;在管理民主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村班子一肩挑达到85%。

4.创建产业支撑机制,在农业产业化上求突破

安图县围绕“以点带线、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在“两点一线”乡镇,创建产业支撑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围绕龙头企业创建产业支撑。强化“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项目建设上,重点培育了汪氏蜜蜂园、旺民长富、敖东金海发药业和福满山珍股份有限公司等18户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这18户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0%;带动农户5500户,同比增长22%。重点建设了以人参、蓝莓、五味子为主的中药材、鹿、蜂三大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二是围绕品牌创建产业支撑。围绕“汇财”品牌集中打造的1500公顷马铃薯种植基地及年加工淀粉5000吨的马铃薯产业圈已经形成,覆盖3个乡镇,25个村,带动农户600余户,实现产值8000万元。围绕长白山食用菌品牌,在二道白河镇、两江镇、石门镇、新合乡形成了以地栽木耳、香菇、灵芝为主打品种的食用菌产业带8条,覆盖35个村,带动农户1500余户,超过5万袋(椴)以上的种植大户450余户,实现产值1.1亿元;三是围绕新型经济组织创建产业支撑。在沿线5个乡镇,65个村屯,建立了一批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推动了重点村屯从项目到产业的跨越。目前,“两点一线”所辖村屯,共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个,专业农场26个,参与农户达到4915户。

5.创建帮扶共建机制,在社会力量参与上求突破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5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由此看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任务和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农副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是体现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发达国家农业物流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而我国目前不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却是一个质量减损、价值降低的过程;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而我国高达25%~30%。因此可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可减少农业物流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农产品销售的人工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和提高生活水平。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都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团结大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三,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农业更加现代化、科技化。例如,在农产品的物流中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物流信息可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广泛的配送网络推动农业领域的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农产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农产品消费物流的运作,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

第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除了个体商贩的经营、个别农业加工企业以“订单”形式与农户签订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外,大多数由农民自己进行销售。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数量多、规模小,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交易成本高,难以进入加工和流通领域并分享其较大利润。建立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可以有效地填补农业组织上的空白。物流公司作为中间组织,连接农户与市场,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提供物流增值服务。这样既能提高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产品质量,又能节约交易费用,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五,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与工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生产之所以收益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产业化层次低。目前,单干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已经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同时,农产品的滞销又使得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缺乏内在动力,农业物流的发展将使得农产品货畅其流,能较好地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而就会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愿意生产更多的产品,于是就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第六,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选择农产品时,人们关注的不仅是温饱,更重要的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样就对生鲜农产品在品牌、加工、包装、超市、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需求的这些新变化,需要现代的农业物流模式来满足,即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统一组织货源,并进行清洗、检疫,商标注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七,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物流公司可以分销我国的农产品。我们的部分农产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质量不占有优势,而成本又较高。例如,从加拿大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到岸价格与国内玉米、大豆的生产成本相当,而且其质量不次于国内。假如物流成本再高,就更无法与国外的农产品竞争了。所以,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应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城市的发展,吸引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另一层含义是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文明程度的提高。农村的工业多集中在城镇,县(市、区)域工业物流也是农村地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以物流的发展改造城镇工业,会加快城镇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发展农业物流,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手段的利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生活的富裕,都意味着新型农民的形成、城乡差别的缩小,这也是中国城市化的应有之意。

二、影响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因素

分析我国农业物流业现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农业物流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从而成为影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尚不够高,农业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目前,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民受益很大,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偏低,农业物流业发展缓慢。同时,农业物流发展缓慢还与广大农村地区物流意识差、物流知识薄弱、对物流重视不够有着直接关系。

第二,农业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物流成本高。“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农业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不规范,包装简陋,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第三,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我国农业生产目前基本上仍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第四,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和信用是主要的。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缺乏完善的农业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体系,农资和农产品流向带有盲目性。农业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业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而现在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流程不合理。这是导致在途损失严重、影响流体保值增值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据调查,半数以上的“批发市场”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业的途径和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农业物流的发展,农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可能会再次面临低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无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遭遇挫折。因此,我们应以农业物流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以,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物流,是迈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步。

