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04 16:37:09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1篇

关键词:金融生态;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68-03

一、金融生态的基本分析

(一)金融生态概念的提出

生态是生物和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开始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其他领域的问题。金融生态就是生态环境学和金融学结合的产物,它将生态概念引申到了金融领域。对于金融生态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从广义上看,金融生态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狭义上来讲。金融生态是指微观场面的金融环境,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乃至商业文化活动等各方面内容。本文认为,生态金融是指各种金融组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与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其内部金融组织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这个系统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二)金融生态的基本特征

1,双面性。金融生态是一个系统,其主要中心是金融业,金融生态表现出了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面性。金融生态这个统一的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金融业内部环境,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等;另一部分就是金融业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这两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特殊生态系统。

2,动态关联性。金融生态中的所有因素和外部所有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如同自然生态中各个生态因子紧密关联一样,他们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通过资金链条相互作用。所以,金融生态也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是一个动态关联的系统。

3,双重机制性。金融生态具有双重机制性,即适应性学习机制和自然选择机制。由于各国、各区域的法律体制、经济条件、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等各种外部因素不同,为了适用这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其金融生态内部因素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就是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学习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同自然生态一样,金融生态沿袭了自然选择的传统,金融生态也不断的进行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发展着。

(三)建设和谐金融生态的重要意义

顾名思义,和谐金融生态就是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区域,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和谐金融生态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和谐金融生态环境,是我国转轨时期金融机构作为独立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和执法体系及信用体系,没有高标准的会计和审计制度,没有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即使宏观的经济大环境很好,银行自身机制建设水平提高,银行的贷款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其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得到保证。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金融法制不完善、会计和审计水准不高以及专业中介机构不规范都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和谐金融生态也是维持整个金融系统稳定,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之一。

2,和谐金融生态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社会。金融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金融业的稳定与否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维护我国金融业的稳定秩序,能够协调市场、政府和法律的运行机制,进而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3,和谐金融生态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从微观层面来看,和谐金融生态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正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人类生活一样,金融生态环境同样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运行。和谐金融生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充分发展和展现创造力的空间,为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中,商业银行能够充分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

(一)商业银行与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生态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其自身发展情况也反作用于金融生态。

1,商业银行的稳定是金融生态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是金融生态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作用相当于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在动态发展的金融生态中,商业银行具有充分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众多种类和风格的商业银行丰富了金融生态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从一定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否决定了金融生态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在创造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系统的时候,会对其所处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商业银行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是金融生态环境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有利于金融生态保持相对平衡。商业银行的发展自始至终和金融生态的发展都是互动的,二者都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金融生态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竞争,促使其为了不被淘汰,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创新金融工具。反之,商业银行的良性竞争也不断的促进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政治、法制等因素都随着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发展和创新,使金融生态一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果商业银行良性发展,相对的金融生态也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如果商业银行出现大面积的风险和危机,相应的金融生态也必然失衡。

3,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发展有助于金融生态功能的全面发挥。金融生态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体系,但是,这种自我调节功能是以商业银行的科学健康发展为前提的。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商业银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帮助,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律和内控水平,科学健康的发展,有助于防止生态竞争中的盲目行为和恶性倾向,增强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从而全面发挥金融生态所有的积极功能。

(二)商业银行合规文化与金融生态

合规一词译自英文“compliance”,原意为“服从和遵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将合规定义为:“确保银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合规文化是指银行所有员工从合规做起,人人合规,人人有责,倡导合规创造价值这一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和银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合规文化已经为全球银行业所认可。合规文化之于商业银行的作用,相当于商业银行之于金融生态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和灵魂,合规文化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金融生态的稳定与平衡,它是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

1,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立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统计表明,我国90%以上的银行内部案件都是由于不合规、不合法导致的。可见,合规文化的建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是非常的紧迫和必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趋同化,合规文化建设能够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为和谐金融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2,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立有助于完善银行内控制度。从外延上来说,合规制度涵盖了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合规文化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着制约范围不全面,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合规文化的建立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控制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源头上,商业银行风险通过合规文化和内控制度双重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推动了和谐金融生态的创建。

3,商业银行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和主轴。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制度是金融生态的内因,其合规文化更是金融生态的核心和主轴。商业银行外部的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等是金融生态的外因。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内因与外因共同促成了事物的发展,其中内因决定了外因,所以,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决定和影响着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法制环境等。而上述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着金融生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合规文化是金融生态的和谐因子,其发展左右着整个金融行业及其环境的发展,影响着金融生态的发展。

三、以金融生态为中心建设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在合规文化受到各国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我国银监会于2006年10月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为我国商业银行建设良好的合规文化,有效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提供了一个范本。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对合规文化的研究和推行较晚,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5年4月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以金融生态为中心建设商业银行合规文化。

