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5:42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在企业的会计报告模式中的应用为企业打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工作软件的使用等,为企业的数据的集中采集和处理都带去了很大的便利,这也是网络技术在会计报告模式中的应用,但是在应用于会计报告模式的同时还会有一些挑战需要企业去解决,比如对企业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等,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在应用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

二、网络模式下的会计报告模式遇到的挑战

1.会计报告中计量方式的忽视

会计报告模式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采用什么样的属性来进行核算,其中有历史成本和现值这两种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就是对过去获取资产时采用的价值进行核算,而现值就是对资产未来的价值核算。

而很多的企业使用的是历史成本的属性来进行核算,却很少使用现值的计量属性,而历史成本的核算属性主要是对企业过去的资产进行一定的核算,只能反应过去企业的资产价值,而无法估计未来的资产价值,而现值的计量属性就是对企业未来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评估,这样的计量属性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能有一定的预测功能,而企业的发展靠的不仅是过去的资产价值,还有未来的资产价值评估,而很多的企业都不会注意到使用现值的计量方式,忽视会计报告中计量方式的改革。这就使得企业的会计报告可能会有些片面,没有一定的前景展望,进而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不会利用多种网络技术进行一定的企业未来规划

现今的企业的会计报告之中,所做的就是对过去资产的核算与评估,利用的网络技术只是简单的办公软件,简单的表格图表,而对企业未来的价值聘雇没有一定有力可靠的评估,这就使得企业的未来价值不明确。进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在企业耳钉发展之中只有对企业未来的价值有一个很好的评估才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而在现代的科技社会中,如果不能运用多种的网络技术进行会计报告模式的提升,对企业的价值进行一定的评估那就可能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因此在如今的社会中,使用多种网络技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未来的规划是一个大的挑战。

三、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中应对挑战的对策

会计报告模式的计量方式方面要采用现值的计量核算方式,结合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在总结计量企业过去的资产价值的同时对未来的价值进行一定的估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划。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在以往的会计报告中,客户基本与企业没有什么交流,这样客户的要求企业不会知道,而企业的会计报告的生成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客户也不会知道,这就使得双方没有互动性,而我们应该在会计报告中采用人机对话,使得财务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满足了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客户和企业有一定的交流,进而有所反馈,将客户的意见反馈给企业,进而对企业的宽口径报告的生成有一定的帮助,而客户也会对企业的会计报告的生成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可以达成客户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

上述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迎接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遇到的挑战,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美好的愿景。

四、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报告模式的优点

会计数据生成快速,信息集中而且能够得到安全的保存。在会计报告的生成过程中,使用一定的办公软件而已将多而杂的数据集中起来,列表画图,这为数据的集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会计报告中肯定有很多的数据,有的还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那么如果人工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就很容易出错,而且有的错误修改起来十分地麻烦,而运用一定的网络技术就可以将数据重复的利用,很好的保存下来,方便员工对数据吉祥鸟记录和处理,做出图表进行分析,而且还能为可能会发生的错误提供解决的基础,大大方便了会计报告的生成,也能使得会计数据很安全的保存下来,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提高较高的准确率。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2篇

关键词:消费者

征信服务公司

运作模式

美国

美国具有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信用交易规模。通过对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充满活力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及其独特的业务运作不仅是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美国个人信用制度正常运转和信用交易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系统介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业务运作模式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及其业务发展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的专业公司,其基本工作是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记录,合法地制作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并向法律规定的合格使用者有偿出售消费者信用报告。

美国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个人征信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个人征信服务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发达,而是经过了长期发展和多重变革才达到了目前的发达程度。

(一)个人征信服务业从不发达逐渐走向发达

美国个人征信业务发展较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个人征信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信用交易不够发达。虽然19世纪中叶美国就开始了信用交易,如厂商以分月付款形式销售钢琴、缝纫机和汽车等商品,但美国的信用消费大规模开展则始于二战之后,战争回来的人们对买车、买房、受教育等对的巨大需求加速了信用交易的发展。美国1969年的信用消费交易额达1100亿美元,是25年前的20倍,截至20xx年底,美国信用卡发放量为14亿张,抵押贷款余额为4.7万亿美元,消费信贷余额为1.5万亿美元,信用消费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基本消费方式,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离不开信用消费,消费者申请信用消费时,信用授予方都需要对消费者的信用资格、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个人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消费规模迅速扩张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的交易量达到每年11.4亿份。

(二)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从充分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

自从第一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诞生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2200多家的高峰,这些公司都向社会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整个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随后的发展中,经过充分的竞争和市场选择,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市场形成了以EQUIFAX公司、益伯利(Experian)北美公司和环联(Traunion)公司等三大全国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主体,其余400余家小型或地方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这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保持着相互竞争的关系,相互竞争促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不断完善,为美国个人征信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相互竞争中也保持充分的合作关系,不仅小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保持合作,而且三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三大公司相互之间也保持着合作关系,其合作内容不仅有信息共享方面的合作,也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制订方面的合作。

(三)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服务对象从金融系统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银行信贷服务。20世纪50年代以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改变了专门为银行服务的状况,其服务对象逐步扩大。这方面的成功开端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shrill公司服务。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已经多元化,主要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零售商、公用事业公司、企业雇主、租赁公司、商账催收公司、消费者等。

(四)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工作方式从手工操作向电子化操作转变

20世纪60年代之前,“手工作业”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主要方式,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派出人员向各银行等部门收集个人信息,然后采用纸和卡片等各种原始统计方法,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统计,形成信用报告,然后向社会出售。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收集、数据库管理和产品销售提供了新的操作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开始向客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例如环联公司20xx年出售的纸质信用报告销售额为1.5亿美元,而通过因特网出售的电子信用报告达到4亿美元。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影响也日益扩大。目前每月有20亿条消费者信息进入美国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库中,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这种大规模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实现。

(五)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从单一的信用报 告向多元化转变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创新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消费者征信报告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唯一产品。20世纪50年代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始重视新产品与服务的开发,以占领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部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仅将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作为争取客户的有力手段,而且将其作为新的利润源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谓上的变化反映了其产品与服务创新创新的历程。起初,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叫信用局(CreditBureau),“Bureau”来自于法语,意指“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由于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最初只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汇集形成信用报告出售,而不提供其它服务,每一家公司很象一个“Bureau”,所以美国人习惯性地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称为信用局,随着消费者信用调查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多元化,用信用局(CreditBureau)已经很难准确说明这类公司的业务性质,因此从20xx年后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本不用“CreditBureau”这一称谓。

(六)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规范从无法可依向有法可依转变

20世纪70年代之前,没有任何专门法律规范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运作。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信用数据开放和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诸如消费者隐私的保护、公平授信、诚实放贷等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规范个人征信服务业的发展,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出台规范个人征信服务行业的法律,并于1971年出现了《公平信用报告法》,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在制定与完善关于个人征信行业的法律。目前,美国个人征信服务行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体系,个人征信服务业也在完善的法律的规范下运作。

