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6:20:13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1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呼吸内科;发热;焦虑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148-03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呼吸内科来说,绝大多数患者可能与发热有关,很多患者更是由于发热症状而导致住院治疗。发热常导致患者全身不适,发热患者往往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常易合并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等[1]。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在发热诊治过程中,在抗炎、退热等方面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容易忽视,所以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1.17±12.71)岁;干预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3.44±13.93)岁。所有患者均经测量体温>37.2℃。排除急危重症不能配合调查者,如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排除有严重性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大多有焦虑及心理障碍等情绪,由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心向患者解释发热机制、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解释目前的用药方案、服药方法、目前的可能诊断及预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缓解急诊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发热有正确的认识,避免产生焦虑心理,消除患者对发热理解的误区及恐惧感;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适合的解释及建议,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科室护理常规,解答患者的问题,指导护理及用药。

1.3 评判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 WK在1971年编制,该量表共包括20个自评条目,其中有15个是正向评分,5项是反向评分,量表中20个条目分数分别相加,得到总的粗分,将总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总分的标准分[3-4]。SAS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量表进行。SAS由本科室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当场回收量表,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排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85.8%。对照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2例,干预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4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SAS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为26.4%,低于干预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很多发热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发热更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或治疗[5]。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症状急、重等特点,导致患者及家属可能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焦急和焦虑是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6-7]。由于发热多为急性发生的症状,患者及家属缺乏足够的心理及思想准备,加上患者往往对疾病不了解,对发热、疼痛等症状感到恐惧,对发热及疾病的预后和危险性估计不足,对环境、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有抵触心理,很多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呼吸内科患者不仅需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而且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护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8]。

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干预可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心理干预,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间接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程[9]的研究发现,呼吸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侯春梅[10]认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国外也有文献报道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同的研究中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改善焦虑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原因是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有抵触心理,加上疾病本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就医过程中对患者做到细心体贴,用温柔的语言解释科室相关环境,让患者充分了解发热特点及病情,对发热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尽快放松,通过语言及心理的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心情平静地配合治疗,自然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殷晓琴.呼吸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97-3298.

[2] 张芳萍.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2):156-157.

[3] Olatunji BO,Deacon BJ,Abramowitz JS,et al.Dimensionality of somatic complaints: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J Anxiety Disord,2006,20(5):543-561.

[4] 李玉芬,李彬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85-786.

[5] 王仲,陈排,齐志伟.发热门诊的急诊特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36-937.

[6] 曹建平.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8,26(2):26.

[7] 李艳飞.医疗检测-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27(9):88.

[8] 文琼香.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3-134.

[9] 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127-128.

[10] 侯春梅.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97-3598.

[11] Cheng QM,Kong CQ,Chang SY,et al.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2013,37(3):283-288.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2篇

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广东广州 510120

[摘要] 目的 探讨询证护理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情况。 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间在该院胃肠肿瘤外科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常规护理,考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结果 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0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70%);而询证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改善护患关系,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http://