(一)商业银行应树立全新的合规文化观

金融生态是具有区域性的一个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全球范围的金融生态、国家金融生态和地区金融生态,合规文化的内涵应该与金融生态的范围和概念相呼应。过去,我国商业银行谈论合规文化多是从国家层面以及省际层面出发,将其简单的理解成符合国家及银行所处的省市的规定。但是,各国的金融生态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一个金融链,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新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从全新的视角去拓展对合规文化的理解:合规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国家文化、民族文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国际文化、全球文化。我国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要求做到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之外,还应该包括符合国际法律文件、国际银行惯例等规定。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金融生态将更大程度的融人和依赖国际金融生态。加入WTO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和其他国家商业银行、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会越来越频繁。业务往来过程中产生很多新的金融或者合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在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时候,商业银行就应该按照国际协议中的原则进行解决,才能在最大限度的控制金融风险,促进整个国际金融生态和国内金融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合规文化之前,应从国际层面以及国内层面树立全新的合规文化观。

(二)以人为本,创建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

科学的内控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避免违规的保障机制,是合规文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完善合规组织框架,赋予合规部门相对独立性。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专职管理人员或者是银行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但不能参与银行业务的处理,其能够全面协调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定期向高层汇报合规风险分析报告,并对合规部门负责;其次,应该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和整理,统一制定若干业务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而流于形式的问题。避免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情况;第三,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应该是相对的,需要受到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内审部门应当与合规部门分离,以保证对合规部门进行独立的考核,审计部门也要将与合规有关的任何审计调查结果及时告知合规负责人。此外,还应加强内控考核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通报、及时调整,大力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2篇

【关键词】中型股份制 商业银行 城镇化建设 对策

党的十大报告对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报告指出了今后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报告可知,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银行金融机构的不断支持,由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差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通过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更好地获取利润、提高竞争力,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关数据对比

截至2013年4月末,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38.3万亿元。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256.0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1%,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5%;总负责额为241.8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30.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18.7%。大型商业银行4月份总资产额为593.5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9%;总负责额为551.3万亿元,比往年同期增长8.7%,在银行金融机构中所占比例为42.7%。,具体情况如下表:

通过表1可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其总资产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占比重中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因而对于中型股份制商业来说,在制定关于支持城镇化建设时其对策要具有针对性。

二、加强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抓准切入点,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把握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加强与证券、保险、投资基金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代收保险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等业务领域,增加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更要适应金融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二)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实现信贷多样化

商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面向城镇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对服务业重点项目、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提供资金扶持。关注并支持副中心城市发展新兴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满足其他县城、小城市试点镇、中心镇服务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积极发展文化金融,着力加大对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等重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突出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文化产业园区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商标权、著作权、影视版权和文化资源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

(三)以金融惠民为根本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促进城镇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创新信贷品种,灵活运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等,做好对创业农民工、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金融服务;二是加大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人员向城镇转移。

(四)鼓励多种形式的城镇建设融资方式

为了满足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带来的各类融资需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要适时选择,因地制宜,大胆尝试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诸如出口信贷、境外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对外劳务承包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业务等新型信贷形式的优势。更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探索更多的具有特色的融资手段。例如开办土地储备贷款、开办集合资金委托贷款等创新性城镇建设融资手段。

三、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围绕城镇化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加大创新力度,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城镇化业务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秋霞,饶海琴.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7).

[2]张丽丽.商业银行要紧抓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J].投资与合作,2013(2).

[3]常戈.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3(2).

[4]白雪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商行的机遇与对策[J].天津经济,2013(3).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07-03

[作者简介]孙雅(1988-),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有关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备受瞩目,主要内容包括:金融企业将有更自由、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以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运用;自贸区内金融机构设立门槛也将降低,如外资银行设立的标准降低,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区内允许更多新的金融业态的发展,例如试验区内将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等。这一系列金融改革和创新举措的推出,将加快推进金融服务的深化和金融机构竞争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无疑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和我国银行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现实背景下,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

虽然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试图通过系统阐释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内涵,梳理业界关于企业和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并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元素。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内涵

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内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杜晓荣,张玲(2007)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认为商业银行是其所拥有金融资源及能力的集合。Christen(1994)、Morduch(1997)等从财务与组织视角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进行界定,他们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独立性,不但包括财务上的可持续,还包括在组织上的可持续,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银行的独立存在及发展。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义,但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银行可持续成长可定义为:适应全球化、现代化要求,既考虑银行当前发展需要,又考虑银行未来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凭借其资金导向功能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绿色金融发展,降低能耗,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成长。

二、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一)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概述

由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研究的视角各异,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国内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力钢教授(2001) 提出了合力模型, 他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 比如经济、社会、战略、技术、管理、市场、文化、竞争等。黄小军指出, 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成长必须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赵伟认为,影响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九类因素主要包括: 市场需求、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社会环境。朱开悉指出,企业能够实现销售和盈利的持续成长即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郭蕊吸取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思想, 在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 从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变量。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企业可持续成长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经营战略、治理结构、创新能力、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程度及企业制度等。

