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的思考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1 15:51:03

翻转课堂的思考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1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课堂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卢强(1981—),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研究。E-mail:。

“学生在家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到学校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的“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或“反转教学”)逐渐风靡全球。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介绍、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方面,还没有看到从实证的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的案例。为此,笔者于2012年秋对信阳师范学院开设的“非线性编辑”课程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期掌握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方法与注意事项,促进课堂教学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与实施

(一)教学准备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影视技能培养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内容与“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摄像技术”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合成”等内容均以前期的课程内容为基础。也就是说,“非线性编辑”课程表面上是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实践技能,实则是注重视频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相融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不仅要传授概念、原理、规则等理论知识和程序性操作知识,同时还肩负着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将程序性操作知识与具体实践问题相结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原理、规则等解决具体问题”的隐性知识的授导,[1]这些知识难以通过传统的授受方式习得,必须经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讨论、情境任务、师徒传授等)生成。因此,我们利用“翻转课堂”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革新。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考虑到“非线性编辑”课程的实际要求,我们从教学视频和实践活动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准备。

1. “翻转课堂”视频录制与准备

依据“非线性编辑”课程教材,结合前期基础课程教学,我们将课程内容分为“非线性编辑概述”,“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视频剪切与镜头组接”,“视频特效”, “视频动画”,“字幕掌握”,“视频合成”,“音频制作”等模块。同时,为了便于学生观看和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又将各模块细化为“知识点组”,并针对“知识点组”进行课前教学视频录制,如在“素材采集、导入与管理”模块中,我们又将其细化为“模拟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数码摄录一体机视频采集”和“素材导入与管理”等三个“知识点组”,并针对各“知识点组”录制教学视频,这样不仅方便了视频录制工作,还减缩了单个视频的长度(单个视频长度控制在5~15分钟),使得单个视频针对性更强,便于学生观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能够完全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录制多种版本的教学视频,[2]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当然,自制教学视频对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时间提出了挑战。因此,为提供更为全面的视频材料,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还搜集、整理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备学生选择。

2. “翻转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任务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只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才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为此,我们以“课程内容体系为中心,联系社会需要,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性实践任务”为原则,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具体设计中,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任务(如:本体类知识可以创设情景化实践活动任务;认知类知识可以创设真实性任务或面向真实世界、真实问题的假设性任务;现象类知识可以创设交流性、分享类或协作类任务[3]),并在难度上将它们分为知识巩固和技能拓展两类实践活动。其中,知识巩固类实践活动是针对视频讲解而设计的具体操作练习式的实践活动任务,是必做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或技能;技能拓展类实践活动是指具有一定挑战性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根据实践情境,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处理实际问题,是选做项目,此类任务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在借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和Robert Talbert研究的基础上,[4]结合“非线性编辑”课程特点和大学生学习特征,设计了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讨论和课后升华”三个阶段的翻转课堂实施过程(见图1)。

1. 课前自学阶段

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5]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接受、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共享到网络硬盘,并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周应学习的视频内容以及实践活动任务。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或操作技巧,并通过完成技能巩固类实践活动任务来检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谈、网络交流(如QQ、飞信、微信等)等方式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来解决。最后,记录讨论之后遗留的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交流平台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解或组织讨论。

2. 课中内化阶段

翻转课堂中,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6]要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必然需要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这里的课堂活动不是传统的“授受主义”的单一的教师讲授,也不是仅仅重视课堂教学表面“活跃”的教学活动,而是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的翻转教学中,我们根据课下收集、整理的问题的性质决定是组织“以实践活动任务为主线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问题研讨为主体的讨论式课堂”。如果问题是操作性的、过程性的或通过教师讲解即可解决的,则按照探究式课堂组织;如果教师所搜集的问题是争议性的、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教师通过5~10分钟的讲解很难说清楚,则组织讨论式课堂活动。

在探究式课堂中,首先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操作性问题或疑难点进行讲解,演示操作过程。接着,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教师从旁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并在适宜的时候进行指导或辅导,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防止探究流于形式、学习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自评(或由教师总结或反馈),即通过有指导的任务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与自评,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组织讨论式课堂时,首先也是对问题的讲解。只是问题的性质不同,这里的问题不再是程序性或操作性的问题,而是理论知识的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讲解是对问题的概述与说明,之后教师抛出经过设计和加工的更具讨论性质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所讲解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争鸣。教师此时要注意引导好讨论方向,以免讨论偏离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则对讨论过程进行梳理与总结,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翻转课堂活动组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敏感地意识到多数学生的困惑,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并给予引导。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有些问题或假设教师可能从来没遇到过。因此,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7]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讨论活动。这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课后升华阶段

通过课前自学、课中内化,学生基本已经理解并掌握了该章节的知识内容,然而它们仍然是孤立的、与现实相分离的、不具现实效用的惰性知识,[8]要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习得操作技能,还要求能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无意识的“利器”。这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掌握怎样用、怎样用得更有效、更艺术。因为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是,更应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的思想结构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并解决问题,[9]这不仅需要练习、反思,也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锻炼。因此,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每一“知识点组”设计了技能拓展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后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同时辅以反思活动,促使学生课后自主探究与反思,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与升华。

二、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系统完整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对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进行具体评价,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课程或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媒介手段的评价等。[10]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使用视频自学,再组织课堂讨论或问题讲解,进行知识内化的”、将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进行翻转处理的新型教学形式,知识学习在课前通过视频自学完成,而课堂活动主要是为了知识的内化与深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评价重点理应放在改变或推动教学改革的内容上,如:教学媒介材料的优劣,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是否处理得当,教学形式是否普遍被学生接受,以及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等方面。为此,我们按照教学视频资源、课堂活动组织、交流与沟通和学习成效等四个维度设计并制作了“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同时对授课对象——2010级教育技术学班的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98.5%;然后将获得的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学视频资源效果分析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习得知识、操作技能。视频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活动的组织,关系着后续学习活动的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习的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对“非线性编辑”课程的教学视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资源的视觉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视频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且认为本课程的教学视频长度比较适中,便于观看。同时普遍认为教师能及时提供视频的重难点讲解手册,帮助学生学习。然而对教学视频的互动性评价较差,普遍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视频没有有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学习的持续(相关数据见表1)。同时,对视频教学资源长度进行调查发现,1.5%的被调查者认为1分钟比较适合, 53.1%的认为5~10分钟比较合适,23.4%的认为2~5分钟比较合适,18.8%的认为10~20分钟比较合适,3.2%的认为需要大于20分钟。可见,视频教学资源长度最好控制在2~20分钟。当然,教学视频的长度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如果知识点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可以适当延长视频长度,若相反可适当缩短长度。当问及何种形式的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的”(60.3%)、“结构合理,有针对性的”(41.3%)最受欢迎,然后才考虑时间长度、画面质量、声音质量(本题项为复选题)。可见,教学视频是否具备吸引力的关键在于主讲教师对知识处理是否合理、有序,对知识结构分析是否清晰、明了,对知识内涵讲解是否深彻、有启发性。

