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6 06:34:57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1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城市文明、街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市《环保模范城》,坚持全面启动,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安全感,整体推进,在改善环境面貌的过程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服务居民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态街道建设的成效。

创建目标

1、总体目标: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经过努力奋斗,把罗星街道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的新街道,全街居民居住条件达到环境清洁、设施完备、绿化美化、安静、舒适标准,成为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得到和谐相处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绿水长流、生态文明的省级街道。

2、具体目标:罗星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指标

创建重点

1、加强污染源控制。一是控制工业污染。由于我街是位于中心区域,需要严格控制有污染排放的企业,坚持不引进有污染企业。同时,由于周边工厂存在工业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我街将利用堆积垃圾的闲置地投资村财发展企业配套工程,减低工业垃圾对我街的危害,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强污水管网建设,背街小巷污水、居民污水管网接入区污水管网。三是加强家禽污染整治工作。在我街范围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

2、村(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一是优化村(社区)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根据现在村民住宅分布情况,结合实际,对新建村民住宅实行统一规划,集聚建设,生活污水全部经过下水道处理排放。对现有居民住宅中尚未建成无公害卫生厕所的农户要制订整改计划,加紧整改。新建标准化的公厕,以方便群众。村(社区)内要合理规划绿化建设,大力推进公园绿化建设,着力扩大绿化面积。道路、河道两旁种植苗木、花草、草坪等,美化环境。争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二是加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以及河道的保洁、清淤工作。做到生活垃圾和无害化处理的达到100%,同时在各村、社区道路上配置150个垃圾箱和150个果皮箱,聘请清洁工全日制专门负责公共卫生,保障街容整洁。三是加快街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街容街貌。加强污水管网建设,背街小巷污水、居民污水管网接入区污水管网。

实施时间、步骤

第一步: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1、进一步推进全街排污水沟建设,加强污水管网建设,背街小巷污水、居民污水管网接入区污水管网。2、加强环卫队伍的管理,完善卫生制度,配备卫生设施,签定垃圾无害化处理委托书等。3、加强家禽污染整治工作,在街道范围内禁止家禽家畜饲养。

第二步:2009年8月至10月:1、加大力度对全街环境进行绿化植树,提高人居环境。2、开展池塘“清淤”工程,整治河道淤泥堆积的现象,促进水道畅通。

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成员:街道环保管理站、市容办、农业服务中心、各村(社区)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经发办,联系电话、传真:。

2、任务分工。

(1)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工作办公室: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相关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经常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组织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上报工作,建立和管理创建工作档案。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促使创建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2)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各村生态农业发展及合理利用农药化肥。

(3)街道市容办:指导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和管理。

(5)街道林业站:负责组织各村做好生态林的管护和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6)街道财政所:负责创建工作经费预算,根据财力适当在年度预算中列编。

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省级生态街道建设工作,成立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把创建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生态街道的建设工作,制定建设工作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2、加强管理,强化指导。街道创建办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作。要积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生态街道建设的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生态街道建设的技术水平,切实推动生态街道建设进程。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2篇

近几年,我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建设现代化公园式城区的要求,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工程,稳步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山水交融、人水相亲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目前,街道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是:总体在保持,局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逐年加大,未来形势较为乐观。

一是构建青山生态屏障体系。____年以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停了境内6家麻石采石场,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共计完成残杂林改造350亩、植树60余万株。广泛开展保护森林、耕地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重拳打击各类盗伐滥伐林木,乱占滥用耕地、林地等违法活动,继续保持了山长青、树常绿的自然本色。

二是保护水环境,提升水质。我街道认真贯彻中央“向污染宣战”的号召,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湘江的一号文件精神,对湘江及支流一公里范围内的养殖存栏50头生猪的养殖户进行关闭,对湘江边麻石锯机进行拆除。近年来,共投入3000余万元,对牛角垅、马蹄塘等水库进行提质整改,对翻身撇洪渠及全街道500余亩山塘山坝进行清淤及护坡休整、绿化。街道城管办对沙河废弃物不定期进行清理,对湘江边轮船公司等9处沙场进行了拆除,清洁了水面,还原了湿地,并逐步恢复沿线植被。对全街道在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先检测、后排放”原则,控制企业污水排放,同时,街道百姓城管协会指导全街道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改水改厕,逐步构建水生态保护圈。

