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旅游论文

工业旅游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28 09:02:46

工业旅游论文

工业旅游论文第1篇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本科教育中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等的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1]

一、本科毕业论文的界定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学生运用本科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对实际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综合性总结,是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不仅是高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进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之前的预演。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004年修订,沿用至今)中,对于学士学位已明确了两条考核标准: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2](P4)

二、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取得的成就

(一)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以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2001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1人,指导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而到2013年,共有专业指导教师14人,指导教师中教授有2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此外,还从学院地理系、教师教育系等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扩大,职称、学历不断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论文选题逐渐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理论知识基础宽且实践性强,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范围相对较宽,增加了选题的难度,导致学生选题出现空泛的问题。如“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等。从2002年开始至今,从各届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来看,已逐步向细致化、具体化转变,多以中国、云南的某一县市、某一区域的区域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抑或某一酒店某一类型服务项目的开发,抑或某一旅行社产品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现状等进行探讨研究。

(三)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指导工作已实现了从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论文指导工作从第七学期学生教育实习回来后的11月初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的5月中下旬,历时6个月的时间中,对学生毕业论文召开专门的动员大会,交代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中的整个流程、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并分旅行社管理、区域规划与开发、酒店管理三个方向要求学生报名,按照学生报名情况进行分组并安排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按计划进行各组开题,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论文研究综述,之后再进行论文撰写及一、二、三稿的修改工作,同时学生还要对指导教师论文每一稿的修改意见进行整理记录,提交论文指导记录表。论文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程序环环相扣,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工作将无法顺利进行,这种论文指导工作重心的转变,也说明了论文指导工作正逐步迈向规范化。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出国的冲突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2006~2009 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扩招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大部分学生奔忙于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等,无法专心致志地完成或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仓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从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师范类学生)等返校后仅6个月或8个月时间,在仅有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学生既要确定选题又要参与一系列的实证调研、收集文献、撰写等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之找工作、考研等,论文质量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干脆省略了实地调研的环节,使论文空泛、缺乏论证数据。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学校对此虽三令五申并采取将学生毕业论文上网、学术不端检测等手段,但抄袭现象仍屡禁不止。

(三)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毕业论文的指导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除了论文指导费用外,没有其他经费的支持。学生为撰写论文的实地调研、实习等经费也十分有限。[3](P17)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水平层次参差不齐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入学门槛的降低,大学已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 余万人,居世界第一。[4](P23)旅游管理专业由于是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间本身在学习水平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学习态度和对自身要求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二稿就可通过,有的却需要五、六稿甚至更多。此外,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排除时间的仓促外,有的学生虽已找到了工作,但考虑到毕业论文并未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依然不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完成论文撰写。[4]

(五)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

在高校论文指导教师学历、职称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的同时,仍有部分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出现学生找不到教师或教师不能及时修改学生提交的论文;论文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论文缺乏新意、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等论文质量问题。

(六)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在整个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虽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完成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的审核工作,但这些做法流于形式,除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外并未产生真正监督的作用。另外,在奖惩机制方面,除对为数较少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外,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论文却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严重挫伤了那些责任心强,认真指导论文教师的积极性。

四、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改革的措施

(一) 调整毕业论文工作时间

将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至大四上学期,在大三时就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布置科研任务、阅读材料,大四下学期学生便可专心进行实证调研、收集资料数据,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论文的撰写,也能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大四下学期中论文撰写与就业、考研的冲突。

(二) 设置“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师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也有增无减,一个教师指导8~10个学生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学校和学院共同承担的方式,可设置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专项基金”,根据教师指导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也可增加学生论文调研、实习中的经费。

(三) 加强学生监管、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除毕业论文动员大会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外,还应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论文指导”之类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指导教师也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所指导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

(四) 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

学校以及学院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方面的教育,为教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条件。对论文指导工作的监督必须实现具体化、量化管理,如修改次数、与学生见面次数等都必须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五)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借鉴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大三开始组织学生确定专业研究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布置调研任务、推荐阅读材料,到大四上学期,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学院负责本科论文工作的领导、应对教师完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在奖惩机制方面,除了评选学生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之外,还应对指导优秀论文的教师、指导学生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而对缺乏责任心、指导的多数学生论文存在质量问题的教师予以惩罚。

