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2 15:11:40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1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财务风险;合理规避

创业企业在我国得以迅速的发展,技术进步中积极的动力和最活跃的主体,并且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者、新型产业的踏入者、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建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在吸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外部理财环境的日趋复杂和不确定性,以及创业企业内部的各种原因,使得其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陷入经营危机之中。其中对创业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财务风险因素。如何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对创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利环境,但很多仍然是半途而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很弱,而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政策则可以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保证企业持续经营。

一、大学生创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影响

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外部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自然界总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之中的,而自然灾害往往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这些最终都要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社会制度与文化、顾客的消费习惯与价值尺度、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财政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水平的升降、各国汇率的变动、竞争对手的策略调整,以及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创业面临外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创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创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收益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化解的技术方法

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如图1),化解财务风险。

图1

(1)降低法。创业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外部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式。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建设回收期、投资回收率五项指标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择最佳投资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能力达到最大化。企业筹措资金时,应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既充分考虑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及金融市场状况等市场因素,又要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选择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关注利率、汇率变化,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与长期负债比率,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2)回避法。创业企业财务人员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对风险的估计在运用财务杠杆分析等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需要对具体环境进行合理的假设分析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严格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在回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转移法。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通过某些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将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决策财务风险。

(4)分配法。创业企业在管理上可以采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经营者的决策目标就是降低资本运营的风险和获取高额利润,高风险与高效益总是相伴而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

1、外部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措施,采用降低法,企业的每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或不确定性,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财务管理环境的应变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社会、市场等外部财务管理环境。建立合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投资决策需要使用各种指标进行计算判断分析。利用EXCEL表提供的函数和分析工具,可以建立投资决策模型选择:如表1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合理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采用回避法,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现阶段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采用转移法,为防范财务风险,创业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将财务风险转移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企业资金流动购买一定数量的财产保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上采用联营投资。在资金流动性是方面,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做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创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采用分配法,对于一个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其收益主要来自经营活动,收益质量(即会计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实现创业企业的预期收益。

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规避是决定大学生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创业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2篇

创业计划的组成部分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1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本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创业的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2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

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需求

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3 、市场调查和分析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

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

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4 、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5 、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来源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方案

6 、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

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7 、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 ( 注意管理分工和互 补 ) ;介绍领

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8 、公司资金管理

股本结构与规模

资金运营计划

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9 、财务预测

财务假设的立足点

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

财务分析(现金流、本量利、比率分析等)

10 、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

总体的资金需求

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3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风险预控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难度以及创新主体综合创新实力的制约,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中止、撤消、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经济技术指标,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因此,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有可能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性、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与复杂性,以及企业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技术创新活动延期、中止、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这不仅会引发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发生有形的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时间损失、机会损失、管理损失等无形损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转机建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企业如何防范技术创新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积极寻求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提高预防和控制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及自我创新的能力,己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相当紧迫的任务。

二、技术创新风险来源及其扩散机理分析

1.原因分析 我们一般认为技术创新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外部环境,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技术创新中最主要的风险,如:政策变动、技术替代、消费者需求变动、竞争对手出现等。(2)技术项目,技术创新项目的难度过大,研究过于复杂,会使技术项目风险加大,难以成功。(3)企业实力,企业实力因素包括企业的自身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以及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企业的自身能力指企业资金、技术、生产、市场方面的实力;企业风险处理能力指企业对风险的随机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有保守型、冒险型或中立型之分,不同的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决策的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2.扩散机理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开始于技术发明或技术成果首次商业化用, 经大力推广、普遍采用,直至最终因落后而被淘汰的全过程.依据扩散范围不同,可分为企业内、企业间以及国际间的技术创新扩散等类型。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在创造出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使风险随之扩散,技术创新风险在扩散过程中受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科技主体与市场相互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控对策

1.宏观预控对策

(1)完善规范创新环境的法律体系。国家要抓紧建立符合国情的反对垄断,保障公平交易、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制体系,切实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分割、封锁市场的各种行政性壁垒,防止任何形式的地区封锁、城乡分割、行业壁垒和部门垄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契约意识和信用意识;坚决依法打击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行为,以利技术创新产品畅销市场;严格执法,规范技术市场和其它市场,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转贴于

