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模块教学论文

模块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8 03:54:28

模块教学论文

模块教学论文第1篇

应用文写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开始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写作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文种时,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如讲完个人简历和演讲稿,将这两个文种合并训练,让学生上台做求职性自我介绍。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这样使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从书本进入操作性的仿职业环境,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如在训练求职性自我介绍时,模拟招聘面试现场,课桌沿教室摆放为长方形,教师和学生分坐三边,扮演面试官的角色,每位“求职者”自我介绍后,各位“面试官”根据本公司招聘人才的需求,提出问题,让“求职者”回答,根据回答效果和满意度打分。这种模拟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面试场面”热烈,学生既提高了学习热情,又有了一次求职体验,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加强锻炼,提高竞争力,适应职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议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习评价体系,一直不是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从出勤与表现、平时作业、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定。语文教研室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评价秉持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评价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对学生的纸质作业反复指导,直到最后提交上来的是完全合格的作业;(3)期末考试试题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分数比重,提高错文修改和情境写作的考核权重,将考试纳入实践训练,起到学习考核的效果。下一步的努力是建议学院考虑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再适当降低其在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权重,考核形式改为开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研、科研活动

1.教研活动。编写了教改实施方案,指导教师使用模块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组织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学生座谈,听取同行、学生的意见,积极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2.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2014年语文教师参加了两次高职院校公共课改革的学术会议,分别为5月19日的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程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和10月12日的2013~2014年内蒙古高等学校公共课教学改革科研项目重点课程精品教学资源建设(高职高专教育)启动会,会上听取了专家的全局性的改革意见,学习了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并就本学科召开了研讨会,一线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对本院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3.科研成果。在进行教改实践的同时,各位应用文写作教师还积极总结教改经验,形成科研成果,发表在各级杂志上。如冀志杰老师在2012年12月《家教世界》发表了论文《探析应用文写作弊端与对策》;李丽老师2013年1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下旬刊)上发表了论文《高职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初探》;许丽老师、分别在2013年10月和11月的《语文建设》(下旬刊)上发表了题为《高职应用文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高职应用文模块式教学改革设计》两篇论文。张婧老师在2013年12月《内蒙古教育》上发表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这些论文成为我们模块式教学改革的珍贵成果。

模块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模块化;项目化;课程重塑;实践教学

1项目化教学的兴起

伴随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别是借鉴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基础上,而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方案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1]。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蕴涵于工程实践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改变偏重理论教学的现状,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现了实践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效果更为显著[2]。目前,江苏省的多所本科和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在部分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论文。

2在推进项目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吸收了德国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能做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时刻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对照,这样的教学形象又生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但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毕业生,俗称高招和单招。高招的学生,理论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由于高中阶段实践教学很少,因此需要一定培训,才能具备基本的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融入到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教学中。而对口单招的学生,因为经过中专的实践教学的训练,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其中的一部分对理论教学不感兴趣,往往只做不想。这是我们推进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分组的形式,这样学生会养成依赖性,原本三人一组的团队,有时候只有部分同学在参与。这两个问题都是在推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

3高科技企业生产模式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启示

推进项目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的实际相吻合,因此在课程重塑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的与企业进行交流。通过参观西门子南京数控中心和南京康尼公司我们发现,为了解决技术工人熟练程度不同和工作态度的差距等不良因素对流水线上的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问题,这些企业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采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在西门子数控中心某生产基地,公司让三个员工组成一个“模块”,生产电子产品的一个模块。三个人分别负责生产、检测和包装,各尽其责,并且在产品完成后注明生产者,一旦总装后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快速明确责任人。“模块化”生产方式中员工责任明确,责任心大大加强了。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格局说明这样一个概念,要求学生参与实验每一个细节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线性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的是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以及产生出的电路高度集中的电子产品。但在今天,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在从流水线式向模块化式转型,电子产品模块化已非常显著(计算机整个电路由主板、声卡、显卡和硬盘等模块组成),这些都说明了此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到每个细节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设计新的实践教学方式以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比和分析,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实践学习方式,是可行的改革方式之一。

