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时代的教育

数字时代的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7 16:02:32

数字时代的教育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1篇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时展中的必要产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教育类自然也逃不了,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也在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美术教育的论述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1.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出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与时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数字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悠久历史但也剔除了不适应时代的部分,并为娱乐注入新活力。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无论是选择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能力都前所未有的增强,借助着手机和电脑网络,人们将自己喜爱的各类艺术作品分享传播。很多新兴的娱乐与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借助了计算机所赋予的能力帮助作者实现心中所想。

2.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在整个社会中无处不在。艺术变化往往代表着人们思想变化,曾经的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代表各时代人们思想上的追求。而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于是数字媒体艺术也追求更多欢乐的精神满足。数字媒体艺术的极大流行也是时代选择的一种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数字化。推陈出新是新时代最常见的现象,艺术在古代会以书画和舞台展现自己,随着时代变革它曾印刷在报纸的方块中也曾随着广播无形传播,如今它离开了模拟信号正式与数字结合,诞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形势。数字化的数据可以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当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后,每个人都能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无论雅俗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数字化的便利,相信未来我们能足不出户通过技术手段体验犹如身临其境的卢浮宫之旅也能看到壮美的自然风光。

第二,大众化。在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在大众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用过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都是当今社会下较为流行的几个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不仅能够让艺术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让大众的娱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第三,高效化。最早的传统艺术形式,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经常一幅完美的作品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创作,而现在的数字媒体艺术由于是与计算机相结合衍生的产物,通过计算机内虚拟的形式实现对艺术作品的表现,让大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最终效果。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实现更高效的制作与修改,加快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让其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美术教育的概念

1.美术教育的定义

人们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向往,所以为传承艺术而发展出美术教育。随时展美术领域所涵盖的分类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教育领域也配合社会需求划分诸多专业。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法,它体现人们在现实中甚至超脱现实的向往,在古代人们就是用图画的形式宣扬“仁义礼孝悌”美德,比如二十四孝图、凌烟阁功臣等等。

2.美术教育的预期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加大课程的创新力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第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学校加大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了解所在班级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审美能力普遍不高,而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利用课外的实际作品与案例来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演示教学

如今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公司员工都对幻灯片的演示形式再熟悉不过,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做好的演示文稿投放在大屏幕上,其优点极为显著,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展示条件,既能帮助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利于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魅力,将不易理解的内容生动展现。同时,幻灯片的内容可以自由更新,适应教师的个人风格,不同于经典的教材可以方便紧追时代潮流。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现如今计算机上都有许多的绘画创作软件,学生们可通过这些新的软件进行创作,这些软件不仅轻易上手,还可以随时修改,甚至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致,也会更加有成就感。除了简单地用软件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以通过添加动画效果和音频,让本来静态的绘画作品拥有生命力,学生更能有兴趣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也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储存许多的绘画设计作品,不再是通过教科书了解美术知识,学生上课的作业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保留下来,既不占用学习的空间,也方便教师在课上对学生作业进行赏析。教师也可以通过上传学生的作业与各地区的老师及网友进行分享与交流。其次,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们了解国内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大部分是通过书籍或展览馆进行了解,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数字博物馆学习和了解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因为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上课方式单一且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没有很好的交互,因此,并不能提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而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通过手、眼、脑、耳等器官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图文声像四个方面内容,更能够对手、眼、耳、脑有更多更新的刺激以及冲击力,也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够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纸质作为媒介进行绘画或设计创作,当数字媒体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作为新的媒介进行创作,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作品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减少浪费材料的情况发生。现如今,网上有许多的创作软件,能够更方便学生们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表现学习到的内容。

(3)能够加强文化间交流。在早期社会发展中,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只能通过教科书以及美术展览。当数字媒体艺术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将课堂上的作业上传到网络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手段分享并了解各地的优秀文化。强调,我们要做文化强国要有文化自信,因此,我们更应该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4)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数字化方式进行教学,创作主题与内容就会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课上会通过团队的方式进行创作与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与运用新媒体方式,也极大地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既能考验了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作,又能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5)能够激发出学生创作中的探究精神。数字媒体运用到美术教育中,不再有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能够养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在日后其他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2篇

在Web3.0时代,远程教育无疑将走向数字化的改革道路。不同于其他的全日制专业教育,远程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学时空分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当面求教。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学生在网上学习中多是被动接受大量知识,因循守旧而无创新。Web3.0时代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则通过电子书、远程教学、虚拟实验、模拟实习、电子教室等方式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提高非全日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应用也会改变传统远程教育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不断促进教学相长。

(一)教育资源开源化更多的开源代码、软件开放给学院、教师和学生,学院可以应用这些开源软件快速、简单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这也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受教育,实现平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移动学习自由化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它使得学生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学生可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下载电子教材和课件资源到移动手机、平板电脑上,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如欧盟的“FromE-learningtoM-learning”和“Mobilearn行动”以及英国的“M-learning”等项目的框架指引下,移动学习引入学校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三)信息联合社会化近年来,随着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信息的高度聚合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参与者读取。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Web3.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库,容量无限。

(四)学习过程个性化Web3.0时代的任何一个远程学生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数字王国,收藏并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教育资源,可自由分享,邀请同学积极互动。Web3.0时代的远程教育知识传播具有建档便捷、成本低廉、辐射面广、多向交流等特点,对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资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Web3.0在数字化教育时代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自身为主体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Web3.0时代的学习环境突破了原有的教室与课堂,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要求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和教科书,而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学生应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二)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团队目标一致。二是知识共享。首先,受教育者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要基本一致,这是团队学习的基本要件。另外,知识共享实质上是内部交易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在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注重团队精神,既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要重视网络学习的社会化优势,学会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创新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善于运用前人经验并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不仅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助教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引导、监控、督促、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

