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5 16:35:48

媒体技术创新

媒体技术创新第1篇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多媒体技术;整合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39-0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媒体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不断涌现,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多媒体是新媒体信息的呈现方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

1全媒体概述

所谓全媒体,就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尽可能多的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全媒体的“全”突出了传播工具的全面覆盖,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方式,涵盖视、听、触觉等三方面的人体感官,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在人力资源的统筹使用上,注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应用新媒体的技能,强化现有工作人员“一人多能”的工作模式。

2多媒体课程教学与全媒体时代融合的现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一直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的是用计算机实现综合处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目前的教学现状与当下的全媒体信息时代格格不入,存在着诸多弊端:

2.1技术滞后

新的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像VR虚拟现实技术、IPTV宽带多媒体、多媒体播放器的PMP技术等,越来越面向实际应用领域。但高校的科研并不有涉及这些前沿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本身也没有更高层次的进修或科研方向,导致学生对最新技术的滞后了解。

2.2教学分支过多

由于多媒体有涉及音频、视频、图形、3D等各个领域的范畴,所以高校又将这些技术分支独立开课。交互性本是全媒体技术独一无二的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根本,而过于细化的分支教学则无法很好实现作品的交互性。这也与全媒体中“全”的概念背道相驰,后果是学生的偏科严重,影响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

2.3成果实用性不强

全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全媒体从用户出发,其核心为用户使用的关注,就是要关注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产生一个特殊的需求。而计算机教学中强调的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作品仅是电脑技术产物,没有生命力和经济价值。虽然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并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因为实践环节的课程都以在学校的机房为主,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及设备受限。

教育的转型变革与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以高等教育为代表的国内教育行业受全媒体概念影响主要体现在反馈层面,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设计类专业,高等教学更要在理论研究与思路创新等方面形成自身的培养特色,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相关的教学成果。

3整改思路方向

3.1教学目标的整合

全媒体时代,信息过剩,原创作品价值愈加凸显。因此,培养学生原创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如果被认为只是计算机的一个分支,而忽略它综合性的艺术价值,那作品自然成了电脑技术产物。学生只要学会用工具软件去完成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的整合的工作,其成果自然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纠正以往只以算机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将艺术设计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整合。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新媒体的应用,受众的需求,创新等核心内容。

3.2教学内容的整合

包括计算机应用专业在内的高校各设计类专业针对全媒体时代都是多媒体作品整合学习与制作流程,即包括创意、制作与等环节。较为宽泛的全媒体概念映射到专业教学中变成了以作品为中心,涵盖前期准备、后期等环节,即多媒体融合全流程制作,这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思路的一种转变,同时与前期全媒体概念的解析也是一脉相承的。针对当前的教学实际,其主要方向是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即除了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要在视频拍摄、音频编辑、移动媒体和信息设计等方面进行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含了全媒体概念解析、专业学习要点等理论内容以及实例制作解析。在这个全流程的学习框架中,商品的拍摄后期加工、音视频素材采集、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在线等内容是强化与整合的重点。

3.3教学方式的整合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全媒体整合学习主要包括已有专业课程的整合、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内容的强化、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引入等内容。全媒体时代是多媒体技术专业课针对某一特定方向的提升阶段,也是面向就业实际的调整环节,其教学重点在于对多媒体作品设计的整体流程设计制作技能的完善。新媒体科技日新月异,老师的单向灌输式的讲授知识已不合时宜,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教与学整合起来,可依托工作室、机房、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创业活动、竞赛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

4探寻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4.1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重新制作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一人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项目任务模块为单元来展开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与其他艺术类课程的整合的研究,探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总体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模块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2)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技能训练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机制,大胆地采用“实例法”,按照“提出任务一观看实例一分析实例一制作实例一布置作业”的流程来进行。

(4)以“设计+技能”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完成训练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优化设计能力:教学中肯定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要求在作品中能体现个人创意设计,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再继续创造。

(5)主要采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操作成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4.2依托工作室为载体,教学结合

机房教室仍是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主要场所,但全媒体时代下应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向课堂外演练的整合贯通。在多媒体课程中的产品的拍摄,视频素材的采集,音频素材的录制,这些本身在第一课堂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借助于课堂外的团队实地演练制作。课堂内外整合有助于发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认知能力,在课外的各种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运用。

