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1 17:27:01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1篇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集体经济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有的集体生产,实现了“包产到户”。这使得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来看,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都是通过两条路径发展的,一个是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另一个是发展新型的合作社,类似于农场形式。这两个模式缺一不可,相互补充。未来的农村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农村的现代化程度,从而推动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证明: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越有序的地方,农民的受益程度也就越高,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例如,我国上海成功造就了“亿元村”,江苏成功造就了“全国第一村――华西村”。这些都是农村集体经济十分发达所带来的优秀成果。反之,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引发的都是一些地区性的贫困,农民的收入十分微薄,且相对不稳定。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社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国富民则强”,只有村落变得富裕了,生活在村落的居民生活才能好起来,这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农民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与经济来源,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的运行十分必要。

(三)集体经济与农村各项事业紧密相连

虽然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保体系,但是发展的速度与进程同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善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改善村落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这一建设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建设的过程,需要每个乡村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负责机构――村级基层管理组织发挥作用,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建设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是分不开的。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集体经济

我国在1954年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制度,实行直接选举。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农村在我国仍会长期占据主要地位,农村基层组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的支撑力,这样才能将乡村建设得更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往往影响着基层组织的决策,甚至可以左右着乡村发展的规模与方向。如果没有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的基础,这样的农村未来的发展会困难重重,也会削弱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

(五)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在农村建立一个特有的社区十分重要,但这需要视目前我国的形势而定。我国的农村与城市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农村的基层组织往往都与集体经济相联系,而城市却不同,城市的经济与行政是分开的。要想把我国农村建设得好,不仅需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正是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取消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物质力量必然会受到削弱。从而影响整个乡村的发展。

二、对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做出合理规划

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农民的纯收入正在不断地增加,社会稳定,农业发展日趋状大。其中农村集体经济在无形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所带来的号召力与巨大的凝聚力。各地方基层组织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集体经济做出合理的规划,落实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

(二)减少不合理开支

农村集体经济负担着农村的建设的大部分开支,这就要求上级领导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对支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清查与纠正,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能够真正地做到为民服务。

(三)加大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力度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2篇

一、坚定不移地发展特色农业,实施一村一品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就是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强化服务,引导农民推进区域规模经营,实现传统小农产生产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互助合作,走产供销一体化路子,实现适度规模与大市场的对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农村经济转变,开拓发展空间;引导农民充分挖掘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潜力,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全市“一村一品”有一个大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一个大的增长。

二、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

要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如财务收支的预决算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其他各项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要再压缩。

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控制报刊费、电话费、招待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不折不扣的执行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应该合并的村要解决明和暗不和的问题,不然将出现一个村的办公经费两个村分支的现象,严重影响集体资金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

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群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税费改革后,村级功能逐渐转移到了服务上来。要逐步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即可以为农户节省费用,增加收入,也可为客户节省时间,还可增加集体收入。

四、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与监管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职责任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对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领导的重要性、紧迫性,把这项工作提到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这项工作,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定期作出部署,制定扶持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健全监管体系,要把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列为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变化,紧紧抓住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有效结合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财源建设的重点由生产环节转向加工、流通环节,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养壮大。

六、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

有关部门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的政策要求,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有效耕地归村农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取的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指标自用有余部分,辖市、区土地主管部门要优先给予有偿调剂,其收入全额返还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七、大力实施农村企业发展战略,发展农业产业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适应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变化,紧紧抓住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有效结合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财源建设的重点由生产环节转向加工、流通环节,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养壮大。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3篇

1、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避免集体资产流失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农民群众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管好用好这笔资产,事板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这对坚持农村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强村富民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这也是本文提出村级产权改造的一个主要初衷。通过围绕用好集体资产 “三资”管理,达到加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构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效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落实政策,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2.1强化项目支撑。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区直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

2.2鼓励结对帮扶。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各市、(县)区直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万户行”、“创先争优”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深入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2.3支持存量盘活。对因招商引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山林,村集体留用部分的补偿费、协调费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促使集体土地资产获取更大收益。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村庄整理、建设用地复垦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和获得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征用城镇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按一定比例留村集体发展非农生产和经营。