三是稳步实施蓝天洁净工程。街道联合派出所、交警、行政执法队等多个部门,成立扬尘整治综合治理小组,对境内所有项目工地、机动车扬尘、道路吸尘进行长期治理。同时加强对餐饮业油烟、厂区烟囱排污进行了整治,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通过长期努力,扬尘治理和废气排放整治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清新指数不断上升。今年我街道将落实市区“蓝天”计划,关停或拆除2个大型粘土机砖厂。

四是项目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同步进行。街道对引进的开发项目,从规划到动工建设一律要求严格遵守城市绿化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要求项目方尽量保持原有的山体、池塘以及年代较为久远的树木,还原城市建设中的自然景观。如:林科大就保持了原有的山体、树木和山塘,还原了绿水与青山、房屋相辉映的自然奇观。西沃房产则在原有的山体上打造了一道靓丽的自然景观。

五是强化城市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街道结合“十美”创建,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分级负责和检查评比制度,每月开展对各村(社区)、企业、项目工地、农户的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等活动,一大批“美丽村落”,“美丽企业”、“最美农户”脱颖而出。结合“雷霆行动”、“四项整治”等整治行动,纵深推进城市管理,美化城市环境。吊离街域内主次干道旁所有废弃麻石,清理干道两厢淤泥、脏物杂草,拆除了干道两厢所有麻石锯机,并进行了全面绿化和补栽工作,打造了长湘线、联络线5.6公里绿化亮点;强力整治过境砂石、渣土车辆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通过常态化的检查评比活动和整治行动,街域环境日益改善,环境品质逐步提升。后段,我们规划利用翻身垸的水利水系优势和麻潭山的地利优势,打造翻身垸和麻潭山两条高品质绿带,使街道形象和品质再上一个大台阶。

1、加强生态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把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灌输到每个群众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转变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坚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并袋装,确保房前屋后、道路、水塘、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3篇

坚持城市形象样板街道定位不动摇,但有效载要细化。加大社区和物业的联动力度,进一步深化考核补贴机制,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街道办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街道办工作计划1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城区治理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教育和执法相结合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立面、地面整治,对辖区重点地域、地段、问题开展持续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海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出1个“花漾街区”和2个“街心花园”的工作目标,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全市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探索建立市容环境严管区,在辖区艺展中心1平方公里的“三纵八横”范围内设立严管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堵疏结合的工作理念,通过组建“商业发展联盟会”和街道综合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推行自治共管,全面落实“门前三包”,严查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张贴、从临街门店向街道扫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做到路面无堆放垃圾、无卫生死角、无积水,严查超门线、占道经营,及时清理乱摆卖、乱搭建、乱挂晒、占道灯箱、临时广告牌等。以点带面,探索建立一套发挥市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承诺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在辖区内逐步推广,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全面推进“里子”工程,深入开展城中村、内街小巷洁净工程,建立一村一责任人制和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专业保洁清扫和雨污管网建设,严管乱停放、乱拉挂等“六乱”行为,扎实推进“净化”、“美化”、“绿化”、“硬化”、“文化”五化整治成效,构建宜居达标社区,并持续推进专业物业公司进驻城中村,巩固整治提升成果。

三是开展城市道路深度洁净行动,持续深入“垃圾不落地”专项执法行动,组织义工队伍开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劝导,督促商家“门前三包”落实责任,全面清理铁路沿线、公交站、绿化带、立交桥底、涵洞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四是着力推动垃圾分类进家庭,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不低于40%,顺利通过市、区检查验收。

街道办工作计划2(一)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

城中村综合治理是我办今年工作的重点难点,接下来,我办将进一步改善“城中村”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继续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围绕“管理”、“建设”两个重点,以改进不足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强力推进街道“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科学技术保障,加强与市、区、社区、代建商、笋岗股份公司沟通联系,推动消防安全建设等工作,促进城中村管理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二是加强“城中村”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结合实际想方设法挖掘更便捷、更完备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城中村治理中的应用;三是加大“城中村”综合治理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微博等线上工具,结合讲座、入户等线下宣传方式科普环境治理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城中村”综合治理认知度、参与度。为实现特区一体化均衡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我办将继续深入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将智能设备全面进驻辖区内各小区,落实达标小区台账,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民心,切实提高我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一是加大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联动社区自治组织取得小区居民的支持;三是开展各项宣传活动,普及小区居民知晓率;四是由志愿者和督导员全面开展平时宣传、督导工作,保障垃圾分类工作;五是在辖区各小区、城中村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六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把普及推广应用智能资源回收箱打造成街道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笋岗新篇章