二、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业务运作

目前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已经形成了从信息收集、产品与服务开发到销售一体化的社会化大生产运作模式,并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收集

消费者信用数据收集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开展的始点,是信用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基础。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信用授予方,如银行、储蓄信贷机构、信贷公会(CreditUnion)、银行卡公司、零售商、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企业雇主等,收账协会,政府部门以及专业性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目前,环联公司(Traunion)拥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它们不间断地向环联公司提供数据,从而使环联公司有能力、有资源每月对2.2亿消费者资料进行12次的数据更新。

消费者征信公司公司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工作方式是主动的,不需要征得消费者的同意,大多数授信机构都愿意将消费者的信息主动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而且信息提供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信息都是免费的,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为此还得专门配备设备和人员。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四种渠道收集消费者信息,一是信息提供方主动通过“在线”方式提供数据,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大型零售商以及某些行业协会(如公寓租赁协会)等部门通过专线传递的方式定期(至少每月1次)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信息,消费者的信息一旦更新,或者有新的消费者信息,它们就立即按照既定格式通过专线传递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二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主动和零售商、企业雇主以及其它信息提供方接触,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三是通过社会第三方获得,如对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采集大多都是通过社会上的第三方提供,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基于成本的考虑,自己通常不愿收集这些信息,社会上专门有一些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汇总,然后有偿提供给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四是从其它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得,通常采取有偿的方式,这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合作的主要内容。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消费者信用数据的收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不得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根据美国法律,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不得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下列信息:支票、储蓄和证券帐户的信息;驾驶记录;犯罪记录;医疗记录;保险单;收入;种族、信仰、政治倾向。

(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首先将收集到的信用信息经过多道程序筛选使之成为“合格”的数据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如益伯利公司(Experian)将数据提供方提供的原始数据经过六个步骤进行处理,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及标准性之后再将其放入数据库中,然后再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信用产品与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对信用数据反复筛选和加工是个人征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家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非常重视信用产品与服务的开发。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消费者信用打分和衍生产品与服务。

消费者和企业征信报告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基本产品,是它们赖依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美国信用交易额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信用报告的需求呈现大幅度上升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每年报告的需求量大致在1亿份左右,20xx年达到了11.4亿份,目前每家银行在发放个人信用贷款时均购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用报告,都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信用卡公司不仅将消费者信用报告作为发卡的依据,而且将其作为监控信用卡持有人信用状况的工具。美国消费者信用报告协会(ACB,20xx年1月更名为CDIA,theCoumeDataIndustryAociation)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质量较高,在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报告中仅有0.02%的消费者信用报告存在错误,以致导致消费者信用申请被否定。

目前,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报告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美国信用报告协会(CDIA)设计的标准格式提供的报告,该报告是最基本的信用报告,被称为表格20xx,表格20xx要求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报告提供如下信息:(1)消费者信用交易的记录,记录的是消费者借款和还款的流水账,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均收入信用信息记录;(2)公共信用信息记录,主要收集记录政府公开档案类信息,只记录负面信息,如法院记录和警察局刑事处罚记录、消费者欠税记录、交通违章记录等;(3)就业信息记录,一般提供消费者的雇主、职务、收入、服务年限、工作或岗位变动情况;(4)个人身份信息记录,主要提供消费者的家庭和消费者的住所、社会安全号码、出生年月日、家庭成员和配偶情况等;(5)查询信息记录,包括信用局向所有使用者提供信用报告的记录。二是针对客户的特定需要“量身定做”的信用报告,是对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一种深加工。三是“三合一信用报告”(3-in-1Creditreport),是EQUIFAX专门开发的一种信用报告,其主要原理是充分利用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信息共享机制,将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一消费者收集的全部信息整合形成的信用报告。

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的消费者信用打分是信用授予方提供授信的重要依据。虽然银行不必须按照个人征信服务公司对客户的打分发放贷款,但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某客户的打分较高时,银行一般就直接给予贷款,自己不再审核客户的信用状况,如果客户分值较低,那么银行基本就直接拒绝放贷。美国大多数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提供消费者信用打分服务。

衍生产品与服务主要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利用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资源开发的除了信用报告和信用打分之外的、与消费者征信关系并不大的其它产品和服务。衍生产品与服务种类繁多,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信用授予方的需求而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帮助客户寻找目标客户和新的业务、帮助客户对其客户进行管理、帮助客户和其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二是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的衍生产品与服务,如EQUIFAX公司针对消费者身份欺诈开发出的“消费者信用监视(CreditWatch)”,只要消费者每年向EQUIFAX交纳49美元,消费者的任何个人信用信息发生变化,EQUFIX就有义务在24小时之内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变化通过E-mail发送给消费者,以保证消费者随时监控自己的信用状况,该产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xx年最好的产品”。再如,EQUIFAX公司开发一种“在线产品”,即消费者“信用打分模型(ScorePower),消费者只要支付一定费用,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数,而且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不断模拟式地“变更”自己的信用记录,由于不同的信用记录将得出不同的信用分数值,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据此确定自己的信用行为,并在今后指导自己的行为,力图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的销售

在美国,对个人信用报告的销售有专门的规定,如《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它购买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只能用于信贷、保险、雇佣、获得信用卡等合法的商业交易等目的,否者都属于违法行为。但是对非征信报告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没有限制性规定。

对信用报告的销售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线销售”,数据需求方(主要是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和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进行网络联接,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对每位客户都给予特定密码,客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登陆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品库,收索需要信息,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根据客户的登记记录就知道需求方使用情况,从而收取相应的费用。二是出售纸质信用报告。对其它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根据产品与服务的性能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

三、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特点

(一)市场化方式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主要运行机制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产生与发展是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其生存与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需求,政府对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没有任何准入限制,市场优胜劣汰的充分竞争是维持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运行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商业化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运作的主要模式,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订规则,进行监管,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二)独立性和中立性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立足之本

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全部是由私人部门组建成立的,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各商业银行,是独立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的第三方,如益伯利(Experian)公司是英国公司GUS(TheGreatUniversalStores)plc的一个子公司,GUlc是一家从事零售、房地产投资和信息咨询服务的持股公司。EQUIFAX公司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Traunion公司是美国大型企业集团MarmonGroup的一家子公司,而MarmonGroup是一家向世界50多个国家提供500多中产品和服务的非金融集团公司。从实践上来看,美国的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它们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为客户提供的信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其基本理念是,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和政府关系密切,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贯彻了政府的某种旨意,而如果和银行保持联系,人们就会认为其是否和银行有某种交易,这都不利于公司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正是这种独立性和中立性保证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自身较高的信用。

