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20 14:58:24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 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BSC); 层次分析法(AHP)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分工与制造模式的改变,使得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重视。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为使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组织协调而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与销售的管理方法。

一直以来,供应链管理集中于物流和信息流层面,而资金流或供应链财务层面的管理普遍被忽视,导致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和效率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直接影响到供应链制造模式的整体运营绩效。

伴随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践,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自身财务的经济性,实际上形成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挤压,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提高,影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协调,给整个供应链的持续运营带来风险。如何解决供应链整体财务状况与融资问题,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

为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财务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世界各国银行业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创新,供应链金融成为目前最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服务,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为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目前,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学术界探讨与企业界、银行业实践的热点问题。供应链金融对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整体竞争能力,以及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供应链金融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胡跃飞(2007)从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实体经济背景入手,讨论了从财务供应链管理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演变过程,并且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外延给予了相关的界定;熊熊等(2009)研究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提出了考虑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陈畴镛等(2003)结合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内容,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为供应链物流建立平衡计分卡,从供应链物流财务、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基础四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以上主要文章和所列参考文献的阅读,本文将针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

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并以商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作为其主要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供应链各环节的中小企业则是供应链金融的受众。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其运作绩效直接影响供应链的稳定与整体水平。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由于中小企业的运作直接影响到核心企业本身的绩效,因此核心企业必须为其他成员融资的便利性和成本作出安排,这种安排包括直接信用的提供,或以自身信用水平对成员向第三方申请融资提供信用支持。第三方为了提高授信额度核定的合理性,增强授信预警信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授信风险,要对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业务进行交叉调查,核心企业必须向第三方提供中小企业的绩效情况,以作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依据。

采用平衡计分卡对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既能够基于供应链整体评价中小企业的运作结果,也能够基于各项指标体系,为财务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提供依据。同时,绩效评价的结果既可以作为核心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供应链金融授信的辅助指标,评价的结果对中小企业完善自身起到必要的作用。

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供应链融资背景下,由于企业间的业务具有自偿性,绩效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还包括中小企业经营的行业、商品交易对手、结算方式、过往记录和回款控制等方面的“债项”指标。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特殊的群体,其绩效评价还需兼顾上下游企业的影响,绩效评价既要考虑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又要考虑非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的构建主要包括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平衡计分卡的意图就是强调所有这些领域的作用,并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平衡。因为中小企业不如那些大企业指标齐全,所以选择中小企业的主要指标进行评价。

1.财务评价指标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财务业绩指标与经典平衡计分卡都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贷款具有自偿性,是由企业的订单业务未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还款依据的。所以这种模式下,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更加侧重于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未来发展潜力,而且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周期较短,偿债能力方面应着重考察短期偿债能力,财务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客户评价指标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客户业绩指标的选择与经典平衡计分卡都注重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及在目标市场中的份额,但这种模式有银行贷款时间的限制以及核心企业对订单交付时间的要求,所以这种模式下尤其注重交货时间指标,且为了避免退货影响还款的时间,产品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所以其形象和声誉也是供应链绩效与获得融资的重要依据,客户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3.内部流程评价指标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需要企业能够兼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及时完成订单,结算融资贷款,因此,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业绩指标十分重要。为了顺利进行生产,与经典的平衡计分卡一样都需考虑供应商的情况、经营过程、售后服务、创新能力和沟通情况。这种模式下尤其强调时间的紧迫性,所以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引入了制造周期效率这个指标,其考察了快速反应订单的能力,内部流程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4.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

供应链金融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企业的信用,而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所以应该重点考察。这种模式下对信息的要求比较高,强调信息的共享水平以防范各种风险。与经典平衡卡类似,这种模式也强调员工的情况,以保证订单的完成,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

确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就要对中小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由于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种类较多,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评价方法的选择就很重要。针对定性、定量指标混合的多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目前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的重要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因为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比较成熟,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和平衡计分卡设定的指标体系,设计了适合层次分析法的调查问卷,对处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并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及这方面的学者和专家进行打分。打分标准依照这样的尺度:用1、3、5、7、9分别表示两个指标同样、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极重要,2、4、6、8取上述比较相邻的两个程度之间的中值。以财务评价指标为例,见表5。

由于以上举例所涉及的指标比较少,利用Excel将层次分析法所涉及的步骤用表格表示,如表6。

由表6可知,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的权重为49%、31%、20%;CI=(λmax-n)/(n-1)=(3.054033

-3)/(3-1)=0.027;CR=CI/RI=0.027/0.58=0.0467

其他类的指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或者直接用matlab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为银行开拓了新的业务结构及盈利模式,对核心企业稳定供销渠道有一定的意义。这种“多方共赢”的融资方式日渐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基于这种模式下的绩效研究很少,但如上所述,绩效对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结合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初步探索了中小企业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中小企业的数据搜集困难,而且指标很多,这对实证研究提出较高要求,所以探索其他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研究,以及对供应链上其他主体的绩效评价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4):92-98.

[2] 陈畴镛,胡保亮.供应链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140-145.

[3] 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2007(22):38-39.

[4] 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26(1):49-54.

[5] 李毅学.物流与供应链金融评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 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7] 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1-13.

[8]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76-82.

[9] 赵道致,白马鹏.基于应收票据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研究——NRF-LC物流金融模式[J].预测,2008,27(3):43-49.

[10] 郭安元.软科学思想的杰出运用——以深圳发展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管理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12):152-164.

[11] 周学农.供应链金融管理[J].系统工程,2010,28(8):85-88.

[12] 晏妮娜,孙宝文.考虑信用额度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下供应链金融最优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9):1674-1679.

[13] 易雪辉,周宗放.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贷款价值比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1):102-108.

[14] 徐贤浩,邓晨,彭红霞.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随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货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2):63-70.

[15] 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16] 何明珂,钱文彬.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J].系统工程,2010,28(5):30-35.

[17] DadaM,Hu Q.Financing newsvendor inventory[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2008,36(5):569-573.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银行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煞费苦心,各种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体系,分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探索商业银行在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方面的业务创新。同时指出了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最近,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一方面商业银行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大企业上,认为大企业规模大、资产多、信誉好,但是近些年越来越大的存贷差使我国商业银行苦于需找新的优质客户。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出台了一些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据统计,目前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比例仅占主要金融机构放贷数额的16%,有70%的优质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试着用供应链金融理论为商业银行寻找一个有效评估中小企业信用的手段,帮助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

一、供应链金融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被正式提出来的,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正在取代原来的管理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其中心原则是以相互协作共盈理念为核心,重视客户市场整体性,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创新业务,是指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从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原理和流程来说,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及其他配套结算、咨询等服务。

供应链金融具有以下特点:商业银行不涉及物料流,所以在供应链中只须解决资金、金融产品流和信息流的问题,供应链更容易体现其效用;商业银行的大集中工程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构架为供应链应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国际银行业横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供应链的精神实质,为银行组成小规模固定化的业务团队、实现银行“随需应变”提供了运营环境。