根据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20--年下半年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示范街道建设,构筑生态文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对辖区内的笔架河(笋岗段)、布吉河(笋岗段)河道加强长效管理,确保水质持续改善;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完成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任务;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保障市民健康环保生活。

街道办工作计划3一、推进“行走东晓”城市管理工作。

整合街道城区治理、民生事务、工程基建及各社区的综合力量,由书记带队,开展拉网式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能就地解决的当场解决;道路破损、绿化缺失等问题,由城区治理办直接走零星工程项目进行整治;需要进行专项治理的,分门别类,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走民生微实事项目,不能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就由街道基建工程整治项目进行整改,多条腿走路,强力推进问题的整改,务必把“行走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二、加大城区治理工作的宣传工作。

城区治理办和各社区工作站将进一步拓宽宣传途径,借助主流媒体宣传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亮点,组织开展“城市环境文明活动”、“美丽深圳热点活动”,带领市民更进一步了解城管工作,走进城管。

三、落实好《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奖惩办法》

以此作为强化物业服务企业市容环境考核监督工作的抓手,促进辖区物业小区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和水平。

街道办工作计划41、抓好学习教育。

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抓好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村领带班子应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为群众解难、谋利益,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完成街道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抓好年初制订的经济目标,在去年级经济收入83.93万元基础上增长到150万元。

3、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年初制订的计划还有,①在村主要道路安装36盏路灯,预计投入资金5.4万元,于10月完工。

②小公园建造,预计投资50万元,于12月上旬完工。③道路两旁绿化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于12月中旬完工。④河塘砌石,预计投资12万元,于12月下旬完工。

4、大力招商引资: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宅基地,预计将引进1-2家企业,提高村级经济及村收入。

5、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计生联络员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管理好本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

6、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对巡逻队员进行全面考核管理,确保村民平平安安,使各项矛盾及时解决。

继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并做好“平安村”、“无毒村”、“无邪教村”等宣传创建工作。

街道办工作计划520--年下半年,东湖街道城区治理办将牢固树立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的总体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短板,突出抓好“三防”、城市环境整治、违法建筑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一、继续做好市容环境考核工作,争取成绩位列区里中等或偏上水平;

二、加大对作业单位日常考核力度,督促作业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加大力度赶进度,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违法建筑拆除、城中村综合整治、户外广告整治、立面整治等重点工作。

四、加强巡查和执法,严防严控违法建筑,切实保护好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

五、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做好爱卫消杀,保障辖区居民身体健康;

六、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包括三防边坡、台风防御、地面坍塌、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

街道办工作计划61、突出高端产业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

20--年初启动“天心煤建”棚改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签约、腾地工作。完成七里庙路南沿线道路、牛婆塘巷路、砂子塘西路三条民生工程道路建设。全力配合轨道公司做好地铁3号线--站和地铁4号线黄土岭站、砂子塘站的建设。加快推动中机新里程、建发中央公园、建发中央首府、九禧中铁二十五局商住楼项目。发挥“特色示范楼宇集聚群”辐射效应,升级商会大厦、神农商务楼、大华写字楼、中机国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鸿裕华公馆等楼宇招商引资,着力吸引培育一批税收贡献大、品牌形象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进驻,着力打造全区现代服务业示范版块。

2、突出社会管理创新,推动街区运行形成新格局。

深入推进城区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与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流程效能化、为民办事简便化、惠民服务精细化”改革目标。坚持法治立街、平安建街、群防强街、和谐固街,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互动作用,保障一方平安和谐。深化智慧城市管理,构建“大城管”格局。拓展智慧健康服务,推动“健康生活馆”全面升级,实现“一个自治七个岗”,使广大居民享受便捷健康服务。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推进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普惠化、社会化、均等化。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示范创建。完善“8341”安全工作法,确保“大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发挥空间资源优势,逐步解决社区服务阵地全面达标难题,打造特色服务阵地,推进社区全面提质提档。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打造主题文化社区阵地品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3、突出自身基础夯实,推动基层队伍树立新形象。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4篇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年街道城管、综治、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区城管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城管、综治、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部署今年工作任务。

