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1 15:51:03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1篇

本案例选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营养与健康》教材,探索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所学的知识能很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材料设计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生体育健康的思想。本案例将“营养与健康”收入到课堂,进行了营养相关知识的教学,变平时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讨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理论课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2篇

家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

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

小结: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

(三)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

1、提问

(1)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 ?

(2)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如电池、发电站等。

(3)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演示。

(4)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师生一起填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

2、分组讨论,记录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电池是常见的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太阳能电池则是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因此电池是一个能量转化器。各种发电机也是能量转化器,它能把动能转化成电能。发电厂或发电站中的发电机由各种动力带动,比如水电站、风电站、火电站分别是由流水、风以及燃料燃烧引起的动力带动发电机运转而产生电的。因此,利用各种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化学能、原子能等转化为电能。

4、小结。

风、流水产生的机械能,煤、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以及原子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

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3篇

【关键字】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水平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也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

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正确思路,教师不应回避,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课后的教案反思主要围绕教案的成功点、不足以及值得回味的内容展开。

(一)记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

将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想的教学目标、良好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有效的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恰当的教学手段、开放的教学过程等及时记录下来,日久天长,经验积少成多,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特别地,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点和特色,整理出来,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基本的教后记内容。

(二)记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

把教学中不够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的教学策略、缺乏深入思考的情景创设、沉闷的教学气氛、不恰当地教学评价、处理突发事件的失误等记录下来,并及时查找这些失败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记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

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火花的迸发、有创新的独到见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既能让这些好思想、好方法得以推广和应用,又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补充和完善,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宽。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同龄学生在学习类似内容中的思维特点和规律。

(四)记学生存在的问题

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中、考试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寻找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同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这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

(五)记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

把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并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处理情况记录在案,日积月累,教师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对于今后进一步备课、上课,都是一次提升,更是对个人教育机智、教学艺术的一次净化和升华。

(六)记教案的改进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4篇

一、备课方面:

总体上看,老师们在备课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来钻研教材,课前都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采用了手写教案和电子教案相结合的方式,电子教案博众家之所长,手写教案真实有效,注重因材施教。大部分教案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清楚,并有自己的反思。其中**老师的教案实用、细致、针对性强;刘雪莹老师的教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教学后记详细,有一定的经验借鉴性;**老师的教学后记就如其人,是一个思考者,后记中融入了大量的思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老师的教案也如其人,严谨、踏实,她的教案设计严谨,环环相扣,课后小记详尽;数学教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教班级实际,认真制定好新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语文老师每篇课文按课时备课,每课时根据学生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较清晰。全体数学教师能按规定备课,备课有超前意识;个别的教师的备课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过程详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体现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清楚,作业设计格式统一,练习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练习量适当,有详细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及时、详细、深入、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单元检测分析表填写详细。备课优秀的教师有:**等。

个别教师没有按要求备详案,教案欠规范,计划、目标、重难点、课时、过程不清,课时数不足;有些教师的教案教学环节、结构不清,没有填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等;个别教案的重难点全部一样,有的重难点过于随便,把握不准;教学过程没有练习也为数不少,数学课堂没练习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个别教师没有书写板书设计和课后反思或时有时没;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个别的教案的板书过于简单,只有课题或只写“例1”其它什么都没有;部分教师的教案后面完全没单元检测情况分析表;存在教学反思随便、乱写、不深入。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5篇

关键词:反思性实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5-08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102-02

一、基于反思性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学是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明确要求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要突出保教实践能力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明确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强调,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者掌握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要“能正确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保教知识与能力》《面试》考试大纲也强调考查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者的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等保教实践能力。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突出“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要求幼儿园教师“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保教实践能力是衡量幼儿园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师范院校幼师生未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核心能力,是其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亟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反思性实践

实现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幼儿园教师的质量直接取决于课程的质量。[1]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教学注重知识传递,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结合薄弱等問题。[2]一项毕业生职业发展调研数据显示:高达55.7%的新入职幼儿园教师认为“习得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难以在工作中指导实践”[3]。而另一项师范生调研数据显示,有93%的幼师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中及时衔接相应实践环节,能有效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要想实现对幼师生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课程教学与保教实践。同时,教育实践的本质决定了课程教学须基于反思性实践来展开。[5]

