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院文化论文

医院文化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21 18:30:14

医院文化论文

医院文化论文第1篇

1.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指“以人为本”,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基点,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引领医院职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医院凝聚力,激励医院工作人员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加速自我完善和提高,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逐渐地成为医院软实力的证明,决定了一所医院能否塑造一流医疗品牌的关键要素,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重要作用。

2.医院品牌的塑造植根于医院文化的基因中。纵观古今中外,医院文化培育优秀的医院品牌,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的根基和灵魂。譬如家喻户晓的同仁堂,何以历经3个世纪的风雨仍然保持勃勃生机?从最初的作坊店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30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的深厚文化底蕴。翻开同仁堂的历史,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同仁堂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还是堂训、自律意识、服务铭,都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正因为同仁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品牌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仁堂文化,才最终成就了同仁堂今天的伟业。还有代表美国医学最高水平的梅奥诊所,堪称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的圣地、医学的麦加,患者认为她是“最后能求助的法庭———医学诊断的最高法院”。“梅奥对于高水准服务质量的追求,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于招聘员工价值观的重视程度,都表明梅奥是一所具有丰厚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底蕴的医疗组织,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梅奥经久不衰的源泉。”无论是同仁堂还是梅奥诊所,他们品牌的成功塑造,都源自长期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传统文化和医院精神。文化是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而品牌则是医院文化大树上最美丽的花朵。

二、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

1.医院品牌的内涵。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服务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文化的一种无形资产。医院品牌作为一个医院的无形资产,它给医院带来的价值远远要高于创建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医院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力的再现,它反映的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将医院理念、医院远景等要素高度提炼并符号化,通过全方位的媒体渠道,有计划、准确、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因此,建立医院品牌,在公众中进行品牌推广,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品牌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塑造医院品牌要重点表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组织文化、服务特色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集中体现医院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一个品牌推向市场直到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一方面,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特色,宣传名医、名科等公众需求的热点,唤起患者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以及信任和依赖感,从而树立医院的外在和感性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一所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要体现医院的品牌特色,要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相契合,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医院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三、如何塑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1.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要靠一定的硬实力。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塑造良好品牌就是一句空话。衡量一所医院的实力强不强,主要看它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是建设一流的医技队伍。我们医院从实施“研究生人才战略”至今,全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46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3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临床医学专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余名,为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引进一流的医疗设备。我院拥有1.5T核磁共振、双源CT、直线加速器等众多现代化诊疗设施,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三是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我院在介入治疗、微创外科、辅助生殖、重症医学、移植技术等方面均获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从2003年起,我们创刊了《和平人》院报,记录了和平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多次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报刊,成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同时利用电视、报纸开辟专栏,长期举办专家医疗咨询、预防保健讲座,积极参加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院内通过院报、橱窗、专栏、文艺演出活动等,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宣传,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扩大和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让患者成为医院良好口碑的代言人。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体验最深,感受最直接,每一名患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他们既可以是塑造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又可能是诋毁医院品牌的传播器。患者的评价最真实、最可信、最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更相信病人。因此,塑造医院良好品牌,一定要高度重视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感受,坚持“以人为本”、“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我院采取了以下便民措施:一是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医护工作站预约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缩短了候诊时间。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楼、住院部的显著位置公示就医流程及科室分布示意图;实行挂号、划价、收费一体化管理;启动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叫号系统、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自动查询系统;开设节假日全天候门诊、午休门诊、方便门诊。三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志愿服务进医院”活动,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咨询、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报告单等服务。

4.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全院职工是医院品牌的代表者。人是医院建设的灵魂,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品牌的塑造者。医院的品牌决不是只靠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就能塑造完成的,要靠全体医护人员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都是特定场合下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当患者在对一所医院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他看到的医院员工特别是医护人员,就代表着医院的品牌。同时,医院的品牌也与每一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像爱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爱护医院的品牌。

医院文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制度文化、医院管理、一致性

引 言

医院制度文化是实现医院管理的根本保障。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体现医院的办院特色、管理特点,把职工个体化的文化变为群体的一致行动,把看不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

一、医院制度文化和医院管理的作用

(一)、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为医院科学管理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在制定医院管理制度时,应与医院的发展方向、管理目标相一致,要把医院医疗活动的质量,人们群众看病难、看病融合在一起;要把医院职工的个体利益与医院发展的整体利益相一致;引进激励机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要使医院制度文化教育走上规范化、经常化、系统化轨道,实现科学管理。