为了实现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教研室试点成立了独立的媒体工作室,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分组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进行实践工程,团队合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团队交流合作的热忱,完成相关的实践项目,鼓励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创业活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模式,同时穿插学生的课外作业、作品,进行课堂讨论,互相点评取长补短,从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潜能,还能有效改善学习效果,同时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4.3c互联网结合,线上线下同步

教师和学生在课学内不应局限于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是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中产生让学习者主动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多媒体的产品需要融入互动元素,那学习过程也可以融入互动环节。网络化的教学具有重复性和及时的反馈性,借助一定的互动平台,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师通过上传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在平台上提前布置相关的课前素材准备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主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资源,完成素材的收集初加工等工作。这样课前学生已经对将要学习知识点进行了独立探索,掌握了相关的制作过程,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及答疑,互动协作等活动,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品在线上,作为课后反思的成果,可以供大学交流,互相评价。

媒体技术创新第2篇

1.1重视教学实验过程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在近些年被逐渐的应用于学生教育,原因主要是它与先进技术结合,能够将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进行最直观的展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活动适当简化,而相应的教学效果却能得到明显的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技术设备所传达的知识文化能够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的动手动脑,从而将单一的教师说教拓展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学活动自然事半功倍。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的实验活动应该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类似的活动不仅能够让教师采用新模式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能够让与之有关的教研调查得以实现。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实验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展开,比如教研小组定期进行有主题的教学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新模式下的学习体验,所展示的学习成果还能够被用于下一次教学改革的参考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作为主要的改进指标,及时询问并解决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多媒体教学创新,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创新能力得到最为直接的提升。

1.2强化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几年前就已被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但该项资源在教师的操作下却呈现着不同的效用与效果。它不应该成为教师投机取巧、放任学生的工具,也不应该成为现代化教育虚假的外衣。严格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技术应该是集成度较高、要求智能化操控的教学工具,只有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完美配合,才能够得出高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实践。所以,在利用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创新之前,教师有必要接受来自学校或者相关教育机构的系统培训,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之后再对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学生解释抽象难懂的定理和规律,也可以通过屏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规律应用、知识拓展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比较自由的向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诉说自己的困扰,从而做到课堂上思维与智慧的碰撞,多媒体技术的重要价值也能够因此而得到良好的体现。另外,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还能够催生该领域新一代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从而再次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此积极的正向循环链条能够保证多个领域实力和水平的螺旋上升。

1.3解放学生思想,鼓励大胆创新

如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强大支撑,教师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创新,离不开学生本身的学习素养与热情。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头脑灵活,正处于自我提高与完善的关键环节,学生需要结合教师的帮助,不断地解放思想,卸下心理负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接触和尝试多媒体技术,将自己的想法与便捷灵活的新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勇敢的发问和质疑,以寻求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出于这一目的,学校也应该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为有能力的学生争取培养机会、提供研发基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鼓励与帮助。学生作为日常学习以及多种教学改良活动的主体,更应该得到教师和学校的尊重,所以广大的学生需要勇敢的挣脱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所划定的条条框框,积极地寻求自我展示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教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2结语

媒体技术创新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教学方式

二十一世纪人类已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性发展,达到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目的,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历了多媒体教学在校园的产生、发展与普及,深刻的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改革和创新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切身的体会了多媒体教学在基层学校所面临的困境。

一、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

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借助这个平台,人们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年;可以将分子变化,天体运行,宏观与微观,过程与状态这一切变得栩栩如生。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具有处理图形、图片、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三维动画等的综合能力,集中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知识内容的扩展、补充、增添,极大的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使之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如:我校教师上一节多媒体地理课《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书中的文字介绍较多,比较平实,没有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真实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先将奥运会吉祥物的动画展示给同学们,又把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电视插花视频进行播放以此来引入新课。然后将北京名胜古迹制作的精美图片进行视频展示,这里既有现代化建筑水立方、鸟巢等,又有传统建筑故宫、八达岭、北京四合院等,进而还向学生播放了北京的传统文化视频,如梅兰芳的京剧选段、老艺人的京韵大鼓书唱段、北京传统小吃展示等等。这些真实生动的内容补充,丰富了课本原有知识点,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主动学习

