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规范化管理

合同规范化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6 10:36:22

合同规范化管理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1篇

一、 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签订主体混乱,缺乏合同管理机构

高校合同管理涉及的多个部门,如基建工程与修缮项目(含设计、监理、施工等)牵涉到基建处与后勤管理处;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牵涉到后勤管理处;物资设备采购、大宗物资采购、低价易耗品的定期采购牵涉到资产设备处;教材和图书资料(含电子图书资源)采购牵涉到图书馆;合作办学牵涉到招生就业管理处;教科研的横向课题牵涉到教科处;校企合作牵涉到各系部等等,造成谁都能以部门名义对外签合同,一旦出现合同纠纷,谁都不承担责任,谁都负不起责任,最后由学校承担责任,同时多部门对外签合同,往往给合同的收集、归档管理造成了难度,给学校财务管理带来了风险和损失。如我校仅中国移动的捐赠合同就分别与学工处、团委、招就处、后勤与产业处、信息中心签订六个不同内容的合同,十分混乱,缺乏合同管理的主体,给学校的利益带来了损失。

(二)合同缺乏流程管理,内部牵制不到位

合同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合同的管理分为制度、流程、表格、文本、档案几个方面的管理,流程管理又分为合同准备阶段管理、合同签约管理、合同履约管理、合同履约后管理。合同从订立前常出现对对方单位资质和履约能力审查不够;合同签署中出现合同没有经过承办部门、财务、基建审计等部门联合会签,重大金额没有经过律师对合同主要条款的审核等;合同签订后出现没有部门能监督合同的履行情况,如合同是否按时完成,完成的质量如何,是否有合同纠纷发生等;合同履行结束后,没有主管部门将合同全部收集归档、妥善保管合同的正本、副本、往来函件、谈判记录、履行记录、解除、变更合同的协议等重要资料等等,结果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以及法律纠纷等。

(三)合同文本混乱,缺乏规范化的格式文本

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合同管理主体机构,合同大多由各合同承办部门签订,合同的格式五花八门,专业性差,往往忽视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条款的约定,导致最终给学校带来利益损失。如有些合同仅限于口头搞“君子协议”,不签订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是书面合同,也不注意合同中的一些主要条款的约定及违约处理的约定;更有甚者为了便于应付管理部门的审查,对于同一个项目,往往还要签订 “正规合同” 和“私下合同”两份,“正规合同”形式正规,内容合法,但双方并不真正履行, “私下合同”在形式上不完备,实际上属于不平等合同,会给高校的利益带来很大损失,并容易造成合同纠纷。

二、高校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法制观念,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培养

1、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学校的合同管理,加强对合同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化全校教职工的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关于《合同法》、《专利法》、《科技合同法》、《商标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讲座,使教职员工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法律法规,这样就能支持和理解合同管理工作,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知识面宽、法律法规意识要求高、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和培养显得尤为的重要。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掌握合同订立与管理的技巧,培养其职业素养,促使高校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合同的签订质量。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高校对各类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管理工作的规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切实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内部合同管理的基本准则。在制度中对合同管理的机构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纠纷、责任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做出明确规定,明确对于涉及经济内容的合同,达到规定金额的项目必须经过正常的招投标程序后,才能进入合同签订程序,规范签订主体,严禁以职能部门或院系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2、要建立与合同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除有了合同管理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合同运行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规定,使每个步骤的开展都有据可依,并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这些配套制度主要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书管理制度、合同履行及纠纷处理制度、合同基础事物管理制度包括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台账登记、合同档案管理等。

(三)建立全过程流程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

1、合同准备阶段。首先签约前要对初次签约主体资格进行调查,所有合同在签订前需要重点调查合作方有无签约主体资格,了解其资质、履约能力、既往的履约信誉等。重大合同在签订前需要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详细的专项调查并制作调查报告。其次对有过合作关系的单位,平时要建立履约、信用档案,建立不良记录的信息管理制度,对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的应限制其参与学校的相关经济活动,通过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的信用风险。

