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09 08:54: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学报必须依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学科建设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学报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学报;学科建设;关系
地方高校学报是省(或地级市)属高校所主办的学报,是展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窗口,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1].学科建设包含学科方向、学科基地、学术成果、学科队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建设等内容[2].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3-4].增强高校学报服务意识,不但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以《许昌学院学报》为例来进行分析讨论.
1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5]
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巩固优势学科
学报借助优势学科能够扩大高校学报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高学术质量;而借助学报这一平台,各院系的学术研究能得到拓展、提升,优势学科的地位能够得到巩固和加强.
1.2培育新兴学科
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研究起步晚,目前还不易被人所认知和接受.高校学报需专门开辟专栏,为相关研究人员刊登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机会,从而助推新兴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1.3培养学科人才
高校学报在培养学科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只有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和学历均衡的科研队伍梯队,那么学科建设才能持续提高和发展.
1.4积极宣传科研成果
高校学报刊登高水平论文,不仅是一个宣传、交流、转化科研成果的过程,而且还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2我校学科建设的特色化
地方院校可以依托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特色,开设与之相对应的特色学科,学报在此基础上设立特色栏目.同时学报可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引导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如设置栏目和选题策划时,学报尽量向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倾斜,以扶持本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近年来,许昌学院正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在将要更名为河南理工学院,并确定以理工科为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许昌学院的学科建设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许昌学院的院系设置和学科建设都是围绕许昌市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经济建设展开的.许昌古称颍川郡,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人造金刚石、发制品、电气电力装备、食品等工业发达,所以学校设有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等院系,并建立了许多重点专业和优势学科.相应的,许昌学院学报设有颍川学人、魏晋史研究和钧瓷文化研究、电子与机械制造、化学化工与材料、食品加工、地方资源等特色栏目.
3《许昌学院学报》推进学科建设的途径
高校学科建设有助于学报整体质量的提升,为学报的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高校学报只有依托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6].
3.1加快学报数字化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报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学报应适应数字化传播的新趋势,加大学报数字平台建设力度.学报在封二开设“颍川学人”栏目、封三刊载学科建设成果的同时,积极引进网络投稿系统和数字化出版系统,充分利用学报网络平台,扩大对学科建设的宣传介绍;并通过优先出版的形式,使本校优质专业论文快速发表并传播出去.王丽婷认为学报可以开设“行业—学术信息通报”专栏,紧跟学校科研项目进展,广泛传播学校的学科建设,扩大学科的影响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7].所以学报就应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向本校教师推送本校学报最新动态和学科建设动向,实时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
3.2推进学报制度规范化建设,引导学科建设
学报规章制度是编辑工作的保证.学报应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进行调研,制定实际可行的规章制度,以支持学校的学科建设.(1)为了提高本校教师在本校学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鼓励性的奖励政策,提高科研积分;(2)邀请本校知名科研人员组成编委;(3)邀请本校知名专家做重点栏目的主持人;(4)在封二颍川学人栏目介绍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在封三对本校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6)定期对相关院系、重大科研成果、优秀科研团队进行介绍;(7)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本校教师给予倾斜支持,如内稿优先、优稿优酬等;(8)加强与文摘刊物、中国知网等大型数据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推荐本校优秀科研成果.这样才有利于学报及该栏目依托的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3.3强化学报作者队伍建设,培养学术人才
人才是学报和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报要积极培养校内核心作者群,推动科研队伍建设.学报采取适度的倾斜政策,加强和学校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1)学报要重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对青年教师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每期必须有青年教师论文等,为学科建设注入新动力.(2)学报应与科研一线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尤其关注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动向,主动约稿,不断巩固和扩大校内作者群.这样,学报不仅可以培育优秀学科带头人,而且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
3.4参与学科建设,引导研究方向
学报在出版过程中要始终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保持一致.(1)学报在规划和设计栏目时,尽可能向本校的重点学科倾斜,优先发表学科带头人或重点学科的优质论文.(2)学报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邀约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举办大型学术会议,以论文集或增刊的形式参与会议日程,推动学科建设.(3)学报可以和院系之间在科研方面展开合作.学报除了拥有作者、读者和专家库等资源外,学报编辑人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在搭建学报与科研合作平台的操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8].学报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如参加科研创新团队,召开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广座谈会,共同申报研究课题,参与学位点的建设等[4].
4结语
地方高校学报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方向,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才能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得到提升,学科建设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卫世乾 单位: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
参考文献:
[1]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706-708.
[2]修荣荣,刘为清.论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84-87.
[3]杨荔晴.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关系探析———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出版广角,2015(9月下):70-71.
[4]温优华.新形势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出版发行研究,2016(5):51-54.