(2)建立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国家要从法制经济和信誉社会的高度,下决心花大力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台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对侵权者给予重罚和严厉的打击,以维护持有者的权益。此外,政府应关注专利的实施工作,以更好地发挥专利等知识产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实施积极的财政激励政策。国家应加强两方面的激励政策:一是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特别是加强对市场功能作用失效或低效的领域,如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项目的投入;二是改变现行的由承担单位提供配套资金的做法,改为政府对企业的创新项目给予补贴。

2.微观预控对策

(1)树立正确的风险态度。企业的风险态度,是企业职工群体风险倾向的总集,但其中领导者的风险态度起决定作用,因此,关键是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态度。管理者在自己承担风险的同时,要设法使职工感知风险,共同防范风险,企业应当在职工中引入风险机制,进行合理的风险配置,如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建立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等。

(2)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合理与否,将影响到企业的风险辩识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为了辩识和处理风险,企业应强化专门的风险管理职能,以对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统一管理。一些大型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理部,专司风险管理之职,其职能一是企业危机分析及危机干预;二是保险业务决策。

(3)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形成人才引进机制、评价机制、留人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为知识载体的优秀人才的创新作用。

(4)合理进行风险回避。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企业必须对创新项目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对威胁出现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有足够的把握,从根本上放弃使用有风险的项目资源、项目技术、项目设计方案等,从而避开项目风险的。

四、结束语

企业科学地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合理控制和防范各种风险,对企业成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傅家骥 姜福等:技术创新一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企业管理出版社,1982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4篇

“赢在城阳”——“乾运高科杯”城阳区首届青年创业大赛

创业计划书撰写指南(仅供参考)

一、执行总结

本创业计划的简述(包括公司、项目产品、创业团队等基本情况)。

二、项目介绍

三、市场分析项目的创意背景、技术(创意)的描述和前景分析。

1、行业及市场概述(国内及我区行业状况、我区市场容量);

2、项目的市场需求程度(分析项目市场的可接受容量、主要市场);

3、项目的目标市场(结合产品优势、企业优势,确定该产品的细分市场定位);

4、项目的市场竞争分析(从项目的技术优势、营销优势、行业的认知、团队管理优势等多方面分析与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

四、总体进度安排与发展策略

1、项目总体安排(描述项目实施计划、操作周期、阶段目标);

2、项目开发、生产策略(从利用企业优势、合理组合各种资源出发,描述对项目开发、生产、销售进行的合理策划,以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3、项目市场营销策略(制定项目产品市场的推广计划,制定项目产品销售计划,及制定计划时所采取的各种策略);

4、项目获利方式(其中可分析技术的先进性对获利方式的贡献程度等,分析这种获利方式是否是最佳的,及持久性)。

五、创业团队

1、核心团队:教育背景(学习及培训经历)、工作业绩;

2、创业发起人:自我评价(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经营理念)。

六、资金运作与财务预测

1、项目资金来源与运营计划;

2、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3、预测近3年的财务状况,列出主要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

七、风险应对

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5篇

关键词 技术创新项目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经过技术扩散后,通常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的变化,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同时也为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推动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长。但技术创新项目总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一项技术创新成果,从其创意、构思到研究开发以至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同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导致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由此也产生相应的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组织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等等)。企业在决定是否投资技术创新项目之前,需要对它的风险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然而这些风险因素又无法精确化,并且带有模糊性,为此本文采用模糊数学的工具对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1 国内外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国外关于风险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1年美国学者威雷特对风险内涵的概括,他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1951年,索罗首次把技术创新与风险分析联系起来,他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从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个角度提及到技术创新风险及其防范问题。厄特巴克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应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论述风险防范。缪尔塞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技术创新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全面阐述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风险。

我国对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热潮的影响,不少学者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1996年,台湾国立经济研究所陈振远建立的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体系包括五大部分:方案竞争力、企业内部竞争优势劣势、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经营目标一致性、风险管理。宋逢明等基于陈振远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特性、企业能力、宏观环境等入手,建立了一个国内高新技术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马扬等着力于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全面性、重点性和可行性,建立了一套包括5个主指标、41个分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刘希宋等从企业产品开发投资的角度认为,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六类,即环境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刘希宋等还用Delphi法得到了各指标体系的权数。当前从国际性的学术期刊来看,关于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技术方法的开发和理论体系的完善。