(二)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认为, 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 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非常复杂, 无法对其准确预测和把握。具体到商业银行而言, 基于商业银行的企业本质并考虑到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与一般公司相比具有诸多特殊性,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成长的因素除了市场竞争因素外, 还广泛包括资本约束、公司治理、金融制度、战略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文化、银行家以及低碳金融等制度、技术和文化层面的因素。

三、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很多著名的资本雄厚大银行不断证明了全球化和综合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在新形势下银行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不良贷款、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风险的累积促使那些“大而全”的银行进行改革和战略的转变。面对难以预测的复杂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战略变革来协调内外环境使战略管理成为常态,将银行的规模扩张向可持续成长转变。正如钱德勒所说的,战略决定结构,结构紧跟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成长,必须积极培育可持续成长理念,将可持续成长的思想深植到银行的文化和底蕴中。与此同时,将可持续成长作为指导思想,纳入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使命和长期规划中。

(二)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银行,由于脱胎于国有商业,所以国有银行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经营管理的效率不高,治理结构也存在严重的缺陷,面对外来的竞争,很难像外资银行一样灵活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制度和机制的安排可以将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规范化,从而减少沟通和交易成本,保证整个机构的高效运营。制度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加快决策与实行速度、提高管理效能、降低风险,再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成长。机制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实际运行,是制度可操作化的具体过程。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比一般企业更具有专业性和风险性,所以更加需要通过内部决策、控制、激励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实现高层面的制度整合。

(三)团队与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逐渐被高级人才和高端知识所取代,从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无形的技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是来源于一流的人才团队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人才因素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是银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之一。目前我国一些银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只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没有对他们进行很好的激励,从而带来人才的流动和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挖掘员工潜力,选拔思想文化能力素质高、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及其速度。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优秀企业文化的显著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更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管理者和员工也还没有深深烙下企业文化的印记。因此,惟有铸造和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商业银行持续成长。

(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主要包括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等的创新。许多创新可以规避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同时还能规避管制,通过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来提高获利能力。另外,伴随财富不断增长,客户对多样化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必然相应增加,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银行有动力开发和提供更多新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学习能力是反映商业银行不断适应环境,对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推陈出新尝试变化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学习成长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有的金融竞争环境中保持可持续成长。

(五)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

银行的特殊性之一主要表现在它以货币为经营对象,集吸收和转移风险为一身, 因此安全稳定经营对于银行至关重要。 一方面银行需要承担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其金融产品和服务对风险进行转移。在这种“特殊企业”里, 以资金的融通为盈利手段,资本的本质特征就体现在对未来不确定性损失的承担上, 同时显示了银行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脆弱性。由此, 银行资本的风险抵御能力与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生了密切联系, 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关键因素。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扩

张,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任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扩张, 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银行破产、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出于对风险防范的考虑和对此系统性风险的担心,新巴萨尔协议出台,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明确的最低标准。现行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两者分别不得低于8%和4%。这为防止商业银行进行无限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风险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很多都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这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正如著名货币银行家马丁・西耶所说,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就是山顶上的城市”。因此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变得迫切且必要。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高度,已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只有在合理的战略框架下,采用适当的经营方式,构建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潜在的未知风险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晓荣,张玲.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与金融,2007(19):28-29.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4篇

西城功能街区定位各具特色

功能街区是实现城市职能的载体,也是实现相关社会资源空间聚集、有效发挥某种特定城市功能的有效形式。北京西城区是首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街是北京六大重点产业功能区之一。为了实现城市空间配置效率,2009年北京市批准设立西城区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这是北京市所有区县中唯一的以功能街区为模式的产业促进机构;并随后将西城区的空间范围划分为十个功能街区,分别是金融街、西单商业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阜景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传统商业区、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天桥演艺区、德胜科技园和广安产业园。包括了金融、商务、旅游、文化创意、科技、现代服务业等多项城市高端产业。

十个功能街区各具特色,从已经定位的功能总体结构上来说,基本符合多样化的功能区组合特点。金融街是部级金融中心、北京市金融主中心区、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西城区的核心功能区。德胜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部分,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政策,在发展中形成了研发设计、金融后台、文化创意和高端交易四大支柱产业,是西城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广安产业园是“十一五”时期推出并重点发展的园区之一。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是北京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传统文化体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已成为极具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城市品牌。阜景文化旅游街区汇集了皇家经典文化、中外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有历代帝王庙、妙应寺白塔、广济寺、民国四合院以及鲁迅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所。琉璃厂艺术品交易中心区是现代文化艺术品高端交易中心。天桥演艺区是文化特色突出、演艺聚集明显、展示活动丰富、休闲旅游联动的文化区域。西单商业区与王府井、大栅栏并称为北京三大传统商业区。大栅栏传统商业区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市之一,是北京传统文化与传统商业融合之地。马连道茶叶特色商业区是以茶叶经销、茶贸易、茶文化展示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区,被誉为“京城茶叶第一街”。

