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扶贫总结

农村扶贫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2:31

农村扶贫总结

农村扶贫总结第1篇

全村共有贫困户34户81人,其中五保户3户4人,低保户21户52人,贫困户10户25人。贫困户中年老体弱和生理疾病居多数,同时缺乏实用技术知识,农业生产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耕作层面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贫困人口较多,因此,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销号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取得显著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一个总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四个方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全力推进扶贫政策向贫困地区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群体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确保2018年全村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二、把握二个原则

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把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和统筹发展,强基固本二个原则,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用人负责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五个精准,统筹发展,脱贫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包保精准扶贫机制。

三、紧抓三个时间“节点”

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抓调查走访情况精准的时间节点,查找病根因地制宜精准方案时间节点和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度计划等三个时间节点。

一是在**年11月底前对全村34户贫困户进行上门走访,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指导并与贫困户一起谋划脱贫措施,理清思路,做到调查摸底情况精准。

二是在调查摸底情况下,**年12月底前分户拿出脱贫措施和分年度计划,并启动扶贫方案,组织资金、技术开展上门服务,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筹措到一部分资金,瞄准一个主导产业,鼓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勇气,全力投入到产业致富、生产脱贫中去。

三是在**年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找出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制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案按照思路清晰、产业清晰、项目清晰、设计清晰、措施清晰的要求,精准开展年度扶贫工作,制定精确扶贫工作任务进度表,在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全村开展科技技能培训,确立农业主导产业,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上做文章。

四、精准兴办“四类”实事

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产业,确立一批致富项目,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兴办四类共10个实事。

1、精准支持产业类:**年发展优质稻生产500亩,对贫困户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的办法,适当进行种苗补贴,机种机收,减少入,增加产量和产值;引进莲17号籽莲种植200亩,对贫困户的种苗进行补贴,提高种植水平,增加产量,由振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来增加贫困户收入。

2、精准民生保障类:对34户贫困户村民集中购置并安装节柴灶51台,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安装太阳能路灯11盏,方便全村农民和34户贫困户的出行和生活,方便全村村民和贫困户的用水和生活。

3、精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类:在区农委支持、积极申报扶贫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利用高海荒滩40亩,新开挖精养鱼池60亩,新建看守**25m2,架设电线500m,购置增氧机2台,投资40万元,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6万元;村级原有200亩精养鱼池北坡距斧头湖汊高度3米多,年久失修,湖水冲刷,堤坝开裂,堤坡滑坡急需加固维修,进行硬化堤坡建设,需加固硬化300米的堤面,高度2.5米,确保村级集体财物不受损失。

4、美丽村湾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类。针对原新农村建设,XX一村属二类村,每组1名保洁员,由于湾村分散,工作量相对较大,经过调查核准,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争取上级支持对湾村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林木绿化,沟渠清淤,节能路灯以及整治乱堆乱放,需每年整治二个湾组;针对7组田地面积较大,分散而偏远,不利农民生产和机械化操作,需新建一条1200米的田间机耕碎石路和沿路二侧绿化;针对2组邹家湾土地偏远,又与刘家湾近邻,交通不便,生产不利,需修建一条1250米的通湾碎石路,并进行路两旁绿化。

五、取得“五大”实效

一是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在区农委支持下,投入资金2.5万元,为全村34户贫困户安装了节柴灶,方便贫困户的吃饭、烧柴取暖,同时各结对帮扶人员共筹资1.6万元结对慰问贫困户,让贫困户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在**年针对贫困户生产技术缺乏,为贫困户发放科普书籍200余册,为贫困户的水稻田开展统防统治2次100余亩,在特大洪水来临之际,区农委领导各方开展救灾工作,为贫困户送去饮料120件,开展中秋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月饼等生活物资200余件,保障贫困户的生活稳定和体现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关怀。

二是美丽村湾建设和农民出行明显改善。通过村级清洁员开展卫生清洁和工作队组织下开展村湾整治工作,投入资金5.8万元,为11个村民小组安装11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和贫困户的出行,改善村湾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修建下屋陈和邹家湾二条碎石路。争取财政支持投入7万元进行碎石路整修和道路绿化,极大方便了全村的田间生产和农产品运输。

四是提高了村民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XX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投入9万元,采用集中育秧、分户移栽、集中收割的全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优质稻400亩,亩产1200斤,为村民增加收入52.8万元;在工作队的支持下,投资6万元购买种苗帮助村民引种赣莲、耔莲种植近300亩,亩产干耔180斤,在今年每斤11.6元的市场行情下,亩平收入2088元,增加村民收入62.64万元;投入4万元组织村民开展水稻统防统治600余亩,为村民增加收入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特大洪灾之际,组织防汛抢险100多人次,参加XX街中间湖防讯,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发放肥料、农药、种子1000余件,指导灾后改种50亩。配合人保财险开展灾后理赔94亩,运用农业科技知识,调整农业结构,增收农民收入,同时还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过程,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种植水平。

农村扶贫总结第2篇

一、组织机构

2015年年初,办事处专门召开党委会,研究驻村帮扶工作细则。会上,确定村为相对贫困村,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和人大工委主任为副组长,办事处一般干部、和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成效

县联系领导和县联系部门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充分利用村地处城郊区位优势,立足发展实际,按照制定的发展规划,结合重点工作,把帮扶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帮扶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相关责任,逐步实施,努力促使驻村帮扶工作成为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一年来,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素质提升、维护稳定、改善民生、促进发展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二是主导产业取得新突破,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村民收入途径不断增多。三是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取得实效。四是村民居住环境全面改善,以住房风貌改造、村居及环境治理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五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六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完成投资301.1万元。

三、主要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农村垃圾池10个,有效解决农村垃圾乱扔的问题;与川投水务联系,开通了1社自来水,投资10万元,解决了群众长期饮用盐水和不卫生水的困难。

