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4 16:40:32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1篇

在学校内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由于是同一个学校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有助于全体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一些具体措施也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示。如何开好工作经验交流会,笔者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讨论。

一、经验交流要有目的性

学校主管部门在组织老师进行经验交流时要有侧重点,交流要有主题,要有导向性,这样的交流会才有效果。在经验交流会上,老师们要收获什么?我想就是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班级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传递敬业精神。而学校收获的是教师文化氛围。

二、经验交流要谈自己的教育理想

没有教育理想,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空谈。有教育理想的老师才能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去教育学生,随之产生的就是教育方法和技巧。

三、经验交流要谈教育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好的教育效果为目的,因此经验交流的主讲老师们要谈采用了哪些教育手段、哪些教育活动,在学生身上取得了哪方面的成绩。如班级特色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等等。

四、经验交流要谈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因为问题的存在,老师们才会聚集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经验交流的主讲老师在谈取得的教育成果时,也要谈谈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介绍这些问题时要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何根据这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又滋生出其他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最后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五、经验交流更要正视问题的存在

在很多经验交流活动中,部分老师只谈成绩、功劳,而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却没有深入反思。老师不是万能的,教育教学方法更不是万能的,问题始终伴随教育过程而存在。因此老师们要勇敢地正视问题的存在,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台下的听众,让大家去思考,让大家去实践,最后共同解决问题。

六、经验交流会不是结束

带着经验交流会上老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者要认真思考总结,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技巧。

七、经验交流切忌表功、诉苦

有的老师在进行经验交流的时候,面面俱到,先表表功劳,谈自己取得了哪些哪些成绩;然后诉诉苦,说说自己通过哪些途径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最后拍拍马屁,感谢校长、感谢主任、感谢搭档等等,经验交流成为表功、诉苦、拍马屁会,没有一点实际效果。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2篇

关键词: 中小学思想品德 体验教育法 实践

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是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历来为人们所探究。十多年前,体验教育开始走进校园。这种教育形式受到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者的关注,并且积极地进行尝试、研究与推行。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的说教式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明确其教育价值,认真探讨实施体验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一、何为体验教育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现象,是一种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内心活动,强调人的内心感受,注重亲身经历,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体验学习,是指少年儿童的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少年儿童通过实践体验行为,在内心深处发生变化、内化或升华,从而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实施体验教育,意味着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调整,充分认识“缺失主体性教育”和“封闭教育”带来的严重弊端,从而调整到主体性教育、参与式教育上,调整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互动式教育上。体验教育符合当今的主体性德育和发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取向。

二、以实践为主体的实施原则

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过程强调的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

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三、积极进取的心理定向

积极的成功的体验教育要打破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课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因此,实施体验教育,要确定积极进取的心理目标。课程实施的心理定向为:第一,学生要充满自信,既不怀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发参与,这种心理体验必须是愉快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强迫性地干预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发展,少年儿童有着自主和独立的性格,这种自主和独立使得他们更多地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客观现实与内心体验冲突时不盲目跟风,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帮互助,少年儿童虽然体验到世俗中人们之间存在差异,诸如贫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但要与人为善,同伴之间要真诚,互帮互助。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的开设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以便应对未来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因此,实施体验教育,应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们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和有所作为。不管将来社会如何发展,中小学思品课都要不忘对青少年进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体验教育。

我国的现实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决定了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越来越多。过去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家务劳动逐渐被先进的家用电器取代,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小学生缺少必要的家务劳动和磨难教育。

在学校里,可以普遍开设家政课,教学生学做家务,包括烧饭炒菜等。学生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既有助于增长知识和见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针对城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体验,在中小学开展“上山下乡”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体验艰苦生活,接受劳动教育,经受锻炼,磨炼意志,体验艰苦生活,品味人生,培养“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可以给中小学生人为地设置磨难课程,对学生进行磨难教育,还可让城市里的学生参加用扁担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传统的家务劳动。