(三)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的发展

除了1966年的《信息自由法》、1972年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1976年的《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规定政府公开合理的个人信用数据外,美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私人部门必须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但在现实中,信息提供方都会自愿而且免费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甚至有些信息提供方如银行、信用卡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等在向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提供数据时还得配备专门人员和专用设备,但是信息提供方在购买信用报告时却没有任何利益体现,如价格上的优惠等。我们对此一直困惑不解,当我们向银行提出这一问题时,他们的答复让我们深有感触。如果大家都不提供信息,那么消费者征信行业就不能发展,而且自己提供的仅是部分信息,最终得到的是消费者的全部资料,因此,自己提供信息不仅利己,也利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这就是美国的“信用哲学”。另一方面,消费者较高的社会信用意识也是促进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消费者个人非常珍稀自己的信用,他们时常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正是消费者对自己信用状况的关心,各征信公司针对消费者开发出大量的信用产品。

(四)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重要利润源泉

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获取的关于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基本一致,都采取统一的信用报告格式,它们的征信报告差别不是很大,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体现在信用报告的价格上,价格就成为信息需求方选择哪家征信公司的依据。消费者征信报告的价格从20世纪70年代的2-3美元降到了目前的0.2~0.3美元。据CDIA介绍,目前美国各征信公司出售报告并不赚钱,甚至赔钱,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通过价格竞争出售征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征信报告保持住自己的客户,在保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再向客户提供进一步的增值服务,依靠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赚钱。目前,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的衍生产品与服务的销售额都占整个销售额的50%左右。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利润,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消费者征信服务行业普遍处于亏损或盈利微薄的状况下,它们依靠什么维护庞大的数据库,依靠什么及时更新数据,又依靠什么提供优质的信用报告,那么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便可想而知。

(五)庞大的数据库和先进的软件系统是美国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

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是世界级的个人信用管理公司,都有庞大的数据库,其数据库中不仅拥有大量消费者的信息,而且对每个消费者的信息收集都较为完整,并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更新。如益佰利公司(Experian)的数据库拥有2亿多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平均每个消费者有400个信息条目,平均每人有17项交易记录,每月至少要更新10亿条交易记录。另一方面,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都拥有高度成熟的信息检索和整合的软件,既保证了信息查询者能够查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又保证了查询结果与需要查询信息的严格匹配。可以说,高质量的消费者信用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以及客户能较为容易地获得信用产品是美国三大消费者征信服务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的关键因素。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3篇

针对上述局限性,国内外会计界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改进广泛作了研究,但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基本特征仍没有改变。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与普及,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创造了物质条件。

一、互联网技术与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已不同于过去纯粹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它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因此,互联网技术给会计报告模式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报告技术的进步上,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基于五联网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信息提出的新要求。

(一)网络社会的会计信息需求

经济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在会计发展史上这种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进程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已远远超越了局部或技术性影响的范畴,事实上,它正在推动着工业经济社会向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纯技术观来看待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1.数字经济产业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正在催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等一大批新产业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形成。由于传统会计报告以反映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形资产为主,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的产物。对新兴产业来说,传统的会计信息已很难真实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企业会计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正在消失。面对新兴的产业,未来会计报告模式需要从有形资产揭示扩展到数字资产揭示、无形资产揭示等领域;从货币计量扩展到各种非货币计量领域;从历史成本计价扩展到评估计价、公允价值计价等多种计价模式,使其不仅能反映过去的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现在甚至将来的价值。

2.企业竞争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企业等企业组织形式,正在替代传统的企业兼并方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越来越把竞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技术上,同时利用巨联网络跟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企业间建立价值键型虚拟企业和联盟型虚拟企业,实现业务相互渗透、资源优势组合,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世界潮流。面对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竞争方式,未来的会计报告需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分部报告、专项报告等多元化报告体系转变;从单一主体的会计信息揭示扩展到业务关联方范围内的信息揭示;从定期的财务信息揭示扩展到以业务事项及其完成的周期为基础的事项信息(包括大量非财务信息)实时揭示领域。

3.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开始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敏捷制造方式转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向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和作业管理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一方面需要有全面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本身也在实时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信息,要求实时记录和报告。因此,以事后记录历史成本信息为特征的传统核算体系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根据新的生产和管理过程,按照企业再造原理,分作业或事项重新定义信息结构和内容,并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标准化存贮,以满足企业内外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二)网络社会的会计报告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结构和模式,并引发了社会对会计信息新的需求;同时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准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1.会计报告载体技术的变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在会计中的应用,给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载体技术。磁介质、光电介质等新的信息载体技术替代了纸介质成为会计信息新载体。计算机信息载体不仅数据存贮量大,而且特别适宜于信息的再加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可对其存贮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极其快速的分类、汇总、再分类、再汇总、传送、转存等数据处理工作。计算机信息载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技术进步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进步的重要特征之一。

2.会计报告处理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类、计算功能,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际上是当代技术进步最快的一个行业),计算机系统体积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只要会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即可随时产生会计报告内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中,受计算能力限制而产生的种种特征均失去存在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受人工操作能力的限制,传统会计报告是以预先确定信息需求为前提,通过一个报告期的层层处理和汇总,最后形成报表。传统报表处理模式时间上表现为一个周期、内容上表现为一个过程,定期性和通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征。现在,只要我们建立了具有标准编码结构的原始数据库捐助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随时可以组合产生特定需要的会计报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准备了物质条件。

3.会计报告传输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巨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会计报告的传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会计报告传输和的时空限制将不复存在,通过互联网会计报告将逐渐成为主流渠道。

总之,信息载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同时应用,为建立面向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时报告系统创造了条件。

二、实时会计报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仅是报告技术的进步,还涉及到体系结构的变革。由于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影响到整个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

1.对会计目标理论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在受托责任基础上的,即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同时承担如实向资源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后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传统会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管理人员经管责任的会计信息,内容以反映客观事实的历史数据为主。实时会计报告模式是适应干网络经济及其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需求模式。实时会计报告系统将大大扩展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和内容。会计的目标不再停留在反映历史数据的经营责任信息上,它将更多考虑决策相关的信息,包括不确定的未来信息、风险信息,各类非财务信息,同时更多地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

2.对会计假设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也是这些假设的产物。网络经济社会及其实时报告模式的出现,使传统会对假设理论的存在基础面临挑战。加会计车体假设是对会计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作的规定,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大量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的空间范围比传统企业更具不确定性。传统单一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能解释网络时代的经济问题。同样,对虚拟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的时间、范围、对象的可变性,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也面临挑战。又如,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分割,定期会计报告就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实时报告模式实际上否定了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基础。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4篇

【关键词】 阅读模式; XBRL; 财务报告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9-0123-04

*本文是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GZ20130801)、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121001100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GL025)的阶段性成果。

引 言

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相互发展、促进与融合,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深深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我国正处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影响与变化无处不在(、、刘云山,2014)。在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伴随着全球市场各种需求的不断演变,人们对财务信息的期望是更加精准,因此财务报告呈送的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企业必须提供融合各种标准、法规、货币与文化背景等多而复杂的信息,而信息使用者又要求报告出具的信息实时性、多样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可靠性、高质量和具有预测性,所以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就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进行较大的改进和革新。