工业旅游论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为概述性策论。论述的逻辑结构为:以语言哲学的求证方法,结合人类行为本体论重新诠释旅游与旅游学基本概念,同时引进现代闲暇游憩理论,试图以新思维新方式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新时代本土旅游产业策略。针对新余市旅游资源现状与旅游局20__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讨论新余如何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整合以实施旅游产业战略构想。前两节与后两节是哲学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 旅游学的哲学背景:跨文化想象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以维特根斯坦、海森堡、伯格曼、卡尔纳普为首的一大批西方的物理学家哲学家们宣称,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人类思想领域发生并持续为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颠覆性的影响。这场变革使我们看清了研究学术的正确方向和方法。这场被描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变革就是“语言的转向”(linguistic turn),从形而上思辨向语言研究与意义研究转向,重新审视语言词汇与世界的关系。风暴袭来,许多人类学的经典词汇都被更全面深刻的重估、阐释、认知、理解。其中,十年来最热门的莫过于旅游与旅游学研究(笔者曾在香港夙负盛名的pageone书店看到,学术类畅销书目前列就有john hultsman的原版旅游学理论著作)。旅游既有多义性的内涵又具备广阔的外延,既涵盖人类学的理论又紧联繁华现代的产业实践。对于普罗观光客来说,旅游是吃、住、行、游、购、娱的行业六要素的多层次体验;对于知识精英来说,旅游是古代士大夫行万里路,仗剑远游情怀的精神传承,是生发离情别恨、羁旅乡愁,诞生千古绝唱的绝佳题材,是借行走江湖游历山水来独抒性灵、品读自然、快意人生、怀古伤今、健全生命的必经途径(明高濂《起居安乐笺》:“四时游治,一岁韶华,毋令转眼成空,当自偷闲寻乐,已矣乎!”);对于旅游业者与行业管理部门来说,旅游是涉及国际环境、产经政策、区域规划、交通与服务业结构性布局、景区建设保护与会展经济等多个有机环节的综合性强关联性广的产业集群,是最具可持续动力、最符合未来时展主题的魅力行业;对于当代相对主义的前沿旅游学者来说,旅游则是个“现代”概念,象征着15以来西方中心论扩张时代的商业与休闲活动,以及充斥历史的后殖民、流亡、移民、混血儿、探险家(卡普兰caren kaplan),而克勒福德(jamesclifford)则从文化人格意义指出旅行一词乃是和欧洲的、男性的、中产阶级的、科学的、英雄的、娱乐的感觉相连,从中可以指认出旅游学现代价值的身影。笔者以为,在以上各种角度与观点之外,从人类行为本体论方面考察,我们可以对旅游的认知再有一个观念上的全面深化拓展,超越就产业谈论产业、就经济解决经济、就旅游理解旅游的思维模式,由此澄清旅游的起源、动因、用途、趋势,从而对我们的旅游资源认识评估、旅游产业规划、旅游行业发展将起到原则性的辅助指导作用。同济大学刘滨谊研究后发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形式可分解为两类,一为固定化的定居,一为游荡性的聚集。旅游起源于人类生存的最原始需求:觅食与择居,因此旅游本质上是人类聚居中的一种聚集行为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家在对历史的纵向研究与对文明考古发现后承认,人的物性本质或生存本能就是迁旅行游,人类的文明史是形成于迁徙与旅行之中。这也是人类发展至今旅游成为一大产业的根本原因。一言以蔽之,旅游既是在文化间的跨越、转换,又是文化的深化。旅游的魅力来自跨文化的想象。这种想象具有“时空异化”与“时空强化”的双重心理动因,是对另一个空间(所旅行之地)所有景观、传说、印象、体验的人格化的综合性的感受。文化的神秘性在流失,但独特性和差异性却是多元社会最宝贵的特质。在五百年来全球理念、价值、思想、生活趋于一致的语境下,信息化现代化给不同文化间造访交流带来的空前的便利,这个跨文化的想象所带来的,不仅是旅游行业的空前繁荣,也是各特色区域所面临的世纪性的机遇与挑战。那么我们将以怎样的本土旅游策略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呢?二 旅游学的现代图景:闲暇游憩理论 从上述对旅游概念本身的探究与人类学讨论可以看出,旅游心理与旅游行为的动机与目的是基于人性深处需求的,是以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为归依的。近百年尤其是二战后兴起的现代旅游学理论研究,提出的本源性的问题是:什么是旅游的基本目标和出发点?经过发达国家三十年的学理辩论和实践证明,闲暇游憩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成为了现代旅游学科的龙头理论。刘滨谊的研究指出:为什么旅游在我们这个时代, 尤其在中国的作用如此之大? 地位如此重要? 正是因为旅游所创造牵动的社会、环境、经济的综合效益。为什么可以创造牵动? 按照闲暇游憩学的理论, 就是1/3 和2/3 的原因。现代人类一天的活动, 大体上是三三三制, 即按24小时的一天计, 1/3 为8小时工作, 1/3 为8 小时睡眠,1/3 为8小时活动, 旅游至少盖涵了1/3 的时段。如果将中国的旅游概念广义化, 与国际接轨对应的就是闲暇游憩( leisu re and recreat ion)。这是一个很大的学科, 核心内容专门研究如何满足人类闲暇时间的活动, 国际上有300多所大学设此专业, 所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从事社会管理。可见闲暇活动的管理安排对于社会何等重要,而其中核心的内容对应于中国的现状就是旅游与休闲。国际闲暇游憩学所长期积累、广泛而深入的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是我们提升旅游行业品质和旅游规划水准的理论基础。现代闲暇游憩理论在旅游学研究上有哪些创新性的结论呢,根据理论学习和联系现状的思考,笔者总结为:1,旅游的类马斯洛需求层次,既:商业消费以拉动经济需求(例如香港、纽约)、与自然和文明对话以提升精神需求(例如九寨沟、敦煌、凤凰古城)、大众闲暇活动以完善生命需求(例如巴黎、罗马、旧金山、台北);2,旅游层次可分为生态旅游、人文旅游、深度旅游三个阶段(这在后 面的新余旅游资源分析会详细提到);3,旅游作为选择性活动,其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动态的,随市场和人的心理选择性需求而变动,旅游的一切开始与归宿都来自于人的体验;4,旅游的核心价值在于旅游地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传统上我们注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有无风光秀丽的环境实体与驰名中外的历史遗存),近代观光工业重视承载力,即提供的旅行社、交通业、餐饮业、旅馆业、景区管理五位一体的舒适的旅游环境服务;而现代旅游理论高扬生命力的旗帜,主张个性化、信息化的产业链整合之外,要求旅游地不必是千年古迹或风景名胜,而可以是各种活动,时时刻刻焕发生命力的、寄托人类梦想的活动。(汪德和同志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讲话提到的好莱坞与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就是鲜明的例子);5,对于旅游地而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独一无二的人文资源固然是重要的充分条件,但无中生有的策划能力与不断变化的运营能力才是真正的必要条件。欧美发达国家的持续性成功案例无不证明这点;6,旅游是文明进化的动力,旅游业是社会进步的缩影,“大旅游”战略既是政府工程,又是社会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我们只有务实地做好城市建设与生态均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保障居民的幸福权利,才能从根本上搞好搞活旅游业。全面深入的了解闲暇游憩理论,我们可以突破长久以来形成的近代观光工业的经营方式,激活以人的体验为本的更生动更本质更人性更开放的旅游理念,以此可以重新评估审视一些我们已有判断的旅游资源或从无到有的策划新的旅游项目,从而为我们地方旅游业赢得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具前景的发展空间。三 区位优势:新余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在开发利用并能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之总称。旅游资源是激起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各种旅游活动最直接的因素(《旅游学概论》p2)。新余作为具有悠久历史血脉,同时背负世界光伏工业梦想的城市,其旅游资源格局归纳起来具有类型众多、资源分布广泛、地域较为分散的特点,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难度与要求。如何化弱为强,无中生有,扬长避短,抓大放小,打造真正的城市旅游品牌,建立一定的旅游业区位优势,对我市旅游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海外新儒学的重要概念),使潜在的旅游资源提炼出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是重要而必须的。根据现代闲暇游憩理论提供的思路,笔者将新余业已存在的和列入规划的旅游资源按照生态、人文、深度三层次进行归纳整理及对其转化为优势资源的可能性的前瞻分析。1, 生态旅游:中国洞都潜力无穷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与过去的风景观光不同,生态旅游更强调和谐、自然、保护、互动。完成的《新余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未来新余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为“飞鸟型”空间布局,即以仙女湖和大岗山景区为“龙头”,带动新余形成高位突破和产业升级;以中心城区和仰天岗为核心,组织带动新余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城市旅游品位;以北部蒙山、洞村区块和东部百丈峰区块为两翼,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各具规模特色功能片,拉动乡村田野旅游联动发展。在生态旅游方面,我们既有大岗山之巍峨壮阔,蒙山之险峻雄奇,又有百丈峰之林海苍茫,仙女湖之烟波浩荡,都是通过山水旅游、森林旅游进行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但相比江西省内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婺源徽式农村的绝美景观与名震天下的品牌效应,新余的风景资源还是显得相对贫乏。现代闲暇游憩理论认为,风景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发掘以及旅游项目的创意策划,可以最大限度发现旅游资源的新的吸引力。新余“中国洞都”的打造就是实施现代旅游产业策略和区域性旅游布局规划的生动实践。分宜县万洞之都洞村的卡斯特地貌造就了境内拥有多达36个溶洞的奇迹,这是在华东地区罕见的地质奇观,也是江西绝无仅有的极富特色的潜在旅游资源。以此衍发的溶洞探险漂流、穴居体验式旅游、休闲洞区旅游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态旅游方式,都是崇尚自然、大胆前卫的都市族群极易产生旅游冲动的创意项目。保护自然生态,建构和谐旅游,将旅行与生存方式融为一体,正是现代旅游行为的应有之义。分宜洞都的开发过程和远景规划,具有深刻的类型意义与值得期待的无穷潜力。2, 人文旅游:佛文化科技文化举世瞩目前面提到,旅游是跨文化的想象。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的政治学名著《文明的冲突》揭示了不同国家文明间冲突的宗教根源;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穷其一生做文明史的纵深研究,从历史观上开启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可能性。可以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经久不衰魅力的见证和密符。哲人已萎但儒学不死,庄周化蝶但道家不死,庞贝坍塌但罗马法传统不死,耶路撒冷沦陷但基督教精神不死。