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7 18:09:08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1篇

一、城市化经济的相关概述

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经济占据着核心地位,同时城市化的经济运行状态的好坏会给城市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为了能够保证城市化经济的更好运行,便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化经济的内涵以及运行状态。

(一)城市化经济的内涵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经济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城市是城市化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化是根本的动力所在。如今,在我国城市化功能发展期间,城市化经济表现为人口向城市流动期间所产生的不同的社会行为,加之社会各种行为给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立足于本质,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的经济,并且分别从“城”和“市”这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所谓“城”主要指负载城市基本功能的具有非农业性质的用地,同时也是非农人口生活所需要的资本化土地。“城”的经济运行主要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与城市土地经济相关的一种运行活动,在这之中也包括不同类型的土地地租和土地的选择以及利用情况,这些会给城市化经济的运行效率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一种运行活动为市政经济,该部分的作用在于利用公共服务,满足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面的需求。[1]这与齐昕在《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一文中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城”的需求不仅包括人们对生产方面所提出的需求,还包括生活性需求与投机性的需求等;而“城”的土地供给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土地资源与土地负载物。“城”的均衡状态便是能够有效实现“城”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平衡的目标。

“市”主要指买卖市场或者交易的中心,立足于不同的方面,“市”的经济运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站在经济流量的角度,“市”的经济运行主要为财富生产、收入配置以及资金循环;立足于市场主体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市”经济运行主要体现为生产者、生产行为以及投资行为等各个方面。“市”的均衡状态实现主要为“市”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平衡。

(二)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

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主要有“城”的经济运行状态和“市”的经济运行状态两个方面,只有确保两者之间保持均衡的状态,才能够达到城市化经济运行均衡态的目标。城市化经济均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为“城”经济运行在空间维度中表现的均衡态,另一方面为“市”经济运行在空间维度中表现的均衡状态。在经济运行均衡状态下,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为有“城”无“市”以及有“市”无“城”的状态。在城市化经济运行中,非均衡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可持续型,另一种为不可持续型非均衡。其中可持续型非均衡主要指将非均衡限制到适当的范围之内,并且确保不会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大幅度的负面影响;不可持续型非均衡代表非均衡已经超越了一定的限制,并且出现了一定的异化情况。如果城市化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可持续型非均衡形态,则需要将金融经济力作为重要的调节方式,[2]让城市化经济运行能够转变成可持续型的非均衡状态,从而确保最终达到均衡态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保障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化经济运行中调节金融经济力的措施探究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经济的更好运行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化经济运行中,调节金融经济力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一)需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地租调节能动力

对于金融经济力而言,城市地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地租会给城市化经济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城市化经济运行期间,城市地租的作用在于恰当的调节城市化经济运行均衡状态,使其能够从短期平衡转变成稳健均衡的状态。因此,城市化经济运行期间,需要给予城市金融市场高度重视,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建设方面,需要确保为金融市场创建更好的条件,从而将城市化金融经济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例如,在完善土地市场自由流转机制方面,[3]这与王健在《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一文中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城市化经济运行状态处于非均衡状态的背景之下,需要利用资本市场交易使储蓄投资化能更加顺畅地转化。

(二)确保金融经济力传导优势的发挥

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经济力是其调节的基本手段。金融经济力的功能包括共享与普惠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功能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中存在的非包容矛盾,从而能够实现城市化经济在均衡基础之上,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包容性目标,并且实现金融经济力对城市化经济运行调节路径优化的目标等。立足于城市生产方面,社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在金融资源掌握和使用期间,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平等性,[4]并且在掌握金融资源的基础之上,能够充分地掌握和实现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最终使主体财富能够进一步的增长。如果从消费角度进行分析,需要确保社会的各利益主体实现对金融产品平等消费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受益权利与福利改进权利。金融体系与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包容性的发展中,能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撑。[5]这与付祺在《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一文中的观点极为相似。与此同时,金融经济力的融入,也能够帮助商业性金融以及农村合作性金融等方面构建金融服务框架。