二、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必要性

(一)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业务是金融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多样化投资工具的日益普遍,储蓄分流不断加快,在社会信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金融脱媒”的严峻挑战。在我国金融脱媒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二是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企业资金调配能力加强,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造成了大企业客户的流失和优质贷款被替换,直接导致了贷款利息收入的下降。在这一形势下,优质大型企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成为更为稀缺的资源,银行对于这类企业争夺的激烈程度和成本的付出也必然越来越高。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无疑是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必然选择。

(二)有利于银行对整个供应链金融进行控制

从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可以得知,商业银行正从对单个企业风险的控制向对整个供应链风险的控制,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中小企业是商业银行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它的成长性很强,并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贷款难会影响整个商业银行供应链的运营,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供应链节点的断裂,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金融的绩效。最后,商业银行要控制供应链的资金流,必须获得中小企业的支持,而通过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可以有效地建立与中小企业的良好关系,缓解不规范运作的动机,增强供应链资金流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三、供应链金融下商业银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理论分析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

1.供应链金融行为主体的确定

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体:资金的需求主体,即供应链上存在分工和交易的企业;资金的供给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支持型机构,包括物流公司、仓储公司、担保物权登记机构、保险公司等;监管机构,在我国主要是指银监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

2.供应链金融的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是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类产品,包括对供应商的信贷产品,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也包括对购买商的信贷产品,如仓单融资、原材料质押融资。此外,还包括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以及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应收账款清收、结算、资信调查等中间业务产品。

3.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类型

根据上述产品特点,供应链金融市场基本上属于货币市场,其供求双方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或者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4.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

(1)制度环境

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制度环境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担保物范围与担保物权登记公示的法律规定、企业破产清算中不同权利的优先顺序等;司法体制,包括供应链金融业务出现纠纷时司法部门的判决机制、裁决公正程度与裁决的执行效率;银行业务监管制度,包括监管的具体方法、对象和政策。

(2)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银行日常运营当中的金融技术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各种自然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各因素结合在一起,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分析

供应链金融信贷管理的核心是授信问题,即确定商业银行给予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对于银行而言,产业供应链整体信用和在产业链上企业的信用要比其他单个企业信用要强,与一般企业授信管理不同,供应链金融授信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额度确定办法,其特点是把主体评级和供应链业务上的企业评级结合起来,银行可以给予中小企业授信或放大了授信。供应链金融授信金额等于传统授信限额即折算有效的净资产金额,加上供应链授信的增加金额,其中供应链授信的增加金额是与中小企业所在供应链的信用系数成正比的。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六个因素出发确定其所在供应链的信用系数,来决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

1.核心企业信用系数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当中的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供应链信用系数进行确定时,首先要考查核心企业的信用系数。核心企业信用评级所考察的内容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资信状况和基本面风险四个方面,具体考核的方法与商业银行的日常贷款业务相同。

2.交易流程控制程度

交易流程控制程度主要包括交易封闭程度、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和业务品种风险控制程度。交易封闭程度指交易完成后银行对回笼资金足额偿还银行贷款保障程度;企业信息透明化程度是指企业提供交易信息、交易对手信息、资金使用信息的频率、准确性和充分性程度;最后还要对商业银行对企业的授信业务品种按风险权重从大到小排列,对交易风险的控制从小到大排列,来实现对不同业务品种进行分别控制。

3.企业之间的交易记录

企业交易记录考察的内容包括商业交易记录和信用交易记录。商业交易记录是指上下游企业已完成交易的次数、交易量大小;信用交易记录指回笼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是否存在贷款不良记录,以及企业近两年内发生重大经济纠纷案件,对商业信用造成不利影响记录等。

4.交易产品价格走势和收益

商业银行需要对交易产品的主要性能、产品当前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产品竞争力、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产品的主要性能分析包括性能指标、特点、先进性、生命周期及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产品当前和未来市场供求情况,主要从现有国内外同类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和销售量、生产能力利用情况、等角度,分析近三年产品市场供求及变化情况、未来若干年(五年以上),国内外产品需求总量、品种、价格趋势等;产品竞争力分析是分析借款人与主要竞争对手在生产能力、产品性能、质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相比的竞争优势;获利能力分析包括分析产品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额、销售利润率、资本回报率等财务指标及其变动情况。

5.供应链绩效水平

商业银行可以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柔性四个方面来考察供应链的绩效水平。物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供应链运输成本库存周转率平均缺货比率;资金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储存成本现金周转率;信息流协调方面主要包括信息交流频率、信息传递及时率、信息传递准确率和单位信息交流成本;供应链柔性方面主要包括数量柔性、时间柔性和产品柔性。

6.银行与企业的战略关系

不同银行根据其自身发展战略,与企业建立的战略关系的内容不同。一般来讲,与银行建立战略关系的企业是指所属行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较大、现金回流稳定、盈利持续增长且业务信誉状况良好的小企业,主要包括:具有较强内外贸易自偿性现金流的小企业,为发展良好的龙头企业做配套的小企业,经营波动小的稳健型小企业,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小企业,其他偿债能力强的优质小企业。

根据对以上六个影响因素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对供应链信用水平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具体方法如表1所示。该表对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以及评价因素对评级的影响程度的确定,可以根据相关记录,组织有关专家来进行评定。其中,供应链所得分数即为信用系数,商业银行可以对供应链的信用系数进行分级,并根据不同级别对中小企业进行分别授信。

通过以上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管理的分析,可以得到在供应链金融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关系,其关系如图2。

四、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如下三种风险:由商品价格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由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借款人和第三方物流造成的信用风险,以及由内部程序和人员操作、外部欺诈引起的操作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独特性,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动态控制”代替“对资产负债表的静态分析”。传统的银行业务主体授信方式是以“好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对企业实行的是准入控制的审查,对授信人的资金流向和资金回笼缺乏控制手段。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应片面强调受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该简单依据对受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注重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据的流程设计对风险的实际控制效用,以及对企业违约成本的评估。

(二)加强行业的动态监测和选择,防范供应链整体风险

行业风险会带来供应链的整体风险,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中介,要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加强对行业的监测分析,包括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成熟度、技术风险、行业垄断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稳定程度等。在此基础上,一般应选择产品价格稳定、产品供应渠道稳定、产品销售稳定、流动性强、便于控制的商品,如汽车、建材、金融和能源类等商品。为防范商品的价格变动风险,还可以研究运用期货工具进行业务创新。

(三)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识别客户是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根据回避原则,必须在业务开展前了解客户的资信和财务状况,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加强对客户信用的审查。另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贸易真实性进行审查,商业银行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建立配套的信贷审批制度,审查供应链主体的贸易资格、相关的贸易合同、发票、单据等,加强信贷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四)加强对动产的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对于防止出现虚假仓单或保管人与出质人串通的欺诈风险,商业银行应选择信用好、有资质的第三方,并与其签订监管协议,明确连带责任,并可设立保证金。对于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印刷、固定格式、预留印鉴或密码、由指定专人送至银行,并在仓单和合作协议中申明由借款人保证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因此而产生的融通资金风险由借款人负完全责任。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一)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决定了供应链金融的供给能力,也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因此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应放松金融管制,在对国有商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鼓励支持中小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引入产业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机构创新的活力,逐步改变我国社会融资来源单一,信贷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的局面。