(二)产业发展。到乡村旅游示范加强,改造住宿休闲区1家,完成投资100万元;培育发展小家禽6万只、发展养殖大户2户、培育引进花卉苗木100亩。

(三)集体经济发展。一是继续做好资金互助协会工作。按照合作社《章程》和相关规定,合作社每年向借款农户收取资金占用费(标准按国家银行同期利息计算),既解决农民生产发展的难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15年,筹集资金11万元,其中争取财政资金6万元。二是做好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运作。将农民的承包地集中,由合作社分地块定向出租给业主,收取土地租金,租金的90%用于承包土地的农户和劳务成本,10%留给合作社。很好解决了土地撂荒和最大限度增加土地收益问题。15年,合作社创收入4余万元。三是加强“休闲菜园”管理。满足城镇居民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为其提供体验农事活动场所。目前“休闲菜园”规模已达45亩,吸引城镇居民110户入园租种,收取租金5.5万元,村集体收入2.25万元。

(四)新农村建设。风貌改造20户,完成投资18万元;村落民居建设10户,完成投资281万元;建立健全各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及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村扶贫总结第3篇

一、农村贫困农户现状

作为省级贫困县(区),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较多,贫困人口涉及全区25个乡镇,3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合计318个行政村。

从调查情况看,农村贫困农户现状较为复杂,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㈠、农村贫困现象依然存在。从贫困农户、人口总量及分类情况看,全区贫困农户总户数60972户,占全区乡村总户数的17.0%;贫困总人数162127人,占全区乡村人口的11.95%。其中:扶贫人口98371人,占贫困农户总人口的60.674%;低保人口为49403人,占贫困农户总人口的30.47%;扶贫低保人口7661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74%;五保户人口6692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12%。从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占全区的比重看,贫困现象依然存在。

㈡、文化素质低的贫困人口所占比重比较大。从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看,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的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占贫困人口的42.1%。其中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的8.4%,小学文化程度占劳动力的23.3%,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的59%,中专以上的占劳动力总数的8.2%。说明文化素质低也是造成贫困的因素之一。

㈢、相对贫困人口或者说低收入人口比较多。从贫困农户年人均现金收入情况看:贫困农户人均现金收入在700元以下的有514人,占贫困总人口0.31%;在700元—1000元的有1886人,占贫困总人口的1.16%;在1000—1200元的有4484人,占贫困人口的2.76%;在1200—2300元的贫困人口有136483人,占贫困人口的84.18%;2300元以上的占贫困人口的11.59%。这组数据反映了绝对贫困人口的比重不大,而相对贫困人口或者说低收入人口较多,他们在贫困的边缘上生活,如遇到天灾人祸他们将随时进入绝对贫困范围。

㈣、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比较多。从贫困农户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看,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5.5%;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占32.4%,主要是鳏寡孤独人口及残疾人。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57.9%。

㈤、贫困人口中年龄偏大的人口比较多。从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年龄情况看,在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为大多数,年龄大、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

㈥、饮水不够安全卫生的贫困人口占有一定比重。从贫困农户饮水情况看,使用自来水的占总人数15.4%;贫困人口饮水使用深井水的占总人数62.2%;使用浅井水的占总人数22.4%。虽然不存在饮用江河湖海水及塘水的情况,但使用自来水的比重较小。由于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其它方面的污染,使用浅井水作为生活的主要水源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二、枎贫开发的思考

为了加快的扶贫工作,促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㈠、充分发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在扶贫开发中政府应发挥主力作用,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贫困乡镇、贫困村经济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利益向贫困乡镇适当倾斜,从而激发贫困乡镇的经济活力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愿望,为贫困乡镇、贫困村脱贫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放力度,并建立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以防止扶贫开发资金的渗漏。要发挥政府的政治引导优势,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能够出钱出物,帮助和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的开发建设,为区脱贫提供社会保障。

㈡、以发展特色经济为基点,使区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区虽然经济发展滞后,但区域特色明显,资源优势独特,不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开发,而且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独具特色。依托资源发挥优势,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点,是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

农村扶贫总结第4篇

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就是在全面摸清本区贫困状况和准确认定贫困对象的基础上,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予以低保救助,维持其基本生存;对具有发展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项目扶贫到户,促其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

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外反贫困经验的历史总结。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社会救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充分发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整体作用,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深入了解乡镇、行政村的贫困现状,全面调查统计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底数,对他们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其中,对符合低保政策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对贫困线以下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包括低保对象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低保户),通过项目扶持,实现增收脱贫,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而农村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稳步推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村、队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公开、公平、公正。在衔接中要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严格筛选认定扶贫对象。

三、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年月日--月日)

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

2、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3、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

4、对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先期试点(年月日--月日)

先在区确定的镇北堡镇新华村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工作,探索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确定符合实际的到户扶持对象规模;探索促进产业升级和到户扶持紧密结合的扶持项目、环节和措施;探索全面提升被扶持对象发展能力、增进贫困群众福祉的支持项目和措施;测算全区扶贫到户的资金规模。完成试点工作后,分析试点成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帮扶措施。

(一)确定对象规模

试点村在年农村常住户籍人口中,按15%的比例,确定贫困对象。

(二)识别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资金和帮扶责任人(年3月10日前完成)

1、户主申请。由农户本人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审核。

2、民主评议。村民个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在全村张榜公示,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

3、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在一定媒体或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4、审批。经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区扶贫办和民政局,扶贫办和民政局在充分沟通,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在公开场所进行公示。

5、登记造册。所有扶贫对象,都要进行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个人信息。做到村有册、镇有薄、区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电子档案。

6、信息录入。由扶贫办组织人员于5月底前将先行试点村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7、落实项目资金和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扶贫对象,镇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各镇、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确定帮扶责任人。

