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1 09:07:33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1篇

[关键词] 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国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 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 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各省、区属7 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较早的是在20 世纪50 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 年设专科,1957 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民族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来讲,汉语文是他们必备的工具。民族院校的学生无论在学校选学什么专业,都离不开汉语文这根拐杖。如果汉语文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将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

其次,汉语文可以提高民族院校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当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学生只是精通某种民族语文而缺乏汉语文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学生毕业时就会感受到比别人更大更多的就业压力。

第三,汉语文对于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交流和经济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大家庭中有55 个少数民族,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宪法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是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但是汉语是我国最广泛的交际工具,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语言之一。因此,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有少数民族学者早就指出:“少数民族懂得汉语文的人越多,运用汉语文的能力越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就发展越快。”

(二)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首先,汉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变化的,在形成、发展、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会对汉语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汉字不单单属于汉民族,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其次,汉字文献也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汉字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综合知识的总结,也记载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甚至许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学艺术也主要靠汉字文献而得以流传至今,换言之汉字文献成为中华多民族交流的见证,也为保存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树立在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观念,树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意识,从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稳定与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学好汉语言文学,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省、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愿景。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已经开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上作思考、探 索和改革。

第一,文学院近些年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比如徐希平早在2003 年就发表了《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2007 年又发表了《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等论文,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思索和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踏实改革、认真实践,学院在2007 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办学50 周年之际,特地将全院师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结集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文学院从2006 年期每年定期举行“文学院教学活动月暨教学艺术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美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 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第四,在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前提下,认真调查研究,切实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计划和学生修读指南,突出汉语言文学在民族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其中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坚持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拓宽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以及民族交融有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各民族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再者增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介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重视过去被忽略的各少数民族代表性文学作品和许多保留在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作品;最后注重基础课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第五,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大各门课程的信息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都已实现多媒体教学。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我们和兄弟院校还有差距,我们也还有许多困惑,所以我们殷切期望通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实现如下愿景:

其一,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进一步突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适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对多民族人才的需求。

其二,希望由此搭建一个平台,将研讨会办成一个可持续的、松散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联谊、交流和沟通的论坛。我们希望由今天开始,以后大家轮流、不定期地举办此研讨会,增进友谊,互相学习,使我们办出各自特色。

其三,推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建设。过去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选用“权威”教材,可是这些教材却不适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我们希望组织力量编写立足于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的、适合多民族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教材。

其四,推动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召开研讨会,有幸请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学院、中文系的各位领导、专家,希望能不吝赐教,毫不保留地将您们好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成功的改革实践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化我们的教学改革,推动我们的专业建设,从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文学院办得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绵英,阿旺措成。略论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专辑)。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徐希平。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2篇

关键词: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管理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地位及在完成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一)从培养规格上看其必要性。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培养目标及规格的有机成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培养目标及规格中要求:“……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毕业论文工作正是完成科研/写作和检索资料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不做好这项工作就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

(二)从学员实际需要看其必要性。电大学员专科所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实践机会,提高其实际工作、学习以及科研能力。只有经历了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学员才能初步掌握学术论文的功用和特征,正确运用这一科研文体,反映研究成果,传播学术信息。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撰写学术论文,记录科研成果的意义主要就体现在知识积累和学术交流两个方面;从论文作者个人的角度来看,通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将学术成果公诸于世,研究者个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才能使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三)从提升电大教育的品牌角度看其必要性。从我们周围看,目前获取本科学历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就论文来看,与其它高校相比,要求是高了些。这是树立电大质量意识的体现,是提升电大教育品牌的必然要求。

二、论文指导与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方面。如前所述,与其它高校相比,我们的要求过高过严,在教师层面也感觉过于苛刻,有抱怨情绪,给论文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层面,认识程度更是不够,在求易避难情绪驱使下,觉得好象是学校在为难他们,很不乐意。

