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6 17:05:01

地域文化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第1篇

文化是社会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包括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城市文化区别的根本所在,具有其地域性与历史性特征,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发展与变化.城市特色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其历史、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地域风貌孕育了徐州这座拥有两千多年悠久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在经过了注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文化带给人们心灵的满足感.汉代是我国民族精神确立的时期,是民族自信力最为强盛的时代,雄浑豪放、民风纯朴、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是汉文化精髓之所在.汉代也是兼容并蓄的时代,注重文化交流,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得许多外来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现代社会的开放也需要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人们更容易感知自然之统一、阴阳之和谐,理解天人合一的重要性,这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内心所缺少.“以文化建构城市,让历史服务于现代”[1]把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设计中充分加以利用,展现汉文化主题,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知名度,进而打造“文化徐州”的品牌.

2徐州汉文化研究与发展现状

四百多年的两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无比辉煌的一页.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汉文化的遗迹.除了汉墓、汉兵马俑与汉画像石以外,还有项羽的戏马台、刘邦的拔剑泉、子房山等.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石雕、砖雕、玉器、金银器、漆器、陶器、建筑等.其中,很多属于国宝级文物,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这些是汉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反映出距离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汉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是汉文化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从汉文化遗迹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浑厚豪放的汉代精神,这也是融入城市文化之中的精神力量之所在[2].对于徐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留存是现代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可供研究与借鉴的实物,是延续城市文脉的源泉.在两汉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徐州市近年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建造了许多仿汉文化景观和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公园.作为传递汉文化精髓,塑造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树立两汉文化品牌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文化景区的建设是徐州汉文化展示的一个亮点.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集中展示了两汉文化精髓.融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动漫展示与互动形式的融入增加了趣味性,使游客主动参与其中.建筑设计突出汉文化主题,以仿汉建筑为主,突出汉代建筑雄浑、大气的特点,这也是汉文化精神的一种直观展现.除此之外,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龟山汉墓、汉城等景点分散布局,以点带面,营造出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公共艺术方面的汉文化展现,主要体现在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与壁画作品.例如,三环路环岛的系列雕塑、云龙山隧道口的浮雕、泉山断崖壁画等.汉文化作为徐州现代城市设计之精髓,在建筑、城市景观、公共艺术等方面都应有整体的规划与设计.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与层面,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个性与魅力,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进行现代城市环境的构建,真正使城市精神与内涵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人们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3].

3现代设计理念与徐州汉文化的结合策略

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是当代设计从业者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文化存在于精神,反映于物质.在现代城市设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还是文化媒体的传播,都植根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外化体现.人们置身于城市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城市历史与文化,直观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底蕴与内涵.汉文化要以现代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现代与传统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展现徐州汉文化,就是要把城市文化的独特内涵用现代设计的视觉语言展现出来.

3.1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建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与公共艺术等,这是城市的大环境,是城市文化风貌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呈现,人们置身于其中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体验.汉代距今历史久远,留存下遗迹多为墓葬.所以,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应注重汉文化精神的融入.例如,简洁方正的整体风格的营造与自然材质、有代表性色彩的运用,都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汉文化中的古朴与庄重.要使汉文化能够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空间中,就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现代设计理念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经过抽象与重构的过程,古为今用.例如,汉画像石艺术馆新馆的设计,融汉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方法为一体,既注重方正简洁,又不拘泥于讲求对称的汉代建筑形式,依山而建,运用古朴自然的浅色石材融于周围山水之中,建筑周围园林景观的设计洒脱而写意,使得建筑整体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在建筑形式上以粗犷的直线条似刀削斧劈般建构出整体形态,体现出雄浑豪放的汉代精神,如图1所示.建图1徐州汉画像艺术馆新馆Fig.1Fig.1XuzhouMuseumofHanDynastyStoneRelief筑中既有代表汉文化特色的汉阙形态作为视觉符号,整体上充满时代感.建筑内部注重自然光线的运用,顶部及墙面大面积采用玻璃,增加透光性,使得内部空间通透而明亮,人们置身其中体验到汉文化与现代科技方法的完美融合.

3.2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构建城市CIS系统

城市CIS系统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其基本内涵在于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给予城市准确定位.通过独具代表性的视觉形象,表达城市的文化内涵,使城市更加具有个性与特色,从而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人们在城市形象的提升中获得生活品质的提升,让更多的人通过城市中实实在在的品质,获得对城市的整体感知[4].城市CIS系统是以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为目标,以简练概括的视觉设计语言;突出城市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城市整体形象,展示城市品牌,彰显城市魅力.其中,既应包含传统文化内涵,又应反映时代气息与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又能通过简练而概括的符号语言;使人们获得有效的视觉感应,进而加深记忆效果,最终达到城市文化的传播和促进的目的[5].城市CIS系统的设计过程是城市文化整合的过程.对于徐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在进行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构建城市标识系统.对于提升城市凝聚力,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树立城市整体形象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中,应充分体现汉文化的内涵,使传统历史文化真正融入现代设计形式之中.

3.3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传播汉文化

汉文化品牌的传播离不开现代文化传媒.首先要以现代设计理念树立汉文化品牌,要依据不同的产品类型选择不同的包装形式和广告载体.徐州的两汉文化品牌必须打好文化牌,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具体产品形象包装上去.选择合适的品牌传播时机,采取平面、户外、展览会等形式的广告媒体和互联网、手机APP、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等新兴广告媒体,以合理的搭配使徐州两汉文化的品牌形象迅速深入人心.要在管理、销售和服务等环节上增加投入,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在品牌传播上,要借鉴外来成功品牌的经营理念,系统、科学地调整品牌推广方向和发展目标,让徐州的两汉文化品牌独树一帜,并逐渐成长为国际性文化品牌.为了更好地传播汉文化,树立城市品牌形象,政府应建立有关城市形象及相关内容传播机构,对此进行统一规划、运作.要调动区域内媒体为塑造和传播城市文化服务,尤其是对城市文化的内涵、驱动要素进行统一设计.要充分利用媒体,借助媒体平台推进城市文化的塑造、传播和汉文化的传承.

