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5:42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1篇

根据二零一二年四月一号开始实行的财政部令第六十八号《事业单位财政规则》,得知:当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一千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一千五百元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被称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则为单位价值虽未符合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之上的大部分同类物资。固定资产一般指的是以下几类:1)房屋以及构筑物;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与陈列品;5)图书及档案;6)家具、用具、装具与动植物等。在高校固定资产中有五个特点,如:一为价值高,二为数量多,三为使用周期长,四为使用地点不集中,五为管理难度系数大。由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高校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固定资产规模逐渐增大,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增加了难度、复杂度。过去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学校采取的都是较为传统的方式,像条形码编码,主要是以人工为主,每年往往清查固定资产时,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且在清查期间会有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低及资产流失等现象出现,对学校教学与科研会有极大地影响。而引入RFI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可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活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致让实物信息、系统信息实时同步,故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RFID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2.1为提升工作效率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为了让资产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智能化全程跟踪管理(全生命周期包含有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使用变动及报废),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不需要任一人工,这就要对RFID技术进行利用。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整合RFID技术,可将资产管理拓展到校园的角角落落,将分散的资产统一起来,集合到资产管理平台上,致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具体使用部门能够实时核对固定资产账目,对资产使用部门的使用职责加以强化,让其功能尽可能的发挥。

2.2为优化固定资产的监控对固定资产实现动态管理

日常工作所进行的监控资产数量、质量、流向等信息,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地实时记录监控与记录,皆为系统实时的,它让管理员在办公室内就可轻松及时的掌握资产的调拨与使用,对管理流程有所简化,且对资产日常管理的压力减轻不少,让繁琐的人工记录工程得以避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加以提升。

2.3为加强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责任,实施多级管理

资产管理在各所高校中成为了综合性、系统性、操作性都较强的系统工程。在资产管理系统中引进RFID技术,将会考虑到每一个资产管理者的不同职责,从而制定不同的操作权限为每一个资产管理者,在登录操作时可以采取用户的身份、密码来分别识别。比如:资产管理部门在对负责的日常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与实施时,需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屋、土地等进行一级管理和监督;财务部门为了对一级核算进行强化,需侧重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各使用部门要负责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

2.4为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资产的日常管理

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缺乏业务联系以及沟通,导致账面不能反映出资产的存在;有的单位即使拥有许多的贵重资产,却无集成的信息系统,无有价值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致使固定资产管理难,工作效率低;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卡片与资产实物不相符;对于固定资产流失很难有效控制;资产清查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经常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不能及时、准确的核算运营成本,时间一长,也就出现了财务固定资产账、设备台账、固定资产实物账之间的分离,也导致了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若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引入RFID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效率。利用反馈的信息及时查清资产使用情况,对资产的监控有所强化,学校闲置的资产也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置,资产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3结论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2篇

高校的资产想要对存量进行盘活与调控,就可以运用新的增量来进行,增量会受到存量的制约,增量能够对存量进行激活。能够公平的对高校的资产进行配置,科学的高校预算工作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喜欢能够使高校的资产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确保能够及时的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并及时的进行纠正。想要有效的对高校的资产进行管理,就必须要选择最优化的方式来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所以,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与预算管理工作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二、明确高校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结合

(一)对绩效审计、资产配置、预算编报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确保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结合

第一,在年初对预算进行编报之前,必须要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的收益情况以及资产的存量进行编报。将资产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与相关部门的预算进行结合,使预算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目的得到实现。第二,在对高校的发展规划进行预算时必须要与年度预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中、长期的预算与年度预算互相印证、互相促进,以此来使年度预算的准确性得到保证。第三,以高校的资产配置为突破点,找到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结合点,使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能够进行结合。第四,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制度。

(二)建立资产信息化和管理平台,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结合

对高校的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其中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构建一个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也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方法。对符合当前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开发,对资产信息的共享以及这个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与控制,这样就能够确保实现动态化的资产管理以及精细化的预算编制。将摸清资产的存量系统作为基础,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来支撑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以及部门预算等工作。此外,还必须要提供动态、细化、准确的信息来为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及预算的编审工作进行服务,这样就能够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监管方法起到促进的作用,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管理的成本得到降低。

(三)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核实清理,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结合

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实与清点,就可以使高校管理部门对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要使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来,以此来使高校固定资产的账目能够与实际相符,为相关部门的预算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在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与核实的过程中,如果在清查结果中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可以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解决。所以,资产清查工作其实就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结果以及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结果进行验收,是预算管理工作与资产管理工作互相结合对资产存量进行夯实的重要基础。

