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05 00:59:04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1篇

关键词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必要性;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94-02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垃圾产量也急剧增长,垃圾组成成分日趋复杂,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存在处理费用高、浪费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等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完全可行的,如果农村工作将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常抓不懈,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肯定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推动下,不少县启动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经济条件稍好的村都在村道旁设立了垃圾桶,公共区域配备了环卫人员,并且对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及时清运。在这一模式下,垃圾遍地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农村环境整体整洁度提高,但是垃圾终端处理问题也逐渐显现。

1 我国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

1.1 我国农村垃圾的分类

农村的垃圾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有机垃圾。主要包括厨余废弃物、瓜果皮壳、畜禽粪便、树枝花草等可堆沤植物类等。二是无机垃圾。主要包括灰土、煤渣、碎瓦片、碎陶瓷等。三是可回收废品。指具有回收价值可循环再利用的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玻璃瓶、金属、织物及废旧家用电器等。四是有害垃圾。指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油漆、暖瓶胆、水银温度计、小电器、电子元件、农药瓶、药品、杀虫剂、美发用摩斯起泡瓶、医疗垃圾等。五是其他垃圾。包括不可回收的塑料包装纸、废纸巾、女性卫生用品等[1-2]。

1.2 垃圾的终端处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垃圾最后的处理方式分为焚烧、堆肥、填埋和再生处理。能回收利用的都是可再生处理的,如金属、塑料瓶等;堆肥适用于厨余垃圾和果皮等有机垃圾;焚烧一般适用于塑料制品,日常产生的垃圾多为此类,焚烧的优点是会将垃圾的体积变为原来的5%左右,重量大约是原来的1/15,再进行填埋,但是焚烧处理费用高,且要求焚烧物一定要干燥,如果水分过高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二f英,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焚烧炉一直有但却不常使用的原因,因为我国的垃圾是干湿不分离的;填埋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办法,成本较高,但因为操作简易而得到广泛应用[3-4]。

1.3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的缺陷

村里收集的垃圾通过“镇转运”环节压缩中转到县,最后到县级填埋场进行垃圾填埋。然而,随着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日益增多,垃圾成成分日趋复杂。数据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人均日产量为1.07 kg,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量近3亿t,农村垃圾的大幅增长导致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垃圾量猛增致使填埋场消化垃圾压力剧增。农村与县城垃圾的总日产量变成原来县城垃圾日产量的数倍,这使得县级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大量的垃圾填埋场堆埋成山。二是垃圾填埋场侵占土地资源严重。根据测算,每1万人1年所产生的垃圾总量至少需要666.67 m2土地进行填埋,那么一个100万人口的县,每年填埋垃圾就需要永久性占地6.67 hm2,土地浪费数量令人咋舌。三是垃圾填埋处理的费用高昂。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的费用为200~300元/t不等。四是垃圾填埋场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一方面填埋场周边臭气熏天(夏季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即使填埋场做了防渗漏处理,但是地下水还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 农村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垃圾直接填埋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目共睹,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进行垃圾分类。“分”即意味着节约与环保,“混”则是浪费与污染,垃圾产生之后,通过对其第一步的投放进行指导与控制,将混杂的垃圾按照属性分类,提高垃圾的纯度和价值并降低垃圾的处置成本和难度。

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在对垃圾进行处理时焚烧占70%以上,并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以在垃圾分类回收上做得很好的日本为例,日本大阪舞州工场是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厂,经过24 h不间断自动化运转,舞州工厂每天可以燃烧处理900 t普通垃圾、逾100 t大型垃圾。普通垃圾经过焚烧炉900 ℃高温的焚烧以及分解、除臭等过程也是发电的过程。该工场现在发电达量到了21 990 kW,每年能有6亿日元的卖电收入,十分可观。反观我国农村垃圾填埋的处理方式,缺点显而易见,而优点仅仅是操作相对简单。而我国未加大力度推行垃圾焚烧处理方式主要的原因就是垃圾分类不到位,导致垃圾焚烧的单位处理成本高,并且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空气污染。要想将垃圾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垃圾分类处理是目前最好的路径。

3 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难点分析

其实,在村民将垃圾投向垃圾桶之前,已经经过了初步的筛选,能够直接进行出售的废品,如废纸、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等都被筛选出来搁置一边卖给废品站。剩下的厨余垃圾、塑料包装、尘土等基本都是混合收集混合处理的,这给垃圾后期处理增加了成本也提高了难度。

3.1 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对于垃圾分类,农村比城市起步晚,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再加上留守的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因而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无法正确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公众媒体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宣传在广度、深度、频度上亟待加强。

3.2 垃圾的分类指导不明确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分类,而垃圾桶上也很少有清楚的说明。比如,现在绝大多数地方的垃圾桶都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类,然而人们并不清楚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又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例如,废纸可以回收,而对于一次性纸杯是否可回收,不少人都有疑问。又如厨余垃圾普遍理解为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但打包用的一次性餐盒就不属于厨余垃圾。由于垃圾分类指导的不明确导致了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3.3 配套设施落后

配套设施包括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垃圾清理人员的配备。虽然部分地区已配备了垃圾桶,但是个别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或居住分散等原因还未将配套设施配备到位。然而,即使某些村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从外观上看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个不同分收口,但实际上这2个口都通向同一个垃圾桶,也就是说其实垃圾桶内部是不分类的。有些具有垃圾分类意识的村民在扔垃圾时将垃圾分好类,分别放置于不同的垃圾回收桶,但是很快发现他们原先分类好的垃圾被清运人员混在一起装进了垃圾车,因而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见到这样的情况之后便不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因为即使进行分类也是徒劳。

4 完善农村垃圾分类的对策

4.1 加强垃圾分类的意识教育

万事开头难,垃圾分类要在一个地方贯彻实行,没有 30~40年的坚持是实现不了的,在这期间要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要让群众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必须从孩子开始抓起,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直到整个社会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并自动去实施才算成功。

对于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校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作为一个垃圾分类回收极其成功的国家,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家庭层面的教导、学校里开设相关的课程、到垃圾处理工厂现场参观等方式,基本上每个小学生都能熟练自如地根据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现在日本的年轻人所谓的环保意识只是遵循规矩而已,但我国民众缺少这样的环保规矩意识,因为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极度缺失。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可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方面增加垃圾分类方面的书籍与图册的发行;另一方面学校增设相关课程并组织和举办主题活动。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必能有一个显著性的提高,通过孩子的意识和行为影响家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4.2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

主要是两大类的宣传,一类是垃圾分类的意义宣传,另一类是垃圾具体分类和操作宣传。首先,在电视上播放公益广告进行宣传,同时保证投放精准。在农村地区,电视是村民娱乐活动的主要项目,电视广告可以收到最为广泛的宣传效果。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广告投放的具体频道与时段也有一定特征,地方频道和天气预报类节目时段的广告投放更具针对性。其次,纸质资料宣鳌T诖迕窕疃点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单,经济条件允许的村向每户发放特制的挂历,将垃圾分类具体内容嵌套其中并将有害垃圾的回收日期勾画出来,以便村民随时查阅。最后,活动宣传。定期举办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或者垃圾分类知识有奖竞答评比,胜出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如生活用品,尤其号召家庭主妇和儿童参加活动。

4.3 垃圾分类指导简单化

在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不能照搬日本那样8~9种分类方法,如一个饮料瓶都要拆分成瓶盖、瓶身、商标塑料纸3类分别进行投放的做法。在垃圾分类的初级阶段,要避免由于分类过于复杂而导致村民出现抵触情绪,只需在家设置3个垃圾桶进行简单的分类即可。一是厨余垃圾,以湿垃圾为主,可以放置村内沤制池堆沤,最后形成的有机肥回归农田;二是可燃类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包装纸、干的废纸巾等;三是不可燃垃圾,主要包括灰土、煤渣、碎瓦片、碎陶瓷等,因为北方多数农村都是自行烧煤供暖,冬季煤渣产量较多,此类不可燃垃圾需要单独用垃圾桶盛放。剩下的可回收垃圾一般农户都会自行收集好,而有害垃圾由于每户平时的产生量都很小,所以只需把有害垃圾集中放置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等待挂历上标示的收集日再进行投放即可。

4.4 完善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

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时,配套设施需要跟进。主要涉及4个部分的设施,即分类垃圾桶、垃圾沤制池、垃圾收集与运输设施、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其中,由于垃圾构成中 70%为可堆腐的厨余垃圾和菜叶果皮等有机垃圾,可就近建造可堆腐垃圾沤制池,将这部分的垃圾集中沤肥就地消化能大大减少农村垃圾的运输量和填埋量。而垃圾收集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必不可少,以免出现将分类好的垃圾混合装运的情况。

5 结语

垃圾分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好的,这至少需要2代人的努力。事实上垃圾分类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将垃圾分类投放意识植入村民心中,用意识规范村民每一次的垃圾处理行动,垃圾分类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长此以往,将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常抓不懈,必定能还农村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

6 参考文献

[1] 钱展.浅析日本的垃圾处理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现代交际,2011(6):16-17.