4“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

4.1“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在推进课程重塑的改革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相对比较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死搬硬套的项目方案不具备可行性,甚至会给后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带来困难。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依然保留,而实践教学部分可以设计成“模块式”,在这部分实践教学里培养学生做项目的最基本能力。

4.2“模块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思路,是将一个整体化的实践教学划分成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参加实践的学生有明确分工,工作内容在一个单元内有一定的独立性,尽量消除分组给学生带来的依赖性。

下面以数字电子技课程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为例,介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方案。我校在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教学曾采用两种主要教学方式,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设计,另一种是某个数字电路的制作。第一种教学是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种教学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节省大量的设计时间往往变成了教师讲原理,学生做焊接。这两种方法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将数字钟电路划分成五个单元:清零电路、调时电路、时基电路、报时电路和显示电路,在每个单元电路的制作过程,每个学生承担不同工作,大多数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在电路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第一个电路的设计和仿真的任务虽然有责任人,但作为起始阶段以协作为主,其后的任务和第二个电路的设计内容可以同时进行,任务主要靠责任人独立完成。在这样一个大的项目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产品总体制作,学生之间有相互的协作,但一些工作必须明确分工独立完成。为了避免小组间的依赖性,还可以要求不同小组选择五个不同的电路作为设计的起点。

5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实践教学主要具有三个特点:①培养了学生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使用、电子制图和电路焊接与调试的综合能力。虽然由于教学时间较短,学生不可能熟练掌握技能,但对电子产品特作的整个环节都有了一定的参与,可以在以后的项目化教学中强化这些技能,避免学生学了知识却不知道能干什么和怎么用。②淡化了理论的理解,强化了实践的参与。模块化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一切性和完整性,不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整个电路的原理和参与整个电路的焊接,而是自行设计和制作部分电路,这样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项目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实践过程中分工和责任明确。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以往实训中出现的“一人作,两人看”的现象,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工作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针对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行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在保留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设计了模块化实践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识别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仪表,有了初步的参与项目的能力,在理论教学和项目化教学间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模块化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如,学生分组但个体任务明确,也已经被借鉴到项目化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模块教学论文第3篇

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专业的开展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很多高校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对课程教学的专业性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固有教学方式过度注重课程教材内容的分解教学,使得一些本有联系的知识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影响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效率。而应用模块式教学可以将几门课程连在一起,构建一个承接的关系,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版式设计课程中,如果以固有方式教学,整堂课程会充斥着版式设计知识,但是,版式设计的由来以及继续发展的知识将会出现空缺或断层现象。而通过模块式教学方式,可以在上完版式设计课程之后,引入一些标志设计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在此之后再进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将两课内容有效连接在一起,学生在懂得了设计概念之后就学习用什么方式进行设计,这时再引入VI设计课程,将这三门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模块,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知识时,也会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固有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掩盖,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模块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学边做。视觉传达设计本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通过模块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并遵循尊重学生差异性、追求个性的原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在没有约束和压力的环境下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

如,在设计色彩的课程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教师将设计色彩的形式以及设计方法教授给学生,并给学生示范相应的案例,学生缺乏实践的能力,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学习较为被动。应用模块式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规范化教学,给学生出几个课题,让学生结合自身对色彩的认识,自己动手设计色彩。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或是与同学的交流探讨完成相关的课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仅如此,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这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作用。

3.结语

模块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方向课 课程模块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23-02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经贸活动更加频繁、领域更加广泛。因而,在外贸经济活动中,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外贸工作者很难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国贸的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为例,探讨具有大致就业方向而非确有具体就业职位特性的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力图深化模块化教学在国贸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认知某类工作的实践技能。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

刘学超等专业课教学者体验到,模块式教学适合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帮助其掌握专业技能。这些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老师的理论依据皆缘于模块式技能培训、能力本位教育这两种表性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式技能培训。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授课对象工作单位的规范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的内容;然后,教学承担者按照单位现有岗位设置岗位模块,再根据各岗位需要的行为、知识、技能等要求的不同,设置更为具体的功能性小单元模块;最后教育培训者以模块为基础,模块单元为基本内容对各岗位单元内容展开教学大纲、学习时间、学习考核等的设置。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是:立足职业岗位需求,缩短培训与就业的距离;帮助选修最感兴趣和最为需要的内容,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模块短小、目标明确,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增删模块或单元以调整内容,保证培训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某具体职业或岗位的核心职责、典型问题、职业工作环境等岗位描述;然后把工作任务目标分解给予其相关的工作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具体而清楚;最后根据分解的这些任务及它们的各种灵活组合,教育发起者准备需要传授的知识及技能,并把这些内容串联成各种教学模块。能力本位教育的长处是:提高学生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对学习者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管理科学,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能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顺利达成。