(二)客观方面。就县级教学点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员工学矛盾突出,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撰写工作上来;二是一部分学员专科不是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修养方面欠缺较大,尽管本科理论阶段学了一些课程,但从专业素养方面来说,仍显不足;三是资料的搜集渠道不多,给资料的搜集带来诸多不便;四是指导教师难聘,特别是外聘教师,不好管理,对我们的教学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指导行为上不一致,把握不住要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在领导层认真学习领会上级电大关于论文工作的有关精神,从培养目标层面和提升电大品牌的角度看待论文工作;积极与省、市电大主管教师沟通,寻求帮助与指导;利用网络查阅普通高校对论文工作的信息,借鉴有益的作法,移植在我们的论文工作中来,形成自已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将这些思路和模式传达到教师中去,使大家形成共识,渗透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积极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为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向学员进行灌输。我们在新生入学后,即开展这项工作。在入学教育中,将三年的学习过程和要达到的培养目标给学生讲清楚,使每个学员都知道要做毕业论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关注论文撰写工作,注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二)加强平时教学管理。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大量知识的储备和积淀。因此,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主要课程的面授辅导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让有兴趣的学员积极思考、研究,为日后论文的选题打底。引导学员关注现实问题,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不迷信,不盲从,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做法和程序

1.发放任务书。对于作论文的班级,开学第一次面授课即进行集中辅导,同时将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时间安排,指导老师联系方式,指导老师简介等信息发给学生,人手一册,使其明晰工作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按任务书的程序进行。

2.学员选定题目后,由指导老师将所指导学生的题目统一送指导小组进行审定,严把选题关。待论文提纲出来后召集所有指导教师开会,集体审核以免出现雷同现象。

3.初稿完成后,召集指导教师会议,通报情况,解决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4.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将论文正稿、指导记录表送学校论文指导与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电子稿发往学校公用信箱,学校组织有关人员逐篇进行审阅,若出现不合格的,责令其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严格要求与关爱学生相结合

1.在集中辅导时,要求学员和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使指导教师和学员都知道各自面对的任务和工作目标、时间安排,各个过程环环相扣,人人服从大局,强化过程管理。同时将论文要求的全文放在网上,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学校安排专人对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和指导,使整体工作按部就班进行。

2.在执行标准时,无论是谁,坚决按论文标准执行,在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底线不动摇。

3.对于那些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和有抄袭现象的学生,要求指导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端正态度,认真修改或重写,不能与学生发生对抗情绪。

4.将论文写作情况及时在网上通报,对共性问题指导信息,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

5.对指导教师的职责、权利和报酬,指导之始就明确,报酬与效果挂钩,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开放教育专业规则(2011.1).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3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工科院校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86

课程建设是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这不仅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前提,而且还关系到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可以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首先因素。因此,对于工科高校来说,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合格与否。工科高校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愿望,实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元化特色,同时这也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对工科院校提出的要求。

1 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的作用

1.1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工科高校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巨大的优势,因为可以利用院校的工科专业背景,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从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服务、管理、生产等多种行业。因此,工科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设置时,应该以应用能力培养、基本素质培养以及基础教育理论为主导,将重点放在学用结合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这种形式的课程设置有别于传统的高校研究型教育和本科教育,它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和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也更强调了实践性和综合性。

1.2 提升工科高校人文素质的教学质量

工科高校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涵养一批为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做出贡献的教师,因为通过对汉语言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些教师就可以带动人文素质课程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大大丰富了工科学生学习的内容,活跃了工科院校的人文氛围。

2 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

课程的建设必须要遵循专业教学的规律,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以培养目标作为参考方向。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秘书课程建设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加强学科建设

依据实践性、综合性教学目标的要求,工科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应该考虑到文理互相渗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做到在课程建设层析上有提高,内容上有所创新。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2.1.1 突出写作课程的建设

写作课程体现了加强能力培养的意图,对于秘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说尤其如此,因此要增加写作课程的教学门数和写作时间,提升写作的学时。一般院校秘书课程的写作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文秘、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记叙文等的写作,但是考虑到秘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工科院校应该增加文秘方面的写作教育,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增加财经新闻写作和涉外文秘写作,并不间断的进行实践写作的训练。

