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8 16:40:39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1篇

【关键词】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加强措施

1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1质量管理

企业进行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保障。一般而言,施工单位开展管理工作一般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施工流程为依据,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来进行施工,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合理的管理策略。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将质量管理与费用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工程施工的综合管理。支付工程相关款项要以施工项目完成的情况为依据。

1.2计划管理

工程施工的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对施工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确立规范的施工工艺,使计划管理能够符合工程项目目标的要求。对施工计划进行编制的时候,设计人员对相关的资料要非常熟悉,例如业主对工程施工的要求、工程施工合同内容等,并有机结合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高效可行的施工计划。此外,还要基于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3安全管理

安全是任何工作展开的基础,电力土建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工程施工顺利的进行,所以进行安全管理非常的重要,严格执行措施,落实责任人,做好施工管理的安全保障工作。

1.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就是对施工中要应用的新技术进行开发和引进,按照技术要求严格的执行,以管理标准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施工经验。技术管理的有效性是影响电力土建工程整体质量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施工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在施工阶段进行技术管理,就要从工程项目本身出发,对现场的实际施工加强重视。

2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缺乏高效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团队。施工队伍中的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没有较强的经济效益意识,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对造价控制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深,不能很好的配合,造成电力土建工程技术及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同时为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此外,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2)频繁发生违规作业现象,对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性造成影响。工程施工的时候,因为施工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违规现象频有发生。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性不足,导致电力土建工程施工出现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作业过程中未以相关施工规范为指导,全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或采用自拌混凝土,或采用低标号的商品砼,且成品保护不到位,最终导致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对违规操作行为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很有可能会造成管道不通,返工处理;或者基础开裂下沉,造成设备停电,严重的可能造成损失与伤亡。

(3)施工流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工程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的一些主要部门经常出现职责交叉现象,如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业务部等,这些部门之间很少进行交流,经常会出现很多分歧,造成电力土建工程进展的不顺利。施工准备不充分,导致施工流程不顺畅,出现不必要的停工。施工中,随意性较大,没有一套规范标准的施工方案,使得施工质量良莠不齐。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够重视,使电力土建工程施工没有依据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使工程审核环节、验收环节和决算环节都不够规范。

(4)没有合理的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意识不足。电力土建工程进行施工管理是一项易被忽视的工作,因此在安全管理环节常常出现漏洞。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管理还不够了解,所以在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这不仅会影响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导致电力企业财产的损失,还有可能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投产后的设备等造成危害。

3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培训,提高电力土建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进行学习,互相交流技术经验,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明确从业应具备的资格,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此保证电力土建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与需求相符。

3.2建立健全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制度,落实考核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基础。公司应借鉴行业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经验,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其执行情况。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以确保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3建立规范的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流程

实行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定合理有序的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强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规范性。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必须明确从投标一直到验收的每一环节的具体管理方式和重点,使每一环节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3.4制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制度,使用人员必须以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为前提,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明确施工安全管理职责,使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要合理的组织安排,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定期对个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考察评比,并做出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4结语

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密集、资源密集、技术密集、施工交叉等方面,施工管理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设备、过程设计方案等。要想保证电力土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实现合理高效的效果,必须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强化电力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探寻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电力土建工程建设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林柏根.优化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09).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2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0-0100-01

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的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屋面的防渗漏技术方面、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桩基技术方面以及验收规范不标准,导致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存在着问题。本文针对于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具体的探讨了解决的措施,进而全面的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1 屋面的防渗漏技术方面

在土木工程建筑屋面的防渗漏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到位,导致屋面的防渗漏做的不到位,进而不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在进行屋面的防渗漏施工中,还存在着施工不仔细的问题,偷工漏工的情况发生,导致在建筑日后的使用中,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建筑的长远使用。

1.2 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对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在混凝土的养护方面,存在着养护时间上不足,缺少浇水的过程等问题。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混凝土出现了少量的蜂窝以及麻面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利于整个建筑在日后的使用,在安全和质量上存在着隐患。

1.3 桩基技术方面

桩基是整个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桩基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桩基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承载力和沉降度设计的,尤其是其中的沉降技术最为复杂,桩基的抗压力是根据竖向和横向的压力计算的,再由复合受力和水平荷载的功能来确定桩基的施工。但是在实际的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人员不按照相关的规律进行设计,进而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4 缺少规范的验收标准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的中,缺乏规范的验收标准,对于在施工技术方面上的问题,无法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严重的影响到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来看,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缺乏对施工技术控制的思维概念,并且对于工程技术缺乏充分的科研准备,在验收标准上,各个单位有各个单位的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也导致在建筑质量上的参差不齐,严重的制约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

