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7 15:04:25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1篇

在中国建筑中,桥梁很难与宫殿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相媲美,无论格局、规模还是精致程度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廊桥是个例外。在崇山峻岭之中,沟壑纵横,急流险滩,为了方便出行,先人将足够的智慧集中到遇水搭桥上。千年来,一座座廊桥犹如彩虹般从河流上跨越而过,连接着千村百镇,天堑从此化作坦途。

廊桥大致可以分成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等几种类型,其中以采用编梁技术与榫铆连接的木拱廊桥建造工艺最为顶尖。木拱廊桥分布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的庆元、泰顺、屏南、寿宁等地,200座木拱廊桥气贯长虹般地跨越峥嵘山峦,连接着山外通途,著名的木拱廊桥有如龙桥、兰溪桥、后坑桥、三条桥、溪东桥、北涧桥、仙居桥、万安桥、鸾峰桥、千乘桥、云龙桥等。

木拱廊桥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建筑工艺绚丽多彩,精致程度远胜其他种类的桥梁,即使体积再小的木拱廊桥,也能最大幅度地呈现出建筑的几何美感。木拱廊桥栖息在山水之间,桥梁建筑和山水人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张古意盎然的画作,呈现出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

木拱廊桥符合中国人的文化立场,每一座桥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木拱廊桥是典型的东方建筑,几乎将屋、亭、台、楼、阁、殿、水榭、长廊等建筑形式都搬到桥上,桥头延伸出门楼、牌坊、碑亭、庙宇等附属建筑,形成了水上宫殿或者水上园林,集中展示了传统建筑的空间关系和整体布局。桥身飞檐斗拱,桥体雕梁画栋,牌匾林立,楹联密布,诗赋绕梁,浓郁文气扑面而来。桥身彩绘和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多为传说故事、英雄人物、耕读传家、吉祥图案等,让人目不暇接。

木拱廊桥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宗教建筑,一些桥干脆以宗教命名。为了表达对神的敬重,在廊屋中间加建歇山顶式檐,或者是高大的阁楼。桥中设置神龛,供奉观音、关公、平水王、文昌君、妈祖、土地神、社公等神佛雕塑或者画像,供乡人祭祀。有些廊桥四时香火缭绕,祈福声四季不断。在我看来,木拱廊桥更像是一个个木头构建的祭坛,寄托人们一切美好的愿望。

木拱廊桥在山水中保持缄默,但几乎所有的廊桥背后都隐藏着传奇典故。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建桥人?他们为什么要建造这座桥?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离奇事件?它承载过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所有的记载都语焉不详。这一切成为一则有待揭示的哑谜,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

北宋政和年间的一天,《清明上河图》呈现在宋徽宗的案头,在这幅画里,虹桥成为连接汴水的纽带,桥上的人流和桥下的船舶盘活了整个画面,也成为《清明上河图》的压卷之笔。宋徽宗和张择端都不知道,早在130年前,在浙江省庆元县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大济就耸立着一座与虹桥结构一样的木拱桥——双门桥,稍有不同的是双门桥加盖了廊屋。

世界上有确切资料记载的木拱廊桥出自庆元。随着民族大迁徙的脚步,一块块桥板向南伸展,浙闽工匠吸收了当地的木结构桥梁营造技术养分,并创造性地发明了木拱廊桥,继而促进全国的廊桥发展。

宋代以后,廊桥在中原逐渐绝迹,这主要是由于中原地带缺少适合建造廊桥的地质条件和可充分供应的木材,因而石拱桥渐渐成为北方桥梁的主流,比如名闻遐迩的赵州桥、卢沟桥等。在木拱廊桥最密集的浙闽山区,福建寿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4.8%,浙江泰顺县森林覆盖率达75%,浙江庆元县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86.05%,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为建木拱廊桥提供了便利。仙霞岭、武夷山脉在此交汇,山峦叠嶂,岭峻谷深,溪流纵横,地貌和建材决定了这里最适合建造木拱廊桥,这块在版图上极易被忽略的山地因为木拱廊桥而在世界桥梁史上奠定了独特的地位。

2011年12月,我应邀到浙江庆元县参加“第四届中国廊桥文化节”。一进入庆元县境内,接二连三的木拱廊桥就跳入眼帘。全国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现存单孔跨度最长的明代木拱廊桥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廊桥黄水长桥都出自庆元县,这些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木拱廊桥近年来逐渐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它们为庆元县赢得了“中国廊桥之乡”的头衔。庆元县木拱廊桥在唐代初显萌芽,宋元基本成熟,明代进入鼎盛期,清代定型,发展脉络非常清晰,营造技艺流传有序,百座各式各样的古廊桥使得庆元成为露天的廊桥博物馆。

距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我见到了双门桥。双门桥虽然简单却让人百看不厌,跨距不大,规模很小,装饰平淡,桥身被岁月打磨得斑驳古旧。双门桥在清道光年间进行了翻建,廊桥依旧坐落在原址上,保持着当年的原样。它如同一块界碑,标志着中国木拱廊桥的建筑历史从这里发端。

在大济村,我目击过一次娴熟的廊桥模型搭建过程,它简单得让我缺乏想象的力量。57岁的廊桥传承人吴复勇捧出一大把筷子,他熟练地使用着刀斧锯凿,没过多久就搭出了一座廊桥的模型,有台阶,有桥柱,有编梁,有廊屋,一根根筷子规则地交错着,相当匀称和精巧。数目不详的筷子拱起一座梁架,四根立筷分别立在桥头两侧,仿佛两对值勤的士兵。看那样式,的确与双门桥如出一辙。

吴师傅说:“建造廊桥选料非常挑剔,最好的材料是油杉,50到70年树龄,28到32厘米直径,每根木材长度12米最佳。油杉具有防腐的功能,要保护好树膜,树膜如同人体的皮肤一样,破坏后也就失去了防腐功效。桥两端拱趾支撑在块石垒筑的桥台上,或者直接建筑于两岸山崖之上,为了保护梁柱不受风雨侵蚀,还要在桥上建廊屋,桥身两侧安装挡雨板,桥建造好后用生桐油上漆,在桥面上铺石头稳固桥身,起着防水和防火的作用。连续完成上百道工序后,一座廊桥才算是竣工。”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2篇

一、闽东木拱廊桥概述

闽东的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市的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古田县、福安市、柘荣县、霞浦县和福鼎市及蕉城区等九个县市。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境内山高林密、谷深涧险、溪流纵横。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古代先民中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根据河床的宽度和桥址的自然状况,乡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兴建了如虹般的廊桥。多雨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在客观上要求加盖廊屋、侧板以保护桥身,免受风雨和烈日的侵蚀,同时可以增加桥身的重量,以免被洪水冲掉,起到了延长桥梁使用的寿命。闽东木拱廊桥,虽然在形式上有一些差异,如跨度、桥长、桥宽、桥面坡度、桥面用料、廊屋形式等,但是从造桥技术的基本构成是类似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建桥习俗都基本相同。廊桥也成为当地百姓交流、联欢集会、祭祀的中心。因此,木拱廊桥是典型的山地人居建筑遗产,并经过几百年的艰辛探索、实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廊桥文化。廊桥不仅是交通设施,还兼有驿站、祭祀、社交、贸易等大量民俗、文化、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以及风水景观的功能。木拱廊桥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出闽东人民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体现了闽东先民追求至善、至美、至真的精神。传统木拱廊桥装饰艺术再现生活的本质,通过对建筑重要部位的装饰与美化,形成与其他地域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以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人们在艺术享受中感受到警醒和陶冶,同时又能感受到古木构建筑文化的魅力。

