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教学方法

数字教学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7 15:35:21

数字教学方法

数字教学方法第1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音乐 教学 探究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音乐的数字化势不可挡。互联网和手机已成为音乐储存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数字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世界的主角。处在数字音乐时代语境下的传统音乐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创新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数字音乐对传统音乐教育的挑战

(一)技术上的挑战

数字音乐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通过网络来传输的音乐。随着在线音乐下载平台的出现,数字音乐开始为音乐爱好者所熟悉。之后的便携式数码音乐播放器为消费者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数字音乐欣赏体验,获得了消费者和电子消费品生产商的追捧。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3G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将无线音乐推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无线音乐服务包括手机铃声、彩铃、手机音乐点播、音乐下载(包括WAP/MMS)和在线收听等音乐服务。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半数以上的音乐都是通过网络和无线进行下载和分享的。

(二)传播上的挑战

数字音乐的崛起颠覆了音乐产业原有的生产消费模式,传统音乐载体迅速被各式新潮的MP3播放器甚至手机所取代。借助影响力巨大的iPod播放器,苹果公司于2003年创立了iTunes在线音乐商店,这种将播放器和正版音乐“捆绑”销售的数字音乐销售模式(iPod+iTunes模式)充分保障了音乐版权所有者的利益,费用也在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之内。iPod+iTunes模式在商业上的迅速成功使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被全世界拷贝,数字音乐由此进入了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苹果音乐商店让人们体验到数字音乐的魅力和极大的便捷性。而后,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数字终端也相继成为音乐传播的新贵,成为年轻音乐爱好者必不可少的“伴侣”。

(三)教学对象的挑战

现在的大学生多属“90后”,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数字原住民”这一概念由耶鲁大学本科勒教授创造,用来特指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具有数字时代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一代人。如果说当代学生是“数字原住民”,那么当代教师则大多是“数字移民”。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教学关系。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80末”“90后”这一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对其音乐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是以流行音乐为主。大众传媒对流行音乐的偏爱使流行音乐占据了电影、电视、广告宣传等传媒中音乐的主要部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相对于传统音乐,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等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地更倾向于接受流行音乐。二是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网络是现在学生主要的音乐来源,而网络上层出不穷的音乐网站和音乐播放器为收听者提供了更多私人化、多元化的服务,用户可很快进入自己喜欢的音乐圈子,或发表见解或展示才华,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音乐审美品位。

(四)教学模式上的挑战

数字音乐的发展使音乐传播、音乐教学极大地社会化、便捷化。我们可把基于数字音乐以“分享互动”为核心理念的新型音乐教育模式称为数字化音乐教学模式: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数字音乐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多样性、海量性。其拥有最流行、最先锋、最经典、最传统的音乐,还拥有最齐全、最难寻觅的音乐作品、样式、资料等。二是在教学方式上,数字音乐欣赏方式便捷化、个性化。无论对音乐有多高的要求,在网上几乎都能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三是在音乐的学习研究上,具有极大的聚合性、可搜索性、链接性、自主性、互动性及可参与性。许多音乐网站、音乐社区的知识权威性、更新速度和互动讨论深度,都大大超过了课堂教学。并且,学生还可自由发挥和创造,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与此相比,传统音乐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显得单向、局限、落伍。

数字音乐的兴起使学生接受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创作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教师不再是音乐资源的垄断者,课堂也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前已经接受了大量音乐知识,有极其丰富的音乐试听体验,因此,教师在音乐知识和资源方面的权威地位也受到影响,多数音乐课程失去了吸引力。

二、数字音乐时代的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方法

在数字音乐时代,传统音乐教育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机遇。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要适应当代数字化音乐生活环境,更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积极探索新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一)传统音乐教育要体现时代性

当代的大学音乐教育应结合“学生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这一实际情况,不能生硬地将传统经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割裂开。在教学中可顺势而为,找到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内在逻辑联系或外在的形式关联,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穿越法。教师在介绍古典音乐作品或作曲家的时候,从学生熟悉、喜爱的现代形式入手,有意识地把现代人重新演绎的版本与经典原作组合,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穿越,以达到消解学生与作品间距离感的效果。以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冬》一课为例,可先播放享誉世界乐坛的邦德女子乐队演奏的版本:4个靓丽少女拿着外观时尚的乐器,在电声乐队的伴奏下配有热烈奔放的舞蹈。整个表演活力四射,炫丽的视觉效果让大多数学生对这个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讲解原作品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这是400多年前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此时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2.渲染法。根据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一部作品,调动其感官,增强其对作品的理解效果。如过去在介绍乐器时,通常是用一张乐器图片配上乐器音频,而现在则选用经典的动画片《幻想曲》来配合乐器的讲解,除了图片和音响,还具备了声音的形象性和色彩性。

