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5 03:16:35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1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053-03

关键词: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发展路径;发展规划

1 背景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面对网络的强烈冲击,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改进各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质特色资源。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建设,图书馆各项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外借、资源检索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图书、报纸、期刊、电子资源的订购量逐年增加,已初步实现了文献信息服务的标准化、科学化[1]。我馆已发展成为营口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成为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图书馆,在学院各项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为了促进学院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依据教育部教高[2011]3号文件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制定)等国家、省级文件为标准,我馆在特色资源建设发展方面制订了发展规划。

2 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馆的成立时间不足6年,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现有藏书52.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报纸452种,购买电子资源10个,试用电子资源40个。馆藏资源初步形成了以理科、工科、管理学科为主,法、文、史、综等多学科兼的格局,并形成了以印刷型资源为主,电子资源为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院师生的基本信息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馆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工作已基本完备,这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馆的发展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馆藏资源结构还需优化。根据学院《2016―2020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表》,我馆对学院今后重点建设的机械、材料、化工与制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个专业集群的学科文献保障力度有限,还需要根据学院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外文资源相对匮乏,部分学科收藏不精、不全,缺少顶尖学者的精品[3]。②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有待创新。目前,我馆纸质文献采购的方式主要为现场采购及通过网络书单采购,采购方式较为单一,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发挥专家和学者在纸质图书采购中的主导作用。我馆对于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但目前我馆电子资源的获取途径单一,对于学院开设的重点专业保障力度有限,且外文电子资源匮乏,因此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也需要发展和创新。③知识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有待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和文献服务手段目前还停留在图书借还、入馆教育及信息检索课这些传统的服务上,没有开展个性化信息定制与推送服务,没有建立数字文献资源传递平台,也没有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检索、科技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④图书馆网站建设还有待加强。目前,我馆网站还停留在介绍型的阶段,网站没有开展实质性的网上信息服务,仅仅是介绍图书馆提供的传统服务、部门设置和规章制度等一般性的内容[4]。⑤多元文化服务工作有待开展。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工作目前仅限于“世界读书日”的系列活动,没有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文化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较为单一,活动影响力有待提升。⑥特色资源体系有待形成。我馆拟建的营口人地方文献库虽然形成了建设方案,但具体工作还有待开展;教师教材库初具规模,有待形成一定的体系;学位论文库、院系优秀教师授课视频收集等工作还没有开展,相应的数字化推广平台还未建立。⑦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转型还在探索。在目前泛在信息环境和大数据的热潮下,图书馆如果还遵循传统的运作方式,只会被时代淘汰,因此建设开放型图书馆的想法还有待落实。

3 加强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

在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我馆将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为纲领,以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建设方向,紧紧围绕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使我馆在现代化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均达到省级高校图书馆先进水平。

3.1 启动“营口人地方文献库”的建设

特色文献建设是本科图书馆评估的重要内容。我馆拟以地方文献为突破口,建立地方文献库,并从2014年起已经着手这方面的资源建设,拟定了建设方案。在“十三五”期间,我馆准备有计划地系统搜集地方文献资料,对包括营口人写的、写营口的、与营口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各单位的宣传资料、营口地区史志资料、地理资料等进行加工处理,成为反映营口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文献资源的一个窗口,并建立数字推广平台,对“营口人地方文献资源库”进行推广。

3.2 对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

我馆计划建立并完善教学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课程教材、教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优秀论文等)、职业型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职业资格认证教材、教参、在线培训等)、实习实践文献资源数据库(包括学生论文及实习实训成果、教师科研成果、实习实训实践视频、网络虚拟库等)等,为广大师生、企事业单位提供检索、浏览、借阅及下载等信息服务。

4 建设特色资源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增加馆藏数量,形成多元馆藏结构

4.1.1 保证图书馆藏书总量达标。在保证图书馆藏书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藏书量标准(生均100册,每年生均购书3册)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比例。根据学院建设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我馆拟增加应用技能类、创业类图书及配套资源的采购比例,积极支持学校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强化相应馆藏建设,使图书馆成为学院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料基地;稳步加大电子期刊、图书等数字资源的采购比例,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重点采购综合类电子资源,强化复合图书馆服务的资源保障;增加图书馆视听资源的数量,增设纸质藏书文献评价体系,加大工具性软件采购数量并与技术发展基本同步,不断引入新资源类型,强化纸质、电子、网络等各类型资源的整合;注重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体系,逐步形成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网上资源占有一定优势的综合性特色馆藏体系。

4.1.2 加大采访力度,提高馆藏质量。纸质图书及数字资源采访应征询各学科带头人的意见,设立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在每年采购文献资源之前,组织专家组对拟采购的资源进行讨论,决定采购资源的种类及数量;图书馆网页开辟“文献资源荐购”专栏,对于读者购买需求旺盛的文献资源、少量图书可即时采购,数字资源可在理工学院图书情报委员会会议上讨论。我馆将逐步把图书馆资源采购嘟桓学院师生,千方百计满足学院师生的文献需求,提高文献资源采访质量。

4.2 强化数字主导型图书馆,实现便利、完整的远程服务

4.2.1 建设数字图书馆门户,引进统一检索平台。我馆要提供异构电子资源一站式检索服务,简化用户利用数字资源的操作,并向集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开通移动图书馆,利用移动图书馆实现图书馆各类馆藏和数据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统一调度,让用户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查询、浏览与获取所需资源[5]。

4.2.2 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科导航数据库和教学教参数据库。我馆要提供数字化教学所需的电子教学参考书;建立网上素质教育平台;通过调研、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估等,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建立读者电话、短信、微信、网络咨询平台,迅速响应读者的咨询请求;引入高效、规范的服务管理系统,处理读者意见、建议和投诉,提高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6]。