(二)、医院制度文化可促进医院管理与发展。医院制度文化的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影响着医院目标能否实现,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者的共识。医院制度文化就是反应医院领导者、管理者的意志、决策过程、组织协调、计划执行、目标实现的过程通过制度保障。为完成医院改革、经营、医疗活动的管理。医院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医疗市场的特定情况,制定符合本医院、本单位、本科室发展的阶段目标、长远目标、总目标而努力。并通过医院的制度文化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规范职工的行为,促进医院经营、改革、医疗管理质量的发展。

(三)、医院制度文化先进性推进医院管理活动的开展。一是先进的医院管理制度文化可推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医院事业的发展。二是医院制度文化建设中“政治制度是保障,经济制度是基础、管理制度是根本,人事制度是核心”。三是医院制度文化制订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法效性制约医院管理的发展水平。四是医院管理水平是由医院领导、管理者的思想素质、决策能力、组织协调、法规、法制意识、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文化知识结构,以及医院职工的群体素质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五是加强医院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新观念的普及医院制度文化的保障。六是医院管理科学化和医疗服务观念的现代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能力,与医院制度文化的先进性是相一致的,加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需要。在医院管理发展中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管理现代化与改革和发展不协调、不同步,加强医院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在医院管理的实践中学会用制度文化的功能、手段、措施去管理医院,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二、医院政治制度文化与医院管理的先进性要突出“以人为本”

1、医院管理要充分发挥政治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医院政治文化制度是一个被人们所重视的医院管理要素,对医院管理各方面起着推动作用,正在不断体现出来。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离不开思想政治制度文化的导向和保障作用。搞好医院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二者的共同优势,使之能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服务。

2、医院政治制度文化与医院管理有相通之处,目标一致。(1)医院政治制度文化与管理同属上层建筑,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管理可为医院政治制度文化提供重要环境,医院制度文化中的许多内容是医院管理赖以开展的基础;先进的医院政治制度文化建设可促进医院管理,保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激发职工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促进医院管理质量和发展文向。(2)认识和探讨医院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与医院管理的内涵特征,发挥两者相互渗透,互相互补的作用,对于推动医院改革与发展,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3)医院政治文化制度与管理的内涵不可替代。一是着眼点不同。医院政治文化比较侧重于文化性,把培养鲜明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医院精神,提高职工素质,树立医院形象,创造社会效益作为目的。医院管理更多地着眼于社会的共性,关注医院发展方向上,把制度教育与落实和引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作为目的;二是作用方式不同。医院政治制度文化是以文化渗透为主要方式,而管理工作是制度贯通和落实为主要手段;三是表现方式不用。医院政治文化以树立医院精神,引导价值取向,确立落实行为规范,塑造医院形象,加深文化涵养来实现管理;医院管理是实现制度、法规、评比奖罚,协调等方式促进管理出效益。

3、坚持“以人为本”是医院制度文化管理的核心。一是人是在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中是“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要素;物的要素能否发挥最大的功能,最终取决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医院人本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医院领导者和职工搞好医院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一个医院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二是发挥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是医院管理的目标。医院领导、管理者要在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力,且医院职工在创造劳动价值和成果时又有多方的需要和选择,要着力于医院职工权力和效益的双向性的统一。

4、加快医院人才培养是医院政治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一是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自身学习和继续教育,通过在职教育和脱产教育,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医院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正确处理好一般人才和重点人才的培养。二是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尽快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国内外的医学信息和动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三是对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专家要大胆使用,不拘一格,并在各方面给予适度政策倾斜,做到政治上关心,大胆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且在生活上提供方便,予以照顾,妥善地解决好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福利待遇等问题。四是要结合医院实际,合理引进人才。对一些优秀的留学人员和国内有名的学子要积极引进,大胆使用。四是加强学科建设。医院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名医名人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上,瞄准国家前沿学科向世界水平接近,既能医治一般的常见病,更能解决地区、县、乡镇医院不能医治的疑难杂症病的专科,加大对重点学科人、财、物得投入,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加快一般学科建设。

