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4 16:26:15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1篇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几个因素,然后探讨了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要点,并提出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 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控制

1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1.1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

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1.1.1 作业人员因素。由于建筑施工活动的主体是施工作业人员,其也是容易受到危险事故伤害的主要对象。作业人员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作业人员技术危害、各班组间整体安全性差异危害、班组之间协同作业状况不佳危害、班组内部人员配置不合理危害等方面。

1.1.2 施工机械因素。建筑工程施工难免会用到各种机具设备,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陈旧或带病机械设备使用危害、设备操作性缺陷、人机混合作业危害等。

1.1.3 施工材料因素。建筑施工材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材料输送方式危害、材料违章堆放危害、危险材料存放和使用危害、不合格材料使用危害、构配件和工厂预制件使用状况缺陷等方面。

1.1.4 施工管理因素。施工管理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危险作业策划、指挥和监控缺陷,安全标识、联络警示信号和沟通缺陷,现场围护和警示缺陷等方面。

1.1.5 施工技术因素。这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特殊或危险作业、明火动力点技术控制缺陷、电力危害技术控制缺陷、设备安全技术控制缺陷、防护用品使用不当以及施工工艺不当危害等方面。

1.1.6 作业环境因素。建筑施工项目往往具有体积大及露天作业的特点,所以还存在作业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毒气体、烟尘、噪声、振动、高温、缺氧等特殊环境下施工的危害,雷雨、大雪天气、地下作业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作业的危害,作业面狭小或施工作业现场安排不合理方面的危害,照明不足或有影响视线的障碍物的危害,高空作业或者深基坑内作业危害,施工现场混乱危害等方面。

1.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方法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应组织由施工、安全、技术、卫生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并且对其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培训。辨识危险源可采用直接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多采用直接经验法,通过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并参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表,以及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法即是通过系统安全工程评价的方法进行辨识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从范围上讲应包括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活动及所处的环境。

2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建筑施工危险源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应该对危险源控制突出重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通过采用危险源前馈控制方式和预防控制方式,提高控制的有效性,增强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危险源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实行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二是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三是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具体来讲,加强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主要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管理方面措施。

管理是危险源控制的重要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的基本功能,来实现对人、材料、机械和环境等危险源进行有效地控制。

2.1.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诸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施工操作行为,为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2.1.2 明确责任、定期检查。施工企业应结合危险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各级负责人,明确其职责;上级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部门及人员进行安全检查,还应规定作业人员每天进行自查,对所发现危险源做到及时发现、记录、反馈和处理。

2.1.3 做好信息反馈。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施工人员应对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并提供给领导层进行研究决策,以便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上级相关管理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信息反馈的隐患以及其整改情况进行考核。

2.1.4 加强日常管理。施工单位应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危险源相关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安全检查,配合上级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按照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汇报;遇到相关危险作业应按照程序进行审批。

2.2 技术方面措施

2.2.1 消除。即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源,从根本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建筑工程的施工,就必然有相应的发现存在。

2.2.2 预防。即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来减轻危险因素,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或减轻事故的危害。

2.2.3 减弱。对于某些无法消除或难以预防的施工危险源,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如安装减震隔震设施、安设抗静电设施、降低施工环境温度等技术措施。

2.2.4 隔离。即通过一定的措施将作业人员与重大危险源隔离开,或将共存时容易引发事故的物质予以分开。如隔离操作室、安全罩、遥控作业等施工技术措施。

2.2.5 警告。是指在易发生故障的危险源附近设立能够起到警示作用的安全标志、安全色,提醒作业人员加强防范,或配置声光等报警装置。

2.3 人员方面措施。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有关的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让其了解产生危险的原因、事故的危害、危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处理事故的应对方法等。加强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指挥失误、操作失误、错误使用防护用品以及紧张、粗心、厌烦等不合理的人的行为。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大量的危险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将会大大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施工方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简要地探讨了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的要点,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参考,以减少工程的危险事故,确保建筑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储量国,最大的开采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估且不谈,每一例矿山事故的背后都牵涉到活生生的生命,对家庭和国家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按照现代安全管理阶段发展理论的划分要求,它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和文化管理四个递进阶段理论构成。从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尚处于前两个阶段,即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阶段,这种管理属于事后管理,管理效果较差。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的事后管理方式,采取措施完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煤矿企业的长治久安的发展理念。下面,本文就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涵义