三、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Web3.0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在教育领域中正在促成新的学习型态———“移动学习”。对于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浏览课件、查阅资料、在线交流讨论显得非常便利。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为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都成为学校远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实现远程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从2012年5月开始,学院经过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iOS移动学习平台系统服务端设计、iPhone/iPad客户端UI设计、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等过程,已成功开发基于Android客户端、iOS客户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功能包含版本更新提醒、用户登录验证、学院通知、学习中心通知、课程通知、各类已修课程成绩查询、在修课程与已修课程中的课程导学、视频课件在线点播、课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和离线播放学习、常用信息查询等,使用者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此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或3G网络连接到浙大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iPhone客户端(浙大远程)和i-Pad客户端(浙大远程HD)分别于2012年10月9日和10月18日在苹果应用商店通过审核并。学院基于Web问卷调查系统面向2011年和2012年春秋批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移动学习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不少同学积极肯定了使用iPhone/iPad终端程序的便利性。对于拥有几万名远程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浙大远程教育而言“,移动学习”的建设内涵显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实践意义。当然,在Web3.0数字化时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要继续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内容定制个性化Web3.0时代对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条目,而是如何从众多的资源中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深入挖掘、自我突破。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多做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借助Web3.0技术,通过Blog、BBS、E-mail,尤其是随着Web3.0到来应运而生的个人门户,构建新的移动学习平台,如增加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下载上传、统考和学位考试的信息、讨论版块等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未来的Web3.0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能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就像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私人顾问,形成各自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个性化学习门户。

(二)构建虚拟社区实时交互常态化模块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过程应实现虚拟社区的群体参与。互动学习平台中学生通过标签、收藏、评论等基本行为痕迹,根据各自需要建立组群。组群用户通过小型讨论版进行在线即时交流,或通过互动系统相互推荐信息资源,或通过组群获取共通资源等方式。互动提问系统是互动学习平台中关键的功能部分之一,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与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3篇

[编者按]五年时间,一所学校能有多大发展?南大附属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它用五年时间实现了由普通中学向江西省重点中学的转变。从五年前学校高中学生不足300人到如今的2600余人;连续五年获南昌市高中教学质量管理奖、多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部级奖;先后成为江西省优质高中建设工程首批学校、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

南大附中何以在五年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答曰,有赖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理念。南大附中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借助于自主研发的IS(Information Service)平台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学校带来了蓬飞的新平台。

如果你看到一场运动会的裁判员不是迫不及待地将比赛成绩记录在成绩单上,填好后赶紧撕下来又催促旁边的助理赶紧交到主席台,而是镇定地在比赛场地的手提电脑上认真输入比赛成绩,仔细核对后点击发送;如果你看到运动会主席台上的工作人员没有被一拨一拨的助手打扰,只是指尖在手提电脑上飞舞;如果你看到比赛后一些运动员围着电脑前观看比赛录像资料,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公开……那我可以肯定,你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1年秋季运动会的现场。这是南大附中首次将IS平台应用于校运动会中,附中的师生再一次体验到了IS平台带来的方便和准确。

南大附中的IS平台系统于2010年获得国家著作权,2011年IS平台的研发课题立项,被纳入江西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专项科研经费划拨项目。在IS平台框架体系下,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发挥,有力地提升了办学水平。中央电教馆的领导、专家在参观学校的IS平台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IS平台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该校师生的教学生活。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学校办在大学里的优势,校园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该校学生人手一张智能校园卡,学生去学校的开水供应处提取开水等都只需要用卡做“钥匙”就行了。

2008年,该校从超市购物时不同商品有不同条形码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为了记载学生到校考勤情况,以及真实记录迟到学生的到校时间,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校园卡上都贴上条形码。在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内,学校大门全部打开,学生从大门进校。上课时间一到大门即刻关闭,迟到的学生需用贴有条形码的校园卡刷小门门卡才能进校,刷卡机和监控录像自动摄影记录在案,这样记录的结果也便于保存和统计。“条形码工程”让学校的考勤更为真实、客观。

“从贴条形码中,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教务处组织学生月考,每一次都要列学生名单,排座位,而政教处要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又要重新列出各班学生名单,重复劳动,费力费时。于是我们就思考:能否通过网络,把学生名单输入,以后不管哪个部门要用,不管哪次活动要用,只要打开电脑点击一下就行,实现资源共享,这该有多好?” 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督学、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伟民介绍了建设IS平台的背景。

2008年开始,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启动IS平台建设。回忆往事,黄伟民自豪地说:“我们的IS平台系统与其他学校里信息服务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自主研发的,而不是花钱购进,因而更切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便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信息管理中心主任胡川页在学校会议室暨IS平台监控中心,一边演示IS平台各项功能,一边介绍说:“IS是英语词汇‘信息服务’的缩写。我们打造的信息服务平台,以IS平台为支撑,引进交互式电子白板,兼容计算机、投影设备和录播设备,构建现代化课堂,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刘波澜说,IS平台的建立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了。现在学校组织的月考排位、改卷、统分等步骤都在IS平台内进行。以前命题工作对教师来说又苦又累,自从IS平台整合了中学学科网的“组卷系统”后,教师只需简单设置命题的要求(考试名称、知识点、题型、分值等),组卷系统便可立刻完成智能组卷。教师再适当进行手工调整,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就命好了,而且格式规范。IS平台让教师不再为命题头疼。