[5]刘明寿.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24(3):210-213.
[6]杨,许玉清.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探析[J].编辑学报,2014,26(sup1):102-104.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以学生为中心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强调大学教学的服务意识,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灵活运用所学技能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无论这些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能够熟练运用微生物学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非常重要。限于学时的原因,实际上为学生开设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不可能太多,必然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坚持在兼顾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学生在弄清实验原理、牢固树立无菌观念的同时,准确、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各项技能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目标。
据此,我们目前开设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包括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无菌操作倒平板、划线分离、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染色等。此外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自控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强调学生在一个学期中需独立使用手提式灭菌锅一次。综合实验则侧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内容包括微生物生长繁殖测定、育种、保藏、快速鉴定、免疫学技术、噬菌体效价的测定等。此外,还开设了综合性的选做实验,如酸奶的制作及乳酸菌分离及初步鉴定等。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牢固掌握实验技能
我们采用数码技术拍摄制作了实验教学视频。包括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重点)。对于每个实验,操作部分首先由实验操作经验丰富、动作标准熟练的教师从头演示一遍。然后,整个实验分解成数个关键动作,每个动作都缓慢重复数次,使学生能够看清楚。最后,对于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菌种的要求、容易犯的错误操作都具体指出,并说明危害。在将整个实验操作重复一次后,实验视频最后给出本实验中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如显微摄影图片或者菌落图片等。实验视频在每次上课前供学生学习,不但提高了实验课的质量,并且使实验教学更鲜明生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同时,我们还制作了完整的实验课件,供校内学生下载后独立学习之用。
当然,根据我们的体会,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课堂的讲解和示范。但是教学视频的采用,对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颜色、动作等,简单的语言是很难描述的,采用视频、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讲解更加直观准确。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验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
微生物学实验成败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实验前的预备实验,并在实验课前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主要包括菌种和相应的试剂等。而有些材料则由学生准备。学生自己从复旦校园内的燕园、曦园采集水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放线菌的筛选则由学生自己采集土样,分离放线菌。另外,试管、移液管、培养基、培养皿等材料一般都由学生自己动手提前一周准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的课前准备确实是实验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条件,同时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功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采用全面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优异的成绩是对学生学习的认可,必须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努力和结果。我们在开设实验之初,就明确了成绩评定的几个部分,包括重要的几个关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与报告、实验考试成绩、平时表现等。平时表现主要参考日常实验是否认真,是否注意环境卫生,实验后是否整理台面和周围环境,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关键的操作主要选择革兰氏染色、无菌操作倒平板和四区划线分离纯化等。实验结果主要通过当堂检查、课后检查和报告批阅等途径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情况。而实验报告主要了解学生是否认真书写,尤其是对实验结果能否认真记录,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的新想法等。期末进行的实验考试,既不是考核对实验书上操作步骤的记忆,也不是考核单项实验操作,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即利用一学期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盲样中微生物菌群初步分析”。其中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准备实验材料,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需要自己查阅参考文献,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学生普遍反映这种考试方式很有挑战性,时间虽花费多些,但很值得。这种考试方式不但检验了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程度,同时也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五、培养年轻教师,保持教学队伍的稳定性
目前,不断有年轻教师参与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年轻教师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虽然有一定的新思路、新观点,但缺乏相应的经验。为培养年轻教师,主要通过如下几条途径:一是针对初次承担该课程教学的年轻教师,组织年长教师听其试讲及观其示范操作等,并对他们的讲课及实验操作情况进行点评:二是随时讨论,特别是年长教师随时关注年轻教师上课情况;三是不定期召开实验教学研讨会。
六、全时段开放实验室,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的独特性之一是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观察结果有个最佳时间。同时,现在大学生的课程彼此不一,通常存在时间冲突等问题。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尽量保证所有的时间实验室都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观察结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尽量保证这一点。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实验室都是开放的,有专门的教师管理和指导,并提供实验用材料等。周六和周日,在实验需要的时候尤其是综合实验阶段和考试阶段,都安排开放。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室注意安全,有问题及时向教师汇报。
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学生意见,是实验课不断进步的动力
2002年2月21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是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保障,因此,图书馆必须努力构建起适应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充分贯彻落实好文件所要求的图书馆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精神实质。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在“211工程建设”的讲话中指出,学科建设的最根本任务是这样三句话:
“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创新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凝炼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方向错了,只能是做无用功;方向对了,就能事半功倍。图书馆在详尽占有本学科的资源和信息,掌握本学科的动态,审视本学科的发展态势,提供完备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上,就能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把握方向。汇聚创新队伍就是要搞好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艺术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对于提高学术队伍的信息保障能力,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和持续、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艺术院校要汇聚创新人才、引进各学科急需人才,有没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信息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招贤纳才”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构筑学科基地更需要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这一强大物质基础的鼎力支撑。由此可以看出,艺术院校图书馆与学科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艺术院校图书馆来说,首先可以发挥馆内专业人员素养和相关学科人力资源优势,详尽搜罗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资源,为凝练学科方向提供全面而详实的决策依据;根据教研人员的不同信息需求,图书馆可以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有利于引入并留住各类创新人才、急需人才,为汇聚学科队伍营造出艺术院校“以人为本”的信息环境;图书馆围绕学科建设提供全面、精准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持,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厚的“营养”准备,构筑学科基地就有了完备的物质基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换句话说,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映衬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水平和态势。