作为煤矿生产安全的过程管理模式,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括5个部分的内容,即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预控中心信息处理、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它们彼此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兼有某种内在联系,也说是说相临的内容项具有承接联系,代表了管理实施的先后顺序。具体地说,危险源识别是风险预控的第一个步骤,要求在事故产生之前由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源头和风险大小的评估。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监控是它的第二个步骤,然后是对那些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信息采集,最后要求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与处理,防范重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具有无可比拟的卓越特性,能够及时发现阶段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因此能从长远意义上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应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即及时性、闭环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说我们就能及时正确地进行预警,从而大大降低煤矿生产中的系统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率。

2、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具体内容

2.1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上文提到,识别危险源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所必须重视的,因此在事发前应对危险源进行必要的评估,评估其危险性大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等,然后对其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连续的监测,一旦危险源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超过一定值,立即发出预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事故的产生。可见,危险源的辨识意义重大,是煤矿实现安全风险防控的先决条件,要想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全面监测、全面辨识。

2.2 煤矿安全管理有关的制度的制定

为煤矿日常风险预控管理提供制度建设保障,包括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激励奖惩制度制订,管理运行体系设置,岗位职责设置明确,监督机制完善健全,煤矿文化建设合理到位等。

2.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在我国过去发生的众多煤矿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可见,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对人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惩罚或奖励,而是要分析其产生的实质条件、原因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规律特征,然后再这些行为进行条理归类,然后对每一类不安全行为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与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4 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危险源进行提炼,形成一系列管理要素。这样,在今后的管理中,只要控制好了这些管理要素,就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然而,如何控制好这些管理要素,把它们控制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管理标准的制定应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为原则,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在能达到目的的前提下,手段应该越简单越容易实现越好。

2.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

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也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煤矿生产环境管理、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是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

3、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意义

(1)在目前煤矿行业总体不景气,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落后,安全形势不乐观的大环境下,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给煤矿企业长效安全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为我国煤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

(2)引进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及时的发现危险源,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的管理要求。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系统的核心,也是建立本安型煤矿的起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能否运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矿能否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是从前瞻性的角度来完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内容、应急预案内容的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模式,它极大地提高了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

4、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过程可以根据煤矿企业的不同情况而灵活调整,但通常都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4.1 危险源识别

从煤炭行业兴起以来,危险源无处不在,如瓦斯威胁、机电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首先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只有对做到了对危险源全面而有效的识别,及时进行记录,才能为后面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日常监测

煤矿企业通过一定的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一旦发现可疑的危险源,就会自动向预控中心报告,同时还会采取一定的初步措施,使危险源暂时得到控制,预控中心收到反馈报告以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同时建立危险源档案,作为日后日常监测的内容。

4.3 预控中心信息处理

预控中心是整个煤矿隐患信息处理的核心,预控中心的工作内容包括日常管理、煤矿风险预控的中长期规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日常监测信息反馈到预控中心后,预控中心即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已经辨识出的危险源,同时根据各种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检查是否出现了新的危险源。如发现则对新危险源进行评价,如没有发现则继续进行日常监测。

4.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尽快分析风险的大小和产生的原因是预控中心对风险评估之后应立即执行的步骤,它关系到风险防控的效率与质量。如果风险较小,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则可以暂不处理。相反,如果风险引发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则必须马上制定一定的控制措施,同时对措施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如果可行,则予以实施。对于煤矿企业而言,风险控制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类措施,即修改某些管理程序、作业规程或标准等,然后将修改后的规程等在生产中落实;另一类措施是技术性措施,即通过新建、改建或改造等手段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4.5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和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预控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

