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40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1篇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影响因素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是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所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其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及参数。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查明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这些通常称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后,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结构和运行特点,预测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质作用)的方式、特点和规模,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为确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与正常使用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2)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 (3)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4)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5)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通常按工程设计阶段分步进行,而对于不同类别的工程项目,阶段划分也不一样。对于有一定工程资料的中小型工程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勘察阶段也可适当合并。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工程勘察工作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其目的就在于以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和方法,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三、影响工程勘察的因素 1 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2 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3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类别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勘察规范》)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地基规范》)对建筑物的类别都有所划分。《地基规范》中的分类实质上是按地基计算的分类,其目的是区别情况,节省不必要的工作量,而又同时保证对某些建筑物有必要的变形验算。为此,它把建筑物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按容许承载力计算;乙类――除按容许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变形验算。《勘察规范》则主要考虑勘察工作的大小,需要采用的方法和对工作的精度要求等,因此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载的大小和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及容许限度,将建筑物划分为I,II两类。

四、勘察内容 1选址勘察 ①对工程场地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震、矿产资源和工程地质信息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②工程现场实地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土层结构情况,形成原因和大致成型年代,主要土层、地下水位等情况; ③对附近区域的建筑物规模、结构、地质资料等情况有所了解;④工程场地地质情况复杂,现有资料不能不能准确反映地质信息,应当进行必要的地质测绘及勘探工作。 2 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是在场经批准后进行的。工作前要掌握选场报告书,要了解到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建筑面积及建筑物和工艺设施的有关特殊要求,包括主要建筑物名称,最大高度,最大荷重,基础的一般与最大埋深及主要设备等情况;要取得 1/1000-1/5000 带有坐标的地形图。

初步勘察的目的是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提供资料和建议。 初步勘察的主要任务为:初步查明地层,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对设计烈度为7 度或 7 度以上的建筑物,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初步勘察的工作内容和步骤一般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和场地条件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上列工作基础上进行勘探,测试工作。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建筑屋面防水;区别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物防水虽然在结构上均属于围护结构水平构件防水工程,但其在本质上仍然分属于不同的防水体系,其设计、施工、维修时所依据的规则规范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应当依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而建筑屋面防水则应当依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因此区分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措施,对提高建筑施工标准与建筑质量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讲,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的区别包括以下方面:

一、 防水等级与标准

地下建筑的防水等级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项标准,每项防水等级都有各自的质量标准、适用范围以及设防要求,例如地下建筑一级防水标准的质量标准为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要求无湿渍存在,主要适用于有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有少量湿渍就会导致物品变质或者失效的储物场所、有少量湿渍就会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或者威胁到工程安全运行的部位、非常重要的战备工程以及地铁车站等,一级防水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在明挖法施工过程中对于结构主体必须建造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同时增设两道其他类型的防水层;

而建筑屋面的防水等级只有I级、II级两项标准,其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别,拥有相应的设防要求。例如建筑屋面I级防水标准主要适用于重要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要求必须有两道防水层。

以一级防水中使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地下工程顶板防水材料要求有钢筋混凝土顶板自防水、4+3厚度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而建筑屋面防水材料则会要求成为3+3厚度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二、 防水材料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在防水材料的使用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一级防水标准中地下工程材料中的混凝土会调整混合比例、掺加外加剂、掺和料等相关材料综合配制而成,一般来说地下工程混凝土抗渗等级均≥P6,设计结构厚度≥250mm;而建筑屋面则使用普通混凝土类型,设计结构厚度仅为120mm-150mm。

此外,在防水卷材的厚度上两种防水工程也有明显区别。以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工程要求其单层厚度必须≥4.0mm、双层厚度≥4+3mm,而建筑屋面防水工程则根据其防水等级具体确定,I级防水工程每道卷材厚度要求≥3.0mm、双层厚度≥3+3mm,II级防水工程每道卷材防水层厚度要求≥4.0mm。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具体类型以及等级选材。

三、 防水结构

建筑屋面可以分为正置式屋面以及倒置式屋面两种类型,其中正置式屋面的构造层次依次为保护层(面层)、隔离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若热工计算核实后不需要可不设)、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正置式屋面由于传统保温隔热材料自身容易吸水的原因,保温层洗水后相关保温、隔热性能会受到影响因此通常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下,同时为了排出保温层中积累的湿气,避免防水层由于湿气而不断起鼓需要在保温层面上添加相应的排气孔,这样设置不仅会影响到屋面的整体结构美观性以及功能,还会对防水层的整体性造成破坏,容易造成防水层受到外界气温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降低保温层的使用寿命;而倒置式屋面的构造层次则依次为保护层(面层)、隔离层、保温层、防水层、找平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倒置式屋面结构中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能有效节省隔汽层,不需要添加屋面排气系统,防水层受到相应保护而不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但同时对保温层材料的要求也产生变化,保温层应该使用吸水率较低、能够长期浸水但不变质的保温材料;

地下工程顶板结构相较于建筑屋面结构,其不需要找坡层,而保护层无论正置还是倒置都会有相应的施工流程,但需要注意正置与倒置需要使用不同的保护层材料。一般来讲地下工程顶板防水层的材料主要是细石混凝土,当施工单位使用机械碾压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应该设置≥70mm,而使用人工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应该设置>50mm。同时有能够上人的屋面保护层可以使用块状材料、细石混凝土等,而不能够上人的保护层则可以使用浅色涂料,例如铝箱、矿物粒料、水泥砂浆等。

四、 种植防水

依据《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地下室种植顶板以及地上种植屋面均属于"种植建筑屋面"的范畴中,其设计以及施工中都应该遵循以下规定:

1、 种植建筑屋面防水层时应该遵循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必须设置至少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2、 种植建筑屋面防水层时必须使用至少两道防水设防,上道使用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相邻铺设才施工材料能够彼此相容;