(二)加强供商业银行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化运营

1.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

商业银行可通过收购物流企业,或进一步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建立专门的部门,专业化运营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交易成本,降低物流企业信托责任缺失的风险。如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可充分利用与邮政物流的“姻缘”,发挥在物流方面的网络、人才、系统、技术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建立完善客户交易审查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都是静态的数据,没有反映日常交易的动态信息,如现金流状况等,这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瓶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交易系统。商业银行本身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信息中介,企业的结算账户开立在银行,其日常交易结算也是通过商业银行完成的,商业银行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去开发这个信息系统。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专门的模型,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形成完善的客户交易审查评估体系。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深入,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产品的研发,以新型授信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争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的评级授信、抵质押担保、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客户准入门槛比较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方案设计灵活,适用范围较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商业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需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进行管理,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的适应能力。

一、供应链金融的涵义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型渠道(企业层面)。从商业银行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创新发展的金融产品,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银行等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共赢。根据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提出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商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一)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1.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准入标准上,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而是侧重于考察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将购销行为引人中小企业融资,为其增强信用等级,并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授信。融资严格限定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购销贸易,禁止资金的挪用;利用供应链购销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主要基于商品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3.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并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另外,供应链金融还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起到货押监管的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

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合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通过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把企业资产盘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货押监管服务,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业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经销渠道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二、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

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主要产生于预付账款、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节点,这些节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占据了较大比例。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效率,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特点,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主要有: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基于存货的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持续经营所需的产成品、原材料等。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保兑仓融资模式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预付账款。所谓保兑仓,是以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以控制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购买的有关商品的提货权为手段,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该模式下的授信产品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销商)、核心企业(生产商)和物流企业(货押监管)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实施。…经销商根据与生产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生产商货款的支付保证和到期支付;物流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向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根据经销商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相应额度的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经销商销货后向银行续存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再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如此循环操作,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票据到期,银行保证兑付。保兑仓融资模式如图1所示。

保兑仓融资模式实现了经销商的杠杆采购和生产商的批量销售,经销商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有效缓解了全额购货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生产商以自身的资信或实力为下游经销商提供 回购承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下游销售。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以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同时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由物流企业提供授信担保,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当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生产经营周期时,可以采用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是中小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的行为。然而不同于简单动产质押,融通仓是指在动产质押中引进物流企业,将中小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等质押标的存人物流企业开设的融通仓,由物流企业提供质物保管、价值评估、信用担保、去向监督等服务,由银行根据动产稳定性、评估价值、交易对象、供应链状况等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融通仓的还款来源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中产生的分阶段还款。必要时,银行还会与中小企业的上游核心企业签订质物回购协议,降低融通仓授信业务的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

融通仓融资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通过融通仓融资模式,使针对中小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融通仓凭借良好的仓储、物流和评估条件,协助中小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为质押获得融资支持。此外,融通仓还帮助作为质押权人的银行解决了质物估价、监管和拍卖等难题。总之,通过融通仓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将以前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转变为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标的,从而构建起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商品销售阶段,由于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都具有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这一模式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具体而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为标的物(质押或转让),由商业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主要有中小企业(债权企业)、核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等主体,如果是应收账款质押,银行第一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给付的应收账款。如果是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则第一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直接支付给银行的应收账款,第二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融资也可以引入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保证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如图3所示。

在应收账款质押中,银行通常将中小企业视为借款人,将核心企业视为担保人核定授信额度;而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通常将核心企业视为借款人,将中小企业视为担保人。因此,在应收账款融资中,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得到银行更多地关注,避免了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借助核心企业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信用,使银行的授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1.核心企业道德风险。核心企业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通常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互利互惠,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的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上下游中小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迫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以维持其基本运作。一旦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供应链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核心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中小企业资金。如果由此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债极限,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变为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的“震源”,使得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带来相应风险。

2.物流企业渎职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是链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订单形式的需求信息、货物形式的监管标的、担保形式的金融服务等都通过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层层传递。一般而言,物流企业的引入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但是,在物流企业准入不严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比如出现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等,则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

3.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类产品,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授信的自偿性,通过对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规避了因中小企业资信、实力不足所蕴涵的信用风险。鉴于此,供应链金融弱化了主体评价的权重,对受信主体的资质要求门槛较低;而强化债项评价的权重,对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更为重视。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授信支持性资产,是重要的直接或间接还款来源。如果对中小企业此类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选择不慎,供应链金融将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4.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需要根据供应链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设计多元化的契约,以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其中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严密性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而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当供应链结构日趋复杂、规模日益扩大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传递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在银行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提供更加灵活金融产品的形势下,如果对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契约设计不完善或有问题,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人员、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确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将可能引发操作风险,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债权的有效实现。

四、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资金流动封闭化、强调动产担保物权等一系列特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比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

1.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选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首先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选择问题。“为了防范核心企业道德风险,银行应设定核心企业的选择标准。(1)考虑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如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投资收益、税收政策、已有授信、或 有负债、信用记录、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发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对核心企业设定供应链金融授信限额。(2)考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准入和退出管理;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提供排他性优惠政策,比如排产优先、订单保障、销售返点、价差补偿、营销支持等等;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激励和约束机制。(3)考察核心企业对银行的协助能力。即核心企业能否借助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协助银行加大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成本。

2.物流企业的准入管理。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违约赔偿实力以及合作意愿三项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其中,专业技能和违约赔偿实力两项指标分别关系到供应链金融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两项指标,采用打分法形式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和分类。对于合作意愿指标,除了考虑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的积极性,还应考虑物流企业具体业务操作的及时性,以及物流企业在出现风险时承担相应责任的积极性。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筛选的物流企业应能在链接供应链有序运转的同时,协助银行实现对质押货物的有效监管;在出现风险时发挥现场预警作用,将质押货物及时变现,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损失率。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信用差、融资渠道单一等难题,极大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诉求和持续性要求。为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各商业银行创造性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即以大企业为核心,以围绕在大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为主体,形成完整的金融供给供应链。同时,商业银行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获得相应利润,在帮扶中小企业的同时,创造性取得营收和利润增长点。供应链金融通过银企结合、产资并行的方式,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及特点

(一)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创造性提出的金融产品方案,其市场主体重点是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担保,以供应链整体发展状况为出发点,经过系统评估与授信,以达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的目的。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的诸多限制,以供应链系统上的核心企业和围绕其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为整体,进行融资方案的设计与评估,打破了以往对单个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供应链金融将金融机构纳入原有的企业生产与物流体系之中,形成相对稳固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以核心企业为担保,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得到的贷款通过组织生产和产品转移,实现了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化,并进一步通过核心企业将资金流转到银行机构,形成封闭的链条。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诉求,通过供应链系统信息、资源等有效传递,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共同发展,持续经营。