(三)完善政策(年3月底前完成)

根据先期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应保尽保和应扶尽扶”的基本要求,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确定识别比例和扶贫与民政救助的比例,研究落实项目资金扶持的保障机制和民政低保的衔接方式,制定“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方案,召开总结研讨会,部署全面展开工作。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向,落实到户资金和政策。一是加大产业扶持。产业项目实施要尽可能的向扶贫开发对象倾斜,在圈舍建设、基础母牛投放、苗木发展等方面优先扶持扶贫户,并提供技术培训。二是加大技术扶持。采用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的技术力量和农村实用人才、扶贫自愿者指导等多种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贫困户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自筹资金部分可以用财政资金进行补助;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互助资金组织的推广力度,提高互助资金组织的覆盖面,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要优先提供到户贴息贷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为扶贫开发对象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加大教育培训扶持。“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提供资助,优先安排就业。对扶贫对象子女就读中职的实施扶助。五是加大移民扶持。生存条件恶劣的扶贫开发对象,采用移民扶贫的形式给予帮扶。六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一池三改”项目、人畜饮水项目和危旧房改造项目,优先补助。七是加大社会扶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对扶贫开发对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计生户、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扶贫办、民政局、两镇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重点对两类对象的交叉对象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管理平台,明确专门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按规定进行退保;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停止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和返贫的人口,要及时纳入低保并吸纳为扶贫开发对象。

第三阶段:(年月日--月日)

在总结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工作程序按照先期试点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月日之前要完成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户管理系统工作。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年月日--年月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结束后,两镇要对本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扶贫办牵头对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区、银川市扶贫办。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专业性强,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政府决定成立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成 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马丽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事务。

扶贫办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长效机制和扶贫开发对象的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

民政局要积极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贫政策。

统计局要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贫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

财政局要提供资金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残联要会同有关单位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残疾人中的低保户和扶贫对象提供重点帮扶。

各帮扶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帮扶项目,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对确定的扶贫户进行帮扶,实现早日脱贫致富。

两镇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镇具体的实施方案,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要确定一名领导干部专抓此项工作;每村至少保证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抓好这项工作;镇人民政府要审核各村确定的扶贫对象;搞好本镇的宣传,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各村要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组织农户自主申请,对申请对象进行审核,核实申请内容,确定扶贫对象。在对扶贫对象公示无异议后,由村民委员会报镇政府审核。

(二)大力宣传、搞好培训。“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要有广大贫困农户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员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同时,要对参与这项工作的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实镇村两级力量。

农村扶贫总结第5篇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州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表彰在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奠定基础。

在今天的大会上,县委、县人民政府将表彰在2009年度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县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奋战在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扶贫工作者、各族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求真务实,扎实苦干,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

2009年,在省州党委、政府及州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县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按照“开发式”扶贫的总体要求,狠抓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圆满完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易地开发和小额信贷工作扎实有效。共实施易地扶贫开发项目安置点2个,转移安置农户85户502人,项目总投入297.67万元,项目涉及安居房、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广播电视、通路、通电、生态能源建设、科技文化室、科技培训等9个项目。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313万元,扶持13个乡镇40个村委会53个村小组1793户发展水稻制种和畜牧业养殖等项目,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四)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成效明显。采取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职业介绍、事务、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积极联系广东**等职介机构和用工单位,引导农民工进厂务工,避免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促使劳务输出收入不断增加。2009年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劳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48期6100人,实现劳务输出收入达1.9亿元。 总结一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不断丰富和积累了一些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率先垂范,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证。始终坚持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和认识到位。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主要领导带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走在扶贫开发工作最前沿,为扶贫开发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在扶贫开发中,采取抓两头,齐头并进促发展的方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头抓条件较好的交通沿线地区,在公路沿线开展蔬菜和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以优势产业发展促进片区整体脱贫致富。另一头抓条件较差的边远贫困地区,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进行片区开发,多管齐下,逐村突破,解决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三是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实施扶贫工程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安居温饱、重点扶持村

、易地开发、劳动力转移、信贷扶贫等项目为重点,开展“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同时,改变以往部门之间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状况,加强部门扶贫项目和资金整合,切实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四是组织建设,能人带动,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途径。把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99个脱贫奔小康和温饱示范村建立党支部,健全青年、妇女、民兵等各套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创建活动,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优秀致富能人选进村委会和村小组班子,大力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做敢干、会干、能干的标兵,全面推进“产业兴村”路子。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财困民穷”依然是**最现实的县情。一是贫困群体的数量依然庞大。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625元的标准统计,全县绝对贫困人口还有8.2万,低收入人口达7万人。解决全县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时间非常紧迫,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贫困群体消除贫困的难度大。我县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边远山区、边境地区、岩溶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部分村寨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三是贫困群体总体素质偏低。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滞后,农民总体素质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既面临许多挑战,又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连续6年发出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扶贫开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大推进力度,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扶贫工作已从过去主要依靠专项扶贫计划开展工作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近期频频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政策措施,并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投资的力度,为我县筑牢基础、调整结构、增强后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 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全县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努力实现整村脱贫。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工作手段的创新,为整合各方面力量提供了平台,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要突出规划先行,坚持先难后易,搞好统筹兼顾,先安排最困难的村实施规划,先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统筹规划实施好项目村的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社会事业、文明新风、民主法制、村级组织等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能自我发展一个村的目标。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防搞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让农村群众在整村推进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归根到底要依靠发展产业进行支撑。要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抓实抓好,大力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支撑产业,努力缩小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要支持贫困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人均一亩经济作物、一亩经济林果,人均年出栏一头猪、户均年出栏一头牛”的目标,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和组织化迈进。要充分运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措施,调动贫困农村群众种林积极性,重视发展用材林、八角、油茶、核桃、草果等特色产业,努力提升林业对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贡献率。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畜禽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以产业集聚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要充分发挥科技产业扶持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积极探索“滚动使用、长期发挥作用”的财政资金扶持模式,搞好“小额信贷富万家”行动,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小产业,力争在夯实贫困群众能谋生、能脱贫、能致富的产业基础上取得新突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基础设施滞后,是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瓶颈”。要结合各地实际,从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着手,扎扎实实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基本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抓好农田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人均1亩以上旱涝保收基本农田的目标,加大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和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努力缓解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完善邮电通讯设施,提高农户通电率和通电、通信质量;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切实解决好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农村特别是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村的治脏、治乱、治差工作,绿化、美化、净化村庄环境,逐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继续加快贫困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农村群众上学难、学科技难、看戏难、看病难等问题。