2.1.2 依据现实状况随时调整课程计划

为了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的设置上必须要保持自身的灵活性,这是这门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课程计划要进行不断的微调,如为了使课程的衔接更加合理,可以调整教学学期的教学课时。通过不断的进行课程调整,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培养特色的鲜明性。

2.2 加强实习环节的建设

考虑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将应用性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注重于当今市场的需求,并要与市场接轨。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参考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工科高校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具体规划教学进程时,科学安排四年的实习教学,可以将第一年作为专业认知课程方面的学习,将学生安排在学校的各个部门机关处进行实习,时限设定在两周左右,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文秘工作的基本套路以及未来工作的相关流程;第二、三年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方面的培养,实习单位设定在校外其他单位,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现场沟通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搜集材料,准备毕业论文的答辩;第四学年就可以进行毕业实习部分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散到机关、企业、报社等单位,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所习得的中文知识应用能力,这部分的时间限制可以设定为8周左右。

2.3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

工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课程在进行特色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大力提倡互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学生不应该满足于书本和笔记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广泛收集信息和阅读有用书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此外,学校也要推进教学质量,引进现代化的先进教学设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增设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声音、图像、文字的多重配合,使课程更加生动,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王晓梦.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8).

[2]林进桃.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4篇

一、开设精品课程,将学科教学精细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多经典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开设出很多精品课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品质的课程开设,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的很多精品课程基本都是理科类的,笔者认为这与过去我国国家发展需要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的文化建设还很欠缺。所以,国家十分有必要对高校进行资本输入,帮助高校开设精品课程,提高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质量,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顶尖汉语言文化素养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化专业可以说是一个内容十分繁杂的专业,为了优化学科教育,应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工作精细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下开设具体的精细学科,例如先秦诸子百家文化,魏晋南北朝文化以及唐宋诗词文化等等。将学科教学精细化一方面有助于更加专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发展。

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高校要改革教学的方法,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起到的作用比较小,对教育基本是一种浪费。高效汉语言专业目前十分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例如,在民国时期,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曾去看望他的研究生,当时他对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说要在屋子里待上十年,才能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有所建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要像过去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能取得专业内的突破成就吗?当然是不能的,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专业培养模式培养现代的人才,那么我们只会培养出一大批书呆子而已。在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知识,到处都是经验,我们与这个世界联系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法方式应该开放化,促进学生与社会,外界的接触,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经验中总结升华知识。

三、更新教材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知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我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理念,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之后,产生了新的内涵。关于汉语言文化专业教材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贯彻五年一大变,三年一小变的教材改革方针。要建立常态机制对汉语言文化专业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换代。汉语言文化专业要以培养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专业人才为目的,所以,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材要同社会现状相结合,内容要立足于社会现实,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

四、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的连接

一直以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要比理工科学投入的资金少得多得多,这就严重制约了汉语言文化专业等文科专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从汉语言专业的研究工作者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将自己埋身与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化书籍中,一心在象牙塔中钻研。可是,建国以来这近七十年,我们在国学领域几乎没有出过一个世界级大师,可是在民国那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国的国学大师却繁星闪耀。从这样的对比中,笔者认为,政府要注重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相连接,与社会连接才能使从事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人才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大大的扩大,对于他们积累情感,经验,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教师。汉语言文化专业是我国传统的专业,在民国时期,很多都是以师徒的方式进行教授的,所以才能大师培养出大师,造就大师辈出的时代。现在我们高校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且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班上往往有七八十号学生,如果我们再没有优秀的教师,教授进行教学工作,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即使是在新的,科学的汉语言文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下,缺乏优秀的教师团队,就好比肥沃的土壤里没有栽种优秀的种子。目前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国外顶尖的汉语言文化领域的人才进行高薪聘请,二是将本校的优秀的学生送去国外深造,学成之后再被高校返聘。总之,无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都一定要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六、科研与教学两手抓,两头强

在新的汉语言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要做到科研与教学两头抓,两头并重,两头强!高校重视汉语言文化专业的科研工作,投入资金帮助科研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优秀的科研成果为汉语言文化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接受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保障。同时,优秀的教师从事教学一线的工作,将汉语言文学领域内的前沿成果讲授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人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又能返过来推动科研工作。