2 对策分析

2.1 做好屋面防渗漏的施工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筑屋面防渗漏施工中,需要针对于防渗漏技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规定,坚决执行各项要求,确保建筑屋面防渗漏施工的质量。另外,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在实际的屋面防渗漏的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并且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不能够省略的部分坚决不能省略,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在屋面防渗漏施工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2.2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养护的时间上,至少应该在7天以上,并且需要具备浇水的过程,使得混凝土能够保持足够的湿润。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方面,需要保护钢筋和混凝土不受到损害,可以采用1:2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修整。

2.3 做好桩基基础的施工

在实际在打桩施工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确定桩基的施工范围,需选择平整的场地,并且清理周边施工范围内存有的障碍物;要进行前期的打桩实验,通过先进仪器测量定位桩的位置,然后再进行桩基实验,并且把每次的实验结果都要记录起来,再根据实验后的结果确定桩基的施工顺序;桩基施工现场的排水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桩基施工的现场有着很好的排水通道;在进行群桩施工的时候,对于桩的密度、长短和规格要做以详细的了解,再通过这些系数以确定打桩的顺序,能更有效的避免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物的破坏。

2.4 做好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需要严格的规范技术管理制度,尤其对于一些技术支持方面的工作,更是不能缺少,使得员工都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并且要做好各方面的技术培训工作,尤其是某些环节上的关键性的技术,更是不能缺少培训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都要对其制定出严格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并且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头上,实行有效的个人负责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工程所制定的图纸来进行规范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才能使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信誉度,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立足。

2.5 规范验收标准

针对于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验收标准的不规范,进而导致的施工技术上存在着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规划验收标准,在建筑行业,应该形成统一的验收标准,并且在验收的过程中,坚决的按照相关的验收标准和验收规范执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的质量,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全面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帮清.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重要性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6).

[2]刘冬,张晶鑫.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3]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4]姚作杰.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11).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3篇

摘要:《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为了便于叙述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工程施工实践,对房建工程防雷施工中的方案编制、施工安装、质量评价及质量验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表可填,可操作性强。但笔者发现,规范在以下几点仍有待完善,具体有:1、词句表达模糊,有不同的理解(3.2.3条强制性条文);2、条款所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3.2.3条与5.1.2条2款);3、规范第6.1.1条1款所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部分表格的主控项目漏项;4、建筑物防雷工程新旧施工规范同时使用,施行中容易引起混淆。

关键词:防雷工程;规范;理解;沟通;探讨

第一个问题:词句表达模糊,有不同的理解。

规范第3.2.3条(原文: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属于强制性条文,“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这段句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钢结构建筑物的金属柱子构件。但是,读完整段条文,再翻看所对应的条文说明,才明白“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所表述的不只是指钢结构构件,而是也包括钢筋混凝土柱子构件,贯穿第3.2.3条的主线,所表达的是承力钢结构构件以及钢筋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方式问题。由于条文词句用词欠妥,从纯文字角度理解,把承力钢结构构件与混凝土梁、柱并列来说明严禁热加工连接问题,施工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因为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规范的其他条款是允许对焊、搭焊等热加工连接的。而对于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已经安装完毕的承力钢结构构件,严禁热加工连接是必须的。

第二个问题:条文所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规范第3.2.3条,“除设计要求外,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混凝土梁、柱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的机械连接,严禁热加工连接。”如果“兼做引下线的承力钢结构构件”本意所指的不是钢结构构件,而是钢筋混凝土柱子构件,那么构件内钢筋与钢筋的连接方式问题,从文字本身的理解是,兼做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与钢筋之间严禁热加工连接,强调热加工连接是不允许的。笔者的理解,钢筋常见的对焊方式有电弧闪光对焊;电渣对焊;气压对焊和手工电弧搭接焊这几种,这几种都是热加工连接方式,都在规范3.2.3条(强制性条文)的禁止之列。

与此相矛盾的是,规范第5.1.2条2款(原文:......混凝土柱内钢筋,应按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扣连接等机械连接或对焊、搭焊等焊接连接),该条款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对焊、搭接焊的“热加工连接”方式连接;以及规范第5.2.1条(原文:利用建筑物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在柱内主钢筋绑扎或焊接连接后,应做标记,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该条款同样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焊接的规定。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条文中,第4.3.5条6款【强制性条文】(原文: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钢筋与钢筋应采取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螺丝、对焊或搭焊连接。单根钢筋、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与构件内钢筋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接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第4.4.5条,都明确了利用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可以用对焊、搭接焊的方式连接。都阐明了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规范了钢筋与钢筋、构件与构件连接方式可以热加工连接。

