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特色文化

农村特色文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8 17:32:54

农村特色文化

农村特色文化第1篇

一、农村文化继承、弘扬、创新传统戏曲艺术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得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既要接受外来的、现代的样式(如流行歌曲、现代舞蹈等等),也应化力气继承传统的、民族的文化艺术样式。农村文化假如搞成清一色的现代艺术,那就失去了农村文化的本色,至少是失去了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特色的东西,那是不完整的农村文化,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意识。

其次,从群众文化的群众性这一本质来看,我们也没有理由无视或抛弃戏曲艺术。这是因为,现阶段有那么多的群众对祖国灿烂的戏曲艺术之宝乐此不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闻不问,不加组织与领导呢·我们按照群众的意愿,把群众戏曲活动搞活了,群众满意了,踊跃参与了,我们的工作也抓到了点子上,并拥有不断丰富其他样式,推动农村文化全面发展的条件。

再者,挖掘整理传统的文化艺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不仅是专业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我们群众文艺工作者面临的任务。通过对包括戏曲在内的各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同样可以出精品,出人才,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贡献,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二、小港街道农村文化抓戏曲特色的条件

小港街道地处甬江口南岸,与原镇海县城关仅一江之隔,解放以来,县城的专业剧团演出对小港街道的辐射力度较大,许多群众成了戏曲爱好者。又因原镇海县专业剧团的演员大多在城关附近招收,小港群众同这些演员的关系比较密切。专业剧团80年代解散后,这些演员经常参加小港街道的业余演出,促进了小港地区戏曲演唱活动的繁荣。专业剧团解散后,小港街道针对群众的需求。又创办了半营业性民间剧团,培养了一批青年演员,在当地造成较大影响。民间剧团解体后,文化站又创办了京剧联谊会和越剧联谊会,把戏曲爱好者组织起来,不仅融休闲娱乐与学唱传艺为一体,还经常举办与外地戏曲联谊会进行交流、联谊活动,使戏曲演唱活动在小港街道经久不息,深深扎下了根。有的家庭夫妻同台献艺,有的祖孙三代成为戏迷,等等。上述实际表明,戏曲艺术在小港街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小港街道有条件把群众戏曲作为农村文化的品牌来抓。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把群众戏曲作为特色、重点或品牌来抓,并不是只要戏曲不要其他。小港街道作为北仑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区域,十分需要引进、繁荣多种群众文艺样式,包括具有时代感的音乐、舞蹈等等。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互动的。

三、小港抓群众戏曲特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何一项工作,我们认识它,并不等于具体地做好了它。主观愿望并不等于具体实践。小港街道现阶段抓戏曲特色应注意的问题是:

1、加强领导,拟定规划。近20年来小港地区戏曲艺术较为繁荣的实际表明,整个过程并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的,而是带有较大的自然性,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缺乏整体思路和明确的计划,没有上升到“作为特色”,“作为品牌”的高度。这就存在着“自生自灭”的危机。群众戏曲作为特色与品牌的思路一旦确定下来,领导和业务部门“抓”的力度还应加强,还需有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实施计划。

农村特色文化第2篇

[关键词]集邮 学校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81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将集邮文化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开展了一系列集邮特色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道德与智育的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集邮特色的开发――立足校情

几年前,学校里有几位爱好集邮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了集邮兴趣小组,学习集邮知识,设计邮票图案,并将剪纸与邮票设计相结合,创作生肖邮票图案,独辟蹊径,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今,这支爱好集邮的教师队伍已发展到12人的规模,于2013年成立“集邮协会”,聘请了集邮界的专家,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在学校党政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师资队伍,制订了建设规划,形成了规章制度,落实了实践行动,集邮项目已经成为我校着力打造的特色文化。

二、集邮特色的打造――坚持不懈

1.党政合力创特色

党支部和校长室对“集邮特色文化打造”重要意义达成共识,学校党政合力,共同推动集邮特色的发展。学校成立集邮特色项目领导小组,校长主抓、书记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打造集邮特色。学校每学期初都将集邮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分到各部门、各班班主任及集邮辅导老师,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支持、事事关心”的良好氛围。

2.规章制度保特色

学校特色的创建,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整体工程,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有机地整合,使之协调高效地运作,而这些,唯有全员参与制订并遵守制度才能够保证。为此,学校制定并通过了《特色文化建设制度》,在目标规划、组织机构、师资队伍、课程管理、监督考核、评比表彰、资源利用、经费保障等八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校园环境现特色