七、优化教师,学生考核评优方式

高校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采取新的考核评优方式,过去传统的考核方式在今天不利于考核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是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重视体验,重视连接互动,而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最终的结果。汉语言文化专业培养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老师,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带动老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八、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5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特殊性 特点 必要性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71-02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在教学内容及教育体制上相对比较固定的专业,面对教育体制的转型与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挖掘出更加可行的办法来适应这个社会教育变革的现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更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汉语言文学有着非常悠久和长远的教学历史和良好的教学传统文化,是一门专门培养专业性汉语言人才的学科。随着科学的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前进,由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特有的性质,致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逐渐降低,汉语言专业毕业的学生就I率逐年递减,就业压力巨大。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已成为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了使自己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技术类专业的人才相对企业来讲是非常抢手的,比如建筑业、机械业、化工业、医学界等,此类专业的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深得各大企业的欢心。而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素,对于各大企业来说,不是很乐观。汉语言文学专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他理工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一切都是按数据来证明,而汉语言文学学科没有专业知识很强的定义,在社会上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出自身价值,只是作为一种隐性价值而存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只能称为没有固定职业的特殊专业。但是,汉语言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存在于各类学科之中,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体现,这就要看从怎样的角度去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涵。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相对的隐性价值的特点,不能把此专业和其他理工类专业做比较。理工类是直接能对企业产生经济影响,把自身的价值快速地显现出来,而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的过程是漫长的,不能直接把自身价值体现出来。所以,对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因此,不能把其专业与理工类专业相提并论。

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在人文社科方面,汉语言文学是一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汉语言文学通过人文精神作为最直观的传输媒介,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增强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具有极大的中外优秀文化经验和遗产,主要包括人类生存的含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团体、对个人及其余人员的认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跟别的专业不同,没有一个确定的职业方向及定位,汉语言文学主要是主张关注学习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虽然说汉语言文学创造的价值是没有办法直接去比较和评价的,这就造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人员从业时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学习人员想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充分地提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过程。

3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重要性

起先,想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和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在企业和各个行业的人事选拔当中,汉语言文学所表现出来的较好的语言叙述能力能够更好地在人事的选拔当中展现,主要表现在人的基本素质当中。只有顺应了社会的这一需求,学习中培养和提升人的全面性和高素质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这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然后,素质教育的一步一步充实也就要求我们要连续地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出高质量的专业人员,全方位地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性实力,提升汉语言文学在现实社会中的适用性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这就要求从教育理论方面和现实行动实践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把专业人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步入社会从业大潮创造基础。汉语言文学的工作方向主要是老师、文案秘书、采编人员等工作,但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一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学科单位工作,也有一些从事经济金融、建筑地产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上也公布了一些汉语言文学就业相关的职业,这就充分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所以,想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人员的应用性知识,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4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

4.1 汉语言文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性文学能力的学科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已经得到了相对辉煌的成就,给社会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文化领域内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能成为社会的职业类型,因为它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使此专业的人才在求职路上受阻。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能够达到学有所用,把自己的价值给体现出来,如今,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课程,如文秘学、国际汉语、新闻传播学等,这样的举措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求职的顺利奠定了基础。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所有专业就业率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低的,这也说明了此专业的就业形势的紧张,高校对于教学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4.2 专业内容缺乏实践性知识

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掌握是此学科的宗旨。然而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使得此专业的学生在社会的实际运用中无从下手,这也造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中就业率低的事实。

4.3 从就业的方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率远远低于同是从事文学类学科的专业,如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等。面对如此的就业劣势局面,高校汉Z言文学专业的有关人员不得不从就业的角度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来考虑,把教学的内容同就业相结合,开展一些相关职业教育培训活动,让学生走入到社会中去,从实践活动得到锻炼,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机会。

4.4 从学生深造的方面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现在如今,就业难,难就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呢?我们不得不考虑下自身的原因。当今,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加大的同时,更注重的是人才的质量,即是否有全面稳固的专业知识。因此,面对当下的社会形势,为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掌握好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把继续深造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有力保障。只有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深更全面的专业性知识,不断地提高整体素质,能在就业紧张的浪潮中先露头角,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发挥出来,给自己乃至社会带来财富。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具备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是越来越多。就业竞争也是愈演愈烈。随着就业压力浪潮的袭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们受到这个专业特殊性的影响颇大,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塑造当中,就必须科学地了解这个专业的特殊性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把科学先进的教育资源与合理可行的有效措施相结合,达到更加优越的应用性效果,更好地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 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78.

