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途径与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5 17:16:53

德育途径与方法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方法;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逐渐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小学各科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保证学生的智力发展、专业发展和的德育发展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本文就小学教育应该如何较强学生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简单分析。

1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德育的发展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分不开的,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必须要求学校能够从内部管理着手,创新内部管理理念,重视小学的德育工作。在过去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采用的均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固定化管理、效率低。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学校必须要创新“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管理。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不仅要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做好后勤管理工作,还要将德育工作当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监督系统和执行系统,即创建德育处,使德育处和教务处对各班级和年级的德育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要求各年级和各处室必须要严格按照新的管理思想进行教学,同时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方便年级教师或者处室人员进行德育相关信息的反馈。只有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德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和领导在教学和管理中应该要充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的道德素质。校园文化包括几个方面:首先,反思文化。反思文化主要是针对各科任教师而言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压将反思的精神和思想贯穿于教学中。每堂课上,教师均需要做好反思工作,如做好案例的编写和教学记录工作,要形成习惯,逐渐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让教师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效果;其次,合作文化。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但是,要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不能够仅仅将各教师的力量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将每个教师的力量相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师资力量的乘积。因此,各教师一定要强化自我的团队意识,在教学中和日常的管理中要相互合作和交流,优化资源整合,提高校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学习文化。学习文化的建设主要指的是让各教师和管理人员均能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就教师队伍而言,教师应该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学习,认真严肃其中关于师德方面的内容,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就管理队伍而言,学校应该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接受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培训之外,各管理队伍还应该要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如每周进行一次学习交流,交流大会中可以为管理队伍推荐管理类的书籍和文章,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做好必要的记录;最后,做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书香环境文化,进行布置校园,通过将文化、景观和绿色相结合的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书香校园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

3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法定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如历史重大事件发生的日子、传统的节日、校庆日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举办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保证学生德育的发展。例如,开学的第一周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定期让学生观看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以“孝顺、敬老”为主题举办多样的专题活动等,当然也包括“学习雷锋”、“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竞赛活动等。这些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使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为了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以德育为中心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独立的科目进行教学,如教授学生关于我国的景点诗词和传统文化礼仪,让学生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学生可以以礼仪教育为主,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本原则,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提高德育的效果。而对高年级学生,校本课程则应该以诗词朗诵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诗词朗诵中加强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德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各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时要求学校能够通过校园管理念的创新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完成奠定扎实的外部环境基础,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作者:娜拉 单位:呼和浩特胜利街小学

参考文献:

[1]魏民.积极探索德育途径不断创新德育特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7).

[2]师瑞军.小学德育途径的开发与整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

[3]赵兴明.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途径的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4(07).

[4]关洁馨.浅议思想品德课的说理教学[J].教育导刊.1994(Z1).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2篇

一、德育教育排在首位的必要性。

做人先立德,道德为本源。道德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德惟治,否德乱”(1)以德治国,天下就会太平;否则就会大乱。“德,国之基也”(2)即对国民的道德教育,立德是一个国家兴盛与发展的根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负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且格”(3)即是说,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齐百姓,老百姓只是勉强进制自己免于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老百姓不但知廉耻,而且人心归服“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4)这就是说,良好的道德教育能使人心悦诚服,以改革其心;而良好的政治手段虽可以防乱于外,但达不到征服人心。使百姓衷心拥戴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价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5)“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即是教育学生立德做人为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是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7)“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8)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说:“一个是道德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两手都要硬” 。(9)还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0)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同志指出:“各类各级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11)。党的新时期领导人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话中都谈到德育,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的重要性的发表。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对小学生德育教育都应放在首位,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德育,不可忽视对青少年儿童的灵魂塑造。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施的方法与

途径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教育向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指导,他们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列宁指出:“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2)。尤其是改革开放,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进行前人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思想的冲突,接轨各种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很重要。

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我主要朋以下几个方面的。

1、“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在课堂上我充分挖掘教材中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如上《桂林山水》、《草原》等这样的课文,我让学生领略伟大祖国的秀美的山川,幅原广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长城》、《秦兵马俑》等,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课外活动中,我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班级争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程度地实施日常行为规范,在娱乐的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做到润物无声。如上期开展的“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中,校园的公共卫生,学生争着做,吃零食的没有了,有的把自己心爱的花草看搬到学校美化教室,美化校园。