这两种典型的模块教学方法的共性是注重实用和能力,前者着力于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后者着力于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故而,国贸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化教学应综合它们的优点和长处,构建自己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二、国贸专业方向课模块教学的构建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是一些高校国贸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跨国公司的有关理论和初步认知经营管理实务。其学习所需知识结构为,一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具有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相联系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具有外贸法规、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到达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财税管理能力、国际营销能力、经济交易管理能力等。依据上述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提出以下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块。

(一)专业方向基础模块

专业方向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基础,分为专业方向简介、专业方向理论、专业基本技能三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1。

(二)专业应用模块

专业应用模块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程模块,可分为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工商管理基础、国际规范五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2。

(三)专业拓展模块

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由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就业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构成。它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理论分析,培养理性观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用所学书本知识去印证实际工作活动如何展开,促其思考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异同,深化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开发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潜在的创造力。

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写作毕业论文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模块主要适用于毕业论文选题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学生。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跨国企业关联的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其次,学生拟定研究方案,师生之间组织讨论,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到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本模块主要适用于就业单位要求提前工作实习的学生,学校老师或学生尽量与就业单位就学生毕业前实习内容进行沟通,即按照企业部门的组织形式,将学生派到若干岗位观摩或处理相关的业务。学生实习回校后,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其经历的一系列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交流、讨论,培养其综合的职业岗位能力。

上述根据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能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便于掌握,教学效果容易检查。

三、结论

近一两年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实用性、专业知识的通融性,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催生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但是,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课程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参考资源的进一步精炼,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等都还需要完善、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海平,李涛锋. 浅谈职校专业课模块式一体化教学[J]. 科技资讯,2010.

模块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 汽车维修 教学改革

汽车工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毕业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理论与实践异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毕业生必然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

一、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提出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亿辆。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巨大的专业,要使技工院校毕业的汽修人员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笔者觉得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方法占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使用的仍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是高校教学模式的翻版。毕竟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听懂,相反会觉得反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结果是技工院校的教学陷入了一个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上课的方式太枯燥了,本来绝大多数职校生都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惰性大,加上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不难想象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院校课堂教学的较好模式。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异步进行的,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实践时学生往往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实训效果就大打折扣。这里所讲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实训车间即是课堂,课堂即是实训车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即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

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几个模块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职业教育方针为指导,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可以更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汽车基础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包括的课程有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维修英语、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汽车的认知拆装实训。

2.汽车必修模块

本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电气设备模块、汽车空调技术模块、汽车故障检测模块和汽车拆装技能训练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为几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在底盘模块中分四大系统的课题,每个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3.汽车选修模块

本模块可以开设的课程有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保险与评估、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本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课,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了解现代汽车市场的动向,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

除此之外,汽车考证训练也是技工院校必须开展的模块,我们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企业的,一个汽车维修等级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一个很好的敲门砖。

总之,技工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创新,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实操动手能力。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志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

模块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汽修专业 模块化教学 实施方案

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行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缺陷,毕业生就业能力偏低。为适应汽车行业的需求,提高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必须改进现有汽修专业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需求采用模块化教学。汽修模块化教学方式是将汽车维修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技能课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使各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解决汽车构造课与汽车维修课脱节、专业理论课与实操技能课脱节的现象。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职业教育受普教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没有形成职业教育应有的特色。职业学校课程应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职教课程一般都不开设文化课,只设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而我国许多学校还设有大量文化课,文化课比例太大,专业课和专业实训课严重失调。另外,多数学校还未脱离传统的黑板教学,理论课都是在黑板上讲。汽车专业理论课是比较抽象的,而中职学生基础又不好,理解能力差,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使许多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总成教学往往被拆分为两个学期,理论与实操两部分被人为分割,各成体系,并分派两套师资实施教学,致使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有机结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资源不能合理筹划安排。采用以专业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良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也不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出现知识落伍。

