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建筑论文

商业建筑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8:03

商业建筑论文

商业建筑论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负荷预测DeST

0引言

随着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做到合理预测全年负荷是商业建筑空调设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商业建筑设计多数采用经验数据进行冷、热负荷估算,这种方法只提供冷热负荷的最大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空调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冷热源系统选择、BCHP系统设计和设备搭配以及城市能源规划对负荷全年动态变化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用一种新的方法对商业建筑的全年负荷进行预测。

1商业建筑空调负荷特征

商业建筑空调负荷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组成:1)室内热扰,包括人员、灯光和设备2)围护结构传热3)新风负荷。在这几个因素中,室内热扰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对负荷的影响很大。同时,由于在变风量系统中,新风随人员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新风负荷和室内热扰的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合理地预测负荷应把重点放在室内热扰的参数设定及其动态变化设计上。

2典型商业建筑内扰的参数设计和全年作息时间的设计

2.1商业建筑的分类

商业建筑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本文依据不同的使用性质,选择了典型的几种商业建筑进行了建筑内扰和全年作息的设计,如下:1)客房:分为五星级客房、四星级客房、三星级客房以及三星级以下客房;2)办公室:分为高级办公室和一般办公室;3)美容院;4)保龄球馆;5)舞厅;6)健身房;7)商场;8)餐厅:分为中餐厅、西餐厅和火锅餐厅;9)门厅;10)会议室;11)展览馆;12)影剧院;13)游泳池;14)教室;15)医院:包括病房、手术室、候诊室、门诊办公室、婴儿室和药品储存室;16)走廊;17)档案库房;18)卫生间;19)电脑机房;20)室。

2.2室内参数设计

商业建筑的空调属于舒适性空调,即从人体的舒适感出发确定室内温度、湿度设计标准。

室内参数包括:1)夏季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2)冬季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2.3内扰的参数设计

内扰参数主要包括:1)人员热扰2)灯光热扰3)设备热扰

各参数的具体指标如下:

1)人员热扰:最大人员密度(人),人均发热量(W),人均产湿量(kg/hr),新风量(﹒人);

2)灯光热扰:最大功率();

3)设备热扰:最大功率();

2.4全年作息的设计

所谓全年作息是指室内热扰参数全年每一时刻的数量大小与设定的最大值的比值。由于在商业建筑中,作息基本是以一周为周期的,所以本文的设计也是以一周为基础,分开考虑工作日与休息日;同时,对于一些季节性变化比较强的商业建筑,如商场、教室等,就得考虑全年不同月份的变化。作息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

1)人员密度的作息:是指某时刻的人员密度和设定最大人员密度的比值;

2)灯光的作息:是指某时刻的灯光功率和设定最大灯光功率的比值;

3)设备的作息:是指某时刻的设备功率和设定最大设备功率的比值;

2.5设计举例

由于篇幅原因,只选取几个典型的商业建筑举例说明设计过程。

2.5.1办公室

办公室是组成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的基本元素,可分为高级办公室(如经理办公室)和一般办公室,在参数设计中要求也不同。

1)室内条件参数设定

房间使用性质

夏季

冬季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

%

高级办公室

23-25

50-60

21-23

35-40

一般办公室

24-26

50-60

20-22

35-40

2)内扰的参数设计

房间使用性质

新风量

(.人)

人员热扰

灯光热扰

设备热扰

最多人数

(人)

人均发热量()

人均产湿量()

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

高级办公室

40

0.05-0.1

64

0.084

10

10

一般办公室

30

0.1

64

0.084

10

20

3)全年作息的设计

办公室的作息基本上是以一周为周期的,有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而无季节性的变化。由于办公室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脑,它和人的作息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把办公室的人员和设备热扰一同考虑。对于灯光来说,它不但受到人员密度大小的限制,而且和一天中的阳光强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白天,人们利用充沛的自然光,所以尽管白天人员密度大,但灯光的功率却不是最大。考虑到在休息日加班的情况,所以休息日的人员、设备和灯光的作息不为0。

?

图1办公室人员/设备作息(工作日)图2办公室灯光作息(工作日)

图3办公室人员/设备作息(休息日)图4办公室灯光作息(休息日)

2.5.2商场

商场也是一类典型的商业建筑。在商场空调负荷中,人体冷负荷占有主导地位。人员密度取值的少许增减都会对空调能耗和投资有明显影响。

1)室内条件参数设定

房间使用性质

夏季

冬季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

%

商场

25-27

55-65

20-22

40-50

2)内扰的参数设计

房间使用性质

新风量

(.人)

人员热扰

灯光热扰

设备热扰

最多人数

(人)

人均发热量()

人均产湿量()

最大功率()

最大功率()

商场

15-25

1.0

68

0.1

20

3)全年作息的设计

商场的室内热扰作息随季节的变化很大。一般来说,夏季是销售淡季,人员密度小;春节期间是销售旺季,人员密度大。所以,商场人员密度作息的周期为一年,要考虑不同季节的影响。

而灯光作息随季节的变化和人员密度变化很小,并且商场的内部空间很大,只靠自然采光是无法满足室内要求的,所以灯光的作息在一天内的变化几乎是不变的,其周期也是以一天为设计标准,不需考虑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变化,如图10。如图6至图9,作者把一年分为四组来设计人员密度作息:1)12月初-2月末;2)3月初-5月末;3)6月初-8月末;4)9月初-11月末。同时,对于五一、十一、春节等人员密度极大的节假日单独设计作息,如图5

