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5 17:13:12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及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9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制定的专业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中职学校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与学生能不能毕业挂钩,而等级性考试则是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美术基础学科课程分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美术基础学考与信息手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在其平台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目前福建省还未有过这个方向的研究,这项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为学生营造了趣味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使美术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课程美术基础学科教学现状

(一)美术基础学科教材应用繁杂,缺乏标准

学考改革后了考试大纲,但是没有指定的课程教材,教师在寻找教材上就有很大的困难,教学中对专业名词的分析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专业的特殊性,也使美术基础的理论没有统一或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寻找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参考研究,比如美术基础学科素描这部分的教材选定,大部分在《素描》这本书中找到,其中一部分在《素描技法》中,最后还要到其他渠道获取考纲中的知识要点,色彩及平面构成部分亦是如此。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全面、可靠的学考教材,整合教学资料,汇编校本教材,创建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

福建省第一年试行学业水平考试,代替以前会考的形式,较以往的专业会考是以基础绘画等技能考核形式,缺乏理论的支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散、少,可以说是不够系统,但现在的学考以专业理论为主,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构架,对未来的就业、升学都起到系统的理论支撑,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也相对比较低,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政策改革要使学生快速适应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我们确实应该好好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重新在学习中找到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其美术基础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现代高等院校平面设计教育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其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多延续传统美术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理论基本都是辅助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较松散。如在素描和色彩的学习中,基本都是在训练技能技法,理论都是在教师传授中得到的。可见,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在其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对于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系统的。当下面对时代政策的改革,我们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如何积极面对挑战,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建构完善的美术基础学考理论系统。因此,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有计划地教学,给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系统。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中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学科现状的分析,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教学信息平台是极其必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是学生的美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学生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使其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收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更重要的是,美术基础知识不单纯是生硬的书本理论,是有意思的趣味竞答、是激烈的闯关游戏,平台中还可以针对考试题型分模块练习,并形成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数字资源平台将改变“灌输式”教学的不足,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人机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中职学校只注重软件的教学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的教学。有老师说过:学会软件≠可以正确表达≠可以设计。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再好的创意画不出来或者不懂配色也制作不出来。美术基础的素描、色彩和构成设计与平面设计基本要素图形、色彩和文字是相对应的。借助信息技术的巨大动力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因素进行革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是最根本途径。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我们开展平面广告设计美术基础教学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利用不同版本的教材资源整合

学内容,探讨出相对“标准”的答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在美术基础中有很多概念的表述是不统一的。比如,素描中的五大调一般我们会认为是高光、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但是在主编魏诗国《素描》书中这样定义五大调,分别是:亮色调、中间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其实两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教学是严谨的,对一些模糊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才行。根据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利用教学平台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评价等。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可以正常展开教学活动,直播完也可以观看回放,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线下利用碎片的时间,随时反复地学习新知和巩固所学知识,平台上面可以师生留言互动、签到、抢答、投票等。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横向、纵向地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加强多元化互动、交流。

(二)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们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比如,在素描的透视原理及透视常用语,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模拟透视场景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去理解,背诵起来也就更困难一些了。理解一个东西可以变得多维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打破传统的被灌输、不经思考直接死记硬背的问题。这不但在教授知识本身的同时,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从中得到乐趣,这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我们作为教师真正的作用。

(三)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循循善诱中培养学生自我

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1.课前导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导学、教学资源推送,与学生在线互动、在线讨论,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微课小视频,自学跟练,并在线讨论、在线测试,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根据自己的薄弱项目课上认真学习。2.课中研学,教师可以借助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小视频、互动小游戏等教学手段,任务驱动下通过分组竞技、抢答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3.课后练学,个性辅导,教师在平台上作业及考试进行测验,根据平台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强与弱的学生分别推送个性化的复习资料,也可展开一对一的交流、辅导。学生又可通过平台提交作业,系统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

四、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虽已经不是最新的手段了,但在学业水平考试的新形势下,我们迅速地探讨出一种信息化平台与学业水平考试高度融合并有效的教学策略,既能使学生在新的政策改革中得到有利的学习条件,又能使学生在枯燥的知识中寻找到乐趣,最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诗国.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2-43.