(二)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学生才能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象棋、围棋等比赛活动,以及柔道等国际著名的传统体育活动,加深学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畏战斗艰难,懂得合作。通过茶道、书法等传统艺术,以及古典音乐、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历史,形成认真协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素质拓展训练正成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约20分钟的“信任之旅”项目活动。活动程序是:活动先分组,每组选定一人做向导,两人做安全员,其余人员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之后,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选定的路线绕过障碍物前进。其间允许话语提醒,不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活动结束后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也可以开展“板鞋竞速”活动,同样限时20分钟。活动程序是:先准备两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哨声响后,两队开始向目的地出发,队长喊口号负责指挥。到达目的地之后交换板鞋,让下一组人继续返回起点。活动结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可以深刻地领会团队精神的重要。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展“怎样当好小辅导员”、“怎样当好小干部”、“做守时形象好少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应推广到社会生活中,而不应局限于家庭和学校。

我们可以以个人的自觉行动为前提,在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活动,学校集体组织,以公益和社会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生活的体验教育。例如进行给老年人、残障人士带路;植树节集体种花植树;在社会上展开保护益鸟、道路安全与防火防灾的宣传;到敬老院、社区福利院服务;回收废旧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教育,尤其要重视与社区合作,积极依托社区的力量,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德育教育和社区德育相互渗透相互配。在农村,要加强学校和村委的联系;在城市,要加强学校和社区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组建社区少先队组织。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学校德育得到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从而提高少年儿童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内各种潜在的德育力量,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请社区的老红军、劳模先进工作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公园、商场、工厂、农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充当各类景区的讲解员,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充分重视社区的公益劳动、社会募捐活动和节日庆典活动等,总之,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区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因素,带领学生清扫所在街区、社区,在干净的环境中育人。

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重视公益、尊重他人和无私奉献观念,树立为国家为大众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时间上,可以规定,小学和初中学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两周的社会见习与实践时间,增强少年儿童及家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意识。

(四)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城市的水泥砖头砌成的高楼大厦,虽楼宇之间有绿树花园,但如果没有在自然界中的体验教育,学生能够感悟到的仍然是相当有限的。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快乐访问日”、“让母亲河的水更清”、“冬天盛开的花有哪些”、“寻找废品中的宝藏”、“寻找萤火虫”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我们还可借鉴国外某些中小学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将劳动课列入教学计划,对劳动内容做的规定。户外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可以在中高年级开展种植水稻、种植甘蔗活动,让他们在本地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从耕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直至收割、运粮、脱粒、碾米,参与每个环节的劳动,最后集体做饭品尝,在体验劳动成果的欢乐喜悦中增强劳动意识。这样,学生会学到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农村学校可以就近指导学生烧炭种菜,参加渔业劳动,学习养蚕。

五、结语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中,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教育,可以使少年儿童自发自觉地触动内心,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彩彩,陈敏.“知行合一”的体验教育[J].中国商界,2010(3):218-219.

[2]刘冬梅.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体验教育思想[J].榆林学院学报,2007(5):85-86.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3篇

一、强化依法管教意识

当前,一些干警存在的领导指示高于法规制度,经验习惯代替法规制度,个人意志超越法规制度等不依法管教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规的权威性,给场所的管教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必须加以纠正和克服。一要切实端正指导思想。实施依法管教,必须做到筹划工作依据法规,部署工作符合法规,落实工作执行法规,检查工作对照法规。坚决克服以创新为名另搞一套,做偏离法规制度的事。二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应对各类名目繁多的制度“精兵简政”,对内容交叉、相互矛盾的要合二为一,对不合时宜的要修订完善,对有悖法律的要坚决清除,切实维护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切忌一人上台一套政策。三要严格落实科学督查。要改变督查只“开罚单”,不“开诊断单”的简单做法,切实在帮助基层和干警理思路、教方法上下功夫,见成效,并对各级工作进行合理、科学地督导,别把基层、干警和劳教学员搞“疲”,搞“怕”,搞“乱”。