计算机集多种媒体功能于一身,能产生清晰地文字,优美的声音及生动的图像,对学生多种器官同时刺激,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又如:多媒体历史公开课《三国鼎立》,教师设计的引入新课就很有特点,首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雄浑、悲壮的歌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同时屏幕上播放精彩剧情的视频整合:桃园三结义的那片落英缤纷的桃林中,三义士对天盟誓的肃穆、庄严的脸庞;火烧赤壁的惊心动魄的夜景,周瑜谈笑间灰飞烟灭的从容;诸葛亮空城一计的动天感地等等。这些内容的展示,无疑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争锋的年代,也更迫切的想了解那个时期的情况,许多疑问萦绕于心。此时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畅游三国。这节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多媒体丰富了信息的感觉方式,音响动画,电影电视,精美图片,学生在及耳目之娱的同时,提高了接受相关信息的兴趣,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学生迫切希望亲自操作演示课件,自己在网络中查找所需资料,解难答疑,同时会把学习成果或问题反馈出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纠正错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长期发展,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听老师讲的,说老师让说的,记老师让记的学习状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这一系列动手动脑的过程,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促动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普遍应用,迫切要求教师变革形成已久的、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两点式”:办公室――教室;已经变成了办公室――微机室――教室的“三点式”教学。在这里教师可以将教材、参考资料的文字变成声音,图像,音乐,视频,动画。可以辅助教师将平面的呆板的文字叙述变为形象、生动、立体的影像演示。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完整的教学课件制作能力,不再是以往的看教材、参考资料,书写教案而已,将教师从教材、参考资料的文字堆中抽离出来,赋予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是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穿行于黑板及课桌中,不停地讲、说。学生不住的听、记。师生都劳于行,累于心。多媒体课堂,电脑帮助教师完成许多工作,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宰,更像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不在是一个倾听者、速记员,而要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又如:多媒体生物课《开花与结果》,教师以周华健的一曲《花心》和各色花的图片集锦,将学生带入一个繁花似锦,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本知识的介绍以动画形式展示,脱离了一贯的文字介绍,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在屏幕上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加以总结。形象的动画视频将复杂的学术知识:花的构成 开花传粉 受精 果实种子的形成,变得浅显易懂。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接受了审美教育。在这节多媒体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地操作电脑,推动课堂进程,同时又要把演示与讲解,演示与板书,演示与学生讨论有效地结合起来,看似轻松,实则是对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教学能力展现要求更高了。

媒体技术创新第4篇

关键词:互动多媒体;装置艺术;设计创新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也开始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艺术是用来欣赏的,但是曾经而言,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高高在上的,一般的大众很难欣赏,表示看不懂看不明白,大众对于艺术设计的普遍不接受也阻碍艺术的发展。但是现在艺术设计尤其是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不断进入人们的生活。装置艺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近些年装置艺术已经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对观念性和意义性的限制取消之后,更多的艺术家开始对装置艺术的体验性进行探索,即在进行艺术设计时更多地考虑了观者的体验。

一、互动多媒体技术概述

互动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具有很大关系,因为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互动的特性,互动多媒体技术帮助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实现了观者与作品的双向互动,增加了使用者或者观赏者的兴趣,尤其是互动体验环节或者功能大大增添了艺术作品趣味性。如于二零一零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其多个场馆或者展馆中采用了互动多媒体技术,增加展馆的魅力,尤其是加拿大馆、美国馆、沙特馆以及中石油企业馆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采用了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展馆还增加了体验功能,让观者能够身临其境体验某些装置的神奇功能,在上海世博会中出现的采用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刚刚建成不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乐园内就采用了互动多媒体技术,我们大家都知道迪士尼是全球的卡通动画巨头,作为一个电影公司,每拍一部电影总能在全球引起热映,深受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喜爱,在各个国家的票房收入都很好,迪士尼公司以每部电影为核心,不断开发周边的产品,电影人物的玩偶,服装,玩具等层出不穷,而且享誉全球的迪士尼乐园更是为迪士尼公司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迪士尼公司每拍一部电影就在乐园内增加该电影的娱乐项目,在除了花车巡游,卡通动物等之外,利用互动多媒体技术,人们可以在迪士尼乐园里和电影中的动画人物进行交流互动,这大大增加该项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小朋友对于世界的认知还不全面,自身充满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更是喜欢这一类互动项目,所以迪士尼乐园无论建在世界哪个地方,总是人流不断,这也远远是国内和其他的国家的游乐园所不能比的,其中对于互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是制胜的重要环节。互动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在艺术设计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互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艺术家们实现装置艺术设计的很多功能,丰富了观者的体验感受,推动了装置艺术设计的发展,给予装置艺术设计新的活力。

