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8 17:05:38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平台建设;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7-0189-02

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使用的广泛与深入,教育也随之进入网络的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目前纷纷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期望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然而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在构建体系、组建技术、资源建设、参与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瑕疵,导致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在安全、质量等方面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整个系统,使之更加稳定、高效,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教学和学习,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工作。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使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现有大部分平台开发遵循教学性、科学性、开放性、应用性、层次性和经济性原则,基于SAN网络存储架构、TRS跨数据库检索技术和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网站的导航三层技术在校园局域网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从而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服务、确保查询速度、保护知识产权及资源的交互式应用。整个平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各个高校教学与开放性学习做出了巨大作用。但现有平台的建设大都以各高校原有局域网结构框架为基础,补充了大量的多媒体硬件设备与软件,采用多种信息技术对大量繁杂的教学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和共享,从表面上看整个平台的建设非常的完善,功能也非常的强大。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们不仅没能得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反而问题不断,主要表现为: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隐患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也越来越庞大、复杂,伴随着平台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包括用户由于知识水平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对系统无意识的破坏和黑客的恶意攻击等;另一方面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比如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安全性不够,认证安全漏洞,病毒危害等。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兼容问题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来源于众多单位部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容易造成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资源库缺乏对资源元数据标准的支持,最终导致系统平台整体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另外整个平台覆盖面广、终端用户多,在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网络结构、协议的不统一,造成资源难以交流与共享。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价值体现就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标准统一的有效、合法资源。然而现在平台往往忽视对资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严重,更突出的问题是资源匮乏,造成一种“有路有车无货”的现象,致使整个平台功能、效益不够理想,甚至成为摆设。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为我们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一个可行性的平台。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系统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让系统更加稳定、高效运行,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必须不断加强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一)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平台技术层面的高效管理

为了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安全、稳定,首先,必须对平台应对网络攻击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构建一套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策略的过滤机制,充分使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技术,如构建虚拟局域网络(VLAN),通过系统各子网间的路由器、路由交换机、网关等设备来控制相互通信的安全级别;采用网络分段、用户认证等方式将非法用户与系统资源相互隔离,从而达到限制用户非法访问;利用服务、防火墙等途径来制定由Internet网络进入内部网的安全访问权限,抵御黑客的侵袭;利用数据备份、构建服务器群来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其次,尽量采用各系统自成体系、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如在多媒体素材库系统采用以中文分词技术为基础的词索引技术,实现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与检索;教育视频资源库主要采用3CX的内核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技术,结合后台数据库对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处理;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库以教育部推荐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管理平台,实现对多门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的管理等。此种模式具有系统轻便、易于维护、管理负荷分散、减轻工作量、风险分散等特点,且单个子系统故障并不影响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最后做好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等软件的改进与升级,提高系统平台的安全,如更改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默认设置,停止或禁用无关的协议和后台,在网络层提供虚拟私用网络安全服务,在传输层提供安全套接的安全服务,安装并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等。

(二)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系统平台资源库的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必须有丰富、规范的资源,才能够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为师生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因此应重视对系统平台的核心数据库进行更新、补充与完善。利用国际上典型且公认的参照标准“LOM元数据规范”、“Dublin Core元数据规范”或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使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制定措施、强化落实,广泛调动教师进行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逐步解决“有路有车无货”现象。资源管理人员还必须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动态,及时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保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

(三)人力资源科学分配,职责明确,各项工作运转高效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实施与管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适宜采用“一个中心,多个工作小组”的模式来管理整个系统。中心领导负责平台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程序等制定与监督,协调各小组的工作;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视频资源建设小组、多媒体素材资源建设小组、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讲授型网络课程建设小组,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群建设与维护小组,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维护小组等,分别对相关资源库进行开发与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运转顺畅,工作高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一个应用平台,但其价值最终是通过应用来体现的,因此应重视对平台应用的管理。开展必要的教师培训,主要目的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掌握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理论,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具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具备数字化备课和课程整合的能力等。构建全新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利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学习模式、基于网络通信的协商式学习模式、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模式等调动师生对数字化教学信息的展示、收集、利用、探索、发现、创作、重组等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平台的广泛应用。