(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1.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传统信贷方式的发展瓶颈,拓展了融资渠道,有效丰富和发展了信贷文化。商业银行创造性提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核心企业为主体评估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并根据信用评级及风险水平为处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支持。这种模式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关系,通过银行的介入,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在某种意义上既提升了核心企业的销售业绩,又满足了中小企业扩大化生产所需的资金要求,更在整个供应链水平上改善了企业资源分配不均和信用失衡等状况。

2.供应链金融必须建立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之上,贸易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银行合理制定融资支持方案,以达到充分利用资金的目的。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是封闭性和自偿性,即企业生产、物流与金融支持形成封闭的产业链模式,而借贷资金的返还也是通过企业内部销售利润的获得来实现,从而排除了外在关联企业的实质性干扰。

3.供应链金融使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互通、互信、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其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指标评价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方式,转而关注整个供应链整体企业的发展与贸易状况,通过核心企业担保,使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并通过对企业间贸易行为的有效评估,作出真实性判断和合理性调整,实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定发展与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市场自发,从而使银行的金融产品面临多样化风险和不确定性收益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构成了市场风险的主要内容。利率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实行固定利率制,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产品并不能完全根据市场化条件形成市场化利率,而实行这种机制的结果是一旦市场利率发生变化,银行发行的贷款利率并不能据此进行调整,从而使银行面临贷款利率变动的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是在涉及本外币交换的企业贸易中,由于货币汇率波动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影响,进而使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货币交易面临汇率变动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由于作为质押物,如企业存货等价格的波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波动是正常的,而这一特质在粮食、石油等大宗产品存货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较大的市场价格风险。

(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作为商业银行贷款授信的关键角色,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发挥主导作用。商业银行依据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发展实力、运营前景等有效指标,为围绕在核心企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贷款、信用支持等服务。因此,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和发展模式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方式的选择。一旦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受到质疑,必然会影响到中下游企业的发展,并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

(三)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但实现自偿性的基础必须是存在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根据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真实交易关系,以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为抵押,有效满足处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需求。在融资过程中,真实性的交易时和有效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形成的抵押是实现自偿性的基础,一旦出现虚假交易、伪造合同或融资程序的违法违规问题,并且银行在未了解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就对借款人进行盲目授信,会使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

(四)业务操作风险

业务操作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对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安排,通过自偿性的结构设计、专业化的流程安排和第三方监管引入等方式,实现了与企业信用风险完全不同的还款来源。但由于人为操作环节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的位移,从而对操作制度的完善性、保密性和有效性产生要求,而一旦操作不当或违规,必然会加重企业面临的风险水平。

三、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一)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预防管理

通过对市场风险的识别及成因的定性分析,从而对各种风险带来的得失及应对进行有效考量。实行市场化的利率机制是有效控制市场利率风险的根本方法,在当前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套期保值的方法来管理利率风险,套期保值的方式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汇率互换和利率期权等。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外汇持有期限、外汇种类及汇率波动程度进行有效控制,是汇率波动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对市场价格风险则可以采取拓宽抵押物的存放范围,增加抵押物浮动准备金和抵押物价格限定措施等手段,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管理。

(二)提升对全产业链上相关授信企业的综合准入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链上各交易方发生的交易进行评估,并给与相关企业综合授信服务。因此,需要结合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情况,对已取得授信的企业进行主体准入资格检查和交易真实性确认,从而对链上各主体的经营发展能力、实际履约状况作出有效判断。这主要表现在:授信前,商业银行要对授信企业的交易情况、市场份额、信用状况、购销状况等进行实际调查,并对授信主体形成系统认识;授信后,要强化对授信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的管理,保证授信企业能够正常经营、合理产销、如期履约。

(三)优化业务操作流程,规范各环节操作要点

供应链金融操作流程环节总多,操作风险复杂多变,商业银行要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业务流程优化、有效的岗位重新设计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安排。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复杂,因此要明确链上各主体企业的交易流程,并制定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业务流程规范。岗位的设计要遵循人岗一体、岗责统一的原则,对与商业银行直接对接的岗位进行重点考察,明确职责权利关系。此外,还要对授信前调查,授信后维护等流程规范进行有效维护,以达到降低企业风险的目的。

(四)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电子化的信息系统平台,使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加系统化和透明化,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链上企业交易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质押存货的电子化数据管理,减少了人为操作的空间。要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量、报表统计、库存及监管企业合作情况等工作的电子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供应链金融创造发展平台。

四、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渠道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市场风险、企业信用风险等多元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及供应链上企业需加强风险防范,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证和支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 考 文 献]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5篇

[摘要]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小微企业打破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劲。当前,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满足。近年来,城商行运用区块链技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重点,致力优化金融生态圈,为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区域链、供应链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措施、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

一、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与主要模式

(一)供应链金融的出现及作用

供应链金融是顺应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产生的金融模式。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向供应链方向转变,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模式下,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得到了更加高效的整合。但是,在供应链中,不同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在供求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一样的,居于供应链核心地位的大企业在供求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中小微企业则一般处于劣势地位,在与大企业进行交易时,需要预付货款或提前发货,影响了企业自身的资金利用效率。在整个供应链中,居于从属地位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在80%左右,居于核心地位的大企业占比在20%左右。其中,中小微企业提供的GDP占比达到60%,就业贡献达到70%,而大企业GDP占比40%,就业贡献则为30%。与此相比,中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总量仅占比32.1%,远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实际上,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支持有着更大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支付仅能满足企业10%的资金需求。因此,比相传统信贷,供应链金融能够更加高效的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融通需求,提振经济活力。更为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逾期风险整体上要优于传统信贷模式。具体分析如下表:

传统金融方式

供应链金融

授信主体

单个企业

供应链中的多个企业

服务对象

资信水平高的企业

供应链中下游中小企业

授信条件

第三方担保、固定资产抵押

动产或货权质押

质押标的物

不动产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动产

融资渠道

银行

银行等机构

参与程度

静态分析融资企业

动态跟踪经营过程

及时性

手续复杂、效率低

高效、及时

风险

信用风险高

核心企业承担道德风险

还款来源

自有资金

销售收入

作用

解决单一企业融资

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竞争能力

银企关系

债务债权关系

合作关系

银行承担风险

较大

较小

表1:传统信贷模式与供应链金融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控效率、经济支持作用等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发展供应链金融势在必行。

(二)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模式

所谓供应链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的供、产、销在内的组织形式。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不同中小微企业会形成各自的融资需求,并以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质押等形式进行融资。