一座西敏寺让多少英国文学的仰慕者造访雨中的伦敦,一部《罗马假日》让多少欧洲电影的观众亲临日光下的古都寻爱情的地图。王尔德说文化是人类最后的秘密。人文旅游的持续性、依附性、跨越性在旅游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用途。笔者认为,目前新余旅游已形成仙女文化、佛文化、红色文化、宰相文化、科技文化五大模块,分别对应仙女湖、圣集寺与佛教文化博览馆、罗坊会议纪念馆、严嵩洞、中国新能源科技馆及天工开物科技博览园。其中仙女文化是我们过去一直着力宣扬的,红色文化方面罗坊会议在党史研究上的价值远未被发掘,严嵩洞蕴含着对中国士人文化的反思与感叹(参见笔者《回首严嵩洞》),但由于缺乏正面的宣教意义而一直被长期忽视。真正具备创新胆魄和历史眼光的是已经或即将全面竣工运行的仙女湖圣集寺暨佛教文化博览馆与中国新能源科技馆及天工开物科技博览园。这是从文化视角实践构造旅游资源生命力的新锐尝试和重要典范。胡适晚年认为,中国民族传统最缺乏的是宗教精神与科学精神。宗教精神所代表的终极关怀意识与科学精神代表的精益求精的理性态度是现代公民社会灵魂的两翼。佛教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构建,与上述观点正好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观照对应。中国佛教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名刹古寺遍布中华,深刻影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但在系统上梳理佛教文化普及佛教知识的集大成式的博物馆还比较稀少。佛教史学者蒋维乔就痛感“中国佛教缺乏历史观念”。与扬州天宁寺佛教文化园相比,我们的佛教文化博览馆虽无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遗留,但可以用突破本土面向全球佛教徒的国际视野、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法、缜密生动的佛教历史故事讲解、全方位的佛教仪式场景重现、网罗各地的佛教古迹名胜微缩景观、独具特色和创造力的规划设计,再配以仙女湖的诗画山水环境,打造富有全国竞争力的生机勃勃的文化景区和“江南佛教圣地”的金字招牌。科技文明不仅是器物之利,更是科学精神和经验主义的百年教育。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仅是中国古代各种农业手工业技术的系统总结,不仅是中国人古典智慧与实践能力的光辉写照,更是人力与自然力的辩证体现,是科学观察、精密研究、抽象归纳、逻辑思考、经验累积、怀疑论证等一系列人类思维活动的展示。在古代手工业产品与流程的充分展览铺陈之外,我们要重点表现人类科学思维之力,技术创造之美,从而在旅游经济与文化的张力之间找到平衡,这样的旅游资源才不会昌盛一时而很快枯竭。文化的构建与繁荣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两项工程可以达成。但正如汪德和同志所言,我们要创造,要挖掘,成为五台山普陀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做起来就会有轰动效应。3, 深度旅 游:城市精神与体验现代闲暇游憩理论认为,旅游的最高层次是人的体验式生存,旅游资源的最高境界是完成自我形象的精神定位。研究张爱玲的学者都会注意到张爱玲的三城情结。她对上海、台北、香港三座城市的品味和迷恋,真正浸入到城市精神的本质中,体会到同样繁华喧嚣背后不同的城市人格和气质个性。不是每个人都有张爱玲般的敏感灵魂,但享誉国际的旅游城市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却是不争的事实。新余经过二十七年的卓绝努力,已经建设成初具规模的世界光伏产业基地,新兴的工业城市,环境优美的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新余拥有全省一流的公共园林设施,抱石公园、仙来湖公园、北湖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点缀其间,灯火辉煌美不胜收,不仅为市民提供优越的居住休闲环境,也是吸引外来旅游和入住的外在因素。可以说,在塑造城市精神与生存体验上,我们具备了很多先决性的优良条件。在发达国家旅游产品涵括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旅游、会议展览、修学和特种旅游种类,其中,商务旅游和会议展览的比重逐年增加。美国第一大旅行社运通(epress)商务旅游收入137亿美元,占营业收入79%。由此可见发展商务旅游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钢铁工业和光伏产业是新余经济的命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余工业特色的优势,特别是新钢和赛维直接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工业商业旅游。前面提到,为了扩大强化旅游资源,使之具备长久的生命力,针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风景资源不足,面向全球化的旅游未来,我们要致力于各类动态型旅游活动和展览会的策划。旅游部门可以携手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策划诸如光伏产业博览会、农业三新展览会、葡萄酒节、现代版的游园赶集活动,以定期的会展和不定期的节庆狂欢的形式,活跃市民社会,树立城市精神。四 产业大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与整合产业链前任市委书记汪德和同志在即将出版的研究区域经济的著作中,特别提出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理论与生态城市理论。增长极理论强调推进型产业和相关产业之间发生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连锁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而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应该建设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和谐,集文明与和谐、健康与活力、人与自然互惠共生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人文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在光伏产业和传统钢铁工业的驱动下,服务业和旅游业是链接这两大理论架构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在《新余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市旅游局20__年工作计划指导下,我们应该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稳步实施全市旅游产业战略构想,逐渐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合理化、高度化,最终整合旅游产业链,实现“十百千工程”,即到2014年实现旅游从业人员达10万,旅游收入达100亿,旅游人次达1000万。在全市旅游产业战略构想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认清旅游业发展的大气候, 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所谓大气候是指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宏观局势对旅游业发展形成的外在客观环境与条件。随着金融危机二次探底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传统实业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哥本哈根会议带来的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共识,对于旅游业来说既是有形的压力更是潜在的发展机遇。旅游业具有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正是抓住时代机遇大力发展的最佳启动时机。2把握好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积极开发旅游特色项目和产品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客观大趋势, 反映了当代人们的主体需求变化, 决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回归自然, 融入文化、注重参与”是这种趋势的高度概括。因此政府及旅游部门在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过程中, 应遵循以发展趋势为取向、以山水文化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原则, 深层次开发建设前述各种旅游资源。3 全民共建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所谓大环境是指某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条件,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的大产业, 其兴衰成败绝不仅仅取决于旅游业本身,因此,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亟需全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从指导思想、舆论氛围、扶持政策、基础设施条件、改革举措等方面予以协同配合, 合力振兴新余旅游业。4努力营造多元化旅游大格局要努力营造一个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经营和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一方面政府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规划在先、合理布局的原则。另一方面, 又应在此基础上本着“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 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外资一起上的方针,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兴办旅游业, 以加大投入力度, 加快开发进度, 形成多元化旅游大格局。(以上部分论点参考自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课题组研究成果)5强化整体形象, 拓宽旅游大市场旅游大市场是区域性旅游业发展战略实施后的终极目标。实现此目标,最重要的是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旅游产业链。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合理化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使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旅游产业内部之间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高度化是指旅游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动态过程。即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社会分工的优势,使之不断向资源深度开发、产出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科技进步创新是高级化的主要动力。 旅游消费涉及旅游者从一地到另一地过程中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一般来讲,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交通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景区管理这五个单一产业,由单个产业要素发展扩张到上下游的旅游企业之间、相关企业之间,通过建立与上下游旅游企业、相关企业密切的关系,形成旅游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整合和共同营销是旅游局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中最需要组织和协调的。