[2]胡祎琳.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8(10).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跟普通高校对比来说,民办本科院校有着很明显的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符合自身人才培养要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一、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如下:

1.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市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环境尚有很大欠缺,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2.新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集中大班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统一、泛泛,新生对课程的重要程度理解不上去。

3.企业对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有较高需求

经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就业单位还要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训练!

4.学习的知识还无法满足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加上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或者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目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数仅包含前者,如果没有后续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的学习,学生们想要通过自学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非常困难的。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下面以哈尔滨华德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所给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议方案为例,哈尔滨华德学院按照专业划分,共分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六个分院。为了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实验体系、课程体系,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针对六个分院分别制订的课程体系建议方案。

由于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分院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2.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

4.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5.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应有较强的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6.通识教育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专业软件应用”等。

三、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上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希望能为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羊裔高,张伟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44-45.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3篇

【关键词】嘉兴学院;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示教平台

工业设计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获取和技能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业设计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多,前期基础课程比如三大构成(平构、立构、色构)和工程图样课程的应用理解一直是教学上的一个难题。除课时因素外,由于实践环节在连贯性方面的欠缺,也令学生对各种基础课在今后设计中的应用缺乏直观的感受。由于实验场地面积及设备所限,为了达到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使学生对专业理论与知识有亲身的体验和直观感受,嘉兴学院搭建了一个可供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使用的课程实验示教平台。通过该平台的需求,将实验室进行了改建并购买了相应的仪器设备用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能力训练,并配合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础课程实验示教平台能实现的目标:

(1)解决工业设计基础课程中存在的教学与实验在保持连贯性方面脱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对设计全过程控制的综合能力。

(3)通过与我院工业设计示教实验室等其他实验室的联合,为制图类课和美术教学提供研究基地,为教学及教材改革提供素材。

1 实验示教平台建设框架

嘉兴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设计素描、立体构成、设计色彩学、设计图学、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高年级的课程设计和综合工程实验项目的应用。特别是新生,基础课实验能锻炼他们今后对专业的深刻认识程度,尤其对一些在课堂上难以在真实环境下开展的项目,如产品的加工、制造等,需要借助虚实结合的实验操作演示平台,让学生完成复杂系统训练,懂得如何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在由基本的美学设计能力向实践技能能力提升,再到实践应用能力的加强方面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条件,嘉兴学院实验中心主要面向艺术、工科设计类专业,构建基础课程展示与演示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验证与应用区、综合设计训练区3个层次实验教学区平台(见图1),给学生提供理论认知与动手实践的实验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效果,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图1 嘉兴学院工业设计实验示教平台

2 实验示教平台特点

实验平台教学内容突出多个基础课程的交叉、资源共享、逐步提升的特点。第一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针对工业设计美学类、工程类、原理类课程,比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色彩学、设计素描、设计图学、设计原理、人机工程学等;这一层次的课程主要为演示或认知型实验,实现方式以图例展示、自制小型制图设备、拆卸小型产品的演示等来认知基础课程中关键知识点,其中图例展示采用知识要点的用途展现为主,这种展现可以放在实验室里的墙面上,可根据不同科目不定期进行更新,如色彩学中对“线”的色彩性质理解(见图2),不再强调如何画线,而是通过线条在具体的产品上颜色深浅关系体现出直线条具有的分割、庄严、刚劲的特点。采用直观的展现方法再加上学生动手演练效果更好,比如,图2中的冰箱,可以先在墙壁上挂上冰箱的总体轮廓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上面用直线纸贴的方式分割,看看效果如何,这样能为工设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层次基础课程实践技能验证与应用区的实验分为心理学类、工程图样表现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设计营销学类等五个模块,为分析\验证型实验,该实验区是以第一层次的课程为基础,操作实验为主,内容涵盖绘画、制图、信息交互设计类的10多门专业必修和选修教学课程,各课程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跨学科模块化选择组合课程实验,弥补专业实物实验的不足。