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1、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整体性

多媒体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互动多媒体艺术使得多媒体艺术具有更强的实用功能,目前一些大型的演播室和多媒体剧场以及大型广场演出中已经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整体性特点,整体性特点使其能够实现更好的一体化效果。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多媒体技术基础的功能,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以及图像融合在一起,即观者在观看图片和文字的同时还能够听到预设的声音,可以达到完美的视听一体化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整体能够促使人们发挥思维的整体。我们都知道,电视的观众是最多的,因为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画面、图像、声音传递信息,很少借助于文字,这种传达方式不需要耗费人们过多的精力,所以大人小孩都可以理解电视的内容,因此小朋友最开始爱看的就是电视,而不是广播。相比起来报纸杂志等没有声音,仅仅主要通过文字和少许的图片传达信息,缺乏整体功能,所以读者阅读起来就没有看电视轻松,缺乏整体的感知。现在普遍流行3D电影,甚至还有4D,5D电影诞生,因为这些技术能够发挥人们思维的整体,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一般而言这种电影的票价都比普通电影贵一倍,而且现在还出现了曲面电视,以及接近于电影院效果的家庭影院,这种家庭影院因为能够充分发挥人们的思维整体性,视听体验或者是文字阅读体验效果都是最好的,因此往往这种家庭电器设备的价格也是不菲的,商家利用这方面的产品攫取了大量的利润,互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在艺术领域,商家通过自己的产品让艺术进入千家万户,这也是典型的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五来自于视觉,百分之十的信息来自于听觉,剩余的百分之五信息则是通过人体的其他感官获取,因此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扩大了人类大脑获取信息的途径,大脑通过对获得信息进行重组和消化形成对装置艺术设计的整体认识,这种整体认识有利于体验者更好地了解艺术家的感受和思想。能够将曾经高高在上的梨园春雪也可以让下里巴人好好欣赏品味。

2、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

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实现了人机的交流和对话,这种人机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装置艺术设计作品,是装置艺术设计作品的新兴语言和表达方式。相关学者通过测试发现人类感官对信息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效率是不同的,其中视觉的记忆效率约为百分之三十,理解表达的记忆效率约为百分之七十,视听结合的记忆效率约为百分之五十,而动手结合描述可以使记忆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由此可见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不仅增加了产品的趣味性,还能够促进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交互性的多媒体技术因为促进人们的理解,可以扩大欣赏的群体,不会局限于受过艺术教育的人,而是各个年龄层和阶层的人都可以欣赏。

3、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

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通过对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处理,能够满足装置艺术设计对庞大数据信息的控制需求。具体来说互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录像、光盘、电视、个人电脑、游戏机的信息结合起来,互动多媒体技术实现的庞大信息集成处理能够帮助装置艺术设计实现更多的功能,而外形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可以说数据信息的集成处理是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的关键内容。

4、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性

互动多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互动多媒体技术正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应用得当互动多媒体技术对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强于消极影响,互动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眼中的世界,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性能够使人们生活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眼中的世界更加有趣充满魅力。艺术家们在装置艺术领域引入互动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装置艺术设计产品的功能,也体现出了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艺术性,使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文情怀。

三、互动装置艺术设计

1、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含义

了解装置艺术设计的含义是了解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含义的基础,目前学者们或者相关从业者们对装置艺术的描述有很多种说法,有的人认为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所设计的没有意义性和观念性的艺术作品,只是简单地向外界传达或者释放自身的情绪;也有人认为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切身感受,利用艺术手段表达自身想法的艺术作品;更有人认为装置艺术是艺术工作者们的禅悟或者神秘暗示,不进行过多的解释,只是通过作品让人们去领悟或者思索。根据上述对于装置艺术的不同说法可以总结出装置艺术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身的感受、经历和欲望,从艺术角度出发选择物质实体,并将物质实体进行改造和重组,设计出具有自身独特形态和丰富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在装置艺术设计的基础上,互动装置艺术设计发展起来,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概念是:互动装置艺术设计是指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采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设计出的能够实现观者与艺术设计互动的艺术品。互动装置艺术能够实现观者与艺术品的互动主要是因为计算机软硬件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作为新兴的艺术表现手段,互动装置艺术不仅具有较强的艺术效果,互动装置艺术的互动功能还增加了观者的体验感受。观者的体验部分也是互动装置艺术的重要内容,这一体验功能可以使互动装置艺术设计更加贴近大众,艺术家的构思也能够更好地传达到受众。互动装置艺术设计是艺术家宣泄内心思想和感受的产物,互动效果和互动性能是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核心,互动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利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来传达艺术者的生活感悟和内在思想。

