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5 18:12:19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1篇

[关键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因;需求;经济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2篇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沃尔玛”现象;应对策略

一、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沃尔玛”现象

“沃尔玛”是一家有名的连锁超市,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大众化,面向的是最广大的消费群体,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为主;与“沃尔玛”相对的是“阿迪达斯”、“耐克”、“麦当劳”等精品店,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位,在精品店消费的消费者除了获得物质享受以外,还有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本文中的“沃尔玛”现象就是指与消费“精品”的人相比,更多的人只享受着一般的、平凡的待遇这一现象。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沃尔玛”现象是指当下的教师继续教育对于少数而幸运的教师而言,就像是逛“精品店”,除了有物质享受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对更多的教师而言却像漫游在专业发展世界的沃尔玛超市当中,在那里大多数教师接受着一般的、枯燥的,甚至偶尔是质量低劣的专业发展机会。他们参与教师继续教育更多的是出于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是广泛存在的。

“沃尔玛”现象反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普遍偏低的问题,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对教师产生应有的普遍性的实效。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继续教育中“沃尔玛”现象的原因解析

通过对上述现象分析,我们知道现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不是没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是当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效不具有普遍性,而仅仅局限于少部分教师。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经济学常从商品、供给、需求、信息和效率五个方面对市场进行审视。借助经济学的这几个核心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教师继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继续教育(商品)的“供给”来看,继续教育的供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力‘面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是教师继续教育形式的质量。好的继续教育内容可以使教师感到学即所需,学有所获;好的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形式是结合继续教育内容和教师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当下的教师继续教育之所以没有普遍的实效性,就其继续教育本身的性质来看,就是因为一方面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既缺乏整体意义上的针对性,又缺乏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所谓缺乏整怵意义上的针’对性是指教育内容和形式没有或没能反映出大多数教师群体在教学实践中所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缺乏是指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没有或没能关照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能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和满足学习需求的教师继续教育,是不能引发教师“投资”行为的,其教育实效性当然就无从谈起。

教师继续教育的供给和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是教师继续学习需求的直接体现。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是决定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强是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普遍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由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荫发继续学习的需求,所以参加继续教育是一种被动的、外在强加的行为,其结果就是敷衍、应付。(2)同时也没有什么外在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参加继续学习的动机。在教师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花一天时间去参加可能没有什么意义的教师培训,还不如抓紧时间多批改一些作业,多做几次家访。因此,现实中的很多教师只有很微弱的动力去满足自己专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安于现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

商品的质量信息是统整市场的黏合剂。它是消费者作出明智的购买决定的依据,也是商品供给者了解产品的销售潜力和价格标准的工具。在商品市场中有质量监督机制为消费者和生产商提供信息反馈。然而,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市场内却几乎没有可靠的质量信息回馈来帮助教师选择专业发展机会,教师继续教育没有产品说明书,更没有质量合格证书,甚至大多数教师根本就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多数专业发展机会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从外部强加给教师的。由于教师对各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继续教育质量的不了解,他们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就像一样,他们不知道哪个机会更能提升他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哪一培训项目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分析课程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这些导致教师对继续学习机会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物质准备。最后教师就只能是带着记录工具――一般是笔和笔记本,进入学习现场。即便偶尔带着一些问题到学习现场,由于这些问题与教师教育者的关注视点不同而产生“错位”,他们也经常不能得到有益的启发。所以教师即便有高度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热情,他们对继续教育也时常感到茫然或忧虑。只有极少数幸运的教师所想了解的问题恰是那些教师教育者所擅长的、所关注的。因此,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也是影响其实效普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看来,由于教师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情感的缺失与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的缺乏,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参与继续教育的大量教师犹如闲逛于“沃尔玛”超市,看似机会不少,其实只是进行着不得已的一般性消费。这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需要从获得尊重的需求层次或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变成最基本的低水平的物质需求――为了避免受惩罚或失业。这就难免不会出现教师人在“学场”心在外的“走形式”的现象了。