5、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质量的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应该对风险预控管理的质量进行评估。质量评估的方法很多,如BP网络评判、专家评判等,具体选择哪一种评判方法,可以视煤矿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无论采用哪种评估方法,都要体现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因为只有这样,评估才能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到位。评价内容主要根据风险管理的内容来制定,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预警是否及时,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是否准确到位,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手段是否合情合理,是否以人为本。

(3)对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组织结构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相关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奖惩制度是否合理,不同岗位之间是否分工明确,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等等。

6、结语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重视事后管理,轻视事前预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它通过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日常监测,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并制定出一整套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将危险从源头上进行消除,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这是一套规范、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煤矿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新春,宋学锋.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煤炭工程,2007,(9).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3]郭桃艳,杨君.试论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J].煤炭工程,2006,(6).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3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危险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是指造成建设项目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说是指那些影响建设项目安全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由于危险源是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与其它风险管理大致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1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

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是确认哪些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展,是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建设项目危险源进行识别首先需要了解安全危险产生的机理。安全风险的直接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对危险源控制不利、危险趋势未得到及时控制时产生。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a)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人的行为,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包括操作失误,忽视安全,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等。

b)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机械、物质的状态,包括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因此,虽然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来源可分为为高空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材料因素和人员因素六类。但总的说来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此外,为了方便危险源的识别,人们将施工现场的业务活动进行了分类:

a)施工现场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生活区等。

b)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如基础阶段、主体阶段等。

这样的分类减小了危险源被遗漏的机率,也给以后的记录工作提供了方便。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法等。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事故的结果,去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该方法可用于事故的预测、事故的调查分析、安全措施优化决策和安全性设计等多方面,在安全工程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以工人坠落为例来说明FTA的实际应用。图l描述了工人坠落事故的原因推测。首先,坠落事故是在安全带没起作用和工人失控坠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一层)。其次,安全带没起作用,可能是由于安全带失效或工人没带安全带造成的,而工人失控坠落的原因也有两个:工人滑倒或失去平衡(第二层)。最后,第三层分析了安全带失效、没带安全带和滑倒的原因。从整个图中,人们可以清楚的识别出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分不同层次,从上到下,越来越细化。

人们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认识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以免遗漏。

b)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识别。

c)让每位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识别中来,广泛听起意见。

2建设项目危险源评价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影响进行评价分级,弄清楚哪些危险源是高度风险的,哪些是一般风险的,哪些是可忽略的,使后面的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围绕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其中,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G)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较广泛,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意在量化出各个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下面作者将介绍该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3方面来衡量危险源的安全风险值(D)的。D的具体计算可见:

D=L×E×C(1)

专家凭经验将D、L、E、C按不同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这些数值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作者在这里没有把具体数值列出来。

虽然,专家规定D值大于160分的危险源为高度危险源,但人们在实际评价中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判定,不应将D值作为唯一的标准。

3建设项目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危险源的控制分为四个步骤:

a)编制危险源控制计划。“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个有效的控制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计划可以从三方面人手: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触发条件以及控制后果。控制措施应广泛听取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并且对重大危险源,指定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突出重点。

b)评审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评审主要是检查: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控制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成本是否超出事故损失成本;控制措施是否会产生新的隐患等。

c)实施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按照计划严格落实到建设过程中。

图2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循环

d)追踪控制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难以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风险。追踪的目的在与:检查控制的效果、注意残留风险的变化,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控制措施计划。

4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行和控制措施的实施,会不断出现新的危险源,有关人员应及时对原有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呈现一种螺旋上升趋势。过程每循环一次,就会指定新的控制措施和目标,使得原来的风险管理过程不段改进、补充,达到一个新的状态(见图2)。

