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10

早产儿护理论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1篇

本组一共75例患儿,男患儿47例,女患儿28例,最小周龄为28周,体重最轻为1400g。75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伴有合并症,其中18例合并硬肿症,11例患有吸入性肺炎,7例患儿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

2结果

本组的75例患儿经过住院治疗之后,有72例痊愈出院,有1例患儿因孕周小,体质较差,在出生时有重度窒息史,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而死亡;还有1例因合并了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3早产儿病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3.1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

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常常出现呼吸浅而快、呼吸节律不规则或者是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护士要密切观察有无这些异常现象,还要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以防出现窒息。同时护士要准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例如:呼吸复苏气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等。针对呼吸功能较差的患儿,在每一次喂奶前后要吸入6~10min的氧气,必要时进行持续性低流量吸氧,但时间不能超过3d。护士要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3.2维持患儿正常的体温

患儿居住的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3~26℃,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为房间通风以保持新鲜的空气。患儿体温的测量是每4h一次,并做好记录,如若患儿的体温出现过高或者过低,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在冬季的时候早产儿更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入保温箱,住保温箱的患儿一切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可能的减少开箱次数,避免患儿发生硬肿症。放置在保温箱中的患儿不需要包裹,只需要放上尿布就可以,同时还要根据患儿体温调整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3.3科学合理的喂养

对于有吸吮能力的患儿可直接喂养母乳;体质较差、吸允能力较弱甚至不能进行吸允的患儿可使用滴管喂养,切记:滴管喂养要注意速度不能过快、每次喂养量不能过多、次数合适、温度适宜;若是连滴管喂养都比较困难的患儿可进行静脉滴注营养液或置胃管进行鼻饲。在人工喂养之前,需将喂养用具进行高温煮沸消毒,使用完之后还要洗刷干净,经严格的消毒之后,使其保持无污染的状态。

3.4有效的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在出生之后获得母体的抗体相对较少,加之早产儿各个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犯。为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空气的流通。有感冒的人员不能接触患儿,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要戴上口罩。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集中操作,尤其是对患儿脐部、臀部、口腔、皮肤等进行重点护理,一旦患儿有感染的症状:如皮肤有红、肿,脐部有分泌物,体温异常等感染的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或者是治疗的时候,需实行保护性的隔离。

3.5做好出血的预防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肝脏所形成的凝血因子不充足,加之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尚不完善,以及血管较为脆弱,导致脏器在临床上很容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机率较大,护士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神志、呼吸、面色及其卤门等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各种穿刺部位拔针后必须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周围皮肤的情况。护士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行为,以免损伤患儿皮肤引起出血。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安静,避免刺激和镇静药的使用,能有效的降低出血的可能性。

3.6及时的预防接种

早产儿在出生3d之后如若皮肤没有出现异常的病理变化(黄疸、发热等),要及时的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护理人员还要按照规定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的疾病。针对体质较差的早产儿可推迟一定的疫苗接种时间。

3.7出院后的指导

患儿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指导家属正确的掌握喂养、基本护理的方法,并要鼓励进行母乳喂养;同时还要指导家属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例如:面色、哭声、呼吸、体温等情况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应用进展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37 w的活产新生儿,也被称为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的组织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出生后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疾病[1], 相对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脑瘫或者脑损伤等情况,且在其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认知发育迟缓或者行为发育障碍的几率更高。发育支持护理就是一种通过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改变其照顾方式,以实现保障并促进早产儿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式[2]。

1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作为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护理模式,系统和主要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子宫内环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影响、早产儿的行为发育模式与协作系统是其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护理中则以早产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为依据,将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作为主要原则[3],将支持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特点是人性化和个体化,要求在早产儿的照护过程中,以其临床表现、个体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喂养计划、护理、皮肤接触机会,通过对照顾步伐、进程的不断调整最大程度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提高早产儿父母的参与程度,为家庭总体舒适性的提高提供指导。

2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的方法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过程中,需要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均给予正确的有效的支持。