3、 普通防水层最小厚度应该遵循相应规定,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其最小厚度必须≥4.0mm;

4、 耐根穿刺防水层最小厚度应该遵循相关规定,以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其最小厚度必须≥4.0mm。

同时二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1、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与建筑屋面防水都遵循一级防水的设防要求,但是地下工程种植顶板需要设置三道防水层,而地上种植屋面只需要设置两道防水层,且地下工程种植顶板还需要设置防水混凝土顶板;

2、 两者在构造层次上也具有鲜明的区别,例如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结构依次为植被层、种植土、土工布过滤层、排水层、排水层保护层、隔离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而建筑屋面种植的结构则依次为植被层、土工布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坡层、主体结构、顶板室内侧。因此两者在具体构造设计以及施工上仍然存在不同。

参考文献:

[1]蒙炳权.中国地下工程防水技术问题探讨[J].深圳土木与建筑,2015,(2):31-32.

[2]李贺.防水施工技术及建筑屋面卷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7):224.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娄底;应用;分析

前言:

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因素包括:地质环境、自然条件和人工活动等,因为其包含了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因此,搞好岩土工程勘察,把握技术分析中的每一环节,做好勘察设计这个重要工序,可以更好地促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以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为例,该工程总用地面积37899.2m2,总建筑面积111719.6m2,地下室面积27303m2,拟建有办公楼、住宅楼、培训楼及商铺等共7栋,层数为18+1层;该工程的北西角拟建某村门面及移民安置小区,总占地面积约4130m2,拟建有四栋多层商住楼。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工程施工前要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明地层情况,并据此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1勘察的目的和依据

1.1勘察的目的

(1)查明拟建场区地层结构,岩土类别、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场地有无滑坡地、岩溶、土洞、塌陷、泥石泥、采空等不良地质现象类型,成因及其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3)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相关参数,为设计部门提供可靠依据。

(4)提供地基承载力,强度或单桩承载力和侧阻力。通过需要的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为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5)利用标准贯人试验结果和波速测试结果,划分场地类别,判别饱和粉土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并计算液化指数。

(6)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类型与埋藏条件,进行水(土)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查明拟建场区的冻结深度,提供基坑支护方案及相关地质数据,为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进出建议。

(7)提供地震设防烈度,为设计提供依据;查明拟建场区有无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综合治理建议。

(8)在获得地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地基基础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基础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1.2勘察工作的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J66―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7--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0107―1997);

(7)《原状土取样标准》(JGJ89―92);

(8)《土工实验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该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溶蚀洼地和丘陵坡地,整体地势较低。该工程中移民安置小区场地经回填整平,标高在125m左右,地表种植蔬菜。该工程的综合小区场地低洼,最低处位于场地的中部,为两条冲沟的交汇区,海拔标高约110m~112m;东部和西南部为冲沟的沟口,地表较平坦,海拔标高约112m~114m,东南为一低丘的北坡,海拔标高约115m~121m,西侧为娄底市甘桂路路堤,(甘桂路地坪标高约124 m~126m),北部为高约14m填方坡地。场地现况为四周相对较高,中部低洼,总体呈小型盆地状,其内分布有农田、水塘、溪流、水井等,周边建筑物相对较稀疏,仅北边有较密集的商住楼,均为多层建筑。场地地表相对高差约15m。

2.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岩土层较复杂,共分成9层,第四系土层可分成6层,分别简述见表1。

2.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通过场地内主要岩土层取样进行取样,原位测试,并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土工试验,各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如表2:

表2:主要物理学性质

土样室内压缩试验加压最大荷载至900kPa,并绘制压缩曲线,提供各层土的压缩模量见表2。岩土层承载力建议值fak。根据土工试验、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测试统计结果,结合邻近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3 水文地质分析评价本次勘察对场地内二个钻孔进行了简易注水试验、一个钻孔进行了抽水试验,结果见表4。

从钻孔简易抽水和注水试验反映,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岩溶和裂隙中,呈脉状分布,基岩的渗透系数随岩溶和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变化明显。场地的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取场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场地下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不具腐蚀性,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4 建筑地基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4.1地基均匀性评价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规定,拟建各栋楼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或冲孔灌注桩时,各持力层按表6进行承载力取值,桩基的特性指标可按表7取值:

4.2地基基础方案

(1)工程中移民安置小区(8#、9#、10#、11#楼)。该移民安置小区位于场地西北角,地表平坦,岩土层有杂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和灰岩,土层主要为松散的杂填土,厚度超过10m,含大量块石,部分地段主要为块石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可塑粉质粘土厚度薄,不均匀分布,局部缺失,下伏基岩为灰岩,最大埋深约18m,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该移民安置小区各栋楼宜选择灰岩作基础持力层,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

(2)综合小区。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标高多在110m~120m间,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岩土层较复杂,杂填土、耕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可塑粉质粘土不均匀分布在场地内,局部缺失,厚度薄,中粗砂和砾质粘土局部分布,以上土层均为不均匀地层,工程性能稳定性差,承载力低。硬塑粉质粘土集中分布在场地东南的丘坡地段,厚度较大,埋藏较浅,工程性能好,承载力较高,为场地内良好的持力层。下伏基岩为灰岩、泥质灰岩和角砾岩,埋藏较浅,厚度大,工程性能好,承载力高,均为场地良好的持力层。

综合小区主要为高层建筑,建筑物荷载大,地下室面积大,各栋建筑物设计地坪标高均高出现在场地地表,场地填方厚度一般在3m~12m,综合小区各栋楼应采用端承桩基础,选择下伏基岩做持力层,各栋楼根据下伏基岩分布的不同位置部位,选择不同的岩层作持力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通过本次勘察,并结合本地区同类地层及邻近场地资料,综合分析编制了本报告,各项工作及成果资料真实可靠,质量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可作为下步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地质依据。