三、医院制度文化与医院管理具有一致性

(一)、医院制度文化与医院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质的区别。计划经济时期医院管理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地组织和安排由国家分配的人、财、物等进行医疗服务,以较高的服务效益去完成国家交给医院的各项医疗保健任务,医院的医疗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药品卫生材料由国家统一分配,医院盈亏由国家统一承担,医院不考虑经营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由国家统包,转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医院真正成为了有责任、有利益、有竞争、有激励相统一的自主经营的管理实体。

(二)、医院经营管理的质量需要医院制度文化的保证。医院为了达到一定的经营目的,借助医院内部经营要素与外部经营环境的协调,经过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服务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而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要求经营管理者协调各项经济活动,动员职工的积极性,同心同德,为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忘我工作,医院经营的目的性、动态性、系统性、有效性、特殊性的特征影响医院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三)、医院制度文化指导医院管理经营活动的健康开展。医院经济制度拟制的理论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的指导,它具有科学性、客观实在性。医院经营的主要任务是将较高的劳动效率转化为良好的经营效果,医院经营不仅包括原有的医院管理内容,且还包括原来管理不涉及的领域的医疗市场要素与市场的运作,医院经营活动只是在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制度文化的建设,可促进医院的管理质量和经营效果。

(四)、医院制度文化与医院管理的经营模式影响医院经营质量和效果。医院经营效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活动中的经营方式,及医院在社会中声誉和管理水平有关。医院在经营中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性,用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就是要以先进的制度文化为指导。

结 语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要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真正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医院文化建设转化为全体员工自觉的思想行为,并最终形成具有医院特色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 洁 医院管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 东 现代医院文化建设研究 南宁:广西大学,2007.

[3] 涂朝晖 以人为本医院文化建设研究 长春:吉林大学,2006.

[4] 黄海标 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初探 现代医院,2005,5(3):94-95.

[5] 孙亚林 李 彬 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22(10).

医院文化论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加强其广度和深度。为了顺应医疗改革的深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和拓展信息技术的潜能,建立起高效、完整、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完成信息资料间的数字化转换,建立起方便高效的检索工具,从而缩短信息资源二次加工时间,提高信息时效性;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最新科技技术接轨,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备份和拷贝多份信息资料,方便资料在各个部门间的传输,提高信息的使用率。这些对于医院完善临床、科研、教学资料,拓宽医院服务范围,提升医院社会影响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医院在其日常行政工作及医疗事务中产生出数量庞大的电子文件,社会及病患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大。就大部分医院而言,病患自进入医院开始挂号起就被纳入到计算机管理模式中,建立起电子病历档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模式,让患者体会到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医院提供电子病历档案,可以免除病患及其家属往返医院办理业务的不便,节约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种利用网络即可办理病患病历档案业务的创举,大大造福了路途遥远或行动不便的病患及其家属。因此,推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医院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顺应民众对于医院服务的需求。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档案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医院档案包括了病历、财务、人事、基建等各个方面的医院管理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部分医院由于受重视医疗这一观念的束缚,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对其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足。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医院医疗和管理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医院决策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往往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中缺乏前瞻性,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二)档案管理方式及技术落后很多医院虽然较为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了对档案系统化处理、采用标准的管理软件、实现统一归档、制定和实施统一规范和管理制度等,但往往这些工作都浮在表面上,仅仅做到了对档案的管理,而没有真正的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目前,医院在其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多部门管理的局面,各科室分别管理属于自己业务范畴的档案。而各部门由于工作方式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导致其在管理职责上分工模糊、管理及政策多元化,从而导致难以形成规范统一的标准。除此之外,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明显滞后,专门的医院档案管理软件更是尤为欠缺,很多管理软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兼容性和扩张性较差,无法做到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效对接,更无法满足处理快速增长的档案及充分高效利用信息的需求,急需更新升级。

(三)档案信息利用率较低由于受技术限制,有些档案信息无法实现联网,这就大大限制了医院信息共享。与此同时,部分档案资料存放时间过长,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文件,增加了查找、更新和维护的难度,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档案利用不充分、信息采集不全面的情况。比方说,某些档案只包含某一时间点或是某一特定时间段之间的信息,缺乏全面性。而且在信息采集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重复采集的现象,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多数医院而言,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较为匮乏,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很多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或是从其他部门调入,这导致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培训,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他们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说是一知半解,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够科学规范,容易导致人为错误。此外,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较强的管理意识,没有按照规定对于某些文件资料进行适当的归档及移交等,对于重要档案资料没有做到专人专管,从而导致资料的遗失,降低了保存价值。