(四)加大培训转移力度,促进农村群众就业增收。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收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组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加才干,提高脱贫致富能力。要把加强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素质、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的一项战略任务抓实抓好。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工商联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改进形式,形成转移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贫困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户均培训转移1名劳动力。要认真分析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贫困劳动力转产转岗就业能力。要建立输出输入地互动机制,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奖代补试点,扶持培育中介组织,搭建平台,引导各类企业尽可能吸纳贫困劳动力,拓宽劳动力转移途径,逐步建立稳定有序的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努力实现贫困农村“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任务已经确定,关键是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这个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扎实工作,确保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制和参与部门责任制。继续坚持实行领导挂钩联系新农村建设制度,县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挂钩村指导工作,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富于创新的优良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方式,总结新鲜经验,解决突出问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于2月28日前进驻计划建设的项目村,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二)凝集力量,积极争取支持。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与到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党委领导、政府组织、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县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和大力发扬。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各界人士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之中。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水务、农业、林业、交通、电力、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涉农部门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与定点挂钩帮扶**的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络,争取得到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持和帮助。

(三)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工作在扩大扶贫工作影响、树立扶贫良好形象、动员社会各界关注贫困地区、支持扶贫事业、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坚持稳定、团结、鼓劲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大力宣传新阶段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推广各地在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实现“宣传社会、形成共识,宣传领导、赢得重视,宣传部门、争取配合,宣传自己、提高地位”的目的,推动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在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的基础上,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制定和实施村级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参与选择和实施建设项目,使贫困群众充分行使新阶段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管理权。

(四)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一定要管好用好。要切实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各项制度,完善项目和资金的公告公示制

度,认真执行资金回补报账制度、项目验收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资金、物资管理,严格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挪用、挤占扶贫资金,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严格监督检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同时,由于我县特殊的地质、地貌特点,一定要特别注意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包括已实施完毕的项目,要加强跟踪复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农村扶贫总结第6篇

同志们:

这次全县党建扶贫工作会议,是在全省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省上下吹响促进粤东____振兴发展号角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第一轮党建扶贫工作,研究部署新一轮党建扶贫工作。刚才,崇砚同志讲解了《关于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清明、泽辉两位同志作了经验发言,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自____年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我县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主体,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和农村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抓:

一是抓主业、促共建,唱响党建扶贫主旋律。县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建扶贫工作,并提出“党建带五建”要求,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带移民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将县四套班子成员全部安排挂点联系38个省级贫困村;安排94个县直单位与省市直单位和顺德区,挂钩38个省级贫困村;安排69名党员担任村第一书记、147名干部驻村、4000多名干部与6810户贫困户实行结对帮扶,为党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是抓班子、促队伍,配强党建扶贫主心骨。组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合整治后进村14个;举办村干部异地培训班9期,培训基层干部300多人次;挑选42名村干部参加县大专学历培训班,先后招录多名党建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干部为乡镇公务员或乡镇事业编制干部。注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三年来新发展年轻党员536人。加强驻村干部管理,一批派驻单位和驻村干部先后受到省市表彰。

三是抓产业、促发展,筑牢党建扶贫主阵地。先后建成16个移民新村,并同步建立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大古坳村有机稻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通过入股电站等办法,使全县38个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兴建、改造村委办公大楼16间,进一步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完善农村规章制度108项,规范基层权力运行。

四是抓信用、促创业,激活党建扶贫主动力。引入信用工具,对全县69个行政村干部、党员开展信用测评,并与创先争优、小额信贷等相挂钩;在15个行政村设立扶贫互助资金,通过信用评级发放借款538.3万元,受惠407人;成立____县农户自立服务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500笔、1400万元;累计发放“红色创业信贷”资金138万元,带动全县380多位贫困党员率先脱贫。

五是抓创新、促提升,打造党建扶贫主品牌。创办____省首个扶贫开发研究孵化基地;成立县镇村三级共78个党务中心,打造了连水村等一批党建扶贫示范村。举办“绿色瑶山党旗红”党建座谈会、____扶贫“双到”模式____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党建扶贫工作确定为县委特色党建项目,并在全国贫困地区党政领导干部研究班授课、在广西扶贫协作培训班和____市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清新)现场会上作了经验发言,全市扶贫开发暨高寒山区移民搬迁工作现场会并在我县召开,《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县党建扶贫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党建扶贫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对照____年全省贫困线新标准,全县尚有27个相对贫困村、5230户相对贫困户;二是有的同志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存在重争取项目、轻建设管理的现象;三是农民收入少,农业产业化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同时第一批贫困村巩固扶贫情况怎么样、帮扶项目有没有继续发展作用等,都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当前,党建扶贫工作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党的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央连续10年以1号文件对“三农”工作进行部署,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____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振兴发展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这些政策措施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今年初,____市被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我县作为全市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连续多年的党建扶贫工作积累,为今后争当党建扶贫工作排头兵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党建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开创我县加快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开局年,也是实施“特色立县.生态崛起”战略目标的关键年,抓好党建扶贫工作意义重大。县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必须抓紧落实,切实做到党建与扶贫齐头并进。