(1)拟建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为二级地基,综合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查明了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岩性、埋深、厚度、空间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了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了场地内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做出了岩土工程评价。

(3)场地属地震烈度Ⅵ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 g,没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大部分地段覆盖有厚约10m的填土,场地土属中软土~软弱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内在地震烈度Ⅵ度时无可液化地层。

(4)查明了场地内地质构造性质,查明了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分布范围,对场地内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进行了工程分析和评价,场地为构造稳定区,适宜拟建建筑物的建设。

(5)对拟建场地内各栋建筑物的持力层选择和基础选型分别做出了分析评价,拟建各栋建筑物可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对岩溶发育和地下水丰富地段应采用冲孔桩基础,并进行桩底探溶,确保桩端落人完整稳定持力层内。

(6)对场地内基坑工程进行了分析评价,场地内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标高,可不考虑地下室施工期间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抗浮影响。

5.2建议

(1)综合小区均为填方区,回填厚度一般5m~16m,其中西部与北部将回填至其外侧路面标高处,但东部回填后会形成5m~16m填方边坡,南部也会形成5m~7m的填方边坡。场地东面主要分布为农田,南面分布有农田和村庄,拟建建筑物边线与场地规划边线相距约12m,填方边坡的自稳性差,建议在场地回填的同时,对因回填形成的边坡进行合适的处治。

(2)场地内泉水长期向地表排泄,若回填场地后,泉水将向填土层中渗透,从填土的孔隙中向周边渗流排泄,会软化填土层,长期可能造成填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应对泉水的排泄进行处治,在泉水出露地段进行清除表土,查明场地内泉水排泄点,铺设排水管沟,把泉水从管沟内导入排水涵洞内,再进行回填。

若泉水点布较广,可对部分排泄点注浆堵塞,保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施工勘察。留的排泄点引入排水涵洞内。

(3)在开采地下水时,由于地下水位的降深,会随抽出的地下水带入土粒,长期抽取地下水可能在降深影响范围内的土层中形成土洞,在岩溶地段可能诱发岩溶塌陷,对场地的稳定造成危害。拟建场地回填整平后将以回填土为主,密实度相对较低,土料更容易随水的渗流带走。若综合小区开发利用泉水,应控制流量在1.5 t/h内,不得大流量抽取地下水,防止因强降水导致地面沉降或岩溶塌陷。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4篇

关键字:市政道路;路基;建筑垃圾;处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拟建道路沿线存在建筑垃圾深埋的问题,有的是近些年城市开发中拆迁弃倒形成,有的则本身就是城市发展中历经几十年堆积形成。面对堆积如山足有上万方乃至上十万方的储量,全部拉运转走费用惊人,必须结合设计线位及高程对此部分进行平衡利用,但如何利用这些建筑垃圾达到路基稳固可靠,规范范本尚且难寻。实际施工应用中,就出现建筑垃圾利用处置方法不当,最终导致路面经短期运行即出现裂缝、坑陷等破坏现象,究其原因实际是因为使用建筑垃圾修建路基未达标准要求和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后果严重、损失巨大。为此,必须针对城市市政道路修建中垃圾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深刻的研究、总结、论证,才能在此方面积累较为科学、合理、成熟的方法,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体现较高效益。

一.实例背景

西安市汉游靼侗鹾勇肺挥谖靼哄鄙态区,为汉游靼缎陆ū鹾勇罚与汉雍拥陶治相结合,属该区域的一条交通干道、景观大道、生态大道,是汉幼酆现卫硐钅康暮诵墓こ讨一。本施工段道路南起长乐路,北至华清路,道路全长2162.761m,车行道宽22m,单幅双向四车道设计,红线宽度50m。沿线有上跨桥梁和下穿箱涵各一座。区域重要性十足重要。工程含道路、雨污水等部分。

依据设计资料说明,本道路工程范围内地表垃圾土较深,最大厚度为7m,且呈松散状态。根据施工现场开挖的雨、污水沟槽侧壁观察表明,沿线地表深埋垃圾密布,最大深度8.5m,构成和密实状态不一。经考察了解,此线位原为左岸河床,河堤内现状地面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后,由城市及周边农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多年倾倒形成,构成不一,埋深较大。

据此,本道路沿线的深埋垃圾处理问题成为道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成为保证路基质量和最终道路设计、施工成败的关键。

二.处理方案

首先选定600m的试验段进行作业,参建各方洽商确定路床下垃圾土换填1.0m,个别鸡窝状垃圾坑换填处理3.0m,换填上部0.4m采用素土填筑的方案。由于建筑垃圾土无法检测压实度,路基填筑主要执行相关参数进行控制,用以保证执行此方法的应用效果。重点参数为:回填土虚铺厚度、碾压机械吨位数、碾压遍数。

1.清表后,依据高程和线位的控制,施行路基的挖填作业。挖方区较好建筑垃圾土现场倒运至填方区,生活垃圾土予以外运。填方区保证路床下换填1.0m的换填深度,填筑碾压执行重点控制参数。填筑预留路基上部0.4m厚度用符合标准的外购素黄土进行,以利回填、碾压、整平。

2.填筑土料选择

根据开挖区垃圾土状况,生活垃圾应予外运出场。建筑垃圾及其混合土选择使用,注意含水量和构成配合的控制和调整。

3.施工现场人工配合

对于倒运至填方区的建筑垃圾混合土,机械摊开,推土机推平,人工捡拾清理塑料、破布、钢筋及树根、材草等。

4.个别地段特殊处理

施工中,路基换填开挖1.0m后,遇到复杂地质如软土、生活垃圾杂填土时,加深换填3.0m。

5.回填控制参数

建筑垃圾土回填每层虚铺厚度250~300mm,20T凸轮振动、18T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不再有明显轮痕为止。分层碾压填筑至道路基层下40cm高程位置结束。预留的40cm分层用素土回填,执行相关规范,保证压实度达到0.95。