1采购阶段采取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采购阶段,核心企业常要求下游小微企业提前预付账款,下游企业则凭借与上游核心企业签订的《购销协议》提请银行向核心企业开出与货款价值对应金额的承兑汇票。随后,核心企业将货物发往银行指定第三方物流公司,下游融资企业向银行缴纳保证金后得到提货单,凭单要求物流公司发放货物。随着货物的继续加工制造、销售,融资企业不断回流资金,继续缴纳保证金提货,直至缴纳承兑汇票的全部保证金并提取全部货物。小微企业借助此融资模式,可以获得分批预付款和分批提货权,缓解企业预付全款压力。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又称为保兑仓模式,是指核心企业和下游中小企业签定销售合同达成交易,由中小企业向银行提出仓单质押贷款申请,将预购货物进行质押。资金提供方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并预估企业的回购能力,对满足要求的企业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回购协议。核心企业在接收到银行对下游企业融资申请的回执后,向制定仓储地点发货,并获取仓单,下游企业向银行缴纳保证金和承兑手续费。仓单质押完成后,银行以下游企业为出票人、核记企业为收款人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并由核心企业进行保管。下游企业通过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来获取对应数量的货物,直到保证金金额与汇票金额相等。

2 生产阶段采取融通仓融资模式

小微企业获得核心企业采购订单后,在生产阶段因过多存货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常通过融通仓融资模式解决流动性紧张问题。融资企业向银行质押自身存货,银行审核后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进行评估与监管,向融资企业发放与货物价值对应的贷款,待融资企业向金融机构偿还足额贷款后再提回存货。小微企业在此融资模式下,能够提前变现存货,加速盘活现金流,提升生产经营效率。

3销售阶段采取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小微企业多位于核心企业上游,向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及产品后,常因延期付款或先货后款而形成应收账款。融资企业向银行提供其与核心企业签订的《采购协议》,并以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应收账款做质押申请信贷支持。此模式下,小微企业以核心企业的债权为质押,可提前收回现金流开展后续生产经营活动。

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一)全链条授信视角出发,整体信用评估为小微企业增信

银行不再孤立评估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而是聚焦于整个供应链,以发生在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价值为基础,为整个链条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利用核心企业信息优势来弥补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

(二)还款资金更为直接、更有保障

供应链金融的信贷资金与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匹配,实现专款专用,要求小微企业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借款。

(三)担保措施更为高效

要求核心企业承诺对货物、应收账款进行回购,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仓储机构对货物进行评估、监押,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尚存短板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信息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起点至终点的真实贸易情况为基础,以贸易产生的可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在内的四流合一是供应链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关键。但是,法律规定企业间部分商务信息需要以纸质票据的形式传递,信息互联网技术在企业间搭建信息系统会出现数据安全不可信、数据准确不可信等问题,造成企业间的商务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真实性,使得四流难合一,从而形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银行风控难、相关部门监管难的情况。

(一)需要更为精准全面地核查交易记录的真实性

供应链金融主要基于企业之间的交易记录,由于核心企业往来的小微企业众多,交易记录复杂繁琐,逐项审查加重银行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效率。同时,“自保自融”、虚假仓单和重复质押等合谋骗贷现象也屡见不鲜。例如,供应链金融活动中的借款方和担保方、物流关系亲密,或都由借款人实际控制,从而套取银行贷款;借款方与仓储服务提供方恶意串通,将他人的货物或者对同一批货物重复开立多张仓单,通过向多个融资机构重复质押获得贷款等。

(二)有待延长授信链条,普惠更多小微企业

银行考虑到信息可得性,通常仅愿意为与核心企业有直接交易往来的一级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贷款,对于二级、三级及更往下的供应商、经销商拒绝授信;核心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为融资企业背书、不愿意承诺回购相关货物、应收账款,均导致供应链金融无法普及上下游更多需要资金帮助的小微企业。

(三)要求第三方对货物状态、市场价格的监押予以强化

预付款模式和融通仓模式下,对质押品的评估直接影响到初期放款的金额和后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对其物流的监管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管理。而供应链金融将质押品评估、监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机构,银行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质押品的相关信息,存在即时性差、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等问题,放大了供应链金融风险。

四、供应链金融中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四流”数据,拓展供应链金融覆盖企业范围

目前在行业中,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创新与优化主要体现在:凭证可多级拆转融、业务线上执行、数据存储上链。对比传统业务模式,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可以最大化地实现四流合一。区块链技术难以篡改的特点使数据可信度高,降低企业了融资及银行风控难度。具有风控数据获取、合同签订、票据流转等业务执行线上化,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同时,凭证可多级拆专融,解决非一级供应商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智能合约固化资金清算路径,极大减少故意拖欠资金等违约行为的发生。利用区块链信息高度透明、难以篡改的特点,将融资企业每笔交易记录写入区块链,利用公钥加密与私钥解密,保证数据安全性,实现融资企业交易数据高度透明,提升银行核查交易真实性的效率;利用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节点公开的特点,银行可清楚地了解每一级供应商、分销商的交易往来,有助于供应链金融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地域;利用区块链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点,编写智能合约能有效确认应收账款所有权、规避重复抵押、骗贷等现象,解决票据拆分问题;利用区块链可追溯性的特点,银行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融资企业的资金流进行实时监控,追踪贷款的真正用途,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近期,农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该产品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农行涉农电商数据的基础上,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商融资服务,功能包括订单采购、批量授信、灵活定价、自动审批、受托支付、自助还款等。

(二)构建大数据库,解决供应链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一是包含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记录、纳税记录以及生活场景中的数据,将多维度、立体化的数据与量化评级模型相结合,加速银行搜集并准确评估链条上各企业信用风险,简化人工审核,实现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智能化、程序化。

二是包含与存货价格相关的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增强物流企业对货物市场价格预估,降低估值不准确导致借贷双方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是包含物流企业接收货物、监管货物、运输货物的信息,记录银行的审核结果、相关命令,构建第三方物流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银行与物流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强化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例如,工商银行在融E购电商产品中,利用强大的线上数据平台体系,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采购、销售需求,并以此掌握企业真实的资金流动数据,为小微客户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

(三)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对质押物实时监管

为减少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存货估价、监管中的风险因素,可在质押物存储、运输工程中引入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动产的识别、定位、监控、追踪的系统化、智能化管理,使供应链金融的各个参与方随时监管质押物状态,减少重复质押、虚假仓单发生的可能性。平安银行在其钢贸供应链金融中,通过条形码、重力传感器、视频定位、3D扫描等技术进行物联网智能仓储网络布局,实时采集货物的信息,跟踪、监管供应链采购、制造和销售等各环节,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安全性与效率。

五、江西银行在“区块链+供应链”的实际应用

为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江西银行紧跟政策导向,坚持创新驱动,通过金融科技为传统业务赋能,积极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于2019年 6 月推出的线上保理“云企链”业务,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我行供应链金融的探索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云企链”线上保理融资业务指的是江西银行搭建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确保应付账款在供应链各级供应商中的流转路径真实的情况下,核心企业依托在江西银行的授信将其应付账款转化为可融资、可流转、可拆分的电子付款承诺函“云信”向小微企业进行支付,小微企业凭“云信”向上游流转或向江西银行申请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到2019年末,江西银行“云企链”线上保理业务共授信7.9亿元,已投放1.8亿元,共服务39户小微企业;其中为正邦科技上游供应商授信3亿元,已投放1.44亿元,共服务32户小微企业。

通过“云企链业务”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加入到供应链金融后形成了以下业务优势:

一是数字资产链上流转。依托区块链数字资产为载体,在核心企业的支付信用在线上进行拆分流转,使得原来未与核心企业直接发生业务的产业链后端供应商同样可以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获得融资,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受众面。例如,核心企业需要向一级供应商A支付100万元,而A需要向二级供应商B、C分别支付70万元、25万元,银行可以对B、C的上链应收账款进行获取提供融资,再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清算,在最终核心企业付款 100 万元后,定向支付给银行收回融资本息。

二是交易全流程信息防伪存证。基于区块链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实现业务参与方线上身份认证及签约;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进行信息存证、溯源。保证金融交易全流程操作的真实性,防止伪造公章等诈骗行为;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节点进行信息交互,上链管理。形成“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参与方间互信,杜绝交易纠纷,保证各方利益。

三是应收账款线上高效确权。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核心企业线上高效(1-2 分钟)办理应收账款确权,改变了过去应收账款确权耗时长、流程复杂、操作风险大等弊端。

四是实现上游供应商线上融资。利用电子签名,线上签约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了上游供应商融资申请及提款的线上化。供应商仅需在江西银行开立对公账户即可全流程在线上完成融资提款操作。

六、政策建议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服务中的作用,尽可能发挥人民银行科技部门的公信力和牵头效应,统筹安排、加快建设数据汇总、处理和颁布体系,搭建底层区块链,不断扩大供应链金融等信用应用场景。

(二)加快金融科技产品创新的落地

商业银行应重视金融科技与传统信用管理技术的融合,进一步积累信贷交易、信用数据信息,促进电商、运营商、公共服务部门之间的联动,推动技术的跨机构、跨系统应用;总结和摸索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产品模型或方法,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三)推动金融监管政策跟进

监管部门应在政策上跟进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差异化监管技术,针对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金融科技创新情况,适时修订相关管理办法与操作细则,保障其交易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六、结语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且紧迫。江西银行将继续通过植入区块链+供应链技术,加大中小微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融资数据的真实性、系统性,更加有力地破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瓶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M].201年96月25日

[2]艾瑞咨询.2019中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M].2019年7月12日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融资 物流金融 贸易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17-04

上世纪末,我国企业开始大范围推行供应链式管理方法,其理念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管理实践中。在这一趋势下,国际市场的竞争模式随之发生改变:由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由不同生产工序及其服务体系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外包和全球化走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模式,并发展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参与市场活动的组织,其金融端和运营端的活动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供应链是在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供应链金融则是突出了供应链组织关系中资金流对这个过程增值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整个链条的整合,从财务的视角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目标进行优化。

供应链金融是目前在国内外银行金融实践中最为热门的创新产品之一。它是随着新型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诞生和发展的,主要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供应链组织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运作目标是帮助供应链企业最大化资金利用价值,最小化资金的获得成本,保证供应链整体健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

一、供应链金融全球化的新问题

传统的、单一国境内的、纵向一体化的生产制造企业越来越少,通过全球成本的比较优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增值节点。全球产业的布局和制造业的升级也随着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全球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完成。

核心企业通过外包,使得供应链的加工增值环节和实体参与企业组织分布在不同的国境之内,并通过跨国的供应链管理,发展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全球化模式带来的主要新问题有:

(一) 库存堆积两极化趋势,加大上下游企业的资金占用压力

供应链组织模式下,使得每个环节所持有的库存与传统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在这一“零库存”的精益供应链思想的引导下,新型库存管理模式的出现导致核心企业无意持有库存,促使供应商和分销商都必须面临实物库存挤占现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堆积在上下游中较为弱势的企业上,在整个供应链产出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加剧了这些成员企业的库存占比,减少了库存周转率,也降低了资金周转率。

(二) 供应链模式下所发展的大批中小企业,面临苛刻的融资环境

在供应链的竞争模式中一个突出要素是专业分工并全球外包。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注重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运作。在细分领域中的中小企业规模小,且由于过分集中于某一零部件的生产和分销,导致实物资产、生产条件和企业资质无法与传统融资主体企业的要求相匹配。

(三) 赊销方式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

根据SWIFT组织的统计,80%的国际贸易选择赊销作为其主要的结算方式。赊销发展初期主要目的是刺激供应链下游加大单次的订货批量,使得供应链规模效应突出后,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并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但随着供应链模式的不断发展,除了刺激销量外,赊销还被广泛用于核心企业优化自身的现金流,选择赊销的方式往往将资金的压力继续传导到供应链上弱势企业。而在传统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集中于电汇、信用证、票据等传统结算方式下的融资产品,缺乏基于赊销方式的产品,使得供应链中小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融资压力。

(四) 汇率波动风险和理财需求出现

在供应链的利润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由于产业全球成本优势的分配,导致单一供应链中必须涉及多国货币结算和支付体系,不可避免需要应对汇率波动问题,并由此诞生了避险理财的需求。

供应链金融强调集物流、供应链管理、协作以及金融于一体,在两个或者更多的供应链成员之间,包括供应链的外部服务提供商,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组织之间的资金流来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活动。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原动力是在传统的生产制造通过外包和全球化走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延伸出新的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方式和商品流通方式以及跨单一企业组织的合作方式,供应链金融就是为了应对这些变化而诞生的金融业务产品。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必须要与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同步,才能获得创新的成功。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服务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的组织、管理和协作模式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就迫使金融服务机构必须随之而变,创新出新的服务产品以及采用新的服务体系以顺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二、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辨析

供应链金融在其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类似和定义范围相近的概念,本文根据中文文献和实际商业应用中的积累,对下面三对常用概念进行辨析。

(一) 供应链金融和供应链融资

从广义上说,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里包含了供应链融资。供应链金融是在保持供应链上各个参与成员之间的法律和经济上独立的基础上,利用中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利用成员之间共享相关资源、生产能力、信息和风险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优化和再配置供应链整体上的资金流,进行整个供应链的融资管理;另外,还应该包含从供应链组织形式的角度,对投资者关系以及财务分析等提供一个新的管理视角和方法,也即对企业和供应链的投资管理和财务管理。

供应链融资,是指面向供应链当中不同运作环节和上下游成员,提供基于供应链真实交易的融资产品。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践和国外大部分的产品创新中,目前还没有广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大都属于供应链融资范畴。

(二)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国际贸易融资

在国际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传统国际贸易的一种延伸。从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部分的主要资金提供者这一点上来看,服务目标与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差别不大。

但二者在服务对象方面有所区别,供应链金融突破了原来单一的买卖双方的关系,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最终消费者及物流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全部参与方,将参与各方的利益通过优化整条链的资金流进行有效分配,可以说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针对供应链这个新型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分工形式设计出来的;而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则仅仅局限于跨国贸易中的单个买卖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基于某一家企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开发,仅针对单笔贸易往来提供融资业务,业务品种较少。

简言之,供应链金融是一对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是一对一的专项金融服务。

(三) 供应链金融与物流金融

广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包含了物流金融。物流金融强调以物流控制为主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保险等产品,是伴随物流产业的发展而开发起来的。推动物流金融发展的主导者一般是物流服务提供商,商业银行以合作者的身份进入到物流金融产业中提供资金支持。