2.1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护理

2.1.1环境护理 ①温度湿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十分成熟,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要保持NICU室的的温度在24℃~26℃,而相对湿度需维持在55%~65%。当早产儿出生后应放入热暖箱中时,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暖措施。②光线:强光会对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并对睡眠造成干扰,因而 NICU室中要尽量减少光线的影响,要求NICU室窗帘关闭,仅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来获得最佳的光线效果,在必须开大灯的时候,则早产儿所在的暖箱需要使用深色布遮光。③声音: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医护人员在NICU内的说话、走路声音,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相关仪器声音,尽量将器械操作、暖箱门开关等的声音降到最低,迅速应答各种仪器报警,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惊吓,控制室内噪音在60 dB以下。

2.1.2护理 在实施鸟巢护理的过程中,先将鸟巢放暖箱中预热,再将早产儿放入其中。选择最合适的摆放:四肢中线屈曲位,肩膀向前屈曲以避免肩膀的内收;手傍中心位或手傍口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使得早产儿能够进行自我安慰。然后模拟早产儿在子宫的,为其提供肢体活动边界,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

2.1.3疼痛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因多种并发症的合并发生,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这些操作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刺激,引起疼痛,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在实施其他各项操作时,也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声音温和。患儿行为出现异常时,给予相应的安慰措施,必要情况下,通过非药物镇痛来尽量缓解患儿的疼痛。

2.1.4抚触护理 由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早产儿提供抚触护理,做到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抚触过程中注意和早产儿的语言、目光交流,使得早产儿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每次抚触的时间在15~20 min。对于本身体重较低,体温尚不十分稳定的早产儿,也可以选择直接在暖箱中做抚触护理。

2.2出院后的家庭发育支持护理 在住院期间,要鼓励和指导早产儿的父母参与支持护理。一方面,在早产儿的病情基本平稳之后,母亲可以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尽早让早产儿与母亲之间进行皮肤接触,让其感受母亲的心跳、陪伴、,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与母亲护理早产儿的信心。出院后则要指导照护者对居室的温湿度、光线、声音等进行有利调节,提供有益物理环境刺激;感受丰富的社会环境刺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喂养中也要注重与早产儿的充分互动交流,为早产儿的发育提供有利因素。

3 发育支持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及作用

以王晓云的研究为例,其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在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早产儿的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则发现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均显著更优。李胜玲等[4]的研究则通过更为专业的神经行为(NBNA)和发育商(DQ)测试不同组别早产儿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到两周时间内,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一般反应等五个NBNA评价方面的单独评分都显著高于经常规护理的早产儿,提示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对其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Klerberg等更是在早期的临床对照实验中对早产儿出生后1年间其大脑发育指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0~2岁儿童可塑性强、代偿性好、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如果在此期间早产儿缺乏交流,也会引起其发育过程中社交、认知发育的偏离。另一方面,李胜玲等的研究也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早产儿出生后的3~12月内发育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之对照组也显著更优,则进一步表明,温馨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为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创造更和谐优秀的生长氛围,而且通过给予早产儿更多的音乐、色彩、抚触、触摸等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

上述所有研究结果中都需要注意的同一重要问题就是,发育支持护理中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父母家人在发育支持护理的过程中,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庭护理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及家人的行为会对早产儿的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4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发育支持护理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期间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因此而引起的胜利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尽快建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秀丽,叶天惠,曾.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88-91.

[2]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等.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10-11.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3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84

早产儿在身体发育不完全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容易因外界环境侵袭而发生各种疾病, 对其成活率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另外, 对初为父母的早产儿家长来说, 其缺乏相应的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产儿健康。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胎龄31~35周, 平均胎龄(32.14±1.52)周, 体质量1635 ~ 2140 g, 平均体质量(2035.00±17.53)g;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胎龄30 ~ 35周, 平均胎龄(32.23±1.46)周, 体质量1641 ~ 2153 g, 平均体质量(2031.00±16.87)g。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 叮嘱患儿家长出院后注意事项, 加强早产儿保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于入院后发放早产儿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主要对早产儿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后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①理论指导:向早产儿家长详细讲解早产儿相关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同时告知其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②护理操作示范: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示范性操作, 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姿势、新生儿保暖、沐浴、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 鼓励早产儿家长参与, 便于其掌握操作要点。③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护理知识掌握度调查, 并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出院指导, 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早产儿家长应进行反复讲解及指导, 确保其有效掌握。同时发放早产儿养育手册及相关卡片资料, 做好书面宣教工作。④电话随访: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详细了解早产儿出院健康状况,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并叮嘱其按时复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

