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监控室年度总结

监控室年度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0:12

监控室年度总结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1篇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院医疗质量,针对部队医院特点,结合我院工作实际,2009年度医院坚持姓“警”为“兵” 的服务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年度医疗工作指示,积极修改制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并制定详细的执行方案,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措施,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达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实现了外树品牌、内树形象的双丰收。现将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完善组织明确职责

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任务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本年度初医院经过多方调研,进一步完善了适合我院发展需要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了各级质控组织的作用。

1.1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首长、医务处和临床医技科室专家组成,在院首长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管理作用:(1)在院首长领导下,对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2)质量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修订和完善医院质量监督检查标准,并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提高;(3)检查和指导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4)开展医务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对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实行岗前培训、质量管理教育;(5)定期对医疗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及时向院领导及有关部门反馈,提出提高医疗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提出修订和完善管理规定的意见;(6)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遇由特殊情况随时召开,研究问题、总结工作;(7)设立质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执行委员会议定事项,承办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

1.2明确机关职能部门职责根据业务分工,由机关职能部门医务处主抓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作用:(1)履行对科室质量管理督促、检查任务,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及日常检查工作计划;(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并根据《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进行考评;(3)负责制定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质量讲评,开展专项质量管理活动。

1.3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并充分发挥作用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医疗工作环节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每个科室都建设成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基层质量体系。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科主任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抓职责落实:(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2)检查本科室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3)依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在奖金二次分配中落实,以示督促;(4)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5)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6)按月进行医疗质量科室自查,并上报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分析报告。

2完善制度

根据卫生部及军队、武警部队医院相关制度及质量服务管理工作制度等相关规定,按照科室提议、医务处起草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的程序进行医院医疗管理工作制度的修订完善,如:完善修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制度》、《交接班管理制度》、《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化诊疗制度》以及医院医疗工作相关工作制度。

3组织学习

年初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制订了院内学习计划,通过外聘专家等形式组织医疗制度专项学习,学习形式以全院大课教育与科室内部学习为主,内容包括制度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质控标准学习,医疗规范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典型案例分析等。

4检查督促

检查督促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年度检查方式主要采取科级监控、院级监控、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四种形式,同时对各级监控制定了详细的监控计划,并加强组织实施。

4.1科级监督 科级监控主要根据任务特点分为每月监控及每周监控两种模式。

4.1.1每周监控即科内的常态检查,每周进行一次,由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检查,并完成科室医疗质量自查记录,主要是对单位的质量目标及岗位责任人进行管理、控制,每周针对科室内部情况实施自我考评并如实记录考评结果,重点检查:关键环节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有创诊疗操作、医疗文书完成等;重要岗位如临床值班、三级医师查房等。

4.1.2每月监控即定点监控,每月进行1次,由各科室自我进行检查监控,结合上海市质量管理相关要求,进行科室医疗质量自查并按月上报《医疗质量科室自查表》。

4.2院级监控院级监控主要根据任务特点分为每月监控及每周监控两种模式。

4.2.1每月监控每月1次,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监控。监控目标主要为病案质量、各种统计指标、医疗保险管理、院内感染、传染病报告、健康教育等;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等进行抽查;对单病种质量及医疗缺陷进行监控;不定期对重点问题进行督查;按月统计科室运行质量指标,如:床位周转率、床位使用率等。并结合临床、辅诊科室责任制考评办法具体落实。

4.2.2每季监控每季度进行1次,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考核与综合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并对科级监控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门诊病历及已归档病案进行检查评级。

4.3环节监控以医务处值班检查和科室日常检查为手段,完成医疗环节监控。

4.4终末监控以每个病人诊疗活动完毕的科室医疗质量总评以及归档病历的终末质量检查手段落实。本年度进一步加强了终末质量管理力度,在原来返聘的两位老专家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外聘医学院退休教授参与终末质量检查,确保终末质量。

5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养成对提升医师的诊疗水平、提升医疗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近年来编制调整后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的现状,医院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加强医师良好医疗习惯的培养。

5.1加强沟通技巧培养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下,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尤为重要,有效沟通可使医患双方获益,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医患间良好和谐的合作氛围,减少医疗工作中的差错和纠纷。医院年度针对医院年轻医师较多等客观情况通过外请专家、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沟通技巧的培养。