工业旅游论文第3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背景: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旅游活动要顺利进行,交通是影响旅游活动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没有交通的发展,旅游就无从谈起。便捷迅速的交通署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旅游过程一般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路线为连接而形成闭合系统,其中包含了食、宿、行、游、够、娱等各种活动。从旅游业的发展里程来看,交通始终起着支配作用,是旅游业发展和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不管旅游活动是以什么为目的,达到什么样的等级水平,若要完成这样的闭合系统运转,骄傲同是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就是既要有交通路线通达、交通工具运输,又要有交通路线,交通活动将素有旅游内容串联起来,设计出一个较优化的旅游计划。可以说,没有交通就没有旅游。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发明、应用、和普及,可以看成是交通发展的标志,所以研究交通、交通工具与旅游业的关系的非常必要的。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的出现,也带来了旅游方式的转变。

研究意义:旅游行业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国内国外都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社会学、旅游中心地理论、旅游心理学等等众多理论成果和学科。虽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成果,但是我认为,对这一课题的继续研究还是非常必要的。旅游行业毕竟是一个兴起不久的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也必定会快速的发展变化。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新的情况都需要我们去继续研究,继续应对,所以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课题仍旧没有过时,仍旧有其研究意义。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它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关系。从理论上讲,旅游业并不直接增加和创造社会财富,它只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使社会财富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再分配。如何让财富进行高效,合理的分配,交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高效的交通是合理高效分配的基础。旅游业是人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旅游消费不属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它是社会经济实力、人们收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的标志。同样一个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据预测,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8%;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很多省区和重要城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和重点行业来发展。如何处理发展机遇与其带来的交通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旅游交通的理论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的概念(保继刚、楚义芳,1999;关宏志等,2001;卞显红、王苏洁,2003;吴刚等,2003),普遍认为旅游交通是指游客所使用的交通基础设施、设备以及运输服务。孙有望、李云清(1999),指出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深刻地揭示交通在旅游中的作用和地位。另外,在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需求研究、旅游交通管理和政策效力分析研究等方面国内学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外旅游交通的研究状况主要集中在交通与旅游目的地发展关系研究、旅游佳通安全性研究、旅游交通的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面。

参考文献

Byung-WookWie,DexterJ.L.Choy,Trafficimpactanalysisoftourismdevelopment.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

I.B.F.Kormoss.FuturedevelopmentinNorth-WestEuropeantourism:Impactoftransporttrends.TourismManagement,1989.