注:表中各题的答案按照李克特五等级选项进行编制,表中数字从1到5代表了认同的五级,数字越大,表示被调查者越认同题目所陈述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知识传递的场所,而翻转课堂的课堂,是质疑问难、知识相遇、思想碰撞的场域,是对学习问题的探讨,是师生的互动交流。对课堂教学活动情况调研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讲解组织得较多,而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讨论组织得较少。因此,对课堂发言频率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普遍认为自己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较少或几乎没有有价值的发言(以上内容的相关数据见表2),由此造成课堂活跃程度评价较差(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8.6%的学生认为比较活跃)。同时,数据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为教师没能引起讨论(4.7%的学生认为教师能非常好地提出问题,激发讨论;34.4%的认为比较好;42.2%的认为一般;其余的认为比较不能或非常不能),同时还应考虑课堂讨论文化不足造成的影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害怕在课堂上,特别是在集体面前发言(一点也不害怕或比较不害怕的仅占25%),所以课堂的活跃程度也就不是特别好。因此,要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要求教师做好引导组织工作,还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讨论分享的氛围,培养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和习惯。

在“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不仅是课堂内化知识、深化理论的重要手段,还是贯通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升华等三个阶段的策略和工具,也是课堂组织的一种方式。因此,探究活动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调查发现“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究活动组织得比较多(非常多17.2%,比较多50%,一般18.8%,其余的为比较少或非常少),难度比较适中(非常适中6.3%,比较适中70.3%,一般18.8%,其余的为不适中或非常不适中)。学生普遍认为针对性强(30.5%)、有创造性(30.5%)、自由发挥较强(29.3%)的探究型任务比较受欢迎,而“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性操作(4.9%)普遍受到抵制。因此,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要依据课程内容,设计并实施有针对性、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探究任务。

(三)交流与沟通效果分析

“非线性编辑”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且偏重实践性的课程,其知识、技能不免会具有较强的情境依赖性、内隐性等特征,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体验以及实践之后的反思和共享等对知识习得的作用,[11]也就是知识在体验中生成、在反思中发展、在共享中增值。沟通、交流与分享不仅是解决疑问的方法,还是生成智慧、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的有效路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交流互动非常重要(53.1%的认为非常重要,42.2%的认为比较重要,认为一般及其以下的仅占4.7%),但课下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手段(如QQ、飞信、微信等)进行交流的频率较低,与同学进行合作或协作探究的频率也较低,与教师的交流则更少(见表3)。可见,学生虽能意识到交流和沟通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却由于害羞或原有习惯而使实际学习过程中交流、合作较少。打破原有习惯,克服害羞心理,努力实现学习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达成群体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

(四)学习结果分析

站在教的立场上,预期的学习结果称为教学目标,而站在学的立场上,它被称为学习结果。无论从教的立场还是学的立场,在课程教学评价中,学习结果是指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为有效确定翻转课堂的效果,我们从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学生自评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比较好地(非常熟练的7.8%,比较熟练的42.2%,一般的40.6%,仅有9.4%的认为掌握的比较不熟练或几乎不会)掌握了非线性编辑技术,具备利用所学软件剪辑视频的能力。教师评价方面,我们依据历年该课程评价的方式——以“非线性编辑”课程作品评价量规为工具,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与往届学生相比,学生对非线性编辑的技能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反思与审视

通过“非线性编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分析发现,翻转课堂并没有明显地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分析其原因发现,我们虽在“形”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却没有做到“神”似。虽录制了视频,但互动性、交互性不尽如人意;虽组织了课堂讨论,但没能有效激发兴趣,激起讨论;虽进行了课堂探究活动,但操作性任务比重高,难以培养高级思维与技能;虽重视交流沟通,但由于氛围营造不足,造成沟通流于形式。若想从形似走向神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师生角色重定位: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1. 教师角色重定位:实现翻转的“基”

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的讲授以及黑板粉笔的应用,系统地把书本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1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者。而“视频—课堂—教师”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将学生看成是具有较强能动性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教师则通过制作视频、组织课堂、课后辅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不同理解,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正经历着一次新的建构。

(1)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

翻转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是教学视频的研发者与建构者。一个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传递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的持续,还是翻转课堂进行的物质前提。因此,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自行设计、录制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会录、能录,还要求录制的视频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互动性强、有吸引力。同时,要为视频提供引导性强、结构清晰的视频副本,供学生在观看视频前了解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能集中精力在视频内容上,并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复习。总之,教学视频研发者与建构者的角色不仅对教师的视频录制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知识处理能力、知识讲解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教师工作的时间提出了挑战。

(2)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

如果说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前提与基础的话,那么互动交流则是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颠覆传统的授受主义教学方式的缘由。然而实践表明,翻转课堂仅仅为师生、生生提供更加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加强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课堂在探索、讨论中成为质疑问难、交流思想、内化知识的场所。这些均要求教师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改变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情感需要,[13]创造性地设计好探究活动,组织好课堂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交流和合作中发展自我。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从“控制”、“对立”走向“交往”、“对话”。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对话者。教师通过对话,使自己融入课堂讨论,在讨论中发表观点,适时质疑,及时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为激荡智慧、促进发展的场域。

(3)课后学习的辅导者

课前视频是课堂翻转的基础,课中探究讨论是课堂翻转的灵魂,课后探究则是知识深化、技能提升的过程。此时,教师不再是课前的研发者,也不再是课中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而变成学生课后探究活动的辅导者、促进者。教师逐渐隐退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时的帮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拉学生一把,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隐退为学生学习反思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及时反思,记录所思,外化所思,促进知识升华。