总的说来,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对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主要是以主观分析与经验学派为主导的简单定性评价为主理论及方法;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技术创新规模的加大和管理复杂性的增加,专家主观定性判断的缺陷日益显露出来,于是许多客观定量理论与方法被开发和应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测评中,并逐渐成为评价技术风险的主要方法和工具;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发现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价仅靠定量方法是无法正确揭示其水平的,同行评议、专家咨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于是有关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结合起来,建立一些新的模型和方法。

2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指标体系的构成

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项目难度以及创新主体综合创新能力的制约所导致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中止、撤销、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经济技术指标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1 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各阶段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有:技术成功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地接受而导致的风险。如消费者难以认同和接受创新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容量过小,市场处于衰退期等,都会导致创新活动的市场风险增加,甚至失败。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影响创新资金筹措、使用、偿还的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风险投资机制是否健全,资金到位的及时性,新产品开发成本,汇率与利率变动等因素。

(4)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生产系统中的有关因素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如难以实现大批量生产、生产周期过长、工艺不合理、设备和仪器损坏、检测手段落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可靠性差、生产供应系统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等。

(5)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如市场信息失真,技术人才的流失,创新主体的领导人的错误决策,资源配置不合理,风险决策机制不健全,创新过程不协调等。

(6)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对创新项目的不利影响而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如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国家法律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程度,能源政策、科技政策的导向等等。

2.2 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通过前面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U)。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完备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等原则,可以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风险性大小主要受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工艺技术状况和企业的资源素质状况;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宏观环境。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 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应按步骤进行。

转贴于 3.1 找出风险因素集

在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定义第一层指标集为(U1,U2,U3,U4),第二层指标集分别为U1=(u11,u12,u13,u14,u15),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U4=(u41,u42,u43)。

3.2 确定评语集

即在某一评语指标下,对评价对象给出的评定值:记为V=(V1,V2,L,Vg),本文采用5级评价制,即取g=5,评语集V={高、较高、一般、较低、低},集合中“高”“低”是指风险的大小。

3.3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采用AHP法确定第一层次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W=(w1,w2,w3,w4);第二层次(子因素层)指标集相应的权重集为θ1=(θ11,θ12,θ13,θ14,θ15),θ2=(θ21,θ22,θ23,θ24),θ3=(θ31,θ32,θ33,θ34),θ4=(θ41,θ42,θ43)

3.4 确定评价矩阵

设从Uk到V的模糊评价矩阵为:Rk=r11 r12 L r15r21 r22 L r25L L L

Lrnk1 rnk2 L rnk5

其中,k=1,2,3,4;rij表示子因素层Uki对于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rij的值按如下方法确定: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得到对于指标Uki有Ti1个V1级评语,Ti2个V2级评语,……,Ti5个V5级评语,则rij=■。

3.5 进行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先对各子因素层指标Uki的评价矩阵Rk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主因素层Uk对于评语级V的隶属向量Bk·Bk=θk·Rk=(bk1,bk2,bk3,bk4,bk5),其中:bkj=■(θki∧Vij)。

3.6 进行第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由上步中得到的主因素层各指标的隶属向量可构成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即

R=B1B2MB4=b1 b12 L b15b21 b22 L b25L L L Lb41 b42 L b45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即得到目标层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

B=W?莓R=(w1,w2,L,w4)?莓B1B2LB4=(b1,b2,L,b5),其中:bj=■(wi∧rij)

对B进行归一化处理,令■j=■,得到■=(■1,■2,■3,■4,■5)

3.7 得出评价结论

在B中,设■j=max{■1,■2,■3,■4,■5},由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原则确定该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情况属于Vj。

4 结论

本文将技术创新问题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问题,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作了有益的探索,其方法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有实用价值,为决策者在进行技术创新前进行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企业进行项目风险防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罗慧辉.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5)

3 毛荐其,霍保世.技术创新风险与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

4 陈青华,张卓.企业创新项目风险分析与综合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05(2)

5 刘林.应用模糊数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 俞自由,李松涛,赵荣信.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 宋逢明,陈涛涛.高科技投资项目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9(1)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6篇

关键词: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现金流量;净现值;必要报酬率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加强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实现国家创新战略,企业首先要充分发挥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作用,尽快提高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目前中国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企业产品研发投入的原因很多,比如创新意识不强,资金短缺,技术积累不够等等,其中产品开发风险大、项目投资决策困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是摆在所有创新型企业的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中的风险

