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31 16:36:39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1篇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培训覆盖率>;100%,三基考核合格率≥9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节、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

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

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一切工体,班余及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记录在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周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一月份:

内容:针对冬季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增多及一氧化碳中毒高发季节特点,安排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及co中毒知识进行学习培训。

方法:由科主任主办讲座1次,然后选高年资医师一名讲座一次。每名医护人员在icu室操作呼吸机并进行现场考核。

二月份:

春节前配合急救换服装后的崭新面貌举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院外急救演练,演练前先进行心肺复苏强化训练,并复习相关知识,最后考核打分记录在案。

三月份: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在3月底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月份:

主要是血液净化技术培训。科主任主持,复习灌流相关知识及适应症、禁忌证。必要时采用幻灯教学进行讲座。然后由每位医护人员上机操作。进行考核。

五月份:

学习培训各种农药中毒治疗基础知识及相关进展专题学习。参加全院性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强化训练。

六月份:

主要是卫生法规,法律学习月。由科主任主持在晨会交班及科行政会议上系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七月份:

组织全科参加医院临床医师基本技能操作的理论辅导培训。科内举办医生查体训练,使所有医生过关,并进行考核记分。

八月份:

结合夏季游泳者增多特点,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淹溺、中毒及电击伤的专题学习。

九月份:

主要是意外伤害常见处理技术的培训。包括创伤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要人人动手,个个过关。严格考核。

十月份:

进行医疗安全及医疗法规,法律知识学习。除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活动外。科室要举办相关学习2~3次,并安排考核记录。

十一月份:

呼吸道急救管理技术培训。重要放在气管插管方面。利用模具或尸体进行训练,人人过关。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2篇

    在各科室按照中医辨证施护病种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项目达到护理部要求的前提下,科室将每月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上报护理部,经核实统计后上报院部,院部根据科室住院病人床位使用情况,按特色操作的收入予以一定比例奖励科室护理人员,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中医特色护理的开展。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护理部制定了护理部临床护士全员培训计划、科内培训计划、院内护士针推科轮转计划、外出进修学习计划等,以确保各项培训制度的落实。制定护理人员培训目标要求护理人员接受系统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非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中医护理培训人数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单病种≥2项,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操作项目≥3项。要求中医护理操作开展项目尽量和单病种相关联。全院护士中医基本理论考核通过率达100%,中医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0分。院内培训(1)护理部理论培训。护理部基本理论和技能培训做到一线护理人员全员参与,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后,护理部上网下载专题学习资料下发到科室,课后出思考题,由护士长督促学习、提问,使护理人员巩固所学知识。2010年上半年,院部订购本科教科书《中医护理学》[2],人手一册,开设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学习班,邀请院内主任中医师、针推科主任等给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怀着极大的热情,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听课,4~6月两个月的时间共完成了38次、72学时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并进行了四次阶段性的理论知识考试、一次综合性的中医理论考试。素日里,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中医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护理部每半年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考试,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直至考核合格。(2)护理部技能培训。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艾条灸等共4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护理部要求外出学习、进修回院的人员写学习体会,在护理人员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业务讲座,并制定在科室开展工作的计划。护理部定时督查,以点带面,带动其它科室中医护理操作新项目的开展。

    评价指标理论水平

    以本科教材《中医护理学》[2]等考试成绩为指标,技术水平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3]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护理质量检查成绩以每季中医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作为指标。提高了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内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2010年10妇产科护理单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丽水市中医药学会和丽水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125人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乙等”等级评审中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得到好评。护士的中医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成绩,活动前后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中医理论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激发和促进了护士参与中医护理操作的工作积极性。中医技能护理项目由原来4项增加到12项,中医技能开展的次数由186次增加到10385次。提高了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在中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后中医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成绩有显着提高。活动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讨论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带动各护理单元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中医特色操作开展项目从4项增加到12项,开展次数从186人次到10385人次,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得益于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促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临床应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技能应用的系统培训,护士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显提高,为临床护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大提高了护士工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加上医院给予合适的奖励机制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中医护理技能如拔罐、熏洗、敷贴、耳穴压豆等方面,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4]。在本院住院的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由于效果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3篇

【关键词】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

0 前言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数学对医学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研究基础,因此,医学在校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数学思维素质的具备能够提升学生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不仅对其在校期间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医学高端科研产生积极作用,现有的数学思维培养模式亟待改变,因此如何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数学思维培养,以适应医学科研实践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在校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培养模式