刘波澜介绍说,IS平台的阅卷系统如同高考阅卷,试卷统一扫描,教师在网络终端登陆IS平台阅卷系统,轻松阅卷。除了打分外,教师还可加入批注、评语等信息,存入学生“试卷袋”。几次考试积累下来,就是一本丰厚的“错题集”,便于学生复习纠错。另外,阅卷系统还可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清楚知道哪些学生对什么知识点掌握不足,增强了检测的诊断功能,为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依据。目前学校正在深度开发,以实现主观题在IS平台阅卷的目标,把教师从模式化阅卷中彻底解放出来。

踏着上课的铃声,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化学教师陈欢来到教室,与学生相互问好后开始“有毒的气体”一课的讲解。与传统上课伊始就解读教材或板书知识点不同的是,陈老师打开了讲台上的电脑,镶嵌在黑板中的电子白板开始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广西柳州市冶炼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柳州市冶炼厂一个液氯贮罐因阀门断裂发生泄漏,有毒气体迅速向四周蔓延,工厂员工紧急疏散幸而无一人中毒。该市公安、安监、消防、疾控、环保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援。由于该车间靠近山脚,泄漏的毒气大多从车间屋顶排往空中。为了尽快稀释、消除毒气,6辆消防车将该车间“包围”起来,消防官兵不断用高压喷水枪朝天空“扫射”…… 电子白板上播放的视频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们。

陈老师课堂上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一块白色的正方形电子显示屏,镶嵌在黑板之中,大约占黑板三分之二的位置。陈欢老师看着IS平台为教学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我讲这堂课时,如果在课堂上做实验,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受到有毒气体的侵害。而利用IS平台播放相关的新闻视频,学生既不会受到有毒气体的侵害,又能够了解到有毒气体的特点,而且还能够掌握应对毒气泄漏的相关知识,拓展了教学内容,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记者随后听了地理老师黎益明的一堂课,他们在教学中运用IS平台来组织教学都可谓得心应手。黎益明老师讲授的内容是《拉丁美洲和巴西》。导入新课以后,黎老师拿起了一支小小的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点击一下,打开IS平台上的个人网盘和资源库的教学资源,点出了课本上的几幅地形图。黎老师一会儿把整个白板的画面拖上去,一会儿又拖下来,只要用电子笔轻轻地摁住白板,就可以上下自由拖动白板画面,或轻轻一点,就清除了白板上的板书内容;如果需要,清除的内容又可以恢复。黎益明说:“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感到最为方便的是可以在电子白板的图案上写写画画。传统课堂上一般是用地理挂图,挂图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关键的是用挂图不能在图上写写画画,而在电子白板的图上可以随意写画,这便于我们把课讲得更清楚透彻。”

IS平台还设置了“实物展台”:通过投影设备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实物影像。IS平台还可以直接进入互联网选用资源,让课堂教学华丽转身:一个个公式、定理、图形、人物和一首首诗歌跃然于电子白板上,辅助老师讲解,把本是抽象的课堂变得直观形象易懂,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大为提高。课堂老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也是随机的,老师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的功能键上一点,屏幕就会随机蹦出一名学生的头像,这名学生就被选中发言了。这种科学的随机点名避免了老师专点某部分学生发言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情况进行即时评价,评价信息随即纳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并以短信的形式即时发到家长的手机上。

“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先从互联网上下载了1998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在班上播放,然后再讲解课文,感觉教学效果特别好。”语文教师黄金富说,“我还利用IS平台的拍摄功能,把作文讲评课上‘活’了。以前作文讲评我总是念学生的作文,学生只能用耳朵听。或者把要点评的学生习作打印出来,每个学生发一张。那样做一来麻烦,二来浪费,效果无论怎样都没有现在好,因为现在我上作文讲评课,会先把学生作文拍摄下来,编辑成幻灯片,再在电子白板上展示,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习作的写作得失,教学生怎样删改加工。我以前一直头疼的问题被IS平台轻而易举破解了。”

IS平台不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而且为分析学情、教情、校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校政教处彭国兵老师说:“IS平台对学生的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出某个学生在整个年级的学习状况及其走势。譬如一个学生他在年级的综合排名是130名,全年级有800多人,他在班上排名是第七名,这个学生的发展状况是怎么样的呢?不是看某一次考试成绩,而是把他三年的学习成绩记录拿出来分析,这样的分析、预测就很有说服力。”

从黑板到电子白板,结束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讲义的教学模式,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由黑到白的颜色改变,而是教学手段的一次“科技革命”。IS平台不仅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有效地拓展了教育资源。IS平台的“课堂实录”功能,即打开实录系统后,从教师、学生、黑板三个角度进行课堂录像拍摄。“课堂实录”还具有跟踪录像的功能,比如教师在讲课时从这个学生身边走到那个学生身边,摄像头会自动跟踪拍摄。有了“课堂实录”后,教师的教研更有针对性。诚如很多学校现在实行的“微格教育”,用摄像机把教师的讲课拍下来,然后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些“课堂实录”的教师教学视频,对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来说都是鲜活的材料。大家可以围绕这些教学视频反复研磨,以提高教学水平。

生物特级教师杨学珍告诉记者,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该校全力推进学案导学的教学改革,出版了系列校本教材,并全部纳入IS平台资源库中,供教师上课选用。生物学科11名教师全都用上了IS平台。2012年11月,学校派出3名生物教师参加江西省“赣教杯”教学技能比赛,3人都获得一等奖。2013年1月,学校参加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学科考试成绩排名南昌市第一。