三、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

(一)医院提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要想将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获得医院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广大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只有医院不断更新自身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才能确保这项工作更快更好的向前推进。医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选拔并指派具有专门知识的领导重点负责档案信息化管理这项工作,做到在业务上有重点。同时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当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并着力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考核和检查当中。医院各级人员也应当仔细学习和了解《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让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好的服务医院工作。

(二)转变服务方式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利用信息来服务整个医院建设,因此优化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将原先封闭的信息资源对外开放,促进医院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构建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从而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由此可见,医院必须转变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方式,加强对信息深层次的开发和加工,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三)加强设施建设和系统开发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电子整理",即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对档案的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和归档保存等,从而使信息的查询和应用更为便利。加强医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首先要从夯实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做起,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做到合理配置、存放保养得当,做好温度、湿度及防火防盗方面的有效控制。在软件设施方面应选用国家鉴定的正版软件,通过二次开发建立适合本医院使用的管理软件,同时可以实现档案管理软件与医院办公软件之间的联通,将档案管理纳入到医院整体信息化工作体系之中,形成一体化的共享资源库。

医院文化论文第4篇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更好开展,成为了医院人才建设,实施科教兴院战略的重要基础。如何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各方面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课题做一浅析。

1学科技档案的基本特征

医院的科技档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论着及其原始资料的收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及其相关实验原始资料的收集;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从立题至结题期间,所有相关资料的收集;协作项目的协议书,技术转让或申请专利的有关证明等的收集;通过鉴定后的科研成果资料的收集。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均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1源广泛

医学本身是一个多专业的庞大科学体系,涵盖了医、药、卫生、微生物、职业病、生化等。其分科的细致与多样性决定了医学科技档案的来源相当广泛性和分散性。而这些科技档案均自然形成于每一个科研机构和有科研能力的单位及个人的研究工作中,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十分散乱。此外,医学科技档案的载体材料和形式也颇为多样化:载体材料包括纸质载体、磁盘记录载体、光盘记录载体等;档案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奖状、奖杯、证书等实物,这样导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加之漫长的科研过程和周期,无疑加大了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难度。

1.2利用价值高

医学科技档案不仅具有凭证作用,同样也具有广泛的参考作用。其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先进的科研思路、方法及大量有价值的国内外科研资料,包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都可为今后科研开展提供参考,并对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或为科研而科研等,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2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创建和完善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医院科技档案的两个基本特征,如何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成为医院建设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认为由于医院科技档案来源广泛,而档案管理人员人数、人力有限,医院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互联网,按照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的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促进充分发挥医院科技档案的作用。

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建和完善:

2.1医技人员个人信息管理

以科室为单位,将医院医技人员的个人科技档案信息输入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此系统可提供各类科技档案,如各年度科研项目执行汇报表、各项科研经费报销登记与结果反馈、论文投稿登记情况表、学术会议审批及学术成果统计表,外出培训以及涉及到个人的科研教学信息等。

2.2科研管理

医院文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医院文化;组织行为;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0 — 0037 — 02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日趋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已不仅是技术、设备和设施的竞争,更是人才、管理和文化的竞争;不仅是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更是医院文化高度、广度、深度的全方位综合竞争。没有先进的医院文化就谈不上建设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谈不上现代医院管理。现代医院管理将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奉为圭臬,力求提炼、设计、倡导、营造先进医院文化,并内化于医院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医院竞争的硬实力。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认识并加强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的医院文化建设。

一、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听上去很抽象,其实很具体,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无一不是医院文化的反应和积淀,它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医院文化是以医务人员为主体,以医院为主要空间,以医院精神为主要特征,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医务人员有着高度认同感的包含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处事方式等在内的群体意识,它渗透在医务人员日常的意识和言行中。医院文化同时也是社会大文化中的亚文化、是行业文化,既有社会大文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行业文化的显著特点。医院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五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精神文化是统领、是宏观的,是医院文化的核心,标志着医院的生产力。制度文化是保障、是中观的,是医院文化良好发展的保证,只有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才能使医院的其他四类文化协调发展。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是表现、是微观的、具体的,也是广大医务人员感受最直接的,体现着医院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现代医院管理将医院管理从传统的规章制度、经济效益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这必将给医院的战略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功能

现代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医院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就必须推动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建构;要推动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建构,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的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并放大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功能。

