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村安全生产

乡村安全生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8 17:32:39

乡村安全生产

乡村安全生产第1篇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察执法,促进全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一)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努力减少事故总量。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含建筑领域)。

(二)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时全面完成市、乡挂牌督办重大隐患的整治任务,部门、各村隐患整治率达98%以上。

(三)创新监管,提升乡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作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领导干部履职述安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绩效督查考核。

三、工作重点

以防事故、保安全、促稳定为工作重心,继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突出整治安全隐患,加强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民爆物品、教育、卫生、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文化、安全社区建设,开创全乡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一)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各村、各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努力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分兵把口、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坚持把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等纳入各级政府重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落实,逐级、逐地、逐行业对所属的安全监管对象进行责任划片、挂牌公示,落实安全生产巡查员、监督员、安全员,实现监管无缝隙,责任全覆盖。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创新全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述职和行政问责。

(三)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巩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

加大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力度,继续保持“打非治违”工作的高压态势。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各部门、各村“打非治违”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深入开展联合执法,重拳出击,公开严惩,严厉打击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公共消防、建设施工、特种设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四)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隐患治理“五落实”原则,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取各行和各村自查与政府督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属地检查与行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全面贯彻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形成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考核激励机制。

(五)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交通安全。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源头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客货运输安全监管,督促客货运输企业和车站严格落实“三品检查”、“五不出站”制度,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的力度,严格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加强道路巡逻管控,加大客运(超长客运、农村短途客运)、旅游包车、校车、工程运输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超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污损遮挡号牌、货车违法占道行驶等交通严重违法行为;深化渡口渡船、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设施建设,完成10千米波形防护栏建设任务;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交通安全“进机关、进院落、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倡导文明出行,促进交通参与者文明、安全参与交通。

2、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继续加强重点区域、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及交通、水务、电力的施工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建筑施工防坍塌、防高坠、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中毒和窒息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加强农村自建房、联建房施工安全管理。

3、消防和大型活动安全。严格落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各单位检查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全面建设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延伸消防监督管控触角,形成“群防群治、自防自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责任网络。进一步细化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乡消防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消防安全现状,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开辟“全方位、多领域”的宣传方式,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基层基础,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老旧院落、寺庙、城乡结合部、商(市)场、仓储企业、集生产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高层和地下公共建筑等重点消防场所隐患排查治理。对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隐患严重的单位要坚决予以停产停业整顿,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必须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坚决关闭取缔;严格执行大型活动审批备案制度,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制度和监管措施,严防踩踏、火灾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4、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加大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安全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实施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改造并确保可靠运行;持续推进重大危险源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抓好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和剧毒化学品专项整治;依法关闭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从业单位,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规范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

5、特种设备安全。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责任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景区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重点开展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等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行为。

6、职业卫生安全。强化职业卫生源头管理,深入推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强化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同时,继续开展教育、食品、卫生、林业、水利、环保、农机、电力等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我乡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要求,制定专项方案,明确目标,落实措施,严格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抓好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主要抓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本辖区、本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到具体操作者、落到每个生产环节、落到每个工作岗位。对事故多发、安全管理水平下滑的企业,及时取消达标资格。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作用,加强宣传指导和教育培训,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

(七)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各级新任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大力创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推动安全文化繁荣。

(八)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要严格许可项目资料初审、安全评价、现场审查、审核发证等程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健康“三同时”制度。

(九)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明确事故预警和响应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预案管理,修订完善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普查,掌握应急资源布局和存储情况,定期开展专项和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村、乡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一岗双责”制,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监管、行业管理职责和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职责,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促进全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到位。

乡村安全生产第2篇

认真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并形成了纪要。成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做到了有工作机构、有办公经费、有专职监管人员。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有文字记录。在半年、年终及时向镇安监站报送工作情况总结和临时性工作材料。

二、责任落实(10分)

认真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建立其他责任人安全生产一岗双制制度,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办法、考核标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兑现和责任追究。

三、隐患治理(10分)

对辖区内或所属单位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对确认为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及时制订整改方案,按照“三定”(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原则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制订挂牌监控和定岗防范措施。

四、宣传教育(10分)

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和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并有宣传标语、广播、专刊和相关宣传教育资料,开展安全公益广告宣传,及时报道安全生产信息。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持证上岗。从业人员按规定接受安全培训教育。

五、专项整治(10分)

认真贯彻国发[2004]2号、政发[2004]4号文件精神,继续深化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依法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凡本镇发现一处非法生产的危化品和烟花爆竹从业单位,对村、场单位主要领导人要给予行政处分。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评估,砖厂、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评估率达100%。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安全条件合格率达100%。