二、闽东木拱廊桥的建筑特点

1.廊桥造型古朴,规模宏伟,结构精致。廊桥大多坐落在深沟高涧之上,它们与廊,屋,亭的巧妙结合,上廊下桥。明间一则设神龛,供旅人求神保佑平安或村民求天神保佑桥的本身。上廊似屋与当地民居造型相似,下桥如虹与周围参天绿树、深壑峭壁浑然一体。古朴却显自然的造型、粗犷但不失细腻的风格,实用而又完善的榫卯榫头结构方式及其营造模式,折射出先民的高超的建筑技巧和朴实的审美观念。

2.桥梁跨度长度技术难度大。寿宁廊桥跨度超过30m的就达9座,其中鸾峰桥(图1)、杨溪头桥跨度都达37.6m,并列全国之最。超过了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桥梁中单跨净跨最大37.02m的石拱赵州桥,堪称中国木拱廊桥之最。屏南万安桥(图2),桥长98.2米是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跨度大,长度长是木拱廊桥技术含量最高的体现,是验证结构形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3.变化多样的屋顶形式,优美动人的天际轮廓线。由于廊桥内部空间起伏变化较大,单坡,双坡的屋面上覆以青瓦屋面,廊桥中心或两头还作檐角上翘的重檐歇山顶或八角攒尖顶,形成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屋顶轮廓,廊桥的屋顶样式有硬山,悬山,歇山,攒尖等。屋顶上有漏花式的屋脊以灰塑孔洞组成图案形状的通透花纹,也有以砖雕砌筑,还有以灰塑嵌花式屋脊,制作精细的动物,花鸟等图案嵌在上面。屋脊由舒展,平缓的曲线向燕尾自然过渡,有单一尾的,也有呈双叉燕尾形的,组成了优美动人的天际轮廓线(图3)。

三、闽东木拱廊桥建筑的装饰艺术

闽东木拱廊桥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建筑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成熟的、独树一帜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鲜明地体现出廊桥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特征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和时代性之艺术风格。木拱廊桥建筑的装饰形式是表现廊桥建筑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集闽东乡土文化于一体,反映了闽东自然、文化、经济、社会、哲学观念、社会心理和民俗民风,表现出其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它的建筑装饰中却洋溢着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间朴素的审美趣味,体现了浓厚的鲜明的地方特色。在闽东木拱廊桥中,装饰装修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进行技术与艺术的加工,并恰当地选用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灵活搭配,相融。以达到建筑特点与美感的协调,统一。同时结合廊桥本身的建筑构件采取不同的材料与工艺特点,运用不同的工具加工,以形成不同的装饰手段与风格。闽东木拱廊桥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桥内常用木雕、雕塑、彩绘、书法等,桥外则多用灰塑、砖雕、壁画等使各种装饰出现在同一空间内,和谐统一又相得益彰。往往运用植物、动物、图腾、历史人物等形象,乃至神话传说、戏剧场面等,采用谐音、象征、比拟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爱好、推崇与敬仰、观念与意境、心灵的渴求和良好的意愿。一草一木、一幅图、一个饰物都在隐喻礼乐秩序、儒道伦理、宗法规矩等观念,都具有其深刻的含义。此外闽东木拱廊桥的桥文化存留颇丰,桥中既有书法楹联、梁书、牌匾,桥外又有碑记、石刻和题咏。这些装饰艺术在体现宗教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烘托廊桥建筑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

1.木拱廊桥的装饰工艺(1)木雕(图4),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建筑也走向高度的定型化和更为严格的规范化,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造型和布局趋于死板和僵化,不仅宫殿建筑重视木雕、寺庙、馆舍、民居等也都盛行木雕装饰,雕刻内容以人物故事,花鸟图案为主,装饰样式也丰富多彩,做工也十分的纤巧,但是又流于繁琐。甚至有庸俗,雷同之嫌,不过在技术上确已达到中国传统建筑木雕装饰的顶峰。然而,与此同时期建造的闽东木拱廊桥上面的木雕装饰基本也是保持了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的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特征,对柱,梁,枋,檩,橼,雀替等主要构件在用圆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的加工。例如,梁上的短柱也做成柱头收分,下端呈尖瓣形骑在梁上的瓜柱,瓜柱的造型各一(图4),短柱两旁的托木成为弯曲的扶梁,上下梁枋之间的垫木做成各种各样的驼峰,屋檐下支撑出檐的斜木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形,与挡风板上采光窗上的几何形相互呼应。但在升平桥和仙宫桥的装饰上也别具一格,升平桥内的八角藻井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图6),藻井层层收上,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造型巧夺天工。但它们都基本采取朴素简洁的风格,取消了不少繁缛的装饰,在雕刻技法上,廊桥的木雕装饰主要采用的是浮雕与浅雕相结合的方式,还有一些线雕和透雕,以卷草纹和线条图案为主。(2)彩绘(图5),在廊桥内的装饰上运用一些彩绘,在寿宁仙宫桥和升平桥的梁枋的部位以切线圆形为主的纹样,绘画过程是先用沥粉沥线,勾画造型,在勾画好的形象中涂画颜色,以旋涡状花瓣的彩画,中心为旋眼,旋花有一瓣,二瓣等两端的三角地为宝剑头,主要用蓝绿,黑白色点缀。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的国高度和谐统一。而周宁的三仙桥内的藻井人物彩绘十分精美,色彩简单朴素,以线描为主,人物场景栩栩如生,可惜在时期损坏十分严重。彩画除了装饰作用外,还可以对木构件起到防腐防虫蛀的作用。廊桥外也有一些壁画,大多是土坯泥墙上直接彩绘一些几何纹样和植物人物场景。壁画在体现宗教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烘托建筑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3)灰塑(图7),在闽东廊桥屋顶的正脊和斜脊等处普遍都有运用。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施工现场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矿物颜料而成。分圆雕式和浮雕两种,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造型生动,层次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闽东廊桥的灰塑以龙,凤,鲤鱼等题材。如飞云桥,升平桥等都有精美的灰塑。(4)雕塑(图8),主要有石雕,陶塑和泥塑,主要是建筑的装饰构件,如屏南千乘桥屋脊上的风狮爷石雕和寿宁飞云桥上的陶塑狮子,以及在闽东木拱廊桥的神龛中摆放着各种神像的泥塑,它们造型拙朴简洁,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廊桥内的泥塑表面施以颜色,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比强烈。(5)书法(图9),书法也是闽东木拱廊桥的桥柱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桥屋的梁上都有用墨书记载建桥董事、主绳木匠、桥台石匠、地理先生、择日先生以及捐款人的姓名。在屏南的百祥桥,千乘桥等还保留石碑碑记。此外书写的一些匾联集诗文、书法、工艺美术于一身,题写的书法,有的突出特定的风景,有的借物咏怀,有的颂建桥之功,有的写建桥之史。写景的楹联,多采用园林艺术中的“借景”表现手法。如“四面翠屏山色秀,一条碧玉水光寒”,是远借、近借;“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天”,是仰借、俯借;“槛外花香清剑气,桥中风韵播琴声”、“一水中流现明镜,两山对峙绚彩虹”(以上为杨梅洲桥联)、作者通过不同的视角,驰骋艺术的想象,高度概括地描绘了闽东山区独有的山水,秀丽风光,诗情画意融于一炉。