第一,加大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性投入是关键。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扶持建设一批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大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强集散和服务功能。加大对农业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着力改善与农业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农业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科学总结和创新农业物流的运行模式,提高农业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现代农业物流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并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和迅速扩张。支持农民创办农业流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流通形式。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和邮政系统等市场流通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拓宽为农服务领域。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物流。农业物流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托各地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从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着手发展特色农业物流。西欧国家农业之所以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区域特色非常明显。联系我们自身,例如,潍坊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带,如寿光市(县)的蔬菜和水产品,安丘市(县)的姜、蒜、葱,昌乐县的西瓜,青州市(县)的花卉,诸城市(县)的畜禽等。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销售基础,且容易组织,这样完全可保证物流企业或组织的运营,让企业或组织得以发展。当这些企业或组织拥有了一定实力后,自然就会推动其它农业物流的发展。因此,依托各县(市、区)的农产品加工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区域情况,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与物流,可以此为纽带发展农业物流。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6篇

摘 要 河南省农村体育设施和体育人口及农村体育协会较少,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有待提高;并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如何加快发展农民体育、促进农民健康的建议与构想。

关键词 农民 农村体育 河南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已成为河南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随机抽取豫东的商丘市、豫西的平顶山市、豫南的信阳市、豫北的焦作市以及郑州市和开封市的农民,调查涉及15个县、20个乡(镇)、35个行政村,18岁以上的自然农民2536人,其中男性1452人,占57.26%;女性1084人42.74%。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在2004年3月-2005年1月对河南省的商丘市、平顶山市、信阳市、焦作市、郑州市和开封市的15个县(区)20个乡(镇)35个行政村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00份,回收2660份,有效问卷2536份,有效回收率90.57%。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体育协会及体育场所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河南省各地的体育协会及民间组织的发展极其不平衡,通过走访了解到,河南省各乡镇均设有分管体育工作的办公室,一般都是挂靠在文化站下面,但具体工作主要是负责当地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也就是应付上级对当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检查工作,真正对当地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所起到的作用却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政府无力投资,再加上当地农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分管领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各乡镇文化站就成了空头衙门。表1显示,乡镇拥有体育协会的数量,平顶山和焦作最多,但拥有率也仅为31%和25.5%,商丘最少拥有率还不到10%,农村体育协会的拥有率和村体育活动场所的拥有率最多的分别是焦作、郑州和平顶山,他们的村体育活动场所的拥有率则高达81%、60%和52%,而商丘和信阳两地的村体育场所拥有率才只有24%和26%。

(二)对农民锻炼次数及形式的研究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将每周参加2次以上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者定为经常性参加者即体育人口,平均每周参加1次锻炼者,定为参加者,平均每月锻炼1~2次者定为偶尔参加者,平均每年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0次者定为很少或不参加者。由表2显示,河南省农民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仅占6.4%;每周进行1次体育活动的为13.5%;每个月进行体育锻炼1-2次也仅占31.2%;每年进行体育锻炼不足10次的竟然占到48.9%,由调查可知,郑州、焦作、平顶山三地区的农民体育开展的相对较好,这与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但总体来看,郊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高于偏远农村农民的次数,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广10周年之后,2004年又被命名为“农民体育年”,河南农村体育的开展竟然如此不尽人意,不能不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注意。

通过调查走访,河南省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郊区农民主要以自发组织的形式,他们由于土地少,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主要在傍晚自发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一般不受季节的影响。2.农村体育协会的形式,他们主要利用农闲时节,一般在春、冬两季,组织队员进行排练。3.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由活动,这部分人主要是农村的老年人,基本不具备劳动能力,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素质,他们主要以散步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7篇