3、严格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重大村务票决制和村财使用票决制等。据对全镇村级集体收入的使用情况调查,我们发现村级用于公益事业和其它非生产性开支比重较大,两项合计占村财总支出的80%以上,而投入在可持续发展项目上的不足20%。公益事业是为民办实事、好事,一些非生产性开支也是必要的,这本无可非议,但把有限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其中,而未用于发展生产,在当地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并不宽裕的时期,这种做法缺乏长远发展目光,属短期行为。长期下去,则必然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后劲不足。

要进一步抓好对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和审计监督。首先,在村固定资产的转让如山林、土地等一次性盘活资产上,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对村级集体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收债权,落实债务,努力控降村级负债;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资产营运、监督和考核体系,加大对集体资产流失事件的查处力度。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4篇

【关键词】农村 集体经济 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在农村集体经济中首先要立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次是实现农村剩余价值的优化转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根据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

相关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所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比较少,对农业进行约束的措施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前瞻性,严重缺乏引导力度,导致农业输出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农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加大。此外,基础性建设比较差,而且自身力量也比较薄弱,以及基层输出单位的多头管理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作用。

(二)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

外出务工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或者是有着健康体魄的年轻人,这就导致留在农村的人员以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居多,所以,养殖技术以及科学种植就很难推广,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农业发展没有后劲。其次,因为农村土地不能买卖与自由转让,也因为土地是农民的保障与归宿,因此,一般农民都不会将土地抛弃,而且继续开垦与种植。但是,这些农民通常都不会将主要财力、精力以及体力置于土地上,对于土地增收问题,他们并不在乎,因为土地收入最大化不是他们对土地予以经营的目标,而是当成对未来投资与占有的一种保障。因此,这就使农业出现空壳化现象。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

根据调查发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只有24%的人员属于有组织输出,很多都是自发组织、亲邻相带以及零散外出,属于“地缘、血缘以及亲缘”自发带队输出。还有些农村劳动力基于准确信息的缺乏,再加上混乱的中介管理造成一些农民徒劳往返、盲目流动,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不完善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以及服务平台的严重缺乏,这些都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

要想大力发展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米、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按照国家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优势产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品质,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建设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品种结构要调整优化,以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其次,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二)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深化改革各种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机制体制。一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税费的体制改革,让农民没有负担地去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收入。国家曾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新兴农村合作社,新农保和粮食直补”等,都是为了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优惠。二是为农民提供实用和先进的技术,使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资金问题,政府可建立一系列的乡镇银行来解决农民资金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四是配套深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将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完善。通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尽力方便农民的生产,尽力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尽力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三)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

要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所谓农业产业化,其实就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多形式的优化组合来主导农业产业,密切连接生产、流通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有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对打破工农商业与城乡阻隔的差距非常有利,实现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四)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

首先,要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工作技能培训与输出的活动中。就农村工作技能培训的方式而言,将定点培训、订单培训、企业自主培训以及流动培训等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场地、设备、教材资源以及师资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机制。对高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发展,对中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壮大,对初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提升,以此保证初中高三级队伍结构得以尽快形成。其次,要将市场和培训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坚持“技能促进就业,市场引导培训”的原则,全面实现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以及技能鉴定服务。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代表着我国民生经济的具体发展现状,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些全面的调控实现我国农村经济间的不断发展,将我国的国民经济大力的增长,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亿万农民创造发展生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蒋光峰.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06).

[2]刘兴琼.关于新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6).

[3]韩忻文.太原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0(01).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5篇

一、新和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新和县位于新疆西南部,面积5817.83平方公里,11个民族,总人口18万,辖6乡2镇1农场,共117个行政村(社区)。2013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7元,集体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其中,各乡镇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367.803万元,主要为发包及上交收入1598.853万元,财政转移支付和其他收入1329.6006万元(见表1);117个行政村(社区)平均集体经济收入28.78万元(3367.803/117=28.78万元)。从实际情况来看,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集体土地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3年,新和县农村集体共有耕地67.7万亩,平均每村5786亩;林地40.02万亩,平均每村3421亩;集体土地总收入2440万元,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72.5%。(数据来源: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农经统计资料(2013)》)