[2] 魏垂敬.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切实可行[J].中国发展观察,2014(3):53-55.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2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防治;对策;安吉县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C110001);2015年度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项目(第二层次)、宁波大学SRIP项目(2015年)的资助

当前,我国城乡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来源多样,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2014年统计数据,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40公斤,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量达1.5亿吨,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70亿吨。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活垃圾,我国目前大多仍采用 “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方式,这不仅使得垃圾中可利用部分白白浪费,垃圾处理耗费更多能源与人力,而且会对大气、土壤、水源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书秦认为,虽然和城市垃圾进行对比,农村垃圾的形态相对简单,减量化更容易,同时在小范围内循环利用的可能性也越大,就地资源化更易实现,比如秸秆还田等;但因为农村村民对垃圾处理的认知相对短浅,一些硬件设备设施没有配套齐全以及资金短缺造成的人力、物力、管理的缺失致使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相关事务,更无法找到具体的人去监督、追责。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如果不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有效回收利用,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为此,笔者拟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浙江省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实践情况,进行较深入调查分析,以期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危害及其分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生活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

1. 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危害

总的来看,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来源多样。十几年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大部分厨余垃圾也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近些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变得更为复杂,塑料、玻璃、金属、纸类、布类等生活垃圾比例上升,导致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变得更困难。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有机成分含量高,若不及时、合理处理,将会侵占大量土地和污染附近水体与环境,对农村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大量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露天堆放,也会造成疾病的传播率增高,同时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土壤、空气和居民生活环境。

1.1 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污染与破坏

1.2 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与危害

1.3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1.4 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见问题

2.1 处理设施沦为摆设,投入大收效微

以笔者调查的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当地在2014年7月就实施了垃圾分类,并尝试通过垃圾袋编码追责机制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众的配合与村政府的深入宣传,这些机制最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据调查小组的研究,不仅安吉县如此,垃圾处理机制在全国各乡村推行中都遭遇了此种问题。缺乏监管与配合不H会导致垃圾处理的无疾而终与财政的巨大浪费,更会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一道“过不去的坎儿”。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2014年间,贵州累计在64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各类资金4.4亿元,但受益人口仅占全省农村人口的5.7%,垃圾和污水处置率极低。同时,垃圾处理设施的利用也十分低下,即使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造价近100万元一个的污水处理厂只能使不到500人受益,成本巨大却收益甚微。

2.2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观念与知识缺乏

长期采用传统的“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村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极度缺乏。大部分村民错误地认为废品等同于可回收垃圾。许多村庄投资设立了专门的垃圾收集点,但大多数的收集点没有专门分类垃圾箱,只是一个大垃圾池或大垃圾桶。公共道路上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缺少专门的分类指导,村民不知道如何分类,甚至大部分环卫工人也不清楚分类标准,处理时完全混合。这些情况都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当人们有了全面的垃圾分类知识,他们在进行垃圾处理时才能有效运用。

尽管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已处于我国环境保护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垃圾处理机制在村民中推行仍有难度,难以得到持久有效的实施。“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对我国现阶段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何矫正村民观念,让大家积极参与环保,主动履行责任与义务成为建设新农村与美丽中国的关键问题。安吉县通过近一年的探索,根据7个试点村的自身实际,在厨余垃圾处理上形成了四种模式。成功的试点调动起各个村镇的积极性,随后就有50多个村申报参与垃圾分类。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农村垃圾处理的道路上,还应不断加强创新探索,因地制宜,发掘一条长期有效的垃圾处理道路。

2.3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与法规不健全,处理机制待创新

垃圾分类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村民有较全面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且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更需要有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出台并对村民的行为进行合理地约束。如果将合理的垃圾分类投放制度写进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里,将会使垃圾投放制度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个人分类投放的意识也会增强。198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我国有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此后,我国陆续颁布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但是这些规定都没能对垃圾分类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指导,形成法律上的监管,更多在于约束地方市政与相关部门.。

3.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践调查

作为“美丽乡村”的发祥地,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引领着全国,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一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随着安吉改革开放的推进,也有一些问题频繁地暴露,比如由于持续关注生态问题导致GDP下降,出于提升GDP考虑而引进的一些工业项目再次导致了水源环境的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如何在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贯彻污染防治,并提升地方经济水平,不仅考验着群众,也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

3.1 分类处理的提出与实施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全县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其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西北节点,属于两大经济圈交汇的紧密型城市,是L三角最具投资价值的县市之一。作为生态大县,垃圾集中处理办法曾经一度让安吉人引以为傲。但随着每年垃圾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能源过多的浪费,集中处理已经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安吉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安吉人民开始寻求新思路,同时垃圾分类这一国内较为新颖的方式逐渐走进安吉人的视野。

2013年安吉县有7个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在体制机制,分类的方法和管理方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按照计划,之后安吉县将对187个行政村(社区)垃圾分类处置统一规划,分三年铺开,并实行百分制考核。2016年安吉县将有50个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从实施情况看,到今年年底,全县C类乡镇垃圾分类将实现全覆盖, A类、D类乡镇部分覆盖。

3.2 初步实践调查与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了以实地调查走访为主,文献报告查阅为辅的方式。对于安吉县往年的环境保护情况和垃圾产生、分类等信息,通过访问相关的网站与翻阅相应的文献获取。2016年4月,两名小组成员就安吉县报福镇进行了主要街道的走访和生态办的调查。两人随机调查了20户居民,询问其垃圾桶被分配和使用情况;将报福镇主要村庄以及彭湖村各个街道的垃圾桶类型、垃圾桶外标、内部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拍照留存信息;在政府工作日上报福镇生态办和负责人了解当地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情况以及生态办提出的相应政策措施。另两名成员来到安吉县鄣吴镇来调查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系统。通过与村民交谈、政府部门、考察当地环境来综合得出结论。

调查结果,以安吉县报福镇为例,该村目前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改善垃圾分类与处理:一是试行垃圾分类“实名制”,即每家都需认领印有自家编码的垃圾袋,如若出现垃圾丢放不合理的现象,则需本人负责到底。二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县内每个村都会设有宣传垃圾分类的标牌,图文结合更好地帮助村民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且,将垃圾桶的颜色区分开来,使之有较大差异,能让人轻而易举地观察到这是放置哪种垃圾的垃圾桶。三是设立奖惩机制。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报福镇通过全村家庭户评星定级和优秀家庭户推荐表彰来引导广大家庭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风尚,进一步完善美丽家庭示范村落建设,助推精品示范村建设。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诸多问题,比如:实名制成本投入大。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报福镇景溪村委会依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定制了三款不同颜色可降解的垃圾袋。首批给每户发放了90只垃圾袋,每只成本0.38元,总共花了1万多元,估计一年要花5万多元;长期坚持性不强,许多村民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再使用该类垃圾分类法,因为垃圾分类太过繁琐,并且市面上仍有其他垃圾袋流通;缺乏一套完善并强制的垃圾袋使用和奖惩制度,制度的约束力不够大;人口迁入或迁出导致“垃圾袋户户有”未能圆满实现。

在安吉县鄣吴镇,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收集转运系统,即“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2014年3月,鄣吴镇开始在下辖的6个行政村推广垃圾分类,采用“户分、村收、镇集中处理”的模式。鄣吴镇配有专职保洁员,每天清晨,挨家挨户地去收垃圾,然后运至村口的放置点。之后由镇里的垃圾清运收集员负责将各村收集好的垃圾,统一运至镇上的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进行处理。

4.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建议

4.1创新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实施

4.2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4.3多方宣传引导,加强示范推广

4.4落实以奖代补,增进以补促投

结束语

在G20峰会主旨演讲中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其危害问题,认为大量垃圾的堆积将严重破坏与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破坏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垃圾治理中法律体制不完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普遍缺少资金投入等,都要求我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做出进一步调整。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关键。放眼未来,脚踏实地,做好规划,做出成果,做到长效,才能长久化解垃圾围村的尴尬,提高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实现真正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付建丽,李炳俊.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加强环卫循环经济发[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4):37-29.

[2]孙洁.向农村垃圾宣战让村庄重归乐山乐水[J].中国农村科技,2016,02:28-31.

