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7 18:09:12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升

现阶段,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材中的词汇大量增加,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扩大。同时,初中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普遍存在学习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问题,对阅读的内容一知半解,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1.阅读材料单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材料通常是教材文本、复习资料与试题,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提升其阅读水平与能力。

2.训练方法简单。初中英语教师训练学生阅读的方法,一般以解答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目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规定材料,然后在设计好的题目中找出最佳答案。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性难以得到分发挥和体现。

3.教学重心失衡。在现有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材料所占比例增加,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时代性强。但是不少教师把这些英语阅读材料孤立起来,当作语言知识点进行教学,导致阅读教学中心失衡,弱化了阅读教学的功能与价值。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阅读前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和阅读文本,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目标,然后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这是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前提。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实物等导入阅读材料。例如,在进行Will people have robots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机器人做阅读教学引导。给学生展示机器人形象,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机器人图片,如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星球大战系列和终结者系列等,接着就顺利导出关于机器人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把学生带到课文之中,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教师也可以用自由对话的方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导入,通过与学生对话过渡到阅读教学中,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到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与语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阅读中重视整体呈现,开展有效提问。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与整体把握。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口头理解练习,如关于英语素材理解的选择题或判断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把握阅读素材。英语阅读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学习与预测的过程,学生在对英语阅读素材中的单词、语句和语言层次进行阅读的同时,依据现有的知识对下文进行预测,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检验自己的预测,对不足之处进行修订,进而产生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质就是学生与课文之间的交互过程。所以,英语教师应该设置相关的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提问,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英语阅读学习,在提问的同时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始于提问,并且利用进一步的提问检测教学和推进教学。

3.阅读后设计有效联系,加强各种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四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四个基本技能。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学模块,而是巧妙地将听、说和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例如,英语阅读材料可以当作听力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改写、扩写和缩写等。初中英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是掌握和巩固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使用阅读素材中的语句,也可以自行总结,提炼出一些精短有效的语句。为了降低复述难度,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性的单词。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英语阅读素材,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对话阅读和口头采访等,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其听、说和写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并且也较为关键,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全面优化或改善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田海花.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5(14):113.

[2] 王晓慧.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研究[J]. 才智,2015(13):32.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设计

自主阅读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元化地组织、整合阅读教学资源,多途径地开展阅读教学调查,不断针对学生自主阅读方式、模式等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阅读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升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阅读教学目标零散、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具有盲目性;学生在阅读中未获得充分的阅读时间及思考空间,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未能深入思考探究,就被告知答案,学生的阅读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展分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多数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无法深入阅读文本,对文中作者的真实情感及体验进行深究,形成一种“囫囵吞枣”的阅读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设计途径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3篇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提高

引 言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语文学习面临着诸多挑战。由基础性学习转向语言、情感思维性训练,由浅层次阅读转向深层次理解,这使得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出现阅读学习方面不适应,学业大幅下滑状况。因此,在七年级期间做好语文学科的阅读学习工作,对于学生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及思维习惯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当重要。

一、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当前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很多学生的语文阅读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偏重于在理解词句、辨析词语、文章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等方面的学习。笔者做过一个统计,在笔者实习的七年级的班级中,真正能理解文章内容、主旨、语言难点、文学常识、表达方式、文言文字词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学生很少,这部分的学生比例还不到全班的5%。

二、提高七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笔者经过课堂实践发现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低,试卷失分多。表达能力差,课堂不生动。课外阅读的状况更令人担忧。那么如何来提高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2.1做好小升初的语文阅读衔接工作

小学语文阅读要与初中语文阅读相衔接,必须兼顾多个环节,例如了解学情、设置主题、教学方法、反馈评价等。在整个衔接课程的设置中,教学设计是对衔接课程的实践及检验。教师可运用“三位一体”课程架构研究策略、侧重点衔接策略、点面结合衔接策略、可操作性衔接策略、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衔接策略,在衔接策略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学习阅读”单元的衔接课程,

