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游戏指导论文

游戏指导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7 16:42:03

游戏指导论文

游戏指导论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游戏 介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86-01

1 概念内涵

国外对幼儿游戏教学的相关研究没有明确区分“干预”与“介入”,而是将二者视为同义词。国内学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其所谓“干预”与“介入”则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在这看来,“干预”和“介入”是可看作同义词,二者均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直接介入,对幼儿游戏施加相对的认为影响的行为”。因此,本文主要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是指教师通过参与幼儿游戏并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的行为。

2 研究现状

游戏的“干预”或“介入”问题是长期以来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虽然在学前教育的历史上人们一贯主张对儿童的游戏进行“选择”、“改造”、和“再造”,但是具体到在幼儿游戏的“现场”,成人要不要介入幼儿的游戏、怎样介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阅读发现,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主要分为介入的时机与方式,介入的策略与影响四个主题

2.1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研究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首先涉及到选取时机问题。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数量也是最多的。但关于怎样选择合适的时机,什么是最佳时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的研究者常璐认为根据目的不同介入游戏的时机可以分为回应幼儿、主动帮助、了解游戏、引导游戏、维持秩序、日常保育和教师工作7种类型。《幼儿游戏理论》 的研究者华爱华认为主要分为回应幼儿、主动于成人的期待和儿童的需要这两个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幼儿在日常游戏中遇到坤困难,有不安全担忧,主动寻找帮助,主动参与游戏或者努力做好单还没有结果时也是教师介入的时机。

虽然各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描述和定义不同,但几乎都强调要以观察为先导,找准介入契机。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有顺利进行,主动参加等是不需要教师的介人;当幼儿遇到困难、挫折、纠纷时,教师应先观察幼儿能否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幼儿没有放弃当前活动,教师就不要过早介入。如果幼儿确实因为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教师帮助,那么教师应及时介入,以引导幼儿学习,帮助其形成新的经验。

2.2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

我国大多数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论述,总概括后主要分为四种介入方式: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

在这之后的研究,多数是由以上观点衍生或者创新出来的。例如,包红英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材料介人法、设疑介入法、情景介入法和规则介入法。周兢则认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有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外部干预、内部干预、真实发言人。

此外,关于介入功能的定位问题,徐慧麟认为介入的表现方式和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引导性的介入,还有服务性的介入和鼓励性的介入等其他介入方式。

2.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策略的研究

除了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方式的研究,部分学者也专门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策略主要有:深入细致观察幼儿游戏、解读幼儿游戏背后的原因;应该结合游戏的真实情况,准确把握干预和介入的时机。还有一些学者专门探讨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角色问题。他们认为: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名游戏的旁观者,以路人或者其他角色介入到游戏中,满足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的意愿。

通过深入的观察发现,教师一般是在各个区角穿行,组织纪律和给予幼儿适时的帮助,或任幼儿自由活动,在一旁静观。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效用普遍较低,通常她们的指导仅仅是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很多教师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指导对幼儿游戏中发挥有效的价值作用,但缺乏相应的方法手段和技术策略,没能使自己的指导发挥预期的价值,甚至对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也模糊不清。如果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维持游戏秩序、保障幼儿安全或者仅仅作为第三者旁观观看,对活动不加任何干预,使得游戏在进行过程中发生问题,如幼儿相处不和,吵闹等问题。

3 研究趋势与展望

通过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研究文献梳理发现,虽然现阶段我国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3.1研究内容单一,应拓宽研究的范围

相比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研究,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的研究范围较窄。现在很多研究都是以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活动为主,以什么方式准确介入研究为主。即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而对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其他方面,如不同介入方式的不同效果及其原因,缺乏深入的探讨,没有过多的研究需要以怎样的策略去进行干预,确保游戏能发挥该有的价值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拓宽研究范围,让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研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

游戏指导论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工学结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提出“工学结合”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工学结合”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2]笔者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为例,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采用游戏项目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幼儿游戏实训练习中锻炼并提高幼教专业技能,与《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探索

1.结合职业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必修课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幼儿教师职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组织、设计、分析、指导幼儿游戏及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意识与能力。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突出技能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幼儿教师职业与游戏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化为游戏技能、游戏指导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游戏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指引,就容易出现游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或是纯粹的玩耍嬉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方案,明确课程目标,用课程目标指引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学会玩多种游戏,会组织、指导幼儿游戏,还会设计、创编幼儿游戏教育活动,力求把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教学做合一,实施项目教学。

从杜威“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笔者设计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即以不同的游戏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角色游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结构游戏(拼图、拼棒、七巧板游戏)、表演游戏(小兔乖乖、猴吃西瓜、小熊请客、三只小猪、小红帽)、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主题开展项目教学。首先,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确定游戏项目计划、明确学习任务,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到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向学生进行介绍;其次,学生在进行游戏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的实践操作,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方案,进行体育游戏创编和体育游戏的实训练习,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体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团结协作和努力探索创新的主动学习模式。