[3]北极星.垃圾围村“死局”难解[OL].环保节能网,2016.8.11.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3篇

三年以来,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文件会议精神,按照市委苏书记“以绿挤乱、以绿挤荒、以绿挤脏”的指示精神和县委、县政府治理农村“十乱”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部署,镇党委、镇政府紧紧围绕“全域发动、全员参与、全时保洁、全面融合”的工作要求,以“全民参与齐协力、党政同抓举全力、靠实责任聚合力、奖惩分明传压力”的“四力”举措,把扶贫攻坚、疫情防控和市委“四抓四促”以及县委念好“五字经”紧密结合起来,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靠实工作责任,坚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全民参与,辖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措施

(一)拓宽宣传渠道,全民参与齐协力。为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浓厚氛围,镇建立了“1+13+90”的镇村组三级微信平台,通过工作动态及相关政策、曝光不文明行为、宣传好人好事,挖掘先进典型事例等,采取发放倡议书、签定承诺书及门前“三包”责任书、悬挂条幅、制作宣传牌等举措,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格局。三年以来镇共悬挂宣传条幅150余条,印发倡议书1.2万多份,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6000余份,在镇村组三级微信平台上及曝光信息5万余条。

(二)细化工作任务,党政同抓举全力。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把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全域无垃圾治理领导小组,靠前指挥,亲自抓部署、抓整治、抓推进。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细化制定了《镇全域无垃圾2018-2020年三年整治工作安排》方案。严格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原则,细化重点任务,采取“设、评、拆、清、整、砌、种、治”八字方针的办法,由点向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设:在规划设计上,镇上聘请专业设计院对国道247沿线6村全面进行了航拍和测绘,委托城市设计院高标准完成村域整体规划设计。评:在破旧二院评估上,由专业评估公司参照国道247线征迁补偿标准,对公路沿线380户630多处残垣断壁、破旧院落、彩钢房等全面进行评估,涉及补偿资金1500余万元。拆:在残垣断壁拆除上,全面开展渠道、祖厉河道、路边、村庄公共空间、废弃窑洞院落全面拆除治理,残垣断壁并验收合格的农户207户,涉及资金491.7万元,整户拆迁41户,涉及资金211.1万元,治理小山包32个、小山湾42个、小山沟50个,涉及资金1249.9万元。清:在网格垃圾清理上,建立了网格化管理制度,成立了党政班子包片、科级干部包村包区域、一般干部包社包路段的1个大网格13个小网格和113个网格小组,将镇属各单位、各企业、中小学校等全部纳入网格小组中,组织低保户每周至少集中清理垃圾2次,保洁员每天清理区域垃圾1次,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每日巡查。统一组织集中对公路沿线6村官场、农户院落周围柴草堆积区集中进行整治,共清理柴草堆积区187处,打捆柴草8846捆,清理建筑垃圾538吨,收集废旧地膜820吨。整:在顽疾垃圾整治上,对拆除区域、官场、残破河沟祖厉河道等进行整治,出动人力3280人次,设置警示牌56个,动用各类车辆123辆,挖掘机15台,清理祖厉河河道垃圾282吨,收集废旧地膜25吨,土方280万方,填埋河沟16条。砌:在农户围墙新砌上,紧盯农村“十乱”,以户为单位,对拆除的围墙统一以砖砌白墙青瓦、花栏、栅栏等方式进行新建,新建围墙2465米,栅栏128米,花栏85米,栽植花卉景观带27公里。种:庄前屋后绿化上。按照绿化全贯通的目标要求,初步实现了村庄绿树围合。在全镇庄院周围栽植景观树木6221株,杨树9845棵,拆除二院子种植树木绿化折合面积81.1亩。治:在基础设施治理上。按照“五化四改三建设”(五化: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建设: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进行治理,多方统筹资金,采购垃圾收集清理车2辆,为每个村配备垃圾箱10个,为公路沿线7村每村配备电动清理车2辆,配备保洁员服装150套,采购防风簸箕360个,防风布袋300个,垃圾夹720个,线手套600双以及塑料绳等各类垃圾清理工具,逐步将公路沿线7村打造成集美丽宜居、产业合理、特色鲜明的美丽新村。

(三)完善工作机制,靠实责任聚合力。为确保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态长效,镇党委、政府研究制定了《全域无垃圾镇村社干部包片包区域包路段网格化管理制度》、《保洁员包路段保洁制度》、《低保户定期清理垃圾制度》《全域无垃圾举报激励制度》、《党政领导干部每日巡查制度》、《门前三包责任制度》等六项制度,建立了镇政府为主体、镇属单位及村组配合的“三级联动”协调机制,由党政领导牵头,开展每日巡查,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一对一”确立责任人,督促限期整改。通过制度,进一步靠实了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及保洁员、低保户、店主等的责任。

(四)严格考核督查,奖惩分明传压力。严格兑现考核奖惩,采取“周督查、月评比、季考核”的办法,对2018年以来在全域无垃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20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实行举报奖励机制,对于举报一经查实的,奖励50-100元。镇上建立相应的机制,补充完善“曝光”、“晾晒”“奖惩”等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树立标杆。在微信平台、简报信息、相关会议上,通过位置定位、现场勘查等手段“曝光”、“晾晒”问题,每曝光晾晒一次都记录在册,将扣除村干部20-100元工资,直接责任人加倍处罚。对省上发现反馈并点名批评一次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相关村支书引咎辞职,包村工作组长当年内不得评为优秀或先进,不得推荐提拔;市县发现反馈,并点名批评一次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相关村主任引咎辞职,包村工作组长在当年内不得评先进和提拔。镇上对各村连续考核三次,排名后三位者,相关单位负责人由镇纪委问责,并上报县纪委处理,支部书记就地免职,包村干部提请问责。三年年以来,利用微信平台曝光问题320个,开展集中约谈150人次,提醒约谈20人,通报批评3人。对3个落后村的包村组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告诫约谈,对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10个社的社长进行了重新调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域无垃圾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难以形成人人爱环境,户户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全域无垃圾保持不够。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三年来,我镇保洁员一直兑现相应工资报酬,存在长效保洁不够的问题,同时受长期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影响,各种垃圾随处乱丢及车窗抛物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河道治理和村庄治理的难度较大。祖厉河甘沟段过境段长、面积大、沟壑多,河道内存量垃圾较多,同时有的地方人工和机械均不能到达,清理难度较大,需要实施祖厉河专项综合治理;村庄缺少垃圾箱、垃圾车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村庄垃圾和污水处置有困难。

四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目前无专项资金,三年内共欠资金140万元,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瓶颈。

五是镇区垃圾填埋场建设滞后。因无专项资金投入,只完成了前期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六是由于保洁员工资通过扶贫资金解决,因此,在建档立卡户中选聘保洁员,困难比较大,存在着有能力保洁的不是贫困户,是贫困户的无能力保洁。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按照“三全”要求,即全员上手、全媒体参与、全领域覆盖,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及视察时“山川秀美”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已建立的“1+13+90”微信平台、各类媒体,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摈弃卫生陋习,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动群众,全员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不断凝聚共识,主动投身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对影响人居环境整治的人和事及时予以曝光,形成强大声势,推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设计。结合镇区总体规划,围绕镇特色小镇建设、村庄布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绿化、农村交通发展、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文化服务等专项规划,以生活宜居、环境优美和设施配套为重点,进一步做好规划设计,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管理规划全覆盖。

三是进一步加快村庄治理步伐。镇247线过境26公里,路途长,需要为公路沿线每村至少设置垃圾箱30个,每村需配套钩臂式垃圾清运车1辆,同时聘请专职清洁人员和保洁员及配套实施亮化等工程,加大村庄治理。

四是进一步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度落实,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合作战的责任落实网络,同时争取实施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做好祖厉河甘沟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水域岸线及采砂管理行政监管与执法,对河道内出现生活、生产、建筑垃圾全面清理整治,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

五是进一步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在镇区新建垃圾填埋厂1处,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同时成立广告清理、车辆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垃圾清理以及祖厉河综合治理等四个专项整治组,对沿路、镇区什字商业街的墙体违规广告、破烂门头、牛皮癣、小广告等进行清理清除;对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进行整治;同时重点整治乡村内、河道、交通沿线、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范围内存在的乱扔乱堆、乱占乱摆、乱标乱贴、乱排乱架、乱养乱放等乱象全面治理。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卫生清洁、秩序规范、村容美观、环境优美为目标,全民动员,乡村联动,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切实解决脏、乱、差现象,改善全乡环境面貌,展现新时期发展形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人居;坚持党委领导,各级负责;坚持全民参与,村民主体;坚持整体统筹,全域推进;坚持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三)行动目标

1.村庄:村内无散放垃圾、无粪便、无残垣断壁;房前屋后无草(柴)堆、无玉米秸秆、无土堆、无粪堆、无散养畜禽;村容村貌整洁,墙体无乱写乱画、无乱设广告;农宅外墙、屋面整洁;庭院无流淌污水,畜禽圈养。

户有分类垃圾收集容器、组有垃圾收集箱,村有垃圾收集车辆,有柴草堆放场所,有村规民约,有村庄清洁制度和稳定的保洁人员。

2.农田:无废旧农膜、无秸秆、无垃圾;有机肥料堆放有序、覆盖整齐。设施农牧业生产区域无乱堆乱放;有垃圾、肥料、生产资料专门堆放场所,遮挡、覆盖整齐;生产区卫生整洁、棚面干净。