4.2.3 不断推动图书馆个性化深层次服务。我馆应改变大量的数字资源仅仅显示在主页上及存储在机器里,被动地等待用户来选择的服务模式[7],形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构建较完备的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做好资源整合,并通过开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来补充馆藏资源的不足[8]。

4.2.4 开展科技文献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我馆将积极与省内具有查新资格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提供网络代查代检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查新服务、课题代检索服务、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查询并出具检索证明服务等。

4.3 调整馆藏资源布局,形成图书馆有效空间

4.3.1 馆藏布局调整。我馆通过对图书借阅频率的统计,有计划、有步骤地剔除阅览室内流通率偏低的纸质图书,将其转移到特定的物理空间集中存放,解决图书馆增量图书无处可放的困境。逐步调整现有物理空间的布局,释放利用率较低的空间的使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创业、交流空间的面积。

4.3.2 电子阅览室调整。我馆将改变现有电子阅览室的用途,并逐步取消电子阅览室,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根据学生的喜好摆放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各层走廊,随时随地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设立专门的数字资源体验区,让学生对图书馆现有的电子资源一目了然。图书馆一楼设立电子读报屏,并与学校主页连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学校近况,加深图书馆与学校的联系。

4.4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4.4.1 开展自助借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馆可以小范围逐步开展自助借还设备建设,实现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逐步改革现有书库的资源布局及工作分工,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书库无人值守、学生自助借还,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区域。

4.4.2 使用自习室选座系统。通过图书馆自习室选座系统,可以实现图书馆自习室座位资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座位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座位资源的利用率,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占座问题[9]。

4.4.3 开展学科服务等。我馆通过各类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图书馆员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学科馆员、文献传递员、信息咨询员等可以助力学生及教师工作的方面上来。

4.5 加强图书馆宣传推广力度,提高馆藏资源利用水平

我馆需深入研究读者心理变化和需求变化,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和推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保持现有的宣传讲座、网站宣传、印刷品宣传、主题活动宣传等,拓展微信、短信平台、实时咨询等新的宣传方式与手段,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水平[10]。

4.6 加强馆员培训力度,构建专业高效的管理与服务团队

4.6.1 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我馆对图书馆的各项指标实行量化的目标管理,并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明确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以及馆员在规划实施中的要求与责任,以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1]。我馆还定期对所负责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在年终考核时,对达标的部门和负责人在年度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表现优秀的员工还可以选派外出进修学习,从而形成激励机制。

4.6.2 加强人才专业培训。我馆将推进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和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及相关专业的在职进修;与国内图书馆建立交换馆员制度,提高中、高级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视野。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促进组织内部知识交流。重视管理人员在事业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实施专门的管理培训计划,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11]。

参考文献:

[1]韩美霞,辛晨环.关于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思考[C]//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2]刘杰民,王炼,张文静.湖北省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J].图书情报论坛,2012(12):1-7.

[3]佚名.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十二五”发展规划[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2(2):56-64.

[4]黄康美.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08(11):110-112.

[5]周祖平.让资源就在您的手中[J].科学与财富,2012(1):188.

[6]李跃进.论读者工作中抱怨行为的产生与解决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90-92.

[7]李咏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0(3):51-54.

[8]尹锋.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推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以长沙学院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3-45.

[9]黄长伟.高校图书馆自习区座位资源实施计算机管理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128.

[10]张国臣.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十二五”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C]//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图书情报工作研究会第24次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采购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示范高职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原则就是采购的图书应最大限度的为学校师生所使用,使图书馆形成自己特色、能满足各类读者各种不同阅读需求的馆藏结构,并较好地实现自身的职能任务。要实现该原则,就必须以现有的馆藏图书为基础,以读者需求和期望为导向,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规划。要实现该原则,就必须在了解现有馆藏图书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采购思路,以指导具体的采购行动。

(一) 认真制定图书采购计划

图书采购,应以满足各类读者各种不同需要的突出自己特色的合理的馆藏结构为目标。在数量上要满足示范高职的要求。要避免某年购书量数目过大,而某年购书量较少的不均衡的现象。所以,必须对现有馆藏图书进行摸底,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图书馆发展规划,拟定若干年内图书采购的规划和各年度各类各层次图书采购比例与数量,合理分配经费。在拟订计划的时候,还要留够预留量,确保采购能够适应突然的变化。这要求图书馆要建立科学正规的反馈体系,定时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情况,定期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各类图书总数和本数的比例,并根据反馈体系增减相应类别图书种数和本数,从而确定合理的经费分配方案,制定图书采购计划。

(二) 要确保所采购的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馆藏质量的好坏及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关系到图书馆是否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为广大师生服务。所以,在采购图书的时候必须保证图书质量。图书质量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质量,二是书纸张和装订上的质量。书纸张和装订上的质量能够较好的判断,内容上的质量难以快速判断。通常说来,可以采用尽量选择信誉较好的出版量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 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协调好各种书籍的比例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技能培训为主,了解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开展科研活动也应直接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的应用性研究。同时,学校会根据本校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重点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重点学科和逐渐削弱的学科。所以,在图书采购时,一是要建立各类、各层次图书的采购比例,要偏重教学参考图书、专业实践性强的图书的采购比例的同时,适当保留一定的基础理论、科研学术性和娱乐性图书的购入。二是注意协调好重点学科图书、一般学科图书和拟削弱学科图书的关系。对于重点学科,除了教学参考和专业实践性强的图书外,对于研究性的图书也要进行一定的采购,以确保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三是要兼顾读者的需要,对于调查中读者要求强烈的图书或急需的图书,也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四是要注重特色馆藏建设,对于图书馆特色馆藏,一定要一直保持,尽量收全特色馆藏相应的书籍。五是逐渐涉及和增加外文图书的采购。虽然说高职院校对于科研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目前读者外语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语图书逐渐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四) 建立规范化的采购流程