3比较法。通过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比较,(转第页)

(接第页)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时,可先播放年轻人中的热门歌曲《送你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播放由帕瓦罗蒂、莎拉·布莱曼、刘欢、莫华伦等演唱的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诠释方式的倾听,学生对作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传统音乐教育要加强互动性

学生对流行音乐的信息量往往比教师多,且学生参与热情、表现欲望比较高,愿意彰显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多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其积累音乐的经验和创造力,体现参与性,强调主动性,关照多样性,适度娱乐性,以提升其学习兴趣。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交流了音乐欣赏体验,展示了音乐审美品位,扩大了音乐知识范围。教师也以此了解了学生情况,可适时地对其课外音乐生活做出正确引导。

(三)传统音乐教育要重视技术性

数字音乐的技术支撑在于数字网络。数字网络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音乐资料和自由的音乐交流空间。当下,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条件做到数字化教学,但音乐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应逐步规划建设数字化教室+数字音乐云+数字化终端+数字化教学模块的全新音乐教学模式。一是将现在的多媒体教室改造成数字化教室,用电子白板(最好是电子双板)代替传统黑板、录音机、投影仪,特别是采用电子双板技术可完美体现教学中的知识对比、记忆存留、主副印证、多样呈现等现代教学理念;二是用海量的网络音乐资源和便捷的搜索、链接来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与A8音乐公司这一类正在建设“音乐云”的公司合作建设教学云端,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借助网络无限拓展;三是用无线网络技术来关联教师的电子白板与学生的各种电子终端,如手机、iPad等,进行现场交互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进入数字化状态。

(四)传统音乐教育要贯穿引领性

现在的大学生不仅传统音乐知识缺失,而且对音乐作品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深度理解。所以,音乐教学不能过度娱乐化、休闲化,而是要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这一目标,针对学生音乐生活中的种种误区和偏差,着力揭示优秀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如在教学中,对流行音乐中的励志题材、爱情题材加以巧妙应用,把其与经典音乐作品中的同类题材进行深度比较,引导学生鉴别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追求崇高,远离庸俗。

在运用上述方法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要注意。一是穿越法、渲染法等方法都借助于其他艺术作品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挑选这类作品时,要把握好度,以免出现“娱乐过度”现象。二是应防止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设备,导致只有形式上的丰富而缺乏深度的引导与讲解。三是新型教学方法的引入,必然会和教学大纲中某些传统音乐教学内容有所冲突,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教师共同努力,对现行音乐教学体系进行配套改革,使传统音乐教育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Marc Prensky.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Horizon,Vol.9 No.5,NCB University Press.

[2]方顺利,蒋兴荣.走进网络社会的学校音乐教育[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5).

数字教学方法第2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172-01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讨论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及滤波两大内容。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复变函数和信号与系统等。数字信号处理是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多年的教学中都采用传统模式进行讲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这样的讲授方式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高。鉴于此,对现状进行分析,就以后教学如何进行改革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一、课程现状分析

在近几年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课程理论性比较强,有推导和计算。学生对简单的计算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推导,如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的推导过程,就难以接受。一般讲授到第三章离散傅里叶变换时,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难以理解内容,学生会感到内容很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目前,我们学院没有开设数字信号处理的实验课程,这样学生只能学理论,没有实践的机会。

3.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不足,只会做题,不知其物理意义。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灵活,或者把课程当作数学课程来学习,只是会计算傅里叶变换,但是不知道傅里叶变换的作用。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教学改革是指教师教学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改变,是教与学的相互沟通。教师要不断学习,按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也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老师,热爱自己的专业,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1.就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的问题。按照学生的特点简化教学内容,比如比较难推导的部分,讲解过程,得出结果,但是有必要的推导不能忽略。数字信号处理有三章都是讲解傅里叶变换,对于这个概念学生必须要掌握它的物理意义,而不是只会计算傅里叶变换。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采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仿真教学和实践教学并存。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些动画、语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内容。