图5商场人员作息(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图6商场人员作息(12月初-2月末

图7商场人员作息(3月初-5月末)图8商场人员作息(6月初-8月末)

图9商场人员作息(9月初-11月末)图10商场灯光作息

3全年负荷预测

3.1全年负荷预测方法

通过对各典型商业建筑的内扰的参数设计和全年作息时间的设计,作者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计算各典型商业建筑的全年逐时冷(热)负荷,并由此得到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和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

所谓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是指每一时刻建筑冷(热)负荷与全年最大冷(热)负荷的比值组成的一条曲线。

所谓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是指每一时刻单位体积的新风所产生的冷(热)负荷变化曲线。

在负荷预测过程中,只需估计单位建筑面积的最大冷(热)负荷,便可以通过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获得全年逐时单位建筑面积的冷(热)负荷;同理,如果确定了该建筑的设计新风量,便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得到全年的新风负荷。从而为估计商业建筑的全年逐时负荷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估计方法。

3.2办公类建筑全年负荷预测举例

下面以办公类建筑这一典型商业建筑为例说明。本次模拟的地点是北京,图11是办公楼的模型图,这是一个以办公室为主的建筑。

3.2.1办公楼冬(夏)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

图12是办公楼冬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图13是办公楼夏季典型日负荷变化无因次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到,冬季全天的建筑负荷最大值出现在刚开启空调的时刻,即所谓的尖峰负荷,这是由于夜间建筑内温度下降,冷量积蓄的缘故;夏季全天的建筑负荷最大值出现在下午,由于北京夜间比较凉爽,建筑内的蓄热得以散出,因此在空调开启时刻并没有出现尖峰负荷。

3.2.2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

图14是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横轴表示全年8760个小时。从图中可以看到,热负荷出现在11月中旬至第二年的3月中旬,并在1月初达到最大值;冷负荷全年都存在,并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对比这两条曲线,可以看到冬季办公楼一天中同时存在冷热负荷,这是由于外区受气候影响需要供热,而内区几乎没有围护结构传热,只存在着内部发热,所以需要供冷的原因。

3.2.3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

图15是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新风负荷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从图14我们可以确定在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建筑只有冷负荷,从图15我们可以确定在4月下旬至9月下旬这段时间内,以新风冷负荷为主,所以,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九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期间,可以利用通入新风直接除去建筑的热负荷,避免了空调带来的能源浪费。

3.2.4负荷预测

使用者只需估计单位建筑面积的最大负荷,便可以通过办公类建筑负荷的无因次曲线,获得全年逐时单位建筑面积的负荷,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全年累计,冬夏季累计等数值;同理,如果确定了该建筑的设计新风量,便可以通过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得到全年的新风负荷逐时变化量。

4结语

4.1在商业建筑中,室内热扰(人员、灯光和设备)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对负荷的影响很大。所以,合理地预测负荷应把重点放在室内热扰的参数设定及其动态变化设计上。

4.2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可得到建筑全年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无因次曲线和单位体积新风冷(热)负荷逐时变化曲线,大大简化了负荷的计算过程,为估计商业建筑的负荷估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4.3商业建筑的外形千变万化,内部结构也千差万别,但功能类型相同的商业建筑必然在负荷趋势上有着共同点,本文的预测方法重点不在于单个建筑之间的差异性,而是着眼于作为某类商业建筑的共同特性,从而为空调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冷热源系统选择、BCHP系统设计和设备搭配以及城市能源规划等提供设计参考和依据。

4.4最大冷热负荷的预测方法不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对象。

4.5由于气象条件不同,其它城市的商业建筑也可利用这种方法得到一系列的不同商业建筑的负荷变化曲线,这必然会给设计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四机械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1983

(2)上海节能建筑设计标准

(3)邹建忠.商场空调设计中客流量和新风量取值的探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2)

(4)郑万兵.医院空调设计中几个问题探讨,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2(3)

商业建筑论文第2篇

商业楼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采用桩加防水板基础。根据前期试桩检测报告结论,采用Φ700钻孔灌注桩,抗压兼抗拔桩。基础埋深12.1m,远大于建筑结构高度的1/18。经复核,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下基底均不出现零应力区,可满足高层建筑结构抗倾覆稳定要求。

二地下车库设计

地下车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增加的剪力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使得地下1层与地上1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2,满足正负零作为地上单体嵌固端的要求,二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室内外高差处水平力的传递。商业楼室内及室外相关范围内,正负零零层采用梁板式结构,板厚180~250,双层双向配筋,且配筋率不小于0.25%。

三上部结构设计

(1)超限情况的判定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对商业楼的超限情况判定如下:①商业楼结构高度29.2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高度不超限。②商业楼3层以上竖向构件缩进大于25%,属尺寸突变(立面收进);③商业楼地上楼层存在多处楼板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的情况;④商业楼3层和4层之间质心相差达18m,大于相应边长的15%,同时,考虑偏心扭转位移比大于1.2,小于1.4。综合以上分析,商业楼属于超限高层建筑。