“学习阅读”单元为小升初衔接第一单元。读书,是人类精神世界赖以生存的一种要素。不同的学生,读书的心态不同,读书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迥然不同。笔者以自己实习的班级的为研究对象,深入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小升初学员的阅读分为几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种:跃读―跳跃性的读书方式。并非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相反,最开始,对具有畏难情绪或阅读能力有障碍的学生,读书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具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在家长及老师的压力之下,可能会极不情愿拿起书本,走马观花地翻翻,然后便将其搁置一旁。因为要读懂有意义的文字,需要眼睛和大脑一起运转,他们懒得动眼,更懒得动脑。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学科学习上不愿意吃苦,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来说,读书则更是一桩苦差使。他们发现一个一个的字在他们面前跳跃,好不容易认清了所有的字,却发现这句话就是无法在他们的脑海中联成有意义的文字。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使孩子在沮丧、失望、无奈之余,比正常孩子承受了更多的挫败感,更不愿意读书。

第二种:乐读―自娱自乐式的读书方式。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一部分孩子如很多成年人喜欢唱卡拉ok、爬山、旅游一样,开始喜欢读书。他们喜欢读漫画、笑话、童话、侦探、历险、青春类书籍。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能使孩子身心放松,让他们将读书时间变为快乐轻松的休闲娱乐时间。

第三种:悦读―陶冶性灵的读书方式。一部分孩子开始从单纯的乐读中脱颖而出,他们喜爱唐诗宋词,喜爱古典文学,喜爱一切优美的文字,这些优美的文字令他们创设出意境,品位出情感,打造出唯美的精神世界。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使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

第四种:阅读―理解式的读书方式。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孩子开始不满足于优美的意境与丰富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之芽开始萌发,开始探究文字背后隐藏的深邃的思想。这种读书方式的效果是:孩子的思想向纵深方向发展,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这里我们所说的阅读,主要是指理解式的读书方式。小升初学员在理解式阅读方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因此设置了“学习阅读”单元,就是首先使学生了解到初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比较专业和严谨的,使他们能端正学习态度,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衔接的目的。

2.2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和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2]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以上这些名言无不说明了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寻觅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同时,教师要起到榜样的力量,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地去阅读名著,给学生形成一种老师有知识,有学问是时刻在读书而形成的。教者也要给学生经常讲述一些,关于自己怎么样去读书的感人事迹,更要深谈,特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还要讲述一些过去曾经教过的学生最能读书,最后非常有造就的事例。通过这些,必定会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培养他们语文阅读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提高。

三、结语

总之,培养七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七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其方法是多样的。根据教学日的,教材特点,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各种阅读类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七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艳香.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21).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52-01

信息化时代,信息获取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信息获取能力又直接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认识,“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将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上来,是当今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重要环节。”[1]教师要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学习能力。

1 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生动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善于创设阅读学习情境,改变传统阅读学习的单调枯燥。情境创设要注意贴近学情,符合学生阅读学习认知规律与阅读习惯,要贴近文本,根据文本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饱含兴趣侵染在阅读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现代阅读学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章(或作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根据读物不断提供的信息,联系自己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对读物作出反应。”[2]

例如,在教学沈复《幼时记趣》这篇文章时,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在文本导入之初,笔者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小时候喜欢玩的一些游戏项目,学生被这些熟悉的情境所感染,自觉地进行学习迁移,从自身幼时趣事的回味,自然地进入到本文学习,体会文本揭示的幼时之趣。

2 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伙伴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学习方法,打破目前无声阅读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引领法、朗读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媒体教学法等,激活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问题引领法有助于教师以主问题为线索,在不断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推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朗读教学法借助朗读手段,以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的语感;角色扮演法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角色置换意识,在阅读学习体验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推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媒体教学法生动形象,能带给学生独特的视觉体验,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无论运用哪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要充分考虑学情,从文本特点出发。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篇童话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角色的了解,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童话内容,将这篇童话改编成剧本。每一小组自编自导,展开小组间学习竞赛。学生对童话进行改编的过程就是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新奇,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角色的独特理解,必将更进一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

3 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重视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阅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地提升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渗透。包括课前自主预习方法,学会利用学习资料与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形成初步认识;文本解读方法,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细探,从文本内容到思想主题,以及写作方法、技巧探究、学习质疑与释疑等;课后进行复习巩固,学会梳理学习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阅读习惯,包括预学习惯、思考习惯、读写结合习惯、复习习惯等,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