现代的数学思维素质的培养模式,应当具备创新性、便捷性和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基础巩固,在课外教育中重视兴趣培养和数学建模训练,课内外的联合培养促进医学生良好科研习惯的养成,在遇到较为复杂的医学问题时,能够主动的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解决。

1.1 基础巩固

医学院校中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非常关键,常见的数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学数理统计学等,这些数学类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不仅不容易出成绩,而且不通过率也比较高,因此,医学高校在高数等基础课程的培养方面,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医学院校数学基础课程知识的巩固培养,应当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培养模式上进行改进,从以理论为主的课程培养,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筛选总结,将不同类型的考核要点汇总建立题库,课程中增加题库训练环节,强化解题思路辅导,并通过互动讨论环节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基础课程的通过率,为医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1.2 兴趣培养

医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在课余进行数学知识的获取。应充分利用课后访谈、学习小组、结对子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积极数学态度的形成[1]。医学生可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和数W相关读书会,聚集中的数学爱好者,不仅可以分享数学相关的资讯、论文和书籍,还可以对生活中的数学实用案例进行讨论,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3 数学建模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概念和能力,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念,增强学生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医学类院校也开始对数学建模训练模式进行了不同的探索,目前主要是数学模型的理论知识授课为主,虽然近两年增加了少许的学生实践内容,但学生练习的机会仍然很少,课程的实用性较弱。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训练应当进行改进,分别针对工具和具体建模过程,通过初级训练和进阶训练两个层面进行训练。

初级训练主要针对数学建模常用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将数学建模过程中有可能使用的研究工具和主要方法进行,包括文献检索,数据的收集、整理、样本容量的确定、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方法,Matlab,SPSS, SAS,Latex,Excel, Adobe Reader等软件。医学生可借助高效的数学软件和高速的计算机对医学问题进行反复地模拟,我们通过在建模训练中文献检索和统计工具的专题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建模竞赛中,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的信息背景,并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统计软件,促进了建模问题的解决。

进阶训练主要针对建模题目进行专题训练,通过数学和医学联合导师组的建立,指导学生对医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对建模的流程有了了解,教师也可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进阶训练有助于医学高端科研思维的培养,为学生自主的运用数学思维素质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医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小结

总之,在校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培养模式,应当顺应科研需求进行改良调整,根据医学生知识结构和不同专业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巩固医学生的数学基础,其次,通过兴趣小组和读书会加强数学兴趣的培养,最后,通过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建模专题训练等逐级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情况,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参加培训的两批学员反馈的意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7%,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有帮助,并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以及进行循证医学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工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循证医学知识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建议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以及加强后续跟踪指导。结论:今后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实践机会,加强后续跟踪指导。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尽管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川。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模式,其核心是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必须建立在最佳证据的基础之上,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培训引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希望能与传统的医学教学互补,通过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医学生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独立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始终以全球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自己的实践,使他们在打牢“三基”的基础上,再添自主知识更新的“翅膀”,不断成长为创新型医学人才。

培训在7月初学生进人通科实习、临床轮及科研课题时开始.分为三个阶段.时间约2年。第一阶段:约3个月,进行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培训。第二阶段:约9个月,进行循证医学相关课题的实践。第三阶段:约12个月,撰写论文。

预期效果是:通过培训的学员具有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医院初步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初步培养一批具有循证医学理念的科研人才储备队伍。

为了解培训成效,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培训质量,我们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主要对循证医学的知晓度、运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川。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将反馈意见整理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该培训选择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学习的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生及三年制的临床医学硕士生、博士生,采取自愿报名、随机录取的方法,选择两批共60人进行循证医学教学培训,每批培训时间为两年,分别为2005至200年,2006至2008年。

(二)方法

为总结引人循证医学教学的经验和成效,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培训班开课前发给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结束后在学员完成研究生论文答辩后收回。重点收集学员在培训前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培训对临床、科研的帮助、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对培训的意见反馈等情况,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两批问卷回收率为86.7%,学员绝大多数认为该培训对他们的临床和科研课题有帮助。

(一)学员个人基本情况

学员中七年制本硕连读的占46.2%,三年制硕士占46.2%,三年制博士占7.7%;培训开始时处于实习期间的占57.7%,处于临床轮训期间的占11.5%,处于课题研究期间的占10%。