3.开设实验课程,可以采用Matlab软件和Labview软件进行仿真。Matlab软件具有可靠的数值计算功能,强大的绘图功能,最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数字信号处理工具箱。可以开设Matlab仿真相关的题目,也可以把Matlab软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Labview采用的是图形化语音,通过功能节点结合图像化的程序流程控制结构实现程序功能,程序设计过程直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入Labview,如在讲解无限长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设计时可以采用该软件,让学生对整个滤波器的设计更加明了,也省去了用Matlab软件时复杂的程序讲解部分。

4.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学习不够灵活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互动。讲解完重点内容后让学生做课堂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调节教学进度。或者是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思考题,课后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互相讨论,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找同学来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帮助。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按照以往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在以前的考核方式及卷面成绩加平时成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由于近年高校扩招,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下降,所以期末考试的时候需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期末考试题一般都从平时做过的练习题或者作业题中选择,有些考试型的学生平时不怎么学习,但是期末突击也能考出好成绩,这样对平时特别努力的学生很不公平。所以按照学院学生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平时成绩,平时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多做课堂练习,以便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也可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把最后的考核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期末卷面成绩;第二部分平时的课后作业和出勤率;第三部分:课堂测验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适合小班教学);第四部分:实践部分。

数字信号处理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应用在多个领域。老师如何教好学生,学生如何学好该课程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总结了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芳.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49):242-243. 

数字教学方法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多管齐下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13402

0引言

本课程随着高教改革的步伐,其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平台、教师培训及其实验平台和考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等综合能力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需求,这些需求倒逼着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合理整合、提高教师能力、遵循教学规律来加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予以研究。

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是经典的。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组成。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老师讲,学生听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在硬件实验箱或者虚拟平台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起到巩固课堂学习的目的,最后进行笔试考核。另外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一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二是增加学生较宽领域知识的涉猎,在总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一般采取减少专业课程教学学时的办法来满足以上改革的需要。所以,随着本课程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现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待创新改革。

2目前本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教学平台单一,教学内容侧重不够准确。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开发技术平台,或者先进齐全的实验室设备,没有合理分配课程学时,没有把抽象的理论性强逻辑强的知识,用直观的方法予以表达。另外由于专业学时压缩的需要,不少高校处理方式或者简单缩减理论和实验学时,或者干脆删掉本课程,这是一种消极适应的处理方法。

(2)尊重成人学习规律不够,提供给学生主动机会欠缺。没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抽象难懂的知识,和机械教学方法下的学习,慢慢导致学生惧怕计算机硬件的心理困惑,逃避类似课程的学习。另外,多年应试教育下来,多数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还不具备,因此不少学生课堂或跟不上老师进度,或没兴趣听课,课堂上玩手机,大把的课余时间也无法有效利用。四年下来,没学好专业,难就业,还养成很多陋习。所以遵循成人学习规律,结合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好习惯的积累,培养自学能力,通过布置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消除学生抄袭作业的可能。

(3)考核形式单一。目前考核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分数至上的方法导致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新教学方法研究

3.1具体研究对象

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从教学平台、任课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新的合理教学方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学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与学生互动能力,将传统的简单理论加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形成理论、实验和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等多平台有机整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3.2研究内容

在符合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前提下,把原有理论加实验分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采取多管齐下、有机整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平台有教室听课、实验室动手和课外自学等多种形式,只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知识体系,把这些平台多管齐下,有机利用整合,做到高效学习和各种能力的有效提高。

本课程知识体系包括基本概念、数字逻辑代数和基本经典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具体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验证性的知识;和实现相关电路的开发软件仿真平台,以及课内外习题的解答。以效率为目的,注重学生成人的学习规律,将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整合,有效结合不同学习环境,安排教学内容,有计划展开教学工作。

依据教学环境,将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

一是在课堂教室里,把逻辑推理性强的知识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和黑板逐一推导,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以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起到入门的作用。另外,课内外习题的解答也在教室进行,便于学生对知识疑点的准确掌握。该部分占全部学时六分之一左右。

二是具体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在老师讲解或者案例自学的基础上,接着让学生验证。这部分在实验室授课完成,大约为二分之一学时。

在老师引导下演示,学生照着学会用仿真平台实现功能部件的分析与设计。需要立马验证辅助理解的抽象知识在实验室进行,结合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和实验设备,老师先讲解一般方法,经典例题,学生立马练习相关习题,予以验证理解。老师可以及时通过实验等方式解答学生的疑惑。其优点就是学生有机会动手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成人学习特点。以上两部分的学时就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理论学时,但新的教学方法既完成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完成的基本验证性实验的任务。