2、合同签署阶段。合同签订中首先规范合同文本。尽量采用国家相关部门统一印制的格式合同或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文本,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的责任和合同争议的解决,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其次规范合同审批流程。每项合同的签订应由承办部门提出,合同承办部门应就合同主要条款、可行性及风险进行全面审查,合同的审批流程分别经过财务处、纪检审计处、学院办公室等部门审核合同的相关条款,建立合同会签制。重大合同还需经学校法律顾问审阅,主要对合同文本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审查。实行合同会签审批流程,对每份合同的签订,层层把关,责任到位。再次规范法人授权委托制度。高校对外签订合同, 应由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或其委托人进行。未经授权, 任何人不得以学校名义对外签约,杜绝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以本部门、本单位名义对外签约。

3、合同履行阶段。对合同实施动态化全程监控。首先合同签订后,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签约、交货、验收到结算及时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抓好执行环节的财务控制,财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办理结算手续,把好合同结算关,杜绝违反合同规定超进度付款现象的发生。

4、合同履行后阶段。首先做好合同基础事物管理,进行日常的合同台账登记和合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及时进行合同评价分析。合同签署后,合同管理部门应及时将合同资料归档,妥善保管合同的正本、副本、往来函件、谈判记录、履行记录、解除、变更合同的协议等重要资料,实现合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时适时引进合同的软件化管理、使其能进行网络化审核,规范化的管理,也便于合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存储、处理、分析和使用。其次纪检监督部门要检查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每年对合同进行年检,检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分析寻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合同的正确履行,提高合同的履行率,避免和减少合同纠纷。

合同的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是把经济监督关口前移,用合同管理的方式去规范、约束经济行为,避免了经济活动中由于缺乏法制观念给学校造成的不必要损失,由于校内各职能部门全方位的参与,形成了监督的机制,增强了经济活动的透明度,有效地抑制了腐败行为,加强了党的廉政建设。学校应当把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维护学校自身合法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是高校完善合同管理,依法治校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也随之发生自由承包或流转以解放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务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为基础和指导,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找一种合法、合情的档案管理办法。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合同和档案的原始材料一般都是纸质媒介,如果遇到潮湿、水浸、燃烧等就会完全损坏,所以档案管理要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设置专橱,分专人负责,防止人为损坏、遗失;(2)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切实做好防虫、防火、防水、防化学药品、防污染等工作,防止非人为的破坏和损失;(3)不具有保管权限的档案盒材料应及时交由相关法定部门进行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应及时完善条件或暂交由上级部门协助保管。比如,县、乡(镇)两级档案须依法在保管一定期限后及时、完整地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以上是笔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及策略要点。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除了科学、合法的管理制度以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尤其要加大对乡(镇)和村级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防止土地承包档案损毁和丢失。对档案管理不善和违规反纪行为要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南京市档案局.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0(09).

[2]房山区经管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典型材料之一:房山区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加强承包合同规范化管理[N].中国农业信息网,2012-02-01.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3篇

但劳资矛盾并非就此了结。比上述那场“华为模仿秀”更具东莞特色的事件,正“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二OO八年元月一日到来之前尽情表演,欲盖弥彰。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工人好一点!”2007年11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东莞厚街举行的世界鞋业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说。他指出类似东莞这样的地方,对待工人的态度已经是一个牵涉国际贸易的大问题。

而本文想说的,是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对中小企业规范化特别是在员工待遇和员工福利等方面规范化洗牌的推进,必然从宏观上促进民族企业的发展。

一、劳资新秩序

在岁末众多劳资纷争的乱象中,潜在的困扰与新秩序的形成隐约共存。博弈的天平向劳动者倾斜,一个更为合理规范的劳资新秩序正悄然浮出水面。2007年11月,某人大代表、提出一份《关于立足社会稳定妥善解决实施前后劳资争议热点问题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单位结合具体用工情况,拟定行之有效的劳资争议处理措施,统一处理方式,提前督导用工单位落实应对措施,以妥善解决员工追究用工单位长期侵权的责任问题。

由于此前在相对低端的产业结构中,不规范用工的企业大量存在,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在明年新法正式实行后,更大的考验将会来临。从今年开始,一些过度维权甚至是钻法律空子的“假维权”事件增多,加深了劳动执法部门的这种忧虑。

在新法实施过程中,肯定不乏有钻空子的企业或工人。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是《劳动合同法》立法者明确提出的立法宗旨(参考:沈宗南、张京宏《新劳动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上海世新,2006)。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新法虽然还未实施,但新法的效果正在逐渐体现。新法实行后,虽然在劳资双方力量对比上,劳动者仍然处于劣势,但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无疑将大大增加。这种增加甚至会超出一些企业承受能力的极限,迫使一些企业不得不对此前不规范的用工进行纠正。

二、中小企业规范化洗牌

中小企业主更关心的是:新法实施后,他们还能赚到多少钱?