六、行政许可(10分)

认真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加强涉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督促搞好辖区内或生产经营单位证照审批发放,严格市场准入。督促辖区内或所属单位的所有建设项目按规定进行“三同时”审查、审批和验收。

七、安全保障(10分)

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督促辖区或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用。督促辖区或所属高危企业(砖厂、道路水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督促辖区或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投入。

乡村安全生产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要求,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实施,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通过“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的开展,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基础,以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增强综合监管能力为保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创建工作范围

在全乡范围内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辖区5个村委会及下设的31个村民小组,中小学、幼儿园、各中心站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全部列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范围。同时按要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村、示范组、示范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示范企业的试点工作。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食品监管建设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乡、村均成立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乡、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并将创建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

2、8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百信加盟店覆盖乡政府所在地机关、厂矿、学校及*村委会行政村。农村放心示范店的食品统一配送达到80%以上,食品统一配送品种达到80%以上;突出抓好集贸市场的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乡与各行政村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乡对各村、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4、加强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乡设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站,村委会设食品安全协管员,同时整合农村公共安全员队伍。

(二)综合基础工作

1、信息信用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网络覆盖各村、企业、单位和学校,覆盖面达80%。

3、宣传教育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四进”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及农村劳动力培训教学内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村覆盖面达80%,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年内各单位重大宣传活动不少于2次,并在有效地点设立固定食品安全宣传牌。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创建工作任务分解

(一)种植、养殖环节

1、有效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大农业、畜业投入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2、把*乡土杂鸡养殖区作为示范基地,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养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完成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标任务并抽检合格。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食品放心工程规划要求。

3、深入开展“无公害信得过”工程,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

4、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组织适宜农产品产地区域划定,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可追溯率为95%以上。严肃查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乡兽医站、水保站、农技农机工作站

责任人:*、曹保明、秦永云

(二)生产加工环节

1、有效规范生产加工行为,依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无证生产加工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巡查普测和专项抽查,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2、对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食品加工企业,有相关取缔、控制、改造、转化措施和档案资料。全面整治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与小企业、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为100%。小企业、小作坊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食品加工小作坊建档率和目录监管率达到85%以上。

3、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杜绝不合格食品出厂,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

4、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实施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申报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申报率达60%以上,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杜绝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乡经济管理中心

责任人:*

协办单位:工商所、乡卫生院

(三)流通监管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打击印制和使用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相关档案、资料齐全。

2、积极推行食品流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6111”制度,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制度、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等六项制度,实施率达100%;各食品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90%。

3、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加强定点屠宰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严把瘦肉精普测和“四证”准入屠宰关,乡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村级生猪屠宰检疫率达50%以上。

4、把百信便民店作为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中流通环节的窗口。

5、加强对流动摊位(点)的监督管理,严禁不合格产品的流通,重点监督*集贸市场内及各村寨摆摊设点的经营户。

6、落实市场开办者的食品质量监管责任;对进市场经营的食品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对进市场经营者的教育引导责任;建档备案和协助执法部门监督检查的责任。

责任部门:工商所乡兽医站

责任人:*

协办单位:乡卫生院、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

(四)消费监管

1、严格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加强餐饮单位开办前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旅游景点、农家乐等集中经营产所的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获证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监督,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建筑工地卫生监督率达90%以上,抽检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推行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3、加强源头管理。各餐饮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100%。

4、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农村集体用餐场所管理方式,实行农村厨师登记、卫生知识培训、健康检查工作。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率达100%。

5、把*特异饮阁餐馆、把者岱小学、把者岱村委会作为示范乡创建工作中消费环节的窗口。

责任单位:乡卫生院

责任人:*、*

协办单位:工商所

五、综合示范效果

1、食品产业对地方和农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上升。

2、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全年重大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突发性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不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上级部门警告和通报事件。

责任单位:各村委会

责任人:村委会主要领导

六、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宣传启动、组织实施、自检自查、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6月)。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并利用广播、报刊、简报、宣传材料、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及要求,动员社会关注和支持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工作,营造人人关心、个个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至9月)。对照结合《区考评标准》,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并对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

(三)自查自检阶段(2009年10月)。及时完成示范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按照要求开展自评自查,使各项指标达到食品安全示范乡标准,并对阶段工作与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予以整改,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1月)。完善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的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是全面提升我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乡已成立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职责,强化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示范乡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推进示范乡创建工作,要注意研究示范乡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三)加大创建经费投入。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过程中,对食品安全“三网”、信用信息、应急处理、宣传教育等体系建设,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村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食品安全创建经费投入,确保食品安全示范乡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乡村安全生产第4篇