2.木拱廊桥的装饰题材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艺术中美感和信息的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装饰题材。动物、植物等装饰要素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廊桥装饰题材是与当地民居长期形成的民俗内涵有着广泛的共识。常见的题材有宗教神话故事、人物戏文传说、树木花草、水草游鱼、世俗民情、几何图形等。总而言之,廊桥建筑装饰所采用的这些题材,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沿袭,为人们所熟知的。围绕吉祥主题,民间艺人能够灵活随意地安排题材的组合,但无论如何组合,题材所反映出的象征寓意都不需要经过推敲,就能为普通人所辨别。题材与人类情感之间这种非常直接明朗的沟通形式,也正是民间建筑装饰最为突出的特征。(1)植物;松、竹、梅、兰、菊、桃、牡丹、水仙、莲花、菠萝蜜等。主要被用以象征的手法。用直观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以物喻志。如松被视为百木之长,四季常青,是祝颂,长寿的象征。所以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寿词,梅花玉洁冰清,傲骨嶙峋,竹子高凤亮节,清秀俊逸,牡丹国色天香,富贵荣华。每一个题材形象都有美好的寓意。(2)动物;龙、凤凰、鹿、狮子、仙鹤、鲤鱼、喜鹊、鸳鸯等。龙、凤是吉祥,高贵的象征,民间常用“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比喻,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权力与富贵。蝙蝠,鹿,鹤表示福,禄,寿的意思。(3)人物;八仙、寿星,观音,钟馗、哪吒、孙悟空等,这些人物组合成不同喻意故事;八仙过海、西游记、哪吒闹海。主要运用寓意的表现手法启示人们在观察,揣摩中,由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结果。(4)山水云气;云纹、水纹、山水纹等。(5)文字;万字纹、福字纹、寿字纹等。此外还有一些回纹,几何纹图案装饰,这些在当地民居常用的装饰题材,也都普遍运用到了闽东木拱廊桥建筑装饰中。以达到“图必有其意。意必吉祥”的寓意。

3.木拱廊桥的色彩闽东古廊桥建筑没有什么艳丽的色彩,黑瓦、灰墙这样单纯的色彩使其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廊桥建筑的色彩主要依靠自然材料本身的不同颜色。黑色的瓦片,局部的墙体是白粉墙还饰彩画,桥屋基本是木材的原色,随着时间的侵蚀逐渐成灰色,灰色也是闽东古建筑中运用较多的色彩,通常是灰青砖墙面、灰瓦屋面、灰色的脊饰、灰色的砖雕等。灰色一般都表现出材料的本质色彩,显现出质朴、高雅的情调,闽东地区的建筑材料大多都运用原色进行装饰,这就使灰色有了更多发挥的地方。建筑配上各种深灰、浅灰、青灰,整体感觉庄重,反映了闽东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色彩取向特点。此外,加上其他装饰形式所表现出的多彩效果,它们与建筑大的黑灰色调配合在一起,使庄重的建筑表现出了活泼的一面。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桥梁坍塌事故;中毒事故;触电事故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地铁等工程的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常发生。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问。全国建筑与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 543起,死亡3 047人。

1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类型

在市政T程生产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等是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42%。

市政道路、排水、桥梁、地铁、轨道交通工程等.露天作业施工环境复杂,受外界干扰和涉及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危险因素多,尤其是桥梁、地铁和轨道交通工程是高危险性行业.安全事故不仅涉及类型多、危险性大,而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易产生次生安全事故.甚至波及工程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造成灾难性后果。2007年8月13日.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垮塌。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2008年1 1月15日,发生在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站坍塌。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踪。这两起安全事故。足以说明桥梁、地铁等高危险性行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2 市政工程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全国市政T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平稳.但较大及以下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一次死亡lO人以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偶有发生。以下列举几起典型案例。浅作剖析。以窥见一斑。

2.1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排水工程沼气中毒窒息事故

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镇工业与城市污水合排应急工程.在管道进行功能性检测时.一人在进入干管中打通闭水试验封堵堵头时中毒.另3人进入干管营救过程中也相继中毒,共造成4人死亡。

这是一起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在进入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的水体或构筑物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检测,上述操作人员在未进行检测的情况下,进入管道中打通堵头。而且在有人中毒的情况下.营救人员也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盲目进入管道内施救.导致4人死亡的悲惨后果.

2.2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热力管道沟槽施工触电事故

2006年8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路。施工单位在敷设直径为l 000 mm热力管道时。作业人员在沟槽内用潜水泵抽取沟内积水时.因潜水泵进线处漏电.操作潜水泵的施工人员当即被电击倒在沟槽内.另一施工人员见状前去救助,随即也被击倒,两人经送医院抢救而不治死亡。此触电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未按施工用电要求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潜水泵进行运行前的安全检查。潜水泵存在漏电隐患。未被及时检查发现和排除而招致事故。

2.3武汉天兴洲大桥引线段模板垮塌事故

2006年9月23日.武汉天兴洲大桥公路分建段第38、39号桥墩进行40 m跨度钢筋混凝土箱型梁模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在水平距离偏大的情况下。强行伸臂起吊,终因伸臂角度偏大致塔吊倾覆。塔吊砸向尚待安装中的梁体模板.使模板整体垮塌。致2人当场死亡。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起重伤害事故。因操作人员未将塔吊移到安全的起吊水平距离和伸臂角度范围内.超范围强行操作。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后果。

2.4 北京地铁1 0号线工程塌方事故

2007年3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承建的北京苏州街附近的地铁10号线二标段发生塌方事故。施下过程中,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顶部产生环向裂缝的险情时。未采取保护抢险人员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情况下,即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名施工者被埋身亡。

这起事故反映了承担该项目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不严格,未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现场抢险措施不当,而且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监管方.也存在对施工抢险和施救人员采取的抢险和安全防护措施监管不力等薄弱环节。

2.5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坍塌事故

2007年8月13日,在湖南凤凰县的全长328.45 m,桥型为等截面悬链线空腹式无铰拱石拱桥――堤溪沱江大桥,发生了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4人重伤,18人轻伤,经济损失3 974.7万元。

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除了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拱桥上部构造施工工序不合理。主拱圈砌筑质量差.降低了主拱圈砌体的整体强度。使部分拱脚区段砌体强度达到破坏极限.致整个大桥瞬问坍塌这一直接原因外.施工单位擅自变更原主拱圈施工方案。违规乱用料石。主拱圈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且未采取任何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开始落架施工作业.则是造成堤溪沱江大桥整体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其他桥型不同的是.拱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取决于承受拱桥水平推力的墩、台和拱圈砌筑材料的材质和砌筑质量.以及支撑拱圈砌筑的整体支架。尤其是石拱桥。很显然。堤溪沱江大桥主拱圈砌筑材料未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且砌筑质量差。在主拱圈未达到设计强度、也没有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拆除拱圈落地支架。严重违反了拱桥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最终造成教训十分惨痛的坍塌事故。