2、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模式

互动装置艺术设计虽然加入了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元素,使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加新颖和丰富,但是互动装置艺术设计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艺术作品,因此在了解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互动功能时不要忽视艺术创作的内涵。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的互动装置是艺术品的特殊装置,在互动媒体技术视角下互动装置的互动模式主要包括界面式互动模式和沉浸式互动模式,其中界面式互动模式是指体验者通过语言、手势、触摸、遥控器以及操控控制杆来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和交流;沉浸式互动模式下能够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感受艺术创作者作品的功能,不受控制界面的影响和限制,一般情况下沉浸式互动模式下的互动装置艺术产品空间较大,人们在宽阔的空间内能够更好地感受艺术品的内涵和功能,常见的采用沉浸式互动模式的互动装置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展览馆、双年管以及博物馆等。

四、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价值

装置艺术作为艺术领域中独居特色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产品实用性的需求,互动多媒体技术在装置艺术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互动多媒体技术是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实现其实用的主要技术载体,互动多媒体技术拓展了装置艺术作品展现自身魅力的途径,使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1、互动多媒体技术使装置艺术设计具有新颖的视听体验

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能够结合运用光、声、电、信息等不同元素,进而产生具有动态特征的艺术形式,一些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作品能够让人们触摸得到,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装置艺术作品的功能,也有一些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不能够通过触觉来感受,但是在互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人们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与传统的艺术作品相比,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更容易营造出丰富多变的画面,同时在特定声音的影响下,人们可以产生无限的遐想,让人们久久回味装置艺术设计的妙处。

2、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具有丰富的信息内容

多媒体技术能够版主装置艺术设计作品实现叙事性的表达手段,装置艺术设计叙述的可以是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悟,也可以是装置艺术设计作品的功能,通过叙事表达,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在互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创作者可以将观者带入自己思考的问题当中,在不知不觉中观者能被装置艺术设计者创设的氛围所感染,艺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创设情景,观者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创作者的思想和感觉,并受到创作者思想的影响。

3、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提高了观者的参与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观赏传统艺术作品时,只能进行单向的观赏和思考,很多时候人们观赏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匆匆而过,不深入不仔细,而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能够让观者参与进来,其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观者的注意,人们愿意花时间去体验和感受,互动体验过程不仅提高了观者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观者了解装置艺术设计的主动性,能够有更多装置艺术创作者的思想为人们了解。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所提供的时空交错的虚拟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拉近观者与艺术家的距离,同时对于忙碌于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亲身体验装置艺术设计作品也是一种缓解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动多媒体技术以及装置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特点,发现互动多媒体技术具有整体性、交互性以及集成性,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帮助装置艺术设计实现了更多的功能,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设计不仅能够拉近艺术家与观者的距离,还能够承载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彭嵋.平面设计中的维度拓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2]欧阳吉伦.多媒体艺术展示在主题展馆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媒体技术创新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元化;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性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里,沟通方式已经由简单的文字和声音交流向视觉化的交流转换。面对这一趋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现代教学越来越需要融合视觉传达设计,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高效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等特点,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高素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进步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教材多媒体化充实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以图形设计为信息载体的应用型传播与艺术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以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以视觉媒介为手段,以视觉符号为载体来传达信息的方式。数字技术促进社会的视图化,文化更加直观化,内容更加丰富化,表现方式多维化。课堂教学设计也要顺势而为走向现代视觉传达的模式,弥补教材本身单一性的缺陷。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教学中要直观、快速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就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内容以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的展示出来。不仅能大容量的传递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对教师而言,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完成教学,对其本身而言也是教学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进而才能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教材多媒体化优化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模式