程晓杰副校长从另一个视角看IS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他说:假如某个学生没有听懂某堂课的内容,他可以从IS平台系统内调出这堂课的视频,坐在家里反复观看、琢磨,攻克学习中的疑难点。

目前,宜黄一中、萍乡三中等学校已加盟该校的IS平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这也就是说,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观看宜黄一中、萍乡三中的名师讲课,而这些学校的师生也可以在网上免费听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名师讲课。小课堂连接大世界。IS平台是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工作平台。

黄伟民校长坐在奔驰西去的列车上,手中握着宽屏手机,点击进入学校的IS平台的监控系统,就可以了解学校当前的动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监控系统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几乎将学校每一个公共场所都纳入了“电子眼睛”之下。用手机上网进入IS平台的监控系统后,根据设定的权限,黄伟民校长可以看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对记者说:“如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我会马上打电话给相关的人员,要求他们及时处理。”IS平台监控系统、广播系统、LED显示屏均可远程控制,让空间的距离变得很小,学校的管理更加高效。

一天下午放学之后,一个学生的书包落在了教室。等他发现匆匆赶回教室来拿的时候,发现教室门已锁,自己又没有钥匙。这时他拿起手机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老师在家里马上打开电脑,进入IS平台后,用鼠标点击一下,教室的门就开了……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科幻小说里虚构的故事情节,这是前不久发生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个校园镜头,而帮助实现这一奇迹的就是“IS平台”。

这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化平台。通过IS平台,该校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记录、积累、保存师生学习工作信息,由网络汇合整理后成为分析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依据,这也是学生们在成长路上的一面镜子和考核教师的直接参考。

化学特级教师、校长助理龚小蕃说:“学生的成长电子档案,有成长记录、成绩查询、学分、活动课、成长预警等内容,像上课迟到等信息都被记录在案。如果一个学生的综合排名和学习成绩连续两次滑坡的话,系统马上就有一条预警信息先发给班主任,然后再发给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接到预警信息以后,班主任就要约谈该学生及家长,分析原因,拿出应对措施。而以前的学生成长袋都是记录在纸质的档案里,根本没有预警功能。”该校的校园卡如同银行卡一样,具备了钱包功能和门禁功能,如学生通过校园卡在校消费,平台上都会有详细的数据记录。

去年10月的一天,一个诈骗团伙想骗钱,打电话给一位学生家长:“你的小孩被绑架了,你必须在××时间内把钱汇到××××账号上,否则,你小孩的命就保不住了……”该家长接到电话后如五雷轰顶,马上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告知此事。

班主任接到电话之后确定这是一场骗局,因为刚刚还和这名学生在一起。班主任老师马上把这一情况反馈给该家长,要他放心,不要上当受骗。该家长火速赶到学校后,发现自己的孩子真的在学校好好的,因为情感波动太大,一下子晕倒了。老师组织一帮人立即把该家长送往医院抢救。同时,黄伟民校长立即通过IS平台向全校的家长公告,提醒家长谨防类似的诈骗信息。有几位家长立即反馈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看到学校的公告后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公告是IS平台的一大优势。按照权限,公告的范围有所不同。比如班主任,时时可以向全班学生家长消息,学校可以通过群发的形式,在一分钟内向全校4500多位家长公告。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徐光华说:“IS平台真是好,现在如果没有了这玩意儿我还真的不习惯了,真的没有办法工作了。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时,校园内一片喧闹声,我有事要向班上的学生下个通知,如果是以往就很难了,现在通过IS平台向全班学生的手机群发信息,分把钟就搞定了。有了这个平台,与家长的联系也方便了。”

通过IS平台,不但老师联系家长方便了,家长也可以时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教师、学生、家长均可以凭账号和密码登录,家长可以凭手机号查阅孩子的在校表现记录,以及学校的校园动态,等等。胡川页老师说,与家长的联系主要是靠IS平台通过网络和手机建立的家校通平台。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收发教育教学信息,校内各个部门的公告、通知等,也可以在IS平台上通过网络进行邮件来往、发帖或类似QQ模式的点对点交流,大大扩展了家校间信息传递。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几年的艰辛探索,IS平台建设日臻完善。2012年2月23日,江西省电教工作现场会在附中召开,全省各区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电教馆馆长、34个受表彰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各县(市、区)电教站站长及2011年度接受专项督导检查的100个省级示范校校长参加了现场会,集体观摩了该校自主开发的IS平台,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黄伟民校长深有感触地说,IS平台是基于学校实际工作自主开发的中学应用软件,是幸福的信息传递平台,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平台,是以服务学生为主的信息服务平台,其关键词是:工作、信息、服务。

近年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发展速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它由一所薄弱学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展成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2009年又晋升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对此所有师生无不承认IS平台的建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4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 文化 价值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使数字艺术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成为引领当代艺术教育领域发展的主力军。当前,高校数字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传统文化艺术和数字艺术和谐共荣的生态发展局面,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文化软实力,彰显其魅力。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字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

(一)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正向价值

1.数字艺术颠覆了传统的审美标准

事实上,由于数字艺术作品特有的审美的分时性、复制的无差别性、交互的便捷性、创作的开放性等特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彻底变革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审美的标准,导致了学生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给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带来深远的影响。数字艺术作品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的审美概念,传统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唯一性与真实性,都将被重新定位和思考,数字艺术作品已然成为一种先进理念、一种前卫精神的象征。