3.理论联系实践,师生共同成长。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游戏教育实践中主动探索。笔者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项目任务,组织和指导游戏教育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把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实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要求和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及时地给与学生指导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与学生共同总结、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可以这样说,本门课程实施的过程既是将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对《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克服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思想,树立瞄准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需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教育职业技能为基础,将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

1.以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是制定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的有效性,即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要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职业技能和幼儿教育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弹、说、舞、唱、画等艺术表演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从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满足职业需要的内容,又要有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领域的因材施教、定向指导,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幼儿教育的职业要求,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着重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理论联系实践。

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幼教专业技能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应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教育技能,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课程教学上,不但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轻实践学习的倾向,还要克服过分注重实际操作,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不但要加强幼儿教育实践练习,积累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为学生未来的幼儿教育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深化教育理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有机统一。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3.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合一。

幼儿教师职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幼儿教育技能,以及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因此,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创设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就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可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观摩见习、方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从而增强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

一言以蔽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切实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围绕幼儿教师职业岗位任务展开,结合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习实训和模拟练习,实现“教学做合一”,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有利于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承载体,是进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N].2006.11.

游戏指导论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游戏教学;幼儿园;现状

游戏教学理论的应用有助于理解游戏教学的本质,通过把游戏和教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指导幼儿园课程的游戏教学,让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课程的建构过程,使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和学科以及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相关的学习经验,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通过集体与个别游戏过程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身心成长的目标。目前游戏教学在各个幼儿园的应用都很广泛,而山区的幼儿教育就远远落后于城镇,游戏教学的实施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必要对这些地区的情况深入研究。

一、山区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山区农村经济不发达,加上外出务工的家长也非常多,所以孩子只能让老年人帮忙带,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一般就被放入园中,让老师帮着照管,而山区农村幼儿园一般都很简单,各种教学资源也很匮乏,没有相应的现代化条件来实现游戏教学,所以教学游戏实施现状普遍都比城镇的要差。另外,教师资源的缺乏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这些地方都很难招到业务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就是少数有条件实施游戏教学的幼儿园也实施得不够彻底。很多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育方法也不是很科学,这样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实际上,我们在把游戏引到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在操作上如何具体指导游戏,而是要在理论上充分地说明这种本质上自发的活动和教育目的之间存在促进关系,并且要让它与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之间相联系,在理论建构完善的基础上向实践建构转变,建立同理论相配套的实践模型,从而指导游戏的实施。不同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中存在不一样的看法,导致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是游戏形式化,一些教师从观念上有重讲课而轻游戏的倾向,不能真正地把游戏寓于教学中,而有的教师嫌平时玩游戏麻烦,加上山区农村本来就缺乏游戏资源,所以很多游戏只会在有领导参观检查的时候才让幼儿做,造成游戏得不到正常的开展。二是游戏过于自由化,一些教师把游戏当作自由活动,把玩具撒在一边便不管,让幼儿自己随意地玩,造成游戏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游戏便成了一种无目的和无计划的自由活动。三是游戏过于模式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游戏设计得过多,为使游戏更加逼真、有趣,并且有教育意义,亲自去指挥幼儿游戏,将游戏导向为自己心中的一种形式,幼儿就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消极地模仿,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二、山区游戏教学发展的相关对策

要改变山区农村幼儿园的现状首先就要从教师的培养做起,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有服务精神,而且能吃苦的幼儿教师队伍,深入到山区农村幼儿园中,帮助幼儿实施好游戏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游戏教学观念,把游戏当作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手段,要重视它、研究它,要把游戏当成教学过程的重点,开展游戏时既要让幼儿获得乐趣,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得。其次,就是要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加大山区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资源投入,为幼儿园配备必要的游戏设备,为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提供条件。最后,要充分利用山区农村的现有资源去实施游戏教学,因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只有利用好这些优势,才能为教学带来更多方便。例如,在山区的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更亲密地接触大自然,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伟大。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因地、因人制宜,不能按部就班,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内容全部塞给幼儿。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以及每一个幼儿各自的发展情况存在的差异来进行游戏教学。在选择游戏的类别时,要考虑集体游戏和自选游戏相互关联,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游戏体系,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总之,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山区农村幼儿的发展状况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来自多方面的关注,只有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游戏教学的实施,实现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游戏指导论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家庭;幼儿游戏指导;弊端;改善策略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是社会大家庭中无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对幼儿的教育是对我们祖国未来的写照。马卡连柯在其学术论著《父母必读》中曾经以幼儿的游戏为背景,阐述自己的儿童游戏构思,从儿童游戏的演变过程展示了儿童的成长过程。本教学论文将力求在探究马卡连柯家庭教育中的游戏思想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家庭中的家长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等问题。

一、存在于现代家庭幼儿游戏中的种种弊端

(一)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游戏被严重忽视。

(二) 家长对幼儿的游戏指导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

(三)家庭幼儿游戏日渐商品化。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很多家长严重忽视了传统的直接来自自然的玩具材料,而习惯于为幼儿选择一些从市场上直接买来的成品玩具。殊不知,家长在选择商品化的玩具过程中,直接限制了幼儿游戏活动的范围与方式,尤其是电子游戏机的出现,儿童游戏的空间被家长在无形中严格地限制了。