2. 学生角色重定位:课堂翻转的“本”

“颠倒的教室”不是学生毫无组织的、自由的、随意的学习,[14]而是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探究活动或讨论活动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即在课前能够自觉学习视频,课中能积极探究、参与讨论,课后能克服困难、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升华知识。可见,翻转课堂是一个建构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15]学生只有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才能成为翻转课堂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达到教学最优化。

(二)精制课程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石

观看课程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果学生不能按时学习完课前教学视频,就没有办法参与下一环节的课堂活动,易使翻转课堂流于形式。因此,精心设计、录制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石。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分析调查数据,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程教学视频的质量。首先教学视频应精细设计且有针对性。所谓精细设计是指要合理细化课程的知识点,并形成涵盖所有知识点的“知识点组”体系。当然“知识点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其讲透彻、讲明了;太小易造成知识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所谓有针对性是指每个教学视频均要对应特定的“知识点组”,从而利于学生查找、观看与学习。这就要求在视频录制前,根据课程内容,细化课程知识,形成精细的课程“知识点组”体系。同时,针对各“知识点组”设计视频录制方案和视频讲解方案,并按设计精心录制视频。这均对教师处理课程知识内容的能力与教学视频设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针对单个“知识点组”设计并录制微视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教学视频应力争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有较强的互动性。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视频做得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固然不难,然而要做到生动形象、互动性强却着实不易。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视频录制中,注意用语,巧用案例,以例言知。同时,视频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在视频录制时不能及时感知学生的疑问。因此,在视频录制中,可巧用等待技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提高视频的互动性。“著名教师窦桂梅在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母亲的爱与忍’这一文章主题,向学生提问‘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她的一句‘继续谈,我可不评价’,表现出了她耐心的等待和深切的期待。在等待和期待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体验到安全的气氛。在这样的安全感及成功的体验中,学生能够扬起自信的风帆,养成乐于尝试、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16]当然,等待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实现学生学习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最后,教学视频要画面清晰、音质良好、时间长度适中,从而使视频能看、易看。

(三)重建“对话”: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最大的变化是知识传授在课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来完成,而课堂成为师生对话、达成理解的场所。对话“不仅是教育交往的方式,而且也是教育情境。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为教育活动所吸引,他们共同参与、合作、投入和创造相互交往活动,因此对话不仅仅是指二者之间的狭隘的语言的谈话……这种对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指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领”。[17]课堂只有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意义溪流”在教师、学生之间的流动,才能实现“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18]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堂活动组织中,应坚持“尊重彼此的观点,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行动(实践)验证”等原则,重建课堂“对话”。[19]也就是说,首先应营造一个尊重、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其次,结合课前学习与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创设对话空间;最后要精心组织课堂对话活动,实现“意义溪流”的自由流动。同时,在组织课堂对话活动时,要避免简单的“独白型教学对话”,恰当使用“技术型教学对话”,力争做到“生命型教学对话”。[20]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碰撞、生命相遇的场域。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简单翻转,而且是从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进行师生角色重定位、精制课程教学视频、重建课堂对话是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11] 卢强. 基于e-Portfolio 高校实践性课程评价模式的重构[J].中国远程教育,2012,(5):46~50.

[2] [5] [1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 卢强. 课程学习活动设计重审:活动理论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12,(7):95~101.

[4]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DB/OL].[2013-01-20]. http:///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6] 胡弼成,陈小伟. 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2.

[7] [14] 王长江,李卫东. “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54~59.

[8] 冯锐. 基于故事的深度学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26~32.

[9] 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29.

[10] 宋彩萍,王江红.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28~31.

[12] 刘丽平.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2~66.

[13] 俞红珍.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J].中国教育学刊,2010,(1):82~84.

[16] 李如密,王冬黎. 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46~49.

[17] 金生鈜. 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18] [英]戴维·伯姆. 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2篇

近年来,为了实现对传统教学方式弊端的变革,不断有新型的教学模式涌现出来,包括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动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学案导学式学习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创新旨在追寻和探索教育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实现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基于网络课堂的学习应运而生,这是所有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现实。乔布斯曾经非常遗憾地发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样一个战略性的难题,正在被有勇气的教育实践者一步步地尝试解决,翻转课堂即是此中范例。

“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即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

式[1]。由于与传统的“教师在教室授课、学生回家写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称之为“翻转”。

可见,翻转课堂模式由传统的“先教后学”颠倒成了“先学后教”,即由原来的“课上传授,课下内化”转变为“课下自学,课上内化”的形式。此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角色中主导者的成分削弱,而陪伴者的成分加重,可以说教师此时成为了“整体教学方案的策划者、测评反馈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开放平等的交流者”。而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加强,在观看“课前视频”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观看,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深度预习和自学,并产生疑惑点;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以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为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小组化互助合作的力度,为更多学生搭建了表达自己观点、与众人分享的平台。

二、在化学复习课中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中学的不断尝试和推广,我们也逐渐有了观摩和实践的机会。笔者在2013年12月26日参加了由杭州学军中学举办的“全国翻转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高三学生上了《酸式盐》一节的专题复习课,首次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收获颇丰。

1.基于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总体教学规划

将一节复习课设计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首先做出不同于以往课堂的整体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微视频、前测练习、课堂教学”三大环节。

传统课堂的《酸式盐》专题复习一般就是将相关知识点带着学生一起回顾,用问题导学和讲练结合等方式把重难点内容逐步落实,留给学生自学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比较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用微视频的方式把相对基础的知识点逐一展现,并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前测学案中则设计了与之密切相关的8个问题。之后,笔者结合前期工作及前测学案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规划,相对高效地完成了这节复习课的教学。