2.数字艺术开辟了全新的文化传播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艺术的兴起,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发生质的改变。普通大众从事艺术创作变得“易如反掌”,创作者只需发挥想象,运用电脑,通过简单的拼贴复制或局部修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色彩、构图和造型都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自由、开放的表达和宣泄被推崇,释放自我,追求个性占据文化发展的主流,学生的创作热情、表现欲望得到空前的释放。

3.数字技术为艺术开辟了全新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数字技术的虚拟性为艺术作品实现空间与时间的跳跃,为艺术家开辟了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挖掘了艺术创作者创意的潜能,实现了艺术创作在手法和思维上的变革。其特殊之处在于使一切艺术创作都虚拟化了,却提供了一个如身临其境的真实世界体验,其将人们的双手从繁重、缓慢的艺术创作周期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作效率,缩短了构思和成品的周期。

(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消解作用

艺术的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其为学生的艺术创作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布下了形形的文化陷阱。

以往的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追求的是经典和永恒,往往对作品精雕细琢,为了完成一件旷世作品,创作周期达到几个月、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艺术领域后,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创作周期是短暂而劣质的,铺天盖地的“快餐式”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人们陷入了疯狂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略艺术品质的怪圈中。

而主观上,学生易浮躁,追求捷径,对作品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不能准确驾驭,没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自身的艺术能力没有得到释放和发挥,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表现形式很难与观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过分地追求数字技术,热衷于种种特效,过多地追求新奇效应,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艺术形式,忽视了作品深意的赋予,缺乏人文张力,使其走向了一个极端的反向。同时,还引发了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问题,如艺术道德的开放性缺失、艺术人格的自由性失度、艺术文化的传统性断裂、艺术形式的怪异性恶搞、艺术规范的随意性扭曲等都使学生开始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文化冲击。①使学生在感受数字艺术的新优势之时,也在不断承受着它所带来的令人疑惑的文化冲击甚至是心理伤害,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反向的消解作用,抑制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高校数字艺术教育文化价值实践研究

高校数字艺术教育专业发展要想在绿色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得以提升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蕴含的文化脉络和体系中。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的深层次支持,任何学科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缺乏文化底蕴的短视行为。因此,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辞,维持文化发展的生态平衡,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使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艺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学生。

(一)促进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和谐发展

由于数字艺术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不像传统艺术那样拥有明确的风格、体系、特点和艺术内涵。所以数字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水准,难以与传统形态的艺术作品比肩,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械复制的艺术导致传统艺术韵味的散失,缺乏强烈的个性和艺术内涵;失去存在的物质本原和现实依托,艺术在过度虚拟幻想中迷失了创作方向;艺术娱乐功能泛化等等。②

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数字艺术教育模式接轨,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机传承,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与核心。因此,在数字艺术发展过程中,必须延伸传统艺术的历史脉络,打造多民族、多学科、多知识层面融合的数字艺术作品,以满足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意识的需要,提炼出有数字化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审美风尚。在数字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要以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为平台,与数字艺术的创意、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并被多元世界文化所认可的艺术形式,将濒临断裂的文化链条重新连接,努力建设传统艺术与数字艺术和谐共荣的艺术生态发展新格局。

(二)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化修养的夯实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数字艺术教育提供了重要源泉。因此,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梳理,深入发掘其永恒的内在价值,同时注重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抛开现实中的各种功利计较,消除内心的各种思虑和纷扰,逐步将所修所学积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人格境界的重塑。

具体可通过史论课和鉴赏课,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历史,熟悉各个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进而深入认识历代杰出艺术家所涵具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人格境界。③特别是对传统人文思想、经典艺术论著、典型符号图案等,从“科学――艺术”角度对其进行全新的学习和诠释,在潜移默化中修得的文化底蕴必然赋予数字艺术教育新的爆发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以数字技术为辅助手段,结合展览、交流、社会实践、参赛等方式实现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精品。

(三)构建学生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使其具有文化批判意识

数字技术的介入,势必影响学生对主流文化艺术价值的思考和定位。学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群体,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时尚”“前沿”的外来文化,这些多元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势必对学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产生一定冲击和影响。不加选择地吸收会导致部分学生人文精神匮乏,艺术价值取向扭曲,还有极个别学生把一些庸俗、恶搞的艺术作品视为新潮 ,或盲目嫁接,或潜心模仿。这种不加批判、鉴别地接受往往制约了学生自身艺术能力的提高,也与全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念背道而驰。

高校艺术教育中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促进整个社会与个人全面协调发展。要突出文化批判意识,具备辨别文化优劣的能力,在各种外来文化面前懂得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④社会、学校以及教师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文化鉴别力和判断力,在各个环节、通过各种途径教育、教导学生自觉抵制消极文化,拒斥文化糟粕,加强文化价值观选择能力意识,净化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免疫力”。通过文化素养的提高,通过文化价值观念辨别能力的提高,促进专业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数字艺术教育的任务异常艰巨,在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的同时,如何教育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和具有文化批判意识已经成为数字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⑤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B050;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培育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XP2012-12)。

注释:

①卢新亮.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塑造与价值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0.