(四)对于幼儿在家庭中的游戏,家长缺乏超越家庭界限的组织意识与指导意识。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幼儿游戏活动,一旦走出家庭,便不存在家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如此,既限制了幼儿“玩”的空间,又限制了幼儿游戏的伙伴数量,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家长因为缺少与其他家长的沟通,指导幼儿游戏的经验严重不足。

二、教育艺术家马卡连柯幼儿游戏思想的精髓

(一)为幼儿提供差异性的游戏指导

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游戏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在这三个阶段中为幼儿提供差异性的游戏指导。(1)室内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喜欢独自玩玩自己的玩具。(2)群体游戏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其年龄可以持续到11-12岁。他们开始寻求玩伴,部分儿童已进入学校学习。马卡连柯建议家长首先要主动地关心幼儿,包括关心幼儿的一整个群体。其次,增强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再次,授予幼儿和平解决伙伴间各种冲突的方法。(3)集体游戏阶段。这时幼儿已成为集体的成员,家长必须努力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二)为幼儿选择具有个性特征的玩具

马卡连柯认为幼儿的玩具分为成品玩具、半成品玩具 、玩具材料三大类别。马卡连柯认为三种玩具无好坏之别,选择幼儿玩具,只要根据幼儿的性别、年龄、兴趣等有针对性地选取就行,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三类玩具结合使用。

(三)为幼儿构建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

1.物理环境

家庭中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家庭环境的布置、设施、卫生、整洁度、色彩、家长为幼儿游戏提供的玩具等。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因为过度追求豪华的设计与装修,为防止幼儿损害某些名贵器材而禁止幼儿去触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度了幼儿的活动。马卡连柯非常重视物理环境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如家长为幼儿设置的游戏情境、家庭环境的整洁度、家长为幼儿游戏选择的各种不同玩具等。

2.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家庭生活制度。良好的家庭生活纪律与制度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家庭结构。和谐的家庭结构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病态的心理。③家庭人际环境。儿童游戏过程中,首先,父母与子女的友好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纪律和秩序下的“分寸感”。其次,家长对游戏的态度应是积极主动的,在游戏的不同阶段上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指导,家长甚至应该主动参与游戏。

三、马卡连柯的儿童游戏思想对现代家庭游戏的启示

(一)家长必须重视儿童游戏的巨大价值

首先,家长必须引导幼儿明白:游戏并非唯一的追求,游戏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快乐,但是,幼儿在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也可以体会到同样的快乐。所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与生活技能。

其次,家长必须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纪律性、责任心、顽强意志等高贵品质。家长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到游戏与学习和工作一样,都是有责任的,以此培养其责任心;通过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引导幼儿从身体上与心理上作出努力,培养其顽强的意志;通过设计具有一定规则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纪律行为等。

(二)家长必须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的游戏

1、家长必须善于抓住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导幼儿游戏。即抓住幼儿某些能力发展得最快、最敏感时期,比如2岁至3岁是口头语言最快、效果也最佳的关键期等,指导幼儿游戏。家长必须学会在幼儿的不同时期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相应品质。

2、家长必须善于在幼儿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游戏指导方式。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家长必须学会多观察幼儿的游戏及采用隐性指导,给幼儿游戏留有主动发展的空间,启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主动参与,更好地组织儿童的游戏。

(三)家长必须加强与其他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马卡连柯认为,幼儿的家庭游戏必须超越于家庭环境。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具备与其他家长的沟通意识,还需要一些社会机构有此意识,能够为家长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条件,如社区可以将家长组织起来,成立组织,定期进行专题式的交流与合作。

诚然,幼儿游戏的家庭指导方式远远不仅于此,相信随着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深入,幼儿园必将对家庭游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游戏指导论文第5篇

在21世界教育的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主渠道之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师教育相对独立的一个阶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我个人认为要必须注重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幼儿教育教学事业做好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提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现状

从教育一线反馈的信息来看,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教学和科研上能力不强。(二)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三)教育教学技能知识及能力不足,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科目多,导致学生缺少试讲和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加之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收集各种幼儿教育教学的资料,也不掌握几套幼儿游戏,因此上岗组织幼儿活动时往往手足无措。

二、学前课程指导

中职学生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其中还包括很多课程,如学前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及幼儿园艺术教育游戏指导等)、幼儿园主题活动指导课程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设计、实施与实际指导。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分离。再者,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基础薄弱、经验不充分,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学习期间,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两个方面的学习都表现出很大困难。

三、展现课堂教学模式设施

展现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设施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就是,将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设在模拟实训室或幼儿园中,将抽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幼儿园或模拟实训室情景中开展教学活动,达到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的双重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实际现场教学,即将课堂搬到幼儿园,通过园校结合的途径,高效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真实的幼儿园场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种是模拟现场教学,即在学校模拟实训室中通过墙面布置、区角设计、小桌椅放置、室内装饰和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创设模拟幼儿园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类型和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活动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学前教育教学程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现场教学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现场(模拟现场或实际现场)并讨论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方案组织实施游戏活动(在实际现场或模拟现场中)评价与反思归纳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下面以幼儿园游戏活动指导课程中的 “角色游戏”为例,说明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游戏指导论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2-0016-05