四、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质是为教师、学生创造了一个进行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资源中心,随着信息化教学的迅速发展,它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笔者认为只有对现有平台在安全体系结构、数字资源库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地管理,才能保证整个平台更加稳定、高效运行,尽可能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琴.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2]郭向勇,吴光斌,李勇.构建三层技术架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3]许桂芳.浅谈局域网安全防范[J].农业网络信息,2007,(2).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信息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13

1 基于云共享平_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研究

1.1 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应用意义

云服务资源共享减少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云计算具有集中化和自动化管理的特点,可以减少高校管理人员对系统维护的成本支出。云计算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的硬件设备都是有云服务的提供商进行维护和管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云平台管理API就可以对云平台中的资源进行管理,改变了传统教学资源平台维护困难复杂的问题,云计算支持的多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系统使管理人员对资源的管理更加方便。传统的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昂立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通过虚拟化的技术对对教学资源进行单元分配,平台资源的使用率提高了,基础设备投入减少了,成本低而且建设周期短,后期对平台的维护和管理也非常方便。

1.2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设计和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对各个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从而达到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对方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目的。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并且使高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可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在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高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属于高校教育资源中的软件资源类别,高校多媒体教学通过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合理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和学生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比如提供多媒体服务的服务器等设备被黑客攻击,提供下载多媒体资源的网页页面不能正常打开和下载,高校与高校之间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等等。目前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载体主要是文档、视频和音频等形式,在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上,传统的平台构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需要。云计算服务模式的提出,可以有效的解决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问题。高校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云共享以云计算作为技术的基础,是高校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发展的必然的趋势。

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体系建设研究

2.1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应用设计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面对的用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广,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架构要具有可靠性和共享性的特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架构模式分为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是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在客户机端运行用户的交互操作,在服务器端运行数据服务程序。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都需要安装特定的软件,没有实现真正的开放性环境。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把WEB技术和服务器技术结合到一起,实现对用户开放性的环境,用户端使用统一的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软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系统结构一般分为用户层、应用层和资源管理层,。资源管理层负责数据库的日常管理,只有授权的合法用户才可以对资源管理层进行操作,资源管理层可以对入库的资源进行分类,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库的资源的质量。应用层是提供各种功能的网页动态生成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应用层的应用模块,可以把选择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从新组织,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体现教师教学的特点。应用层在整个系统中是关键的一层。用户层是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等用户的,有用户浏览器组成,用户通过浏览器对服务器数据库资源进行下载和上传的操作等。

2.2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体系结构设计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基于云计算的架构层次建设,包括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系结构的建设和服务共享结构的建设。教学资源云共享体系结构建设主要是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教学资源和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学校可以在校内各个计算机和连接校园网的计算机上安装云技术软件,通过云技术软件连接到高校内部的云服务系统上,通过高层控制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云共享服务。学校对教务管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服务共享的建设包括基本数据服务和数据安全服务两方面,基本数据服务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审核;数据安全服务是保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防止计算机的云技术平台被黑客和病毒攻击,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架构采用云计算技术作为技术的支持,适应了我国高校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建设课题的研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3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中职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50-02

一、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

1.完善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学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学校对原有的电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教师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室间间一套多媒体设备(含添置55寸液晶电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提供了保障。硬件建设,主要是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采取校企共建来实现。

2.建立组织机构

在加强学校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按照“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落实考评”的要求,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到保证和支持。领导小组对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部署,整体指导与协调。学校设有信息办,负责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日常管理、指导、考评等工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和专家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置职教新干线管理员岗位。

