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9:10

模块化教学论文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重塑;实践教学

1项目化教学的兴起

伴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别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而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1]。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蕴涵于工程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现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效果更为显著[2]。目前,江苏省的多所本科和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在部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论文。

2在推进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吸收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能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时刻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对照,这样的教学形象又生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毕业生,俗称高招和单招。高招的学生,理论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实践教学很少,因此需要一定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融入到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中。而对口单招的学生,因为经过中专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往往只做不想。这是我们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这样学生会养成依赖性,原本三人一组的团队,有时候只有部分同学在参与。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3高科技企业生产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推进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的实际相吻合,因此在课程重塑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参观西门子南京数控中心和南京康尼公司我们发现,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熟练程度不同和工作态度的差距等不良因素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问题,这些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在西门子数控中心某生产基地,公司让三个员工组成一个“模块”,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模块。三个人分别负责生产、检测和包装,各尽其责,并且在产品完成后注明生产者,一旦总装后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快速明确责任人。“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员工责任明确,责任心大大加强了。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格局说明这样一个概念,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每一个细节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线性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以及产生出的电路高度集中的电子产品。但在今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在从流水线式向模块化式转型,电子产品模块化已非常显著(计算机整个电路由主板、声卡、显卡和硬盘等模块组成),这些都说明了此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到每个细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方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和分析,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实践学习方式,是可行的改革方式之一。

4“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

4.1“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推进课程重塑的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相对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死搬硬套的项目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甚至会给后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来困难。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依然保留,而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成“模块式”,在这部分实践教学里培养学生做项目的最基本能力。

4.2“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思路,是将一个整体化的实践教学划分成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参加实践的学生有明确分工,工作内容在一个单元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尽量消除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依赖性。

下面以数字电子技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为例,介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方案。我校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曾采用两种主要教学方式,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设计,另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制作。第一种教学是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种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往往变成了教师讲原理,学生做焊接。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将数字钟电路划分成五个单元:清零电路、调时电路、时基电路、报时电路和显示电路,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制作过程,每个学生承担不同工作,大多数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在电路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第一个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的任务虽然有责任人,但作为起始阶段以协作为主,其后的任务和第二个电路的设计内容可以同时进行,任务主要靠责任人独立完成。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总体制作,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协作,但一些工作必须明确分工独立完成。为了避免小组间的依赖性,还可以要求不同小组选择五个不同的电路作为设计的起点。

5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实践教学主要具有三个特点:①培养了学生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使用、电子制图和电路焊接与调试的综合能力。虽然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可能熟练掌握技能,但对电子产品特作的整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参与,可以在以后的项目化教学中强化这些技能,避免学生学了知识却不知道能干什么和怎么用。②淡化了理论的理解,强化了实践的参与。模块化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一切性和完整性,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整个电路的原理和参与整个电路的焊接,而是自行设计和制作部分电路,这样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践过程中分工和责任明确。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以往实训中出现的“一人作,两人看”的现象,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针对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行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在保留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实践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识别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表,有了初步的参与项目的能力,在理论教学和项目化教学间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如,学生分组但个体任务明确,也已经被借鉴到项目化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2篇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一直以来是职业院校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也是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理论和实训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实训课程往往只是形式,是理论课的附属,达不到真正的目的和要求。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理论学习的目标直接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技术等级要求,以焊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焊接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焊接专业基础知识、焊接专业知识和相关焊接工艺知识),按照焊接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焊接理论教学和焊接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是同步进行的。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学生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先讲授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训实践操作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同时还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模块课题的操作水平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接电弧焊差,有的学生焊条电弧焊操作水平高而气保焊差。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来灵活调整模块学习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强化弱项。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学生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实训时与其他学生比较也会产生紧迫感。操作能力强、领悟快的学生可提前选修其他实训模块,对于学习散漫的同学也可起到鞭策作用,逐渐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焊接实训教学模块的建立

