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8 17:32:53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1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引言

近几年,“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名词不断兴起,“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微课”为代表的“微教育”也不断受到关注。微课建设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与应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纵观国内外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国外已经将“微课”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国内对“微课”的研究才刚刚兴起,对“微课”的实际教学应用研究则更是极少。国外将微课应用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应用于美国不少中小学之中,我国对该模式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

1.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优势。

(1)微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可以成为学生认知世界、获取情感智慧、生命智慧的一个新支点,推动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对学生而言,一是会加强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精要的微视频和预习案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二是会加强课堂参与,开阔认知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

(3)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鉴于翻转课堂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离不开优秀的学习资源的支持,微课作为新兴的学习资源又具有多重优势的情况,本文尝试将二者有机整合,设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分析微课资源特点和已有翻转课堂应用的基础上,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前期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微课制作;第三部分是利用制作好的微课资源完成翻转课程教学;第四部分是对教学效果和微课资源进行评价。

(1)前期设计。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以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应该首先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起点设计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分解,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单元,设计小而精的知识组块,在此基础上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

(2)制作微课。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教师明确了需要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并使各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顺承性和完整性得到保证。在制作微课时,教师首先要完成脚本设计,这个环节对于微课的制作、微课的质量和微课的学习效果影响重大。设计脚本时,需要考虑课程的教学活动安排、学习对象的知识背景。通过脚本完成内容形式、画面编排、交互控制和技术实现等方面内容的设计,为下一步微课开发明确了具体方案。微课的开发通常由任课教师完成,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在制作微课时注意,画面中最好只出现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不要出现其他不相干的内容如教师身影、各种物品摆设等,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微课力争在有限的10分钟内将要呈现的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地展现给学生,为此最好配有音频解说,而且要确保音频与视频同步,否则学生观看起来容易出现疑惑。教师要在每一节微课视频的最后安排适当难度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微课堂之后的练习中有的放矢,从而巩固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本模式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学习的最终效果。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翻转教学,主要依据前期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来执行。在开展翻转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对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内容有个初步了解,避免在之后学习过程中手足无措。翻转课堂基本由“接受任务――课外学习――课内强化”三个环节构成。

接受学习任务,明确学习内容是翻转课堂的起点。本模式下,学生要依靠微课资源独立完成学习活动,因此需要准确接收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所布置的单元学习任务,并在微课资源中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

课外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应按照接受的学习任务自行安排时间完成微课资源的学习。由于微课资源能够方便地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观看,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习而不受场所限制。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重新观看微课视频,还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其他学生以获取帮助,或在课堂上请求教师帮助。

课内强化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环节常见的活动形式有难重点分析、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重点分析与难点解答是课上教师经常采用的形式,它主要用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完成重点知识的强化。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相应问题,结合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或做课后练习时发现的问题一起确定课上要讲授的内容。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不仅要重视期末考试情况,还要关注平时的学习情况。平时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练习、阶段性测试、课堂研讨表现、竞技成果展示情况来评定。期末成绩可以通过网络考试平台提供的测验来评定。

3.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

图1 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

(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

4.结束语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实验研究,翻转课堂不是原有的理论,而是重在转变新形势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精心安排教学环境和妥善安排教学环节,使教育在技术的支持下变得更加人性化。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有助于学习者的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一些典型的工厂式教育正在逐渐地被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所取代,“微课”翻转课堂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实践形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1).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13-03[ZW(N]

[作者简介]孙志佳(1987―),女,天津人,硕士,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研究实习员。

一、网络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一)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现状分析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逐渐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的积极影响,逐步实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可以实施翻转课堂的平台分为以下几种:(1)以YouTube、Youku、等为主的网络视频播放系统,其优势在于教学视频上传快,视频观看权限没有限制。(2)以Blackboard、Desire2learn、Angel等为代表的教学支撑平台和以Atutor、Moodle等为代表的开放平台。(3)网络教学课程网站。目前,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融合促使一部分教学网站迅速发展,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网络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展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网络教学课程网站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二)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在支持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现存的教学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网络教学的目标,然而此类网络教学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经概括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网络课程中视频资源播放时间长,视频中存在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这类网站中并没有提供一个反馈的平台。(2)平台应具有在线测试功能,使教师能够将知识传授和知识检测同步在网络进行。(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一点在现存的几类网站中均未得到体现。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