6.试验检测

试验段施工过程严格执行设计要求、接受监理检查控制、遵循建设施工规范,工作详实有效,换填处理到位。试验段路基完工后,委托检测机构进行了现场的弯沉值测试,LS数据实际为168.29~194.13,较设计的248.5(0.01mm)相差较大。结果表明路基垃圾土的处理存在设计不足,下步施工必须进行调整。

三.变更后方案

结合试验段施工的结论数据,经参建各方洽商,本道路工程除600米试验段之外垃圾路基处理实施换填2.0m的方案。其中:下层1.6m采用现场垃圾土回填,生活垃圾控制含量为5%,建筑垃圾最大粒径不超12cm;上层40cm分别由20cm素土和20cm灰土(8%)至路床面;在路床面下-1.2m和-2.0m处分别铺一层双向塑料土工格栅。

在执行路基垃圾处理方案的基础上,由于建筑垃圾土无法检测压实度,制定路基处理填筑继续执行相关参数的控制办法,用以保证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重点参数为:回填土虚铺厚度、碾压机械吨位数、碾压遍数。

1.清表后,依据高程和线位的控制,施行路基的挖填作业。挖方区较好建筑垃圾土现场倒运至填方区,生活垃圾土予以外运。由于换填深度大,开挖量大,必须利用两侧绿化带暂时堆置土方。挖、填方区均保证路床面以下最少有换填2.0m的处理深度。

考虑雨水工程管道和砂砾基础的高程与路基上、下两层土工格栅铺设高程的相互影响,在路基换填处理开挖或填筑到路床下-2.0m的底面后,在换填底面先开挖雨水沟槽,铺设基础砂砾后,铺设下面层土工格栅,然后用现场土和砂砾(管沟部位)同时填筑至雨水管底高程位置,再用现场土全断面填筑至雨水管顶以上高度。然后,开挖雨水管道沟槽至管底设计高度,处理整平先前铺设的基础砂砾,然后铺设管底中粗砂垫层,完成管道铺设安装、检查井施工和沟槽回填。再在其上铺设上面层土工格栅,用现场土和砂砾(管沟部位)同时填筑至管顶上覆盖0.5m,再用现场土全横断面填筑至路床面下-0.4m高度。最后完成一层0.2m素土和一层0.2m8%灰土的填筑施工至路床面高程。此施工过程如遇土工格栅与管道高程相同产生冲突,可在上下40cm范围内调整土工格栅铺设高程,但整层土工格栅在路基横向断面不应断开。

2.填筑土料选择

根据开挖区垃圾土状况,大量生活垃圾应予清除外运,建筑垃圾及其混合土选择使用,生活垃圾含量控制在5%之内,建筑垃圾最大粒径不超过12cm,注意含水量和构成配合的控制和调整。

3.施工现场人工配合

对于倒运至填方区的建筑垃圾混合土,机械摊开,推土机推平,人工捡拾清理塑料、破布、钢筋及树根、材草等。

4.个别地段特殊处理

施工中,路基换填开挖2.0m后,遇到复杂地质如软土、生活垃圾杂填土、鸡窝状生活垃圾坑时,加深换填3.0~5.0m。

5.回填控制参数

建筑垃圾土回填每层虚铺厚度250~300mm,20T凸轮振动、18T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不再有明显轮痕为止。分层碾压填筑至道路基层下40cm高程位置结束。预留的40cm分层用素土和8%灰土回填,执行相关规范,保证压实度达到0.95。

6.土工格栅铺设

路基用土工格栅为双向塑料材质,要求网孔尺寸为40×40mm,纵向抗拉强度≥20KN/m,横向抗拉强度≥30KN/m。土工格栅铺设应按照各施工段长度分段进行,铺设宽度等同于路基结构宽度。采用人工铺设、尼龙绳梆扎搭接、钢钉定点定位、机械回填埋置。铺设过程应避免褶皱、不平现象,避免车辆驶入碾压,避免下层表面碎、块石尖锐突出,避免摊铺土料时车辆在土垫上转弯掉头,填筑土料厚度未达30cm禁上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7.试验检测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设计要求、接受监理检查控制、遵循建设施工规范,工作详实有效,换填处理到位,压实和外观效果良好。经检测机构再次对路基弯沉值进行现场测试,LS实际数据为273.34~313.28,达到设计的248.5(0.01mm)要求,路基质量坚固可靠。

四.运行效果

本道路工程整体竣工后,经过两年的实际通车运行,两种处理方案可靠性和实际效果截然不同。换填1.0m的600m试验段,路面出现横向未连通的蚯蚓状裂缝,最大缝宽8mm,纵向约每12~15米一道,表明路基强度、整体性不够。正常施工段1500m,虽经两年运行,往通大小车辆无数,但外观、整体性、平整度等无任何变化,未见一条纵横向裂缝,完全达到正常道路的质量标准,各方评价优良、可靠。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在城市建设的拆迁中如何处置和市政道路路基修建中深埋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问题,两者具有同一性。对于建筑垃圾,如何做到不弃运和现场利用,制定科学适用的方式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那么,只有在路基填筑应用建筑垃圾的施工中,执行合理、可靠、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才能起到节约成本和综合利用的良好效果,创造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金荣庄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5篇

个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成果,对安阳市断层分布及特征、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场地类别、地震地质灾害等建筑场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震安全性评价;建筑抗震;场地条件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对抗震设防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高层、有着特殊功能的建筑,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或地震动参数分界线两侧的地区,需针对建筑物的功能,专门研究建筑工程的场地条件及地震动参数,才能满足建筑物对抗震设防的要求。一次地震灾害的大小,除与地震的大小、震源的深浅有关外,还与特定场点的断层分布及活动性、覆盖土层厚度、岩土性质、地形地貌等工程地震地质条件有关。1985年墨西哥西南太平洋发生的地震却使远离震中400公里的墨西哥城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原因就是软弱场地土使该市的高层建筑对远震中长周期的地震波敏感而产生的震害。汶川地震产生的总长度300km左右的地表错动带及其附近产生的地表形变,是汶川地震成灾的重要因素。[1]