2、“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我充分利用学校内对学生可进行德育教育的资源,如利用“节日庆典”活动、晨会、班会、队会、升国旗讲话、宣传栏、班级黑板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每学期我定期按捺家长会做到与家长信息畅通的渠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思想表现与动向,做到与家长的密切地配合,定期请校外辅导员给学生讲革命史,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定期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如给军烈属、敬老院老公打水、扫地、捐献、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日等送温暖活动。收集废塑料袋、扫马路、植树地、栽花等活动。又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家乡、爱大自然、节约用水等活动,都到了良好的效果。

3、“传统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

我除定期开展对学生的传统教育外,结合时事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奥运会期间我让学生观看奥运健儿夺冠升国旗,奏国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勤奋、拼搏、积极向上的热情,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的精彩镜头,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和英雄少年的事迹。我还下载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成就,通过数字、图像资料等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发展前景,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通过少先队组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我为大队添光彩活动、入队宣誓、队的知识竞赛。例如;开一个极普通的“中秋赏月会”也能使队员们感到新颍别致,第一次是吃月饼,第二次可改成了篝火晚会,而第三次改成了公园赏月,第四次又改成了音乐赏月,学生都说同样一个活动而他每次做得都不一样。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办活动。例如低年级的小队员喜欢直观形象的活动,就让他们玩吹肥皂泡,比谁吹的大,飞得高,再讲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绚丽多彩与雨后彩虹的道理,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得新知。高年级的队员喜欢自己动手做自己喜爱的热门游戏,便组织高年级的队员自己做各人热爱的小发明,小制作,然后再给学生讲原理。再比如:“祖国啊!妈妈”这个活动他把活动分成几个层次,由“爱父母、爱师生”到“爱班级、爱学校”再到“爱家乡,爱祖国”又比如他通过“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听妈妈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加倍努力学习。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途径

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容量在迅速扩大,智慧不断增加,身体越来越健壮。与之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决定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教育的潜质。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语文教师要培养德育教育的意识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一定德育教育的潜质,但是要将这些潜质挖掘出来,将其化身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素材,还要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认识水平。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意识比较狭隘,认为教好本课程,尽量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就是自己的主要任务,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把德育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实际上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这已经清晰地表明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所以,语文教师要培养自身的德育教育意识,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感受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描绘了良好的意境,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和认识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很难对文中的情境进行有效感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感知,激发学生情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感染力和直观性,刺激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

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去年的树》这一童话故事时,笔者通过语言引导和让学生表演两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领悟到故事所表达的深层意义。该故事讲述的是大树和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给大树许下诺言,明年要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大树已经不在,它到处寻找,最后一个小女孩告诉它大树已经被砍掉做成火柴,火柴也已经被燃烧掉,现在变成了灯火,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小鸟对着灯火唱完歌才离去。这个故事表现的是小鸟遵守承诺的品质。笔者先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情境的引导,问学生:这样的一只小鸟身上具有怎样的宝贵的品质?如果你们是这只小鸟的话你们会怎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跟随笔者的提问会对故事内容再进行一遍回顾,其情境会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而且自己也成为情境中的一员。学习完这个故事之后,笔者还组织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表演,不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想象的层面,还让学生真切体验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故事角色的深刻的感受,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重视承诺的人。

三、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课外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更加广泛。一个爱好课外阅读的学生,其对美的感知、情感的表达、对外界事物的认知,都比一般的学生略高一筹。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外阅读的这一作用,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是推荐课外书。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在课外书的选择上也没有什么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推荐。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能够鼓舞学生斗志、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价值观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当然书籍的内容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兴趣点相一致,一本书阅读价值再高,学生毫无兴趣或者看不懂,教师给他们推荐了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适合小学生看的书既可以是《安徒生童话》等轻松的童话书,也可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励志书,不同性质的书给学生带来的道德熏陶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是能发挥正能量的书,都是值得学生去阅读的。

课外阅读虽然是一种课外的行为,但是教师也不应该完全放任自流,推荐书籍之后就不闻不问,不了了之,在不督促和监督的情况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下降。所以在推荐了书籍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课外书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最近读书的心得,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比如,有些书籍里面为学生塑造了一个个榜样或者英雄,但是学生心智不那么成熟,很难一下就感受到,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指点,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品质是值得学习的,以后要向榜样学习,培养优秀的品质。在交流会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的读后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把自己与书籍中的人物或者事件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未来的前进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其与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途径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职业道德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王小红(1966- ),女,陕西咸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665)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A104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51-02