1. 4 判定标准[2]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度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儿生长发育、健康知识及护理、日常护理、正确喂养方法等相关知识, 于早产儿出院前进行发放, 填写完毕后回收。本次研究工发放调查问卷82例, 回收有效问卷82例,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中, 完全掌握23例, 部分掌握15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90.48%(38/42), 对照组完全掌握12例, 部分掌握18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71.43%(30/4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对比 两组早产儿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及脐炎发生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中将胎龄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方法。方法:模拟子宫内环境,减少光线、噪音、侵袭性操作的刺激,安置最舒适,提供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加强亲子接触健康教育。结果:30例早产儿全部治愈。结论:通过评估早产儿在子宫内外的环境差异,护士为其提供发展性照顾,营造一种接近于子宫内的舒适环境,维持早产儿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理想的持续性发展,可有效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发展性照顾;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是指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生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指,趾甲未达指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完全下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由于早产儿体内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成熟,体质弱,适应环境能力差,此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此模式的护理目标是使小儿所处的环境与子宫内尽可能相似,并帮助小儿以有限的能力适应宫外的环境。当早产儿承受压力大时,会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急促,肤色改变,颤抖,叹气,肌张力降低,手指张开,双眼凝视。[2]

本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将发展性照顾的理念运用在30例早产儿的护理中,使早产儿的生存能力明显增强,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孕周28-35w;日龄0.5-5d,体重1000-2000g。

2.方法发展性照顾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2.1保持合适的环境温度 早产儿出生后立即擦干其身体,用温暖的毛巾包裹,以减少辐射、对流及蒸发散热,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保暖方法有戴帽、母体胸前“袋鼠”式怀抱,应用热水袋、婴儿暖箱和远红外辐射床,使其体温保持在36-37℃,并定时监血氧保和度,心率。[3]

2.2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为保证早产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平时必须尽量减少对早产儿的刺激。早产儿室的光线要柔和,避免阳光照射和刺眼的灯光。各种仪器设备的工作音量和报警音量要调到合适的分贝。工作时要避免大声喧哗,开门关门、走路时都要注要控制音量。在早产儿的暖箱上盖上一条深色的单子,夜间护理开地灯,个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可避免阳光照射和刺眼的灯光来源[4]

2.3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是通过给婴儿口中放置无孔安抚奶嘴,以增加其吸吮动作,而无母乳和配方乳摄入的过程 。吸吮、吞咽动作逐步协调,方能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因此,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需要由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需要依靠吸吮功能的成熟,并且与吞咽、呼吸相协调的吸吮必须通过学习和练习。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吸吮、吞咽反射以及消化功能的成熟,从而缩短鼻饲的时间,加快从鼻饲向奶瓶喂养和母乳喂养的过渡。另外,在早产儿间断鼻胃管喂养的前、中、后阶段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早产儿具有满足感,易安静,从而减少不安[5]

2.4鸟巢式护理 鸟巢式护理的理论根据胎儿在宫内的姿势是胎头俯屈,颌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和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叉或平行蜷曲于宫内。鸟巢式护理是在暖箱的基础上,再为早产儿创造一个类似鸟巢的自然环境,使其体表温度、热量聚集在小巢内不易散发出去,使小巢的环境温度始终处于早产儿的适中温度,并且小巢的大小可以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减轻热卡的消耗。当采用鸟巢式护理,周边用布卷围而成,使早产儿安静,减少哭闹。[6]

2.5 减少侵袭性操作 患儿输液给予静脉埋藏针,可以减少输液外渗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

