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经验论文

临床经验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4 09:45:28

临床经验论文

临床经验论文第1篇

本课题对中医经典原文与之相对应的临床病案进行研究。中医经典课以前采取教师板书口述和学生背记为主,现如今虽已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但这些方式让学生被动吸收,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改革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迫切的。况且目前由于学院离教学医院较远,课间见习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对所叙述病证没有完整的体会。通过本研究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病案数据库建立,可以将病案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把古今验案、经方验方成功治疗各类疾病之实例,落实到各个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弥补了课间见习的不足,使理论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近几年在课堂讲解中运用病案教学法往往收到满意效果[3],也证实了病案数据库建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意义在于:①培养学生的临证思辨能力,理论更好地结合临床实际。通过病案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不但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②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病案数据库建立与应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培养有创造力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人才的目的。③填补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病案数据库建立的空白。通过病案数据库建立与应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组可以建立古今验案、经方验方的数据库;同时编写出中医临床基础病案教材,应用于教学。

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

《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是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综合提高课,且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畴。通过经典原文讲解与病案式教学法讲授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外感、内伤杂病和外感温热病的证治规律及理论与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背诵基础没有打好,中医临床就如同空中楼阁。经典医著成书己久,文字古奥难懂,语义有丰富性模糊性等特点,常常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现象。而现代学生在古文字方面的修养远不及古人,因而对经典医著的理解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中医经典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必须死记。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经典原文与临床实践的问题。

“死记硬背”一直是教育界人士批判的对象,认为“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的做法,正是当今中医教学的一大失误。单纯以经解经,以解释清原文内容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远远不够的。现将原文讲解与临床外感、内伤杂病和外感温热病治疗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相结合,可使许多中医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其所包含的巨大价值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得以体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篇章中的病证、条文所涉及的方药,收集对应运用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有利条件,可以组织研究生和授课班级学生﹙或对经典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参与。课前要求预习篇章内容,授课教师上课讲解条文含义,之后共同查询相关资料、展开课堂讨论,进一步详解完善条文所述内容,体会中医经典课程作为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含义。课题组各位老师通过查询资料、讨论,完善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相关研究内容如下:《伤寒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各章对应典型医案。《温病学》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等对应之典型病案。《金匮要略》内科、外科、妇科病的病案研究。收集每一种病的每一证型的原文对应之典型病案。

3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特色:①伤寒、金匮、温病三门经典课程是中医外感病、内伤杂病研究的理论源头。是中医的经典著作。现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医案数据库建立,挖掘祖国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医国粹。②本研究中以中医临床基础各科篇章中各种病种为主,同时附有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相对应,中西医病名的结合更加直观清晰。创新点:①首次建立《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经典课程古今验案、经方验方的数据库。填补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病案数据库建立的空白。②将数据库应用于教学中病案讨论及本科及研究生考试题库的使用。③编写中医临床基础病案教材。

4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

①选择病案:以中医临床基础各科篇章中各种病种为主线,同时附有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相对应,原文下设条文所述证型、方药为辅线,条文对应证型下附收集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弘扬中医国粹,尤其是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的探讨,初步建立病案数据库。②优化病案:通过课题组成员及组织研究生和学生广泛地收集资料及其教师亲诊的临床资料,从大量文献和临床资料中,总结、提炼以能够密切结合临床理论和实际的病案来建立数据库的原则,共同研究探讨病案数据库的取舍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③病案数据库应用推广:通过授课班级采用病案教学,观察教学效果。为完善数据库建立和编写病案教材提供基础。并为申报经典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5结语

临床经验论文第2篇

临床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在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提高医、教、研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数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蓬勃发展,如耳显微外科、神经耳科、内窥镜鼻窦外科、颅底外科、鼻变态反应、喉癌的功能性保守手术、口咽及下咽癌外科治疗、大范围缺损外科修复手术等巳达较高水平,作为临床医师,应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临床医师有临床工作的基础,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临床研究的科技论文应该不难,但要出有份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文章也不容易。这除了思想重视、发挥现有条件和潜力外,还需掌握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临床流行病学知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其形成了一套进行临床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核心为临床科研设计(design)、测量(measurement)、和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DME。就是在立题后要有严密周到的设计,否则不能很好控制影响因素,得不到真实可靠的结果。