三是完成课程设计综合型较强的实践内容,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机会和能力。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自学掌握Proteus等仿真软件的使用。较大复杂度和难度的课题,将分组来实现,大约8学时。基本原则:学生为主、标准统一、过程透明、均有收获。通过合理分组,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复杂度难度较大的课题。从课题验收标准、学生分组、课题的选择、任务的划分、过程管理、课题完成到文档整理、演示评价,都严格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督促,互相激励的机制。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用好课外时间,也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协调沟通能力、文档的撰写能力。对于课程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在实验室予以一对一指导解答。

3.3新教学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充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的好习惯,逐步熟练掌握Quartus II仿真软件的使用。

(2)规划好衔接好教室课堂讲授、实验室讲授和学生分组实践的内容与进度。实时关注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做动态调整。

(3)课题分组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有机搭配,做到每个同学都有相应的收获。

3.4新教学方法的评价

(1)形成系统完善的本课程教学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水平和与学生互动能力大大提到,受到学生认可和好评。

(2)引导学生掌握Proteus等仿真软件,熟练实现数字逻辑电路图和VHDL编程两种输入方法。引导学生不仅理性掌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通过基本验证性实验和课题实践还能感性了解计算机底层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通过课外作业,和课内及时有效动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通过分组协作完成课题,培养学生整合知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训练学生组织能力、合作与协作能力,写作和表达能力。

(4)尤其做到了以人为本,遵循成人学习多元理论规律,多方法有机结合教学方法。

4结语

本教学方法不仅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还额外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主动自信学习以及与人协作互动的能力,实现了教育本质就是增强人的自信,提升人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性实施该教学方法,获得绝大部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欧阳星明.数字电路逻辑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

[2]何秉姣.基于管理能力为导向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4546.

[3]何秉姣.实现善用自律降低信息安全威胁的举措[J].湖北经济学院学院(人文版),2012,(6):2627,132.

[4]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应从典型行为入手[J].高教理论战,2012,(3):4246.

数字教学方法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中职实训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8-0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实训教学中,通过校企结合,将学生学习学习的理论与具体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操作技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一、数字化背景下中职实训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创新型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比例不断增加,中职院校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上岗操作的能力和操作技术,将数字化的管理应用到中职实训教学的管理当中,提高教学实训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知识更全,理念更新,能力更好,专业更高,技术更好,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二、中职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差

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下,教师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自主融入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缺乏对与课堂知识内容的消化与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会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课堂效率低下,不能进行良好的实际操作训练,对于课堂产生倦怠的情绪,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进行全面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现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阻力。

2、教学模式固化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新,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经验的指导,使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实训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将学习的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一些中职学校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单纯地处理各种设备零件,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逐渐失去对实训的兴趣,这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直接阻碍了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3、实际操作设备不足

由于我国对于技术性操作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受上级政策的影响,中职学校大量扩招,生源不断增多,但教师配备与设备供应严重不足,受设备不足因素的的影响,学生实际上机操作的机会较少,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的问题无法实现设备的购进和操作软件的更新,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得实训课程的开展受阻,另外,部分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但是企业配合力度较小,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际操作的岗位,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数字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中职实训教学方式方法创新

1、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为了增强实训教学的效果,很多中职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更能增强管理效能,更能发挥积极作用。建设一个数字化的中职校园,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企业、社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条件有能力了解外面的社会,了解周围的世界,让学生与社会需求逐步接轨,不再让学生进入“读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尴尬境地,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观,突破原有授课制度的限制,使学生通过数字化的体系更好地进行专业领域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识更丰富,能力更全面,真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进行实践操作时,使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际操作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使课堂更加高效省时,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取远程教学,如尔雅通识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理论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

2、强化校企合作办学

闭关自守之路是行不通的,自娱自乐也是没有前途的。学校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上岗操作的机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订单班的方式加强合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校教学、学生实习和上岗操作的质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学有所用,学有能用,从源头上杜绝封闭办校,杜绝学生“纸上谈兵”现象的发生,切实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把握市场需求与国家建设的主要方向,紧跟时代需求,紧随社会需要,侧重专业生产的科学研究,实现特色办学,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数字化教学设施

由于国家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成本不断增加,中职学校应当增大资金投入,完善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数字化教学设备。从国外职业教育已有的发展经验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职教育的投入已被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国家的支持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通过扶植一批示范性的职业学校,逐步确定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加强财政支出,完善操作设备等基本教学设施,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