新法施行后,企业的用人成本将会增加,估计会增加8%以上,而企业的违法成本更是会大大增加。劳动合同法》下的劳资新秩序形成后,整体工资水平无疑会大大超过以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就意味着更高的劳动力成本。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对于一些处于低端行业的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对这些低端企业来说,如果继续违法用工,和政府对抗,和中国法律叫板,是死路一条;如果合法用工,则成本上升剧烈,甚至算下来亏本,还是死(参考:沈宗南、张京宏《新劳动法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上海世新,2006)。劳动合同法最让低端企业头痛的是,它提高了用工成本,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正规地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那么在一个普通工人身上,每个月要支付起码2000多元。企业和员工是价值交换的,付这么高的工资,理论上人才必须具备这么高的能力。但现在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是不够的。对企业来说,选人就非常困难,选得不好就亏了。有时是亏死的。

在电子、纺织服装、玩具等行业,面临的局面也大同小异。电子行业近年频频遭受国外的环保壁垒,业界称利润率已经下降到5%-30%.纺织服装业遭遇配额限制,老板们焦头烂额。玩具行业遭受国外召回事件,频频受创,业内称利润下降到20%以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加工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劳动力成本的再度提高,使得几大产业同时遭受震荡。在更低端的物流运输、快递、终端零售等行业,更是越来越艰难。

而冷静地分析的话,《劳动合同法》将如大浪淘沙,再度推动行业的洗牌。《劳动合同法》正是产业升级的一道催化剂。《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但政府和立法者还有更深远的考虑,那就是加快国内一些行业产业升级的速度。在这点上,《劳动合同法》立法专家组组长常凯 已经明确解说了。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就目前企业反映出的情况来看,这些都应该是立法者预料中的事情。从长远来说,只有将这类低利润企业淘汰出局,用工才会规范,工人收入才会真正增加,劳资关系才能真正和谐。

三、企业如何应对

企业面临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前途:

1. 心存侥幸,认为和自己无关,混混就过去了,结果是死路一条;

2. 规范化用工,做好HR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职业规划,进行合法转型,适应新法;

3. 采取对抗政府和法律的手段,结果是被灭掉,自取灭亡。

4. 自动关门。

可能有的企业认为笔者危言耸听,说国家法律有什么了不起,不管就是了。那就这么走下去吧,等到出事情的时候,也许能体会到笔者的良苦用心,但估计到时后悔莫及了。

四、结束语

中国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第一线劳工始终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改革开放以来,起初老板和员工共同奋斗,一二十年下来,老板房子车子应有尽有,一线劳工始终贫穷。虽然当前不可能再象建国初期那样来大的政治运动,但这种差距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国家必须通过法律进行调整和控制,而这种调整从长远看来是对整个社会和有产者有利的。任何时候,维持秩序稳定都是第一位的大事。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4篇

关键字: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传统电力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

1、没有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职能明确的管理网络,部门职责不清,现有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缺乏专职合同管理人员;

2、没有规范的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职责不明确,且管理方式还以手工管理方式为主,合同管理水平低下,使得施工项目工程的管理和执行得不到有效保障;

3、没有规范的文档管理制度,在签订书面合同时,往往不够规范,周期长,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够理想且易给企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4、合同管理数据不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丢失现象严重,查找调用费时费力,造成后期合同管理困难。总的说来,合同体系不规范不健全,合同管理水平低,仍是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此,传统的合同管理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电力施工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对合同风险缺乏防范意识,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支持不够。

2、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不够明确,职责不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制订统一规范的合同管理工程流程,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各部门权责不分明,意见很难统一,造成权力大家争、责任大家推的局面。甚至有些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造成合同管理脱节,效率低下。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之大忌,最终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隐患。

3、合同文档不规范不统一。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需要有规范统一的合同文档来全面体现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但有些业主和承包商不能完全按照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合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有些业主甚至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