三、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3篇

(一)资产配置缺乏有效控制机制

由于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获得全方位的开展。一方面是当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基础数据差、管理程序不畅、资产账实不符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已将高校资产的购置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但实际编制部门预算时,往往只强调预算经费的控制分配,而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存量、资产分布以及使用状况缺少管理信息。因此资产管理难以实现资产的全面管理,也难以对开展资产合理投入和资金有效使用形成相互制衡。

(二)资产核算缺乏健全财务制度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核算不全面、管理不规范导致财务预算工作难于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资金筹集、预决算普遍较为重视,但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受到一定影响;其次,资产入账和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形成大量帐外资产,没有定期盘点核对制度,学校资产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现象严重。另外,固定资产一直惯例不需要进行累计折旧,因此容易造成虚增资产价值、成本核算失真等系列资产价值反映不实的问题。

(三)资产管理缺乏系列创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对资产的管理模式也应随时而变。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意识上存在的不良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管理机构设置、责任划分、产权关系、管理理念、内控制度等方面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这些都是涉及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等问题。

(四)资产处理缺乏审计监督机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房屋建筑物、土地及单位价值在一定范围以上的仪器设备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处置。由于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基本脱离了预算管理的范畴,管理工作脱节严重,导致有些部门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资产处置行为随意性大;常常存在不按规定办理资产“非转经”核准转移申报审批手续,需要评估的资产而不聘请评估机构开展评估,低价出租或低价处置给关系人等等,使单位资产的调拨、报废、减少等过程不仅脱离了资产自身管理,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

(五)资产预算管理缺乏统筹执行力

虽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工作衔接,但大多数高校只是强调资产购置行为的预算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投入、轻管理”和“重增量、轻存量”现象严重,而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者的相互关系和长效机制结合缺少一定的认识,缺乏两者之间的统筹执行力,没有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剂和处置等变动过程的动态管理,更缺乏资产日常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创新模式

(一)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主要由学校预算分配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预算管理影响资产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为选择,而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资产状况会对预算收支产生影响。因此高校资产管理必须创新管理运作体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高校固定管理运作体制至少包括机构服务保障、资产信息共享和管理监督控制等三方面工作机制。

(1)机构服务保障机制。

优化资产管理的组织结构,通过分管业务部门的校领导牵头,统一由学校财经领导小组统筹和管理固定资产,实行统一规范管理,避免交叉和多头管理;同时强调财务、资产和审计部门分别对固定资产行驶不同的职能,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经费保障、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监督运作机制的顺利进行。

(2)资产信息共享机制。

该机制内容要体现出共享系统平台和信息分类报告两个部分;其中,共享系统平台可分为内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内部共享主要是集合校内各部门的资产,进行内部服务共享;外部共享是通过横向单位之间沟通协商,实现外部资源共享,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资产信息共享;资产报告具体包含资产期末存量、性能分布状况、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相关原因分析等内容。

(3)管理监督控制机制。

主要涉及监察审计和内部控制,是对学校资产的计划配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流程等工作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资产管理系列行为进行监控,相关监察审计是对资产管理结果进行检查,检查资产的使用效益,存在形态和人为流失等方面问题。

(二)构建高校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作为高校事业支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形势下高校事业发展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断深入,高校应当构建以管理目标为具体导向,职能部门为服务基础,财务预算为工作主线,绩效评价为管理核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抓手,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并完善资产管理体制,细化日常管理活动,通过一个完整的资产管理运作系统,从资产需求到绩效控制各过程的协助和支持,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

(三)建立资产预算评价绩效管理目标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单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西方国家总结的绩效评价理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3E”原则,高校固定资产预算评价绩效管理目标可以从固定资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来反映,从而实现资金投入的经济性、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资产使用的效率性以及资产运作的发展性。

(1)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考核对象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考核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例如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考核高校管理机制运行状况;通过固定资产的投入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合理;通过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情况,考核资产管理的账实相符情况,掌握日常管理效果等等。

(2)定量指标。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评价指标可以为:可用固定资产率=已使用或即将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全部固定资产总金额,该比率越大,表明可用的固定资产越多,反映固定资产的性能状况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全部资产总额,该比率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率越大,反映固定资产在学校各个使用部门的具体分布情况;部门资产占有率=各个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数额/单位所有固定资产数额,通过该比例可以对资产使用部门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了解固定资产在部门的分布情况是否合理,便于及时做出资源调整;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年实际使用工时数/核定年度适应工时数,是指单个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在所有仪器设备中的使用比例,依据这个指标可以处置闲置淘汰的资产,避免资源浪费;固定资产共享率=已调拨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可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反映使用部门之间共享固定资产的状况,通过该比例调节资产使用效益,尽可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当然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不同,如何应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开展绩效考核,定量指标的数值为多少合理,因校而异。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完善预算编制内容,建立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加强资产预算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配备没有统一标准,缺乏存量资产和使用效率的报告信息,导致部门预算只是简单地经费分配,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资产配备和使用年限等标准体系;资产使用部门依据相应标准杜绝超标、重复购置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财务部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在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合理安排资产购置和维护的预算经费,并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的挂钩机制,使预算分配和资产价值在管理环节协调一致,真正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二)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建立固定资产监察管理机制