(2)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在小震作用下,全部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构件承载力和变形应该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2条的要求,本工程采用SATWE与PMSAP两种不同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整体内力及位移计算,两种软件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构体系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楼层最大位层间移角小于1/550,满足JGJ3-2010第3.7.3的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均小于1.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2条,对不规则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本工程所选的三条波为TH2TG035、TH4TG035、RH4TG035,每条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CQC法的65%,三组时程曲线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CQC法计算得到的底部剪力的80%,故所选三条波满足规范要求。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结构体系无明显薄弱层,时程分析法包络值较CQC法计算结果小,故结构的小震弹性设计由CQC法计算结果控制。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1.13条的要求,对商业楼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进行了补充计算。两个方向罕遇地震下性能点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小于1/50,小于规范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因此宏观上商业楼所用结构体系能保证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在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三个水准的基本设防目标以外,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抗震性能化目标:①设防地震作用下,中庭连廊等薄弱处楼板内双层双向钢筋不屈服;②设防地震作用下,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斜截面抗剪按弹性设计,正截面抗弯按不屈服设计;PMSAP楼板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中庭连廊根部、平面凹口阴角位置一般为应力集地区域,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主拉应力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楼板不会开裂,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应力集中位置楼板主拉应力略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但适当加大楼板配筋,即可满足楼板内钢筋不屈服。在设防地震作用下,利用SATWE进行弹性设计和不屈服设计,分别校核悬挑梁根部框架柱及大跨梁两端相连框架柱的箍筋和纵筋,并与多遇地震计算结果一起进行包络设计。计算结果表明,配筋值均在合理范围,配筋切实可行。通过以上性能化设计措施,在对结构的经济性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

(3)上部结构设计

针对偏心布置和扭转不规则,设计时,尽量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布置中对称均匀布置,避免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之间存在过大的偏离;加强构件的刚度,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设计时适当加强受扭转影响较大部位构件的强度、延性及配筋构造。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将考虑偶然偏心下的最大位移比严格控制在1.4以下,第一扭转周期和第一平动周期比严格控制在0.9以下。针对立面收进带来的扭转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抗震措施详第(1)条。构造上,对收进楼层(4层)加厚至140mm且双层双向加强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但为减小大跨部分楼板自重,室内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20mm,屋面大跨度区域楼板厚130mm,收进部位上下层楼板(3层和5层)厚度不小于120mm,并双层双向加强配筋。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相关规定,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框架柱在此范围内箍筋全高加密,提高纵筋配筋率;收进部位以下两层结构周边竖向构件配筋加强。针对因开洞形成楼板不连续情况,整体计算时按实际开洞情况建模,并将以上楼层定义为弹性膜,以考虑楼板不连续对结构的影响;同时,构造加厚连廊等薄弱区域楼板至130mm厚,并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小于0.25%。

四结语

商业建筑论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未来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国超过95%的大型企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使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代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一、大势所趋

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时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由该行业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1、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

建筑行业的任务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建国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有很大增长,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和幅度更大。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是通过建筑行业实现的,而且工程建筑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所以,建筑行业应该首当其冲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行业信息化。

2、建筑行业的分散性。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建筑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事业,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分散”的特点:一是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二是往往是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是具有复杂的物流,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将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电子商务,所以建筑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有更充分的理由发展电子商务。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日益增长以及WTO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冲击

自1985年以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以年递增25%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加入WTO以及国际建筑业投资的加大,各国市场的开放度增强,会使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低于国外同行,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而电子商务就是弥补管理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实现电子商务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的优点。

1、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项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实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项目管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它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得项目的各种信息,及时注意发生的情况,适时给予监控,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2、可以降低项目直接成本。

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而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而且现在网站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拍卖,在反拍卖中供应商彼此竞争,说明在什么价格上他们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的订单,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直接成本。

3、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建筑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的竞争,网络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接触全球各地客户的同时又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沟通时间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使企业可以避开传统的或业已存在的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据调查,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企业交易流程需要19个环节,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7个环节。传统的企业交易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纸面贸易单据(文件)流转基础上的贸易方式,每做一笔生意需要大量的纸面单证,工作量繁杂。电子商务则使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不再需要过多的纸上文件,从而也节省了发送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合同的时间。

而且对于供应商而言,买方的市场范围超越了传统界限,这将降低进行大范围宣传联系的成本。除此之外,还会大大减少有关人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企业管理成本从各个方面均大大降低。

4、可以增强企业间的资讯交流。

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而且随着加入系统项目的不断增加,网上还可以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5、为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建筑企业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承揽大型项目和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模式,或是采用横向联合生产模式。

采用前者会使承包商难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每一个领域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使用了互联网作为商业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体通讯手段,在承包工程领域,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种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6、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协调企业自身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还要与包括供应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B2B电子商务正好面向整个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使得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体的资源,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建筑在线网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

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联合,在波士顿设立了“互联网项目管理”网站。该网站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在线设计”平台,借助各种工程设计软件和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合作伙伴之间实时的通讯使并行设计易于进行;项目各方的共同参与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该网站还提供“在线管理”服务,使承包商可以对几大洲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电子商务的应用使该公司的投入产出比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1:6。

总之,建筑行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不断创新,利用电子商务从多方面改革业务与管理,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初级阶段,存在着种种障碍:网上结算不便、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上缺乏安全认证、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等。这必将对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不敢贸然投入。但是我们必须消除这种顾虑。IBM大中华地区软件部总经理宋家瑜就曾说过:“我不知道你今天拿出的(电子商务)方案会不会错,但可以告诉你的是:你今天不做,肯定是错了。”

三、因企业制宜。

商业建筑论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城市设计;人文性;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mmercial constructions’ position is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By analyzing the shop building’s outer faces, it claims practical ideas and principl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in the commerce, cities plan and human culture, leading to a positive consequenc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Keys words: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outer space; cities plan; human culture; consumer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与建筑的过渡空间,是城市和商业建筑联系的纽带,是活跃的休闲活动场所,是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创造一个宜人舒适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外部空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审美品质,提高商业建筑的人气和商机。

