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督导论文

教育督导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4:46

教育督导论文

教育督导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督导内涵及职能的阐述,对我国当前教育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指出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合理的教育督导体制,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督导成为一种制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教育督导产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也在逐渐增多。

一、教育督导的内涵

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科学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涵义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区别过去的教育视导,明确地赋予它以下新的涵义:

1.“教育督导”不同于一般“教育视导”。视导,通常只是指“视察与指导”的意思;而教育督导,一是限定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予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能;二是其涵义,从本质上讲,主要是行政监控职能。

2.从总体上看,实行教育督导制度首先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而并不仅仅看成是教育部门内部的事。

3.它拓宽了工作的内容和权限,对“督导的对象”提出了新的见解,即提出“不仅要督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要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

4.这样表述,强调了“教育督导”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5.这样表述,也能比较完整地体现教育督导的监督和反馈的全过程,说明教育督导对下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指导”,对上的职能作用就是“参谋”和“反馈”。

6.如此表述,也清楚地说明教育督导在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它是国家对教育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的手段,是现代教育科学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督导的职能

要明了“教育督导”,具体地说就是要明了教育督导的职能与任务。教育督导机构是一个职能部门,它的职能并不是单一的,主要包括监督、指导、评估和反馈四个职能。

(一)监督职能

监督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察和督促。监督职能是教育督导机构最核心和最能体现这一机构本质属性的职能。其目的在于使下级部门能迅速有效、准确、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及各级政策,完成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任务。没有或者削弱了这一职能,教育督导机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者根本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教育督导机构行使监督职能必须依据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指令、规章和制度,绝不可受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监督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执法部门。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立法,因此法制极不健全。我们习惯于“按文件办事”,而各级政府的文件又没有明确的法律效应,加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系统,所以,人民群众也包括相当多的干部缺少法制观念。同时,由于法制观念淡薄,虽然我们制定了一些法规,如《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会削弱法律的约束力,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建立健全的教育监督机构,加强监督职能,正是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的重大改革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及其成员,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行政监督职能,犹如“教育钦差”,检查和督促下级政府和行政部门以及所属学校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和计划的情况,使执行不偏离决策,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达成,从这样意义上讲,教育督导机构乃是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在实现管理目标时最有力的助手。众所周知,任何管理系统都是分层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管理能力的覆盖面是有限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虽可亲自下去搞些调查研究,并对下属实行监督,但毕竟不可能经常离开机关、长期在下面工作,教育督导机构正是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的。

教育督导机构的监督职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点从教育督导的对象、内容和工作重点就可以明确看出来,如可以监督下级是否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主要领导是否亲自抓教育工作,是否把解决教育的有关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是否把教育发展目标列入领导成员的任期目标,是否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是否按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办事,是否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制订教育发展规划,而不是照搬其他地区的作法,是否积极筹集教育经费,增加教育投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等方面,这些都表明监督职能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二)指导职能

指导是指上级对下级工作方面、工作内容和程序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给以具体的指教和引导。行政监督历来可以凭借权威和法律的静态功能来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已逐步走向以指导、激励辅助等动态为主,十分重视发挥人的潜在积极性。二战之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育督导工作的改革,其内容之一,就是扩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建议职能。从督导工作的过程来看,指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的指导是以事实调查和基于事实所作的评价为依据的,以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之间相互信任为条件的。

教育督导机构及其成员对下级实行行政监督,不能仅仅凭借手中的权力和法纪,因为权力和法纪虽然在管理过程是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的,但这一种管理功能是静态的、刻板的,对于提高管理效能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下属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和有针对性的具体帮助指导,发挥其动态功能,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部门应特别重视通过帮助和指导激励下属潜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切不可以钦差大臣自居,到处指手划脚,甚至盛气凌人,督导工作的成败在于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做到目标一致、心理相容。督导人员应当是下属的良师益友,不应该把监督与指导分离开来,更不应该对立起来,要永远记住,监督本身并不是目的。列宁同志曾指出,任何一次监督的基本任务,不仅仅是“研究事情的过程,发现并记录缺点,而且,当事情不能令人满意时,主要的不单是捕捉、暴露,而是要善于帮助、确定和纠正它,其实质就在这里。”我们组织教育督导,是要使它成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强有力的手段,成为管理与教学过程的调节者。

这一职能的体现也是十分明确的,如指导学校的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指导教育政策、方针的实施,指导如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指导贯彻其他国家、地区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等各方面,使这一职能积极付诸于行动之中,使教育督导工作得以完善。

(三)评估职能

教育评估也称教育评价,它是一门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教育科学,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所谓教育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利用相应的、现代化的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手段,对教育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观点和发展趋势来看,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质量、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教育评价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质量的评价。

教育督导评估乃是教育评价系统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教育评估对于正确导向,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实现教育整体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充分调动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人员要努力发挥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作用,并要善于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估制度,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和应有的骨干作用。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活动结果满足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因而也就构成了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价值总和就构成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评估就是对某些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做出科学判断,从而推动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估不同于以往我们所做的对教育活动的评比和鉴定,它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检测方法。教育评估作为一种系统,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具有导向、激励、改进和鉴定等功能,如导向功能主要指评价目标一定要有方向性和客观性,通过评价的引导,可以为学校指明办学方向,为教师和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奋斗目标;通过评价过程不断反馈调节,可以使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不断逼近理想目标。激励功能主要是指评价及时反馈的功能,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结果的信息,及时强化、调节和矫正,使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方案和教育结果不断完善和提高。鉴定功能主要指对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通过比较、区分和评定等级,为确定、筛选和管理服务。教育评估是教育督导机构对下级行使监督的重要手段,它对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反馈功能

反馈在控制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反应,再把这种反应作为信息收回,并对控制系统的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教育督导系统被视为教育管理的反馈系统,也就是说,教育督导机构人员通过反映下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实现上级各项方针、政策、指令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方针政策本身问题的“反馈”。反馈是检查决策(包括方针、政策、指令、任务等)是否正确、执行是否有效的依据,与此相联系的一个头号问题是教育督导机构及人员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及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其参谋职能。