三、结语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2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差异 全球经济失衡 战略

一、前言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金融市场差异的出现归根结底由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以及体制所决定。在金融市场差异条件下,各国对资本的吸引力会有所差别,久而久之则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对金融市场差异以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分析能够为使有关部门及人员认识到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状态,这对于发展策略的调整能够起到导向作用。

二、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简介

(一)金融市场差异

金融市场主要指以办理有价证券以及处理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买卖的市场。根据不同国家经济体制以及整体实力的不同,金融市场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的国家而言,金融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各项金融业务的办理以及衍生品的买卖的过程中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而上述目的的达成又能够反过来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1]。相对而言,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则恰恰相反。由此可见,金融市场差异的状况一旦出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其状况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二)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指的是世界各国由于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失衡状态,同时也指受长期的金融市场差异影响而导致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出现往往源于长期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都必须提出一项长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国家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增长提供保证[2]。

三、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全球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种种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其中金融市场差异的出现便属于非常严重的一项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由此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也已经影响到了很多国家。

(一)金融市场差异现状

从全球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差异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世界各国的金融资产总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地区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明显。根据对近些年来全球金融资产分布情况的调查发现,全球金融资产分布状况十分不平衡,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心,美国金融资产分布情况占全球金融资产总数的31.9%,其总量较亚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多出1.8%。相对于美国而言,日本的金融资产总量占全球各国的第二位,其比例为11.7%,但较美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的金融资产总量占实际金融资产总量的7.6%,在各国的排名中较为靠前,但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之间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不同收入的国家金融市场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国家的收入也会存在差别,鉴于此,国家之间金融市场的差异也就会不断的扩大。

最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较为明显。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向主要为发达国家,深入分析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收益相对较高,且在风险防范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的金融市场差异。

(二)全球经济失衡现状

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并非从未发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属于全球经济出现的第一次失衡。就目前的情况看,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其中美国为主要代表。自20世纪后,美国经济出现逆差的状况便一直存在,并在2006年达到了巅峰。受美国经济逆差的影响,很多与美国存在经济往来的国家均受到了波及,在这一情况下,全球经济失衡的状况开始变得更加明显[4]。

四、全球经济失衡状况下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

在全球经济失衡状况下,为避免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必须积极转变发展战略,要使其能够有效的防范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加稳定。

(一)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在过去,我国采取的一直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即在进出口贸易中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的发展战略,同时,为了鼓励出口,国家还提出了大量的鼓励措施,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国家的出口商品数量急剧增长,在增加了出口总额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这对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转变出口导向型战略能够有效的拉动内需,从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5]。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进出口的相对平衡非常必要,这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内需不足是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居民对于储蓄的需求量过高方面,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导致居民储蓄量过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居民往往会出于养老以及医疗等目的进行储蓄。为拉动内需,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加强设备保障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要从医疗卫生以及养老失业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建设,从而使居民能够在失业以及疾病等问题发生时得到国家及时的补助。在这一环境下,居民的储蓄量必定明显减少,同时也会促使其更加热衷于消费行为,在促进资本流动的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必定能够被注入新的活力,这对于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五、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下,受各国经济体制等方面问题的影响,金融市场差异的问题正在逐渐深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金融市场差异会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状况的发生。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下,为避免自身受到过多影响,转变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要以扩大内需为主要目的,从进出口战略的转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两个角度出发使国家经济能够得到更加快速、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争.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研究,2012,07:10-15+35+87.

[2]张.论美元本位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特征及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2011.

[3]姚晓磊.金融发展差异与全球经济失衡[D].吉林大学,2014.