一、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致使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高度结合。所以,从我国资本市场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建立、应用与发展过程来看,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指定地点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成立。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为使股东和投资者等了解企业或相关行业的财务信息,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企业的财务报告放置指定地点,在一定期间供各股东自行阅读。指定地点的财报阅读模式可以满足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需求,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却是其一大缺陷(何帆,2008),更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造成距离上的不方便(张天西,2006;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

(二)报纸阅读

1993年6月10日,随着中国公开交易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刊登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例如《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等(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通过报纸阅读财报模式的进步之处在于增强信息及时性(罗宏、朱开悉,2008),解决了地域性差别的问题,使不同地区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机会相等,完善了公平获取信息机制(张天西,2006)。

(三)网络财务报告

中国证监会1999年修订的《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2000年以后,股份制企业应将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指定的互联网站上,从而使网络财务报告从自愿披露转为强制性披露,演变为一种官方认可的阅读模式(张天西,2006;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继而公司的半年报、季报、临时公告和招股说明书等也需及时在网站上,使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方式逐渐成熟。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企业财务报告阅读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纸质形式向网络财务报告形式的变身(靳海燕,2001),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有利于各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并节省了阅读者购买书刊的成本和时间。

同过去的纸质财务报告相比,网络财务报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对纸质财务报告模式提出新问题,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本质性的转变,高效地满足了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今后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财务报告结构

纸质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然而在网络财务报告中呈现出的却是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网络财务报告的阅读方式是信息使用者借助交叉的信息链接主动且快捷地搜寻所需信息而替代纸质财务报告阅读的模式――遵循报告提供者预先设定的思路、从上而下地被动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该变化改变了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方式,由被动阅读报告变为主动阅读,减少了信息搜索花费的时间并不必中断阅读思路。

2.财务报告内容

网络财务报告并不只局限于财务信息,其涵盖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财务信息等,冲破了企业财务报告与其他经营报告间的隔断墙,使他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网络财务报告传递的信息融合了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各种产供销数据和其他非货币信息,即反映企业的综合情况,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和编制财务报告的效率,财务报告本身也更加精炼。

进入跨时代的网络社会,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较之前相比,其本身也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与企业建立内部网络的实施,使企业各种业务产生的纷繁众多的数据直接存储到一个开放的会计系统中。在该系统中,让受限于时间和周期等条件的财务报告不受束缚,根据要求随时产生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其次,在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不断应用的环境下,网络财务报告会以报表和文字信息为主,图形、图像为辅的多样化、动态的形式为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感观的信息。最后,上市企业在指定网站登载其财务报告,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网络财务系统所提供的各种选择,让系统快速产生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此方式既能满足全面充分的需求,又具有针对性,达到了报告的交互性效果,完善了财务报告。

(四)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每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在披露年报细化到中报、季报和大数据出现三重因素影响下,基于可扩展商业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简称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出现。XBRL是基于XML技术,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可实现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间资源共享、各类型数据间自由转换和跨平台操作。XBRL技术是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王晨葳,2012)。其通过用标签来标记财务信息和用模块化生成的格式化资料直接传递给使用者或读取成书面文字、PDF文件或HTML页面等相应形式并进一步处理,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XBRL的技术框架分为三部分:基础架构层――技术规范、应用架构层――分类标准和实例应用层――实例文档,其关系如图1所示。

由上述可知,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XBRL技术是一个准确高效、及时实用处理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并可在独立开放的平台进行转换的标准化模式,其独特之处显而易见。首先,采用XBRL进行信息披露,对披露的规范进行标准化并在其软件处理下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定制;其次,在信息披露文档数据剧增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XBRL技术可以更加节省处理时间和降低出错率,并能够对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总之,XBRL较以前的各种版本能更有效地提升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易获取性,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信息比较成本,增加披露信息的使用频度。XBRL作为开放的免费的公开标准,给自由免费交换财务信息延展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

二、财务报告阅读模式演进的启示

纵观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革新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程度紧密相关。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早期,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数量有限,且大多数都是单机基础操作,其应用领域只限于某些特定内容的输入与打印,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故初期的财务报告主要以纸质的形式进行披露。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计算机技术的引领下,我们迈入了IT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各种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等技术和软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及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国内经济迅猛发展而导致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处理海量信息、提供及时灵活的财务信息报告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开始普及,应用于财务领域的自动化系统飞速发展。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被广为接受,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只是将纸质的财务数据转换成了电子版。

此后,在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熏陶下,伴随XBRL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多层次交互式柔性化财务信息平台,开发出自动化水平高、控制与报告管理功能强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始利用XBRL分类标准使财务报告信息数字化,从而便于信息直接处理,进行最大化信息再利用,使财务报告具有可比性和动态效果,增强了财务信息间的价值关联度。鉴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XBRL技术的特色,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会借助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继续发挥其作用。

三、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百尺竿头,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展深受影响。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就,虽自主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已大范围应用。故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领域,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为研究基础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信息是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价值流,信息资源日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宝藏,各个主体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少成为评判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与利用能力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层次、模块化、可及时互动、商业智能、低成本的柔性化财务报告利用模式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以下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预测(、、刘云山,2014)。

(一)基于ERAL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现有的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内容仍以纸质财务报告的编制方式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财务报告体系等为基础,没有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会计领域。其缺陷是企业只能获取、分析和处理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定量信息,而短缺非财务信息和定性信息,尤其是对具有预测性信息的遗漏和反映。又因视角过分局限于狭窄的财务数据上,造成业务报告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系统供应链合作伙伴等信息不匹配的情况频繁发生,形成断层,效率低下。故在XBRL技术的支持下,融入ERAL会计理论搭建多层次、柔性化模型的网络财务报告,以迎合市场需要。

ERAL会计理论模型的核心是具体划分企业各业务流程,按照资源(Resource)、事件(Event)、参与者(Agent)和地点(Location)及其相互关系等将数据统一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而不是像传统的会计模式那样把数据以借贷结构反复、离散地储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贺军,2011)。在这种存储模式下,各种用户可以利用该集成数据库得到不同视图效果,而并非某一数据库满足某一特定用户需求。由于所有信息全部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准确性、一次性存储。

该会计理论在财务报告的内容模式上作了较大的革新,进而在XBRL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包含企业各种综合信息,并可以在任何不同会计软件和技术交换下实现转换的财务报告。

(二)基于商业智能视角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举措,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以XBRL为先导,引领和带动全面会计信息化。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信息化,可以从XBRL技术与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视角相结合的角度考虑。

商业智能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基于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等技术的BI与企业使用的CRM、ERP、OA等系统融合起来操作于企业各种交易活动,以达到技术支持决策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从许多来自不同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然后经过采样、转换和装载这一过程,归集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中,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的一个全局视图(曾繁荣、张琦,2011)。

在技术层面上,它虽不是一项什么新技术,但却将数据仓库、OLAP、在线分析、数据备份和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综合运用。OLAP工具,提供多维数据管理环境,其典型的应用是对商业问题的建模与商业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软件,使用诸如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用来发现数据间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数据仓库产品,包括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和一些业务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王向辉,2007)。