1、安全生产责任制签约情况

乡与各村签约数10份,与车主签约数74份,与相关单位签约数8份,与石场签约数4份;村与屯签约数85份。乡村签约率均为100%。

2、召开防范安全事故会议情况

正职领导亲自召开防范安全事故会议5次,委托副职领导召开2次;分管领导召开安全工作会议2次。

3、全年无各类伤亡事故发生。

4、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培训车主、采石场192人;培训村屯安全管理人员87人。

5、安全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完成采石场预评价项目4个。

6、无生产经营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审验项目。

7、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情况

全乡无小煤矿、非煤矿山和应关闭的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的企业。

二、工作职责履行情况

一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安监局等县直有关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乡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强化宣传和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乡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好转,年内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我乡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变动后,及时调整充实了乡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落实了乡安全管理办公室及其人员。一年来,乡三大班子、乡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完善了乡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和督查制度,对“安全生产月”活动、农机安全和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会议形成的各项决议除进行口头传达布置外还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各村街各部门贯彻落实(先后下发了《XX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XX乡村道路、车辆、驾驶员安全管理“三包”花名册》及各类生产预案和文件)。年初乡与村、村与屯,乡与业主层层签订责任状,各村、屯落实至少一名安全生产管理员,层层落实责任,以加强督查和指导。

2、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一是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主要是采石场。我乡有4个采石场,通过拍卖形式取得合法手续。分布在新荣、万吉、复兴和庞凌等四个村,从业人员有32名。对采石场,我们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石场业主和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配合县安监部门督促业主办理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险;并健全村屯信息网络,落实监控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由于监控到位,至今没有发现盗采行为,也无重大安全隐患,对一些隐患我们也下了整改通知书,并及时得到了整改。

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我乡有农用车74辆,驾驶员151名,因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被查封的乡村公路有1条(即高美村级路,已在路口设置警示牌)。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三包”责任制,使安全责任分解到基层和个人。乡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从乡府、派出所、司法所、国土所、治安联防队及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抽调30多人,坚持定期(特别是节假日、街日)或不定期进行上路检查,对违章农用车辆加以整治。2004年,我们配合上级执法部门共组织人员上路检查道路交通290人次,查处违章超载或无证无牌二轮摩托车25辆,三轮车16辆,农用车8辆,对这些违章的车主及司机除进行安全教育外还让他们写下安全生产保证书。通过整治,全乡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得到好转。

三是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整治和开展易燃易爆物品专项整治,做好防火安全教育。督促有关单位制定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用火管理,防患于未然,认真扎实做好公共场所消防设施安全检查,特别是做好农村防火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组织派出所、工商等部门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经营、贮存、运输进行检查,落实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取缔非法贩运和销售烟花爆竹等民用爆炸物品。乡安全生产检查小组对辖区内的集贸市场特别是对5个烟花炮竹摊点进行严格检查,纠正不规范销售方式,消除存在的事故隐患。

四是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检查和监控,特别是在雨水时节,做好水灾和洪涝的防范工作,对已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万吉村渠刚石危岩,在做好应急预案的同时,还经常督促乡、村监控责任人落实监控措施,经常查看现场,同时做好农户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还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各村屯对地头水柜进行检查,对存有安全隐患的责令停止使用。

3、以多种形式,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年初,我们采取以会代培的形式,培训了车主和采石场业主,在安全生产月,我们培训了农机机手,在工作中,我们利用广播、墙报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年重新刷写6条固定标语、书写小标语500余条、印发农机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六条禁令》和《矿产安全生产六条禁令》等资料共700多份发放给车主和群众,同时利用每个街日进行《安全生产法》、《靖西县人民政府关于乡村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的通知》广播宣传,从而扩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个别业主和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仍很淡薄,对安全生产管理和整治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故意违章。

2、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还很薄弱,事故隐患仍然存在。

3、由于经费、人员严重不足,查处难度大。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4、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面广,工作量大,加上作为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不具备执法主体,使个别群众认为有机可乘,增加监管难度。

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均无形中加重了我乡安全生产工作管理难度。

乡村安全生产第5篇

(2020年5月)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19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 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   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 ;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乡村安全生产第6篇

(2020年5月)

龙安区位于安阳市区西南部,面积367平方公里,辖3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2万,其中农村人口为24.1万人。

2019年,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 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   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 ;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乡村安全生产第7篇