(二)集体资产多种经营仍是最普遍的经营方式

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主要是利用集体统管的耕地、林场、草场及门面房等资源,通过出让使用权,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例如,塔什艾日克乡塔什艾日克村用该村出让集体土地所得的600多万元的闲置资金购买了1000余平方米的门面房商铺,采取店面或房屋出租、企业承包经营等形式,收取租金和管理费,10多间店面房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0多万元。(数据来源:新和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课题调研组)全县除新和镇、依其艾日克乡、塔什艾日克乡及塔木托格拉克乡外,其余4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均主要来自发包及上交收入(见图1)。

(三)组建农业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

各村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农业合作社,如玉奇喀特乡阿其墩村畜禽养殖农业合作社在2013年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双赢”的效果。“乐器第一村”塔什艾日克乡加依村,立足民俗特色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民族乐器制作协会,打造特色民俗旅游村,2013年为村集体创收约5万元。(数据来源:新和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课题调研组)

(四)帮扶共建集体经济,形成合力

一是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全县选派25个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县直部门滚动帮扶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到明显成效。2013年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58万元,为11个重点帮扶村购买了450只生产母畜、购置村级办公阵地配套设施(数据来源:新和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课题调研组)。二是采取强乡帮弱乡、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扶持“后进”。例如,玉奇喀特乡采取“牧业村给农业村借畜、农业村给牧业提供草料”的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二、新和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新和县已初步形成以棉花、小麦和玉米等种植业,红枣、核桃林果业和良种牛羊畜牧业为主的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生产格局。但目前龙头企业刚刚起步、水平较低,例如,依其艾日克乡、塔什艾日克乡及塔木托格拉克乡虽有集体农业企业,但基本属于红枣、核桃或者棉花初级加工,且生产产品销路不稳定,经济效益不明显。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差距较大

目前,全县各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但因环境、资源不同,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见表1和图1)。2013年全县6乡2镇集体经济总收入在70~700万元之间,其中收入最高的是尤鲁都斯巴格镇(679.8万元),最低的是新和镇(75.9万元),前者是后者的9倍。交通便利、靠近乡镇政府驻地、土地较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呈两极分化态势。虽然2013年收入达10~2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居多,但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发包、国家转移支付及其他经营性收入。

(三)农民增收空间、渠道较狭窄

各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发包土地、林地等租赁性收入和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性收入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无法为村民提高更多福利和增加可支配收入;“十二五”规划以来,虽然全县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27元(数据来源:2014年新和县政府工作报告),但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和林果业获得收入,特别是售卖棉花、红枣及核桃等,渠道较窄。

(四)资金管理问题突出

新和县农村集体经济存在非生产性支出特别是干部报酬和管理费用过多的问题(见表2);对农村集体“三资”(指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不善,缺乏活力;各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外债,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债务清偿难度加大。

(五)农村土地纠纷多发且解决难度较大

大致可分为无地少地农民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纠纷、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以及基层组织违规操作而引发的纠纷等三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政策法规的频繁出台也造成基层组织无所适从,更难以解决频出的各类土地纠纷。

(六)村领导班子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基层组织干部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一大批村干部年龄过大、学历较低、思维滞后,缺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存在“小富即安”思想。有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缺乏长远规划。针对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多满足于接受现金支持且不断提高日常开销,而不是将国家支持资金更多用于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生产发展。土地承包时,缺乏对土地分类竞价发包程序,加之承包期 限长,价格不合理,致使农村集体经济蒙受损失或丧失发展良机。