在教育督导系统内,指挥中心发出指令,下属执行系统的实施情况,乃至指令本身是否正确,都能通过反馈系统直接了解,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回路。反馈是架设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桥梁”,它使事物的发展与周围环境处于动态的统一之中。如果决策有失误,可进行追踪决策,及时纠正;如果决策是正确的,执行出现偏差,也可及时调控,拔正航向,督导人员在信息反馈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一方面他比较超脱,看问题比较客观,另一方面他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遵循一定的程序、原则、途径和方法,采集、鉴别和筛选取第一手材料,并加工、制作和传递真实有效的情况。充分发挥督导机构的反馈职能,能使领导者耳聪目明,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现代国家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泛地设置专家智囊机构(有的称为咨询机构),一切重大决策都必须通过科学论证,从中选取择一个最佳方案。教育督导机构就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智囊团和参谋部,是领导的“外脑”,督导人员既有行政职权,又有相当高的业务水平;既在领导身边,又在基层巡视;既明上意,又知下情;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充分发挥督导机构的咨询、参谋作用,可使领导情况明、决心大、决策准,从目前我国这种决策缺少充分论证,执行缺乏广泛监督的管理现状来看,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反馈职能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上的四种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督导结合,既要督,也要导,并以正面指导为主,“监督、检查、评估”都是为了做指导工作,是“指导”的前提和基础,“指导”是“监督、检查、评估”的深化和集中体现,督导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被督导的单位把工作做好,把学校办好。

由此,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才能是好地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的效能,这四方面缺一不可,不能断节,否则就会产生工作中的严重失误。

三、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现状及问题

针对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

1.教育督导机构的双重性问题,它既属于咨询机构,又属于职能部门,应有明确的权限说明和职责范围。作为教育机关中的独立设置的机构,它与同级其它部门的协调及权限也会发生很大的矛盾,这些都影响督导工作的正常顺利的进行。

2.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即督学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经调查发现,专职的教育督学远远赶不上时展的要求,数量上就相差悬殊;其次,质量上,一些督学的素质太低,不符合督学的基本条件,兼职督导人员较多,专职人员太少,由此应对督导人员进行严格筛选,且要对他们进行高层次的培训,这是发挥教育督导作用的关键所在。

3.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很薄弱,在教育督导实行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漏洞,出现许多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现象,由此造成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失效,不能及时地解决督导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率。

4.在教育督导机构中反馈回来的信息,由于即时性的限制,使得信息反馈回来失效,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整个教育督导工作的完全浪费。希望国家或地方的行政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听取合理的建议,科学认真论证,促使教育事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5.在我国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是混合在一起的,故而在管理实践中,常常出现领导忙于下达命令、指示,传达上级精神,而很少照顾到下面如何贯彻、执行,贯彻执行怎么样,应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指导,以及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情况难等现象,所以我们应建立独立教育监督系统,杜绝那种报喜不报忧的严重现象。

6.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在类型上属于“外独立型”或“近外独立型”的机构设置,但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及形成法规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教育督导论文第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29-02

在泱泱亘古的传统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学督导是诸多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当今科技信息的现代化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问世及相应教学管理模式的重构,教学督导这一教育文明的积淀,相应也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它在传统教育中的定位,因此本文就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督导的内涵变化、作用定位及运作中注意的问题作一浅析,以保证教学督导工作运行的规范化、正常化,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一、对开放教育教学督导本质内涵的认识

教学督导就是教学中的监督、指导,既是监督,更是指导。自人类社会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先哲们在教育活动中就形成了理论丰富的教育体系。春秋战国之前,由于“学在官府”是国家唯一的教育格局,教学目标、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等诸多教育要素的衡量标准均被官府掌握,教学督导的双重功能被政府管理,合二为一。伴随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付诸实施,“学在官府”的格局彻底被打破,教育摆脱了达官贵人的束缚,走向民间,实现了教育高等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过渡,教育行政与教学实际活动的开展彻底分离,教学督导的双重功能也开始分化:关于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实施与实现的监督与指导被留在政府,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具体教学工作的监督与指导除部分保留在政府外,大部分则由学校来完成。

随着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第三代远程开放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形式的问世,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被打破,适应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正在重建,正是由于这种变化,开放教育的教育督导已走出传统教育的教学督导的框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1.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开放教育内涵建设的监督器

电大开放教育自1999年启动后,经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注目,我们致力于探索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已初具雏形,办学已完成了大规模量的扩张,硬件设施的更新等任务,而走向以正确处理办学质量与办学规模的关系,充分发挥远程网络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与教学设施,扎实落实各个教育环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内容的本质内涵建设。2007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就向电大提出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要求,也正是要求电大扬长避短,发挥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办学特长与优势,不能在校园、师资、科研力量等层面上与其冲锋,而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以己之长,避人之短,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与抗击打力,建立起有自己特点的健康、有力的内涵支撑。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挥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优势,认真落实每个教学环节,而这都需要通过有力的教学督导来保证,通过监督,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规范有序,环环相扣;通过指导,保证教学环节有章可循,符合教学特点与教育规律,保证教学活动不走形,教学资源应用不变样。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因此开放教育教学督导不仅是电大内涵发展的监督器,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该监督器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2.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器

教育发展的历史积淀就是校园文明与校园文化。自远程开放教育开展以来,有不少学者,专家在讨论远程开放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许多内容上与传统教育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内容有差别。从主体上讲,电大开放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成人,我们构建的是社会化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校园文化;从内容上讲传统教育致力于构建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的文化建设,开放教育还致力于网络文化与考试文化的构建。而网络文化与考试文化的构建都离不开信息网络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网络的管理,资源应用的督导,以保证健康、规范的网络环境,保证面授课堂的延伸——虚拟网络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形成虚拟网络课堂教学文明的积累,网络资源应用文明的积累,促使优质校园网络文明的形成,同样面对日益复杂的考试群体结构与形式多样的考试手段,要保证考试要求制度化、考试进程规范化、考试宣传社会化、考试结果透明化、考试主体人格化,就必须通过强有力的督查手段,保证监督与指导的落实,也正是在督查过程中,才会有效的推进考试文化这一远程教育独有的校园文化有长足的进步,从这一角度讲,教学督导就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器。