焊接模块化教学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体系,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模块。教学模块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不断积累,需要在实训教学中不断反馈更新,不断探索、创新。

2.1确定模块。将不同的焊接实训课题分成一个大的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设立小模块,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

2.2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根据模块内容,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2.3每个模块能力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可适当设置高目标模块,以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4注意模块的更新,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淘汰旧的不实用的模块,创建新的模块,实训模块使学生掌握实用可行的技能。

3焊接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师资问题

模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教学理念更新、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法更新”的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需要理论精、操作熟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巧,还能及时解决现场随时出现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又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

建设一支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于原来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师,要求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对于原来的实训指导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进一步掌握这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师。

3.1校内交流式培训。即通过制定阅读书目并开展交流讲座、辅导讲座、观摩听课的方式,大力开展培训,主要是转变教育理念和提高教学方法。

3.2脱产上岗式培训。即暂停校内教学任务,将教师送往相应的工作岗位见习,主要是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能真正和实践结合起来。

3.3带队实习式培训。学生进工厂上岗实习时,安排带队教师同往,既负责实习生管理,又随实习生接触实际工作,强化了自身综合素质与操作技能,并将之应用到本院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

4模块化教学与校企合作

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今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教师调研、“老生”反馈、企业需求告诉我们:要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就必须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践动手能力。我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与南通市多家大中型企业都有“订单式培养”合作,应该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将焊接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的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应该加强与“订单式培养”企业接触、沟通,在新生入学初,请企业派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参与“订单式”新生的面试与考核,与基本符合用人要求的学生签订订单,组建焊接专业“订单”班。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经营管理认真研究,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对于知识的要求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共同商讨理论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置,将实训模块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实训模块内容。在模块化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获得相应技能证书。以便学生毕业后就能持证上岗,增加就业竞争力。

5总结

焊接专业实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使实训模块反映企业需求,使学生获得从业技能,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焊接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南通市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2]许志安主编:《焊接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中国职业培训与职能鉴定培训网.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3篇

模块化教学就是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块设计,对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常用于高职教学中,但在本科音乐教学中却比较少见。模块化教学可以促进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模块化教学对学习的个别化十分关注,其价值取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围绕着职教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教学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首先对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随后阐述了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职教模块化;本科音乐教学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

组合归类或学科知识分解的教学模式就是模块化教学的本质。所以,教师需要以音乐学科为核心,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统筹考虑模块进行的先后次序、模块学时、模块课程内容等。以模块课程知识和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依据,模块关系其实就是逻辑递进型,在设计和安排课程的过程中要将层级关系体现出来,例如先进行乐理课,在进行和声课,随后为曲式课,最后上配器课,从这一流程中就可以看出一种线性递进关系[1]。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交叉混合关系,在模块中设置部分课程时需要按照必修顺序进行,在进行模块学习时要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进行吸收了解,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课程之间没有联系,在进行这些课程学习时没有学习次序上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选修或必修。补救教学、期末测验、教学活动、学习资源、教学目标、前测验以及模块课程目标都是完整的模块化教学应该包含的内容。以本科音乐教学目前存在的专业课课程设置为目标,教师可以按照模块归纳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将其分为音乐素质拓展模块、音乐实践模块、音乐专业课程模块以及音乐基础理论模块四个部分。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进行模块选择之前,需要对进行每个模块课程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其明确的时候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其归纳教学内容实际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为依据进行的。教师可以以学生主修的专业为依据,根据其主修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难度的基础理论模块的设置,如果学生主要学习技法,教师就可以对其理论模块的难度进行降低,缩短其学习周期,从而使其能够轻松完成课程目标[2]。如果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理论作曲,其所学习的理论模块就会相对难度较大,这种难度较大的理论学习,能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部分特殊和个体的知识需求,可以将选修内容在素质拓展模块供学生选择。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能够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个人独立学习,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这种自主性强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经常进行主题探讨、演讲、小组讨论、整理阅读学习资源等,能够大大增强其团队意识和主动性。在一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完毕后,学生若想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就可以借助期末测验来实现,如果没有顺利通过测验,则需要将这一模块重新进行学习,或者继续学习下个模块,从而将自己的预期目标实现,因为学生能力的高低并不能靠分数进行判断,测验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措施提升其学习方法[3]。

