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声乐的教学方法

声乐的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2 16:36:58

声乐的教学方法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教学方法 高校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93-02

引言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抽象性表演艺术,声乐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掌握科学歌唱发声方法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学科,在高校音乐学专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真正将声乐教学平台打造成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声乐师资基地是声乐教学面临的一项重任,要求声乐教师因材施教,遵循普遍性和一致性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新课题和新挑战。

1.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

声乐基础课程作为高师院校音乐学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并熟练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努力完成技能技巧训练,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利用所掌握的声乐作品内容独立分析、处理歌曲,领会到歌剧作品戏剧表现力,且可运用多种语言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外声乐作品,并可以统筹歌唱语音、声乐名作及演唱赏析、表演常识以及朗诵、正音等选修课知识,将其充分运用于声乐作品中,进一步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同时,还应足以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不断培养既拥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丰富教育技能的应用型教育人才。

2.声乐教学现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已经历了30年的办学历程,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注重教学改革与探索,我校音乐学院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于人才培养模式、声乐教学设置及艺术实践上进行了综合性配套改革,突破了传统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向性,并以适应社会应用人才培养需要为前提,在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设置及管理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年来,声乐教学都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且这种方法一直被采纳使用,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由老师的老师一代一代的传递下来,知识面与变化较为单薄,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新时期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执教过程中,不难发现,现行高校声乐教学框架已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教学理念、内容及教学方法等与基础主、声乐教学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大学讲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改进声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声乐教学水平,使高校声乐教学始终走在现代化教育前列,以适应现行阶段教学的多变性与可变性需求。

3.教学方法探讨

声乐是较为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推行“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既尊重传统声乐教学,又注重开发音乐大视野,培养学生多元化歌唱思维,通过以往的“言传身教”,发挥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以音乐为中心展现音乐形象并调整发声技巧,拓宽学生对声乐艺术更为广阔的认知,避免声乐教学中“重技轻艺”的传统观念。要求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教案、授课内容的一致,又遵循教学规律、目的和方法,充分挖掘培养学生歌唱情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时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3.1 演示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由教师将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和技能通过音像制作后进行教学示范。例如,当演示“歌唱技能”训练时,可将与呼吸系统相关生理结构图及理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然后采用动画形式展示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图,通过播放几例错误和正确的歌唱呼吸实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再由教师针对演示过程中涉及到的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作总结分析,在学生中间开展呼吸训练。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掌握呼吸系统生理结构,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练习法并加深记忆。

3.2 赏析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投入声乐鉴赏或优秀教学实例欣赏,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观念和科学评价方法,丰富学生音乐内涵及较高的音乐素养。并引导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进行少量针对性的发声联系。试图加强演唱歌曲的声乐技巧,全面协调学生生理机能。这种利用赏析、歌曲式的总体反应的万幸心理教学方法,可将歌曲中局部的动作技巧缩减至最小程度,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学生音乐创新的潜在灵性,从多角度加大了学生阅历和专业修养。

3.3 学生自主学习法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只需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特点、能力及优劣势,为学生提供阅读书单、曲目库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及爱好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在此期间仅以导师身份对学生学习、科研及课外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全面指导。

3.4 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动脑思考,利用丰富多彩的想象帮助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意境等,由学生自己展开联想去思考、研究、分析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在长期思考研究中不断总结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觉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法是在高等师范声乐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需要重视的教学方法。

4.结语

高等师范声乐教学质量贯穿于整个声乐教学流程,要进一步发展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新突破,使声乐教学走上新阶段,适应新发展,着力培养出既具备较高演唱水平、又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足以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优秀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雪梅. 对高师声乐教学方式的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144-145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2篇

[关键词]中专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声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中专院校,学生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要学好声乐知识。教师通过特殊的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声乐学习系统,使得他们符合职业的要求,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

一、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声乐知识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需用到的科目,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教学的重点内容。幼儿对于声乐的认知浅显,需要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引导和开发,而这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声乐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声乐功底,学好声乐技巧,学生只有声乐水平高,自身能力强,才可以成长为专业性能高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说,声乐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1.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化问题

中专学校往往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尤其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更是会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每一位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声乐的兴趣,进而运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逐渐提高。