PaulPeeters,EckhardSzimba,MarcoDuijnisveld,MajorenvironmentalimpactsofEuropeantouristtransport.JournalofTransportGeography,2007.

崔利。旅游交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杜学。旅游交通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来逢波。区域交通与旅游的关联性探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7(11)。

李伟。旅游学通论。科学出版社,2006.

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20)。

谭颖青。从罗定市旅游交通规划看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规划原则。社会科学家,2007.

汪正元。论我国旅游交通的几个特性及其发展方向。旅游学刊,1989(03)。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论文深入探讨交通与旅游业的关系,分析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反作用。通过对比、类比、以及数据分析,交通与旅游业的发展展开研究。根据以上思路,我的研究方法如下:

1)仔细研读相关着作、作品,使自己对课题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个人心得记录下来。

2)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交通与旅游业发展的专业文献,总结他人的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从而得到新的看法,并改进自己的观点。

3)借助互联网了解中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对于对于交通与旅游业的观点和看法,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

4)和论文指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寻求指导,为文章润色,力争出色。

3.预期成果形式。

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重点:交通的发展对旅游业带来的积极意义,和应对消极影响应采取的策略难点:具体分析交通对旅游业都产生了那些影响,如何产生的。以开展工作:查阅相关资料,草列提纲。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第七学期第7周:确定选题,与指导老师见面。

第七学期第8-9周:完成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第10周-第八学期第9周:撰写毕业论文。

第七学期第14周:完成中期报告,参加中期检查;

第18周:完成一稿。第八学期第4周完成二稿。

工业旅游论文第4篇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力层次的重要依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深化有关理论知识,扩大知识面,获得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工程训练以及使用工具书和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训练,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

1、调查研究、方案论证、分析比较、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2、设计、计算、绘图与标准化正确选择的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撰写论文能力。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包括: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地理、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饭店经营管理。具体范围包括:

1.休闲旅游2.旅游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3.城市旅游4.旅游规划 5.旅游目的地形象6.旅游区域合作 7.旅游市场营销8.旅行社集团化研究 9.旅游企业管理10.饭店业发展趋势研究 11.旅行社发展趋势研究12.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13.旅游服务管理14.旅游产业集聚 15.生态旅游16. 旅游电子商务

毕业设计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学研究单位、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环境即可。时间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三、毕业设计选题参考

1.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3.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 5.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研究 7.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 9.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11.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 13.对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思考 15.旅游地衰退与复苏的驱动力分析 17.旅游规划失灵与利益主体分析 19.旅游规划中的SWOT分析

21.论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3.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与协调 25.论旅游规划的基本功能

2.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旅游城市空间竞争探析 6.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 8.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0.旅游中心地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12.中国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分析 14.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 16.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18.旅游规划与旅游营销关系辨析 20.论旅游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22.谈我国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弱势旅游地的发展研究 26.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27.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经济分析与预测问题 29.旅游地品牌与形象规划

31.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 33.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研究 37.旅游目的地形象形成机理初探 39.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41.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如何避开形象遮蔽现象 43.我国实施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初探 45.旅游空间竞争研究

47.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的几点思考 49.生态旅游与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化研究 51.生态旅游规划的功能空间分析 53.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分析

55.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 57.关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建议 59.旅游规划运作的项目管理探讨 61.旅游服务创新分析

63.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演变及其对策 65.我国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7.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趋势研究 69.我国散客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 71.旅行社低价竞争的原因分析

73.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75.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问题研究 77.我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探讨 79.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

81.论我国旅行社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途径 83.论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85.信息时代旅行社战略管理的思考

87.对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89.我国旅行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营销对策 91.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分析与战略选择 93.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95.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97.主题饭店发展模式的创新

99.浅谈激励理论在现代旅游企业中的运用

28.论旅游规划的人本主义原则 30.“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的理论研究 32.基于旅游者认知的旅游目的地印象管理 34.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 3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形成过程与生命周期初探 38.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研究 40.区域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构建 42.试论旅游目的地的定位

44.政府主导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研究 46.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研究进展 48.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50.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分析

5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要求 54.旅游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56.知识经济时代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58.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 60.论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性 62.旅游管理中挫折心理的运用 64.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创新探析

66.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68.论体验经济下的营销创新

70.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障碍分析 72.旅行社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研究 74.中小旅行社未来发展策略浅析

76.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的动因与模式探讨 78.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及其管理对策 80.论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的体系与方法 82.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 84.中国旅行社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86.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88.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探析 90.试论旅行社业的危机管理

92.旅游风景区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的创新 94.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 96.中外饭店集团比较研究

98.论饭店资源激励机制的系统建构 100.现代饭店管理中激励方法的研究

四、毕业论文步骤

选择题目、收集资料、计划进度、前期准备、论文设计、资料整理、撰写论文、答辩。 1.选择题目

可在参考课题中选择毕业论文题目,也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把握选题内容的“质”与“量”,确定该内容是否符合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

2.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图书馆、资料室查资料,可以做实地调查,做实验等搜集资