三、发展壮大新和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挖掘本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立足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按照“资源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的方针,把农村集体经济的潜在能量释放出来。宜农区要利用好国家惠农政策,通过农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稳定全县2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到2015年建成10万亩无公害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保持全县5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皮棉单产提高到130公斤以上。庭院经济区要以设施农业作为新增长点,发展下挖式节能日光温室和食用菌产业。巩固现有设施农业基地,适度扩大规模,开发新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供应能力、市场综合竞争能力和总体效益。引进浙江丽水先进食用菌生产技术,在设施农业基地示范推广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辐射带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宜林区要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稳步增加集体林面积。通过发挥速生林产业优势扩大规模,积极发展本地特色林业,保持全县36万亩特色林果面积,建立绿色、有机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宜牧区要以肉牛、羊和家禽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一方面不断扩大集体畜群的数量,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以肉羊杂交改良和黄牛改良为重点,健全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另一方面形成“牲畜轮借,帮扶轮茬”的滚动发展机制,在滚动发展中增加集体的生产资料。通过3~5年的发展,使新和每个村集体牲畜达到300头(只)以上,建设家禽养殖专业村和标准化养殖小区。要积极扩大宜商区,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发展工业和旅游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扭转农业占比过大的局面,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发展基地、娱乐休闲农家旅游基地、商贸物流枢纽基地等四大基地;推进以农副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为主的新和县工业园区、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的新和县工业园区(北区)、以油气化工产业为主的新和县工业园区(西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建设。同时,发挥“班超府治、汉唐重镇、龟兹故里”的品牌效应,做强旅游业。一是把已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乐器村—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建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二是打造托拓厥关——通古孜巴什古城遗址和古葡萄园遗址——玉奇喀特古城遗址——它乾城——羊达库都克烽燧——科克阿斯曼古道龟兹柳荷度假村的集观光、考察、科研为一体的国家AAA级精品旅游线路。三是以垂钓、农产品采摘、观赏、餐饮等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二)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以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新和县抓住浙江丽水对口援助发展的机遇,借鉴阿克苏地区招商引资经验,实施大区域内资源整合,借力周边环境和优势,促进资源优势转换,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例如,通过招商引资建成2家肉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无公害有机肉制品,促进全县畜牧业发展,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同时,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各乡镇应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目前依其艾日克乡和塔什艾日克乡农民收入明显呈现同当地乡镇企业数量挂钩的特征。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培育“农户+协会”、“农户+企业”等社会组织形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致富增收新模式(见图2)。依其艾日克乡成立温室大棚、小拱棚协会,鲁都斯巴格镇成立良种羊协会等,都取得明显效果。积极探索和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促农业集约化与产业化经营。

(三)强化行政服务,提升政策利用与外部扶持效率

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全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制定和明确地方税收、规模经营奖励制度、政府垫底资金、政府贷款贴息、疏通融资平台等扶持政策,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促进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和广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严惩乱收费行为;提高国家政策利用效率。对由公共财政开支项目所欠的债务,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土地、林业等有关国家或自治区的优惠政策;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寻求外力支持。对农村集体协会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协会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户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农技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发挥专长,围绕农业抓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方案。

(四)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完善集体经济监督机制

一是开展专项审核和离任审计。每年对集体资产进行一次专项审核,全面排查掌握各乡镇村集体资产数额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摸清各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强化村账乡管制度,建立乡、村集体资产专门台帐,定期进行登记更新。落实对村主要干部离任审计。二是完善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以科学经营提高效益。结合养殖示范区、种养示范户建设工作,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实现集中发包,确保规模经营。村委会要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个步骤都要经乡镇把关,分预批、审批、发包、鉴证和公开五个步骤(见图3)。可实行“反租倒包”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的 双重目标,即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称为反租),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经营公司(称为倒包)。三是坚持“量入为出”,实现集体经济资产的积累。实行“双代管”,聘请义务监督员,成立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对农村非生产性开支实行限额控制,以减少集体资产浪费,增加农村积累。“双代管”是指在不改变村级账务和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与乡镇经管站会计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合同书,实行村级账务和资金委托乡镇经管站会计服务中心管理。要严格按照村经济发展状况、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年终干部考核政绩等多种因素确定干部补贴。学习借鉴塔什艾日克乡通过精减村干部,实行村、组干部交叉任职,减少工资支出的经验。此外,要严格执行报刊征订制度,出台控制日常行政性支出、禁止村集体用现金支付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四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务、财务公开。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制度,加大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和透明度,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并有效监督。其中“四议”指村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的公开、组织实施决议和实施结果的公开;“两会两票”指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或全村重大事项,先由党员征求村民意见并投建议票,然后再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投票表决的一种民主管理方式。五是开展农村“三资”清查和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坚决清理对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所采取的变卖、租赁、抵账等手段,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化解村级不良债务。

(五)更新干部思想观念,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三个环节,坚持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以优化班子结构为方向,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方针,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发挥县党校、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村干部以及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六)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正确处理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发挥主体作用加快发展。各帮扶组织和个人应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增强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在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扶助的同时,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主人翁意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奖惩目标,加强工作激励,督促乡镇、村、帮扶单位等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合力。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新和政府网.2014年新和县工作报告.http://xjxinhe.gov.cn/info/1038/10471.htm,2014-04-03.