3.4运用现代设计方法推动周边文化产品的开发

汉文化艺术节作为徐州汉文化宣传的重要平台,应调动各方力量,以汉文化作为载体,展示徐州文化底蕴与发展变化.以歌舞、民俗、餐饮等形式,共同营造文化气氛,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运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与推广,弘扬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利用舞台剧形式展现徐州汉文化特色.借鉴平遥古城的《一把酸枣》、云南昆明的《云南印象》、皖南宏村的《宏村•阿菊》等极具地方特色且制作精良的歌舞剧,以直观的展示与极富艺术感的形式,使得人们对于当地的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旅游商品开发亦是汉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人们来到徐州不仅要看汉文化的遗迹遗址,领略地域历史特色的人文风俗,感受到独特的城市建筑设施,还应购买到特色旅游商品,感受到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徐州现有的旅游商品包括汉画像石拓片、金银箔礼品、线装书籍、兵马俑文物的仿制品等.近年来,不断开发出丝巾、领带、扑克牌、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从形式及内容上都过于陈旧与传统,与现代审美需求脱节,需要推陈出新,突破传统,把现代设计形式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对接与融合[6].

4结语

地域文化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立足之本,但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所属地区都会存在一个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的地域文化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如何把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地域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要使得地域文化如何和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企业文化本土化发展是必经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基本概念,其次简要的介绍了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也激烈了,不但面临着本国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全球各国企业所带来的竞争。我国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有其他企业所不必备的核心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无形资源,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其企业文化的构建。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差别。企业如何使得地域文化为企业文化所用,以该地区的地域文化促进本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本土化,是指一些发展较好的跨国或是跨地区的公司、企业,他们为了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本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适应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企业文化本土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为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把本企业扩展到全球各个地区。当他们落户到所选地址之后,这些企业会招收当地的员工,那么企业给当地员工所支付的工资并不是按照该企业在本国所支付的工资标准来进行的,而是按照所迁目的地的工资水平对员工进行工资的发放,这就使[w1]企业文化本土化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拿我国来说,不同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吴越文化,其主要特征就是“柔、雅、细”;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北地区,该地区的人们相对来说就比较豪爽。那么,企业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地域文化,使企业文化本土化,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

二、 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关系

(一)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企业在一开始建立之初,都是在某一个地域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其企业文化必然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其创立者有着巨大的关系,创立者的性格和个性都会影响到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然而,创业者又会受其所生存的地域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这一个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深深的参透到了本土企业文化之中,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该地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由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过程,本土企业文化也会受到外地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影响,这就使得本土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个性慢慢凸显出来。

(二) 载体和载物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潜移默化的受着地域文化的影响。当企业的财富和规模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寻求一种事业和文化上的关怀,比如说给股东、顾客和员工进行分红与关怀,这是最基础的部分。除此之外,企业必然会回报它生存和发展的故乡,比如说对企业的发源地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做一些贡献等等。因此,从这一角度,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就是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壮大必然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

(三) 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地域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其往往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发展而来。地域文化包含面甚广,在短期内,我们无法发现它的变化,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觉其与以往的不同。相比地域文化而言,企业由于员工相对较少,比较容易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快。一个企业可以从企业形象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制度识别这三个三个层次上去实施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地域文化相比,企业文化简单很多,因此,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也相对容易。企业文化一方面继承了很多地域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对地域文化进行创新,二者有机结合。

三、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 人才本土化

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完全不同。因此,元企业所在地的员工的语言理解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肯定不如本地人,企业招聘一些本地员工就显得尤为必要。人才本地化,是跨地区和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经营中最重要的经营战略。

(二) 产品本土化

由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公司实行产品研发本土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产品研发本土化,才能迎合当地人民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可以对新产地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善于发现本地的商机,开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新产品,以促进本企业在该地区发展和壮大。

(三) 营销本土化

营销目标顾客本土化和营销体系本土化是营销本土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影响目标顾客的本土化就是要开发本地的顾客,提高本地的产品需求,以达到开发本地市场的目的。营销体系本地化就是要制定适合当地地域特色的营销体系,在当地现有的商业网络和当地经销商熟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营销,避免开发新的额营销渠道,规避不必要的营销成本。

(四) 公关本土化

不同地区的公共关系和政治权利不同,因此,公司[w2]要知道当地的公关技能。企业在建立跨国或者是跨地区的公司之前,首先得对该地区的政治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该地区民众的基本状况。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知道具体该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树立该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时,在和政府打交道时,该注意哪些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该地可持续发展。

四、 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企业只有依赖其企业文化,才能获得发展和繁荣。要发展企业的企业文化,就要注意该企业企业文化该地域的地域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企业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兆庆.

文化引领 知行合一 巢湖供电:推动国网公司企业文化落地生根[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1)

[2] 于金明.

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记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建设[j]. 中外企业文化. 2008(04)

[3] 刘丽君.

让企业文化落地有声[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0(27)

[4] 尚丽,乔婷.

浅谈地域文化对山东及江浙闽服装企业文化的影响[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03)

地域文化论文第3篇

《地域文化(专)》课程论文写作规范

一、选题指南

1.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2.选取三秦名山一例,介绍其景点、相关传说,并发掘其文化内涵。

3.介绍一位三秦古代诗人,并以其主要文学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成就。

4.介绍一下家乡饮食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5.考察你所在的地区历史和现状,谈谈陕西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具体要求:

1.从以上选题指南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在选题指南基础上自定论题,不能偏离主题。

2.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有自己的观点和体会,理论应联系实际,有所创新。

3.论文要求规范化,全文包括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内容摘要字数为100—150字,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至少在5篇以上,并在文尾列出。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

4.不在选题指南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者,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三、论文评价标准