5.2组织病历书写评比病历书写是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为加强全体临床医师对规范书写病历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组织了多次全院的病历书写评比活动,方式主要为采取住院医师书写大病历、主治医师书写首次病程录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历质量水平。

5.3制定手写病历制度自应用“军字一号”系统以来,电子病历相比过去的手写病历,快捷方便等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病历复制、粘贴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医师病历书写能力的提高以及临床思维的形成,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发生,医院在加强电子病历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低年资医师的手写病历制度,作为低年资医师年度考核指标汇总记录,以督促年轻医师提升病历书写水平。

5.4强化科内讲评制度年度各科室均制定了科内讲评制度,每月对重点医院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进行讲评,结合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医院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同时对科内讲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指导意见,督促整改,努力提升。

5.5落实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师查房是疾病诊疗活动中极其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而三级医师查房又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年轻医师帮带、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医院结合目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中存在的不足,修订了医院三级医师查房规范并督促落实,以三级查房为重点,规范医疗习惯养成。

6小结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2篇

一、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资料以及基础监督监测且有一定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资料确定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包括:(1)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档案室组织实施。(2)将业务档案分为中心、科两级。对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大量疾病防治、监测资料,可分为中心级档案和科级档案两个层次。中心档案:凡划归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立卷,定期交中心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科室档案:凡划归科级管理档案,由各科室收集整理立卷,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利用。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范围的确定

1.中心档案范围:(1)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如有关证书、研究报告等。(2)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分析等。(3)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4)重大事故、重大疫情、暴发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5)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6)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7)中、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科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于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这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科级档案保管。科级业务档案可有以下几方面:(1)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2)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3)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4)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

三、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管理途径

业务档案不仅反映本单位业务工作全貌和工作水平,为疾疾预防控制工作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由于业务档案范围明确,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滞留在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资料上做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析报告,促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连续性很强。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预报,制定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对比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预防医学研究更需要比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做出针对性的统计分析。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业务档案分级管理有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

1.建立管理网络是通过中心、科室的管理而实现的。由主管中心主任牵头、各科长参加的全中心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中心业务档案外,还要指导科级业务档案管理,以保证业务档案的完整性,提高信息利用价值。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3篇

1.1人员技术要求仪器操作人员要熟悉仪器设备结构和原理,能熟练操作运用,对于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要及时组织人员培训,保证人员配备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并且持证上岗。

1.2管理维护要求各类仪器操作规程齐备,定期维护,按要求完成仪器期间核查,按周期检定或校准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常用的玻璃器皿(如滴定管、量筒、移液管)要经有关部门检定合格,也可自行校对。

1.3使用率要求保证使用的各类仪器整体状态良好,功能齐全完好,保证仪器设备每年的使用率在6次以上。

2水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分析用水的质量控制

1)样品检测之前需要对分析用水进行检测,并满足以下要求:精密分析用水的电导率(25℃)应小于等于1.0μs/cm。一般分析工作用纯水的电导率(25℃)应小于等于5.0μs/cm。2)特殊要求的分析用水(无氨水、无酚水、无亚硝酸盐氮水、无还原物质水等),应按规定方法配制。

3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的水质分析质量控制

3.1样品采集、保存、处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现场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为确保样品具有可行性、代表行、完整性、准确性,全面准确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情况。在采样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187-1996)和《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的要求进行,包括采样设备、样品采集、如何添加保护剂等,对每批样品统一编号,按要求填好采样单,包括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气温、水温、采送样人等等。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措施:①全过程空白试验:每批样品,按所取样品总数的10%(不少于1个)进行全过程空白采样;②现场平行样:每批样品,按所取样品总数的10%(不少于1个)进行现场平行样的采集。其方法是将实验室用纯水在采样现场装入采样瓶中,与样品相同地加入保存剂,并同时运输到实验室,与样品同时进行全过程的分析。测得结果与实验室的空白值比较,应该符合空白值测得的要求。全过程空白试验、现场平行样测定值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应符合《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的要求,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根据结果数量级的不同允许值不同,见表1。表2是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营口分中心2014年1月份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情况。