二、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块化教学一般会针对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目标,将其作为单元模块,使得教学以模块为中心进行,教学的主体为学生,主导为教师,教师在进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其作用主要为引导、示范、协调以及组织等。其在操作训练与理论学习间寻找到了最适合的切入点,又结合了操作训练和理论学习。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作为单元教学,之前的音乐教学过于单一,其教学都是以分类的知识点为依据进行的,各单元间的关系属于知识迁移、继承关系,其基本上属于线性逻辑序列。专题、主题的知识集合教学为模块化教学的基础,技法模块、教学与模块、表演模块等都可以以模块的教学目的为中心,进行学习材料的组织。模块间的存在的联系既可以是平行并列的关系,也可以是线性的逻辑关系,其具有更加灵活的结构形式[4]。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为传播知识,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十分强调,但却容易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予以忽略,但模块化教学对学习的个别化十分强调,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十分关注,教师则作为一个学习资源提供者、激励者以及诊断者存在于学生周围,能够使得学生将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其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本文就职教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构成与实施过程,随后分析研究了模块化教学对本科音乐模块课程教学的启示。在本科音乐学科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以音乐专业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科专业特点为依据,能够尽量扩大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前景,将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设计出来,将其进行推广,从而对音乐学科的专业学习起到促进作用[5]。

作者:范菲 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邵一江,刘红.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58-63.

[2]张业茂.高师音乐课程改革的新途径——音乐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大众文艺,2011,03:273-275.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

当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迅速,职业岗位变化不断,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受从业者的语文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要求口才交际、应用写作、信息处理、语言理解等能力。因而课程的内容选择设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兼顾专业教育的要求,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而模块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应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就业需求。因而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实现模块化教学,可以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与专业更密切的结合。

一、课程体系模块化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实用口才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文学阅读欣赏模块。其中,实用口才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业时的口语交际的需要。应用文写作,主要是通过应用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文学阅读欣赏主要通过精品范文的讲解分析,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表达、阅读、写作等职业语文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处理事务、交际应酬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文思想、职业素质,以达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大学语文教学要突出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所取舍,而把应用写作教学、口才教学放到更突出的位置,同时改变单一的传统模式,采用多种模块式教学方法。具体措施: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专题模块来进行。专题内容可以实用一些,浅近一些,丰富一些;教法的选择可以丰富些,灵活些,多样些;学生的活动形式,自由讨论的机会可以多一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写作和说话等语文应用能力上。同时,要用开放的眼光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体现“大语文”教学的前瞻性特点,要面向未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后就业所需,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将某一大模块和专题按一定教学思路整合为若干个模块,譬如理论模块、问题模块、实践模块等。理论模块是集中体现知识的系统及其相互关联的知识的集合;问题模块是能够引导探究知识本质并进一步拓展知识广度和提升学术层次的问题组合,包含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和解决;实践模块是锻炼与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达到光、声、影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模块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完善了课题式研究的教学方法。首先以班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小课题,接下来,每个小组负责其中的若干课题(各组选题分为必选题和自选题),分头研究后形成讲稿,最后在课堂上宣讲与讨论。教师则作为评价者,同时也负责对学生的研究查漏补缺和拓展。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其收集、查找、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做合一”。

四、考核方式模块化

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式,是促使大学语文突显应用性的有效方式。大学语文内容的考核不仅要借以反映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水平,同时要达到“练兵”的实用目的。