为了增强资产预算的导向和约束,单位应要加强资产预算的执行控制,注重跟踪资产预算执行过程,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实行部门预算后,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资产使用部门可根据现有存量资产状况,结合工作需要提出资产的增减计划;资产管理部门要综合资产总体情况,在合理调配资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经费预算进行资产配置,如有需要调整资产预算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财务部门要对资产预算把关审核,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尤其是把握好资产购置过程中的资金动向以及资产购置、调配及处置的账务处理;审计监察部门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前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产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发挥预算管理效能,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4篇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系统应该具有的各种模块,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清晰地认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功能模块:一是初始化管理模块。所谓初始化管理模块主要指的是初始化数据管理及资产数据采集等。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实现科学分析,就必须要对于已经采集到的数据来进行数据校对、录入及审核。只有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够科学做出决策。二是资产领用及维修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管理流程来领用资产,在填写电子领用单并进过审核之后才能够领用。资产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专门的维护管理。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编辑修改及统计等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资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三是资产异动管理。所谓异动主要指的是部门之间借用和后勤部门之间的调配处理两种情况。为了有效地达到异动管理的目的就需要保证具有审核和日志功能。对系统管理的日志进行记录和挂历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日志记录主要是包括系统管理日志记录及各功能模块日志记录两种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日志记录管理。四是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功能。对于不同的用户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分配用户角色、设定密码、权限组管理、数据备份等是其中必须要具备的功能。只有具备不同的功能才能够实现科学高效地管理。

2高校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2.1原则

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科学的原则,只有坚持科学的原则才能够实现科学的设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先进性原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软硬件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为了实现科学高效地设计就需要选择那些先进的且非常成熟的软硬件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系统的各项性能。设备优良有助于延长生命周期。二是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系统首先是要切合实际,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要求来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到系统的经济性。系统的投入是有限的,应该在有限资源内设计出最佳方案。三是扩展性同易维护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是在实时变化着的,而要想适应实际变化情况就需要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条件。同时还需要保证系统能够易于维护。以上几条原则就是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科学地认识。

2.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首要步骤,对于采用何种结构这个问题,应该结合高校自身的资产管理特点来进行设计。总的目标就是要保证学校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可靠、安全以及高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B/S结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以该结构为例来进行说明。采用B/S结构,系统的不同用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访问,实际工作过程中也不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用户只要能够通过电脑上网即可。这种结构的灵活性非常强,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都能够访问数据库。同时这种结构的安全性也较强,它能够实现对数据平台的有效保护以及设置管理访问权限,采用该结构,服务器数据库是非常安全的。该结构实际上就是要把系统分成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以及数据库。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获取到的数据再显示给客户,同时还要能够实现同用户的实时交互。在用户看到数据之后,表示层还需要把相关的数据再反送给BLL层。采用表示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把外部刺激同BLL层两者相互隔离。逻辑层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实现业务规则以及业务逻辑的。逻辑层是系统的关键层。对于逻辑层我们应该保持高度重视。逻辑层能够实现数据存储及发送数据存储的数据。数据层的功能就是要实现对数据层的访问及操作。实际工作过程中是要把作为数据访问层,数据库服务器则是SQLServer2005.数据服务器的就是要用来接受操作请求,从而实现对数据库查询、更新及修改等功能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数据层本身应该包含数据存储以及交互的服务或者是软件。组件与服务也与BLL层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中的业务实体组件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业务实体组件能够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业务实体对象的组合也是通过面向对象的方式来实现的。通过这种方式对于降低数据访问层及表示层之间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步骤。科学合理地选择数据库是实现管理的重要步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数据库的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安全。在本文中我们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之所以选择此种类型的数据库是因为它能够为数据提供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该数据库自身还具有伸缩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能够有效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能够缓存动态对象执行计划,通过这种功能将能够避免每次重编译。这对于提升系统的性能无疑是非常有利的,二是会使得触发器本身执行变得更好。SOLServer2005数据库中的触发器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扫描、重复日志扫描。这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伸缩性。三是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库增长及性能问题。数据库的增长及性能问题历来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该类型数据库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该数据库之后,系统则是根据字段值范围来都对表和索引来进行划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实现对大型数据库系统的有效管理。高校资产信息数据非常复杂,因而对数据库的增长性要求也较高。为了满足在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工具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是要选择PowerDesigner12.5来进行设计,这是一种专业的数据库建模工具。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是要创建新的工作区,之后就是要选择数据库类型。此步骤由于上文已经确定,因而可免。之后就是要确立需要建立的模型种类,视图、表间关系、存储过程的设计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此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对于表的设计,在命名兑现高度时候必须要按照既定规范来进行操作。主键的确定是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中主键是能够起到表间数据关联作用的。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好之后还需要把该模型转移到关系数据库中。转移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主菜单中的GenerateDatabase来进行转换的。在转换之前还需要确定数据库中的相关对象,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生成SQL文件。