(一)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依据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结合教师实际的教学需要,本研究设计的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视频教学、课堂练习、评价反馈、交流互动和平台管理五个主要模块,以有效地辅助翻转课堂的进行。每个模块具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二)平台角色功能设计

1.学生功能模块

学生角色的主要功能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学视频学习,实现知识的获取并通过完成相应练习将新获得的知识内化。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平台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2.教师功能模块

教师角色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平台设置课前任务,是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包括:利用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在线测试;利用平台提供的后台学情监控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管理。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3.管理员功能模块

平台管理员角色拥有平台的最高管理权限,主要功能包括:对平台基础数据进行维护;维护平台的操作环境,查看和修改平台范围内的资源信息;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情况的分析以及对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笔者认为,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界面友好性

平台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设计,能够满足学科教师教学需求并与教学进度相配合。在网页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加入一些小的flas,以增添页面活力,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具有交互性

在平台设计中,增加学生对教师和教学视频的评价功能,并有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园地,让学生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我。另外,还要重视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设计。平台不仅要提供教学视频、在线测试讨论区等交互服务,而且还应该加强学生间交互功能的设计。

(三)及时的知识巩固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常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意识而忽略复习巩固。平台应在具备教学视频播放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在线测试,在课程学习之后进行及时的测评反馈,以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平台特色总结

本平台的特色在于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并且可以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加学生对教学视频的评价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这也是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

本平台设计的亮点在于将网络平台中的视频教学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在线测试平台三个经典的功能平台整合起来,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设计宗旨,重新整合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和界面布局,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学。三大模块功能相互融合既解决了日常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小测时存在的问题,又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合理控制时间,提高解题的速度。

参考文献:

[1]林才英,赵杨.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美国出现后,短短几年内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大量的研究及实践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翻转课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为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结合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是互联网技术下新的一场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倒置过来, 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解答疑惑、讨论交流的互动场合。该活动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内容深化,师生互动交流;课后教师开展评价,学生完善内容。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流程翻转,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学生在课下通过导学案和微视频实现知识传递的过程,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接受和自主建构。课堂时间通过测试、作业指导、小组的探究协作任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用于知识内化,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2)教学理念翻转,翻转课堂将“以教为中心”翻转为"以学为中心”,从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3)师生角色翻转,翻转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为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学生则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设计者,通过对学习活动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程,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4)教学评价方式的翻转, 传统课堂,期末的一张纸质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部评价,没有任何对学生学习不足的建议。翻转课堂,则利用评价技术跟踪,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详细信息,注重从多种角度、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多元能力进行评价与建议。

二、《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及教学困境

(一)课程特点。财务管理是高校各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该课程以经济类、管理类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研究资本市场和参与资本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及其价格机制,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法规、会计学等多个相关知识领域,并且随着各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财务管理研究的是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根据国家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要求学习者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计算分析方法,在不断完善的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估值、评估、决策、分析。

(二)教学困境。财务管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性又较深的课程,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在目前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费时费力,辛辛苦苦地满堂灌,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有些老师在该课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理论教学内容尚有些吃力,许多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都流于形式。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性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其知识层面,从而难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

三、《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模块,构建知识地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按照本科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将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分解为:先树立两个基本观念:即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报酬观念,再按企业的资金运动,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管理、利润分配的逻辑顺序进行相关理论介绍,其间穿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经济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内容体系的分解和建构,既能让学生建构出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貌,又能学习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设计导学案,为学生的学习建立导航仪、指南针。首先,教师应根据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以知识架构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其次,教师应按两节课一个课时设计一整套的导学案,“导案”的着重点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通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学习。“学案”是在导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以文档、PPT、微视频、案例资料等材料构成。“练案”是教师布置的针对“学案”知识点的练习,该练习难易结合,由学生在完成“学案”后独立完成,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师可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对此练习及时的给予反馈与总结,促使学生完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制作教学微视频。教师课前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以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典型案例等为主要内容的,内容精、模块化、5至15分钟的教学微视频, 微视频应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形式活泼,既要把一个小问题讲深、讲透,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住。教学微视频是针对知识架构图中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通过链接与知识架构图中的相应知识点连接,使学生在学习完微视频后,可返回知识架构图,自主完成知识的架构。微视频即点即学,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可做适时的停顿与反复,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

(四)组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人是社会中的人,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实现成长。学生在独立探索、学习阶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由于知识传递在课前已完成,因此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就可以通过安排测验、小组共同作业、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内容,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度内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组织、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实践操作等各项综合能力。