关键词 询证护理;腹腔热灌注化疗;恶性肿瘤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71-02

[作者简介] 谭萍(1975.11-)女,湖北公安人,本科,主管护士长,主要从事胃肠肿瘤外科护理,邮箱:letterson@163.com。

恶性肿瘤是一种不容易清除、容易转移和复发的局部肿块,会破坏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以及感染等合并症,最终导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2],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等;目前,使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应用基础和理论研究,其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升温热效应的化疗药物,将之灌入腹腔肿瘤部位进行治疗[3]。而循证护理是1991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结合科研理论、临床经验与患者愿望,以此获取证据作为护理依据实施计划护理活动,可以更贴合患者的需求和主观愿望,提升护理效率[4]。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模式在其他疾病的治疗护理当中有着显著的优势[5],为探讨循证护理模式是否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该研究通过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间9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肿瘤科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56.28±4.73)岁,其中胃癌36例,大肠癌19例,直肠癌11例,结肠癌9例,卵巢癌6例,腹腔转移癌8例。所有患者经病理切片检查去认为恶性肿瘤,排除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合并症患者、重大精神疾病患者、其他重大合并症患者。对这92例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6例/组,使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疾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对患者采用询证护理模式,一组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由院方选择有腹腔热灌注疗法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10人组成护理小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相关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的知识培训和护理注意事项讲解,让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并结合以往在此类护理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说明;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腹腔热灌注疗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营养配比等资料;在开始进行护理前,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具体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疾病详情、生理指标、家庭情况、个体特殊需求等,将资料建档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根据循证护理的基本步骤,定期开展医患交流活动,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腹腔热灌化疗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护理要点,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减少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建立患者需求信箱,鼓励观察者的患者将自己的特殊需求投入信箱内或者直接跟护理人员沟通;每周开展一次护理人员交流会,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护理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进行探讨,由主管护士抽查护理情况,定期检查病房设备并听取患者的意见。具体的护理方式包括:①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化疗前0.5 h评估患者身体情况,酌量服用使用镇痛药杜冷丁100 mg肌注止吐剂,在热灌注化疗手术进行的时候,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包括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疼痛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汇报,及时检查灌注液接头和温度,对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和报告;对患者的预后处理定期回访,由于会使用一些骨髓抑制类药物,因此对血小板和粒细胞数量要进行检测,询问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听力减弱等症状;②心理护理: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过长期的手术和化疗治疗,精神压力大,在应对新疗法的时候,心情紧张、焦虑,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和疏导,帮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好好配合治疗;在循证护理里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建档,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严重的焦虑情绪的患者可以推荐进行免费的个体心理咨询;同时开展一些患者交流会,鼓励治愈患者和待治疗患者进行疾病和治疗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在病房播放舒缓的音乐,张贴温馨提示语录等,营造温暖的气氛。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在护理前向患者讲解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本原理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具体的应对方法;在热疗时指导患者着棉质衣服,取掉身上的金属物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对病房进行早晚检查,定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放饮食禁忌说明手册,告知患者保持一定量的轻度运动,保持病房温度,多喝水。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的评估包括SAS、SDS量表评分,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考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和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贫血;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前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患者的接受的治疗是一样的,因此变化主要来源于护理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对比

纪录患者在腹腔热灌注疗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发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贫血,循证护理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0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8.70%);而询证护理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叫实证护理,因此在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当中,应当结合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具体的循证护理模式当中,应当是循证问题(即寻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循证支持(搜寻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文献资料)、循证观察(了解患者的所需和要求)以及循证应用(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后调整护理方式再投入应用)这4个过程的循环,通过不断的优化护理,以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恢复。在该院的实践学习当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了解护理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进行考核和竞赛,提升护理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到治疗当中,与医生一起对患者的康复做出积极努力[5-6];此外,护理人员对在日常护理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处理,相互交流进行案例研讨,此外,学习标准的术语对病患问题进行描述,也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效率。对患者的护理从生理疾病护理扩大到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心因性疾病发生率逐年提高,在护理当中难免会遇到患者有不良情绪以及不良情绪造成的护理困难,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会更加突出,在这时候,应用心理护理方法,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积极关注等,都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恢复[7-8]。由文章中也可以看出,经过询证护理的患者,不良反应有明显的减少,而呼吸困难等很容易由心理原因引起,因此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由于询证护理以患者的需求为依据,能更好的切合患者的护理需要,也更容易获得患者的满意[9-10]。该研究显示,循证护理重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有理有据,因此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如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问题,能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护患关系,也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对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http://

参考文献

[1] 李芳梅.肺癌化疗患者的循证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2):1525-1528.

[2] 李梅.循证护理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 8(5):9-11.

[3] 谢小玲,刘涛,祝妍华,等.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58-159.

[4] 朱红军,陈萍,张莉莉.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19-21.

[5] 韩光宏,蒋林哲,王爱光.术中及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7):559-561.

[6] 刘璐.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4):34-35.

[7] 沈艳梅.循证护理在卵巢恶性肿瘤行腹腔灌注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87-287.