二、强化开放交流意识

实施科学管教要坚持适度开放,加强场所内部、场所与社会,以及场所与场所之间的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固强补弱。首先要加强内部交流。内部交流,领导是关键。要在树立先进典型、传播先进经验的同时,要敢于鼓励揭短亮丑;在帮助提高的同时,要敢于承担“护短”责任,不戴帽,不搞一棍子打死,不以事故定乾坤。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干警以演讲、学习心得等形式互学其成功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组织广大干警积极暴露其个人、单位存在的问题,供所有人员分析原因,查找教训,共同进步。对劳教学员亦是如此。内部交流应以达到把好的方式方法由内部向外部推广提高,把坏的苗头在内部公开格杀的目的,同时以通过培养其成员的诚信、和谐理念从而促进整体凝固力。其次,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优势。劳教场所开展管理人、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就应积极与社会同步,要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针对日常教育管理,可有计划地组织干警到附近部队参观学习,学习其优良传统和先进管理方法;针对场所习艺生产劳动管理,可有计划地组织干警到本地大型企业参观学习,学习企业管理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应用于场所实践,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展工作实用技能。再次,要勇于借鉴兄弟单位经验。适当抽调部分干警分批次到先进兄弟所参观、代职、训练,接受新理念,吸取新知识,使场所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发展。

三、强化育人成才意识

实施科学管教,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上,让对象终身受益,让场所整体建设全面提高。一是加强素质培养。人才是实施科学管教的第一资源。领导机关要树立出人才就是出政绩的观念,强化“校长”意识,履行“校长”职责,切实把干警队伍建设抓紧抓好,多出能手,切实把劳教人员言行矫正,多出回头浪子。要突出深化岗位成才活动,以岗位为平台,实践为课堂,加强干警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干能力;加强劳教学员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学习,激发自我革新,思过改过热情和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社会的理念。二是尊重心理需求。要畅通民主渠道,让干警、学员有意见有地方提,建议有人听、疾苦有人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努力干,努力改的自我管理环境。要尊重干警、学员的个性特点,通过合理引导,将干警的个性特点转化为参与场所建设,认真履行职责的热情和动力,以及学员主动积极配合接受教育改造自觉性。三是强调人文关怀。要尊重人的价值,重视理想追求,强调自我完善,推动整体健康发展和进步。场所管理教育要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激励干警创造性地从事管教工作和劳教人员自我完善工作。要用经常性的个别教育工作为干警、学员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为场所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四是搞好心理调整。新形势下,干警、学员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障碍。要结合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习艺劳动加强心理教育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广泛地开展经常性的谈心交心活动,及时发现和疏导心理问题。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4篇

(一)制定普遍收益的贸易和外资政策

根据理论分析和发展中国家经验,“入世”将对中国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劳动者(居民)的收入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如纺织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其收入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如一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其收入水平则有可能面临下降的压力。在出口部门(与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存在“交集”。)就业的劳动者,其收入水平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提高;在受到进口冲击而陷入衰退状态的部门(与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存在“交集”。)就业的劳动者,其收入水平有可能下降。那些出口部门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沿海诸省区)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可能得到较快提高;那些出口部门较为落后的地区(如内陆诸省区)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则可能难以得到提高。?

从“入世”谈判过程来看,外国资本主要对投向贸易和金融领域感兴趣。这些领域一般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从国际资本的流入中获益。而对于低素质的劳动者来说,其福利则可能没有增长的机会。如果国际资本的流入带来的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低素质劳动者的福利则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另外,由于投资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入世”之后,沿海地区吸引的跨国投资将多于内陆地区,城市吸引的跨国投资将多于农村,沿海地区和城市居民获得的福利增长将多于内陆地区和农村的居民。?

鉴此,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套普遍受益的贸易和外资政策,以鼓励受益部门(或受益地区)带动受损部门(或受损地区)的发展。虽然,“入世”之后,国家不能再有诸如“外资出口企业必须采购一定比例的国内企业产品”之类的政策,但是,国家可以制定鼓励受益部门(或出口部门或受益较多地区)加强与国内受损部门(或非出口部门或受益较少地区)联系的政策(如规定购买一定比例的国内投入品者,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抵免或税收返还等),也可以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政策。?