(五)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学生在完成了个人任务和小组的作业后,经历了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阶段,教师应通过设计系列展示会、报告会,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机会,学生通过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点评,获得对知识的更深理解,通过观看其他学生或小组的展示,学习他人的优点,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明确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的“补救”工作。

(六)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无法保证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平等、充分沟通和交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角地位,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辅导者,因此,在线的及时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线交流的沟通平台,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及时记录自己的疑难点,尽情的说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的共同讨论交流,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学生。

(七)创新评价方法与机制。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是复杂、动态的,教师要及时监督、微观控制、适当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过程监控,才能确保学生逐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财务管理》翻转课堂的评价方法,既要体现学习的效果,又要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既要有定量结果,还应该有定性分析。课前自测、阶段自测、期末自测可以作为定量评价的基础,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课程学习的效果。对学生课前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调查,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协作、成果展示的表现是定性评价根据。教师要密切观察、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状态,并为学生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激发其进一步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2]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09

[3] 张金磊,王 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211):47-50

[4] 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财会教育,2014,(10):117-119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4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 教学设计

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一股翻转课堂热,通常来说翻转课堂,就是由教师提供视频,学生利用课外及课上观看视频中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讲解内容,然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打破了一般的教学模式,由传统课堂上的“先教后学”转变为“边学边教”,它具有独特优点。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遇到两个问题,首先在目前高考模式下地理学科不计入高考分值,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开小差的很多,即使听讲,也缺少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不愿意自主探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受限。地理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但是因为课时很紧张,往往赶进度、没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培养,往往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就是地理教师一般难以按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开展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分层教学、分类达成也很难真正实施与开展。因此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打造翻转教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那么,翻转地理课堂究竟如何打造呢?

一、采用多样形式,培养学生习惯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实际是延伸学生预习的时间,在课前及课堂初期由学生观看地理视频,并适时地解决老师提出的相对简单的问题,同时学生发现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与学习解决所有生成问题的过程。要完成这一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自觉高效地按老师的要求完成看教学视频、微课的过程,确保教学高效进行。当然,让学生养成良好地理学习兴趣和习惯,仅仅靠地理老师给学生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逐步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在平时备课中尽量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可以将台风的旋转方向、时差的产生、江心洲与岸的相连等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地球自转知识点有机相连,将这些案例制作成微课视频进行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给学生介绍我们周围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例子,比如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涉及日界线的考点,可以穿插一则姐姐先出生生日却比晚出生的妹妹生日小的故事;另外,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假期适当进行旅游观光活动、适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当学生发现地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后,增强其学好地理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学好地理的动力。

(二)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课前做好地理微课视频,让学生按要求看完微课视频,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后及时表扬和鼓励。其次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渗透与地理有关的幽默典故,增加对学生的吸引,运用生动形象、富有韵味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教学。比如在地球自转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讨几百年后,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有可能与南通还是与上海相连?简简单单地探讨,不仅运用知识解释地理现象,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气氛轻松,乐意学习。

二、紧抓教学六环节,进行知识生成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翻转课堂效率如何,是否实现老师预设目标,必须抓实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点明要求――教师播放《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相应的微视频,并对学生开展微课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既让学生明白微课预习对本节课的重要性,又激发学生微课预习的积极性。通过点评学生预习,从而了解对本节课知识点的预习情况,同理,观看视频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梳理。

第二环节:一试身手――挑选几名学生,上讲台进行微课布置的任务展示,让学生回答问题,在完成要求中逐渐提升课堂的预习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上台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教师点拨――教师针对课堂出现的难点重点进行答疑解惑,例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应该着重讲透。学生则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参与思考讨论。

第四环节:现学现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习题训练,目的是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

第五环节:分层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个别辅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另外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同桌之间可互相交流。

第六环节:知识梳理――本节课的最后由学生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本次课堂任务总结,让学生在回顾中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点。

三、精编课后习题,检测课堂知识点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9-0057-03

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变传统教学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将原本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录制成视频,连同相关的课程和学习材料,一并放置到网络上。学生通过网络下载视频和课件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一些习题进行自我检测,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结果归纳教学重难点。在现实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遇到问题组成合作小组与同学讨论协商解决,或者向教师请教[1]。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2]目前,重庆市聚奎中学和广州市第五中学都在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3]

1.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用一句话来描述母亲的性格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3.为什么说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

对我谆谆教导,帮我舔眼翳,在我犯错的时候又很严厉地惩罚我。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学生精读课文,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是美好的,但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作者童年是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的,被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发展。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1)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作者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他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不仅珍贵,让他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2)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描写她与家人相处的事情?