选题是临床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研重要环节,关系到研究的成效。选题的科研思路(idea)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注重实用性;要有先进性,即创新性,这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还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目的性要明确,就是要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上或应用上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和经验,平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的最新动态,使研究有较高的起点,并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依据基础上,通过努力预期任务能够完成。

选题来源广泛,包括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治疗又包括手术改进、药物选用、疗效评价、新技术(如激光、微波、射频、CT、MRI等)的应用、技术革新等。选题类型多样,包括调查研究、资料分析、前瞻性临床研究、实验观察研究及技术革新等。调查研究,如对鼻咽癌的病因调查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资料分析,包括病例分析、临床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病例分析是对已诊治的病例进行分析,应资料详尽完整,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新见解、新观点。但一些临床资料残缺不全,检查项目不完备,没按统一的疾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已制订了4种疾病的标准),组间对照可比性差,肿瘤治疗缺乏完整的随诊结果等,这都影响结论的可信度。有的病例过少,结论缺乏说服力。病例分析一般不能少于50例,积累较多病例,才能从中总结出内在规律性的东西。分析要全面、实事求是。

临床经验总结,这类文章据统计约占中华系列杂志论文的60%。总结出的经验要有新意、新见解,无论是对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一点改进,疗效有所提高,或对疾病的认识上有所深化、予以肯定或否定,科研资料上有新的积累和补充,都可理解其符合创新性精神,只是在程度上的不等。总体而言,科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遵循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因而对所谓创新性与重复性要进行具体分析,有时看似重复性,但其含重要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如对喉癌与吸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虽有多篇报道,但其使研究引向深入,研究非吸烟因素的影响与被动吸烟的作用。对于值得借鉴的教训,会使人刻骨铭心。经验总结必须是作者本人对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把切身经验总结升华,很难想象参加手术不多者能仅凭病历资料把多年来的几百例手术经验总结好,只能是人云亦云,甚至可能提出错误的论点来。

临床经验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改善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0-02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尤其是在医药领域。但是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漏洞,这对我国中医内科治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医内科治疗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医内科临床现象的研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1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内涵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就是对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医药学的临床研究。是一个涵盖了许多方法的临床研究。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开始与西医相结合。首先运用基础中医理论的相关知识研究人体疾病。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论证内科病症的病因、病机、病理等。而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中药治疗法的临床学科,同时也使用少量的西医知识,对病人进行辅助的治疗。

2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关于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文章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方面的结论,从而能够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在中医内科临床文献方面,大多都是对中医检测相关指标和对专病专方的文章,而针对新病因和常见病临床规律的文章则非常少。

第二,在诊断标准方面,只有少量诊断标准文章采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其中很多书都没有对诊断标准来源做详细记录。我国中医内科临床观察诊断和疗效标准都相对落后,甚至很多临床研究是作者自拟标准,究其原因以及疗效判定标准都难以查找到。

第三,试验方法方面,运用不是很恰当。截至目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法是医学界公认最佳临床试验方法。但在中医内科临床试验中,真正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双盲试验非常少,这使试验结果缺乏说服力。

第四,在创新方面,中医内科临床创新研究相对较少。在对新病因和临床规律的研究方面,研究者少之又少。

第五,在人员科研水平方面,中医内科临床科研队伍水平不是很高。

3解决对策

中医内科临床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从《内经》《伤寒论》到《诸病源候论》《温病学》,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历经前辈医学家实践探究,直到近代我国才形成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完整体系。

3.1加强实践教学

一是要学习,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人员要不断学习,择善从流,让智慧的思维永远常青,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优秀经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二是要经过实践验证。只有经过实践反复验证过的理论才是真理。

3.2虚心学习

在中医内科临床理论研究方面,我们要“取长补短求完善”。我们要依据临床症状,辩证遣药。

3.3与西医相结合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中西医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中医内科临床人员要在坚持继承中医内科理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参照西医的观点,以完善中医,也就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即取西医的长来补中医的短,以促进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效果的提升。