(二)培训前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前学员100%知道循证医学的存在,其中通过老师授课时提及知道的占53.8%,通过学校或医院的相关讲座或培训知道的占34.6%,通过查阅文献或资料时涉及知道的占23.1 %;培训前其所在院校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的占19.2%,接受过循证医学知识培训的占26.9%,自学过循证医学知识的占38.5%,在医学学习过程中有老师应用过循证医学教学的占61.5%。

(三)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认识

培训后100%的学员认为有必要将循证医学引人医学教育。经过培训,学员在临床实践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指导医疗(88.5% ),在课题研究方面得到的最大帮助在于数据分析(72% )。学员认为比较恰当的培训时机为课题研究阶段和临床课程阶段(均为46.2% )(表1)。

(四)培训后对循证医学的应用

通过培训,61.5%的学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2.0%的学员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过循证医学知识;76.9%的学员认为该培训对其毕业课题有帮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基本方法和技能(如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和查新等)(72%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4%);在课题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循证医学内容依次为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64% )、循证医学相关数据和医学资源的应用(60% )。在毕业课题中应用循证医学较多的阶段为综述及论文撰写阶段(69.6%)和实验室或临床研究阶段(47.8% ) 。

所有学员均有意愿在将来继续学习循证医学,96.2%的学员愿意在将来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推广以及教学工作。

(五)反馈意见

学员对培训的教学内容和条件满意率均在50%以上,不满意率较高的有社会实践安排(42.3 % )、实践课程设置(34.6% )、师资队伍建设( 26.9% )(表2)。

对培训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42.3%的学员认为其毕业课题中能应用循证医学的科研项目太少,34.6%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不够全面.15.4%的学员认为培训与科研、工作之间会出现矛盾如时间安排冲突等,7.7%的学员认为师资队伍不够强。

学员的建议有以下方面:①针对不同阶段的学员规划不同的培训重点;②一些基本理论已经学习过,希望减少理论课程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分组实践教学;③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循征医学,增加循征医学实践机会;④在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阶段最好能有老师的跟踪指导。

三、讨论

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政府的卫生决策和医学教育,指导医师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在医学教学阶段即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研方法,当他们进人临床学习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应用于医疗实践。这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医学人才,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培训试图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培训与临床学习相结合。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最多的是基本方法和技能(统计、检索、查新等)、相关数据库和医学资源的应用、评价相关文献和医疗方法、追踪后效评价,说明这些内容是培训的优势,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未来培训应保持优势并不断完善。

由于医院的临床医师精通循证医学应用的人员不多,能够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医师更少,培训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是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聘请,一部分是从医院中招聘,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员对目前的实践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安排不太满意,原因可能在于医院能指导循证医学实践的老师较少,主要集中在泌尿外科、普外科、心脏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导致选其他专业的学员得到的实践指导较少。同时临床医师平时工作较忙,不能对学员的实践作耐心细致的辅导。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5篇

【关键词】 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临床路径;教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21

临床路径为一套科学性、完整性以及规范化的诊疗计划, 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在诊疗过程中, 要遵循相应的时间、顺序标准对疾病进行检测、治疗、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研究指出, 在教学中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 能够提高医师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与技能操作水平, 并可大大减少医疗资源浪费[1]。本次研究对本院55名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 获得较好培训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参加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的11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 男57名, 女53名, 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5岁, 平均年龄(27.2±8.0)岁;将所有医师分成A、B组, 每组55名。

1. 2 方法

1. 2. 1 B组医师主要应用传统教学法培训, 指导教师引导培训医师学习理论知识, 并参观、学习临床实践。

1. 2. 2 A组医师主要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①对医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 基础理论知识共培训1个月, 主要培训内容为肿瘤疾病相关知识, 如疾病发病原因、诊断标准、发病高危因素、实验室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临床解剖以及治疗方法等。②对医师进行肿瘤介入知识技能操作进行培训, 主要培训内容为肿瘤血管走行把握、肿瘤具体部位识别、熟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阅片、手术程序、具体操作把握以及肿瘤具体范围掌握情况等。技能培训内容主要以手术观摩、手术参与为主, 手术参与具体指医师以手术医师助手身份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观摩次数要≥ 30次, 手术参与次数要≥ 40次;另外, 带教老师要协助医师进行手术操作, 协助次数≥20次。③还要对医师进行模拟操作和考试, 其中模拟操作于肿瘤介入治疗模拟器进行, 可加深患者对肿瘤介入治疗的认识度, 并提高医师实践操作能力。④要指导医师独立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操作, 确保在无带教老师协助的前提下独立完成操作, 为提高操作技能, 医师独立手术操作次数≥20次。