具体措施:把基础常识的考核与实践能力部分的考试分开进行,其中基础常识部分作为必考内容,而实践能力部分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选考。考核分数也可以模块式量化,比如写作内容的考核形式可以采取随堂考试、实践、平时写作成绩等多种形式。随堂考核占20%,主要考核学生对写作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及运用情况,且在考试类型上以结合实践的案例题为主;实践部分占30%,主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重于应聘介绍、办公接待、各类活动参与等方面;平时写作成绩占20%,由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写作作业成绩综合平均而来;期末考试占30%。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可能没有真正参与,坐享其成。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的随堂考核中,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策划、安排研究事宜并拥有考核的权力。每次课题研究都形成一次独立的考核,包括组长评分、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三项,把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考核的重要。

当然,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绝不会因为使用了某种理论和方法就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因此,要想取得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蓓蓓李忠明陈园园气象特色院校大学语文教改革探索[J]语文学刊2013.11.

[2]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3.

[3] 薛滩王军红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互融合与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 2008.10.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改革;教学实施

一、《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在我院的改革情况

一直以来,我院的《中级会计实务》采取的都是以教师主动教授为主,以学生被动接受为辅的传统授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难以满足企业对经验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职业类院校的教育特色,我院于2008年开始对《中级会计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中级财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即采用了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的模块化模式。(1)《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构建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全面学,教师启发教、辅助教、因材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我们设计《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的基本理念。(2)《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方法。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对《中级会计实务》的改革也就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面实施全新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模块式模式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实训来总结理论组织教学,形成了理论知识点与手工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全面的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教学模块。(3)《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的考核方案。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考核课程的质量与效果的最直接途径就是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也是是教育改革者与教师获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课程模块”中的每一模块的教学完成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一模块都有各自的中心,有确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结果。因此,《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后,其考核要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功能,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4)《中级会计实务》课程模块化教学框架构成。针对《中级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结合各业务的特点,分别开设: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11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置若干个子模块,以任务驱动设置若干教学单元。

二、模块化教学实施的成效

(1)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模块化教学,解决了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难的难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体验真实的工作状态,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手工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会与人合作”、“会探究”的基本技能。(2)模块化教学使每个教师成为专家。模块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与方向的掌握者。在实施模块化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宏观层面的对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三个层次的编制,还是微观层面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制作教学媒体、编写教学资料,教师不可替代的是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根本。(3)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在同一时间开展多个班级不同模块的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设备的利用率。(4)解决了传统会计教学相对封闭与现代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的矛盾。“课程模块化”将会计课程内容分解为小的课程组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从其内容上来说,模块是围绕着某一个或某几个主题展开的,这样就有利于适应时代变迁和会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时地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

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我院会计系的教学中还只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另外,目前我们还只是在《中级会计实务》这一门课中实现了模块化教学,其他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推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邓朝霞.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探讨[J].职教论坛.2007(3)

[2]吴必尊.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J].2008(5)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小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61-01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组社会工作》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关于它的教学方法历来受到一线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背景经验不同,对于课程的理解以及实施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针对同一门课程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为我们改进并优化小组工作课程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小组工作课程形成比较统一规范的教学方法制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工作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以众多研究者的成果以及自身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与改革的经历为基础,提出小组工作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这将将更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教以及学生更好地学习小组工作课程。

一、小组社会工作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其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结合案主的需求、分析案主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小组服务方案、并能具体实施、评估小组活动效果等的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一线社会工作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突出特点是既强调理论的学习,又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小组社会工作》课程多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先理论,后实践,教学上基本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务操练为辅,此种教学方法在知识的传授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在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中,大多突出对理论或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实际的操作中,弱化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部分,致使教学过分的强调了某一部分,过分强调理论亦或者过分强调实践运用,前者熟悉小组工作的理论,坐而论道,后者容易把小组工作简单的理解为就是做设计活动就是做游戏,只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小组工作方法的本质规律,两者都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目前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到了小组工作方法的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却不能把这些珍珠有序的串起来。