供应链金融,则是强调金融服务的专业性、系统性,将供应链组织运作中的全部金融服务有效地整合,利用供应链中所有参与和非参与物权转移的成员,优化整个供应链在财务方面的绩效指标。

综合各类相关概念,给出如下图1的概念属性示意图:

三、国际供应链金融实践与国内发展

(一) 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不同角色的参与成员很多。从广义上说,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

1.实体供应链本身的上下游企业和成员,包括制造商(一般而言是一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等;2.金融服务机构,特殊融资服务商、银行、投资者等,狭义上业务涉及平衡其他组织的投资和融资需求的机构都可以算是金融机构参与者,广义上只要是与原始的或者和间接的借款人之间存在金融协议的机构,包含提供融资服务、资本投资、安全投资或者风险覆盖的机构,以及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商;3.物流服务提供商,为实体供应链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的成员;4.企业投资人,包括公共和个人投资者。

就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来说,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产品相比,与其说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创新的产品,不如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创新的一整套服务体系。

(二)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

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由系统中不同的参与方来完成,而不仅仅依赖于商业银行。现有的国际和国内供应链金融实践中,可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体有很多: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以以传统的贸易融资、保理、信用证等中间业务为入手点,从银行原有的融资和担保类业务入手,整合现有的产品,开发突破传统的中后台业务操作模式,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管理变化趋势的产品。国际上的商业银行,一般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入手,按照战略客户自身扩张和发展的要求,设计和创造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的金融产品。

2.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依托自身物流实体网络以及物流业务,通过与最终客户的深度接触和天然的监管优势,发展保险、存货融资、应收款类融资等金融业务。这类公司在部分环节上与商业银行合作,但大多数业务提供子公司或者部门独立运作。这类公司中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是下属于UPS的UPS Capital公司。

3.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第三方贸易平台公司则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建立的B-B贸易交易平台,依托建立的交易信息平台和信用数据库系统,采用自身的支付系统和财务处理系统,挖掘平台用户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需求,并提供一整套金融、财务服务。此类交易平台系统最根本的是提供电子化的自动审核单据服务。其所提供的支付系统,是取代LC等现有支付方式的一种新的结算方法。这类公司中,比较突出的是Trade Card公司,该公司采用会员制,该公司是第三方中介公司,需与物流、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国际检验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后方能具体运作。目前阿里巴巴开始涉足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也说明了他们看中了以自身强大用户信用数据和真实交易信息下的美好未来。

4.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大部分是制造商/组装厂商,但也有行业主要集中于分销商(例如,家电产业)和零售商(例如,零售业)上。核心企业开发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上游、下游、最终客户)的融资需求,以平稳整个供应链现金流和发展整个供应链为管理目标,进行供应链金融管理。

(三) 国内和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差异

首先,目标客户的不同。国内外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的不同。国际上是为了维系老客户,国内上主要是为了开发新客户。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从营销中介的角度来寻找与核心企业相联系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并由核心企业提供信用可靠的潜在客户名单。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基于维系与核心企业(老客户)的关系,满足全球化、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老客户新融资需求,为了解决核心企业或者说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方面的问题。围绕核心企业的发展瓶颈以及供应链的稳定性,国外的金融机构研究具体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其次,所提供的具体产品、提供方式也不同。国内供应链金融所涉及的产品,大都围绕着存货质押和应收帐款质押等较为原始的动产质押融资产品,大都基于实体和有效的商业单据进行融资产品的开发。国际上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则是围绕着整个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融资、投资、现金流、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供一整套、有体系、能完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建议

在我国整体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法律不完善的环境下,供应链金融的开发主体主要还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产品与其以往传统的产品有所不同,需要商业银行突破固有一些服务模式和创新模式来研发。

(一) 加大“供应链自偿能力”风险管控供应链这种组织方式的风险有别于传统的单一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其风险同时具备系统性、传递性、波动性等特点。所以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已经不适应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要求,需要对以供应链为单位的企业群体进行抗风险能力分析和个体授信安排,并对集成后的系统风险重新评估和管理。相比于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更强调主动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组合管理。

(二) 建立总分行模式下跨地区协作机制

由于供应链本身地域分散性的特点,导致了供应链金融所服务的对象地域同样分散,在设计和整合产品资源时,跨地域的总分行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模式会对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成效起巨大的作用。

目前跨地域的合作方式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细化,提高行内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准确性,并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三) 设计和开发创新的标准化可供组合产品

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个介于高度定制化和完全通用化产品之间的一种金融产品。

与传统的企业和银行一对一的金融服务相比,供应链金融是一系列的、由金融机构为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产品簇,对供应链成员个体提供基于供应链最优的不同或者相同的产品和组合,是一种基于行业和产业链的视角的集成服务。

需要先通过分析供应链通用的一些金融服务需求,设计出通用性适中的基础产品来解决,这样能通过对这些标准化产品的快速组合满足整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提高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效率。

而对这些通用性的产品需求的分析和设计,除了要从现有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中进行筛选和修改之外,还需要对金融服务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分析,在合理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基础产品的研发和整合。

当模块化金融服务产品设计完成后,还需要配套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模块组合方式,快速和有效地为金融客户提供组合后的系列产品。

(四) 培养风险、营销和整合的专业人才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运用和推广时,对银行内具有风险识别、产品设计和营销整合专业技能的团队要求很高。

团队内的成员除了必须具备有专业全体系供应链金融产品的专业设计技能,还需要能在市场中鉴别客户,尤其是对运营资金借款有兴趣和需求的客户,需要了解供应链所涉及的背景材料;能简单评估潜在借款人的需求规模和类型,并设计现有产品的组合方式,开发相应的合约;因为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性极强,所以要求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对最终产品的市场和行业有全面的知识积累,在风险是双边性(买方和卖方均会产生风险)的前提下,需要同时关注供应链的上下游。

需要商业银行从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有重点地培养出一个能同时担负三种职能的专业化团队,从而保证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设计、推广和实施。

参考文献:

1.Hofmann, E.,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OL], Logistik Management - Innovative Logistikkonzepte, Wiesbaden2005, S. 203-214.

2.William Atkinson, Supply chain Finance: The Next Big Opportunity[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8,4:57-60.

3.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30(1):1-13.