3.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探索的辅助器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自启动时,就明确提出要探索远程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就是在边实践,边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模式框架的初步建立,其中重大的成绩之一就是将教学督导纳入模式体系之中。当开放教育进入常规化教学后,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再充实,再丰富,再升华仍然是必要的。因此,教学督导,一方面对完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环节实施监督与指导,更重要的是在监督与指导过程中总结升华新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观点,充实业已形成的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同时在督导过程中不断总结督导理论,完善督导体系构建。从理论与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其更加完备、科学,走向成熟。

教育督导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119

一、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都存在渐进的过程,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1. 国外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国外教育督导评价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发达国家的教育督导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研究时间早、督导规范、体系完整、专业水平较高。近年来,国外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由硬件达标转向软件管理。上个世纪70、8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于教育的评价还停留在办学条件的评价。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外教育督导评价指标逐渐侧重于办学绩效,指标体系逐渐演化为以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学习质量为主。(2)评价内容逐步全面化。英国督导评价的起点也是教育经费,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对于办学、教师的督导。随着理论的发展,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不断完善,逐渐趋于系统化、全面化。(3)评价的核心由学生的学业转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追求。曾几何时,国外如当今中国一样,以学业论英雄,把学生学业作为评价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外开始关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

2. 国内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我国对于教育督导评价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这个阶段的评价主要是由上级政府根据对学校的评价结果完成对于下级政府的评价。而对于学校的评价则主要针对学生入学及达标情况、经费投入及办学条件,评价指标体系更多的是对于硬件条件的关注,这一时期的教学督导评价是低层次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兴起了发展性评价热,这种评价的权利、主体及内容都是学校。通过分析各地的评价发现,发展性评价是以组织基础和自主发展为基础的,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性指标和自主性指标,但缺少有关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部分学者把研究范围扩展至学校质量达标领域,更加突出有关质量的核心指标。但是,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其在认识、技术、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指标的设定也不够科学。2012年,国家教育督导办正式颁布《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促进了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教育督导评价也得到更好的实施。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以中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主,评价对象略显单一,评价指标缺少教育督导评价的核心指标,增值性指标不够突出。

二、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国内外关于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的对比,进一步凸显我国现阶段在构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足。以下从构建原则、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间逻辑关系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阐述,以期完善旧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督导制度的落实。

1. 构建原则

(1)整体性原则。复杂系统理论产生于上个世纪后期,是时代潮流下科学发展的产物。其迅速发展,逐渐影响到政治、科技、文化、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依据复杂系统理论,中小学教育督导是复杂的动态系统,通过内部元素或者子系统间的非线性作用,使得该复杂系统不断完成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最终达到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指出:“教育督导的内容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即“督学”与“督政”并重,这就要求在构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时,从整体出发,全面、客观的进行指标梳理。

(2)过程性原则。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教育学家Nuttall和Clift正式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该理论要求以教育的发展作为研究的对象和目标,通过协调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关系,建立评价过程,强调过程对于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得到教育各界的普遍关注。在中小学教育督导过程中,依据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按照过程性原则,构建面向过程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中小学教育督导实现过程化管理,依据指标体系的评价促进了教育潜能的最大化挖掘。

(3)实效性原则。管理学大师Peter・Drucker提出了管理效能理论,该理论综合反应了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所表现的能力和获得的管理效率。根据该理论,中小学教育督导应关注学校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对于中小学教育督导应按照实效性原则,制定具有实效的评价指标,对督导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效能评价。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力求与实际紧密贴合,同时需要考虑评价指标是否可以量化及其可行性。

(4)一致性原则。评价的价值取向决定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是对这种说法的最好诠释。任何关于教育督导的评价指标体系都需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按照一致性原则,平衡指标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以社会核心理念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性方针。

2. 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前文对于国内外关于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通过国外的指标体系得出了一些启示。本文的指标体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构建原t搭建完成的。其中,包含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39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在本文的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了“督政”与“督学”并重、家长与学生的参与。

3. 指标间逻辑关系

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方向、管理效能、教育效能、学生发展等一级指标,及它们各自涵盖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指标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如图1所示。

三、指标体系具体实施

1. 实施主体

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主体可以分为被督导者与督导者以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其作用越来越受到被评价者的重视。被评价者通过自我评价过程,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优点和问题,放大优点、反思问题,将教学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2)他人评价。教育督导部门依据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对被督导者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2. 实施程序

在《教育督导条例》实施的背景下,构建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后,在教育督导过程中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程序获取值信赖的评价所需的信息,以帮助评价者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教育督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评价结果。由于英国和美国关于教育督导已有很长的实践史,本文在制定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程序时有所借鉴。

一般实施程序包括:下发方案学校申报下发通知学校自评综合督导通报结果整改复评。首先,督导部门制定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后,向学校下发督导评价方案,然后学校根据所发方案结合自身情况申报教育督导评价,督导部门再依据学校通知及其实际情况下发有关评估时间、所需材料的通知。在接到通知后,学校根据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展开自我评价,然后督导部门根据材料进行综合督导,最后督导部门对评价结果进行通报,再对整改过后的学校进行复评。

四、结语

教育督导论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督导 专业化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4-021-02

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为了能更好地呼应人民的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构建和完善教育行政监督体系,加强教育行政监督,确保教育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督促学校依法办学,按教育规律办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行政监督是指有关机关对教育行政主体在教育行政过程中是否依法行政进行监督的活动。”[1]我国教育行政监督机构就是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构成。其督导的内容主要有:(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2]

2012年9月9日,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同志指出:国务院颁布《条例》和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是推进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强化了教育督导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并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形成教育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教育管理体系。《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督导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教育督导法制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对推进教育督导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与指导职能,推动地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条例》并无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经费数目和执法程序均无统一规定,使得监督活动缺乏法律依据,教育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并必将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行政监督的效果。“专业化可以被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组织起来的职业,通常(但不总是) 由于从事这一职业需要专门、深奥的知识和才能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对社会的福利,获得履行它的特定工作的排它性权利,控制训练的标准和实施对其成员的培训,同时,有权评估和决定工作如何进行。”[3]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必要条件,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资格制度形式化