一种教育模式塑造一种类型的学生,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主张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还要具有丰富的跨专业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丰富化、立体化、综合化,不断培养和挖掘自身的综合素质,向着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培养。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比较,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例如: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多媒体技术还有网络技术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样不仅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多媒体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用中的重点问题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教学与设计教育理论吻合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教学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指教学设备和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教学内容、理念以及形式等内容的整体性进步。现代化的技术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教育理念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也要培养创新性人才。我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师树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目标,也要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中人文与科技的协调发展问题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传承更多的体现为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其独特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人们自身也开始被抽象为数字、符号或者形象,虚拟的世界等方式引起越来越多的不安。不仅如此,技术的盛行,导致教师权威的弱化,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信任,人文价值等都有所降低,师生关系淡漠等问题都相继出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强化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必由之路。强调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摒弃技术至上的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各方面的优势,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进步。另外,在高等学校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育人”,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只懂得学习的“机器”。在我国的众多高等学校中,共同坚持着以培养中国的大学生为基本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确保这些人才能够为社会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民族化”与“国际化”的有效结合,从而形成建立在中国实际情况下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媒体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问题

教学活动可以说既是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也可以说教学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劳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否得到很好地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教学领域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是,虽然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技术具备了许多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良好衔接问题,确保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慢慢过渡。教师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式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课堂教学逐步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变革着。但是就目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教师在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素养欠缺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关于信息化水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与素养,从而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的主流设计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设计,这是客观现实。这就对人们的文化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要存在于虚拟的数字网络之中,也要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展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应对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6).

[2]袁恩培;严富华;魏琼.论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

[3]袁勋.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4]郭松孟;庆玲.多媒体教学界面与视觉传达设计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

媒体技术创新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钢琴教学;创新研究;相关思考

中图分类号:J6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52-01

一、扩展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对于人们来说,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在学习方式上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如在开展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搜集某一作曲家的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面的搜索。这样也就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其次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出相应的交流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交流与探讨,进行合作学习。

二、为学生展现出完整的音乐

钢琴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相关的音乐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成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学生在演奏钢琴曲的过程中才会赋予音乐生命力与感染力。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出鲜活的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并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境。如在学生学习《郊外去》这一首钢琴曲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的音乐情境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自身的情感,将钢琴曲完美的呈现出来①。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想要提高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钢琴教师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设计好教学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向学生讲解钢琴的即兴伴奏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MIDI音乐技术来实现同时播放曲目,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聆听曲目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意境。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的伴奏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可以让教学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②。

四、增强学生对于钢琴曲的领悟能力

钢琴演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先了解所要弹奏的曲目,这样才能在弹奏的过程中展现钢琴曲的魅力。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且就多媒体教学来说,其所拥有的视频与音频等特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并实现情景的交融。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也就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钢琴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可以让学生与钢琴曲产生共鸣。

五、对钢琴教材进行创新

由于钢琴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想要进行创新,就必须要先对钢琴教材进行创新。钢琴教材主要是编者在掌握现在流行的音乐知识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实现知识的更新与创新。这样也就可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弹奏技巧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素质与水平③。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钢琴教学的过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钢琴的阶段化与层次化特点。且采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通常会设计出一些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样也就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且在此种情况的长期影响下,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为了转变这一现象,就要求钢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保证教师了解钢琴的历史,这样学生才会在心理上对钢琴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在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出主动学习的欲望。再次,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通过教学与演示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教师在进行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钢琴水平。最后,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与认知水平,保证学生可以以高水平的技术来演奏钢琴曲。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在音乐上的表现能力,为学生的独立完成钢琴演奏奠定基础。

想要增强钢琴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结合全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教学观念,促进我国钢琴教学的快速发展。

注释:

①赵梅枝.开启心智的钥匙 提高素养的食粮――浅议音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756-756.

媒体技术创新第7篇

关键词:关键词:工作流引擎;版块控制CVS;图像引擎;MVC体系;模块化;关键路径法(CPM);WBS分解。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关键技术内容:

    1.1工作流引擎技术

    本项目提出的工作流引擎在整合了OA消息机制的基础上,注重每个步骤的作业细节,其工作流引擎流程图如下所示:

 

    在非纯数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中都需要对工作流进行处理。我们提出的工作流引擎包括以下内容:

    (1)需要处理的记录(或记录集)。

    (2)每个步骤下需要对记录(集)进行操作的信息项。

    (3)每个步骤补充的信息。补充信息根据需要可以定义多个,定义方法与定义业务字段相同。

    (4)每个步骤的处理方式(协同、唯一、表决、任选)。

    (5)每个步骤的信息走向(前一步骤、后一步骤、待处理、强制结束)。

    (6)工作流的流程流向下一步处理人时,给于系统消息提示。

    工作流引擎负责从流程定义存储服务处获得流程定义,解释后执行,并通过流程实例存储服务保存流程实例数据,通过调用其它服务完成流程活动,与其它引擎服务协作可进行流程迁移或并行执行,用户则通过用户界面与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