学校的环境建设,要在“净化、绿化、美化”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校园文化布置,突出集邮特色。例如,在校园里设置模拟邮筒作为校长信箱,用来收集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设集邮专题活动室,将集邮知识介绍、学校集邮特色发展历程与师生集邮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墙壁宣传栏里悬挂张贴的宣传画、师生作品,用齿孔形边框或是信封式样;学校LED屏定期播放邮票赏析、介绍集邮知识等。这些举措,在校园里营造出一个非常浓厚的集邮特色文化氛围,学生身处其中,能时刻感受到强烈的集邮文化刺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极向上的兴趣导向渐渐形成。

4.教育科研引特色

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要与教、科、研相结合,找出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才能确保学校特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校积极申报江苏省规划课题《农村小学集邮校本文化的构建研究》,并顺利通过立项。课题重点对农村小学集邮校本文化构建的环境、活动、课程、方案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学校集邮活动品质,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校本实践路径,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在开题论证时,市教科研中心的专家提出了“好好集邮,好好研究,天天向上”的希望;建议在教育中点点滴滴地渗透“邮票知识”,让集邮有拓展,有个性。专家对课题的肯定和支持,增强了学校建设集邮特色的信心,也为集邮特色的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

5.校本课程显特色

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特色校本课程为载体,而开发校本课程便是突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一种重要方式。经学校教材编写组深入探讨,确定了“寓德于邮”的校本课程开发宗旨,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为目标,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德育主题进行编排。教材以邮票为素材、图文并茂、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让学生喜闻乐见,令学生爱不释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落实,为学校集邮特色文化的全面普及与深入发展提供了支持,让集邮文化通过课堂主阵地,与优良道德品质一起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田。

6.师生参与促特色

集邮特色文化建设,需要激发学生集邮兴趣、普及集邮知识、陶冶集邮情操,但这首先要让教师爱集邮、懂集邮。学校成立了教师集邮培训班,邀请了集邮协会专家来校为全体教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发放了集邮书籍和小型邮册。学校安排专项资金,为集邮培训班成员、集邮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全校班级征订了《中国集邮报》,给所有的班主任发放了图书《叩开集邮之门》。集邮报刊书籍的赠阅,不仅增长了教师的集邮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教师集邮的兴趣。

三、集邮特色的彰显――精品活动

1.举办会议集中展示

积极主动地举办大型会议活动,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特色工作,广泛听取建设性意见,可以为学校集邮特色文化建设积累经验,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搭建平台。2014年,市、区两级关工委到我校调研集邮特色建设工作,观摩了集邮主题中队活动。市关工委对我校的集邮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出“活动要适应当前形势,适合青少年的特点,形成学校特色,造就自己的品牌”。2015年初,学校承办市级中小学新春集邮联谊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市集邮协会专家、中小学集邮特色学校代表欢聚一堂,观看学校集邮特色成果展示,听取学校集邮工作汇报,与会领导和来宾对学校以集邮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题研究,促使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办学思路给予赞誉,希望“搭建好校园文化平台,把集邮文化这一高雅文化的种子播下,用艺术润泽生命,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2015年底,学校承办首届全国青少年书信集邮研讨会(分会场)活动,黑龙江、广东、湖南、上海、浙江等地文化界、集邮界和集邮特色学校的近50名代表参会。2016年4月,学校承办全国第十二届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大赛(南通赛区)的赛事活动,并成功举办了大赛的启动仪式暨“邮政文化进校园”推进会。会后,全国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周治华老先生及教育局领导为学校集邮特色欣然题词,使我们受到了极大鼓励,成功创建集邮特色学校的信心倍增。举办大型集邮会议活动,将会对学校集邮特色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2.“走出去”交流借鉴

自从学校加入市中小学集邮协会以来,三年迈了三大步。通过“走出去”交流借鉴的方式,加强交流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就“农村小学开展集邮活动的意义及如何开展”等问题,组织考察了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上海市杨浦区凤城新村小学,提高了认识,树立了信心,迈开了可喜的第一步。围绕“学校集邮如何保持新常态”这个问题,参观学习了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通州区石港中学,他们的经验为我校迈开新的一步提供了借鉴。围绕“学校集邮如何创新”等问题,到全国书法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杭州市余杭区塘栖第一小学参观考察,他们以书画特色为基础,拓展到生肖个性化邮票设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先进的理念与创新的做法,令我们受益匪浅、不虚此行。“走出去”学习交流,不仅促进学校集邮活动的拓展创新,而且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3.“请进来”传经送宝