城市中的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在城市风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展示着城市的形象,体现城市文明发展程度和精神面貌。影响商业建筑的效益。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既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地域特色的结合,又要考虑环境空间中人的行为特点。因而,针对不同形态的商业建筑外观设计,需要有不同的设计手法以符合人在其中的心理需求,促进商业建筑的活力与发展。

本文通过对现代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大型商业外部空间的意义及作用。从城市规划和建筑整体设计着手展开研究,探讨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要作用。

1、研究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对生活空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外部空间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共鸣和情感诉求,摒弃平淡乏味的建筑外部空间成为目前设计中遇到的重要课题。

大型商业建筑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些规模巨大的建筑物,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不容忽视。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融合,从而形成连续的、有机的、整体的城市空间。它不仅面向消费人群,也面向公众开放,表现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双重属性。它为公众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促进社会性活动的展开,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因此,对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创造优质的购物空间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丰富人文关怀,更能将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系统地联系起来,达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集约化、人文化和景观化的城市空间体系。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是联系商业建筑与城市大环境的联系空间,对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研究,总结现代风格的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及方法,为现代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商业建筑与城市大环境融合为一体,既完善了城市整体风貌,又形成了丰富而宜人的商业购物场所。

2、现代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作用

大型商业建筑是能满足购物者各种消费需求的综合性购物环境,与文化娱乐、休闲和办公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是一个大型的建筑单体,也可以由若干建筑群及其外部空间构成。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大型商业建筑中专门用于满足购物者交通、休闲、开展商业活动或者其他户外社会活动的区域,包括商业建筑外观设计、广场、庭院、连廊、露台等。商业外部空间是建筑空间的有机延续,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交流、购物、娱乐、休闲的场所,是一种有使用功能的生活艺术空间。

(1)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在城市中的作用。

商业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正是通过外部空间建立的,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态布局和空间特征对于城市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城市关系密切,承载城市活动,体现城市形象,为人提供室外活动场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型商业建筑逐渐增多,我国大型商业建筑一般处于城市中心或城市新区中心,其外部空间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巨大。商业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完善城市职能和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空间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质量,可以对社会公共生活产生积极影响,还会获得客观的商业效益。

(2)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对建筑的作用。

商业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可直接影响消费者集聚与情绪感受、促成人们消费行为的发生。舒适的室外环境和便利设施的商业外部空间,可以吸引人们驻足、逗留、观赏、游戏,提供良好的环境体验,同时也能够消除疲劳,诱发人们购物及进一步消费的可能性。

交通功能是外部空间对建筑的一项重要功能,建筑通过它向外部环境开放,大型商业建筑功能复杂,集合购物、娱乐、餐饮、游憩等多重功能于一体,本身功能流线就相当复杂。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存在购物或非购物人流、货流、车流问题,都需要通过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来解决。

商业建筑内外部空间的结合渗透,是改善商业环境、体现商业气氛的有效手段。促进商业建筑内外空间渗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中介过渡空间。中介过渡空间的创造,构筑了商业建筑与开放空间的柔性边界,可以将室外开放空间自然的引入商业建筑室内,使内外空间联系紧密。

3、大型商业建筑外观的作用

建筑外观是传播建筑信息的载体,传达着建筑的内涵,商业建筑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类型之一,其外观设计不仅反映着自身的定位和主题,也体现出城市文化和品位。而商业建筑外观更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对时代和时尚的把握极其敏锐,是建筑风格演化的城市风向标之一。

建筑的外观是承担建筑外部围护界面的物质系统。从空间的视角看,它是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建筑内外空间的介质,在空间体验的转换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从视觉特征上,是建筑的外貌,最能引起关注,反映着不同地域及时代的气候特征、文化、生活方式、建筑美学及科学技术等。建筑外观的特征,积淀着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人类的宝贵精神、物质资产。

当今,物质文化高度发展,人们不仅满足于建筑外观的基本功能,更追求精神层次的发展,建筑的外观设计作为建筑的形象也受到了更多地关注,技术的提高也对建筑的造型有了支持作用。

4、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特点

(1)商业性

商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包装设计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包装能刺激观看者的视觉,引起顾客的注意,唤起消费欲望,包装还可以使单纯的技术产品附带上文化的属性,并携带着设计者个人艺术倾向,充满人情味,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潜在追求。

建筑也是一种商品,也要通过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引发消费冲动、实现价值交换。商业社会重要的包装意识和包装手法也同样渗入了建筑领域,流行的建材和建筑式样会被建筑师包装进自己的作品里,成为塑造建筑形象、获取大众认可的重要手段。

(2)城市设计协调性

现代商业建筑,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它对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对城市面貌和环境的塑造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作为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组成的外立面设计必须先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地域文化,立足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并借助地方材料和吸收当地技术,追求具有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在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同时需要建立不同标高层次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并不局限于依赖地面作为基本连接物,特别是对于大型商业建筑来说,可供交流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含了地铁,轻轨以及公交车等等,多样化的选择必然也提供出外立面塑造的多种可能性,使丰富、生动的外部空间也能得到实现。

(3)人文性

当今社会正朝着人文化社会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空间的主体,人性化和文化内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在商业建筑环境设计中,深入研究人文与商业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人文内涵,才可能构造一个成功的商业建筑。首先,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重视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营造一个体现文化性、公共性、舒适性的人性化商业建筑,使它成为吸引消费者、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5、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商业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位于具体的城市区域中,必然与所在区域的城市环境相结合;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交通体系有良好的衔接;体现地域文化、城市文脉和自然因素的特点;与周边建筑环境和区域的统一;符合商业建筑的性格特征、功能组织和建造方式等。