1、把握一条主线:打造民族党建特色品牌。要认真落实《____瑶族自治县____-____6年党的建设发展规划》,切实把党建扶贫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主业去抓,着力解决党建扶贫“扶什么、怎么扶、谁去扶”等问题,实现党建扶贫工作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成功做法到长效机制的有效提升。

2、围绕两个主题: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要做到“党建”与“扶贫”有机结合、同步推进,

力争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农民群众发展意识和能力有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农民群众的收入有新增长。3、明确三个目标:一是农民增收,到____5年,被帮扶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二是农业发展,到____5年,农业“三品”工程成效明显,每个重点帮扶村实现“六个一”:有一个主导产业、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笔可以滚动发展的生产扶持基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挂上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或参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实现转移就业、有一个与珠三角高端市场有效对接或与省市机关单位饭堂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的渠道。三是农村稳定,到____5年,27个省级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或超过5万元;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基本完成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一批贫困村建设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4、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依托扶贫[:请记住我站域名/]“整村推进”要求,突出抓好完善村级基层组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认真贯彻《____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共____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精神,扎实开展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指导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等各级组织有效发挥作用。通过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和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畅通干部群众的心气、理顺民主管理的脉络、增强基层组织的体魄、健壮新农村建设的骨骼。

二是依托扶贫“产业资金”作用,突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____4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重点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确保农村组织“有人干事”。建立“四议两公开”等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确保农村组织“有章理事”。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党组织+农户”等党组织作用发挥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村组织“有钱办事”。落实资金,加强贫困村委办公大楼、村民理事会议事室等场所建设,确保农村组织“有址议事”。

三是依托扶贫“产业项目”扶持,突出抓好党员队伍管理。以农村远教、农家书屋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和致富技能培训。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建立农村党员诚信评价机制,对党员道德品质、奖惩情况、征信状况、志愿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创业就业、评选表彰、选拔使用挂钩。

四是依托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党建示范点培育。依托扶贫资金,指导贫困村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要求,培育一批党员创业基地、培养一批党员致富先锋、打造一批先进村党支部。

5、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工作职责怎么定。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建扶贫工作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扎实开展“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活动,深入贫困村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不脱贫、不脱钩。认真落实《____瑶族自治县党建扶贫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促进驻村干部扶真贫、真扶贫。

二是驻村干部怎么干。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积极开展党建扶贫工作,要做到“五个一”:有一个工作思路、有一个党建扶贫三年规划、有一个工作台帐、有一本民情日记、有一个产业发展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年比一年干得更好。

三是扶贫资金怎么用。制定《____瑶族自治县“双到”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成立县“双到”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扶贫资金有效监督,坚决查处挤占、挪用、套取、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行为。

四是协调机制怎么建。各帮扶单位要落实干部长期驻村制度,指定1名党建扶贫联络员。要利用县扶贫开发研究孵化基地,做好交流和培训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扶贫工作联席会议,通报进度,研判问题,明晰思路。

五是工作效果怎么评。制定《____瑶族自治县党建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实行“干什么、考什么,一年一考评、三年一总评”,考评结果与定点帮扶部门的评先选优、评价领导工作实绩、年终领导干部考核、提拔使用干部相挂钩。

抓好党建扶贫工作,责任在领导,关键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务实苦干,努力开创党建扶贫工作新局面。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建扶贫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实绩考核和“四级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主业意识,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对党建扶贫工作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党建扶贫,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党建扶贫工作。通过编印简报、拍摄短片等形式,挖掘在党建扶贫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进一步营造重视党建扶贫、参与党建扶贫、支持党建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3、要加强督查监管。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要加强与各镇党委政府、县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党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要对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到位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报督查情况。对于整顿措施得力、效果好的,要及时帮助总结推广;对开展工作进展缓慢的,要加强指导,督促其加快工作进度。

4、要加强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和党建扶贫联系点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基层组织和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贫困地区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农村扶贫总结第7篇

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一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

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x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

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同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突出抓好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为扶贫村脱贫致富、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健全了村规民约,建立了三会一课等制度。为保证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从规范管理与民主理财角度出发,我镇引导各扶贫村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民主产生了村理财小组,成立了村监督委员会,产生了纪检委员与村报帐员,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招投标工作均通过组长、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阶段公布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了扶贫资金使用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其中高压,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x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

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

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

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二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xx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万亩。

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

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xx年改造186户,20xx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

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

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

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xx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的通知》和《xx省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的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开展中小学结对帮扶的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我校充分借鉴深圳沙溪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向沙溪小学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

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3、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结对帮扶的相关事宜。

4、负责督促、自查结对帮扶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其次,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09年12月6日至9日,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第三,沙溪小学给予我校以硬件援助。一年的结对帮扶活动中,沙溪小学向我校捐助电教平台2台,电脑7台,打印机2台,课桌100多套,黑板10块。有效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激发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双方同时再次商定:

1、支教学校的学生与受援学校的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

2、双方学生加强合作交流,交流方式如通过书信、网络等,以增进两

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3、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教师互访,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来提高我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第五,感受与启发:一是我们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二是受援学校的教师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三

201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关键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工作部署,提前谋划,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多措并举,有力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201X年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 按照 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 的工作思路,以 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 村村通 水泥路工程,解决了 行路难 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 通信难 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 看病难 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 上学难 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 用电难 。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 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 4%,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

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 坎 。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实施xx省 千校扶千校 行动计划的通知》和《xx省 千校扶千校 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市、县教育局相

