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2 15:11:39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场管理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同时它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

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免费论文。免费论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并从而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其他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做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面,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合理编制作业面的工种、技术等级;合理安排作业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3. 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4. 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

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标准要求预防性试验就是对现场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用品等,在使用前或使用中定期进行机械强度或绝缘性能等特征的试验,避免“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如混凝土强度试验、电气设备与用具的绝缘试验、钢筋的拉断试验等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磨损或意外损伤,可造成设备事故,甚至使周围职工受到人身伤害。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有计划地检修,使其保持在安全运行使用状态,从而确保使用操纵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查验。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5.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应当采取专项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免费论文。

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6. 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在施工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7. 结论

实践证明,安全须得文明,文明导致安全。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现在许多施工企业都已认识到,必须把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作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必保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总之,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 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单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和我们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都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施工安全监督的角度讲, 政府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已从以往的现场监督为主转向行为监督为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 群防群治, 施工生产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 我们制定的事故为零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蒋力,徐致远. 浅谈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安防科技, 2004,(12)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协助完成勘察设计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调查的通知[J]化工设计, 2004,(04) .

[3] 邓智文. 企业安全文化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总承包施工为例[J]建筑, 2003,(11) .

[4] 边尔伦. 建筑工地环境色彩与安全[J]建筑, 2005,(02) .

[5] 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J]建筑安全, 2002,(03) .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2篇

黄花机场很快会迎来“双跑道时代”,在现有跑道东侧380米处,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近距平行跑道可采用隔离平行运行( 即一起一降模式) 和相关平行进近运行。我国近距平行跑道目前主要采用隔离平行运行。建设空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双跑道运行风险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可以全面提升全员的安全素质,对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1]。

1 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风险规律和控制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者应用该科学理论方法,对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妥善处理风险造成的损失的过程,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将风险事故对风险管理单位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和减少风险的不利影响为目标。利用风险管理能辅助风险管理者将许多风险源和危害去除在发展的萌芽状态,有效预防风险导致事故的发生,让风险管理单位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性质,敦促风险管理者采取相关的风险管理技术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2]。

2 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

双跑道运行风险管理,就是应用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双跑道运行这一风险管理对象的特点,对其各个方面运行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主要考虑因素:

(1)不安全事件发生因素(事件发生的根源)

(2)不安全事件复杂化因素(事件发生后,在处理不安全事件时使得事件更加复杂化、恶化的因素)。

实施目视间隔是通过间隔委托形式达到加速飞行流量、丰富管制手段、降低管制员工作负荷、提高机场适航性,以及增加机场跑道的容量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双跑道运行航空器在五边航段实施目视进近时,同一航向道上飞机之间小于5km间隔标准造成的冲突风险进行分析。

2.2 风险评估

(1)碰撞风险评估

各机型配对间隔标准下的综合碰撞风险为1.0312×10-10碰撞次数/小时,碰撞风险小于国际民航组织要求的碰撞风险1.5×10-8,最小间隔标准可行。

(2)冲突风险评估

与长沙机场机型配对占比分别相乘后求和得到前后机8公里五边初始间隔的综合冲突风险为2.6448×10-8冲突次数/小时。冲突风险在“罕见”范围,预计机场10-100年发生一次航空器冲突。

长沙机场机型配对占比分别相乘后求和得到前后机7公里五边初始间隔的综合碰撞风险9.0220×10-7冲突次数/小时。冲突风险在“偶尔”范围。预计机场每年发生一次航空器冲突。

(3)严重度分析及风险等级

2.3 风险控制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知,如果前后两航空器在FAF点的初始间隔为8KM,上文讨论的风险场景的风险等级是“可接受的”,如果前后两航空器在FAF点的初始间隔为7KM,风险场景一的风险等级是“可容忍的”,因此建议前后两航空器在FAF点的初始间隔为8KM,或者当前机为轻型机时,前后两航空器在FAF点的初始间隔为8KM,其它情况初始间隔取7KM。

3 结束语

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有利于空管的发展,为了保障航空运行持续安全,需要对各类风险源进行识别并实施管控。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第二跑道使用后,到2020年可满足每年3100万人次的吞吐量,并可满足A380空中巨无霸飞机起降。本文对黄花机场近距平行跑道运行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保障飞行安全、提高双跑道运行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3篇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表1 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e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图4 360安全体系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伴随着社会生产而产生,只要有生产,就会有安全问题,生产企业就会面临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要求。每10万人死亡率是国际上评价工作场所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每10万人死亡率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为0.60;澳大利亚次之,由1992年的7.00下降到2011年的1.93;德国居第三位,自1990年的5.10下降到2008年的1.87;美国由1992年的5.30下降到2011年的3.30;日本2010年为1.61。经同口径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将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应用到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管控工作中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比较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例,提出适用于集装箱码头企业的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又匾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见图2),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w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