功能街区的作用分析

北京市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服务业成为其主导产业,其中西城区作为北京市的核心功能区,是这个阶段特征的集中反映。表1显示了2010年北京市和西城区的产业组成。

表1显示,在第三产业中,北京市和西城区2010年产值最大的两个行业都分别是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这说明,西城区的金融和商业不但是西城的主要经济支柱,也是北京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主要分布在十个功能街区中,金融和商业突出的特点主要通过功能街区得到了体现(见图1)。

注:德胜科技园数据为2011年1-9月数据,其他为2011年1-8月数据,数据单位为亿元,下同。

图1显示,西城区十大功能街区的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成为西城的重要的经济来源。

从各街区内部的产业结构来看,各功能街区定位明确,但主导产业雷同(见表2)。

表2显示,十个功能街区各自的主导产业分别是:金融街以金融业为主,天桥的社会福利事业比例较高,其他所有街区的批发零售都占较高比例。其中,金融街、广安产业园、什刹海、阜景、琉璃厂、天桥、西单、马连道等八个功能街区主导产业占各自街区全部产业的比例都超过了一半,而且大多数超过了70%;只有德胜科技园和大栅栏两个街区的主导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例不到一半。除了金融街和天桥外,其它街区都以商业服务业占明显优势。这说明,尽管西城各功能街区各自定位不同,但他们的主导产业雷同,优势不突出。尤其是,除了金融街的金融产业定位与实际相符外,其他街区的主导产业与定位不相符。因此,总体来看,西城的各功能街区尚未形成明显的功能优势产业。

金融业是西城区的主导行业,也是各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以西城区2004-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结果见表3。

表3 西城区金融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

表3的关联度显示,所有产业与金融业关联度都比较大。其中,与金融业关联度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次之,接下来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工业和教育。这说明,“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型产业对西城区的金融业贡献最大,其次是商业,商务服务、计算机等信息服务业。因此,要实现以金融为主导的城市核心功能,需要各功能区之间在城市基础设施、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大力配合。

功能区合理匹配的空间构架

确定主导功能和辅助功能,形成功能体系。首先,以金融商务为核心产业,将金融街建设成为以大型金融机构为核心,以高端商务服务为主要产业,通过为高端服务为目的的商业、居住、文化娱乐、休闲和旅游,为金融的各项生产、交流和员工生活服务,以及参观人员的体验服务提供保障。其次,其它功能街区则通过不同行业与金融业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服务体系。

处理好功能关系。一是处理好主要功能与次要功能的关系。尽管西城各功能街区各自都有鲜明的特色,但是它们在功能体系中,承担着不同角色。次要功能需要围绕为主要功能服务,在支持和补充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特色功能。西城作为北京的金融商务服务中心,显然金融商务服务是其主要功能,其余九个功能区需要围绕为金融服务的同时,发挥各自在科技、后台服务、商务、旅游、休闲等方面作为金融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金融商务服务功能。二是处理好经济与非经济区关系。功能区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根据经济发展的而需要,分为非经济功能区和经济功能区。非经济功能区是指行政区、居住区等与产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聚集区域,它们的活动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功能区服务。经济功能区是一个区域的核心发展能力所在。经济功能区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发展能力、经济控制能力和聚集扩散能力。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经济功能区不仅要满足本城市的功能需求,而且会在更大区域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满足区域乃至全球化不同经济功能的需求。西城区正是以金融为核心,以旅游、文化、科技和商务为支撑的综合经济区。因此,休闲、商业、科技、文化等活动并非经济核心竞争力,它们需要通过为金融服务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建设连通通道,构建空间一体化。由于目前西城区的主要功能街区分布较为分散,为了增进各街区之间的联系,应该在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商务服务等方面建立联系通道。首先,在各功能区之间增设交通线路,专门用于员工和前来办事人员在各地区之间来往通行。尤其针对工作时间的办事和交流用途,采用专线交通和专线联络等方式,增加各街区之间的可通达性。其次,在必要的地段设置公共服务走廊,在提供公开的通知通告、公共政策等信息咨询的同时,开设文化艺术欣赏区,通过各种设施引导人流通过特定地段,在各街区之间进行合理流动。再次,在通往各街区的主要地段,设立用于商务休闲、商务娱乐和商务谈判等目的的餐饮、表演、娱乐等专区,通过公共商务服务,既解决金融街等空间紧张问题,又提供了不同街区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增进各街区产业和人员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从而实现各功能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匹配。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5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0)-0089-04