同时,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充实、调整和优化,新建学科的增加,重点学科的增多,新兴专业的开设,学校必将增加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规模等就会逐步扩大,资源数字化甚或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需的设备设施就会得到相应增加、改善。另外,学科建设和发展也会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改进并完善图书馆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从而推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这样,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就会上升,广大师生自然也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图书馆、喜欢上图书馆。
总之,艺术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整体。学科建设要依靠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自然也要依赖于学科建设,两者之间体现为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为学科建设服务是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方向,是工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
艺术院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做好服务工作的内涵
最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艺术院校对图书馆建设都相当重视,加大了投入力度,各馆面貌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各艺术院校图书馆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推进了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学科的方式还是很被动,服务手段落后单一,文献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这与读者的主观需求有较大的差距,很难形成差别优势和特色优势。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爆炸,信息爆炸,各种信息机构林林总总,艺术院校图书馆必须面对市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主动适应社会,主动适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依托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走支持学校学科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化建设之路,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1.围绕学科建设制订周密详实的文献采集计划
自接受国家教育部首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图书、期刊的价格上涨幅度还是远远高于文献资源购置经费的增长速度,艺术类书刊上涨幅度尤为明显,因此,馆藏纸质文献的增长率还不容乐观,特别是较新的前沿的学科文献的保障率还是颇受限制的。
如何把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利用好,对于艺术院校图书馆来说是十分必要而现实的,是值得我们必须认真思索和不断探讨的问题。要统筹、合理使用好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图书馆就必须考虑学科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认真细致地制订好文献采购计划,有选择、有针对地做好相关文献资源的保障工作。重点学科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具有引领、辐射、带动和扩散作用。图书馆在制订采购计划时,要突出重点,保证重点,要确保重点学科专业馆藏达到研究级水平。因此,要全面收集国内外与重点学科有关的专业权威论著、学术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论著以及学科发展进程中有影响力的论著;要认真收集、选购国内外信息密集、检索性强的工具书刊和核心期刊,适当加大外文原版进口书刊的采选品种和比例;同时,由于网络电子类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越性,围绕重点学科还要逐步添置相关的专题数据库、电子书刊及音视频等生动形象、直观感受良好的多媒体资料等。
新建学科是艺术院校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而适时作出的新的学科规划和布局调整,是艺术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为申办艺术大学而建立的学科。新建学科,以前的馆藏积累肯定较少,甚至几乎没有,特别需要前沿、权威方面的资料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制订馆藏目标和年度采购计划时,要适当向新建学科“倾斜”,以保证新建学科持续稳健发展。而对一般学科来说,可根据原有馆藏基础,突出学科的特点,分情况建设,把有限的经费用好用足。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搞“小而全”模式的收藏,因为不论何种规模、何种类型的图书馆也不可能完全、全面收藏所有学科的全部资料。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逐步建立起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切合实际、整体优化的具有学科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调整馆藏结构
艺术院校图书馆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的实际,对现有馆藏结构中的文献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如我院的“美术学”、“戏剧戏曲学”、“音乐学”、“艺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且“美术学”、“戏剧戏曲学”作为博士学位培育建设学科,因此,对这四个省级重点学科的文献建设目标应定位在研究级收藏水平,要全面系统、长期连续地收藏,以突出学科特色。而一般学科和专业文献建设目标应定位在大学级收藏水平,坚持有选择的收藏,保证其相对完整够用。另外,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和工具性的一些有共性的相关学科领域的文献,如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综合性参考工具书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期刊等,也要适当保证采集的品种和数量。逐步使艺术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体现出专业适应性较强、学术水平较高、覆盖面较广、连续性较强、载体类型多样的馆藏特点。
调整藏书结构,包含调整藏书等级结构和载体结构。藏书等级主要通过藏书内容的深浅和完整程度来表征,是藏书对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办学层次决定和要求读者阅读、研究的等级不同,直接影响藏书的等级结构。因此,藏书等级结构必须考虑到艺术院校办学的学科层次。为保证申办艺术大学的需要,可考虑适度超前。调整载体结构问题是由于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阅读、移动阅读方式的推广和普及,广大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图书馆做到印刷型纸质文献与电子类文献合理配置,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协调发展,互为补充。这样,读者要求购置相关数据库,添加网络电子书刊等就成为了当今时代阅读发展的新趋势。同时,还要调整文献布局结构,改变传统的文献分散布局模式,尽可能将重点学科文献按集中方式布局,将重点学科所有文献集中于图书馆收藏,采取开放式的借、阅、参、咨一体化的学科文献服务方式。
3.畅通与学科的交流渠道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图书馆要进一步畅通与学科点的沟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教研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学术活动开展情况对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变化情况,提高文献采访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图书馆要坚持聘请专家、学者参与选书,将最新书刊的预订目录及时发送到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和专家手中,由他们推荐、选订各学科、专业所需文献信息资源。同时,图书馆还要邀请各学科负责人参加图情工作会议,认真听取他们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切实做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
4.做好资源数字化工作