显然,规范规范3.2.3条与规范第5.1.2条2款、第5.2.1条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5条6款和第4.4.5条所表达的意思明显是矛盾的。

第三个问题:规范第6.1.1条1款所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部分表格的主控项目漏项;

规范6.1.1条1款(原文: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等电位连接。),此款为强制性条文,属于主控项目。笔者的理解,建筑物栏杆、旗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按照施工图设计,位于屋面的,必须与屋面的接闪器进行等电位连接;位于外墙面的、门窗、幕墙支架等,必须与外墙面的接闪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同时与经过外墙的引下线进行有效的电气连接。这些连接的施工质量,理应同步在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格中反映。但是在施工实践过程发现,与规范6.1.1条1款相对应的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表格(表E.0.1-4)的主控项目栏中,该内容没有列入表格。笔者认为,附录E质量验收资料表格(表E.0.1-4)所反映的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应该同时包含规范第7.1.1条及第6.1.1条1款的相关内容。否则,主控项目的施工质量情况没有记录在质量验收资料表格中,等于该项在施工过程中脱离了质量监管,是严重的失误。

第四个问题:建筑物防雷工程新旧施工规范同时使用,施行中容易引起混淆。

把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验收独立制订、修订、编制从而形成本规范,施行日期是2011年2月1日。但本规范实施的同时,并没有取消此前执行多年的的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的依据,即没有取消仍在施行中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关于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验收的相关内容。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相比,规范不但增加了屏蔽分项工程、综合布线分项工程和电涌保护器分项工程,而且对原有的分项调整、增加了部分内容,规范了工程质量验收表格等等,也就是说建筑物增加了防雷标准,工程投资也相应增加。

显然,本规范的正式施行,加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也于2011年10月1日实施,笔者所接触的新的房建工程的防雷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执行了新的规范。但在市场行为的作用下,如果工程施工图设计没有约定使用本规范作为施工依据,假如某些业主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建筑物施工图设计审批不走完正规程序就先开工,继续使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中24~28条作为防雷施工的依据也还是效的。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同一个施工内容同时使用不同版本的规范作为依据,且不说是否会造成混淆,起码不够严谨。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通过对现行《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的理解和浅见。在施工实践中,通过对规范的学习、分析,加深对规范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所在。

施工工程中,施工方案不但是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图设计的具体化、细则化,也是对相关施工规范具体化、细则化,以指导施工。然而,当规范中条文意思含混不清,有不同理解;当规范条文前后相互矛盾;当规范条文没有表达完整;当规范条文内容未能反映到质量验收资料表格中时,笔者以为,准确理解施工规范,便于发现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与业主、设计、监理及时沟通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是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够做到的。

参考资料:

[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混凝土;裂缝

1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绝大多数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建筑物自重较大,对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要求较高,混凝土结构一旦发生裂缝会对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威胁,下面对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运行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1材料原因

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会使用大量水泥,而水泥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水化反应,释放大量热量,在发热之后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结构产生极大的温度差异,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1.2施工原因

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施工工艺可能达不到相关的规范。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中的规程进行施工,就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1)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养护工作对混凝土的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混凝土在硬化阶段的养护是十分必要的。许多施工单位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未对其采取合理的掩护措施,导致混凝土内部含水率不足,使其体积提前收缩,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输送方式

目前,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普遍采用直接泵送,以这种方式输送混凝土无法对其坍落度进行有效验证,如果其坍落度达不到要求,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不连续的情况,造成混凝土因间隔浇筑而使间隔点的位置产生裂缝。

(3)混凝土内外温差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本身释放的热量会使内部温度升高,这时如果选择在低温、夜晚等环境进行施工,就容易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

1.3混凝土结构设计缺陷

(1)混凝土伸缩缝超标。在对混凝土参数进行设计时,需根据相关规范将地下室墙壁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要求将露天墙壁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控制在20m以下,将室内墙壁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控制在30m以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往往超过限值,导致水平构造筋无法承受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产生收缩裂缝。

(2)对混凝土的强度随意调整。在一些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认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有保障,通过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缺陷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施工人员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盲目增加水泥用量会导致单位体积混凝土的内热过大,使混凝土体积加速膨胀,导致混凝结构土产生更加严重的裂缝。

2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2.1合理控制温度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的水化热反应是导致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水泥的用量或者使用其他原料进行代替,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热量,减小温度裂缝发生的几率。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的施工,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通过保温措施能够控制这种差异,可以实现对温度裂缝的较好控制。