职业学校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理论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实践活动,而行业、企业的合格人才来自于学校教育,二者同生共存。校企合作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可以深化教学理论内容,切实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又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塑造企业形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的共赢局面。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展开,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合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期,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全方位配合,探索一条科学的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职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互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已成为我国中职学校的普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结来看,校企合作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首先,通过校企合作能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和立业意识。其次,校企合作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教学层次。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在合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使学校和学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因而获得高就业率、高入学率的回报,最终使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第二,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不仅为自己做了免费的广告,与此同时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学校的毕业生、科研成果、技术合作可以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长期职业道德教育合作机制的建立,使企业在无形中获得了不竭的劳动力资源和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有利于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学有所用,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了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教育中普通推广,但更多集中在技术和专业层面的合作上,对职业道德方面的合作教育有所欠缺。为了给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探索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1.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约束、鼓励和引导校企合作法律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目前,校企合作因缺乏完整有效的法规体系支持,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以及出自校企各自利益的考虑,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在政策法规上缺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制约,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和实施规则。政府、学校、企业对培养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以致校企双方对诸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出现疑惑。①

为了使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双方合作的性质、任务、职责、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奖惩制度,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毕业生企业优先选用等。最终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形式使校企合作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常规化。

2.校企双方制定相应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在政府制定、完善双方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其中既要包含专业技术培训,也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单项计划,如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社会实践要求、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使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

3.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提升职业素养。职业学校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使学生要获得毕业证书,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鉴定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除了职业技能鉴定外,还要通过职业道德考试。开展校企合作,在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中理解和认同道德规范,在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中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职业品质和职业理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高技能和高素质共同促进,努力把中职毕业生培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直接推动者、先进科学技术的直接转化者、国家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者。②

4.在相关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和直接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让师生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批分期地走出去,深入校外德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如加强厂纪、厂规教育,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

5.建立对学生的综合德育评估机制,全面考核教育效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好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就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综合评估机制,使德育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多元性,以服务中职学校的学生成长、服务于就业。

对于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德育成绩评定,应由学校、企业、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共同决定。把学生在校和在企业学习、实习、工作、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全方位表现都纳入评价范围,而不仅局限在纪律、行为表现等片面的评价。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德育评价工作,培养学生能学会自觉按职业道德评价标准进行活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规范的行为,努力实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学校主动与企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对接

1.积极推行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把相关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引入教学内容中。在拟定招生和培养计划前,中职学校和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在道德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将企业合理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中。学校定期轮派德育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以获得企业发展的即时的感性知识,把企业的最新职业道德理念和要求贯穿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编排教材,从企业生产、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及时掌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企业元素与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学习环境挖掘德育资源。中职院校的实训场所的机器设备更新慢,但通过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纪律观念;在教室、走廊、实训场所,张贴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操作规范、安全守则、生活纪律、规章制度,营造企业氛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环境上实现校企对接。

3.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校企合作,可在校园举办合作企业推介会、优秀企业家报告会、优秀企业捐资助学、劳动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也可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科技讲座、产品设计或建模比赛活动等,增进彼此交流,拉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道德培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为尽早融入企业和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和人文素质。

4.中职学校的各项成果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需要,以促进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的成果主要包括人才、技术和科研三个方面。优秀的毕业生、先进的技术和发明专利等都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合作中享受到学校给予的毕业生优先、科研成果优惠,就会促使和鼓励企业继续加强和学校合作的深入进行。

(三)企业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也是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离开学校开始在企业半工半读或者实习时,企业便负有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义务。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接受和培训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1.欣然接受学生到企业锻炼。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员工一样放手信任,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全方位工作,在工作中对学校和学生包容、耐心,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地解决,避免责备和训斥,以免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恐惧心理。善意的鼓励和引导一方面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寄予过高的期望值,热爱企业,愿意为企业奉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预备了不竭的后备力量。

2.企业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做好育人工作。在实习实践基地,协调带学生实习的德育老师的相关工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及时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尤其对一些消极现象及早发现并结合学校、家长予以解决;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等为企业实习的学生作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聘请企业高级技工、关键工序的师傅等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对实习实训学生的品德和技能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工作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技能育人的目标。