在采购计划明确,各类各种图书比例确定的情况下,图书采购工作的开展并不一定会十分顺利。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建立规划化的采购流程。图书采购的流程与其他物品的采购流程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各学科的订购意愿,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性,同时要尽量提高专业图书选择的准确度,对各类图书采购要综合平衡、协调。

(五)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反馈体系

图书质量的评估更多的要依靠读者来进行,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反馈体系。要建立图书质量反馈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定时分析各类图书借阅情况,建立各类图书利用效果评价体系。在建立该效果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的组成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一定的调整。二是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可以了解各类图书读者认可程度,也可获悉读者用或少用的原因及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以后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3篇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

【 正 文】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与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是相伴相依,同步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发展必然依托的基础和支柱。20多年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国各地社科院建立了30多所图书馆,中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丰富,现代化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工作管理日益科学化,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应该说,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漠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靠吃“皇粮”度日的状况,工作人员信息意识淡漠,观念比较落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反应迟缓,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经费严重不足,文献入藏量锐减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是靠财政拨款。随着书价的不断上涨,经费不足也成为困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山西省社科院图书馆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购书经费最高达32万元,而90年代以来,年购书经费最高20万元,最低仅为1万元。使许多连续性文献有所中断。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外文杂志更是无力购买,从而造成新的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科研服务、为决策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

1.3 人员队伍不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在职人员因长期人才安排不当,工作环境条件差,物质待遇低,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而降低或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虽然目前图书馆的人才结构较之前些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又不能及时培训和提高,传统技能和知识水平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需求。而图书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因种种原因另谋高就,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1.4 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管理不足

(1)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大多数初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馆仍停留在馆内管理自动化的水平。(2)在自动化建设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手工作坊”开发方式,其硬件、软件、数据格式和环境往往相互脱节,购买机器和利用软件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各个机构系统之间不兼容,造成资金和设备的严重浪费,却难以实现文献资源共用共享。(3)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经济待遇不高,难以留住计算机专业人才。(4)自动化发展不平衡。就水平而言,沿海高于内地,高校馆、公共馆要高于社科院馆。总之,大部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颇为有限。现有的自动化功能也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1.5 服务方式单一,对外联系和学术交流少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横向联系不够密切,固守传统的做法,只为本院人员服务,不对社会开放,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服务工作远离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供需脱节,从而降低了图书馆在科研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各省社科院图书馆之间由于地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纵向合作差。在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虽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协作会议,但却没有实质性协作项目。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仍然各行其是,这样下去将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社会化、网络化及资源共享的新要求。

2 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

2.1 更新观念,搞好服务,提高效益

首先要提高各级决策人员的认识,把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政策上、投资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其次,改变“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落后意识,树立现代社科信息中心观念、开放办馆观念和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意识。要将图书馆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被动呆板的服务模式向主动灵活的服务模式转变;由以文献收藏管理为中心的服务逐步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过渡;由主要为本单位的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向为社会各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扩展。为社会服务,不仅包括借阅服务,咨询服务等,还要主动开展市场信息调研,了解社会信息需求,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用户并与他们建立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关系;与科研工作配合,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中介等项服务中开展技术咨询、代查代检等项服务;为科研服务,要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重点课题开展专题服务、跟踪服务;还可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服务,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

2.2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

(1)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目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由于在全国归属该院同一系统,统一协调领导,因而在网络化建设方面进展较为顺利;高校系统图书馆可依靠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公共系统图书馆可依靠文化部组织的“金图工程”促进本系统的网络化建设。而社科院系统图书馆隶属于各社科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规划本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缺乏宏观调控,使社科系统图书馆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难达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牵头,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组成。集中领导、统一规划,根据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其自动化、网络化进行总体布局,制定中长期目标,对本系统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进行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切实保障本系统图书馆统一行动、共同建设。

(2)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要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①统一 规划。要通过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从各馆实际出发,规划好自动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关键是要选择好系统软件,最好由政府统一出资,选择那些系统集成化程度高,数据格式标准化好,网络开放性好,功能齐全、稳定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加以强制推广应用[1]。②分布实施。第一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建立起标准的书目数据库(新书书目数据和馆藏回溯书目数据)、专题数据库和本馆馆藏特色的文献保障系统[2],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本院图书信息网络中心,将本院各信息部门(科研处、办公室的档案室,特别是各研究所的资料室)的力量组织起来,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行分工协作,建立有本院特色的相关数据库,并进行联网,使院、所、处领导和科研人员在办公室或家中即可使用网上数据。第二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联网,同时建立类似OCLC的使网络经营者和成员馆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和共享系统,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机构在协调起步时就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本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建成全国社科系统图书信息网络,达到本系统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其他系统联网以至于全球联网,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3)建立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尚未取得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应当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有理由、有能力成为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骨干,并且联合国家数字图书馆、重点综合大学图书馆及各地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重要的图书馆,共同努力,打造中国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3]。

2.3 适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特色建设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馆藏文献载体结构。在馆藏建设方面,必须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并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以重点学科、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为中心的原则,来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逐步形成各馆文献资源研究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各馆藏书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系统。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形成互补关系,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作用,承担一定的角色。

(2)开发网络资源,扩展馆藏外延,弥补馆藏不足。为了弥补经费不足的缺憾,各馆应考虑在保证本单位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料作为馆藏文献(实体馆藏)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网络信息资源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整合作为补充,形成虚拟特色馆藏。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建立密切的馆际互借关系,制定切实有效的馆际借阅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实现文献资源多元化。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顺应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规划,既要继续保证搞好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又要积极扩大各类电子出版物的典藏量。电子出版物的典藏不仅外延的扩大,而且要注意内涵质量的保证[4]。