第三层次包括以综合实践、竞赛为主的实验区,为创新型\综合型实验,以真题实做、实题伴做等多人协作的综合实验项目结合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专业竞赛的需要,实现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工艺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

3 平台应用分析

本实验示教平台实验体系连贯性强,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基本专业视野,提高对工业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和实验项目使理论知识点变得清晰,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加深学科知识理解,改变了以往由于对关键知识点在课程衔接上运用不连贯,导致毕业设计时,很多人觉得大一开始学的课程收获较小甚至无用的思想,为专业设计提供了更为直观、体验深刻的训练平台。

以工业设计工程基础类课程为例来说明本示教平台在体现“工程”主线实验项目的连贯性,其对应实验活动及能达到的目标见表1。

在大一,工业设计工程类的实验课程为“设计图学”,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工程制图实验来对图形的认知和基本画法进行理解,奠定工程基础(也即图1平台的第一层次阶段);大二再通过 “设计原理”“工业设计机械基础”课程进行产品结构、加工制造原理方面进行应用性实验操作,了解产品工程方面的构造信息及用途;大三通过“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应用”等课程实验,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即图1平台的第二层次阶段);大四结合真题项目、实题伴做、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的实验课程进行产品的综合设计、系统设计(也即图1平台的第三层次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研究创新能力,这样能将四年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始终贯穿在一起。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4篇

(一)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费用要高于工科类专业,从而造成报读该专业的学生不多,再加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大。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有很多学生艺术修养达不到要求。而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随之而变,仍然是重深度轻基础、重设计轻技能,使得多数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力不从心,其设计能力或制作能力都不能具备较高水准,毕业生受欢迎的程度受到影响,招生就没有宣传的亮点。

(二)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形成了隔阂和分化的状态。学习平面构成知识是为学习艺术设计课程服务的。但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单纯地从平面构成本身这门课程入手,对平面构成的要素和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讲解得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理论知识的延伸。而学生的作业也简单地从点、线、面构成法则及肌理的运用等这些方面进行练习与设计的联系非常少。对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平面构成课程和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隔阂和分化状态,使学生在学习了平面构成知识之后,往往还不知道怎么运用。在进行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时,表现出基础知识相当缺乏。

二、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法

首先,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其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实践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传统思维的转变

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改变教学思想就是要对以前的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对先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反思。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进行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运用技能,抛弃对简单的几何形骨骼骨架构成法则肌理运用的完全依赖。可以通过课题的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不要一味地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否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2.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消除平面构成和艺术设计的隔阂,平面构成是学生接触艺术设计的第一门基础课。学习平面构成是为以后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之初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了解平面构成对于以后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

3.打破使用传统材料和传统制作方法的表达惯性,鼓励运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由于艺术设计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意的表达方式也是无限多样的。所以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重点。而对学生作业的评判就不应简单地用所谓的精细与工整程度作为优劣标准。课程的作业不能只用单纯的传统的黑白二色工具,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墨水和白色的素描纸。当学生有了好的创意的时候就需要选用合适的工具、材料,并以适当的形式将这种创意表现出来。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的使用要以能够恰当表现学生的创意为依据。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以更新更广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工具及材料,让学生养成对各种材料的探索、习惯和兴趣。

(二)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改革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比如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5篇

审美教学培养是现代平面设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一般来说通过审美教学培养可以促使平面设计人才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的素材与自身的审美能力相结合设计出更加具有创造性、实用性以及观赏性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作品进行评价和赏析,以正确的审美创作作品并保证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促进作品的运用的有效性,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于作品的需求。

二、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方式和重点

基于审美教学培养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对于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方式以及重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