3结语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空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城际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地铁、轨道交通、跨海越江大型桥梁和地下隧道等现代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生产是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环境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地开展安全教育和不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预防工作。认认真真地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立足于施工企业安全自控。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监控。只有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才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仁平.陈守东高处坠落事故原因预防及典型案例[J]建筑安全2006,21(5)

2、张海龙 旧、危桥及桥梁事故机理的分析[J]2000

3、苗玉磊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浅析桥梁事故原因[J]科技资讯2008(1)

4、李友林 桥梁的隐患[J]中国公路2007(19)

作者简介: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4篇

关键词:石雕源流范围运用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雕刻艺术按用途划分有建筑雕刻、宗教雕刻以及观赏、陈设性雕刻等;按工艺划分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圆雕等。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一、石雕的源流

石雕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有石雕作品,如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头像,还有出土的商代大理石石虎、石鸟。迄今为止河北石家庄出土的一对西汉石人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东汉以来,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佛教艺术的盛行,而使宗教石雕得到较快的发展,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及莫高窟的石雕造像代表了这个时期石雕艺术的巅峰水平。东汉武氏祠前有一对石狮子,是我国陵墓石狮最古老的作品,形态逼真,鬣毛清晰可见。著名的西汉霍去病陵墓石雕群是汉代石雕的代表作。这些石雕不追求自然形体的逼真摹写,而是重视结构形式的韵律,力图通过动物的跃动瞬间以及内在结构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达到形神兼备、静中欲动的艺术效果。霍去病墓石雕以高度概括的雕刻手法而不同凡响,其独特、雄浑、沉厚、简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汉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相对集中于历代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作品中。保存至今的六朝、唐、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与陵墓石雕为数众多,为我们探求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宋、元以后,石雕艺术向世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民间石雕、工艺石雕、建筑石雕逐渐成为石雕艺术的主流。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除广泛用于建筑石雕以外,小型佛像、陈设小品、印纽等观赏性作品极为流行,石雕题材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二、民间石雕的题材范围及运用

民间石雕的题材内容,以写实性人物、动物、花鸟居多。大致有三个方面。

1.吉祥图案。“吉祥”这两个字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庄子》一书。书中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语,自古就是福寿喜庆的祝吉之词,也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依照世俗的观念,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因此,吉祥的内容是多福、添子、增寿。还有如“吉庆有余”“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献瑞”“松鹤延年”“麟凤吉祥”“一路连科”“狮子绣球”“封侯挂印”“太师少师”“天马行空”“福”“寿”等,都是人们祈盼吉祥的重要内容。

2.戏曲人物、古代英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如“渔樵耕读”“杨家将”等。

3.避邪纳福的吉祥物与祥瑞的动物。如狮子、麒麟、凤凰、大象、鹿、仙鹤、蝙蝠及十二生肖等。

近代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如民间建筑的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以及桥梁、石牌坊、石碑、镇庄兽、拴马桩以及陵墓雕刻等。其中典型的民间石雕,如石牌坊、石狮子、拴马桩、门枕石、石桥、柱础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民间工艺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而民间石雕运用在建筑装饰中,尤其是用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石雕装饰,因其有逐渐消失的趋势而更显弥足珍贵。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一的石牌坊。牌楼即牌坊,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牌坊直接渊源于汉唐时期的里坊门、其形制与古老的衡门、乌头门和棂星门有关。明朝中期,坊门的结构渐趋繁杂,形制也越来越高大,逐步演变成牌坊。牌坊以“一间两柱”为基本形式,即竖立的两柱间横接一至两根额枋,上下两根额枋之间镶牌或透雕的花板;柱要深埋,还要箍“夹杆石”以求稳定。大型的牌坊可横向展开成“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牌坊的形制相当自由,甚至可以使用一般民间建筑禁忌的斗拱,屋顶由斗拱承托形成楼檐。牌坊的斗拱、额枋、夹杆石和屋顶都是重点装饰的部位。如:位于广西钟山县玉坡村的“荣恩石牌坊”古建筑,是广西有名的最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之一。该牌坊位于该村廖氏宗祠前,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该村进士廖世德为纪念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间、五楼、庑殿顶,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通体青石建造,牌坊满布圆雕、高浮雕和低浮雕。用料宏大厚实,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后均设抱鼓石,起护杆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镂雕石狮,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有反尾上翘鱼鸱吻,正中为保护陆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横枋下正中石匾竖刻楷书“恩荣”二字。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为高浮雕和透雕镂空的“双龙戏珠”“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丹凤朝阳”“八仙贺寿”“鱼跃龙门”等十多组玲珑剔透、寓意深刻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不同的建筑部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起护栏作用的抱鼓石的两侧用的是线刻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整体而不破环原有牌坊的柱式结构。而花抬枋及枋间的石板则应用了高浮雕且近似于圆雕的表现方法,突出了牌坊最主要而显著的位置的“双龙戏珠”和“双狮戏球”。而四斗拱间采用了低浮雕的表现手法,以丰富牌坊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整个牌坊从正面到背面的雕工精致细腻,刀法娴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二的石狮子。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狮子被逐渐神话,人们认为它能避邪护法,而成为佛法威力的象征。狮子又被称为“百兽之王”,人们认为它可镇百兽。由于东汉开始,历代帝王陵墓石兽中均沿用石狮子护陵,用以避邪镇墓。狮子还常成为菩萨的坐骑和寺庙的建筑装饰。古代官制三公、三孤之首名太师、少师,官位显赫。大狮、小狮谐音太师、少师。“太狮少狮”图案比喻为高官厚禄、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多见于民间建筑门饰雕刻。狮子的形象被融入中国文化中,成为最具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的典型艺术形象,深受百姓的喜爱。传说雄狮与雌狮在一起嬉戏,狮子的毛会缠在一起滚为球,球内会生出小狮子。“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图案寓意祛灾祈福、子孙繁盛、财源滚滚。广泛用于石牌坊、桥梁、望柱、建筑小品、门枕石、拴马桩等雕刻上。如:石龙桥位于广西钟山县石龙镇镇府门前,横跨于石龙河南北两岸,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于光绪年间,全长40米,宽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桥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点灰浆联结,充分显示出我国桥梁建筑的高超技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石龙桥桥堍两端各置石狮子一对,两石狮怒目圆瞪,虎虎生威,桥面两侧石栏、望柱、华盖内侧饰满浮雕图案,望柱外侧分别阴刻着“龙蟠东水”“石锁珠江”八个雄健的横幅大字,两石栏上分别雕刻有“双龙戏珠”“双凤朝阳”“八仙贺寿”“沣矶访贤”“三顾茅庐”“巧借东风”“西湖借伞”“十八相送”等神话传说和戏文掌故。这些图案在技法上都应用了浅浮雕和线刻的表现手法,刻工细腻、形象生动,使大桥溢彩流金、熠熠生辉,不但体现出清代浮雕艺术的精湛,也体现了清代戏曲艺术的兴盛,说明清代文化艺术之繁荣。石龙桥是一座融建筑、雕刻、造型、戏曲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在建筑及雕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为广西古石桥中所罕见。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三的拴马桩。明末至近代农村的石雕工艺品。在农村宅院用来拴马、牛等牲口的一种石雕桩。流行于陕西渭南地区,陇东、山西、广西一些地区也有类似作品。拴马桩的材料多为青灰石、黑青石。石桩分为桩头、桩颈、桩根三部分,其重点在桩头圆雕。雕刻题材丰富,有人物、动物、神话故事人物等,其中以石猴、人与动物等造型居多。多应用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桩各部位进行装饰。圆雕造型浑厚、稚拙、粗犷,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情趣。