三、问题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已有研究认为:“决定继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者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无研究,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帮助指导学员们的教学实践,能否对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论的解释和操作的建议。”针对当下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整体和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这一问题,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多样化,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普遍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多样化:(1)促进自上而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制度化和自下而上的教师意见反映常规化,因为只有对教师有充分地了解,才能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帮助;也只有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制度化,才能保证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的持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2)教师继续教育市场化,这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化,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学习机会,以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继续教育机会;(3)加强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和培养,这是增强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的前提,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者才能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有启发意义的继续教育机会。

(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情感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情感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情感是教师继续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情感的缺乏又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和外在环境条件影响而导致的。所以,需要和情感的激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1)营造一种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从观念上引导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2)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这是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长效之策。如果没有形成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那么这些流行一时的教师继续教育激情很快会熄灭,最后将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

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是一个关于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者的基本信息系统,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者所擅长的教师培训领域、已有的教师教育成果、教师教育课程等信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1)可以引发教师教育机构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教师教育机构的完善和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2)该系统的信息可以为教师选择继续教育机会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以便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师继续教育机会。这样就使教师有备而学,所学即所需,最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的普遍性。

注释: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3篇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方针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正确教育思想、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1)坚持为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方向,全面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形式灵活多样。

(3)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优化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与登记制度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省具有合格学历的中小学在职教师。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凡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每年培训不少于48学时,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以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可集中也可分散使用。中小学新教师一年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现代化科技教育等。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型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岗位职务培训或全员培训;骨干教评培训;其他类型培训等。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学业务对口的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视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5、建立和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时效并获取相应的学分,由有关培训单位登记后,由任职学校归人教师业务档案,经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发给中小学教师有关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有关凭证或证书由省教委统一印发)。

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的,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等必备条件之一。在评聘教师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作为必备的申报材料之一提供有关部门审查。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三、继续教育的职责与分工

1、省、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是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省教委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组织编写相应教材;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办学标准,审批有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确认全省性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落实相应政策;实施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确认本辖区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2、对中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有关教育学院、高师院校及经过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对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经省教委批准备案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省、市(地)两级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及经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等。省小教进修教研室、省、市(地)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要加强对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与监督。上述培训单位要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做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有关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兼职师资应当由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

3、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任职学校的职责。各中小学应当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继续教育规划、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工作需要以及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其学习时间和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同时要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做好有关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并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

4、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中小学教师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服从任职学校和培训单位的安排,努力完成继续教育所规定的任务;接受继续教育后应按有关规定继续为任职学校服务。此外,凡由任职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付学习等费用且脱产或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及派出国(境)外进修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应当与任职学校就受继续教育后的服务等事项签订书面合同。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带经费按财政管理体制,由省、市(地)、县(市、区)的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落实,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务经费在“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经费”列支,教师任职学校支付的培训费用在学校相应的经费项目列支,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

四、继续教育的奖惩办法。

1、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在单位要予以表彰与奖励。

2、对侵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3、对办学思想不端正,培训质量差,或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乱办继续教育班的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检查,停止办班,或取消其办班资格。

4、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服从任职学校或培训单位安排的;未经批准,擅自放弃学习的;学习期间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未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修业不合格的;弄虚作假,骗取培训成绩;接受继续教育后不按规定为任职学校服务的等,任职学校可根据不同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不予报销学习费用和责令退还学习费用、缓聘或解聘其教师职务等处理。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趋于完备,已经从为少数人提供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为各层次人群提供多种教育方式并存的大众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总体上看,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方式,近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继续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社会性需求的增加,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却显得捉襟见肘,不仅缺少足够的专业化教师,更缺少理论知识深厚、政治素质过硬、教育理念先进、教育能力突出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继续教育现代化实施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起到了阻碍作用。结合实际工作,以辽宁省普通高校为例,初步探讨如何提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存在的问题