有效地识别风险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前提。一般来讲,在产品研发到上市的整个过程中,企业面临三种主要的风险,即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产品研发阶段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据研究,产品创新中大约有35%即1/3的项目是由于商业上的失败而中止。 当然,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大小不一。开发难度大、市场需求变化快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必然较大。

2.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在产品开发的活动中,所有的开发资源的使用和配置,都可以视作现金流量的流出,所以在产品开发决策中必须考虑财务风险的大小。

3.产品研发阶段风险

产品研发阶段风险是指由于项目管理,或技术方面,人员流失等方面的因素导致研发成果交付的不确定。新产品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大量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筛选,又需要各种要素资源投入和配置,在这个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研发阶段风险的产生。

产品研发阶段风险应理解成是一个研发型组织在产品研发上的表现出来的综合风险。产品研发阶段风险不等同于技术风险,进一步细分,产品研发阶段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人员流失风险这三个方面。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研发团队中,这三种因素所占的比重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在大型复杂项目中,技术风险是产品研发阶段最主要的风险。

二、技术导向为主的研发项目决策流程

财务部门依据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一年的财务计划,其中包括产品研发总预算,分配给产品研发部门的费用总预算决定了研发部门一年的研发总规模。

市场部门在企业的总体战略指导下,制定新产品市场战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新产品市场战略应该说明新产品的目标市场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分析,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新产品的上市规划、销售量及预期占领的市场份额。

产品经理根据市场部门的信息输入,筛选用户需求信息,评估客户的重要程度,现有产品的特性,形成产品规划书。产品规划书应该包括拟研发产品的目标市场,详细功能说明,技术指标,预估的成本,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利润预期。

接到产品经理的开发需求后,研发部门寻找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并评估该技术方案是否能满足产品经理的要求。如果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或者产品经理要求的技术指标超过了现有方案技术改进的潜力时,产品研发部门就必须与产品经理一起商讨,要么放弃这个产品的研发,要么重新定义产品的需求。找到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下一步就是分析产品研发所需要的资源,并和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进行对比,如果在预算许可范围之内,就着手安排产品研发。如果研发所需资源超过了目前可用资源,研发部门应该和产品经理讨论,有以下几种选择:1.放弃该产品的研发;2.裁剪部分的研发量或者延期该产品的交付时间;3.申请额外的预算,获批后再着手研发。

三、引入财务投资决策原理的研发项目决策流程

要改变技术导向为主的研发项目决策流程所带来的风险,必须在决策中引入财务投资决策原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引入财务投资决策原理的研发项目决策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前面提到,企业在产品开发中,主要面临三种主要风险,即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产品研发阶段风险。在这三种风险中,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是作用于产品研发和销售阶段的风险,而产品研发阶段风险可以看作只存在于在研发段阶的额外风险。在具体的项目决策时,应该区别对待这三种风险,做不同的处理。

在实际的研发项目决策中,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之前,一个关键的任务是该项目的必要报酬率和产品研发阶段约当系数的确定。

项目的必要报酬率可采用按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来调整贴现率的办法,由市场、产品、财务等方面的专家从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角度对选定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来确定风险等级,再根据风险等级来调整贴现率。相类似,对产品研发阶段的风险,也可由研发项目管理人员,挑选一些典型的,敏感的,具有代表性的因素作为研发风险评估因素,从项目管理、技术和人员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估产品研发阶段的风险,然后确定对应的约当系数。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引入了财务投资决策原理的研发项目决策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风险,提高研发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

1.综合考虑了企业财务风险和产品的市场风险,形成了按照风险调整的贴现率,或称为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2.考虑了产品研发阶段的风险因素,形成调整研发阶段现金流出量的约当系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研发阶段的风险。

3.基于研发技术方案来预估产品的成本更有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未来产品上市后的利润的不确定性。

4.从产品研发到预期销售期的时间跨度内核算产品的现金流量,并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用考虑了财务风险和产品市场风险的必要报酬率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7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5-03