1.凝聚功能。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医院文化建设注重医院精神的培育,注重以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凝聚广大医务人员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诸如“生命安全第一”的质量文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文化等医院文化,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医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能够使广大医务人员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向心力,自觉把个人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具备“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现代医院管理目标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导向功能。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医院文化既具有特定的文化定势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强有力的医院精神和行为准则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医院发展的方向,塑造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减少盲目性和模糊性。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经过慎重研拟和制定的医院规章制度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石,其贯彻体现着医院文化的约束性导向功能,推动着医院文明、有序、高效运行环境的形成,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良好的医院文化还能帮助医务人员开展自我批评、自我塑造和自我提升,从而引导自我素质的提高。

3.促进功能。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医院文化成为优秀的无形资产,在注入现代医院管理系统后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的效益。强调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必然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医院为医务人员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机制、促进医院注重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的科学认定,从而产生有利于广大医务人员潜能激发的正向效应。同时,良好的医院环境文化、就诊文化等都会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而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医院诊疗环境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医院形象品牌,有助于实现现代医院管理目标。

三、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医院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的医院文化,它存在于现代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着管理的效能。因此,医院管理者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既要看到文化的自然积淀特性,又要具备主动设计意识,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等一系列的组织行为改造,以期实现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功能。

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意味着管理创新、意味着管理思想的创新,意味着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不断发展的思想先导和强劲驱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到革新医院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改变医院管理者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医院文化建设模式,倡导创造性管理思维,打破旧有藩篱,摆脱思维定势,实现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及思路突破,系统确立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按照开放性、前瞻性、特色性的要求,形成和培育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医院文化建设整体战略和具体路径,丰富医院文化建设内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现代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的有效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的发生。医院文化本质上是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创新改变了医务人员的行为和价值取向,通过“以文化人”实现医务人员与医院的共同发展。因此,观念创新是建设医院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2.机制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医院文化建设机制。现代医院管理视域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制度文化的支撑,就不能把医院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医务人员的价值认同,不能把医院的理念宗旨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机制设计的步骤可以是:一、建立决策体系;二、全面分析文化诉求;三、民主协商基础上明确制度选择和定位;四、形成文本;五、实施和监控。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涉及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要素、利益相关者,注重先进性、公共性、系统性、差异化和可操作性,落实依法制定、广泛调研、实事求是、权责一致、严格执行诸原则,将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将文化的软性约束力与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相结合,在医院文化建设的同时实现着现代医院管理理念。

3.内容创新。要主动呼应医院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医院文化建设内容创新中融合时代与自身特色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医院文化;要把医院文化建设内容创新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密切结合,努力形成工作集群效应,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效益。内容创新中要注重服务创新,大力倡导人性化、人本化和个性化服务,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信念和慎独精神的培育,加强对患者身心的关心和服务,积极创造和谐医患关系,深化优质诊治服务,要形成“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氛围。内容创新中还要注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医院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不断地将先进医疗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治,才能更好地营造富有创新活力的医院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而推动医院的跨越发展。

4.形式创新。医院文化建设形式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单一向多样转变,从单向向双向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超前转变,从平面向立体转变。医院文化建设不仅需要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更需要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医院文化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用灌输说教生硬地教育管理医务人员,而应从激发医务人员的主体意识着手,让医务人员从内心理解和接受医院的理念价值,并在此引导下实现自我约束与管理。要广泛深入宣传发动,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将医院文化变成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增强医院文化的生命力。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医院品牌建设这一医院文化形式创新的重中之重,要以文化树立形象,以形象建设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从而持续扩大医院的市场影响力,在战略上有力巩固和提升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

5.载体创新。医院文化载体建设既要发掘发挥医务人员耳熟能详地传统载体的优势,推出“星级护理站”、“共产党员佩牌上岗”、以优秀人员命名病区或护理站等活动;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文化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应用医务人员喜闻乐见的新兴载体,使文化载体持续充满生机和活力,对医务人员保持新鲜亲和地吸引力。如可通过网络动漫课堂等方式,对医务人员开展规章规范、行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app等方式开展“三基本”等各类业务学习;通过网络论坛等开展在线调查、意见征集……医院管理者还可以建立官方的微博、微信,推出官方的二维码,开展新媒体宣传和营销,加强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沟通互动。医院应该通过引入医院形象识别系统(CIS),把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以及视觉识别进行科学的整合,不断优化医院形象。

〔参 考 文 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6-319.