1.选题正确15分

2.论点、论据40分

3.材料、数据20分

4.写作规范性15分

5.字数要求10分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

参考范文: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打造齐齐哈尔旅游文化品牌

[摘要]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构建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使地域文化与旅游文化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关键词]齐齐哈尔;地域文化;旅游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4-0012-02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地方特点的文化。齐齐哈尔市建城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在历史长河里形成了多元的地域文化、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之乡和历史文化名城,赢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称号。当前,如何充分发挥我市地域文化优势,打造齐齐哈尔旅游文化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域文化内涵是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

在本地文化资源中,选择那些能吸引人的眼球的要素,开发出有说头、有听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旅游产品,提供有独特体验、有新鲜感受、有无尽回味的旅游服务,已经成为当今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齐齐哈尔的地形地貌、人文历史独特,构成了古朴、原始、神奇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一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市拥有世界闻名的扎龙部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扎龙湿地是首批被国家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数以百万的游客。河流漫溢,苇草丛生,湖泊星罗棋布,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据统计,扎龙自然保护区有各种禽鸟296种。其中尤以鹤类居多而文明于世,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在扎龙就可见14种鹤。我国有野生鹤9种,扎龙就有野生鹤6种。世界最珍贵的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因此,齐齐哈尔成为驰名中外的“鹤乡”。鹤文化已经成为我市的特色品牌,写鹤、画鹤、吟鹤、摄鹤蔚成风气,观鹤成为著名旅游品牌。一曲感人至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歌颂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而献身的我市姑娘徐秀娟。扎龙驯养的丹顶鹤曾在澳门、黄鹤楼放飞表演,独特、鲜明的鹤文化正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此外,齐齐哈尔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到326天。境内的“一江九河”未受污染,绿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14个中国特产之乡,获得绿色食品标识120个,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鲜明。首批部级梅里斯绿色观光农业园等就是生态休闲旅游的代表。风光旖旎的明月岛、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东北最大的城市公园龙沙公园、穿城而过宛若晶莹剔透的城市项链劳动湖等构成了鹤城旅游文化的精彩华章。区位上,齐齐哈尔是我省西部与内蒙古东北部旅游的中心城市,有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观鹤节,鹤翔人舞,共同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齐齐哈尔的大湿地与大庆的大油田、五大连池的大火山、黑河的大界江、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共同构成了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首。

二是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气势恢宏。齐齐哈尔是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为我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象马恒昌小组那样的产业工人在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有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中国一重集团、“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集团。有毛主席亲自选址,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华安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和平厂、建华厂等三大军工企业。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车集团,有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的第一和第二机床厂,已有三家企业已经成为部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凝重厚远。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1954年前曾作为黑龙江省省城达255年之久,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有曾被写入历史教科书的昂昂溪文化和被学者称之为“北方半坡”的滕家岗文化遗址、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辽金塔子城遗址、有中国最北的“金长城”遗址、金代蒲峪路遗址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建于1695年的黑龙江将军府旧址,曾居住过萨布素和寿山等68位将军。有民国黑龙江省最早的行政机构黑龙江督军署旧址,有吕氏旧居等流人故居。有马占山将军打响全国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江桥抗战遗址。可以说,完全可以打造成一条北疆历史文化游的精品线路。

四是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齐齐哈尔有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等35个少数民族,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宗教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我国大陆唯一的五教道德院,有建于1939年东北著名的佛教圣地大乘寺,有建于1684年的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我省最大规模的卜奎清真寺,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圣弥勒尔教堂等。这些建筑流光溢彩,无论是在设计、彩绘、建筑、造型和布局等都极具体现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

五是关东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紧紧围绕冰雪文化、雪鹤文化、民俗文化等开展旅游文化活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挖掘和弘扬生生不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闯关东”精神的内涵,为重振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雄风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我市至今尚有山东村、山东屯的文化遗存,全市有七成以上人口是关内移民的后裔,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有关内习俗。电视剧《闯关东》就多次提及齐齐哈尔。全国闻名的甘南兴十四村就是典型的山东移民村,它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我市历史悠久的冰雪游园开全国的先河,自1963年首届开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八届。冰浇艺术在全国更是堪称一绝,冰雕玲珑、雪雕奇伟、冰灯璀璨已成为旅游亮点,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的灵魂存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因此,齐齐哈尔要依托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开掘其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建设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创新性的旅游文化,全面打造文化鹤城,让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策动力。

二、依托地域文化生产力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地域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优势决定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我们要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提升旅游文化的竞争力。

一是结合地域文化品位定位旅游文化特色。根据我市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景观分布及自然资源现状,可以开发建设昂昂溪文化旅游、辽金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历史建筑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文化旅游、都市观光旅游九大系列旅游产品。鹤文化研究也要进一步挖掘内涵,以鹤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步形成齐齐哈尔的文化品牌。

二是提炼地域文化精髓包装旅游文化形象。要根据齐齐哈尔地域资源特点,挖掘、开发并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力求与众不同。目前,我市已经形成夏秋有绿博会、观鹤节、小交会、和平节,冬春有关东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等,构成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文化格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文化艺术品广场等作为展示和推介艺术作品和旅游产品的平台。

三是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塑造旅游文化精品。当前,齐齐哈尔市的旅游业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和交流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在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注意研究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旅游景区、旅游管理、旅游商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促销的文化性。

三、以地域文化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趋势明显。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经济需求的旅游文化产品,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促进旅游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解决人文资源开发滞后于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文化兼承的产业,随着经济文化的互动和广泛交流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强我市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品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深入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定位,突出生态特色,要大力实施地域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开发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以特色创名牌,以优势争市场,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于旅游产品、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之中。要依托我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和挖掘其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加快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同时要注重把发展文化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要确立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形成多元化投入、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地域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我市旅游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考虑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注重培养乡土文化人才。牢固树立文化人才资源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乡土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鼓励和引导他们创作出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打造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要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市场空间大,社会效益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关产业收入的提高。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协作,深层次地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内容。比如以达斡尔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开发各类衍生文化产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产业链。

三要突出文化产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积极培育和提升骨干旅游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现代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在提升旅游形象力、旅游营销力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上做好文章。因此要大力扶持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发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产业群,以文化发展带动和促进旅游、餐饮等的联动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要重视挖掘在我市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及文化名人,创作出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和文化产品,不断扩大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市旅游业的加速发展。