运用于建筑中的民间石雕艺术之四的门枕石。也叫抱鼓石或门墩,是一种石材做成的极具结构功能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建筑构件,位于大门的门轴下。主要功能为承托大门起转动门轴的作用。门枕石突出门外的部分称为门鼓石、门墩,是装饰的重点。做成圆形的称为圆门鼓,做成方形的称为方门鼓。门墩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三个方面。门墩上的“狮子绣球”“五福捧寿”“九世(狮)同居”“白猿偷桃”“三羊开泰”“刘海戏金蟾”“麟吐玉书”“岁寒三友”“暗八仙”等图案,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由于封建礼教及权势的规矩制度,使得应用在建筑上的装饰图案纹样也有官位等级的差别。官位等级高的门墩图案丰富且雕工精致,官位等级低的门墩图案极少甚至没有,就一简单的方柱或圆柱门墩。门墩上的图形大多采用低浮雕或线刻,极少用透雕。浮雕栩栩如生,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透雕更是剔透玲珑,令人叫绝。我国各地民居的门枕石类型繁多,风格迥异。如:唐介祠位于广西省全州县凤凰乡翠西石冲村内,唐介,现广西兴安县高尚乡江东村人,宋仁宗时为御史里行。在宋一代,其后人有八九人中进士,人丁繁衍,由于家族兴旺人多,其中一支迁至全州。为纪念先人,而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兴建了这座唐介祠,该祠砖瓦木结构,有天井厢房,分上下两座。大门两侧分别立两个抱鼓石,鼓石上蹲踞着两个小狮,整个抱鼓石包括鼓、鼓石,小狮子应用了高浮雕与低浮雕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雕刻精致,不失为一件极好的石雕艺术品。该祠保护得相当完好。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5篇

人类是模仿自然的能手,我们的祖先,有幸看见大自然赐予的各类天生桥。

世界上第一座桥,也许是横在河流中的一颗自然倒伏的大树,也许是一块块散落在水中的乱石,也许是缠绕在一起的河谷两岸的藤萝……然而,人类造桥的故事该从何说起呢?

在旧石器晚期洞穴壁画中的那个男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桥。他每天采集野果,追赶并射杀猎物。为了获得更多食物来喂养他的妻子和孩子,他经常需要穿过那些太宽而跨不过去的峡谷裂缝、太湍急而不能涉水的溪流。当他无助地徘徊在河边时,忽然看到一个倒在两岸之间的原木,这是一颗被风吹倒而死掉的大树,他小心地踩上树干,绕到了对岸。

这个偶然现象让男人意识到横在两岸之间的树会给自己带来很大方便。后来,当他再来到其他河边时,他会一直寻找这样一棵树,或者带上自己的石斧,将树砍倒,横在河面上。这便是人类学会建造的最早的桥――独木桥。

独木桥虽然简单,却是桥梁的祖先,它不仅给当时的人提供了交通方便,更重要的是它给人类带来了启示和信心,困难是可以跨越的,从而引起人们对造桥的巨大兴趣。

魂断――蓝桥

《魂断蓝桥》是一部伟大的爱情电影,讲述了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悲情故事,但影片中的蓝桥实为“滑铁卢桥”。然而,在中国古时候却有一座真正的“蓝桥”,它是我国古代木梁桥的一个缩影。

据《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记载,一个名叫尾声的鲁国人,爱上了陕西蓝田县的一位女子,他与女子相约在蓝田县当地的蓝桥下见面,不想女子迟迟没有到来。尾声坚持等待,但河面发大水,水涨了上来,尾声为了不失信约,抱着桥柱不离开,结果被大水淹死了。“信如尾声”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表示一个人把遵守信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蓝桥是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木柱桥梁之一,也是有文献记录的最早的“以柱造桥”的范例之一,它反映了人们从独木桥的建造技术又向前进了一步。古代木梁桥由于易腐蚀,耐久性差,如今已再难见到它的踪影,只散见于部分古籍。

秦汉时期,咸阳、长安古城渭水河上建造了中渭、西渭、东渭三座桥梁。据《水经注》记载,中渭桥全长525米,宽13.8米,由750根木柱桩组成67个桥墩,木桩上加盖顶横梁,再铺上木桥面板,两侧设雕花栏杆。桥梁中间高,两边低,利于排水,防止腐朽。

伤别――灞桥

木桩柱长期在水中浸泡,很容易腐蚀,为克服这个困难,桥墩逐步过渡到采用石柱造桥的时期。据《唐六典》记载,天下石柱桥有四座:天津、永济、中桥和灞桥。这四座桥中,灞桥最为出名。

灞桥跨越灞水,是当时古都长安通往潼关的咽喉要道,因附近种植了很多柳树,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景色,“灞柳风雪”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古代人被发配塞外,要途经此地,常在这里与亲友话别,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因而,灞桥也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伤别诗句里。如李白《忆秦娥》中“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雨霖霖》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传唱千古的名篇,也传播了灞桥之名。

灞水原名滋水,秦穆公为显示争霸天下的功绩,更滋水为灞水。灞桥建于何时没有定论,相传公元22年,有贫民栖身桥下生火做饭,不慎失火,桥梁被毁。千百年来,灞桥屡建屡毁,清代有“自宋代以来,六十年一成毁”的说法,说明该桥寿命不长的事实。至于是毁于战乱,还是因石柱木梁桥本身质量不佳,不得而知。

千年独步――赵州桥

拱桥发源于西方的爱琴海地区,那里曾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心。拱桥相比梁桥更能经受马踏、车轮碾压,质地坚固,由于当地战争频繁,人们很早就掌握了这种造桥技术。罗马的石拱桥世界闻名,历经2000多年,还有30余座存在。然而,石拱桥传入中国后,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高峰的杰出代表就是享誉中外的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成于公元616年,由隋朝工匠李春、李通等人建造。桥全长51米,宽9.6米,跨径37米。大拱上建有4个小拱。这座桥在我国现存石拱桥中是最为古老并且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赵州桥的敞肩拱(拱背上加拱)结构,不仅是我国桥梁工程的首创,也是世界桥梁工程史上的首创。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曾评价说,李春建成赵州桥后,“显然形成了一个学派和风格,并延续数世纪之久”,“弓形拱是中国传到欧洲去的发明之一”。法国人比赵州桥晚7个世纪后才建成了赛兰特敞肩拱桥,不过桥宽也只是赵州桥的一半。

敞肩拱的设计可以大幅减轻石拱桥的自重,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大桥梁的泄洪能力,而赵州桥更为突出的是采用圆弧拱,即小于半圆的弧,作为承重结构,这样在相同跨度下,可以大幅降低桥梁高度,易于人与车辆的通行,这也许是此桥独步千年的奥秘之一吧。

桥・公式

无论是木梁桥、石柱桥还是石拱桥,不难看出,古人建造桥梁时多是凭借经验而造的,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经验主义传统。反观西方,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一时期桥梁结构理论开始出现,桥梁建设从过去的经验法过渡到理论指导下的运算法。如今,现代科技催生了混凝土桥、桁架桥、悬臂梁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各种高大上的新式桥梁,然而桥梁又是如何与那些抽象数学曲线、物理公式联系起来的?换句话说,桥梁建筑理论究竟从何诞生?