3.2标准曲线的制作与核查标准曲线是描述水样里某种物质的浓度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所对应的某种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对于分光光度项目的标准曲线每月要求做一条,每条曲线在线性范围内至少选取6个浓度点进行测定,曲线除零点以外的最低浓度点和最高浓度点不允许舍弃,一般要求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原子吸收石墨炉法相关系数要求r≥0.995,离子色谱法相关系数要求r≥0.998),才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3.3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质控工作贯穿整个监测过程,主要质控措施包括室内的空白试验、室内平行样试验、加标回收率试验、盲样考核、比对试验等。按照要求每批样品每个参数都有质控措施覆盖,根据不同断面的水质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质控措施,每个参数的质控措施与样品总数的比达到10%以上。1)室内空白、平行样试验:容量法100%做室内平行样和室内空白试验;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等10%做室内平行样和100%做室内空白试验,相对偏差的控制范围根据结果数量级的不同允许值不同,见表1。2)加标回收率试验:按照所测参数总数的10%进行控制。测定值的精密度(相对偏差)和准确度允许偏差都要符合《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的要求。3)盲样考核:盲样考核是水质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保证,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安排监测人员进行水样和盲样同时做,若盲样检测的结果经质控人员核对无误则表明同批水样的数据的质量是可信的,见表4。4)比对试验:比对试验有同一个实验室内部的人员比对(检测人员间的比对和同一人用不同方法比对),有实验室间的比对。

4结语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4篇

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因此黄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站测试项目一般有常规5参数及氨氮、TOC共7项,而常规实验室监测项目有30多项。目前采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为单因子评价法,即采用污染最重的监测项目类别作为监测断面的水质类别,这样常会导致二者评价结果的不同。相对来讲,参评项目较多的常规实验室监测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黄河干流典型污染物主要为氨氮、COD等,所以在污染较重的情况下,其水质类别主要由氨氮、COD决定,故这个时期自动监测和实验室监测的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而在水质污染较轻的情况下,决定水质类别的项目不定,因自动监测项目较少,故导致二者水质评价结果的不一致。因此,目前自动监测的数据不能完全用于水质评价,只能作为水质评价的参考。一方面因自动监测受检测仪器的限制,检测参数少,不可能包含水质评价的所有参数,而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质;另一方面因自动监测采样点位单一、实验室监测采样点位多,故前者的空间代表性较后者差,二者的评价结果存在差距。

在水污染预警预报中的应用

水质自动监测可提供水体中各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值,监测数值具有连续性,因而可及时捕捉到突发性污染事故,对水质污染做出预警预报。2003年,黄河干流潼关自动站的监测数据显示,5月2~8日,氨氮、总有机碳(TOC)浓度呈逐日上升趋势,溶解氧(DO)浓度呈下降趋势,且7、8两日的监测结果有一明显的突变(见图1),氨氮从7日的9.61mg/L上升到8日的16.80mg/L,溶解氧从7日的4.34mg/L突降到8日的2.30mg/L。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迅速启动了“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程序”,潼关和花园口自动监测站全线进入应急状态,实时监测水质的变化,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紧急调查处理快速反应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10月底,黄委启动了第七次引黄济津调水工作,位山闸开始向天津供水。花园口自动监测站实时有效地监视了水质的变化。12月14日花园口断面水质达到劣V类,水质明显恶化(见图2),自动监测站及时发出警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立即派出调查组,出动了移动实验室到各排污支流和入河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排查,并加密了重点水调断面实验室固定监测,查清了污染的原因。在黄河来水严重偏枯的情况下,一些不法企业大量排污,使黄河干流龙门以下河段入河排污总量严重超出河流的承载能力,在引水水质不能保证用水安全的情况下,及时中止了调水。由此可见自动站在第七次引黄济津水质预警预报方面发挥了人工监测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排污口污染物总量控制方面的应用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环保局在各大型企业排污口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设施,实时监测废污水的流量和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以计算日排放总量。在等时间间隔方式下,可以将仪器分析周期的监测频率设置为1h,以时间段内(日、周、月)监测的COD或氨氮的平均浓度结合流量计算出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为排放总量,kg;C为监测浓度,mg/L;Q为污水排放量,t;n为一定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对于排污口废污水的监测,监测仪的监测结果与实验室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客观反映排污口水质的变化情况。结合流量计监测COD、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对于污染物的总量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为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监测,各排污单位必须配备污水流量计、等比例自动采样器和具有总量控制参数的在线自动监测仪器,以保证自动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使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更加准确。