医院文化论文第6篇

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是以寝室为单位,由每一个成员特有的文化背景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物质文化是在相同的寝室设施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的对寝室的“二次装饰”,改造寝室的过程往往是成员内心对“家”的概念的表达,也是寝室凝聚力和表现力的重要体现。寝室是大学生构建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精神文化的构建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通过寝室日常生活中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碰撞和交流,往往会形成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的形成恰恰是各个成员之间真实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此外,精神文化还表现在智能文化方面,寝室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场所,也是互相学习的场所,在自由的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学科技能的讨论,更容易在思想上形成文化的碰撞,从而挖掘思想上的潜能,产生创新的观点,这往往比课堂上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更有效果。寝室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磨合,形成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无形的制度文化。寝室中的每个个体都不希望自己成为群体中的“特殊现象”,要获得这一群体中成员的认可,就要遵守这种无形的制度。这种文化一定程度上对寝室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作用。如日常生活中的寝室卫生制度、各种行为习惯的约定制度等。青海大学医学院藏医系学生全部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等七个民族,其中藏族学生占到95%以上,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区,部分学生来自游牧家庭,他们纯朴善良、热情活泼、能歌善舞,有少部分学生汉语交流还不十分流利。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我们认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突破口、确立明确而适当的建设目标,获得学生对这一活动的认同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关键。针对学生特点,藏医系教师和系领导形成了如下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以学风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三个深入”(“三个深入”即:教师要深入寝室、深入课堂、深入早晚自习)的工作方针,加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督促与鼓励相结合,以环境卫生建设为主,突出特色,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方法

如何搞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营造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寝室,将寝室营造成像家一样的温馨港湾,彰显出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实现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互利共赢,藏医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活动。

1.坚持教师每周深入寝室指导文化建设

教师坚持“三个深入”,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及时给予指导与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化解成长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结合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的具体安排,藏医系详细规定了教师深入学生寝室的具体要求,系领导每月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2次,辅导员、班主任每周深入学生寝室不少于1次,重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寝室文化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每次深入学生寝室,教师都要对寝室文化建设进行点评,并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原本以明星画像为主的墙壁,现在增加了树喻图这样的藏医学元素,有的寝室学生自己动手,在墙壁和屋顶装饰了纸鹤、彩带,还有的寝室摆放了绿色植物,细心的学生还给寝室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卓玛之家”。通过老师深入寝室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寝室文化逐步由环境卫生建设走向文化内涵建设,寝室文化的品位和特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

2.检查督促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需要睿智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去创造,也需要精心地呵护和不断地督促。根据寝室文化建设这一特点,藏医系坚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寝室文化建设检查。定期检查主要由学生会负责,每周学生会都组织1次寝室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并及时公布,累计后作为日后先进寝室评比的重要依据。不定期检查主要是指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检查组,不定期对学生寝室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不仅要当场打分,还要给出寝室文化建设的评语,每个寝室一个评语,检查完后,将评语写好放在学生寝室内。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寝室的文化建设。

3.表彰先进,鼓励寝室文化建设

表彰先进对于鼓励学生搞好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藏医系每学期都要根据检查成绩综合评定“寝室文化建设先进宿舍”和“寝室文化建设标兵”,并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寝室文化建设成果,在学生集会时颁发奖品和奖状。对于寝室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未获奖的寝室给予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争取获得好的成绩。通过表彰先进,学生们更加明确了寝室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搞好寝室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几点体会

医院文化论文第7篇

摘要:总结了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存储与安全的经验及可作借鉴的体会,其结论为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备份是医院信息管理的关键任务;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存储与安全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是现代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病人费用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医疗活动和经济成本核算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二重性,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就医流程和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与其它仪器设备一样容易出故障,而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对医院医疗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将对医院的医疗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医疗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因此,系统的维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与存储成为医院信息管理的关键任务。如何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至关重要。

1数据备份的目的

数据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的策略,通过制作原始数据的拷贝,就可以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备份的数据把原始数据恢复出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都需要备份,不仅要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还需备份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及存储用户信息的一般文件。数据备份的目的就是数据恢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保护系统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在系统发生灾难后,数据恢复能利用数据备份来恢复整个系统,不仅包含用户数据,而且包含系统参数和环境参数等。