商洛旅游I于2001年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渐成规模,正逐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兴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地方GDP的比例逐年增加。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金融部门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商洛旅游业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旅游业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境内旅游资源富集,组合程度较高,秦岭山区拥有的地质、水文、生物景观均有体现,尤其以山、水、峡、洞、瀑、林见长,具有良好的自然风光。境内现有部级森林公园4个、地质公园2个、水利风景名胜区3处,7个4A级景区,已建成开放各类景区景点45个,丹江文化旅游线、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和商山绿色体验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商洛印象、商於古道、阳城驿文化产业园还在建设之中,形成了以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的格局,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旅游城市”、“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和“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截至2015年底,商洛全市共接待游客3362.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8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1.9%、14%,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成倍增长,两项指标均居陕南三市首位。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情况。商洛辖内各景区的前期建设资金以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为主,如金丝峡景区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000万元、牛背梁景区分别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000万和省农发行贷款3000万元。随着商洛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辖区各金融机构也在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逐步介入旅游产业,主要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娱乐行业、旅游产品开发及其它相关产业贷款。截至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7.7亿元,其中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5.91亿元。

二、商洛旅游业发展中的SWOT分析

(一)商洛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1.政府重视,集中力量打造旅游品牌。地方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来抓,按照”大型景区+旅游小镇+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以创新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生态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体验并重转变,加快景区提档升级,突出旅游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强攻旅游宣传营销,连续举办了七届“秦岭生态旅游节”,充分利用旅游专业网站、电商等网络平台,持续加大营销力度,以公交车体、户外广告牌等为载体宣传商洛旅游景点,提升景区知名度,使“秦岭最美是商洛”深入人心,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积极开拓客源市场,以西安、咸阳、渭南、安康、南阳、十堰等7个一级客源市场为中心,与150多家旅行社签订组团旅游合同,加大对景区周边宾馆、酒店等附属产业的规范管理,增加了游客源。三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在大力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抓好旅游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建立旅游咨询网站和媒体营销平台,推进旅游定制化服务,实现4A级以上景区无线网全覆盖和在线预订,着力改善旅游“软环境”,打造特色城市名片。

2.金融助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强劲。辖区各金融机构面对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加大以旅游为龙头的相关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支持配套宾馆酒店、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第三产业建设,开设旅游保险项目,使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以来,商洛市各金融机构投向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大幅增长,信贷支持旅游产业的力度逐年加大。从存量看,2015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5.91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421.83%;从占比看,截至2015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1.37%,较2010年增加0.78个百分点。

3.服务跟进,旅游金融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15年底,商洛辖区共有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65个营业网点,已全部加入了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现代支付系统,畅通了资金结算渠道。为满足旅游产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商洛市各金融机构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找零兑换等金融服务,切实改善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3077个,实现辖区1800多个行政村全覆盖;发展特约商户3308家、POS机3654台、ATM机663台,较2010年分别增长417.08%、404.17%和458.16%,改善了景区支付结算环境,满足了游客非现金结算的需求。同时,通过在各金融机构网点摆放公告牌和受理投诉电话等,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商洛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1.旅游产业链未完全形成。目前,商洛旅游企业多处在“门票经济”为主的初级阶段,旅游服务单一,旅游拉动消费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旅游市场要素呈现克隆化、雷同化。大众化低品位的餐饮、住宿一哄而起,无法拉长食、住、行、游、购的消费链,旅游产品除生态景区土特农产品外,没有特定的代表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拓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的休闲度假产品,旅游文化几乎没有显现,导致游客滞留时间短,平均消费水平偏低,旅游商品销售份额占整个旅游过程消费不足12%。

2.旅游业行业特点的制约。旅游开发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前期开发投入大,资金回收时间长,在短期内效益不明显的特点,决定了其贷款大多属于中长期大额贷款,景区基本建设资金除国有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外,其余部分通过政府资金平台办公室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国债项目资金筹集取得,不足部分通过向地方各部门借款、垫资等渠道,而后期扩改建设要想再争取国债资金有难度,这部分资金显得捉襟见肘。旅游业投资金额大、资金回收期限长、企业经营不确定性高、抵押担保措施不足的情况,客观上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3.旅游业法人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商洛旅游融资以景区管委会或旅游公司为平台,属政府主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一定难度。以金丝峡为例,以金丝峡管委会为融资平台,但其所有经营收入均上缴地方财政,资金使用由财政拨款,不完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而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全国统一调度资金,县域的法人客户的审贷决策权全部集中于省市行,贷款层层审批,手续繁琐,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渐强,严格的贷款准入条件制约了金融机构的能动性。