结语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5篇

关键词: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cc1100; TP-1.1A

中图分类号:T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02-01

1、引 言

近年来,天然气泄漏事件层出不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身伤害,普通天然气浓度监测装置因廉价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天然气浓度监测系统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只能实现天然气浓度的监测,不能在出现险情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室内天然气浓度。(2)当家中室内无人时,极易造成火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天然气浓度监测系统。

2、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硬件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无线射频通信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模块由msp430f149单片机、TP-1.1A甲烷气体传感器组成。线控制模块主要由msp 430f149单片机、电磁阀执行机构、排气扇和显示界面组成,收集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发出控制电磁阀和排气扇指令,将当前室内天然气浓度通过显示界面显示,并通过CAN总线与小区监控室相连。无线射频通信模块是基于cc1100的无线射频收发器,主要用于数据的传送。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所示。

2.2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组成

2.2.1 甲烷气体传感器TP-1.1A

TP-1.1A是采用纳米级SnO2进行合理的半导体掺杂,以微珠结构制成的非加热、低功耗、对甲烷高度灵敏的可燃气体传感器。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在不同浓度的甲烷气体环境中,其传感器电阻阻值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测量TP-1.1A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间接测得空气中甲烷气体浓度。

2.2.2 msp430f149微处理器

MSP430f149微处理器属于MSP430 1XX系列,采用的是“冯・诺依曼”结构,ROM和RAM在同一地址空间,使用同一数据总线。它属于J6位结构的CPU,采用了精简、高透明、高效率的正交设计,包括一个16位的算术逻辑单元(ALU)、16个寄存器和一个指令控制单元。并且内部集成了定时器、比较器、FLASH、中断、USART、ADC等资源,功能非常强大。

3、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数据采集在这里使用定时器TO定时,每隔1毫秒实现对TP-1.1A上的电压值采集一次,在msp430f149数据存储区中开辟十个数据存储单元,将采集的电压值转换为天然气浓度值后保存。对采集的TP-1.1A上电压值采用均值滤波,减小系统误差。数据发送是通过定时器Tl定时,每隔10毫秒数据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外部中断O判断有无数据传送,这样控制系统微处理器不必一直扫描cc1100状态,从而提高了cpu效率。控制系统微处理器rasp430f149通过分析采集的甲烷浓度值,控制电路(电磁阀、声光报警电路、排气扇),控制LCD显示,通过定时器定时,每隔100毫秒将接收的甲烷浓度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递至小区总监控室。数据采集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软件流程图如图所示。

4、结 语

采用上述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开发的室内天然气浓度监测及报警系统克服了传统的天然气监测系统的不足,在出现险情时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关闭天然气阀门,降低室内天然气浓度,同时通过CAN总线与总监控室相连,当用户家中,无人时也能做到实时监控。本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适合在大中小城市推广。

参考文献:

[1]秦龙主编MSP430单片机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6篇

一、基本目标和任务

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加强防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全面提升廉政建设水平,增强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意识,遏制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自去年9月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动员会以来,我委按照市、县要求,从“查、防、控、评”四个关键环节入手,共排查风险点68个,其中A级风险点3个,B级风险点5个,C级风险点60个。并汇编成册,完善了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因风险点随着岗位的变动和分工的调整,是动态的,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风险点的排查工作,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权力运行流程图,从现在开始到11月底完成。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召开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适时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三个方面广泛宣传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通过进一步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清除部分人员认为“官不大”“无权力”,不存在风险等错误认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风险,个个参与防范”的良好氛围。风险防控工作不仅8小时以内要防,8小时以外同样要防。

2、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风险排查阶段,从现在起到5月底之前完成。

(1)此阶段工作重点是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三类风险,界定风险等级。这项工作前期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各单位、各科室和职工依据铜经信发〔2011〕44号文件精神要求,在进一步确认职权,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将职权目录及运行流程图经本委领导小组审核后予以公示公开。

(2)排查风险点要突出“三个层面”。一是个人风险排查,二是岗位风险排查,三是单位风险排查。各单位各科室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对照铜经信发〔2011〕44号文件精神要求,再行认真排查,做到“不错、不漏”,“有多少、找多少”