一、安阳及附近断层分布特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7条规定:“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规范要求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见表1:

据本地区的建筑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物探结果,安阳市及附近存在的主要断裂有十条,据断层走向可分为两大类: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层皆为正断层。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7条第1款“非全新世活动断裂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据此,本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可不考虑避让措施。但如有断层活动性的最新成果,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安阳及附近断层特征见表2:

二、建筑场地类别特征

安阳市区地貌属太行山前冲洪积带,第四纪沉积变化较大,厚度从20多米至90余米,总体走势是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变厚。

安阳市区的覆盖层厚度一般为15~58米,主要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渐厚,从北向南渐厚。作者对安阳市区66个工程场地的119个地震地质钻孔进行了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统计。此66个场点遍布安阳市2010年规划区范围,对距离过近的钻孔和场点作合并或剔除,有效统计场点样本数62个。统计结果显示,等效剪切波速vs≤140的场点无,140<vs≤250的场点有51个,250<vs≤500的场点11个。对覆盖层厚度的统计结果是,有58个场点的覆盖层厚度在16-50m之间,有4个在50-60m之间。通过以上统计,安阳市的建筑场地类别可有如下分析表,见表3:

三、地震地质灾害

地震地质灾害是由地震动或断层错动引起的可能影响场地上工程性能的场地失效。地震地质灾害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地震动作用导致的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工程地基基础失效,如砂土液化;二是由于地震动作用导致的对工程有间接影响的工程场地失效,如岩体崩塌、滑坡;三是由地震断层作用导致的地面变形。[2]

对于场地土液化,通过对62个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和多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查看,未发现有场地土液化的评价。统计对安阳市区未发现场地土地震液化评价的原因,有如下三种:一是安阳市区地下水开采严重,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市中心及铁路以西的地下水位一般都大于20米;二是安阳市地层多以粘性土为主,20米以内少有砂和粘粒含量小于13的粉土(安阳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三是据安阳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的土层年龄样测定结果,安阳市一般8-10米以下为晚更新世及以前的地层。以上三种原因,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3.3条,可不考虑液化问题。

对于岩体崩塌和滑坡,安阳市地处安阳冲洪积扇平原区,地势平坦,一般海拔65-米,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区,一般无陡坡、基岩出露,故不存在岩体崩塌和滑坡问题。

对于地震断层错动对地表的影响评价,据目前掌握的证据,安阳市的主要断层只能证明其活动到晚更新世,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三、结语

1.安阳市及附近存在的主要断裂有十条,据目前掌握的证据,最新活动年代更新世(Q3)。但如有断层活动性的最新成果,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

2.安阳市的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主要为中软场地土,Ⅱ类

场地。

3.安阳市区建筑工程场地一般不存在地基土地震液化、断

层地表错动、滑坡等地震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高孟谭,等.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特点及其防灾启示[J].震灾防御技术,2008,(3).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孔深子样数场地类别

中图分类号:F416.1 文献标识码:A

一、勘察方案中的问题

1.勘探孔的布置未能对建(构)筑物地基实现有效控制,如勘探孔的位置未能控制建(构)筑物的外边界,或宽度较大的拟建物不恰当地采用了“之”字形或“V”字形的布孔方案。

⑴原因分析:勘探孔的位置未能控制建筑物的外边界,大多是由于勘察方案实施过程中受场地施工条件限制,勘探孔无法按预定孔位就位造成的。但调整孔位时,放弃对建筑物外边界等重要部位的控制实不可取。尤其是地基土层分布不稳定时,无勘探孔控制部位的地基土性状不明,将造成勘察成果资料无法满足设计需要。

“之”字形的布孔方案适用于建筑物平面狭长、排列密集,且地基土分布较稳定的场地,即在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勘察方案的经济性。但用于单幢和宽度较大的建筑,会使拟建物某些角点部位的地基土层缺乏有效控制,“V”字形布孔方案的缺陷则更为明显。

⑵规范规定: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中第5.2.1条:勘探孔宜沿建筑物周边或主要基础柱列线布置。对排列比较密集的建筑群可按网络状布置,但勘探孔位置宜布置在建筑物周边或角点处;第5.3.1条:勘探孔宜沿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对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其中心宜布置勘探孔。

⑶控制措施:通常情况下孔位的调整应执行外控的原则,当由于场地施工条件限制,孔位调整后,相邻孔距过大时,应增加勘探孔;当设计方案调整,使建筑物外边线超出勘探孔控制范围时,建筑物外边线或角点处应增加勘探孔,以保证对地基土分布规律的控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2.桩基工程勘察一般性孔深小于桩端以下3m,大直径桩小于桩端以下5m,勘察方案孔深未能满足规范要求。

⑴原因分析:委托勘察时,设计工作尚处在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提供给勘察人员的有关拟建物的信息可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由于缺少沟通和认真分析、研究,一些勘察人员对结构工程师提供的资料常会出现某些理解上的偏差。

上海市建筑工程中,常用作桩基持力层的土层有上海地区统编⑤层、⑥层、⑦层、⑧2层、⑨层。受沉积环境影响,这些土层并不总是土性均匀、分布稳定的,勘察过程中,当预计的桩基持力层层面起伏较大,或因预计的桩端入土深度附近出现软弱夹层、透镜体,以及土性出现变相等而需要调整桩端入土深度,造成勘探孔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d≥800mm的桩为大直径桩,当预选桩基方案中桩径大于等于800mm时,一般性勘探孔深按不小于桩端入土深度以下5m确定,有些工程由于未考虑到有可能采用大直径桩,仅按桩端下3m确定孔深,导致孔深偏浅。