4、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实训体系

培养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探索高效实训课堂的管理方式方法,改进校本教研方式方法,促进学校实训教学管理效益的提高。让教师熟练操作网络教学系统,掌握网络教学的优势,并能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使用数字化工具,应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数字化教学应该支持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搜集整理、授课、交流、作业、考试、评价等各个环节,支撑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数字教学方法第5篇

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简称数字工程)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使用《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为教材进行授课[1],课程具有以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软件工程等为基础的交叉特色,且以基于案例库的案例教学法为实践教学依托[2],以省级精品课程为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支撑,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实践案例资源的相互转化与促进。

1 课程的专业定位

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此背景下,信息应用也从传统的模拟及相对孤立的状态,实现“载体是数字的,信息是共享的,网络是连通的,传递是实时的,应用是可视的,决策是智能的”更高层次状态转变。空间信息技术主要解决具有地理定位特征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与应用。在信息化建设初期,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共享集成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国土、规划、防灾减灾等与空间信息应用关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建设了大量部门级应用工程。但是,由于建设过程中一些标准、规范都不太完善,技术方法、基础平台软件也千差万别,导致这些应用工程存在孤立性。在目前信息化应用需求背景下,这些工程已不能符合应用需求,需要对已有的空间信息应用相关的软件平台、数据平台、网络平台等进行整合、集成。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借助软件工程技术,结合空间信息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对其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形成数字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见图1。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需要培养基础牢固、知识面广、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在理论、技术、方法、工程管理等方面讲述了数字工程建设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是专业培养的纲领性课程,为后续课程的深入教学提供了索引[3]。该课程从数字工程产生的背景入手,以实现数字地球为目标框架,全面介绍数字工程技术中的基本概念、总体框架、支撑技术和实施方法,重点教授数字工程建设中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实时化传输、可视化表达与智能化应用,充分反映出本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色。但该课程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内容面广且部分概念抽象,如果教学设计及教学配套设施不到位,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

数字工程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核心内容和扩展内容两方面,其中核心内容以教材为基础,是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扩展内容从现有技术发展的要求出发,教师可结合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讲授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最新前沿技术。

在核心内容的教学上,需要讲解清楚数字工程的基本概念,从数字工程产生的背景入手,让学生掌握数字工程的总体框架,并结合软件工程技术,理解数字工程技术支撑体系中3类技术方法(计算机、网络通讯及空间信息处理)的集成应用;从“建立平台、搭建应用”的基本原理出发,讲解数字工程基础平台的概念与内容;从数字工程领域应用角度,学习数字工程可视化方法、智能化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数字工程中的作用;熟悉数字工程建设的组织过程,学习其实施过程,了解数字工程的应用领域;通过实践项目训练,形成数字工程应用软件项目的设计、实施、控制等实践能力。为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应密切结合专业的培养方案,体现交叉学科的特色,把分散在多学科中与数字工程技术相关的共同知识点提炼出来,作系统化分析与处理,使其转换为教学内容,见表1。在完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突出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程与相关专业知识之间实现统一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有牢固的基础。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讲授核心教学内容基础上,课程教学也应紧跟相关技术发展,保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为了实现课程内容的新颖性、现势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新技术、新应用补充进来,将最新的数字工程应用项目的技术细节、实施过程更新到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中,作为教学上的扩展内容。例如,最近几年来,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是解决时空信息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在核心教学内容中,这些方面均未涉及,而随着信息获取手段、硬件存储和网络传输能力的快速发展,这些新设施、新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数字工程的项目实施中。因此,在新的教学内容上,引入大数据(大数据应用背景、大数据应用目标、大数应用特点、大数据应用原则、大数据应用途径)、云计算(云计算互操作和集成标准、云计算服务目录管理、云计算安全和隐私、MapReduce计算框架)内容作为扩展层次的教学知识点,既满足了?n程教学的需求,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现势性。

3 配套教学条件

配套的教学条件是数字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该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包括实践教材)、特色(专业)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及实践案例库建设4个方面。

3.1 教材建设

作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校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非常重视,而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我们课程的教材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2006年,课程组就主持编著了《数字工程原理与方法》,并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及教育部精品教材;2011年我们对该教材进行了改版(第二版),突出了新技术的发展,为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配套的实验讲义《数字工程原理与方法实验指导》也已成型,为理论教学的实践指导提供了关键的素材,目前,实践教学教材也纳入国家规划教材。总体上,通过课程的理论、实践教材建设,保证了学生使用该教材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字工程的实施技术与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课程实践基地与特色(专业)实验室