1. 3 观察指标[2] 对两组医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考核, 总分100分, 其中包括基础理论60分与技能操作40分。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课本中关于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章节内容与临床路径知识运用情况等;技能操作主要包括带膜支架置入术与腔内隔绝术。对110名医师均发放问卷调查, 共发放110份, 有效回收110份, 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独立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方面。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医师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评分对比 A组基础理论得分、技能操作得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B组(P

2. 2 两组医师教学方法优势对比 A组在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增强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指标方面比例显著高于B组(P

3 讨论

自实施临床路径以来, 在临床医疗、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如肾脏科、心血管科、肿瘤内科以及胃肠外科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肿瘤介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方面均设置专业培训项目, 通过实施科学化、完整化的培训, 使肿瘤介入教学不断规范, 并使肿瘤介入医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3]。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介入放射学, 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但在介入医师队伍培养方法、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外周血管和肿瘤的介入医师更加不规范, 甚至部分医师仅经过短暂培训就进入到实际工作中, 给临床医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并加大医疗风险。

本次研究, B组应用常规教学路径教学, A组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 结果显示, A组基础理论得分、技能操作得分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B组, A组在提高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以及增强独立获取信息能力等指标方面比例显著高于B组(P

综上所述, 对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进行培训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 可显著提高医师理论知识掌握度与技能操作水平, 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临床路径式教学在外周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9):20-21.

[2] 范从海, 文成, 曹军华,等.浅析临床路径教学法对医务人员培养的影响.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5(1):28-30.

[3] 石景芬, 王星月, 张乐莉.教学双方对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带教师资需求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9):701-703.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6篇

【关键词】新职工;规范化;培训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习是无限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1]。近年来,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新职工规范化培训质量,成立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建立了医院规范化培训教育管理办公室, 对入院3年内新职工,包括医、药、护、技人员都要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和要求。住院医师实行了“3+2”及“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有临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采用“X+2”模式。包括科室轮转、专科住院医师训练、住院总医师培训等3个阶段[2]。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训体制。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1.1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理念和医德医风,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了解。

1.2组织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学习,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医德医风人文素质讲座,年轻医生成长之路,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等讲座。提高新职工的人文素质。

2合理统筹安排轮转计划,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新职工轮转制。住院医师轮转严格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执行,护理人员按照护理学会规范化培训要求执行。医技人员按照医院有关轮转要求执行。院领导要求对于医技科室人员培训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医技科室检查项目的结果,所以辅助科室与临床科室是同样重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医技人员也进行了轮转。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进行本科常见病的诊治和技术操作,住院医师要完成规定的临床病例数、病种数、技能操作数、手术数。

3创造规范化培训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培养一支高素质新职工队伍,探索出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3.1各科室建立了规范化培训指导小组 由主诊医师师带徒的管理方式,实行“主诊制”培养管理模式。

3.2实行新职工在岗学习制 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图书馆进行自学,医、药、护、技人员一律参加,每天考勤。

3.3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及夜间手术观摩 每位住院医师参与夜急诊和夜间手术观摩,感受急救现场的氛围,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凡遇医疗抢救随叫随到,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

3.4组织业务讲座 理论和技能讲座每周1次。由院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示范操作,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重点提高临床理论、临床实践、临床操作技能、外语能力培养等。定期组织病历书写讲座,开展病历书写竞赛活动等。

3.5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掌握一门专业外语,举办形式多样的医学外语竞赛活动,提高外语阅读及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不定期举办科研培训班,科研课题设计、提高临床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申报能力。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能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加强三基训练和考核,夯实医护“三基” 基础

每季进行三基考试,从三基考试成绩分析,绝大多数住院医师的专科能力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较好,但基础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不够理想,说明住院医师的“三基”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不少人员本科毕业后即考上研究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锻炼基础临床实践技能,从而导致基础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对硕士学历毕业的住院医师做出要求,加强基础理论及技能培训、定期考试考核,使临床实践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夯实“三基”基础。