3系统实现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01-02

一、高校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偏重于对增量资产的控制而忽略对存量资产的管理。高校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普遍缺乏对上一预算年度高校资产变动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以及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的各部门争经费和资产管理情况缺乏透明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预算编制难以脱离以投入控制为主的轨道。尽管中国在高校预算管理领域进行多次改革,但这一环节仍然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预算资金分配较随意,缺乏科学依据和操作规范。目前高校在预算资金分配环节,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导致各类资产日常维护和消耗费用缺乏有效到位的监控,使之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的资产实物量相脱节,预算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资金分配时难以取得合理依据,加大预算编制难度,也使得预算资金分配的结果演变为部门间为实现各自利益相互博弈,而最终达成妥协的结果。

3.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中国高校普遍缺乏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个别高校正在尝试构建该体系,主要是建立一个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并落实专门人员,定期进行预算跟踪分析并对照预算目标,及时对差异作出调整,以其提高预算执行约束性。

(二)改革高校预算管理弊病过程中对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目前国家对高校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预算管理也比过去更加注重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重点在于掌握和分析存量资产数量、价值、结构和分布状况,以此为依据寻求存量资产与高校今后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决策和及时合理调整经费投入的金额和用途。

2.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该要求其实是以上所论述的要求的延伸,是实现其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建立健全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对高校资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采集,准确掌握各部门(院、系)占用资产的增减变化,以此对全校资产配置结构作出合理判断,从而使各类资产的购建必要性论证和购建成本评估做到有理可依,是预算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的强有力保证。

3.构建一个科学、可执行的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2007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唯一不足之处是没有构建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实物资产限额标准体系不单是评估资产构建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还是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关键点。这套体系的构建是项大工程,因为是要以大量考察数据和分析为依据,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从办公用房装修费用、通用办公设备购置和机动车辆配置限额入手。

二、高校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的原因分析

(一)部门领导缺乏对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的强大责任心

目前,高校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尚未列入部门领导任期考核目标内,部门领导在调离原岗位时,只对其进行财务审计,这会加大部门领导对资产管理的松懈和预算资金执行的随意性。

(二)资产配置和预算资金分配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产配置还是预算资金分配,都是一个将高校有限资源合理分配给各部门(院、系),以达到满足高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各部门(院、系)均衡发展的过程。然而这种本应公平公正的统一分配过程,在各部门利益竞争驱动下,渗透太多的人为干扰因素,逐渐演变成两个没有太多关联性的管理系统。

(三)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目前我们所指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应该是对包括预算内与预算外所有财政资金的管理,但事实上由于预算外资金来源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其中所牵涉到的部门利益,使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只将一小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编制范围,导致大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预算外资金被滥用也是造成高校资产重复购置和浪费的主要源头之一。

三、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设计

(一)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

1.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高校办学体制和模式的转型,高校在财务管理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不断加强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成立专门采购职能部门等,这些变革都或多或少牵涉到高校的预算管理。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资产管理体制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变革,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资产管理的需求。笔者所建议的“三级”资产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如下:(1)国外公共资产管理模式理论。由于本文所论述的高校资产类似于国外的公共资产,因此在重新设计高校资产管理模式时可以借鉴他们相关的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韩模式、德澳模式、美加模式和巴西模式。无论以上何种模式,都为我们进一步理顺高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基本上可以囊括国内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全部资产管理模式。相比之下,美加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下的高校资产管理,即预算管理部门除负责编制部门预算外,还负责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法规,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中起到主导作用,高校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除负责资产管理的具体事务外,还担负起随时向预算管理部门提供各类资产数据、资产购置与处置等手续证明和预算资金使用状况。(2)国家有关规章制度。2006年财政部颁布执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两个办法”不但提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而且明文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为高校今后进行“三级”资产管理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2.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的框架结构。根据美加模式理论和“两个办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设计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架构:“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三级资产管理部门”,“一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预算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高校内设立的专门资产管理机构,“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指各部处(院、系)。在这个体制结构内,“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将编制好的预算项目和额度直接下达到“二级资产管理部门”,“二级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提交的资产购置申请时,不但要负责监督各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充分行使闲置资产的调剂职能,并随时向“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反馈预算资金使用状况,“一级资产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及时对预算资金作出合理调整。