吃螃蟹的人

将公式运用于桥梁,将科学应用于工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又艰辛的。在文艺复兴诞生的一批自然科学家中,伽利略是第一个阐述建筑方法科学理论的人。

1636年,伽利略因倡导日心说而遭到天主教会的软禁,在3年禁闭期间他试图建立一个全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建筑结构科学。伽利略研究的一个特殊装置是悬臂。这本是一个造船工程问题,当时船肋的尺寸受到造船临时支撑条件的限制。伽利略试图突破这个瓶颈,他把问题抽象为一种标准状态,通过运算得出了可测、可控、起限定作用的参数。

遗憾的是,伽利略对材料性能了解太少,没能正确把握悬臂结构的支点位置,直到40年后罗伯特・胡克提出了弹簧平衡定律,定义了弹性变形与力的关系。尽管伽利略的工作不够完美,但他开创了用几何方法研究工程问题的先例,影响了后来的桥梁设计者。

对手的胜利

被誉为“土木工程之父”的托马斯・泰尔福德,他的荣耀全部来自于一座位于英国梅奈海峡上的跨海大桥。这位自学成才的桥梁工程师,花了7年时间完成自己的杰作。梅奈桥的跨度之大,足以满足军舰的通行。然而他的设计却是以当时的普遍经验为基础的,并不是依据科学理论。但与此同时,他的那位尝试运用理论造桥的对手,却遭受了失败。

法国工程师纳维尔,第一个提出桥梁超定静结构分析方法的人,也是泰尔福德的对手,秉承着用理论建造桥梁的对立观点。法国政府曾两度派他去英国考察桥梁工程实践。也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泰尔福德。

在泰尔福德进行梅奈桥施工的同时,纳维尔着手开始建造巴黎残疾人大桥。他力图使这座桥成为悬索桥的范本,所有构件尺寸都是根据理论确定的。但不幸的是该桥在开工不久就出现了问题,于1927年被拆除。

与“土木工程之父”的辉煌相比,纳维尔似乎是失败的,不过他运用理论造桥的第一次尝试,却对现代桥梁建造提供了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说,纳维尔又是成功的。

数学与桥梁

桥梁承受压力的量化信息,最早由美国纽约由提卡学院的S.惠普尔提出。

1847年,惠普尔在《桥梁建造研究》的论文集中首次对相连的桁架做了受力分析。这一论文集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用科学建造桥梁时代的开端,使接下来以正确的数学公式为基础的桥梁结构设计第一次成为可能。

近代数学分析理论的提出,使桥梁工程师们拥有了关于桥梁受力、设计细节和经济比例方面更全面的知识。现在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原材料来建造更高效的桥,并且开发出新的桥梁形式。

桥・脚印

在桥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辉煌的篇章,也有痛苦的印记。近代桥梁的先驱们为桥梁现代化付出了艰辛,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是大桥梁时代的序幕,这一时期悬索桥、拱桥、悬臂桁架桥等基本桥型都已出现,其中有三座桥梁及其建设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詹姆斯・伊兹――钢拱桥的探险家

第一座震撼世界的钢拱桥,当属美国圣劳伦斯的伊兹大桥,它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工程师詹姆斯・伊兹对该桥的贡献。为了完成这座横跨密西西比河的“钢铁巨兽”,伊兹付出了他的健康和生命。

人们说伊兹的梦想是疯狂的,其他工程师称其危险性太高。伊兹大桥不仅是最大、最冒险的拱桥,它在很多方面也超前当时的桥梁设计几十年。它因很多个第一而出名:第一座全部使用钢材的桥梁,第一个在建造桥墩时使用气压沉箱,第一个使用管状弦杆。

伊兹大桥修建时最大胆也最危险的做法是采用气压沉箱下沉桥墩。桥墩的沉箱下降时,箱内气压也随之增大,在里面工作的人就会出现肌肉抽筋、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在一次桥墩下沉时,曾出现了80例工伤事故,12人死亡。顶着巨大压力工作的伊兹,和工人们一样,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1898年,美国发行的“横跨密西西比”系列邮票上出现了伊兹大桥,这座宏伟的建筑和他的建造者的精神一样无比绚丽。

罗布林家族――现代悬索桥的拓荒者

布鲁克林大桥是第一座宏伟的现代吊桥,没有它,闻名世界的金门大桥不可能建成。

布鲁克林大桥方案的提出者是约翰・罗布林,他曾经指导了1851年尼亚加拉铁路吊桥的建设。不过,当这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说出他的想法时,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大桥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488米,更惊人的是重达18700吨的大桥仅由四根直径0.48米的钢缆拉起。

为了打消人们的怀疑,罗布林邀请了业界专家团队论证其方案的可行性,最终这个大胆的设想获得了肯定,不过就在工程即将实施时,1869年7月22日,一次勘查中的事故夺走了罗布林的生命。这个遗留的梦想最终由罗布林的儿子小罗布林完成。

小罗布林同样为这项工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经历了漏水事故、爆破事故、火灾等磨难,肢体瘫痪、失声困扰了他的下半生。

完成后的大桥被誉为“世界第奇迹”。它的难得之处在于当时吊桥分析理论尚未出现,尽管如此,罗布林家族凭直觉所创造的巨跨,历经百年风霜依然屹立如初。

本杰明・贝克――悬臂桁架桥之王

悬臂桥并不是本杰明・贝克的首创,然而他建造的苏格兰福斯铁路桥,却在桥梁领域确立了悬臂桥的统治地位。贝克曾说:“这座桥的价值并不在于方法的创新,而在于面对像福斯这样开阔的河口,修建如此巨大的桥梁,其困难不可想象。”

于1889年竣工的福斯桥,由建于河两岸的两座高架引桥和跨越水面的主悬臂构成,悬臂长1036米,桥身全长2528米,桥面距水面46米,可容纳双铁轨。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6篇

目前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武断否定的现象:“不对!”“错了!”因为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教案中的答案有一定的距离,于是乎就出现了上述情况。这就是典型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评述性口语的巧妙运用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途径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评述方式有:

一、引发。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或疏漏之处,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否定错误的说法,或弥补疏漏之处。例如:

①师:《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要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生:我认为中国石拱桥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外观美丽,一个是结构坚固。举赵州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巧妙、坚固,举卢沟桥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美观。

师:你的意思是说赵州桥的结构好,卢沟桥的外形好。反过来就是说,赵州桥外观不太好,卢沟桥又不太结实。

生: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两座桥的结构、外观都好。举赵州桥是因为它是独拱桥,而举卢沟桥是因为它是联拱石桥。

这例中,学生先前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对此,教师没有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循循善诱,最后使学生感悟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进而加以纠正。这样,既使学生懂得了《中国石拱桥》举例的典型性,又感到老师的可敬可亲。

二、换述。在学生以某种表达方式说了一句话后,教师随即特地更换一种表达方式再说一遍,说法有变而原意不变。例如:

②师:那么,什么叫“绝伦”呢?