关文件的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开展中小学 结对帮扶 的文件精神,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原则,我校充分借鉴深圳沙溪小学的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虚心向沙溪小学学习,同时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领导重视,规划有序。为了尽快缩小我校与城区学校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教育局 结对帮扶 工作的布置安排,在深圳松岗区沙溪小学的牵头带领下,两校行政领导召开了 结对帮扶工作会议 ,制定了相关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具体明确了工作职责:

1、每学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宣传 结对帮扶 工作的相关精神。

2、负责组织安排和抽派中层干部和教师到沙溪小学培训学习和安排布置沙溪小学老师到我校帮扶指导的相关事宜。

3、负责与沙溪小学建立对口联系,组织协调每学期 结对帮扶 的相关事宜。

4、负责督促、自查 结对帮扶 工作协议书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

其次,我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沙溪小学学习交流先进经验。201X年12月6日至9日,我校彭涛校长、黄章财主任、张志浩老师一行赴沙溪小学参观学习,他们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理念、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意识、热情的款待方式,无不给我们的代表留下深刻的印象!沙溪小学的骨干教师还认真听取并指导了张志浩老师如何用多媒体上数学课,他们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留给了我们前去学

习的老师,使前往学习的老师满载而归。而后,张老师在学校上了观摩课,受到本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促使我校的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上升。

三是处在困境中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渲染。四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五是受援学校得到的教学上和物质上的资助,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

总之,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支援学校为薄弱学校带来了诸多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为逐步改变我们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地努力。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四

201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 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 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 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 五项工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6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50个村民小组,723户3079人,贫困人口2354人,占总人口的7 6.4%。上述6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 201X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6个村为期

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17个单位进驻6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整村推进主要工作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 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0 8.5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1 1.3km通畅工程,解决了16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4万元实施了群观3组1km的通达工程;投入6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

1.01km,解决了3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7 5.3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4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10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1 1、14等4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140.2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1 5.5km,其中高压1.2km,新装电表253块,投入5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201X年,荆溪等6个扶贫村根据本村气候、土壤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了金银花基地、中药材基地、油茶基地各一个,规模均达100亩以上,为群众增收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

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1X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1470人,人均增收167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1X年我镇17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34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6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40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245人实施 两项制度 衔接,落实帮扶资金400元人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485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236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

       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五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根据6月18日贵州讲话精神,按照 精准扶贫 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县政协调研组扎实开展全县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牧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乡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供参考。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十二五 期间,截至201X年底,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9987万元,先后在全县12个乡镇68个村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金融扶贫等扶贫项目,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底的3394元增加到201X年底的6325元;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1X年底的1107元增加到201X年底的2315元;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5645户、25400人减少到201X年底的2995户、12859人。扶贫开发为全县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县经济总量较小、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 精准扶贫 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组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 五大难题 :

基础设施支撑不够背景下水电路困难,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灾致贫现象突出;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 七寸 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县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的高寒牧区、干旱浅脑山区和地质灾害严重地区,201X年建档立卡乡村贫困户共12个乡镇29个村,总户数5799户、28675人,分解到村的贫困户为1717户、7615人,贫困人口分别占贫困村总人口和全县贫困人口的2 6.56%和59.22%。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如下:

曲库乎乡城中村 的发展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在隆务镇调研时乡、村干部都反映,位于县城周边的隆务庄、加查么、霍尔加、铁吾、四合吉等村因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地基本征用完,群众增收缺乏后续产业支撑。同时,大部分村民已实现了 农转非 的转变,因而享受不了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如三江源助学补贴等,而四合吉社区享受不了任何农村扶贫项目。对此群众反映强烈,应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对 城中村 给予更多关注。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三、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四有 以及草原 四配套 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一是交通建设:

贫困村村级道路硬化或油化1条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人畜饮水:

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点农牧户饮用自来水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三是住房改善:

农村危房改造达到100%,有条件的贫困村有集中安置点1个以上,安置农牧户2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30%以上;有兜底户的贫困村兜底搬迁安置达到100%。四是农网改造:

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技术标准,切实推进 一户一表 升级改造,保障农牧区用电需求。

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县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

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 十三五 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 十三五 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牧、监察、财政、审计、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各乡政府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我县作为全国连片特困地区,目前仍有2 1.3%以上的农牧业人口属于贫困人口,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隆务河流域继续抓好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篇大文章,浅脑山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牧区在发展有机畜牧业上做文章。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 两线合一 。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按照 三三布局 ,将牧区三分之一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搬迁至各农牧业点小集镇,三分之一留居原草场,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县级领导、科级部门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应搬尽搬。

农村扶贫总结第8篇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

期间,全市扶贫开发围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坚持“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突破西山战略为标志、以凤县率先脱贫为示范,以此带动全市扶贫开发实现新突破”的总体思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发展环境,移民扶贫改善生存居住条件,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素质,产业扶贫实现群众持久脱贫,信贷扶贫解决发展资金以及社会扶贫和外资扶贫等途径,共实现了农村35万贫困人口脱贫,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从解决制约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共投入扶贫重点村和移民搬迁资金15.6亿元,累计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690个,超额完成了扶贫开发十年规划的615个重点村建设任务,开发建设的贫困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户户通电通水、村容整洁,农民收入增加的喜人景象。大力实施“三告别、三集中、三推进”和“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累计建成集中移民新村(点)260个,18140户7.8万人的住房难题得到解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变化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最大的亮点。特别是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200万美元的世行五期外资扶贫项目,开创了我市扶贫项目利用外资的新途径。

——创造了板块开发突破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大板块、全市抓、拔穷根、新机制,大力实施突破西山战略,累计完成各类投资8.85亿元,新栽经济林果15万亩,实施移民搬迁5070户22251人,新修道路243条917公里、桥梁53座,新建寄宿制学校53所,彻底消灭了复式教育,6.38万人实现脱贫,提前两年完成了五年规划的任务,实现了镇村道路、优质师资、农村养老全覆盖,西山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和谐的新阶段。突破西山成为我市改善农村民生的起点、统筹城乡发展的亮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农村扶贫板块开发突破发展的新路子。