[8] 胡雁.循证护理应用中常见问题及误区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8):740-742.

[9] De Groot M, van der Wouden J M, van Hell E A, et al. 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individuals or groups: let’s make a difference[J].Perspectives on medical education, 2013, 2(4): 216-221.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3篇

1、加强科室制度建设这一年是制度化管理的一年,先后制定了外科交接班制度、手术病人查对制度、重症病人抢救制度等,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2、推行人性化服务认真开展“五有六个一”活动,五有:入院有人热情接、检查有人专门陪、问题有人热情答、出院有人亲切送、手续有人专门办。六个一:多一声问候、多陪一分钟、多送一个微笑、多跑一步路、多提供一个方便、多奉献一片爱心。

3、转变服务理念把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立一种价值观:把以“医生为荣”向“病人至上”转变,病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院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把过去要求病人怎样做向以病人要求为导向的转变,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从窗口转向全员,从怕投诉向主动征求意见转变。树立一种新的行为准则:“病人总体上是对的”,当与病人发生矛盾时,把对让给病人。

4、讲究仪表端庄仪表端庄是医院形象和科室文明程度的反映,医护人员端庄的仪表、饱满的精神,也能对病人起着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求生信心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求医护人员进入科室、病房都要做到着装整洁、精神饱满,坚持做到家事、烦事不进科室,衣衫不整洁不入病房,确保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

5、用语文明进入科室,医护人员都要使用文明用语,对病人不能以床号相称,要用“同志、阿姨、先生、小姐、小朋友”等热情、文明、礼貌的用语称呼病人。在工作中语言文雅,热情亲切,语调平稳。做到“您好、请、对不起、多谢合作”等文明语言常挂嘴边。

6、主动服务第一、新病人入院,医护人员要面带笑容起立迎接,并通知责任医生。第二、送病人到床位时,要主动带路。第三、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帮扶上床,并调至病人舒适的体位。第四、责任护士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师、呼叫器使用方法等,使病人及时熟悉病房环境。 7、热情交心病人入院后,不仅仅要考虑他的病情,同时还充份照顾到病人的心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使病人从各方面得到满足。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史及生活情况,开展健康教育。认真地为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消毒、个人饮食等注意事项,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安心就医。

8、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全科医护人员坚持每天一提问、每周一学习、每月一考核,使医护人员急救技术及业务水平迅速提高,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4篇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童常见疾病,常因各种原因所引起机体的急性感染,使体温超过39.0℃以上,引起躯体不自主抽搐的临床表现【1】。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在发生高热惊厥后,有25%~40%的患儿会再次出现惊厥现象,且长时间反复复发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2】。部分患儿还会遗留癫痫、智力低下、行为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是儿科常见的危急症。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PIO格式总结患儿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3】。本研究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符合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4】。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0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4±0.9)岁,体温38.5~40.0℃,平均体温(39.2±0.3)℃,病种:上感28例,腹泻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肺炎3例。干预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7±0.7)岁,体温38.6~39.9℃,平均体温(39.3±0.2)℃,病种:上感26例,腹泻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肺炎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种等一般情况,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高热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治疗原发疾病、降温处理、饮食指导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高热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2.1 病情观察 高热惊厥多见于6~36个月的小儿,此年龄段患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佳,因此,对于病情变化需要护理人与和家属双方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患儿发热先兆,及时处理,避免造成高热。部分患儿在发热前表现为精神萎靡、畏寒怕冷、四肢末端冰凉及食欲不振等;多数患儿则表现为面色潮红、莫名哭闹、呼吸急促、头颅发热等。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及时测量体温和脉搏,查看体温情况,并汇报医生做好相应退热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属不能单凭触摸患儿额头温度来判断患儿是否发热,应教会患儿家属通过正确使用体温计以及脉搏的测量来判断疾病。患儿夜晚休息时,避免影响患儿休息,应减少体温测量次数,可告知家属通过测量患儿脉搏来初步判断。告知家属不同年龄段,患儿正常的脉搏范围,同时告知体温每上升1℃,脉搏就会增加15次/分以上。