[4]李宏,陆建明,杨珍增,施炳展.金融市场差异与全球失衡:一个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10,04:3-20.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3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投资 居民消费 相关性 现状 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环境中,我国经济要不断发展,才能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从而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二者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研究二者的相关性。

一、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涵义

(一)实体经济投资的涵义

关于实体经济的涵义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一,实体经济是指除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主要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通信业、建筑业与服务业等,还包括文化、教育、信息、艺术等生产与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二,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与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其三,实体经济是指除金融、房地产与证券行业的其他行业。

投资是指将有价值的资产投入到某一经济活动中,从而获得经济回报的行为,主要包括实物、资本与证券投资等。实体经济投资是指将设备、建筑物等进行投入,从而使其具有新的生产能力,并不断增加其社会物质财富与经济总量。

(二)居民消费的涵义

居民消费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所的居民在商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这一支出与政府消费组成最终消费。

二、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

(一)实体经济投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居民消费主要依赖其收入,通过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大,将使其生产资料的生产有所增加,进而其劳动力的需求将有所增长,随之就业机会的增多,居民的收入也将随之增多,居民再将其收入投入到生产与消费,通过循环往复,居民的收入将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居民的消费。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与经济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其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实体经济投资的扩大,通过消费品的增多将使其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为其消费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实体经济投资的增加,居民消费也将有所增加。

(二)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

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较大的影响,随着居民消费的增加,实体经济投资也将不断增加,同时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制约作用。居民消费的增加,将使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与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扩大其投资,从而实体经济的投资得以扩大。实体经济投资的基本条件便是消费,主要是由于投资利润是通过消费实现的,投资需求增长受消费需求的制约,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需求,其派生需求为投资需求,同时投资需求也是消费需求创造形成的。

三、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现状

(一)实体经济投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投资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实体经济部门在生产要素成本方面未占优势。其二,实体经济投资在货币方面不足。其三,实体经济行业发展不均衡。其四实体经济投资的环境日益恶劣。

(二)居民消费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不断降低,致使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居民的消费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居民消费的能力较低。其二,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其三,公共服务不全面。其四,服务行业发展缓慢。其五,居民消费观念滞,消费基础与消费政策等方面不健全。

四、解决实体经济与居民消费二者间问题的对策

(一)在实体经济方面的对策

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因此,要注重其发展。首先,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的发展,实体经济要不断创新,从而使其资源得到合理的、高效的利用,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其产业的发展;其次,保证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体系要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保证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需求;最后,实现实体经济行业的发展,要促进其行业的均衡发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制定其市场准入标准,健全经济发展的措施,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在居民消费方面的对策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不乐观的现状,在居民消费方面,要促进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收入的增长,才能促进其消费;要调整居民收入的分配制度,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国家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政府要增加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并要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为居民消费提供优质的服务;要保证城镇化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消费理念等。

五、总结

综上所述,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有着相关性,文中对二者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二者的相关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将促进居民的消费;居民消费对实体经济投资有着制约作用。同时,文中分析了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对策,相信,随着对二者问题的有效解决,实体经济投资与居民消费都将获取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洪梅.我国实体经济投资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然而,相较于工业发展,农业经济发展较晚,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后,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投入的力度,促使其向着健康、有序、长远的方向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1.1现行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现行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社会结构,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1]。在现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运作下,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工作的执行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协调各方利益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难以实现多方利益共同发展。

1.2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是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为此还出台了许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了正确指示。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工作执行力严重缺失,未能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究其根本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在思想观念方面较为落后,其思想认识未能与时俱进,停滞不前[2]。

1.3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未能明确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建立的相关制度或颁布的政策落实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效果不良,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无法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直接影响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2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向

2.1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满足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应当不断尝试创新,大胆探索,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完善,促使其与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政府与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宏观调控的职能,鼓励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2.2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关注和重视

在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当提高自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增强自身执行力,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与此同时,基层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者思想观念的教育,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的先进性,促使其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者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促使队伍整体执行力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除了满足上述要求,还应当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和产业化。

2.2.1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在国家有关部门方面,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地方政府方面,应当落实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并对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给予一定支持。在基层经济管理有关部门方面,需要合理使用经费购进信息化设备,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渐加快。

2.2.2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

在中国农业产业化建设逐渐推进的背景下,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基地得到了大规模建立,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也颁布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鼓励建立农业合作关系[4]。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服务中介组织等也得以成立,在利益政策的实行下,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市场化。与此同时,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促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逐渐趋向标准化,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除此之外,农产品基地的建立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带动了广大农民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就业,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不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极大发展,还为广大农民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入。

2.3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综合能力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对各领域发展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逐渐转向信息化方向,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者信息化工作水平,对其实施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当阶段性的组织农业经济管理者参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其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促使其工作执行力得到显著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明确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综合分析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找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方向,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成英.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4):265-265.