4、合同监督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在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的申报审批、谈判签约、合同评审、履行等整个环节因无规范化管理,难以对合同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5、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不少企业在进行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比如,在签约前的合同审批和评审环节,涉及人员众多,程序复杂,周期长,造成有些合同长时间不能签定,严重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进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成本费用,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效率,制约了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6、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思想品德不过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精通,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无法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不断强化思想的引导,加大宣传的力度,让工程企业的主要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程合同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对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视。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建筑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管理知识,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合同法》、《建筑法》等,从根本上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实施措施,有效增强建筑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水平。

(二)结合行业特点,引进技术,建设集合度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应鼓励工程企业根据相关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进相关科学技术,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本原则,结合合同操作全过程中的因素,构建具有网上申报、审批、审查、签订管理、履行管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汇总等功能,属于企业自己的集合度较高的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推进本企业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进程。

(三)建立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流程。要确保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统一管理平台有效运作,实现工程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笔者认为前提是需建立统一且规范的合同管理流程。

首先,企业需形成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网络,明确合同主管部门、承办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及要求,从而保障统一管理平台各个环节运作的有效性。

其次,企业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合同操作流程,明确每个操作环节的功能及要求,以及操作的标准流程指向,使操作人员有明晰、规范的工作指南,从而确保统一管理平台快速、有效、规范的运作。

(四)企业还应制定一系列与合同相关的统一标准程序文件,如在建工程一览表、合同项目申报表、合同评审表、合同标准模板、合同管理数据台帐等,以保障统一管理平台操作的有效性。建立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流程,除了能够保障统一管理平台的有效运作,还能够全面完善合同管理数据,易于对合同各个环节的控制,易于对合同项目全过程的监管,也易于企业管理层查阅调用合同管理数据,快速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四、电力施工企业做好合同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合同管理标准程序,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企业决策层应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出合同管理的标准程序,使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同管理应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合同订立程序、制定承办人制度、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管理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合同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定期针对合同管理人员开展管理交流与业务培训活动。

(二)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

现建设工程基本采用招标方式,招标文件中均附有合同条款,在招标阶段应对合同条款详细分析,如:如何计量、如何计价、价差如何调整、甲供材料范围、进度拔款比例、付款形式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分析研究后制定相应的投标报价策略。

(三)组建精干谈判队伍,合同谈判前统一意见

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经验丰富、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主人翁责任感,谈判队伍中要有把握谈判重点的领导,也要有关注细节的技术、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合同谈判前全面分析合同条款中不明确的内容,如:施工量与清单量有差异时价格如何调整;材料价差调整品种;材料价差风险范围等往往在招标阶段描述并不十分清楚,在谈判前谈判队伍内部要先进行评估,提出哪些问题,如何提,谈判要达到什目的,让步的底线,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形成统一意见。谈判前还应尽可能的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掌握主动权。谈判过程中要有耐心,不急不燥,逐步试探对方底线。

(四)重视施工前合同交底,提高全员合同管理意识

工程开工建设前,应组织施工、技术、经营、物资、财务等方面管理人员参与合同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发承包方的职责及技术方面要求,材料及设备合同双方供货范围,质量、安全、进度、保修等方面要求,合同价款构成、费用结算、进度款支付条件等,树立起“合同管理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我的责任”的意识,促使企业员工工作重点围绕合同约定开展。

(五)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地沟通,并形成书面记录

合同履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会引起工期变化、有些会引起费用变化、还有的会引起工期及费用均发生变化。当事件发生后,电力施工企业要及时与发包方沟通,就造成的损失提出书面补偿意向,也就是施工索赔。做好合同管理中索赔管理的作用,首先,可以为结算提供支撑资料;其次,可以保护企业利益,预防和减少损失;第三,可促进和提高承发包双方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六)定期进行合同管理检查

根据建设电力施工企业施工期可每月或每季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包括:进度、质量、产值、索赔、合同变更情况等方面。

(七)进行合同管理总结

合同履行完毕做好合同管理总结,包括施工范围、工程造价、人材机费用金额及占总造价的比例、索赔事项、索赔费用金额、未处理的问题及原因等,分析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得、失,促进合同管理工作地持续提高,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总之,只有充分掌握和了解电力施工企业合同规范化管理中的不足,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新知,增强创新意识,掌握新的理

念,才能进一步增强工程项目合同规范化管理建设工作,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玲. 关于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要点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3,(12).