2.6进行早产儿抚触 每日给早产儿沐浴后进行抚触,抚触方法同新生儿操作过程。早产儿一出生就与父母分离来到新生儿病房,易产生“皮肤饥渴”,根据病情定时的抚触,可刺激婴儿的触觉、前庭、运动感觉系统,调节行为状态,减少应激行为。抚触使早产儿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在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抚触时,暖箱温度应控制在32℃~34℃。每次抚触时间以15~20min为宜。在抚触的同时,护士以亲切、柔和的声音,以赞美的语言,用母性的亲情与患儿对话,以刺激早产儿听感知的发育[7]

2.7提供健康教育早产儿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父母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对患儿家属指导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要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提供给小儿拍照服务等教会家长对婴儿抚触,使发展性照顾在家庭中得到延续,提高患儿发育质量。

3结论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随着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新生儿病房的普及,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日渐增多。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也就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通过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使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明显,生存能力增强,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减少,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最终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洁莹《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22期 

[2]崔炎儿科护理学4版

[3]毛苑兰 《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第04期 

[4]钱颖波 《全科护理》2009年第03期 

[5]丁晓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第07期

[6]杨春凤;冼日凤 《医学综述》2008第14期 作者:杨春凤;冼日凤;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散瞳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纤维增生、血管的新生以及视网膜的脱落等原因引起的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 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失明[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此次主要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护理展开分析和研究, 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5例、女93例, 胎龄28~36周, 平均胎龄(33.1±4.3)周, 出生时体质量为1000~2200 g。其中单胎174例、双胎4例。

1. 2 方法

1. 2. 1 筛查方法 出生后2周确定和统计诊断为必须实施眼底检查的患儿, 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793)滴入患儿眼睛以起到散瞳作用, 而后对患儿进行眼部的麻醉, 开睑后检查眼底和视网膜, 并对患儿眼底状况采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拍照[2, 3]。

1. 2. 2 护理方法 ①疾病宣教:向家属宣教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 同时为家属解释该病进行筛查和护理的必要性, 让家属明白该病对患儿的危害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该项检查是由本院经验丰富的眼科大夫亲自检查, 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 以消除家属的疑问[4]。②检查前的护理:检查前护士要详细的将患儿的身份进行核对, 并且注意患儿是否有吸氧史, 在抱出患儿时要充分的做好保暖措施, 护士动作要迅速而且p柔, 以防对患儿造成伤害。③检查中的护理:护士在医生进行检查操作的同时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 用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 但不能用力, 采用恰当的技巧以防止患儿颈部和颈椎受伤, 同时采用专用的开睑器进行检查。护士要严格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呼吸和心率等, 提醒操作者不能捂住患儿的口鼻以发生窒息, 检查结束后可采用具有抗感染的滴眼液以预防发生感染[5]。④检查结束后的护理:待操作完毕后立即将患儿包裹好放入保温箱, 并检测患儿的体温变化, 检查后的3 d内要为患儿滴入抗生素滴眼液, 此外, 还要观察患儿的眼部情况, 包括是否有眼部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如发生感染则要立即处理。⑤出院患儿的护理:如患儿出院要做好出院后的宣教, 嘱家属定期来院检查, a.如未发现病变或者1期病变要2周检查一次, 到视网膜血管发育到周边即可停止。b.对于2期病变患儿需要1周检查一次。c.3期病变患儿需1周检查2~3次。d.对于阈值病变的患儿要立即采取激光治疗, 直到视网膜的血管发育完全[6]。

2 结果

经过早期的筛查, 结果显示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有19例、发生率为10.67%, 其中需要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患儿有4例(8只眼)、发生率为2.11%。见表1。

表1 178例早产儿筛查结果(n, %)

病变 发生率 激光治疗 发生率

19 10.67 4(8眼) 2.11

3 讨论

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扩瞳, 早产儿会因为反射作用不容易将药液滴入到眼睛, 因此, 护士要配合医生轻轻的翻开患儿的上下眼睑, 充分将扩瞳药滴入到结膜囊, 以达到散瞳的效果。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提醒操作者动作轻柔, 以防捂住患儿口鼻而造成伤害[7-11]。在筛查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检查之前向家属进行筛查目的地宣教,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护士要辅助医生做检查, 同时为患儿做好防护措施, 以避免患儿在检查过程中受到伤害,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的变化, 并且要用技巧固定患儿的头部和颈部以方便医生操作。检查后则需要护士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12-15]。研究证明,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极大的降低了患儿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宋霞梅, 钟春霞, 韦素松,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5):41-42.