②卢昕昕.论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

③晏莹.传统文化精神熔铸下的艺术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④张宝生.艺术教育的文化诉求与文化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资源;小学教育

随着科技不断的融入生活,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当今小学教育事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课堂教学加网络课堂的方式,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校校通”,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学习的有效结合以及实时沟通。[1]但因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2]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加教学形式,提高师生教育以及学习的兴趣,发挥各自的优点及特长,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人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通过信息技术处理的多媒体材料,[3]也有人认为其不仅是数字化素材,也是交流和认知的工具,[4]或是各类现代化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5]综合以上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形成的非物质化信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以及交流平台等,都可称为数字化教育资源。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九类。但依据其性质主要可分为预制型素材资料和实时流平台两大类。

1.预制型素材资料

预制型素材资料资料是指提前制作好,可供人们直接下载观看学习的资料,如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人们可在网上自行下载,学习或练习,批改练习结果以及观看相关学习资料。该类型的学习素材主要有量多、学习时间自由的特点,人们可自己调整学习时间段,同时网络中学习资源丰富,人们可获得大量相关讯息,重组碎片时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时间利用率。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约束能力较低,也无法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在线学习交流平台是由相关老师在线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出回答与指导。该类型的教育资源受时间限制,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但能够实时有效的将老师、学生、家长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现状

(一)有效利用的资源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都是以PPT上课为主,多为文本、图片等资料,将教科书上的内容搬至PPT中,配以图片,没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活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PPT教学与传统的讲义板书讲课差别不是很大,造成资源利用不完全的现象明显。

(二)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教学的能力良莠不齐

各学校教师团体年龄差距都较大,新进的年轻教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为明显,而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形式,不能较快的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很多老教师甚至不会制作PPT,更不会使用网络教学,以及数字图书馆资源。而较为年轻的老师使用这些资源的效率更高,信息也更与时俱进。

(三)各学校资源配备之间差距较大

现代小学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较大,城区小学与农村小学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具有明显的差别,虽然现代教育要求每所学校都配有联网多媒体教育资源,但城区小学资源明显更丰富,包括数字图书馆,学校之间精品课程共享网络平台,以及各种视频音频资源。而许多偏远农村不仅师资力量不强,学校数字化资源配备也明显不及城区小学。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过于忽视以及学科教师自身的应用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学校充分意识到数字化教育在未来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忽视其他却陷入了“唯技术主义”的误区。一切以数字化技术为中心,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应为人而服务。数字化技术应该是在以人的主导下进行,为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而进行建设。而有的学校对数字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过于依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寄希望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虽有数字化资源,例如多媒体等,却不知利用,以致资源空置,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师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及自身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的理念还未转变过来,不知数字化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所在,盲目利用或拒绝,无法真正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二)客观原因:数字化教育总体尚处于发展阶段

近三十年来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国家各个层面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育也因此来到了我们面前。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因而数字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而三线城市及乡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匮乏,因而数字化资源配置也较差。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广数字化教育,但由于年限不长,我国数字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正式化、规范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评价体系,各个地区各所小学各自为政、自行其道,没有专门的学科数字化教育网站,数字化教育设施也参差不齐,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共享渠道,做了很多的无用之功,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总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四、应用策略研究

(一)摆正数字化教育在教学中的位置

小学学校应该从管理层面上摆正数字化教育的位置,不应过分重视或忽视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参与教学,一切为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能否有效使用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一个方面,同时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效率,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教育模式良好地结合,方能使全方面地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与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及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

数字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应深入到深层次里面,不应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中而忽视应用。我们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为主体,联合学校及一些社会相关的力量,例如校企等,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课程及评价体系,分学科建设不同的专题网站,分学科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同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完善资源共享渠道,使师生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定时更新和整理数字化教育库,深层次整合数字化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在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流及资源共享,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建立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渠道,尽可能降低数字化教育的成本,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转变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推进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是新生事物,而新事物被接受是需要一定过程的。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老化,对新事物产生了抗拒心理,仍依赖于传统的“粉笔与黑板”模式,这很显然是不符合新时代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去对待新生事物,同时提高自身对信息时代的认知,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是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的,积极学习新技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自身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师生携手共赢

数字化教育过程不应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不能以学生为主导,而应是两者共同合作,携手共赢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学习质量高低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而在现代数字化教育下则不然,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并进行积极互动,使教学水平在互动中得到提升,使师生情谊在互动中得到升华。

五、结语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小学教育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加小学教育趣味性,同样可以加深小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改善现代小学教育的模式的理念上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策略,使学校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同时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生一起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对现代小学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涛美 单位:安义万埠镇大团前小学

参考文献:

[1]杜兴义.关于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06):42-45.

[2]徐鸣.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小学课堂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6篇

[关键词]高校管理;数字时代;教育变革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是世界之上规模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基于数字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以及大学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所以高校应顺应时展的需要,改变现行的管理现状与教育方式。

一、数字时代对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数字时代对高校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在大学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数字时代对学生行为习惯、社会结构以及价值观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受到数字时代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数字时代下,互联网技术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与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管理而言,数字技术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新的心理或社会问题,而数字技术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德育方面。网络环境之下,学生接受源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思想的影响,其思想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对学校管理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不良网络内容的入侵。互联网既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但也包括许多负面思想以及文化,如暴力、色情等信息为校园生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而近些年来的网络贷款诈骗,致使许多学生上当受骗,必须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2.严重影响学生个人行为。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如利己主义、及时行乐思想等,这些思想严重毒害了大学生,使得学生情感冷漠,攀比心理日盛。另外,个别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思想泛滥,也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二)数字时代使得传统教育理念及方式出现变革在数字时代未到来之前,人们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同其个人年龄之间基本成正比的关系。而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通过教科书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的丰富以及共享,使得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渠道更为丰富。但当前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更倾向于依赖教科书与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尽管当时在教师与教科书的帮助之下获取了有关知识,但从学生未来发展角度而言,正确的施教方式应该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引入互联网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数字时代下大学管理的创新与教育形式变化