2.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声乐课堂的气氛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声乐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疑惑。声乐课本身就是艺术课程,它不局限于人群,不苛求学生的能力,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声乐知识学习中。运用气氛调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声乐,喜欢学习声乐。

3.由浅入深的开展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不能忽简忽难。同时,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不能放弃学习声乐,在一个阶段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运用表演的方式,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演示,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运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更为牢固,能力逐步增强。

三、紧抓学前教育宗旨、落实学生学习要点

1.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多数是幼师,他们接触的人群都是幼儿,这就固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幼儿学习为主的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幼儿学习声乐的各类要求了如指掌。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具体学习,更好的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毕业后可以更轻松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实施符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实行集体声乐教学和小组声乐教学。在集体课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基本的唱、听、发音等基础知识,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而在小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优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取声乐技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带动学生能力实践

中专学生的能力决定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水平,所以,培养具备优秀声乐能力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不讲实践,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经常实践,学会运用声乐知识来表演不同类型的曲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修正自己的错误,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声乐能力培养,即让学生的声乐成为一种优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声乐教育提供一份安稳的保障。综上所述,在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学前教育往往面对的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幼儿学习的声乐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基本功。学生只有基础能力强,才能胜任毕业后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得中专学生开启更好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曾杰.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3篇

关键词:声乐 重点方法 分析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它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情绪的变化来表现声音的。所以大家听到的众多的声乐作品让人感觉美不胜收,正因为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级生物:情感左右声音的变化。声音又是情感的体现。才让人有美的感受,才让人们从情感的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进行审美。这是声乐演唱的意义所在。

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元素就是音。它属于最小结构中的内在分解,在教学中可以视为一个点,把许多的点连起来就形成钱,即旋律。若不在“点”上认真的下功夫,声乐学习者就无法勾画好线。无法形成动听的旋律。在声乐中,最关键就是如何把好的音连接起来。需要关注每个音的音色、位置、稳定性、准确性等。只有打好根基。才能建设高质量的高楼大厦。否则会功亏一篑。“点”虽然看似很小,但做好做到位却不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动作能否做到恰当合理。关系到“点”的质量问题。关系到能否把点安放到适合的位置以及能否连好线。为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的挖掘出来。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学好声乐。

传统声乐教学(没有录音)称为“二维声乐教学”,把运用录音进行声乐教学的教学称之为“三维声乐教学”。三维声乐教学是二维声乐教学的升级。传统声乐教学(二维声乐教学)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方式。老师运用口头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相关经验。老师把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模具一样的套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形成一种作坊式的师徒关系。这样知识显得非常的单一浅薄。缺少变化。而且受到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不敢随意拜师,老师不敢随意授徒。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若想认识自己的歌唱行为。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一节课(更多的课时)下来,多数学生还是在云里雾里一样,不了解自己唱歌的方式,效果不明显。不但如此。在学习中还容易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并且学习者还并不知道。

三维声乐教学由于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是与时俱进的,因此。理论上三维声乐教学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三维声乐教学法,由课堂(有录音设备的教室)讲授、学生演唱和反馈演唱三个层面构成。这三个层面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制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把现代教学设备、歌曲、录像资料和伴奏音源都利用起来,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需要充分的调动起来,将由声乐教师讲解教材和示范的简单活动让位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体式教学活动。通过三维教学法。课堂中充满了活力和生机,通过录音,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认识到自己音乐中的优点和不足,和老师就音乐的整体结构进行沟通,三维声乐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自主、合作与创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同时实现了超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都能充分的发挥。

传统声乐教学。学生对于声音的理解。通常来源于教师口述的所谓“明亮”“圆润”“靠前”或“靠后”“连贯”等,相对抽象。在传统声乐教学训练中,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听觉往往会出现错觉:学生自我认为明亮圆润的声音,教师指出是暗闷、刺耳的声音。这是因为学生(主观)和教师(客观)听到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的缘故。主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质传播的,客观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通过电脑cakewalk中的录音功能,学生可亲耳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也可亲眼看到自己声音的波形、同步的五线谱……同样也可以清晰听到看到其他同学的声音状况。由于电脑拥有强大的多轨录音特点。学生每次练声练唱都可以录下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典型的声音进行波形比较、分析和讲解。例如一些学生音色发尖发干,声音单薄刺耳。音色在高音区范围很窄且缺乏深度感。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将声音的效果与波形显示结合讲解。将学生发声的毛病指出,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唱歌方法。指导学生发出合乎标准的声音。之后,学生可观看正确声音效果与波形显示。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正确的声音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会清楚的认识到正确或错误的波形显示与声音效果。有利于纠正自己以后的声音。演绎出更动听的歌曲,