1.师资团队严重不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随着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教育不断的深化,对优秀师资团队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但各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大多聘请教师兼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科研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在国家政策和学校的引导下,教师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科研和科研论文上,对教学的关注度不高,同时高校不断扩招,部分高校师资力量紧张,造成了不少高校师生比例不均衡,出现了全日制本科生数量增多而教师资源匮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高校教师只能将精力投入到全日制的本科教学上,对于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无法满足目前继续教育的需求,阻碍了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兼职教师人员较多由于继续师资队伍的匮乏,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甚至是国家重点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目前,高校普遍采取外聘兼职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的方式,聘请的兼职教师虽然可以弥补继续教育师资团队力量不足的问题,但也有不少弊端。外聘的兼职教师,分为高校内部教师和社会教师。对外聘的社会教师能力和层次难于掌控,难以避免地出现一些外聘教师专业知识差、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资培训、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不严谨等问题。同时,对于外聘的高校内部教师而言,由于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领悟能力、学习目的都与全日制本科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心态,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条件下完成自我的转变。而且由于外聘的高校内部教师平时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在时间精力上都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兼职的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上,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外聘社会教师,尽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但往往更偏于实践;并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师资培训和心理培训,容易引发严重的教学事故,无法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容易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外聘社会教师不受高校监管,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继续教育学生的安全,给高校安保带来困难,也无法保证继续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普遍缺乏培训在经济超速发展的新时代,科技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对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团队无论在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家大事,关注时代要闻,不断增进自己所处领域的知识,不断进行技能更新,了解自己所处领域的前沿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继续教育师资团队的严重不足,造成了教师平时排课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对于继续教育教师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自我深造。

4.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大多数高校的业绩考核机制中,学校也缺乏对继续教育的重视,没有把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纳入高校教师教学考核和评聘体系;高校继续教育的业务主管部门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高校教师兼职从事继续教育教学的业绩没作为高校教师职称、职级晋升考虑因素,甚至都不算是教学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继续教育教师对学生出勤的考核,没有形成学生对继续教育教师的评价机制。绝大多数高校对于这个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认识层面,普遍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即使拥有学生与继续教育教师双向评价的高校,在评价内容上往往也只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态度、出勤情况打分,没有对继续教育教师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详细评估,无法引起继续教育教师的重视。

5.教学时间过于集中,教学效果不佳目前,报考继续教育的学员大部分为社会从业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各行业的一线,只能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继续教育的课程。高校继续教育的业务主管部门为方便这类人员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往往将教学集中在某一时间段或安排在周六、周日,部分高校甚至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远程教育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这样的时间安排导致教师只能用填鸭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由于继续教育学生本身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都存在着问题,因此学生接受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只能讲解一个大概的知识轮廓,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来说,在挑选专业的时候也挑选了自己感兴趣或与其工作实际密切联系的专业,学生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技能提高的双重需求,学以致用是学生继续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仅仅为了取得学历证明。

二、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建立完善的师资库办好继续教育的前提,必须具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团队。虽然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本科教育,但目前外聘教师授课的现状无法满足继续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因而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随着继续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招生数量的增多,继续教育招生不仅仅是帮助高校完成普通教学任务,帮助学校解决教育经费增收,更多的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不应该是高校的附属品,而应拥有独立的发展方向。如此看来,拥有自己的师资库,培训专职师资团队成为继续教育发展过程的必要趋势。对于高校而言,应该对本校目前继续教育情况充分调研,查找不足进行改善,从改善自身不足做起,逐渐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继续教育不需要一支庞大的队伍,但是满足继续教育发展的专门师资团队必不可少。

2.改进教师考评机制继续教育师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制定出合适的师资培训计划并加以正确执行,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特点,深入了解本校继续教育师资的详细情况,在学校学科发展趋势方面、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任务等方面作出准确调研和预判,提出在继续教育担任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培训目标。高校应重视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加大对继续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待遇,完善继续教育教师的日常管理制度。把建设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中统筹考虑,使该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实现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由于继续教育具有社会性高、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老师书本上的知识教育。由于企业中很多富有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专业背景扎实,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明白如何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能明白学生的知识需求。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普遍方式,继续教育应加大力度将企业中优秀的高级技术人员纳入师资库。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他们对企业实际的需求和知识的应用有着不同的见解,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能发生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他们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而且从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上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校企合作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真正实践的场所,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中去实习,不仅仅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5篇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体育教师;教育发展;必要性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受过学校教育的体育教师,做出的后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作为体育教师终身学习这一系统的构成部分,在提升自我知识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体育教师教师需要积极的参与继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来提升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和把握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学生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一)通过继续教育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各个学科和教育领域得到了凸显。比如在各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内容里边,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立法和监督,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经济和时间上的保证。日本国会在1990年提出了振兴教师终身学习的策略,通过法律的形式把继续教育付诸与现实的活动中,并逐渐的制定了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1983年美国通过制定的法案,给各个州和地方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前苏联的教育部门明确的指出,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必须要完成一次继续教育。英国也有着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随着继续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机遇下,教师素质的提升成为重要的任务,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教师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继续教育的实施水平,将关系到素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成败。所以,全面持续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将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给个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改革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首先是综合性的大学办教育,即各类师范大学的综合化趋势。其次是师范教育的一体化趋势,指的是同国外通用的教师教育这一概念相似的内容,师范教育的一体化包括了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职后教育等连续的内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教师教育开始被日本等发达国家高频率的使用,这标志着人们教育观念产生了变化,传统的重视职前培养,忽视职后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所以。我国实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需要。