2.4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有整体意识、长远观点和阶段性具体措施。

(1)针对图书馆人才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要增加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建议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起全国社科院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任务,经常举办在职人员培训班、研讨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解决实际工作别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在普及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根据本馆工作需要,选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双学位,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社科院图书馆还应注重通过中外交流的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

(3)特别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要接纳有学识、有才华的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吸引事业心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对那些不具任何专长与特长,不适应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 王超湘.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情报资料工作,1996,(3)

2 同1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4篇

【P键词】艺术高校;图书馆发展

一、图书馆起源与发展

文字的出现与文献的产生,是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阶段的一个重要性的标志.人类在意识到应将自己的生存经验和所了解到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于以后的利用,最为原始的文献就此产生了。当人类认识到了应该对现有的文献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搜集,将所搜集来的具有一定数量的文献进行有顺序的摆放在一起,以便更长久的保存和利用时,最为原始的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

现代的图书馆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公共图书的出现。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欧洲,由于发展大型机械需要具有文化的工人,教育便开始普及到了百姓之中,从而促进了一些代表国家的图书馆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同时现代大学的图书馆以及专业的图书馆等各种类型图书馆都有了长远的发展。

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又将面对着新的发展和时机,虚拟化的图书馆,电子化的图书馆,数字化的图书馆等等新名老词的出现以及讨论,成为了现代图书馆的一大景观。

二、艺术类院校及其图书馆的发展

最早时期的艺术类院校有三种:一种是被人们称为“美术学院”的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以及湖北美术学院,这些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是以美术为主;第二种是艺术的学院: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以及九大音乐学院、各大电影学院、舞蹈学院等等,这类院校是以不同艺术门类为主要专业的;第三种则是以工艺美术为主要专业的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学院以及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等。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于美术的概念已经变为大美术的概念,用艺术设计来形容会更为贴切。现时代的艺术设计院校又被划分为四种:一是在传统上仍然以美术为主的“美院”,但是虽被称为美术学院,却又在美术的基础上增添了设计专业,它已经由一所专门的美术学院变成了以美术类为主,带有多性质艺术类院校;第二种穿了延续传统的美术院系,在同样建立了其他的艺术设计;第三种综合大学中的美术系、设计系,例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第四种则是以专业的设计所命名的学校,例如北京服装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所以设计院校它不只是培养艺术家们的摇篮,同时也是培养著名设计师们的摇篮,艺术院校图书馆是为院校的教学以及创作研究提供保障的服务性机构,是艺术院校的教学以及创作研究可以正常有效的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大多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都是建立于五、六十年代,经历了文化大改革时期具有磨难的时期以及文化改革后修复的时期,最后到现在可以稳定发展的时期。作为具有专业性的图书馆,它的发展历史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自从成立之初就为培养我国的艺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转变及其发展特征

《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一书中将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为三种时代:第一种时代的图书馆是纸介质的图书馆,通过纸张以及印刷介质信息的资源为主的;第二种时代的图书馆是较为机械化的图书馆,它同样也是以纸张以及印刷介质信息的资源为主,但是实现了计算机化的作业;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是数字型图书馆,利用计算机以及通信的技术手段,对文本、图像或影像、数值等多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我们较为习惯的把第一、二种时代的图书馆称作为传统的图书馆,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称之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当人们一提到数字化的图书馆时,主要就是针对着信息的处理;电子的图书馆则是以针对资源所形成的;虚拟的图书馆针对所存在的形式。数字化的图书馆的五项特点:共享化信息的利益、数字化资源的信息、虚拟化信息的实体、网络化信息的传递、知识化信息的提供。当下的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图书馆过渡到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过程中,这个时期叫做复合型的图书馆。通过图书馆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时代:第一种时代的图书馆是藏书楼形式的图书馆,它主要已收藏为主,像类似官府藏书、皇家藏书、私人藏书等等,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帮其秘藏、数量较少、图书整齐;第二种时代的图书馆是以阅览为空间的图书馆,它可以优先的开放、藏书与阅读并重、书籍刊物可以借阅;第三种时代的图书馆则是文献中心的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收藏阅读两者合一还有文献的资源;第四种时代的图书馆则是复合式的图书馆,它的主要特点是将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化,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转变、通过网络让图书馆走向人们、扩大以及延伸图书馆的性能。图书馆在当代社会下的需要是:知识方面的摄取、整齐有序的信息以及各项能力的训练。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将会朝着:第一点现代化的观念;第二点对各项功能加以扩大,在传统的图书管上加以延伸;第三点将所有结构整合形成一体化,便于人们的翻阅。第四点将资源有效的数字化。

总 结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起步相对较晚,又有自身的独特性,艺术类高校的图书馆是教学和创作研究的服务保障,其必须结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发展规划,运用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用户服务,实现艺术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简介:赵杨(1985.6-),女,籍贯:湖南岳阳、学历:本科、毕业学校:四川音乐学院、职称: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参考文献: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等级医院;评审

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要求,对比医院图书馆评审条件6.5.6.1(图书馆基本设置和藏书数量能满足临床科研教学需求,实施支持网上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能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1])要求,对医院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但更多的是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等级医院评审中,医院图书馆的现状及如何发展医院图书馆作如下论述:

1 医院图书馆的现状

1.1 服务观念陈旧

大多数医院图书室在医院属于边缘科室,都存在服务观念的问题,医院由于资金的问题,缺乏对管理员的培训,对图书馆也没有太多的要求,读者服务方式长期以来都停留在看摊守馆、足不出户、坐等读者、办理借借还还等一系列单一、简单地被动服务上。