3.主干道路:路面整洁、无破损,周边无垃圾,林带无枯树;路边广告牌内容合规合法,路标牌设置安全美观;强弱电各类杆线设置整齐;道路有养护、保洁有制度、有人员。

4.乡属各单位:环境整洁优美,路面硬化平整,墙面屋面干净,排水设施通畅,物品堆放整齐,各种标志醒目规范,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现象;卫生设施清洁完好,垃圾定点密闭管理,定时拉运,日产日清,无暴露垃圾和杂物,无蝇蛆和异味;室内窗明几净,楼梯、走廊及屋顶墙壁洁净,无墙皮破损脱落,无积尘吊灰、蛛网,灯具清洁,地面无痰迹、烟蒂和废弃物;楼道内整洁,无乱堆、乱贴、乱画现象,门窗无破损;厕所有专人管理,干净无异味且通畅;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有禁烟标志;食堂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要求。

5.集镇:全面清理白色垃圾及各种生活垃圾,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设摊点、乱涂乱画、乱设广告牌的行为,确保商铺周边干净整洁。

6.其他区域:水源地周边、沟渠河道、河滩荒地等无非正规垃圾堆积点、无垃圾,严格落实河长制相关规定,坚决禁止在河道两侧倾倒垃圾,禁止在河道两侧500米区域内修建厕所、养殖场。

二、重点任务

(一)长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1.集镇环境卫生。严格落实“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清理白色垃圾及各种生活垃圾,确保商铺周边干净整洁,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设摊点、乱涂乱画、乱设广告牌的行为。辖区各单位要坚持每周星期五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与每日清洁相结合,彻底清理单位内部及周围环境卫生,努力创造整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村组环境卫生。(1)清理陈年垃圾。以G30、312线、韩古公路沿线、通村主干道路沿线、河渠沟道和村庄周边、房前屋后、集镇、田间地头为重点,全面开展垃圾清理活动,集中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017年底前彻底清理陈年垃圾。(2)以村组为单元,以清理居民巷道、农户院落环境卫生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清理“四堆”(土堆、粪堆、草堆、垃圾堆),消除房前屋后乱搭亭棚、乱堆柴草、木料的现象,消除白色垃圾,消除卫生死角,拆除残垣断壁,严厉制止乱倒垃圾、乱扔脏物的不卫生行为。(3)采取聘请卫生保洁员、农户轮流保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管理队伍。落实村庄日常保洁制度,动员全体村民参与,制定落实村规民约,划分环境卫生责任网格,签订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推行垃圾日清日运,切实做到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以全民、全天、全村推动实现全村、全乡、全域无垃圾目标。(4)建立每周星期五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与日常保洁相结合的环境卫生维护机制和动员全体村民参与的环境卫生运行机制,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道路沿线环境卫生。(1)以G30、312线、韩古路、通村主干道路为重点,清理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四堆”、白色垃圾、杂草杂物等,铲除地表以上的杂草,确保道路沿线环境干净整洁,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现象。拆除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残垣断壁、破旧房屋和违法违章建筑,净化周边环境。彻底清理沿线玉米秸秆、麦草乱堆乱放现象,严禁焚烧秸秆、麦草,采取青(黄)贮、粉碎袋装、打捆压块等措施,合理解决柴草秸秆堆放问题,制止牲畜乱栓散养。(2)加强对乡村道路的养护和清洁,严禁在水泥路面上摊场晒谷,保证路面整洁、无破损。(3)全面整治道路标识牌、广告牌,有破损的维修,内容不合规、不合法的要及时移除,有安全隐患和过期不用的必须拆除,要保证标识牌、广告牌设置规范、内容合法、整洁美观。

4.河道沟渠卫生。整治清理河道、河塘及沟渠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河道、沟渠两侧乱堆乱放及飘散的杂物、白色垃圾等,坚决制止河塘内乱倒垃圾现象。

5.田园环境卫生。(1)主要清理滞留在农田的秸秆、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和其它杂物,各村及早规划好玉米秸秆堆放点,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氨化、粉碎、压捆等技术,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部回收和饲料化加工利用。到2010年农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2)切实落实好“五禁”决定。严禁在农田焚烧秸秆、杂草和其它杂物。(3)整治日光温室周边环境卫生,杜绝秧苗、残枝败叶乱堆乱放、占道堆放等脏乱差现象。(4)加大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消除乱堆粪土、乱倒污物、污水横流等现象。

(二)加快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1.加快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村镇垃圾中转站、村密闭式垃圾收集点、自然村垃圾收集屋,配置转运、收集车辆、清扫工具等设施,建立“农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处理)、区级集中处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处理。2018年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100%,90%的村庄垃圾得到全面治理。2019年实现全乡全域无垃圾目标,并达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等农村垃圾治理标准。到2020年,100%的村庄垃圾得到全面治理。

2.大力推行“厕所革命”。加快乡机关、学校、村委会新建改建“生态厕所”工程,2017年内全面完成乡机关、学校、村委会水厕改造。加快农村改厕及厕所污水治理,推广厕所污水堆肥无害化处理,推动改厕及厕所污水治理专业化,改造农村旱厕。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宣传阶段(2017年8月底前)。广泛宣传发动、梳理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和整治任务清单。各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要结合整治任务,扎实开展摸底排查,列出整治问题清单,报乡政府备案,召开专题会议,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定责任人员,迅速开展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各自实际和职能职责,紧盯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农村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底全面清理陈年垃圾。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各村、各单位要对照《实施方案》整治内容,逐项自查自验。乡上对各村、各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限期整改,防止反弹,对整改不力的村组、单位在全乡会议上进行通报。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

对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长效机制。

(五)长效保障阶段(2019年12月至2020年)。

各项整治工作步入常态化,管理网格化,落实程序化,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乡上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党支部、村委会、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的重要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体安排部署上来,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扎实开展整治活动,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环境。

(二)明确职责,靠实责任。乡政府对全乡的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建立红黑板制度,每周星期一通报上一周对各村及驻乡单位、商业网点环境卫生的巡查情况,建立整改台账,跟踪督促落实。各村、驻乡单位及各商业网点对照存在的问题及时领取任务进行销号办结,同时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动员一切动员的力量,突破难点、彻底改善自身环境卫生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乡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推进全域无垃圾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要保障好2017年全面清理陈年垃圾的经费和村组环卫设施购置、禅树村垃圾转运站及保洁人员工资等经费。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5篇

2、我乡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不同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如何引导培育具有统筹全乡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企业?促进农旅深度结合,带动各村“一村一品”蓬勃发展,为已经出租土地的农户提供就业岗位。

3、石坑崆峰禁止游客进入后,我乡旅游发展遇到较大瓶颈,缺乏吸引力强的新的、条件成熟的景点。旅游也仅是传统的“赏乡村景、吃乡村饭、住乡村屋”的单一观光体验模式,如何向多元化的乡村度假与农业休闲转变,带动本乡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4、我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村民对美丽乡村的性质、目标、范围、组织关系认识模糊,参与意识不强,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况,如何准确找到群众在参与美丽乡村“观望”的症结,在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又维护群众权益与利益的情况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和部分涉农企业代表,先后考察了湖州德清县莫干山特色小镇、安吉县横山坞村、高家堂村,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环溪村,金华义乌市青岩刘村,舟山市新建社区等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通过现场参观、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考察浙江的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浙江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重点整治村庄“脏、乱、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示范村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目标;整治村达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全省大部分村庄得到了基本整治,农村局部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二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不断扩大整治范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得到有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今,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升级版,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明确从内涵上推进“四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和“两园”(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整个浙江农村面貌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

截至2017年底,浙江积极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现已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12个,打造特色风景线300多条、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美丽庭院43万多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浙江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

浙江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在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为内涵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

(一)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整个规划建设中,既体现了个性设计,又保证了总体协调。每个村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完善环境整治。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