(四)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需要

1993年我国《教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开始步入了法制化。在《教师法》中明确的提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要做好科学的教师培训规划制度,对各级教师实施多途径、多内容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所以,实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实现依法治教、实现我国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成长的需求

从我们国家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状况来看,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差异较大,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和年轻的体育教师学历差距大。有着高学历的年轻体育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短等原因,教学实际经验较为匮乏。这就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来实现教师学历和教学经验的提升。另外,因为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相对较为单一,导致了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相对其他学科较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手段、教育创新能力等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提升。所以,上述因素的存在需要我们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继续教育来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师队伍。

从体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分析,大部分体育教师在参加教学工作的五六年,随着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增加,教学的效果会发生明显的提升。以后教学效果的提升幅度会减缓,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体育教师没有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可能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停止不前。另外因为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体能和技能要求较高,如果不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教学水平,可能会出现更大幅度的衰退。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落实,是实现体育教师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改革视野下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

(一)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彻底摒弃原来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中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来教师自己的课堂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重在如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在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健康水平和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主要核心,合理的安排各种体育技能教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科学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推进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从评价主体、评价目的等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所以,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来全面的掌握体育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传统的不适应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的工作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设置合理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为了较好的开展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内容应以高校教师当前的水平为主要依据,实现弥补体育教师教育能力薄弱环节的目的,帮助体育教师提高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帮助他们解决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抓好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与体育修养,还体育教师认识到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帮助体育教师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

由于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处于不同的层次,为了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继续教育的内容应该以教师的年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以更好体现继续教育工作的差异性与针对性。比如,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年轻的体育教师,他们熟悉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水平相对较低。那么对他们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的重点应该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体育课堂设计,如何加强自身修养,如何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等等;如果继续教育对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因为他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使他们了解当前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等等。

(三)采取开放性的继续教育模式

按照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培训效果,应该采取恰当的培训模式,尽可能的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提高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将受培训的体育教师处于培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由此调动受培训教师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操作的过程中,应向国外借鉴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并针对受培训教师的现状,提高继续教育的成效。比如,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上,可以播放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频,并将受培训教师分成若干小组,给予一定的时间对教学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交流讨论,由此提高他们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水平。

(四)提高体育教师教育创新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6篇

关键词: 海南民族地区; 体育教师; 继续教育; 需求特征;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志码: A

1 研究意义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灵魂,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为促进海南省教育事业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 对海南省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探析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五指山、白沙、保亭、陵水及三亚中学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需求特征予以分析研究, 以期为有关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海南民族地区的在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五指山30人,白沙30人,保亭30人,陵水30人,三亚60人,共180人)。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180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100%。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海南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师现状

从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信息来看, 平均年龄29.5 岁,

平均参加工作时间为9.4 年, 平均教龄为9 . 1年;中等师范( 含中专、高中) 学历的教师

26人,占14.4%, 大专学历教师68人,占37.8 %,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86人,占47.8 % 。 从参加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职称分布来看, 高级职称21人,占11.7 % ,中级职称( 一级) 教师76人,占42.2 % , 初级职称( 三级和二级) 65人,教师占36.1%, 没有定职的教师18人,占10%. 。从学校类型来看, 高中教师60人,占33.3%, 初中教师70人,占38.9%, 小学教师50人,占27.8%。以上结果显示, 海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中青年体育教师, 中级和初级职称教师占多数, 低学历教师占多数, 既反映了海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初级形态, 又体现了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客观现状和必然要求。