地域文化论文第4篇

明确地域文化以及室内设计工作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设计工作不断整改的关键点。室内设计工作主要通过对现代化美学观点的使用,很好地将装饰材料的应用和整个建筑的室内布局形式等进行巧妙的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舒适的环境,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地域文化应当是一个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文化,是当前现代化室内装饰设计思想以及相关创意的根本性来源,同时也是创新工作的核心原则。在当前对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地域形势的特征,同时还应当注重不同区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上述地域文化与相关设计思想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得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展现出应有的内涵和思想。总的来讲在地域文化的应用过程之中,其不仅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体现出更多的精华,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充分地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室内设计形式。

二、地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在当前室内设计的多个细节和多个环节之中均有着重要的展现。首先地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得整个室内设计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好地体现出人文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可以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感受,这一点是当前人性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此外,通过地域文化的应用,还可以使得室内设计之中展现出更多的美感和思想情感。总的来讲,地域文化的展现应当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应当是随着不同区域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所以还应当注重其中的创新,注重二者之间的融合,以更好地展现出现代化的设计观念和思想理念。

三、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融合

地域的风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构成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不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对当地风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这样能够让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更加具有亲和力,无论是外来的旅游者还是当地的居民,都会对室内设计所营造的温馨氛围感到满足。对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创新的根本,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人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将这些文化安排在房屋建筑当中,这是一个亮点。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设计不仅要通过图案与颜色来展示,还要着重强调一些软装饰所能够营造的环境氛围。例如云南丽江的茶马云南的小饰品,通过将这些小物品的点缀更能凸显设计的独特性。

四、结语

地域文化论文第5篇

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2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13个评价因素,即属于13维数据。对表2中的样本建立综合评价的PPC模型。RAGA过程中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n=400,交叉概率pc=0.80,变异概率pm=0.80,优秀个体数目选定为20个,α=0.05,加速次数为10,得出密度窗宽R=3.0756,投影指标函数Q(a)=716.6910,最佳投影方向a*=(0.3206,0.2465,0.3207,0.3041,0.3145,0.3062,0.3258,0.3007,0.2035,0.3268,0.3196,0.0313,0.0244),将a*带入计算公式中即得各个评价样本的投影值z*(i)(见表2)。

2评价因素影响程度

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图1),最佳投影方向a*表明,各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程度和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景区级别(b41),贡献率9.77%;地区效用(b31),贡献率9.74%;文化价值(b21),贡献率9.59%;知名度(b11),贡献率9.59%;综合竞争力(b42),贡献率9.56%;观赏价值(b23),贡献率9.40%;时间价值(b24),贡献率9.15%;科研教育价值(b22),贡献率9.09%;社会效用(b32),贡献率8.99%;资源保护等级(b12),贡献率7.37%;经济效用(b33),贡献率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b43),贡献率0.94%;属地旅游发展水平(b44),贡献率0.73%。

3资源分类

为了对山东地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作如下分析计算:1)将20个样本的投影特征值z*(i)从小到大排序,z*(1)最小,z*(20)最大;2)计算相邻投影特征值的差值δi=z*(i)-z*(i-1)(i=1,…,20;z*(0)=z*(1));3)计算δi的累加值yi=∑ij=1δj;4)以累加值yi为纵坐标,样本排序后的序号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图2)。根据变化图分布趋势,将样本分为5类,如图2和表2所示。

4结果分析

1)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投影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泰山、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孟(孟庙、孟府、孟林)、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曲阜鲁国故城、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四门塔、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孝堂山郭氏墓石祠、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2)三级评价因素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景区级别贡献率为9.77%、地区效用贡献率为9.74%、文化价值贡献率为9.59%、知名度贡献率为9.59%、综合竞争力贡献率为9.56%、观赏价值贡献率为9.40%、时间价值贡献率为9.15%、科研教育价值贡献率为9.09%、社会效用贡献率为8.99%、资源保护等级贡献率为7.37%、经济效用贡献率为6.08%、属地旅游经济效应贡献率为0.94%和属地旅游发展水平贡献率为0.73%。3)20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分为5类,具体情况为:泰山和三孔为第Ⅰ类;三孟、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大汶口遗址、临淄齐国故城、灵岩寺和曲阜鲁国故城为第Ⅱ类;齐长城遗址、城子崖遗址、景阳岗遗址、牟氏庄园和四门塔为第Ⅲ类;田齐王陵、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聊城山陕会馆、光岳楼和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为第Ⅳ类;魏氏庄园和丁氏故宅为第Ⅴ类。

5结论

地域文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影视剧;地域文化;湘西;编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43-02

狭义的少数民族电影指专门描写和反映某些特定民族的特殊文化、特殊风情、特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影片。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山区,其文化是一种区域历史文化形态,有较稳定的特质和独立的时空范围。近年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汲取湘西文化而创作的影视剧作品,下面对它的地域文化和影视剧之间的复杂关系做一简单的梳理。

一、地域文化与题材的选择

(一)优美细致的风景风光——自然地理

由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特殊性,湘西保持着原始完整的自然风景风光,电影《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原型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南天一柱,《芙蓉镇》是在原永顺王村里全程拍摄,《边城》反映了湘西小城在20世纪初叶的社会人生风貌,更是表现出湘西雄奇的山、清绿的水。自然基础的地理条件和民情风俗的文化特色,同样吸引着记录片的拍摄。

(二)野美的民族风俗——民俗文化

湘西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区,民俗文化特别,保存较完整。2007年连续剧《血色湘西》是在其大背景下拍摄的,剧中所出现的“麻溪铺”、“雷公寨”、“天坑岭”、“栖凤桥”均是实景拍摄。演员身着本地的民族服装,将湘西子弟民众的性情展露无遗。其中五月端午节麻溪铺热闹场面:妹伢拜傩公,竿子营男子授环、赛龙舟等场面都令观众记忆深刻。石三怒长竹横拦穗穗的那股子豪爽劲,情歌唱的妹伢脸红心跳,湘西男子的野性一跃而出。