4 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目前初中阅读教学大多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探索较少,课外阅读推进也缺乏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打破课堂局限性,积极拓展阅读学习空间,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为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提升做好积累。

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时,要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目的。课外阅读学习要有明确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围绕课堂阅读教学,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使课外阅读学习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

目前苏教版语文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进行单元教学,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主要包括这样几个主题: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紧扣教材编排体系,向学生发放阅读推荐篇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文本特点,包括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写作特色等,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松鼠》说明文教学,这是学生初步接触动物类说明文,教师在学习完这篇文章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动物类说明文拓展阅读学习,掌握该类说明文的一般学习思路。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对提升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认识,加强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优化教学艺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5篇

一、任务型教学的优势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既定的任务作为学习的动机,以顺利有效完成任务为过程,以任务成果展示方式表现教学效果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该教学方法具有这几方面的优势:(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设计的教学任务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可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欲,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任务型教学主要是基于学生为中心,从学习内容、方法、策略上均由学生独立选择和设计,可锻炼学生的思维。(3)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交流和讨论,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同时也让其看到团队的作用,使其充分感受到团结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

二、农村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现

1.任务设计

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农村初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具体要做好四点:(1)任务须贴近学生生活。教师所设计的阅读任务必须是真实的,或接近客观现实的。同时,尽量应用生活性语言,如此才能让学生对任务的内容感到亲切和熟悉,才能让他愿意去完成任务。(2)明确任务的设计目标。阅读任务的设计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要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3)学生可通过语言获得一定的信息。英语阅读的任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体会和掌握文章意图,强化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4)师生教学中的定位要明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好组织和引导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效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任务活动的平等。

2.具体应用

一是阅读前的任务。在该教学环节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课文或单元主题进行相关讨论,主要有文章背景、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等。可预先向学生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找寻相关阅读资料,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可提出问题:You know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do;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writer。往往学生有不同答案,但不管学生从哪个方面思考和解答,是否和课文有关,都能让学生动脑动手,锻炼其英语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这种Q&A的任务可在师生间完成,也可在学生间完成;既可是班级活动,也可是小组学习活动。在阅读任务前的活动可把学生的探究欲和知识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或食物有机联系,且可把语言知识从各种活动中引出,还可开展讨论、单词填空、看图说话等任务前活动。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讲英语、敢用英语。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补充,包括作者、阅读内容、历史背景、语言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阅读中的任务。初中英语阅读中的任务包括这几方面:(1)skimming,即扫读,也就是快速进行文章浏览,在最短时间内抓住文章主题,一般是在阅读之初进行。在正式阅读前,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探讨可能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激活其思考的热情,为阅读做准备。学生需要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并找出关键语句、单词、词组等,让学生对课文结构、内容有一定掌握。(2)scanning,即略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包括what、who、when、why等方面去阅读课文,并找寻答案。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直观生动的词汇、语句可通过图片呈现出来。应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指导学生注意文章首段和每段首句。(3)reading for details,即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在阅读中找出答案,比如正误判断、词义推测等。

三是阅读后的任务。英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阅读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此才可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课后Discussion的任务开展往往需要先让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讨论题目,再进行分组讨论,完成后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单位进行阅读课文的表演、复述、背诵乃至扮演等方式展示任务达成结果。

总之,为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并能熟练应用,进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2):179-180.

2.张艳.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1,11(9):124-126.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6篇

一、巧设问题进行点拨提升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者借助问题进行点拨提升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对于问题的提出,既要适时,又要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冲破阅读瓶颈,只有这样,教者才能真正借助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一个高度,从而达到点拨提升的效能。因此,巧“拨”问题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常用的教学策略。

例如,教学泰戈尔的小说《窗》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点拨问题。

活动内容:当近窗病人煞费苦心地介绍这一番美景时,那位远窗病人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学生自主研读课文,作批注—小组内交流—结合具体语句分工展示)

小组展示,老师点拨。

小组1:第6段两个“为什么” “想法更加强烈,几天后为什么不该是我”,看出远窗者在分享美的过程中滋生了丑恶的欲念,从暗自不满(两个为什么)到强烈的怨恨,这是内心深处的嫉妒。