2.2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工艺

(1)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的拌制阶段,通过合理的选料能够有效降低水泥水化热的总量,同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还可以选用粉煤灰等材料替代水泥,对降低混凝土内外部结构温度差异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可以通过掺加外加剂对混凝土自身的特性进行调节,使混凝土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几率。

(2)加强施工规范的管理。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各个环节的施工,从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加强工作,全面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由于地下室结构的特殊性,需要在地下室底板浇筑与墙体浇筑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时间,避免底板与墙体之间发生连锁反应而导致混凝土大面积产生裂缝。另外,还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及时整改,以免问题遗留到后期,对处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3)严格做好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混凝土在浇筑完成的初期阶段,因为还未完全硬化,其结构还不是很稳定,需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避免其内部水分流失过快,而发生收缩裂缝。另外,及时做好早期养护工作,可以对混凝土起到保温作用,使混凝土内外部结构的温差范围缩小,有效避免了温度裂缝的产生。

2.3加强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人员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必须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要对其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反复验证,保证数据能够应用到实际施工中。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避免强度过低或过高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对伸缩缝的设置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因伸缩缝超标而造成的地下室水平配筋变形所引起的结构裂缝,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结论

高层建筑的发展对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安全,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从设计、施工方面严格控制。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建筑物后期的使用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好裂缝的预防控制工作。在设计环节,需要严格相关规范执行,并结合实际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保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一时间处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S].

[2]GB50010-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5篇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施工管理;措施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必须以保障施工质量为前提,质量是所有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土木工程也不例外,其施工过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施工企业或单位的成败,同时还关系到土木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及其可持续建设和发展。要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必须提高其施工技术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以下就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及其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一、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大片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具有放热反应,如果所释放的热量大于混凝土所承受的拉力范围,就会造成混凝土大片出现裂缝的现象,从而对工程质量安全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对混凝土水化后的升温、混凝土浇筑块体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进行合理控制,从而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以工程的实际状况及相关的温度应力计算为依据来确定混凝土的施工方案。

2、钢筋连接技术的应用。土木建设工程由于工程内部钢筋连接达不到工程的规定要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甚至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对此,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钢筋连接的规范要求,如焊接接头和机械接头的面积百分率应按照受拉区不宜进行控制。此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在钢筋连接的旋工中,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已经普遍运用于工程施工中,如直螺纹接头连接,在对其与钢筋进行连接时,套筒外露丝扣不应大于一个,同时在使用直螺纹连接时,必须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及操作,达到施工过程的灵活作业,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的安全。

3、防水技术的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防水主要是为了避免工程与水接触的部位发生渗漏,以及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防水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使用,因此,必须加强防水意识,在施工中对防水设计加以完善。在实施屋面防水时,可以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来进行施工,从而有效防止屋面漏水。同时,此涂料由于平均厚度较小,不仅在使用时比较安全、方便,而且对屋面的整体使用功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此外,在外墙防水技术上,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选用加气混凝土砖墙来进行施工,在对其施工使用的过程中,需将钢丝网在一定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将108胶水和水泥依照比例配置,并进行涂刷。

4、屋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屋面的施工重点主要在于对屋面的防水。屋面施工的防水材料大多采用防水卷材,其主要有三种卷材组成,即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三种材料的共同点在于使用方便,并且结实耐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会有任何危害,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在屋面施工技术上,必须重视屋面旖工的涂料,因为劣质的施工涂料含有大量的致癌物,所以在选择涂料的过程中,施工方一定要对涂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管理,选择生产性能优质的涂料,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工程的质量安全。

二.加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在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制订奖惩分明的奖罚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表现良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于施工过程中违规人员进行合理的惩罚。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强化质量意识,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施工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并明确各级责任,从而确保优质工程。此外,施工企业应加强提高全体人员职业道德,创建文明施工的施工现场环境,打造质量优良的建筑工程.