审美对于好的声音的鉴定至关重要。声乐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健康良好的声音审美观,要加以分析各种声音。向学生介绍不同名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声音素质,做到“心中有音,耳听八方”,从而塑造更全面的声音。为此,声乐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音乐世界。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声乐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特性。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特点。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树立专业信心。声乐教师要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包括要具有良好的演唱能力,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和科学的发声方法。具备灵敏的声音辨别力和对音乐充分地感受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声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演唱素质是做好范唱的前提条件,以上是作者对声乐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希望能够和广大声乐爱好者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4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声乐学生招收数量逐年增多,但从教学效果上看,培养声乐学生进度慢、成功率低、水平不定的问题广泛存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声乐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声乐的发声原理,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方法,全面改善声乐教学效果。

一、夯实基础,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法

学生初期学习的声乐发声法往往对以后的声乐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要用全部的精力去辅导学生,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声乐基础。

一是教师应该更有耐心、有远见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力和声乐条件。声乐的发声重点解决三个问题:通过喉头,建立三个支力点,一个在后咽壁的下端;头顶靠后的地方,它是向上拉起的集中点;后腰基,它是向下滚动的力量集中点和呼吸的集中支持点。要引导学生积极放松身体,不应加力的肌肉一定积极放松,上胸扩展不紧张,上肩、锁骨无牵挂力量,呼吸肌肉积极运动,声音上下拉开,感觉声音和力量越来越远。竖起管子,后脑向上拉起,后背向下腰滚动,形成通道,实现成声支点与后咽壁对抗的统一。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柔和的、连贯的、有表情的、速度均匀的状态中练习。发声法练习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先唱速度慢的、安静的练声曲,逐渐发展到比较欢快、活泼的曲目练习;音域内先唱正常的、不加力逼紧的声音,逐渐发展到全部音域,避免单纯的练习音域两端的音;字音练习中先唱“纯元音”连贯的练习,然后再加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练习;力度上先练习比较弱的,逐渐发展到力度强的和强弱变化的练习,并适当休息。

二、突出个性,选择适当的声乐教学曲目

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一是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发声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特点。适当地选择声乐教学曲目,切忌不要“盲目贪大”。曲目选择好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曲目的时代背景,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及词、曲作者的生平,并根据曲目的音准、节奏、速度、风格特点、技巧要求、情感把握、特定曲式等,将曲目正确地、完整地,带有情感地给学生演唱一遍,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曲目的教学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师在教授声乐曲目时要秉持耐心、细致、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讲解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单词、每一个音乐特殊记号和曲目演唱的难点,必要时可以分段来分析,反复练习,不要心急赶进度。曲目熟悉后,学生必须与钢琴伴奏教师紧密配合,并在配合中反复领会钢琴伴奏教师对曲目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讲解,使曲目的整体感觉充分体现出来。

三、因材施教,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声音条件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原则。

一是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过程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根据方案把握教学进度,鼓励指导学生按部就班的实现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5篇

[摘 要]: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长期以来,我国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涌现。

[关键词]:声乐教学 方法 教育

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其要求既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器”,又要培养成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地音乐感受能力、准确地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声音条件,因材施教

1.对于初学者,声乐教学以感性为重,在顺其自然发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积累正确歌唱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语言则要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多用设问、比喻来启发他们,并辅以范唱、运用手势运用图片照片等。

2.对于有一定歌唱经验的学生,教学语言应更精练,富于情感。有些歌唱技法的提示,像歌唱支点、共鸣的位置、喉咙的打开等等,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心领神会,教学时只要点到即可,再结合运用眼神脸部表情的暗示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对于不同气质的学生,教学语言应有所区别。对于活泼好动,敏感,善交际,情感发生快而强但不稳定的学生在教学中适当控制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多分析自己的不足,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教学要求,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对于胆小、怕羞、孤僻、欠果断、情感发生慢而不外露的学生,在教学中则要多用鼓励的语言,肯定他们在声乐上的进步,抓好每一首作品练习的成功率,让他们建立起自信,最终取得成功。