现代美学教育研究表明,文化素质培养是与审美观培养有着不可分割关系,其直接影响了审美观的培养和建成,文化素养也是美学赏析以及审美观培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养的培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提神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可以这样说,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文化素养为基础,这基础其贯穿于整个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以特别的重视。

2.以美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审美观培养的中心

美学鉴赏能力是现代艺术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通过对没学生美学鉴赏培养也可以实现学生自身平面设计中作品的美学艺术造诣以及审美观,因此,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引进对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并在经典设计作品的鉴赏活动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观,这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平面设计水平和作品美学艺术造诣的基础。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加强对设计作品分析、设计思路分析以及美学基础的讲解,通过对于经典作品设计思路、美学的基础和作品分析作为学生平面设计能力提高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在进行经典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讲解作品创作背景的描述和分析,使得学生对于不同时代已经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经典作品的分析都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提高和了解,促进学生动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3.以动态审美观作为审美观培养的重点

众所周知,审美观也是随着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地区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平面设计作为现代社会应用学科,其也是需要根据大众审美观的变化作为创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平面设计人员在设计作品时,其自身的审美观可以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以符合大众审美观为设计重点来进行平面设计创作,因此,在现代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其需要以审美观的动态发展过程作为培养的中心,其确保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与大众审美观相适应,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也能符合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学生对现代人文文化艺术发展教学和关注,并且通过对学生自身的美学鉴赏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来掌握大众审美观的发展过程,进而实现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同时,通过对学生动态审美观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以及大众审美的发展变化来创作设计作品,提高设计作品的水平,从而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以最终达到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作品的商业需求,在大众审美观的基础上,通过以设计者审美观为中心以实现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商业目标。

4.注重生活体验,基于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符合大众审美的审美观

平面设计的每个作品其最终都是需要面向大众和市场的,其受众是广大的消费者,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培养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促使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从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以达成设计作品的商业诉求。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在开展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大众审美感知能力,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大众审美以及生活事务的观察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为设计作品提高符合大众审美观的设计素材,为平面设计作品的商业效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5.通过对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作品赏析的方式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审美观的培养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就是经典作品的赏析和评鉴,在这个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需要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以帮助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的诉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位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注重对于创作背景的讲解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经典作品的创作理念以及作品的创作方法以及创作的技巧进行一定分析和讲解,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对于平面设计的审美观和创作思维吗,并且通过对于经典作品案例的分析也可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的技巧。另外,在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对于学生周边的平面设计作品的鉴赏以及评价,或者教导学生以消费者的角度可思考作品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大众审美观,促使学生自身的设计思维可以和大众审美观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平面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 基础课程平台 项目教学

艺术设计基础平台课程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必修课程,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学、风景采风、设计概论等基础课程。学好基础平台课程才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从事该方面教学多年,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发现可以对基础课程进行整合,把课程作为项目引进到教学中去,把整个基础平台课程分成若干个项目,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基础课程知识。如此,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性和成就感。因此,这一研究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必需,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平台建设现状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方案,面对基础课程,放弃和强化的意见相持,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特别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越来越多,院校师资和办学硬软件设施参差不齐,为强调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就业的对口性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就产生了多种的做法,可以说每个院校之间的基础课程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都不一样。经过多次的研究和调研,把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开设状况作了总结。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性。

(1)、强调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教学,过多地沿用美术学院的教学手法,强调素描造型、色彩、构成学,特别是素描和色彩教学,强调基础造型和色彩造型,过多的强调造型的训练,还是沿用学生高考前的教学模式,以写生和明暗表现为主,还有许多院校,特别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甚至还学习了人物头像、半身、人体等训练。色彩教学还是沿用纯艺的教学模式,强调写生,训练模式以写生静物、风景、人物等训练。构成学单列,以三大构成的教学模式为主,整个教学形式古板,学习内容老套,没有新意,特别不适合设计类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完全与专业课程脱节,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人才的要求。