(三)注重文化传承。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如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历史文物资源品牌,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部级历史文化名村。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除了利山村整村拆旧建新外,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了几十年前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产业培育。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德清县现有农家乐、洋家乐等民宿350多家,其中以莫干山镇发展 “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达到72家,床位750余张,其中创造了一张床税收达10万余元的奇迹,成为德清县旅游的品牌,推动了区域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发展。横山坞村抓住与塘浦工业园区相连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文化休闲”为主调的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高式熊艺术馆、横山坞雕塑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引进的灵峰精品酒店、闲逸谷休闲度假区、雷露营房车宿营地等九大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新建社区依托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通过精心设计,深度挖掘自然美,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实践,通过“文化+”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渔村,实现休闲、旅游、文化、采风等元素联片发展。这两个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五)打造农村电商。被李克强总理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依托“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的房产、店铺等资产,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形成大众创新、全民创富的格局。吸引千余家电商企业在这里聚集,并形成服务商、网商、线下网货中心等多渠道共生共赢的新农村生态。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网店4000多家,年销售额60亿元,日均出票12万单,从业人员3万多人。青岩刘村党建实行组织共建、先锋共创、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网络共治的“五共”工作法,以党建带动群建,营造更加浓郁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三、启示与思考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创新实施“三乡工程”,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打造了一批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的示范样板,取得了较好成效。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市仍有较多的不足和短板,突出表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分类管理等滞后,“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有效挖掘和保护利用,村湾建设容易造成“千村一面”,农村乡愁特色不鲜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投资农业的各类要素动力不足,农民致富增收存在一定困难,农民就近就业比例较低,美丽乡村建设后继乏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要注重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搬迁进入社区安置的村庄和长期保留的历史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 

(二)要注重坚持示范带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三)要注重突出生态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6篇

我们实地参观了三个村的家园清洁工作,对这三个村这项工作大家看了,好坏心中有数,优劣自有评说。同志们都是抓这项工作的行家里手,通过现场感受,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做不好的如何想办

法克服完善,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的目的。现在,又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县“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会,这是县委、县政府落实“9+2”纲要的重大举措,是对全县“家园清洁行动”的再动员、再部

署、再推进。通过回顾总结一年来家园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达到积累经验、提升水平、解决困难、推进工作的目的。王书记在百忙中拔冗亲临大会,等一会儿还要作

重要讲话,出思路,提要求,与会的同志一定要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到实际行动中。下面,我代表县家园清洁领导小组就一年的工作做个回顾,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效

自年9月份至今的一年来,我县“家园清洁行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可喜的成效。至今年上半年,共争取到省财政对我县重点治理镇、村的专项以奖代补资金133万元,比重位居全市各县

(市、区)之首。已有3个镇、27个行政村通过省重点治理镇、村考评验收,另有3个镇、20个村纳入年省市的重点整治范围,正准备迎接省市的考评验收,进度排在全市前列。全县大部分农村,特别是

重点整治镇村,群众的卫生意识普遍提升,配套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涌现出马銮村、岱南村、石埔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我县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多次受到省、市的表扬和肯

定,也多次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典型,在省、市相关会上作经验介绍。其主要成效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三条主干道,三个海湾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点景区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养殖场无序建设得到扼制,一批违章搭盖得到拆除,户外广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路面整洁,暴

露垃圾根治,绿化美化,亮化标准不亚于中等城市道路标准。展现旅游海岛的崭新风貌。西前、西陈道路硬化整治有序,无暴露垃圾,正向绿化亮化目标迈进。各镇村(社区)的大街小巷、城区主次干道

、村道的全日保洁,村容整洁,“五改”有效推进,违建拆除,“四害”定期消杀,密度大大降低;城区夜景工程绿化工程扎实推进,越来越亮,越来越美。

二是设施建设日见完善。大部分村想方设法、多方筹资,硬化村道,拆圈改厕,增设垃圾箱(桶),添置转运车辆。全县47个垃圾重点治理村均成立保洁队伍,实现镇有垃圾填埋场,村有垃圾处理点,

户有垃圾收集桶。垃圾运得出,处理得了。努力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顺利完成城区主要建筑物夜景工程建设,大大提升的城市品位。西铜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剪彩通车,已进入完善配套阶段,正成为一

条旅游观光大道。

三是群众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各镇、村(社区)的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主动投入到“家园清洁行

动”中来;广大群众亲身体验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自觉配合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者、学生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大扫除,变“要”“我愿干”、“我要干”,干部群众自觉

意识明显增强。

四是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县市容管理局已正式成立,立足全岛,实现常态化管理,运作。结合工作实践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属地管理、量化考核、协调指导、监督检查、问责追究等工作机制,确保家

园清洁行动时间、质量、力度三到位,形成各主管部门、有关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主要做法

在不断夯实基础的同时,着眼于提高成效和水平,摸索出“三个落实”和“三个狠抓”的工作方法:

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去年9月份,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县“家园清洁行动”督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县家园清洁行动考评细则》,配套出台了《县家园清洁行

动督查问责办法》。将全县督查对象划分为二区七镇、12个卫生责任区挂钩党委、11个职能部门、9家旅游酒店(景区)等四个系列,根据督查对象不同情况,从各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负

责对“家园清洁行动”各责任单位工作督查。其中专门设立一个效能督查组,对其它五个督查组是否开展督查、是否公正公平进行跟踪督查,对督查结果排序后三名的单位进行效能约谈,从机制上保

证督查机制的健康运行。各督查组于每月9日、19日、29日,对督查对象进行三期督查,并排定名次。县“家园办”根据督查结果及时汇总、编写《县“家园清洁行动”督查情况通报》,定期向县领导呈

报。对连续两次督查排在后三名的,给予相关责任人进行效能告诫谈话,直至“问责”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相关单位还必须写出情况说明,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其单位主要领导在电视上作表

态发言。如根据年9月29日至年1月9日督查结果。年元月18日下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黄江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四象在

县市容局分别对连续两次督查排在系列后三名的16个单位分管领导进行“约谈”,并责令写出情况说明,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为了防止督查流于形式,县家园办多次明察暗访,对存在的问题,及

时拍摄下来,并召开“家园清洁行动”督查工作会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以便提高督查质量,促进全县“家园清洁行动”扎实开展。如本月8日至10日,我们进行三天的明察暗访,将全县各

责任区暴露的问题拍摄下来,并于9月12日召开“家园清洁行动”督查工作会议,会上要求各督查组组长进行汇报,督促跟踪整改。实施督查机制的一年来,共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65份,责令16个单位作

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16次,诫免谈话16人次,刊发“家园清洁行动”简报41期,其中督查通报25期。通过督查,促使全县“家园清洁行动”被督查单位,变压力为动力,针对督查组指出的问题,落实

责任,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落实奖惩机制。县委、县政府对“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年终予以表彰。07年度,共表彰先进单位9个、先进个人30名,兑付奖金21.6万元。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

:“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奖罚分明,说明县委、县政府是动真格、出实招,承诺有度、承诺有效,真正把家园清洁工作作为为民惠民的德政工程,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

三是落实长效机制。成立县家园清洁行动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江辉任组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四象任副组长,实行AB角领导,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全面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同时成立县市容管理局,归并了7个事业单位,负责环境卫生、建筑市场、集贸市场、交通秩序等城市四项管理。各镇、村(社区)也相应建立保洁、转运、督查等长效机制,确保家园清洁天天在行动。

三个狠抓:

一是狠抓典型带动。积极宣传推广马銮村“家园清洁行动”的做法和经验,用身边的典型带动全县各村,化一个马銮村为十个、百个马銮村的全体要求。每个镇每年主抓2至3个村、社区,争取每一个村

、每一个社区在现有干净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挖潜提升,达到省、市验收标准。如年的27个重点治理村的大部分废旧的茅厕、猪圈被拆除,仅前楼镇岱南村就拆除猪圈700多间,3500多平方米,村民称赞说

,这是“家园清洁行动”给村又带来了一场革命。年的重点治理村康美镇西崎村拆除村内65座旧厕所群,总面积1500平方米,以此建成1个高标准篮球场,并在两棵古榕树下配置石桌石凳,全村每条巷道

路面都实行水泥硬化,户户设置垃圾桶,村内环境卫生整洁优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出动劳动力73000工日,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清运积压垃圾600多吨,疏通水沟20000米,制作广告宣传标语500多

条,开展大型文化宣传5场次,家园清洁既行动,又发动,氛围浓、效果佳、群众齐参加。

二是狠抓户外广告整治。围绕国际旅游海岛的建设目标,我们立足全岛,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形象、美化环境、推动发展”的理念,按照《县户外广告管理暂行规定》,充分发挥户外广告管理委员会

及其办公室职能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违章设立、有碍观瞻、影响景观、残缺破旧的广告牌进行拆除、更新,在整改、拆除广告的过程中,县市容管理局做了大量过细的工作,挨家挨

户深入群众和广告业主中宣传。虽时间紧,任务重,但在整改、拆除过程中始终没有引发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在新设置广告牌方面,按照“整齐划一,规范设置”的原则,从色彩,主基调以及周边

环境相协调方面,重新设置广告牌277支(块)。这些广告牌体现我县海岛特色,突出“缘系关帝,和谐两岸”主题,为第十七届关帝文化旅游节营造了浓烈的节庆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让

人耳目一新。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广告牌的设置,一改往日单调的面容,新设置的广告牌总宽44米,总长12米,底部配有海浪造型烘托,突出海的特色。首次配置绿化和夜景,游客进岛,迎面就可以