[2] 陈瑞萍. 护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2):222-223.

[3] 潘兰香, 吴惠平, 李巧红,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 全科护理, 2015, (13):1205-1206.

[4] 陈锦秀, 李春华, 余慧英, 等. 激光消融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2):38-39.

[5] 马小青, 李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238-240.

[6] 李芳. 视网膜病变筛查早产儿家长对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7):119-120.

[7] 王莉聪, 冯小芳. NICU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配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7):39-40.

[8] 陈秀荣, 熊燕, 王艳红,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重庆医学, 2010, 39(2):210-211.

[9] 温秀娟, 刘凌, 洪文,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1):85-86.

[10] 刘业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1):58-59.

[11] 荆永杰. 临床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 健康必读旬刊, 2012(6):155.

[12] 周贵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7):205-206.

[13] 杨小燕, 王虹, 叶志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临床护理杂志, 2013(3):27-29.

[14] 邸玉兰, 王宗华, 马斌超. 27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5):1821-1822.

[15] 董思杞, 董宇, 杨威,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3):548-550.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 系统化健康宣教;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喂养不耐受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2

Application effect by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breast feeding for NICU premature infants JIANG Xi-ying, SHENG Fang-m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Affiliated Weihai Second Municipal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Weiha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Weihai 26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by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breast feeding for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356 NICU premature infa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17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ICU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to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Effects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all obviously higher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 rate, breast feeding + formula feeding rate, breast feeding rate and breast feeding rate within 7 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remature infants; Breast feeding; Feeding intolerance

早a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 我国每年出生的早产儿约占全球早产儿的10%左右, 使早产儿在NICU总住院患儿中的比率明显增加[1]。母乳喂养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手段之一, 母乳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 还能减少早产儿短期及长期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等并发症的发生[2]。发达国家NICU中普遍进行母乳喂养, 而我国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普遍较低[3]。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56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探讨系统化健康宣教在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56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早产儿母亲均符合母乳喂养标准, 早产儿排除胎龄

1. 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实施常规的NICU护理,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健康宣教,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成立健康宣教小组并规范制度流程 成立健康宣教小组, 由NICU护士长担任组长, 制定系统化健康宣教流程及制度, 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并组织小组成员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查漏补缺, 制定干预性措施[4]。

1. 2. 2 全员培训 科室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并通过考核使其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对早产儿母亲进行健康宣教。

1. 2. 3 宣教前评估 由小组组长评估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能力, 根据母亲自身及家庭情况制定系统化的母乳喂养健康宣教方案。

1. 2. 4 改进宣教课程 增加母乳喂养宣教课程的频次, 并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开展操作多元化课程。

1. 2. 5 扩大宣教对象 从以往的出院早产儿家属扩大到所有住院早产儿家属, 尤其是对刚入院的早产儿家属进行入院后的第1次健康宣教, 扩大宣教对象。

1. 2. 6 宣教后评价 健康宣教后应及时了解母乳喂养情况, 必要时给予再次干预, 并不断改进宣教方式及内容。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喂养方式比较 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配方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母乳喂养率及7d内开始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04%、2.25%,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5%、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仍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临床上已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死亡率, 但大多使患儿与母亲分离, 难以实现母乳喂养[5]。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高浓度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乳铁蛋白、抗炎物质、低聚糖等营养物质, 因此母乳喂养能有效抗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6-10]。系统化健康宣教要求护理人员成为最佳管理者, 评估母乳喂养能力, 给予母亲最专业的帮助, 不断地完善母乳喂养工作, 有效促进医患沟通, 使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及好处, 增加泌乳量, 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11-16]。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配方喂养率、母乳喂养率及7 d内开始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系统化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⒖嘉南

[1] 刘凤, 韩树萍, 余章斌, 等.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10): 937-942.

[2] 黄朝梅, 黄倩怡, 谭瑞贞, 等.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效果评价.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6): 1-3.

[3] 李素玲, 张广辉. 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 13(8):82-83.