[2]张煜华. 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12).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5篇

工作目标和措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新办法,注重在做实工作细节上下功夫,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谋求创新,从而在基层规范化管理上取得了实效。沽源县局的工作实践证明,局无论大小,无论经济条件好坏,只要领导重视,真抓实干,就可以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大有作为。市局认为,沽源县局能够做到的事情,其他各县区分局也一定有条件、有能力做到。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推广沽源县局的经验,从而带动和促进全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再上新水平。市局希望沽源县局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局要求各县区分局要认真学习沽源县局的经验,既要学习他们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锐意进取、做实细节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对照沽源县局的经验,认真查找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中的差距,特别是要注意结合各个县区分局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加以学习和推广。刚才,国民同志对如何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省局教育处赵国平副处长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各县区分局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确立和落实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县区分局工作的指导思想 市局党组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县区分局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和征管改革的新形势,结合张家口地税系统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经过一年半的工作实践,一些县区分局在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沽源县局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刚才,国民同志对全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我都同意。当前,全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总的讲有成绩、有问题。讲成绩,不能高估;看问题,不容小视。存在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也有共性,概括起来讲就是九个字,即“见事迟,效率慢,标准低。”就推行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而言,见事迟,主要表现在市局党组提出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县区分局工作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一些县区分局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对“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县区分局工作”的要义领会不深,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总认为基层规范化管理是政工部门的事,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效率慢,主要表现是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沽源县局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而有些县区分局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一些零打碎敲的工作上,工作效果不够明显;标准低,主要表现在一些县区分局工作尽管也做了,但工作标准只停留在把环境卫生搞好,制度上墙就行等简单层面上,工作标准太低,没有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什么存在“见事迟,效率慢,标准低”的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可以讲,当前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思想障碍,是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在上午的讨论中同志们对此已取得共识。工作存在问题虽然反映在县区分局,反映在基层,但与市局党组调查研究不够、指导工作不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群众反映较多,对此,市局党组是重视的,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基层规范化管理是我市地税系统“实施管理战略,推进‘二次创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基层工作全面升级进位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基本支撑点。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县区分局工作,就是要把县区分局的一切工作都统一到基层规范化管理之中,并把基层规范化管

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地税工作的始终。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牢固树立以基层规范化管理统揽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加强基层规范化管理作为深化管理,推进落实的工作平台,作为促进地税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途径,举全局之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市地税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思路 全系统基层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一些县区分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来看,各级对基层规范化管理要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解决的不够好。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时,市局党组针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这一问题,在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要着重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明确思路,需要各县区分局认真把握: (一)要坚持思想*建设和税收业务建设“两手抓”,重点抓好税收业务建设。在基层规范化管理当中,一些县区分局抓“虚”的东西比较多,当然,基层规范化管理是有形的,需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反映出来,而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到形式上,这就是问题。税务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执法部门,就是要通过抓税收业务建设来规范管理,组织好收入,这是我们的主要职责。各县区分局要在坚持“两手抓”的同时,在工作摆布上注重抓好税收业务建设,当前,要围绕落实税收业务工作规程,提高税收征管业务水平,抓管理,促规范,求突破。 (二)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稳步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就是要按照省局对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四个规范”的总体目标,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认真谋划和组织实施,各项工作要全面推开,不能落项。重点突破,就是要认真研究针对税收工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各县区分局自身实际,明确一个年度、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和促进基层规范化管理的全面推进。沽源县局之所以在基层规范化管理上取得突破,就在于抓住了几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以信息化来促动规范化;怀来县局是以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来带动和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的开展,工作也很有成效。各县区分局在谋划规范化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怎么抓,重点抓什么,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来带动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深入开展。重点突破,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当中发现的问题,要把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作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重点工作的突破。沽源县局一个最可贵的经验,就是他们初步研究解决了目前在全局工作当中应该解决而其他单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比如提高人员素质问题,在全系统早已形成共识,但时到今日,不少同志还在泛泛地谈人员素质低的现象,而沽源县局则采取了岗位练兵培训,多媒体网络语音学习,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与干部利益挂钩等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效果。所以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是重点突破的应有之意。稳步实施,就是要树立长期抓、抓长期的思想。实现基层工作、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工作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使所有工作都能取得质的飞跃,各项管理工作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以工作的量变求得工作的质变。特别是要通过制度规范,促进干部行为的规范,使各