经过半年的试运行, 360安全体系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展现和贯彻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承诺,落实有感领导,全面关注安全;提供上下沟通、双向讨论的途径,增强码头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有助于了解码头企业的整体不安全行为及趋势,识别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改善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目标和方向。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11-14)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0 引言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机—环境组成的生产系统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机电设备如果发生事故,不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和威胁,甚至还会危害员工的生命。所以,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实抓好,争取抓出实效。

1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一些矿井有“大生产主义”思想,重生产轻机电,只要机电设备能转圈就行,“驴不死不歇磨”连轴转拼设备,超能力生产,野蛮使用设备,机电设备检修时间得不到保证,维修保养不及时,特别在生产任务吃紧时,更是如此,设备运行状况恶化。

1.2 机电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根据新的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规定,每个矿井应建有17种基本机电管理制度,但有相当矿井没有按标准去做,去建立相应制度并落实考核,或者虽然建立了,只是做个样子,实际不落实,导致现场管理混乱无序。一些煤矿机电管理监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标准掌握不好,检查深度广度不够,井下监察走马观花,只看表面,跑不到位,查不到实质的隐患。论文格式,设备维护。也有的查到隐患后,执法不严、轻松放过,或者是隐患单子一开,一走了之,既无整改指导意见,也不跟踪落实,隐患整改不闭环,同类隐患反复出现,长期存在,埋下事故种子。

1.3 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1)一些矿井设备管理混乱,井口把关不严,“三无”产品、自制改造产品,随便下井。设备无规划,采购多头、选型不合理,安装使用不正确,维护检修不到位,更新报废不及时。

2)技术管理手段落后,基础管理差,设备的账卡物、图牌板不齐全,甚至干脆没有,或者是现场设备与地面台帐不对号;设备的技术档案、图纸资料残缺不全,更谈不上计算机管理、牌板电子化管理。

3)一些矿井设备管理不平衡,部分设备管理人员和干部,只重视固定设备如提升、排水、压风、通风、强力皮带设备管理,对采区的流动设备管理放任自流不重视,虽抓住固定设备这个重点却忽视流动设备面广量大隐患更多的难点,导致采区机电设备状况差、隐患多、失爆多、事故多。国内近年来几起大的瓦斯爆炸事故,就由瓦斯超限采区电器失爆、工人违章作业引发,应引起重视。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1.4 专业人才匮乏

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队伍不稳定。随着机电专业人才的不断流失,许多岗位人员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岗人员技术不成熟、知识储备不充足、相关操作经验缺乏,致使企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生产效率低下、发展后劲不足,科技和技术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2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与维护要点

2.1 管理制度化

2.1.1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2.1.2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2.2 及时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更新老化设备

煤矿企业中,技术改造是企业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有效改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改造的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论文格式,设备维护。同时,为提高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果断地更新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

2.3 加大资金的规划性投入

根据国家的政策性要求及所设立安全专项基金,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加大煤炭安全生产的长期规划性投入。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技术规程手册》有关行业标准和要求全面、细致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设置和运转以及更新换代。避免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儿缺添哪儿、哪儿漏补哪儿”,特别是严禁“拆东墙、补西墙”行为和做法。果断报废超期服役和安全功能差的老旧设备。

2.4 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论文格式,设备维护。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论文格式,设备维护。

3 结语

总之,煤炭生产机电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确保安全、服务生产、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多个角度进行定位。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性的高效生产上来。并要高度重视生产过程的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等工作,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煤矿开采,2006(2).

[3]张恩惠、刘晓峰编.机电设备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建中.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手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 施工安全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87-02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工作,实际中要结合电力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具体到电力建设工程来说,需要将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下去,通过严格的岗前培训,针对各环节给出具体的安全管理要点,才能确保整个项目高效、快速完成,该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1 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安全生产的出发点符合“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理念。因此建筑从业人员应该将人身安全摆在首位,切实维护人的根本利益。施工阶段存在大量安全隐患,大部分隐患不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也是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的主要原因。只有主动克服这些问题,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完成安全管理工作。