3.4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自《伤寒论》问世,辨证论治已成为我国中医内科临床的常用方法。西医也采用同样方法,只不过是把“辨别“说成”鉴别“,同样分类、分型、分证。同样是辨病辨证,只不过是表述不同而己,在诊治上是完全可以沟通、融合的,治疗目的方向也是一致的,这是微观领域。宏观领域,中医药学”天人一体“观,具体到人体各个器官和诸多病理知识,就要吸取西医优秀成果,补中医之短。西医药学微观到细胞、分子、基因,在病理学方法上,则要吸取中医的、免疫、扶正、祛邪观点。综合以上,我们要将中医的宏观理论与西医的微观理论进行有机结合。要做到继承中医内科的特色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深人研究;从整体思维出发,潜心做研究,要积极探索新诊疗方法;既要重视传统望闻问切法,同时也要利用现代医疗设备,实现诊疗手段多元化;在判定确定基础上,将微观辨证真正落实到位;掌握大量临床试验,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将其规范化,并进行归纳总结。

3.5化整为零

在继承中医内科这个大学科的基础上,可以将中医内科转向小学科。将中医内科分化成具体的分支小学科,诸如眼科、耳科、外科、妇科,学科分化可以使分析研究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医疗人员更有效地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诊疗。中医内科临床学中如果纳人了多学科的先进成果,那么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范围将大大拓展,中医内科临床学将会成为一个开放的综合的学科。

3.6勇于探索与创新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要想实现创新,就要改革或者另辟蹊径。旧与新是对立的,只有旧,新才有意义。因此,中医内科临床医学创新就是在坚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科学求真的态度和整体辩证的观念,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积极吸取临床的先进经验,放开眼界,启迪研究思路,及时、准确把握医患相得契机,适当借用西医法,重视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心理的疏导。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创新。但在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以中医内科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积极汲取其他学科的优势,并为自己所用,为中医内科研究注入新的血液与活力,努力完善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祁文强,阎艳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91-92.

临床经验论文第4篇

相关热搜: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论文范文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论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然后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医学检验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带来观念的变化

 

“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使检验学科建设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化仪器的应用和标准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密切结合,多数人认为译名为检验医学较为合适,因为这名词说明此学科和医学活动紧紧连在一起。使检验科工作任务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基础上更应结合临床。

 

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它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长期以来,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以纠正。

 

检验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更加广泛。现在,医院检验早已经告别了手工操作时代。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涵盖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正是检验医学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缘由。目前各种类型的自动化化学分析仪已经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其技术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转变使检验科的工作定位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基础医学的发展及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先进的实验技术与仪器在国内逐步普及,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还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新的指标,如何将这些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的选择实验,正确的分析试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如何恰当的收集与运送标本,以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如何从临床上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建议等,都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不难看出,检验科的知识结构、人才构架[4]、学科发展方向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在要求我们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的同时,具有更多的临床知识,成为新世纪的“临床型检验人才”。

 

2循证检验医学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的新概念逐渐引入医学领域,不断发展,日趋成熟,成为一种医学实践的新模式,是一门新兴临床学科,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5]。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证据,找到有效的临床实验方法,评价新的仪器、项目,使检验医学的各种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解决现代检验诊断面临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将推动现代检验医学向前发展,循证检验医学和循证医学对于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检测的项目越来越多,与临床诊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些实验指标作为依据,并指导临床实践,而这些实验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又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客观的评价。循证检验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临床检验技术是否准确、可靠、安全、经济、有效,以提供最佳的检验证据,协助临床医师做出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决策。循证检验医学的核心思想仍然是尽量以客观的研究结果为决策依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实践意义表现为:①适应卫生经济学要求,采用循证医学模式,对常见疾病的检查项目采取科学合理组合,选取可靠诊断指标,剔除不合理或对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无重要价值的检验项目。②根据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可靠结论,不断制定或修改实验室和临床诊断标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实验室检验效率。③米用循证医学模式对目前使用的检验项目重新评价其临床价值。

 

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医师提供真实可靠的诊断证据,找到有效的临床实验方法,评价新的仪器、项目,使检验医学的各种检测经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解决现代检验诊断面临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将推动现代检验医学向前发展。

 