一、问题提出

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当下,贵州省的重点是建设农村幼儿园,提升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众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幼儿游戏水平的高低”,〔1〕“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应该渗透并贯穿游戏的始终”,〔2〕“适宜的教师介入是提升幼涸坝蜗分柿浚实现游戏发展价值的重要条件”。〔3〕

据笔者观察,目前,贵州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游戏主要以户外体育游戏为主,幼儿的游戏时间较充裕,他们或在操场上自由追逐,或玩玩具和运动器械,或玩民间传统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好像更多的是随心所欲、自娱自乐,教师则像是个“局外人”,投放完游戏材料和玩具后,就无所事事了,只有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是出现危险时,教师才会介入游戏。然而,观察发现,幼儿的游戏水平大多停留在低水平重复阶段,难以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游戏指导亟需改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贵州省遵义、毕节、黔南、黔西南地区随机抽取30所农村公办幼儿园的80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半结构式观察和访谈。基于幼儿园游戏指导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编制了观察记录表和访谈提纲,内容聚焦于教师的游戏指导观、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指导三方面。尔后,研究者对观察、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从中归纳出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1.对游戏指导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从访谈情况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的游戏不需要指导,游戏就是幼儿的随意玩耍,幼儿有玩具、玩伴就足够了。这种观念其实也是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因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都认为,游戏是教学之外的事情,教师只需关注如何教幼儿“学习”的问题,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事情。部分教师也赞同教师要指导幼儿的游戏,但认为教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和玩具;在游戏时“监管”幼儿,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幼儿如何玩游戏,如何遵守游戏规则;教幼儿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好好玩耍,不打人骂人等。可见,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指导的价值,以为游戏指导就是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对于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等核心问题几乎都缺乏正确认识。

2.游戏材料和玩具的投放不足

由于受物质条件所限,很多农村幼儿园虽在户外、区角中投放了一些游戏材料和玩具,但数量较少,幼儿需要搭伴玩,或轮流交换玩。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和合作能力,但幼儿常常会更多地关注如何得到玩具,而不是享受游戏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游戏体验。很多教师也抱怨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太少,经常会出现无材料可投放,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为此,有些教师也费尽心思地制作游戏材料和玩具,并为“老玩具”创编新玩法,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趣。

3.游戏内容、材料和玩具由教师决定

访谈得知,教师一般是根据幼儿园教材、教学计划,提前预设游戏内容的,并据此发给幼儿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偶尔也会让幼儿自主玩民间传统游戏,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玩具玩区角游戏,但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教师决定游戏内容及材料和玩具的投放的。幼儿要完全服从教师的游戏安排,甚至有些教师还会把选择游戏材料、玩具作为管理幼儿的一种手段,让“表现好”的幼儿优先选择,让“表现不好”的幼儿没有玩具可玩,或是直接被教师惩罚而不能玩。显然,这种做法违背幼儿游戏的宗旨。在这种教师高控下的游戏中,我们看不到幼儿对于游戏的迫切需要,看不到幼儿生命本能的释放,看不到生命激情的绽放,这样的游戏实际已失去了它的内在精神,空有了游戏的形式,而无游戏的实质。〔4〕

4.过于强调游戏规则和纪律

访谈发现,很多教师会要求幼儿在游戏中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特别是在具有显性规则的游戏中。在玩新游戏时,教师通常会先讲解规则,并让幼儿复述规则,然后再亲自示范或让已经明白规则的幼儿示范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不断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并让幼儿之间相互监督。对于“不守规则”的幼儿,会不准其再玩游戏。在玩游戏时,幼儿如果吵闹,教师就会不停地用“不许吵”“小声点”等纪律口令来“控制”游戏场面。此外,教师还会用口头表扬、发小贴纸等方法来奖励遵守纪律的幼儿。总之,教师会用游戏规则和纪律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控制,从而导致幼儿游戏自主性、创造性的逐渐消失。

5.教师介入游戏的频率较低,指导方法随意

访谈得知,从介入游戏的时间长短来看,教师一般在组织幼儿开展新游戏时,参与的时间较多些,基本不参与幼儿开展的民间传统游戏、区角游戏以及自由活动。从介入游戏的时机来看,教师通常会在幼儿玩新游戏时介入,主要是讲解游戏规则并组织开展游戏;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会介入;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时教师会介入。访谈发现,教师较少考虑自己的介入是否会“破坏”幼儿游戏,很少反思自己介入游戏的时机及效果。他们认定自己的介入都是正确的,自己要主导幼儿的游戏。

访谈还发现,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该使用哪些方法,他们一般会询问幼儿游戏的内容,建议幼儿如何开展游戏;会亲自示范游戏玩法,手把手教幼儿玩游戏,比如如何捏橡皮泥,如何插雪花片;还会以游戏者的角色和幼儿一起玩游戏。但更多时候是放手让幼儿自由玩耍、反复练习。