一、充分认识农村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以示范带动,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对于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加强对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试点工作所需人员、经费和物资的落实,确保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二、明确示范乡镇建设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验示范区建设要求,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得到全面落实,现有监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盲点和盲区基本消除,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普遍得到提高,食品产业得到健康发展,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今年年内各县区要有20%以上的乡镇启动试点建设,其中德清县要全面启动乡镇试点建设工作,努力抓好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建设;其他县区中力争新增一个省级示范县区。

(二)具体目标

——在监管体制和网络建设上,农村食品安全专兼职的监管队伍逐步加强,全面落实示范乡镇政府负总责,乡镇、村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工作责任和工作考核面达到100%。

——在生产秩序上,全面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70%以上,农药、化肥、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统一配送率达到80%以上;企业生产加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消除无证无照生产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28类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取证率达到100%,小企业、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建档及目录监管率达到100%,B、C、D类企业并转关停率达到100%。

——在流通秩序上,乡镇建立食品销售网络,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立,农村农贸市场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规范,80%以上的食品小商店、食品批发部及所有的大型商场或超市实施商品准入制度。生猪定点屠宰达到100%。

——在消费秩序上,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农村学校食堂、餐饮业年度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率达到100%。100人以上用餐的企业食堂粮油、猪肉等重点品种实行统一配送,并实施分级量化管理。

——在安全宣传和维权能力建设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灵活多样的农村食品安全宣传阵地,食品安全知识进乡镇、进村的覆盖率达到100%,普及种养殖知识,倡导科学消费。100%的农村消费维权站点全面达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维权渠道畅通,调解处置质量明显提高。

三、深化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措施

(一)大力提高农村“三网”建设质量。各乡镇要根据上级关于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站,设立食品安全监管岗位,抓好行政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统一管理,上下联动,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农村监管员队伍,夯实基层的食品安全组织基础。层层落实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建立全面的、延伸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将“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的建设有机结合,继续大力培育面向农村市场的流通龙头企业,扩大和提高村级便利店的覆盖面和规范化水平,有效解决农村便利店食品的统一配送问题,确保食品质量合格。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监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二)推进农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培育农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农民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态型水产养殖标准塘的建设。推广普及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养殖。基本实现农副产品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逐步推行良好农业示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

(三)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查处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的通知》要求,建立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加强动态监管,及时发现问题,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坚决依法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加强协同监督的力度,突出重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米、面、油、酱油、醋、肉类、蔬菜等28类食品的监管,确保达到必备的生产经营条件。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集中用餐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企业集体食堂和学校食堂的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开展对“农家乐”等休闲观光用餐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餐饮服务的违法行为,确保有序发展。落实家庭宴席申报制度,加强对土厨师的培训,确保农村聚餐的饮食安全。

(五)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通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科普知识教育,强化农民作为一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作为一名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宣传,提高当地优质食品的声誉,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群众的食品消费信心。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授课内容。

乡村安全生产第8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乡今年DGP达8516万元,人均DGP7682元,人均纯收入2636元,人均增收278元。工业产值23155万元,入库税金16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50万元;新增企业2个,工业投入1100万元;劳务输出3500人,劳务收入达4050万元,通乡公路完成6.3公里,通村公路完成15公里。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在乡道公路硬化完成后,乡党委将村道公路建设纳入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来抓。在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乡今年顺利启动了塔光、青竹、三峡三个村共计15公里的村道公路硬化工程,其中塔光村村道硬化已全面完工并通过交通部门验收;青竹村、三峡村的村道公路硬化即将结束。乡政府又多方筹资,精心组织了火炭岩村、望水垭村的村道公路整治维修,实现村道公路畅通无阻。

(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三村建设。

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提升型、科技驱动型发展道路,强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抓好苎麻、生猪、水稻、水果等支柱产业,搞好优质水稻示范片500亩,发展优质水果500亩,培育养殖大户30户。

推进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一线三点”的思路,建设好洲河沿岸的为一线,以襄渝复线建设和申金公路硬化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铁路干线覃家坝社区、望水垭村、塔光村为核心的新农村“三点”。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支柱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建设通村、通社、通户道路,突出抓好改水、改圈、改厨、改灶、改厕和建设沼气池、建房舍、建致富园的“五改三建”工程。加强村社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群众参议等制度,推行民主管村、依法治村。

(三)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1.“三级联创”工作继续深入。按照县委的安排和要求,我乡继续深化乡村两级“三级联创”工作,乡党委为各村(居)配备了两委牌子,完善制度上墙,并规范了各种文书档案,切实做好了“三级联创”迎检工作。规范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火炭岩村支部活动室顺利完工。