1.2.2.2 发热处理 患儿发热时,做好发热护理是护理的重点。当体温未超过38.5℃,应采用物理降温,如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化学冰袋冷敷等;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退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对超高热患儿发生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患儿衣领,从患儿上下臼齿处放入开口器,及时清理患儿的分泌物,以呼吸道保持通畅。必要时还需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遵医嘱使用镇静解痉、脱水药、退热剂等并使用冰帽等器械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在患儿高热惊厥阶段可以预防性使用退热、抗惊厥药物,但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2.2.3 健康指导: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5】:1、加强患儿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2、当体温超过38.5℃时,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手段控制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家属储备几种常用退热药物,并能正确掌握各种药物使用途径和计量。同时,患儿家属还需掌握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避免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属慌张抱起患儿往医院求救等错误方法。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儿大程度上的损伤,甚至还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

1.4 观察内容

①观察两组患儿的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

②满意度调查【6】 通过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儿运用不同护理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时间间隔比较

干预组患儿运用预见性干预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频率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3%vs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完善,弱小的刺激对小儿的体温中枢都能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机体不自主抽搐。张凤伟、王风玲【7-8】等人研究报道表明,单纯的高热惊厥对患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对近期记忆力能造成一过性失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会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带来严重损伤。因此,对高热惊厥的患儿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对控制小儿智能损伤有积极作用。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5篇

[摘要]目的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提高家长对高热惊厥的认识和心理适应是至关重要。方法有针对性对患儿进行护理的同时,对家长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结果采取此种方法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消除家属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结论对患儿家属采取心理护理是必要的,提高患儿疾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高热惊厥 患儿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6―45―02

1 临床资料

1.1 选择2006年7月~2007年7月来我院儿科住院的96名高热惊厥患儿的父母,年龄20~38岁,男:34例,女:62例;职业:工人23例,农民18例,教师22例,干部26例,自由职业7例。

1.2 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紧张32人,焦虑恐惧64人,担心再次抽搐44人,担心损伤大脑影响智力82人,担心有生命危险6人。

1.3 心理问题分析患儿父母对高热惊厥的知识不了解,认为小儿发热、抽搐会损伤大脑而引起智力障碍。降温处理的对体温复升担心再次抽搐是患儿家长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

2 护理

2.1 做好患儿的止惊、降温处理

正在抽搐发作中的患儿,可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安定静脉注射,也可用安定液灌肠止惊。让患儿侧卧并给予鼻导管吸氧。然后遵医嘱给予合适的物理或药物降温。有效的止惊和降温能很好的减轻或消除患儿父母的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因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也影响对患儿照顾的质量,不利于患儿康复。

2.2 与患儿父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具有同情心理,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护士要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提。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只有这样家长才愿意与护士沟通和交流。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护士与患儿父母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患儿父母心理状况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因此,护士应抽出时间主动与患儿父母多接触,采取问病情、聊天等沟通方式,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最重他们的,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主动配合治疗,并主动影响到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治疗与护理,利于疾病的康复。

2.3 耐心做好宣教工作

根据患儿家长受教育的程度,针对各种心理问题,灵活、通俗、礼貌、因人因时而异反复的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消除顾虑。

2.4 给予家庭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家中备用一支体温表及体温的正确测量,一般患儿体温38℃,应给予温水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大多数高热惊厥发作短暂几分钟自行终止者无需采取特殊的治疗,但对于长时间或正在发作中的惊厥应立即置患儿侧卧位,掐人中穴等,注意防止窒息及呕吐物吸入,并及时送医院治疗,以减轻家长的焦虑。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6篇

交流是一种既复杂又深奥的科学,既有它的独特性、更有它的艺术性,这就需要我们有特殊的素质,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关注“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作用。在医院的日常治疗工作中,护士站在医疗的第一线,是主角。病人进入病房,第一个接待他的就是护士,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护士,优质的服务,规范的言语可以给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社会效益。护士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人格素质会给病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也直接关系到病人就诊时的情绪变化及疾病预后。所以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市场经济下值得重视的问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绪反应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意志、气质、性格等。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教育、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护士的基本心理素质