(三)特别历史经验——红色文化

历史的进程让湖湘大地一跃成为国内最有号召力的红色土地之一,延伸出的红色文化,也在屏幕上迅速地传播开来。湘西革命老区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竿军抗击日侵略者、匪患的斗智斗勇等。《血色湘西》是20世纪40年代湘西一带将士和民众的抗日救亡故事。竿子营和排帮在面对侵略者时,同仇敌忾奋力抗敌,山水中的儿女情长忽然血肉澎湃,柔情似水的淳朴山民忽然暴戾乖张。

《十一公里》据历史纪实小说《血战嘉善》改编而成:“淞沪抗战”的最后阶段,为防止上海沦陷,七千湘西子弟在师长顾家齐的率领下,在嘉善境内与日军殊死血战。真实事迹是陆军128师,由湖南凤凰县的农民、土匪、少数民族等组建起的一支杂牌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日军七天七夜,才让日军推进“十一公里”。《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往事》、《父亲的战争》都是讲述发生在湘西地区的红色故事。

二、个性人物的塑造

(一)土匪、游侠形象

“湘西是个苗区,同时又是个匪区……地极险,人极蛮。”土匪身份非无源之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种具体体现:大多数是当地失地农民,为生存才走上土匪的道路。而影视体现的“湘西土匪”就是几个暴戾的土匪头子和一群没有思想的土匪队伍。描述上有创作规律的束缚形成偏差,会导致观众在内容接受层面受到一定影响。1986年《乌龙山剿匪记》里诡计多端的钻山豹让观众是又佩服又恨,健康的体魄和冷静狡诈的头脑,直率霸气的男子气概一览无余。

《血色湘西》作者黄晖说过“石三怒”是沈从文笔下的“田三怒”而得灵感 ,“二十年闻名于川黔湘鄂边区凤凰人田三怒”不到十岁就挑衅横蛮的屯垦军子弟;十五岁为友报仇;二十岁成“龙头大哥”。他懂得“尊重读书人”对门下管教严,对他人酒后辱骂不放在心上,在地方上充当着一个维护正义、惩恶扬善的侠客形象。在近代,政治舞台动荡迭变,《十一公里》英勇竿军的结局却是缉捕了师长,解散了部队,至此原因之一有湘西人本质性格,由于受压迫的地位和原始社会的遗风,向两个极至发展——刚强的英雄心理和懦弱的忍让心理。所具有的独特人性、野性以及他们对爱情的忠贞构成了影视作品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湘西女形象

翠翠是《边城》女主角,对傩送的爱情始终是她的理想寄托,她单纯娇羞,自始自终把深沉的爱恋埋藏心中,这种性格影响了她获得幸福。即使心上人离开,也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和怀念,玩笑似的命运,最后回归传统,向礼教屈服。《血色湘西》里的田穗穗,独自扛着枪在山林中穿梭打猎时勇敢坚毅、充满活力,而面对长竹横拦的情歌时娇羞可爱,正是这样的女子,才在观众中产生了共鸣,在当今时代是罕见的,体现出地域特色。

《村妓》讲述了阿七的丈夫到河船上去探望被送出“做生意”的妻子的遭遇。早期湘西一带地区非常贫苦,有条不成文的习俗:丈夫在家耕地,妻子则到城里作生意当。在这里,老七的行为究其本质已悖于人类天性,但在她及“乡下人”的眼里几乎就是一种不与道德冲突的普通工作。故此,这一行为在特定意义上还不具备人性扭曲的属性。由于在“城里”,“做生意”的乡下妇人经过一些时日的耳濡目染“变成城里做太太的大方自由”,“于是妇人毁了”。而故事终了,老七跟随丈夫回乡下的家去,意指纯洁依然存在,朴素的思想感情和人性标准由此可见。

(三)边缘人物形象

《烟雨长河》大家闺秀三三与豆腐店老板四狗子相恋,家长却要她嫁给省城阔少。为此三三吞金自尽,四狗子在悲痛之后掘坟盗尸,并在山洞中举行了殉情仪式。影片四狗子恋尸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源于极度爱恋,以至于在女子死后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其次因有传说:女尸被所爱的男子陪伴七日,就能够复活。湘西地处偏远的山区,人们还处于蒙昧阶段,生产力也相当落后时,男子成年后不能正常的娶妻生子也是导致恋尸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川笑星沈伐在《湘西往事》中挑战湘西特有的赶尸人。苗蛊巫术都是塑造边缘影视人物的好素材,湘西人原始神秘的命运,及对命运的顺从和反抗,反映了他们的人性美和不羁的生命力,也揭示左右他们的社会现实。这些另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极大地丰富了湘西系列作品,并为现代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鲜明张扬的主题精神

(一)非民族的主流意识

被主流意识约束,少数民族影视的发展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演绎状态:创作者受自身文化背景和心理特质的影响,先入为主的标准来衡量少数民族文化。建国初期,尽管有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我表达,但都是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的再建构。影片的导演、编剧、演员基本上是由汉族来完成,对其生活方式的直观描述,使汉民族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处于文明社会,而少数民族处于野蛮落后的、需要他们文明社会的拯救。

《乌龙山剿匪记》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是电视剧创作模式相对单一的改革开放初期,它几乎奠定了其后匪患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被土匪或者部队迫害的落难者被拯救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亦为之后的匪事题材影视剧提供了可靠的范本,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入是文化传播偏差的原因之一,也成为少数民族影视剧的特点。

(二)普遍性内涵的注入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普遍性虽是寄寓于特殊性、个别性中,并不等于只要表现了个别就表现了一般,而是应该主动地、深入地发掘个体所包容的一般性的深刻内涵。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与普遍观众熟悉的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儒家或西方文化背景的他们,难免会以高姿态的眼光看待这些民俗。只满足猎奇心理,而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人与自然的认同和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美善、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感及对部落和家庭的奉献精神等深层的内涵才是值得发掘的普遍内涵。只有在民族特殊性中注入更多的普遍性内涵,才能实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理想。