6.偏重对游戏结果和幼儿表现的评价

从观察和访谈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几乎没有游戏评价的意识,也不清楚游戏评价的意义,他们对游戏的评价仅针对游戏结果,比如“×队获胜,给他们鼓掌”“今天滚轮胎最棒的是××……”等等;或表扬、批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不吵不闹跟着老师玩游戏,我们要向××学习”“××不说话,认真搭积木,我们来夸夸他”“××再推人,就站到一边去,不要玩了”如此等等。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哪些经验的积累,也难以利用游戏评价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更不会从游戏评价中反思、提高自己的游戏指导水平。

四、对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工作的建议

研究者认为,要改善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的现状,首先应解决教师观念上的问题,即转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游戏指导观;其次应解决“玩什么”的问题,即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因地制宜地丰富游戏内容,制作游戏材料和玩具,避免幼儿出现无所事事、争抢玩具的现象;再次应解决“玩得好”的问题,即指导幼儿生成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以及把握好自己介入游戏的时机和方法等。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转变游戏指导观

基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游戏指导的现状,研究者认为,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深化以下几方面的认识,进而转变游戏指导观。

首先,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和游戏指导的价值,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增长经验,得到发展。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游戏角色观,即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是支持者、指导者,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

其次,在游戏环境创设和游戏过程指导时,教师不要按成人的经验去指点幼儿应该如何进行游戏,而应充分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游戏意愿,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主题、材料、规则以及自主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充分践行蒙台梭利借儿童之口所说的“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5〕

再次,为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除要强调必要的游戏纪律和规则之外,更需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游戏玩法、丰富游戏情节、生成游戏主题等,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幼儿的游戏参与,进而使游戏成为幼儿的内部需要。

2.重视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游戏

民族民间传统游戏可成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要内容。可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之余,自主玩玩民族民间传统游戏,让幼儿尽情享受传统游戏的快乐。为更好地发挥民族民间传统游戏的价值,教师可对其进行整理。观察发现,黔南×乡镇幼儿园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了整理和改编,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颇受幼儿喜爱。

对民族民间传统游戏的整理和改编,可从游戏内容、规则、玩法、材料等方面入手。例如,布依族传统游戏“牛拱背”,是两人一组相互角力的游戏,但在游戏中,时有幼儿因用力过猛伤到对方的现象发生。为此,教师不再强调游戏中的角力,而重在让幼儿表现老牛拱背的形态;在民间传统游戏“跳海”中,教师把原来使用的瓦片、石头等材料替换成了沙包,以防止对幼儿造成身体伤害。

3.因地制宜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

如果办园经费较充足,幼儿园也可购买一些成品玩具,比如积木、积塑这类建构游戏材料。但教师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开发适宜幼儿玩耍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具体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因地制宜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

首先,可把大自然中的沙、石、水、土以及动植物变成游戏材料和玩具。农村地区随处可见的沙、石、水、土是大自然赐予幼儿最好的游戏材料。幼儿可把沙、土掺水作为黏合剂,用来将石块垒高,任意造型。幼儿可捡树叶、摘野花、挖野菜做娃娃家的“食材”,还可用它们玩分类、排列的数学游戏。山里田头的蚂蚁、蜻蜓、蝴蝶、蟋蟀、瓢x、蝉、毛毛虫……数不胜数,幼儿可通过捕捉,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等。这些亲近大自然的游戏对幼儿具有非常丰富多元的发展价值,理应受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重视。

其次,可利用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经验开发游戏材料和玩具。例如城市幼儿园精心创设的种植角、饲养角,在农村幼儿园唾手可得。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果园去参与桃树、枇杷树等果树的栽培;到菜园去参与辣椒、小葱、番茄、玉米等的栽种;到养殖场去参与养鱼、喂鸡、喂鸭、喂鹅等活动。此外,竹筒、竹竿、草席、木板、废纸……这些农村地区常见的生产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可作为幼儿园的游戏材料。观察发现,有心灵手巧的教师将竹筒、竹片做成了供幼儿玩沙子的工具;将易拉罐和竹竿紧绑在一起,做成了高跷,供幼儿玩踩高跷游戏;让幼儿把草席卷起来玩“开坦克”的游戏;用旧木板和木桩,做成了“平衡木”;让幼儿把废纸团成球,变成纸球开展相关游戏,等等。

最后,可根据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丰富游戏材料和玩具。比如,遵义仡佬族地区流传有历史悠久的“三幺台”食俗礼仪文化,当地幼儿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制作“三幺台”盛宴中的“菜肴”,让幼儿玩起了角色游戏;黔西南布依族流传的“八音坐唱”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价值,当地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制作“八音坐唱”中的“乐器”活动,并组织幼儿开展了相应的表演游戏;幼儿园还组织幼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五色糯米饭,用米的工具组织幼儿打糍粑……