2数据丢失的原因

2.1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雷击和地震等计算机所在地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数据被破坏或系统完全瘫痪。

2.2人为原因系统管理员、一般的维护和使用人员的误操作及黑客的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

2.3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包括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2.4软件故障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代码错误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虽然数据仍可部分使用,但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完整、不一致或错误的,这种逻辑损坏不易被发现,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能已无法挽回了。

3数据备份之要素

只有充分考虑了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方面内容后进行的备份才是应用系统真正的可靠保障,也才算为系统的灾难恢复做好了充分准备。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数据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递增,医院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虽然现在各种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但是因为系统、设备本身的问题或外界因素(如停电、自然灾害等)导致计费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数据丢失会使医院业务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必须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数据备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

3.1备份方式的选择这里先介绍一下有关备份与恢复的定义。所谓备份就是指将各种主机、数据库中存储的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中(如备份到磁带或其他硬件设备上)。所谓恢复是指当这些运行业务的主机、数据库发生故障(如硬件损毁、误删数据、系统崩溃)后,将相应的备份数据恢复至原主机、数据库等设备上,从而保障业务的继续开展。现在一般均采用备份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几乎所有的备份软件现在均支持两种备份方式:全备份与增量备份。所谓全备份就是将某时刻所有指定数据全部备份下来,而增量备份就是备份上次全备份之后到开始增量备份时刻所有指定数据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是在全备份基础上进行的备份,正因为增量备份基于全备份,所以增量备份的恢复也必须基于全备份。现将全备份、增量备份优缺点对比如下。

3.1.1全备份的优点可靠性较高:如发生灾难后需恢复哪个全备份的数据,只要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恢复时间短:只要将需要恢复的全备份数据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要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

3.1.2全备份的缺点备份时间长:因为要将指定数据全部备份,所以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多:因备份本身将耗用主机系统的CPU、内存、IO等设备资源,所以备份时间越长,占用系统资源越多,同时对备份介质的占用量也较大。

3.1.3增量备份的优点备份时间短:因只备份增量数据,相对备份时间较短(这与实际具体业务情况有关)。占用资源少:因备份时间短,所以占用系统资源少,同时对备份介质的占用量也较小。

3.1.4增量备份的缺点恢复时间长:恢复时需先恢复增量备份所对应的上次全备份数据,在恢复了全备份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增量备份数据的恢复(只要恢复指定某时刻所对应的增量备份数据即可,不需要恢复全备份后的所有增量备份数据)。风险较大:增量备份的数据恢复是在所对应的全备份数据已经恢复的基础上进行恢复的。如果相应全备份数据恢复发生问题(如介质损坏),将导致从这个全备份之后到下个全备份之间所有的数据均无法恢复,而只能恢复发生问题的全备份数据之前的数据。

3.1.5建议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备份方式,有关备份方式的选择建议如下:如果业务允许全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较多的缺点的话,建议采用全备份;如果处在系统运行的初期,因这时系统可能处于一个不太稳定的阶段,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恢复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的备份,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建议采用全备份;对于业务运营压力较大,不能让太多系统资源被备份占用、同时备份软硬件设备安全可靠情况下,建议采用增量备份。

3.2确定备份的周期及时间由于任何医院的数据均在不断地变换,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备份。在选择好备份方式后需要进一步制定好备份周期及时间,这同样也需要根据医院业务实际开展情况来制定。对于全备份,视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可以选择每周、每日或隔日方式进行备份。一般是选择每日备份。由于这种备份方式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较多,因此不适合在业务比较繁忙的白天进行,同时也应避开晚上运行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相关操作的时间。一般的全备份建议在凌晨零点开始,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增量备份,需要控制好两个全备份之间的时间。如果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并且数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建议每周进行1次全备份,其余时间增量备份;如果备份的数据量不大,并且数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建议每3d或4d进行1次全备份,其余时间进行增量备份。具体时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虽然这种备份方式的备份时间较短,占用资源较少,但也不适合在业务比较繁忙的白天进行,同时晚上也应避开运行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相关操作的时间。一般的增量备份建议选在凌晨零点开始,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3保证备份环境的安全现在最常用的备份介质仍是磁带,备份的硬件设备为磁带库,磁带库等设备是精密设备,需要一个特定的机房环境。对于磁带库设备尤其需要注意防尘。现在很多企业磁带库所在环境防尘设施不到位,这样不仅影响磁带机的寿命,而且还易使备份后的磁带出现故障(用户所看到的结果是备份到磁带的操作是成功的,但实际备份数据的磁带却不能用来恢复)。备份这项操作本身就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如果没有发生故障,备份显得只是耗费资源、没有价值,因此相应的磁带库等设备的机房环境很差,这样往往导致耗费各种资源备份后的数据无法真正用来进行数据的恢复,从而导致整个备份失败。因此,备份这项工作需要医院不仅要能“买得起马”,还要能“配得上鞍”,为此一定要重视磁带库所在的机房环境。