(二)构建弱者扶持体系

尽管从理论上说,“入世”可以使中国所有的社会阶层受益,但是根据发展中国家经验,“入世”之后,特别是在短期内,中国必然出现一个遭受贫困化和边缘化的阶层。如果这个阶层的生存不能得到保证,社会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倾向,也可能会出现“反全球化”的声浪。必须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尽快构建弱者扶持体系,为社会弱者提供食物保障、医疗保障、子女义务教育保障等。?

(三)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支持体系

非熟练劳动者往往是全球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提高非熟练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是使之免受其害的根本途径。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是劳动者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的基本前提。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一些落后地区迄今未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一些社会群体无力完成子女的义务教育。中央和各级必须加大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以真正实现“人人享受义务教育”的社会目标,促进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普遍提高。?

(四)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政府除提供义务教育外,还可以提供有利于穷人的公共服务,包括职业培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服务等。?

1.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投入。职业培训的公共产品性虽然没有义务教育那样强烈,但雇主一般并不情愿投资于职业培训,而需要培训的劳动者则因为贫困而无力缴纳培训费。因此,政府在职业培训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增加职业培训方面的财政投入。?

2.公共卫生?

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进行基础卫生和营养教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消灭蚊蝇及其他害虫孳生的土壤等)是改善劳动者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曾取得过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近年来,由于集体经济力量的削弱,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有逐渐减少之势。这不仅不利于贫者脱贫,还可能导致新的贫困人口的产生。政府必须提供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

3.基础设施服务?

国际经验表明,一些穷人从更加开放的经济中获得益处的潜在机会可能因关键性基础设施的匮乏而丧失。如偏远地区穷人的劳动产品因交通阻隔而不能进入市场,从而影响劳动者的收入;一些人因享受不到电信服务而缺乏就业信息,从而丧失更好的就业机会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贫富差别较大。为使更大的地区、更多的人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益处,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服务。?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77-04

一、实践基地简介

乐亭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处县城城东,有教职工80余人,学生1400余人。学校在2012年落成,是乐亭县唯一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学校。学校于2015年5月利用校园内的空闲荒地开垦建设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面积约2亩。主要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其中五分之二由学校总务处管理,其余五分之三由学生管理。

学校为各班添置了一些常用的劳动工具,并有工具间,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上对实践基地进行管理。该基地因建在学校内,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水源充足,既可灌溉,又可排涝。

二、教学实践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解决简单按比例分配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会解答已知比例和总量,求部分量的简单按比例分配问题。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多观察与数学结合的实例,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学生感到劳动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实践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划线工具、石灰粉、活动黑板等。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读题,并说出结果(课件出示练习题)。

生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学生表示同意)。

生2: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

a.大豆的公顷数占( 3 )份 玉米的公顷数占( 2 )份,这块地一共有( 5 )份。

b.大豆占这块地的(3/5),玉米占这块地的(2/5)。

生3:口述算式

a.农场把一块100公顷的地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种大豆,2份种玉米,玉米和大豆各种多少公顷? (100÷5×3,100÷5×2)

b.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24×3/5,24×2/5)(学生表示同意)。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得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我校的图片,(课件出示)看完以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1:我们的教学楼很气派,教室也很宽敞。

生2:我们的校园很整洁,也很美丽。

生3:我们学校的长廊很漂亮,很壮观,我很喜欢。

生4:在这样的学校上学我很高兴。

师:的确,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好,我也为我能在这样的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同学们再看这张图片,知道这是哪吗?

生:这是我校操场西南侧的一块荒地。

师: 对,这块荒地在今年5月份已经成为了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如果将这块荒地种上蔬菜、花草,会使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生2:还会陶冶我们的情操。

师:同学们的提议非常好。我们看例1:(课件出示:)其中的240平方米由学校的总务处管理,已经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找同学读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已知这块地的总面积是240平方米。

生2: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

生3:问题是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师:同桌交流一下,按3:5种上了茄子和西红柿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

生1:就是把240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种茄子,5份种西红柿。

生2: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解答。(找两名学生把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1) 3 + 5=8份

种茄子的面积: 240÷8×3=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8×5=150(平方米)

2) 3 + 5=8

种茄子的面积: 240×3/8=90(平方米)