2、严格对材料进行规范管理。施工用的工程原材料的规格、品种等各项技术特性,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查,不合格的不使用,钢筋、水泥、电焊条都要有出厂合格证、检验单与技术检定合格说明,没有接到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经验证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发放和使用。材料使用前必须经过复验检验的物资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复验,未经复验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投入使用。

3、强化施工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时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班组的安全职责。各类专业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所搭设的支架及平台必须牢固可靠,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建立的安全网、护栏等必须安全有效,并且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

4、对施工设备进行管理。先进的设备是在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也是辅助和评定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是施工队伍的生存之本,先进的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减低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节省了施工生产成本。同时,必须加强对设备的运用,通过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配合来达到企业推陈出新的工艺手法,从而大大提高施工生产效率。

5、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人作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对土木施工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技能强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定期的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由此保证建筑企业良好的发展。同时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更多地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这就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是要采取措施强化对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基础管理,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三是要采取措施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施工教育,逐渐地消除土木施工中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升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当前建筑企业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全面了解、掌握、运用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有效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一定要结合建筑的实际特点,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严格规范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技术。

参考文献:

[1]玉秀敏.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分析[J].工程项目,2010

[2]张婷.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与措施[J].施工技术,2012

[3]林烨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6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性;耐久性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safety, dur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afety; durability

中图分类号:V5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土建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就土木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进行简要探讨,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1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各种作用下结构防止破坏倒塌、保护人员不受伤害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关,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1.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对结构工程的设计而言,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等几个方面。

一是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与结构构件安全水准关系最大的两个因素:一是规范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荷载标准值),比如同样是办公楼,我国规范自1959年以来均规定楼板承受的活荷载是1.5KPa(在新修订的规范里已改为2KPa),而美国、英国则分别为2.4KPa和2.5KPa;二是规范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这样根据我国原有规范设计办公楼时,所依据的楼层设计荷载(荷载标准值与荷载分项系数的乘积)值大约只有英国、美国的52%(考虑人员和设施等的活载)和85%(对结构自重等的恒载),而设计时据以确定构件能够承受荷载的能力却要比英国、美国规范高,两者都使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水准下降。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设计墨守成规,在结构方案、材料选用、分析计算、结构构造上缺乏创新。

二是结构的安全耐久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强度要求,而对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则相对考虑较少。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其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格外重视。我国规范规定的与耐久性有关的一些要求,如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都显著低于国外规范。损害结构承载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而提高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设置水准,在一些情况下也有利于结构的耐久性与结构使用寿命。1.2调整结构安全设置水准的不同见解。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与我国建国后长期处于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历史条件有关。这种作法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并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这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经过巨大努力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储备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对不足。如果能够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将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灾害的能力。国内发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败和不善以及严重的人为错误所致。现在提出要重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主要是基于客观形势的变化,是由于我们现在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结构如商品房屋则更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商品属性的需要。

2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2.1土建结构工程耐久性现状

当今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有资料指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路桥梁为对付除冰盐侵蚀及冻融损害,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从50年代的2.5cm逐渐增加到4cm、6cm直到80年代后的7cm,而混凝土强度的最低等级也从50年代的C25增到后来的C40,桥面板混凝土从不要求外加引气剂、不设防水层到必须引气以及需要设置高级防水胶膜并引入环氧涂膜钢筋;我国遭受盐冻侵蚀地区的公路桥梁在耐久性设计方面至今仍无明确要求,对混凝土保护层和强度的要求仅为2.5cm与C25,与上面提到的加拿大50年代水准一致。

我国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更为严重,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京津地区的城市立交桥由于冬天洒除冰盐及冰冻作用,使用十几年后就出现问题,有的不得不限载、大修或拆除。我国铁路隧道用低强度的C15混凝土作衬砌材料,密实度和抗渗性差,不耐地下水与机车废气侵蚀,开裂与渗漏严重;对几个路局所辖的隧道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漏水的占50.4%,其中1/3渗漏严重,并导致钢轨等配件锈蚀以及电力牵引地段漏电,影响正常运行。

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们许多正在建设的工程仍未吸取国际和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大型工程如2000年投入运行的珠海莲花跨海大桥,其主体结构在浪溅区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湿交替侵蚀的C30混凝土与3~4cm厚的保护层厚度。

2.2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使水泥细度增加,早强的矿物成份比例提高,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

二是工程施工单位不适当地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对工程进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混凝土的耐久性质量尤其需要有足够的施工养护期加以保证,“早产有损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混凝土。国内一些媒体大加宣传的所谓几个月就修成一条大路、建成一座大桥或盖成一幢高楼的工程以及抢工献礼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大量资金进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规定施工工期的工程在国外要被罚款,因为意味着工程质量有遭到损害的可能。三是环境的不断恶化,如废气、酸雨,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

2.3土建结构工程使用阶段的正常检测与维护

结构耐久性与使用阶段的检测、维护和修理不能分割,对处于露天和恶劣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工程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对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较多隐患。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虽然政府已作出了设计与施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需对其“终身负责”的规定,但是这种要求执行起来缺乏可操作性。