学校特色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为之服务,活跃在集邮界且热衷于集邮事业推广的老邮集家就是学校集邮特色建设的最好资源。我们聘请了4位集邮专家为校外集邮辅导员,每月一次,给学生上集邮知识课,为教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并指导学校集邮特色创建工作;学校定期邀请教科研专家来校指导开展集邮课题研究活动;聘请书画集邮界专家老师,来校辅导教师及学生设计邮票图案等。专家领导的传经送宝,让全校师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是学校特色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4.成立“红领巾集邮中队”以点带面

为了深入有效开展集邮活动,学校建立“红领巾集邮中队”,邀请集邮协会的专家担任辅导教师,定期为红领巾集邮中队的学生上集邮课。集邮中队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以邮票为载体,将集邮与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德育活动。在学校举办的历次大型会议活动中,学生以邮票为载体,通过讲故事、歌舞朗诵、书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供观摩,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配合学校主题德育活动,红领巾集邮中队还开展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集邮主题中队会、《赏伟人邮票,讲伟人故事――纪念诞辰120周年》主题中队会、《听爷爷讲集邮的故事――红领巾寻访老集邮家故事交流会》主题队会等。红领巾集邮中队的试点建立,为学校全面开展集邮特色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收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5.加大宣传扩大影响

农村特色文化第3篇

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很多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发展而来的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有些甚至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特色民居成了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特色民居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居住的科学性。从吊脚竹楼到陕西窑洞,从草原帐篷到极地冰屋,这些地方民居都表现出对当地生态气候很好的适应性。其二,地方实用技艺的展现。特色民居在具有居住的实用性外,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其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所积淀下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是不同的。受社会、文化、地理等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民族形成各不相同的特色民居,特色民居应能反映人与自然、传统之间质朴的关系,应能体现当地居民的文化热点、民众习俗等。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处村镇住房建设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趋向,大搞村镇合并,拆除旧房,统一规划,发展社区。这样,各地真正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居越来越少,附着在民居载体上的民居文化也面临着缺失甚至堙灭的威胁。

2 湖南湘西民居的建筑特点分析

湖南湘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深受巴蜀文化与楚文化影响,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格鲜明,文化特色浓郁,风情独特。特有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湘西民居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建筑艺术。湘西山地众多、平地较少,为扩大居住面积,而将民居建于山坡或河岸边,利用水面以上空间,以大木构架支撑,上下两层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设计。在村镇布局上不追求方正规矩,而是灵活多变,将民居布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湘西民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有堂屋、门扇、火塘、柱头、窗棂、天花板等。其景观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1)天人感应,崇尚自然;(2)聚族而居,奉祖为吉;(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3 湖南湘西民居的建筑现状

3.1 湘西民居正面临着传统色彩淡化,传统建造技艺失传的危机

湘西地区特色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适应本地自然地理环境,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不断实践总结,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多采用当地现有材料进行建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式微,材料运输更加便捷,现代楼房建造技术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现代住宅的舒适性。湘西新建民居大都受现代建筑影响,建筑风格模仿现代建筑,趋同现象严重。传统建筑样式不再是新建民居的主流,人们也渐渐地不重视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传承,一些传统建筑也正失于维护而逐渐老旧甚至消失。

目前,湘西虽然仍有相当一部分民居虽保留着传统建筑格局,但就整的氛围来说,湘西民居的传统风味正日见淡薄,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不畅,传统技艺日见式微,后继乏人。长此以往,带有独特地域风情的湘西传统民居建筑有可能会失去实际的功用而远离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历史的见证”,名噪一时的湘西民居也会逐渐失去其独具的魅力而“泯然众人矣”。

3.2 特色民居的功能性缺陷和与当前农村建设统一性的矛盾

建筑材料老旧、建筑结构也难以适应现代村镇生活,在功能性上存在着严重不足甚至缺失,无法有效利用水、电、气等现代化生活资源,这是湘西传统民居面临的重要问题。另外,传统民居虽整体风格类似,但是分布过于分散,类型多样,形制不一。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建设的规划性、统一性被提上日程。在乡镇规划逐步实施的大趋势下,有些地方的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过分地强调规划性统一性,没有很好地兼顾保护具有独特价值传统特色民居。

4 新农村建设中特色民居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4.1 保留传统民居建筑的鲜明特点,传承地区特色文化

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极具民族特色,是土家族、苗族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但现在相当一部分特色民居被闲置、甚至存在消亡的风险。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更多考虑的是居住的舒适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因此更多地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进行民居改造,往往忽略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与传统的因素。我认为很多时候功用性、舒适度和传统因素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两者的结合是不难实现的。新农村建设在民居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与传统建筑特点的有效结合,要重视地区文化的传承。即既要考虑到房屋的功用性和舒适度,满足新农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要保留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天井、晒坝、院落、门窗雕刻等,保留传统民居的特色。