就我国电力建设市场来说,行业安全监督体制逐渐完善,电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安全管理不到位给工程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降低项目实际效益。导致电力施工企业很难在市场立足。而具备较高安全管理水平的企业,不但可以避免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还可以提高企业口碑。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2 电力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问题

施工阶段主要存在作业面多,工序穿插多,人员不固定更换频繁,各工种在安全方面协作不够等问题。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安全管理难度大。本部分主要分析与作业人员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

2.1 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安全生产,表现为:(1)部分企业老板只管赚钱,不管工人死活,违规违法生产,造成安全事故不断;(2)一包代管,很多分项工程承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双方签上一份协议,就认为一切事故与自己无关;(3)行业监管部门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总是依赖于总包企业的安全管理,导致这些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不到位,主体责任不落实。

2.2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部分企业为节省开支,采用比价采购方法采购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劳保用品;施工人员没有保险,一旦发生事故他们得不到救治和赔偿。大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或是使用一些技术落后、安全性差、粉尘噪音严重超标的设备,这样不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频繁出现安全事故。

2.3 企业安全教育不足

电力施工企业在安全教育上不落实,作业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安全施工要求。现如今大部分电力工人素质偏低,安全知识欠缺。部分民工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从事一些相对危险或特种作业,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与自我保护意识,习惯性违章随处可见。例如:不按规定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防护装置不全的工具,电线乱拉乱接,登高作业的马凳、架子、梯子等设施不牢固,电焊作业无证操作等,经常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

3 做好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工作存在与电力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

3.1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

施工生产过程中工程项目部的基本管理部分,也是具体实施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安全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安全生产状况。如果项目经理安全技术素质不足、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进度及效益之间的关系,着眼于短期利益,舍不得在安全生产上投入资金,加上管理人员安全技术水平不高,直接造成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强化管理人员安全教育,特别是项目经理安全责任意识与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促进项目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思想,全面落实每一道安全管理工序与环节,确保安全生产管理质量,及时消除与处理现场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特种作业安全教育

电力施工现场的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特殊工种从业人员作为电力施工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其进入施工现场前需要接受岗前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各地区可以建立特种人员专业培训机构,特种作业人员考试由各地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各施工企业、培训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岗位责任,严把质量关。形成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PDCA”循环模式。培训机构合理规划培训时间与地点,施工企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与培训,培训不达标者不得参与施工。

3.3 其他工人安全教育

新工人入场前组织他们在场地参观,针对各工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艺流程及现场存在危险源的地方,如何应对这些危险源、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劳保用品,让有经验的工人操作机械设备给新人进行演示,要求新人实际操作,可以将其作为判断新工人安全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三级教育是新工人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接受安全教育最基本的一项制度,要落实好该项制度,坚持常抓不懈,不能一阵风,走过场。要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对新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情况,建立健全档案。把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贯穿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和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无论何种安全教育,都需要将培训与考试结合起来,检测教学效果。检测形式灵活,不要局限某一种的形式,比如:分组讨论、口头回答及演示操作等。

3.4 做好整体试验管理

实施整体试验和工程移交阶段的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的重点之一,是施工单位先行完成电气各分系统的试验,以保证整体试验的成功。管理重点之二是要整理好施工中的各种记录,包括图纸变更,在整体试验前提交试验委员会审查。管理的重点之三是编制好整体试验程序初稿,以便提交试验委员会讨论。在整体试验前,还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整理和清扫工作。在整体试验中,施工单位要组织好值班人员,随时处理试验中的有关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它的落实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后期发展,甚至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因此,为确保电力工程质量,要按照施工程序和规则办事,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所有因素,同时,不断优化建设电力工程的管理方案,通过采用先进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相萍.电力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2.

[2] 程红,裴华英.电力建设工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大用电,2012(2):56.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6篇

本文将股票市场的安全,定义为股票市场对立于危机而存在的一种均衡状态,它是建立在有效的监管体系、稳健的机构运行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秩序基础上的稳定而有活力的状态。可以表现为资本品(股票)价格、市场主体的运营状况以及监管效率,其特征则是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流动性。