4.创设全园共享的游戏活动室

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设置的区角往往空间狭小,布置简陋,游戏材料单一,数量稀少,这虽与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有关,但研究者认为,与其像城市幼儿园那样在每个班级都设置游戏区角,不如汇全园之财力、物力、人力,建立一个可供全园共享的游戏活动室。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其一,相对固定的游戏空间,可能更便于教师布置,持续投放各种游戏材料和玩具,从而丰富游戏环境。其二,每天有序地安排全园各班幼儿到游戏活动室游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资源。其三,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智慧,提高全园教师的游戏指导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5.掌握游戏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农村幼儿园教师应掌握游戏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体来说,在游戏环境创设方面,要为幼儿提供相对充足的游戏时间;确保游戏场所的相对固定、安全,注重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环境;投放的游戏材料和玩具要尽可能多样、数量充足、定期更新;要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而不是教师分配。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应注意:(1)在游戏开展前,注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例如,利用图片、绘本、视频资料为幼儿做生动形象的讲述;用谈话法,组织幼儿回顾、讨论,准备或巩固相关经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参与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真实体验。(2)指导幼儿确定游戏主题、内容。除可依据教学资料、教学计划,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参考资料之外,更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幼儿共同生成游戏主题和内容。(3)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前,教师可适当讲解游戏规则或作动作示范,最好让幼儿参与示范。可鼓励幼儿探索新的游戏规则,或与幼儿讨论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一味强调幼儿要遵守游戏规则,甚至靠惩罚去强制幼儿遵守游戏规则。(4)明确必须介入游戏的三种情况,即当教师发现幼儿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主动求助时;当教师发现幼儿的游戏总是徘徊在较低水平,需要提升时;当幼儿在游戏时发生冲突、产生危险时。把握介入游戏的时机及其产生的效果,不因随意介入幼儿的游戏而使自己成为游戏的破坏者或游戏的干扰者,当然也不要在需要介入时缺位。(5)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重在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再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指导。(6)以师幼共评、过程评价为主,不仅关注游戏的结果,更关注游戏中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晓燕.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9.

〔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航逃,2004,279.

〔3〕刘宇.自主性和游戏:概念辨析与实践反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658(6):12-15.

游戏指导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球类游戏 介入指导 策略实施

球类游戏是给孩子们提供快乐与发展的,作为指导者的我们在游戏中应该以何种身份,在何时介入游戏,给孩子进行指导辅助,成为我们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皮亚杰曾说:“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实践中,个别幼儿会在指导中显得更手足无措,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怎样使得介入指导更自然地有利于幼儿接受,使得介入与指导成为一门艺术呢?

一、教师介入指导球类游戏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教师对幼儿球类游戏方式观念认识的不足。

某些教师认为一方面要让幼儿创造性地玩球,一方面要让孩子有玩游戏的积极性,孩子自由地玩球没有什么,难道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任孩子不发展此年龄阶段应实现的目标吗?《指南》提到此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达到动作协调、灵敏的要求。教师对于游戏方式的观念一味只遵循创造性发展的原则,放弃最原始技能基础,况且在游戏中教师与孩子个别接触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因此介入指导的机会非常多。

2.教师对幼儿球类游戏过程缺少观察与思考。

教师以辅导者的形象出现在游戏中,需要介入是教师通过观察判断而决定的。辅导者同时是一位观察者,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玩、游戏的空间材料够不够、经验丰富程度等问题,再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进行指导。

3.教师对球类游戏中与幼儿的主客关系倒置。

游戏是孩子的游戏,但是在真正开展游戏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做到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呢?球类游戏是一种规则性比较强的游戏,但是这个规则的制定该由谁来?到底是老师还是幼儿?教师在一个游戏中既然是辅导者的角色,那么应该为幼儿及游戏服务,以幼儿的需要与愿望为基准,与幼儿一起商量游戏规则。

二、教师介入球类游戏的时机与方法选择

有研究表明,成人参与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质量与技巧。教师选择在何时参与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根据萨顿史密斯提出的介入程序及实际工作经验,简单总结了适合的时机:

1.幼儿角度:当幼儿出现下列现象时,可以介入幼儿的游戏。

(1)当幼儿并不投入自己所安排的想象或虚构的游戏时。

在球类游戏中,孩子们自发地玩起用五彩球卖蔬果的游戏,不一会积极性有所下降。我很自然地成为顾客,在离她们一定距离的地方向她们问价,并且请她们把“蔬菜”一个个抛给河对面的我,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不仅锻炼了手臂的力量,还吸引了其他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在游戏中是一个丰富经验的过程,当面临打击自信心的时候,则出现一个介入时机,教师能够扮演不同身份很自然地融入其中。

(2)当幼儿产生难以与其他同伴一起相处或游戏时。

浩浩个性比较孤僻,不愿意与班里其他人一起游戏,经常独自一人游戏,遇到这样的孩子,要找到他们的兴趣点,蹲下来和孩子慢慢沟通,如果他还没有别的朋友,那么老师就做他的第一个朋友。