首次明确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的舍恩教授认为,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时能清晰地考虑其实践内容的一种专门化能力。教育实践问题的情境性和不确定性、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师需要通过反思,不断根据问题情境做出决策和行动等。[6]幼师生要积极参与保教实践,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反思,有目的地探究和解决保教实践问题。这样的理论学习源于行动和对行动的反思,就能实现学前教育理论和保教实践的融合;理论知识也易被理解,且易转化运用于工作,形成保教能力,发展实践智慧。

二、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课程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为提高课程质量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水平,应构建良好的课程教学模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理实兼具的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幼师生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实践能力。以此门课程为例,分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师生主动将理论学习与反思性实践融合,从而构建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让幼师生习得保教实践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获得实践智慧。

(一)建立“课程学习共同体”,创设反思性实践的学习环境

反思实践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7]在专业课程学习前期成立“课程学习共同体”对开展反思性实践至关重要。“课程学习共同体”即全体成员因共同使命并朝共同愿景一起进行课程学习的组织。[8]其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学习伙伴关系,在课程学习中共同承担学习任务,相互支持、交流、讨论,分享学习经验、资源,进行活动组织与评价等反思性实践,探索、解决保教实践问题,促进新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获得,实现专业学习进步。在“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学习初期,可以根据“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学习情境性、活动性等特点,综合评估幼师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水平,将6~7名学生组成一个差异互补的“课程学习共同体”,并选出一名组长。同时,团队成员合作完成“课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任务,确定课程学习的团队目标,设计团队标志、口号和学习规则等。

(二)实施案例教学,在感知、分析中学习保教实践知识

反思性实践的基础和条件是经验与情境,但这并不是要求学习者一定要置身于真实的教育实践情景中才可发生。[9]开展反思性实践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组织幼师生阅读或观摩幼儿园真实保教情境的案例,以真实问题引发幼师生分析、探究,在问题解决实践中适时引入相关理论。因为案例教学示范了具体保教实践情境,减少了理论与实践迁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所以案例所体现的原理、问题解决策略等就更易被幼师生理解,从而成为其保教实践性知识。同时,问题引导式的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师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如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和教育活动录像等,这些案例能提供复杂、真实的保教实践经验和情境。幼师生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反复阅读、暂停、回播等手段,观摩、分析案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体系,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素和要求、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步骤和方法、师幼互动的途径和技巧等,构建起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实践性理论体系。

(三)开展模拟试教,在体悟、操作中习得保教实践技能

教育实践能力具有个体化和情境化特点,是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10]保教实践能力只有从具体保教实践情境出发,通过实践体验和练习方能获得。在模拟试教中,幼师生作为学习主体,分析保教实践情境,运用保教理论知识,模拟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按照“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习得保教实践技能。在“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首先,幼师生可模仿优秀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尝试设计活动方案;其次,根据教案分工合作准备教具等;再次,分配扮演教师和幼儿的角色,模拟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整个模拟试教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师生自主探究教案设计、解决活动组织各个环节遇到的困难。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案例情境,梳理思路,不断完善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案,然后实践组织活动。在不断的体验、感悟和操作练习中习得保教实践技能。

(四)进行评议反思,在探究、练习中提高保教实践能力

“听课—说课—评课”是教师反思和改善教育实践最常见的途径。幼师生在模拟试教后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的活动,通过及时地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从不同视角发现自己在保教实践中的不足,体验保教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在自主思考和多元对话中,批判性地反思自己在实践、观摩和分析中学到的保教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反思和保教实践能力。

以“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为例,首先,在试教小组模拟展示时,其他学习小组对其活动组织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在模拟试教后,各组进行小组内的反思讨论;接着,试教教师从教育活动设计思路、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说课和自评;然后,各观摩组分别以“旁观者”身份从教师教态、教具准备与运用、活动过程和环节衔接与过渡、师幼互动与反馈等方面评议模拟试教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以“当局者”的身份对其不足提出建议;最后,教师引导各组结合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的结果,对教育活动的方案再次进行调整与设计,开展一课多研的活动。

(五)加强课程研习,在参与、体验中提升保教实践智慧

研究表明,如果理论知识没有经过探究和反思,学习者就不能将其内化为入职工作后的践行理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除了在校的学习外,每个学期还要针对课程学习中的突出问题,把课堂迁移到幼儿园保教现场,即幼师生要入园观摩、见习,开展实践性研讨和保教实践,以使保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在真实情境中获得保教实践智慧。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6篇