[2]薛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6):218-218.

[3]王梅.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138.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5篇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发展 策略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离不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然而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这就需要在对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调控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从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经济金融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状况

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断调整经济金融政策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加之在世界经济的持续影响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经济金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这种经济金融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第一,就国际上的金融环境而言,已经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进行转变,这带动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并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通过相应政策手段的实施,目前国内需求增长,国内消费增加,这也拉动了我们国家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相比较以往比较低迷的状态,我们国家的济金融发展形势在各方力量的作用下已经走出困境,目前呈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我国的经济金融在迎来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才能为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开辟出一条更加广阔的光明道路。总的说来,由于我国经济金融的持续发展,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充分考虑国家具体发展状况的一种有效政策,更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我国的经济金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国家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政策,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第三,有效宏观政策的实施还使得我们国家的收入和就业状况得到改善,使得国家经济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第四,在进一步扩大了我们国家投资领域的基础上,相应的投资环境也不断得到了优化。

(二)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抓住并致力于解决目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使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顺利持续地朝着更好方向发展。通常说来,在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我们国家的经济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是近些年来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国家积极应对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虽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稳定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但是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价格回弹的状况。因此,房地产市场问题将是制约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第二,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虽然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通货膨胀问题仍然存在。关于物价方面的问题,国家虽然也一直致力于采取相关政策保证整体水平上的物价平稳,但是就长期呈现出的情况来讲,物价水平还是或多或少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通货膨胀仍然是作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存在。

第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我国的经济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源不足的这个严重问题,经济金融的持续发展受到了较大的约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源环境条件极大地影响了经济金融是否能得到持续性发展。

第四,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信贷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这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信贷增长导致贷款变得更加困难,这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容易遭遇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贷款困难问题也是国家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并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一大障碍[1]。

二、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策略探究

第一,应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就需要针对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控。目前国家政府为了稳定房地产的价格,采取了积极政策并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控制,但是总体说来取得的效果并不太理想,距离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应对房地产市场的问题:首先,对当前的经济金融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和完善,加大对这一领域信贷风险进行管理的力度;其次,注重对市场住房需求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将差异化管理落实到对房地产问题的控制上;再者,要依据群众具体的收入水平来构建合理的房地产价格机制。

第二,有效应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还应对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保证经济金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稳定增长态势。这就需要在对投资结构进行优化的同时,也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相应的投资项目并加强管理,从而使我们国家建设经济金融的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对公共服务这一领域予以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在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下,加强对通货膨胀问题的管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拦路虎,解决这个问题有利于使我国经济金融得到更好发展。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合理控制信贷问题并将存款利息提高,对市场化的改革效果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扶持农业并有效监管农产品市场进而稳定农产品价格,保证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落实到具体的法律条例中,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式而言是比较可观的。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经济金融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将机遇与挑战转化为优势和动力还是成为制约发展的障碍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国家的决策和调控,因此政府部门还需积极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策略,以便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6篇

【关键词】农村 集体经济 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在农村集体经济中首先要立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次是实现农村剩余价值的优化转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根据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对集体经济的引导缺陷

相关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所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比较少,对农业进行约束的措施没有一定的时效性与前瞻性,严重缺乏引导力度,导致农业输出工作的难度加大,在农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加大。此外,基础性建设比较差,而且自身力量也比较薄弱,以及基层输出单位的多头管理制度,无法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作用。