3信息技术和现代化仪器应用

 

现在全国医院临床检验水平的快速提高[7],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依靠进口仪器和试剂的应用。当然,适当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会推动我国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检验学的发展,临床及科研部门对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许多以往依靠人工进行检验的项目逐渐被自动化仪器代替,无论检验的速度或检验项目的数量均比以往大大提高,如果仍然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的登录、计算、报告,就不能适应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解决的途径是采用电脑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自然地带动了生物信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高通量检测方法(highthroughputtesting)的诞生[8]。高速DNA测序技术和计算机的结合使得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能够尽早完成。基因芯片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和蛋白组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实验室自动化,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有效办法,进入这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求具有全面的检验操作技能和仪器维修、维护能力,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知识,检验医学往往采用最新技术进行TLA,对实验室进行重新改组,将原来检验科亚科室如将血液、免疫、临床化学合并为一个包括多门亚学科的大型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要求工作者有比较广泛的专业基础和管理上的知识,例如如何安排好合理的工作流程,在短时间内收集、处理、分析大量的标本以及能在最短时间将报告发到有关医师和患者,总之,随着全实验室自动化的出现,检验人员必需改变传统的观念,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其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着检验医学今后的发展水平。

临床经验论文第5篇

一、在研究生选拔上,热爱中医是前提,立足临床是核心

临床型中医研究生培养目的必须是将来能在临床第一线运用中医技术服务大众。在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必须强调学生对中医的热爱与自信力,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掌握中医知识与技能,而仅把三年的学位培养作为自己获取高一级职位或留在高一级城市工作的资本,缺乏主动钻研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和临床技能的动力,也就根本谈不上提高自身中医修养与中医临床能力。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为将来担负中医临床工作培养人才,故临床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位培养的核心内容,离开了临床这一核心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三年的培养周期仅围绕导师的某一课题度过,或做实验,或做流行病学调查,而没有让学生有机会到各个相关科室第一线进行临床管理与诊疗,那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后可能成为“只专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硕博士,其实际临床能力甚至不及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硕士学位,这类学生毕业后又往往自视甚高,不肯担任住院级临床工作,不愿从临床第一线做起,猛补自己临床实践能力的不足,而成为类似于“鸡肋”的“人才”,这将影响中医的发展,也是临床中医人才培养的失败。

二、在研究生培养方式上,学生广泛自学与导师言

传身教相结合,着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博士研究生,感谢我的导师陈湘君教授,她为我设计了一种立足临床,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开始跟随导师门诊随诊,同时导师又推荐我跟随我院内科名家胡建华、姚培发等其他内、外科老中医学习,熟悉常见病及专科病症的中医临床诊治方法。第二年开始,我即赴西医单位专科病房与门诊学习,跟随西医风湿名家陈顺乐、顾越英教授学习专科的西医诊治方法及实验室技术。自第三年开始,我参与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医院119例皮肌炎的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家庭访问及统计,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自已中医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毕业课题设计,同时以此申报国家中管局课题获得成功。在进行科研课题的同时,完成了两年的内科一级科室,包括急诊、心监、功能科室及风湿病专科病房的实习,实习时基本独挡一面地参与床位管理、门诊及科室一线值班等住院医师工作,通过两年的锻炼,临床能力基本达到了高年资住院医生水平。故在毕业后很快适应内科门诊及专科病房工作,顺利晋升主治医师。从我的培养历程来看,除了在导师指导下的中医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外,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生期间除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借阅了大量的中医著作及本专业西医著作,边学习边实践,将学科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知识在临床中加以消化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思辨能力。我觉得我的以自学与名家带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值得推广的,虽然我当时是五年制完成的临床博士生培养,时间相对于三年制的硕士生培养较宽裕,但如果现行的三年制临床研究生的培养参照我的培养内容,将临床实践的时间扩大到两年,并希望能够尽量涵盖所有与专科相关的临床科室的轮转,适当压缩理论课时间,将理论课学习与课题设计与完成的内容穿插到两年的临床实践中,强调学生自学与广泛阅读相关专著的培养内容,这样,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临床技能培养中强调胆大心细、虚心求教,要学会沟通技巧