3.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制订并《新邵职业中专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新邵职业中专数字化教学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励与考核机制。为提高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对教师原创、上传的教学资源及素材采用积分的方法来兑现奖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的教师,学校对其课时津贴上浮20%作为奖励;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收集上,要求每位教师将每日上课使用的电子课件、教学用视频、试题集、电子教案等相关电子文档上交信息办审批,再由教师上传到个人空间,此项工作已纳入学校教学日常考核范围内。

二、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教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全员动员,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1)抓好教师培训

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在加强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师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学校实行“蹲点包片,责任到人”的办法,校级领导到各处室片区管理,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各专业教研组室、班级蹲点指导,形成人人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轮训、自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采取学分制的办法,教师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参加集体培训、抄写学习笔记和理论文章等途径,以每期修满24学分为合格。

(2)开展岗位竞赛

学校通过以赛促练,以评促建,分计算机专业教师组、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文化课教师组、后勤事务教师组先后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试、课件制作竞赛、优秀课件评比、教学资源上传下载利用率评比活动。

(3)实施课题引领

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资源开发管理与整合研究》、《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和论文评选,通过课题引领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促进他们专业发展和成长,并构建基于课题研究和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机制。

2.注重特色,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先进,按照“自主积累、网络采集为主,购买为辅,开发为补”的思路,通过抓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和“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审批、、维护、整合,实现了资源模块化,并不断完善。

(1)自创特色资源

学校借助省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在精品课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资源分为若干核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依据统一栏目框架开展课程资源收集、规划、整理、上传、,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2)引进优质资源

学校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购买了Pro/E 、CAXA-ME、solidword 、CAD/CAM、宇龙数控仿真软件、金蝶ERP等仿真实训软件作为资源,与企业或专业人员联合开发资源来补充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学校还通过参与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申请参研与使用优质资源。

(3)网上整合资源

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整理,然后加入资源库中。其次把学校积累的纸张载体资料、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可以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包含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和素材四个部分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专业资源包括专业介绍、专业带头人说专业、行业标准、专业调研报告、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负责人说课、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实训项目、习题集、教学案例、图片及其他。企业资源包括企业介绍、实训实景视频、新技术介绍、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企业文化等。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等。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千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3.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服务学校各部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各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加快,依托“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整合、共享和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构建一个可以提供中职学校师生“能用”、“好用”、“够用”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晓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吕少华,刘庆治等.浅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规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4篇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数字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网络化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撑技术,它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数字化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物理信息以一定的数字格式录入、存储并传播,实现数字化,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智能化可以使数字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创造出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和教学环境。

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质是对育人环境的建设,是对教学方式、创新机制、学习活动、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每一个环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大幅提高了办学资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校园的网络化、数字化,拓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制定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中的教学、生活、管理以及科研的各个方面,均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管理和数据,流程和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和优化控制流程,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能面向校内的学生又能面向校外的学习者,学习内容上能够满足学生按需学习、定制学习的需要,学习形式灵活方便,管理规范合理,资源统一调配的现代化大学,成为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二、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比较

1.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纵向比较

网络课堂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化;除了学校内在册的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2.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横向比较

数字化校园在系统结构模式、组织管理模式、资金投入模式、人力资源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较好的完成了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了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整体性能,实现了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信息门户、统一的访问控制和统一的硬件架构,大大降低了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全面整合了优势办学资源,降低管理开销。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实需要和迫切性

1.是当代高校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工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中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规则。为了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需要为学生创设数字化环境,让学生通过数字化校园中的学习和社会活动,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水平的信息素养。

2.是当代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校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从管理层面看,高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同时,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空间上、时间上扩大了学校的范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教学程度和办学的效益。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引入到学校中去,能提高高校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3.是优化和改善高校的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校园会将高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各类系统,进行统一整合,消除大学信息化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规范学校的各项业务流程。校园网建设完成后,首先是各部门,如财务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首先开始了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门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解决了某个主题的师生服务,如校园卡服务、校内电子结算、就业指导、学籍管理、网络选课、智能排课等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带来的随机性大、流程不易规范化等不足。