(二)农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有限

外出务工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程度比较高、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或者是有着健康体魄的年轻人,这就导致留在农村的人员以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居多,所以,养殖技术以及科学种植就很难推广,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农业发展没有后劲。其次,因为农村土地不能买卖与自由转让,也因为土地是农民的保障与归宿,因此,一般农民都不会将土地抛弃,而且继续开垦与种植。但是,这些农民通常都不会将主要财力、精力以及体力置于土地上,对于土地增收问题,他们并不在乎,因为土地收入最大化不是他们对土地予以经营的目标,而是当成对未来投资与占有的一种保障。因此,这就使农业出现空壳化现象。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缓慢

根据调查发现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只有24%的人员属于有组织输出,很多都是自发组织、亲邻相带以及零散外出,属于“地缘、血缘以及亲缘”自发带队输出。还有些农村劳动力基于准确信息的缺乏,再加上混乱的中介管理造成一些农民徒劳往返、盲目流动,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不完善的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以及服务平台的严重缺乏,这些都会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

要想大力发展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先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稳定发展主导产品的粮食产业,如优质小米、专用大米和高蛋白大豆。按照国家对农产品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优势产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要重点提高品质,将生产目标定位以深加工原料为主。建设具有示范性的项目,如小麦高产攻关计划,玉米振兴计划等。种植技术要不断标准化,品种结构要调整优化,以实现改善品质的目标。其次,各地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有效职能,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综合开发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的劳动容量可以得到扩大,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二)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就是深化改革各种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机制体制。一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税费的体制改革,让农民没有负担地去发展经济和生产,增加收入。国家曾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如“取消农业税,新兴农村合作社,新农保和粮食直补”等,都是为了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优惠。二是为农民提供实用和先进的技术,使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资金问题,政府可建立一系列的乡镇银行来解决农民资金问题,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四是配套深化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将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完善。通过深化改革民生政策,尽力方便农民的生产,尽力让农民获得重要的生产资料,尽力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三)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

要加大农业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得以实现。所谓农业产业化,其实就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多形式的优化组合来主导农业产业,密切连接生产、流通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以及企业化管理。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有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对打破工农商业与城乡阻隔的差距非常有利,实现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证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四)加强农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

首先,要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农村工作技能培训与输出的活动中。就农村工作技能培训的方式而言,将定点培训、订单培训、企业自主培训以及流动培训等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场地、设备、教材资源以及师资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机制。对高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发展,对中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壮大,对初级劳务人才队伍进行提升,以此保证初中高三级队伍结构得以尽快形成。其次,要将市场和培训进行有效对接,同时坚持“技能促进就业,市场引导培训”的原则,全面实现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以及技能鉴定服务。

三、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代表着我国民生经济的具体发展现状,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些全面的调控实现我国农村经济间的不断发展,将我国的国民经济大力的增长,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亿万农民创造发展生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蒋光峰.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06).

[2]刘兴琼.关于新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6).

[3]韩忻文.太原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0(01).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7篇

1、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增长。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__年末,__镇有私营企业455家,比20__年增加143家,增长45.8。其中:工业企业287家;贸易业54家;住宿业1家;餐饮业8家;建筑业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服务业8家;交通运输业3家。

20__年末,__镇共有个体经营户2663户,比20__年增加908户,增长51.7。其中:工业个体户1221户,建筑业个体户23户,批发业个体户57户,零售业个体户802户,住宿业个体户16户,餐饮业个体户137户,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居民服务等其他行业237户。

2、营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加。根据普查显示,20__年末,__镇个体私营经济有从业人员12874人,其中:私营企业拥有职工人数3777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097人;个体私营经济拥有资产11.16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拥有总资产8.76亿元,个体经济拥有固定资产原价2.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23.35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个体经济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

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__镇个体私营经济尽管整体上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各区域的发展又很不平衡。就各区域发展程度、水平来看,以白沙河为界,南部的发展程度相对较好、水平相对较高,呈快速增长势头。到20__年12月末,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总户数已达2572户,从业人数10879人,其发展数量、就业人数、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基本指标分别占全镇82.5、84.5、88.5、90.5。因而产生了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全镇一些较有实力的私营企业几乎都在南部,其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4家,并有22家获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相对而言,北部的发展程度不高、水平较低,其发展势头从纵向自身比较是快了、增长了,从横向多方比较则是慢了、低了。