要培养出一个临床型研究生,不仅要着重培养其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并要适当培养其沟通技巧,既要能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更要勇于实践思考。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洞察力,这样才不会失去寻找蛛丝马迹的临床诊断依据的机会,又不会因为纠结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耽误治疗时机。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是每个医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利益或面子出发,这样一定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患关系反过来也会提高诊治的正确性并促进诊治的依从性。

四、在毕业课题选题上,做到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并学会临床病例总结技巧

临床研究生与一般临床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已经经历了科研思路的培训和科研技能的培养,对于临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应该学会带着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钻研,从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写也会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书写。在临床病例总结中,寻找用药有效的规律,或临床现象的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诊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或撰写高水平的临床学位论文。在此方面的培养上,导师的指导作用相当重要,因为许多临床型研究生多是应届毕业生,既缺乏临床经验,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刚开始临床,临务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医师的病史书写,就算完成临床实习,却又缺乏钻研精神及总结能力,而导师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为学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总结的临床经验及临床现象,确定目标后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技术培训及临床病例收集。故培养导师的作用不容小视,其前提是导师必须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研究生培养上能够有一定的时间精力保证。

临床经验论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27-01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各种高新技术向检验医学领域拓展,使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检验与临床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临床诊治工作中,临床医生依靠对检验信息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检验结果准确与否与患者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因此,以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把有限的检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疗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检验服务质量,有效避免医患纠纷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我院检验和临床实际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

1 正确认识检验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

1.1 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到了循证医学时代,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对患者做出初步的诊断后,进一步选择检查手段来确诊或鉴别疾病。因此循证医学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只有改变脱离临床的现状,才能发现问题、回答临床的问题、并完善检验的临床应用和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医学通过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以及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和应用,把实验室单方面的质量控制发展为全面质量控制,同时实验室也可从临床上获得许多有用的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新方法的开展、普及。在检验新项目层出不穷的现代检验医学时代,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意义深远。在对患者的疾病诊治过程中,医生越来越依靠对检验信息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科工作的进展,就不能及时把新技术、新项目有效利用到实际工作中,就不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更多更有效地各种检验证据和信息。

1.2 检验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检验科应该与临床科室加强联系并融为一体。检验科要较好地完成工作并不断发展,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士的理解、帮助、支持和参与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检验人员应定期到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检验科工作的需求和建议,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促使检验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2 加强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

2.1 加强检验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和敬业精神,用院规院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加强责任心,杜绝检验人员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态度的生、冷、硬、顶等现象。无论临床医生和患者态度如何.检验人员都要态度和蔼,语言诚恳,保持优良的服务态度。

2.2 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检验报告,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治息息相关。因此检验科工作的核心是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强调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检验科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落实,保证向临床提供的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

2.3 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随着各种检验新技术不断更新,检验科定期组织检验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除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学习一些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知识,能够解答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提出的相关的检验医学知识,提高检验人员综合分析检验报告单的能力,能够和临床医生共同分析与讨论检验结果,将“检验数据”转化为高效的“临床诊断信息”,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3.1 检验人员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联系,建立沟通制度和沟通热线,要求检验人员应积极参与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需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检验科人员应积极向临床医生宣传、介绍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使得一些新技术、新项目能够尽早的获得临床应用。检验人员应经常深入到临床一线,积极参加临床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医学检验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地使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促进检验和临床的共同发展。

3.2 加强与临床沟通促进临床医护人员对医学检验的学习和认识。由于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与临床检验应用的复杂性等因素,检验与临床的关系,反而越来越不和谐,甚至常常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状态。为此应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主动沟通,检验科应主动参与临床科研工作,经常性地与临床科室进行学术讨论和信息交流,临床医护人员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和了解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特别要着重宣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目前,多数临床医生不能合理申请检验项目,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检验医学的进展,不能有效地利用检验新技术、新项目,习惯于旧检验项目。当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时,不少临床医生常常怀疑检验科的水平甚至当着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面指责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增加了医患纠纷的风险。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护士采集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情况,标本采集方法不正确、标本送检不及时及临床使用药物等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质量的提高需要医生、护士的配合沟通,检验科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标本的采集,运送是最基础,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这部分工作绝大多数过程是由医生、护士完成的。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是检验科与临床配合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部分。因此开展定期的业务讲座是检验与临床相互配合、沟通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针对样品采集、存放问题的具体要求,利用这种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详细讲解,使他们对检验业务的认识不断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只有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检验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患者、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检验医学发展到今天,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一个检验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在临床医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检验人员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跟临床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提高临床的诊疗水平。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了检验科发展,检验与临床是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唯有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支持,消除双方的不满与误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促进医院建设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秦小玲.检验科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1).