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决定因素,可以被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就外部因素而言,首先,由于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构成是存在于实质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结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市场等因素的变化,显然会作用于股票市场。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市场是开放的,那么其它市场的外来冲击和汇率波动会对股票市场的安全性产生。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内部因素具有技术(市场)和制度的两重性。股票市场安全或危机的绝大多数,集中于对其市场因素或技术因素的讨论。由于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以及金融风险的外部性,使得股票市场与银行业等其它金融市场一样,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种内生的不安全性,除了被归结为以上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解释则是风险的不可根除性,即金融体系在面临不确定性时,无法在技术上对金融风险进行完全控制。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安全具有制度决定性,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深刻影响着股票市场的安全状态及其变化。金融史表明,金融制度演进往往带来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制度的重大变迁则与金融危机紧密相连。股票市场金融安全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制度因素。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根本特征是转轨经济。有别于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的制度特点是不完善的制度安排和不断推进的制度变迁。在转轨过程中,两种制度的冲突,以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中国股票市场金融安全具有与市场经济迥异的生成机理,其风险本身可能就是制度性的。因此,用市场性的或技术性的,可能难于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安全状况,在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对中国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制度可能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的基本假定是在既有经济和封闭条件下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研究,因此由实质经济和外来冲击等因素构成的外部因素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本文主要是着眼于对其制度因素的理论说明,因而没有过多的讨论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技术(市场)性。

对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结构的大量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较大,高于发达国家股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并不显著。对于这一现象的可能(或许是只能)的解释是我国股市存在着制度风险。这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的制度缺陷,表现为市场行政化,市场机制缺失、监管制度缺陷和制度体系的欠完备性。其根源则是我国股票市场在转轨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新旧制度的冲突,计划与市场的作用,使得隐性的政府担保和制度行政化成为制度性风险形成的源泉。由于风险性质具有制度性,从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安全具有制度决定性,与市场经济国家具有迥异的特征。而就危机而言,在过度投机、资金推动型股市,融资制度缺陷以及缺乏风险对冲机制的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危机具有制度生成机理。而危机的过程可以表现为由于作为抵押品的资本品(股票)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债务关系中断,和抵押品的强制出售,最终诱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典型的但却是“中国化”的债务紧缩型危机。同时,由于入市资金的“灰色性”,大量资金来源于非法入市的银行贷款,因而股票市场的危机可以迅速传递到银行业。同时,作为虚假的国债投资的被迫出售,亦会引发债券市场的大幅下跌。近期这一现象已显著地呈现出来。

在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制度结构分析中,股票一级市场的制度分析主要包含了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两方面的。尽管渐进式的改革正在进行,但是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制度安排仍表现出显著的计划性,使得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股权结构特征。这种股权结构特征尽管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否产生作用尚有争论,然而它必然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行为不规范性。从而,也就必然损耗了市场效率以及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发售机制的缺限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无法得以优化。另一方面,曾经严重滞后但逐渐建立的退市制度,尽管显现出一定效果,但制度的不完备性使得金融安全的隐患缺乏有效的约束。

毫无疑问,股票二级市场的制度安排与股票市场的安全性之间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第四章),因为它决定了股票价格的形成及其波动,从而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流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作用。这一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交易制度,市场稳定制度和结算制度。总体上看,我国以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特征的交易制度,基本上能够保证交易需求,尽管有增大市场波动性的因素,但总体上对安全性尚无威胁。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稳定制度措施主要包括涨跌幅限制,有效竞价范围的限制和临时停牌制度。而理论界对我国股市市场稳定制度实际效果的主要争论,主要集中于涨跌幅限制是否真正增进了市场稳定性,是否产生波动性溢出、价格延迟发现和波动性干扰效应。证券结算制度具有控制风险的功能,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又令产生结算风险。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我国股票市场的结算风险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券商透支。

有效的监管既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金融监管正是当局应对危机的产物,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史就是金融危机的。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变迁一直处于“发展与规范”和“计划与市场”的冲突之中,同时还必须面临市场相当普遍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受到市场发育、国有改革、监管理念和技术手段等多种条件的约束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主体的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尽管其尚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其实施效果仍差强人意,但是制度体系仍得到不断完善,其作用也愈来愈显现出来。本文还对我国股票市场二级市场中的内幕交易监管制度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就相对股价(股价波动)而言,股票价格波动大且爆发性强,同时具有比美国股市更剧烈的单日振幅。从总体趋势上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996年后波动趋于平缓。就绝对股价而言,对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理性问题争论十分激烈,焦点集中在市盈率标准以及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理性泡沫的证据。从市场主体的运营状态来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差但近期有所改观,上市公司资产整体质量较好但不良资产较严重的企业引人关注。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结构缺陷和行为的不规范性,同时国有股问题使股票市场结构性调整难以推进并将长期困扰我国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的运营主体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证券公司。原有产权制度的缺陷、行业政策及恶性竞争,再加上近三年的股票市场的下跌,使得证券行业出现整体性亏损和资产质量的严重恶化,有些证券公司已经面临流动性风险的冲击和客户挤兑,更有些证券公司已实质上破产。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经过十年来的改革,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市场发展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违规行为仍比较普遍,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管成本高昂且缺乏约束力,监管体系仍需改进和完善。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7篇