——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重点实施了中小学校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广电通讯提升、农村社会保障等一大批社会事业项目。几年来,共改造乡镇卫生院41个,低压电网改造、安装有线电视和改厕改圈改灶1.6万户,维修建设农村中小学377所。农村贫困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两免一补”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贫困地区增收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持续脱贫的基础,以信贷扶贫为主渠道,开展了农村扶贫互助资金试点,重点支持农村贫困户、产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加工,扶持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贫困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奶畜、肉蛋、果品、粮食、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共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2亿元,扶持54.2万(次)贫困户和91个(次)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3.8万人和实用技术培训54万人次,贫困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输出就业增收能力增强。

——贫困群众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8亿元,用于改善贫困群众的民生状况,成为历史上投入力度最大,项目建设最多,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使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极大缓解,贫困人口数量年均减少6万人以上,自我发展能力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村整体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贫困群众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满足,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温饱问题总体解决,进入了脱贫致富的新阶段。

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中省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的艰辛努力,把握了扶贫开发的正确方向,做到了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社会参与、坚持群众主体、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要求。

二、规划的背景和依据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各级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率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扶贫开发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其中“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一项重要指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1〕10号文件)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思路目标、原则重点、政策要求,明确了扶贫开发的新定位,为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二是经过多年的扶持,我市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参与式扶贫、板块推进战略、到村到户瞄准机制等,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四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财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造了条件。特别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实施关中—天水发展规划,成为扶贫开发的新起点。

但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发展阶段转型和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市贫困地区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生活难、农村环境条件差,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更为增加,任务更为艰巨。一是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按1500元的新标准还有52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9%。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同时,相对贫困缓慢增加。二是贫困分布发生新变化,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突出。我市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目前,全市三大区域涉及12个县区和高新区共80多个乡镇、500多个低收入村,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70%以上,山区贫困人口占全市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些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始终是扶贫工作任务最艰巨的地方。三是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增多,返贫致贫因素更为复杂。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弱,贫困人口家底薄,很难抵御和应对市场、自然和人为的风险,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现象增加。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贫困人口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当前,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和全国、全省一样,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扶持对象上,过去主要是针对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依靠专项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实行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专项扶贫工作范围比较宽泛,随着“大扶贫”格局的形成,专项扶贫更要强调进村入户、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象范围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期间,全市扶贫开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深入持续推进突破西山战略,紧紧围绕“到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天经济区发展战略机遇,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主线,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贫困户安居工程、十万贫困户增收工程、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外资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六大扶贫工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深入持续突破西山,带动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三大区域板块扶贫开发,努力提高全市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农村公共设施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通过贫困群众的自身努力,加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低保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制度,把加快发展作为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低收入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连片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按照全市三大区域、十三个重点板块扶贫开发的战略布局,突出重点,在资金、人力、物资上,向重点区域倾斜。

四是坚持瞄准贫困,到村到户的原则。始终坚持把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坚持项目到村到户、举措到户到人,实施分类帮扶,努力提高专项扶贫工作水平。

五是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原则。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以集中连片低收入村整村推进为平台,强化县一级扶贫责任,聚合各方面支农项目资金,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六是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的原则。始终坚持依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加大国家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共同努力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三)对象范围

根据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和我市实际,期间,我市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确定为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52万,占全市农村总人口19%。工作范围涉及全市12个县区和高新区,工作重点是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三大区域的十三个重点板块,分别是:太白县西部秦岭高寒山区,凤县秦岭深山区,渭滨区后山区,金台区六川河地区,麟游县西部丘陵山区,陇县关山山区,千阳县北部深山区,陈仓区西部山区,凤翔县北部沿山旱腰带,岐山县北山旱腰带,扶风县北部乔山旱塬区,眉县秦岭沿山区,高新区秦岭台塬区。

(四)主要目标

到末,全市贫困现象得到极大缓解,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减半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基本脱贫。

四、重点建设项目

期间,我市扶贫开发以低收入村为平台,以贫困户为对象,启动实施“六大扶贫工程”,即: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扶持500个低收入村,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户安居工程,移民搬迁4万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生存环境;十万贫困户增收工程,建立完善260个低收入村互助基金,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技能转移培训2万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外资扶贫工程,开展60个村的社区主导发展项目,拓宽扶贫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实施社会扶贫工程,通过“百企百村扶助行动”市县企业帮扶500个低收入村人均增收1000元,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项目计划总投入33.5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36亿元,使500个低收入村、10万贫困户、52万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一)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程

以低收入村建设为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捆绑涉农到村项目,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贫困村水、电、路、田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村民自主管理机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初步建成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计划实施500个低收入村的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13.7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补助3.26亿元,群众自筹资金4.87亿元,整合部门资金4亿元,社会帮扶等其他资金1.6亿元。

按照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两大扶贫编制全市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对生存居住环境恶劣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以及居住危陋房屋急需改造的贫困群众,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的原则,做到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在补助贫困户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迁入地基础设施,完成1万户4.5万人的扶贫搬迁,高标准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的贫困地区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生存环境。项目总投资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建房补助投入2.24亿元),其中房屋建设投资6.4亿元,村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投资1.8亿元。重点项目:

1.贫困人口搬迁工程:继续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低收入村贫困群众,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中心村镇建设,共实施2万人整体搬迁,全面改善低收入群众生存环境。期间,项目总投资4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建房补助投入1.12亿元),其中房屋建设投资3亿元,村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投资0.91亿元。