[2] 钱慧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40-142.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6篇

关键词:科技汉语教学 教师 专业意识 预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1-0080-02

一、科技汉语课程的定位

科技汉语课程是指在留学生汉语预科阶段开设的以科技汉语和科技知识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进入预科阶段之后的专业学习时能避免因为专业语言不通、专业知识不会而造成的学习障碍。其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和知识两个方面,即专业词汇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以科技专业词汇的学习为主。

试参照英语教学为例。根据语言教学的性质,英语分为通用英语(EG,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1]两种。同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可以有这样的划分,日常的汉语预科课程就可以理解为“通用汉语”,对象是学生日常交际所需的汉语,就词汇而言所学的都是汉语中的高频词;而科技汉语课程则可理解为“专门用途汉语”,解决的是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重点在于专业词汇[2]。从事专门用途语言教学的教师不仅承担教师的职能,而且还是学生的合作者、课程设计和材料提供者、研究者和评估者[3]。科技汉语教学中教师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本文根据科技汉语课程这样的定位探讨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意识。

二、科技汉语课程中教师的身份

对汉语教师担任科技汉语课程教师和数理教师担任科技汉语课程教师的利弊对比:

汉语教师由于是在预科阶段接触学生最多的人,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有着很好的把握,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汉语词汇、句型能够使学生接受所要传达的内容。这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但是,汉语教师在数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科技汉语课程教什么、教多少的把握上存在巨大劣势。中学的知识对于数学、物理教师来说可谓小菜一碟,但对大多是文科出身的汉语教师来说却是个很大的挑战。即便汉语教师能够完全掌握课本上的数理知识,但对整个数学或物理知识系统没有把握,一旦学生问到与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或是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的时候,汉语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正因如此,如果由汉语教师教授科技汉语课程,他们必然会在教学方法上煞费苦心,力争用尽量简单的语言和方法教学生,以弥补其在专业知识上的缺陷。但数理教师因为习惯了数理专业上成形的表述方式和思维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转变,对学生、对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个相互适应的问题。

三、科技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知识的教授

在科技专业知识的教授上,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具备基本的数学、物理知识。如果科技汉语课程是由数学、物理老师进行教授,则此方面问题不大。问题在于如果是由汉语教师授课,鉴于汉语教师大多出身于文科,对数学、物理等理工科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且不牢,在授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第二,对数理知识的系统梳理。无论是由数理专业教师还是汉语教师承担科技汉语教学的教学任务,都需要对中小学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去繁就简,去粗取精,优化整合,因材施教,以适应留学生数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如本次对理工大学2011级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数理水平的调查中,发现中国的中学物理课本对核聚变原理、过程及应用有大量表述,其难度和深度已达到甚至超越了对部分工科本科生的要求,这样的内容显然不适合留学生系统学习,可在科技汉语教学中作适当冗余删除或暂缓处理。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笔者所在院校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今后所从事的是计算机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工作,两者都对数学、物理知识要求较高,所以,科技汉语教师必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汉语教学,能够将复杂的技术术语、概念、公式、推理过程等专业知识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教授给学生,又能够在同一堂课上兼顾学生的不同水平,是科技专业和汉语专业的“双栖”,甚至“三栖”教师。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特别注重斟酌课堂用语。教师在教授科技汉语课程时,应该熟知并尽可能地以学生所学过的汉语词汇及句型为媒介。这一点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格外地加以注意。特别是非汉语专业的教师担任此课的教学任务,由于不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出现太多的无效甚至混淆的语言信息,导致学生出现“不是因为不理解所学的知识点而听不懂课,而是因为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而听不懂课”的状况。