教育要言传身教,不仅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说教,更表现在行动上的示范和引导。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却更贴近主旨。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训导上,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上。因此,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写她以身示范对作者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4.作者在文中很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可感激和怀念之情却处处可见,这种感情如何体现?

首先,文章用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了深厚的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潸然泪下。

其次,文章是用回忆的形式来进行描写,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用“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最后,行文结构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拓展延伸,成果共享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全班共享,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用80字左右描写自己童年生活。抓住细节,描写自己母亲的独特之处。

(4)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四)归纳总结

克己容人世人敬

严父慈母一身担

三、课后延伸

母爱是人生最美好的话题,自古到今,不少人都描写过自己的母亲,比如:、史铁生、老舍等。课后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应该将自己对母亲的描写放到网络平台上与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母爱的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为了了解胡适母亲生前的事,更需要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珍惜父母的爱。

四、课后反思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自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我国后,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必将带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

(1)视频学习摆脱了传统单调的信息传递形式,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视频多维度向学生传递信息,提高信息接受效果。

(2)翻转课堂以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进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观看教学视频的地点、时间和节奏,把握学习进度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信息获取不再受教师的局限,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优质的教学资源,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5)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思想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利用网络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解决学习问题。

(6)信息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制作出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一人制作,年级共享,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7)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学生和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46-51.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6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营养配餐;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由学生借助微视频等碎片化资源独立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借助课堂上一系列教学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课程中教学设计各要素也随之发生转变。本文以《营养配餐》课程“定性营养食谱设计”教学为例,就翻转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前段分析

“定性营养食谱设计”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大二核心课程《营养配餐》中的典型任务,是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的必备技能。所用教材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食物营养与配餐》,在此之前,学生已从前驱课程《公共营养学》中学习了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重要作用、营养学评价等理论内容。“定性营养食谱设计”教学任务计划2个学时(90min)完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定性营养食谱设计的核心理论—蛋白质互补作用;二是定性营养食谱设计中食物种类选择三大原则;三是举例演示定性营养食谱设计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充分认识蛋白质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意义;

3、掌握定性食谱设计中食物种类选择的三大原则;

4、掌握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中食物的分类。

(二)技能目标

1、熟练运用理论知识为目标人群进行定性营养食谱设计;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要求

学生认识到“在中国,缺乏的不是富有营养的食物,而是营养知识”的现实,培养学生作为营养相关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蛋白质互补作用,引出食物种类选择的三大原则;

2、演示定性营养食谱的设计过程。

(二)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重要作用和在机体中的代谢途径的讲述;

2、拓展新菜品设计能力。

四设计理念与设计规划构思

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翻转课堂的前提,便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首先,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碎片化,分解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其次,开发成碎片化的资源,如3个微课(蛋白质代谢途径、蛋白质互补作用、定性营养食谱制作)、1个PPT文稿、1个情景模拟动画、1个Flash小游戏等;课堂上,老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作品评价、在线测评、讨论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前段,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完成碎片化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协作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并思考和解答疑问;课堂后段,登陆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知识拓展和提高。学习方法转为自主式、探究式和协作式学习。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选择课内翻转课堂模式,在仿真实验室进行,保证每位同学一台智能终端设备(计算机)。

(一)课前知识准备(约10min)

提前布置学生复习内容,通过网络查阅和翻阅《公共营养学》内容,回答三个问题:第一,营养配餐的十大平衡理论有哪些?第二,蛋白质的食物来源有哪些?第三,哪些食物是主食?