[2] 蔡军.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提高医疗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

[3] 屈爱春,赵俊娟.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2009.18(1).

临床经验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临床实验教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39-01

引言

医学的发展,促使医学院的教学质量获得足够的重视。医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促使医院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需要予以医学生充足的实习机会。如果医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将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基于此,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需要对当前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面对新形势,临床实验教学唯有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

1 新形势下临床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从临床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可以了解到,新形势下临床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实践可以了解到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验教学相脱节

医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的都是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余临床实习课等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需要完成的事基础课余临床专业可,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随后进行临床实验教学与实习阶段[1]。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并不利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基础与临床相互脱节,并且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忽略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在临床实验教学遇到问题的时候,难以保持整体性。也就是说在当前临床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中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学习中难以表现出主动性,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临床实践表明唯有高素质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就当前我国临床叫徐相对不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仍旧不能对临床实验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之间并没有竞争力,教师的教学质量难以获得有效保证。如此教学,在临床实验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还是在教师的责任心。如果教师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合格的敬业精神,也就会在临床实验教学中敷衍了事,教学成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1.3 临床实习与考研相冲突

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会直接参加工作,但是有部分学生毕业后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还会有部分医学院的学生为了能够成功就业,会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针对想要考研的学生,进入临床实验教学后的上半年就需要准备考研,参加考研辅导班,集中精力复习,而这样必然会影响临床实教学的效果。而对于不准备考一年的学生,下半年则是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毕业生忙于各种单位考试与面试,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很少关心临床实验教学。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缺乏上进心的同学,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又不想考研,对进入社会产生迷茫,因而更加不重视临床实验教学,整天不知道该做什么。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参与临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

2 提高临床临床实验教学的思考

从当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就可以了解到,临床实验教学效果与状态不是很满意,这样一种状态不仅影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影响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基于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2.1 改革教学模式

临床实验教学要想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当前这种教学模式。临床实验教学中表明,PBL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一问题为基础,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的模式开展教学[2]。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要想医学生在临床教学中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临床思维,就需要及时安排临床实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强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优秀医疗人才的培养,必须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提高临床实验教学水平,就需要保证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带教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临床实验教学经验,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更贴近实际情况[3]。保证教师尽心尽力。基于此,需要针对临床实验教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带教教师的同时,还需要评价带教教师的教学成果,加强对带教教师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2.3 加强对临床实验教学的管理

在临床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临床实验教学考核与管理。保证学生的出勤,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保证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临床实验教学进行考核没考核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实验教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在一起,保证临床实验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琴,金桂兰,朱燕,等.外科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3):17-21

临床经验论文第8篇

    接受调查的桂林市一线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生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责任心强,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备的药学和医学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清晰的临床工作思维和较强的临床药物应用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自主学习能强,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技能。这些要求反应出临床药学具有实践性强的工作性质。根据临床药师主要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特点,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为定位。同时,做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虽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但我校办学多年来已积累了多方面的医疗教学资源,所以我校应扬长避短,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一线临床药师与有关教研人员应一起确定临床药学培养的具体要求,完善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临床药学教育活动指向临床现实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宗旨。

    2.立足实际,借鉴先进经验,优化课程体系

    (1)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时调整

    我校的课程设置反应出临床药学教育已经慢慢由化学教育模式向生物医学-化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的比例比传统的药学教育有所上升。但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生物医学和药学课程的设置比例差别比较大。对我校临床药学方向的学生就课程设置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有67%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比例让他们在后续的临床课程中感到吃力。此外,有80%的同学认为本专业缺乏医药融合的课程,有68.2%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医学伦理课和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