(2)、过分强调设计课程的学习,所有的基础课程向专业课靠拢,进行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学等教学。变相地把设计素描变换成直接的专业课程,强调理念,但完全丢失造型。色彩教学直接进行装饰色彩甚至是设计中的运用色彩教学,更多的是理论,轻视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理念和概念的认识和学习,但是整个教学过于功利化和直接化,学生对传统的基础教学一点都不懂,直接与专业课程相接,短期内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不利于对专业发展。

(3)、把设计元素与基础元素相结合,设计素描的教学与纯粹的造型素描练习相结合,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基础色彩造型的知识,三大构成还是沿用日本的构成教学体系,单列和过分地注重形式教学,这种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较好地与设计专业相结合,更好地与整个的教学体系相结合,但是由于艺术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及构成学的单独分开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今的基础教学体系了,应该把整个基础课程体系进行较好地整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通过三种教学体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体系的形成与每个院校的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的整体水平有关系,在高校大扩招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成长,其实在整个软件和硬件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差距,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以绘画专业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师,习惯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会以第一种为主,以设计专业为主的基础课程教师,基础课程教学会以第二种形式为主,如果整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好的艺术素养和前瞻性会引导基础课程教师以第三种教学为主。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三种教学体系都与现在的艺术教学体系发展不相适应,艺术基础课程应该强调整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教师应该是艺术修养高和对艺术设计有所了解的教师,强调整体的综合性教学,整个的课程体系应该分成若干个课题项目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灵活穿插,而不是采用单一的形式。

二、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新平台的具体策略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论证,尝试着试用新的平台课程进行教学,把项目教学贯穿整个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不是单独地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对某一知识能够深入地进行研究,对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笔者把基础课程分成造型基础模块、色彩基础模块、形式基础模块、材料基础模块、装饰基础模块这五个项目模块进行教学,打破原有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把整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归纳和串联,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正如奚传绩教授所说,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综合性内容,通过过程训练和课题参与,培养包括“终身学习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掌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这是一个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础。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段项目式教学介绍如下:

(1)、造型基础,具体内容包括错觉与再现理论,不同维度的造型原理,视觉观察与体验方法,结构性、再现性、重构性、意象性、主题性造型表现练习。把原有的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里面的造型训练进行了整体的整合,形成一个纵向性的研究。

(2)、色彩基础,具体内容包括色彩基本原理与多种表现方法,自然色彩与色谱归纳,色调构成与变异方法,装饰色彩与材料媒介,意象色彩与综合表达,名作色彩与变体运用,音色联觉与抽象置换等练习。把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的色彩知识进行了整体的整合进行研究。

(3)、形式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多种形式理论,形式元素、组合秩序与构成变化,原始、古典、现代、后现代等不同形式图式,形式的纯粹性与“反”的形式,以资源、要素、方法、哲理入手的系列练习。把整个形式法则做了单独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形式基础具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

(4)、装饰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多种装饰理论,装饰的特性,内涵与构成方法,中外装饰风格分析与变体、装饰语言体验与表现练习、图案构成方式与延伸。这部分内容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相关的装饰元素和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对这一专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5)、材料基础,具体内容包括材料系谱、性能、心理知识与案例分析,多种表现方式,材质与触感、模拟与心理、质感与肌理、错觉与趣味等练习。材料训练是针对学生对构成材料和空间知识进行训练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原有的立体构成的知识上进行了相应地拓展,让学生对现代的材料和构成空间进行很好地认识和掌握。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新平台的优势性和科学性

基础课程新平台突出了课题改革的作用,设计了多套原创性、实验性的作业,对知识点、资源、主题、内容、方法、程序、媒介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与重构,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在实践性教学方法中做到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思辨性与游戏性的结合,发散性与分析性的结合等。学习要求方面,通过教学要求掌握视觉思维的方法,可使学生获得对形式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多元的分析方法及有效地表现方式等,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宽阔而坚实的基础;学习方法方面,在进行理论学习、知识理解、技法掌握及作品分析的基础上,以实践性的作业练习为主,可使学生获得归纳、分析、综合能力,并了解媒介实验方法,可综合利用课题条件与进行作业再设计的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多种方式方法的尝试 ,可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邬烈炎.艺术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丛书[M].江苏艺术出版社 2004.