(三)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相对于一般课程的教学而言,科技汉语课程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和专业水平这两个方面格外地注重课前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是为了授课时保证所授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不至于因为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而使教学效果打折扣。同时,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同样重要,目的是使授课更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度,在本国受教育程度不一,所以授课前非常有必要逐个对学生的数理水平进行全面而详尽的了解。了解清楚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分班授课的方式,将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集中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处理文化冲突时应当持有兼容并蓄、不卑不亢、弘扬精华的态度。由于数学、物理科技汉语课的内容涉及的都是科技方面的知识,相对于《中国国情文化》教学中涉及的中国传统习俗、儒家思想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而言,一般不会展现太多的文化差异,产生明显的文化冲突,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过多宣扬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而忽略甚至菲薄其他国家的成就。尤其是涉及科技史知识的时候,应当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尊重古代西方、中东等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历史成就。

科技汉语课程是为外军生长军官留学生在预科汉语学习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的基础上尽快适应科技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消除其可能存在的汉语语言及科技知识的障碍。科技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专业素质和意识,必将对科技汉语课程乃至其他专门用途汉语课程的有效开设发挥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世禄 等.ESP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7篇

北京语言大学创办于1962年,1964年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北语大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又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

据了解,学校累计为176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5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目前,每年都有来自近140个国家的一万多名外国留学生这里学习,是中国所有高校中来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而每年在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只有5000多名。该校来华留学生人次前6名分别是韩国、日本、泰国、美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近几年,学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实现了跨越,2009年留学生人数还只有4400多人。将近5年的时间里,学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了1倍多。

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该校设有汉语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进修学院、汉语速成学院、信息科学学院、国际商学院、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学院、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英语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教学单位。还设有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水平考试中心、语言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部级重点研究基地,被确认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抢眼专业

汉语言教学以及汉语言文化相关专业是北语大最热门的专业。据了解,最受来华留学的本科生青睐的专业分别是: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化、对外汉语以及汉语言文学4个专业。而研究生方面,国际政治学(英文授课,国际经济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最为热门。博士生方面,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也受到追捧。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第8篇

文秘类专业包括哪些

外交学;教育学类、逻辑学、汉语言、广告学、应用语言学、世界历史等、人文教育;社会学类、对外汉语:哲学类;公共管理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秘”一般包括下列专业、文秘、公共事业管理;新闻传播学类、传播学、国际;历史学类:行政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哲学、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学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语言文化您好: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类:历史学、古典文献、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闻学、思想教育、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公共政策学、中国党史:社会学:学与行政学、国际经济学

逻辑学、中国党史;学类、媒体创意:学与行政学;历史学类、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历史学、公共关系学等:汉语言文学;公共管理类、思想教育、中国语言文化、古典文献、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外汉语、国际经济学、社会工作、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人文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历史等、公共政策学、编辑出版学、中国革命史、科学教育:新闻学、应用语言学:行政管理“文秘”一般包括下列专业、广告学:教育学:哲学、文秘、外交学;新闻传播学类;社会学类:哲学类;教育学类、国际

公务员文秘专业具体包括哪些专业:公务员文秘专业包括以下专业:汉语言文学(含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

哪些专业属于中文、文秘类专业:“文秘”一般包括下列专业:哲学类:哲学、逻辑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

公务员报考要求文秘类包括哪些专业呢?在哪里有权威的答案?谢谢!:您好,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教育、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

公务员考试中汉语言文学类相关专业的有哪些?文秘类包括在内吗?:文秘类不在中国语言文学类里。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专业: 研究生专业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公务员考试中职位表里文秘类专业包括什么?悬赏了 请专家解答: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化,中文...

文秘类专业包括哪些?美术的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可以算是文秘类吗?:您好,****为您服务。 中文、文秘类 中文、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应用中文...

河南省201年省考,文秘类包括哪些专业?:您好,考德上公培为你服务 本科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属于中文类、文秘类的,你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报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