项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工作常态化。 (三)在今年或者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要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即加强征管信息资料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深化纳税服务。市局党组提出的三项重点工作是根据当前税收工作形势并结合全市地税工作实际做出的重要决策,是实施管理战略,推进“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是我市地税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基层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对于这三项重点工作,市局今年先后召开了两次现场会进行专题部署,各县区分局要深刻领会,认真把握市局提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重点,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深入搞好思想发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必须在重点工作的落实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基层规范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是全员工程,是素质工程。基层规范化管理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干部队伍是关键因素。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县区分局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县区分局领导班子要进一步强化*意识,在重要决策、工作指导上,要把握中心,防止片面性。就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而言,要准确把握市局提出的基层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实际,围绕市局的决策、部署认真谋划工作,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责任,是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的职责、共同的责任,“一把手”必须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工作重心要重点放在抓谋划上,副职要积极参与领导班子的决策,把工作重心重点放在抓落实上。第二,要抓好股所长这支中坚力量。股所长在基层规范化管理工作当中既承担着组织实施又担负着具体落实的职责,对推进工作落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股所长队伍的*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调动他们投身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如何发挥好股所长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各县区分局党组应当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问题。第三,要按照“精学理论、深学业务、广学知识”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既是基层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基层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精学理论,就是要继续坚持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上级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要真学、真懂、真用,在“三真”上下功夫。要深学业务,当前要围绕推进加强征管信息基础资料规范化管理、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深化纳税服务三项重点工作,以岗位业务技能的提高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岗位业务带头人制度,开展分级、分岗位培训,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活动。要把握住两个学习重点:一是抓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二是抓好企业财务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奖学机制,鼓励干部长期坚持自学,激励干部自学成才,使基层的每一位干部都能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都能在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中发挥作用。 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和落实、督促和指导 实践证明,要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抓好考核。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也不例外。各级要积极探索,建立起切合实际的基层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在这方面要注意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将省局考核验收与市局重点工作考核结合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 企业工会 财会管理 规范化建设

前言:

随着《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下发,企事业单位对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有了新的认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具体来说,要想实现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组织的能力

根据相关文件的要求,工会财会管理需要增强领导的重视成立,因此很多工会成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规范化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地实施方法,形成良好地工作格局。为了实现“强化基础、加强管理、规范秩序、提升质量”的目的,要以工会财会管理规范为发展契机,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不断地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工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作为工会领导要切实的加强财会管理规范的建设。工会财会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工会的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是全国各省市工会财务工作的重点。各级工会领导人尤其是一些主要的领导人,要站在制度、大局、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努力推进财务会计规范化的进程,切实将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落到实处。

2. 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整体素质

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要想实现规范化建设,就必须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素质,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具体来说,企业工会财会人员可以通过自学有关的财经法规政策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包括电算化、收支管理办法等,企业也可以组织有关的学习培训,为工会财会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推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3. 建立健全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的制度

有关企业工会财会管理的规范中有对内部财务管理的规定,这是工会财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明确规定工会组织要从制度、机构、流程及标准月审计等方面来学习,所以,企业的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结合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制度。对于一些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原则要保留,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规定可以进行补充,使其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要考虑到企业制度中的不足,不断地建立完善。根据这一工作思想,不断地搜索开展整理,查缺补漏,将工作细致化,具体化,要细化企业工会财会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等等,努力使制度符合会计规范化建设,切实达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科学管理模式,切实推动企业工会财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程。

4. 不断地规范会计核算,提高核算质量

会计核算是企业工会财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工作中认真的复查原始的凭证,严把审核关,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4.1审核原始凭证

要认真的核查原始凭证,控制好审核关,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制度,处理好原始的凭证,加强把关,层层检查,要严格执行办事程序,首先由财会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初审签字,然后将其交由主管部门财务领导进行审批,最后由出纳员办理结算工作,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几项工作,首先是审核经济业务内容与财务制度是否吻合,是否符合费用开支的范围;其次是对付款单位进行审核,看其是否与本单位名称相符;再次是对发票或者收据进行审核,看其是否该有发票或者财务专用章;四是审核金额是否正确与规范,五是对报销手续是否完备进行审核;最后是对经济业务所反映的标准进行审核。