5、林家阳.设计与创新[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7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 影响因素 改革措施

一、影响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提高因素

1、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非“纯情艺术类”的学生,虽然已采用了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但学生仍未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其作品模仿痕迹明显,设计风格拘谨;布局、结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个体之间学习成效差异大。

2、随着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延续多年的传统基础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如各门基础课程都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运行、缺少连续性和协调性,照搬纯艺术教学模式以及缺少对平面设计教学独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体系的构建和信息传达以及创新思维的运用等研究上,这种研究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色彩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更多的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知觉过程、探索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理解过程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纯艺术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平面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中来,势必要放弃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当我们面对一群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的青年学生,传统僵化的基础教学思想和体系无疑是对他们创作激情的抹煞。

3、学生在造型形式语言内容的选择上,经常搞不清应该选和选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进行作品的设计,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语言内容过于简单和单调。在单项构成形式语言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构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语言元素去指导和完成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难以展开,形式语言比较单一。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种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办法,作品效果难免显得单调乏味。从这些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形式语言教学过于简单所造成的。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形式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探求,和与此带来的知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应当得到积极评价。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启发独立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的感觉,这包括了对事物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现技巧。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1、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要求也是明确的,即能熟练操作软件,并创作出各种广告图形。但是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基础则要求学生掌握平面结构的韵律美感及其色彩规律;评价标准就是要求创作的准确性、生动性、严谨性和完整性。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平面美感的认知和掌握创作技巧方面的要求。而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的原因,则忽略了这一点,往往导致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较为熟练,但创作作品水平较低。对于这部分内容,授课时还是应当保留的。课程内容中应将软件学习与设计相涵接,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如将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知识列入到教学内容中,打破单一的软件学习设计局面,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不仅提高学生的审美排版能力和作品的设计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应当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应该首先改革课程安排,对授课内容应做合理的调整。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传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艺术宝藏,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可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加重图形的份量,注重引导学生把手伸向创意,开启创造性思维,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这样在课程安排上有所侧重,在课时上保证教学的重点放在“图形的创意”这一块上。

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第8篇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总体设计及实验室功能,并针对军队院校的计算机教育特点对网络实验内容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验室;实验课程;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部队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更要重视网络实验教学。但我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的状况,每学年实验课上机时数很少,缺少专业的实验室。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标准的网络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要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必须本着重视理论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原则开展教学。建设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势在必行。

2网络实验室总体设计

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实验室包含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实验室业务支撑层、实验业务层面和实验室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2.1开放基础硬件平台

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基础网络平台组件、集合通信组件、存储系统组件、智能管理中心组件。根据实验室不同的研究、开发、教学等业务提供一个全面的基础通讯硬件平台。

2.2实验室业务支撑层

面向实验室三个主要业务方向,该层面主要提供培训教学教材体系与技术交流服务;面向科研课题研究的中间件系统;中间件平台包含IMC、NBX中间件、IPS疫苗定制等二次开发接口等系列规范的接口;面向行业技术应用与科研成果的转化需求提供行业网络应用咨询服务。

2.3实验业务层面

实验业务层面为最终的应用层,即实验室可以开展的相关业务,从实验室建设的阶段分析和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学培训、课题研究、行业应用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应用内容。H3C多元化多业务实验室将基于开放基础硬件平台和针对性的实验室业务个性化服务实现H3C-学校网络实验室-社会各行各业完整的增值价值链体系。