(3)准确评估风险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原则上分三级,即A级、B级、C级。A级廉政风险的确定主要是指可能出现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风险点;B级廉政风险是指可能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相关风险点;C级廉政风险是指可能被通报批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相关风险点。各单位、各科室和党员干部对照风险等级,全面、科学确定风险等级,既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又要切忌避高就低,避实就虚。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评审委员会将逐一评审,对于评审未通过的风险点,限期重新排查,重新评审。并通过一定形式公示,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第二阶段为强化防控阶段,到7月底前完成。

(1)此阶段工作主要是巩固成果,完善和修正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规范化权力运行。即在第一阶段认真梳理岗位职权和业务工作规范流程的基础上,对岗位职能设置中存在的流程不科学,衔接不紧密,职责不明确,分管不到位等缺陷和漏洞,按照“程序法定,流程简便”的要求,进一步进行合理调整,完善和明确工作程序,特别是要解决不到位,不准确等问题。

(2)重点解决“一把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三重一大”上下功夫。确保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阶段为建章立制阶段,到8月底之前完成。

在全面清查廉政风险点、完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措施落实的有效监控,严格检查考核,提升制度执行力。

(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下管一级、上究一级的责任追究原则进行管理和考核。

(2)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举报电话等形式,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监控,发现存在或可能发生廉政风险时,及时向部门或岗位个人发出预警信号,运用督导、纠错、诫勉谈话等方式处置,化解廉政风险,避免演变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3)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建立岗位廉政风险月查制,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防控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及时指出,责令整改;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科室、单位,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其它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监管考核机制,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科室互查、单位检查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监管考核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监管考核工作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合进行,也可组织专门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科室、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廉政风险防控成效显著的科室、单位、个人予以表彰,对失察失管失教或违规违纪者给予责任追究或纪律处理。

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11月底之前)

对全委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及运行的质量、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回头看”工作,查找不足,整改提高。

(1)评估内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评估内容包括:组织领导、风险查找、措施防控、优化推进及取得成效等内容。

(2)评估办法。统一制定评估办法,在各科室、单位及个人自评的基础上,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领导岗位、中层岗位、重要岗位“三个层次”进行评估,评估工作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考核一并进行,评估结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

(3)优化循环推进。各科室、单位对存在的风险点,要优化防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效能,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要及时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循环。

(4)总结提高。委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资料,整理台帐,形成总结报告。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立健全反腐败惩防体系、推进源头治理的高度,认识到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与部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科室、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委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阶段任务,认真落实所属工作人员的责任,精心安排,组织实施。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7篇

【关键词】 监控系统;精神科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管理病房,已成为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它改变了过去在管理上的护理人员少,监护不到位,护理技术操作不标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医疗纠纷无从考证的问题,实现了在管理、质量、效率上质的变化。我院自2006年10月使用自行组装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来,以监控岗位为重点,严格落实监控人员岗位职责,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电子眼”的作用,对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使护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快捷、简明,减少了护理操作的误差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和工作效率。

1 监控系统的设置

1.1 全院各科室病房的监控的设置 计算机监控系统依结构可分为:摄像、传输、控制和显示记录四部分。摄像部分是在每一间病室安装摄像头,它的任务是对监控区域进行摄像,并把摄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输部分在把摄像机发出的电信号传送到控制室,显示与记录部分把现场传来的电信号转换成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并同时把图像用硬盘录像机保存下来。显示器采用多画面监视可以1、4、9、12个画面进行分屏,也可同时显示16个画面影像或以全屏显示某一画面1~16。

1.2 职能部门的监控设置 总监控室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各个临床病房的大厅及走廊均设有总的监控录像。护理部是总监控系统的主要检查职能部门。在全院各临床病房的大厅门口均设置有半球摄像机,安装于室内吊顶,外形美观,摄像机隐藏在一体化的半球罩后,不易察觉。夜间值班护士长,通过总监控的画面,对全院各病房的大厅及走廊内病人的活动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异常可遥控云台、镜头到合适位置进一步进行察看,也可随时调整云台角度、镜头变倍、聚焦等步骤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可立即电话通知此病房,加强了护理质量的动态管理,此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2 监控系统管理实施方法:我院采取了三级监控系统管理方法