2.微视频及前测学案的制作

课前微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符合心理学上中学生注意力能高度集中的时间长度。微视频制作力求短小精悍、内容凝练,一般性知识高效率铺垫,重难点知识着力传达,穿插视频、图文、板书等形式,配以教师亲切生动的语言讲解,使其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读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有研究表明,当被问及何种形式的视频能引发学生兴趣时(可多选),“讲解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占据 60.3%、“结构合理,有针对性”占41.3%,然后才考虑时间长度、画面质量、声音质量等因素[2]。而前测练习的针对性强,紧密联系视频中讲解的内容与方法,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又能达到及时应用、巩固和检测所学知识的功能,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在本节《酸式盐》复习课的微视频制作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科学视频、实验装置、生活案例、数据对比等,把“酸式盐的形成、溶解性、热稳定性”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复习,同时逐步渗透化学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最后一个环节中,笔者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从“微粒观及定量”的角度分析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埋下

伏笔。

3.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课堂被誉为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难的平台,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3]。所以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通过精心策划和合理指引,让课堂成为学生内化知识、提升思维的场所。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从教授者、课堂控制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新情境,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交流互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疑惑和观点,教师也需要把自己扮演成讨论者中的一员,适时发问、点拨和引导,从而激荡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分析翻转课堂的前测学案,可以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效果和对知识方法的掌握程度,从而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设计提供鲜活的学情资料,使得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环节更有针对性,并将节省下的时间为少数薄弱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批阅完《酸式盐》复习课的前测学案后,笔者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归纳,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将微视频后的课堂教学活动分为两个大的环节,首先是落实在学案中存在的三个问题,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部分学生的疑惑;其次是就“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进行深度剖析,通过设置一系列基于高阶思维的情境,实现“基于微粒观角度分析酸式盐”问题的教学目标

4.教后反思

在笔者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了《酸式盐》复习课之后,曾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交流,经过沉淀和反思,有以下体会:

(1)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但是教师在亲切清晰的讲解中给出了简洁而凝练的实例和方法,让学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迅速抓住重点,而且还可以按下“暂停键”思考甚至反复观看,为重难点知识的落实打下了基础;

(2)前测导学案中的问题与微视频的内容紧密相关,不仅有助于应用教师讲到的思路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更可以及时而精准地反映出学生的问题,为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

(3)在微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关于酸式盐的部分基础知识,课堂上节省出了时间,使得学生有了更多参与讨论交流及发言的机会(例如基于定量计算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探究),初步实现了从“关注学习结果”向“关注学习过程”的

过渡;

(4)在课堂上不断进阶的环节之中,使得“微粒观看酸式盐”这一重难点话题得以抛出,有深度的内容和问题得到探究和拓展,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模型,初步达到了知识内化和思维提升的教学目标。

然而,由于我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尚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依然属于“新生事物”,所以在本节课的备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疑惑和问题,也面临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例如视频制作了近十个版本才基本满意,教师的备课量随之骤然加大;部分学生观看微视频和完成前测并不主动,收获不大;课堂讨论互动过程中总有少数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思考深度

不够等。

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同所有的变革一样,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一定会给学校及师生带来较大的挑战和不适应,教育是一项立足“人的发展”的长远工程,既不能守旧又不适合冒险,面对这样一个新兴事物,“一哄而上、趋之若鹜”和“袖手旁观、隔岸观火”都不是教育者应该持有的态度,我们可以提出质疑和思考,更应该有勇气和胆识去摸索和尝试,避免盲目给出结论。

1.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学生

每个学校或者同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多种层次并存的现状。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分析,有的学生学习习惯良好,主动性强,他们适应课前看视频自主学习的周期会比较短;但是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就比较被动,时常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实施翻转课堂初期,需要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尤其要充分利用分层后的反馈练习监测其学习情况,而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时候,教师也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活动或调整分组情况,尽可能调动这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给予足够关注。从客观因素上分析,有的学生住校,有的学生走读,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话,学校必须在硬件设施上为住宿学生提供观看教学视频的场所,而且开放时间也要相对自由,以实现这部分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我学习的目的。

此外,在翻转课堂模式之下,学生除了在课下完成前测练习外,其他的作业应该在课堂上完成,但是,如果课堂上师生和生生交流的时间太长,要解决的个性化问题太多,导致时间不富裕,不能完成预期的作业量,学生的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所以,与学生及时沟通,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尤为重要。

2.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教师

翻转课堂必将会冲击到一线教师的备课模式,传统教学中课前备课环节是一份完整的教案,现在增加了“微视频”环节,这就需要老师们必须学会相关技术录制和推送微视频,更需要重新思考整个教学设计,微视频讲什么内容?课前测试要设计哪些问题?如何依据学生的前测结果组织课堂教学?总之,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期,教师可以借鉴的以往教学经验基本不存在了,而且微视频的制作也难以做到一帆风顺,可能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不过,如果教师能接受系统培训并勇于学习和实践,一定会在不断摸索中积累新型教学模式的丰富经验,从而走在改革的前列。

3. 翻转课堂模式之于教学内容

每一门课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本质,从大的方向来分,包括文科、理科、音体美等类别,在笔者学校举行的“翻转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中,笔者观摩过历史、语文、物理、化学等研究课,总体感受是,在教师们的用心设计之下,这些课都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找到了切入点,从而实现了教与学模式的变革。从小的方面来看,每一学科有不同的课型,以化学为例,可以有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等,笔者尝试过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翻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身边有老师在一些章节的新授课的“导入”部分,录制了很多短小(约5分钟)的小视频,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当然,理化生的实验课如果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话,在课前微视频阶段,可以对学生实验的各种提醒和注意事项进行说明。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变革是大势所趋,教育领域的创新更是如此。如何面对如翻转课堂这样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广大教师要用智慧和勇气来思考的问题。总之,所有教学形式或方式的变革,最终会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如“大浪淘沙”一般,把最终的精髓留下来,而这精髓也一定会更触及到教育教学的本质,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切实负起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 田爱丽.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3-14.

[2]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 课程与教学, 2013(8):91-96.