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在模块教学中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各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可以获得一项技能;模块与模块之间能灵活组合,每个模块进行组合时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和具体要求;模块的更新率高,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2.在模块教学中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先理论后实践、先局部后整体的认识方式,符合教学原则和认识规律。

3.模块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模块化教学能有力地推动教师自觉努力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能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教学效果。

5.模块化教学能很好地管理教学设备。每个模块的实习指导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对各汽车部件总成的解体、零件的检修、组装等实习外,还负责维护、保管本模块所用一切设备,既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完好。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不管是岗位的设置还是专业的开设,不管是从师资、设备的配备还是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等方面,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1.模块化的教材

目前汽修专业教材大都是重理论、轻实操,与学校教学设备不配套,适用性差;且内容的组合与模块教学完全不同;一个模块可能一本教材用不完,也可能用两本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故模块教学急需要有规范化的模块化教材。模块化教材应适合本模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教材的内容要规定有若干个实习项目,每个实习项目规定好适当的实训课时,这样可以稳定教学质量,避免不同教师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最好根据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本校的教学设备,自主开发适合自己的模块化教材。

2.模块化的教师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组织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熟练的动手能力、高级工以上的职业等级证书。这样才能在模块教学中进行规范、准确、熟练的系统讲解与操作演示。模块化教学的教师还必须熟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保修方法,及时对工具、设备、教学用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3.模块化的配套实训设备及场地

模块教学用实训设备的配置应该与模块教材相呼应,要有一定量,形成一定规模,教学中用到的工具应配备齐全(特别是专用工具),培养学生科学使用工具的习惯。模块教学场地应该有独立的教学区与实训区,教学区应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及各种示教板等,而实训区又可分为实训操作区与工量具材料准备区等。实训区的规划应以安全、方便、贴近社会生产实际为原则。

四、我校推行模块化教学面临的工作

根据我校目前的状况,现在要推行模块化教学,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及教材等方面有待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课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2.完善实训场地建设。我们目前有3个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这几个实训室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而且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高标准建设更多的实训室。

3.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需求。

4.目前缺乏与“模块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引进或者组织编写出“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将汽修专业课程统一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汽修专业的课程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真正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的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

[3]刘重庆.关于模块课程的误解和澄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

模块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模块设计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69-02

教育部在2006年专门针对高职教育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语文的课程体系建构中,既要注重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也要加强其对学生的素质养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等灵活运用模块设计来进行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模块与课程的关系

(一)课程可以组构成模块

模块与课程并非割裂开来的分别独立的个体,课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构成不同的模块。例如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等。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有顶层设计,而传统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可以包含大量的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唐诗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等,以单门课程为单位作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容易出现使用混乱以及脉络不清等弊端。如果将课程组构成模块的形式作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框架,思路则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

(二)模块可以为课程服务

模块的设计灵活多样,一是可以由课程组构而成,二是可以在单门课程之下进行设计,即模块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为课程服务。重要的是,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课程中的模块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需要有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即为同一个目标服务――这个目标可以是社会需要,也可以是专业需求或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各个环节之间要根据课程体系建构的需要形成整体设计。总的来说,即模块下可以设置课程,课程中可以再设计模块。

二、模块设计在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应用

(一)模块设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设计、分解和重构

模块设计可以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分解为若干个职业活动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即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全过程)都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在国外,亦有不少类似的做法,如德国的“职业活动项目”,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学习包”,英国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课业”。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实用能力,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基本素质,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人文素质养成类、应用文写作训练类、语文能力培养类等,而每一个类别中都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再次细分,形成课程之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下至少应包含十个项目或任务设计,以便每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每个模块的设计模板见表1。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行为要点”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视“知识点”的培养,而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加强对其“技能”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模块设计中,要突出“行为要点”的作用。“行为要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项目或任务时的意识、行为和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服务意识、公共场合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合作意识和能力等等。这些是传统课程教学中较为缺乏的。却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有时候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具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因素。为了使学生获得这些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较难满足,而在模块设计中,则可以更好地融入这项因素。