4、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__镇个体私营经济从发展结构上,主要是石材加工行业,其它行业较少。据普查资料显示,到20__年末,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工业生产的共计1508户,从业人员5655人,其中石材行业有1298户,从业人员4607人,分别约占工业生产的86.1、81.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工业生产的共计210户,从业人员1048人,分别约占13.9、18.5。全镇个体经济从事其它行业的共计1610户,从业人员7219人。就结构趋同而言,__镇个体私营经济主要集中在石材生产加工领域、商品流通领域,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从事相同的小本生意,少量的个人合伙经营结构不稳定,维持小打小闹状态,因而其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性、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短期性较普遍。绝大多数私营企业也处于维持生计现状之中,普遍处于的简单再生产状态。

5、从业者的文化层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据普查资料统计,到20__年末,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者的文化层次依次为:小学2557人,初中5829人,高中2389人,中专1982人,大专95人,本科以上22人。小学和初、高中占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意识,仅凭经验操作等,均面临着发展过程中主体自身层次较低的困难。较低层次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系统与结构趋同、规模较小的运营方式相适应,形成阻力,极大地障碍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__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__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个体私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高度集中,发展结构单一,个体私营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使__镇个体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实现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对个私经济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发展规模,不限制发展速度,不限制经营方式。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到个私业主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原则,南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在提高上下功夫,搞好管理和规范,为北部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经验;北部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转移剩余劳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脱贫致富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一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按照__镇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的总体要求,打破所有 制的界限,利用信贷、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的不同所有制倾斜。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发展高科技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的第三产业。二是引导私人资本的流向。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部分,鼓励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实现由个体向私营的跨越,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完善经营管理体制,着力营造良好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在“硬环境”方面,要着力搞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实现通自来水、通公路、通电力、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以保证投资者“进得来”;在“软环境”方面,要搞好各种服务,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给个体私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不能厚此薄彼,使各类型企业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切实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合法权益。在登记办证、土地征用、资金信贷、厂房建设等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让其有一个好的开端,以保证投资者“留得住”,只有这样,才有可实现我镇经济的新跨越。

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第8篇

关键词:建筑业;经济增长点;国际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研究建筑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我国建筑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带动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期。通过对其内在状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对行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能合理构建建筑业发展的三维空间模型。我国建筑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国建筑业当前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按照行业需求制定战略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新形势下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筑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实现建筑行业输出功能,才能提升建筑行业综合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筑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实现规模发展,实现规模效应才能保证其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建筑行业的服务项目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组合,对各类建筑项目进行规划,才能更好实现建筑产业的附加值,才能更好的提升产业发展速度,为我国建筑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平台。

我国建筑业的经济增长空间问题分析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个空间,对二者作用的空间和潜力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筑业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充分分析建筑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能更好的确定方案、促进二者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筑业产出规模进行分析。通过建筑业发展过程的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来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得出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轨迹路线图,可以更好的分析出人均GDP和建筑业的产出之间的状态关系。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帮助建筑业制定产业规划、实现产业预测、完成产业政策。此类方案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数据,一个国家人均GDP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根据国家所处的工业化程度制定建筑业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实现建筑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才能保证二者在发展过程相互促进、产生积极的作用。[1]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前期与工业化成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才能实现产业优化和产业升级,才能实现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逐渐成熟。当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家会进入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同样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速度与前期相比会有所放缓,此时经济的波动状况不明显,具体处于稳定状态。