[3]胡弼成, 陈小伟. 对话―理解: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3篇

一、条件支持,软件硬件须匹配

要上成、上好一节翻转课,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硬件都要齐备,教师制作和运用时,还要具有必须的软件。

首先是硬件,学生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看课前视频。在现有条件的局限下,教师要做好一个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普通视频,至少需要人手一台能制作视频的电脑,但很多高中学校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不少学校是一个办公室配备一台电脑,一个全校教师公用的电子备课室中的电脑,大多只能比较顺畅地进行文本编辑而已,这样的硬件设施是难以维持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需求的。同时,学生观看视频也需要移动设备终端,电脑、平板、手机都行,但电脑不方便携带,后两者通常不允许学生带到学校,因此,走读生要回家才能看,而住校生只能共同用教室电子设备观看。前两者的时间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后者使用的集体性,更是削弱剥夺了学生的个性需要,而住校生在课余时间进出教室的时间并不统一,所以这种观看视频的方式还让他们的自主学习变得支离破碎。

其次是软件。虽然教师是社会中自学能力最强的人群之一,但由于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事物,学习资料不足、学习经验空白。教师们一脚踏进翻转课堂中,就开始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视频的长征第一步,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即使有爱好电脑的老师,也只是在自己爱好的那些方面比较熟练,如办公软件、photoshop等,一般还只是运用,并不知其原理,对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基本不熟悉。而且目前也没有很适合非专业人士制作教学视频的软件,笔者试用过会声会影、狸窝和vegas12等通用型视频软件,但都不是很顺手,这是其一;其二,正如前文有人提出的那样,教师需要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支撑,才能做出成熟、高品质的视频,而且教师自己的“软件”配备也很不充分。尤其语文教师,文科距离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较之其他的理工科专业更远,他们想掌握比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一面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还要边学边用新的技术保证质量,只有恰到好处的忙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才能,过分的忙碌,只能拉低教学质量。

二、学校管理,人性调节要跟上

翻转后的课堂教学开放尺度更大,这必然要占据教师课堂准备和批改作业以及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这其中还包含语文教师经常担任班主任,翻转以后的课堂准备要比原备课时间更长等因素。教师既想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又想要保持原有的教学质量,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或许视频没做完,下一节课就即将来临;或许课还没备周全,上课铃就已经响了;或许作业拖了好久没时间改……他们也不想这样,但他们又能怎样?是放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习指导,全身心投入课堂的翻转革新?还是减少教务处或科组安排的任务?语文教师要顾及的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他同时还担任班主任时,要顾及的还有学生和班级的整体发展,本来工作量就已经超重,此时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实践、总结、改进任务,占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已是毋庸置疑的,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学质量,也许因此耽误了各种学习,也许因此影响了教师的家庭关系。对此,学校管理者是不是应该体恤一下教师迎难而上之情,思考一下那些每学期作业要亲改多少次,作文要写多少回,测试要够多少遍的教条量化检查的效果,斟酌一下每个教师找学生谈话必须记录时间、人物、内容、效果的必要,形式主义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有价值的时间。或许学校有学校的难处,但既然要进行改革,就不可能将所有的重量都压在教师身上,让被社会神化要求的普通教师,罔顾生存的压力而硬逼之成为高不可攀的神。

有时看到有些教师为此晚到会场而被记迟到,笔者会莫名地烦躁。有一次到某推行翻转课堂的学校听课,看到他们在打卡室公布的没有上交政治学习笔记,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教师名单,催促教课进程的通知等等,再看到有的教师因为翻转课堂遭遇困难,又没有时间解决而痛苦时,不由得与他们一同叹息。语文教师的工作是难以量化的,他们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前后都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工作要做,硬性量化必然会导致视频素材找到一半,被迫停下去参加学生集会,回来后忘了要怎么继续,结果要重头再做,还会使教师在参加各种翻转课程的培训时,不得不带上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否则完不成学期任务。诸如此类的问题,给本就在磕磕绊绊中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更增添了难度。

没有得到学校管理人性化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犹如一段没有得到家长祝福的婚姻,其中必然矛盾重重,问题多多。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才能给翻转课堂的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提供肥沃的土壤,才能让教师安心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

三、家长质疑,自制不足反有害

记得有一次上《鸿门宴》前,笔者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并完成视频后的检测,结果还没上课,就有家长给笔者打来电话。电话中首先说了学生一回到家,就用语文作业作挡箭牌上电脑,开始还在看视频,可是看着看着就偷偷藏起了最小化的游戏界面,家长最后是不顾他的反对,陪着看完了视频,做完了作业。然后他又向笔者说出了他的不满:学生本来眼睛就不好,每天回家是用限制了时间的上网来奖励他的良好学习表现,据说在学校上课有不少科目教学时也是用多媒体或白板,现在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看小视频、做作业,如果每一科都这样,学生这眼睛也就不用要了。同时,回家用电脑的时间长了,自制力不好的学生,必然会心痒痒地总想着电脑另一端的聊天、贴吧、社区等,使用电子设备上网,无形中就拉近了这些诱惑与学生的距离,家长不可能天天守着他们学习,如此一来,弊就一定大于利。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笔者现在还没有将课堂翻转变成教学常态,只是在自己时间能够安排过来的情况下,隔三差五从教材中寻找一些比较适合的课文展开翻转教学。期间发现,首先,翻转课堂条件下的学生,相比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需要更强的自制力。因为传统教学一直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始终处于教师的管控之中,讲点话,走点神,打下瞌睡,还有迟到早退等,都会被教师用各种方式干涉管理。而翻转课堂后,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这一段的学习一半靠自觉,一半靠视频的吸引,其实单就吸引力而言,由外行的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无论如何是难以与程序员开发的游戏视频相提并论的,除了少部分有理想的学生会以学习为己任外,一直在传统教育中成长的中国学生,大部分人都是会在丧失有效监管后,放任自己的兴趣战胜责任的。因此,在实施课堂翻转前,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使之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才算是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学生基础。其次,我国早已是“近视大国”,据相关报道,仅高中生的近视比例,就达到了70.34%,如今的翻转课堂每天都有若干门课程是必看视频不可的,当学生玩游戏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家长老师都会用“害怕近视”作为理由予以断然的干涉。而如今教学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家长没看到,回家后的他们看到了,难免会形成纠结。所以,如何有力地说服家长,让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除以上三点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目前都在制约着翻转课堂的实施,语文教师面临的不仅是跨地域、跨学情的参考,还有跨学科的借鉴(国外的课堂翻转多用于知识点集中的理科课程)。如果我们尚不能提供有效开展的充分条件,就火急火燎地转课堂登堂入室,用跟风改革的形式为自己贴金,这事实上并不是在促进教育,而是在危害教育,学生不是小白鼠,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用他们进行盲目的试验。当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都还没有适应,就让处于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教师,将课堂翻转过来,这样的做法是莽撞的,是盲目的。笔者以为,尝试引进新模式介入教育是可以的,但应循序渐进,从浅层次小范围开始,其后是否要“渐进”,引用多少,都还要看前期的试验结果。当然,革故鼎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进步的定式,但“必然”速度的快慢,“定式”背后的忧患,都需要与教育改革有关系的一切人,冷静而理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强.传统教育环境下对翻转课堂的再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5,(07).