4.要特别强调“个别对待”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就像相貌一样不尽相同,器官的活动能力和吐字能力千差万别,发声的共鸣各有特点,各人的领会能力也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要坚持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切忌用一种方法、手段去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

二、声乐教学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我教育”能力便是其中之一。所谓“自我教育”能力亦是“自我省视”能力。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鉴别声音的正误,随时找出自己的问题,加以改正,这就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就证明教学已获得成功。然而,要达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确声音概念的确立,需要在教师反复启发、诱导下,学生反复体会才能感知、形成的。这一过程是一个渗透的过程。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歌唱时就加以重视,对学生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必须向他们阐明这个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好,好在什么地方;错,错在哪个部位。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培养其鉴别声音的能力。先让学生模仿,同时给出各种正误的发音请学生加以辨别,让他们区别哪些声音不好听,哪些声音好听,为什么好听,并让学生在讨论、鉴别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自我鉴别与自我矫正的能力。其次,借助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训练。让学生录放自己的发声练习或歌曲练习,使之能够分阶段听到自己是怎样唱的,与老师的要求加以对照。若不符合,体会调整一下歌唱状态或气息后,再录放,反复唱、听、改,逐步达到正确的声音。再次,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多听艺术歌曲,多看文艺演出,在看与听的过程中,琢磨出其中的方法与技巧。久而久之,自我教育的能力就逐步确立起来了。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绝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歌唱都有积极的兴趣,但这个兴趣的持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从此中获得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而成就感、愉悦感、满足感的获得既有赖于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地取得进步,也有赖于老师的引导,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一个不能完全把握声乐技术和情感的调动及表现的学生来说,他在课堂上的歌唱是否能饱含激情,在歌唱中能否获得偷悦感和满足感,除了他对作品完成的完满程度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以及对其歌唱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循循善诱,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因素,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采用适当的语言和其它多种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不仅对学生课堂上的唱歌活动,而且对学生在课后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而对音乐的兴趣就属于精神的需要。“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则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偷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对歌唱有了兴趣以后,便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因。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乐艺术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的艺术,而人体各个器官的防作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人的情绪的影响。所以,歌唱者自身的情绪是否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发声的效果。“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有喜、怒、哀、乐等方面,而歌唱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其发声、演唱,虽然有时发声状态正常,但如果演唱者情绪异常,也会影响到其歌唱的表现。因此,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影响和支配着歌唱者的演唱。情绪被分为对立的两端,即情绪的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在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减力作用。积极的增力性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减力性则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有的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既可以表现为增力性,也可以表现为减力性,其转化的条件是人能否认识到这种情绪的消极作用,并有意识地加以调节。”歌唱是一个整体防调的运动,人的发声器官等诸方面运动都通过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来防调。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或准确地范唱等方式去调动和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只有在学生情绪好的时候,即积极的增力情绪在起作用的时候,各个发声器官才会都处于积极的开放状态,协作的肌肉群也会积极而容易调动,也更容易投入情感地去歌唱,正确的声音状态容易树立,发出的声音才会优美动听。

声乐教学是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各异,没有套固定的模式,但仍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此规律是通过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准则和依据。正确地贯彻声乐教学的原则,是完成声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晓农.声乐分级教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6篇

关键词:教学特点 发声状态 “哼鸣”唱法

人的声音分为真声和假声,在我们唱歌的时候对这两种声音的交叉应用极为广泛,也就是通常称为的混合声。混合声结合了真声的结实与假声的柔美。声音自成一体,在演唱的时候不会出现由于换声而音色杂乱的现象。同时也解决了真声难以上去,假声难以下来的困难,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演唱方法。

混合声的发声状态是:在低声区的时候,声带的边缘较薄且带有少许的假声。随着声音的提高,假声也就渐渐加多。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会有少许的真声,共鸣区在胸腔:在中声区的时候,真假声相结合,是共鸣比较好的时候:在高声区的时候。一般假声是比较多的,共鸣区是在头腔。