在现代城市中,很多商业建筑以满足自身的功能需要为设计的出发点,却极少考虑到和城市空间、和其他建筑之间的交流和协调。建筑外观要摆脱封闭的形象,要和城市空间有交流,和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2)人性化原则

商业建筑具有人文内涵,基础是贯彻以人文本原则的人性化设计。按照人性化设计的商业建筑一切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表层的还是深层的,都要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1)墙面标志物。外墙标志物对吸引顾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商业设施的广告宣传。在设计时,既要注意标志物的式样规格、材料、色彩、安装位置等,还要注意与整个外立面的协调问题,避免失衡。(2)橱窗与广告牌。是一种能够从远距离识别的标志物,是商业建筑重要的特征,对人们有很好的识别性和导向性。(3)墙面装饰物。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液晶动画广告,电子时钟,装饰物被作为一种墙面广告物,安装在各地广场和大型交叉路口上。

(3)生态性原则

经济是维持商业建筑现实运转的命脉,商业建筑经营的目的也是为了创造经济价值,因此,在大型商业建筑外部造型设计时,也必须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

外部造型在商业建筑中有重要的位置,并没有直接给该商业建筑带来人气和利润,但它又直接影响商场的经营和利润,因此引起了商业经营者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欧美的不少大型商业中心外观简洁,其装修材料也很朴实,但是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良,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反观我国的同类建筑,在外部造型的设计上充斥着好大喜功、追求气派的不良心态,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浪费了大量的金钱。

所以,在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中,经济性是一把衡量的戒尺,把握 “适度”和“因地制宜”的设计概念非常重要。

6、结语

商业建筑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从其功能还是空间、体量和外观上都对我们的城市产生重要的影响。城市商业空间如何适应商业活动的发展,并与城市开发、公共社会生活相融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在前人研究理论的铺垫之下,通过对现有大型商业建筑外观实例的调研和分析,综合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权衡考虑,采用适宜的策略,总结出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达到和塑造一个品质优良的商业建筑外立面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尹培桐译,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曾坚等,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美)克里斯汀.理查德,商业及餐厅设计.李永君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清华大学等编著,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境界――商业场所的人文设计》陈 朱海滨 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4

[6].《商业环境设计》朱力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7].《现代商业建筑规划和设计》曾坚 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城市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塑造研究》林蓉 著.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9

商业建筑论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个商业建筑的外立面代表着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同时,好的商业建筑外立面也可以为商业建筑提供更好的外在形象,让公众更容易被吸引,从而树立商业建筑外在良好的形象。同时,好的商业建筑的外立面应该能够很好的满足商业经营的需要,和商业经营融为一体。因此,研究商业建筑的外立面设计非常有必要。

二、现代商业建筑外立面的发展

1、时代背景。20 世纪60 年代以前, 受国际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 商业建筑几乎都被设计成体形简单的方盒子, 外立面也是简单的门窗处理, 只有共性,没有个性。这种过分追求建筑体形简洁的做法, 失去了大众社交活动的场所和街道丰富的空间, 表现出非人性的尺度。60 年代以后, 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 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 波普艺术的强烈冲击, 均对建筑师及建筑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地域主义等新兴建筑理论流派的影响下, 欧美社会自发地掀起了一场/波普建筑的浪潮。商业建筑的外在形式出现了多元化发展, 既有外观简单实用的作品, 又有表现怪异奇特, 外表破碎的作品。波普建筑出现于社会文化变革时期, 出现于现代主义建筑走向极致的困惑时期, 它从一个侧面打破了现代城市单调、刻板、无特色的局面, 对于改善城市面貌, 丰富建筑语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波普建筑的通俗化、商业化以及游戏化的语言,促使建筑呈现更多元、更亲切、更加趣味化的面貌, 为现代建筑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波普建筑以其通俗易懂的形象、浓厚的商业气息、诙谐幽默的语言等突出特点, 弥合了高雅建筑与低俗建筑的界限, 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

2、现代商业建筑的设计理论。美国建筑学者罗伯特文丘里等人将普通老百姓的情趣提升起来, 以理论的形式纳入一向由社会上层精英分子所把持的建筑艺术殿堂之中, 并且逐渐形成一种趋势。

3、局限与发展。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和流派, 波普建筑的出现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为建筑思维模式和城市面貌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它过于迎合大众的文化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品质的单调, 使建筑流于肤浅与喧闹; 过于侧重通俗文化的运用, 虽然能使一部分人感到喜悦, 但同时也会使另一部分人感到无所适从, 甚至极度厌恶反感。

三、当代国内外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

现代城市更加强调建筑立面的景观效应以及地标效应。而作为体现城市文明进步的表象符号,如今在国外的建筑立面设计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理念和视角阶段,也就是对“合理”及“纯粹”的追求,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对话,与人群的对话,强调建筑的立面设计应担当的城市社会责任。品质化、多元化、精致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规范体系更加理性和成熟,而且把建筑外立面细部设计也已独立成为一项专门的学科门类。现在国内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的研究,还是大多基于建筑设计学科体系内的基础之上,专业没有得到细分。在现实的设计实施过程中,由于建筑师设计时任务过重,从而只有略化了外立面细部设计。部分立面细化设计是在后期施工阶段进行弥补和完善。因此,建立较为完备的建筑外立面设计体系,深化对建筑立面设计理论的研究,增加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让建筑外立面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师的工作了。这一发展方向势必成为城市建筑环境设计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将成为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一关键组成学科。