资源数字化工作就是将馆藏特色文献资源通过扫描、数码照相、识别等手段,将印刷型、缩微型、光盘等文献及电子出版物等进行加工和转化,并将转化后的资源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到网上,使其成为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院校图书馆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一中心不放松,在做好印刷型文献建设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电子出版物的采集和收藏,并加快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建设步伐,逐步将载体形式多样、馆藏特色鲜明的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给广大师生,以不断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文献信息需求。
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的方式和途径
为确保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其他学科快速发展,艺术院校图书馆当前要切实做好以下信息服务工作。
1.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
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重视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在全面系统的分析、对比、总结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家意见,对馆藏文献资源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针对性好、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学术参考价值高的学科文献综述、述评等信息服务。
首先要做好宣传揭示开发工作。在广泛、全面收集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仔细分析及充分论证,编制出完善的学科专业文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以及编印系列检索报道类资料,分发到重点学科的广大师生手上,供他们检索、查询,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指引查询渠道。其次,做好信息资源挖掘服务工作,就是将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学科内容和主题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掘、整合,编辑成专题文献索引、资料汇编等二次文献信息产品。最后,就是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再生性开发工作。再生性开发是文献开发的最高级形式,是三次文献信息产品,是创造新的知识,这也是最困难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广泛综合多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从而形成的学术文献资源信息,如学科研究概况、动态综述、专题述评、专题调研报告、进展报告等。艺术院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因为这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有利且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导航系统
当前在图书馆经费紧张,馆藏又亟待充实的情形下,由图书馆来整理网络学术资源无疑是开发和补充馆藏资源的最好而又最便捷的方法。艺术院校图书馆要结合馆藏建设规划来选择网络学术资源,经过整理后的网络资源即成为馆藏的一部分。开发和利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已成为当前艺术院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导航系统是专业化的网络服务平台和网络资源专题知识指引库。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专业优势和潜能,即充分发挥他们娴熟的网络检索的技能和他们在分类、标引、挖掘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优势,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开发、整合,建立起学科导航系统,方便重点学科广大师生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来说,图书馆可在主页上以链接的方式建立学科信息导航系统,对专业化信息资源的更新情况、专业领域的学术动态,学科最新的进展情况等进行动态报道,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加工,并编制出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供广大师生便利地查阅和利用;此外,还可以从网上筛选下载各种信息,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指南或搜索引擎,引导重点学科广大师生通过搜索引擎等常用网络检索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
3.建立重点学科建设专题数据库
在保证纸质实体馆藏文献连续、稳定、较快增长基础上,艺术院校图书馆除购置或利用国内外相关的大型专业数据库外,图书馆也应高度重视本馆自建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工作。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将馆藏珍贵的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转换,形成具有本馆特色且能广泛共享的电子化、网络化学科信息资源库。此外,艺术院校图书馆还应特别注意收集本校重点学科的学术成果信息和相关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的个人信息,分别建立科研成果数据库、论文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等,不断充实、补充、丰富和完善馆藏,更好地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如我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国家级立项建设项目“云南民族艺术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必将进一步拉动我馆学术队伍的建设,必将推动我院戏剧和美术博士点建设的文献保障服务工作、推动我院博士点建设工作和这两个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我院图书馆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将以更专业的姿态进入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视野。
4.做好科研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工作
近几年来,艺术院校申报科研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对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均是极为可喜可贺的事情。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把握这种情势,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规划、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馆自身特有的条件和优势,力所能及地选定有关重点研究课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深入其中,进行全程的跟踪和服务。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自始至终进行跟踪服务,连续提供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做好全程服务工作。全程跟踪科研项目,做好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最具实质性、根本性的表现,也标志着图书馆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和水平。图书馆跟踪重点科研项目服务,提高了重点学科科研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有力发展。
5.做好信息资讯报道工作
负责重点学科建设的广大教师,他们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他们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均较大,但大多都没有时间投入到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工作中。为了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以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研工作中,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本馆特有的条件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向他们提供信息资讯快报,如及时通报最新采购到馆的中、外图书,定期提供核心专业现刊的篇名目次,定期收集、整理并向他们提供反应学科最新动态的专题书目资料等。在信息报道服务工作中,艺术院校图书馆还要注意做好一项最重要的服务,那就是要紧密跟踪重点学科广大师生研究的科研课题,努力搜罗科研信息最新动态,并从中筛选出他们需要的信息,加工成文献综述、动态综述、专题述评、专题调研报告、进展报告、研究报告等相关的信息产品,及时、快捷地提供给他们使用。
6.加强对重点学科教研人员文献情报信息素养的培训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的学术信息资源也在迅猛增长,日益成为教学、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术信息来源。但是,由于对网络学术资源缺乏有效的搜集、组织和分析,重点学科教学、科研人员要想在网上查找艺术学等学科或某一专业方向的信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极大地限制了重点学科教研人员对这些学术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可举办重点学科教研人员培训班,讲授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知识、情报检索语言、现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检索技巧和步骤,电子商务运用及常用网络管理与服务的方法等。也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作成个性化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入门教程或相应的“帮助系统”,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和服务,为切实做好重点学科教研人员的文献情报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7.推行“学科馆员”服务制度