2.1 岗位监控人员的管理 监控岗位作为病房的重点岗位,在每日交接班时,由主班派岗确定监控岗位人员,每隔1h两人换岗1次,确保24h有专人盯监控,并且认真填写监控记录单。监控人员在工作中一旦发现病房内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或发生病人之间的争吵、打架,立即通知在走廊内巡视的护士,巡视护士马上进入病室处理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2.2 护士长对监控系统的管理 护士长每日不定时地进行查岗,以保证监控岗位人员监管到位。每周2~3次对夜班病人的睡眠情况、夜间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约束病人的情况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情况,进行监控录像的回放,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每月按时召开监控录像回放的点评会,使全科护理人员通过监控系统视频的直观教育,改进既往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强化责任心,规范各项护理操作。

2.3 护理部对监控系统的管理 作为职能科室,利用监控录像手段随时组织召开护理缺陷分析会,并提出防范措施。护理部对总监控室的录像及各科室的分监控录像,定时进行回放、察看,发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录像及抢救、治疗非常规范的录像均进行拷贝,每3个月召开一次全院主班、护士长大会,观看录像的回放,进行讨论、分析,并对存在的普遍缺陷进行全院点评。以病人为中心,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解决实际存在问题,避免类似缺陷的再度发生,从而达到监控系统实际作用。

3 结论

(1)通过在精神科病房使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大大提高了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系数,使各项意外事件的发生均明显降低如:坠床摔伤、冲动伤人等。我科2008-2009年的2年间,病人发生伤人行为及欲坠床的可能而被监控岗位护士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和制止的为21起,有效地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2)监控系统的应用,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使各项护理操作流程落实到位,保证了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持续发展。(3)监控系统的运行不仅使各项规章制度有章可循,还可使护理操作细节通过视频一览无遗。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通过现场录像回放进行举证,给司法部门提供有力的证据,以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4 体会

4.1 利用监控系统加强精神科病房的管理,严格落实监控人员岗位职责 监控岗位作为洞察病人一切活动的重要岗位,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细化的管理体系,护理人员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仅做到人在岗位,更要做到心在岗位。护士长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法,根据监控录像,对护理人员在治疗操作、病人管理、护理观察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使护士形成良性的按章操作、规范操作行为的意识,确保各项护理工作正常运行。

4.2 病房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疗护理安全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监控系统,各病房的护理人员对所管辖的病人进行持续、主动、系统地观察,及时排查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隐患,随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护理干预,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的防范了意外事件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为精神病人创造安全、高效的住院环境。

4.3 健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信息化是21世纪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精神科医院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全程监控,观察他们在治疗、服药、就餐、睡眠、活动的情况,使护理人员从原始的护理、管理方法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病人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活动上,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

4.4 节约人力,增强团结,提高应变能力 精神科病房长期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由于护理人员少,不能满足基本工作需要。少数护理人员在人员少、工作量增加时,只忙于具体的技术操作而放松了对重点精神病人的监护,给病人造成不安全的隐患,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发生护理差错和意外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控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护理服务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同时,加强了班组成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提高了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例如2009年5月某日晚,在凌晨4点钟时,值班的有两位护士,一位看监控,一位巡视病房。此时,普通病室的一位病人趁巡回护士巡视到另一间病室时,迅速跑到重点病室,掐住一位正在熟睡的老年卧床病人,监控岗位护士发现后,迅速通知了巡视的护士,并与巡视护士配合,立即制止了此病人在病态支配下出现的冲动伤人行为,有效地杜绝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4.5 规范了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 监控录像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看到了日常护理缺陷的习惯动作与不良行为方式。随时提醒自己要严格执行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注意言行和举止,加强责任心,尽量满足病人被尊重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增强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法律角度去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保证病人安全。

4.6 为司法部门提供有力的证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医疗事故责任举证倒置的实施,使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死亡后,有权随时复印病案;当出现医疗纠纷时,有权要求司法部门对病例即时进行封存。这样,医护人员就没有了在病人死亡后6h内补记抢救医嘱,书写病程,护理记录及病情交班报告本的时间。例如,2009年11月某日,某病房的一位男性病人在大厅吃过早餐后休息、活动,期间他站立、活动了数次,15min后此病人再次起身,在走向洗手池时,护士发现他面色异常,即上前询问、搀扶,病人随即突然倒地昏迷,护士与医生立即进行抢救,但无回天之力,病人死亡,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赶到后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实,立即要求封存病例,并毫无根据地说病人是吃早餐时噎死的,并在科室大哭大闹,不管我们如何解释,家属就是听不进去,最后科室调出了当时病人吃饭、活动、起身、倒地、抢救的录像,让家属观看,家属才认可病人是死于急性心梗。由此可见,监控系统结果及时反馈内容是何等的重要。