督学资格界定和取得,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要求。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仍未能严格执行。很多督学没有岗位资格证书,或者即使持有,也往往是先上岗,后持证。[4]

(二)专业意识不强

部分地方政府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把教育督导部门视为养老机构,只将教育督导简单视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认为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教师工作的优劣。对从事的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性没有充分清醒的认识,也就更无法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使其普遍存在“老头子、空架子、做样子”的现象。日前,一项针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6期全国省地督学培训班近百名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89.5%的被调查者所在地区没有出台文件落实督学的待遇,90.6%的地区没有实施督学职级制度,88.6%的被调查者表示督学的职业发展前景一般、较差或说不清。[5]

(三)教育督导人员构成情况复杂

当前,在我国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既有国家公务人员,又有事业编制人员;既有长期从基层学校等单位抽调、借用的工作人员,还有少量临时聘用人员,而大量兼职督学的构成情况则更为复杂。而在外国,教育督导人都是精通教育理论、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专家。美国的督学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法国规定:大区督学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法国中学最高教师资格,或具有学士学位的省督学;在资历方面应是大学讲师或教授、高中教师或校长、师范学校校长或省督学。这种对督学的较高专业化要求,正是由发达国家强化、扩大教育督导的指导、咨询、服务职能所要求决定的。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6]

(四)督导专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进行督学培训的学校主要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相关的培训机构基本没有教育督导这个专业,甚至连教育督导的课程也很少开设,专业督学培训机构严重不足。督学培训的课程、师资、教材等资源都较为匮乏。同时,教育督导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走马观花似的培训模式,很难短时间内帮助学员掌握督导方法与技能。

(五)督导结果务虚化

由于督导结果的公告制度和应用尚处探索阶段。督导结果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制约监督作用。督导结果的务虚化反过来严重制约其专业化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督导结果受重视和运用程度较之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仍有40%左右的地区重视和运用不足。51.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整改建议落实情况一般,2.3%表示落实情况很差。[7]

我国的教育督导人员既是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又是教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是专业性的教育行政人员。我们要加紧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化督导队伍。

二、加强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督导的法律法规体系

《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教育行政监督法制化进程的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及具有地方立法权相关地市应将落实《条例》要求与学习贯彻十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着手修订地方教育督导条例。同时,全国人大等有关部门应尽快立项,加强调查研究,着手完善教育督导的法律法规,适时推进《教育监督法》、《行政监督程序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监督的机制、体制,明确教育督导机构性质、职权、人事管理和执法规范等等。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培养培训体系

要在部属重点高等院校设立教育督导专业,建立包括教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督导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督导技术、教育科研方法等学科的课程体系。并在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更多的专业化督学培训机构,并完善督导专业化培训机制。

(三)建立教育督导职级制度

要逐步实现督学培养(培训)、选拔、任用、管理和职级待遇的有机结合,打通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进一步调动督导队伍特别是其中专业技术类督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督导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督学资格标准体系

要进一步规范督学资格认定程序,完善督学选聘条件和办法,形成督学资格管理的科学方法。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督学聘任制度、督学考核办法和督学奖惩制度。

(五)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督学继续教育制度,努力构建学习型教育督导组织。组织督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加强同业交流与联系,及时了解教育督导动态,更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建立督学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制度,增强对督导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意识,并针对教育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工作研讨,促进督学专业发展,提高督导质量。

教育行政监督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教育行政监督的实质是一种法律监督、制度监督和专业监督。目前我国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正处于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起步阶段。加强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对推动各级政府,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加强政府权力治理,惩治教育腐败和浪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 释

[1]魏建新.李帅军.教育行政法治化初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年9月9日

[3]Freidson,E. Professionalism Reborn:Theory,Prophecy,and Policy [M] .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4.62.

[4]谭曙光.教育督导制度的现状与瞻望.当代教育论坛.2011 年第12 期(综合研究)

[5]高政.督导体制改革四大难题待解.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3日.第五版

[6]李德龙.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反思.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6 期

[7]高政.督导体制改革四大难题待解.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23日.第五版

参考文献:

[1]万毅平.教育督导纵横谈[J].课程・教材・教法. 2012年第12期

[2]胡翠萍.美国的教育行政实践及其教育产品属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第6期

[3]沈蓓绯.潘洪林.蒋建宏.美国公立大学的廉政建设和教育行政监督[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月

[4]宗岳洋.试论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完善[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 期

教育督导论文第5篇

目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普教化倾向严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教学大纲普教化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指导性文件[3]。教学大纲具备以下功能: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可作为选编教材、装备教学设施、配备师资力量的直接依据;也可作为检查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可作为领导部门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4]。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专业知识基本空白,因而教学大纲内容较多、范围较广,许多学校简单地将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应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繁多,重点不明确,忽视了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重点能力的培养。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的定位应基于技术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授课方式普教化许多学校及管理人员对成人高等教育重视不够,在安排教师时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教师也有轻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照搬普通高校的授课方式,甚至原封不动地拿普通高校的课件授课,陈旧的授课内容加上落后的授课方式,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附属医院的双重管理制约着临床课程教学目前,许多学校对附属医院只有人事管理权,附属医院同时受卫生部门管理,是一种双重管理。附属医院有单独财务权,在财务上不受学校管理。学生人数少时,依靠医院的投入支持学校临床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能保证临床课程教学质量。但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扩招,学生的激增,学校的经费更多地用于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以及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不可能拿出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成人高等教育临床课程教学中,导致临床教学的软、硬件建设明显滞后,从而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临床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自身的管理制约着教学各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部门,其教学各方面均是自行安排,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由成人教育学院直接与各系部及附属医院联系,而各系部或附属医院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轻视,甚至敷衍了事,在无形中将成人教育教学边缘化,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的财政性投入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在我国现阶段,要力争使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4%,除了国家财政不断增加投入以外,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补充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尽管如此,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在现实中的执行情况尚不够理想。国家有限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也倾斜于普通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说基本没有,这必然导致教学经费的减少。