混合声由于其清亮、甜美等声音特点,已被许多的唱法所钟情,例如:民歌、曲艺、传统戏曲等,不过介于各种剧种的风格形式、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所应用的真假声音的比例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就需要初学者在接触这些剧种的时候。得下大工夫,对于这部分的教学也就变得极为重要。以下就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哼鸣”唱法的训练

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哼鸣”的唱法来练习。以达到头腔的共鸣与声音的靠前效果相结合的效果,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1.身体与胸部放轻松。自然的直立与扩张。然后吸气且保持这个姿势。寻找呼吸的一个支点。

2.闭上嘴唇。自然的放平舌头,用舌尖靠住下牙根。放松颈部与下颚的肌肉。稍稍分开上下牙稍。

3.在哼唱的时候,打开鼻道与颌关节。且颌关节向上。在感觉到声音在鼻腔的上方集中的时候。就要寻找哼呜的一个焦点。保持这个姿势一直练习。

在练习哼鸣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方法不正确的话,就会使发出的声音有些紧僵。效果不够理想:但是如果哼唱的方法对了。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那么,如何检验你所学到的哼鸣方法的对错呢?在哼鸣的时候,看你的嘴巴是否可以在不影响发声的同时随便的做动作。如果可以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如果不行的话。那就说明你的方法不对,得尽快改正。

二、喊嗓子方法训练

喊嗓子这种方法,我们一般是在戏曲唱法训练的时候,会经常性的见到。它之所以可以存在这么的久远,就必然是有它无可取代的重要性。“喊嗓子”,听起来感觉是扯着嗓子喊。其实不然,这个也是有科学的喊法的。首先喉咙要自然放轻松,然后慢慢的打开,由轻到重,慢慢的“喊”,通俗点说就是“打开喉咙喊嗓子”。要想科学的“喊嗓子”,就要做到在喊嗓子的时候要张开鼻腔,将口腔中的口盖缩成拱形拾起,将喉头放在深呼吸的位置,使口、鼻、咽、喉各个器官都打开,形成一个畅通无阻的发声通道,在这样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中发声,可以使发声者获得身体每个腔体的共鸣,发出来的声音真假一体。浑然天成,长此下去,会使发生者声音的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U母音方法的训练

运用U母音方法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将唇闭成“撮口”这个形状。然后轻轻的打开喉咙。将口腔形成一个小小的共鸣腔:然后在发音的时候。必须要紧紧地拢住上唇,用唇尖来发力。如果拢不住的话,上唇就会松动。使发出来的音不够纯。影响发声的效果。同时,在练习高音的下滑音的时候。要随着声音起伏的变化。达到“松”“空”“通”的效果。所谓的“松”,就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打开喉咙。深呼吸。将声音轻轻的推出来。达到“润”“满”“厚”的效果。“空”是指流动的声音所带来的空间感:“通”则是指在形成的肌肉管道中唱歌,上下通畅,气息畅通,即使音量不大,也会有声区统一的流畅感。总而言之,运用U母音来练习高位置的发声。是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也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一块奠基石。

四、母音与假声位置混合方法的训练

在学习唱歌的时候,通常对高位置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在唱高位置的时候。假声是比较多的。在唱假声的时候,我们的喉咙一般是开的,气息是较为不稳的。形成的气息也是垂直的,所以发出来的声音就比较柔润。不能完全的放出来,为了将声音可以在这种状态下放出来。且加入一些真声的成分,形成明亮声音的效果。就要采用这种母音与假声位置混合方法来训练,以下就是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的几点。

1.在唱假声部分的时候。将字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进行小小的转换,且每个字都要保持相同的感觉,与此同时,气息的深度也要有相应的配合,如果配合不好话。就可能出现声音虚化,完全发不出声音的现象。

2.在练习假声的时候。要从高音开始,因为在高音部分才会有比较多的假音,至上而下,这样才能在低音部分的时候也有假声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与呼吸的配合。

3.在加入混合母音。即将一个母音的成分混入另一个母音的时候。要将喉头打开,使发声管道竖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畅通。也是真假声混合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的几种教学方法,是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大多数的学生在运用这几种方法后。在音色。真假声的转换方面都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这就说明只要坚持不懈的运用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还对发声者后期的演唱事业助力颇大。对于真假声的训练,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同仁们的思考与关注。