3 改善我国土建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建议

3.1对政府机关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设计标准的部门,能对工程的耐久性要求作重点审查,明确土建工程的设计应有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中应有正常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设计的独立章节与论证。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在近期内编订有关法规标准给以立项资助;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在其咨询研究项目中,联络国内有关专家,促进土建结构耐久性设计指导性技术条例的编制。

3.2对提高土木工程安全性的建议

一是建议对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对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国尚无必须进行安全检测的法规。在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上有重新建、轻维修的倾向,不利于保证工程寿命和投资效益。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和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凡属已建工程的安全诊断也可一并归入这一行业。建议有关部门在桥、隧、道路等土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上,根据需要,加大工程维修费的比例。

二是建议对桥、隧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内实施强制性的定期安全检测。为此,需要制定法规,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评估,需要建立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和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

三是建议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体制,发挥学会、协会在技术标准编制、修订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术规范条文的强制性质;鼓励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和企业标准,适应不同地区在环境地质和经济、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并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是建议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建议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桥梁等交通土建结构的风险后果较大,且由于车流、车载、车速的快速发展,在设计荷载标准值和承载力安全度的设置水准上似乎应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有更高的安全贮备。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进一步收集不同意见,包括商品房消费者的意见。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也值得探讨。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7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库除险加固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凤凰水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南的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洲大河的支流密罗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下游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471.71万m3,兴利库容328万m3,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4.7km2,设计灌溉面积3263亩;年平均降水量99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65.6mm,年平均气温15.8°C,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0.8°C,日最大降雨量为88 mm。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内容有:①对大坝及左右坝肩进行整体防渗、坝面整修;②封堵输水涵,新建输水隧洞;③改建溢洪道等。

2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2.1水土流失成因及预测分析

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划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运行期一般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也不会对植被造成新的破坏。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工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主要是施工区地表及植被遭到破坏,而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增加的水土流失量,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交通区、施工生产生活房建区、料场、弃渣场等。工程区由于无水土流失监测资料,因此只能根据原地貌及植被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及施工工艺估算流失量。

根据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并结合已建类似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监测进行综合分析,该工程的水土流失在时间上集中在建设期,在空间上以边坡、弃渣场、土料场、施工生产生活区为主。所以,上述区域是本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难点和重点,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2.2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

该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程对地面的扰动、损坏土地和植被等,明显呈现以工程为中心的点状分布,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具有连续的点状分布特点,所以应加强主体工程的防护措施;②工程区人口稠密,要注意采取土地整治措施,对能增加土地的区域,应尽量进行覆土整治,以解决当地百姓的耕地问题;③在工程的建设中,有施工场地表土剥离的临时堆放等,这些松散的土石方在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护,将形成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临时防护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④由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较快,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一旦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施工队伍撤离后就难以回过头来重新施工,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应纳入施工承包合同,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施工。

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3.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目的

玉溪市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为消除水库病害隐患,保证大坝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规定,确定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范围,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正确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总量和水土流失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采用有效的防治方案,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及时的治理,同时,保证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项目区域内的水土流失。

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

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首先可落实法律法规,规定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明确防治范围,使法定义务落到实处;其次,可把水土保持列入开发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把水土保持项目列入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防治经费有法定来源;最后,方案的编制使水土流失防治有了科学规划和技术保证措施,按方案确定的各项治理措施进行分期治理,将工程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恢复美化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不仅会对工程建设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同时将对水库下游及项目建设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工程建设期间的水土保持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尽快恢复植被。

4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4.1方案编制原则及目标

4.1.1方案编制原则

(1)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013号文件,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1995年的第五号令及《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结合项目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相结合,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3)水土保持措施应布局合理、经济合理、可操作性强;

(4)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美化,绿化相结合的原则;

(5)水土保持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因害设防;

(6)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应与主体工程协调一致;

(7)林草措施树种、草种的选择应以当地气候、立地条件等相适应;

(8)应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典型设计。

4.1.2方案编制目标

(1)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水土流失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2)使项目区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恢复因工程损坏的植被;

(3)有效保证各项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水土流失对各项工程设施的损坏;

(4)改善工程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凤凰水库水体不因工程建设而污染,减少水库淤积,不影响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

4.2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中的有关规定,一般应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个部分,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及间接影响区分述如下:

4.2.1项目建设区

项目建设区为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中各类项目的征用、租用地范围及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具体为大坝枢纽区、进库公路、料场和临时用地。

4.2.2直接影响区

一般指水库淹没区和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开辟的移民区。

水库为已建水库,不存在移民安置问题,鉴于上述原因,水库的淹没区不列为水土流失治理责任范围。

综上所述,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库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预防监督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弃渣直接进入库区,该区列为预防监督区。