5记 录

上面3个步骤完成以后,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表格(见表1、2、3)。

表1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

序号 施工阶段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危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表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表3 施工现场重点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序号 重大危险源 技术和目标管理措施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 完成时间

6结束语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前面叙述的几个步骤,还涉及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及安全技术研究等等。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建设项目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的管理水平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崔德,沈德法.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施工技术.2004,(12)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4篇

[关键词]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 引言

近些年,国家建设部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促使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平稳、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建筑施工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工种多、工序多、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多,而且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在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中危险和危害因素也相应地多而繁杂,加上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全面、准确地系统辩识各种危险、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既潜在的风险,采取最佳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经济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效益,对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开展,保持建筑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

建筑施工管理单位应针对建筑工程的类型、特点、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充分辩识出本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列出清单,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价已辩识的全部危险源和和环境因素对施工现场内外的影响,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1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辩识的依据

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及以前一些事故案例,可作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辩识的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辩识》(GB 18218-2000)第4.1条规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国家建设部的历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对建筑施工事故的类别、发生部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也是辩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依据之一。

2.2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常用的辩识方法

2.2.1 经验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

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

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

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辩识。

2.2.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2.2.3 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辩识的基础,危害辩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是: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

2.2.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它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愈大,说明危险性愈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2.3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常见类型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一般按事故发生的类型和部位进行辩识。

2.3.1 按事故发生的类型

图2.1为1996~2005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类型分布情况。从1996~2005年事故类型统计结果分析来看,事故类型以“五大伤害”为主。既高处坠落占46%,触电占14%,施工坍塌占13%,物体打击占11%,机具伤害占6%。五大伤害”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90%。

这五类事故是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其他重大危险源还有中毒、爆炸、火灾等。

2.3.2 按事故发生的部位

重大危险源控制是建立在重大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地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

3.1 重大危险源控制基本原则

3.1.1 消除优先原则

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安全。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

3.1.2 降低风险原则

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

3.1.3 个体防护原则

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时,最后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

3.2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3.2.1 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

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救援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

(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检查

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按照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6)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

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3.2.2 技术措施

(1)消除

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无毒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如淘汰毛竹脚手架、钢管扣件式物料提升机等。

(2)预防

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危险因素发生的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连锁装置、排风装置、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

(3)减弱

在无法消除危险源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轻危险因素的措施,如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使用防火材料等。

(4)隔离

在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源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将人员与危险源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等。

(5)警告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6)应急救援

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当事故不可避免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迅速的救护,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7)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作业区域的要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如何做好个人安全防护、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措施等,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3.3 重大危险源控制程序

建筑工程在开工前,应先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组织有关安全专家辩识施工现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判定哪些是重大危险源,然后确定有关责任部门制定各专项安全施工控制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监督安全管理、技术、教育等控制措施到位,最后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改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程序见图3-1所示。

4 实例:设备安装过程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运用经验分析法和危险性条件分析法,结合神华煤制油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工作经验,以设备安装作业为例,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4.1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内容

依据:事故发生机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企业内部规定。内容:辨识过程必须综合考虑“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内容。“人”是指各级施工人员;“机”是指机械设备、装置等:“料”是指材料、材质;“法”是指管理制度、工艺:“环”是指作业的环境、条件。

4.2 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表格中各项解释

①任务: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

②工序:完成项任务所需要的多个作业;

③危险源/危险因素: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④风险类型:从“人、机、料、法、环”五个面考虑,风险所属于的类型:

⑤事故类型: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⑥风险评估:危险源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根据以往事故统计或经验判断来判断;危险源可能引发的“损失”的确定方法:假设在危险源实际出现的状况下,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对附件1《矩阵风险表》所示的风险矩阵表,赋予相应的损失值;风险值的确定方法:风险值=损失×可能性。如上例中,风险值=损失5×可能性3=15;风险等级的确定方法:将计算得出风险值与附件1《矩阵风险表》对照即可得到相应的风险等级。如上例中风险值为15,易知其介于9-16之间,风险等级应确定为“中等”。