四、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特点

1、 商业性

商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包装设计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包装能刺激观看者的视觉,引起顾客的注意,唤起消费欲望,包装还可以使单纯的技术产品附带上文化的属性,并携带着设计者个人艺术倾向,充满人情味,满足人们对艺术的潜在追求。

建筑也是一种商品,也要通过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引发消费冲动、实现价值交换。商业社会重要的包装意识和包装手法也同样渗入了建筑领域,流行的建材和建筑式样会被建筑师包装进自己的作品里,成为塑造建筑形象、获取大众认可的重要手段。

2、城市设计协调性

现代商业建筑,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公共建筑,它对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对城市面貌和环境的塑造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作为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组成的外立面设计必须先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地域文化,立足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并借助地方材料和吸收当地技术,追求具有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在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同时需要建立不同标高层次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并不局限于依赖地面作为基本连接物,特别是对于大型商业建筑来说,可供交流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含了地铁,轻轨以及公交车等等,多样化的选择必然也提供出外立面塑造的多种可能性,使丰富、生动的外部空间也能得到实现。

3.人文性

当今社会正朝着人文化社会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空间的主体,人性化和文化内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在商业建筑环境设计中,深入研究人文与商业建筑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并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商业建筑的人文内涵,才可能构造一个成功的商业建筑。首先,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重视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提升建筑设计的品味,营造一个体现文化性、公共性、舒适性的人性化商业建筑,使它成为吸引消费者、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五、色彩及材质设计

商业建筑立面的色彩对于完善立面造型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色彩能很好的控制气氛,表达情感和激发购物欲望,色彩是最容易创造视觉效果和提升表现魅力的手段之一。在色彩的处理上应着重考虑如下方面。

1.控制主色调商业主立面上面积最大,位置最显眼处的颜色,确定了商业建筑的主色调。一般应采用明度较高,彩度较低的颜色,经常用到的色彩有,浅米黄,浅绿,浅棕,香槟金等颜色。主色调如果彩度过高,则刺激性较强,没有亲和力,且显得档次较低,需慎重采用。如果明度过低,则给人压抑和压迫感,失去商业建筑明快、温馨的特质。

2、合理搭配次要颜色

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关系,合理选择次色调,以加强和丰富造型。要获得协调的视觉效果,需要从整体形象出发,考虑形体的构成关系,分清主次关系,求得色彩的美感。

3、考虑地区、气候、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

一般来讲,南方炎热地区宜用高明度的暖色、中性色或者冷色,而北方地区则宜用中等明度的中性色或暖色。受当地特色民居的影响,也可采用一些跟当地色系一致的颜色搭配。

六、结束语

任何一个商业建筑都不能够忽视对其外立面的设计,不论是风格还是材质、亦或是色彩问题,都需要设计者从商业建筑的使用层面分析,以便于设计出来的外立面能够适合商业建筑的特性,能刺激到顾客的眼球,让顾客更加的关注商业建筑,从而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吴焕加.20世纪世界建筑艺术[J]. 科技导报. 1994(01)

[2] 巫勇,苏继会.重树全面、科学的建筑技术观[J]. 工程与建设. 2007(04)

[3] 屈万英.超高层建筑节能的设计策略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8)

商业建筑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城市商务酒店; 大堂;空间类型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Chinese hotel building and needs improvement. Analysis has been built hotel examp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otel building design. The lobby of the hote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hotel design,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hotel public space. Based on the built Traders Hotel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research examples, examples, analysis of three typical types of city space that the lobby of Traders Hotel,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city Traders Hotel lobby enlightenment.

Keywords: City Traders Hotel lobby; space;

中图分类号: 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绪论

酒店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类型,每一个酒店建筑都至少有一个大堂。大堂不仅提供给旅客休息,登记,停留等所需的场所,它的空间形式还能带给旅客美感。

20世纪前,酒店建筑空间受本身结构影响,大堂的面积多为一个或多个开间。1976年,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设计的拥有大型中庭空间的亚特兰大海亚特摄政酒店开业,这种巨大的中庭空间被纷纷效仿。到了20世纪末,随着建筑思潮的革新,大堂空间也呈现多样的形式。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酒店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分析总结已经建成的酒店实例,可以为酒店建筑设计提供参考资料。文章以已建成的城市商务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实例,列举实例,分析得出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有三种典型的空间类型,总结出设计城市商务酒店大堂的启示。

二 三种空间类型的特征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与调研实例,分析出大堂空间类型可以分为三种:门厅式,中庭式,波特曼式。他们的特征如表1。

表1三种类型的特征

三 启示

大堂功能与空间的设计

五星级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功能一般有如下项目:(表2)

表2 五星级城市商务酒店的大堂功能

共享空间是主要的展示空间,它可以设计成一层楼高,也可以多层楼高或者形成巨大的中庭空间,其他的功能与空间都围绕这个空间布置。

三种空间类型的精神构建

大堂是客人进入酒店的第一空间,大堂中共享空间最能打动人心。不同的空间类型给旅客不同的感受,也体现出酒店的档次和品味。门厅式大堂给人舒适亲近的感觉,精品酒店常常用到;中庭式大堂给人大方得体的感觉,普遍的高端酒店常常用到;而波特曼式大堂给人豪华奢侈的感觉,而拥有波特曼式大堂的酒店数量较小。其次大堂的空间形式,介质,序列和光影都能创造不同的氛围。