小组2:第7段“彻夜难眠”,第8段“照例”,第9段“纹丝不动”“凭什么”,第11段“仍然盯着天花板”,第13段“稍过几天……提出……”让我们小组成员看到了远窗者因为嫉妒以至于堕落到见死不救、忘恩负义的深渊:“纹丝不动”地看着同伴急促的呼吸,痛苦的咳嗽,却无意以举手之劳按响电铃,呼唤值班的护士。他是一个心灵丑陋、卑鄙、的人。

在这个时候,学生分析远窗病人时更多的是批判,我们教者不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丑陋的种子,而更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是美好,因此,此时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真、善、美。我们教者可以这样提问:这位远离窗口的病人一开始就是这样吗?能从课文中找出他变化的关键词或句子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重新关注远窗病人,最终分析得出结论: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他开始是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人,还是有良心的人,只是他的嫉妒心在不断膨胀,最终贪欲战胜了善良,文章的结尾处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远窗病人开始受到内心的谴责。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教者通过适当时机巧提问题,让学生在无痕的对话平台中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更是懂得人生应该追求真、善、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者的问题点拨中得到提升。

二、铺垫情感进行点拨提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活动目标通常围绕“三维目标”来制定,其中情感目标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有很大的转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常借助于铺垫情感、渲染情感来点拨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从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文本主旨的提炼起到深入理解的效果。

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诗人情感理解的深度,教者设计了以下的情感铺垫渲染方法,配有淡淡哀愁的音乐,深情地说出这样一段话:“‘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诗人曾用这样的话来说剑桥对他一生的影响,康桥是他的梦,是他意识的胚胎,同学们,对于一个中国学子来说,康桥在诗人心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可想而知,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诗歌,读出你们的感情,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对于这个过程,主要借助于背景音乐及富有情感深意的语句来渲染气氛,搭建情感平台,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收到情感的渲染,从而很好地深入到文本里,并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沉浸其中,达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提升学生与文本、老师间的对话深度。

三、创设情境进行点拨提升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通常能引发学生想象、联想的空间,让学生设身处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对文本进行独特的理解,让学生的想象、联想空间在情境平台中提升。

例如,在执教《窗》的结尾部分,老师(抒情地说):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如果让善的念头占据心灵,我们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放任恶的念头占据心灵,那将会变得多么卑鄙和可怕呀。从课文前一部分我们知道,那位远窗的病人原本并不可恶。那么现在,当这位原本善良的远窗病人看到眼前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当他忽然明白了那位病友对他的关怀和良苦用心时,他的心里将是何等的难受和懊悔啊。我们再假设一下,如果近窗病人生前曾经留下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给这位远离窗口的病人,现在,这位远窗病人颤抖地从枕头下面摸索出近窗病人的遗照时,他会对着照片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小组交流,合理想象,看看这位远窗病人可能怎么说。老师为大家拟一个开头 ‘兄弟啊,我今天好悔啊……’大家接着往下说,好吗?先在小组交流或展示,然后在全班交流。”

交流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开阔,发言中更多地表达出了远窗病人后悔、自责,甚至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来关心下一个病人。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对话平台设计,“拨”开学生狭窄思维的空间,拓展、延伸了想象与联想空间,让学生思维更有广度和厚度。

四、借用辅助材料进行点拨提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阅读理解中遇到一定的瓶颈,只会从浅层理解、品析文本语言文字,缺少更深层的理解,有时,还会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于课前准备的一些辅助材料来搭建对话平台,例如,故事、相关的文章、写作背景等,跨越瓶颈,提升学生对文本及主旨的理解。

在学习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回家》一文时,学生们借助于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了回家途中母亲内心深处的迷茫、疑惑、害怕、伤心……但母亲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内心呢?回家本来就是母亲内心的向往,为什么在火车开动后感情更加强烈呢?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母亲如此强烈对家的情感的原因,“家”的含义不仅停留在“小家”之上,更是对“大家(中国内地)”的情感。教者特地借助于龙应台母亲的故事:1949年,湖南衡山火车站,母亲与1岁的长子龙应扬分别后来到台湾,一别就是38年。(故事事先录好)借助于这样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文中火车开动时,母亲会有如此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也理解了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打击”等词的含义,更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内心深处“迷茫、疑惑、害怕、伤心”的原因了。