因为XBRL是一种可实现资源共享、跨平台操作的传输标准和技术,可以进行各种格式交换,用于各种数据信息的转换、提取和编制,其自身不具备分析和挖掘信息的功能,只能将数据信息导入到有数据挖掘功能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故我们将XBRL的实例文档直接导入商业智能软件进行分析会得到更为精准、便捷、高价值的信息。

(三)基于云计算(SASS)平台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成为了当下最为火热的新兴词汇,分为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的并行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云计算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对海量数据批量处理和分析,即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该前沿技术应用在财会领域里,通过其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可以获得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多样化信息资产。

通过上述对XBRL技术应用分析可知,它虽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以及编制和公布的效率,甚至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但同时也导致了两个尤为显著的问题:第一,实时公布财务报告的成本问题。上市企业想要基于XBRL呈送网络财务报告就必须购置大量的电脑,需要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和大型的数据库来维持网络服务。与此同时,由于XBRL分类标准的不完善,还需要开发适合本企业的XBRL实例转换器,并为后期的大量维护付出巨额开支。第二,XBRL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以井喷式的速度爆发,想要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堆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就必须提高企业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能力,即既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又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软件服务。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云计算模式的出现,我们可以理解为客户对于软件的需求实质上是对该应用服务的需求。将软件产业的思维从商品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因此摆脱了传统供需认知的束缚,转换为面向对象的灵活的软件服务商业模式――客户只需按需租用SAAS通过网络向他们提供的软件,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金永利,2013)。同时,SAAS是通过在线服务和管理来实现传统软件功能的,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与协同,是适合XBRL应用的理想模式。

四、结语

身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时代,显而易见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度相关。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重大改革中,其硬件配置和逻辑软件已日趋复杂、体系愈庞大。并行、联想、专用化等思想是目前实现的重要方法,但未来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逐渐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自然而然,自然的语言、图像、模式等人―机对话将会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程度。

故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会不断创新,引领网络财务报告纵向深入发展,逐步解决报告滞后、数据频繁交换、处理信息低效、视角狭窄、信息供需矛盾尖锐等难题,向财务会计处理系统智能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永利,谢志远,韩晓娟.XBRL的云计算应用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390.

[2] 曾繁荣,张琦.基于XBRL和商业智能视角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110-111.

[3] 林华.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99.

[4] 何帆.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及模式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207.

[5] 靳海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26-28.

[6] 罗宏,朱开悉.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45-47.

[7] 王晨葳.关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在我国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59-61.

[8]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5篇

全球报业都在下滑

前几年全球报业都在下滑时,中国报业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但是2012年中国报业确实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了,新媒体的广告额整体上超过了传统媒体。并且,受经济大局势的影响,媒体广告额整体下滑,报业广告额下降尤为严重,网络广告的增长势头也不及以往那样迅猛。

全球的日报发行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从2009年-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的日报发行量在下滑,而且电子报纸的阅读率已经增长到纸质媒体的1/3左右,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从全球看,媒体广告增长最快的地方、增长最大的市场实际上还是在中国。全世界十大广告增长市场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巴西,第三是俄罗斯,前十名大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日本报业的现状

日本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报业之一,但不跨国。从单个报社来看,世界规模第一、第二、第三的报纸都在日本。2011年,据日本报业协会对外公开的发行量数据显示(如图1),第一名《读卖新闻》发行1002万份,第二名《朝日新闻》802万份,第三名《圣教新闻》550万份,之后依次为《每日新闻》374万份、《日本经济新闻》305万份、《中日新闻》273万份、《东京体育新闻》242万份、《体育日刊》和《西日本体育》196万份、《产经新闻》167万份。这是日本各大报纸对外公开的发行量,因为这个数据是报业稽核机构ABC勘察过的,所以这个数据是权威可信的。

对于日本这个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有着发行量800万份、甚至1000万份的报纸,可见日本是报业发达的国家,这个报业王国的报业发展确实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日本报纸发行的一大特点是挨家挨户配送报纸,送报上门的比例非常高。例如,发行1000多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95%都是送到家的,零售的只有4%,邮寄到其他偏远地区的只有1%。送报上门的比例韩国超过90%,美国70%,瑞典71%,芬兰70%,巴西49%,捷克30%。而在英国订阅报纸则是件很麻烦的事,大都是零售的,读者要到报摊上或者去便利店购买。

尽管如此,近十年来,日本报纸的发行量也一直在下滑。日本日报的总发行量,从5400多万份一直下降,现在实际上已经跌到4900万份左右。从1999年起发行量10年共减少300余万份,其中2008年-2009年下降100万份。

广告收入可以反映出日本的媒体格局。2004年-2011年,日本报纸的广告额一直在逐渐下降,期刊的广告额也在下降,电视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网络的广告额在不断提升,到201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报纸;包括户外媒体在内的其他新媒体广告额也在不断提高。

10年前,日本报业规模大约是中国报业的3~5倍左右。2011年中国报业的发行收入加上广告收入的总收入是789亿元,日本报业的总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500亿元,是整个中国报业的1倍左右。

日本各个报社的收入情况也不一样。大体上日本报纸的平均销售收入占60.7%,广告只占23.4%,其他收入占14.4%。从整个日本报业的支出平均情况看,报社运营费用占56%,人工支出占24.9%,用纸支出13.7%,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支出。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式

报纸数字化转型最早开始于美国,《纽约时报》是最早的旗帜。日本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起步也很早,但真正有突破性发展的报社不多。日本的报社不但开展报纸业务,也积极地推进数字化媒体的相关业务。随着宽带化的普及发展,他们采用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日本新闻协会每年搞一项“报社与通讯社的电子媒体现状调查”,每年参加这一调查的报社数量略有差异,2011年86家报社参加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日本报社开展最多的数字业务就是向手机媒体发送有偿的信息,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通过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此外,网络视频也是一个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子,报社与通讯社能提供网络视频、报纸图像等信息服务。发展数字报业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电子报订阅收费模式。报业数字化业务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就是报纸网站向读者提供电子报,这种模式《纽约时报》最早开始,主要是采用电子报订阅收费的方式。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都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电子报订阅收费业务的收入占整个报业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这就迫使日本的几家大报社在前几年出现了一次从竞争对手到联手搞数字报业的情形,已经联手的几家报社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他们已经强强连手,采用的是数据库服务分账模式,但这种模式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

手机报服务模式。目前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最主流模式是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这种服务不只是局限于我们国内手机报的概念范围,其中需要使用者付款的收费服务比例越来越多。从2011年起,“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的调查分成了“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与“向PDA、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两个选项。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便于推广,容易收费。目前来看还是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量大。

数据库服务模式。另外一种比较可行的报纸数字业务模式是数据库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报社与通讯社将积累了多年的采访报道信息建成数据库,利用其开展收费业务的模式就是数据库盈利模式。这是一种长尾效应。

网络视频服务模式。网络视频和图片库服务业日益成为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比较主流的模式。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视频和图片信息服务,成为一个业务量较大的数字业务。但是,网络视频业务由于日本的版权管理极其严格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也有一些报社采取与其他网络媒体进行内容合作开展数字业务的模式。

综合全面的报纸数字化模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经济新闻》的综合全面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成功的报纸数字化转型模式。《日本经济新闻》拥有日本信誉度很高的门户网站“日经网”,他们采取的是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数据库收入,以及电子报的订阅收费、手机报收费等商业模式,报社的数字业务量大概已经能够占到整体收入的1/4,利润的40%都来自于数字媒体,这在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数字化能够拯救报业吗?