【关键词】经济贸易类专业 实验实践课程
团队依托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为建设单位,以天津市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金融学专业、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经贸综合能力开发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以经济贸易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在建设“市内领先、国内有影响”的目标的指引下,在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材建设、实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形成了团队优势和特色。
一、创新性改革措施
团队遵循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顺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天津市品牌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实验平台的作用,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打造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三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凭借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培养创新应用型经济人才打造坚实的实验教学基础。
(一)构建“三层次、三模块”实验实践体系,积极开发实验项目
按照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化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在认真研究学生培养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实施了以“夯实基本技能,提升综合实力,激发创新精神”为思路的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实施了融合“三层次(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三模块(基础教学实验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社会实践模块)”集情景依赖、模拟仿真、实战体验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探索与该体系相适应的观察、实验和体验有机结合的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二)聚合多元资源,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团队与教育部高等教育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天纺集团、深圳市国泰安投资有限公司、天津芸祥投资有限公司等有关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践课程,引进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验项目;与教育部高等教育纺织服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国际商务谈判专业委员会、上海远恒有限公司、美国新径集团共同举办学科竞赛;与天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天津海顺货代公司等单位联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三)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
教学团队有计划地开发有一定特色和具有推广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软件。吉近年来团队教师自主开发了“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综合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系统”、“证券投资案例库”、“国际金融案例教学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单机版)”、“货币银行学手机APP”等实验教学软件与数字资源,其中“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综合平台”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
(四)编制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教学团队十分重视编写出版具有工科背景和产业特色的实验教材和讲义。近几年团队教师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国际商务谈判》、21世纪经济与管理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外贸函电》、普通高校经济及管理学科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纺织品国际贸易实务》等9部教材,编写了实验指导讲义7本,实验指导书27部。
(五)以竞赛平台为抓手改革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团队积极搭建三层次的竞赛平台,通过“团队自行举办”、“校企合作、企业出资举办”、“指导学生参加校外竞赛”等形式拓宽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渠道。并以纺织外贸跟单、国际商务谈判、金融投资、金融产品创意、统计建模等学科比赛为切入点,教师根据比赛的内容,设计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内容,指导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实践性教学改革
(一)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在形成的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以课堂实验为基础、企业实习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跟踪区域和行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和学术前沿,结合理论教学创新对实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经济学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系统研究适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和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对综合和创新层次实验的教改,进一步注重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实验课程结构,修订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每一个专业建设一门专业“精品实验”,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二)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涵盖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讲义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的多元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实验项目数的53%。
[关键词] 检验检疫 实践教学 报检单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课程的性质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本实验课程的任务是,重点介绍进出口货物报检的一般流程及《进/出口货物报检单》填制;出入境集装箱报检的一般流程及《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填制。培养学生具备相应职业技能,促进报检职业能力的养成。
二、实验(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1.出入境货物报检的一般流程及《出/入境货物报检单》填制
(1)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①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的一般工作程序:报检后先放行通关,再进行检验检疫。即报检施检部门计收费,(外包装检疫)出具《入境货物通关单》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放行。②出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程序。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的一般工作程序:报检后先检验检疫,再放行通关。即法定检验检疫的出境货物的报检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持相关单证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检验检疫机构审核有关单证,符合要求的受理报检并计收费,然后转施检部门实施检验检疫。
(2)在知识讲授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流程,掌握出入境货物报检的地点和时限的一般规定,掌握出入境货物报检应提供的常规单据,即入境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提供外贸合同、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报检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还要根据《动植物检疫法》及其报检规定提供特殊单据,出境报检时,应填写《出境货物报检单》并提供外贸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应试情况提供特殊单据如出口危险货物时,必须提供《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正本)和《出境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正本)。
(3)《出/入境货物报检单》填制。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出/入境货物报检单》填制要求及规范,然后提供合同、发票、提单、箱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证,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业务资料进行《出/入境货物报检单》的填制,同时,利用九城电子申报系统,进行网上电子报检的申报工作,进行场景模拟,使学生具备报检职业能力,完成实践教学目标。