未来大堂的设计

面对酒店业强烈的竞争,特色成为酒店发展和吸引客人的亮点之一。当代酒店设计呈现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商务酒店大堂的空间会随着酒店建筑设计会变得更实用、更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蔡镇钰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王征.当代高层建筑共享空间发展趋向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2008

商业建筑论文第7篇

在城市化进程中,商业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在城市的结构构成中,商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发展水平很大比例上是通过商圈水平来体现出的。当前的城市建筑设计工作逐渐开始融入商业化元素,进而使得在城市中出现了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建筑集合体,这些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可以提供很大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商圈相关内容的阐述,分析了在商圈理论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

商圈;城市发展;建筑设计

在城市的建筑结构和类型分布中,商业化建筑占有重要比例,对于它的设计就需要以城市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以及消费水平等相结合,保证不会和建筑的整体风格出现冲突。商圈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商圈理论的指导下,商业建筑设计工作就会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具体的设计策略还必须坚持依靠实际,把握建筑内外部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要求。

1商圈的概念

什么是商圈?所谓的商圈就是在城市中的某一特定范围内,企业的实际销售所涵盖的范围和达到的水平与消费者购买向心力之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商业场所,简单来讲,就是商家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的区域和场所,这一区域是企业的业务活动空间所在,同时也是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选择的一个空间[1]。我们从其结构构成来看,商圈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即环境、主体、可以以及载体,也就是常说的点、线、面、流相互间的不同组合体现。

2商圈的饱和度

商圈的饱和度是商圈的重要一项指标,它所影响到的是商业网点的实际建设状况,通过对饱和度的分析,可以准确判定出城市中某一区域内的商业网点是否处于饱和状态,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和商家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作用,使之最后做出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一般来说,基于商圈理论的角度,对于其饱和度的判断可以由以下式子得出:IRS=C×RE/RF;IRS指的是城市特定区域内的饱和度;C指的是潜在的消费者数量;RE指的是消费者的平均购买额大小;而RF指的是商店的经营面积大小。

3商圈理论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分析

3.1外部设计

商圈理论下的建筑外部设计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入口广场、步行街、庭院以及屋顶花园等,不同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1)设计理念。第一,实现和整体商圈的和谐,既然商圈结构中包含有商业建筑,那么就需要依据整个商圈的特色和建筑格局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最后设计的方案具有整体性;第二,具有很好的可达性,要保证建筑的外部条件良好,有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对人车进行合理的分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确保步行、客行和货行不会交叉冲突,从而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第三,要彰显出商业的活力。从现代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功能齐全、空间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商业建筑可以大大提高商业的活力。

(2)外观的设计。商业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商业提供便利,那么对于它的外观设计就需要有商业化的元素,要具备视觉冲击力,绝对不能脱离外部空间而存在。可以这么说,建筑的外观设计是商圈最为有力的文化广告,也是商圈最好的名片。商家在进入品牌策略的经营管理阶段后,商业建筑的外观也需要逐渐进入到品牌化设计包装的阶段。此外,外部设计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品牌形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2内部设计

在对商业建筑进行内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动线设计,这里讲的动线就是人和车在室内室外进行移动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动线,它在整个商业规划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商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有直接影响的。那么在内部设计中,它的主动线就要清晰明确,并且要回流,动线也要有一定的弧度,实现平面动线和垂直动线的有机结合[2]。

(1)内部功能的空间设计。首先,购物的空间设计。它是整个商圈中货流量最大、公共性最明显的部分,属于商业建筑空间的核心所在,那么对于其的设计就要,第一,尽可能满足商业市场的“双三角”规律,也就是建筑面积越大利润就越小,反之则利润越高。如果购物空间的营业面积十分有限,那么零售店的面积就要控制在12m2以下,形状以正方形或者是依走道方向的扁长型;第二,交通条件的设计,这方面的设计要以消费者的出行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交通方向,减少货流的交叉阻塞;第三,购物环境的舒适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建筑内部环境决定的,在进行设计时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所需设置相应的基础设施,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购物环境。其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这一部分最佳的设计是将其设计在购物空间的上层,这样可以使两者起到互补作用。第三,办公空间设计。由于办公空间的功能主要是为商业经营起到协调作用的,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常见的是设计在和客服中心相近的位置,不能设计在商业价值较高的部位。第四,停车场设计,停车场一般是设计在商圈地下的,这与商圈的规模大小有一定关系,如果商圈属于大型的则可以设计在地下,反之则可以考虑设计在地上。

(2)公共区域的设计。一般来说,商业建筑的内部公共区域是和城市外部空间相衔接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骨架坐在。通过对大多数商业内部公共区域的设计调查可知,它的主要部分包括有门厅、过厅、中庭、水平通道、垂直通道等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消费者便利为中心[3]。

3.3空间的组合设计

商业空间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它的空间组合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们依据商圈的自身性质和规模对其空间进行组合设计。首先,线性式。顾名思义,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一条路径把商业的各个功能区间进行串接在一起,它给消费者所提供的路线很简单,主要是适用在规模较小的商业建筑中[4]。其次,环绕式。这种形式的消费者路线是一个圆环形状,商圈的各个功能空间集中分布在圆环的内部。第三,聚合式。它是以一个功能空间为中心,其他的功能空间分布在其四周,起到辅助的作用。第四,网络式。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并列很多的空间和功能,主要适用在规模较大的商业空间中,它在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中十分常见,这与现代商业建筑的特点有重要联系。第五,综合式。这种设计方式是把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融合在一起,消费者在购物时行走路径较多,变化很多,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一般来说,它主要集中应用在面积较大或者是要求较为特殊的商业空间中,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就是确保消费者购物路线的合理有序,不能过于复杂和交叉。

4总结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支持,商业在整个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当前商业建筑的设计现状来看,按照商圈理论的要求,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始终要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为中心,不能脱离消费者而设计,在外部设计和内部设计中,也要有所侧重点,注意把握不同部位设计的合理化,提高设计的针对性和人文性,进而使商圈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更为合理有序,从而提高商业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杨成武 单位:安徽省金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国清.浅析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江西建材,2014(14):21-21.