⑦管理对象:危险控制的对象:

⑧管理标准:主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行业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

⑨主要责任人:具体施工作业的人员或班组长:

⑩直接管理人,具体施工作业的直接管理人员:

⑩监管部门从员:具体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部门;

⑩管理措施: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消除的措施:

详见附件2:《设备安装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参考文献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5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理存在问题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主要包括:基坑(槽)开挖与支护、降水;人工挖孔桩;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物料提升设备、塔吊、施工电梯等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安装、拆卸;脚手架工程(高度超过24米)、卸料平台;临边洞口;高空坠落;施工用电等等。

2、重大危险源的作用

危险源是危险的根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能量的危险物质。一般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对危险源属性的分析,有利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存在量大面广的危险源现状,根据建筑业的施工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重预防、抓源头、控过程、求实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把预防的关口前移至施工现场,这对改进当前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许多管理缺陷、落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提高施工现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监理的职责和范围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对参与建设工程的各有关方,从勘察、设计、建设单位、施工企事业、工程监理、监管单位等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所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及责任要求,并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其中有专项对工程监理所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必须依法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在过去的建设工程监理中,监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以质量为偏重,故在安全监理中作为一附带工作来看待,所以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大,容易产生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空缺点,现在条例明文规定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监理的法律地位和它的重要性,以及监理工作的职责和范围。

工程监理的职责,明确对工程依据建设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行为和他们的责任、权利进行必要协调和约束,保障工程建设井然有序而顺利进行,达到工程的质量优、速度快、资金省,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目的。“条例”中明确工程监理单位在工程中的全过程监理的要求,特别提到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培训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单位所编制的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者专项施工方案,它是一项工程实施过程中纲领性文件,是指导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达到预定标准和目标,工程监理单位就应当以人为本,整个的组织设计和专题方案如何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状况,确保施工安全。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视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但普遍缺少对重大危险源实施预测和风险评估控制的机制,并且对制度措施的正确贯彻执行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较多地停留在应付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层面上,制度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较多地用“经验”管理,随意性较大,麻痹心态严重,缺少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以数据说话的现场监督管理方式,以至于同类型事故频发,重、特大死亡事故得不到有效遏制。一方面反映也企业管理中的严重失职,制度的虚设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说明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型人才严重缺乏,面对新的安全生产要求无所适从。

其次,在贯彻执行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方针结合起来,没有把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与建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预警机制结合起来,没有把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估示制度与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制度贯彻执行;二是重大危险源的公示缺乏针对性,部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只是一种摆设。不现的建设项目、不同的施工阶段,危险源有很大的不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应该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施工阶段公示不同的内容,但是在部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的内容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重大危险源的公示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公示重大危险源的意义;三是措施不具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工地也公示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但是并没有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如何解决,也没有具体的负责人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四是部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的位置不明显。有的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悬挂地工地的角落,位置不明显,不容易看到,在个别工地,施工人员还不知道工地上存在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更不要说公示的内容了;五是个别在建工地没有悬挂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悬挂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但是在一些建设规模较小的项目,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项目仍然没有悬挂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5、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防治(对策)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致最低程度。由于建筑生产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建立起一个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系统。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和确认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先就要解决对重大危险源的正确辨识。2、重大危险源论证是控制重大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来说,它是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作深入、具体的危险分析和评价。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了解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潜在后果,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3、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论证后,企业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其中,技术措施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管,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4、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尽量减少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危害。一个完整的应急计划由两部分组成: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制定)和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5、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对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是关重要的。它是使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相关单位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并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检查时有章可循。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6篇

【关键词】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Abstract]If the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those major risk sources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they might cause terrible accidents heavy loss of live and property. To properly classify and control the risk sources would help people selec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ccidents. The author of the Risk sources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oup company of baosteel bayi iron steel co ltd introduced.