5加强整个培训过程监控,提高轮转出科考核质量

成立规范化培训考核小组、大科考核小组、各专科考核小组,形成三级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院新职办,加强对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监控。根据培训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统一制定考核表格,考核内容和标准,严格制定考核评分。

5.1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病区考核负责人抽查住院医师所管病历。考核临床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病史采集能力、体格检查能力、分析诊断能力、综合处理能力、重危患者处置能力。

5.2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一项专科常规操作或手术。

5.3病历书写质量考核:对所选取的病例,查阅住院医师书写病历质量。

5.4外语能力测试:考核小组对住院医师译文水平进行评价,要求能够用外语回答专科知识问题。

5.5职业道德考核:在轮转工作期间的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态度,人文关怀精神、劳动纪律、出勤率等进行考核。

为防止考核流于形式,新职办与科室联系明确出科考核日并现场监督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出科。

通过科学管理,我院新职工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接受培训的新职工已成为临床工作第一线主力军。他们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显著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观察抢救能力得到飞跃。同时,新职办开展以来也得到大多数科室支持和赞扬,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培训对增强新职工的医疗水平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大有裨益,使培训由临床延伸到基础,扩展到科研、人文,形成了全方位的培养环境,有利于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7篇

[关键词] 临床专业认证;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33-04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basic medicine young teacher in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s an opportunity

ZHAO Shuang1 WEI Shiping2 DU Meisu2 HUANG Yanfeng1 ZHANG Shengchang3

1.Basic Medical College,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5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Basic, Xingtai Medical College, Hebei Province, Xingtai 054000, China; 3.Anatom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new forces and backbone elements of facul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earnestly implement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asic medicine young teachers are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reaching the aim of running a medical school especially in basic medicine,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It is also the guarantee for the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ed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aking the clinical medicine accreditation as a good chance, the training work for young teachers should be made more scientific, standard and systematical. Its cultivation contents and forms should be optimized, we must strength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moral character and demeanor, improve their teaching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Learning advanced educational notion, developing intercollegiate exchanges, at the same time, widening the culture method and evaluation mode for young teachers,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who teaching basic medicine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Young teac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on; Basic medicine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时期是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并做好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非常重要的阶段。只有高度重视医学基础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1],而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新生和中坚力量,因此做好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是实现医学院校办学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保证。

1 基础医学青年教师队伍现况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青年教师的队伍数量庞大,40岁以下青年教师已至60%以上。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学校的教学任务量特别是本科教学任务量随之增多,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地教育教学及授课培训学习,就担任一门甚至几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可是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毕业于医学类院校,尚未十分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缺少一定教学经验,教学基本功会相对略显弱势[2],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相关课程的授课质量,整体教学业务能力有待提高[3]。同时,加强师德师风、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等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对于提升基础医学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尤为重要[4]。

2 优化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与形式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培养

医学生们将来要从事医疗行业,为患者服务,作为医护人员就要必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要始终贯穿于医护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这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前提。同样作为培养医生的医学院校高校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争做优秀师德师风的典范。每年国家教育部都要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获得者多来自基层,其先进事迹无不体现着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爱,师德高尚,是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也正是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培养很好的机会。这树立起优秀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中会影响讲台下的医学生,未来的白衣天使,可以为培养医学生将来从事医疗行业树立良好医德打下坚实的榜样基础。

2.2 教学技能培养

针对青年教师多毕业于医学类院校,很少有教育教学实践背景的客观现状,高校负责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的有关部门,需组织广大青年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前岗位培训,其中应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即传统的岗前培训课程研修,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法规”等,还应包括结合教师自身从事的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技能训练,并多给予青年教师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由于经验缺乏,教师可能没有过多自己对课程授课技能的深入理解和过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此时只要多听资深教师的授课,哪怕所讲授的知识中所举的事例或病例都只限单纯的模仿,也会使课堂授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且不会影响专业知识的准确传授,因此,初入课堂教学,不断积累授课经验的前提是虚心学习前辈的授课技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授课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以逐步提高教学业务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5-6]。