本文将股票市场的安全,定义为股票市场对立于危机而存在的一种均衡状态,它是建立在有效的监管体系、稳健的机构运行体系和规范的运行秩序基础上的稳定而有活力的状态。可以表现为资本品(股票)价格、市场主体的运营状况以及监管效率,其特征则是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有效性和流动性。

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决定因素,可以被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就外部因素而言,首先,由于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构成是存在于实质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的增长与结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市场等因素的变化,显然会作用于股票市场。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市场是开放的,那么其它市场的外来冲击和汇率波动会对股票市场的安全性产生。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内部因素具有技术(市场)和制度的两重性。股票市场安全或危机的绝大多数,集中于对其市场因素或技术因素的讨论。由于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以及金融风险的外部性,使得股票市场与银行业等其它金融市场一样,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这种内生的不安全性,除了被归结为以上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解释则是风险的不可根除性,即金融体系在面临不确定性时,无法在技术上对金融风险进行完全控制。

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安全具有制度决定性,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深刻影响着股票市场的安全状态及其变化。金融史表明,金融制度演进往往带来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制度的重大变迁则与金融危机紧密相连。股票市场金融安全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制度因素。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根本特征是转轨经济。有别于市场经济,转轨经济的制度特点是不完善的制度安排和不断推进的制度变迁。在转轨过程中,两种制度的冲突,以及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中国股票市场金融安全具有与市场经济迥异的生成机理,其风险本身可能就是制度性的。因此,用市场性的或技术性的,可能难于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金融安全状况,在制度缺陷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对中国股票市场金融安全的制度可能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的基本假定是在既有经济和封闭条件下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研究,因此由实质经济和外来冲击等因素构成的外部因素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就内部因素而言,本文主要是着眼于对其制度因素的理论说明,因而没有过多的讨论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技术(市场)性。

对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结构的大量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较大,高于发达国家股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所揭示的风险收益关系并不显著。对于这一现象的可能(或许是只能)的解释是我国股市存在着制度风险。这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的制度缺陷,表现为市场行政化,市场机制缺失、监管制度缺陷和制度体系的欠完备性。其根源则是我国股票市场在转轨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新旧制度的冲突,计划与市场的作用,使得隐性的政府担保和制度行政化成为制度性风险形成的源泉。由于风险性质具有制度性,从而我国股票市场的安全具有制度决定性,与市场经济国家具有迥异的特征。而就危机而言,在过度投机、资金推动型股市,融资制度缺陷以及缺乏风险对冲机制的条件下,我国股票市场危机具有制度生成机理。而危机的过程可以表现为由于作为抵押品的资本品(股票)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债务关系中断,和抵押品的强制出售,最终诱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典型的但却是“中国化”的债务紧缩型危机。同时,由于入市资金的“灰色性”,大量资金来源于非法入市的银行贷款,因而股票市场的危机可以迅速传递到银行业。同时,作为虚假的国债投资的被迫出售,亦会引发债券市场的大幅下跌。近期这一现象已显著地呈现出来。

在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制度结构分析中,股票一级市场的制度分析主要包含了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两方面的。尽管渐进式的改革正在进行,但是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制度安排仍表现出显著的计划性,使得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股权结构特征。这种股权结构特征尽管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否产生作用尚有争论,然而它必然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行为不规范性。从而,也就必然损耗了市场效率以及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同时发售机制的缺限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无法得以优化。另一方面,曾经严重滞后但逐渐建立的退市制度,尽管显现出一定效果,但制度的不完备性使得金融安全的隐患缺乏有效的约束。

毫无疑问,股票二级市场的制度安排与股票市场的安全性之间具有更为直接的联系(第四章),因为它决定了股票价格的形成及其波动,从而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流动性和有效性产生作用。这一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交易制度,市场稳定制度和结算制度。总体上看,我国以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为主要特征的交易制度,基本上能够保证交易需求,尽管有增大市场波动性的因素,但总体上对安全性尚无威胁。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稳定制度措施主要包括涨跌幅限制,有效竞价范围的限制和临时停牌制度。而理论界对我国股市市场稳定制度实际效果的主要争论,主要集中于涨跌幅限制是否真正增进了市场稳定性,是否产生波动性溢出、价格延迟发现和波动性干扰效应。证券结算制度具有控制风险的功能,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又令产生结算风险。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我国股票市场的结算风险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券商透支。