自20世纪90年代初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实力扩张迅速,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方面来看,我国现已进入了金融大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监管体系的完善性和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劣势的地位[1]。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现代金融业务技术性强、风险大、创新层出不穷,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高风险的行业,因而需要拥有一大批高智能、高创造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高层次金融人才匮乏,致使金融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和创新能力不强,这既与现代金融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性的行业趋势不符,也与金融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就目前来看,金融专业已出现高校金融类毕业生供给过剩,但许多金融企业却找不到合适满意的高层次金融人才,而且这种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相关研究揭示,现今我国金融行业出现供需缺口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金融企业家为主要代表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和行业领导者;第二是具有高超专业能力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擅于分析研究金融行业市场规律、产品开发与维护、金融风险测量与控制以及对国际市场金融操作规则熟练把握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在金融行业及其相关领域有牢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深厚研究背景的科研型人才[2]。因此,紧密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熟悉金融业务、具有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促使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确保国际竞争的需要。本文旨在根据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促进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人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对金融行业“适企”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缓解我国金融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矛盾。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指与金融行业有关的风险,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行业风险等[3]。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衡量和控制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得失[4]。通过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界定和准确测量,以期达到控制风险和减除风险的发生等目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其动态波动性也急剧增强,金融风险的测量与控制的难度随之增加。因此,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三个方面。因一国金融风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有十分重大影响,许多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研究和探讨实现有效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手段和理论方法等,以期达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度量和严格控制,进而造福于整个社会和国家。

二、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

1.熟悉各种金融业务。熟悉各类金融业务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自身业务掌握透彻,自身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后才可以真正把控金融风险的管理,真正实现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金融业务主要有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其中,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除提供一般信息咨询与业务服务外,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金融行业信息及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针对客户的资产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理财规划方案供客户参考与采纳,以达到客户的理财目标和银行的经营目的。个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负债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个人支付结算业务、业务等[5]。而商业银行主要以存贷款利差和经营中间业务为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各类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长、短期借款)、资产业务(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中间业务等。

2.风险源分析和度量。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风险管理类的高材生,了解几大主要风险源是必不可少的。对风险源的有效把握有利于我们扼住源头、防微杜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开始分析度量和预测甚至控制不利情况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金融风险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制度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金融投资风险等。相应的,金融风险的来源也有来自于系统本身的,也有非系统的。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风险、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则表现为金融产品风险、利率风险、机构风险和投资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熟悉和掌控好了风险源,这对以后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和减控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相应的,在进行风险源分析的同时也要进行风险度量,以便下一步进行准确的风险控制。就人才技能掌握的角度来看,具备风险度量的技能要求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及计量分析工具,对分析对象的波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要求熟悉绝对离差、方差、分位点、系统风险度量?值等度量方式,了解其度量的本质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了解和减控风险。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熟悉好金融业务和分析好风险源之后,理所应当,我们要抓住最终目标——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和管理,最终化解和减控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要求在培养人才专业灵敏的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其审时度势,能结合金融市场国内和世界局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透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引领企业甚至全局从风险的沼泽中走出,并重获生机。风险控制对于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学会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必经之路。风险是伴随决策过程而存在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决策前的风险控制、决策中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后的风险控制。使用各种数据库资料和信息资源,对决策风险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全面反映出决策的人力、技术、管理、市场等有形和无形资本优势和存在的风险程度,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控制在可以预防的范围,规避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转移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这要求金融人才对各种业务和可能的风险源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综合运用多种办法降低风险,将其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三、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策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建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也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外,还要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的外语交流水平以及较高的发现风险的能力与风险规避管理的技能。因此,金融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必须紧随市场需求,课程安排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投资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概率统计等课程应该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来开展,以使培养出的金融专业人才符合企业以及行业的需求。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教学资源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基础。扩大金融专业的教师队伍与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和科研经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是培养金融风险管理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加强教师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高校也应为教师创造与国内外金融实务界和金融教育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投入。高校也可以通过引进交叉学科的专业教师的方法,这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内涵来拓展课程教学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同学科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专业创新水平,促进资深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

3.理论联系实践,实验结合实践。逐步推进和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更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毕业生除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多为学生提供到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参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市场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金融风险管理知识的运用。此外,也可以通过模拟投资或炒股等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管理决策能力。

4.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学相长。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具体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互动环节,以抛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主动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小组讨论、个人问答等方式,增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双赢,教师与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必须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后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能够适应全球金融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努力成为熟悉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的综合人才。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注重传统金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国际洞察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尊厚.新建金融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6):60-63.

[2]邱兆祥.建立与大国金融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0):100-103.

[3]张利军.浅析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38.

[4]孙浩.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以sn寿险公司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09.