4.2 居住形态与使用功能的完善与更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幅度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成了农民必然的要求,党中央的新农村建设其实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新农村建设下的湘西民居建设应该是新型特色民居建设,即在整体保留传统建筑特点和传统民居特色的前提下,湘西的民居建设应进行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建筑设计,加强建筑布局、室内风格的设计,实现居住形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完善与更新。主要包括:增加户型设计,增设起居室,将室内生活与社交活动分离;增加个人空间,满足个人私密性的需求;引入厨卫、节能等观念,实现厨卫空间与生活区分离;柴草屋、卫生间、圈舍、厨房等各类附属设施与附近沼气池进行联系,实现农村生活的节能环保;合理安排庭院空间,室内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作物仓储,预留出一定空间充当晒场、仓库,停放农用机车等。湘西新型特色民居建设,各功能区规划要更加全面,要能够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适应。

农村特色文化第4篇

        一 加强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建设

        1.使校园环境具有审美价值

        学生身处校园环境中,能激发起美的感受,产生美的愉悦,进而融入到美的环境中,自觉地爱护美、维护美、创造美。几年来,学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绿化、净化、美化”上下工夫。着力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充分体现“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墙一砖都育人”的环境育人理念。当你踏入校门之时,首先进入你视线的是假山奇石,小桥流水,曲池喷泉,相映成趣;校园甬路,曲径通幽;垂榆似伞,绿草成茵。特别是金秋季节,鲜花夺目:火样串串红,紫霞般的鸡冠花,金灿灿的野菊花,沁人心脾。一眼望去,学校的甬路、操场、走廊、楼梯,清洁卫生、无纸屑杂物;办公室、教室玻璃干净透亮,一尘不染;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无乱堆的杂物。这无疑会给全校师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并能自觉维护。

        2.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校园的人文精神,是创建校园文明和校园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予师生的是精神上的激励和心灵上的反思。校园的壁报、标语;教室的黑板报、格言警句;办公室的名画、字幅;花坛里的温馨提示;绿地中树木、小草轻轻地诉说……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身在其中,学生可以知道国内外的形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使学生对学校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励着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还可以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小草在休息,请不要打扰”、“花香来自园丁的辛勤栽培”……寓含哲理的警句格言、温馨的提示、幽默的话语,令人深省和回味,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感触、有所反思、有所觉悟。

        二 实现校园环境育人功能的主要方法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目标明确地进行分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就是说,要采取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趣味,使学生知美、懂美,进而爱美、护美、创造美。 

       1.对学生开展美学教育

        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把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渗透、融化到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接受本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审美教育。

        2.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让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审美实践活动,是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识别美和创造美的又一有效途径。每年开学初学校都组织学生开展观赏校园环境美的参观活动。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的校园环境的美。学生便会觉得学校真美,应该好好珍惜、好好爱护。此外,学校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系列活动、特色教育活动和文体艺术活动。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国庆系列教育活动;以“我爱我校、我爱我班”为主题的爱校爱班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深层次地推进了校园精神的凝聚和塑造。

        3.精心布置教室,体现各室的美

        学校共六个班级,一个卫星播放室,一个光盘播放室,我们力求每班教室的国旗、学习园地、名人名言、卫生角等都有固定的位置,在保持全校整体共性的同时,你会发现,由各班师生共同确立的“成长天地”、“特色展示”、“美好童年”、“活动掠影”都体现着各室的风格与追求:展示班级荣誉的园地闪耀着不同的名字:“我们的骄傲”“成长的足迹”“擂台赛”等。各班还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设置了一系列专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了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爱国、爱校、爱班之情油然而生。

        4.塑造向上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体现。学校着力增强全校师生“以校为荣,为校增光”的强烈向心力和凝聚力。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主体文化氛围。精心打造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提倡爱生如子,视校如家……我们将努力为师生创设一种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生态环境”。坚持以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观念、行为、习惯、品格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品位,有效促进学生、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美丽的花园、快乐的学园和精神的家园。

        总之,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使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既能感受到美,从心灵上享受到美,从行动上表现出自觉爱护美、自觉保护美,并帮助其他同学一起来爱护美、保护美,进而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立勋.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美学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9

[2]邱明正.审美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4

农村特色文化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方法;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新农村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下营造良好的景观文化,把原有的文化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新农村建设追上了城市化的脚步,却在追逐中渐渐丢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以“美丽南方”为例,共同探讨南方景观设计的方法,维护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色,使得新农村更具有文化韵味。