[4] 冯淑菊, 景亚琳, 陈杭健, 等. 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协和医学杂志, 2014, 5(4):399-404.

[5] 施卸丽, 徐鑫芬. 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进展. 护理与康复, 2015, 14(12):1123-1125.

[6] 张翠凤, 武玲. 采集母乳在NICU中的实施及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4):304-306.

[7] 梁玉美, 冯燕妮, 杨松媚, 等. 早期母乳喂养对 NICU 住院早产极低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右江医学, 2016, 44(3):265-269.

[8] 沈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的效果观察. 医药前沿, 2016, 6(20):369-370.

[9] 连冬梅, 王宁辰. 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体会. 护理学报, 2013(18):52-54.

[10] 务永勤, 朱智玲, 刘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5(30):230-231.

[11] 阿日贡高娃. NICU 母乳喂养宣教对降低早产儿食物蛋白过敏导致的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性.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5):216.

[12] 陈惠球, 黄晶晶, 李慧敏. 健康宣教及护理配合在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3):355-356.

[13] 刘义容, 李玉连, 封大连, 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体会. 医药前沿, 2012, 2(20):98-99.

[14] 蒋静, 李开云, 周云, 等. 强化母乳喂养在NICU住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研究. 重庆医学, 2014(35):4731-4733.

[15] 闫会丽, 张慧洁, 刘红贞, 等. 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临床分析. 临床研究, 2016, 24(8):1-3.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605.9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63-01

新生儿的生长所需能量和各类营养物质相对其他人群要高,而胃肠功能短时间内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甚至超出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早产儿发育更为缓慢。倘若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补给,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引起早产儿生长停滞,甚至威胁生命。尤其是高危早产儿往往不能耐受经口肠道喂养,加大了临床上营养支持的难度。自1986年Dudrick首次报道应用静脉营养以来,静脉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高危患儿抢救成功率,提高小儿生存质量[1],但并发症尤其是肝胆并发症仍没有完全解决。且静脉营养液的配制及输入技术要求高,临床使用应要求规范与合理操作。本文综述关于早产儿临床静脉营养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32例进行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其中男54例,女78例,平均胎龄28~36周,体重853~2367克。超低出生体重儿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7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12例,危重新生儿37例。表现营养不良56例,低血糖21例,吸入性肺炎45例,新生儿窒息12例。

1.2护理方法

1.2.1营养液配制

静脉营养液原则上现配现用,其基本成份包括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通常使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及20%脂肪乳。护理人员根据当日医嘱在配制室洁净工作台内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配液完成于4o以下保存,使用前1~2小时取出置于室温下。

配制顺序: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入营养袋;再配入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配入脂肪乳再配入营养袋,以保护脂肪乳剂的完整性,配制过程注意摇匀。在23h内把配置好营养液输入完毕。

具体配方: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一般需要量为130~150ml/kg;早产儿一般每日是需要375~385KJ/kg热量,其中40%~4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脂肪乳的第一次剂量为0.5g/kg,此后每日增加0.5~0.25g/kg;氨基酸第一次日剂量为0.5~1.0ml/kg,此后每日剂量增加0.5~2.5ml/kg;葡萄糖配制为6~8mg/(kg.min)。

1.2.2输液护理

根据早产儿的体能特征与病情进行外周浅静脉(PPN)输液。输液速度控制在4~8ml/min内,维持恒速输注,可以减少并发症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2],保证在23小时内输液结束。输入营养液时选择稍粗一些的血管,因为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引起患儿血糖水平明显波动及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过快可能引起患儿烦躁、发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小便量增加等,过慢则可能无法完成一日剂量。同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且输液更换要及时,应用输液泵时,确保有可靠的安全报警系统,以防空气进入泵内。

1.2.3输液监测

进行静脉营养输液的患儿需密切注意监测各项体能指标。输液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呼吸、脉搏及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记录每日体重、输液出入量等。输液前期每6小时进行一次尿糖检测,每天测一次血糖,患儿适应营养液的剂量并表现相对稳定后可1天测量一次尿糖,3~4天检测一次血糖。配合医师监测血常规、血气、电解质及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营养方案,可以合理调配营养液各成分的比例和调整输液速度,防止患儿的代谢紊乱,保证患儿的输液安全。