    工作流引擎具有如下特点: 

    1) 流转路径的智能化

    2) 跟踪与监控信息

    3) 与办公协同模块及其它应用模块的结合

    4) 多种流转方式的定义,多类别信息表的定制,多种操作方式的定义,多条件和多路由的定义,满足项目复杂的工作流。

    1.2版本控制技术

    本技术遵循Java Content Repository(JCR-Java内容仓库) 规范,设计出针对以数字内容为主的项目版本管理的架构,并利用JCR内容仓库提供的版本控制功能实现版本的可回溯性及多版本仿真数据的管理和共享。由于媒体项目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文件种类较多,主要类型有:图形文件、动画文件、三维模型、文本文件、报告文件及结果文件等。可见,对于复杂的项目协作系统产生的数据种类和数据量将是十分庞大的。如果对于媒体数据的管理在程序设计中没有形成规范化,极易形成数据信息的孤岛、错误版本甚至是数据文件的丢失。

    通过使用JCR规范和WebDAV协议的Java内容仓库,能够实现以上结构与非结构数据的读写操作、版本控制、访问控制权限、全文检索及事件监控等。如下图所示,描述了遵循JCR规范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的大致结构。在该系统运行的时候,它可以操作三个内容仓库中的任意—个。在这些内容仓库当中,JCR直接支持FileSystem内容仓库,而RDMBS和XML都需要JCR驱动来和应用系统交互。

    研发规范化的版本管理体系CVS系统,加载了强大的签入(check in)/签出(check out)功能,明晰的提示出文件实时编辑状态,通过签入(Check in)、签出(check out)、锁定(lock)、解锁(unlock)、提交(commit)等功能保证所有客户端工程文件编辑的一致性;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分配任务,审查内容,并核准变更,安全灵活的设定开发组中角色权限。无论身处何地,本地及远程的团队可随时协同工作,实现智能互动管理。

    1.3图像引擎模块技术

    其研发任务就是把2D / 3D图像渲染、实时处理、文档操控、资源管理等图像引擎的基本功能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引擎应用基类根形式构架,基类根形式构架是以基本的几个抽象服务提供接口类为基础,并以API接口与实现相分离为原则,来进行引擎实现,提供的实现类在引擎内部创建,而将接口供给用户使用。为了实现方便,我们把引擎划分成7个功能模块来实现:core,math,video,system,input,audio,scene。

(1)core模块:除了定义了引擎基本类及功能以外,还提供了一些基本设施,例如日志系统,异常处理,以及资源管理等。

(2)math模块:提供引擎需要的数学库,包括向量,矩阵,基本图元的定义和实现功能。

(3)video模块:负责基本图元的渲染,对渲染环境的设置,对纹理的创建及加载,以及基本字体渲染。

(4)system模块:提供引擎在操作系统下的驱动以及对操作系统功能使用的封装,包括窗口管理,定时器等。

(5)input模块:负责处理输入设备产生的事件,及对输入设备的管理,如对键盘,鼠标等的管理。

(6)audio模块:处理音频文件的播放以及音效处理等。

(7)scene模块:负责图像引擎中的场景管理。

    1.4采用MVC体系结构

    MVC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表现层----显示页面内容;

    2)业务层——处理与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交互、交流;

    2) 数据层——存储系统所处理的所有数据;

    2. 项目创新点

    2.1  基于核心工作流引擎模块,形成了网络构架下异地同步的B/S管理体制,对数字媒体项目的设计流程进行信息化智能管理,无论是基于2D设计的3D深化,还是基于3D设计的互动程序的控制,提供从项目计划,进展跟踪,成果监控和核算统计一系列的工作流的机制,填补了数字媒体项目管理平台的国内技术空白。

    2.2 独创的3D图像引擎实时处理技术, 提供视觉操作界面,极大的增强了媒体文档管理的有效性,使数字媒体文档的展现与数据库接口技术得以充分结合。系统支持所有媒体设计类格式文件,包括主流3D/2D的工程格式,贴图,流媒体,视音频,程序代码和Office文件。这样可以使得项目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生产各个环节及相互的协同工作情况,更加高效地反馈与解决问题。