3.2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3.2.1 继续教育的参加形式调查

海南民族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参加形式主要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所占比重偏低。这表明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偏低,亟需提高学历。

3.2.2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

从调查中可以得知,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学历补偿、函授和自学考试及教学基本功训练。

3.2.3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内容

研究显示,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倾向于专业技能、裁判和教法,而对科研和外语不够重视,表现出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科研和外语的能力较低。

3.2.4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由

研究显示,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由主要是学校规定和职称需要,而个人发展较少,表明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被动的。

3.3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倾向性的群体特征

3.3.1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职称特征

研究显示,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对忽视理论方面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年轻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 精力充沛, 但缺乏经验, 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引导高级职称的教师, 总体上需求大致一样, 但是在教学能力的提高方面,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认为这根中小学教师评了高级职称以后,有了“船到

桥头,车到站”的感觉,所以笔者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也应该针对教师的职称特点而考虑一

定的侧重和层次性,高级职称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备一定水平的教学能力, 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 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 对这样一批教师, 继续教育内容上应该侧重于及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知识的掌握;年轻的初、中级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创新能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 科研水平的继续提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知识的掌握。初级教师群体, 相对较年轻, 教学科研方面能力水平较弱, 暂时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 但接受能力更强, 对这样一批教师, 应注重教学、科研、技能、裁判、思想水平、审美等等“ 专业” 以内“ 专业” 以外的全面综合培养

3.3.2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学历特征

研究显示,本科学历的教师对知识更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 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因此, 笔者认为,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重视教师的学历群体特征, 对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 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 应注重科研水平的继续提升。

3.3.4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学校特征

私立学校的教师对知识更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

判水平提高的需求, 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公立学校的教师。因此, 笔者认为, 私立学校的叫声由于工作不稳定,压力较大,对知识的需求强,而公立学校因为工作稳定,竞争又小,对继续教育需求较小。

3.3.5 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总体特征

研究显示,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主要趋向于职称需要、教学水平提高和知识更新。在科研水平提高和裁判水平提高方面显的不够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1) 海南民族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参加形式主要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所占比重偏低。

(2) 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比较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对忽视理论方面和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能力的提高方面,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存在明显差异。本科学历的教师对知识更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 均不同程度地高于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教师。私立学校的教师对知识更新、科研能力提高、新技能的学习、教学水平提高、裁判水平提高的需求, 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公立学校的教师。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主要趋向于职称需要、教学水平提高和知识更新。在科研水平提高和裁判水平提高方面显的不够重视。

(3)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倾向于专业机能、裁判和教法,而对科研和外语不够重视,。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由主要是学校规定和职称需要,而个人发展较少。

4.2 建议

(1)加强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提高海南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依托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师教育, 取代过去的中师、专科、本科层次。

(2)海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仍处于初级形态, 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需求的认识,提高他们提高他们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3)应改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涵义和意义的宣传教育, 积极调动更大范围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面进行改革,应重视教师群体需求特征。

参考文献:

[1]匡勇进,伍骥. 高校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不同需求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95-98.

[2]郑旗.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9):41-84.

[3]郑旗.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学课程设置改革与对策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20(2):36-38.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7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滕州市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坚持灵活性和多种模式的培训形式,坚持按需施教,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岗位提高,促进自主学习,构建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二、 继续教育范围:全体在职教师。

三、 培训学习目标:

1、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在培训范围内,教师要按时完成培训学时,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选培校级骨干教师,并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分别参加市、省骨干教师培训,使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

3、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4、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5、建立一支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6、加强教研能力培训,建立一支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四、 培训类别和任务:

1、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新教师或新调入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熟悉班主任工作,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培训内容:

主要为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学基本功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内容。

4)培训要求:

所有新教师均需参加新教师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6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调入教师培训期为一年,期满经考核不合格者延长一年培训期。

2、教师岗位培训

1)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培训内容:主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践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以及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等,要突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培养教师使用新的课程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突出培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培训要求: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5年内累计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学校根据市教体局有关文件规定,每年将教师岗位培训情况进行记载