(二)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配套的制度建设

1.一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高校在实行“三级”资产管理体制后,一级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整个体制运行中的主导部门,其制度建设重点应放在宏观层面的把握,要充分结合高校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特点,针对资产信息采集、预算执行监督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使一级资产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2.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二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具体负责管理监督高校资产取得、使用、保管、配置、处置和评估等各个环节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上,将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

3.三级资产管理部门的制度建设。三级资产管理部门是该体制中使用占用高校资产的部门,其制度建设的特点是更具体、更细化。因为其对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会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根据二级资产管理制度来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办法。

(三)与高校“三级”资产管理体制相对应的管理手段

1.有效整合预算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实行软件升级或开发一套新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于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在先进的管理系统帮助下,大大提高了两者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最大的缺陷在于两系统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整合,使得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有效整合两系统的业务流程,对原有软件实行升级或重新开发一套符合工作需求的新软件。

2.建立内部控制体制,强化预算主导功能,形成资金资产运作的良性循环。(1)建立内部控制体制离不开“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管理手段,只有完善内部控制体制,才能保证高校在资产出租和处置等环节所产生的收益得以真正集中,便于预算部门进一步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强化预算主导功能可以加强预算刚性,是防止盲目购置资产和避免造成资产浪费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高校对资金和资产运作控制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上两条管理手段基本渗透于高校资金和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形成资金资产运作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3.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理念”在现代管理学中被称为“管理软手段”,运用得当,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资产管理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目的在于综合考虑高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内部管理规范化和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对资产管理中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进行细化,例如对资产保管使用环节进行建账建卡,细化到部处(院、系)和个人;对资产处置环节,细化到具体资产及其处置结果等。对预算管理则细化到具体项目。

无论是资产或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其最终目的都为维护高校资金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并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以“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构建高校“三级”资产管理模式,旨在理顺目前高校内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和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资金投入的增长,高校仪器设备量逐年增长。然而大部分高校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方面重视不足,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普遍存在体制不顺、考核欠缺、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下、监管不严等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应探究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促使高等职业院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以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一线,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多头管理

不同于本科院校,很多高院校没有设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这使得仪器设备管理没有统一的归口部门,通常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教务处、各院系分头管理,教学仪器设备资产管理中容易出现重复配置、多头管理等状况。

2.考核欠缺,效益低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缺乏合理的制度办法来约束购置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行为,也没有建立科学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考核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情况,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普遍低下的情况,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不足,投入盲目性较大;(2)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薄弱;(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投入不足;(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度低;(5)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的实时性和信息化程度低等。

3.监管不严,奖惩缺位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问题,仪器设备监督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人和具体保管人,许多教职员工甚至对个人名下使用和保管资产并不清楚;对于仪器设备未登记建卡、随意处置资产、提前报废、盲目投入等现象没有进行惩罚,对于规范管理的行为也没有进行奖励,这使得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二、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严密的仪器设备资产管理体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原有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已无法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要求,建立新的科学严密的仪器设备资产管理体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由校长依法统一领导和部署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学校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一级机构是学校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二级机构是各院系、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三级机构落实到仪器设备管理员。一级机构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仪器设备资源的统一调配,以及仪器设备资产的资产管理的统筹工作。二级机构则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调研论证、申报、配合资产管理处验收入库、日常使用的安排等工作。三级机构则负责建立本院系部的仪器设备二级台账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安全、维护、保管工作,做到“账、卡、物”三相符。

2.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按照“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以制度建设、设备使用常规管理、资产信息系统管理、资产入口管理、过程管理、资产出口管理、设备和实验室的使用和开放共享程度为评价指标,实行各二级单位自评、学校考核相结合,使考评结果更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并在条件建设、使用过程中引入绩效导向机制。对于拥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学院,就其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开放共享情况进行单独考核。通过高校仪器设备绩效管理,逐步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鼓励设备和实验室等各类资产开放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高职院校需注重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规范性、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

3.建立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起动“个人名下资产信息核对工作”,要求每位教职工本人登录“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确认其名下使用和保管资产的真实性,并及时了解个人名下使用和保管资产的变动情况,解决“名不符实”的问题。坚持“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将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人和具体保管人,将资产管理的责任纳入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建立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仪器设备资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失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按规定予以处理,对违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情节严重,造成学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今后,高等职业院校需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的监督管理与奖惩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完善我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资产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江文俊.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理论.博士论文,2004.