下面,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年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简要情况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区“*”规划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街道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强化基层基础,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有效地提高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确保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市容秩序管理再上新台阶。积极组织全体街居力量,全力以赴开展“国卫”迎检复查、创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以及区城管“优胜杯”竞赛等活动,成立了由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各条块工作任务,召开各种动员会、任务部署会、推进会20余次,挂横幅、出宣传橱窗(板报)、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次,与7个社区、辖区50多家单位签订工作责任状。全年新增财力100余万元,用于桂井、天一、平桥三个老小区及老墙门、没有物业的楼道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综合整治,共改造低洼地段管道200米,修补绿化面积500平方米,修补粉刷背街小巷20000余平方米,协助房管部门对老小区下水道进行疏通和修理,对清理出的楼道垃圾及时进行消杀处理。先后组织力量对偃月街、中营巷、月湖景区西岸沿街饭店、烟杂店、无证摊贩、夜宵摊点乱摆摊叫卖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2家店主、2名严重影响行政执法的临时摊点人员分别进行了依法依纪处理。同时加大对月湖菜场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拆除乱搭建物30余平方米,清理乱堆放垃圾20多处,清洗道路污面1000余平方米,疏通地下管道50余次计600米,使市场及周边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2、以创新内涵管理为依托,城市管理“*模式”实现新发展。针对新形势下城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街道坚持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服务并举,积极探索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综合执法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市容秩序网格化目标管理、路段分级管理等试点工作,“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得到巩固和加强,城管执法案件和暴力抗法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文明城管”、“和谐城管”正深入人心。街道被命名为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第三次获得市容环境“优胜杯”奖项,连续9年实现“环境卫生管理看月湖”的工作目标。*年4月份,作为*区便民服务规范管理试点单位,街道坚持以民生为切入点,多次召开由物业、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便民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及听证会,积极灌输上级有关政策理念,注重对该项工作的行为引导,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月湖街道便民服务摊点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两条原则”、严格“四道程序”、做到“三个统一”,将原先分布在各街头巷口的修补类民生服务项目统一纳入规范化管理,全力扭转辖区内部分路段“三乱”现象,创出了城市管理的一大特色,深受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在全区有效推广。

3、以舆论氛围为先导,卫生健康意识得到新提高。街道爱卫会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爱卫会工作要求,以“国卫”迎检复查、创星级卫生街道以及第十九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抓手,认真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居委会开展以全民健身、除害防病、卫生保健、争做文明市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有效载体进行全程式宣传发动,及时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动态及特色做法,提高辖区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活动期间,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健康教育协会,均能在区爱卫会、区疾病防控中心的具体指导下,以辖区医院为依托,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5场,听课群众达800余人次,使居民掌握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桥、太阳等社区积极创办《平桥通讯》、《太阳采风》等载体配合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国卫”迎检复查和创全市二星级卫生街道期间,全体街居干部均能深入各社区、辖区单位以及重点路段进行宣传发动和上门服务,受到辖区有关单位的好评。在除害防病工作中,街道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手段,除害防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针对春、秋两季流行病的多发期,街道健康协会、湖西卫生院及辖区的中、小学都及时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卫生防病教育,减少了各类疾病在校园的传播。

4、以强化生态建设为手段,人居环境有了新改善。以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基准点,以生态环保工作计划为目标,在区生态办、区环保分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开展以创建环保模范单位、三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饮食企业油水分离设施推广工作,共安装油水分离设施2套,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辖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规范和指导,组织力量对辖区进行了详细排查,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建立相关台账,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对非物业管理小区的绿化管理工作,做到了专人养护管理;积极开展春秋二季绿化植树活动以及绿化特色小区创建工作,共补种各种乔灌木4000余株,更新草坪500平米,新增绿地110平米;菱池小区通过了区绿化办的检查验收。此外,开展了以创建市卫生街道为主题的“创建文明一条街”、“辖区城管共建理事会”、“健康教育板报展”以及“非物业小区综合管理”等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创卫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辖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平安综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