2.“三无户”安全住房工程建设项目:期间,完成全市农村贫困地区5950户25500人的“三无户”(无依靠力量、无可靠收入、无安全住房)安全住房工程建设项目,平均每户建房面积50平方米左右,单户投资3.5万元左右,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其中市财政每户补助1万元,期间共投入财政补助资金5950万元,同时整合规划、残联、发改、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建设项目资金,彻底解决全市农村贫困地区“三无户”安全住房问题。

(三)十万贫困户增收工程

以产业化扶贫为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促进增收的原则,按照产业项目支撑、信贷资金支持、基地龙头带动、配套服务跟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十万贫困户增收工程,积极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切实抓好畜、果、粮、菜、药等农业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发展一批特色鲜明、文化传统深厚、生产工艺独特的食品、手工、美术等小型加工业;做好以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10.0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0.96亿元,贴息贷款9亿元。重点项目:

1.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吸纳群众投资入股,通过互助资金协会运作,村民自主管理使用,建立起支持村民发展产业的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期间要以巩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扩大资金规模为重点,在规范提高现有15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再启动1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项目,使全市互助资金项目村累计达到260个以上。互助资金项目每年计划实施20个以上项目村,按每个项目村投入25万元的标准,总投资0.39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0.31亿元。

2.信贷扶贫项目:针对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和特点,积极用于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项目。小额到户贷款每年投入到户贴息资金400万元,吸纳银行贷款0.8亿元,扶持3000户贫困群众发展生产。项目贷款扶贫贴息每年投入项目贴息资金300万元,对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能人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进行重点培育扶持,覆盖和带动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20万人。信贷扶贫项目总投入9.35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0.35亿元,吸引金融部门信贷资金9亿元。

3.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项目: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结合开展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对识别确定的贫困对象,以财政扶贫资金生产补贴和解决产业启动资金的形式,支持贫困户通过建棚、建园、建圈以及购买种苗(畜)和大型机具购置等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五年计划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元,每年600万元。

(四)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

通过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大科技项目投入等手段,增强贫困户创业就业能力,提高科技素质,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提供技术支撑。重点项目:

1.“雨露计划”培训: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主,每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完成4000人培训任务,转移输出就业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贫困家庭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每年安排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培训1000名科技扶贫示范带头人和10万贫困家庭青壮年农民,努力使每县形成2—3个主导产业,每乡形成2—3个拳头产品,每村有1—2个致富项目,每户有1—2项增收门路。期间,共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500万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

3.农村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从今年起每年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800人左右。期间累计资助4000人左右,应届本科生4年共资助12000元,第一年5000元,第二年3000元,后两年各2000元;应届大专生3年共资助6000元,第一年3000元,第二年2000元,第三年1000元。

(五)外资扶贫工程(世行五期扶贫工程)

加强国际扶贫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外资扶贫新领域,努力争取国际力量对我市的扶贫投入,学习国外先进的扶贫理念和项目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和提高全市扶贫开发水平。按照社区主导型发展的方式,坚持项目社区和农户支配项目资源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原则,着力于培养社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期间,我市外资扶贫项目主要是完成陈仓区西山和陇县60个贫困村可持续发展项目,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包括贷款项目9000万元,国际捐赠和财政配套1000万元。

(六)社会扶贫工程

以“五百扶贫行动”为抓手,大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创造条件,认真组织实施,提供配套服务,着力打造扶贫开发公共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期间,在继续搞好3个中央部委定点扶贫、72个省级部门单位“两联一包”、100个市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和405个企业帮扶425个低收入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吸收社会力量,拓展社会扶贫领域,加强社会扶贫力度,期间,共为贫困村争取各类投资1亿元以上,努力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期间,社会扶贫工程总投资1.1亿元。

1.中央部委定点扶贫:继续搞好3个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联络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在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扶贫工作,完成各项定点扶贫任务期间,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2.省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联一包”扶贫:坚持“领导带头、部门包抓、定点帮扶、社会参与”的思路,继续衔接、联络做好72个省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我市开展联县联乡包村定点扶贫工作,努力提高扶贫水平和扶贫开发效果。期间,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

3.市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积极组织、动员市级部门单位开展包村扶贫活动,组织协调全市112个市级部门单位结对帮扶116个贫困村。继续开展百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西山挂职驻村扶贫活动,包扶单位积极扶持贫困村产业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期间,接入帮扶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

4.百企百村扶助行动:按照“分级管理、县为主体、部门牵头、企业参与”的思路,大力实施“百企百村扶助行动”,全市安排405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市场等方式,结对帮扶425个低收入村,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500万元,三年内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增收1000元。

同时,积极搭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平台,探索建立社会扶贫基金,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参与扶贫开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我市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在项目和资金上主要以中省投入拉动为主。我们要抢抓关天经济区规划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省逐年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历史机遇,坚持项目引领,积极调研认证,精心包装一批扶贫民生项目,重点围绕秦岭山区、关山山区、乔山地区三大区域争取项目资金,为扶贫开发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二)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支农资金总量的20%,保证扶贫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中省对扶贫重点县的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重点要用于扶贫开发。严格扶贫资金投向、用途、范围、立项及审批程序,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应。

(三)搞好扶贫项目资金资源整合。要紧密结合我市扶贫开发的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巩固扶贫成果,提升扶贫水平。要把资源整合作为提升扶贫开发成效的重要举措,在搞好专项扶贫的同时,注重发挥行业部门的作用,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和以工代赈部门的专项扶贫资金,重点向扶贫重点村贫困户倾斜,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等项目时,要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优先考虑贫困地区,特别是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安排上,要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倾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四)认真落实优惠税收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对企业用于公益事业扶贫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12%以内的部分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在重点贫困村兴办中小企业的,享受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税收政策;从事农、林、牧、渔项目所得,依法减免企业所得税。要积极探索贷款担保、农业保险等与产业发展密切有关的保障措施,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