在所有的模块设计出来后,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分解,并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学习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下面都包含着几个“项目”,每名教师都可以根据所教专业及其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的不同,选择并重构成自己所需要的模块或项目。如文秘、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和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学生在需要上是有较大差别的,教师可以因专业而施教。当然每个模块在进行内容设计或选择时,都要尽可能地贴近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模块设计可以有效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在高职语文的课程体系建构中,与本科院校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文性的相对弱化与工具性的相对加强。因此,在理论课程(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实践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实践课程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但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具体的实践课程,并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都相对独立,难以有效整合。本文试以“语文基本技能”模块为例说明其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语文基本技能简而言之,即是听、说、读、写。在这一模块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约各占一半学时。理论课程可以命名为“高职语文”,而实践课程则命名为“高职语文能力训练”。两门课程可以交叉进行。两门课程可以由同一位教师任教,亦可由不同教师任教,但是前提是需要进行协调沟通,对模块的认识和教学计划达成一致。这样,在学生一边上理论课程的同时,一边可以进行系列化的实践活动,而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教师的指导,不仅指导活动,而且能通过理论学习夯实基础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做有所依。

在模块中,除课程教学外,还可以融入第二课堂,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切实做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而这些都统一在一定的模块设计之中,更避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杂乱无章,加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联系和整合,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强化能力训练,凸显了现代教育精神。

(三)模块设计可以有效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对于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开课时间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应用文写作这一类课程,则只能成为课堂的演练项目,学生难以做到学有所用。因为到了三年级,应用文写作中教授的某些内容如求职信的写作等知识才对他们有较直接的作用。所以,利用模块设计,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可以较好地避免这个矛盾。

例如,在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设计实用文体写作模块,这个模块下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再通过选修课进行学习。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针对必修课与选修课,针对不同年级的选修课,再次进行不同模块的设计。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可设计通知、请示等,而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总结、调查报告等。这样根据模块来设计课程,可以更灵活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四)利用模块设计形成新型的教师组织模式

传统的教师组织模式都是根据课程来进行的,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相对的教师团队,对于同一门课程,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根据模块设计来开展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以任务或项目、活动等形式提出教学目标与项目内容,按照社会和专业的需要和要求,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由于模块较多,无法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所以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工,由多位教师共同参与模块设计并完成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师组织模式,形成新型的教师组织模式,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同一模块中由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交叉教学,从而构建起以模块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团队。这样,教师不仅仅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还需要了解自己模块之下的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融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个体行为”转为“团队行为”。

模块教学论文第8篇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创办特区职业技术学校,为特区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全国首位。其经验之一是在职业教育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法。

1采用“模块式”教学法的背景

近几年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学校按照市场需求预测设置专业,招收、培养的学生只有在经过三年学习之后才能出炉,而此时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热门现在可能变成冷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某些专业技能、知识可能严重滞后,满足不了社会对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导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与此同时,深圳特区的传统产业目前也正面临着增加科技含量的变革,大量在岗职工也存在着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问题。如何解决变化的市场需求与稳定的职校专业设置的矛盾?怎样才能增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我们的实践表明,选择“模块式”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途径之一。

2“模块式”教学法的内涵

“模块式”教学法的设想源于幼儿喜爱的玩具积木。每一块小小的积木好似一块块的“模块”,小巧灵活,其独特的几何外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彼此间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根据不同的构思、按不同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模块搭配组合,以构成形态各异的完整图形。“模块式”教学法就是借用“积木”的小巧灵活和可以组合性的精髓,使职业教育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

2.1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划分模块。按照劳动者的职业能力结构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观点,确立相应模块,再将各种能力培训的内容分成若干(子)模块。其中,专业能力模块的划分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专业综合技能进行分析,每一技能对应一个(子)模块。社会能力模块和方法能力模块以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及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等为目的。

2.2模块分析一个模块对应一定的知识或一项技能,对技能的分析包括:该技能的目标、职责;掌握该项技能所需要的若干专项技能;每一专项技能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每一模块所包含的专项技能的标准和要求,综合确定知识内容。许多专项技能的知识点有相互交叉,在模块教学中应根据先后作好安排,避免重复教学。