1.“美丽南方”景观设计的简述

“美丽南方”位于广西南宁西部地区,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十分的美丽,农业景观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美丽南方”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经过大力投资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它里面有农家乐、农具展区,让你体验农家人纯朴的生活。[2]百香果园、西红柿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等建设,让你品尝到各种果蔬的香甜。多功能球馆、五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让你在休闲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更有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双忠庙”,让你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非常的具有当地的特色文化。

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点

2.1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地域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质,因为每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所以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营造必须从本土的文化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景观文化建设更具本土特色。由于地方不同,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也有所不同,所以景观文化的设计就会形成一定的地域差别。比如“美丽南方”的景观就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文化古迹及农业特色进行设计的,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充满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息。

2.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传承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新农村景观文化是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及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景观文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及自然环境的结合。[3]在“美丽南方”景观设计中,依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及纯朴民风,建设了农家乐、历史留痕展区、南方历史古建筑保护区、百果园区及百合花基地等景观,让观光者领略田园风光,品味果蔬香甜,体验农家乐趣。

2.3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以人为本

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在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上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景观文化的需求,使景观文化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一切景观的设置都是为了服务大众。“美丽南方”景观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人.自然.村落”的空间对话设计理念,凸显当地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产业,让“美丽南方”充满恬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和清雅安逸的生活情趣,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2.4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多样化

新农村景观文化由于地域及文化不同,景观文化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各个地方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内容、功能及形态上都存在多样化,各有各的特色。例如西南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还有高原的蒙古包。这些景观都非常具有特色。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

主要是南方特有的前堂后院“香火房”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与是田园风光及南亚热带农业特色等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3.“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营造方法

3.1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

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从当地的各色文化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使其更具有本土特色。由于地域不同,可使用的资源也不同,不同的资源营造出来的景观文化自然也各具特色。“美丽南方”位于广西首府绿城南宁的西部,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广阔的农田,密集的原生态橄榄树,还有让人称奇的黄氏榕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地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南方》作品的诞生地,这里有爱国名将梁云升的“双忠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新农村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3.2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一定要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现的是一种绿化生态理念。一些新农村建设使得其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住宅新楼代替了原本淳朴的农舍,本土特有的自然风景正在不断丢失。[5]在营造景观文化的时,我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于自然环境的结合,这表现的是对绿色文化的维护,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美丽南方”景观在设计上重视与自然的结合,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进行景观文化设计,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又不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怀旧浪漫纯朴的农家景观,让人置身于田园里,享受农家人的那份纯朴的心情。

3.3传承本土传统的文化特色

3.3.1对原有文化的升华

新农村景观文化设计要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提炼及升华。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所以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农村的形式等都不同。我们为了凸显各地的文化特色,选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在原有的文化上进行创作,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美丽南方”的整个景观文化建设中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其主要的标志性的文化就是“双忠庙”。“双忠庙”是人们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名将名臣杨禹甸和梁云升而建立的。双忠庙本来有三进两厢,很多的名人手迹碑石,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3.3.2对原有文化的延伸

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延伸,延续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得景观文化更加的丰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中,据了解石埠美丽南方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的南方》作品的诞生地。依据作品《美丽的南方》进行原有文化的延伸,简述《美丽的南方》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文化的延续。

4.结语

新农村景观是自然环境及人类共同描绘的一件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更突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新农村景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背景,以自然环境作为辅助条件,进行景观文化的营造。[6]景观文化的营造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设计依据了但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建设了一个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文化景观。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农家特色,有具运动快乐的景观建设,使得“美丽南方”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它体现着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宏.我国新农村环境景观规划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08):34-35.

农村特色文化第6篇

关键词: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类农产品营销也在持续增多,尤其是体验性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采摘、垂钓以及制作特色手艺品等项目成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主导性产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通常都具备了非常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民俗会形成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旅游农产品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和一般性的产品销售比较起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一起实施的,所以旅游农产品销售变得愈来愈直接,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有鉴于此,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面对面地直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各界人士,而农民们利用自己家来开设农家乐则可以由农民为游客们提供各类餐饮以及住宿,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以及民俗文化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驻足,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

一、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景观旅游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游客们的吃、住、购、行等均和农产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涵盖的层次也很多。各类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良机。比如,农民们可以扩大自身的种养殖规模,这就需要有更加多的乡村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带动下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以求转移与吸纳更加多的劳动力。

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景观背景。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改进当地乡村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乡村产业的边际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村的各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额度,扩张农产品销售的范围,以旅游业来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

三是能够帮助延长当地农业的产业链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即休闲农业之发展。为切实满足前来观光游客之需求,当地的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均能实现新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典型表现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采摘农产品、垂钓等项目的溢价现象。同时,农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就地销售与增值,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中间销售层次偏多的问题,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绿色销售策略