种西红柿的面积:240×5/8=150(平方米)

生1:我是用份数思考的,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用240÷8=30(平方米)求出了一份的面积,再用一份的面积乘3就是茄子的面积,一份的面积乘5就是西红柿的面积。

师:他的这种做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第二名同学解释一下。

生2:我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块地平均分成了8份,茄子的种植面积占这块地的3/8,用240×3/8=90(平方米);西红柿占这块地的5/8,用240×5/8=150(平方米)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掌声)

再次找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给大家作解释。

师:我们怎样检验一下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把90:150化简,看看是不是得3:5。

师:同学们检验的方法真好,我们要养成做完题后会检验的好习惯。

教师总结: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第一种方法:用整数除法、乘法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法: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师 :我们的劳动基地还剩下一块,学校计划让学生来管理,同学们有信心管理好吗?(学生热情高涨:有信心)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管理这块实验基地的第一个问题,请看例2(课件出示):如果我们将这块地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呢?(找同学读题)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要按2:5:3种上牡丹、月季和。

生2:让我们确定每种花的位置。

师:同学们能解决吗?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应按怎样的步骤来进行。

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生:分3步进行:

1)测量出这块地的长。

2)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

3)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就能确定出每种花的位置。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其过程。这时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我了,你们同意他的做法,是吗?(学生点头)老师真佩服你们的聪明才智,再找一位同学说一下步骤。

学生说明。

师:那我们就去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实际划分一下。要求:(课件出示)学生分成5组,一二组测量这块地的长;三四组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分别计算出2份、5份、3份的长度;五组利用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划分,确定出每种花的具置。(小组合作,人人动手。)

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被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由组长带队走向了实验基地。

师:下面每组学生再次回忆一下你们组的任务,拿好你们需要的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有序地进行了操作。

每组学生汇报结果。

生1:我们测量的长是60米。

生2:我们的计算过程是

2+5+3=10

60÷10=6(米) 6×2=12(米) 6×5=30(米)6×3=18(米)

生3:我们的计算过程是2+3+5=10

60×2/10=12(米) 60×5/10=30(米) 60×3/10=18(米)(分别写在了活动黑板上)

生4:我们把两个长都从南边开始量出12米、30米都做了个记号,然后再把相对的点连接起来,就能划分出三种花的位置了。

师:看来每组同学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整理好工具,排好队回到教室。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前面学生已经学会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而且还运用它解决了实际划分的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接下来我们再看两道题,你会做吗?(课件出示)自己读题,并解答出来。

订正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今后我们还会对这块实验基地进行预算,进行实际种植,同学们有信心吗?

(四)畅谈感受,总结课堂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两种解法。

生2:我学会了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实际划分,确定位置。

生3:我不仅学会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还会实际运用了,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我非常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

生4:老师,这样的数学课什么时候还上啊?

我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在笑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份500克的水果沙拉,并把各种水果的比以及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当中。

(六)教学反思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之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要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不仅是一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还能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与数学的整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运用于生活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和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例题的选取,我选的是劳动实验基地的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天天见到种植的茄子和西红柿,到底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非常感兴趣,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到数学,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数学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在讲授完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后,我增加了一个这样的环节:把实验基地的一块地按2:5:3进行实际划分,种上牡丹、月季和,应该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这一环节的加入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真真切切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这比起课堂上、作业中、试卷里的纸上谈兵似的解决问题,来得更直接、更实在、更具有灵活性。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6篇