通?^多年的课程建设,结合不断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为课程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直接向课程教学与实践开放。在课程教学中,国家地理信息局数字工程研究中心为本课程的实践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基础。此外,武汉大学智能可视化和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等特色实验室,也专门针对教学中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技术、数字工程平台建设等主要教学主题,提供了现实的项目应用蓝本,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亲身体会到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展示的数字工程应用效果。此外,数字考古研究室的最新成果也为数字工程应用(数字考古)提供了直观的范例,很好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

3.3 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为快速、高效地实现师生互动、展示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为促进课程教学,学校建立了开放式的课程网站(湖北省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利用即时通讯工具为学生在线答疑,例如每届学生都建立了师生课程学习群(QQ群),教师可以通过文字、语音与学生实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除了针对每个年级的通用交流平台以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品课程网站,针对学生提问较多的知识点,设置了专门的讨论空间作为答疑、学习以及其他交流通道,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提高了问题解答的效率。

3.4 教学案例库

案例库对于促进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4],本课程教学中建立了教学案例库,并给学生提供实际项目的全套需求、设计文档及源代码。在10多年数字工程项目开发实践基础上,我们针对“数字工程”理论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发配套的案例库系统,选取的应用领域均来自多年来项目建设的实例,主要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电力、数字水利、数字环保、数字国土、数字农业等重点数字行业应用,从行业应用的背景介绍、支撑技术(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服务架构等)、应用需求、设计、维护等各个方面,对案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对于部分大型工程项目,甚至包括招、投标信息,也进行了针对性的编辑和精简处理,提取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对应的案例库,较真实地还原数字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理论知识、关键技术、流程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点深入学习和实践项目建设参考[2]。

案例教学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课程的实践内容都来源于历年来的实际工程项目,实践内容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通过参观项目的演示,学生了解了项目的大致内容及实际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索技术细节方面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作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对于某些优秀的成果,可以应用在实际项目中,或参与国内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其动手能力,不少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多次获得业内顶级公司或教育部组织的顶级行业技能大赛奖,该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优秀实践成果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案例建设。

4 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本专业校级精品课程网站的丰富资源,教师在主讲的单模式中,逐渐渗入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工具重构知识,将视听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5-6];采用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合作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个性化培养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教并重、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模式,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转变教学观念,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为“互动”式教学,以提示、引导、启发、讨论的方式激发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支持和肯定,帮助学生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2)融合实践与案例教学。在掌握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特色实验室和课程实践基地的功能,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学中采用知识体系概论(总体)―知识点强化训练―分组项目实践集成(总体)的“总分总”教学设计,兼顾理论讲解和实践过程的系统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环节中,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详细分析,采用“案例导入、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理论归纳”五步教学流程,用实际案例辅助纯理论教学的不足,进行案例实证刺激,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便于学生掌握。

(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采用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的渐进式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知识点,设计了“教师预讲―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学生课堂发言―教师点评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数字工程“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是两个教学难点,在教学时除理论教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相关项目成果,鼓励学生搜集相关领域项目信息,对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反映的设计思路、功能表达以及面向的业务领域进行讨论分析。

(4)多种形式考核,综合评判学生能力。除平时布置思考题外,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法。例如,作为教学环节,项目工程投标就是一项锻炼学生总体把握综合实效的策略。常规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往往从知识、技能角度考虑学生的培养,很难从整个项目的宏观角度考虑整个项目的技术思路、成本等问题。为了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采取教师提出工程项目,从技术、成本、环境、规模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投标竞争、答辩,最后进行评比。此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也提高了教师对数字工程项目建设的总体把握能力。

数字教学方法第6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资源库 网络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87-01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些原理和规律在中小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很难通过的简单实验求得证实,因此需要教学资源的辅助[1]。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生物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教学,没有教学资源的支持,再好的课程理想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2,3]“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指的是以数字化为表现形式的生物类素材性资源,比如:电子教案、课件、生物多媒体资源(声音、图片、视频等)、存在于因特网上的参考资料等,与之相对的是“实物生物教学资源”,比如纸介质的图书资料、传统的教具、实验器材和模型等。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的汇聚,就构成了资源库,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4]。

随着计算机、电子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网络使用的普及,可预见21世纪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将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和利用的程度。[5]因此,实现生物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并建立生物教学资源库将对生物教学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将实物生物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建立教学资源库,将其与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不仅可以快速的查找和获取相关信息,推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拓展实物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还将实现最大程度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避免重复投入,收获更高质量的教学成果。[6,7]