[2]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博士论文,2012.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一、引言

高等学校是知识的圣殿,是人才的摇篮,承载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为了科学地衡量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的投入产出效果,合理确定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推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者们开始加强对高校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高校绩效评价问题成为当前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课题。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以来,高校绩效评价研究逐渐发展成为高校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和教育资源利用效益分析的重要着眼点,有学者将绩效评价视为一种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来看待,对高校来讲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国外高等教育拨款的有益经验表明,绩效拨款已经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政府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也将逐步引入绩效拨款机制以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这样的发展潮流要求我国尽快建立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使高校绩效评价各项指标的表现成为国家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可见,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对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高等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目前企业界所采用的商业化标准难以对高校行为和绩效进行测量与评价,因此,在高校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规范绩效指标。同时,还应注重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的推广,使高校绩效评价真正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

二、高校绩效评价概述

绩效主要是指工作主体一段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业绩、成效与效益,是对工作主体工作情况和工作价值进行衡量的标准,一般可以从组织、部门和个体三个层面对绩效的概念加以考量。而绩效评价则是运用完善的指标体系、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工作主体的工作业绩、成效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和衡量的过程,绩效评价结果将是对工作主体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绩效评价理论不断发展过程中,绩效评价方法也逐渐丰富,目前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包括成对比较法、关键事件法(KPI)、目标管理法、360度评价法和平衡计分卡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方法体系。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绩效评价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已经被企业视为进行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受到多数企业的青睐。绩效评价在企业管理中取得的成效,直接推动了其在高校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绩效评价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国外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李祖超,石昊(2010)对美英两国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为我国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后才出现了关于高校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段海艳(2003)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观点,并建立了高校财务指标体系,主张把沃尔比重评价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运用到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原海滨(2003)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高校行政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行政部门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见,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初期,多数将研究重点放到了个体或者部门的绩效评价中。随着高校绩效评价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及高校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以高校为工作主体的绩效评价研究开始出现。刘凌艳(2006)、杨海平(2007)较早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应用的思想,虽然较为浅显,但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指引。伴随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深入,平衡计分卡仍然是高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但部分高校绩效评价的新理念被提出,推动着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从规范走向实证。吴迎新(2010)通过对《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再研究,构建了基于CORPS模式的高校绩效评价PCA/DEA模型体系;姜彤彤和武德昆(2011)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张男星和孙继红(2012)进一步分析了投入产出法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工作处于不断发展进步之中,为我国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我国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注重对国外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同时又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了探索,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在初期,对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的规范研究较多,而对实际应用的指导较少。随着现实需要的凸显和研究的深入,在规范研究基础上的实证分析开始出现,推动了我国高校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各种新问题的出现,高校绩效评价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以国有资产管理为核心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亟待构建。同时,仍需保持在规范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的良好传统,切实达到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推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关键。可以认为,对高校进行的绩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成效的评价。因此,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为依托。高校国有资产可以划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用于经营领域的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这四大职能的物质基础,资产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在高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要重点关注非营利性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这也是多数学者所构建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要关注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这是目前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缺少的内容,但对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来讲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在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广泛搜集和整理学者们关于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重点突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一指标体系中,笔者将高校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两大模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指标细分,形成了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为核心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没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高校,在绩效评价时要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权重应以0计,即此时的绩效评价完全着眼于高校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亦即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这四大职能的评价。

在这一指标体系中,需要对以下几项指标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

1.利润增长率指的是评价年度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利润增长水平,以%计。

2.社会贡献能力指的是在纳税、提供就业岗位、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比率。

3.毕业生人数指的是被评价对象所培养的各类全日制毕业生的人数总和,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四、高校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针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绩效水平的比较,本文拟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高校绩效评价。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比较数据列和参考数据列

比较数据列是被评价对象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集合;参考数据列是一个理想的比较标准,通常选取各指标的最优值构成参考数据列。比较数据列和参考数据列分别表示为Xi和X0:

Xi={Xi(1),Xi(2),…,Xi(n)},i=1,2,…m

X0={X0(1),X0(2),…,X0(n)}

其中,n为评价指标个数,m为评价对象的个数。

(二)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项评价指标所对应的数据可能存在不同的计量单位,难以进行相互比较,因此要在综合评价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数据无量纲化过程中,本文采用下列两个公式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其中,第一个公式适用于正指标,第二个公式适用于逆指标。