4.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 背景, 创新与概念界定[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8:194-206.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7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银行决策 研究

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主体就是银行跟企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和不和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意思就是如果他们两者的关系处理的好,就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或者防止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发生,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运行得不好的话,就会拉低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高,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经济产生危机。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作为支撑,为我国创新的银企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侧重说明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决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途径。

一、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一)保障还款来源

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参与的多个企业中的交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连续性、自偿性、封闭性等多种特征。从一些角度来看,银行可以对以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方法流程为基础而进行设定来保证钱款的专用性,避免借款人将资金挪用到别处,就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封闭性的特征。而从融资基础来看,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系统中的商业交易,而这些交易所产生的现金就形成了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可见供应链金融自偿性的特征。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自此以来,信息不对称并且因此产生的一系列反向选择和道德问题都是银行信贷活动中很难调节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信息掌握度比较低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基于对供应链的综合评价,内在的一系列体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充分这一问题,信息获取成本相对高的缺点,银行可以通过来自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各种交流信息对供应链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链、盈利实力等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同时,对于作为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商业交易中的资金流和物流,银行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获取充分的相关信息。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银企关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

要解决供应链金融引发的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任机制。以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应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信任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外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资信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来看,银行应通过加强与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业务等各方面的合作密切双方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关系,从而获取更多的供应链系统的相关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分享供应链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

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并且有效运转,这离不开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分享自己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决策应该确定无误地获得到各种供应链的相关消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规模慢慢扩大,它的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接而一些物流企业、其他企业与银行之间也有可能经常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为服务带来了非常多的漏洞,结合这种情势,我们有必要建立与完善信息共享体系,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首先,应在参与各个主体之间构建相关的信息传递制度,将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行为规范化处理进行;再者,也应将参与各方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分享供应链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最后,再建立专门部门管理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效率,从而为银行的融资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从来都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合作方,它发挥着自身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今状态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很多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在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漏洞,物流行业本身而言也极其不够规范。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信息和监督作用,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经济风险,这就要求应最大程度地发挥物流企业的积极性,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促进物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因而必须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的整合,以充分发挥规模作用,并推动物流企业的规范经营与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银行业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想要实现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需要我们全体人员的努力。金融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哪一个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方面也必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反响,所以,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透明,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银,车佳玮.供应链金融下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定价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6,(3):51-54

[2]芦宁,马树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决策分析[J].工业工程,2015,(4):72-78

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第8篇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摘 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在传统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的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2.021

0 引言

自从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来,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方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以整个供应链为对象,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充分考虑供应链上的价值交换,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金融产品,促进供应链“供-产-销”的高效运作,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作为仅一种新兴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各金融机构纷纷加入了供应链金融的竞争行列中。而与此同时,这种新兴模式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是供应链金融能否有效展开的关键所在。

1 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主要是依据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履约情况、发展前期等6方面。但是在实际授信过程中,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不透明的情况,商业银行更看重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这些比率指标,对企业的信贷担保物和低押资产有严格的要求。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相比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传统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两点不足:

(1)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过分重视比率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生结构的缺陷,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这些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

(2)传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只看重企业自身,只是“静态”的评价企业当时的信用水平,并没有将企业的发展潜力、供应链的发展前景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纳入评价体系。没有“动态”的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在分析传统信用评价体系不足的基础上,加入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2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信用评价,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商业银行对授信企业的信用评级淡化了授信企业的自身限制,不再是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和担保方式,而是强调企业所处供应链的单笔贸易状况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水平,评估的是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

2.1 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

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指标与传统模式信用评价指标类似,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主要考察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

2.2 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

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是供应链金融实施的基础,金融机构考察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避免贷款企业由于信用不透明的而造成的信用水平下降,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行业竞争力、行业增长率、企业间合作程度。

2.3 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

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是金融机构考察的重点项目,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估计。银行通过估价结果给予借贷企业授信额度,并以这些质物作为担保物减少违约风险。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质物的价格稳定性、变现能力、退货率、应收帐单坏账率等。

2.4 核心企业情况

核心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另一个融资担保,是借贷企业和商业机构之间的桥梁,通过保证担保和回购协议等方式保障了供应链金融的有序进行。考察的主要指标包括信用水平、行业地位、盈利能力等。

根据以上4个一级指标,选取了企业素质、行业竞争力、价格稳定性、核心企业信用水平等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供应量金融模式下中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将复杂的多目标问题作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按支配关系再将这些因素分成若干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供应链金融信用评级体系:A={B1,B2,B3,B4};

其中:

3.2 构造两两比较矩阵

在递阶层次结构中,对于准则A,元素Bi和Bj哪一个更重要,重要的程度如何,通常按照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见表2)。

根据各元素的重要性比较,第一层项目重要性的判断矩阵A如下:

A=1 1/3 1/5 1/53 1 1/3 1/35 3 1 25 3 1/2 1

3.3 计算各要素的权重

根据AHP理论,确定权重有和法、根法、特征根法和对数最小二乘法,这里用根法计算各元素的权重(见表3)。

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i=(0.067,0.149,0.459,0.325)T。

3.4 一致性检测

因为判断矩阵是计算权重的根据,所以要求矩阵大体上具有一致性,避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讳背常识的判断,这将导致评价失真,因此,要对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进行分析。

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为Wi=(0.067,0.149,0.459,0.325)T。

相同的原理计算一级指标下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见表5)。

从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上可以看出,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一级指标中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B3所占的权重最高,达到了0.459。核心企业情况B4所占的权重达到了0.325。而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B1的权重最低,只有0.067。这说明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更看重于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对于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其固定资产比例小、流动资产比例大、财务信息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被重视比率指标的传统金融机构认定为违约风险大、信用低而拒绝借贷,这就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更过看重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和核心企业信用水平,淡化了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的要求。这样,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商业合作关系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有效的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从各二级指标的权重来看,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中比较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这与传统模式下企业信用评级区别不大;供应链整体运行状况中比较重视企业间合作程度,企业间合作是供应链整体运行的基础,包括企业间商业合作、信息共享、技术援助等等;融资项目的资产情况重视的是担保物变现能力和产品销售量,担保物变现能力是银行规避风险的直接来源,当中小企业出现违约情况时,金融机构可直接将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的担保物变现,来弥补企业违约对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产品的销售量到达预测或高于预测,说明项融资服务是成功的,对银行和整个供应链来说是双赢;核心企业信用水平看重的是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供应量金融是以核心企业的担保作为前提的,一旦核心企业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不以整个供应链利益为重,在价格、交货、帐期等方面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实现自己短期利益最大化,有碍于融资项目的正常运作。

3.5 二级指标的具体权重

将各二级指标的权重与与之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即可得各二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见表6)。

从二级指标的权重排名来看,排名靠前的是产品销售量、核心企业信用水平、担保物的变现能力等,由于供应链融资的还款来源于该项目自身,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风险评估更多的考虑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融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淡化了借贷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

可以看出的是供应链金融能否顺利进行,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和银行之间的合作,更需要核心企业的积极参与,来平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透明。以满分为100分划分4个等级(见表7)。

在实际操作中,以满分为100分,对各二级指标打分,根据二级指标各项具体得分,乘以其权重,即可得到其最终得分,并根据上表可得到其信用等级。

4 结论

通过分析传统模式信用评价体系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在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需要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的紧密程度,来规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和弊端,才能达到供应链金融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

2 徐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金融经济,2009(10)

3 杨凤梅,毛思星.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09(5)

4 熊熊,马佳,赵文杰,等.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9(4)

5 胡海青,张琅,张道宏,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软科学,2011(5)

6 白少布.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经纬,2009(6)

7 刘晓晶,王丽娟,任妍,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信用评价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