中国的报社一直都很关注数字化,这些年传媒学界业界一直在很高调地呼吁数字化转型,但是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却微乎其微。我们不禁要问:数字化真的能够拯救报业吗?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报业所增加的收入远远还不能填补传统报业所流失的收入,与报业传统业务收入的量也不成比例,实际情况是,数字化并没有拯救报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到底是数字化根本就拯救不了报业还是我们的推行不力呢?

到底应该加速推进数字化还是缓慢推进数字化呢?

社交媒体到底是报纸的掘墓者还是报纸的拯救者?

我们的报社都跑去做官方微博是创新还是找死?

报业数字化投资是个无底洞,做了,找死;不做,等死。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

难!难!难!这些问题是困扰我们报业经营者的时代难题。2012,关于“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没有实现,但是报纸的“末日”端倪已经显而易见。

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但会衰退,鼎盛期已经过去,情况会每况愈下。中国报业的衰退会比发达国家报业的衰退期推迟5年左右,但也应该认真考虑危机应对和转型问题了。

从技术、人才和体制等各方面创新发展数字化业务。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报社的数字化业务还是能够做到一定规模的,可以搞报纸的数字化,也可以直接去办数字媒体。办新媒体不要用报业精英,而要用网络精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和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中国报社来说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更是制度创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国家的报业已经失去了数字化发展的最佳时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报人的思维定式束缚了报人的创新。不要以为报社只能办报纸业务,也不要认为新媒体只是网络技术公司的专利。报社和网络公司都是公司!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都会完蛋!

中国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但还有机会。报社的数字化业务应该视报社的规模和市场的特性采用灵活的模式。单一的模式可以,综合的模式也可以。

把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不是报业最好的出路,更不是唯一的出路。报业经营创新应该考虑走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应该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型。例如,报业集团的房地产投资、文化产业发展、资本运营等都会是一条出路。

目前,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主要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一张或几张报纸,这一方面说明报业集团主营业务突出,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存在单一化经营的风险。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实行多元化战略,借助资本的力量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拓展,进入有线网络、图书出版、动漫影视、广播电视等媒体相关产业领域,打造全媒体经营格局,以报为主、多元发展,既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报纸主业,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多个利润支撑点,有效降低单一化经营的风险。

发挥报业优势,探索“大数据”营销。相对于新兴媒体来说,中国报业有一些外国报业所没有的优势。例如,中国报业比新兴媒体有更大的采访权和内容优势,遗憾的是这一优势没有被发挥出来。报业拥有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的忠实受众,这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可以用所谓的“大数据”方法来挖掘。现在最需要了解的是,怎么能够利用好“大数据”?怎么能利用这个“大数据”做好营销?利用好这些数据,经营好这些受众,通过这一新的领域探索报业的新出路,这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时代课题。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6篇

2014年,截至10月15日,我们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66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指数2014”,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房地产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2014年地产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概况

66份 如图1所示,2014年,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661份。地产行业报告数量自2009年起呈爆发式增长,直至2012年趋于稳定。

92.5% 报告企业中,其中31家为民营企业,30家为国有控股企业。占报告企业总数的92.5%。

95.5% 评估样本中约95%为社会责任报告,在的样本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重。

5次及以上 43.9%的企业连续报告次数在5次及以上,其中武夷实业和万科企业均7次。大部分企业已经连续报告,近五分之一报告为首次。

46.3% 的报告中篇幅在11-30页的企业接近50%,地产企业多以国有控股和民营为主。

编制依据多元化 如图2,报告编制依据成均衡状态分布。上交所指引,全球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CASS-CSR1.0/2.0)均占比20%以上。

93.9% 93.9%的地产企业了中文报告,6.1%地产企业了中英文报告。

报告审验 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审验的报告占比4.5%。本次研究样本中,有3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经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审验。

对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得分为52.9分,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其中,7.5%报告质量已经达到卓越,具有较高的水准;9.1%处于优秀阶段,披露水平较高;多数报告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报告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发现,地产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水平与当年中国责任报告水平基本持平。如图3所示,在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可比性与完整性方面略有不足。

主要发现

发现一:报告数量趋于稳定,部分企业建立了定期机制

2014年的前十个月,共收集到地产企业报告66份。其中报告次数达到5次及以上的报告有29份。相比于2009年至2012年间快速增加,2012年至2014年报告数量呈现平稳态势。从历年收集报告总数以及次数来看,部分企业报告的定期机制已经形成。

发现二:报告实质性披露特点明显,关键议题披露不足

研究发现,大多数报告对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披露信息较多。其中,为社区捐款捐物、提供志愿者服务,客户产品/服务质量,员工社会保障指标覆盖率较高。但是对社区资源补偿情况、生态系统保护、客户信息和隐私保护指标覆盖率较差,均低于6%。《信达地产2013社会责任报告》中建立产品标准化体系框架,畅通客户沟通渠道,积极回应客户投诉对每个客户信息进行单独封存,统一保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深圳华侨城2013社会责任报告》中对员工相关议题做了详细披露,通过提供均等就业机会,员工结构多元化,推动基层员工收入增长,健全民主管理渠道等方式满足员工需求。但大部分报告对同行、媒体、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披露信息相对较少,利益相关方责任绩效指标覆盖率较低。

发现三:报告编制依据呈现多元化,但报告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GRI、全球契约、ISO 26000等国际标准报告数量占比分别为20.9%、1.5%和4.5%,万科、招商局地产、泛海建设等企业报告均参考GRI等国际标准,报告质量普遍较高。除参考GRI报告占比超过20%外,ISO 26000和全球契约参考比例均偏低。另一方面,上交所指引、多标准指引以及其他指引占比均超过20%,非国际标准参考率较高。与此同时,中英文对照或者英文版报告为6.1%。

发现四:重视披露环境履责信息

多数报告着重披露公司履行环境责任的信息,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主流趋势。报告多以既有建筑改造,在建、将建项目通过推行LEED施工、绿色施工使用新工艺、节能材料等开展绿色节能工作。以负责任的态度、建筑实施的力度让客户以及利益相关方感受到企业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主要建议