2.3制订模块教学大纲、编写模块教材教学大纲、教材与模块相对应。编写模块教材的依据是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专业的科学体系。教材的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重点是增加实训内容。

2.4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模块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充分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教育的需求、社会需求、学生个人需求和学生继续教育的需求。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等。2.5课程设置我校经过几年探索与实践形成的课程体系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普通职业教育中的“I”型课程结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也不同于现代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宽基础+专业方向”的倒“T”型课程结构。它是一个理论、实践和素质三者并重的体系,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更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职业素质、个人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3]在这种课程结构中主要体现了“一对一、三渗透、三结合”的课程结构内涵,具有定向性、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一对一”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三渗透”则指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及素质课程在一定结合点上又是相互渗透的;“三结合”即专业和技术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及素质课程三方面围绕职业综合和专项能力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模块式”教学法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重基础、活模块、分阶段、重实训”。三个学年对应四个教学模块,分相应的三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课程,讲授基础课程,构建基础,注重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第二阶段课程,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完成专业能力模块的学习,获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三阶段课程,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为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输送人才。以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通用基础教学模块(第一学年启用):(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2)社会基本素质课模块,开设写作、美术、音乐、书法等;(3)实训模块,开设电脑(备考电脑初级证书)、珠算等。专业教学模块(第二学年启用):根据市场需求,专业内部首次分流,分出会计、商贸等小专业,按大专业操作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电脑课(必修)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2)专业基础课模块,开设基础会计、市场营销、经济法基础知识、企业管理等;(3)小专业专业课模块;(4)小专业的专业技能模块;(5)必修电脑课模块,备考电脑中级证书;(6)选修课模块。可开出多门选修课供学生自愿选择,培养学生一专多能;(7)实训模块。完成了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模块的学习,通过国家考核,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学分。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第三学年启用):我们参考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Col2lege)[2]的做法,第三学年在专业内部实施第二次分流,分出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和高考班。前者适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后者适用高考教学模块。(1)专业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强化训练班启用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实施1、文化基础课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查漏补缺;2、专业课模块,拓宽和夯实专业基础,3、专业技能实习、实践模块,考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上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高考教学模块:高考班启用高考教学模块,1、高考科目模块,开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课(美术、管理专业课等);2、必修基础课模块,开设政治、体育课等、高考考证模块,继续组织学生考高一级证书。2.6建立专业教室、专业实训室、实习基地等通过专业教室的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情感,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实训室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室,它具有完善的各种教学设施,能用于仿真模拟练习,能完成与模块对应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感受岗位工作的环境,产生对本岗位的热爱。专业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准生产环境下进行专业训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与消费性实习并存,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校办厂和企业的教学实习、育人和创收的功能,达到社会关心教育、办教育的目的。2.7考核对不同的模块,采用相应的科学的考核方式,每一个模块学习结束进行测验,理论层次模块以基础知识测验为主,技能层次模块增加操作考核。模块成绩=平时成绩(30%)+模块学习完成后的测验成绩(70%),再将模块成绩换算成学分。

3灵活搭配模块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模块式”教学法引入职业教育后,其“模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的“堆积”为最佳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对于社会劳动部门或企业急需的某种实用型人才,根据距上岗时间的长短,对“模块”略加调整可单独启用或组合启用。专业教学模块中去掉选修课,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习力度,单独启用,可用于短期人才培训。启用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可适用于岗前培训。通用基础教学模块,可用于对已上岗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熟练操作者进行培训,以提高文化素质,为今后进行更高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将专业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进行“堆积”,可用于距上岗时间1—2年的人才培训。如有特殊需要,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通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技能实习模块和高考教学模块也可进行“堆积”[4]。超级秘书网

4“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法,重点增加实训内容,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办学方式灵活,培养人才周期长短相间,遵循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学校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解决目前社会劳动力人才市场变化快、学生对口就业率不高,办学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相应提高了专业设置的准确率。如我校实施“模块式”教学法后,培养的学生除对口升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全部实现了当年就业。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3-24.

[2]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