1.2 经费短缺

经费是图书馆发展的保证。现阶段医院图书馆都不是独立的机构而是隶属于科教科或信息科,经费来源于医院投入,无独立经费支出权。由于医院图书室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率,这让大多数医院领导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有所顾虑,这对图书馆的书刊采购造成直接影响,医院图书室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往往采取“舍书保刊”的方式,这对医院图书馆长久的发展十分不利。

1.3 书刊得不到有效利用

就我院长期读者服务工作来看,除了晋升职称考试外,很少有读者主动到图书馆进行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有:(1)、受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年轻一代的医师往往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一切向钱看,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做学问、搞课题上;(2)、由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临床医师往往需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与病人的沟通、医疗文书的处理及临床诊治上,无法抽身到图书室进行学习;(3)、医院不同于科研单位,对新技术及科研项目的开展要求低,这让许多医师产生惰性心理,只需做好临床工作即可,对信息的需求较少。

1.4 管理员素质低下

很多医院图书馆都被认为是收留“老弱病残”的地方,管理员都是“半路出家”,只能进行普通的借借还还,适应不了当前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图书管理工作。并且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存在得混且混的思想。

2 针对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如何发展医院图书馆

此次等级医院评审对医院图书室的要求如下:

C(合格):

1.有医学图书馆工作制度和医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

2.藏书数量符合要求(包括电子图书)不低于3000册/百名卫技人员。

3.提供网络版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服务。

B(良好):符合“C”,并有网上图书预约、催还、续借和馆际互借。

A(优秀):符合“B”,并开展定期检索、课题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以及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满足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和员工的需求。

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医院图书馆在等级医院评审中要达到优秀,必须做如下发展:

2.1 领导重视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

不少医院领导认为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附属,是一个只有经济投入而无经济产出的部门,可有可无,对图书馆的投入也是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能少给决不多给,甚至不给。医院图书馆为了达到医院评审要求,医院领导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效益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对图书馆人财物的投入,使医院图书馆在管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2.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根据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医院图书馆必须要有数据库资源。由于从表面上看医院图书馆是只有投入无直接经济产出的部门,导致许多医院对数据库的投入持犹豫态度,图书馆建设举步维坚,更有甚者认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几台电脑就能解决的问题。其实,现代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应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特色馆藏信息资源;二是各类型医学数据库资源;三是网络信息资源[2]。这次等级医院评审将拥有数据库资源作为图书馆评审的合格条件,而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评审的良好条件,要求医院必须加强对医学数据库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投入,这对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提高馆藏书刊质量

此次等级医院评审要求“藏书数量符合要求(包括电子图书),不低于3000册/百名卫技人员”,要求医院的藏书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医院藏书量提出要求,但医院也不能过多的追求藏书量而忽视馆藏质量。例如我院是以血栓病为诊疗特色的医院,因此在平时的藏书建设中应建立以血栓病专业为核心,以其他相关医学学科为辅的结构体系。在平时图书订购中注意收藏一些权威性、专业性强的学科专著,注意剔旧工作的开展以及减少复本量,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图书的订购要具有科学性,采取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的措施,主动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2.4 积极实行“临床图书馆员计划”

“临床图书馆员计划”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即医院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参加临床医师的查房、病案讨论,获得医学知识及有关情况,从而能有效地了解和分析临床方面的各种特殊问题,有的放矢地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疾病的高质量情报服务。实施“临床图书馆员计划”是小型医学专业馆开创读者服务工作新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3]。图书馆员参与到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中,凭借自身对馆藏的熟悉和所掌握的情报技能,及时提供相关文献信息。这正是等级医院评审中,达到优秀所要求的:开展定期检索、课题查新、信息编译和分析研究以及最新文献报道等信息服务工作,满足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和员工的需求。

2.5 培养高素质馆员

从长远来看,医院图书馆培养高素质馆员是大势所趋,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高素质馆员决定了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甚至于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展事业。医院图书馆要实施“临床图书馆员计划”,没有高素质馆员无法做到,医院要进行现代医学信息资源建设,没有高素质馆员不行。因此,医院图书馆必须加强高素质馆员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总之,等级医院评审是为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而建立的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他涉及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医院图书馆来说,他的出现既给医院图书馆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将使图书馆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M].卫生部,208.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53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图书馆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对高职院校来说意义巨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科研等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逐渐提高,这给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挑战。而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就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1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现代化建设意识不强

第一,因高职院校领导对图书馆管理的意识不强,导致图书馆宣传力度不足,馆藏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了解不足,重视也不足。第三,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不合理,白天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忙,夜间图书馆开放的时间也较短,这降低了图书馆的利用效果。第四,图书馆的书刊数量不断增多,书刊价格也不断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导致图书馆经费不足,因此在提高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第五,高职院校领导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较低,对院校图书馆的经费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2 信息服务水平不足,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因从事学校图书馆管理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都是老职工,他们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外语、计算机以及网络技能不足,缺少对科研课题立项参考、对信息加工筛选以及进行信息检索、挖掘创新等科研服务的能力。而信息化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领域图书馆的建设要求,但因基础条件和学校领导不重视等因素,导致学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低下,进而使得图书馆提供不了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所需的服务。再加上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活动增多、教学研究范围扩大,学校图书馆缺乏信息化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科研活动和教学研究的进程,最终限制学校的发展。

1.3 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涉及项目多、管理复杂的工作。首先,其数据量巨大,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职工与学生人数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逐渐加大,而随着文献数量的大量引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也不断加大。长此以往,数据的庞大性不可估量。作为学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和主题,服务内容的创新不仅是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关键,更是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条件。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图书馆系统没有做到体系完整、架构清晰。因此,应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进一步强化富含院校特色的图书馆信息管理,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2 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2.1 制订完善的长期发展规划