《湘西往事》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斗智斗勇、爱恨情仇,该剧用当代思维方式站在人文关怀的角度,重新审视湘西剿匪,是剿匪题材创作的一次突破和开拓。据制片人陈永宁介绍,虽然表现的是剿匪,但不会大仗小仗不断,也不同于北方的《林海雪原》,表现湘西的神秘与传奇中着力刻画人物性格和地域文化,真实再现那个年代的人物特性和时代气息。

电影《边城》中的傩送最后能不能回来,“也许明天回来,也许不回来”是争取观众的表现,带有非常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宗教色彩,不光是人性的冲击力和爱情的吸引力,同时也有了神秘的命运感。

(三)本土情态的再现

全球化浪潮已然不可拦阻,强势文化不断地将自身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输送和播撒到弱势文化中,民族的文化身份和价值认同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文化本土性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让这个世界的文化生态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发展状态。要创作出精品的本土少数民族电影、塑造出灵魂人物就需要展示出真正少数民族观念及文化。

湘西山区落后的原始形态的习俗,既带有朴素的人情味也有压抑和摧残人性的特征。《血色湘西》中把月月吊在天坑架上残酷的家法,龙十四爷软禁月月长达5年之久的惩处,都显现出这个封闭的山区极端的落后,封建社会妇女悲惨的命运在月月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边城》里面的男主角傩送,典型的湘西男人。在端午节赛龙舟时是豪放的;在追求情人隔岸唱情歌时是温柔的;在大佬离家出事之后,他的离开有点凄凉,有点悲壮,这时是隐忍的。这方人所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发乎情,止乎礼”,最终回归到传统轨道。

四、注重创作人才的培养

少数民族编剧、导演、演员、摄像这样一个电影工作群体仍然极为缺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影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汉族视觉的特色。应强化民族影视教育,鼓励高水平创作者以个人风格崭露头角,在创作之初就应具备少数民族文化上的“自我”意识,深入发掘他们的精神世界,体现出民族文化,掌握少数民族人文地理、、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现代作家沈从文以本乡人身份努力消解外界偏见,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是湘西题材影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地域环境和历史原因造就了湘西朴素神秘的民俗民风,在影视传媒建构下,湘西文化总是很有特色,甚至是另类的出现。从影视回到现实再结合历史,旨在揭示影视传播不足或是对湘西文化的误读,或者是进一步探讨对湘西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真挚的民风,是在美丽与残酷,纯朴与愚昧,善良与残暴相生相伴的环境之下滋养出来的,柔弱之气与雄强之风是各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湘西实态。

参考文献:

[1]曾耀农,丁红.现代影视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高鑫.试论电视剧的地域特色.现代传播,1991年第2期.

地域文化论文第7篇

在20世纪文学的发展长河中,对江南美景感兴趣的作家不在少数,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叶绍钧、朱自清,到当代的叶兆言、汪曾祺,无一不对江南的环境倾心向往。魏微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片土地,也怀有浓浓的喜爱之情。故乡的山水景物、风土人情,都与她血脉一体,使她念念不忘。魏微将这种喜爱之情,幻化为优美的文字,将江南的小乡村宜人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在《乡村、穷亲戚和爱情》中,广袤的江淮平原、星罗棋布的河流、绿阴掩映的村舍、尖顶红瓦的房屋,在水中戏耍的孩子,在河边洗衣的农妇,田野上的麦子和油菜花、农户门前的菜园……一一勾勒出江南的自然风貌。这方水土养育下的人们操着一口江淮方言,性格害羞而含蓄,他们以捕鱼和种地为生,世世代代在这里生育和通婚,闲暇时聊聊农事,不失活泼和质朴的风味,他们生活穷困但心情安乐,过着始终如一的生活。魏微对乡村的景色和家乡人民的生活态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单纯、勇敢、随性而安的乡村个性,是她心中执著守候的一方净土,每当谈到故乡的风土人情,魏微总会有些滔滔不绝,激动不已。《一个人的微湖闸》开篇便介绍了微湖闸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它三面环水,位于江淮之间,南面有片梯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同样也以捕鱼为生,性格腼腆,淳朴自然,“他们的衣着,也有着长期水上生活的标识,很简朴,甚至有些破旧。男人们喜欢把裤腿卷到膝盖上,抽着旱烟,静静地坐在船尾;女人们呢,穿着也是极素俭而简约的,有的甚至打上了补丁。有时候,她们也会戴上斗笠,随男人一起出航打鱼,她们的影子掉落到河里去了,长长的影子浮在水面上就像一条鳄鱼”。“那些孩子们,常常快乐地嬉戏着。他们着身体,从一只船上跳到另一只船上,他们身手敏捷,光洁而黝黑的身体在太阳底下闪着光。有时候,他们也会在太阳底下眯缝着眼睛,非常认真地,在空气里静默地站了一会儿,他们的眼前全是金的光芒。他们大多水性很好,在跳水的那一瞬间,会做各种怪异动作”,在这里,自然环境影响了人们的风俗习惯,打鱼、玩水、衣饰、性格都具有地域的特色。由于江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经济较其他地区发达,所以其社会结构比较稳定,人们的心态也较为平和。魏微所描绘的这些自然景物与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江南气息。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欣赏了江南独特的风味。在魏微看来,贫穷与不幸没有必然的联系。老一辈尽管穷苦,但是怡然自得,到了下一辈,生活富足了,与土地的联系也减少了,感情也随之淡漠了。作为江南土生土长的作家,魏微对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浓缩和总结,用简短的话语,清新的笔触,勾勒了江南乡村的风俗画。魏微不是一个风俗画特色的作家,她没有陶醉在山山水水,碧柳垂阴中不能自拔,而是敏锐地感觉到了乡村的变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中国经济由沉睡到苏醒的关键转折时期,江苏身处南方,改革开放的嗅觉更加灵敏,当城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乡村也没有等闲视之,加快了变革的脚步。在这样一个新旧意识相冲突的时期,魏微看到现实的乡村与回忆中的乡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当现代物质文明来袭,一切都已物是人非,生活也变得愈发复杂起来。人们接触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再被欣然接受,它成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阻碍,浮躁的情绪、动荡的心理占据了人的内心,离开乡村成了有理想者不二的选择。《回家》中小凤、翠儿等女孩子,不再甘于在贫穷单调的乡村生活,只身来到大城市闯荡,时代大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鼓励了人们冒险的精神。在她们看来,走出乡村之后,前方将是一片光明与坦途。但是令她们没有想到的是,表姐将她们带出来,并不是去大工厂当工人,而是从事活动,终被发现并遣送回乡。在被遣返的途中,她们思念故乡与不敢回、不愿回的心情纠结在一起,虽然对乡村依然热爱和依恋,但是现在乡村的宁静已经被打破,遭受到了现代物质欲望巨大的冲击,过去美丽宁静现在依然风景宜人的故乡已经彰显出它的物质的贫乏。在没有机会开阔眼界的时期,人们会对这样的美景与安静倾心向往,当滚滚洪流夹带着新的气息浩浩荡荡袭来之时,乡村的文化已经无力保护自己了,人们要摆脱贫困,只能选择出走。《李生记》中的李生也是从湘西到广州打工的寻梦人,低微卑贱的现实生活,琐碎繁杂的生活烦恼,并未印证他选择逃离乡村选择城市的正确性,伴随他的依然是穷困、艰难和诸多生活中的不适应。淳朴的民风在城市中难以寻找,到顾客家里修空调时被人怀疑偷了顾客家里的钱也令他感觉受了极大的侮辱,并且久久不能释怀,只有面对故乡的时候,才能稍作喘息。麦田、绿树、村舍、鸟鸣,将他的器官一下子打开,这连他自己都觉得惊呆,故乡的温馨可以让他暂且忘却困境与卑微,但是回到乡下来,其实乡下也未必能容他,因为彼此都面目全非了。在魏微看来,乡村的景色永远是心中最美的净土,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们,充满了自然清新的气息。然而现代物质文明使乡村走向了变革,作者将宁静美好的乡村与变化的乡村形成了一个对比,以更高的眼光,在作品中人物不断外涌的背景下,批判外部带来乡村失落。复杂的乡村情结溢于言表,爱它的美好,痛它变得不再美好。魏微的小说正是通过乡村之变对现代文明做出了反思。