一、创设班级文化?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在我们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教室里有同学自己筹措建立的遨游知识海洋、探索科学奥秘的图书角;有体现环保意识、珍爱生命的生物角;有张贴同学优秀手抄报、作文、作业的学习园地;有展示同学个性和风采的雏鹰角;还有激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和精彩纷呈的黑板报……整个班级美观、舒适,让同学有一种家的感觉。同学们自觉做到“班级是我家,整洁靠大家”,人人动手,维护班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前提,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质量的教学。在师生情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和蔼的一个眼神、温柔的一个手势、主动的一句问候语,都可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尤其当学生遇到困难,遇到失败时,老师的关心,“相信自己、你能行”的简单话语,往往可唤起他的自信心,使他从逆境中坦然走出。我班有一名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长年与外婆生活在一起,性格怪异、不见笑容。课间,我经常与他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他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爱,平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并经常送他一些学习用品,还请同学和他一起玩……久而久之,他心中的尖冰被爱的暖流融化了,灿烂的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由此可见,师生心灵的互动,能激励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促进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坦诚交往、相互帮助和欢乐共处,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实行岗位管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新基础教育的理念认为,班级属于每个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要让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的各种管理活动。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将班级工作划分为许多个岗位,如:作业检查员、门窗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课间秩序管理员、图书管理员、好人好事记录员等。让学生自选岗位,按照各岗位的具体要求落实。根据实际,还进行岗位轮换,并采取班级日志的方式记录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时时处处均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而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真正给予孩子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们体验到“我能行”的成功感。

四、开展多彩活动?发展健康独立人格

“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所感受到的道理,才具有真正的意义。”班级的活力在于活动。在平时的班级建设中,我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布置的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如开展法制小报比赛、雏鹰争章、诵读古诗文、我与老师零距离、我是阅读小能手、爱心义卖等活动,另外还组织学生开展家庭体验活动。如用双休日开展“我当小厨师”活动,让队员在父母的指导下学做荷包蛋、蛋炒饭……在忙碌的活动中,他们体验到了“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一切”,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另外,我还组织开展“我来当一回家”的活动,让孩子们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当一天爸爸妈妈,学着大人去完成家里的劳动任务,买菜、做饭、打扫房间、洗衣服……队员们在当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长辈们的艰辛和不易,更懂得了如何体谅父母,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我要求队员们给妈妈写一封信,为妈妈洗一次脚,以此表达对妈妈的深深爱意。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还举行了“一周护蛋”行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亲情、体验责任……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成长,逐步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7篇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劳动教育经验交流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党政统一领导、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思路,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信息化,促进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服务与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实现由部门分头履职向综合服务管理转变。

(二)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要求,创新服务新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由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并重、加强人文关怀转变。

(三)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实效,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由社会化管理为主向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转变。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新体制,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新网络

1、成立山七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领导组组长由镇党委委员(分管领导)兼任,派出所所长任专职副所长,镇综治、司法、计生、劳动部门负责人兼职成员,组织实施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2、建好协管员队伍。改变目前服务管理以兼职人员为主承担的模式,建立“专业化为主,社会化为辅”的管理队伍。协管员由派出所负责管理,同时接受计生、劳动、司法等部门的业务指导,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发证、催办、查验和注销等日常工作;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工作;

(二)探索拓展服务管理新内容,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新品质

1、劳动就业服务。建立劳动力用工信息平台,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每年为流动人口召开2-3次劳动用工就业推荐会,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流动人口求职有门路,上岗有技能。

2、维权服务。建立司法、劳保、工会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维权新体制,积极疏导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加强劳动合同监督管理,受理劳资纠纷投诉,维护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理权益。

3、文化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公办中小学在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4、社会保障服务。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逐步完善适合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督促企业做好流动人口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交纳工作。

5、计划生育服务。健全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点,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免费发送避孕药具、普及科学适用的计划生育知识、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等。

6、法律援助服务。重点宣传与流动人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村、企等活动,不断拓宽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服务渠道。对流动人口申请法律援助的,简化程序,快速办理。

(三)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体系,努力创造和谐社会新环境

1、实行综合管理。整合各管理部门的流动人口管理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完善公安、计生、劳动、卫生“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强化对计生部门《婚育证明》查验催办、劳动部门《劳动合同》查验催办。

2、明确部门职责。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外来人口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

派出所要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发证、查验等工作力度,全面掌握辖区内出租房屋基本情况,强化对出租房屋、施工场地、集贸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外来人口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混迹在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切实维护治安稳定。

计生办要开展人口和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指导专业队伍规范育龄妇女计生信息采集、查验《婚育证明》、免费开展避孕节育计生技术服务,进一步建好用好省际信息交换平台。

司法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人口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