(一)高校管理工作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营,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数字时代之下,教师不仅需要积极融合数字技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需要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管控,避免其影响高校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如下方面内容。1.建立健全网络校园管理机制。作为校园管理人员,应正视数字时代对校园管理产生的作用,如数字技术确实为校园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为此,学校应积极将数字技术引入高校管理工作之中,使得高校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为方便。如校园一卡通,学生可以通过一卡通进出校门、选课、借阅图书、食堂用餐以及清洗衣物等,对校园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如此,数字技术的引入还令高校实现了智慧管理以及智慧服务,大部分高校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借助数字化校园云平台,达到行政办公无纸化、办公移动化以及移动管理等。但是,管理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并不断健全相应的网络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应对水平。校园网络建立不仅需要符合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的需求,还需要做到杜绝不同类型垃圾信息数据以及其他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包括色情、淫秽以及暴力等各种不健康的信息数据侵入校园网站之中,需要依照积极发展、强化管理、趋利避害以及为我所用的方针,构建功能更为全面且实现多级别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以保证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以及网络安全的构建。不仅如此,校园管理者不能寄希望于学生个人道德自律能力,不同学生自律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不可单方面认为仅借助校园教育以及大学生网络自律便可以避免不良文化的侵入。2.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从而引导校园网络文化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学校应组建一支专业负责管理互联网技术的队伍。通过网络干预引导网络的舆论,确实帮助高校师生处理其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所建立的队伍必须保证其思想政治觉悟高、熟知网络语言以及具备引导舆论导向的能力。不仅如此,该队伍一方面必须拥有高层次、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借助其较高的知名度以及写作能力,以实现对舆论导向的引导,在了解学生实际思想动态的情况下,实现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直接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

(二)教育方式变革数字时代之下,网络教育模式同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冲突越发激烈,也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数字时代下,网络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各类新式教学设备进入大学之后,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但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数字时代下,高校教育方式变革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1.实现教育的平等化。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除学校之外,越来越多的校外教育机构也通过网络开展知识的投资以及出售。而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而作为高校教师,也可参考该模式,通过网络加强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关联,实现高校教学平等化,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合理运用网络中丰富资源,自主探究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更为全面且深入地掌握知识。2.创新学习方式与管理方式。数字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不管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教学,都已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部分小学已经开始电子书包的应用。可见,网络化学习已经大有代替传统学习方式的趋势,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7篇

数字音乐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的需求。数字音乐教学手段及其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及其和音乐越来越密切的结合,数字音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练习,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内容。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4《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庄曜,南京艺术学院。

数字时代的教育第8篇

1.数字媒体的发展现状

所谓媒体(Media)就是人们用来传递或获取信息的各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二进制来记录、传递和获取信息,负责记录和记录这些数字信息的信息载体就是数字媒体,这些信息载体包含文字、图像、声音、动漫等等。

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发达地区逐渐停止了地面模拟电视的播出,都使用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来代替地面模拟电视,这促进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近些年,网页对美国受众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网友更加青睐社交媒体、APP和播客,约38%的美国受众的信息来自网络数字媒体,其中来源是新闻网页或是APP的占28%,社交媒体占18%。日本的数字媒体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产业,而在韩国数字媒体产业已经超过了汽车产业成为其第一大产业[1]。

当下,中国的移动化已经完成,有81.5%的用户日均使用移动设备1小时以上,但是人们选择的信息来源和上面提到的美国人的恰恰相反,中国人中有63%选择使用新闻类网站/客户端来获取信息,有49.4%的人们选用社交应用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移动设备的普及,也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50岁以上的人群乐衷于获取热点信息,而19岁以下的人群对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偏好程度最高。国内的新媒体新技术已经被用户初步认可,例如个性化短视频、VR/AR技术、兴趣新闻推荐等等,人们在使用新兴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新技术为生活提供的便利和娱乐,人们不仅认同这些新技术也瞩目着这些技术发展[2]。

当数字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教育也是否能抓住数字媒体带来的机遇、战胜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是否能利用新技术让教育手段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让中国的受教育者接受更直观更生动地教学,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2.廉政教育的主要问题

廉政教育也可以称为廉洁教育,中国2007年5月31日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说明国家对于反腐倡廉是非常重视的,要从“预防”开始,把腐败的思想扼杀在摇篮里。以往廉政教育只是单纯存在于干部领导层面,如今,各大学校组织单位也逐渐重视起廉政教育。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的受教育者廉政教育接受程度很低,这就说明,廉政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2.1受教育者学习意识淡薄,积极性低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在校学生或是单位成员,凡是接受廉政教育的群体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和普通老百姓认为自己不是官也不想当官,没人让自己有贪污腐败的机会,廉政根本与自己沾不上边,因此廉政教育课从来也是敷衍了事。而大多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思想方向正确,所以在党组织进行廉政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不认真学习。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说只有涉及大额金钱的时候才能称上腐败,腐败是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滥用职权是腐败的普遍现象。所以腐败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到身边的同学之间都可能存在腐败行为,例如:有些同学动用自己在组织或学生会或者社团内的权利,帮助自己或他人达到一些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这种现象不能不说在学生组织里很常见。反腐倡廉是当代需要着重教育的内容,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廉洁意识不够坚固,对于腐败的后果及危害都没有很深的体会和认识,不理解反腐倡廉的具体意义,这就导致了很多人站上工作岗位以后,容易受到利益诱惑,积少成多,造成贪污腐败。