    对问卷作出应答的一线临床药师对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大体上表示认同,但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胚胎学在临床实践中很少用到,应减少课时比重。另外,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临床药学概论、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药学信息检索这些课程是临床药学的特色课程,应加大课时比重。此外,89%的临床药师认为医学伦理学、沟通技巧等人文课程很重要。

    我校临床药学方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故课程选择方面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以学科发展和临床实际需求为导向,我校应在课程选择方面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如减少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学时比重,有针对性地增加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课程的比重,压缩公共课程的学时,增设临床药学特色课程如案例教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等,增加医药融合的课程,如内科及药物治疗学。此外,应适当增设人文素质课、医学伦理学、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等人才课程。

    (2)合理重组课程

    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把相关性的课程编制成一个系统、紧密的知识模块。国外许多医学院校已在这样的课程改革中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英国London大学每个学期只设一门大课程,依次是医药科学原理、药学的科学基础、治疗学的药剂学与药理学方法,药物开发、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践课程、药学实践。这些大课程将几门相关性强的课程有机组合,综合性很强。我校可以参考这种思路进行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制定一个详细的药学实践方案

    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以致用、整合知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临床药学实践技能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仍在探索阶段,却要求学生在短暂有限的药学实践时间里,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并具备基本的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药学实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校临床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而一个合理可行、详细周密的药学实践方案时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了解卫生部有关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要求,参考先进的药学实践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我校临床药学实践方案的制定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1)药学实践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我校药学实践时间有限,包括医院主要科室轮回实习10周,后专题实习10周。明确药学实践的目标和重点才能充分利用时间,收获最好的实践效果。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和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学生在该阶段应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具体要求。此外,还应建立严格完善的考核方法,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

    (2)药学实践的时间安排

    我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采用“4+1”模式,前四年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最后一年参加临床实习。这样的安排容易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且容易遗忘,而到了最后一年又难以迅速适应临床工作。通过调查可知,我校80%的本专业在校生希望学校能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医院见习,可以是每周一次或每学期集中见习2~3周。故我校可以参考美国药学实践的“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模式,在各学期间渐进安排实践课。

    (3)药学实践基地的选择

    临床药学方向的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临床,选择合适的药学实践基本直接关系到其将来是否能很快进入角色,开展临床药学有关工作。因此在学生参与临床实习前,学校应遴选出合符要求的实习医院。通过多方面了解信息,个人认为有临床药学实践基地应满足以下要求:同意接受临床药学实习生,临床药学开展工作至少包括参与医师正常查房和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至少1-2名临床药学实践经验达2年以上的临床药师。此外,可以把我校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实践基地有机结合。

    (4)药学实践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

    根据当地的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及实习医院的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围绕药学实践目标与具体要求,安排相适应的药学实践内容,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实习单位可与临床实践机构合作,借鉴临床药师培训机构的先进经验,重新设置临床实践课程。特别是在论文撰写阶段,应与药学本科的论文要求有所区别。在临床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为了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更顺利,可在学生完成实践后,邀请院内、外的学术带头人就论文撰写的有关问题进行系统培训。

    4.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我校临床药学各课程几乎采用课堂授课的授课形式,而美国高等教育普遍开设PBL讨论课,由学生掌握主动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虽然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全面展开PBL教学的条件尚不成熟,但老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专题,以问题为核心,开展小组课题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对我校临床药学学生就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临床药学需求脱节比较严重,大部分老师仍按照传统大药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授课。对此,有关老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理论知识渗透到临床实际中去,既讲基础,也讲科研前沿的最新话题,更要讲临床中的应用。

    (2)实验教学改革

    我校临床药学教育的实验课程设置,仍沿袭传统药学教育的实验设置方式,即开设理论课的同时开设实验课。在问卷中有78%的同学认为在进行综合性较高的实验操作时,或者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部分还没讲到的知识时,感到无所适从,理论与实践的无关联和知识学习的断续性强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日本药学教育的实践课多在三年级统一、系统、集中开设的方式不适合我国药学教育情况,但受其优实验教学化组合的思想的启发,进行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组合、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其最终目的均是培养应用型的临床药学人才,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同时,师生应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共同促进临床药学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