[2]李力.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27):16-17.

商业建筑论文第8篇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历史建筑的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到历史建筑保护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层面。1999年,澳大利亚编制了《巴拉》,依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强调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应该注入“相容”的功能。这一概念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2003年国际颁发的《有关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对产业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提供了评价依据和标准。

一、产业类建筑改造的实践发展

随着历史保护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业遗存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保护,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也达到了全新的阶段。设计师们利用创新的设计手罚,赋予了历史建筑新的生命。产业类历史建筑不再是文明衰落的象征,而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城市形象的多样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魅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和北美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与地段保护工作比较成熟,有十多处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体改造模式。1965年,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在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GhirardelliSquare)将一个巧克力工厂改造成为一个集娱乐、居住、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购物广场。这是第一个产业建筑商业性再利用的成功案例,运用了建筑再循环理论。该项目在改造之初就本着对原有产业建筑充分尊重的原则,并镶嵌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使得人们在享受娱乐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建筑带来的历史底蕴。很快,吉拉德里广场作为商业性改造的成功典范,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效仿,比如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Market)改造,将码头仓库区改建为商业综合体,又如着名的旧金山渔人码头,将军工厂改建为展览中心。这种改建模式甚至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区域,比如澳洲的岩石区也是直接套用这种改造模式。

“阁楼”(LOFT)模式。这种模式最早是美国自发式地探讨产业类历史建筑改造与更新,苏荷(SOHO)区的改造是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作为世界的艺术中心,许多艺术家租用了租金低廉的苏荷(SOHO)区的旧产业建筑,他们运用全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将它们改造成适合自己工作和居住的多功能空间。阁楼(LOFT)公寓充分利用旧产业建筑的大柱网大开间进行灵活多样的围合式分割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建筑的高荷载承受能力。新肯考迪亚码头的改造是历史建筑改造为公寓楼的成功范例。综合区域模式改造。鲁尔工业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将旧产业园改建为景观园区非常成功的例子。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历时4年将一个废弃颓败的旧工厂改造成一个综合休闲公园。鲁尔工业区中还有许多将单体建筑、厂区群体建筑及设施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层面的改造模式,例如将历史建筑改建为博物馆、展览馆的模式,还有将产业建筑中的大空间改造成多功能综合活动中心的模式、将很多建筑设施上设置餐饮空间模式等等。

二、产业类建筑改造的现实意义

1.生态价值的体现

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物质原料约一半以上都用于建造各类建筑及辅助物,建筑业对环境污染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全球每年排出的温室气体中,有三分之一源于建筑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可见,要减少建筑从建造到使用、再到最终解体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核心的是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城市废弃的产业类建筑物质价值大于其功能寿命,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不仅比新建建筑成本节省许多,还免除了大量的拆除成本,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2.自身的适宜性

产业类历史建筑代表着某一时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是城市产业历史文化的见证者。虽然他们自身功能寿命大多完结,但是其空间具有很大的兼容性,其物质寿命和精神寿命仍在,这为产业类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一方面,空间结构适宜。产业厂区规模大,占地多,建筑单元之间又留有弹性空间,为整体规划提供很大的发挥空间。厂房、仓库等产业建筑多为大跨度、大开间,非常适宜进行空间和功能区域的重新划分,创造出多样性和灵活性强的空间。而且产业建筑结构荷载要求严格,其房屋安全质量较高,其结构都可以满足多种民用建筑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类历史建筑体量庞大,在城市中成片存在,在城市空间形成历史街区形态,其特征明显具有很大的识别性,易成为该城市区域的中心。若将这种历史地段成片开发,能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商业利益的吸引

大多废弃的产业建筑虽然功能寿命结束,但其物质寿命依然存活。将产业类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拆除费用,而且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时间。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成功实施还能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和设计师对其投入。

延伸知识: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

选题确定,材料提炼之后,应研究论证方法。即用材料说明题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为此,应遵循下述论证方法和逻辑规则。

1.论据必须真实可靠

论据是论证的基石,必须真实可靠论据来源于客观实际,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客观事实,是反复推敲无懈可击的真货。任何浮光掠影、金玉其外的材料是绝对不可取的。

2.不得采用循环论证法

循环论证就是用某个命题的自身来证明这个命题,自己证明自己,只是换个说法,这是不合逻辑规则的。例如,用“人吃饭为了不饿’’这条道理来证明“人饿了就要吃饭”这种现象,就是循环论证。

3.论证要合乎逻辑

论据和论点存在着内在联系,文章应当揭示这种联系,得出合乎规律性的结论。这种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就是真理。揭示真理就是论文的使命。如文章只凭观察和经验,将偶然的表面现象推断出某种论点或观点,则这种论点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