如今,乡村农产品绿色销售已发展为主流农产品销售方式之一。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农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很好地证明了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具有相当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对初加工农产品来说,传统农家往往是有独立的院落的,其中专门建有菜园,所种蔬菜和水果均可使用自家饲养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对于果蔬所采取的病虫防治也可以采取人工诱捕或者捉虫瓶等生态型办法,这样一来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往往更加新鲜和健康。农民们自家所养的猪、鸡等各类家禽,使用纯天然的野菜加以喂养,而鸡和鸭等还可放养于当地的山坡林地,这样一来所饲养出来的就是纯正的土鸡,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求。部分既有果蔬种植而且还有动物养殖的农业园区,则能够实现果蔬种植和家畜养殖业进行妥善的结合,并且在园区中辟出专门区域来放养猪、鸡和鸭等,使用剩余水果蔬菜等加以喂养,而且还可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来建设沼气池,粪便在发酵之后就成为了肥料,能够有效避免化肥造成的现代化学污染,而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法则可把水果蔬菜农残物降至最低值,从而实现绿色与无公害。不仅要控制养殖的成本,而且还应当确保农产品具备相应的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则应当在符合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之后为其实施绿色化包装。所谓包装绿色化,是指对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化处理,也就是要使用环保型材料,其后再制定出绿色亲民的价格。这一价格不但应当体现出绿色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应当考虑到购买者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可使用绿色销售形式,例如绿色促销,也就是通过广告、公关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向广大游客宣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二)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消费规范化策略

依据一项调查,我国游客对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餐饮、卫生等满意度不高。笔者觉得,如果现在能够强化农村餐饮条件的改进,很好地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成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让其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驻留,从而推动游客更多地购买农产品。比如,通过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餐饮烹饪水平,促进餐饮管理的规范化,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提供,是实现乡村旅游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更好的发展。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特色农产品,改进农产品旅游的环境,强化游客安保等工作,让游客们能安心旅游,延长各游客的出游时间,推动农产品的销售进程。要充分注重农产品包装,提供多种多样的包装,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定价策略

一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策略。农产品往往具备了鲜活、易于腐烂等特点,而在实施加工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还能延长储藏的时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利用农产品资源以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农产品加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特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强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国际上大量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诸如,微波加工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等,不但能够对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产品实施灭菌消杀处理,而且还能较好地保留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及新鲜度。二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定价策略。价格通常都是游客们购置农产品时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依据一份问卷调查,有15%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位于50元以下,有39%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为50至100元间,能够接受价格为100元至200元以及200元以上价格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分别为31% 与15%。所以,在对农产品定价时应当注重于考虑游客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耗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置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价格还相当混乱,除本地工商管理、物价以及市场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切实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销售行为,千方百计地扼制市场中的不合规经营问题。自然,农产品经营者也需要依据各个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度。首先是要实施技术差别定价,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用技术以及服务难易度加以定价。其次是实施团购优惠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人数来确定价格,比如一旦超过多少人购买,即可享受8折或者9折优惠等。最后是要实施时间差别定价,也就是要依据淡旺季、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时间之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四)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体验销售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时代,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游中的游客对于当地农产品之需求已不再局限在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上,而是升华至更加高档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体验上。感官体验能够让广大消费者们得到味觉与视觉等感官层面的良好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感官体验销售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从选择优质农产品发展到对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分级,从而让农产品能够在色、香和味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让消费者们产生良好的体验。二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农产品包装应当很好地展示出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色彩以及美观度等,而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为消费者们留下十分直观的印象,而且还可为消费者们展示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背景,比如,历史、人文背景以及习俗等,从而体现出农产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其有别于同一类型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消费者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当然,我们还可运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民俗文化传统或者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加快农产品销售进程。比如,在各类水果成熟期可以为庆祝丰收而举行专门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经常举办的樱桃节、苹果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就是如此。运用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务农的乐趣,进而实现促进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综合性也比较强,所以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应当对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专门化研究,从而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为新的平台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很好地调整乡村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锐,周丽永.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06)

[3]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4]都培田,李度.乡村民俗旅游的5E体验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8)

[5]朱桂霞.走进乡村寻梦田园――郑州休闲农业前景展望.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1)

农村特色文化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 社区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农村发展模式的一种新体现,是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体现,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深远影响。

社区文化是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社会学认为社区建设包括卫生、治安、服务、文化等多个方面,每项内容都有着各自的功能,文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影响着其他方面建设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对整个社区建设乃至社会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现状