4.2科目设置合理化,账务处理规范化

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要严格遵循有关的规范制度,根据制定的规范设置会计科目,保证合理、规范、使用准确;在日常的账务处理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重要性原则,秉持一贯性的坚持,同一业务不同期尽量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便于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纵向比较,增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对缺失无法记性收回的债权及无法支付的债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防范工会资产流失。

4.3科学编报财务会计报表

这是企业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的原则,其可以真实全面的反映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情况及某一段时间内的经费支出情况,为上级工会提供了详细的数据资料,也为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有效地凭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完整的报表体系。

5. 实行规范化运作

所谓的规范化运作就是在开展企业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切实的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的制度进行运行管理,保证运行的规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企业开展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促进工会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也有了新的认识,总之,就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各地企业的具体实施情况,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加强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关的财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促进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范治俊.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 积极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J].中国工会财会,2011,(01).

[2] 朱思泽.以新《工会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 全面做好工会财会规范化建设工作[J].中国工会财会,2010,(01).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7篇

一、注重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思想上要提高认识,明确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流程,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并严格遵循各项制度措施,努力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一)明确目标。单位领导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档案管理和档案资料使用需要,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目标。例如,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明确管理制度目标和档案数字化处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在这些目标指引下,严格落实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目标明确,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有效约束管理人员各项工作,让他们更好履行职责,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二)做好规划。根据档案管理目标,以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做好规划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交流活动,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增加资金投入,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并制定档案管理的长期和远期规划,对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奖励措施,对没有达到管理目标的采取惩罚措施。

二、健全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

以推动档案管理制度化和流程化为目标,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措施,严格规范档案管理各项活动,避免工作上出现疏忽,让档案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一)完善制度。以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措施,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同时还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规定,让相关制度有效落实,更好约束和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二)明确责任。建立并落实责任制,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并且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遵循《档案法》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做好职责内的每一项工作,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三)奖惩激励。建立奖惩激励制度,让管理人员有效遵循管理制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例如,对档案管理到位、水平高的单位和和个人实施奖励,对没有遵循制度措施、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采取惩罚措施。

三、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C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健全管理培训措施,让他们有效遵循管理流程和制度措施,为档案管理水平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相关单位要结合档案管理需要,以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引进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技能强的工作人员。进而充实档案管理队伍,为有效开展档案管理的各项活动奠定基础,储备优秀的人才资源。

(二)加强培训。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管理培训措施,明确管理培训目标,更好约束和规范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工作,采用讲座、专题学习、课堂授课、参观学习等形式,让档案管理人员深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不断积累经验,适合档案管理需要。另外还要加强学习,提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水平,增强对管理工作的适应性,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

四、加强档案管理监督巡视

相关领导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巡视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不足,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各项工作。

(一)健全制度。以提升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效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为目标,健全监督巡视制度。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让他们有效规范管理活动。根据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流程,严格执行和落实巡视监督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巡视。要让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严格遵循相关制度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完善措施,从而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让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管理措施更为有效地执行和落实。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巡视监督汇报制度,让负责人汇报自己的工作,做好整改工作,防止档案管理过程出现疏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

(二)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检查能够掌握档案管理基本内容,更为全面地了解现状,进而改进存在的缺陷。巡视过程要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确保档案管理严格按照管理流程进行,进而努力提升管理水平。要查看卷宗处理、档案编号是否准确,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查看档案数字化处理是否到位,保证数据库资料完整,目录和资料齐全,方便档案资料查询。同时还要注重档案资料巡视和检查,重视数据库更新和升级,提高数据库综合性能,进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合同规范化管理第8篇

关键词:2013清单;计价;规范;专业;合同;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我国2003年7月1日施行200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到2008年,经过5 年多的实行,为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不足。 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的重要基础。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适应我国工程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深化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规范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的计价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建立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013版清单充分考虑了未来建筑市场的市场化需要,制定建筑市场秩序,让市场和公民自主选择,是响应《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的体现。