2.4实验室综合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不仅仅是简化实验员的操作过程,本方案我们设计成除依靠路由器反向Telnet功能实现一组实验设备的集中控制外,更加注重实验室的业务层管理,包括实验室远程开放功能、运营管理以及实验过程、实验配置、实验包管理等内容。

3网络基础架构与实验内容规划

路由和交换是网络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种网络应用的传输平台。本方案通过为学员搭建一套满足各种局域网交换和广域网路由测试需求的基础网络平台,使学员可以熟悉网络基本协议、学习组网设计、模拟各类实际环境、排除网络故障等,同时亲身体验所设计网络的高速连通性、高可靠冗余等特性,完成从认识、熟悉到设计、排错等多种教学和实验,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术。

实验室方案中的设备选型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满足网络基础架构教学的基础上,还可叠加语音、安全、视频等多种设备,满足相关专业所有教学课程要求,远程VPN接入功能,还可在计算机教学领域提供对外有偿教学服务。实验拓扑图如图2所示。

3.1局域联网实验

(1) 实验内容

网络基础、综合布线技术、局域网及交换机基础、TCP/IP 协议、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交换机的设置及管理、虚拟网络(VLAN)概念、交换机端口、堆叠技术、队列技术及设置、802.1Q 协议及设置、Trunk技术(802.3ad)、生成树(STP/RSTP)算法及应用等、三层路由在交换机中的实现、交换机安全设置、QOS支持、局域网故障排除。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网络环境、了解网络概念及基本协议、熟悉布线产品及交换机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局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高速、可靠性)、熟练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排除各类网络故障。

3.2广域路由实验:

(1) 实验内容

广域网技术基础、路由产品认识、端口类型、线缆类型、路由协议及其配置、高级路由协议技术、访问控制列表(ACL)及其实现方法、QoS设置、地址转换NAT、拨号技术、组播路由技术、路由器备份技术、广域网故障排除以及广域网及路由器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础教学:熟悉广域网络环境、了解路由概念及基本协议、熟系各种接口结构及线缆类型,熟悉路由器产品、学习基础网络设计,排查基本故障。

高级教学:深入理解各类广域网络协议,独立设计网络(综合考虑连通、均衡、冗余设计)、熟练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排除各类广域网络故障。

3.3防火墙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模拟环境,仿真各类攻击,配置UTM 200-S,实现各种防火墙功能,如:基于状态的访问控制;动态/ 静态NAT和PAT功能;双向NAT,支持基于策略的NAT;防火墙冗余备份及故障切换;静态/动态路由;其他安全功能(DNS 保护,Flood Defender,Flood Guard,TCP 阻截等)。如图3所示。

(2) 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掌握网络安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网络安全设备工程实施步骤。

3.4IPS实验

(1) 实验内容

模拟实际网络环境,配置UTM 200-S实现IPS功能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尤其来自于合法用户的病毒和攻击。包括UTM 200-S 监控数据采集、设备安全性测试、攻击应对策略测试、主动告警功能测试等内容。

(2) 教学目标

掌握IPS部署设计,理解工作原理,熟悉IPS网络安全策略以及相关工程实施步骤。

3.5VPN实验

(1) 实验内容

搭建基于二层、IPSEC VPN的网络技术和各种不同的VPN连接技术,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远程访问等环境。

针对目前企业中经常使用的ADSL宽带包月、小区宽带接入等方式,传统的VPN技术很难基于私有IP地址、动态IP地址建立隧道,动态VPN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VPN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RSA双因素认证实验需要另配。

(2) 教学目标

了解VPN基本技术原理,掌握多种VPN设计及应用环境,熟悉VPN网络的配置流程。

4结束语

实验室建成后,将为全院学生开设网络理论课基础实验;为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基础理论、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课实验和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性实验、系统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的三个层次(基础教学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系统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学科建设看,建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综合实验室,利用购置的先进设备和系统,支持教师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将为积极申请军队科技项目,支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作,提升我院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技术研究水平,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为培养新世纪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另一方面,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保障。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