看到这面美轮美奂的广告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进一步增强吸引外来游客的魅力。对百亿新城凯旋门两侧广告牌的设置及绿化:凯旋门中间设置一个花坛,两侧直至金銮湾水上活动中心建成

绿化带,游客从两侧通行,宛若在画中行。此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留影。对环岛路(大酒店至赤港南面)2公里的广告牌的改造:总长1.4公里的绿化林带,两旁栽种大叶紫薇树。在绿化带与大叶紫

薇树之间,由金銮湾海边大排档业主统一制作广告牌。广告内容突出海的特色与海鲜美味小吃,精美的小吃图案,色、香、味俱全,栩栩如生,让人垂涎欲滴,勾起游客大饱口福的欲望,形成富有地方

特色的广告长廊。

三是狠抓“三湾”整治。针对我县海面乱养殖、海边乱搭建、水管乱埋设、污水乱排放的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三湾”整治。今年来已拆除海边大排档违章搭盖10000多平方米,对南门湾7家大排档进

行立面改造,并增加停车位和绿化;马銮湾完成21亩项目用地的清理、绿化;金銮湾完成1.44公里的绿化带建设,落实区内10家大排档、4家酒店实行卫生责任区门前“三包”。完成“三湾”岸上63家养

殖场的进、排水管280支深埋,修建3道排水沟渠,遍布沙滩的“蜈蚣”不见了,“三湾”整治后,再现了“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的独特魅力,成了一张亮丽、精致的“名片”,吸引着八

方来客。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家园清洁行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我们始终坚信,在家园清洁行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冒号,没有句号。所以我们必须在前进中不断破解难题,消除困难。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环卫配套设施、资金的投入不足。体现在6个方面:〈1〉、西埔环卫所现有2部垃圾转运车、1部吊运车、1部洒水车,均属报废车,但仍在“服役”,由于经费困难,无法更新,其它环卫设施与保洁

工具也无法添置;铜陵环卫所现有3部垃圾转运车和1部拖拉机也都超过报废期,但还得天天“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2〉、根据县委“9+2”纲要要求,县财政应拨付全县一、二、三类路保洁

经费没有到位,西埔新城路、环路、铜陵团结路等城区主要路段还未配备必需的卫生桶,西埔、铜陵、康美三镇的垃圾转运车也未添置。〈3〉、垃圾处理场还未投建。由于新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未投建

,现有的梧栊垃圾简易堆放场已严重超负荷,又无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且未定期消毒,影响该村生态环境,导致西埔、铜陵、康美三镇的垃圾转运车在转运过程中多次受到梧栊村村民的拦截。〈4〉、根

据“9+2”纲要要求,各镇必须配套相应的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废土堆放场,但至今只设置一处县级建筑废土堆放点,各镇的建筑废土堆放点都没有建设,导致全县建筑废土乱堆放十分严重,如环岛路两侧

、城垵村、开发区党校路段西一路等处乱堆乱倒现象严重。〈5〉、部分村、社区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村、社区经济比较困难,投入不足,导致保洁队伍不完善、村容整治不力、长效机制不健全。〈6〉

、垃圾处理、垃圾转运费的收取力度不够。垃圾收费率水平偏低:价格低、比例低,还有不少群众卫生意识不强、不自觉交纳卫生费。

二是卫生行为养成教育不够。前段时间,铜陵南门海湾一带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以及海上漂浮物,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也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其主要成因有:沿岸有部分群众的卫

生意识较差,常年不缴纳卫生费,就将日常生活垃圾往海上随便乱扔;社区个别卫生保洁员因该地带交通比较不方便,贪图轻松便利,把收集来的生活垃圾往海上倾倒;南门湾沿岸有几家个体水产加工

场,平时在加工鱿鱼,其工场的日常生活垃圾直接往海上倾倒,对海湾造成污染。这种情况,在宫前等海湾也存在。

三是总体发展不平衡。个别村、社区、单位对“家园清洁行动”重视不够,至今还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或者有方案而没有认真抓好落实,导致部分区域面貌依然,甚至连卫生

责任区域都没有明确,在此,特别要指出的是未列入省、市重点整治的14个行政村,务必有急起猛追其他47个已通过或正等待验收的重点治理村,树立信心,破解难题,迎头赶上,不能拖全县家园清洁

行动的后腿。

二、下一步工作意见

根据近期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市于9月22日至27日对各地上报的自查验收合格的年重点治理镇村进行检查验收,省里将于10月8日至15日抽查验收,同时要对06年度、07年度验收合格的重点治理镇村进行

“回头看”。这些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我县“家园清洁行动”目标任务又好又快完成,确保省市验收顺利通过,实现我县家园清洁一盘棋,验收全通过的目标,,现结合工作实际,对

我县下一步“家园清洁行动”提出三点意见:

(一)明确工作任务

1、从即日起至10月初,各级各部门要进行一次深入的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扩大影响,广造声势,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家园清洁行动”中,按省里的验收标

准,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补缺补漏,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省、市级重点治理任务。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之一,哪个省级重点治理镇不达标,要以镇的名义向省作书面检

查。镇验收方式采取普查方式,即每个镇都要查。对设施建设、投资情况、运转情况实行一票否决。村庄采用抽查,除整体村容、村貌的检查外,也要看设施、长效机制。这次省市检查验收对06、07年

的重点镇村要进行“回头看”,采用抽查方式。全省要抓一至二个反面典型,如果被确定,07年的重点镇补贴资金将被取消。为此,在继续抓紧、抓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卫设施配套的基础上,要广

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集中力量,全面开展道路、池塘、陈年垃圾清理大行动。对路面及两侧的垃圾、堆积物、乱搭乱建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治;对池塘河面的漂浮物、障碍物,岸边的垃圾进行彻

底打捞和清除;要彻底清除村庄沟渠的淤泥杂物,确保沟渠疏浚;对村庄的公共场所和农户房前屋后的积存垃圾,杂草杂物,乱堆放全方位清除治理,做到不留卫生死角,保持村容村貌整洁。

2、10月初至12月15日止,要在省抽查验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本年度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经验,对验收不合格的镇、村要继续列为下年度重点治理对象,采取有力措施,限时整改;对治理成效显

著的镇、村及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通报表彰。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对重点区域的治理。要以形成较大规模的垃圾治理区域效果为目标,以重点治理镇康美镇、樟塘镇、前楼镇辖区内的村,各重点治理村,进岛路、西铜路及风景名胜区周边的镇、村作为治理的

重点,全面有效扎实推进。其他非重点治理镇、村要将治理重点放在道路。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地段作为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达到村内村外一样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无散落垃圾和乱堆乱放。要力

争实现全线治理,采取连片、连线治理的办法进行整体推进,注重垃圾治理的区域效果,使我县农村村容村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各镇要根据《县域城镇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完成或开始辖区垃圾处理场和废土堆放场建设。重点解决垃圾“运得出去、处理得了”的问题,每个重点治理乡镇至少要

建设1处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村庄要重点解决垃圾“收得起来”的问题,每个重点治理村至少建设3个垃圾收集池,并按标准配备清运、保洁车辆等设施设备,以满足日常环境卫生保持运转需要。通过

努力,使列入重点治理镇、村的“家园清洁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三是着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各镇、村要确保卫生保洁费的筹措机制和卫生保洁队的建立,做好日常垃圾清扫、收集、清运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按照“六个有”的要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

管理机制,重点落实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日常监督。要按照村庄人口的1-2%0的标准配足卫生保洁员,明确保洁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要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

”确定垃圾费收取标准和收取办法;要组建一支村民信得过,有责任心的监督队伍,监督村保洁员做好日常工作;要完善村规民约,做好“门前三包”。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满足农村

卫生保洁费需要,积极推动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确保农村良好的环境卫生面貌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

四是规范内业资料的整理建档。领导机构名单、研究工作的记录、督查人员的名单、保洁队伍名单、工资发放凭证、整改通知凭证、巡查记录(督查员记录)、保洁合同书、收费凭据等都要规范齐备。

镇垃圾处理场要求有运行记录、管理档案、登记表、经办人员签字。各镇要有家园清洁宣传广告牌,村有固定标语,宣传栏,卫生公约要张贴发放。

(三)落实工作机制

一是落实工作职责。家园清洁行动,关键在于“行动”,各镇、村“家园清洁行动”要确实按照“市里指导、主抓靠县、部门支持、关键在镇、行动在村”的工作要求,落实属地原则,明确各级和领导

的责任,结合建立挂钩联系制度,确保“家园清洁行动”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落实资金配套。按照《省村镇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省配套资金使用的管理。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建立“清洁家园基金”,每年县及二区七镇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参照省以

奖代补形式,对各镇、区、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垃圾清运车辆购置给予补助。对家园清洁成效大的单位及个人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和推动社会、企业支持村庄垃圾治理,帮助完善村庄环境卫生基础设