3.企业为学校积极主动提供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等各方面内容的案例、视频、图书等德育资料素材,并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在校园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以讲座的形式讲授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也可以深入学生中开展谈心活动,面对面解答学生就业方面的各种疑惑,促使学生在与现实社会职业环境融合过程中真正领悟、调整、树立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

4.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企业要发挥主动作用。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等教育,它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劳动力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学校,而是应该协助和承担部分教育任务。校企合作的结果不但可以节约企业自行培养人才的成本,还可以保障企业用人需要。所以,企业还应该走出工厂,在一定行业和地域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口学校建立起联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依靠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支持下,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使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许多措施和方法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企业由于领导者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很可能形成不同标准的企业文化,有的积极健康向上,胸怀天下;有的则可能消极应对,仅满足于眼前或一己私利。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鉴别,而不能一味迎合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要维护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本身,学生成才与否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无论多么崇高的职业教育目标都不能离开人的生存这一基点,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负责,努力用良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人才的求职择业,才能更有利于巩固职业道德教育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第二,职业道德教育应延续到后学校教育。在学生毕业后,并不意味着职业道德教育的终止,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这期间仍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的责任是接纳、引导学生,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中来;学校的责任则是回访、排解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不适及各种问题。只有在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下,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更加巩固。

[注释]

①樊颖.从校企合作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法规体系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2(2):175.

②杨国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拓宽德育工作途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90.

③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参考文献]

[1]孔玉英.校企合作模式下沈阳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2011(12).

[2]黄继锋.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机制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3]雷敏.中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德育改革刍议[J].大众科技,2009(8).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一、提高对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我们中小学的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同志在党的十报告和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要求上来。要提升我们的认识,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切买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要突出主题,狠抓主旋律。我们中小学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强化学校德育工作骨干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过硬的、高素质、高理论水平、高思想道德水准的德育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探索、掌握新时期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脉搏和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以适应“十二五”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需要,努力开创“十二五”新时期朝阳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创新和改进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社会外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外部五彩缤纷世界的变化特别给予关注和敏感,很感兴趣,喜欢猎奇探险,趋新求异,寻求独立自主。据近几年来对朝阳市部分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有39%的中小学生对传统的说教方式持逆反心理,厌烦、不喜欢再去听老师和家长无休止的唠唠叨叨的说教,也不愿意去听长篇大论的大报告,过去那种添鸭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受到挑战,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设计,应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出发,尊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德育实践活动,要突出本地、要校的特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认知,在自我教育中升华认识,健康成长。2011年,朝阳市各中小学校在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中,朝阳市直中小学及各县(市)区中小学都采取不同形式,普遍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生动感人的活动,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师生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意志。

三、加强和改进家长学校工作,努力办好中小学的家长学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并明确要求,要与社区密切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使家长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一点现代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懂得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艺术,特别是有关安全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使家长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学校在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传授科学的家教知识及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朝阳市千余所中小学家长学校中,有三分之一家长学校办得比较好,比较规范,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家教指导组规定的办学标准,做到10有,成效比较显著,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但是还有一部分家长学校不规范,不正规,徒有虚名,只有牌子,没有实际内容,不按计划,按辽宁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家教读本》授课,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以总结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就视为家长学校开课了,或者外请家教专家上一次大课,就草草收场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校,一定要切实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指导,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制,切切实实的把家长学校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办出特色来。

四、要注重媒体宣传教育,搞好网络的监督和管理

在信息现代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游戏、数字玩具等已进入每个家庭,进入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城市、县镇中小学生已经处在各种媒体包围之中。我们广大中小学生,通过这些媒体的传播,学习了十分丰富的新知识、新技能,这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益的补充。但是,这些媒体从另一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广大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最大弱点就是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宣扬暴力,黄色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无孔不入的。对未成年青少年学生的毒害不可低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应该携起手来,与公安、司法、综合治理等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和社会环境,打击犯罪,拯救孩子,让孩子远离网吧,远离。要聘请一些离退休的老模范、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担任网吧监督员,与有关部门一道管理好网吧,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避免和消除媒体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做为主渠道教育的各中小学校,要大力宣传、倡导普及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防范教育,让学生懂得和明白网络的积极作用及其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思想上筑牢一道“防火墙”。要做好对网瘾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使他们尽快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我们的广大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媒体教育工作,对孩子的上网行为只能“疏”不能“堵”,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帮助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五、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和咨询工作