4.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提高高校对社会服务的水平

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共享,可以打破学校的“围墙”,形成万网、万校的“数字大学”,形成一个巨大的永不过时的巨型资源库。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大学可以通过向社会开放和共享丰富的资源,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逐步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中的思考

1.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校领导要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作,直接参与决策,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保证行政执行力度。 做好资金投入预算,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支撑强度和重要保障。

2.加强师资培训。要采取措施强化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使教师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3.重点开发教育资源。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化、建构全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源泉。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5篇

根据《xx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x发〔2010〕22号)、《xx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xx发〔2013〕24号)和《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xx发〔2012〕37号)等文件精神,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常德财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原则

1、晚起步,高起点;

2、技术架构先进、设计统一;

3、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

4、实现各部门业务协作;

5、管理与服务充分融合,扩展对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范围;

6、学生综合服务、教师综合服务的并行建设;

7、用发展的眼光建设有生命力、可持续的数字校园。

二、建设目标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移动数字校园,实现学校各部门、各专业部室、各实训场所之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一致,并提供移动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全面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数字化环境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环境;技术先进、标准的统一数据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平台和统一门户与服务平台以及集成应用平台,打造高效、统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数字化教学

实现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捷的通道。

数字化科研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数字化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数据的交换、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学校的行政办公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生活

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服务平台,通过数字校园丰富的应用系统,实现校内生活、消费、工作等,畅享数字化生活的快捷和便利。

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供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移动数字校园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建设基于移动化的数字校园,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迎新离校、移动管理等服务,扩展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式。

三、建设步骤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较长、涉及部门广、推广实施任务艰巨,因此若想一次建设完毕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必须采取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步步深入、逐渐扩大,通过分期、分阶段方式分解项目建设风险和难度。具体分期建设策略如下:

第一期——理清思路、夯实基础(时间2014年3月——12月)

1、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预算,建成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制定配套管理规范;

2、重新设计、搭建校园外网主页设计,实现学校宣传、校园办公、教学管理、远程教学、教学资源等实现同一界面进入;建成统一数据库平台,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解决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问题;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让全校师生用"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能够访问校内的信息资源;建成统一数字校园信息资源展示平台;

3、校园网站中心机房与校园网络升级,实现中心机房与各办公、教学场所之间的千兆网络互联,夯实数字校园建设基础;

4、会计、模具远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试点,实现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答疑、练习、考试、备课、学生成绩管理、远程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一站式服务。

第二期:建设教职工综合服务、学生数字信息档案库

(时间:2015年1月-2016年6月)

包括:教职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学生学籍及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师资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数字离校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等。

第三期——移动校园、全面提升(时间:2016年7月-2016年12月

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建立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与电脑互联互通的移动数字校园平台,实现微信课堂管理在籍学生。

四、建设预算

1、学校中心机房及网络设备更新 65万元

2、教学资源平台框架建设

45万元

3、练考平台系统建设

25万元

4、教学资源开发

10万元/门。课程

5、各项管理系统

5万元/项

6、移动数字校园、微信课堂

20万元

7、师师、师生交流平台

6万元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6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学习;研发应用

一、数字化学习系统研发背景

(一)数字化学习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1、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需要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繁杂,管理内容枯燥,根本不可能主动去学习。而当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时,又找不到学习的内容。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数字化学习平台。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又有助于加深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2、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复杂,缺乏系统整合。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涵盖内容较广,既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基础学科,又包括针对某一行业的相关标准。档案管理人员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对自己所工作领域的相关标准、文件稔熟于心。而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将这些专业知识有效衔接起来。因此,如何使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将成为我们研究与探讨的新课题。