3、骨干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骨干教师,其中的部分教师将分别参加省、市级培训。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在全镇乃至全市和全省较有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培训内容: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科研专题、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等。

4)培训要求:骨干教师培训要求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要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

学校积极向市、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人选,并保证骨干教师按时参加培训。

4、计算机全员培训

1)培训对象: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

2)培训目的:通过培训,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利用计算机上网查询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和有关科研成果的最新动态,部分教师具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

培训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使用和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平台制作简单教学软件技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等。

3)培训要求:学校先全部轮训,培训结束后,接受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核验收。

5、提高学历层次培训:

1)培训对象:已取得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

2)培训目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教学计划》要求对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教育。

4)培训要求:我校教师达到专科水平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提高学历培训必须将知识的系统传授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学校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助学自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课程班以及教育硕士的学习。

5、教研能力培训

1)培训对象:骨干教师、教学明星。

2)培训目的: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解密高效课堂》

4)培训要求: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构建生本课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育实践环节。

五、 继续教育的方式

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校本培训、集中培训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开展培训。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集中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有部门下达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的培训。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平均每年不少于48学时。本着统筹管理、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以集中培训为主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每年要组织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校每年组织不少于18学时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把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每年制定出校本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培训工作,并对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校每年将校本培训方案上报继续教育办公室,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 继续教育的管理

学校切实搞好校本培训计划,发挥师资培训重要阵地的作用,校长要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作用,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使本校教师在本周期内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七、 条件保障

1、依法治教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2、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学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条件,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期间,仍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3、实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继续教育证书》是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凭证,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使用与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实行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能参加职称评聘,不能续聘教师职务。

4、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

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实验课题,开展应用性研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为镇市开展继续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5、保证继续教育经费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学校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负担。

6、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开放高效的培训系统。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依法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第8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95-03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及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也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并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做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1)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法》、《高校教师法》、《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等,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拨出专款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促进了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高校教师学习的自发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从事科研的热情;(3)许多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在职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如有的高校会鼓励中青年高校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并拨出专项资金,为考取博士的高校教师报销部分学费。

然而,从总的来看,中国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存在下列问题:(1)目前部分高校的领导对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认为在职高校教师外出参加继续教育既影响教学安排,又增加经费支出,导致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效果很差;(2)许多高校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认识模糊,目标定位不明确,认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一次性的培训任务。且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导致高校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3)目前中国继续教育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因此,现阶段中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致使现行管理体制也比较混乱;(4)高校缺乏权威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决策组织,没有独立的监督评价体系与科学的激励评估、考核监控机制,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更偏重于行政要求,不能引起高校教师的足够重视;(5)教育经费短缺,导致许多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高校教师很难从中受益;(6)忽略高校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仅停留在口头授课的形式上,难以取得实效,不能满足高校教师多样化、全面化发展的需求。

二、影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因素分析

1.高校教师自身意识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首先需要高校教师对继续教育有一个良好的、清晰的认识。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更加短暂,各门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并且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提升高校教师自身的适应能力,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才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果参加继续教育的高校教师自身对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都不明确,就很难激发其学习动机,也就不能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只有充分了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后,高校教师才能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或主动参与各项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2.教育形式与内容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知识更新,从继续教育中提升自身水平,所以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教育改革及教学任务、高校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如果继续教育的内容过于僵化滞后、缺乏新意,势必会影响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作为高层知识分子群体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如果仅仅停留在多年前的传统课堂的讲授形式上,难以取得实效,也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且目前高校教师都有很大的课业、科研压力,培训形式过于单一会使很大一部分高校教师不能解决其工学矛盾,从而将继续教育视为额外负担,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定不能达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既定目标。

3.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关注高校内部继续教育问题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现在很多人批评高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标功利化,不顾教学技能的学习,大部分将目光锁定在学历教育或者那些能提高自身职务的培训项目上,这些问题的确存在,高校教师确实应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但是,这些观念的形成并不只是高校教师一方面的原因,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重一次性教育、轻继续教育的现象,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也更注重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对其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师德素质等方面全面评判。所以,如果外部环境不做出相应改变,高校教师再怎样加强学习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