学校自身投入不足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多类型、大规模的教育对象使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过于庞大,发展面临着投资严重短缺的困境,其教育发展目标很难实现[5]。因此,社会乃至许多从事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许多高校将成人高等教育看成是创收的渠道,成人高等教育也依托学校资源,凭借学费收入促进发展。学校自身投入的不足,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缓慢。还有许多学校重普通高等教育、轻成人高等教育,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只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没有必要花过多精力从事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而且,上级主管部门也看不到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因此,在工作人员、设备设施、教育发展、远景规划等方面投入也远远不足。

实践教学缺乏问题许多学校管理者认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中专或专科阶段已参加过实习,可以不用实习;有些学校从经费角度考虑,认为实习花费较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也不愿意实习。因此,现在许多学校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已不再安排实习,缺少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督导机制缺乏问题目前,各高等学校都成立了教学督导组,但侧重点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放任自流,使得目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

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加强教学督导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管理极其重视督导的作用,督导在教育管理系统中起到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督导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照有关规定对教学活动全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制度[6]。它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意见。对于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来说,教学督导有着独特的必要性。

1改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风的必要性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更加散漫,虽然学习动机明确,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学习自律性与纪律性较差。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各医疗单位,有些学生将一些不良习气带进校园。教学督导人员在教学一线跟学生零距离接触,督导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改善教师教风的必要性在一些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眼中,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一纸文凭,加上到课率较低,影响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因而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督导人员深入教学一线,随机听课、检查,通过熟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教师找到适合个人特点、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对师生形成适度的压力,促使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熟悉教学业务,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成长。

3提高管理效率的必要性各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不足。教学督导人员通过听课、检查和调查等很容易掌握第一手资料,能根据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情况,发现、分析、处理问题,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映,为教学及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决策的提高和完善,从而提高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协调教学各环节的必要性教学督导人员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经常深入教室听课,巡视校园和考场,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工作,使教学与督导协调配合。他们与学生、教师、管理者通过对话协商方式解决问题,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校园气氛。#p#分页标题#e#

适应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督导机制的探索

鉴于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督导的作用,应根据学生特点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身规律,探索合理可行的教学督导机制。

1督导员的选择

1.1基础课教师与临床课教师相结合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中,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缺一不可。基础课教师侧重教授基础理论,临床课教师侧重教授临床实践技能。基础课教师与临床课教师相辅相成,形成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的督导队伍。

1.2人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结合专业课教师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但医学即人学,人文属性是医学科学的本质属性之一[7]。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8]。人文课教师的加入对医学教育融入人文思想将起到一定作用。

1.3离退休教师与在职教师相结合离退休教师时间充裕,有较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督导;教学经验丰富,能为授课教师提供课堂授课经验。但相对来说,离退休教师有些观点更新不够,所以,督导队伍在职教师要有一定的比例,年龄有一定梯度,使整个督导队伍在经验与年龄结构上有层次变化。

1.4专职教师与管理人员相结合专职教师能更多地从教学环节把握质量,寻找不足;而管理人员则侧重找出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两者结合,做到教学与管理齐头并进。

2督导过程的选择

2.1教学前的督导(1)教学计划的针对性。除主干课程外,可增加大量选修课程,供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2)授课教师的选择。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应选择授课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3)教案的设计。要针对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学生在职学习的特点制订授课计划,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多为基层、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希望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授课计划应侧重临床实践知识与实践技能。

2.2教学中的督导(1)教师授课方式的选择。授课方式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会将在临床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带到课堂上,希望通过学习得到解决。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PBL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避免纯理论教学;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2)学生管理的督导。要求有一定的到课率,但又不能太高。到课率要因学生情况、因课程情况而定。如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到课时数少;有些学生本身在某个学科有相当的造诣,可以允许其不到课,但考核必不可少。(3)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的督导。对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应选择多种考核方式,如开卷考试、技能考核、作业、小论文、讨论、病例分析、问题研讨等,可将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督导要使考试和评定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

2.3教学后的督导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职学习、在校学习时间很短,如果只依靠在校时间,很难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后的督导作用。如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统计分析,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及时反馈,改进教学方法的各种策略,对教学问题的研究等。

3督导方式的选择

3.1全方位督导教学过程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是核心,课堂教学是关键,学生学习是中心,一切都应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督导包括督管、督教、督学,三者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

教育督导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督导;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67-03

教学督导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检测和评价,是保证合格人才的质量保证机制。教学督导制度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因此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焦点之一[1-3]。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国内高校纷纷建立教学督导队伍,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组建适合自己学校教育特色的督导体系,并对教育督导的监控模式、各国督导的特点等进行研究和讨论[4-6]。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比较起来,由于督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督导的环节更为复杂,督导对象更加多样,如何建立健全的教学督导机制,使教学督导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7-12]。本文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督导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评价与指导,为高职院校决策部门提供改进教学及其管理的依据建议,不断提高高校内部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作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督导教学方面。督导教学是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各个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顶岗实训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主要环节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督和指导,还包括对教师的教改研究、业务进修等方面的监督和指导[1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学督导的重点。高职院校的教师除承担指导学生理论与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承担学生行业认知、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任务,因此,督导专家除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指导外,更需要和任课教师探讨如何在毕业论文和顶岗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社会职业道德责任感,为社会培养出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能人才。

(2)督导教学管理方面。督导教学管理是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校本教材选编等有关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从管理角度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相互协调,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以致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热情和职业责任感的培育。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教学过程中能够实践和完成各相关专业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宏观教学活动的组织、沟通、协调、评价到具体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都离不开有效科学地监督控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校本教材选编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基础,也是督导专家督导的重点和难点。督导专家有效地提高教学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质量是保证培养优质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前提条件。

(3)督导学生学习方面。督导学生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监督和指导,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素养、熟悉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效果、采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诉求、掌握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有效性等等。督导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对学生课堂纪律、课堂学习有效性以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督导以及学生课堂学习或者顶岗实训学习过程中问题的采集,完成学生学习诉求分析并反馈入教学管理过程,能够起到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弱点和误区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管理改进的及时性。