目前国内市场上比较主流的资源库大多以学科分类、年级水平、资源类型、资源格式、教学主题为线索组织,这种形式方便了用户提取信息,特别是以主题为线索的资源组织方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受到广泛的认可。[8]以主题为线索的资源库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通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多以电子货币为手段),鼓励用户上传自己创设或收集的精品资源,有效提高了资源库的信息更新问题,但这些资源也缺乏系统的整理,降低了资源的应用价值。虽然国内的教学资源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生物教学资源库方面,目前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在各大高校、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中,拥有大量的实物生物资源(例如标本)和数字化资源(例如图片和视频)。生物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也都积累了大量的教案、课件和相关资源。尽管这些资源还处于未经整理的最初级阶段,而且很多资源尚未完成数字化,无法组成教学资源库,但它们都为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珍贵的原始素材。2002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为资源库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为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目标

(1)对实物生物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并整合各类已经数字化的资源,建立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

(2)开展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应用研究,编写应用软件、建立网络服务,探索生物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

(1)收集各类生物教学资源并完成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包括: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数字化或实物教学资源;高等学校和科技馆、博物馆开发的生物类资源;教研单位自主设计、开发的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等。

(2)在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包括基于网络设备的生物教学软件的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生物教学软件的开发以及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在创新性课程和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等。以便将生物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到实处。

1.3 研究步骤

将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依次推进并不断完善,具体步骤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1)收集生物教学资源。(2)初步建立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3)基于已有的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和网络平台建设。第二阶段包括:(1)增加和完善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内容。(2)将建立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库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收集反馈和意见。(3)根据反馈获得的意见完善软件和应用。第三阶段包括:(1)生物教学资源库生物教学资源库推广和大面积应用。(2)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和软件功能。

其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收集应贯穿于各个实施阶段,注意事项如下。

(1)与高等学校、科技馆和博物馆合作,开展实物生物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工作。(2)按照统一的标准和主线对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校对、归类和规范化,初步建立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3)在实验学校开展资源库应用,将资源库与生物教学实践相结合,收取反馈意见。(4)根据实际应用对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进行调整,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调整应用软件和网络平台。

2 讨论

生物课程的实施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资的优劣,本文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探索性经验。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是中央电教馆“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开展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法研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应用导向和机制创新。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价值还在于其通用性。目前,许多省份都出版了针对该省的生物教材,一些针对教材的实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并不能与课程紧密结合。而教学资源库不存在教材的适配问题,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适用所有的教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几乎每一堂课都涉及实验或演示的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和应用向学生传授知识,展示瑰丽的生物世界并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总之,开展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本文提出了建立数字化生物教学资源库的一般性方法,未来还要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开发出实用的应用软件和平台。

参考文献

[1] 白茹,孔令治,济一农.基于高校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4):85-88.

[2] 岑如奕.改革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J].中学生物教学,1994(5):8-9.

[3] 次仁德吉.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科技,2013(2):34-37.

[4] 冯双宏,毛道云.基于网络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0):1146-1147.

[5] 高芹.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师专业知识的意义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10(17):30-32.

[6] 刘建波.开发利用地方资源 促进教学目标达成[J].基础教育课程,2009(12):42-43.

数字教学方法第7篇

【关键词】数字通信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

引 言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在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院无线、有线通信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既涉及《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先修课程的内容,又为学生学习《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光纤通信》等通信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将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效果看,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该门课程原理抽象,公式繁多,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听懂和消化,认为学不好专业基础课,对专业课的学习影响不大,从而导致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为了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工程需要,也为提高《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构建课堂授课的基本模式,使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点、线、面,只有从认知的点、线、面入手,融教材于一体,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常用的基带传输码型”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如下:

①通过信源编码器输出的单极性不归零码波形不适合基带信道传输的问题;

②具体阐述适合基带传输的相关码型和波形要求;

③先学习一种基本的线路传输码型AMI码;

④但AMI码没有对数字信息“0”的个数进行限制,会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

⑤为了改进AMI码,引出具有代表性的HDB3码;

⑥引导学生对两种码型和其对应的波形进行比较并回答区别与联系,评价学生所作的回答;