二、2008版与2013版清单计价规范对比分析

2.1专业划分更加精细 新《规范》将原《规范》中的六个专业(建筑、装饰、安装、市政、园林、矿山),重新进行了精细化调整:将建筑与装饰专业合并为一个专业;将仿古从园林专业中分开,拆解为一个新专业;新增了构筑物、城市轨道交通、爆破工程三个专业。调整后分为以下九个专业: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 、仿古建筑工程、通用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矿山工程、构筑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爆破工程。由此可见,新《规范》各个专业之间的划分更加清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2、对强制性条款的规定进行了改变2013版清单强制性的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2.1新清单规范强制条文范围扩大。08版清单与13版清单强制条款的数量均为15条。但13版清单增加了对风险分担、措施项目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使用、投标报价、工程计量五个内容的强制性条文,加大了强制条款的作用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工程施工阶段的全过程。

2.2.2新清单规范部分强制性条文语气增强。部分强制性条款由08版清单规范的“应”变为13版清单规范的“必须”。

2.3、责任划分更加明确 新《规范》对原《规范》里责任不够明确的内容做了明确的责任划分和补充。 2.3.1阐释了招标工程量清单和已标价工程量清单的定义(2.0.2、2.0.3) 2.3.2规定了计价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3.4.1、3.4.2、3.4.3、3.4.4 、 3.4.5) 2.3.3规定了招标控制价出现误差时投诉与处理的方法(5.3.1~5.3.9) 2.3.4规定了当法律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物价变化等15种事项发生时,发承包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

2.4、明确规定发承包双方风险分担的范围2.4.1发包人完全承担的风险――法律法规类风险。 13版清单第3.4.2条明确规定了发包人应承担的影响合同价款的风险: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人工费调整,但承包人对人工费或人工单价的报价高于的除外;由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原材料等价格进行了调整的。2.4.2 发包人有条件承担的风险――变更类风险。 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属于变更类风险。变更类风险导致的变更发生属于业主的主动行为,由于经过业主(监理人指令)的允许才会发生变更,因此本风险是有条件的发包人承担的风险。2.4.3合同约定承发包共担的风险――合同约定其它风险。 2.4.3.1工程量偏差风险。13版清单第9.6.2条规定:对于任一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如果因本条规定的工程量偏差和的工程变更等原因导致工程量偏差超过15%,调整的原则为:当工程量增加15%以上时,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低;当工程量减少15%以上时,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应予调高。 2.4.3.2物价变化风险。13版清单第3.4.3条规定:由于市场物价波动影响合同价款,应由发承包双方合理分摊;合同没有约定的,发、承包发生争议时,按第9.9.1~9.9.3条规定(材料、工程设备单价变化范围为5%),调整合同价款。 2.4.3.3不可抗力风险。 13版清单第9.11.1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费用增加,发承包双方应按以下原则分别承担并调整合同价款和工期。风险分担更加合理,强制了计价风险的分担原则,明确了应由发、承包人各自分别承担的风险范围和应由发、承包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范围以及完全不由承包人承担的风险范围。

2.5 细化了措施项目费计算的规定,改善了计量计价的可操作性 2013版规范更加关注措施项目费的分类与计算方法。规范中新增的9.3.2、2.5.2及9.5.3款详细规定了因工程变更及工程量清单缺项导致的调整措施项目费与新增措施项目费的计算原则与计算方法。阐述更详尽的计价条款提高了2013版《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性更强。规范中的9.3.1款、9.3.3款与9.6.2款对承包商报价浮动率、工程变更项目综合单价以及工程量偏差部分分部分项工程费的计算给出了明确的计算说明和计算公式。

2.6可执行性更加强化

增强了与合同的契合度,需要造价管理与合同管理相统一;明确了52条术语的概念,要求提高使用术语的精确度;提高了合同各方面风险分担的强制性,要求发、承包双方明确各自的风险范围;细化了措施项目清单编制和列项的规定,加大了工程造价管理复杂度;改善了计量、计价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结算纠纷的处理

2.7 合同价款调整更加完善

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发承包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法律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 、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物价变化、暂估价、计日工、现场签证 、不可抗力、提前竣工(赶工补偿)、误期赔偿、索赔、暂列金额、发承包双方约定的其他调整事项

2.8 招标控制价编制、复核、投诉、处理的方法、程序更加法治和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