(二)情境创设(约4min)

首先用PPT课件引入课堂内容,提供两个早餐图片,让学生回答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该如何调整呢?学生回答后,再提供一个完美早餐的图片,以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布置课堂任务(1min)

根据民族、性别状况,为一位30岁体格正常的女教师设计一日三餐定性营养食谱。

(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碎片化知识点和技能点学习(25min)

组织学生登陆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对教师提前设计好的3个微课(蛋白质代谢途径、蛋白质互补作用、定性营养食谱制作)、1个PPT文稿、营养配餐室情景模拟动画、营养配餐连连看Flash小游戏进行学习和练习。网络学习平台上,我将学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在“为什么要蛋白质互补”环节,理论内容微观抽象、晦涩难懂,因此,设计了三个短小精悍的微课,以突破难点。在“什么是蛋白质互补”环节,为使同学们能够贴近实战和工作岗位,设计了营养配餐室Flash模拟动画,多个位置设有问号,点击可显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下,减少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在“如何实现定性营养食谱设计”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学习效果,设计了配餐连连看小游戏,点击任意两种食物,若搭配合理则提示“正确”,并推荐一种食谱或菜品;若搭配不合理则提示“错误”。这些碎片化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完成课堂任务(30min)

全班40名学生,共分为8个学习小组,责任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各组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特点分别分配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和烹饪师三个角色,大家从不同角色出发,协作交流,共同完成定性营养食谱设计课堂任务。以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任务完成情况评价(20min)

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由组长通过演讲、答辩的方式在讲台上展示小组设计出的营养食谱,通过小组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总结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参考提前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进行。此阶段,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学习顾问,聆听并适时加入小组的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和对相关知识做出补充。

(七)总结、拓展和提高(10min)

组织学生登陆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测评,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总结和对其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调整。网络学习平台中提供本节知识和技能拓展的链接,提示学生课后进行学习、拓展和提高。

六教学效果评估

为对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课程组设计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对营养配餐的学习兴趣,较好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欢欢,段作章.翻转课堂课前教师任务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2):77-79.

[2]王彦平,袁社锋,曹娅.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营养配餐课程张的应用和反思[J].河南农业,2013,(6):22-23.

[3]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49-54.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7篇

所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通过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并对课堂时间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它既可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材料,又可作为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的资料。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资源手段,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衔接的重要手段,它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的设计原则

1.短小。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且还能方便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微课的容量要小,视频文件大小一般在十几兆到几十兆之间,这样便于上传到网络后学生能够流畅地在线观看或方便地将其下载观看。

2.精致。微课教学课题应选取教材的某一重点或难点,或者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内容要精细,主题要突出,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3.完整。微课应以教学视频为核心,统整教案、学案、多媒体课件和素材、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评价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三、微课的教学环节

1.导入。由于微课时间短,因此在导入环节要迅速切入主题。可以设置一个疑问或悬念引入主题,也可以从以前的内容引入主题,还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实际问题引入主题,更可以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主题。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主题关联紧凑,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内容的讲授。

2.讲授。在微课的讲授中,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目标确立一条主线,在这条主线下展开内容的讲授,条理要清晰,要注意巧妙启发、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微课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讲解时的语言表达要做到生动、风趣、富有感染力,同时要做到讲解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3.小结。在微课的结尾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小结是本节课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强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四、高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实例

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第三单元Grammar and usage: unreal conditionals为例,简要介绍微课的设计。

1.教学目标:①了解虚拟语气的概念和功能。②掌握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使用的语法规则。③在设定的情境下,能够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观点的表达。

2.教学重点:掌握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使用的基本规则。

3.教学难点:能运用语法规则完成各种练习,并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去灵活应用。

4.教学过程:

①导入:笔者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呈现含有目标语法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发现目标语法知识。

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to any place.

If Tom had been more careful,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If I should win the lottery in the future, I would buy a large house.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目标语法结构后,笔者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和功能。

Unreal conditionals state a condition or situation that is not real or is imaginary.

We can use unreal conditionals to talk about an imaginary present condition, an imaginary past action, an imaginary future situation.

②讲授:笔者通过呈现三组例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归纳出与现在、过去、将来事实相反的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的规则,并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完成句子的方式进行简单操练。

第一组:Present unreal conditionals

呈现例句:If it were May 1st today, I would stay at home.

If I lived on the moon at present, I might see the beauty―Chang’e.

总结规则:

操练:If I― (be) the headmaster now, I― (give) students no homework.

If I―(have) a lot of money at present, I― (buy) a villa.

第二组:Past unreal conditionals

呈现例句:If I had come here yesterday, I would have seen him.

If he had studied hard last term,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总结规则:

操练:If I― (have) time last night, I ― (go) to see the film.

If he― (drive) more carefully, he ― (not have) an accident yesterday.

第三组:Future unreal conditionals

呈现例句:If I got time next week, I would help you.

If my uncle should come to my house tomorrow, I might get some pocket money.