⑦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堂讲授时还注意详略搭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任务激励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二进制数字相位调制”这节课,笔者只对绝对相移键控的调制方法及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相对相移键控的调制方法及过程只作了简单介绍,并布置了相关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利用自习课自学自讲,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验证他们自学的效果。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仅通过语言、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板书过多会占用时间太多,减少了课堂的有效时间、降低信息含量,应将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及学习。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的融合。多媒体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可以加快教学进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堂内容和表现形式,把不能用传统教学方式描述的内容可以直观而形象的表达出来,使得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抽样的过程时,用FLash编写一段小程序来演示信号的抽样频率符合和不符合抽样定理时,信号频谱由不混叠到混叠失真的变化。又例如:在学习2PSK解调过程中本地载波会出现反相,让学生先观看本地载波不反相的解调结果,再观看本地载波反相的解调结果,然后比较对照。这样生动而直观,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而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也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放弃板书教学。

3、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传统的实验组织形式是安排学生分组,往往组员依赖组长或某个能力强的学生,有蒙混过关的情况,。实验内容主要选取一些验证理论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不高,实验效果也不好。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在形式上我们提出以项目组织实验,每个学生负责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项目,做到人人有项目,组内其他学生进行辅助工作。在内容上我们改用验证性的基础硬件和软件仿真实验加课程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验证性的基础实验我们要求实验课和理论课程教学同步,例如验证PAM、PCM二进制数字调制和解调,脉冲编码调制等实验,安排在理论课一上完就进行相关实验,这样与课堂理论知识同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通常教师先给出设计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自设计初步方案,设计所需参数,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仿真通过后,用Protel画出原理图、设计图,经教师辅导修改后,学生独自调试反复实验,修改方案,测定参数,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再撰写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验收、评定成绩。整个实验过程自始至终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己动手,加强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结语

数字教学方法第8篇

一、现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实践技能的需求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主要的学科,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基础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领域主要可以分为:数字影像与动画设计;电视广告;动态的媒介;还有网络动画等。其中还包括分镜头与蒙太奇、原动画的设计、影视动画的视听语言、卡通角色的设计、表演与剪辑、二维场景的绘制等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训练的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对手绘的技巧和数码电子绘画的方式相结合,使产出的作品更加具有原创性、娱乐性、商业性以及观赏性[1]。

2、设计领域

在产品交互的设计领域中,要尽量的根据目标导向的角度对产品设计的问题进行解决,这就包括网络媒体、多媒体的产品、电子出版物、交互领域的设计、UI界面的设计等方面,对产品与产品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达到使用者的目标[2]。

3、延伸设计

对于传统媒介来说很多的技术都不如新媒体具有吸引力,但是却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比如:专业的新闻队伍、广泛的信息渠道、经过时间形成的长期的品牌、在媒体传播方面丰富的经验等,都是新媒体短时间内不具备的优势。比如传统媒介中的纸媒,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不断地被改变,这就导致了人们对纸媒的依赖度逐渐的降低。报纸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面对着转型的巨大压力。传统的媒介在延伸设计上要注意的是要在传统的纸媒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媒体的形式,比如以二维码为载体的新型模式的纸媒,将线上线下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广告、动画、插图等媒介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3]。

二、实验教学体系的知识结构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性,能够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培养具有原创精神,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对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主要目标。利用独特的多媒体、跨媒体的形式对多种艺术风格做表现。采用的技术手段也为数字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了能使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合理科学的课时分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完善的专业知识培训。

1、多维开发一个核心

根据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学校要坚持学生的学习导向是以数字媒体艺术为主,以影视动画的创作为核心,对其他的媒体行业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延伸。

2、课程的整合优化

在整个数字媒体艺术的课程体系中,为了避免重点的课程在多个老师的课堂进行教学的重复,需要各个学科的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讨论和调整。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的知识和基础的技术都需要根据相应的课程进行培养。通过课程的实施判断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吗?可以通过课程的实践、对课程的设计、在作品中的创作和专业的时间、相关公司的项目实训或者是毕业设计等时间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画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动画方面的知识点,设计一个儿童剧的宣传广告。可以通过一个作业,考查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使用[4]。

三、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现

要做到时间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安排实践的项目进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知识点的实践课程的安排,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至少要保证每一部分的理论课程都有一次相应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就是老师通过对学生现阶段所学的知识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模式进行模拟,通过实践课堂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进行合作,对图形图像进行设计,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能力。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的项目,比如:设计一款手机的游戏,或者为学校制作一条招生宣传片、在某些动画剧组进行实践,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形成实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对真实的实践项目的了解进行锻炼。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利用学校的有限的资源对专业的课程进行实践训练,比如:制作一部微电影。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到实际的项目中进行学习,比如:与学校有合作的工作室,实践拍摄广告等。最后,在学生学习完毕之后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比如:动画设计大赛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