料,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应该把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主要内容记录下来。 3.计划进度

大致时间安排为: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文献阅读、必备知识、确定题目):一周到两周 (2)构思阶段(题目论证、详细构思、确定大纲):七周到十一周 (3)编写论文(资料整理、撰写论文):一周 (4)答辩阶段(答辩准备、答辩):一周 具体时间安排以教学计划为准。

4.前期准备:了解所选课题的必备知识、要求和设计步骤。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5.大纲设计:用较好的方法对论文大纲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并写出详细大纲。 6.撰写论文

7.答辩:一般在15分钟左右,简明扼要地说明论文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毕业论文自我评价。

五、毕业论文要求

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同时应附注相关图表等。 1.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

2.中文摘要:汉字400字左右。摘要应具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目的:研究论文的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等。

结果:论文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等。

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等。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不要在摘要中分项列出,只需涵盖这些内容即可)。 3.关键词3~5个。论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参考文献序号。 4.毕业论文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格式书写。

5.论文要求:内容符合要求,分量适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无错别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图表清晰,数据完整,表面清洁。

六、毕业论文答辩提交的材料

1.毕业论文 2.答辩框图 3.电子文档

4.论文袋(写明作者、题目、袋内材料)

重要说明:毕业设计答辩之前,必须提交电子文档(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全部文件),发送到远程教务部信箱,否则没有毕业论文成绩。

七、毕业论文参考格式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第1章引言

1.1课题介绍及研究意义

1.2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1.3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本论文的目的及工作内容 第2章问题分析

2.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2可行性研究

2.2.1要解决的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及复杂性分析2.2.2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3章解决问题

3.1问题设计的总体结构和框图 3.2设计中采用的策略 第4章研究案例

4.1详述理论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4.2分析案例 结论(结束语) 致谢

(致谢对象应该是那些文章作者以外的对文章内容或写作提供过帮助的人或机构。应事先征得被致谢人同意,然后方可致谢。致谢的内容必须属实,对被致谢人的贡献应有确切的表达。)

参考文献

工业旅游论文第5篇

欧美发达国家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起步较早,研究的成果相对比较丰富。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术界开始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其中对德国鲁尔区和英国一些老工业城市的介绍性论著较多。综述了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差异,提出缩小我国与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差距的途径。

关键词: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综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13

工业遗产旅游,因其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延续,更好地处理工业废弃地和解决传统工业区衰退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西方,工业遗产旅游被划归为广义的文化遗产旅游,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在西方,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提出的很早,直到2000年以后,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才被介绍到我国,此后在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日,我国无锡举办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此次论坛及相关专家的大力推动,工业遗产的概念开始逐渐被人所知。

1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英国最早于19世纪中期就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工业遗产旅游被划归为广义的文化遗产旅游。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家,英国的工业革命给英国留下了数量众多的老煤矿、老铁矿、古老的运河、废旧的工厂等等。二次大战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很多旧工厂纷纷倒闭,一些甚至被推倒重建。这一现象引起了英国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Donald Dudley教授首次提出了“工业考古学”概念。这一学说很快被英国专业考古机构认可,工业考古迅速蔓延到了欧洲其他工业停滞区域。随后几年里英国保护工业遗产的呼声日渐升高,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以铁路谷废弃的工厂、作坊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遗址旅游的保护与开发。

国外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遗产旅游的界定。Yale将工业遗产旅游定义为广义的文化遗产旅游的一类,提出其理论依据与工业考古学(Industrialar Chaeology)紧密相关;Soyez则认为,由工业生态学的观点看,工业遗产旅游是从最早的工业考古和随后的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属于广义的、包括工厂观光在内的工业旅游。二是工业遗产旅游的起因。罗伯特(Robert)认为工业遗产旅游的产生是因为制造业下降导致福特制下的原始工业经济活动消失,这些原始的工业活动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并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三是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国外现有文献中一般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工业遗产公园模式和工业博物馆模式模式。四是工业遗产旅游对区域振兴的影响的研究。Hosper & Harris认为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能够改变工业城市的陈旧形象,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城市中废弃的工业建筑的偏见,并且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体验性强、新型的方式。此外还有对工业遗产旅游的意义研究、工业遗产旅游的产品分析研究、工业遗产旅游特征研究、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性的研究等等。

德国、英国等西方欧美旅游发达国家,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时间较早,在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工业遗产旅游研究才正式出现,研究时间较短,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2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2000年以后,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保护开始逐渐为社会各界认同,2006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无锡建议》的通过标志这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进入了实质阶段。随后,俞孔坚、琬丽等学者对我国的有形工业遗产进行了初步研究。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景点介绍,其中对德国鲁尔区和英国一些老工业城市的介绍性论著较多。进入21世纪,我国的学术界开始介绍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李蕾蕾、刘会远教授主要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如李蕾蕾(2002)通过对德国鲁尔区访谈调研,总结了其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四种模式,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展有很大促进和启示作用。此后,刘会远、李蕾蕾在《现代城市研究》连续图文并茂地对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全面介绍(2003―2004)。李林、魏卫对国外和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2005)。二是对一些工业遗址点上的旅游开发研究。李小波、祁黄雄通过实地调研三峡古盐业遗址旅游资源,深入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历史文化价值、观赏娱乐价值和科学价值,以此提出了三峡古盐业遗址的旅游开发新思路。李林和肖洪根对湖北十堰工业旅游资源的研究(2003),钱静对工业遗产的景观利用提出了建议(2003)等等。三是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衰竭城市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意义和途径研究。魏镇铭(2008)分析了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工业遗产旅游吸引物及其吸引力,提出修旧如新、黑色文化、安全探险、观光体验、休闲娱乐的旅游开发思路。王莹,刘雪美(2010)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重点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投资主体的构成。罗萍嘉,冯珊珊,常江(2007)研究了嘉阳煤矿工业旅游开发规划与废弃矿区的复兴,提出四川工业煤炭博物馆规划建设构想。李炯华,张京京(2011)对山东乳山金矿工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乳山金矿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相对还比较少,加上对工业遗产旅游的认识还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人较少。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基础研究薄弱,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3结论与展望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出现,我国2000年以后才开始研究工业遗产旅游,可见国内外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时间都较短,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研究成果有限。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方面的相关数字较少,在开发模式上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和数字对比分析。而且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界定不清,另外还缺乏理实一体化的专著或教材。将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可以看出,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领域比较狭窄,侧重从宏观入手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指导性不强,研究方法上以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少,针对具体案例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但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领域、内容较为宽泛,对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研究的成果比较丰富,国外研究侧重从微观入手,层层剥离,在研究方法上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侧重于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实际问题的具体指导性强。