1.2.4并发症监测护理

对早产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严防霉性口腔炎,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工作。对注射部位,进行适当的消毒清理。特别要注意保持输液部位完好,防止局部渗漏,静脉高营养液渗透压高,而早产儿皮肤又娇嫩,一旦有渗漏,易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尽量避免注射时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的行为,若出现损伤,及时给予处理,防止细菌的感染。代谢性方面注意观察患儿的发热、高血糖、高血脂、低氧症、液体潴留、肝内胆汁淤积、高渗性脱水、肝功能异常、低磷血症等代谢紊乱症症。如出现低氧症及肺部疾患的患儿慎用脂肪乳,防止低氧血症加重及引发血管栓塞;长时间输入氨基酸可能造成肝内胆汗淤积;水分不足则可能导致高渗性脱水,从而引起尿素N含量升高[3]。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性质,及时上报医疗医师,讨论调整营养液成分及其配比。

2结果

132例早产儿经过静脉营养护理,出院前体重较入院时增长明显,平均每日增长体重13.2g,且没有护理并发症或代谢并发症等发生。具体数据统计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生长的营养需求量大,营养不仅关系其生长发育,同时会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对经口喂养营养摄取不足的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输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养补给,同时有助于减少吸入性肺炎、出生后体重增长停滞、代谢合并症的发生率。通过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策略,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规范的导管置入操作、严密观察和监护等营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早期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乔玉芝,马丽芳.新生儿静脉营养现状及其肝胆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医学综述,2002,8(6):532-533

早产儿护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因;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48-02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可分为感染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两种。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肺部和气管分泌物还不容易排出,造成呼吸道阻塞,阻塞通气和换气,从而造成新生儿肺炎的发生[1],因而必须找出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并且进行围产期护理,以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为了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和护理措施,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男性64例,女性56例,日龄在1-28d之间,平均为(8.1±2.1)d,感染性肺炎48例,吸入性肺炎72例。

1.2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肺气肿、呼吸衰竭等。

1.3护理方法

1.3.1基础护理①维持新生儿合适的体温,将新生儿放置在恒温箱中,适当调节温度,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5℃-37.2℃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②每天对患儿进行擦浴或沐浴,对患儿的脐部、口腔、眼部等进行护理,保持臀部清洁[2]。

1.3.2吸氧每两小时对患儿进行变化,防止患儿窒息,并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进行吸氧治疗,采用鼻导管法,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0.5-1L,采用头罩法,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5-8L,对于呼吸衰竭的患儿采用呼吸机辅助吸氧。

1.3.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由于新生儿肺炎病情变化较快,病情较为复杂,患儿反应能力比较低,因而要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儿的体温、心电图、呼吸状况、精神状态等,防止出现呼吸衰竭、酸中毒等异常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且进行紧急处理。

1.3.4控制感染要定期对病房开窗通风,实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并且对新生儿的用品进行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1.3.5合理喂养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既要保证奶量,维持新生儿所需的热量,又要防止新生儿胃膨胀后产生呕吐造成窒息。

2结果

2.1日龄与新生儿肺炎发病的关系120例患儿中在1周内发病72例,占60.0%,在1周后发病48例,占40.0%。

2.2围产期因素与新生儿肺炎发病的关系造成新生儿肺炎的围产期危险因素包括早产(35.0%)、宫内窘迫和羊水污染(26.7%)、胎膜早破(15.0%)、产程延长(13.3%),见表1。

2.3护理效果经过围产期积极护理,痊愈110例,痊愈率为91.7%,死亡10例,死亡率为8.3%。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3],严重影响着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新生儿肺炎主要发病在出生后1周内,通过本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为早产、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围产期因素,因而要根据对新生儿进行围产期护理。

本研究中通过基础护理、吸氧、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控制感染和合理喂养等,在护理中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给患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并采取措施改善患儿通气功能,控制感染。在进行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91.7%的患儿痊愈出院。

总之,造成新生儿肺炎的主要因素包括早产、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围产期因素,因而要加强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围产期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淑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新生儿肺炎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2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