    2.3 自主研发智能协同工作模型,通过此模型模拟媒体创意类企业真实的运作,各功能模块间的高度协同,从任意一个信息节点能够提取所有相关信息的网状管理结构,真正实现创意企业内部协同工作和管理的机制。

    2.4 研发规范化的版本管理体系CVS系统,明晰的提示出文件实时编辑状态,通过签入(Check in)、签出(check out)、锁定 (lock)、解锁(unlock)、提交(commit)等功能保证所有服务端/客户端工程文件编辑的一致性;本地及远程的团队可随时协同工作,实现智能互动管理。并通过对项目结构的WBS分解,实现项目、子项目、任务无限制多级划分;

    2.5 研发关键路径法(CPM)技术,实现自动计算项目进度与标识关键路径。

    2.6 OA嵌入式的工作任务指派的消息机制可使项目参与人员及时得到项目沟通,随时了解工作流的信息,且同时查询到所被分配的工作节点,并在工作节点上进行及时反馈以快速提交到审核流程。

    2.7 研发动态项目跟踪技术及流程统计功能:通过该系统的流程统计工具即可生成目前项目状态报告,该报告提供您所需的各类信息,包括相关的个人工作完成度,项目整体完成度,资源利用比例及人员成本分析等,从而可及时跟踪团队的工作流程和工程作业中的缺陷问题。

    2.8 模块化封装,实现无缝扩展,完善的SDK开发包可针对每一独立模块进行个性化设定及扩展。

    3. 结语

    通过以上技术内容开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从设计软件产生数据,到结构化存储、版本控制、权限分配、任务提审、协调作业、流程统计一系列模块无缝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统一的媒资管理和信息共享,任何工作参与方都可以实时监控工作流状态,审核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针对数字媒体项目,形成了一套实用、高效的流程化项目管理体系,可为虚拟现实、建筑浏览、影视动画、互动游戏、工程设计等创意产业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1] 虚拟团队集成化协作平台的设计  [期刊] 《商业研究》 PKU CSSCI -2003年22期-李小东,曲斌

• [2] 基于Internet的企业信息管理与协作平台   [期刊]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ISTIC EI PKU -2003年5期-胡华

媒体技术创新第8篇

关键词:数学 多媒体 创新

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指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诸如计算机、网络、投影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时世所需,并且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广泛性和前瞻性。

一、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探究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有着重大针对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是可以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学结构,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创新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二是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进一步优化数学等学科教学结构,逐步形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三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做大做强教育工作,加快学校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步伐。

计算机及网络等多媒体因为其较强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快速交互功能,授课教师如果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气氛,可以通过外在冲击力和感染力来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促进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进而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丰厚知识和实际能力,真正实现现代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育的老师应该对现代信息技术全新审视、正确对待,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其内在因素和感知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不断培养出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内化于课堂内外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以一带之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造就提供了良好环境。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养成和教育。在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中重视和推进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引导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宗旨非常合拍,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贯主旨。因此,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有效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构建适应性和针对性都很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对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提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各个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国主要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硬件和办公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直观地把重点、难点或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演示出来,有声有色地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单凭这种方式来搞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变革。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从更新理念上促成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多个方面都要有一个质的变化。

1、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和惊喜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特点:一是知识含量非常庞杂。人们可以随意通过互联网浏览、收集和处理无穷无尽信息,而且丝毫不需耗费我们很多时间。教师就可以依其所需来筛选、甄别、利用这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库和知识源,同时也减轻了他们对图书馆、音像书店等传统信息媒介的依赖性。二是来源渠道非常多样。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涵盖量大。人们可以尽情选择利用什么方式,来展现最能表达清楚自己意图的表达方式。三是交往途径非常便捷。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而且正在挑战我们的传统交往途径,人与人互动、人与机器互动已经显现出其独特便捷性和迅速性,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空限制,使信息流动更加畅通,使学生学习和接受信息更加便利。四是摄取知识非常直观。相对于某些难懂、复杂知识内容,过去主要依靠教师声嘶力竭"满堂灌"向学生教授,现在可能仅仅依靠一段视频、一段音像、一段图文就能解决,而且更易于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2、数学教学应与多媒体有效结合

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其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的动起来,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发展到今天,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现行的教学方式的,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段继杨:《创造性教学通论》,东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3]扬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

[5]王焱明:《教学创新与创造思维的培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

[6]文 :《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解读"》,载自《北京教育技术研究》2004年第4期。

[7]武景香:《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潘传振:《例谈网络资源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