[Keywords]risk sources ;risk evaluation; risk control

随着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如何认识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

1、第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能量:做功的能力,如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或辐射能等,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

危害物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能损害人体生理机能,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如有害物质。腐蚀物质、工业粉尘、窒息气体等;毒害物质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存在,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生成的,如电焊烟尘等。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和(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在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实际上第二类危险源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包括在其中)、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的状态分类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3、两类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控制能量的措施失效,导致能量意外释放,从而造成事故伤害。

危险源的风险在于控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异常释放的措施失效。

二、工作活动的分解

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三、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控制措施的逻辑关系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资质:

a.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培训;

b.熟知作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知识;

c.具备下列工作经历(或职称)之一: ---从事生产技术或设备技术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生产操作或生产管理或设备点检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职称; ---技师(含技师)以上职称。 ---注册安全工程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例行或非例行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

(4)源自工作场所外,但对在工作场所内受组织控制的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源;

(5)在组织控制下,由工作相关活动引起,却产生在临近工作场所外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

(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8)对操作、流程和活动有影响的变更。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流程

4、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思路:在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按干什么活、第一类危险源是什么、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原因是什么(第二类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分别制订控制措施。见图示顺序,第二类危险源与控制措施正好相反。

单位(部门): 作业区: 岗位名称:

5、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6、危险源动态辨识--变更管理

(1)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2)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3)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4)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协力承包方的使用)的重大改变;

(5)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四、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

1、直接判定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原版的LEC法取值表

在实际运用时,L的取值碰到一个问题,L的取值对不同的人存在一个离散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对L作了调整。对于E、C、D也分别作了调。

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八钢公司认为Ⅱ级以上(包括Ⅱ级)、直接判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4、控制措施的制订

1)、确定控制措施的顺序

a、消除,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b、替代,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

c、工程控制措施,是否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e、个体防护装备,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改善型方案的编制要求

a、方案要求细化,对每项任务必须落实责任者,规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方法和时间表,落实适当的资源配置(财力、人力、设备等),以满足总目标与总时间表的要求;

b、当项目处于立项前期阶段,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节点时,方案可暂时将节点设定在可研完成日期,待可研批复后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动态完善)。

3)、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求

a、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

b、M定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

c、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d、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5、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的案例

作业活动中第N步存在登高作业

活动是登高作业;

第一类危险源是登高作业具有势能;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高处坠落;

有几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即为第二类危险源,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低挂高用、挂点不牢(如无法承受冲击力)、选择不妥(如挂在吊篮上)、安全带本身不牢固。以上是存在的几种可能,实际上在同一步活动中一般不会同时产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风险控制有效性检查

1、各级对危险源的管理要求

(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纳入岗位规程的检查;

(2)各作业区须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监控纳入检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

(3)改善型方案按项目管理方式实施管控,作业区依照计划进度实施推进;

(4)提供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情况(包括检查情况、事件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2、各级对危险源的管控范围

3、危险源检查的关注要点

(1)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一致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必须危险充分、有效,源控制措施覆盖涉及的作业活动与人员,与现场执行的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必须一致,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人有能力控制对应的危险源安全风险。

(2)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培训的有效性。危险源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接受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3)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危险源各项控制措施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相关改善型方案按照项目节点实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

(4)关注危险源监控的有效性。相关单位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周期。

六、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1、对重大危险源的关注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控制得好,危险源的风险可能评不上Ⅰ级、Ⅱ级,但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国家安全监督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因此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产生巨大的后果,要求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中常见的问题

(1)、危险源的描述不符合危险源的定义;

(2)、用活动代替危险源;

(3)、事故类别与职业病名称之间选择错误;

(4)、事故类别之间选择错误;

(5)、危险源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控制措施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6)、L、E、C选择的值与实际不符合;