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将有助于将小组工作课程散落的珍珠有序的串起来的问题。模块化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把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内容之中,真正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能力体现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块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每个模块基本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把技能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在在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之间找到最佳切入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训一体化。通过模块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实务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小组工作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小组社会工作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

模块化教学模式与现有的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将现有理论知识分解到各个模块中,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为此,笔者根据模块化教学的性质和小组工作课程的特点,将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框架设计为:小组工作基本认知模块、小组工作体验模块、小组工作方案设计模块、小组工作技巧模块、小组工作评估模块等五个部分。各个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的先后次序。每一模块规定一个基本学时,教学依照这些模块的内容特点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法的设计。

(一)小组工作基本认知模块

基本认知模块是小组工作课程的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小组工作方法的概念、功能、种类、适用范围、发展历史、价值伦理、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运用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经验,结合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实际运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对小组工作方法的基本认识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渴望。

(二)小组工作体验模块

这是近距离体验小组工作方法魅力的相对独立的重点模块,其目的是在上一模块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阶段,亦如教学生游泳要下水一样。在此模块对学生进行六单元的个人成长小组活动,此模块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小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小组,感受小组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小组本身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理解小组工作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经历初期的兴奋、合作、焦虑;中期的矛盾冲突、团队和谐与问题解决,后期的能力建立以及效果巩固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小组工作带给自己以及身边人的改变。学生写每一次小组活动个人总结,每一次活动开始前以及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小组工作阶段的特点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概况,让学生有一种从实践中感悟理论的感觉。这一模块,在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结构化的小组完整过程,一方面,增加其参与的积极性,感悟个人的成长;另一方面,体验专业性,为后续小组工作技能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小组工作方案设计模块

小组工作方案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以致用模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份合格小组计划书的撰写要求与方法。在这一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需求评估,分析案主的问题,科学的设定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此部分教学结合案例集中教授小组工作相关理论特别是小组工作模式在小组方案制定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指运用小组动力学及小组的工作等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一模块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让学生掌握需求评估的撰写方法、理解小组活动对于小组方案的重要性,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活动、设计合适的单元计划、设计评估方案等。这一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的集成模块,也是小组工作课程学习者学习与掌握小组技能的支撑模块。

(四)小组工作技巧模块

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实务为主的模块, 一方面传授小组工作的基本沟通技巧;另一方面,传授小组过程技巧。前者主要包括:支持、影响、挑战、情绪疏导技巧、体验活动带领技巧、沟通模式运用技巧、特殊组员处理技巧等。后者主要包括初始阶段、转换阶段、凝聚和谐阶段、问题解决阶段、巩固结束阶段的相关技巧。此模块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其目的使学生充分体验并尝试运用小组工作各项技巧,初步具备小组工作的操作技能。此模块教学过程中,既采用实验室模拟形式,同时,也动员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进行课下实践,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积极引导学生课下独立完成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新生心理成长小组的实践活动效果良好,在小组工作技巧的学习上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增强了自信,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这个活动是在合作学习小组的通力配合下、在授课教师的督导下完成的。此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能够真在看到小组工作的作用,并能感受到自己专业上的成长。

(五)小组工作评估模块

小组工作评估的能力在社会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如何。评估环节是小组社会工作实务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在教学中常常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评估之所以单独成立一个模块是希望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养成评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评估设计以及基本的评估方法。此模块主要包括小组评估的概述、小组评估设计类型、评估工具的选择和资料收集分析、评估报告撰写等内容,该模块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通过此模块的重点训练,将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四、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小组社会工作》课程采用了模块化教学,从实施过程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模块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能够自觉的在课上与课下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也渐渐内化为学生专业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小组工作的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使散落的珍珠能够有序的串联起来,在课程学习中提高了专业能力。