当然,辅助材料的出示要适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拨开云雾”提升的作用。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

小升初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6-01

1.现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

如今,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存在着许多为人关注的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态度严苛且过于追求以量求质,给予学生过多的压力,教学形式过于乏味陈旧,因此更加容易是学生感觉到阅读的无趣感,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语文的阅读教学。

1.1教学态度过于严肃和条律化。大多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以老师的理解为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过于严格,有时甚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必须与答案几乎相符才认同学生的答案。再者,有的初中教师会让学生大量进行阅读的训练并让学生自己通过答案进行改正,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无法真正体会阅读的真谛及掌握阅读的真正技巧,同时中压之下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因此影响了学习的有效性。

1.2教学形式过于陈旧乏味。现今,大多初中生学习语文阅读都是通过老师教授,之后学生认真听讲且勤于做笔记。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且显得陈旧无趣。日复一日地进行这种机械化的阅读,很有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阅读缺少多样化,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不会提高。

1.3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初中是汲取阅读精华的最佳时段,他们对新兴知识和现实社会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经常因为自己的爱好阅读大量课外图书,对阅读并非完全没有兴趣,但他们遇到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时就会显得提不上劲。老师在台上字字珠玑地讲解,学生却在课上沉浸于其他事物,甚至陷入发呆状态或直接打瞌睡。教师会发现学生对自己讲的根本不感兴趣,极少能用心听下去。

2.初中语文阅读多样化途径

阅读是学生了解真实世界、发展个人思维、获得认知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了解程度的有效方法。倘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时,教师过于松懈、固执,不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学习中,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必然难以提升。教师是课堂上重要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需要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参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些是教师不容懈怠的责任。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对于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的探讨。

2.1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合作。正确的教学理念应强调自主、交流、探索。学生应该作为阅读学习的主体,而老师为主要的引导者。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切勿一味地占据主要的一方,应适当地让位给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到阅读学习当中,而非以一种被动的形式。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5~6人为一组,以这种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此种自主交流模式,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不可漏掉任何一名学生,鼓励所有学生都加入到小组讨论当中,教师最好不加干涉,让学生在小组尽情地辩论及讨论。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前下发一些与课文预习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文本的阅读,根据自己的了解搜集些资料。每当课堂开始时,教师请每一组的组长来代表发言,向大家陈诉一下小组的学习情况及相关成果并给予鼓励及支持。紧接着,教师简言意赅地介绍一下生词及课文主题。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的多样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提出一些有趣并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学的脚步,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无论正误与否,都不应指责学生,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多人为一组的学习讨论,不仅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增加了教学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陈旧式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语文阅读变得更加有效果。

2.2增添有关阅读的辩论,增进理解。教师们往往让学生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种方法虽然可取,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自由思维。或许,老师们可以换一种探讨问题的方法,那便是组织辩论赛,老师根据文章内容选定相关的话题可供学生辩论,同时辩论主题不宜太过枯燥,应选用容易引起学生兴致的主题。辩论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因而学生会主动在课前进行与文章及辩论主题相关的学习和思考,学生自己总结论点论据,并且在辩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激烈的辩论赛,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水平,认识文章真正的内涵。此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阅读刻板、生硬、无趣和普遍印象,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3结合阅读文章的读写,强化效果。教师利用读写,可以更有效地向学生展现文章的魅力。以文章内容为载体,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促进阅读、写作、思维的三方配合和提升,学生阅读文章后有感而写作,通过写作而理解文章,最后个人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而这也恰恰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宜利用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学生阅读的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4运用多样的阅读方式,提高质量。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集中阅读方法,便于学生集中,避免产生阅读迷茫。朗读、速读及复述等都是十分有效的阅读途径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将文章通读流畅后再进行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朗读方法,如小说的绘声绘道,诗歌的抑扬顿挫,散文的抒情韵味等等。在朗读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考,并和读者的感情产生碰撞和共鸣,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之后再适当加快学生的朗诵速度,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诵课文,最后将他们的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朗诵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有表情地阅读,便于他们一步一步慢慢体味朗读的乐趣。

结语:众所周知,阅读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创造和发现更多多样化的方法阅读方法,进行多种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有效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龙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样化形式探究[J]. 中学语文,2016,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