(3)当幼儿想一再重复玩过的情节或是延续过程有困难时。

拍球高手优优今天尝试了一种的新的排球方式,但是技能还差一点,观察到这样的孩子,是老师介入的恰当时机,我拿着在她边上一边拍一边给她单独讲解,她也学着我的样子,一边模仿一边念念有词。因此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游戏给予幼儿正确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2.教师角度:当教师本身出现下列现象,最好不要介入幼儿的游戏。

(1)感觉自己在干扰幼儿时

很多时候,幼儿的游戏是不需要老师帮助的,在幼儿已经掌握游戏的规则与节奏后,如果老师还停留在游戏中,那就显得有些多余。

(2)不能从中享受到乐趣或者自己本身身心疲惫时

有时遇到矛盾需要我们及时出面调解,有时需要有目的地蹲点介入为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也需要动态巡视,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了解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情况。

三、教师介入球类游戏的指导策略

找到恰当的时机,以何种方式自然有效地介入并进行指导是门学问。

1.暗示模仿,平行介入指导。

田田的动作不是很协调,在“夹球跳”的游戏中,我站在她边上也拿起球夹住,并自己说道:“球儿要用力夹住不让它跑掉。先试试原地跳来检验下球儿会不会跑吧。”然后双脚落地在原地跳,在向前跳的时候,故意做了慢动作并说道:“两只脚要一起动起来哦。”田田看着我也在原地试跳了几下,还增加了高度,才开始尝试向前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尝试了行为暗示这一种方法,以实际的操作方法让幼儿体验到如何正确地进行双脚向前跳跃,并不时地透露出夹住球不掉的小窍门。教师在一边以平行的身份介入游戏,玩着和幼儿一样的游戏材料,不仅能够发挥暗示指导的作用,还能够让幼儿模仿正确的姿势。

2.角色互动,交叉介入指导。

当幼儿在游戏处于主动地位而缺少配角时,教师应该以辅助配角的身份出现,扮演幼儿所需要出现的角色,以达到幼儿想要的游戏效果,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及加深对幼儿游戏水平的了解。教师的语言行动会根据幼儿的需求进行转化,根据游戏需要适当提出难题供幼儿在游戏中思考解决,以深化游戏的程度,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

3.直接干预,垂直介入指导。

这天大家都在玩投篮,突然小朋友急忙告诉我说:“老师,老师,欢欢拿海洋球扔莉莉,莉莉都被扔哭了!”

当游戏中孩子出现矛盾或者受到伤害时,他们最直接的倾诉对象是教师,教师的身份在幼儿的心中代表着正义强大,因此在孩子们受到令自己不平衡的事情时自然第一个想到教师。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进行了解调节,是最有效且迅速解决游戏矛盾的方式,但是同时会使幼儿游戏的气氛被破坏。一般情况最好不要使用此种方式,多以温馨调节的方式为主。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虽说游戏是孩子们的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老师的配合辅助。看似轻松的介入指导实则是一门讲究的艺术,老师对于时机及方法的把握,在实践中都可能对幼儿在球类游戏中的发展有影响,把握好每一次的教育契机,用适合幼儿的方法进行游戏指导。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球类活动理论及设计集.

[2]学前儿童游戏.

游戏指导论文第8篇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和电子游戏在教育领域的逐渐应用,引起了教育游戏研究的升温。本文在教育游戏理论研究文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游戏理论研究关注点及其差异,提出了我国教育游戏研究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教育游戏主要指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和传统的游戏活动。传统的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和体育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游戏类教育软件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但关于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研究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20世纪 80 年代,Bowman 开始尝试将电视游戏(Video Game)整合到教学设计中。

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 Marc Prensky在2000年出版的《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军事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对于孩子们学习、成人的工作产生的作用。并预言21世纪的学习革命不是课程的数字化,学习的网络化,也不是无线、宽带、即时学习或学习管理系统的出现,而是学习不再伴有“痛苦”。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将改变“学习是苦差事”的传统看法,实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状态。国内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类教育游戏的关注和研究基本上从本世纪初才开始,2004年,上海盛大公司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制作的教育游戏软件《学雷锋》再次引起了教育界人士对教育游戏的普遍注意。为了解我国教育游戏的研究状况,我们采用量化统计的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关于教育游戏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探析我国 “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

1研究论文统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知网对1979―2007年12月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6个数据库收录的所有关于“教育游戏”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检索项用的是“文献标题”,检索词为“教育游戏,统计核心期刊文章数量时,我们使用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项为“篇名”项,文献范围限定在“核心期刊”。

2关于“教育游戏”有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1) 研究文献数量庞大

关于“教育游戏”有关的研究论文调查显示(如表1),从1979―1998年,没有检索到关于“教育游戏”的文献,1999―2007年,共检索到418篇文献,平均每年产生学术论文将近47篇,其中学术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312篇(核心期刊22篇);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5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收录论文29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10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论文62篇。