注:合同、发票、提单、箱单等国际贸易业务单证资料见授课教师编写的《报检实训手册》及纸制《出/入境货物报检单》
2.出入境集装箱报检的一般流程及《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填制。
(1)出入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流程。①装载法定检验检疫商品的入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流程。报检人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在入境口岸结关的集装箱和货物一次性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商检机构受理报检后,集装箱结合货物一并实施检验检疫,合格的准予放行,并统一出具《入境货物通关单》。不合格,按规定处理。②装载非法定检验检疫商品的入境集装箱和入境空箱的检验检疫流程。在入境口岸结关的集装箱,报检人应填写《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施检后,对不需要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应报检人的要求出具《集装箱检验检疫结果单》;对需要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完成处理后,应报检人要求出具《熏蒸/消毒证书》。③出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流程。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后,对不需要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应报检人的要求,出具《集装箱检验检疫结果单》;对需要实施卫生除害处理的,签发《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完成处理后,出具《熏蒸/消毒证书》。出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凭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 《集装箱检验检疫结果单》或《熏蒸/消毒证书》验证放行。
(2)向学生说明入境集装箱实施检验检疫的范围、报检时间以及报检时应随附单据,要求学生掌握能够应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从理论到实际工作业务的跨越和转变。
(3)《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填制。首先向学生讲解《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填制规范及要求,根据所给的合同、发票、提单、箱单,要求学生模拟实践操作,进行《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填制,具备报检职业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注:合同、发票、提单、箱单等国际贸易单证资料参考《报检实训手册》和纸制《出/入境集装箱报检单》等相关资料
三、主要仪器设备
九城电子申报系统、多媒体设备、电脑机房、展示台。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计入作业成绩、综合表现成绩,然后计入平时成绩,最终和试卷成绩进行综合,确定这一课程的结业成绩,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自己在这方面有意识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效果很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体现了“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予以实施,促进了学生报检职业能力的养成。
教学设计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获得最优化的教与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划的过程。一般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亮点、场地器材、负荷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教学反思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同时也是新旧经验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是双向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且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基于这个理论认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学的理念和需要,而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该是动态的,随时代的需求而发生变革。
一、建构主义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节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课堂情境创设、同伴合作和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因此,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就是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学习和要求,过于强调竞技运动技术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对教学内容的评价缺乏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评的标准,所使用的“行为动词”也过于空泛,对教学目标的设置缺乏量化评价。而新课程的设计思路则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划分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强调可评价标准来设置教学目标。可见,在建构主义视野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新课程的要求,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在新课标框架下对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改造,有消化地吸收,继承与发展。
二、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获取了当前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关于教学设计实施情况的基本信息,发现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
表1表明,目前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了解程度仍不够普及。虽然有56%的教师回答“很了解”教学设计,但仍有44%的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内容不太清楚。说明在我市中学教师群体中,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还没得到基层教师的充分重视,应该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培训,使他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加深对体育教学设计的认识和要求。
表1:我市中学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了解程度(%)
■
2.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从表2看出,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认知程度高。91%的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对于完成一节优质体育课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仅有9%的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够重视。由此可见,我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功用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表2: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
三、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体育教学设计无论多么完美无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并服务于体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活动。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我市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以下几点困惑:
1.存在的问题:
(1)许多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更新,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经验上,影响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如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没有采用三维目标来设置,在表述上没有依据新课标上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使教学目标的设计无的放矢,缺乏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评等标准。
(2)对教学方法的设计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仍然大量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体需求。
(3)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与感情态度价值观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由于体育教师之间业务水平差距很大,尤其是那些年龄稍大、没接受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理解,热情度不高,参与意识不强,造成了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了解不透切,这些都是制约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
(4)一些学校班级学生数多,场地器材匮乏。很多教师抱怨“每次上课就那几个破球,一块场地,而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在六十人以上,课都上不好,还搞啥设计?”