3.4异地存储再多一份保险为了确保备份更加安全,要避免因为各种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备份数据损毁等现象,因此应采用数据的异地存储。异地存储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将备份好数据的介质从磁带机等设备中取出后异地存储(将备份好数据的磁带等介质存放在非计算机机房所在楼宇的防磁柜中),这种方式使备份数据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提高,并且费用较低;另一种为不仅在本地进行数据的备份,而且还通过网络在异地(物理距离大于100Km)的设备上实时备份数据,这种方式费用较高,但安全性更高。对于第1种方式需注意,为了提高磁带等介质的利用率,在将异地存储的介质保存一段周期后可以再次将这些介质投入使用。如果采用全备份方式,当数据变化量较大时,建议将存有3d数据的备份介质(主要指磁带)取出后异地存储,并且异地存储9d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对于采用增量备份方式的情况,如数据变化量较大,建议将存有备满一个全备份及后续增量备份周期的磁带取出后异地存储,并且异地存储满4个周期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具体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医院对历史数据比较注重,因此建议每隔1个月将关键数据进行1次全备份,并将备份数据的备份介质异地存储,存储周期建议3年。因为备份占用系统资源,需要注意定期清除不再需要备份的历史数据,从而减轻备份压力。

3.5有效的资源保障因为备份本身就是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以保证在发生灾难后能够及时恢复业务,但一般的备份介质(如磁带)往往容易损耗,因此就需要企业定期更换备份介质及清洗介质(如清洗带),将超过使用次数或年限而过期的备份介质及清洗介质报废。如果需要异地存储数据时,备份可能需要更多的备份介质、清洗介质,因此为了保证备份的安全性,需要对这些备份介质、清洗介质等资源提供充分的保证。

4结束语

数据备份的目的是周期性保存在线数据的历史,以便在线数据发生损坏时,使用备份数据恢复到错误发生之前的状态,以确保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庆利,钱抱清.医院备份系统解决方案[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3):453.

医院文化论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管理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医疗服务市场的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网络互联,信息交流,能为临床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信、及时客观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医院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医院信息系统概况

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被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数据的收集过程、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过程。一般来说,数据的收集过程与基层科室的事务处理活动相联系,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过程与中层科室的工作任务相联系,决策支持过程则与高层领导相联系。

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系统系列中较为复杂的一类,由于医院业务多,信息类型复杂,医疗过程专业性强,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因此对医院信息的处理要求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而且,医院信息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搭建完善的发展平台,创立良好的信息工程基础。

系统的设计公司应该是拥有相当丰富经验的工程团队,我们要按医院医疗业务的需求,打造出一个以方便病人为目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与决策支持为导向,建立覆盖医院业务过程的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的全方位管理,并在构造新系统的同时,采用把已有系统整合到新系统平台上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即保护了医院前期的工程投资,又使现有系统的用户无需改变已经习惯的操作模式,还应该要求设计者在新系统的设计中尽量避免不能将最先进的技术与功能拓展到新系统的缺陷,以保证系统发展建设的先进性。

三、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除了具体的管理思想之外,更多地基于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的辅助管理手段,其建设、完善和发展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步到位。管理者必须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立足长远,抓好系统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重在应用,应用越活跃,需求越强烈,效益就越显著。因此,在具体实施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从简单技术人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管理方案则要从顶层做起,逐渐细化并向下层完善。

四、保证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

(一)院领导重视

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医院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问题。系统实施前应该成立一个由分管副院长为信息系统工程的总指挥,信息科负责落实执行项目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力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

(二)各科室配合

医院信息系统牵扯到全院所有科室及科室之间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改变和重组,它更是全医院的管理问题,因此各科室的配合也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最了解管理上的信息需求和业务过程,所以从规划到设计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而且必须有科室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