2.2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没有说服力

廉政教育中的问题,不单单是因为受教育者的原因,也有教育者的原因。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照部就搬以往的廉政教材,不参考当代的社会形势和时代特征,使得教育内容过时,不能引发受教育者的共鸣。学习内容都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可,他们自然不会接受这些空洞无味的、没有说服力的内容,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即建设廉政思想,从源头预防腐败。

2.3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所进行的廉政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教育者口头传授的阶段,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没有办法提升学习兴趣,很多情况下会产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根本没有把学习内容放在心上,只是单纯地听过就忘记了。即使有些教育者会进行教育方式的改变,但是改变的力度过小,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例如: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精美的PPT,但是精美的东西只能暂时吸引学生的目光,并不能完全调?友?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些教育者试图将教学内容交于受教育者自己,让他们来授课,这个方法虽然能有效地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大部分受教育者还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来讲解[3]。

2.4教育者自身不重视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在目前的学校组织单位的教育中并不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很多学校组织单位对于廉政教育抱有一定的随意应付的态度。随便开一个讲座,随便开设一门考查课,随便开展一些意义不大的廉政教育活动等等,这些不诚恳的教育活动,导致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也趋于随意。所以,只有当教育者本身重视起廉政教育,认真研讨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政策,提高受教育者关注度和学习紧张感,才能增强廉政教育效果。

3.数字媒体对廉政教育的作用

3.1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教育者没有学习的兴趣,无论教育者讲述得有多么生动,受教育者都会把这些知识当做过耳云烟,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然而数字媒体运用当下流行的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人们对于流行的东西总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并且这种新鲜感在一段时间内并不会消失,一旦这些新媒体能够给他们带来参与感和满足感,他们就会持续使用和关注。所以,在廉洁教育中,比较起传统的讲和听的教育方式,视频、动漫、虚拟现实等等交互类的教育方式更加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使受教育者的保持较为长时间的精神集中,让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娱乐体验,以便于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廉政教育目标。

3.2增强受教育学习的意识

数字媒体介入廉政教育后,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由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并非位高权重的高官要员,贪污腐败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自然而然地认为“反腐倡廉”也不需要学习和宣传。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位高权重者的贪污腐败也是间接影响到老百姓生活水平发展的一个间接因素,这其间的关系并不是只有经历过这腐败的恶果的人们才需要了解的,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自然人,必然要了解这其中的关联。以往人们不重视是因为不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慢,传播渠道少并且窄。然而数字媒体的出现,借助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反腐倡廉”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从而提升人们对于廉政学习的意识,知道廉洁和每个人相关,每个人都要学习廉洁文化,传播廉政文化,实践反腐倡廉。

3.3提升教育内容的时代感

反腐倡廉的教育内容虽然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况和时代的潮流去不断修正和改善,但是核心思想都是大相径庭,所以如何提升教育内容的时代感,从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做出改变。摆脱传统的白纸黑字,将其转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动漫或者是虚拟现实体验,都能够大大提升教育内容的时代感。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育内容形式的改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创意形式,来形象化廉洁教育内容,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科技时代下的廉政教育不同于往日,再加上教育内容本身进行一些时代性补充,双重改变会使得教育内容模样大变但本质不变,让受教育者耳目一新。这种富有时代感的教育方式更易于让人们接受和理解。

3.4改善教育方式

传统教育的口头教授的方式已经过时,并不是说完全不好,而是在当前这个科技化的社会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显得过于简单,从而展现出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些缺点。数字媒体的出现让教育方式的改变变得多样化。改善教育方式,是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缮,让教育方式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缺点。在课堂中使用数字媒体,可以将教育方式改变成例如MOOC这样的新型方式,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课后留下习题和思考,让受教育者自主完成和交流,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新型教育方式。但是在这样新型教育方式中仍然使用口头传授,这就是在传统教育方式上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改善。

4.数字媒体在廉政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4.1设计更贴近人的信息载体

要使得人们更加自主学习廉政知识,信息传播的载体就需要让人们产生好感。人们更倾向于人性化、功能化的信息载体,设计更加贴近人们需求的载体,让教育内容通过这些人性化、功能化的信息载体进行传播,人们会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从而让廉政教育效果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更上一层楼。

4.2适当加入人机交互增强认同感

当学习模式中加入人机交互时,受教育者通过与机器的交流互动,来获得参与感。若在此交流互动中得到肯定的评价,会让受教育者产生满足感,如此一来,受教育者“双感”同时获得时,就会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3改变信息载体内的语言风格

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包含有肢体语言和符号语言。廉政教育的内容带有政治因素,语言风格严肃,单纯看文字可能会感觉到阅读乏力和理解困难,若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其转变为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表述,能够让受教育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4.4摆脱纸质媒体,感受数字化教育

在这个科技发展,充满数字现代化的时代里,教育也应当走在时代的潮流中。摆脱单纯的纸质媒体,使用新媒体进行廉政教育,是教育的新热潮。以往单纯使用纸质媒体,也是顺应了时代的特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点滴中,所以教育也应当做出改变。在廉政教育中,受教育者接受数字化的教育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廉政教育是不脱离时代轨道的,是与时代共同发展的,教育者也能够利用新媒体传播更新鲜生动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现代化气息。

5.数字媒体在廉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在部级创新项目《廉政思想系列动漫作品创作》中,我们将数字媒体和廉政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根据的系列讲话,提炼其中关于党风廉政的相关内容,进行主要整理和加工,把单纯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动漫形象,使用Adobe Flash、Adobe After Effects以及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创作动漫形象和作品,目前已完成的动漫作品有《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