2.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特点。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层次多,生源素质差异性大,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内容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差距很大,因此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督教环节多,实践教学的督导所占比例高。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除常规的理论教学之外,最大的区别就是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数比例高,一般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甚至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占到60%以上。实践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包括校内实践教学、校外顶岗实训和毕业论文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素质的高低,因此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作为重点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主要特点之一。

(2)督教和督学对象层次多,督导内容多变,督管任务繁重。高职院校的生源层次多,除普高生外,还有中专、技校、社会企业订单等来源的学生,学生素质差异性大,学习动机、态度、习惯和能力差距较大。生源差异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培养方案、顶岗实训等方面的差异,相比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的督学内容更加复杂多变,督管任务繁重。

(3)外聘教师多样化,督教更困难。高职院校教师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辅助实践教学的教师、校内教学的外聘教师以及顶岗实训岗位的外聘教师。这些教师多数来自非师范院校,对教学内容熟悉,但对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认知不足,因此督导措施更加多样化,督导任务更繁重,特别是青年教师和新聘教师的督导成为督导工作的重点。

二、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在学校各部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协调的桥梁,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合理。在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监督的同时,关注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但和普通高校相比,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师资、教学理念跟不上发展速度,督导工作开展时间短,因此高职院校的督导工作远远滞后于职业教育的需要。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督导人员的职业资格模糊。督导团队的职业资格要求个体具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教学经历、明确的高职教育理念认知、认真谨慎公正无私的做事态度等。目前高职院校的督导缺乏明确的职业资格要求。通常是选择退休返聘的老教师或者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通过学校推荐、审核甚至是直接领导直接任命的方式来选择督导人员,缺少相应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进行确定,致使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混入督导组织,不仅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反而会挫伤一线教学人员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下降。

2.督导团队结构不合理,督导有效性差。在来源方面,督导成员主要是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返聘人员等,且部分人是兼职,人员数量与工作量不相符合。督导人员组成缺乏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参与,因此对人才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培养质量的评价缺乏相应的监督。而且在督导组成员组成方面,多数督导团队成员为老教师,中青年特别是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因此督导层缺乏汲取新观念和新事物的学习能力。

3.督导工作的职能实施偏失,重督轻导。督导的主要工作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检查监督,一是引导指导。但目前高职院校督导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监督检查多、评估指导和咨询参谋少的现象。使得督导工作严重偏失了原来的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宗旨,监督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堂纪律、教师的教学规范性,但重督不重导的现状会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缺乏、年轻教师和外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不足、教学内容有效性堪忧等问题出现。

4.督导内容不全面,顶岗实践教学效果督导欠缺。顶岗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优劣的关键环节。目前教学督导通常只检查教师教学方面,基本上以检查教师的“教”为主,主要方式就是听课、评课、抽查教案,然后指出毛病、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督导力度不够,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建设方法、顶岗实训教学效果的督导缺乏有力的措施支撑,轻视学生顶岗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学生评教的督导,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督导特色,更不能全面考察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因素。

5.督导工作方式陈旧,督导工具有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方式主要把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评估方面,一般是一名督导教师、一张听课表加一支笔的督导工作方式,很难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更谈不上加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一名督导加一张听课表、一支笔的形式很难让教师乐意接受相应的指导,因为督导的偏好、知识结构以及听到的、记录的课堂内容都会成为对教师评价和指导的影响因素。缺乏令人信服的督导拉大了教师和督导的距离,削弱了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6.督导制度建设缺乏活力,督导反馈缺乏有效渠道。督导反馈目前各院校一般采取邮件通知加课后交流的形式,由于课后交流时间短,而邮件通知又不能良好地表达督导的指导内容,因此督导反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是限制督导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高职院校的督导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督导有效性的监督、督导团队的组成、督导工作内容的规定、督导相关表格的设计等都缺乏良好的制度规定,导致督导工作质量优劣很难评价,缺乏促进高职教学质量效果评价的量化标准。

7.督导表格设计不科学,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的督导表格缺乏科学性和特色性,多数分为实训课和理论课的听课评价表,而对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的督导表格分类缺乏,表格的设计单一性导致难以体现各课程的特色性和有效性监督。表格的内容设计也只是流于督导对教师的教学、示范、学生纪律、教学方法等的评价,缺乏学生对于本堂课的认知参与,因此导致督导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三、改进高职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有效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督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对策。

1.制定明晰的督导团队职业资格,提高督导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水平。加强督导教学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专业结构合理、具有高素质的督导队伍是提高督导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水平、保证督导工作科学有效的前提条件。根据督导团队多元化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教学功底、明确的高职教育理念认知、认真公正无私的做事态度能等督导职业资格要求,督导团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由3~5人组成,以防止督导成员个人喜好评价不公或者指导偏颇现象产生;(2)团队组成人员必须包含一名具有教育专业背景的人员、一名课程专业背景的人员和一名具有企事业工作经历背景的人员,以保证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方面得到全面指导和提升;(3)团队组成人员必须具有博士学历或副高及以上职称,或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经历并且有过三年以上的教学经历,以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有效性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4)督导组成员必须具备认真、积极乐观和公正的做事态度以及和被督导的系部组成人员无经济利益关系和亲属关系,以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公平性。

2.拓宽督导教学工作内容,强化实践环节的督导。高职教育其实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充分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形成过程的督导,特别是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实践教学的方面有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目前督导对于实践教学的督导仅限于校内实训课堂的监督指导,而对于校外顶岗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督导基本上形同虚设,因此对校内外教师对顶岗实习的指导情况、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以及毕业实习的学习情况等,都应该加强督导力度。顶岗实践环节的督导要占总督导比例的50%以上才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因此,对于顶岗实训重点督导顶岗实训岗位设立与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性以及职业规划、职业认知指导和职业道德指导效果等;对于毕业论文,重点督导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毕业实习,应重点督导学生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自我发展规划能力的培养,并广泛听取和征求各实习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使毕业实习教学更贴近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3.改进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督导的工作工具。督导工作方式陈旧,督导工作工具落后是限制督导质量和督导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各种教具的改善和提高,传统的一张听课表加一支笔的督导工作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方法督导。因为督导的知识结构、督导的课堂记录内容并不能详实地再现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情景,因此为了更好、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教师,需要给教学督导配备录音、录像设备,随时可以将教师需要改进和值得学习的部分录下来以在课后交流时作为案例进行应用。这些录音录像设备不仅能够提高督导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为新教师培训提供良好的素材。传统的邮件加口头通知的工作方式方法也亟需改进,如果以每周教学研讨会的形式来进行评价和指导,可以让每个老师在吸取别的教师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吸取别的教师教学教训,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多数老师得到良好的教学能力提升。