施。

三是落实巡督查制度。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巡查网络,明确县、镇、村三级的巡查责任,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逐步消除垃圾反弹回潮。并将督查结果形成《督查通报》,对反弹回潮严重

或整改不力的,要加大曝光力度,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心下移,各镇(区)及各党委要建立“家园清洁行动”行之有效的巡督查机制,确保年度“家园清洁行动”工作任务的完成。各村

要成立卫生理事会或督导队,定期对全村卫生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村民不卫生行为进行劝导,做到发现问题,随时反映,及时解决。镇要把维护环境卫生整洁作为村两委的任期目标之一,列入村两委

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体系中。

四是发挥整体合力。要加强镇、村三级和各部门之间的纵向及横向协作,把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与各部门开展的专项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拆除村内旱厕及废弃禽舍

、猪圈、旧房屋等建筑物,整理空闲土地、种植绿化苗木,严格家禽、家畜圈养管理、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把家园清洁行动和治理海漂垃圾、开展家园整理有机结合起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7篇

坚持科学建设,夯实城市基础

美丽东辽,要先从“硬件”开始。2016年,东辽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造了东交大街和东辽大街人行道,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人民大路和东文大街,向东延伸东盛大街路段。为确保居民过上暖冬,兴源供热公司新上90吨和65吨两个锅炉设备,为及时供热和保障安全,东辽县对换热站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进行考察。同时,政府新上供热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对县城内弃管小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改造管网20公里。已完成2015年至2020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连泉山森林公园二期和社保局西侧文化广场正在进行绿化。已经启动了县城天然管网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

2016年,东辽县大力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工作,栽植各类乔木2700余颗,灌木19万丛。开展春季卫生清理活动,清理垃圾、杂物1280立方米。开展越冬垃圾清理活动,清运越冬垃圾2400余吨。维修安全护栏76片。清理户外野广告、小粘贴12000余条,大型广告8处。加大城区综合执法力度,专项整治占道经商490家,店外经营80家,流动商贩360家,露天烧烤50家。通讯机站建设监察10处。协助乡(镇)管理街容两次。同时,在社会保险局西侧和供销大厦后的商业街设立两处季节性露天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农村垃圾分类考察报告第8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inkin”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城市管理局)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安排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指导下,在区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的支持下,我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以深化“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为目标,以“依法依规”为前提,以更新更高的标准要求,持续抓好城市综合环境大提升,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手段智能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指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通过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等,形成以“精致、细致、深入、规范”为内涵的城市管理模式,是旧式城市化转为新型城市化的重大变革。目前,我区通过现有的网格管理载体,构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进街道、中队进社区的城市网格管理体系,着力形成“层层递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将网格化管理目标、任务、职责和要求,量化到块,细化到人。现已初步建成城市管理“发现问题、信息上报、事件分转、人员调度、及时布置”的为一体的网格的网格化管理闭合系统。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见》(中发〔2015〕37号)文件精神,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厅“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统一部署,贵池区制定了《印发<关于理顺贵池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若干意见>》(贵政〔2019〕7号),以镇街道和园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部署的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明确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和权限,提高管理与执法效率;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坚持依法行政,严禁执法不作为,严防执法乱作为,严抓学习培训,打造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的城管执法队伍。

(三)管理手段智能化。“大数据时代,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智慧城市规划排在首位”,的讲话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点明了方向,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平台,如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智慧停车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构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智能底板,通过通信、数据、应用和物理联动的方式,建立起一体化指挥平台,保障指挥调度能力,不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

二、城市管理工作情况

(一)城市市容秩序管理

1、严“治乱”下的市容市貌管理方面。今年以来,贵池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着重部署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城市管理工作。贵池区执法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实施“延时段”管理模式,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新出台的《池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重新制定了《贵池区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书》,签订责任书8035份,粘贴公示牌6800块。2020年,推进城市管理“治乱”方面,劝导流动摊点859起,规范出店经营342起,处罚出店经营、占道经营20起,处置乱堆乱放问题101处、清理破旧店招16块;户外广告受理审批件1536件,方案调整退回221件,审批通过1315件;其他类广告审批受理21件,审批通过21件,户外广告、店招店牌审批合格率达90%,破损广告整治率达98%,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立案4起;主城区累计清理拆除460块,面积共计4903.06平方米;东部新城累计清理拆除532块,面积共计5007.5平方米。拓展“门前三包”实施路段,重点在翠微苑小区(含梅龙路、罗城路)、科苑路、南湖路、清风巷、永胜巷等路巷推行,截止目前,签订“门前三包”的商户已达8400家;违法建设方面共拆除新增及存量违法建设4420.4平方米(其中新增违法建设查处2600.4平方米,存量违法建设查处1820平方米),立案37起,正在办理中。共组织拆违行动16次,派出人员共935人次。行政处罚方面办理行政处罚案件9310件,其中:当场处罚简易程序案件9172件(非机动车违停8584件、摆摊设点496件、其他类市容管理92件);一般程序案件138件(出店占道经营24、焚烧秸秆57件、损坏绿化设施3件、违法建设37件、倾倒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13件、违规设置户外广告4件,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3450余份。

2、严“治乱”下城市管理建立共治共管模式。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严“治乱”旨在为市民创造更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积极和深度参与,否则取得的成效也难以巩固和持久。一方面,如何调动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另一方面,以多年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和现有的经验看,城市管理工作的提升需要依靠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面的基本力量。因此,以政府、市场、社会和市民构建的城市管理模式,发挥各个部分的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各界积极参与,达到共治共管的局面。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让城市更智慧

1、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按照主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方案,执法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强主城区派驻人员管理力度,建立考核体系,研究制定贵池区主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考核办法,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定目标、定考核等措施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目前,一方面,主城区网格化区域划分为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区执法局机关科室和直属督察大队为主,以区级承担的城市管理区域为基本面,实行协调调度。区执法局局长任一级网格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网格长;根据主城区街道行政区划,设立主城区四个街道、江口街道五个二级网格,网格执法大队大队长为二级网格长,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以现有29个城市社区中队为依托,设立三级网格。鉴于区域方位和工作难易程度,在主城区暂设28个三级网格,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设立一个三级网格;十里、长岗社区合并设立一个三级网格,江口街道结合工作实际目前设立五个三级网格。以上部署在街道、社区的人员配备由各街道自行调整,具体办法由街道另行制定。另一方面,以镇街为单位,以集镇建成区、国、省、县道沿线两侧建筑控制区为圆心,结合镇街城管队伍,把管理目标、任务落实到镇街,加强市容秩序管理。依托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镇街道数字城管指挥二级平台,共享市级数字城管平台,提高案件处置率,截止2020年11月30日,中心共受理数字案件33945件,结案32029,结案率94.36%,接听电话投诉1868起。

2、城市网格化管理向智慧化转变。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融入高精尖等现代技术,但技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智能城市,要向智慧城市过渡,则必须依赖于城市服务管理的创新。社会服务是否便捷、城市管理是否精细、治安防控是否严密、人民生活是否美好是审视一座城市智慧与否的核心指标。目前,我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基本全面覆盖,但建设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为探索破解这些问题,需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全面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推进市本级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完善各街道数字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二级平台的部署,持续推进社区、镇街道和城管多边联动常态化,完善社区网格化信息采集系统,全区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指挥、协调和管理机制,发挥数字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作用,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服务。另一方面,围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原则,创新工作方法,推进长效机制,实现“管理精细化、手段数字化、评价科学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指挥中心信息处理员业务能力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掌握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定期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并积极寻找相关对策,逐步整理出一套规范信息处理的方法,提高案件派遣的准确率,切实提高数字城管系统平台的运行效率。

(三)城乡环卫一体化助力乡镇振兴

1、狠抓农村垃圾治理,形成长效常态。2018年10月,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PPP项目在贵池区全面推行,以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作为项目运行主要任务,督促项目公司对所有农村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全域保洁、生活垃圾专业收集和规范处置。依据项目合同,突出镇街主体地位,积极落实以镇街(村居)评价为主、区级评价(联合考核)为辅的项目运行质量评价体系,按照“442”分值权重(即区联合考核组、镇街、村居考核比重为40%、40%、20%),按照《贵池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按月收集镇街、村居项目运营量化考核反馈情况,每季度从区委办、区政府办、区财政局抽调人员组成联合考核组,如期组织开展季度考核,编制季度考核通报,并会同区财政局,办理相关付费事宜。2020年度到目前为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总量28673.03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实现100%。

2、强化监督考核,落实各项农村环境检查。按时收集相关信息和编制全区垃圾治理月报,积极参与2019年度2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验收指导工作,配合区美丽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区委农办统一部署,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协助分管领导牵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分组例行督查行动,完成国检、省检等一系列软件资料收集建档及各类检查验收现场保障任务;落实杏花村十里、杜坞社区部分村组市场化保洁,消除城乡结合部保洁盲区;完成普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按照“五大发展”、脱贫攻坚及河长制等任务分工,按时完成有关整治和信息上报工作