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工作方面,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经过精心筹划准备,组织开展了2013、2014年度的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技能”“Sandwich教学、PBL教学等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工作坊活动”“课堂PPT制作与演示效果”“名师指导教学――教学经验交流”“微格教学”等专题讲座,同时观看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组办的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录像,并参加校内优秀教师“精彩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学员们觉得学校此项举措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很有效的途径。讲座中谈到的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等,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去慢慢摸索、总结和积累;参加培训的老师还亲身体验了Sandwich教学和微格教学法;在PPT制作讲座中指导老师分析PPT课件制作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简便的解决方法。这些举措为提高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无不说明青年教师岗位再学习并贵在坚持的重要性[7]。

2015年右江民族医学院将接受国家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认证工作,其中认证指标体系中就有对基础医学课程授课及考核评价的原则,即课程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学方法要多样性、数字化,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团队导向TBL模式、案例教学CMT模式等教学手段[8],以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9]。因此,应以这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从而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普遍改革,如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病案导入,并以病案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结合临床知识采用以病案为主线的横跨基础与临床的系统教学等[10-11],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1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13]。

突出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尽量优化、整合出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全面系统掌握的一门课程“基础医学”,是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将原来开设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人体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课程进行优化整合而成。针对2013级“卓越医师培养试点班”,探索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最核心、最科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系,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系列课程作知识铺垫,并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深化基础医学教学改革[14]。因此,这就对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未来的发展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着力培养“全科医生”的同时要紧抓基础医学“全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也要重视向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积极投身专业知识的整合学习中,刻苦钻研。作为民族医学院校的特色学科是民族医药,在民族医学授课方面可鼓励青年教师多利用校园特色中药材药圃资源;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学科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等学科的授课方面,也可鼓励青年教师向附属医院医师们多请教临床实践问题,这样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2.3 科研素质培养

高校教育的功能,即教学和科研,作为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齐头并进,“两条腿走路”,才能促进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若教学与科研不能很好结合,将导致教学方面传授的知识观点陈旧,如果拥有切身的科研经历和创造经验,才能把知识讲活,并有助于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要不断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如可以建设基于“学科群”的模式,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多给予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助力青年教师早日成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15]。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中也明确指出提倡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16-17]。

2.4 人文素质培养

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能力[18]。应多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或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教师与学生要如朋友般真诚地交流,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乐观、阳光、充满信心,并于教学进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并带给学生以正确认识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正能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14年主办了全区第一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培训,这个培训集中了全区所有高校选拔的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分文、理科组,有教学业务技巧的集中学习,有远赴省外著名高校的随堂听课学习,还有网络课程学习和校内导师的指导性学习实践,每个环节都设置得很有意义,这也充分说明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高度重视,最终培训效果非常显著,学员们也取得了很多教学上的好成绩,其中在集中培训学习环节中有一项令所有学员印象深刻,那就是以集体做户外游戏的方式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游戏中带给学员的是很多的思考,锻炼和培养了大家勇于自我挑战、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因此应鼓励青年教师踊跃参与这类活动,这是可以带到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培养好自身的人文精神也可以成为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一种感召。

3 拓宽青年教师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

高校青年教师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青年教师都很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来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故应根据青年教师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特点,不断拓宽培训及考核方法。多种培训方法灵活运用能营造良好的情境,引导青年教师在培训活动中不断反思、在交流分享中学习、激发青年教师多角度的思索和探究,有助于他们将所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灵活地加以运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可以建立目标考核、过程考核等相结合的长效“多元考核机制”,如与青年教师座谈,组织参加授课基本功竞赛、教案设计比赛、学生评课、专家或同行听评课等,使青年教师培训的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和科学。同时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及各级“教学名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借鉴兄弟院校教师培养经验,如开展“名师工作坊”等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和提高。

4 小结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进步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对于创办高水平医学院校、培育高质量医学人才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可以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医学院校基础医学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马秀珍,吴忠道,王斌.基础医学教育中青年教师师资培训的几点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3):78-79,93.

[2] 杜朝东,王沁,付延功.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2):46-47.

[3] 樊小杰.系统构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新机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758-762.

[4] 韩巍,黎润红.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6):839-846.

[5] 何晓瑾,汪悦,周学平.运用PBL模式优化医学专业临床课程教学初探[J].江苏高教,2014,(5):102-103.

[6] 郭林,金刚,刘玉婷.CTTM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2):12-13.

[7] 袁力,张敬军,刘林祥,等.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 提高医学生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1):15-17,107.

[8] 张艳青,孙沛毅.案例教学――医学教育后PBL时代的新选择[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11-1112,1120.