新和政府网.新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xjxinhe.gov.cn/info/1181/10332.htm,2011-08-02.

王景新,严海淼.和田少边穷地区村集体经济有效发展研究——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调查.中国集体经济,2011(30).

高秀英.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伊犁日报(汉),2007.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6篇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于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认为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坚持长期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下,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同市场经济的充分衔接和融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规划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集体经济的全称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包括城乡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合作社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则是指农业以致农村中的各种合作社经济。新型集体经济在改革中脱颖而出,是劳动者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坚持合作制,真正民有民营的经济形式。与传统集体经济相比,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关系明晰,劳动者真正成为集体经济的主人,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机制市场化,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集体经济的效益和发展后劲。

一、集体经济的作用

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集体经济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拓展了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实现了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有机统一,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要求,符合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能够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户提供服务等职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会就丧失了有效的载体。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农业公共积累,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工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在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农民分散经营的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通,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农村能够真正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还是要靠集体经济组织,典型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就建设得好。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强大的支撑,并且在农村转型与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新形势下,要把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作为繁荣农村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努力探索更有效支持方式、寻求更有效发展途径。从当前农村的实际状况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是单干,不是个体经济,而是把家庭承包经营引入集体经济,从而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形式,一种双层经营的体制形式。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农业经济再生产在某些地区处于停顿状态,集体服务和支持流于形式,农业生产和收益受到影响,这是引发农村地区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重视集体经济的建设,努力完善各种制度,切实保护和使用好各种集体资源,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其活力,才能树立和巩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农民的认可和信任,完成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依法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建立规范的村级财务运行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各级政府及其政策要积极引导集体经济发展,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集体经济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在银行贷款、技术支持、产业项目、人员培训等方面鼓励和扶持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集体经济有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

(三)发展集体经济要重视制度建设

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加强农村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财力和物力上增强集体经济自我积累的功能。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制度和合理的管理约束机制。统一经营不只限于村庄,还应逐步扩展到各种层次的合作经济组织。另外,为了维护集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还应从法律上对集体经济给予保护。

(四)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集体经济发展快的地方,集体经济的力量就雄厚,农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就较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的体现。而在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儿童失学辍学问题严重,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甚至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和之风盛行。

(五)壮大集体经济力量,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状况

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业生产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可以改变目前单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作为经济整体的“集体农民”的地位。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7篇

一、当前先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6年,全街办8个村,总收入为1923.8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371.02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村村20万元以上,其中30-50万元的村2个,70万元以上的村6个。村组集体总资产为15139.7万元。

(一)村级经济收入增多。先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资产利用型。主要是盘活利用存量资产进行承包、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土地资源开发型。几个经济发达的村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土地租赁取得可观的服务性收入;三是服务创收型。主要是通过提供劳动、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借力发展型。通过拆迁新建小区,依托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兴建配套的店面出租取得收入。

(二)村级经济管理步入正轨。近年来,先锋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正逐步步入正轨。

(三)各村经济发展不均衡。村与村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容小N,经济发达的村实力明显高于不发达村。

(四)村级收入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等多方面的需求。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支出水涨船高,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二、制约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因素

在集体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趋缓,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滑坡,给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要素的制约。先锋集体经济发展得较好较快的村,基本上都是利用土地发展起来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而今土地资源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自然的优劣不同,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部分村干部缺乏发展意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责任感不强,创新性、专业性人才匮乏,还没有树立经营农村的理念,过分依赖上级有关政策补助而缺乏内在发展动力。

(四)村集体融资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村可以盘活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信用抵押,而金融部门在村集体涉农贷款方面数额有限,使村集体上项目融资困难,发展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在探索支持方式、寻找发展途径、创新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下功夫、求突破,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努力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来源,努力打造经济发展强劲、经营机制灵活、财务管理民主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一)更新观念,努力打造一支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村干部队伍。要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调动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事。