2.对策
(1)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体能目标、情感目标等三个教学目标。而且,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使用新课标中规定的“行为动词”,如对知识的表述采用“知道、理解、掌握和应用”等;对技能的表述采用“通过……技能学习,初步学会、学会、设计、感受”等;对情感目标的表述采用“体验、感悟、形成”等。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表述要做到便于操作、可观测和可测评等,如“85%以上学生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通过篮球游戏,发展学生灵敏素质,至少10人以上学生在游戏中有灵活变向移动和准确传接球等行为动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体验竞争与合作。”
(2)转变教育观念,在组织教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如在课堂上多安排学生自我展示才艺的平台,促进相互评价等。
(3)加深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教学工作态度。学校教务处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定期检查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教学设计展示与评比;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鼓励同课异构探讨,避免搞形式主义。同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关键词:服务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52-02
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精品办学、培养一流素质的研究生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少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实验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超常规发展,实验教学建设滞后,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导致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足、科研素养不高。这些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普遍感到完成导师培养计划费劲,影响了他们在学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医学临床型研究生相比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更多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每位研究生自身的科研经费少;另一方面临床型研究生在实验室投入的科研时间有限,往往也就一年或半年时间。综合上述原因,就产生了目前我校研究生在开展研究生课题时存在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课题设计的盲目性;(2)具体的实验方法选择的不合理性;(3)对科研经费无法预算;(4)对实验结果不能给予客观科学的分析;(5)进室研究生多,资源分配不协调。下面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为例,利用省级重点实验的资源优势,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使得上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一、集中培训,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科研认知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在看展科研课题前,大部分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科研,对自己所要开展的科研不能充分的认知。少部分研究生基本的本科实验技能都没有很好地掌握。极少数研究生的课题存在学科跨度较大,很多实验对他们来说属于完全新的领域。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研究生在科研进行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影响到其后期实验的进行,甚至结果的客观性都不能很好的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我中心对将要进我中心展开科研的研究生集中进行3-4天的短期实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实验时间、费用的合理化安排;现行的科学研究中主要用到的一些科研方法的现场演示与指导;实验结果如何准确客观分析;试剂的购买渠道和价格查找;如何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每个功能室所能完成的实验内容;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通过上述短期培训,首先提高他们的基础实验能力,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再次进行重新评估,对不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其次,对科研经费预算进行调整,能够保证经费尽可能地满足实验的需求。这两项完成后,最终引导研究生自主展开各自的科研实验。这项工作的开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研究生的科研开展速度变快,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投入到实验的开展上,也使得后期我中心在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上也变得容易了很多。除了集中的短期培训外,我中心还经常开展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及实验方法方面的专业培训。这些培训通常请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和试剂公司的专家来进行讲座,这些讲座的开展,使得研究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中心新进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以及一些当前最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科研进行中,我中心每月定期开展3-4次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我中心专职教师的课题研究进展报告、进室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进展报告、以及特聘专家学者的科学前沿学术报告,这些以重点实验为平台的学术交流不仅提高了进室的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也拓宽了本中心教师的科研视野,培养了本中心教师的科研创新思维。
二、建立重点实验室信息平台
利用校园网信息平台,实现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目前,我中心很多大型仪器都参与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开发与发展,实验室的资源并不像以前只出现在展板或档案柜中。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个数字的、大容量信息平台,成了重点实验室自身发展和对外服务的有效途径。我们对我中心重点实验室资源进行登记统计,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与其配套设施和性能参数;实验操作视频资源;实验中心章程和各种规章制度;中心实验室教师资源介绍。统计好后,利用校园网信息平台进行对外公布与宣传。该平台能使研究生在开展课题研究前,通过上网就可预先了解自己所要开展的课题以及所涉及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每个功能实验室的基本条件。我中心建立好实验室信息平台后,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研究生对实验室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结果显示,实验室信息平台对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使得研究生更好地了解了重点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综合实验的设计上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重点实验室信息平台除了上述基本信息外,还及时地了一些动态新闻,包括重要的国内学术会议通知、学科建设情况、与本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相关新闻,这对重点实验室的对外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重点实验室校校的科研横向合,还增加了校企的科研转化合作,通过合作提升了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最终加快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建设。
三、建立开放式科研管理平台
本中心自从2002年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研究生进入开放平台的申请和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严格的管理对科研实验室的良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中心在原有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以下两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这两方面改革都是在注重开放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优质科研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开放实验室的准入与管理
目前,我中心对在校研究生实行开放免费服务平台,涉及大型仪器耗损性部件的实验实行合理补偿性单向收费,这就要求对进室开展实验的研究生更细致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所有研究生需通过递交申请,填写详细的进室研究生登记表由研究生导师签字,两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核准方可进入。进入研究生由实验室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对其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对不遵守实验室章程的研究生取消其资格。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填写实验室使用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除此之外,我中心还建立了在室研究生微信群管理平台,中心管理人员不仅可通过该平台对发现的问题随时在群里进行通报,该平台还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老师间的学习与学术交流。细心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使得进室开展课题的研究生对中心实验室有着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其开展研究生课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到中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积极配合我中心工作人员完成分配给的各项任务,保证了中心实验室的良好运转。