新农村社区文化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党和政府领导有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指导下,我国已树立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典范,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下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文化。新农村文化的不断推广逐渐影响着广大村民的意识,逐渐参与到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浪潮当中,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农村文化呈现了“群众参与,特色鲜明”的格局,对带动整个社会文化建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差异很大,参差不齐

由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起点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部分地区新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社区整体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促进和协调作用,真正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与这些地区相比,在偏远农村国家政策普及较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农民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文化建设成果不明显,相应地也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

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科学文化教育、开展大众文娱活动等方面,缺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挖掘,没有找到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契合点,导致许多带有鲜明地区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现象丢失。另外,对现代文化资源的普及利用力度不够,有的地区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没能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农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参与程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现在新农村的社区文化建设还没能真正让农民自己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加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物质生活的满足,农民主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观念淡薄,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渴求,因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农民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未能成为新农村中文化建设的主体。

二、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增强居民归属感、提高群众精神水平,促进农村社区繁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硬实力固然重要,但是软实力也要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才能保证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缓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文化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社区文化作为整个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其它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水平和文化氛围的提升可以起到活跃社区的作用,激发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社区的生活和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农民积极性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中社区服务的提升、社区卫生条件的改善、社区治安的稳定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农民理智地看待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加快新农村实现繁荣的步伐。

(三)新农村在经济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使群众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

社区文化建设包括政治文化、文娱文化、体育文化、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增添社区的活力,提高农民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运动健身、健康饮食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村民的社区归属感会逐渐增强,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从而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三、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我国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要明确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任务的引领下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与完善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的头脑

增强农民对中国共产党主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政策的认识和领会。指引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按着正确的思路进行新农村建设,把握社区建设的基本方向。

(二)开发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社区文化

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保留带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化遗产,鼓励继续发展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同时加强对现代新型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为农民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拓展社区文化的内容。平衡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传统文化、地区特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

(三)激发广大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加快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通过社区文化的大力发展促进农民观念意识的改进,调动农民进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在进行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觉悟,充实农民的精神世界,建设村民素质整体较高的新农村社区。

(四)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

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和睦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我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在认识了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意义、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的基础上,我们应按照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加快新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与普及,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增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推动农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要做到了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将各种有益文化融为一体,让农民群众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对自身的益处。

(二)加强社区硬件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

加大政府对社区文化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包括图书阅览场馆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为社区文化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资源,使社区各种文化活动资源实现村民共享,满足居民的需要。同时发展特色文化,继承和发扬本民族和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文化建设,充分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能够使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活动、科普教育、思想教育、体育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

(四)加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使社区文化建设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组织化的轨道

加强社区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创建专门的社区文化建设组织部门,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中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完备、特色鲜明、组织领导到位的新局面。

(五)通过政策导向或其他方面的措施平衡地区之间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差距

通过文化建设成绩突出地区帮助指导文化建设落后地区等方式加快新农村社区文化同步发展;政府通过给予落后地区更大的帮扶力度,缩小地区文化发展差距,推动整个社会社区文化建设的平衡协调发展。

(六)突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

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发掘地区特色和传统特色,将地区特有的文化色彩和传统元素加以发扬,使其成为与现代时尚相互补的新农村社区文化景观。

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文化具有教育、娱乐、信息传播、社区整合等多方面的作用。要通过开展有计划性、针对性、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提升,带动地区文化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①冯燕,《浅谈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建议》,《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6期

②王艳艳,《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建构》,《民主》,2007年第2期

③戴一山,《创建和谐家园,构建多元社区文化》,《工程与建设》,2006年第7期

④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⑤夏建中:《社区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农村特色文化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文化,营造方法

【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as had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the new rural landscape culture due to create not value, cause some landscape culture to sabotage, los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ew rural landscape culture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by "beautiful south"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rural landscape, combining the local landscape cul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south beautiful landscape method, make new rural landscape mor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ope for the new rural landscape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s a certain reference.

【 key words 】 the new countryside, landscape culture, create method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新农村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如何才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下营造良好的景观文化,把原有的文化传承下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新农村建设追上了城市化的脚步,却在追逐中渐渐丢失了原有的文化特色,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以“美丽南方”为例,共同探讨南方景观设计的方法,维护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色,使得新农村更具有文化韵味。

2.“美丽南方”景观设计的简述

“美丽南方”位于广西南宁西部地区,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十分的美丽,农业景观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美丽南方”是近几年新建起来的,经过大力投资建设,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它里面有农家乐、农具展区,让你体验农家人纯朴的生活。[2]百香果园、西红柿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基地等建设,让你品尝到各种果蔬的香甜。多功能球馆、五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让你在休闲中体会运动的乐趣。更有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双忠庙”,让你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非常的具有当地的特色文化。