(二)加大扶持力度,力求多措并举地发展。要发展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帮扶,因此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方面应给予优惠,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寻求财政支持的同时,力争做到帮扶多措并举。如村企结对,要探索村企双方合作开发共赢互利的共建形式,突出自愿结对,共赢发展。

(三)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挖掘区位优势,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优势,从市场需求出发,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村级集体通过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榕┟裉峁┎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第8篇

关键词:吕家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优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45-03

农村经济集体经营模式,是指一些农村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并坚持的没有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保留了时期的一些习惯和做法的一种特殊经济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这类农村有7 000多个,在全国80多万个村庄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这种农村发展模式,除了对生产责任制的抵制之外,通常具备一个团结一致的党支部;拥有一名德才兼备、号召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存在平均主义和高积累的分配制度,以及形形的思想灌输[1]。当然,除拥有上述共性,不同农村受其特定历史、地理和政策条件的影响,特色也十分鲜明。以本文所调查的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就依据自身条件以及村民的自愿选择,仍保留着大队和生产队两级核算体制,形成了“四统”、“两促”、“一发展”的管理体系。“四统”即在农业生产中村里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土地,统一农业生产规划,统一耕种收打,统一购置生产资料;“二促”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一发展”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对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争论

对于农村经济集体经营模式的优劣,学术界尚无定论。一些学者对其表示肯定,韩元钦指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运转,关系十分重大。没有它或者离开它,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振兴、农民的转移,以至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实现,都将遇到极大的困难。它不是‘已经消亡’或者‘即将被取代’的组织,其功能犹著,使命很重,需求正旺,活力待发,是不应等闲视之的。”[2] 刘德中认为,“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拥有的资金与人才优势,是一般村庄没有办法比的。”[3] 当然,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怀疑,李鸥指出:“集体经济对于我们国家绝大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不再适用……农村社区和农户的发展,一定要由农民当家作主、自己来搞。”[4]雷硕评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典型的:“‘典型’的制造者们强化自己需要的‘仪式’部分,突出‘庄园主阶级’的集体富裕,掩饰大量外来雇佣劳动‘受剥削’事实。这种‘树典型’方法,短期可能有用有效,长期则对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5]

本文认为,农村经济集体经营发展模式,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多数农村以“分田入户”为特征的经营模式相比,的确存在经营与成效上的差异。本文旨在对农村经济集体经营发展模式的另一典型,位于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的实地研究,在承认其存在合理性与优势前提下,进一步探讨这一模式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二、吕家庄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优势

由于吕家庄村未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工分、分口粮和集体耕作这些时期的印迹,至今仍是吕家庄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被称为“最后的”。但与20世纪时期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状况存在显著不同,该村在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干群关系以及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农业规模经营

吕家庄全村有5 500多口人、6 400多亩耕地。由于地处冀中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操作,该村所有粮食作物的耕、种、收都采用了机械化的管理,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村集体所有的联合收割机及载重汽车可对所有粮食作物统一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为农户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

显然,土地集体经营从资源的利用方面说,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益。当前,中央鼓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集约经营。参照高新法、唐国增[6]等学者曾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效果分析图”(见下图),吕家庄的经济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效果分析图

体制正好落于该图的A区间,这一区间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实行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而C区间是在自然经济下的小型化生产。目前,中国这大多数农村正在由C区间向B区间过渡。就是过渡到B区间,其形成的经济效果较之A区间还要相差甚远。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吕家庄以不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村集体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坚持村庄建设用地的“节流”,注重对未来的村庄建设进行规划并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坚持为增加耕地而“开源”。在耕种收割上利用机械化实现了土壤的深耕深翻、秸秆全部还田,保持了土壤肥力并减轻了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村内已实现了田间道路林网化,共栽树木10 000多棵,有效阻挡了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影响,为涵养农田水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

对于远离城市的吕家庄在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以工促建”的作用。全村现有10多个工业企业,以集体所有制型为主,辅以中外合资企业型和个体经营型,年产值近千万元。村集体依靠经营村办企业,不仅为农业发展支付了生产性投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先后投入了1 000多万元资金,极大的改善了村民教育、医疗和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