1、有效化解矛盾,辖区社会政治稳定。建立健全了综治、、调解、“110”四位一体的维稳工作体系,整合综治、、安监、调解等工作职能,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确保了平安街道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全年共受理上级交办件35件,处理并办结区长信箱8件,完成街道领导每月两次的群众接待日,共约访、接访来访群众24次,办结率均为100%;受理来电84件,接待来访128人次,受理并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93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同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调解功能,及时妥善处理了华侨饭店玻璃墙体光污染、银亿中央广场建设涉民利益、月湖菜市场噪音扰民、货的从业人员集体上访、菜场经营户集体罢市上访等一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将大量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当地和基层。加强对归正人员的服务和管理,依托街道就业项目经理人制度,共为36名归正人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17名归正人员办理了低保,帮教安置率达90%以上;加大对的防控力度,在全区率先制定《月湖街道检举揭发举报“”组织有功人员的办法》,并全力做好痴迷者思想转化工作。一年来辖区社会政治稳定,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上杭、进京滋事事件,确保了辖区社会政治稳定。

2、夯实工作基础,社会治安成效显著。深化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制定了月湖景区区域整治综合实施方案,构建了“打、防、控、管”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以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为中心,向周边社区辐射的治安防控格局,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积极开展“无毒”社区、“无”社区创建活动,*年又有4个社区被*区委评为“无”社区;深化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日常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平安信息员、三车管理员、护楼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开展社区调解主任和调解员的业务能力专题培训,增强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得到提高;深化综治进企业工作,帮助并指导企业建立综治组织网络和工作台帐,使企业综治工作达到“六有“标准:即有专门领导小组、有具体办事人员、有相应科室门牌、有专群队伍网络、有基本规章制度、有相关台帐资料;平安校园、平安金融、平安医院等基层创安工作越来越扎实。积极探索新市民服务与管理方法与模式,确定阿林保姆单身公寓和维信综合市场为新市民服务与管理集中点,并进行了挂牌工作。*年街道辖区共发各类刑事案件854件,同比下降1.04%,两抢案件49件,同比下降7.55%,在社会治安状况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实现了辖区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好转。

3、加强宣传教育,平安建设氛围浓厚。以“法律进社区”、“综治进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月”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对居民群众的法制法规宣传教育。全年共举办各类法律咨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30余次,为民服务600余人次。*年5月份开展了《国务院条例》宣传周活动,共出黑板报7块,宣传栏14版;6月份在月湖公园举办“6.26”大型禁毒和反图片展,对市民进行了远离、反宣传教育,11月份发放《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1000余份,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在“综治进企业”、“安全生产进单位”等工作中,街道与辖区6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综治工作责任书、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增强了与各单位间的联系,提高了辖区单位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辖区各单位参与平安大区建设的浓厚工作氛围。

4、加强监督管理,公共安全形势日趋良好。按照年初确定的“夯实基础、明确责任、注重监管、狠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街道累计投入5.3万元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完善了社区的消防基础设施,提高了防范能力。建立了《月湖街道宁波市*区月湖街道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分案;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年5月份配合*区委统战部、安监局、消防大队在佛教圣地居士林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9月份和11月份街道分别指导并配合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中信大厦高层建筑的消防自救、灭火的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公共消防隐患排查,对辖区公共聚集场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1200多家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确定123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着重对石油大厦、建行大厦、外运大厦等7幢实施自主管理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调查,积极开展对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节假日安全生产检查、消防检查和烟花爆竹专项检查。一年来,未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继续保持了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的良好态势。

回顾一年来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主要是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街居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得益于辖区所有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奋战在平安建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向长期给予我们工作大力关心和支持的辖区单位和居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城市管理理念还未能完全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城市管理难题还需进一步破解;各种社会矛盾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日益凸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年街道城管、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和省委“两创”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市委提出的“狠抓落实之年”和“创新突破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盛事活动。为此,街道今年城管和平安综治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区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按照“营造一流现代服务环境”的目标,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主线,抓住体制创新、精品打造和热点难点治理三大关键,着力完善社会管理和平安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创造有力条件。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优化民生环境,立足长效管理,务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新提升