4.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4.3.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本方案主要解决因工程施工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的治理,按照防治责任范围明确、治理措施布局合理、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方案实施后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的原则,根据凤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区域水土流失的状况,按照防治责任范围划定的界限,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为4个区: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砂砾料场防治区。

4.3.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依照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防治体系及方案的防治原则和目标,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以水土流失预测为科学依据,因害设防,合理配置各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措施总体布局上,工程建设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结合;直接影响区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

(2)水土保持措施分区布局

主体工程防治区以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施工期间,对于由于工程施工所形成的面采取必要的临时拦挡措施;工程结束后,对面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并结合园林小品,更好的发挥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生态作用,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弃渣场防治区主要以整理绿化地和植物措施为主,施工临时场地防治区在施工期间以临时措施为主,施工结束后,首先整理绿化地,然后采取植物恢复措施。

4.4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及保证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即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1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1) 建设健全项目水土保持组织领导体系,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

(2) 加强《水土保持法》学习、宣传工作,提高工程建设人员及周边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3) 明确责任,做好方案实施的监督工作。

4.4.2技术保证措施

以本方案为依据,技施设计阶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6-1996)进行设施和施工,施工前由水保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施工中严格检查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制度,对质量不符合的及时纠正或返工,以保证各项技施的质量标准。同时对库区群众普及水保科技,抓好宣传教育,搞好监督执法,预防保护,做好安全用火,防止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维护好各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强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5):108-113.

[2]彭庭国等.湖北荆门雨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3):47-49.

[3]孙志勇,于海波.大伙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方案[J].吉林水利.2005(5):39-40,43.

[4]杨英等.新地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点[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0,29(2):27-30.

土建工程施工规范第8篇

关键词: 变电站;土建;施工;安全

0 引言

随着电网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电力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电力工程质量影响着整个电力电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电力建设的安全性已经逐步引起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的重视。特别是变电站土建工程,它的安全性关系到了电网公司和各级用户的安全与利益。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分析变电站土建安全性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变电站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性是各种作用下结构防止破坏倒塌、保护人员不受伤害的能力。在变电站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决定于变电站结构的设计与电建企业施工水准,也与正确使用、检测、维护等相关,这些又与土建法规、技术标准和变电站施工标准的合理设置及运用相关联。

土建结构的安全性体现在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整体牢固性的安全性三个方面:

1.1 结构安全耐久性

当前,在我国土建结构的施工规范中,各种荷载作用下结构强度的要求是安全性的重点,但变电站土建结构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作用(如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在变电站土建工程中,由于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结构安全事故,它的危害严重程度已远大于因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电力施工企业的重视。

1.2 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安全性

影响结构构件安全水准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一是规范荷载标准值(即规定结构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载);二是规范材料强度分项系数与的荷载分项系数的大小。前者是计算结构构件固有的承载能力时将构件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加以缩小的一个系数,后者是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作用时将荷载标准值加以放大的一个系数。在给定标准荷载作用下,用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结构构件的安全度。

1.3 结构整体牢固性

在土建结构中,结构构件不光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且结构物还需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整体牢固性是指在局部破坏时,结构整体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遭到破坏倒塌。

2 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结构安全性

变电站的土建施工主要包括主控通信楼、配电室、事故油池、屋外配电装置基础、设备支架及架构安装等建(构)筑物的施工,其施工应向着创建高质量建设项目的目标迈进,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相关程序的要求,遵循并落实国家、行业、企业等相关规程规范的规定,对重点部位、薄弱部分的施工作业,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具体落实技术指标、施工预案、质量规范等,力求使变电站施工作业让各方面踏实放心,严格遵守每道工序前进行技术交底及三级验收制度,对每一道工序都设立质量跟踪体系,如果前一道工序不符合要求,则下一道工序坚决不允许实施,设定固定的时间将工程质量进度和现状报告给总监理工程师及业主项目经理,提供必要的检测方法及设备,辅助工程法人和监理工程师的核查、检验工作。

2.1 严把混凝土质量关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并对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所用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照计算公式,在水灰比相等时,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低许多,因此混凝土施工时最忌讳错用水泥标号。水泥进场要求厂家提供出厂合格证及3d(28d)强度报告,并进行取样复检。另外,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成反比,在一定范围内,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不能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因此只能通过增大混凝土的和易性,来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所以,水泥强度和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混凝土的水泥标号及水灰比。如涉及到事故油池、深水井等地下混凝土结构,还应确保其抗渗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按要求留置好各类混凝土试块并及时送检。