监控室年度总结第8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消毒 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2

消毒监测结果是判定消毒质量与感染因素的重要依据。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平阴县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与感染危险因素,促进消毒质量的提高,为预防性消毒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对2000--2009年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2000--2009年对平阴县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与消毒效果监测。

1.2 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菌落总数及溶血性链球菌;医务人员手部菌落总数及致病菌;物体表面(治疗台、门把手、病历夹、水龙头及电话等)菌落总数及致病菌;使用中消毒剂菌落总数及致病菌;紫外线辐照强度;无菌检验。

1.3 检测方法

1.3.1 设计调查表格,深入现场查看、询问并规范采样。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用涂抹法采样,细菌总数≤10cfu/cm2,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室内空气采用沉降法采样,以细菌总数≤5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使用中消毒剂以细菌总数≤100cfu/cm2,且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距紫外线灯管中央1m处辐照值≥70um/cm2为合格;

1.3.2 无菌检验以GB15981、GB15982、《消毒技术规范》为标准。

2 结果

2.1 消毒设施与工作情况

2000年调查213个基层医疗机构,各种医疗活动在同一室内进行,部分与起居室共用一室;只有17个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23个无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剂品种单一,常为酒精、新洁而灭等。2001-2009年对上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整合;统一规划、设置,进行了标准化配置。调查的157个基层医疗机构均实现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药房、消毒供应室分开,制订了消毒隔离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消毒工作;安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灯208支,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160套,配备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45个,小型压力锅24个。150个基层医疗机构安装了流动水洗手设备。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均为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使用2%戊二醛、3%过氧化氢、5%“84”消毒液、0.5%碘伏等中效消毒剂和高效消毒剂,保证了消毒产品的质量。

2.2 监测情况

2000-2009年室内空气菌落总数、灭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菌落总数、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医护人员手菌落总数、紫外线消毒灯辐照强度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0.16%、90.63%、86.36%、81.05%、78.20%、83.44%。其中,2000-2005年合计检测样品2478份,合格1799份,合格率为72.60%;2006-2009年合计检测样品3189份,合格2882份,合格率为90.37%。各年的监测情况见表1

3 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平阴县2000--2009年基层医疗机构各种样品检测合格率为70.16%-90.63%,提示消毒质量还不稳定。

(2)基层医疗机构条件差,消毒设备单一、老化,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专(兼)职工作人员技术落后,这是消毒检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1)个别基层医疗机构法人对消毒工作不重视,知识老化,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存在理解方面的差异;供应室内未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

2)部分医务人员消毒隔离观念薄弱,未认真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例如:无菌包过期失效;棉签放置地方潮湿,存放时间长,致使棉签发霉;酒精使用后未及时加盖造成浓度降低和污染;未及时更换消毒容器和消毒剂;部分医务人员未认识洗手的重要性;紫外线消毒灯使用时间累计超过1000小时,灯管表面灰尘多。

3)调查显示空气菌落总数的合格率最低。是否与采样时间、方法,实验室检测时环境、方法影响因素有关尚需探讨。其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选定合格的消毒产品及正确的配比与操作方法是控制医疗机构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应避免不正确的中草药空气消毒剂喷雾消毒法消毒。

4 对策和建议

(1)各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和其他病原体微生物的传播。

(2)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根据本单位医源性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能引起感染的重点部门或环节进行监测,分析危险因素,并将检测结果汇总后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提高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其认识到院内感染对患者及其自身的危害,掌握和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其相关规定。按要求从基本操作入手,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

(4)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监测频次,固定监测时间,要求抽样人员加强业务素质训练,规范采样技术,选择合理的采样方法,注意采样数量与样品种类构成,纠正采样操作不规范甚至随心所欲的现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确定最基本的检测项目,检验人员应结合实际测试目标,规范检验方法,选择或设计相应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实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要不断更新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监测机构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