⑵规范规定: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9.4条第1款: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⑶控制措施:勘察方案制定时应详细了解项目的设计要求,如建筑物的荷载、基础埋深、基础形式、是否有覆土、沉降控制标准,高层与地下室是否为统底板等,并加强与设计人员沟通。如通常地下一层车库基地压力小于地下水浮力,须设置抗拔桩,当地下车库上方绿化覆土厚度大,则地下车库基底压力有可能大于地下水浮力,底板下桩以承受抗压力为主,则一般性孔孔深应满足桩端下3m的要求,勘探孔孔距按50m控制也不符合规范要求。再如高层建筑与地下车库是否采用统底板,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不一样,当采用统底板时为防止底板应力集中,对沉降差的控制标准一般较为严格,通常采取减少高层建筑的绝对沉降来控制差异沉降,桩端入土深度一般较常规要深一些,因为孔深确定时应考虑此类设计要求。

二、现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同一建筑物范围内,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变化 ,勘察过程中未按要求加密勘探孔。

⑴原因分析:同一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起伏较大时,如勘察时没有加密勘探孔,查明持力层的起伏情况,设计人员往往同一幢建筑采用同样桩端入土深度,就会发生沉桩不能到位、桩身容易打爆或打裂,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给工程带来隐患。

⑵规范规定: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16条第2款: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⑶控制措施:同一建筑物的主要受力层起伏较大时,为了合理确定基础的砌置标高,需要加密勘探孔;考虑地基土层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对建筑物的变形有着重大影响,当同一建筑物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很大时,需要加密勘探孔。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发现主要持力层起伏大时,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联系,根据规范加密勘探孔,以使勘察成果更好地为设计和施工服务。

2.静力触探探头未按要求定期率定,导致测试数据偏差或异常;贯入深度较大的静探孔实施中,未按要求进行护管,孔斜导致土层尤其是重要桩基持力层的划分不准确。

⑴原因分析:静力触探探头是否完好,关系到静探测试成果的正确性。静探探头未按期率定,或短期内使用频率高且多数孔深较大时(深孔进入密实砂层探头易磨损),未适当增加率定次数,则不能保证测试时探头的完好,易引起测试成果曲线异常。按异常的测试成果推荐岩土参数,会误导设计。

当进行贯入深度较大的静探测试时,未按规范要求采用防斜措施的情况时有发生,孔斜导致深部土层,尤其是重要的桩基持力层划分不准确,主要表现在静探曲线显示的持力层埋深比实际埋深大,工程地质剖面图显示静探孔的持力层深度普遍比钻孔大,形成“持力层面波浪起伏”的假象,设计人员按此确定桩端入土深度后,易导致预制桩进入密实砂层深度过大,影响沉桩顺利进行。

⑶控制措施:静力触探其探头应定期率定。贯入时的防斜措施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当贯入深度超过30m,或穿过厚层软土后再贯入硬土层、密实砂层时,宜采用导向护壁等方法,防止孔斜或断杆。

三、勘察成果报告中的问题

1.主要土层子样数或原位测试(组)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⑴原因分析:主要土层是指基础持力层、软弱下卧层和主要压缩层。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对建(构)物地基基础设计甚为重要,因为规范对主要土层的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数量提出基本要求,主要目的是避免主要土层测试数据偏少,代表性不足,影响勘察成果报告的质量。

勘察报告在确保子样数的同时,应注意指标的有效性,对于异常指标不应统计在内,对于较为均匀的土层,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宜小于0.3;但对于粘性土与粉性土(或粉砂)互层或夹层土,变异系数偏大恰体现了土层本身的特性。变异系数大的指标,需要较变异系数小的指标更多的统计样本数量才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可靠度,因此对于不均匀的土层,取样数量要适当多些,仅局限于满足6个子样数是不够的。

⑵规范规定: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4.1.20条第2款:每个场地每个主要地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小于3个孔。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5.1.4条:取土数量应根据钻孔数量、地基土层的厚度和均匀性等确定。详细勘察阶段每一主要土层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个;或静力触探孔的测试数据不少于3个。

⑶控制措施:取土及原位测试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与性质、土层分布特点确定,在数量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更应关注其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勘察报告对于取土及原位测试数量应严格满足规范的要求;对于变异系数大的不均匀土层,取土数量要适当多些。当工程规模大、勘探孔数量多时,取样数量要相应增加,以使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结果更可靠。

2.部分区域场地类别的确定依据不足。

⑴原因分析:按现行规范的划分标准,上海地区大部分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在基岩浅埋区、浅部有硬土层分布区(湖沼平原区),场地类别就有可能为Ⅲ类。目前湖沼平原区暗绿色硬土层埋藏浅的地区场地类别划分问题较为突出,不布置波速试验,随意确定场地类别为Ⅲ类或为Ⅳ类的现象较为普遍。

⑵规范规定: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6条: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上海市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

⑶控制措施:湖沼平原硬土层起伏大,宜按波速试验实测值或经验值估算具体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确定场地类别。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做出了具体规定:

①每个建设场地,测试土层剪切波速孔的数量不宜少于3个。单栋高层建筑(≥10层)场地,测试土层剪切波速孔的数量不宜少于2个;

②对丁类建筑及丙类建筑中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m的建(构)筑物,可根据土层名称、埋深、性状等,按表8.2.2选用剪切波速νs值。

结论:上海的城市建设发展非常快,建设项目的推进速度也很快,如何在保证工期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是我们工程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工程各方的沟通和交流,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一个很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上海市建筑建材市场管理总站.2012

[2]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保障性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 上海.2012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7篇