二、地域文化表现之二———小城

同乡村一样,小城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小城确实不在了,那条老街巷,无所事事的机关工作人员,河沿旁的说书先生,老邮局门口代人写信的老大爷……那些淳朴安静的人儿”[2],如今都难觅身影,街道变得陌生,发廊里多了按摩女郎。不仅小城变了,城中的人们也变了。母亲变得浮躁,父亲变得健谈,年轻人蠢蠢欲动,梦想去大城市发展。《异乡》中的许子慧是众多打工者的缩影,从南方的小城来到北京,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摆脱穷困的目的依然没有达到,每天“茫然,贫贱,服从”,体味到“大城市的穷困其实比小城更加不堪”,在子慧的心里,故乡小城依然是青砖灰瓦,尖顶白墙,清澈的小河,潺潺的流水,虽然这一切不过是儿时的回忆,但是她一直将之珍藏,并逢人诉说。实际上她也知道,回忆中的吉安小城已经变了,“它躁动不安,充满时代的活力,同时又宁静致远,带有世外桃源的风雅,她山清水秀,偶尔也穷山恶水,它民风淳朴,可是多乡野刁民”,这种喜爱又憎恨的心理在许多离开故乡的人身上都存在,但是这样的故乡“一直在她心里,虽然远隔千里,可是某种程度上,她从未离开它半步”。由于爱故乡之深、才责故乡之切,魏微的急切之情可见一斑。小城中的小巷也是江南风味的别具一格的体现,因为“巷”是江南极具特色的一个事物,它历史悠久,形状各异,尤其是蕴涵于其中的小巷文化,最值得关注。在《薛家巷》中,描绘了南京城中的各种小巷,有的巷子“清洁、寂静”,有的巷子“明朗”,住着有些基底的体面人家。薛家巷“是一条小巷,不足500米……弯弯曲曲,曲径通幽”,“不管是楼房还是平房,都有飞檐和尖屋顶”,房子“分过道和厢房,进去以后才是正房,中间便是天井”,“住在这一带的,大多是一些中下层的平民”。作品中,人物无论年龄和性别,总是被忧郁的情绪所笼罩,有的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有的因为无聊而痛苦不堪,似乎每个人都在寻找某种精神的寄托,然而最终难以寻觅到。魏微非常善于去揭示在现代环境的变异之后人们的内心情感,将其矛盾复杂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地域文化的精神色彩

地域文化论文第8篇

本土文化在全球化影响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追求奢华、高档,设计中普遍存在抄袭的现象,而不考虑历史、文化、风俗等人文要素对当地建筑的影响,造成了干城一面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设计失去了人文情趣。针对这种干城一面的现状,本文旨在探寻一条具有国家的、民族的、本土的特色设计之路。本文对“地域文化”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解读,并且以南京地铁三号线,铁岭市西丰规划展示馆为例,对不同省域不同空间的地域文化应用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未来以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的发展之路提出展望。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64-02

1 以地域文化特色为设计原则的必然性

四月初,去南京偶然地乘坐了地铁三号线,瞬间就被地铁三号线设计中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深深地吸引。所以,借此机会论述―下地域文化特色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的必要性。

为何每年的旅游旺季,北京、云南、、内蒙等地区,旅游人群蜂拥而至?为何提起北京,总与故宫、长城、四合院联想在一起?正如提起安徽给人的印象总是小桥流水、白墙灰瓦。上述旅游圣地,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旅游重镇,不仅因其当地景色秀丽,山清水秀,更是因其当地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及人文特性突出,生态理念超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因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风俗习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种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同时也体现在了当地的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中。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故宫、云南的吊脚楼、日本的枯山水庭院等。它们之所以能成为当地乃至世界的经典建筑,不仅因为它们非常美,更是因为其中承载了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元素在内。