1.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强烈的定向作用,一位护士端庄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语言以及整洁的服饰往往可以留给病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病人更多的信赖和配合。

1.2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实际上也是广泛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的产物。例如,有的病人来院就诊时遇到了麻烦,因此带着情绪来到诊室。当我们满腔热情的接待病人,并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为病人服务,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来时的负性情绪在良好的就医氛围中适时得到了释放。

1.3 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而且能根据病人的特点,预料他们的发展动向,给予某些护理措施,使其获得预期的效果。

1.4 注意良好气质的培养

良好气质可塑造热情开朗、耐心、生气勃勃、自制、镇静的形象。同时还要重视观察了解和分析研究病人气质倾向,以便因势利导,因人施治o

1.5 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在和病人谈话时,要不分性别、种族、职业、文化、经济以及仪表、容貌等同样要以亲切、热情、大方的态度对待。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取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

1.6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医德

良好的医德,是用爱心、耐心、诚心、热心为病人服务,一切以病人利益为重,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把病人的需要视为自己的第一需要,要有献身医学的事业心o

2 护士的交流技巧

2.1 言语交流

言语交流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交谈能准确地表达和传递信息。只要交流双方对语言及语境理解一致,交流中损失的信息就较少。交谈是护患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护理人员询问病情、了解病史、进行治疗及健康指导一般是通过交谈来完成的。

2.1.1言语交流的原则

尊重病人,交谈要在平等和谐的护患关系下进行。交谈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交谈过程中应及时反馈,采用插话、点头肯定、表情等手段对病人进行应答。及时的反馈有利于交谈过程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护患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另外对交谈中获得的信息也应及时分析、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病人,如疾病诊断、病情的进展、治疗方案的实施、疾病的预后等。

2.1.2注意倾听

在护患交流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听的过程,既是获得病人有关信息的过程,同时又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倾听时,也有一定的技巧和需求,比如应与病人有一定的目光接触,而不能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倾听的过程,是让病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病人向护理人员“倾诉”可以起到消除心理紧张的作用。・

2.1.3体会病人的感受

病人谈到的许多感受,都是护理人员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如不能很好体会,容易导致理解的偏差。因此,在交谈中护理人员应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从病人角度去理解,体会他所谈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护患双方的情感交流,加强交谈的效果o

2.1.4善用问句、引导话题

交谈过程中必须围绕交谈目的,既要充分交流,又要简单明了。运用提问引导话题有利于抓住核心问题。但在提问时切忌生硬地打断病人,而应在适当的时机比如病人谈话间隙,礼貌地提出问题、转移话题。

2.1.5及时和恰当的反应

根据谈话内容和情景,护理人员可用点头、微笑、沉默、重复病人谈话,使用“是”、“好”、“是吗”等语言来应答病人的谈话。交谈中的反应可以起到鼓励病人交谈的作用,是交谈顺利进行的保障o

2.1.6 抓住主要问题

交谈中应广泛思索,思考病人讲了些什么问题,结合交谈目的,抓住主要问题作进一步的了解,以节省时间、提高交谈效率o

2.2 非言语流

非言语流在交流中亦占重要地位,因为人们相互交流中不可能全部以言语的方式来表达,还可以通过表情动作、目光接触、周围环境信息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非言语交流可分为动态与静态,动态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人际距离等;静态包括衣着打扮、环境信息等。

2.2.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动作包括眼、嘴、颜面肌肉的变化。据研究,喜悦与颧肌、痛苦与皱眉肌、忧伤与口三角肌都有一定的关系。面部表情的变化是护士观察病人,获得病人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病人了解护士心灵的窗口。护士既要有善于表达情感的面部表情,也要细心体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2.2.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动作,例如沉痛时低头肃立、惧怕时手足无措。此外挥手、耸肩、点头等方式都表达一定的意思。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护士诚恳友善地点头,病人的温暖和安全感油然而生。