X′i(k)=■(k=1,2,…n;i=1,2,…m)(1)

X′i(k)=■(k=1,2,…n;i=1,2,…m)(2)

(三)指标权重计算

权重的计算是高校绩效评价的关键步骤,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目前,存在着多种赋权方法,包括AHP、G1、熵权等。其中,AHP法对各指标之间重要程度的分析更具有逻辑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处理,信度和效度较强,是目前在确定权重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本文即采用AHP法进行权重的确定。

(四)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每个被评价对象指标数据列(比较数据列)与参考数据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即■(k)-■(k)(k=1,2,…n;i=1,2,…m),并确定最大差值■■(k)-■(k)和最小差值■■(k)-■(k),进而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关联系数,其中P取值0.5:

ξi(k)=■

(3)

(五)计算关联度

根据关联系数计算结果和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计算关联度。计算公式为:

ri=■■wk·ξi(k)(4)

至此,就可以通过被评价对象关联度的不同进行排序,确定不同高校的绩效水平。

五、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到实际绩效评价中,本文选取了三所同类型高校作为评价对象,对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高校绩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三所高校分别用大学A、大学B和大学C表示,其2011年的各项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同时,运用AHP法得到三级指标的权值向量为:

wi=(0.042,0.056,0.042,0.030,0.030,0.096,0.144,0.072,

0.072,0.096,0.070,0.070,0.060,0.048,0.072)

由于各项指标在量纲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公式(1)和(2)处理后得到表3所示数据和参考标准。

利用公式■(k)-■(k)计算指标数值与参考数值的绝对差值,得到最大差值■■(k)-■(k)=1,最小差值■■(k)-■(k)=0,进而通过公式(3)得到关联系数如下:

ξ1(k)=(0.50,0.33,0.60,1.00,

0.33,1.00,0.33,0.33,0.40,0.33,0.33,

0.33,0.33,1.00,0.50)

ξ2(k)=(0.33,1.00,1.00,0.33,

1.00,0.33,1.00,0.42,1.00,1.00,1.00,

1.00,0.47,0.33,0.33)

ξ3(k)=(1.00,0.85,0.33,0.43,

0.50,0.46,0.50,1.00,0.33,0.42,0.50,

0.33,1.00,0.37,1.00)

最后,根据公式(4)得到大学A、大学B、大学C绩效评价的灰色关联度,如表4所示。

根据表4中的数据可知,三所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为:大学B>大学C>大学A。

六、结论

高校绩效评价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作用尤为重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高校绩效评价的关键。同时,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亟待从理论走向实践,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同时更要注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才是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当前背景,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为重点,构建了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以灰色关联分析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学A、大学B和大学C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出了绩效评价结论,验证了本文所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提供有益指导。

【参考文献】

[1] 万金梅,姜鸿.企业绩效评价——一种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68-70.

[2] 应望江,李泉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45-50.

[3] 钟理峰,时戡.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2(3):15-19.

[4] 李祖超,石昊.美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评价与管理,2010(9):37-40.

[5] 段海艳.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

[6] 原海滨.高校行政部门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7] 刘凌艳.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6(3):48-49.

[8] 杨海平.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7(5):54.

[9] 吴迎新.基于CORPS模式的高校绩效评价再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54-61.

[10] 姜彤彤,武德昆.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39-42.

[11] 张男星,孙继红.投入产出法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21-25.

高校资产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 不可识别 无形资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产范畴不断地扩大,从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来看,表现为重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专利等资产管理,轻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师资水平、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及经费的来源等。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是能够在高校的各项活动中发挥作用,并能够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创造效益的一种经济资源。