目前,朝阳市1000多所中小学及大中专学校基本上校校(农村村级小学除外)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不少离退休的老教师、老领导被聘为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定时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朝阳师专心理咨询工作搞的非常出色,朝阳市第二高中、朝阳市第一中学、双塔区育红小学、喀左县第二中学、凌源市凌河小学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他们开设了心理咨询专题讲座,办了心理咨询简报,开办校内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广播等。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学生处理各种矛盾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目前中小学生中所出现的抑郁、自卑、孤独、情绪低落、排斥、抵触、没有上进心、厌倦学习,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现象,大都是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失调所致。近几年,个别学生自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了,要搞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杜绝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和重演。学校应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发挥好咨询室的作用,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增强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强化法制教育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青少年 德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青少年德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德育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总言之,就是使学生在德育担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给青少年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素质教学下的德育存在的问题

自德育开设以来,部分学校未能彻底的执行素质教学,在素质教育上认识程度不高,一直把它作为“副科”来对待,老师上课只是应付考试,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考试重点,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使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德育内容涉及广泛,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基础的,必须能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素质教学下的德育教学策略

(一)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1.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多向选择形式,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开放的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过程,鼓励学生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3.民主的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需注意的策略

德育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科学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1.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德育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性特点,面向儿青少年的整个生活世界,从道理说明到对青少年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从校园生活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活动空间,从学生的评议到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其目标直接指向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公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而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思考问题的取向,形成个人素质的基本要素。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断拓展和提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实践活动的安排上,活动达到的要求及目的,都要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相结合,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令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要避免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让学生无所适从,陷入困窘境地。

2.教学贴近生活,让其体验生活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德育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用作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德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社会法则与道德,比如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

3.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三、小结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第一战斗线,而德育教学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以后的素质。所以要在青少年德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01-01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道德价值的形成均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语文课程中的人物事迹等对学生的思想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优雅的谈吐、文明表现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风貌。

一、教师应当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去提升学生的涵养和品味。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相关事迹有所体验、有所感动、有所感悟,就必须是教师先有所感悟,因此,只有教师真正投入心血,用充满热情、激情四射的状态在课堂上展现,才能真正感染到学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形式多样,文体丰富,教师可以针对性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融入进去。例如,对于感情丰富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文章的感情用语言传达出来,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对于叙事型的文体,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地解说使其中的事理充分呈现给学生。对于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用通俗的道理引导学生慢慢走进逻辑世界。这样对学生感情的表达、理性思维的培养等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语文教师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堂上所表达的感情、态度等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通过优雅的谈吐、文明表现来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道德风貌。

二、利用媒体资源,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将德育教育内容合理融入进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创造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切体会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和营造的氛围,同时在这种心理暗示作用下,培养学生的个人涵养和思想操守。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课文中所描述的漓江、骆驼峰、老人峰、象山等各种自然美景,同时配合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伴奏进行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祖国的美好风光中,同时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爱、对祖国风光的爱等想想感情也会油然而生。

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德育审美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注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进行相应的评价,帮助小学生正确处理课外书物中稂莠不齐的信息和内容,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秀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于童话故事的阅读,童话中所设置得人物形象、故事场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很容易对童话中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此外,童话故事中还汇集了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它充满着感情、灵性和生气,对提高儿童语言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寓言故事中相比之下,蕴含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生活常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一部分寓言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炼,缺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学生们从中感悟到相应的道理,并变得聪明、机智。例如:《拔苗助长》是一则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对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课堂上选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揠苗助长故事中的主人翁,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再现,同时,趁机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跟这个故事说的道理相似。这时候,可以先举一个例子:家里养了一条小金鱼,很喜欢它,相让它快点长大,于是就拼命地喂食鱼食,结果不到几天,小金鱼就因肚子胀死掉了。并向学生总结:这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太急,太着急了反而会取得糟糕的结果。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寓言当中的道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多样,教师应该立足于向学生们灌输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新一代品学兼优的祖国花朵。

参考文献

[1] 刘 晔.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12):56-58.