(三)商洛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1.独特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商洛位于鄂豫陕三省结合部,距离西安仅100公里,距离咸阳国际机场仅3个小时的车程,是陕南三市中距离西安最近的城市,已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的“第二生活区”。同时,商洛处在关天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联系的交通要道上, 距离省会城市郑州、武汉均60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商洛交通十分方便,312国道横贯东西、西合铁路、西康铁路穿境而过,沪陕、包茂、福银三条高速联通全市七个县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县县通高速的地级市。榆商、山柞等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西武客运专线、商洛民用机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之中,发达的路网、便利的交通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商洛旅游观光,为商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政策的支持和观念的转变。从政策层面看,一是2013年《旅游法》的颁布实施,使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到法律规范当中,将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二是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业提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必将为商洛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一带一路”经济带以及陕南循环发展以及商洛市“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必将会给商洛带来更多的项目、资金,使得商洛的旅游业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从消费观念看,一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必然会带来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出行的意愿更强,旅游消费的潜力更大;二是随着国家在节假日实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优惠政策,加之现在的假期多以小长假为主,带动了周末游、自驾游等方式兴起,会为商洛从西安、郑州、武汉等周边大城市带来更多客源。

3.金融配套措施的有力推动。当地人民银行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提请地方政府批准了《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C构优先满足涉及旅游产业的信贷需求,2020年前确保每年旅游产业信贷增速不低于25%且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信贷资金支持重点包括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建设、人文旅游精品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品牌宣传等。寻求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途径,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推出新的服务措施,确保信贷支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四)商洛旅游业发展的威胁

1.陕南三市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商洛、汉中、安康同属陕南地区,均有着“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条件。安康水丰林茂,且水资源优于商洛,汉中盆地以湖泊居多,旅游资源、产品与商洛有相似之处,替代性、竞争性强,且安康、汉中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设施及综合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对商洛旅游市场的分流明显。

2.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实施,对秦岭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具体规定,特别是商洛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存在一定的矛盾。

3.金融业与旅游业的信息不对称。随着商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具体的旅游业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大量旅游项目上马施工,然而旅游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没有搭建起合作发展平台,相关的融资信息无法快速对接,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各家商业银行对旅游项目贷款均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对商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部门发展大旅游的主导作用,拓展多方融资渠道

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打破行业界限,优化金融生态,形成多元化的筹资体制,以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入股;坚持以项目开发为主,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支持和鼓励旅游企业依法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参股、兼并、收购、承包等形式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局面。

(二)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按照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目标,对旅游企业科学统筹规划,衔接旅游要素产业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整合优势资源,研究开发地方民情风俗、人文历史文化,制作特色旅游商品,活跃景点购物市场,打造集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亮点,提升景区文化层次。

(三)着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大信贷投入

金融部门要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加以支持,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贷款,扩大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自,在资金上向旅游扩建改造和新景点建设挖掘方面倾斜,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

(四)建立旅游企业和项目推荐机制,强化宣传与信息沟通

一是建议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旅游企业及项目信息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旅游企业及项目,让金融部门了解旅游最新发展状况和项目规划,实现旅游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二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金融机构可适当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兼顾的长效机制。三是做好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宁,唐文荣.金融支持旅游业如何有效发力[J].当代金融家,2016,(2):168-169。

[2]李贵义.金融服务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西部论丛,2002,(4):26-27。

[3]谢琛,谢建功.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路径选择――以江西井冈山为例[J].新经济,2016,(20):9-10。

[4]张永平.金融支持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J].青海金融,2015,(6):29-31。

[5]张运来,孙梦超,顾森.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4,(18):47-52。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e’s

Boos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 Case of Shangluo City

WANG Fang

(Shang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6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和大学生就业现状为基础发展起来。许多学生试图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问题,很多大学生开始经营电商或者投资其他实业,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一个“标签”。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新星”,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将造就我国未来的商业领袖,他们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对我国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高校有必要从文化和个人素质发展入手进行教育,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成就我国“商道”发展的动力。

(二)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助推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文明总和,其中包括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包括人们对社会、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我国文化固然能够体现在艺术作品方面,但从现实生活角度讲,文化更多地解释了社会发展的原因和人们某种行为的出发点。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形式,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大学生以怎样的文化理念和方式进行创业,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可能性。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加入文化教育,能够使创业教育的目标更清晰,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商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以商业文化为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许多著名的商人实际上在文学或艺术创作上也小有名气,甚至使其所经营的商品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我国的酒文化发展,实际上与制造商的集体文化发展是一脉传承的;一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的推动,这说明,文化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商业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精神遗产”,堪称为商业文化中的经典,例如,商者以“信”为本、和气生财等。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商业文化是学生必须掌握和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中国商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商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以商业文化为理论基础,学校和相关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区域商业文化的特征以及商业文化基本内涵,形成相应的教材,在进行正式的创新教育之前,为学生打下“文化”的基底。