第三,促进授课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实现有效的模块化教学,需要走近学生,需要不断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0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学校,具有培养周期短、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等特点。而会计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强的经济类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各大高校开始扩招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企业所需会计人才。高职高专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具有的最大优势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通过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模式使得这些专业人才在进入社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服务。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的必要性

1.从学生角度的必要性。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便是希望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日后能在进入社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我国的教育制度重视素质教育,通常理论为主,容易忽视实践,会计属于经管类文科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在企业中它又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完善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时,也要重视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会计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会计操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通过模块化实训将其细分,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会实际操作,为未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奠定基础。

2.从课程角度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高专开始根据企业需求来培养人才,很多文科类专业一改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引入课程设计、实验等操作性强的课程。从课程角度考虑,会计不仅应设置理论课程,还应开设相关课程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为优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可通过设置沙盘模拟、点钞大赛、理财我最牛等相关竞赛来吸引学生参与,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课程设计中操作性课程较少的缺陷。

3.从教师角度的必要性。高校在招聘教师时主要看重其专业和学历,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老师一般会选择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会计专业人才,而实际上,这类人才刚从校园出来,往往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将模块化实训很好地运用于会计专业教学中。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的同时,要求也增高了,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证书,过去考取该证书时基本均为纯理论知识,而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加入了会计电算化,考察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可见,会计的实操能力越来越受国家和企业的重视,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会计模块化实训的教学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训偏重会计核算。会计专业可分为出纳模块、会计模块、成本会计模块这三大模块,高校在会计模块化实训中偏重会计核算模块,而忽视了出纳、审计等模块,高职高专更多的是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因为会计核算是会计操作的主体部分,也是难点,高校重视该模块并无不对,只是不应该以偏概全,一味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一些基础会计操作能力的实训。例如,很多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后会计核算能力不错,但一些基础的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的登记都不符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这样不利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细心、规范等素质,不利于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实践。

2.校内实训岗位不清。高职高专的实训一般是通过相关教师发放一些实习资料,一般选取某个企业一个月内的经济业务材料,学生在实训期限内要完成从填制、审核凭证至编制会计报表独立完成一整套核算程序。由于实训条件有限,教师和学生对实训课程也不及理论课程重视,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分工不明确,造成一人多岗的混乱局面,学生既是出纳又是销售人员,可以学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却不明白岗位之间的分工和衔接,不利于在企业中进行实操。通过这种岗位分配不清的实训课程,学生也许会对单个的凭证、账薄、报表有一定认识,但对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如何动作、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凭证如何传递、各岗位明细职责怎样却感到模糊。

3.校内实训条件薄弱。高职高专的实训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对学生要求较低,造成学生和老师对实训课程的不重视。虽然,现在大多数高职高专开设了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实验室,但往往实训条件薄弱,设备少,无仿真效果,只提供几张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并且资料陈旧,有些实训资料已使用多年,与现行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已不相符,而且内容简单,能全面涵盖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实训资料比较少见。因此,这种不完善的实训条件导致这种模块化的实训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不能从实训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积蓄力量。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策略