2.2.3 目光接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既可以表达和传递情感,也可以揭示某些个性心理特征,是非言语交流中的主要信息渠道。临床上,护理人员与病人交谈,双方往往通过目光接触判断对方的心理状态和信息接受的程度。

2.2.4 语调表情

语调能传递言语以外的深刻意义,乃是很重要的交流手段。总之,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眼科护士,要善于表达内心情感,有效地去鼓舞病人,同时必须控制某些不良情绪。有认真负责、热情理智、耐心细致、灵活果断、沉着镇定等良好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7篇

【关键词】小儿发热;布洛芬;退热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布洛芬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1],其相对于针剂的副作用较小同时相对于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起效快和持续时间长以及副作用小的优点。

1.布洛芬用药的选择

1.1 退热剂的使用时机

小儿发热是机体抵御病源微生物的正常反应,一定程度的发热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2]。同小儿布洛芬时,体温高低与患儿体质、营养状况、时间等密切相关,但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即并不是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因此在退热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病,不要单纯一味退热。但下列情况应考虑使用退热剂:

(1)当发热的患儿表现出头晕、头痛、等不适,或是烦躁不安、易激惹时;

(2)当家长对患儿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感或很恐惧的时候,而且患儿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时;

(3)当患儿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又不能有效评估患儿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热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建议2个月以下婴儿肛温38.5℃以下时,应首先分析病因并且以物理降温为主,不主张先用退热剂。

1.2 布洛芬的适用条件

主要适用于6月龄以上儿童。布洛芬儿童推荐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5-10mg/kg,每24h最多4次。肾脏功能不好及脱水患儿要谨慎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同时有诱发哮喘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G-6-PD缺乏的患儿可使用布洛芬,临床中虽未见明显溶血性贫血危险,但也应注意使用剂量。

2.布洛芬用药过程的护理

针对发热患儿,首先要明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路径,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达到退热、消除病因的目标。除了定时测体温和查房外,此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护理问题值得注意:

(1)患儿服用布洛芬后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的正常温度和湿度,环境安静,通风良好;特别是使用布洛芬出汗后,要保持皮肤清洁,衣物干燥。

(2)患儿服用布洛芬后因为机体需要时间吸收药物,可能并不会马上见效。但发热时,机体温度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15次[3],心率的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多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对于有心脏疾患的患儿在使用布洛芬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此外,5岁以下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很容易诱发高热惊厥,所以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或者有高热惊厥征兆的患儿应及时配合物理降温。

(3)物理降温应该首先解开包被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一般发热患儿可以使用35~40℃的温水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进行擦浴,至皮肤微微发红,达到退热的效果。另外必要时可以采取冷盐水灌肠来退热。对于儿童我们不主张使用酒精擦浴,酒精擦浴可引起体温骤降,过敏等同时因为小儿皮肤薄嫩酒精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4)因为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使用布洛芬退烧时需时刻注意患儿是否有脱水、入量不足等,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液。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家长脱水征兆并定时巡视检查。

(5)因椴悸宸彝ü肾脏代谢,所以肾功能不好的患儿应注意谨慎使用布洛芬。同时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家长并不清楚患儿肾功能,或者家长单方面认为患儿肾功能正常。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家长此问题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及时巡视观察患儿体征。

(6)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告知家长不良反应的症状以及判断方法,最好辅以图片展示,以便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患儿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程度不重时告之家属这属于正常反应,不必紧张,如出现严重反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7)发热患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或精神萎靡,进而不配合治疗等。作为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语言、温婉的态度和耐心对待患儿,使患儿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尽量消除因恐惧而产生的不配合。

3.布洛芬用药心理护理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切治疗和护理成功的基本保证,护理人员与患儿家长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患儿家长心理状况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并及时予以疏导。针对布洛芬用药家长可能会产生如下心理状态:

(1)焦虑,患儿发热尤其发生高热时,家长表现出最多的是焦虑,尤其担心患儿长时间发热,会不会“烧坏脑子”,即影响脑功能,反复询问医护人员。

(2)不信任,一旦患儿表现体温不降,或降温后又持续升高,家长会误认为是医护人员治疗措施不利,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