If I were to finish my homework early this evening, I would take a walk with you.

总结规则:

操练:If it―(be)Christmas Day tomorrow, I― (get) some gifts.

If you― (get) a full mark next time, I― (treat) you to KFC.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规则之后,笔者通过短文填空的练习活动对所授语法项目进行有效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This morning, I was late for school. My teacher blamed me. If I―(not stay) up last night, I―(not get) up late. What’s more, my bike was broken on my way to school. If the bike―(run) well, I―(arrive) on time. If I―(have) money, I―(buy) a new one. If I―(be) the teacher, I―(give) the student one more chance. And if I―(b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I― (invent) a more convenient bike!

通过这项巩固练习,学生在语境中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语言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对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的规则的理解。

③小结:笔者用表格的形式对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使用的语法规则进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方便学生记忆。

五、教学效果与反思

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二(10)班尝试了这节微课的使用,在周末我将微课视频通过QQ发到班级群,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并完成相配套的导学案练习,周一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回顾了if条件句中虚拟语气使用的语法规则,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校对导学案练习答案,接着我又让学生在创设的语境中运用目标语法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一系列任务,进一步复习巩固if条件句的虚拟语气。整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各个教学环节进展得都非常顺利,并且课堂检测的正确率也很高。

事实证明微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笔者认为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微课设计要兼顾形式与内容,突出实用性。既要聚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又要在呈现形式上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除了知识点的讲解外,还应设置提问、思考和练习环节,使学生在课外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听讲,还能积极思考,主动构建新知,解决问题。

2.微课教学要与导学案相结合,注重实效性。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需要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改善学习效果。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一些自学中的困惑,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等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然而,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的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设计[1]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 特定学生) 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教学设计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宗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一、背景介绍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究其本质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解差别在课前就可以“暴露”,因此,教学能从学生的思维差异开始,而通过网络使学生的学习更超越了60平米的教室空间。而这样教学模式到底适合不适合高职的学生呢?它具有如下优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通过网络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建立开放式系统,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然后,从早期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创建情境、设置问题、提供协作探究和展开会话交流;最后,创建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和运行机制。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的教学资源的组织之外,更要关注在信息化环境中各类优质资源的建设,提供面对学生的线上线下的服务支持,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课外活动的开展。

1、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迈阿密大学的Lage 和 Platt( 2000b),在1996年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运用、实施翻转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他们认为学习风格主要包括三大类型: 依赖型、协作型、独立性,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习。正真开设翻转课堂,有两个重要的杠杆条件是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

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与生成。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一般情况下,学习过程被划分为二个阶段,一个是“信息传递”,一个是“吸收内化”。第一个阶段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来实现;第二个阶段是由学生课后自我吸收消化来完成的。而往往,在“吸收内化”阶段,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完成,高职很多学生就是这个情况,长期积累后,学生会产生挫败感、慢慢丧失学习动力。“翻转课堂”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视频来完成“信息传递”,课堂上,通过一定的练习和互动讨论,来帮助学生“吸收内化”,这样从根本上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各类障碍。“翻转课堂”不仅能够帮助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给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拓展途径,从而实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2、信息技术

为了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翻转课堂开展,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技术支持。第一、资源建设方面,提出三层次结构:《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视频,配套书中的培训项目视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知识点视频,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所编写的;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考试题库视频,这是根据历届考题做的精讲视频。第二,采用多种媒体技术,具体有:传统图书出版、网站、APP STORE端和微信公众账号,实现更及时、更全面、多层次的学习。第三、练习及试题库方面,购置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给学生提供最专业的练习环境和考试题库。

3、活动学习

在活动学习中设置了四级思维模式,翻转课堂被分为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四个阶段。例如,第一步,体验参与阶段,让学生课前借助微视频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关于CPU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CPU的理论定义及相关的技术性能指标;第二步,导入场景、概念探索阶段,在课堂上,以电脑公司的日常销售工作为背景,介绍公司的主推产品,并以此导入某一系列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报价单。第三步,意义建构阶段,结合配置报价单中关于CPU型号,对其中每个参数的意义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立刻把理论与现实关联,深刻的理解这些知识点;第四步,展示应用阶段,来解读其他配置单中关于CPU部分的参数,同时,为了考级考证的需要,练习一些与一级MS考试CPU知识点相关的经典试题。

三、总结

完整的教学设计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而在移动时代人人必备手机,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也采用了移动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为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