(二)详解金融文化作为创业教育的脉络

商学院多以金融专业为教育的中心,未来学生创业的基本方向也与金融有关,因此,创业教育应以金融文化的详细解析为主要脉络。区的金融文化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而展现出各自的特点,然而,就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来看,金融文化是具有共性的。第一、金融文化讲求对金钱的有效利用,即要求从业者拥有对金融动态的敏感性,因此,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革专业培养计划,使专业培养计划更加符合实际;第二、目前我国金融发展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领域区分,学校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所学的专业本身就是一种创业资本,明确专业的特殊性。第三、金融业中各类目的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微妙的联系,期货、股票和其他融资之间的关联比较明显,不同领域的金融家的个人成就足以影响市场金融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拓宽学生的创业知识面,学习创办企业的相关知识。第四、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各种鼓励政策,学校要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创业政策,增强创业欲望。

(三)从金融文化的应用和创新角度开展沉浸式创业教育

单纯从课堂家督出发使学生应用金融文化无异于纸上谈兵,文化来源于实践,也要付诸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金融文化。许多学校采用与金融类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这只能为学生提供特殊岗位的实训或单一职业技能练习的空间,并不符合创业教育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采用沉浸式的创业教育策略。首先,学校应该积极与当地金融业建立合作关系,请金融业的经营进入学校,为学生的创新构想提供指导,例如,请融资类银行的行长作为创意构想指导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分析他们的创业构想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展小型的“代币”金融业务,例如,发给每个学生相应的“代币”,可以用来购买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延长图书馆借书时间等,请金融专业的学生自主组建经营这些“代币”的金融机构,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运营,使“代币”增值或扩大“代币”的购买范围等。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将金融文化套入到模拟创业的过程中,在学生遭遇困难、失败的时候求助于教师或进行自主分析,也是他们获得创业经验、深刻理解金融文化的过程。

三、商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商业文化视域下建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以商业文化的领悟和传承为基础,以浸润式教育为主要方法,固然能够使金融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出提升,然而,这一创业教育模式的推行是以商学院和金融类教师的个人水平为关键的。商学院创业教育工作者和金融类专业教师本身要深刻理解商业文化、金融文化,才能够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帮助。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教师的教育水平进行再发展,以保证创业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四、结语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99-02: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而金融服务外包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金融服务外包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商业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金融服务外包风险不仅会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会对市场的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显得尤为的重要。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

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可以概括出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或核心产品外包给服务商,主要的外包业务有:业务培训人员培训、后勤服务等日常业务的外包,也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处理等与IT相关的业务外包,还有ATM处理程序、票据支付相关的服务等的与金融产品相关的外包。本文以下提及的金融服务外包暂定为商业银行的IT服务外包及与金融产品相关的业务外包,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与这两项相关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一)来自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

1、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管理者的错误决策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外包业务合同签订、执行不当产生的风险以及外包失败后的退出决策。合同风险指合同有关条款不规范规定以及双方责任划分不明确而引发的风险。退出决策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决策者对市场分析错误以及对自身核心能力把握不够准确做出退出决策。

2、人力风险

由于与外包商企业文化差异或是与外包人员沟通不畅而导致的人员流动性高或是由于员工素质低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自身内部财务出现危机而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形式有合同以及合作战略联盟等,由于商业银行与外包商之间有经济往来,一旦一方的财务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连带风险,使另一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4、管理风险

(二)来自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

1、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外部不可控的市场环境影响,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国外的外包商,一旦外包商所在国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环境发生变化,势必会导致商业银行在决策、交易过程中产生风险,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外包商在外包市场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市场结构的改变或是整个市场的利润空间的改变而引发的风险。例如外包服务商由于技术的创新,也就具备了和商业银行讨价还价的资本,商业银行的成本上升。

3、技术风险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外包商必须致力于技术创新,但一旦技术得到创新,外包商将会用其代替以往的技术,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信息技术已经潜入金融机构的各个领域,两者必不可分。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外包商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不愿或者不能按照合同履行义务,由此而引发了违约风险,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的停滞。

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度量

(一)风险矩阵法

在识别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之后,需要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这就需要首先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风险评估其等级以及发生的概率,当确定风险等级R和风险概率P之后,RP得出风险等级量化值。首先我们对风险等级进行解释说明,如图4.1:

外包风险影响等级及解释说明

确定了五个风险等级,随之需要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我们将外包风险发生的概率P分为五个区间,(0 ,10%),(11%,40%),(41% ,60%),(61% ,90%)和(91% ,100%),概率区间及其解释说明如图4.2:

外包发生风险概率的解释说明

当确定风险等级R和风险概率P之后,RP便是风险等级量化值,风险评价对照表如下4.3:

风险等级量化值对照表

当商业银行在外包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时,由相关专家先估算出风险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然后对照上述列表确定风险的大小,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为最低。但风险矩阵法有其自身局限性,它可以评估单个风险事件的风险却不能评估出银行外包的整体风险。