我国应努力缩小与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发展差距,认真探究缩小差距的途径,有以下几个建议:一是提高各政府和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是几代人曾经奋斗历程的见证。当前,社会各界对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认识非常有限,很小一部分工业遗产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深入与扩展工业遗产的研究领域和范畴。工业遗产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我们应该在更为宽泛的领域中对工业遗产进行全面研究。工业遗产涉及纺织业、钢铁业、冶金工业、矿业等众多工业产业领域,因此,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应融合建筑、采矿、地理等多个相邻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三是加强对各地区工业遗产资源的研究。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序幕,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产生了无数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勤劳智慧的有形和无形工业遗产。我国各地区要全面梳理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加强对工业遗存的普查、管理、保护和开发研究,结合本地区优势和工业遗产资源特色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规划。四是借鉴英国、德国鲁尔区等西方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研究取得的成功经验。通过深入探讨国外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业遗产的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剖析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开发条件,探索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再利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7.

[2]王明友,李淼焱 . 中国工业旅游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3]李小波,祁黄雄.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兼论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04108.

工业旅游论文第6篇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旅游的发展前景具备可探索的空间,但是由于我国旅游起步较晚,旅游业的发展迅速而不够健全,许多旅游企业缺乏个性竞争,而旅游本身就是对差异性的追求,因而旅游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一、旅游企业文化相关概论

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旅游业以服务为核心,它的商品就是服务,因而服务质量显得很重要,但服务质量又难以控制,因而作为旅游企业来讲,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整个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旅游企业文化的作用尤显突出。

(一)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旅游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旅游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者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具有旅游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员工文化素质,以及蕴含于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产品之中的物化精神的

总和。

(二)旅游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旅游企业文化以旅游企业自身特有属性为出发点具有如下特征:1、服务性;2、旅游消费属于文化消费,文化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3、国际性;4、独特性;5、人性化。

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来看与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观念出现理解偏差。企业文化理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了一种管理理论,是发达国家企业管理达到相当水平的产物,我国由于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许多观念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中,旅游企业管理者对于一些新的观念还无法全面理解与贯彻。因而出现了诸如将旅游企业文化等同于旅游企业整治思想工作、等同于企业精神、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等同于CI战略的理解偏差。

(二)实践程度不均衡。一些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地区或特区新区,在旅游企业文化的实践上要比一般地区优越;规模相对较大的旅游公司要比一般的小型旅游企业好;诸如此类不均衡现象表现的非常明显。

(三)雷同现象较为频繁。许多旅游企业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旅游企业文化的内涵,因而照搬其他旅游企业甚至是非旅游企业的文化运行模式,包括文化活动、文化精神等,雷同现象频繁。

(四)缺乏系统性。一些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涉及到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如培育企业精神,开展文体活动等,但都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及长远发展规划,其着眼点仍在于搞好企业内部生产管理,而忽视围绕企业经营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企业文化管理和建设。

四、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

旅游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旅游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振奋精神激励情绪的作用、能够优化企业结构等。因而从我国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现状来看,明确建设途径、建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根据我国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些意见和看法:

(一)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在企业文化内容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规定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要做到:(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理解和接收企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舆论导向、文化传播等方式,使员工、公众对旅游企业文化游一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2)领导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给员工一个示范式的展示。(3)精心设计企业文化仪式,使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认同和体现共同信念。

(二)设计人性化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文化产品主要以服务为主,因而具有旅游企业文化的服务也是体现旅游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旅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它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培育忠诚的员工队伍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从而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三)生态旅游概念的实施。旅游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发展旅游、树立旅游企业文化时要将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提倡环保、注重资源的节约等成为新时代旅游的主要趋势,也是企业生命的“常青树”。

(四)旅游企业文化成体系。旅游企业文化作为旅游企业活的灵魂,要有本质上的正规和统一,因而建立属于本企业的系统化的旅游企业文化体系是有一定必要的。建立属于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针对旅游业这特殊的产品提供形式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故而需要将旅游企业文化放在比目标管理、利润管理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综上所述,旅游企业文化随着旅游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成为众多学者、企业管理人研究和学习的重要知识内容,无论是学界还是商业,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给与高度的重视和良好的发展。

工业旅游论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及实施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旅游专业技能,具备旅行社及酒店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旅游企业和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学习本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应用文写作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经营管理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能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导游讲解、带队领队、接待服务等工作能力、旅游酒店相关工作中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毕业论文评价、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三个部分。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一)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结合本专业所学的各课程理论知识,结合毕业实践单位或具体岗位在旅游管理领域选定某一题目,写一份毕业论文。字数3000~4000字。根据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和评分。

(二)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毕业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由学生带回学校。

(三)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在对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进行调查或实际工作、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幻灯片制作,每人的成果经评阅教师评阅计为单项得分。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以每个人为单位汇报和展示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或旅游企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了本项目化考核的分数。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1.文档考核评价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 策划方案;应用技能: 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策划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管理策划方案字数1500~2500字。管理策划方案包括管理策划书、项目策划书、战略策划书、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策划书、某一旅游企业或产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2)旅游企业或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调查分析报告;应用技能:文字录入、排版、应用文写作、估价能力;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对某一旅游酒店管理企业及对某一旅游产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字数1500~2500字。