[9] 赵万红,于龙顺,鄢红春,等.适应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156-158.

[10] 赵爽,蒙山,朱名毅,等.民族医学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融合多媒体技术实施CPBL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3, 42(18):2172-2174.

[11] 赵爽,张胜昌,蒙山,等.医学热点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4,43(2):235-237.

[12] 殷晓丽,王德炳.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0-13.

[13] 刘含登,丁嵩涛,彭惠民,等.改革医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8):823-825.

[14] 孙维权,李君,廖诗英.地方院校临床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2):45-46.

[15] 戴双双,何凤田,连继勤,等.基于学科群模式的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成才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 26(1):50-51.

[16] 王昌明,覃泱,莫碧文.创新教学团队在地方医学院校中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42-148.

[17] 柯海萍,李伟东,章皓,等.基于专业群构建基础医学平台课程的实践及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6):75-76.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第8篇

本文作者:赵秀芳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总体要求总培训时间为2年3个阶段。进人临床前,经过医院和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1周。第一阶段12个月,在妇产科、儿科、门急诊部分别轮转4个月(本院是妇产儿童专科医院),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第二阶段6个月,根据自愿和科室意见选择二级学坏斗(妇产科、儿科和门急诊);第三阶段6个月,也在自愿和科室意见基础上在三级学科(某个专业)定向培养。儿科规范化培训在儿科的培训时间共l年4个月,可轮转4个病区,分别是第一和第三阶段各1个病区,第二阶段轮转2个病区(每个病区3个月),如果该生毕业前订实习是在本院儿科,则在培训结束后可轮转儿科所设的全部5个病区。培训期间要求掌握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儿科护理基础理论和专科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急救技能,在第三阶段时更注重于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养,使受训者能全面掌握或熟悉儿科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医院建立完善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包括《管理办法》、《培训细则》等,成立规范化培训管理职能组织(四级)并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各二、三级学科在医院《培训细则》基础上,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科培训细则并组织实施。专人管理,建立《规范化培训手册》和《带教老师手册》。本人填写《规范化培训手册》,其中的操作量化表要求每天登记并有老师签字,月底汇总后交教务部审核保存,培训周期结束后手册归档保存。带教老师做好《带教老师手册》记录,以备查。护士长做教学管理,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中。考核方法分平时抽查、出科考核、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平时抽查包括带教老师、护士长、科护士长和护理部的抽查:出科考核在轮转下一个科室前完成,包括劳动纪律、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专业理论、技术操作和分管病人情况等: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完成培训后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结业考试,考试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护理知识,第二阶段为儿科相关知识,第三阶段为所在儿科某专业理论知识,结业考试为综合应用性试题。所有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结果交医院教务部存档,并作为评优(评优比例为巧%)和培训结束医院选留的依据。自2007年进行护士规范化培训以来,共招收5届,300余人,已结业3届。本文结果只统计已结业的3届学员情况。理论成绩总体上均有提高,各届一阶段与三阶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o,01),二阶段与三阶段具有统汁学意义(P<0.05),一阶段与’二阶段仅2009届学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技术操作成绩各阶段无统计学差异。

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儿科护理在护理评估、沟通交流和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规范化培训可满足儿科护理对护士的特殊需要。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儿童专科护士学校,刚从普通护士学校或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很难承担儿科临床护理的工作。每年均有部分受训者中途退出培训,原因之一为考核不合格(表1),还有部分不愿在儿科工作者(表2)。从护生到独立承担护士角色需要1.5一2年的过渡阶段,且在校学得的理沦知识需要一段时间(几年)有指导的临床实践才能真正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适应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受训者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培训细则中规定了各项护理操应完成的数量,建立操作量化登记表,要求受训者每日记录,并有当天老师的签字,月底汇总;带教老师、护士长和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各阶段结束要考核,规范其临床护理操作,强化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表3)。规范化培训提高了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我还注重受训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粘神的培养,每轮转完9个科室都要对以上内容进行综合测评,结果纳人总成绩。同时还要求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要进行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水平,所有持中专和大专文凭的学员都在继续大专和专升本科学习(未完成学历教育)。经过近2年的培训,学员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毕业后教育的重要阶段,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稳定,提高护理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儿科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适应了儿科临床护理需要,为专科护士培养奠定了基础,是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