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随意性,使得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图书馆的发展,缺乏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集中体现出信息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计划与规划,着眼于其长期发展,以可持续均衡发展为目标制订完善的发展规划。其次,在信息时代,信息增长的速度已不能用常见单位来衡量,因此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继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接纳新思想、新观念,并吸收其中的精华,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满足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

2.2 确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发展道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资源建设将会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发展数字化的图书馆首先就要立足在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上,依照高职院校自身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以及长期的计划发展目标,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一方面,要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以及全文检索等功能,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现有资源,展开网络化建设。与此同时,进一步发展社会资源馆藏化,集中收集、整理和管理社会中的信息资源,大力发展网上资源,并通过信息搜索、跟踪以及过滤等资源类别进行组织,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2.3 突出高职院校特色图书馆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图书馆对资源的收藏、存储和管理已非常丰富。而人们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运用、管理方式以及服务内容也有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的必要因素。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服务机构,其性质就是为教育服务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就是提高其为用户进行的服务行为和质量。就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来看,都比较重视管理理念的建设与创新。如,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读者永远是正确的”“用户至上”等服务理念,以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内容与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白玉.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问题探讨――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48-49.

[2]吴荣声.浅析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J].企业导报,2012(2):234.

[3]周颖.论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文教资料,2014(12):61-62.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7篇

一、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学习

图书馆始终把思想业务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深感一个良好团队的重要性,只有一个精神面貌、业务素质良好的工作队伍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馆每周二下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学习院方的制度及文件精神,使我馆人员及时了解院方指示,时刻与院方步调保持一致。同时又加强馆方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经过了多方面的学习,工作人员在思想和业务方面得到了提高,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党员11人,积极分子6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3人,形成了一支良好精神面貌的专业队伍。全体工作人员每天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岗,不串岗。每天下班各部室都会关好电源,门窗,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确保公共财产的安全。

二、工作方面

1、主要工作

全馆工作人员在新馆筹建期间(8月5日——10月15日)完成了354615册图书的搬迁和上架工作,同时各部门还完成了以下工作:

采编部:修改加工图书2414册;整理修补破损图书608册;打印复印图书馆其他资料709张;对6485册期刊回溯建库。

流通部:接受借书178953册,还书178131册;上架图书182131册;修补破损图书4000多册;催还图书2354册;

期刊部:接受期刊10302本,修补破损期刊350本。输入期刊数据1195条,修改数据957条;打印架标1512份,贴小卡片2096张;对XX年8035本杂志进行整理送去装订;征订09年期刊1180种,报纸113种;接待读者61281人次。

信息部:整理报纸8216份,装订2472册;以教改为主题办《信息之窗》6期,以图书馆主导作用为主题出板报7期。

技术部:完成新图书馆网络布线;硬件设备安装和调试;软件安装与调试;系统及硬件维护;图书馆网站制作;数据备份及统计。

自修室:接待读者136850人次。

图书馆10年共接待读者377084人次。

2、新馆筹建

由于学院的发展壮大,图书馆规模也在扩大,新图书馆已于10年5月份竣工。为使图书馆布局更合理,按照计划,将成立以社科为主的老馆和以自科为主的新馆布局,这就表示图书馆516892册图书要进行库室调整,将近一半的图书要搬迁到新馆。虽说一半图书在老馆,但却带动整个库室的调整,意味着516892册图书要重新下架打包再重新上架,也就是1033784册图书重新上架,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为了使新馆早日利用,早日为教学科研服务,19个工作人员在炎热的天气加班加点的投入了紧张的打包中。天气炎热,书库没有风扇,别说干活,就是站在那里不动浑身都流汗,但同志们没一个说苦的,累的回去吃饭时拿筷子的手都在发抖,但没一个退却的。就这样,在15天时间内就完成了3个书库,354165册图书的打包工作,一百多斤的书包打了4000多包。对于4000多包图书的搬迁,现在回想起来也有种恐怖的感觉,我们忘不了工作人员那一双双磨破的手套,忘不了被袋子割破的双手,忘不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连续几天搬迁图书的壮观感人的场面,没有电梯,一楼到五楼,一百多斤重的袋子全靠各系部同学人工搬迁,工程浩大,让人为之震惊。同学们三五人搬一包,一个方队累了,就换另一个方队,就这样,像“蚂蚁搬家”,像“愚公移山”一样,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各系部的大力协助下,在短短10天时间顺利的完成了搬迁任务。而后,19个工作人员在15天时间对这些图书进行了分库室上架,老馆成立了2个书库,新馆成立了5个书库。15天的日子更是难熬,为了按计划完成,工作人员白天没回去吃过饭,都是在书库里面吃一个饼解决,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苦虽苦,累虽累,但看到焕然一新的图书馆,分工详细的书库,能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览环境,大家感觉到了欣慰,感觉付出所换回的价值。

三、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2010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四年,目前数据库中藏书种数数据已达105022条,即有516982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2台服务器、40台工作机、14台公共查询检索机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复印及检索服务。

3、认真做好巡架、整架工作。为节省师生的时间,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作文章、下功夫。一是勤整理,对师生归还的图书每天及时归类上架;二是勤检查,对师生在借阅时抽乱、插错的书籍勤查找;三是勤过目,到书架旁勤看一看,对图书的位置了如指掌,为师生查找资料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赞誉。

4、延长开馆时间,使图书馆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新馆自11月1日开馆后,白天8:00——晚上9:30,全天开放,使阅览时间达到了74个小时以上。

5、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在图书馆开展了勤工助学岗位,本年22位同学参加了勤工助学,缓解了工作人员少的紧张局面,又为同学提供了助学机会。