以建设“效能城管”、“和谐城管”和“营造一流现代服务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突击向长效、粗放向精细、单一向互动”三大转变,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常态管理水平,创造整洁优美、安全有序、服务便捷、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1、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以实施网格化目标管理和“数字城管”为契机,认真做好对辖区内所有城市部件的勘测普查、定位标图和数据录入工作,建成辖区全覆盖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辖区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不断完善城管、工商、公安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进路段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对便民服务摊点的长效管理。以集约化、网格化为依托,以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加大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重点路段的市容环境管理。进一步明晰和提升管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不断巩固整治成果,提高动态保洁标准,扩大道路清洗范围,完善定点定人定岗、24小时巡查管理、错时管理等制度,消除市容管理“软肋”和卫生死角,创建一批城市管理精品和典范,不断提高市容常态管理水平。

2、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管理基础。按照“环境优美、外观整洁、安全有序、宜居宜业”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整合城管、公安、工商、街居干部、党员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发挥舆论导向功能,加大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识。营造“全民城管”、“人人保洁”的浓厚氛围。积极落实城管工作“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充分依托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起以自治监督为主、执法保障为辅的城市管理模式。深化完善“城管理事会”、“城管进社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载体和形式,坚持把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和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城管的热情。

3、加强生态街道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加大宣传、教育和普及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全面推行节能、减排、降耗、节水、再生资源利用、垃圾分类管理等工作,积极开展节能进楼宇、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深入推进生态社区建设。以街道爱卫会为龙头,继续抓好今年第二十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的推广普及工作;认真做好“春、秋”二季和除害防病工作;认真落实区环境生态保护责任书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环保模范小区”、“节水社区”、“生态小区”的创建工作;继续做好辖区餐饮企业油烟及污水排放的管理与整治工作,使餐饮娱乐行业的油烟、污水、噪音排放量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抓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切实摸清辖区污染源底数;深化绿化特色小区的创建工作,提高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强化依法保障,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1、提高处置能力,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放在平安建设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调委会的功能,引导干部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使各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增加群众的满意感;要进一步加强维稳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社区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和专职调解员等队伍的业务培训,尤其要发挥平安信息员队伍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健全反应灵敏的各类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多策并举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和处置得力的应急机制。

2、树立和谐理念,构筑良好的治安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综治协会建设,积极开展综治进企业活动,最大限度调动辖区单位平安大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平安建设参与意识。进一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以天一社区阿林保姆公寓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市民服务与管理新模式。加大对月湖景区治安防控中心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机制,调动月湖景区安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中心对周边的辐射效应,确保景区平安,提高市民休闲娱乐的安全感;要进一步整合护楼员、三车管理员力量,努力使二支队伍达成高效运转合力,为月湖平安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注重重心下移,不断强化平安建设的基础。要进一步深化街道综治中心建设,规范综治工作中心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综治、司法、安全生产工作之间的配合与协调,更好地凝聚起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提高综治中心的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治安防控、民主法治、矛盾化解、反、帮教安置、消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社区平安建设基础性工作,促进社区和谐安全;要以综治协会为抓手,以社区综治警务室为工作平台,协调、交流社区与物业的各项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物业创星级活动。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5篇

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奖惩办法

为积极响应市、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的号召,结合区开展“两项活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街道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为建造文明、整洁、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主题,深入开展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思想上不放松,行动上不断层,为实现罗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建立稳定长效的卫生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动态保洁,彻底整治“脏、乱、差”及卫生死角,确保辖区“路净、境洁、地绿、水清”,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意识,把街道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经济繁荣、文明祥和、达到“国家文明城市”标准的美好家园,树立罗庄新形象。

二、考核对象

辖区内27个社区

三、考核内容

1、按罗办发[20xx]3号文规定,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建有规范的工作台帐资料,并按要求及时考核;根据作业量需要,按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专用垃圾箱;专职保洁作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积极配合缴纳垃圾处理费和卫生管理费。

2、晨间清扫工作在早8:00前完成,社区主干道路及硬化道路做到“三无”、“二净”,其它道路(区域)达到“二无”,即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