(7)、L、E、C的乘积发生计算错误;

(8)、D值发生分级错误。

(9)、对同一区域考虑过的风险在每一步中体现。如:粉尘的风险,在第N步中已辨识,有控制措施,但在第N+1步还出现。

3、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使用更贴近,OHSAS18001原来对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在LEC格雷厄姆法中无法体现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LEC格雷厄姆法主要是用于反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在危险环境中时间的长短及产生的后果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危险源的风险的,因此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中使用更加贴近。

七、结束语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关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只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如何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管理和环境无缺陷,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的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预防事故,减少或杜绝事故,促进生产,才是安全管理的目的。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7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是预防、控制煤矿重大事故发生的前提,对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矿山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原则

(1)闭环性原则。煤矿系统的风险控制,应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并控制输入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矿山企业在实际风险控制过程中,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系统风险目的。

(2)动态控制原则。煤矿系统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特性。不同的时间,其工作的地点、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矿物赋存特征以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发生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多层次控制原则。多层次摔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采取多层次控制的目的是增加对事故危险控制的可靠程度。一般包括根本的预防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经常性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等6个层次。

(5)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另外,信息流通畅是正确预控的前提,日常监测中的信息应及时传输给预控中心,预控中心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问内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3 煤矿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3.1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和定期检测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实现危险源的控制,充分发挥全员“一岗双责”抓安全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有效作用,形成排查安全隐患群体合力。采取会议排查和安全检查等方式,坚持集中排查和岗位自查的制度,形成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保证对生产各个环节和地点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不断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对安全检查盲区及时采取排查措施。通过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从思想、作风、工作、规章制度、现场等查找不足。落实“安全专盯”和安全专项督察制度,加强安全薄弱环节的治理,对所有薄弱人物、时间、地点和物态进行细致排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到预防问题发生的原则,实行动态循环控制。落实闭环治理安全隐患,达到对煤矿危险源的控制。

3.2 抓好职工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立足实际,创新载体,采取有效形式,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安全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到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工作现场安全教育阵地的优势,将安全宣传全面扩展,对职工实施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实施亲情化教育,关心职工安全健康状况,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促进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康发展。

3.3 制定应急计划和演练

煤矿系统是危险性大的系统,应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系统。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应急计划。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不同的工作地点进行演练。在演练中修正和确定应急预案,使相关人员在演练中熟练应急预案的程序。

3.4 煤矿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评审

煤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控制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的要点主要有:

(1)计划的控制措施能否使风险降低至可容忍程度;

(2)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3)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建筑市场也繁荣起来,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建筑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较低,工人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导致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有许多危险源没有真正落实。

二、加强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策略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2.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是: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二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三是: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2.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1.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危险源是指施工项目整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设备及其位置,也是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通过对整个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分析,界定出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域、施工环境、设备、人员等哪些是危险源,其危险性质、危险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是什么。通过有效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也就是说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源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危险源是原因,事故是结果。通过分析原因到结果的途径,揭示其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才能采取恰当的安全对策措施;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

另外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因施工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将迅速蔓延。

三、安全管理对策

3.1、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提供预测信息,使之进行有的放矢的监督管理,为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者风险评价,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就是对建筑产品生产活动中,或者施工前的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价。高层建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各单位应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和消防学习。3.2、施工现场应制定一些必要的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以使各承包单位和各作业工种有章可循,从而落实防火工作。对于各种防火措施和防火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加强督促和检查。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施工总平面布局审批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严密,伤亡事故总是难以从根本上避免。为了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损失,从容应付紧急情况,应需要严密的应急计划、完善的应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活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则涵盖了“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这三部分内容。它是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一项有效的安全措施对策。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

3.3、结合实际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二是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三是: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四是: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五是: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3.4、管理因素的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

四、总结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安全施工的重要前提。施工中的安全关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加强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实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晋浩.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措施[J].中国消防在线,200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