(二)档案数字化学习系统研发的可行性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为数字化学习系统研发提供素材。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研发依托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化、超文本、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档案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分门别类形成数据库并进行共享,经过多媒体加工处理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多彩。2、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系统研发提供了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这种集文字、图片、图形、影视、动画、声音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控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3、数字化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数字技术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和实体教学机构的限制。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加乐于利用数字平台获得或分享知识与技能。我们可以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为档案管理人员营造交互的学习环境、对于某些不理解的概念,利用图片、动画等鲜活的实例给予档案管理人员直观的感受,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二、数字化学习系统研发的思路与原则

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研发要遵循需求与适用的原则。因此,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建设必须具有档案管理的特色。数字化学习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的有效使用上,建好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前提,最终归宿在于以它为依托,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建设互动的学习平台,并使其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效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交互性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的学习模式是在学习方式上具有交互功能,通过键盘、鼠标等交互途径实现档案管理人员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学习内容通过不同感官呈现给学习者,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因材施教的学习方式 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进度可以自己掌握,基础稍差的人员可通过数字化学习系统反复地重温某一知识点,而基础好的人员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及早的获取新的知识点,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资源的全面性、共享性 数字化学习系统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且还能够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收集文字、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档案管理人员也可自己作为资源者,把优质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系统共享,既保证了学习资源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又可以促进资源的分享,使档案管理人员利用所汇集的优质学习资源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三、构建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策略

数字化学习系统是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上建立起来的对学习、考试等活动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的体系,这种体系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和利用,形成虚拟的教学环境。系统的研发要从稳定的架构、丰富的资源、实用的功能、亲和的界面、方便的管理为准则进行设计和研发。

(一)稳定的架构 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研发应充分考虑人员的学习需求,本着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当今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采用稳定的系统架构进行开发。数据库是各种学习资源和用户信息的存储和备份,主要学习资源包括文字素材、图片素材、音视频素材等,用户信息包括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登录信息、考试信息等。应用层主要是实现教学、考试及用户管理的各项功能。

(二)丰富的资源 数字化学习系统教学资源应本着实用的理念开发。从资源可划分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教学资源应尽可能广泛且是现行有效的。

(三)实用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可以想到的功能基本都可以实现,但对于数字化学习系统,定位于一个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实用性是系统开发要着重考虑的。传统学习方式难以评估学习效果,数字化学习系统则可研发在线考试模块,嵌入大量的题库和多样的考试类型,以在线考试的方式让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效果得到有效量化和直观展示。

(四)方便的管理 数字化学习系统要不断对内容及时更新,确保学习内容的新颖与时效。对于每一种学习资源,系统都会对它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考试成绩,系统将给予真实的记录。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推动下,数字化学习系统的研发和使用将会面对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本课题势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学者能够研究出更适合时展、更适合档案人员的学习方法。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7篇

一、数字教材资源开发与整合的架构设想

数字教材在资源的组织与呈现上,不仅仅是传统教材资源的多媒体化,还应该做到对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作为教材资源,这种补充和拓展不是无序发散的,而是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法和目标的要求下,以传统教材资源为基础和示范,以满足多样多元的实际教学需求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层、有序地有机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

1.面向优质资源有机整合而设计的数字教材的资源组织结构

数字教材的研发是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需要以教育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高度统一其涉及的跨领域设计、呈现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包括:①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勾勒课标体系和教材思想,如:数字教材的基础模块化设计和多功能集成模型;②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高效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以传统教材为蓝本,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围观概念的多媒体、立体化呈现;③利用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按照教学目标与教法补充和拓展必要的多样化的资源,并进行有机有序的组织和呈现,如:在数字教材基础模块下,提供完成此教学活动必要的补充资料、活动工具、评测内容等;④以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以课标和教材为核心的开放、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建设和整合机制。因此,数字教材的内容开发和建设应考虑创建一种科学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资源体系。针对基础教育数字教材,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数字教育的内容整合与开发框架构想

由此我们可以说,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方法与目标的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多媒体呈现构成了数字教材的基础内容,在教学中基本支持了课程教材教法的示范性作用,示范性教材是多样化教材的一种,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较严的规范性。示范性教材本身也可以搞层次化、系列化、多样化。进而在开放性整合多元化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中起到纲要性引领作用。