[2]李玉斌,尹航,武亚男,姚巧红.翻转课堂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5).

[3]杜才.当前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4]孔冰.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J].学园,2014,(06).

[5]蒋信伟.守正出新:语文翻转课堂的实践与理性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04).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4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法,学校

中国分类号:H193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一次题为《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课堂模式正好相反,这就是“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

一、对于翻转课堂的不同态度

五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那么在我们国家,我们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会不会一经兴起就能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使课堂人性化的学习策略。很欣赏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它能够提供个性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建立和提高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每天有机会和每个学生交谈并且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存在感,他们会感到有挑战性和被支持。

有的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自觉的学生在家要花时间学习,课堂上又要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自觉的同学会觉得很无聊,感觉无所事事,对学习开始懈怠,成绩开始下滑。

二、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的分析和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这种模式可以督促学生学习,鞭策他们更加的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越来越没有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作业和练习要去做,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和人生。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那么翻转课堂的优势又有哪些呢?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往往最受教师关注的是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响应或提出很棒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听,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而往往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许多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强调,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翻转后,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当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以小型讲座或演示。显然,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都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在讲台上表演。

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在教师忙于与某部分同学对话时,学生们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而不是依靠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

无形中翻转课堂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学习文化。那就是学生们不再学习当做完成任务,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4、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一个好的教师总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翻转课堂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谁学习有困难,谁能迅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进一步,我们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

5、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虽然我们早认识到这一点,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

三、云南工商学院面临的问题

考虑我国的教育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并且教学效果依然不减当年,如果说现在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那么目前的教学肯定无法进行。如果翻转课堂真的在我国实施的话,特别是云工商学院来说,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是提高教学效果了,基于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熟的。

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翻转课堂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但是对云南工商学院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实现,因为基础还是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大潜.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刍议[J].中国大学教育,2004,(4).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5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这一创新型课堂模式是否适合心理课堂?如何进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改革?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一、翻转课程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在为自己的侄子们辅导数学功课时,偶然想到将这个辅导过程制作成教学视频,让其他同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这一资源。于是,在2006年11月,萨尔曼·汗在YouTube网站(美国社交网站)上传了第一个教学视频,开创了网络视频教学的先河。目前,萨尔曼·汗已经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多达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他的“汗学院”学习。

在萨尔曼·汗的首次探索之后,很多人开始从事网络课程的建设。将网络课程带进学校教学课程体系的领头人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这两位教师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一个山区学校。由于该校地理位置特殊,学生时常无法按时到校学习,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于是,2007年春天,两位化学教师尝试录制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帮助缺课的学生补课。这个开创性的举措帮助了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这种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课堂上则师生面对面交流,反馈视频学习状况、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被命名为翻转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的创新型课堂模式,具有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提升学生自主性与互动性等特点。

1.教学资源可重复利用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一个特色。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可以使很多学生共享资源。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只能即时进行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授课形式对教师资源的要求很高。虽然进行班级授课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但它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且授课过程十分依赖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而通过翻转课堂的视频资源,教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视频知识,并可以反复观看、重复利用。

2.教学视频具有针对性

无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化学教学视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小精悍。这种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每一个视频只针对一个问题。视频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一部分。同时,因为视频所讲内容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复学习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更能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易错点和困难点。通过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业水平,学习更加符合个性化特点。

3.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自己在家里或在空闲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视频内容,认真理解,并完成视频后配套的习题来进行自我检测。同时,课堂因为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教师可以设置课堂讨论、习题反馈、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这个过程打破了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课堂的互动性。

(三)翻转课堂的评价

根据翻转课堂的三大特点,对翻转课堂的评价也包含三个方面。

1.提供了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孔子强调,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进行教育,以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化的发展。显然,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安排个性化的学习进度。学习困难者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延缓自己的学习进度,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学习的主动性来弥补学业水平的差距。学习优秀者可以在理解教学视频的基础上空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建设性活动来提升个人能力。同时,网络视频中的测验能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易错点,并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提高了知识内化与实践应用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的模式实际上是把原来教学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与学生“会”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反复观看视频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课堂师生与生生互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将课堂上节省的时间用来让学生练习或做作业,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有助于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知识的实践与应用上。

3.翻转课堂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课堂模式的有效性是影响其应用价值的重要因素。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了一项调查报告,揭示了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报告显示:88%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提高;80%的受访教师声称学生学习态度得到改善;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可见,翻转课堂模式在实践应用中被认为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一)心理课程常见的几种模式

自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学校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现行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心理常识课、心理团训课、体验分享课和生涯指导课。

1.心理常识课

心理常识课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的形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与技能。一般每学期第一节心理课都会采用这种模式。此外,在一些主题课程中也常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浅显的心理学知识、心理效应与心理方法。如“我有我气质”一课中需要分享气质的概念、气质的起源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等知识。常识课程的内容包括全部心理活动因素,例如自我意识、学习方法、情绪调节、对抗挫折、人际交往技巧等,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以认知引领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2.心理团体课

心理团体课主要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课程,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活动、分享等环节,利用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良好发展的课程模式。比如“扬起自信的风帆”“团结就是力量”等主题就适合做团体训练。团体训练课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3.体验分享课

体验分享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课程模式。心理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4.生涯指导课

生涯指导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理课程模式,以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为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通过生涯指导课,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特长,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课程模式的反思

1.心理课程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无论采用哪种心理课程模式,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心理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心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心理课程模式。以高中阶段为例,根据心理教学大纲,高中年级要通过不同途径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心理学,掌握学习与记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技能等);过程与方法(包括开发个人潜能,保持自主性和互动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克服考试焦虑等)。通过实现每一节课程的三维目标,最终实现发展学生、完善学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2.心理课程要注重理、情、行的结合

无论哪种心理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时都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是一个知、情、行有机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中,要给学生提供心理学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理性认识,同时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改变固有的行为模式。

3.心理课程模式应符合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课程要坚持面向全体学业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设置适合教学对象的课程。同时,时代的变化对心理课程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面临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这就要求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此,心理课程模式需要坚持全面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三、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学科课程内容是具有科学性的社会经验和自然经验,是一种“了

解体验(应用)”的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课恰好与其相反,是一种“体验了解”的课程。那么在心理课程中是否能够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该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模式探索?