3、动态保洁时间(早9:00-晚5:00)内保洁责任区域无垃圾废弃物,垃圾箱外无外倒垃圾,并保持地面整洁,道路无明显积水(雨水除外)、积泥。

四、考核方法及奖惩措施

1、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街道办事处拿出20万元进行奖励。

2、街道环卫所按照《罗庄街道社区环卫保洁作业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评分。(详见附表)

3、采取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巡查、暗访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定期检查时间为每月20日—25日。

4、设立卫生工作先进排行榜,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名。对每季度排名前十位的社区分别给予3000—5000元奖励。

5、对街道办事处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完成好的社区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6、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街道环卫所下发的“环境卫生整改通知书”的通知,限期改正,到期仍不改正的,由环卫所督导,视情节分别处以20xx—5000元的罚款。

7、社区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年度总评排名前十位的社区,给予5000元奖励。

8、总评成绩将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与其他各类先进评比直接挂钩。

五、保障措施

1、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要下大力气抓好组织落实,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列出整治计划和时间表,制定整治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大投入,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既要突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社区主干道卫生清理等重点工作,又要全面部署,通过对“脏、乱、差”地段的整治,以点带面,推动环境卫生整体工作的全面提高。在整治中要注重标本兼治,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措施,充分发动村民参与整治活动,提高村民公共卫生意识。

附表:**街道社区环卫保洁作业考核标准

**街道办事处

二八年五月二日

附表:

**街道社区环卫保洁作业考核标准

一、晨间清扫作业质量考核标准(20分)

1、晨间清扫工作在早8:00前完成,社区主干道路及硬化道路做到“三无”、“二净”,即无零星垃圾、石块,无积泥、积水,无果皮、纸屑;路面、人行道干净,树穴、墙根干净。其它道路(区域)达到“二无”,即无明显垃圾,无卫生死角。

2、晨间完成时间不达标的硬化道路每100m2扣1分,未硬化区域不达标的每200m2扣1分,晨扫质量未达标的,每处酌情扣0.5-1分。

二、动态保洁作业质量保洁标准(40分)

1、动态保洁时间(早9:00-晚5:00)内保洁责任区域无垃圾废弃物,垃圾箱外无外倒垃圾,并保持地面整洁,道路无明显积水(雨水除外)、积泥。

2、随机抽查考核,每发现一处(次)未达标扣0.5分。

三、规定执行及其它情况考核标准(40分)

1、按罗办发[20xx]3号文规定,设置专业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管理人员,未达到有关要求的扣3-8分。

2、社区(单位)建有规范的工作台帐资料,并按要求及时考核。无台帐资料的不得分,台帐资料不规范的扣2-5分。

3、社区根据作业量需要,设置专用垃圾箱,无垃圾箱或未达到要求的扣3-10分。

4、保洁作业人员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自离岗,发现违纪情况每项每人扣0.5分,随机检查累计计分。

5、有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曝光,经查实具有主观原因的或受到上级部门通报批评的,每项扣5分,累计计分。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6篇

关键词: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

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7篇

关键词:城市旧街巷;景观空间形态;空间整合

中图分类号:P5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部分街区已经趋于老化,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面临的较大的问题是那些占据城市重要位置的旧街区,那些建筑及景观老化,大量的居民聚集,生活环境质量降低,提供给居民的绿地面积减少,大量的拆迁改建不但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投入,还会使得民众的幸福感满意度降低。但如果根据旧街区建筑的多样化,空间形态的琐碎等特色,对这些旧街巷进行空间整合,设计需要符合人的环境、心理行为需求,以舒适宜人的人性化原则出发,注重城市整体生态和谐,处理好邻里关系,包括建筑群体关系,社会活动关系,环境空间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等,通过环境的改造,化零为整,形成富有特色的街巷空间环境,最终达到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

1 城市旧街巷景观空间形态的形成

城市街巷景观的形成过程总是表现为人为作用和自然作用的互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有规划的景观,即“自上而下”形成的;另一类是自由生长的景观,即“自下而上”形成的道路景观。“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中,政治功能常常是主导因素,在少数人额主观作用、思想观念等作用下,运用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严格地控制和要求景观的形成,路网规则、街景整齐,使道路景观呈现出整体性和秩序性特征,并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理想的“最终境界”;“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中一般没有认为的、统一的规划思想驾驭,主要按自然的有机生长原则、由若个体的意向多年累积叠合而形成,按照这种方式形成的街道景观形态常常能自发调整并满足人的需求与特定地域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市道路景观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渐变,呈现出一种“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的特点。