工业化后期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个特殊时期,此时社会总资本的积累数量达到一定的固定值,社会建设需求会有所减少。同时伴随着建筑需求增长率的下降,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发展停滞的状态。此时建筑业发展会受到影响,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出现下降状况。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建筑业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在GDP中的比重会达到一个峰值,但是达到最大值后产业结构会进行一定调整,出现回落现象,逐渐达到一个最低值,随着建筑业对新经济增长点影响的增强,然后又呈现增长趋势。所以建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影响因素,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更好的促进建筑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成长期的关键时期,按照正常的发展模式,建筑业应该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并且其在GDP中的比重达到峰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但是总结20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状态看,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我国建筑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发挥空间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与经济增长相匹配,最终达到协调发展。[2]我国建筑业发展状态还没有达到正常发展的平均值,因此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充分分析我国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问题,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国际化工程服务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我国建筑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是一个总体趋势。通过测算,国际工程服务营业额与建筑业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关系。国际工程营业额每增长1%,建筑业的增长值会达到0.47%,可见二者的影响作用相当明显。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建筑产业中比重达到6%,此数据与我国GDP所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相当。但是从建筑业从业人数进行分析即可看出问题。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经达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六个世界建筑业大国的6倍,可见我国建筑业的产值与从业人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因此我国建筑业只有走向国际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提高产业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建筑业国际化工程服务总额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建筑业国际化营业额在我国建筑业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此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当前对国内市场依赖程度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受到国内建筑需求的影响,建筑业过分依赖国内市场是不符合建筑业发展规律的。只有实现产业发展的多面性,才能更好的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始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3]我国建筑业必须改变当前的现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设计、施工方面与国际化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按照国际建筑业需求制订发展策略,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化标准,才能保证建筑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伴随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全球化、一体化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各个产业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建筑产业也不例外。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看,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现象,所以投资能力将会衡量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标准。投资能力对一个行业的影响程度是巨大的,国家建筑市场始终以投资能力作为发展的工具和武器。我国建筑业的国际投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为国际商业存在而实施的投资方面。国际工程服务主要有三种,其包括跨境流动、境外商业存在、自然人存在。我国针对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商业存在的投资模式,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按照此待遇标准进行投资;其次为达到国外商业投资的目的,在当地注册资本和资源投入;最后开拓境外市场投资能力,主要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和商品化经营策略。只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地位,才能准确的实施建筑业国际投资,才能创造建筑业产值,为经济增长做出一定的贡献。我国建筑企业要进入国际建筑强国的队列,必须攻破世界建筑大国技术壁垒,只有提高国际建筑工程咨询服务水平,我国建筑业只有在国际化轨道上运转才能提高发展水平,才能创造更多的产值,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策略研究

我国建筑业组织国际化已经成为建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企业组织国际化,才能为国际工程服务提供保证和前提。采取组织国际化策略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更好的把握国际市场。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商业存在的策略发展国际业务,通过对国外市场建立分支机构,保证境外企业组织的完整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的保障。通过在境外设立公司独立分支机构,同时此独立结构必须具有完全的项目管理能力。分支机构能够合理运用企业的资源,可以自由调配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合理有效的调配经营资源,才能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才能保证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吸纳国际建筑市场业务,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4]我国当前建筑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实施的还是自然人流动的策略。此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产业转型才能保证各方面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经济发展与建筑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建筑产业的实施策略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采取工程服务与项目运作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才能保证建筑业实现全面发展。建筑项目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从决策到实施必须采取一套完整的策略。必须实现工程服务与基本业务协调发展,工程业务和工程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转包或者分包的模式。具体采取哪种模式主要根据建筑业本身的特点,哪一种策略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就采取哪一种策略。必须淘汰落后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建筑企业在综合考虑业务策略的时候,必须从项目资源和项目投资的策略入手。资源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资源优势才能赢取发展的战略。[5]建筑企业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组合策略模式,比如采取施工、设计、设备供应与一体的组合策略。此方法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实施效率,实现产业总产值的提升。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可以采取分包策略,比如一些技术关键项目,自身技术水平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把此部分工程分包出去,为整个工程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必须从基础开始,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按照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策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双赢战略。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只有规划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了实现建筑业跨越发展,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策略。通过对我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科学指定产业战略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民编著,建筑产业发展方向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61-63

[2]马高编著,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23

[3]许小铭编著,建筑业国际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3

[4]高文兵编著,建筑业发展方向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