场地类别的划分直接关系着抗震设防投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4.1.2条)场地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天津市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勘察篇)》(DBJT29-183-2008)规定:(1)对需要时程分析或设计要求提供覆盖层厚度的工程,应提供覆盖层厚度。确定覆盖层厚度的波速孔深度应不小于100m;(2)对不需要实测覆盖层厚度的工程,当无实测资料时,天津市除蓟县县城及北部山区外的平原地区,覆盖层厚度均应按大于80m考虑。

根据天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在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除滨海新区外的天津平原区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多大于150m/s,覆盖层厚度按大于50m考虑,场地类别为Ⅲ类。在天津滨海新区,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多小于150m/s,此时需要提供准确的覆盖层厚度,一方面满足场地类别(Ⅲ、Ⅳ类)的划分,另一方面满足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征周期。当无实测剪切波速,需借鉴位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邻近场地波速孔资料时,距离应小于1000m,因为作为建筑场地的概念,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抗震地段的划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以强条(4.1.9)的形式规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抗震地段的划分是根据场地地质、地形和地貌情况确定的(抗震规范表4.1.1)。一般天津地区工程建设集中的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不存在有利地段和危险地段,多属抗震不利地段和抗震一般地段。当场地土20m以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150m/s时为软弱土(滨海新区多有存在),应划为不利地段;当其等效剪切波速在150~250m/s之间时为中软土(除滨海新区外的天津平原区多是如此),当不存在液化土和抗震规范表4.1.1中的地形地貌特征时,应划为一般场地;当有液化土或存在抗震规范表4.1.1中不利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时,应划为不利地段。

天津很多勘察报告在进行抗震地段的划分时将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错划为不利地段,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规范的要求理解不深入,误以为抗震规范表4.1.1中的土的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抗震规范表4.1.3确定的,认为如果场地埋深20m以浅有软弱土就是不利地段,实际上抗震规范表4.1.3是针对单层土而言的,而抗震规范表4.1.1中的土的类型的划分应根据场地20m以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确定。另外,抗震地段划分为一般场地应是在排除了危险地段、有利地段和不利地段的基础上得出的,而有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仅仅是排除了危险地段就说是一般场地也是不妥的(尽管结论正确)。

液化判别

天津地区地下水埋藏浅,在南部平原区以1~2m分布面积最大,滨海地带多小于1m。20m以浅地层分布有饱和粉土和饱和砂土,又以饱和粉土为主。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根据天津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在进行液化判别时,对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

(1)判别液化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

(2)饱和粉土标贯后取扰样应做颗分,这是粉土定名的需要,也是饱和粉土液化初判的需要。

(3)对顶板埋深接近15m或20m界限的饱和粉土或砂土,勘察期间位于稳定水位以上,但在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以下的砂土或粉土、在判别深度范围内存在的饱和砂土或粉土透镜体均应进行液化判别。

(4)判别方法以标贯为主,结合波速、静探综合判别,特别是在标贯判别离散性大时,更应多种手段并用。

(5)评价液化等级时,应按每个试验点逐点判别,按照每个实验孔计算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必要时进行场地液化分区。

(6)勘察报告对存在液化的地基,应阐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厚度,并提供抗液化强度比,以便设计。

软土震陷

在天津滨海新区有厚层软土分布,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进行软土震陷的评价。一方面是满足规范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5.7.11)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厚层软土分布区,宜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另一方面,软土震陷在天津滨海新区也确实存在,如塘沽新港望海楼的3~4层住宅,采用筏型基础,在唐山地震中发生震陷,震陷值达22cm。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7.11)条文说明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11的条文说明,结合天津地区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可认为当软土承载力特征值<70kPa或剪切波速<90m/s时,应考虑震陷的可能性。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4.3.3条第9款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但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评价方法。结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4.5.3条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1.3条规定,应从3个方面进行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边坡的影响;

(2)场地地震效应影响;

(3)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目前,天津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进行场地地震效应影响的描述时,仅描述活动断裂的相关内容不妥,尚应包括场地类别、抗震地段、液化等的地震效应评价结论;在获得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结论时,在前2款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将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评价结论作为论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4.1.11条第3款提出了“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的要求)。

结语

土建工程和建筑工程的区别第8篇

关键词: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标准;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造价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以来,我国因地震死亡人数近60万,占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世界上两次死亡人数超过20万的大地震均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历史上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1]。随着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为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地震安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即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

1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意义

地震区划图是依据当地可能的地震危险程度对国土进行区域划分,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依据[2]。新版地震区划图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公民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建筑物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为全面提高我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行政职能的重要支撑。相较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新版地震区划图有三大变化:(1)设防区域全覆盖;(2)明确了四级地震作用(常遇地震动、基本地震动、罕遇地震动和极罕遇地震动)及相应地震动参数的调整关系;(3)给出了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城镇Ⅱ类场地的基本地震动参数。为实现防震减灾2020年奋斗目标和全面防御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从制度上改变我国部分地区不设防的现状做好了技术储备。