2.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实行了党员干部的民主和监督机制。年初乡纪委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实行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收费公开等制度,领导干部收受礼品自报制度,以及领导班子成员民主决策制度等;在全乡开展了村(社区)书记、主任述廉述职及评议工作;实行了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员、干部、群众民主监督的机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党政形象。全年未出现一例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

3.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活动是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工程”,是顺乎群众意愿、构建和谐申家的“民心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活力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圆满的完成了学习、讨论和巩固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扎实的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有效的推动了全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4.党员远程教育建设顺利实施。按照上级要求,我乡远程教育的五个站点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四)着力抓好了安 全稳定工作。

1.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党委、政府始终把安全稳定和工作作为贯穿全年的大事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严格执行了客车和水上客船签发单制度;二是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全乡煤矿、非煤矿山、水上船只实行定时和不定时检查,每月的28号为全乡安全生产例会日。三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严格坚持每月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对查出的隐患落实专人,限期整改,同时,建立安全整改回访制度;四是认真搞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对全乡食店、药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农村聚餐办宴进行登记,对农村厨师集中到渡市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统一体检、培训。

2.切实抓好维稳工作。健全了工作首问责任制、按时办结制,成立了接待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了各种接待制度,实行了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并坚持领导轮流值班制,落实专人解答并办理群众来访和市、县长热线等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做到了急事速办、难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办结工作制,市、县长热线办结率达100%。今年妥善地解决了正通矿石厂在塔光村、青竹村的遗留问题,全力协助广达、华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我乡的建设,对襄渝二线建设中的遗留问题进行逐条处理,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狠抓综合治理工作。深化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完善了“”治安防范体系,全面形成了“打、防、控”为一体的治安防治网络;加强了隐蔽战线工作,对“XXXXX”、“门徒会”等反动组织及人员进行了秘密深入调查登记上报,采取重点布控,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走村串户的传教等活动行为;采取了帮教转化,实行了一对一帮教政策。全年来,全乡未出现一例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为我乡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切实落实各种惠民、富民政策。

切实做好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款的兑付,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严格纪律,严禁抵扣,组织落实好各项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发放到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我乡认真实施了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工作,大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民政优抚工作全面开展,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得到妥善安排。政府组织专门人员对全乡五保对象及低保户进行了摸底排查,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逐户核准享受对象,全面掌握应享受对象的供养现状,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了重新登记造册,保障了弱势群体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20__年初,我乡根据县委、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大会,成立了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理事会。全乡涉及林改农户2251户,宗地数3368块,公益林区划、外业堪界、林改方案、电子资料录入及档案整理等工作已全面结束。

认真做好农机补贴工作,今年累计完成了微型耕整机9台,联合收割机1台,玉米脱粒机10台,稻机动脱粒机16台,微电泵30台,提高了全乡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和施工队开展红层找水工程项目,全乡5个行政村,32个社,共计打出199口深层水井,解决了部分农户吃水难问题。

(六)全力抓好抗震救灾。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认真宣传发动,在全力做好我乡抗灾救灾工作的同时,全乡干部、党员、群众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奉献爱心,全乡干部、群众共向地震重灾区捐款46700元,特殊党费15000元。

(七)扶贫村建设工作启动。在县委县府和县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望水垭村的新村扶贫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认真实施了新建村道公路、粉葛种植、首扶制和五改三建等项目,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和经济持久发展的目标。

县计生委帮扶火炭岩村整治村道、修建支部活动室,发展养殖业等项目,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八)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计生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合力,扎实抓好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对计划外违法生育对象的执法力度。还有效配合了市、县妇幼保健院及计生委在我乡开展的育龄妇女免费检查工作,全乡计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坚持不懈地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严格控制失学率,全乡无一儿童失学,上学率达100%。

全面开展动物疾病防疫和狂防工作,防疫消毒面达100%,犬只免疫达100%。

今年我乡组织资金2.5万元购买光发射机,实现村村通共缆传输,新增高音喇叭50余只,广播覆盖率达90%,新通光纤干线3千米,极大促进了我乡的宣传工作。

乡卫生院医疗人员得到大幅充实,办公、看病、住院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党委政府成立由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及相关领导组成的乡、村两级债权债务清理领导小组,加大清理力度,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我乡车站建设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场镇发展规划得以通过,并成立了乡场管办和环卫处,对场镇的市场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治安秩序进行大力整顿,使我乡场镇面貌大大改观。

今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二是个别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对一些集体办的公益事业不支持;三是乡财政十分困难,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二0__年工作思路:

1.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抓好农业经济发展这一主线,以点带面,进一步发展壮大以水果、苎麻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加大畜牧和水产养殖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村、社公路的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大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借我乡场镇建设的契机,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