有效的监管既是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金融安全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金融监管正是当局应对危机的产物,金融监管的制度变迁史就是金融危机的。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的变迁一直处于“发展与规范”和“计划与市场”的冲突之中,同时还必须面临市场相当普遍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受到市场发育、国有改革、监管理念和技术手段等多种条件的约束我国股票市场发行主体的监管制度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尽管其尚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其实施效果仍差强人意,但是制度体系仍得到不断完善,其作用也愈来愈显现出来。本文还对我国股票市场二级市场中的内幕交易监管制度和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安全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就相对股价(股价波动)而言,股票价格波动大且爆发性强,同时具有比美国股市更剧烈的单日振幅。从总体趋势上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996年后波动趋于平缓。就绝对股价而言,对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理性问题争论十分激烈,焦点集中在市盈率标准以及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理性泡沫的证据。从市场主体的运营状态来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差但近期有所改观,上市公司资产整体质量较好但不良资产较严重的企业引人关注。目前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结构缺陷和行为的不规范性,同时国有股问题使股票市场结构性调整难以推进并将长期困扰我国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的运营主体中最令人担忧的是证券公司。原有产权制度的缺陷、行业政策及恶性竞争,再加上近三年的股票市场的下跌,使得证券行业出现整体性亏损和资产质量的严重恶化,有些证券公司已经面临流动性风险的冲击和客户挤兑,更有些证券公司已实质上破产。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经过十年来的改革,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市场发展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违规行为仍比较普遍,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管成本高昂且缺乏约束力,监管体系仍需改进和完善。

机场安全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24日

一、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一)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综合素质差。有些施工人员对安全标准存在不熟悉、不了解的现象;不少企业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是没有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保证和人力物力支持,使得安全管理部门形同摆设。

(二)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1、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仅凭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无法做到及时发现、汇报和排除安全隐患。

2、机械设备、车辆管理不善,违规使用,很多情况下不符合管理规定即进行操作。

3、材料管理紊乱。没有建立有效的材料进场验收制度以及安全材料台账是不少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4、不按规定实施程序。施工单位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坚持原则,硬着头皮施工给现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5、随着文明施工和绿色工地创建工作的开展,施工企业对此给予了较高重视,但 “人、机、料、法、环、测”综合安全管理意识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基础,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走过场,缺乏针对性。企业三级安全教育、台账,包括现行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操作规程,现场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班前安全技术交底等,这些方面的落实还远远不够。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考核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对责任制签订不重视,存在漏签、代签现象,未真正体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根本目的。

二、市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影响因素

(一)建设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如何正确理解并予以贯彻落实,是安全监督管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二)市场不规范,分包现象普遍,工期盲目压缩。招投标市场不规范,招标机制不够健全,造成施工企业为中标,不惜压低标价恶意竞争,中标后为盈利违反约标时承诺,安全管理上不肯投入、少投入,有的分包给资质不符合要求、管理差、流动性大的施工队伍,施工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在安全管理上不肯管、不想管、管不了是普遍现象。

(三)安全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建设急需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现有人员从数量、质量上讲,已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

(四)信息化的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对工程现场安全信息的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要求的落实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需要予以改善。

(五)行政处罚机制有待研究。目前,邹平县实施项目经理管理制度,对项目经理进行扣分考核。从实施情况看,该方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三、当前市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策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奖惩力度。监管部门在强化激励机制,运用市场规律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上进行安全生产与市场挂钩、不良行为上网公示并计入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以对安全生产结果进行监管。行政处罚的力度必须加强,在现有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扣分的基础上必须对工程的经济收益人进行直接的处罚。

(二)从对项目部的管理转变到建立施工企业安全诚信机制。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行为予以诚信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市场和企业资质挂钩,将有效地促进企业自发、主动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内部安全保证体系。

(三)规范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予以了明确,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来说,监管机构必须认清建设各方对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避免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

(四)抓好安全专业队伍的培养。要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安全管理人才,建立常设的民工学校和设置师资队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工作。

(五)规范现场各施工队伍安全生产行为。对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需要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生产要求,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队伍的安全行为受控。

(六)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对文明施工的好坏 “一视同仁”,不利于管理也会造成文明施工企业的逆反心态,因此要完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详细内容。

(七)建立PDCAP系统。在计划、实施、检查、整改的同时,必须增加考核和处罚,也就是PDCAP系统,以此实施对施工企业的纵深管理,确保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转运.公路与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