(2) 研究和关注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年产生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如图1)来看,连续8年来,我国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共检索到12篇文献,其中有8篇文章与幼儿教育有关,占本年文献总数的2/3;2000年,共19篇,其中有10篇文章与幼儿教育有关,将近占本年文献总数的1/2;2001年,共14篇,其中4篇论文与幼儿教育有关。从1999―2001年的论文数量和研究内容来看,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教育阶段,因而可以看作是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起始阶段。从2002年起,研究文献数量剧增,研究内容逐渐引起研究生们的关注,研究文献中陆续出现了优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说明我国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教育游戏的研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3) 研究关注点分析

① “教育游戏”研究的起始阶段

1999―2001三年间共45篇,研究内容比较浅显,其中50%的文献主要研究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约占1/6的文献关注点基本集中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传统游戏运用的特点、途径、优势和教育功能等方面;其余文献主要集中在“传统教育游戏”的概念、推广和应用等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从适用学段来说,主要指导幼儿教育,对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学影响不大;从学科教学来看主要应用于体育教学,其他学科教学中教育游戏的探索较少。但是,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教育游戏的研究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② “教育游戏”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

从2002年起,我国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研究内容日趋丰富,研究关注点由幼儿教育和体育教育逐渐扩展到理论研究、学科研究、幼儿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游戏、教育软件、拯救游戏沉迷者、国外“教育游戏”经验和相关调查的研究等方面(如图2)。

关于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是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基础,也是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统计中共检索到文献156篇,占该阶段研究文献的41%。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游戏引发的教育改革、教育作用与价值、教育中计算机游戏的设计、开发、发展、应用等。

教育游戏与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传统游戏在幼儿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应用,重要作用和价值等;同时,通过翻绳游戏、沙盘游戏、换水游戏、泥土游戏等实践活动探究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研究成果涉及面广,内容充实,数量可观,说明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同步迈进,既为教育游戏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教育游戏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2002―2007年,关于教育游戏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如表2)总体来看研究数量太少,且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学课程上,说明关于教育游戏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中的潜力还没有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

教育游戏与素质教育的研究文献只有10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游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游戏对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发展、教育游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教师们打破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游戏得到启示,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运用沙盘游戏、体育游戏、户外游戏等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实践,探讨儿童心理游戏辅导的方法,虽然这一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不多,但这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已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悄然而起,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完成“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于网络游戏、教育软件的研究文献有13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游戏的开发,网络游戏在网络教育中的角色、教育特点、教育应用和功能、教育案例分析等。

拯救游戏沉迷者的研究主要有:青少年玩游戏的动机分析、影响分析;对游戏者的警惕教育、安全教育、教育策略、教育改革;针对游戏沉迷现象进行游戏开发的策略研究,救助游戏沉迷者的建议、方法等。

国外教育游戏经验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游戏网站介绍、教育游戏软件的比较分析;美国幼儿游戏教育经验研究(如:培养儿童读写能力、逻辑数学思维能力、音乐教育等);德国学校心理教育技术和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中的方案教学等经验研究。相关调查研究主要有游戏爱好者的个人特性分析、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途径、应用现状和前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方面。

3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思考

(1) 加强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的转化

通过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理论研究文献与实践研究文献之比为12:1,说明我国对教育游戏的研究依然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人们对教育游戏在教育中的功能、应用特点、教育游戏与教育等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因此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应用等实践方面的研究,力争使理论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实践,用实践研究的成果去指导教育游戏的开发和发展。

(2) 加强教育游戏与学科教学或学习的结合

我国教育游戏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进行教学和学习的研究文献和实践应用都很少,教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研究文献虽然有23篇,但这些论文都是基于传统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育游戏与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文献更少。因此,加强教育游戏与学科教学或学习相结合尤其是与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结合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另外,要注意将研究中产生的成功案例进行推广,供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只有教育游戏与学科教学或学习相结合,教育游戏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寓教于乐和乐学才能变成现实。

(3) 深入探究游戏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和新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游戏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师生角色,主动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益,这是教育游戏学习环境中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深入探究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和新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今后应该将其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4) 总结传统游戏教育的经验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和体育教育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嫁接到教育游戏软件的开发中,同时借鉴国外教育游戏开发和教学的经验,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引领下,游戏教学将会对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革。

(5) 加强“电子游戏”向“教育游戏”的转换,解决游戏沉迷问题,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子游戏”使广大青少年如痴如醉,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给学生的教育和学习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但电子游戏在玩家动机、兴趣激发、持久注意力、情境感染等方面的设计策略完全可以为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开发者加强“电子游戏”向“教育游戏”的转换,既可以解决青少年的游戏沉迷问题,又可以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在教育市场上会把游戏的蛋糕做得更大更好,也可以实现企业盈利和学生教育的双赢。

(6) 教育部门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探究新型教企合作形式

2004年底,上海市教委公开向社会征集网络益智游戏,中标产品将由教委免费向下属1500所中小学推广。这在当时教育界和游戏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教育部门开始定制需求,以引导教育游戏企业的研发方向。[4]在教育游戏开发的过程中,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加强教育部门与游戏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各自功能,探究新型教企合作形式,在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环境等方面形成合力。[5]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