[2] 王 君.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7(23);112-114

德育途径与方法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 德育途径 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具有其特殊性

高职德育应建立完整的体系已是目前德育界的共识,高职德育体系构建中的要问题无疑是确定德育目标,因而也最为研究者关注,但在德育工作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仅确定了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德育途径是德育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人们往往会把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混为一谈,尤其是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确定了德育目标后,往往是先思考德育内容,紧接着就思考德育方法。有了内容和方法就可以去操作了,不必去想途径问题。实际上德育途径是德育工作中一个相当“物质化”的存在。它是为了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的教育所必须使用的渠道。它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最实在的。没有途径,内容、方法、过程都无所附着。加强对德育途径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其规律的特殊性是德育取得良好效果必然要求。

德育途径丰富多彩而且差异很大,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指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教育现实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重要德育因素。但是这种客观存在不一定被德育工作者完全认识,德育工作者往往根据自身不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对德育途径的不同认识,因此它也就具有了主观性。高职德育工作者自觉地,力求科学地认识德育途径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德育工作者对德育途径及体系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势必增强在德育工作中对德育途径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适合的德育途径,这肯定有利于提高高职德育的实效性。

整合并构建高职德育途径体系有利于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效能。高职教育及其任何一个学段,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德育途径,高职德育工作者把握了这些途径,可以在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方法使用不同的德育途径,使其所有作用都发挥出来,没有由于缺乏认识而被闲置的途径。这对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当然是有利的。同时德育工作分别考虑使用各个德育途径的时候,必然会进一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过程深入审视,思考其整体运作的适应性,合谐性,使德育工作更符合客观,增强其实效性。

2 高职德育七大途径的特殊性

德育途径一般从总体上按空间特点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基本途径,以学校德育途径为主,但这三大途径的分类过于概括、笼统,缺乏具体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按德育途径的性质特点对学校德育所经常运用的途径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目前成熟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包括课程、实践、组织、环境、管理、咨询和传媒七大类途径。

2.1 课程类途径

就课程类途径来说,高职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这一点与其他普通高校并无不同,但从高职德育目标的职业性出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裁减、增删,突出职业性特点,思政课程分别对应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教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重点,如思想教育主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这一途径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法纪和守纪观念、良好的职业心理等。

学科教学课程指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学科课程,这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其中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要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明确每次课的教育目的,准确提炼和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践证明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2.2 实践类途径

实践类途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接受教育的渠道。高职德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好高职优势,紧紧抓住实习这一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不放。

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而实习正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渠道。实习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形成熟练技巧,完成“授业”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教育过程,具有“传道”功能。通过实习,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专业的思想情感和学好专业本领的坚定信心,可以使学生形成热忱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养成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习惯,一丝不苟履行职业职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环境设施与实习内容中产生美感体验,直接受到美的陶冶和感化,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对美的造型、结构和组织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高职德育工作中,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亲身体验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它包括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建活动等,也包括家庭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德育基地开展的活动、社区服务等。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几个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第二是活动内容的广泛选择性,第三是活动主体的参与体验性,第四是活动系统的社会开放性。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德育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正如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2000年3月1日《光明日报》)“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无论是教学和教育都不得不十分重视实践的途径,这是一个仍有待开发的极其重要的领域,是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关注并探索的领域。

2.3 环境类途径

环境类途径指充分体现德育意识、影响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德育环境。大致可分为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

人际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氛围。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与班级间的关系,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影响学生潜能发挥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教师学生关系是师生形成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的纽带。众多实践研究表明: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模型。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富有教育民主和人道主义,它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民主、平等合作的与学生交往,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观念和素养的综合反映,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文化环境指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文化氛围,它包括两种相互融合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其中,精神存在往往通过物质存在而传递,而物质存在又通过其意义体现精神的价值。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和规划;二是净化,通过劳动使校园干净整洁;三是绿化;四是美化,有花坛草坪,假山喷泉,雕塑外还包括布置的环境。如宣传橱窗、校训校歌、名人肖像、广播室等,都具有无声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树立榜样,弘扬祖国传统美德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五是风气:学校安静的学习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等等,这些,必然对学生发挥感召力,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织。

(1)党组织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党的工作具有突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

(2)学生的群众团体组织

①共青团组织:是

参考文献

[1] ,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

[2]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3]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

[4] 燕国材主编.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