3.新农村景观文化的特点

3.1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地域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质,因为每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所以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营造必须从本土的文化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使景观文化建设更具本土特色。由于地方不同,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也有所不同,所以景观文化的设计就会形成一定的地域差别。比如“美丽南方”的景观就是依据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文化古迹及农业特色进行设计的,使得新农村的景观文化充满浓郁的农村文化气息。

3.2新农村景观文化的传承性。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新农村景观文化是依据当地的传统文化及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景观文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及自然环境的结合。[3]在“美丽南方”景观设计中,依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及纯朴民风 ,建设了农家乐、历史留痕展区、南方历史古建筑保护区、百果园区及百合花基地等景观,让观光者领略田园风光,品味果蔬香甜,体验农家乐趣。

3.3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以人为本

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群众服务,所以在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上必须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们对景观文化的需求,使景观文化的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一切景观的设置都是为了服务大众。“美丽南方”景观设计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提出“人.自然.村落”的空间对话设计理念,凸显当地的农家乐休闲娱乐产业,让“美丽南方”充满恬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和清雅安逸的生活情趣,使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

3.4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多样化

新农村景观文化由于地域及文化不同,景观文化就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各个地方的新农村文化在形式、内容、功能及形态上都存在多样化,各有各的特色。例如西南的吊脚楼,北京的四合院,还有高原的蒙古包。这些景观都非常具有特色。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

主要是南方特有的前堂后院“香火房”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与是田园风光及南亚热带农业特色等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4. “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营造方法

4.1 充分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

新农村景观文化要从当地的各色文化出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使其更具有本土特色。由于地域不同,可使用的资源也不同,不同的资源营造出来的景观文化自然也各具特色。“美丽南方”位于广西首府绿城南宁的西部,当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广阔的农田,密集的原生态橄榄树,还有让人称奇的黄氏榕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地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南方》作品的诞生地,这里有爱国名将梁云升的“双忠庙”。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让新农村景观凸显地方特色。

4.2 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新农村景观文化的设计一定要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现的是一种绿化生态理念。一些新农村建设使得其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住宅新楼代替了原本淳朴的农舍,本土特有的自然风景正在不断丢失。[5]在营造景观文化的时,我们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于自然环境的结合,这表现的是对绿色文化的维护,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美丽南方”景观在设计上重视与自然的结合,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进行景观文化设计,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又不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怀旧浪漫纯朴的农家景观,让人置身于田园里,享受农家人的那份纯朴的心情。

4.3 传承本土传统的文化特色

4.3.1对原有文化的升华

新农村景观文化设计要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提炼及升华。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所以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农村的形式等都不同。我们为了凸显各地的文化特色,选用当地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在原有的文化上进行创作,创造出新的文化景观。“美丽南方”的整个景观文化建设中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其主要的标志性的文化就是“双忠庙”。“双忠庙”是人们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名将名臣杨禹甸和梁云升而建立的。双忠庙本来有三进两厢,很多的名人手迹碑石,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4.3.2 对原有文化的延伸

我们可以对原有的文化进行延伸,延续其中的文化韵味,使得景观文化更加的丰富。“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设计中,据了解石埠美丽南方是著名作家陆地《美丽的南方》作品的诞生地。依据作品《美丽的南方》进行原有文化的延伸,简述《美丽的南方》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文化的延续。

4.3.3景观文化设计要与农村主题相结合

景观设计要与农村主题相结合,从而强化了农村主题的特色,丰富了景观文化的内涵。景观的设计在融进文化的时候,要充分加入丰富的农村元素。在“美丽南方”的景观文化营造上,我们融入了许多的农村元素,在农家乐、百果园等项目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新农村成就展示馆、土特产品展销一条街和农事村办公共服务中心等,更具有农村田园色彩的项目,使得景观文化,充满了浓浓的泥土气息及果蔬的芬芳。

5. 结语

新农村景观是自然环境及人类共同描绘的一件艺术品,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更突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新农村景观文化以历史文化作为背景,以自然环境作为辅助条件,进行景观文化的营造。[6]景观文化的营造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美丽南方”景观文化的设计依据了但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建设了一个休闲、娱乐、体育为一体的文化景观。由于这样一个具有农家特色,有具运动快乐的景观建设,使得“美丽南方”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景观文化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它体现着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宏.我国新农村环境景观规划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08):34-35.

[2]田密蜜,赵衡宇.探索新农村景观建设中的生态观[J].华中建筑.2010(04):56-57.

[3]陈言.新农村景观规划原则与实施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87-89.

[4]李增国.保护文化景观 扮靓新农村绿化[J].中国林业.2011(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