2陕西区域抗震设防标准变化

新版地震区划图规定的设防标准有所提高。根据第四代地震区划图标准,陕西省有104个县(市、区)处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上的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7%,其中7度及7度以上的高烈度区有58个县(市、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2.3%,只有榆林榆阳区、横山县大部分区域和神木、佳县、米脂、子洲、宝塔区、子长、安塞少部分区域处于6度以下,占国土面积的8.3%。2016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地震区划图,规定的我省的抗震设防标准总体有所提高,其中,地震烈度8度和7度以上的高烈度区,包括90个县768个乡镇,涉及国土面积7.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7.3%,区域人口2585.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8.2%,GDP达9065亿元,占全省GDP的49.9%。6度区包括57个县,652个乡镇街道,面积13.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2.7%。总体来看,陕西有以下三点主要变化:(1)取消了陕北地区1.71万平方公里的不设防区域,涉及榆林榆阳区、横山县大部分区域和神木、佳县、米脂、子洲、宝塔区、子长、安塞少部分区域,占国土面积的8.3%,这些区域均应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进行抗震设防。(2)全省7度区范围有所扩大。咸阳(彬县、长武)、延安(宜川、黄龙)、汉中(略阳)、榆林(定边)、安康(宁陕、旬阳、白河)、商洛(丹凤、商南)6市共13个县区部分乡镇街道从6度(0.05g)提高到7度(0.10g)。(3)全省8度(0.20g)及以上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在新版地震区划图中,全省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县区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42个。所增加的县区集中在关中地区,包括西安(长安、高陵、户县、蓝田、周至)、咸阳(秦都、渭城、兴平)、杨凌(杨陵区)、宝鸡(渭滨、金台、陈仓)3市共10个县区的全部乡镇街道从7度提高到8度。咸阳(三原、泾阳、武功、礼泉、乾县)、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千阳、凤县)、渭南(合阳、富平、澄城、蒲城)、汉中(略阳)5市共18个县区部分乡镇、街道从7度提高到8度。(其中乾县部分乡镇街道由原7度0.10g提高到8度0.20g,其余均为原7度半地区)

3建筑工程设计影响分析

3.1对原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影响

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均属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3],但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这些地区虽然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均按6度设防考虑其抗震构造措施。因此本次新修订地震区划图后,对于原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工程设计,仅仅是在结构计算时要进行抗震计算,因此对于工程设计的影响相对较小。

3.2对原设防地区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本次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于陕西大多数地区而言,抗震设防烈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现以长安区某建筑单体的结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工程条件:建筑高度:28m;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用途:酒店;场地类别:Ⅱ类;抗震设防分类: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010)6.2.2:“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7、1.5、1.3的乘积。”等等。上表中新旧两版规范对于工程设计的影响,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地震加速度增大,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导致结构计算结果的增大;二是设防烈度的提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可能会使得建筑的抗震等级提高,由此相应的抗震措施也均有所提高。

4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抗震设防标准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水平,并进而影响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失大小,而抗震设防标准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初始造价。

4.1理论研究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制定时,相关的单位就进行了关于最优抗震设防烈度的探讨,在实施后,相关从事防灾减灾专业研究的人员依然对最优抗震设防烈度继续进行研究和论证。高小旺等[4]对河南省洛阳市(6度设防)、郑州市(7度设防)和新乡市(8度设防)以及四川省成都市(7度设防)四百多栋建筑工程造价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7度较6度土建成本增加约3%;8度较7度土建成本增加约4.8%。李树桢等[5]在1998年,就设防烈度与投资比发出咨询函96份,收到43件,进行统计,其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建筑,7度较6度土建成本增加约3.9%;8度较7度土建成本增加约3.8%。周雍年等[6]研究表明:“一般说来,按7、8、9度设防后,工程造价将分别增加3%~5%、7%~10%和15%~20%。”

4.2、市场调查

通过对国内一线地产公司的经济技术控制指标的搜集,针对各基础条件基本一致,仅抗震设防烈度情况下,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含钢量及混凝土用量的增加值。分析恒大地产集团含钢量控制指标在设防烈度不同的条件下的差值,大致可总结见表5:两个地产公司,因其产品所在区域及定位有所不同,数值上略有差异,但经济技术控制指标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小结: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经济技术控制指标,设防烈度对建筑造价的影响大概是一致的:(1)建筑高度越高,受设防烈度变化的影响越大;(2)7度区与8度区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较7度区与6度区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要大。

4.3、工程实例的假定计算

建立设防烈度与工程造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非常困难的,结构的初始造价实际上是与具体的设计方案有直接关系的,给定同一设防烈度,可以设计出多个满足要求的不同方案,因而其造价也不同[7]。并且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十分庞杂,不仅仅是建筑方案,还有结构形式、场地类别、地区的差异性、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等等。现以某实际工程为例,结合表3、表5,取平均值,进行假定计算。以收集到的西安地区部分工程实际造价结果为计算基础:(1)建筑总高度为32米的会所,层高4.8米,建筑面积3301平米,取:设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设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经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2)西安大兴东路某住宅项目,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29层,总建筑面积23481m2,设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设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经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3)渭南市某博物馆项目,框架结构,结构高度14.5m,建筑面积:3420.2m2,设防烈度:8度。设防烈度由6度提升至7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3.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2m3;设防烈度由7度提升至8度:含钢量每平米增加5kg,混凝土每平米增加0.04m3。经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假定计算结果与前文所述论文研究成果基本一致,但考虑到所引用论文研究结果大多是基于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0年之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过几次修订,相较旧版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和细致,另外建材价格、人工成本、所参考地产集团对于经济指标控制的严苛性以及本次所参考实际工程的特殊性(层高较高),因此实际的一般建设工程中因设防烈度的提高而导致土建成本的增加比例应该比表中数值更高一些。

5结语

(1)抗震设防烈度的提高,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增大,可能会导致建筑抗震等级的提高,会使得结构计算结果增大,并且相应的抗震措施也均有所提高;(2)建筑高度越高,受设防烈度变化的影响越大;(3)7度区与8度区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较7度区与6度区的建造成本的差值要大;(4)设防烈度由6度提高至7度,土建成本增加比例约为3~4%,设防烈度由7度提高至8度,土建成本增加比例约为4%~5%。

参考文献:

[1]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教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罗开海,刘培.新一代地震区划图调整统计及抗震规范局部修订简介[J].城市与减灾.2016,5:43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高小旺,等.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若干问题的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1997,12:52-59

[5]李树桢,李冀龙.房屋建筑的震害矩阵计算与设防投资比确定[J].自然灾害学报.1998,11:106-114

[6]周雍平,张晓志,谢礼立.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