四、环境卫生

为了给读者,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我馆对各部室及馆外环境卫生要求严格,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室内要求图书摆放整齐,书架无灰尘,地面无纸屑,室外要求扶手无灰尘,地面无纸屑。自修室要求每天早晨8:00以前清洁完毕,清洁员每天是早上7:00上班。根据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形成习惯,每天无论室外还是室内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幽雅干净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学院图书馆工作计划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文化 羌文化 灾后重建 生态图书馆

[分类号]G250

1 羌文化及其区域分布

《说文解字》言:“羌,西戎牧羊人也”。“羌”字由“羊”演化而来,清代以前,羌人多以放牧和畜养牛羊为生。羌族有语言而无文字,自古一直使用汉字,崇拜石头和白色。羌族是黄帝之后的古蜀人翻越龙门山脉的传承,目前全国仅存唯一一块羌族聚居区分布在四川境内的茂县、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县。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因“茶马古道”、“麝香丝茶之路”而数度繁荣。

2 羌区图书馆受灾严重

四川境内的平武县、青川县、汶川县、理县、茂县等13个县的文化设施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其中4个县文化局、34个县文化馆、29个县图书馆、2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遭到损毁,共计10,7万平方米。而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和档案馆受灾最为严重,馆舍毁灭,损失地方文献、禹羌文献、红色文献资料3万余册,其中包括记录了羌族1700多年发展史的珍贵古籍――500多页的“孤本”《石泉县志》。

羌区百废待兴,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灾后重建工作正期待着相关科学的指引。笔者认为,“重建”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再造一座建筑物,“重建”应当成为一次机遇,图书馆建设者可以在统筹兼顾的视野下,以图书馆建筑学的思维方式,实现图书馆场景的再造和优化、环境资源的重组和合理配置以及服务功能的恢复和提升。

3 图书馆建筑学的主流理念及实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建筑学蓬勃兴起,日本图书馆协会(JLA)1985年以来设立了图书馆建筑奖,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则与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合设立了图书馆设计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建筑学研究在鲍家声、高冀生、李明华、李昭醇等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已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入,较为主流的理念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图书馆建筑设计首先应考虑安全和防灾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图书馆是人、书集中的地方,应该充分保证建筑坚固、出入无障碍。美国新奥尔良市在2005年飓风后进行了整体城市重建规划,将图书馆定位在“知识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城市生态位上,选址于新市区的中心位置,并以“阶梯金字塔式”的建筑形式实现高位防洪和坚固防震。中山图书馆面向革命广场,广州新图书馆朝向规划中的中心广场,其建筑设计阶段都充分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需要。

对于以防火、防水为主的图书馆防灾要求,除在修建时采用耐火、防水、隔潮的建材以及安置不损害文献的二氧化碳灭火设备以外,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融入更多的防灾理念。浙江省台州图书馆建筑中插入了7处不同的院落、天井设计,能对火灾、水灾在建筑物馆内的扩散起到有效的阻断作用。

3.2 图书馆建筑应该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国内外的图书馆建筑中,多见“打开的书”、“叠放的书”、“平放的书”等设计,已缺乏新意。李明华先生指出,建筑美的深层意义,在于表现文化。李昭醇先生认为,图书馆建筑应该承载民族文化要素和地方历史积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师和研究者都需要图书馆建筑文化的滋养“”。亚历山大新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将古埃及的太阳神嵌入了地中海之滨,外墙的阿斯旺花岗石贴面和篆刻的阿拉伯文字、图案成为了埃及文化的代言。中山图书馆借助岭南建筑精髓表达地域文化特征,苏州图书馆利用“天香小筑”庭园布局,成为姑苏古文化的缩影。

3.3 图书馆建筑应该与其环境景观协调呼应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充分尊重城市整体规划与周边环境及建筑,并与之形成良好契合。亚历山大图书馆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鲁斯岛灯塔隔海相望,澳大利亚威尔士州图书馆与悉尼歌剧院汇聚于著名的达玲港,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走廊可以俯瞰塞纳河的风光,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充分呼应了其所处的五大道区旧式洋楼建筑风格,中山图书馆与鲁迅纪念馆、天文馆、古炮台被整合规划在岭南书院文化基地内,广州新图书馆南朝珠江,毗邻博物馆、歌剧院、东西双塔,与自然和人文环境都形成了有机协调。

3.4 图书馆建筑应该是节能环保的生态建筑

首次提出绿色建筑概念的是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其绿色精神突出体现在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使用大型玻璃幕墙,并装配有感光灯具,荣获国际节能大奖。美国的凤凰城中心图书馆顶层透亮的蓝色天光,既符合通风要求,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荷兰德尔福特大学新图书馆建筑主体的高度随主立面逐渐下沉,形成一个巨大的坡面,三个立面玻璃墙形成采光塔,坡屋面则在冬日起到绝佳的保温作用。我国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利用北面人工湖湖面的良好吸热作用,将中央空调的散热系统设置在湖底,实现了有效节能。美国纽约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新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则在充分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方面成为典范。

3.5 图书馆建筑设计应该贴近读者心理

华东师范大学范并思教授曾提出:“天堂很简单,就是图书馆的模样”;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于“第二起居室”;首都图书馆倪晓健馆长认为,天堂就是在书面前人人平等,乞丐进馆一视同仁。为图书馆营造沉稳感、安宁感、和谐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四方城堡式石质建筑造型,借助视觉震撼力呈现出科学殿堂厚重的文明积淀,契合了读者严肃的求知心理。按照西方美术标准,白色、浅灰色、浅蓝色等冷色调属于“安静色调”。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通体乳白,配以线条清晰流畅的造型,显得安静柔和。但也有学者认为“安静色调”缺乏应有的背景穿透力。美国孟菲斯大学麦克沃特图书馆选用暗红色砖墙和白色石料,墨西哥大学图书馆主体墙面为暗红,配以动感强烈的白色抽象装饰图案,也成为了世界图书馆建筑的经典作品。