建议一: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的认识

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房地产企业85859家,房地产业GDP总量占全国的5.6%,从业人数约218.3万。截至10月15日,2014年报告房地产企业仅为66家,不足同期房地产企业数量的千分之一。我们建议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中来,一是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更好地获得利益相关方认知、理解和支持;二是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通过编制报告梳理企业实践、开展内部对话及管控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增强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二:主动披露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等关键议题信息,提升报告的实质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经济增长、就业稳定、关联产业、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房地产企业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过程中,对于建筑质量、绿色建筑、购房合同、房屋价格、房屋面积计量、客户隐私保护等利益相关方最为关注,同时又对自身发展极为重要的议题和信息,应进行重点披露。在报告中尽量呈现既是业主、公众、媒体、金融机构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想看到的信息,又是自身想对这些利益相关方披露的信息,有效提升报告的实质性。

建议三:加大对同行、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信息披露力度

报告在针对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同时,考虑加大对同行、金融机构等关键利益相关方信息披露的力度。通过披露关键绩效指标,加强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比较;披露参与行业标准、推动行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营造房地产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披露对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措施和典型实践,增进金融机构对地产企业的信任和理解。

建议四:对标国际先进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升报告国际化水平

地产企业应立足于全球视野,主动对标国际先进同行,一是学习国际先进同行社会责任报告在内容、结构、形式方面好的做法,直接提升自身报告的水平和质量;二是通过对标国际先进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学习国际先进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方面好的经验,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后续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更好地素材;三是加强对GRI、全球契约、ISO 26000等社会责任报告相关标准、指南和规范文件的学习,掌握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国际通行语言,以科学的理念、专业的视角提高报告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7篇

财务报告是反映每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是现金流量表)、损益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就是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上级部门等相关人员,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管理中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报告的真实、有效能够帮助企业的报告使用者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报表的使用者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使企业的投资者或债权人做出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或继续持有企业的股份,而对于一些潜在的投资者而言,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来决定其资金的去向。另外,财务报告还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与贷款的偿债能力提供资料。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在使用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准确的,例如:财务报告信息的严重失真、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对财务报告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都将严重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判断与决策。本文将就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分析

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一)数据可比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可比性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的口径应当一致,相互之间可比。一般来说,在财务分析中经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经济指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数量上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并认真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利用数据说明存在差异的性质与程度。现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取: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本期的实际数与上期的实际数相比较、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当企业以实际数与计划数相比较时,主要是为了检查企业制定计划的实施情况;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定额数相比较时,主要是借助这些数据来检查企业对定额的执行情况;当企业以本期的实际数与上一期的实际数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借助这些数据对有关指标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找出变化的规律,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战略发展目标的确定奠定基础;当企业以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出企业在同行业中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帮助企业找出差距,赶超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是否存在可比性还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而很多企业在比较时对这些影响对比的数据因素往往考虑不全。

(二)数据可靠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但是,财务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虚假会计信息、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这就造成企业分析与评价会计报表时存在着对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局限。造成这种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局限的因素有很多,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主观因素的而影响,企业选择的会计方法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客观因素:一直以来,会计核算主要是以币值的稳定作为假设的。即:假设在经济活动中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出现通货膨胀,其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此时企业财务核算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就会造成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的幅度是不可能以物价下跌的部分相互抵消的。可见如果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仍旧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最终的结果将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就值得质疑。另外,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存在一些偶然的事件,那么也会影响到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产生差异。例如:向外界的捐赠、由于发生自然灾害等导致企业发生的损失等。这些都是造成企业财务报告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的客观因素。

(三)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本身对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法。但是,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法,都是依照企业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虽然在分析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这种分析已经是对企业的事后分析,也许企业的这些不良情况已经发生了,即使企业再采取补救措施也是为时已晚、时过境迁了。另外,这两种方法不论哪一种都是站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的角度来分析的,对于问题的解决束手无策。另外分析指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各项评价指标之间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有的指标的计算公式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比较、还有的指标是经过人为粉饰后出现在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所反映的只是最终的结果,而对于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无法得到体现。

三、影响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主要因素

(一)会计政策对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的影响

所谓会计政策主要是指在企业在处理各种会计业务或编制会计报表时,企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惯例、基础、规则、或程序的总称。会计政策是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与市场体制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政策性的规定。但是,每一家企业的生产状况与经营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编制会计报告时所依据的会计政策也不尽相同。可见,会计政策的实施与执行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对一些会计政策做出了可自行选择的范围规定。例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等进行统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的方法不同将直接影响到“损益表”中的存货项目与销货成本项目。再例如:折旧的计提,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来选择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来完成对折旧的计提。当然,企业选取的折旧方法不同,在损益表中对应的“销货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同一台机器设备,当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提折旧时,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假如:企业的某台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0元,耐用的年限为4年,这四年中不包含折旧的销货成本为500000元,而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00元。如果我们采用固定资产使用的直线法来计提折旧,要比快速折旧法下计提的折旧小。因此,销货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高。

(二)通货膨胀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虽然会计核算中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现象,即使存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变动,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现象是十分普遍的。特别是在二战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有增无减。在我国,也曾经发生过通货膨胀,例如: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出现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中依旧采取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那必然会对企业会计报告中的数据带来影响,存在较大的虚假性。其实,通货膨胀的发生也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带来影响。对于企业的货币资产来说,物价的上涨必然导致企业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此时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所列出的资产额与实际购买力是一致的。而对于企业的实物资产恰恰相反,实物资产按照历史成本来反映,所代表的是企业在不同时期货币购买力的购置价格,物价的持续上涨使得实物资产的现实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账面价值。因此,实物资产的价值反映的价值偏低的现象十分常见。越是历史悠久的企业这种资产低估的现象越是严重。

(三)期后会计事项对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在企业的会计期间终了以后,即:编制完会计报告之后,还会发生很多影响会计报告效果的事项。一般来说,这种事项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对本期的会计报告产生影响的事项。这主要是指在会计期间内对这些事项并不完全了解,而在企业编制完成会计报表后才了解。例如:企业的一个大客户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而在企业核算的本会计期间内出现了破产的事项,那么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很可能出现高估、坏账费用出现低估的问题。第二种: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资产负债表计价的连续性或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严重影响以前会计年度所陈报的与本期的预测活动相关的事项。这些事项虽然并未对企业本期的财务报告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已经使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了改变。

四、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局限性的对策

(一)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这就要求企业在分析与评价财务报告时“去异求同”,将那些存在的不同的会计方法导致的差异从中剔除掉,将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事项剔除掉,在比较时最好选择同企业、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二)将物价的变动考虑其中

在核算时即使是按照了历史成本计价的原则来核算的,但是分析时也必须将物价变动的因素考虑在内,采用现实重置成本将各种数据按照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后进行比较。

(三)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在分析与评价时可以将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例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便每一种方法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四)及时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

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第8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财务报告 报表