(3)恐惧,3岁以内患儿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表现为双眼上翻、全身抽搐等临床症状。一旦出现,家长都会出现恐惧、害怕,担心患儿有生命危险。

家长出现以上表现时,护士除了及时有效地解除患儿高热,还应主动与患儿家长多沟通,提高其对患儿病情的认知度,尤其长期发热、病情反复的患儿,更要向其家长做好基本知识宣教。灵活、通俗地进行讲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发热,了解有关医学及护理常识,解释退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家长因患儿发热而引起的焦虑、恐慌,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同时在患儿痊愈后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醒家长:小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较差,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游玩;避免接触患病人群,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较大患儿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服。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306-306.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第8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171-02

恶性肿瘤是一种不容易清除、容易转移和复发的局部肿块,会破坏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以及感染等合并症,最终导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2],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手术切除治疗等;目前,使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应用基础和理论研究,其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升温热效应的化疗药物,将之灌入腹腔肿瘤部位进行治疗[3]。而循证护理是1991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结合科研理论、临床经验与患者愿望,以此获取证据作为护理依据实施计划护理活动,可以更贴合患者的需求和主观愿望,提升护理效率[4]。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循证护理模式在其他疾病的治疗护理当中有着显著的优势[5],为探讨循证护理模式是否对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该研究通过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1月间9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肿瘤科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56.28±4.73)岁,其中胃癌36例,大肠癌19例,直肠癌11例,结肠癌9例,卵巢癌6例,腹腔转移癌8例。所有患者经病理切片检查去认为恶性肿瘤,排除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合并症患者、重大精神疾病患者、其他重大合并症患者。对这92例研究对象均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将9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6例/组,使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疾病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一组为观察组,对患者采用询证护理模式,一组为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由院方选择有腹腔热灌注疗法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10人组成护理小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首先进行相关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法的知识培训和护理注意事项讲解,让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并结合以往在此类护理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说明;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腹腔热灌注疗法的原理、适应症、禁忌、营养配比等资料;在开始进行护理前,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具体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心理健康状况、疾病详情、生理指标、家庭情况、个体特殊需求等,将资料建档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根据循证护理的基本步骤,定期开展医患交流活动,解答患者的疑惑和问题,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腹腔热灌化疗的知识、掌握相关的护理要点,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减少不良情绪对康复的影响;建立患者需求信箱,鼓励观察者的患者将自己的特殊需求投入信箱内或者直接跟护理人员沟通;每周开展一次护理人员交流会,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护理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进行探讨,由主管护士抽查护理情况,定期检查病房设备并听取患者的意见。具体的护理方式包括:①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化疗前0.5 h评估患者身体情况,酌量服用使用镇痛药杜冷丁100 mg肌注止吐剂,在热灌注化疗手术进行的时候,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包括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疼痛感;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汇报,及时检查灌注液接头和温度,对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和报告;对患者的预后处理定期回访,由于会使用一些骨髓抑制类药物,因此对血小板和粒细胞数量要进行检测,询问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听力减弱等症状;②心理护理: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往往经历过长期的手术和化疗治疗,精神压力大,在应对新疗法的时候,心情紧张、焦虑,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讲解和疏导,帮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好好配合治疗;在循证护理里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建档,因此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严重的焦虑情绪的患者可以推荐进行免费的个体心理咨询;同时开展一些患者交流会,鼓励治愈患者和待治疗患者进行疾病和治疗方面的交流,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在病房播放舒缓的音乐,张贴温馨提示语录等,营造温暖的气氛。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在护理前向患者讲解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本原理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具体的应对方法;在热疗时指导患者着棉质衣服,取掉身上的金属物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对病房进行早晚检查,定时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发放饮食禁忌说明手册,告知患者保持一定量的轻度运动,保持病房温度,多喝水。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的评估包括SAS、SDS量表评分,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考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和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一般包括发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贫血;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等级。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前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均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