1.以岗位需求规划实训模块。高职高专的实训设计往往过于模糊,只注重会计核算方面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为提升实训的效果,高职高专应将会计专业实训模块分为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实训模块、岗前实训模块分别进行实训,对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实训课程。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主要是点钞、数字书写、传票翻打和记账技术,这些看似简单的基本技能实际上是会计实训中很重要的基础技能,也是会计操作中容易忽视和出错的地方,高职高专加强这方面的实训,可以为学院打好基础,为学习更深层次的实训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实训模块主要包含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费用岗位、存货岗位、收入利润岗位等细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通过将会计专业内容进行细分来分步实训。岗前实训模块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的一整套实训内容,将细分的模块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包含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2.根据实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训形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实训内同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实训形式,比如课内分散实训、模块集中实训、校内专业综合实训。课内分散实训是针对一些基础会计操作的实训形式,通常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理解,设置这种小型的实训实验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知识时,可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凭证填制和审核来加深理解。模块集中实训,是在完成理论教学后,统一针对某一模块进行实训,范围更广,会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校内专业综合实训是通常在完成整个会计理论教学后选择的一整套会计实训,相当于一项仿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选择“多师型”教师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内容丰富,通过会计模块化实训可以将其细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在将课程细分的同时,教师也要专业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选择“双师型”模式,即理论知识老师和实训知识老师。实际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会计模块都是丰富多样的,高职高专只有通过专业细化,在不同模块的实训中提供更为专业的教师。学校可通过聘请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进行某一细分模块的实训课程教学,一方面节约了教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企业岗位和需求来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多师型”除了可以通过聘请更多的专业教师外,还可以通过提升相关教师的能力来使某一教师担任多模块的实训教学,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的理论技能实践,还要积极地到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挂职实践,使自己具备多种岗位技能,以便可以在实训时指导选择不同模块的学生。

4.学校要能够接受模块化实训模式的理念。会计专业是实际操作较强的专业,传统教学中学校也会设置一些实训课程,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往往是根据会计专业的内容划分,比如财务会计的模块化设计通常会划分为理论模块、知识模块和岗位技能模块。其中岗位技能模块通常又会被分为:出纳岗位模块、材料岗位模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收入模块、利润模块、成本费用及总账、报表模块等。这些模块均为会计实训内容,但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现代社会所需的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除了要对会计操作技能进行实训,还要结合实训中岗位所属行业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实训内容,根据行业特点来实施会计工作,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要完成这一转变,学校要从实训设备、资金投入、合作企业选择等各方面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提升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的成效。

会计专业虽属文科类专业,但也是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将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会计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充分发挥会计模块化实训的成效,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以岗位需求规划实训模块、模块化校内实训的环境配置、学校要能够接受模块化实训模式的理念等策略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完善其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训模式的实施,实现其最终目的,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黎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J].职业技术,2013,(1).

模块化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物理教学 模块化 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25-02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新课标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市级立项课题“中学物理教学的模块化及流程设计研究”以新课标为导向,立足实际教学需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以教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吸收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改进教学模式及方法,提高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使中学物理教学获得新的改进和提高。

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块化思想的引入

1.理论溯源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是被动复制式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理论也指出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无论如何特殊,总是需要在学生头脑里进行建构和组织的,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自觉、主动、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2.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第一,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老师讲、学生记”为主,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则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自主式、探究式的思维习惯没有养成,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建立“题型库”上,解题过程成了“核对”题型,如果没有“检索”到类似题型,则会导致解题失败。这是典型的机械式、存储器式的学习,无法找到“智能型”、“探究式”的影子。

第二,应试教育与传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要求较低,师生均不重视探索科学的方法、能力、兴趣与热情的培养。

第三,受权威和标准答案的束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缺乏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被动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人格塑造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受到影响。

3.模块化教学思想的引入

鉴于上述理论与实际的原因,笔者将模块化教学思想引到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中来,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块中,目的是通过新的模块化设计达到以下效果:(1)通过有针对性的模块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价值观,焕发科学精神。(2)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方式与手段的合理组合,使学生走出“死记硬背、被动复制式的学习”的怪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充满活力和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二 流程设计思想的引入

1.理论与现实

教学论指出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特别要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流行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流程通常是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学生交流——教师评述、讲解和结论——练习巩固等。总体课堂教学板块可归纳为:导入部分——新课部分——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等。这其中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探究精神等环节的设计,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流程设计思想的引入

结合理论与现实,本流程设计定义为“穿行”于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教学程序和活动安排,即各模块内部的学生组织、内容设置、活动项目及时间分配,各模块之间的教学行进次序等。此外,本流程设计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本流程设计吸纳了传统中好的教学流程的片段,如导入式、渐进式、目标推进、及时巩固等,吸收了国外教学流程设计中学生自主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合乎教学规律的教学流程中获取知识,生成愉悦的情绪,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中学物理教学模块化与流程设计的统一