(一)翻转模式心理课堂的评价

教师在课前录制知识性的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了解,课上以体验、讨论、实践和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被称为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作为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心理课程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增加心理课程的时长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增加了心理课程的整体时长。当前,心理课虽然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校的课时安排多为一周一课时或两周一课时,课时较少,且往往一课时只能涉及一个主题。通过录制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增加心理课堂的隐性时长,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强化心理课程目标

以往的心理课程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即“体验—了解”式的课程,通过情感体验促进理性的认识和行为的调整。心理课堂注重设计巧妙、有创新点,意在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心理教师有时会避免让学生知道课程主题和内容设置,以免学生在认知上的先行了解削减其情感上的体验。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本身是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式,学生先了解课程主要内容,并在认知上有一个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更有目的性地完成课程的体验与分享环节,进而思考如何调整自我行为。翻转模式打破了心理课堂的神秘性,让心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清晰,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主动性地完成课程内容。

3.提高心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一堂传统心理课程的时间约四十分钟,强调学生的体验分享与了解提升,而对于心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关注较少。心理课很少留课后作业,即使有课后作业,由于课时限制,对作业的检查和反馈也不及时,导致心理作业效果较差。因此,传统心理课只关注“情”的体验和“知”的了解,却忽略了“行”的实践,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情感上想要去做,却最终在行为上没有改变自己。而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将认知的内容(如心理学理论、方法、故事)提前到课前视频中去讲解,学生自己观看了解,课上的时间则集中以学生体验与实践为主,增加了对心理知识的运用环节。学生在课上完成作业,教师给予实时反馈,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和行为调整。

4.符合积极心理学的取向

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认为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对学生有更高的期待与信任。同时,翻转课堂关注提升心理品质的实践与应用环节,以加强学生的个人优势与道德水平。这符合积极心理学对心理课程的要求,即认为学生本身就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完善。

(二)如何落实心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

落实心理课堂翻转模式的步骤主要包括创建教学视频和组织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1.创建教学视频——视频中应知应会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认知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呈现的内容。在视频中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录制内容,具体可以包括心理学原理、心理学效应、哲理故事、方法性与技巧性知识、思考练习等内容。录制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个性化的原则,尽量使视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在异往主题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录制几个视频,包括如何克服羞涩,与异性自然交往;如何得体拒绝异性的表白;异往的原则;在恋爱中如何保护自己等。再次,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和认知水平去展现视频内容,可以通过小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心理学。

2.组织课堂活动——课堂上解惑解疑

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的任务提前到网络视频中,课堂的重点则变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因为认知内容已经在课前传递给了学生,课堂内需要进一步增强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动力系统。课堂仍然采用有目的的游戏与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体验,并在分享、探究、讨论中升华对问题的认知。教师应创设情景化课堂,让学生有机会应用所学的心理方法与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角色扮演、完成作业、得到反馈等环节调节行为,最终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总结

利用信息与网络,在心理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了解自己需要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知识与学习方法,在课上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可以说,从以往心理课堂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善美,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真善美、实践真善美。

视频中应知应会,课堂上解惑解疑,体验中快乐幸福,心灵上成长提升。通过心理课堂的翻转模式,我们相信,每一个主动去探寻心灵成长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效、有益的行为方式。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6篇

关键词: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一、慕课

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MOOC或MOOCs的中文音译词,意思为大规模开放的网络课程。其主要特点为:1)规模大。慕课是由参与者的课程,课程范围不但包含人文学科,也涉及社会和科技学科。2)开放式。任何人,不论年龄、国籍、种族、肤色,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参与。3)网络课程。课程到互联网上,随时随地可供学习者免费或者花最少的钱通过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来学习美国甚至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慕课(MOOC)最初于2008年提出,2012年发展达到顶峰,当时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组建网络学习平台,其中比较优秀的有被称为三巨头的Coursera,edx以及Udacity,囊括了世界500多个一流大学的众多优秀课程,并仍在不断吸引全球多个国家和大学加入。慕课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诸如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走在国内大学前列,有些自主开发慕课课程,例如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推出了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有些则加入到edx,中国大学MOOC等课程平台中。国内的慕课平台比较突出的有慕课网(imooc)和酷学习(kuxuexi)。慕课于一时间大有风起云涌之势,强烈地冲击着现行的教育体制。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教育资源分布均呈现不平等与不均衡状态,慕课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接受优质教育的可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和民主,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

近年来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出现了很多“微”词语,如: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课等等。“微课”有很多的定义。字面理解为是“微型网络视频课程”简称。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文秋芳教授(2015年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点评)将其理解为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语言技能或某个教学环节拍摄的能自成一体的微视频。不管如何定义,微课都突出了两点:1)“微”。内容少,更容易凸显重难点;视频时间短,微课时长约为5-15分钟不等, 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范围内,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预期。2)“精”,主题突出,内容针对性强。由于视频具有回放、暂停等功能,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微课更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学习过程有“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一般是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技能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等方式来“吸收内化”。很多学生在课后作业遇到问题,往往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而翻转课堂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对学习过程进行重构。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阅读电子书等等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相互讨论问题,教师在线答疑;课堂上则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师生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促进“吸收内化”。即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调整,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随着电脑手机和无线网络等数字技术的普及,微课伴随着翻转课堂,将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慕课带来的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慕课给大众带来优质廉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及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首先,廉价的在线课程会大幅度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人们将慕课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慕课而放弃传统教育,从而将许多传统大学逼到墙角,生源缩水,经费缩减,甚至倒闭。其次,慕课将加速教授空心化的过程,慕课加剧了人们对明星教授的追求。慕课制造了一些超级明星,而其余那些名气不大或者没有名气的教授学者等则可能沦为明星教授的助手,工作不稳定,工资降低甚至失业。那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数会急剧下降,从而造成教育界的青黄不接,从长远来看,必将影响教育的未来。此外,也有人担心慕课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离开了传统的课堂,缺乏实质的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师生、同学关系如何存续?