参考文献:

[1]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2]韦华峰,覃国伟.高师合唱教学中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探索[J].歌海,2008,(05).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7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289-01

一、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二、在技巧训练中体现美育原则

在声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将歌唱技巧的训练放在发声练习曲中进行,这样的练习既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和厌烦的情绪,又容易使技巧练习脱离实际作品的表现,产生唯技巧论的观念。通过实践的检验,笔者认为将歌唱技巧的训练与表现具体的作品相结合更有效果。例如,在训练学生掌握气息控制的技术时,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乐句较悠长的作品,像《牧歌》《天山行》等歌曲的练习。在训练学生掌握歌唱位置统一的能力时,可以让学生先练习一些音域不太宽广的意大利原文歌曲,如《我亲爱的》《尼娜》等,然后再练习演唱一些音域相近的中国歌曲,如《长城谣》《梅娘曲》等。在训练学生掌握较为轻快、跳跃性的歌唱技巧时,练习一些如阿・斯卡拉蒂的《紫罗兰》、舒伯特的《鳟鱼》和中国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会很有效果。

在以上歌曲的演唱练习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表现作品所揭示的思想内涵或音乐形象的表达。比如,演唱《牧歌》要用悠长的气息表现蓝天白云下辽阔的草原上那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天山行》的演唱要注重利用悠长的气息表现出由天山顶上的白云所牵出的万千思绪;在演唱《我亲爱的》《尼娜》等外国作品时,通过对元音歌唱位置的把握,投入更具体的人性情感,将对爱人、对亲人的倾诉和呼唤更形象地表现出来;对《长城谣》和《梅娘曲》的练习则要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练习《紫罗兰》《鳟鱼》或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歌曲时,在注意控制歌唱声音位置的一致、音准节奏的准确和歌词吐字清晰的同时,更要注重音乐情绪的表现。

三、声乐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声乐的教学方法第8篇

关键词:音乐;声乐教学;情感

一直以来,声乐教学总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肌肉运动的技术能力,忽视了人的情绪性格等因素,造成技术的不全面,使专业的学习较为艰难。声乐学生整天努力练习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忙于解决各种声音的毛病。许多声乐前辈和老师说。学习声乐就是建立好的“歌唱乐器”,就是“发声机器”的训练过程。然而这种单一的将发声技能作为声乐教学的全部的教学方法,是不能真正达到声乐教学效果的。声乐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它需要一个整体协调的状态,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状态、心理稳定等方面,仅仅练习发声技术不但学不好技术,还会影响歌唱的美感。实际上声乐就是正确的说话,歌唱最终是表达感情的。歌唱的内容是歌曲的音乐情感和音调,其他的练习都是辅的。而且每个人对声乐技术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教师最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稳定状态,建立起学生个人的演唱技术状态。优秀的教师是不拘于某种教学模式的,而是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得知以音乐中心,通过表现音乐形象来调整发声技术的声乐教学方法事半功倍。

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人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

二、有内涵的练声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务。发声练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如单个音素、音节的发音练习,扩展音域的练习,提炼音质的练习等等。其实不然。即使是单个长音,假使我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也将出现多种声音音色、音质的表达方式。在歌唱中“声和情”永远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愉快、温暖的发音应是歌唱时的最基本声音色调,它可以使声音柔和悦耳,声随情走,充分做到有声有情,情托声,声含情。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 4 3 2 | 1――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彩虹”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彩虹的形状,以及用“雨后见彩虹”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歌唱前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酝酿感情,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情绪决定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这种忘掉技术、注重表达歌词内容的歌唱才能打动观众。例如在《节日欢歌》歌唱训练中,启发学生怀着激动兴奋的情绪,表现节日中欢快的气氛。学生在跳跃生动的音乐指引下,自然而然的就能运用光彩明亮、流畅生动的高位置声音来演唱,无须过多的声乐术语做解释。同样在教授歌曲《黄水谣》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所要表现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力图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三种不同的情感,而后的演唱比单从声音技巧来训练、要求学生要有效果。如此的“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从复杂的歌唱技巧中解放出来,从中真正感受到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歌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