4.提高教学督导的教学服务参与地位,强化教学督导在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目前督导工作仍旧存在重“督”轻“导”、重“校内”轻“校外”、重“教学”轻“管理”等现象,造成外聘教师督导不力、校外顶岗实习督导缺失、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督导流于形式,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及系部得不到相应的信息反馈,从而造成教学、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滞后。因此,要充分发挥督导在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加强教学督导对各类课程教师任职资格的指导、实训基地建设资格的指导和外聘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并将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教师问题以及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及时反映给系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并参与到各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中去,改进现有的教学制度、人事任职资格制度及基地建设相关制度的不合理性,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逐年提高,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科学化发展。

5.改进督导表格的设计方式,突出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目前高职院校的表格设计单一性导致难以体现各课程的特色性和有效性监督,表格的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对教师的教学、示范、学生纪律、教学方法等的评价,缺乏学生学习效果体现以及教师教学内容质量体现。因此必须改进督导表格的设计方式,将现有的督导表格一联制改成五联制,分别为一张督导联、一张教师联、三张学生联,设计内容中除传统的文字性描述评价外,另外加上课堂内容摘要、课堂内容关键词栏,分别由教师、三名学生和督导填写,从课堂内容摘要和关键词中找出教师要传达内容和学生接受内容以及督导要监督指导内容的一致性,从而更加科学地评价一堂课的授课效果。督导表格中还应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建议栏,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建议更容易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所提升。

总之,教学督导工作是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高职院校不断出现新特点的过程中,只有重视教学督导工作的改革,健全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中的监督、指导作用,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君.美国现行教学督导系统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7,(07).

[2]Chad D.Ellett,Charles Teddies. Teacher evaluation,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perspective from the USA[J].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2003,(1).

[3]Jack J,Diane SR. Ten big effects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n public schools [J]. Phi Delta Kappan,2006,88(2).

[4]何玉玲,袁桂林.美国教育督导的特征及其变革趋势[J].中外教育研究,2008,35(10).

[5]黄葳.我国教育督导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09,(12).

[6]李建民.新世纪日本教育督导改革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206(7).

[7]陆群.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体系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0,(14).

[8]朱继洲.开展自主教学督导,因校制宜建立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

[9]赵元英.略论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的构建[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2).

[10]王红峡,王宏伟.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

[11]韩红利.教学督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12]周安福.论示范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7).

教育督导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民办院校 教学督导 工作机制 队伍建设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民办院校的教育质量成为院校生存的重要基础,因此,保障教育质量比以前更加重要。在这种体系中,教学督导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革新教学督导观念

民办院校教学督导应当及时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革新督导观念,熟悉督导环境,以求适应新要求、新形势,提高督导工作的质量。

1.转变精英教育观念,提倡大众教育观念。

民办院校的教师应当适应大众化的教育环境,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有的教师认为现如今的学生基础差,这是观念上的错误,这些教师还在以传统的精英标准看待学生,而对于大众化的教育没有足够认识,教师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在学生的基础不如从前的现状下,教好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学督导首先要改变自己精英教育的教育观念,将其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考察教师时,不仅要看教师是否将课程教好,还要重点关注教师是否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本科教学要着重进行督导,对于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严格把关,包括考察新进博士学位的教师是否能过教学关。

2.转变督导外延式教学,提倡督导内涵式教学。

在督导中,将重视理论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卓越计划特色专业及本硕连读等方面要加强督导。因此,督导专家的工作不能停留在听课、批阅试卷和论文层面,还要对于学生的实验、课程计划和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检查。一方面检查学校是否落实了这些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检查教师是否进行了指导,最后检验学生实践的效果。

3.转变督导传统教学,提倡督导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向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学督导应当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熟悉网络教学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能够评价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效果。当然,应当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督导有责任引导教师把握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和学生的互动方式,强化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督导模式

在高等教育新要求和新形势的背景下,教学督导应当及时创新模式,保证教学督导的质量和效率。

1.现场督导和远程督导结合。

所谓现场督导,是指在课堂和实验室听课,实习现场的检查,进行试卷和论文抽查,等等,这是传统督导方式。远程督导是指通过网络进行评审,通过多媒体进行听课,远程调阅资料等。由于督导的力量是有限的,同时指导和上课的教师很多,现场的听课面很小,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监控听课,则可以听到多位教师的授课,同时可以利用督导进行集体听课,对于不同教师的授课可以进行点评,找出相同的问题及各自特点,方便及时地交流和总结,同时不会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目前,许多民办院校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多媒体监控中心,因此,远程督导是一种十分方便有效的手段。

2.督导和督管相结合。

对于督导,部分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督导的工作就是检查并督导教师教学,其实不然,在教学中,许多问题并不来自于教师,而是教学管理和设计上的问题。培养方案没有迎合现代社会的新需求,教学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以及教学管理上的纰漏,都是教师所不能改变的。此类问题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比教师授课所带来的影响要严重。因此,教学督导应该着眼于民办高校教学顶层设计,着手于督导教学管理。

三、建设高素质督导教学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督导教学队伍是有效监督的前提,在高等教育变革的前提下,有效的监督有助于将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有利于建立监督机制。

1.教育主管部门督导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教学水平评估制度,一方面促进政府在高等教育上加大投入,改善了办学的条件,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学管理和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一些学校也存在应付评估、弄虚作假的现象,评估专家到学校进行检查时看到的不是教学常态。如果教育部能够成立教学督导团,就可以随时对教学情况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省级的教育管理部门同样可以建立督导团,多数民办院校有自己的督导专家组,这样就能上行下效,形成良好的教学督导教务。