[5]刘向华.我国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5):38-39.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风险预警

一、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备性,创业者解读信息及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对市场发展把握不准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大学创业企业的整体风险就是由影响该风险的各种因素在某个时点上相互耦合所表现的结果。我国大学生创业企业创业成功率较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风险太大,如果大学生创业企业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便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风险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进而进行风险预控,化解风险的发生,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风险预警机制实际上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评价各种风险指标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的系统。因此,要构建预警系统必须先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类别加以分析处理;其次,对风险指标设置预警区间,采集风险指标的数值;最后,监控风险指标是否超过预警值,并进行分析和报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设定风险指标的预警值应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设置,财务指标如收入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业务方面的指标,则可以按照公司的年度预算或者同行业的平均值进行设置。

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承担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通过对在广东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诸多风险因素里,平均分最高的10个风险因素依次是:①决策能力的强弱。②经验的多少。③管理层的综合素质。④团队结构与团队稳定性。⑤资本金充足与否。⑥社会人际关系。⑦开拓市场能力强弱与市场营销网络强弱。⑧专业技能的高低。⑨性格因素。⑩市场竞争优势强弱。这10个风险因素分别分布在管理因素、创业者自身因素、市场因素和财务因素。

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警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进行评价和预警分析,并提出对策方案,适时进行监控。因此,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风险识别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风预预警子系统、风险对策子系统和风险监控子系统,见图1。

二、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警指标

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指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第一,财务角度(见表1)。

第二,客户角度(见表2)。

第三, 业务流程角度(见表3)。

第四,创新和学习角度(见表4)。

本课题组依据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指标体系构建出大学生创业企业核心能力风险指标的层次模型图,如图2所示。

三、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警的注意事项

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的预警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①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测对象所处的环境变动大,不可控事件较多,对风险预测结果影响大。②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创业活动缺乏经营记录和可资借鉴的历史数据资料,即便有前后各期往往变化很大,定量预测缺乏可靠的参考价值。③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因素众多,指标体系层次多,不确定性多,而且各因素之间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同时又是动态的、变化的,且表现出极大的模糊性,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风险预测方法是很困难的。④不同的时间区域常常需要不同的大学生创业风险预测方法,形式上难以统一。因此,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应从两个方面注意。

第一,大学生创业企业选择和确定风险指标应注意事项:风险指标的数量适可而止,应着重于风险的关键控制点,选择的指标应能涵盖公司的主要风险,指标太多会分散管理者的注意力;风险指标应综合分为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大学生创业企业资金薄弱,应进行风险的全面控制,防止风险的相互影响;指标的选择应参考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使所选择的风险指标更贴近业务一线;量化的风险指标应按月进行比较分析的,并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指标的更新和完善。

第二,大学生创业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方法的注意事项: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的方法总体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两类。单变量模型是通过单个预警指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企业风险。多变量模型的思想是运用多种预警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侧企业风险。多变量模型比较成熟的方法有评分法(如沃尔评分法)和判别法(它是通过建立统计模型来计算企业面临的风险临界值,然后再和设立的预警临界线作比较,以确定风险程度的方法)。还有其他如主成分分析、多元判别分析(MDA)、Logistic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建立财务和非财务各项指标进行风险预警。本课题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如果创立时间比较短,各项指标数据不稳定,适用于采取单变量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如果创立时间相对较长(如3年以上),各方面运作已相对稳定,各项指标数据已具备连续性、持久性,则可采用多变量模型进行预警分析。

大学生创业企业应定期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情况进行监控,编写风险指标测评报告,将风险指标数值与设定的预警值进行比较,划定一个预警空间,对风险指标值接近警戒值的,及时提出预警并采取措施实施控制;对于风险指标严重超标,则需及时提出风险控制整改方案,必要时可对此开展风险专项监控;对于正常范围内的风险指标,则减少分析或不需进行分析,以突出风险指标预测报告的预警性。企业应根据风险指标测评报告的结果,确定各种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席光继.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与预警系统模型设计[J].时代经贸,2007(3):27-28.

[2]杨建斌,张慧.如何构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J].商业时代,2009(30):31-33.

[3]马志强,洪涛,朱永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12):6-8.

[4]姚立根,陈欣,陈娟.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核心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刊,2010(4):44-47.

[5]刘青,王春瑞.中小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5):51-53.

[6]殷林森,胡文伟,李湛.创业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价模型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1):1-3.

项目来源: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立项课题(09B44)。

作者简介:

范惠玲(1974-),女,云南蒙自人,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