五、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策略

商业银行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加强内外部的监管和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不仅如此,政府也应对金融服务外包充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消除风险或者是风险降到最低,使银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识别最合适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

在寻找最适合的金融服务外包之前,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核心竞争力及核心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现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尤其是自身的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做出金融服务外包决策。

(二)慎重选择外包服务商以及建立外包商评估制度

慎重选择外包商是商业银行实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第一步,关乎外包活动的成败,因此外包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商业银行管理层应结合自身外包需求,充分考察市场对外包商的声誉、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等方便进行评级,做出最优的外包商。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在外包过程中需要将部分信息提供给外包商使用,这时银行的商业机密和重要信息可能就被外包商泄露给竞争对手,这样商业银行将面临知识产权纠纷,我国相关法律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信息保密事项做出严格的规定。

六、结论

随着金融业竞争愈演愈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以提升自身竞争力,金融服务外包作为一种增强竞争力和增加效益的有效工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外包,虽然银行自身也对外包的风险做了或多或少的防范,但总体来说银行的风险管理还远远不够。在运用这样一种有效工具时应注意防范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实现风险管理,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和国家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降低外包风险,使银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实践者的视角[J].金融论坛,2005(4):20-25.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第8篇

中国经济经过十年快速增长和积累,以房地产开发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开始面临转型。盈石集团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开发商旗下无法产生租金或销售收入的商业项目体量已达到2.5亿平方米,为历史最高水平。中信证券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商服用地出让量占房地产总出让量的30%,但商办物业销售占比只在10%左右,商业中心供给过剩。仲量联行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全年还有1800万平方米左右零售物业开业,同比增长38.5%。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商业地产已从增量开发步入存量激活期,价值万亿规模的存量市场时代已经来临,存量盘活是大趋势和方向。”如何配合中国经济转型期的供给侧改革,寻找有效模式去商业存量,已经成为当前宏观政策推动下,急需企业和机构深入思考解决的问题。

轻资产、重运营管理 地产模式金融化蝶变

而近期由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商业房产研究中心发起设立的商房所,正是聚焦商业地产去存量,资产金融化配置相关调查研究,致力于以互联网金融整体解决方案来处置不良资产中的商业房产,为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激活具有前景的商业地产市场提供了可供参考探索的新路。为此,记者采访了商房所董事长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商业房产研究中心主任何风飞。 商房所董事长兼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商业房产研究中心主任何风飞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供给侧改革落地,提高市场效率,去产能,去房产存量成为当前聚焦的热点。前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人口向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迁徙,同时也带动了房地产黄金发展的十年,也导致了大量商业地产急剧过剩闲置,造成了大量不良资产沉积。而文化创意产业和互联网创业孵化的兴起,使这些位于核心地段的商业地产迎来了盘活的绝佳机遇。此外,由于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人口密集度大,交通成本高,商业地产就可以通过商改住,重新进入市场流通。除了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和商改住,银行也持有大量优质的商业地产资源。这些严重被低估的闲置资产,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资产溢出,将有赖银行通过与资产公司,投资机构等大型机构的合作,进行资产的重新配置,发挥其资产价值。

而由于商业地产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在美国等金融产品丰富的国家,商业地产开发商往往与富有商业物业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合作,成立基金公司,将资产打包成面向机构和公众的金融产品。通过对商业地产市场多年的深入研究,何风飞认为,“中国商业地产去存量的变革,将驱动地产公司与金融机构的融合,逐步变为轻资产、重运营管理的模式,中国商业地产正在走向资产金融化。”

打造安全合规专业平台 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而商业去存量,资产金融化的过程正好为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质资产和投资机遇。商房所打造的“互联网+商业房产”为特色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正是通过整合商业地产去存量的优质资源,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资产配置,帮助其实现财富增值的新兴金融业态。何风飞介绍,“目前商房所进行收购的商业地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资产变现能力强的临街物业;二是资金回笼快的优良地段的商改住地产;三是与国内知名餐饮文化品牌《舌尖上的中国》合作,产融结合、利用率高、增值空间大,可盘活的商业地产。”

和以金融借贷为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商房所以低于市场20%-30%价格获取的优质地段商业去存量地产,既有固定资产实物保障,又具有持续溢价空间的稳健安全投资特性。而商房所平台上的所有项目都是通过协议转让或竞拍等方式取得,然后通过整体收购拆分投资、单体投资、持有、租赁或经营、改造翻新、资产溢价售出等方式实现资产运作增值。从投资的模式来说,产品来自商业不动产,相关标的物权已事实上归属客户,由此产生的租金及售出溢价都是投资者可真实获得的。此外,商房所平台还公开透明地披露房产的物业信息,投资者可全方位地了解所投房产的市场买卖及出租价格,保障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及收益安全。为了保证资产的优良性和溢价空间,商房所目前选择的都是国内GDP增速排名前十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地产,以保证投资人稳健可持续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