在这个信息交流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与景观日益消融,使得地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人们在休闲旅游时仍然选择地域文化特色较突出的城市,也足以证明地域文化在新时期仍然具有生命力。而更多的设计者在思索,如何才能做到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同时又能跟紧时代的步伐既走在时代设计的前沿,又表现出民族特色。只有努力探索具有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方法而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经典,得到人们的认同与接收。2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如何做到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首先,作为一个设计者,要搞清楚何谓地域文化。所谓的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并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如海洋、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乃至独有的人文精神等,对某个地域的诸多影响。

那么,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应如何表达呢?首先,应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及本土知识。由于本地人从其生活环境中获得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他们对于当地环境的认知是经验的沉淀,所以,表达设计中地域文化特色应考虑本土文化传统给予的经验积累。其次,应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具体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特征,尽量做到生态、和谐相处。第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尽量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建材,既节约成本,生态环保,又可以使用本土的建筑元素表达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3 地域文化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各地历史文化以及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反应在当地的居住建筑也各有千秋。但各个地域的建筑风格的形成也无不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对建筑的影响。下面我就以南京地铁三号线,铁岭市西丰规划展示馆为例,对不同省域不同空间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3.1 铁岭市西丰规划展示馆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体现

此次西丰规划展示馆的设计在针对地域特色以及人文历史的特征进行综合性考虑的同时,也凸显和承担了历史责任,比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态思想。地域文化特色在展陈空间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更容易营造出一定的地域文化氛围,凸显出本土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规划馆类空间在空间设计时,最先考虑的是一个明确的空间游览体验序列,使参观者能对当地的地域文化、经济、人文、规划有一个循序渐进的了解。参观者先对当地地域气候、地形、河流、经济等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之后,参观有关地域文化特色展厅及当地未来规划展厅时在脑海中会形成一种发展的观念。

在当地有“逃鹿”的传说故事,此“逃鹿”传说造就了当地的一个经济支柱――养鹿业。所以当地鹿业养殖规模较大,历史也较悠久,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另外,由于当地满族居民较多,所以当地的满族文化特色较为突出。最有名的美食为满族美食“四世同堂”。所谓的“四世同堂”,是蛹的四中形态,卵――幼虫(蚕)――蛹――成虫(蛾)。

大堂的背景装饰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逃鹿传说”为题材的浮雕大型艺术品(图3―1),并放置代表其地域文化特色的鹿的模型作为中庭空间的焦点。

在西丰历史展厅设计中(图3-2),以青砖为材料,运用材料唤醒传统的记忆,既符合当地的民居,也体现了城墙、跑马道等历史文化。在展示当地历史发展历程时,以时间的顺序,展示了西丰金代至清代的发展历史,并且配以文物、图片实物的手法来展示。

在民族民俗展厅设计中(图3-3),展示包括本土民间艺术文化、民间美术,在体现地域文化方面,主要是依托不同的室内造型、装饰图案、建筑构件来体现地域文化的,在展厅放置了体现当地满族文化的八抬大轿模型等。运用民俗文化、服饰、满族面具、民间乐器、民间玩具、剪纸书画,以及劳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用具等反映其风土人情和乡土气息的素材,无一不展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包括有方言文化、饮食文化(特别是民间日常饮食)、民间信仰和民间建筑等多个方面。

除了一楼的静态展示,在二楼的鹿文化展厅(图3-4),增加了视觉、听觉上的展示方式。在鹿文化展厅的设计中,使用了模拟场景的手法,结合声、光、电、多媒体三维影像来再现乾隆射鹿的历史文化。并且,鹿展厅的仿鹿模型,完全就地取材,既节约成本,又达到了宣传当地鹿文化的目的。

在此次西丰规划展示馆的设计无论是在游览交通路线、展示的形式以及本土历史典故的选择都做到了以宣传丹迪历史文化为主要出发点去进行设计。

3.2 南京地铁三号线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在2015年4月2日,南京地铁三号线正式通车。南京地铁三号的室内设计以《红楼梦》故事为典故也是有原因的。今年5月28日迎来了作者曹雪芹的诞辰300周年,而南京正是他的故乡。“走一遍南京三号线,读半本《红楼梦》”正是设计者的意图。将地铁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乘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时,能亲身体验南京的地域文化。

而南京地铁三号线室内设计可以说是时尚和古典的结合体。地铁本是属于现代的象征,而红楼梦这一古典文学属于古典的象征。将红楼梦的文化融入于地铁三号线的室内设计中,正是古典和现代完美融合。

在站点和文化墙主题的融合上也别出心裁。站点背景墙取材的顺序也是按照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而且各处文化墙的制作表现手法也不一,使用材料也表达了当地的苏绣等文化特色。

九龙湖站艺术墙的主题为“诗社”,表现了《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场景(图3-5),由苏绣中的乱针绣刺绣而成,是南京地铁室内设计中在艺术墙中首次使用刺绣工艺,乱针绣的针法特点是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使得文化背景墙的色彩更加丰富。

大行宫站的文化背景墙,名为“金陵十二钗”(图3-6),在材质上采用天然石材马赛克以及石材浮雕制作,其中椭圆形边框为宝玉的碧玉外形。

“南京站”的文化背景墙的题材为“元春省亲”(图3-7),契合南京站里氛围。将“元妃省亲”这一主题设计在南京站,也有“欢迎回家”的寓意。

夫子庙的“红楼夜宴”(图3-8),与夫子庙文化定位相得益彰,表现了夫子庙的夜景灯火辉煌的景色,也有猜灯谜等文化特色寓于其中。

4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非截然对立,和“现代化”也并不矛盾。地域文化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吸收国际文化,从而融合为新的地域文化。这种新的地域文化,既保留了当地的旧的本土文化,又吸收了新的国际文化,顺应时展潮流从而不被淘汰,这种全球性的文化多元构成也必然成为室内设计中反映文化时代性的主要追求。才能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室内设计文化,这就是室内设计的文化地域性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