一、会计信息化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披露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甚至报表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传统财务会计报告从结构到内容均需要进行变革,以形成会计信息化下的新型财务报告即网络财务报告。作为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网络财务报告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它还将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呐容、模式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审计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一)财务报告质量要求的转变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作了准确地描述。它认为,从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要求出发,信息质量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决策有用性。在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前提下,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应该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为会计信息所设立的这一质量体系可以说是相当完善的,然而执行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国内外会计学界与实务界都几乎一致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消失,而可靠性始终令人怀疑。

(二)财务报告模式的变化

在会计信息化下,随着会计目标的转变,人们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向。为满足这些需求,财务报告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

经济事项报告模式事项报告模式由索特提出,是指在披露通用信息基础上进一步披露企业的经济事项的明细项目的报告模式。所谓事项,是指可观察的,亦可用会计数据来表现其特性的具体活动和交易。现行的财务报告信息多为一些综合数据,使用者往往有不同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财务报告应包括足够的明细数据,同时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用户,以便信息用户能重构发生过的经济事件。事项报告模式强调编制明细一些的报表,它将计价和对信息及会计方法的选择留给用户。这种报告模式对用户要求较高,需要使用者具有相当的财务知识,而且知道如何确认和报告经济事项。因此,这种模式实施的可能性较低。

专用报告专用报告指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它考虑了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信息需求差别,有选择地和重点地对特定用户披露特殊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特殊信息。例如,为股东重点提供净资产收益及资本保值增值等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为债权人侧重反映偿债能力信息,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及收益回报等相关信息。等等。这样,企业既可以满足特定用户的特殊信息需要,又可避免因广泛披露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外部报告模式将财务会计交给外部专业机构可节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设置,取得规模效益。同时,还有利于改进报告质量,降低使用者的成本。外部特别适合小型企业。但外部报告模式在保守商业秘密的方面尚未有切实的解决方案。

在线报告模式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显著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适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报告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供用户随时查询。在线实时报告系统使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就可以记录、处理和报告,用户可随时获得实时报告信息,不必再等待已成为历史信息的公共报告。作为会计发展的新兴领域,在线报告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它将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使用以及财务报告的审计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多栏式报告模式现时提供的单一信息不便于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得出的结论,也不便确认不同信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样所提供的信息通常与决策无关,并且无法实现真实和公允原则,还会产生会计数据固化。所谓会计数据固化,是指信息使用者不能进行自我调整,以看清数据的变化是会计政策变化所引起的,它意味着使用者忽视了不同会计方法有不同用途并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于是,人们提出了多栏式报告模式,即对同一经济业务按多种会计方法加以处理,并将由此得到的不同信息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使得单一信息转向多元化信息。

(三)财务报告内容的变化

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这是会计的本质特征。但非财务信息对企业也相当重要。非财务信息具体包括:背景信息:主要披露公司简介、产品与服务情况、市场动态,关联企业交易状况、公司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公司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公司的影响等;前瞻性信息:主要提供公司发展前景规划,公司管理决策部门的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公司未来财务状况与经营效益的预测、公司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及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包括公司对员工的责任信息、公司对所在区域的责任信息和对生态环境维护责任信息。

会计信息应借助这些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与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和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从而最终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在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来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WTO使世界走向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西方国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现行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都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公允价值概念,我国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将来在会计信息化下的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将全面取代历史成本。

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动力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知识型人才,加剧对技术与人才的开发、利用和争夺,以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市场价值,并确保竞争优势。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如美国许多高科技公司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对此,会计必然要转向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之,财务报告的重心也必然发生转移,即能及时准确地报告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价值。在开发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模式时,重点要解决好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因此,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增加相对值信息的揭示,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以绝对值信息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现行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特点之一。当财务信息的用途更多地偏向于各种各样的决策而不是局限于财富分配,财务信息揭示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时,以绝对值揭示信息的传统方式必然会遇到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挑战。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相对值表达的信息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决策的需要。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重要性的进一步加强,会计主体范围的逐步突破,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会演变成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发展的主流。

二、会计信息化下重要的财务报告模式——在线财务报告

在线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化下财务报告的一种重要模式,主要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它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

(一)在线财务报告的特点

在线财务报告与普通书面报告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兼容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实时报告系统可以很好地兼容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如利用超文本链接,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由总括性信息转入明细信息,而且这种明细信息可以细至每一项具体的交易;利用超媒体技术,使用者可以读到各类文字与数字信息,也可以使用各种直观的图表与图像。

信息容量大,信息冗余度低由于在线报告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存贮,因此在线报告在某种意义上是突破了书面报告所含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局限性。此外,由于在线报告所特有的交互性,同一个数据可以被不同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引用,但是它却可以只存贮一次,这就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再者,由于在“超文本”中引入“信息链接”,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同报告之间相互切换,查询信息,多个报告都涉及到的信息就可以只在其中一个报告中作详细说明,其它报告中只要注明索引位置即可,避免同样的信息在多个报告中重复出现,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度。

传递迅速、更新及时在线报告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传递的时间,提高了会计消息的价值。事实上,电子数据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送的,几乎可以看作是没有时间差。这样,迅速的传输速度就使企业有可能随时更新在线报告的内容,信息使用者也因此可能获得有关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即时报告。同时,在线报告最大程度的缩短了会计期间结束日与财务报告公布日之间的时间间隔,这将有助于防范内幕交易,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

更具个性化有效的信息获取过程应是一个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计算机网络与报纸等书面媒体相比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因为网络为报告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在线报告所提供的人机对话,使财务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一改以往财务报告使用者被动地接受统一格式的财务报告的局面。在线报告可以按照使用者指定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信息,并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对报告所含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提供相关的财务指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使用者分析财务报告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在线报告都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一优点设置信息搜索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设定关键字来控制信息获取的数量与内容。

(二)在线报告对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影响

由于在线报告与书面报告相比具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既对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新问题,也为今后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结构书面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在线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由于建立了“信息链接”,呈现出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报告结构的差异改变了报告使用者阅读报告的方式,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阅读书面报告时,为了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减少信息搜索花费的时间,报告使用者总是依照报告编排的顺序进行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告使用者是遵循着报告提供者预先设定的思路来阅读报告,整个阅读过程是一个被动的信息获取过程。在线报告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于前者,阅读者可以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信息,不再因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信息搜寻上而中断阅读的思路,从而实现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接”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货币化信息。所以在线报告的出现突破了财务报告只提供货币化信息的局限,同时也打破了财务报告与其它企业经营报告之间的界限,使它们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络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由于上述信息披露方式的改善,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读者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可以通过“信息链接”直接到其它经营报告上获取相关的信息。

(三)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及形式

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量大,从内容上看,应该包括各种管理、控制、预测、分析和决策所需的各方面不同层次的信息,尤其应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加以详细披露。在线财务报告应披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会计频道与各种形式的信息集成——原始分类数据、特殊目的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多种不同的集成形式;实时信息查询系统——网上查询、电话查询和其他查询;网络热线——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问题而专设;留言板——灵活的交流场所,进行各种特殊信息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