2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现状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是学校或者使用者提供的某种权利的资产,其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具有实物形态,面对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成本寿命、未来使用价值及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具有不确定性的问题,同时其中部分又没有资金的支付行为,价值难以核算,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校园文化资产管理现状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类社会中的群体精神,是由一定社会群体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构成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通过培育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高校整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增强高校的竞争力。高校的校园文化是追求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实现办学目标,在高校内部各个领域通过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关学校的各项研究表明,高校率的学校都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气和换就能够,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在这些成绩斐然的学校里,关注学生学习的明确目的深深植根于该校文化中,并鼓励所有学生对未来拥有较高预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经历坎坷,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文化生活逐渐的丰富多彩起来,各种形式的社团和各种类型的讲座、演讲层出不穷。校园文化逐渐确立了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文化服务的新目标,并相应的建立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学生社团为中心,学校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为指导性的机构,高校的校园文化走上了一条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的新道路。一般来说,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高校的各种教学场所、仪器设备和校园环境,这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主要指高校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生的文化活动及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等。制度文化主要指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条例,及行为准则和要求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高校的校园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所高校的校园传统和精神。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可以独立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校园文化的管理在整个校园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首先,能够提高高校办学的积极性。高校如果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将会勤奋工作、发扬坚持不懈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学生们保持不断进步的韧劲,那么不仅教师能获得成功,学生也在这种环境中努力学习,师生都将获得精神上的回报。其次,加强校园文化管理,培养教职工、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归属感。高校全体师生在高校的崇高目标的感召下,遵循高校的宗旨全力以赴为其实现而努力。为了高校的发展,教职工和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增强高校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感,热爱自己的学校和提高对高校的满意度。再次,加强校园文化管理能够增强沟通和交流。高校的全部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同构建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让高校的教职工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激励,主动追寻创新和冒险精神。在管理过程中推行一种协作关系和自我管理,遇到问题时有效的传递信息,在交流中把握主动,共同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鼓励团体精神下的实践创新。最后,高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对高校个组织团体的带动作用。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管理,将会使整个高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全体师生和管理人员必将积极乐观,深受这种气氛的感染,乐于帮助人,高校将以和谐发展为最高宗旨。

2.2声誉资产管理现状

声誉领域的领军人物Charles J・Fombrun 认为公司声誉是“与其他领先的竞争对手相比,一个公司凭借过去的行为和未来的前景对所有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要想赢得好的声誉,涉及的因素范围很广,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因其产品优良、信誉卓越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者是因历史悠久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或者因为经营兴旺发达而形成的高于同行业一般企事业单位的超额盈利能力,以及在社会公众和同行业中所获得的美誉度和良好形象。“大学声誉是指与其他大学相比,一所大学凭借其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大学精神、大学行为、办学条件、社会贡献等大学身份识别要素对公众产生的吸引力在认知层面的表达。”高校显然是非盈利性质的经济组织,高校的声誉通过高校的历史、学术水平、所处的地理位置、知名度、高校的内部环境、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反映出来,高校的声誉是高校的整体形象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声誉的存在有着动态性、波动性等特点,高校声誉管理与高校整体相关,是高校所有成员与资产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价值的波动是随着环境以及高校自身长期发展变换带来的,课件“声誉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这一说法也是有道理的,高校声誉管理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新课题。

3 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面对开放的国际教育市场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国外教育力量的介入,这将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面临更多的机遇。如上文所述,我国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加强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保护管理是当务之急。

3.1树立高校品牌意识,赢得核心竞争优势

品牌竞争力包含了高校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高校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高校应宣传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知识,唤醒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意识。明确校园文化、声誉以及关系类资产都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大量创造、培育不可识别无形资产,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是高校的生命,是高校的办学特色,而名牌来源于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哈佛大学最具影响力的是哈佛商学院,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品牌优势――它的目标是培养杰出的、能为人类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商业领导,寻找的是有着较高成就和深刻思想的领导者、激励者和创新者。哈弗大学商学院的特色还在于为学生聘请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家来授课,这些严格的录取标准、精心的教材编制、独特的授课方式以及难以逾越的出门关,使哈佛商学院一直保持MBA名校的桂冠,可见,只有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高校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3.2明确资产评价指标,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高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衡量很是复杂,应确立相应的指标加以衡量,作为提高管理的依据之一。美国高校普遍使用的一套指标体系,它主要是对高校学术声誉给与最高的权重,通过对同一类型的大学的校长、教务长和招生主任的调查来对学校的教师贡献等不可识别无形资产进行评价,学生群体的能力和抱负决定学校的学术氛围。

在我国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三个方面可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考量,任何组织都把认知度作为首要的指标,高校的认知度就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认识情况,是高校的形象信息。美誉度可以作为高校的评价指标,即公众对高校的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随着高校的发展,不断充实高校品牌的评价指标,从而根据这些指标来不断提高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同时根据高校在美国大学评价中的指标,结合自身特点,力求达到世界一流高校的大学评价标准。力求掌握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挖掘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特色,确立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评价中的动态指标,打造出高校自有品牌,获得价值的增长。

3.3确立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高等学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校诸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问题是贯穿于高校教学、科研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因此,要把无形资产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必要在高等学校行政机构任务中增加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并设立负责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经费,全权负责学校的声誉、高素质人才资源管理等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的工作。在落实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高校经过充分调查研究,依据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完善各种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对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形成、管理、使用等问题做出明确的具体规定,从而使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的价值。

4 小结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高校的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运用品牌理论进行探讨,其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是论文的主线,也是本文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汪汉荣.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浅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5(3).

[2] 王义秋,李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