在全区上下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区村领导班子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及届全会精神,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新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习届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学习届全会精神是今后开展农村工作的需要。党的届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同时又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会议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是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着力解决了三农问题,传递出农村改革的新信号,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开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为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和吃透届全会精神,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其次,深入学习届全会精神,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需要。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全区上下多年的努力,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农民人均收入在全市范围内排在前列。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差距还很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村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经常走出去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创出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深入学习届全会精神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当前,从我区的发展形势看,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更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来。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培训,能正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积极适应当前的新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正确把握国家大好的农村方针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深入开展“三争一促”活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村支部班子,要围绕农村“三争一促”活动,按照“争做发展型党支部,争做服务型村干部,争做帮带型党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三争一促”活动关键是村级党组织要争做发展型党支部。这就要求农村党支部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威望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下功夫。作为广大农村党员,也要树立谋发展的意识,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来,为群众起到模范作用。一方面要自己发展。要不断学习科学致富的技能、具备市场经济头脑和发展眼光,在种植养殖、结构调整、产品营销和产业发展中为群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帮带群众发展。在资金上、技术上、发展思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帮助群众,为群众做好服务,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做服务型村干部和帮带型党员,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探索出一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在过去的几年里,区结合本地实际,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皋兰山的果蔬协会、农家乐协会,青白石的苹果合作联社等,都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皋兰山的农家乐旅游收入逐年下降,特色不够明显,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发展空间较窄,青白石的特色农业没有发展起来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区农村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长此下去,我区的农民生活环境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村党支部班子认真思考各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选准一条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经济的路子,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学会发挥优势找门路,因地制宜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特别是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最终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希望村干部们在培训中要刻苦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和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培训顺利完成,取得实效。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珍惜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班,既安排了区委党校的老师,又邀请了省委党校的副校长以及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讲课。应该说,他们所讲的知识,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对我们大有益处。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学,做到有的放矢,坐下来认真听课,相互交流经验;静下来回顾总结工作,思考存在问题,理清今后工作思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确保学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来参加学习培训,就是学员,要尽快进入学员角色。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妥善安排好村上的工作,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培训任务。

农村发展新思路第8篇

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区村领导班子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此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新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传经验,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首先,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今后开展农村工作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同时又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会议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是和农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着力解决了三农问题,传递出农村改革的新信号,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方位,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必将开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为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和吃透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其次,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需要。城关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过全区上下多年的努力,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农民人均收入在全市范围内排在前列。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差距还很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村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经常走出去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创出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当前,从我区的发展形势看,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我们更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来。所以,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培训,能正确把握当前的新形势,积极适应当前的新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正确把握国家大好的农村方针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深入开展“三争一促”活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村支部班子,要围绕农村“三争一促”活动,按照“争做发展型党支部,争做服务型村干部,争做帮带型党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三争一促”活动关键是村级党组织要争做发展型党支部。这就要求农村党支部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威望上下功夫,在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下功夫。作为广大农村党员,也要树立谋发展的意识,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来,为群众起到模范作用。一方面要自己发展。要不断学习科学致富的技能、具备市场经济头脑和发展眼光,在种植养殖、结构调整、产品营销和产业发展中为群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帮带群众发展。在资金上、技术上、发展思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帮助群众,为群众做好服务,在带领群众致富过程中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大局为重,做服务型村干部和帮带型党员,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三、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探索出一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在过去的几年里,城关区结合本地实际,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皋兰山的果蔬协会、农家乐协会,青白石的苹果合作联社等,都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的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皋兰山的农家乐旅游收入逐年下降,特色不够明显,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发展空间较窄,青白石的特色农业没有发展起来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区农村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长此下去,我区的农民生活环境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村党支部班子认真思考各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去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拓展思路,开阔视野,选准一条结合自身

实际发展经济的路子,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学会发挥优势找门路,因地制宜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特别是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积极招商引资,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注重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最终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希望村干部们在培训中要刻苦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深入研究和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培训顺利完成,取得实效。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第一,要珍惜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班,既安排了区委党校的老师,又邀请了省委党校的副校长以及市委组织部的领导讲课。应该说,他们所讲的知识,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对我们大有益处。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带着问题学,做到有的放矢,坐下来认真听课,相互交流经验;静下来回顾总结工作,思考存在问题,理清今后工作思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确保学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第二,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来参加学习培训,就是学员,要尽快进入学员角色。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要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要妥善安排好村上的工作,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善始善终地完成好培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