数字教材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开放型整合研发建设,以数字教材的结构为模块,以教材示范性多媒体资源为示范引导,以课程标准的教法和目标要求为依据,以网络数字信息化运行机制为手段,引入各地各平台优质教学资源,与数字教材和课标进行结构化有机整合。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模式的需要,使数字教材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开放化,从支持示范性教学走向支持多样化个性教学应用,还使各地多系统优质教学资源系统与课标教材接轨整合应用,并进一步在统一的内容体系和标准下带动开发本地优质资源,为科学高效整合开发优秀的三级课程资源而提供开放的教育内容建设体系。

2.面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而设计数字教材的运行机制

数字教材的内容构建不但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课标和传统教材体系框架内,还需考虑与我国现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类型和教育信息化资源服务模式匹配和适应,结合国家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工程所提出的教育资源与服务“三通两平台”建设机制。在这个体系内,从最终用户角度,有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需求;从生产者角度,有教育教材出版社、各地教学资源平台和资源软件公司;从管理者角度,有教育机构厅或电教馆等主持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以及他们管理和连通的校园网。由此构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管理者到管理渠道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它们在这个生态链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责任,完成了教学资源生产和应用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的循环、科学化有序发展体系,对教育教学从标准化示范引领到开放型多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各级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应用的框架描述如图2所示。

图2 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开发应用框架描述

二、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

在这个教育教学资源生态中,从课程核心纲领性引导,到教材示范性作用,再到开放性共建共享资源体系,学习者和教育者、出版社和资源生产者,管理者和引导者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各自肩负着教材和资源的建设和发展的职责。这个体系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纲,以主流教材内容体系模块为框架和基础,发展国家课程教材知识体系下的地方、校本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资源,同时,在这一建设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影响教、学方法的变革,加速信息化教育进程,推进课程改革,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和组织运行机制。这种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的运行设想如图3所示。

图3 数字化的教育出版内容建设组织

目前,各地教学资源并不缺乏,缺乏的是与国家课程体系和使用教材体系的有机整合。新课标改革提倡 “一标多本”不是简单指开发多种教材,而是指课程标准指导下建设一个多层次、适合多样应用的教材资源体系,使教与学有更丰富、更有弹性和自由的选择空间。如果“课程标准”与“一课之本”的教科书没有被充分解读和有效应用,就无从谈起“一标多本”。因此,课程改革中发展和建设教材内容资源的基础,需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教材示范性。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教材出版需构建“示范标版”的基础数字教材内容框架

(1)建设系统的教材资源体系,包括课程标准下各学科教材内容模块搭建、示范性教材资源入库,制定开放性资源入库的标准;

(2)建立开放性整合资源入库运行机制中,不断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建设。

2.教材的数字出版需要与各级地方合作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机整合,为建设“一标多本”的多元个性化数字教材做准备

以上基础帮助了各地教育机构、教育资源管理与开发机构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思想,使教材潜藏的课程理念和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深度的挖掘和发展。按照教材的知识脉络体系和教学指导,利用平台模块化设计指引、示范和预设资源建设的规格,引导各地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在以上基础上,根据本地具体需求整合资源入库,建设本地化教育资源和电子书包资源入库与开发的标准与审核机制;激励开发新型优质资源;

(2)建立开放性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的运行机制。

3.在数字教材的使用实践中获得个性化延伸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教师应根据本地、本校的情况,对资源进行再度重组开发。数字教材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多媒体编辑工具和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满足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的创造。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体系模块和开放的“资源开发平台”工具,补充更适合本地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资源。同时,教材资源也会在这个开放互动体系中不断优化,为更好地实现课改理念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实施环境。这个阶段的工作有:

(1)实现教材资源的教师、学生实践应用、反馈和再开发的运作模式;

(2)在各级多方实践评价中不断优化资源,为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内容资源保障。