2.现场考核评价

项目及标准来源:毕业综合实践单位和具体岗位;成果形式:PPT讲解;应用技能: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个人基本素养及专业技能的整体表现;相关知识: 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相关理论及实训。

项目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20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汇报和展示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一)毕业论文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要素及评价要素的内涵、分值如下:

1.平时表现:严格遵守指导老师的写作要求,工作努力,态度积极主动,4分;

2.选题:选题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能较好地联系社会经济实际和毕业实践单位具体情况,4分;

3.文献综述:掌握本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正确引用相关文献,2分;

4.论文内容:第一,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文笔流畅,撰写规范,字数达到要求,6分;第二,善于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全面、正确且有一定深度,6分;第三,论文有创见,且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4分;

5.论文格式:格式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2分;

总计得:30分。

(二)毕业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 5分: 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5分)服从领导,工作认真踏实,责任心较强。(4分)尚能服从领导,工作表现一般,有一定的责任心。(3分)不服从领导,工作马虎,责任心差。(2分)

2.岗位业绩 10分 :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在具体实践岗位较快适应,有较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分)在具体实践岗位适应,有一定的业绩。(6分)不能很好适应岗位、没有工作业绩。(4分)

3.岗位能力 10分 :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10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一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很好掌握各项技能。(8分)尚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基本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掌握一定的技能。(6分)操作能力较差,基本不能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岗位要求的任务,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4分)

4.组织纪律 5分: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5分)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75%以上。(4分)一般能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有时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3分)组织纪律性差,上班经常迟到早退,出勤率在75%以下。(2分)

综合得分30分。

(三)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价标准

(1)“旅游企业管理策划方案”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选题、问题把握、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规范要求,合计(20分)。

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范围。(4分)问题把握: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和要点,方案具有建设性、实用性。分析过程正确、合理。(4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4分)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6分)规范要求:封面、字体、字号、段落、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2分)

(2)“旅游企业、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调查分析内容、知识运用、撰写内容、调查分析材料、规范要求,五项内容各占4分,合计(20分)。

调查分析内容:调查项目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调查过程全面、方法得当,分析过程科学有理、正确;

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整理等技能的应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

调查分析材料: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

规范要求:方案过程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层次性,封面、字体、字号、段落符合规范要求。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管理策划方案或项目调查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练、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渡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庄、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1.毕业训练动员(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公布毕业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五学期,最后一周)

2.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一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毕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十周)

3.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六学期,第一周);第一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第二次毕业论文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4.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一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四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第六学期,第十一周)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工业旅游论文第8篇

旅游业是指集交通、游览、住宿、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近三十多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上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由于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故而形成了诸多特色旅游文化景点。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国内旅游人数,还是人均旅游消费增加值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当然,也存在着旅游业服务功能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石油生产对旅游开发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东营市旅游发展理论的梳理,旨在深入的分析东营市的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阻力,并未东营市旅游产业在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二、东营市旅游资源基本情况介绍

东营市的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石油工业旅游资源、古齐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尤以石油工业和湿地生态这两种旅游资源最为典型,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再生性。东营市位于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驻地。经过多年的石油开发,胜利油田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油工业景观。林立的井架,海上钻井平台,四通八达的油气管道,还有著名的孤东围海大堤和石油工人新村。由于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处,所以这里拥有独特的湿地景观。在这有以槐林为主的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部级森林公园、面积达82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部级自然保护区和1620平方公里的新生地和滨海湿地,这些自然景观既具有极大地观光价值。另外,丰富的鸟类资源,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都是东营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风光。东营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广饶和利津两县。这里曾是古齐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汇聚与交融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世遗存下许多宝贵的文物古迹和人文典故。主要古迹有傅家遗址、柏寝台、汉八博士墓、倪宽墓、孙武祠等。

三、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目前来看,关于东营市的旅游产业研究数量较少,深度不大,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东营市旅游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对策方面,还未形成针对像东营市这样历史文化资源浅薄,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的石油城市的相关旅游理论。

(一)东营市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

1、东营市面临主要旅游产业问题是基本类型资源较少,旅游资源趋于同质化。这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资源所占比例较小,仅占有22%,而人文旅游资源数量就占到了78%,大多数人文旅游资源为现代城市文化景观。而且少数的历史文化遗物、遗迹也破损严重,旅游价值不高。湿地等自然景观资源是东营市旅游业的特色,品质较高,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脆弱性和易破坏性的特点。所以在旅游产业方面东营市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相对丰度不足。

2、打造品牌形象意识不足,缺少亮点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对旅游产业市场的认识也不足,没有良好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同时也缺少相关人才。例如,在对孙子故里的宣传和开发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资源品牌建设严重滞后。除此之外,也缺乏完善的旅游业要素配套。

3、石油城市转型困难。石油已经成为了东营市的支柱产业。这就面临着开发与保护双重的难题,既有进行油气的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又面临自然生态脆弱,科技、人才、资金短缺的现状,所以东营市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发展旅游业。

(二)解决东营市旅游产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快公共设施的建设,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到打造典范的文化旅游城市,构建便利的旅游交通线路,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通旅游资讯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接待与售后服务。丰富东营市的旅游商品种类,开发传统工艺制作的品牌。

2、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具有东营自主品牌的旅游产业包装好。例如,对孙子故里文化的开发,就可以将孙子的“兵圣”文化与故里的历史文化景观很好地结合,类似“广饶孙子文化节”的举办就起到了提高知名度的作用,在电视台投放广告也对其旅游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活动和广告是引起媒体和消费人群的关注是到打造自主品牌的好方法。

3、开发与保护并重。东营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脆弱,所以在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十分的注意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与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石油工业发展与自然生态观光的平衡。政府应出台一些与保护自然景观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湿地的。对破坏自然景观的个人或集体予以严惩。同时也要规范游客的行为,加强景区管理和必要设施的建设。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