生:“绝伦”就是最好的。

师:再仔细想想。

生:“绝伦”就是不同一般的。

生:“绝伦”就是没有同类。

师:也就是说,在同类的事物中,没有能够和它相比的。

这句中,用了“也就是说”导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后者归纳总结了学生对“绝伦”这个词的全面正确的理解。

换述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有“也就是说”,“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或者说”等等。

三、反复。针对学生的回答,将它或其中的词语再重复说一遍。例如:

③师:请在“一个……皇帝”中间加一串修饰语。

生: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

师:好!“一个愚蠢的、昏庸的、专横的、爱慕虚荣的皇帝。”好!加得好!

师:看来在“皇帝”的前面可以加的词语很多很多……

这里,教师先后将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同时还将“好”、“很多”作了反复。

四、顶释。当学生说了一句概括性较强的话后,教师用顶真的形式导出第二句,加以补充和解释。例如:

④生:晋祠的水多清静柔。

师:晋祠的水真多,多得随处可见;晋祠的水真清,清得如碧玉一般;晋祠的水真静,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晋祠的水真柔,柔的像飘带一样。

这例中,四个分句的后句第一个词“多”、“清”、“静”、“柔”分别与前句“多”、“清”、“静”、“柔”构成顶真关系,而“多得随处可见”、“清得如碧玉一般”、“静得人们能听得见叮咚的响声”、“柔得像飘带一样”是对“多清静柔”的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解释。

概括起来说,评述性口语具有如下作用:

(一)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并对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进行评价,对别人的反映也敏感起来。而评述性口语能起到激励作用,如上面例①,显而易见,教师的引发显得豁达、平易,既尊重学生,又信任学生,它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助述作用。

从学生思维的特点看,中学生思维发展正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这时形成内部言语的速度快于外部言语的速度,即想得快了,但又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语句表述出来,以致造成讲话时“嗯”“啊”“这个”“那个”等语流中断的语病。这时,最需要的是教师能随即扶一把,给学生的口语以疏导,助其“述”,使其“达”。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提示、换述、顶释,能起到这个作用。

(三)解难作用。

从教材来说,有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从学生实际看,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瞬间思维能力强弱不一,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评述性口语能够把话说得详尽,说得显豁,说得舒缓。这样,理解较慢的能跟上思路,理解较难的能化难为易,理解肤浅的能加深领会。

(四)强调作用。

从听课的效果来说,凡是重要的内容,教师均需强调,便于学生引起注意,加深印象。这里教师的评述性口语,特别是反复、顶释起到这个作用。例如:

⑤师:现在来评说荆轲这个历史人物。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从课文中不难看出,荆轲的思想是为国分忧,报仇雪耻,报效太子。这三者在荆轲看来是统一的,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雪“燕国见凌之耻”。行刺已告失败,面对死亡的威胁,他毫无惧色,大声宣称他的目的是活捉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可见他刺秦王的目的非常明确。

师:好,概括得不错。其思想是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⑥生:这里的水真绿。

师:绿得成了一大片无瑕的翡翠。

这类反复和顶释的方式,既承接了学生的答语,又强调了教学的重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7篇

参加了“国培”,听了王漫老师“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我对过去说明文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过去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说明文,这就使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不能把它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有效地教给学生。如何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说明文教学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呢?

一、挖掘说明文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要让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灵动而高效,首先就要善于挖掘说明文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上课伊始,学生的思维一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徘徊于上节课的疑虑中,有的则沉浸在课间的娱乐中……如果此时教师结合文章,以一个新鲜、恰当的内容来导入,就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视频《故宫博物院》,播放结束后,请大家略谈感受。然后适时引入:“这么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故宫,我想大家和我一样都想到实地一睹她的风采吧,那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跟随我们的‘免费导游’黄传惕仔细游览这昔日的皇家禁地紫禁城,步入《故宫博物院》。”这个导入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让学生对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大体的感知,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再如,教学阿西莫夫的《短文两篇》,课前我先介绍恐龙的知识,用幻灯片放映各种恐龙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这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制(或购置)一些实物、模型、动

植物标本、挂图、表格等教具来辅助教学。通过教具来辅助教学能使教学过程新颖独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赵州桥的结构。在学生明白“拱”是怎样的形状后,又启发他们准确表述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的关系。待学生说出“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上方”,“大拱两侧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等答案后,又通过图示、比较,终于有的学生得出了“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准确表述。最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印证。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感受到揣摩语言的乐趣。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文章的闪光点,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就会更有效。

二、提示方法,有效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这样才能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王漫老师在“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中,明确表明说明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在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技能。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快速提取信息的方法。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先教给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经常用到的“圈点批画法”,即圈点关键词语,批注说明方法,勾画关键句子。

“圈”是对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圈记、点示。在阅读中,可将衔接各段的连接性词语、体现事物特征的关键词语、限制修饰性词语进行圈点,一来可以强化记忆,二来比较醒目,便于做题时前后联系,分析问题。

“批”是对说明文中运用到说明方法的句子进行批注。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时随时发现运用到的说明方法,随时在相应页面的右边简单批出说明方法,这样可在做题时迅速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减少回读,还可以很快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画”是对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勾画。可勾画的语句往往是首括句、尾结句、过渡性语句、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勾画这些语句往往有助于很快地分析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等。

然后我让学生用“圈点批画法”通读全文,进行圈点批画。我巡查圈点批画的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自己画出了各段的中心句。如: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通过提取中心句,浓缩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也能认识到作者由总到分的结构安排及由主到次进行说明的逻辑顺序。

学生除了能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有不少还在第三段“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旁批注了“作比较”;在“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旁批注了“打比方”……

在学生圈点批画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补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开发资源,拓展说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

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适度补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补充举例“蚂蚁移窝,天井成河”“猪叼草,雪花飘”等劳动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物候现象,进而引入诗人笔下的物候,寻找诗句中的物候现象,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再如,把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与“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学生看待事物将有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

中国石拱桥教案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TU9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8604一、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各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在桥梁工程中的综合应用,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技术课[1]。桥梁工程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与工程背景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绪论”是课程的开始,良好的绪论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整合桥梁的定义与功能、分类、跨径发展、桥梁美学与造型、技术创新、灾害与应对措施以及全球交通网络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结合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课堂讲授中整合与优化绪论的讲解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整合优化

(一)桥梁的定义与功能

按百科全书的定义,桥梁是跨越障碍(河流、峡谷、道路等)的结构工程物。桥梁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道路工程的关键部位与核心工程;在环境美学上,桥梁往往又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相对于隧道,桥梁固定于地表各处,形体庞大,构造各异,承受交通荷载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桥梁的本质特征为用自身的跨越能力实现连接,跨越行为是桥梁结构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校周围或本地的桥梁来讲述桥梁的作用与重要性。

(二)桥梁的分类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曾勇 ,等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桥梁的分类很多,按桥梁用途来划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人行桥、农桥、运水桥(渡槽)以及其他专用桥梁(如用作通过管路、电缆等的桥),当然主要的是公路桥与铁路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日益增多。按跨径大小分类,依据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桥梁可以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与小桥。多孔跨径总长L>1000 m,单孔跨径Lk > 150 m,属于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 m≤L≤1 000 m,单孔跨径L k > 150 m,属于大桥;多孔跨径总长30 m(40 m)

由于桥梁分类众多,课堂讲授时应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抓住主要的分类方式,如按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用途等进行分类的方式应作重点讲解;而把按行车道的位置划分桥梁的内容放到拱桥章节去讲授,因为拱桥的主要分类方式是按行车道的位置来分类的。在后续讲授斜拉桥或悬索桥内容时,也会涉及到按材料进行桥梁分类的知识点。同时,授课时还应注意各个分类之间的组合,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等。