笔者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研习,将教育理论与教学现状充分结合,吸收了“整体感知、提出问题”;“问题引领、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抒发感悟”;“整体收获、归纳总结”;“达标检测、应用扩展”等模块化教学思想,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方法步骤、评价方式等,形成适应探究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具体的教学方案,即“模块化及流程设计”的新方案。通过对新方案的实施形成新教学模式下的典型课例,与此同时还将对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并形成系统的素材库。

1.课题设计的目标

本课题将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总分为几个关键环节及实施步骤,简称为“五模块一流程”,其中“五模块”指的是实验模块、素材展示模块、演说辩论模块、问题抢答模块、测评模块;“一流程”指的是这五个模块内部及模块之间逻辑的、循环的推进,其顺序为:实验模块素材展示模块演说辩论模块问题抢答模块测评模块。具体设计目标为:

第一,内涵丰富的模块构思。如实现文字、图表、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实现观察、提问、猜想、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等操作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小论文、讨论、演讲、辩论、练习运用、检测与评价等多功能课堂活动类型的有机结合。

第二,规范灵活的流程设计。流程设计是“穿梭于”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线路”,如果把模块比作一个电路中的不同组件,如电源、开关、用电器等,那么本课题设计的流程就相当于我们设计的一个多用途电路中的电流路径,它可以完成多种情况下的教学任务,实现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应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环节可应对各种物理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

2.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

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题设计的目标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模块设计。模块设计结合了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相关教学资源和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科学合理的整合。

“实验模块”强调对探究实验项目的归类、计划,包括实验类型(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声学、物质属性等)、实验时间安排、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分配、实验主题、实验目标、器材准备、实验报告要求等的前期计划与安排,这便于早期做好如集中实验器材或场地安排等的准备工作。根据现实性与灵活性原理,有些探究实验并不一定受实验室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如参观、户外测量等。

“素材展示模块”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表、图片等的收集、归类和整合,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教师则负责现场解释和答疑等。目的是尽可能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理现象、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故事、渗透于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的应用以及新科技成果等信息,从而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各种物理探究的方法、思维方式、理论成果、实际应用,也为学生获得高尚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大量的“滋补”。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故事为培养学生相信真理、追求真理、不唯权威的科学精神提供了珍贵的借鉴。

“演说辩论模块”要求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或充分接触素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各小组内部经过讨论、交流,并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演说,阐述本组对实验探究的项目、素材展示的内容给出系统观点或完整结论;再通过各学习小组之间辩论与启发,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物质结构等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物理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思考与总结。同时通过此模块的运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辩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主持人”,学生是“嘉宾”,是舞台上的主角。

“问题抢答模块”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包括练习、复习内容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提供各种物理问题,由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抢答,学生答题情况计入小组总分。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的提升,激发学生积极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以及由于自身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而带来的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测评模块”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全面检测,即测评与教师讲解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遗漏,起到纠错或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第二,流程设计。(1)模块内部(之间)的逻辑推进。流程设计包括模块内部的教学程序或安排包含在各模块内部去实施,实施模块内部的内容安排、时间节点、方法运用、逻辑推进等操作事项,还包括模块之间的衔接,即不同模块如何有逻辑地依次推进,如小组合作、分组实验、演讲讨论、问题抢答、逻辑辩论等教学步骤如何在一维时间坐标上进行分布。(2)目标推进原则。模块推进以“目标明确”和“目标实现”为原则。单个模块要有具体可行的目标,以目标实现作为模块间推进的动力。

四 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设计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更是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技术的吸纳和整合,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改革行为。从设计思想的酝酿到设计方案的提出,再到设计方案的实施、反馈、修改和完善,其可行性和效果必将经历一次次的实践检验。笔者相信,只要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必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将以此为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