4 应用图书馆建筑学理念及相关法规、标准设计羌区图书馆重建方案

4.1 安全性设计

4.1.1 选址重建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重建选址必须避开地质断裂带及其活动区域,避开生态环境脆弱及灾害多发区(如松砂层、古河道、旧池塘、容易产生开裂和沉陷的陡

坡及细长的山嘴、高耸的山包或三面临水的台地等)。应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岩埋藏较浅且完整、土质坚硬而稳定的场地。

4.1.2 建筑物设防 日本在1995年阪神地震后,统一规划了小学作为公共避灾中心,规定以最高安全设防规格建造,并配以储水、储食等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的建筑物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第五十条规定:对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文化部制定的《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规定:地震灾区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要建设符合标准的坚固安全的建筑。陕西省建设厅和质监局联合制定了《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四类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烈度须提高到8度,要求出入口配套设计开阔场地,保证通畅无阻,并兼顾作为社区避难场所。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应按8度设防,并依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考虑馆藏区设计,按照《国际图书馆联盟防灾手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并结合图书馆建筑学的安全性理念,将新图书馆设计为羌区坚固的未来避难中心。

4.2 文化性设计

4.2.1 数量及分布规划《四川省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规定:市、县级图书馆主要依据服务人口与服务半径确定其规模,服务人口在20-150万人的,可设置中型馆一处,服务人口在5-20万人的,可设置小型馆1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规定:四川省地震灾区共计划恢复重建图书馆52个、文化馆5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层点1177个。羌区重建图书馆的规模、数量及分布可依据上述各条例进行具体规划。

4.2.2 建筑风格设计羌族碉楼建筑是羌区文化的标志,被誉为“康巴名片”。理县桃坪寨、北川县小寨子沟、汶川罗卜寨、茂县黑虎寨是碉楼建筑的经典。值得惊叹的是:多数羌族建筑在大地震中居然安然无恙。始建于公元前111年的理县桃坪寨距今已两千年历史,曾经历过民国24年的松藩大地震,而在这次5,12地震中离震中不到20公里,居然没有发生一处整体倒塌,500居民和20多位游客无一受伤。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绍明也指出,羌族的传统建筑穹庐具有很大的抗震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认为,羌族建筑采用的榫卯柔性连接穿斗式结构极为坚固。

笔者认为,石彻斗棋结构错综多姿,技术与艺术结合独具风韵,将羌族碉楼建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结构力学优势融入到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中,既能够表达图书馆作为地域文化标识符的审美理念,又符合建筑科学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

4.3 协调、配套性设计

4.3.1 与自然环境协调羌碉建筑的石砌底层收分明显,上部渐缓,能承担较大的荷载,且外形呈现出优美的弧线。羌区高原山地地貌开阔、雄壮,羌族石碉的建筑格调墩实、粗犷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呼应,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重建设计应充分考虑羌区自然风光及干燥、多风、积雪的气候特点,继承羌碉的建筑风格,将图书馆设计为背风向阳、平顶、墙体梯形的石质羌式建筑物,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4.3.2 与相关社会资源配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先生指出:灾后重建应该基于系统的观念,各种社会公共机构和设施的设计和规划应该统筹配套。北川县震后文献和档案抢救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就近的抢救场所(如用于晾晒文献的开阔场地)而严重延误了抢救时机,这暴露出灾前的图书馆、档案馆没有与其它社会公共设施(如空地、主体道路等)进行统筹规划的症结。《北川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社会资源的统筹配套,选择擂鼓镇作为永久居住区。该镇紧邻国家一级公路,生态环境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水资源丰富足以解决5000人的饮水问题。

笔者认为,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应充分考虑新馆的交通条件、资源条件,学习中山图书馆和广州新图书馆的经验,将图书馆、博物馆、广场、剧院等文化设施进行整合规划,并且配套设计消防队等公共安全机构与之相邻近。

4.4 生态设计

生态节能设计已成为各国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笔者所建议的羌碉风格建筑在节能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羌碉“斗窗”外小内大,窗外的风雨不易进人,而阳光却可以最大限度地进入室内,与天井、天窗相结合,可自然地取得透光、通气、温暖的环境空间。另外,羌式水网可形成给排水的自然系统,“自来水”既是经济的消防设施,又能调节室内温度。石碉建筑主要取材于当地漫山遍野的石料,能够实现生态建筑的节材理念。笔者认为,在依据我国的相关节能法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照明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羌碉式通风、采光、就地取材和自然给排水原理进行羌区图书馆的重建设计,既能体现民族文化风情,又能有效地实现环保效益。

4.5 贴近读者心理设计

地震给灾区人民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创伤,公共建筑物的重建设计应当造型坚实、厚重、稳定,给人以不可摧毁的安全感。羌碉建筑石砌外墙的坚实质感,梯型造型的牢固结构感,能够带给灾区民众和读者以心理支持。

羌族建筑通常大面积使用当地本色的红土、白土作为外饰材料。墨西哥著名建筑师Lgorreta设计的艺术中心,使用当地的火山岩本色与红色,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墨西哥文化背景下的原生态感的建筑群落。笔者认为,红色正谙合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审美心理,是公正、沉静、吉祥的象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作为羌区图书馆的外墙色。另外,白色是羌族所崇拜的色调,同时也是图书馆建筑学理念中的“安静色”,可作为室内主色调。在羌区图书馆重建设计中选用石砌梯型结构和红、白本土色彩元素,可以从建筑文化层面实现对当地公众和读者的心理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