(四)智慧停车让城市更聪明、更便捷

1、统筹智慧停车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近年来贵池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截至2019年9月,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2万辆(现已远不止这个数了)。为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2018年,市政府决定在池州市主城区启动停车收费工作,授权我区负责对主城区范围内的停车场(主要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实行统一收费。经区政府第36次区长办公会议研究,明确区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停车收费工作的投资建设和经营主体。根据多地实地调研,2019年3月开始组织实施,于2019年8月完成建设部署并上线运营,建设总投资2106.4万元,现已投入收费运营的地磁5320个(待建设地磁6200个)、收费车场71个、一级诱导屏3块(清风大道市委旁、百牙路市政府旁、齐山大道远东国际)、二级诱导屏5块(杏花村大道,秀山南路、长江路、秋浦路、百牙西路)、3个封闭式停车场(三台山垃圾中转站旁停车场、老师范停车场、二中停车场)。项目运行至今应收金额为541.6万元,支出金额为567万元,尚在投资回本阶段。

2、挖掘公共停车资源,努力解决项目难题。停车难问题成因复杂,既有不合理的历史规划,也有城市治堵的现实要求,而主城区智慧停车平台的搭建,以政企合作的方式,千方百计整合挖掘资源增加停车位,是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的直接举措。智慧停车项目运作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问题也相应的产生。一是清风大道、九华山大道人行道等路段地磁施工受阻,建设部署中断。二是亚洲大酒店等停车场存在产权纠纷,停车场建设受阻。三是项目运行期间,多次出现机动车停放一车占两位现象,亟需解决。四是智慧停车系统车主欠缴停车费问题积存较多,追缴难度较大,恶性循环现已出现。五是智慧停车项目运行以来,收取的停车费用均在公司账户,费用收支两条线问题一直未得到落实。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智慧停车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借鉴其他地市经验以及结合我区实际,我区行业监管部门与运营企业共同研究,建议一是根据交通运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实施方案》意见及试点工作意向,将我市智慧停车纳入前期试点;二是由相关部门协调将智慧停车欠缴停车费纳入征信系统;三是完善主城区智慧停车项目实施区域建设,科学合理制定二类、三类区域建设实施方案,实现贵池区主城区停车收费管理工作全覆盖。四是加强智慧停车项目收支两条线规范化管理,区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设立专户,按规定将收缴的停车费用上交区财政。同时,区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做好池州智慧停车项目相关使用经费年度预算,便于财政部门根据全年预算统筹安排拨付资金。

(五)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助力城市更美好。

1、自我加压,加速推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今年来,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按照上级部署,迅速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出台《贵池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编制谋划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项目,特别是9月10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们自我加压,加快制作垃圾分类专题宣传品,加快推进项目招标。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氛围持续向好,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部门联动强化,《贵池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等方案相继实施,宣传工作稳步推进,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建设项目已成功开标,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2、健全分类收运体系,强化终端处理保障。目前在各街道、社区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虽推进有序,但全区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照实施方案,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大量的工作还尚待解决。一是群众宣传发动、集中投放点和暂存点居民意见征求及选址的敲定。二是进场施工、“撤桶并点”。待集中投放点点位最终敲定、居民意见征求结束及监理工作到位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后,中标单位需街道、社区配合进场施工。三是督导员招募、有关培训等工作亟待逐一落实。接下来,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进一步做到一是完善分类投放环节,抓紧落实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定位,保障集中投放点正常施工,督促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会同各街道、项目监理公司加强工程监管,确保建设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工;同步推进建筑装潢及大件垃圾暂存点布点建设。二是全区各党政机关因地制宜配齐、配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充分发挥机关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源头分类“可操作、能评估、有奖惩”模式,为实现全区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奠定基础。三是健全分类收运体系。在传统转运的基础上,逐步推行易腐垃圾直运、以桶换桶等高效便捷的收运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混收混运、二次污染等问题。四是强化终端处理保障。加快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建设,提升生活垃圾日均处理能力,满足全区垃圾清运、清理工作的总体需求,进一步丰富处理方式。五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利用致群众一封信、宣传画、车载广播,持续开展群众性宣传,为垃圾分类试点“热场”,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公共机构和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社区、物业公司及公共机构有关人员培训工作。

(五)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和无害化处理,着力清除病媒孽生地,切断病毒传播渠道。一是建立分片督导制。围绕城乡环境卫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划定主城区、涉农镇街两大阵地,于今年正月初三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建立分片督导制,将农村镇街分成5大片,班子成员各负责一片,每天带领片区大队深入辖区一线巡查,重点督查垃圾不入桶(箱)和清运不及时现象。二是提高应急保障力。由于春节期间农村生活垃圾量周期性增加,加上因疫期农村人口普遍聚居家中,导致垃圾量暴增,已远远超出日常清运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协调市执法局,由市环卫处从侨银公司抽调4台清运车参与集中清运,并协调皖能环保发电厂,延长进场开放时间,提高生活垃圾接收量,形成“共防共治”,助力疫情防控。在防汛期间,根据区防汛抗汛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局每日24小时待命,2020年7月12日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面对查村圩外河水位临近堤顶,防汛形势十分危急,我局立即抽调300名城管队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加抢险工作,通过20多天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今年防洪防汛工作的各项任务。

(六)强化党建引领为根本,创新社会治理为方向。

今年以来,我局根据国家住建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各项会议精神,多次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统一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1、以党建为引领,查改结合,深入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人人思进的氛围。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执政为民教育、党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法制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持续推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把“学”“查”“改”“立”各项措施谋深做实,确保深化警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结合身边典型案例,紧扣民主生活会主题,结合对照检查和谈心谈话情况,对照政治维护、担当作为、勤政廉政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认真寻找差距,深刻剖析产生的原因与根源,认清问题实质,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认真查摆存在9个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四清单”,强化整改落实,加大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的力度,在纪律教育上抓得紧一些,在日常管理上要求更严格一点。

2、以党建为引领,联合局团委、妇联,塑造党员先锋。

今年以来,为完善我局基层党支部的建设,经局党组研究,上级党组织的同意,成立直属督察大队党支部,以及因网格化属地管理基层执法大队党支部进行相应的名称变更。党群共建方面,在局党组的带领下,机关党委、局团委、妇联联合开展了“激扬青春,筑梦城管”元旦晚会、“知识向党敬芳华”知识竞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级、区级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展现了干部职工团结进取、昂扬向上的良好形象。

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阵地建设,开展“加钢淬火,赋能城管”讲训堂活动。为确保讲训堂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贵池区“讲训堂活动领导小组。活动紧紧围绕 “加钢淬火,赋能城管”这个主题,加强城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激发广大队员参加 “讲训堂”活动的内在动力和潜能,真正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顺应人民群众对住民环境的期待补短板强弱项。一方面,大队党员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牢记党员职责和使命,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带动其他非党员干部在工作上、纪律上、生活上做到真抓实干,廉洁自律,互相配合。另一方面,各大队结合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实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向各中队、网格进行督察,发现问题,,制定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落实。同时,局属干部职工根据自身不同的工作环境,认真落实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文明执法,将执法工作变成为民服务。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紧紧围绕服务为民的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网格化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速贵池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全面覆盖,持续推动各项工作稳步进行,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制度为保障,提升综合城市管理执法改革深度。一是根据区委、区政府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进一步建立与相关镇街、园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明确管理与执法的分界线,搭建畅通、有效的沟通渠道。二是以提标促提质,提升城区精细管理水平。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贯穿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制度管理、专业管理、细节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执法效率,提高执法人员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和案件的能力。三是从能力建设入手强化规范执法。以推进新一轮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依托执法与管理部门配合协作机制,培训执法人员学懂弄通综合执法部门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边界,规范运用与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信息互通、案件移送等措施。用好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等创新载体,围绕市容环卫、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快执法骨干培养和执法业务能力生成。严格落实行政应诉工作的各项规范要求,侧重规范履职建档留痕,强化执法办案源头把关,着力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四是强化案件办理能力。主要通过健全案件办理工作机制,坚持重大案件集体研究讨论制度,实行“办案、核审、审批”三分离制度,坚持办案员、法制科、局领导三级把关的案件核审制,以及开展案件评查的工作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案件质量,有效化解和防控行政败诉等风险。

(二)以法律条例为抓手,提升城市形象、品质。一是突出市容秩序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责任机制。把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工作指标和任务纳入平时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通过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三是扎实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小巷、进城乡结合部行动,努力打造宜居的幸福家园。四是重点突出沿街店面的管理、市场周边和学校周边摊位管理、户外广告管理、静态停车秩序、公共自行车停放管理。五是继续抓好流动摊点的动态管理,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科学合理设置便民摊位,实现市容秩序稳中有进,进中有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