2.2 严格控制钢筋连接质量

钢筋工程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整个土建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好的钢筋工程首先应确保用质量良好的钢筋,大凡施焊的钢筋、钢板均要有质量合格证明书,焊条、焊剂及连接套筒要有产品合格证。如果钢筋的质量不合格, 其它的要求则无从谈起。每一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有试验报告和材质单,现场的材料员在接收材料时应该先查对钢筋的型号、数量是否和材质单、试验报告等相符合,再由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做复检。通过复检合格后的钢筋才可以用于工程实体。如此复杂的质量程序目的是使钢筋的质量得到确实的保证。

在确认钢筋的质量合格后,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焊接,焊接后的钢筋在受力的情况下,接头部位会出现应力集中,因此焊接后的钢筋受力是否正正常,关键部位是焊接接头,钢筋焊接接头抗拉强度需按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要求进行取样送检复试,如采用机械连接亦应按照《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对钢筋机械连接件进行取样送检复试。接地体的连接注意焊接工艺采用全缝焊接,焊缝无气孔、沙眼、咬边、裂纹等,焊接完成后,所有焊接点以外50毫米处均敲除焊渣并涂刷防腐漆。保证焊接的质量必须有合格的焊工并进行正规的焊接操作,每一名从事焊接作业的施工人员上岗前除应具备焊工操作证外,还要进行工艺件试焊,工艺件经试验合格方可上岗实操。

2.3 充分考虑地质等环境因素

考虑地质因素主要目的是做好结构防腐的安全措施。有些地区地下水位偏高,地下水的浸泡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局部腐蚀,面对这种因素,一般采用增加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方式增强对钢材的保护。在选取接地材料时,同样注意土壤腐蚀因素,如河北省沧州滨海地区等土壤腐蚀性较强的地区,接地材料为铜排,其余地区使用镀锌扁铁。

2.4 注意接地网施工的质量安全

包含地网接地的施工部分是变电站土建施工与普通土建施工的区别之一,它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项目。长期且可靠的接地系统,能够让设备稳定运行、人员安全得到保障。接地网施工过程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接地网材料,并注意避雷针的接地设置、回填土质量和土壤电阻率等问题。为保证较小的电阻率,开挖接地槽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接地体的埋深不小于0.8米,施工结束还应有专业人员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检查验收,发现不规范、不合格的地方,需及时返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工程质量。

2.5 加强对脚手架、模板强度的计算

变电站施工作业中,因土建规模较大型民用及公共建筑较小,故在少数变电站的建设中对脚手架搭设及模板安装往往仅凭工人的简单经验进行作业,而不进行严格的强度计算,殊不知,这就给结构安全及质量埋下了隐患。脚手架搭设不进行计算如施工荷载过大则会造成脚手架倒塌,模板安装如不进行强度计算,则非常容易造成浇筑过程中的跑模、涨模,甚至是模板倒塌,如此这般,不光施工质量无从保证,更会对既有结构及施工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2.6 严把设备支架及架构安装质量

在变电站施工中,设备支架及架构安装通常作为土建施工的一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首先,作为一种钢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尺寸下料加工并确保使用合格的钢材,所有构件均应进行镀锌防腐处理;其次,应确保基础施工的质量,即位置、尺寸、标高、强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另外,应特别注意基础回填土的质量,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并夯实,每一层均应进行回填土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回填,以防日后因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设备支架及架构倾覆,从而导致设备的运行事故;再次,架构安装前应进行试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吊装方案,施工作业应由具有特种操作证的吊车司机及司索人员实施,架构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安装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扭紧力矩的检测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涉及到高强螺栓还应进行抗滑移系数的检测。

3 总结

变电站土建工程有其电力施工的特殊性和土建工程的共有性,需要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具体特点去解决现场实际的施工问题,所以规范土建技术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而应作为指导性标准。所以,在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时, 应该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注意:1)变电站土建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必须有规定的定期检测和正常的维护修理,以使安全性加以保证。2)合理设置变电站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标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环境因素乃至公众意向等多方面因素。土建质量是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应引起各施工单位和应用单位的重视,从设计、施工、检查、应用上下功夫,尽可能做到设计合理、测试准确、施工精细、使用规范,避免发生电力事故。

参考文献:

[1]田毅,变电站房屋建筑裂缝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5,39(1):109-110..

[2]郭杏林,混凝土工程施工细节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32-332.

[3]孙竹森、李震宇,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现场建设管理机制研究[J].电网技术,2008,32(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