(三)桥梁的跨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桥梁跨径不断增加,许多桥梁建设达到世界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建成的著名桥梁有:主跨1 088 m的苏通长江大桥(钢箱梁斜拉桥),2012年前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主跨1 650 m的舟山西堠门悬索桥(世界第二跨度悬索桥);主跨550 m的上海卢浦大桥(钢箱拱桥);主跨552 m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桁拱桥)。这些著名桥梁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受到世界桥梁界的高度赞誉。课堂讲授时,应该对不同桥型展开讲授,并注意内容的侧重点,抓住几种有代表性的桥型进行讲述,力求简单明了,与生活贴近。如,钢悬臂桁架梁桥的主跨在19世纪初超过500 m,而后极少修建,该类桥梁中国也较少见,课堂讲授时一般仅简单提及。钢连续桁架梁桥19世纪50年代至今,单孔跨度控制在200 m~300 m之间,向更大跨度发展的可能性较小,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来讲授。中国混凝土拱桥,即万县长江大桥,则在1997年达到了420 m,超过了克罗地亚主跨390 m的KRK-1号桥。钢拱桥在20世纪30年代就超过500 m,发展相对平稳。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出现了2座主跨500米以上的钢拱桥,即主跨550 m的卢浦大桥与主跨552 m的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斜拉桥从1950年主跨约200 m到今天主跨超过1 000 m,钢悬索桥主跨从1930年主跨约1 000 m到今天约2 000 m,发展都很迅速。

课堂讲授时,应重点突出中国桥梁在跨径上的突破,并配以相应的桥梁图片,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桥梁的美学与造型

相对隧道而言,桥梁的直观性强,造型优美,视觉效果较好,往往给人以较强的震撼力;相对道路而言,桥梁是交通的关键部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桥梁的美学与造型应给予重点关注,讲授桥梁的跨径发展时,也需要借助图片或动画予以讲解。桥梁是土木工程皇冠上的明珠[2-3]。桥梁结构的形式与造型多种多样,为桥梁工程师们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最能体现桥梁工程师们对桥梁结构的理解和热爱[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美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桥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桥梁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动力

桥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最早的桥梁可能源自雷击而倾于河上的树木。拱是曲线中最优美的线型,中国文字“桥”即是“木”与“拱”象形复合而成的。因此,绪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这一内容的讲解。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10年,是位于中国河北的一座著名石拱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得最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赵州桥圆弧拱的跨度大,通航净空大。这种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被誉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

桥梁结构设计分析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桥梁工程发展的内在动力[4]。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技术创新,为桥梁工程提供了所需要的设计计算理论、计算手段、建筑材料、机械装备、施工技术等,对桥梁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支撑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钢铁产量快速增长,以钢材为主要承重材料的工程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钢桥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国为了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增长,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钢拱桥和钢悬索桥由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二战后,由于钢材短缺,混凝土桥梁大量出现,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混凝土塔、挂篮悬浇、预应力技术、连续刚构、钢砼组合结构等新的结构和技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悬臂拼装、顶推、移动模架、大型浮吊整体吊装架设等[4]。日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速铁路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多座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和悬索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促使公路铁路迅猛发展,桥梁建设成就辉煌,建成了大量连续刚构拱桥、大跨斜拉桥、大跨度悬索桥等世界级的大跨度桥梁。

(六)桥梁灾害事件的发生与应对措施

尽管桥梁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不时出现的桥梁事故与灾害仍无法回避[5]。古今中外发生的桥梁灾害事故很多, 2007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了百年世界十大最恶劣塌桥事故。每次事故都是一个血的教训,重要的是应思考导致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

1940年11月7日,在风中振颤的塔库马大桥在八级大风荷载的动力作用下,经过剧烈扭曲震荡后,吊索崩断,桥面结构解体损毁,半跨坠落水中,桥梁最终倒塌(见图1)。当年人们未能全面认识悬索桥受力体系,也没有足够重视空气动力对桥梁的影响。塔库马大桥的倒塌促使桥梁风工程学的诞生,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先后出现2次工程垮塌事故(见图2)。这座桥主跨度为549米,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悬臂桥。1907年8月,大桥杆件失稳引起全桥倒塌,19 000吨钢材落入水中,造成75人死亡。1916年9月,中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桥身在被举起过程中掉落水中,11名工人被夺去了生命。垮塌的原因之一是南锚跨靠近主墩的下弦杆的压屈导致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倒塌。稳定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桥梁失稳事故促进了桥梁稳定理论的发展,桥梁技术的发展使桥梁稳定问题更显重要。

1970年,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座钢箱梁桥(密尔福德天堂桥)倒塌。钢箱梁桥本来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由于二战后钢结构焊接与安装技术的发展,钢箱梁桥跨度做得越来越大,箱壁尺寸越来越薄。最终由于钢箱梁板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几何缺陷发生失稳,导致该桥倒塌。工程师从该桥的垮塌中认识到薄壁箱梁的剪力滞后效应,由此推动了薄壁构件设计理论的发展。

湖南凤凰桥在拆除桥上的脚手架时发生垮塌,事故造成64人遇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均造成道路、桥梁损毁严重。位于震中的汶川县附近道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其中桥梁震害最为典型和严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引入桥梁灾害事故的介绍,并适当进行评述,既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授,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工程视野,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些桥梁灾害事故案例,与后面章节教学的内容是相关的,在绪论部分引入这些章节,为后面章节的教学提前作好铺垫。

(七)全球交通网络

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机构的人类出行数据与地球夜景照片进行叠加,形成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从中可以看出,空中交通与海路交通已相对完善,但是陆路交通还较匮乏,尤其是洲际公路中跨越海峡的桥梁建设较薄弱。

由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跨海工程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宏伟蓝图,21世纪或将迎来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桥梁建设高潮[6-8]。著名海峡通道方案有白令海峡工程、直布罗陀海峡工程、墨西拿海峡工程、厄勒海峡工程、马六甲海峡工程、大带海峡工程、博斯普鲁斯海峡工程等。中国交通运输部已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其中“二纵二横”已基本连通。全部工程要求2020年前完成五个跨海工程,自北向南依次跨越渤海海峡、长江口、杭州湾、伶仃洋、琼州海峡。其中,渤海海峡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尚在规划中,长江口与杭州湾跨海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伶仃洋(粤港澳)跨海工程正在建设中。

通过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土木工程的桥梁工程建设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们毕业后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由此使学生感到学习桥梁工程不再是一门枯燥的事情,而是跟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桥梁工程课程还能与世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结语

良好的绪论教学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良好的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桥梁工程课程的自身特点,优化整合绪论部分的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水兴.桥梁工程[M].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陈艾荣,盛勇,钱峰.桥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曾勇,谭红梅.桥梁工程教学中若干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66-69.

[4]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阮欣,陈艾荣,石雪飞.桥梁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万明坤,等.桥梁漫笔[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7]唐寰澄.世界著名海峡交通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8]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面向创新的中国现代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O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cont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ZENG Yong1, TAN Hongmei1,WU Guoxiong1,2,DONG Lili1,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2.Chongqing Jianzhu College, Chongqing 400072, P.R. China;

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