这一发展实践过程,将无疑影响着教、学方法的变革,推进课程改革,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对教育出版,尤其是教材数字出版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持。

三、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开发多层次的数字教材

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鉴于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多元化特点,数字教材的研发要有的放矢地针对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与各地信息化教育教学服务系统和资源相结合,这是在实践探索中协同发展的过程。其开发的规划既要有行业领域前瞻性,又要服务于教育实际需要。因此,数字教材的开发在内容资源和功能上都应该分阶段、多层级的开发,支持与不同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应用。按其资源与功能开发、应用以及可支持的教学模式特点,我们设想将数字教材划分成以下三个层级。

1.具有富媒体表现的数字教材的开发,服务于示范性教学应用

富媒体的数字教材是一个具有教材结构模块化,并提供了基础教学示范性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字教材;在内容资源上提供传统教材内容权威示范型的富媒体化资源;在应用上服务于基本的电脑办公和多媒体教室条件下可作本地使用的基础备、授课资源使用。

2.围绕数字教材,提供资源与应用管理系统,服务于个性化教学应用

在以上基础模块和示范资源基础上,可形成多样化资源补充和拓展,支持教、学个性化教材的实现;在内容资源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工具软件和评价反馈资源与机制,并提供与本地化资源库链接、传载和储存的接口;在应用上提供模块化组织各类教学资源链接、上传和下载的库平台,用户在平台网络中进行个性化管理,可在校园网和局域网络(班班通、校校通)环境下的备、授课和资源管理使用。

3.围绕数字教材,提供动态与开放网络化服务体系,实现云教学应用服务

在具备前述两类数字教材的功能外,在内容建设管理、资源运行应用、教学评测跟踪等方面实现开放的网络化支持。提供课标、教材体系下的开放的资源建设系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具备模块化网络交互功能。动态的资源库与数据库系统支持,它是在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础上,进而实现人人通的三级网络应用和运行模式。从个人本地应用拓展到局域网络多样化个人应用,再到互联网实现备课、教学、学习、评价、资源管理与协作机制,建设多系统开放性融合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四、数字教材开发与电子书包资源整合应用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围绕课标和教材整合和开发的组织资源,并作为数字教材资源支持一线教学,需要有科学严谨的开发、建设体系和标准的指导与支持。

1.完善数字教材资源整合开发的标准体系

按照数字教材的层级发展要求,其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标准也需分层级和类型建立。

(1)完善基础内容和课件资源的开发标准

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类资源,可采用国际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教育信息标准。元数据大大规范和推动了数字化信息资源框架和数位学习的建设进程,为集成开发更高级集成的智能化数字资源提供了可靠原料。

(2)整合课程与教材应用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属性、目标属性、评测属性等进行相应的开发管理和制标;按照教材内容结构、教法与目标等属性建设应用管理和整合标准体系。

(3)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标准的建设

按照教学应用可分为教学示范、教学互动、教学评价、教研备课等标准;按照学习应用可分为互动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评测等标准。

2.开发符合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的新型资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前期受技术支持与应用等因素局限性影响,经调查,目前所开发出的教育资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资源的系统性、针对性较差,与课标、教材不配套、结构松散。②多为简单“呈现”式表现,支持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匮乏。③交互性差,包括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④开放性差,从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的角度上没有营造共建共享、激发创新的发展环境。⑤教学资源形式与功能与现代多样的信息终端、智能系统不匹配,表现力与操控性差。

国家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另外,目前在国内外广泛推广的电子书包的研发实践中也表现出,对数字虚拟教具类的高智能化优质资源的开发需求尤显突出。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第8篇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时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今后发展应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 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 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 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 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 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当前,由于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他们往往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获取方面较为孤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导致资源无序排列、低水平重复建设、内部缺少祸合性的现象较为突出。各学科中心作为资源建设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仅要参与内容的规划、标准的确立、评价指标的编制、技术培训和指导的提供等,而且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技术手段调动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