(二)中心专职教师的管理及激励措施
管理方面,中心管理人员在功能实验室和大型仪器的管理上采用两人负责制,每个功能实验室和每台大型仪器都由两名教师专人专管,这就要求一些昂贵的大型仪器必须有两名专职教师经过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该仪器。这样管理的好处就是保证专人专管的大型仪器始终保证其有效的运行。在中心的安全、卫生方面,也有指定的负责人来统一管理。这就保证所有日常管理工作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管理者身上。激励措施方面,本中心有着良好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中心专职教师的长效激励机制,为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随着绩效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中心也根据重点实验室自身的特殊性,逐渐完善中心专职教师的工作考核办法。除了原有自身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外,将中心实验室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也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主要考评对在室研究生的服务质量、实验方法的创新、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可以提高中心专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此外,对于指导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开放工作量补贴。绩效考核工作的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增加了专职教师对公众事务参与的积极性。近几年来,科研成了高校教师热衷追逐的目标,因为科研的结果和所带来的成果很容易量化。反观对学生的服务(主要包括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也就是人才培养上则冷淡了很多,因为服务所产生的结果和价值往往是隐形的,是很难用一种手段来量化这种成果,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服务所体现的价值可能是教师自身科研所根本不能比拟的。目前,这种改革保证了自身科研和服务并重的效果,达到了既要自身出成果,还要保证好服务工作做到位,为本校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本中心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对开放后的进室开展科研的研究生从以上三方面同时入手,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集中资源建设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使得我校研究生在有限的资金与时间下,尽可能地少走不必要的科研弯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研究生的教育科研工作。最后达到以加强研究生自身素质为核心,改善实验室环境为依托,提高实验室指导教师素质为保障,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科研平台公众服务模式,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类相关专业领域的重要课程,这类课程结合了现代设计艺术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专业特色,这类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1]。为了提高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掌握程度,文章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艺术设计课程的概述
艺术设计课程是美术相关专业学生众多必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类课程的总称,这类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性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当前我国许多的高职学院还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在会计教学中占有着主导地位,这种教学计划实际上与艺术设计课程的特点不相符,它使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很难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 教学条件不够理想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受限、地域环境受限等原因而缺乏模拟实践场地,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场地硬件设施和配备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从而造成理论与实际操作不同步,难以保证实践效果。另一方面,有些高职院校会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但这些基地大多名不副实,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专业实习。
3.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各个高职院校中担任教师的,这些教师通常没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工作经历,其自身实践经验也较为匮乏。因此,这些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指导中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造成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没有完全发挥的现状。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文对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
在教学资源共享与管理方面,要针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校园文化和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一个安全、开放、可靠且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主要是起到为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提供课程与实践相关信息的作用,在有利于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同时,还提高了其管理水平和效率[2]。另一方面,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还应假如相关实践资源、实践操作项目、实践指导资料等,同时还应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以保证整个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2.强化师资力量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艺术类教育培养的是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必须是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有一支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构建。具体做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完成:(1)培养: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学习,进行科研活动和内部交流会;(2)引进:聘用高质量、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人才,同时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参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助教或助管的工作;(3)激励: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实践指导教师积极工作,提升工作热情,稳定师资队伍。
3.加大成本的投入
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实践经费方面,学校可成立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以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此外,学校还可通过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减少实践经费的支出。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展开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配合为其提供必需的书面资料和常用的实践教学指导资料。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经验丰富或实践技能强的教师和人员自主编订相应的教材,一方面可以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展开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还可节约成本。
4.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上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应不能适应开放式实践教学,为此,改革教学方法是必须的。一方面,“采用虚拟实践与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设备充足的条件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设计,当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就可借助于某些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另一方面,采用“自主实践和适当指导”向结合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后,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小组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小组人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实践教学体系应用于这类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改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类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基本上满足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学强.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20):22
[2] 叶紫琳.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 鸡西大学学报. 20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