而慕课的学习效果又如何呢?2013年 8 月,凯斯・德尔文在《赫芬顿邮报》上提到一个失败的案例:慕课提供商 Udacity 创始人之一塞巴斯蒂安・特伦去年曾与加州州长杰瑞・布朗签署合作协议,该公司支持圣何塞州立大学三位教授开发和讲授慕课,每门课150美元/生,比通常的课便宜很多。如今三门课程的通过率分别只有29%、44%和51%,远低于预期。[2]就北京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而言,该课程已开设过四期,累计注册人数82255人,获得结业证书者仅有10494人,占注册人数的12.8%。慕课似乎并未能够达到人们对其预期的效果。北大慕课组长李晓明认为,慕课具有以下的局限性:(1.传统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欢快的气氛,慕课没有;(2.传统课堂中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气氛,慕课没有;(3.传统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慕课没有。[3]学习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如若师生交互变成了人机交互,那么课堂教育的美好将丧失大半。

四、微课及翻转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多数人认为,将翻转课堂与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的结合,课前由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与教师大量讨论互动,能有效地弥补慕课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但正如我们上文所说,学习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前录制教学视频时,面对冰冷的机器而不是鲜活的学生,课堂的激情不易激发。对于课堂激情,很多教师都会有切身体会,同样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讲授时,教师很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感受,同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此外,视频的录制需要教师拥有视频录制设备,并且掌握视频制作上传技术。由于地区差异,教师制作水平高低的区别,课前录制的视频质量可能参差不齐。试想,一门手机录制的微课与一台高科技摄像机录制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制作的微课相比,哪种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视频制作的技术和形式等方面,对与教学设计与创意必然会难以兼顾。另外,课堂知识的讲授离开了课堂,在课前以学生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缺乏监管,教师又如何能确保所有的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微课的学习?

微课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翻转课堂,然而实践表明仅仅为师生提供充裕的互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还有乐于探究,内化知识。而广大中国学生的特点却是不喜且不擅提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的大量时间都安排了学习课程,非上课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大量的微课在课前进行,课上进行作业讨论等等,那么该需要多少的非上课时间?学习的效果如何保证?哪里来的时间进行课后的知识深化、技能提升?

五、反思

多米尼克・卢克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认为:展望未来,慕课不大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救星,也不大可能造成传统大学的解体。最有可能的未来是开放新的访问平台,供人了解更多内容。慕课因为与传统大学合作可能变得更传统一些;但像所有“革命”一样,它也会让大学变得与从前完全不同。[4]

慕课背景下的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引入为大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激发了教育革命,但其是否能够真正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信息时代克服种种困难。首先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微课视频制作以及翻转课堂的培训。提高视频制作水平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慕课(MOOC)的课程资源作为自己的教学参考材料,甚至可以将微课视频制作走向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等公共参与、共同协作的新格局,例如外研社针对微课与翻转课堂研发的UNIPUS平台,最大限度地将资源和效率最优化最大化。通力协作进行技术研发,增加微课平台的数量,降低对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要求。那么教师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学设计及创意,重点关注如何翻转课堂。就外研社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为例,很多参赛选手对于其微课的翻转还不够成熟,有些翻转就是直接对微课视频内容的重复。文秋芳教授在大赛点评时提出了几点建议:“弄清楚微课与翻转课堂的逻辑关系;明确翻转的目标;确定翻转的内容;设计翻转的步骤;确定翻转效果的评价方式。”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为了翻转而翻转。

慕课背景下的大学微课与翻转课堂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延伸,不管人们如何怀疑、抗拒,其对学校教育模式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校教育又反作用于慕课背景下的微课与翻转课堂,两者共生互补,学校的角色和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http:///link?url=C3IL7QnM3stZ2B-M0eeN_64twvZzhMx9_O1BFaKwPQOqQQ8XhHoHtR4ObFj0I

Lg9cnRzdncxEIyeTzoXZJ3Crq.

[2]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 :10-17.

[3] http:///link?url=l4Szf4-C7VmDdcecSODeEemVDUNt7IAzH_6jOQpRdCksYMPWGWRBtqbSuqitPe

87RWQvoMlkgnrt5deAM8OdQjFKXDyuwQUYtlNUQFeqbW3.

[4] LUKES D. The Great MOOC Slander? Realities and Narratives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EB/OL]. (2012-09-15)[2013-11-15]. http:///2012/09/15/the-great-mooc-slander-realities-andnarratives-of-education-and-learning/.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 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7篇

>>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设计与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基于微课视角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班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高职公共英语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课选题在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的制作 基于云班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信息化环境视域下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实践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0.

[2]Marco Ronchetti.Using video lectures to make teaching more intera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iJET),2010.

[3]Nunan,D.Methodology.In D.Nunan (Ed.),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 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3-22.

[4]_敏捷.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翻转课堂的思考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职教体育;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及作用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2.翻转课堂的作用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3)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

二、目前职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职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主要沿袭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主要遵循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细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

三、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职校体育教学相结合

1.体育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前的教学准备

体育教师对翻转课堂尤其兴奋,他们往常花了太多时间给学生讲解比赛规则或技术动作示范。(1)教学视频的创建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2)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3)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体育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仔细剖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与我们的课改教学模式相似,课改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多是静态的纸质学案或图片,而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则是动态的视频,这样对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技能掌握更直观易懂,伴有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把预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的预习。

3.翻转课堂模式下体育教学的评价

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评价结果,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四、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实施中会遇到的问题分析

(1)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我们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未改变,还没有形成课堂翻转的“土壤”,容易把视频当成代替讲解的工具,这样教师就失去了课堂上的主动性、灵活性,还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2)习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崭新的教学模式的熟练应用。(3)大规模教学视频的录制成本较高。

总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称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04).

[2]邬锦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

[3]曹艺柯.浅谈“翻转课堂”式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人文教育,2013(05).

[4]王彩霞.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