200年以来,我校文化学科全面实施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是我校进行教改而尝试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导学案的教学改变教师的教,从而改变学生的学,真正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从前期政治导学案的应用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导学案的编制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导学案的编制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只有数量,没有质量。

2.学生对导学案的利用效果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作业练习,而忽视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以及课后反思等对提高学习成绩更关键的内容。

3.导学案的预设同课堂教学的实际往往存在冲突,生成与预设差距较大,师生互动交往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受制于导学案的条条框框,教师根据导学案按部就班,学生更是一门心思只关心作业和练习。没有师生有效互动交往的课堂教学,要使教学成绩有所提高是难以真正实现的。

二、思考

1.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制的,整合了教师“教”的教案设计和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学”的学案设计的统一体。我校的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预习反馈、引导梳理、限时训练、学后反思等组成。“导”指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学”指乐学、会学、活学。“导”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引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或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当今社会,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

三、实践

(一)聚焦课标,精定学习目标

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政治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只有置于一定的目标之下,才会具有清晰的方向,才能进行可靠的控测。传统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体现以教师为主体,既“以教定教”,而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既“以学定教”。因此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在聚焦课标的前提下细化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凸显关键字,围绕中心设置学习基本点;其次要明确重难点,借此要点渗透学习任务。对教材知识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用知道、了解、理解、运用等词语标注清楚,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也要写清楚。可以说,明确了目标之后,就犹如航海者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盏明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关注学情,精设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完成的作业。我校实行导学案教学后,“口头禅”式的预习作业基本上消失了,可换来的却是“未婚先孕”,且比比皆是。什么都没讲过,就一道道高考题放在学生面前,美其名曰是“高质量”“高水平”的作业,殊不知学生稚能的心灵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不能“空对空放炮”,也不能“实打实开战”,应该是“诱敌出动”。具体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设置情境,促进发现,让学生有线可寻;2.制定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有桥可搭;3.传授方法,培养习惯,让学生有路可走。只有在导学案预习作业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情,精心设置情境,加强方法习惯的指导,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三)对症下药,精备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堂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清楚学生真正要什么,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学习,不能主动沟通、交流。而基于导学案教学的政治课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收集反馈信息,根据疑问设计教学环节;2.关注学生差异,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

(四)化繁为简,精构知识体系

政治学科与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类学科不同,它在知识内容的安排上跨度非常大,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从文化领域到哲学领域,且不同知识版块的风格也不同。同时,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政治教材,内容的知识面很广,但知识点的深度却有限。课本的环节很多,但逻辑顺序有时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构建课本知识的框架。从教师层面,我们首先要立足章节,化整为零,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其次要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帮助学生构建教材知识体系。一位优秀而成功的教师,往往能够把复杂的内容精简化,使学生一目了然。

(五)巩固新知,精选限时习题

政治学科在我校高一每周只有2个课时,高二文科3个课时,而新课的内容却一点也不比其他学科少。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只能向自己的课堂要时间、要效率。因此教师在习题选择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习题以夯实基础为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习题应巧设易错点,暴露学生认识误区;3.习题应突出知识应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用,如果光学不用,教育本身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政治学科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学会准确地分析问题,同时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六)投石问路,精细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有效转化为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综合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学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有效体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基本目标分析

1.学习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三化学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探究人类学习基本机制的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个性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掌握,将学习理论作为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方面

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视角进行分析,教学理论主要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艺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化学科学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过程中,为了制定出科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与应用。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需要以教学理论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撑。

3.系统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是由系统论性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学案设计的。其中,系统方法主要是对所构成的诸要系统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梳理,促使相关的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科学性的结构进行组织,最终有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1.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以问题学习为核心的学案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看做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习的起点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复习的内容围绕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高三化学复习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考试大纲以及高考的基本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技能。

2.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案进行全面设计。例如,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实现象等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学案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引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知识的原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环节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假设。教师在该环节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引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进行假设。在该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设计科学的计划进行假设的验证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进行假设,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假设验证,为了有效假设能顺利进行与实现,所设计的学案要求科学合理,与学科的基本特征、规律相吻合,科学的计划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假设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方面。

(4)针对学案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环节进行综合性反思;二是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即结论反思。其中,第一个层面主要是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二个层面需要分析化学复习课的结论与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式与技巧,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

引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W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另外,教师还要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学的教改倾向,如合作学习小组作用发挥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思考提纲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难度过低等,要对整个教学过程有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效等方面展开分析,以便寻找到教学组织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中讲行弥补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