2.民办院校二级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

读书高校建立了教学督导组,其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教学秩序上都起到关键性作用。但是,民办院校的二级教学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面对较大的办学规模与质量工程的要求,单凭校级的督导力量是不够的,还有许多跨专业的督导,这就导致其督导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从而影响督导的效果。

要想解决二级督导带来的不足,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校内的二级教学单位的督导组,从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出发,对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设计、规范和授课进行督导,让校级的督导专家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增强督导力量,又能让督导的内容更加细致。

四、结语

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其人才培养和改革任务更是不断革新,教学督导的工作方式和机制及思想观念和组织形式等也不断创新。要使高校的教学质量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督导应当更具行政指令性、执法严肃性和专家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李珊珊,杨研,张雪娟.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

教育督导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只有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积极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合理、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不平等、教育督导方式不科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督导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使其与我国的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以适应教育督导实践的需要。

一、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

1.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

衡量一个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就是考察该机构的层级关系是否清楚,是否符合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的原则,避免多头领导与多头指挥。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虽然在形式上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实际上却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其初衷是在“督政”时由人民政府指挥,在“督学”时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指挥,兼顾“督政”与“督学”两方面工作。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常使教育督导机构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很难处理,导致教育督导机构难以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鉴于此,应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的体制,推行教育督导委派制,教育督导部门应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同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在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首长领导下,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工作、互通情报。这样,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直接受人民政府管辖;在教育督导业务上,教育督导机构受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与教育行政部门并列,教育行政部门以实施和执行为主,而教育督导部门以评价和监督为主。

2.合理划分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机构专门负责监控任务,行使国家督导教育的权力,对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上进行反馈、参谋,其工作内容是广泛和综合的,但不参与日常行政工作的推动和执行。教育行政机构则专门负责决策和执行任务,行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由于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性质、任务、职责范围各不相同,工作的角度、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划分彼此职责,做到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教育督导机构在督导检查前应与教育行政机构沟通信息,交流工作计划和安排,努力做到在工作内容和时间上不重叠。教育督导机构应主动邀请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同志参加教育督导检查工作。包括对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回复意见、督导报告、督导通知书等督导检查的结果,教育督导机构要主动听取同级教育行政机构主管领导及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人的意见,力求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以形成正确的督导意见。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各自了解和掌握的基层工作信息和动态,对一些重大的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评估与分析意见及准备采取的对策,要定期互通情况,交换意见。

二、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

1.更新思想,确立教育督导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优劣,造成教育督导人员与学校、教师的矛盾与冲突。借鉴国外教育督导的有益经验,我们应更新教育督导观念,确立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为此,必须改革凭借等级的职位和权力进行督导的旧观念,以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以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必须改革单纯以检查监督或奖惩为手段的旧观念,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真心实意地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重视教育督导过程中教育督导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教育督导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协调与合作的过程。督导主体只有发动督导对象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随意性。现代教育督导不应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应用文件、指示、指标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应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应以合作意识、内行的指导或辅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这样,“督”与“被督”之间才会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最优结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广泛听取督导对象的意见,与他们坦率真诚地交换意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鸣,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认同”感,激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督导过程成为共同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过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

1.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确定教育督导职务系列

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对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获得资格的程序、在何种情况下取消其资格以及资格获得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督导人员的职务系列。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的设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在充分征求劳动、人事、编制等部门意见的前提下,在不违背政策与职业分工原则的基础上设立。在设立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时,应充分考虑教育督导人员兼具行政与专业的性质,适当兼顾两者的特点,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2.强化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教育督导专业化是教育督导人员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连续过程,教育督导人员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专业化的内在动因。教育督导人员应对自身从事的督导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培养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教育督导队伍的整体建设。为此,要适当加强对教育督导专业精神的宣传教育,营造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发展的氛围,为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

转贴于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式方面,应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为着眼点,既可以与高等学校合作搞培训,也可以安排教育督导人员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还可以实行“当地为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区分不同从业人员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督导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督导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帮助;在培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应结合工作实践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和研修班,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育督导人员养成边工作边学习、积极自学的习惯,使“工作——学习——研修”一体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

四、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

1.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形成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过程的督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岗位、每一阶段,而对活动的结果则较少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小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边施教边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和调整教育目标;终结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结果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这种督导不能改进本期工作,只能提供本期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它对下一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鉴于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各有优缺点,在对中小学校的教育督导中,要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如果只从结果督导的角度衡量一所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质量,就难以很好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因为结果是既成事实,不能改变。因此,教育督导除了考察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还要考察其活动的过程,了解其原有的基础,从而准确地判定督导评估对象的进展状况,对活动结果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2.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

静态督导就是对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督导,如,对学校的校舍、设备、经费、现有领导结构、教师的素质、学生的质量等的评估;动态督导就是对学校正在发展的运动状态的督导,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现有条件的运用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和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师生积极性的调动等。

静态督导是对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督导,评价学校的已有成绩;而动态督导则是评估学校在已有条件下是如何运动发展、如何运用已有条件创造最大价值的。静态督导和动态督导在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静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及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就会影响督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进行动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发展和被督导对象的人为努力程度以及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

3.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

定性督导是对事物的质的确定,即根据督导者的认识和经验对被督导者的状况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客观方法定量描述的因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定量督导是对事物量的描述,即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督导,其特点是资料翔实可靠,分析客观精确,因而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效用既有许多可测性,又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教育督导中,对于能量化的内容可以做量化处理,而对于一时难以量化的要素,则不必勉强量化,可以只做出定性分析。如果一味追求量化,势必使督导有失科学,并可能挫伤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

4.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

定期督导是以中小学的教育周期为时限进行的督导,如,学期督导、学年督导等,其特点是系统全面,结果可靠;经常督导则是在学校工作进行中,随时组织专项的督导,如,课堂教学督导、体育卫生督导等,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推行。为使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正常、持久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平时可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经常性的、小型的单项督导,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定期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