景观零散破碎,缺乏整合。更新缓慢,从整体而言并没有呈现一种整齐有序的外观。沿街建筑形式多样,导致空间的无序和杂乱。道路卫生条件差,污水雨水系统部完善,影响路面质量。街道公共设施繁杂,加剧了景观的混乱。

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相互抵触,缺乏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施等人性化设计匮乏,威胁“人”的安全,限制“人”的使用,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人与景观的和谐共处,漠视环境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2 城市旧街巷空间形态的整合理念

城市旧街巷直接反应了当下社会最质朴的生活场景,能见证历史的发展,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人文与社会价值,是城市更新不可去除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在整合过程中主要解决其客体构成要素,包括空间要素和实体要素。空间是道路景观的主角,限定空间的实体对空间氛围和舒适度的影响很大,二者相辅相成,阴阳互补。实体与无形的空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道路景观应该以创造空间为核心、为目的来进行实体的组织。

城市旧街巷的传统发展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进步的需求,但是城市更新又迫切需要改善其环境。盲目的拆除重建,只会加重城市建筑垃圾的产生,浪费资源,导致社区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关系失衡,缺少“人情味”等问题。

2.1城市旧街巷”人性化”的整合

倡导功能转换,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控制和利用环境达到行为自主性的需要,通过改造物质环境来满足生理需要。在整合设计中需要按照土地利用的优化原则,充分利用资源,调整优化中心区功能。例如在一些传统居住街巷,去除商业影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公共环境的娱乐性和休闲型,对废旧墙体进行综合改造,使其功能产生转化,建立可持续使用系统,利用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及接头艺术活动,增加公共空间的生活气息,强调以人为主体,增强景观对人的感染力,优化人群组织,以及避免违章建筑的蔓延。

实现人得参与,在环境中塑造有趣的景观设施,例如垃圾桶的造型改变能提醒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并注意保护周围环境,自主的参与后期的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注意环境中的可识别系统,增加无障碍设计,尤其是对儿童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的安全、舒适出行的保障,注意提高空间的安全性,建立安全交通系统,避免交通事故。

注重街巷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作为信仰、价值、象征和风格的集中系统,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反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以及街道景观状态,城市道路景观中的文化使人们了解和识别并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从而获得归属感。

关注人得健康,道路中的噪音、空气污染、高低温以及拥挤等压力来源给人们带来的环境压力既包括生理上的压力也包括心理上的压力。因此,“人性化”的道路景观设计不但要从改善车辆性能、提高道路平整度和道路绿化系统等生态环境的打造方面考虑,来缓解机动车给人得生理健康带来的噪音、尾气等环境污染,另外还应创造空气清新、环境宁静、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景观环境。减少卫生死角,尽量兼顾各个区域的卫生整治。将利用各种道路资源。避免空间的浪费,并使得每个居民都能享受有美丽的街巷景观。

增加步行与自行车道路宽度,适应多种出行方式。步行数米设置相应的休息及景观带,让人们对两旁的景物产生注意,吸引其注意力,并能在夏季为道路遮阴。

2.2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景观空间整合

根据现代城市建筑空间理论,城市空间的属性是与周边建筑的使用功能息息相关的,为此,通过建筑设计形成城市各种不同尺度的空间,这些空间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功能特征。悉心布置社会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放部分单位专用停车场以满足社会停车需求。合理规划临时机动车停车位,协调临时停车与慢车道的关系。根据城市规划的有关要求,可以在街区地区增设大中型社会停车场,以解决大量机动车停车问题;另外,沿街新规划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置内部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可以利用人行道行道树之间的空地划定自行车停车带,停放一排自行车,保证人行道的畅通,同时作为存取自行车的缓冲空问。注意预留生活空间与慢车道之间的人行通道。

人行道畅通舒适:将自行车和配套设施(如路灯、垃圾箱)等设置在人行道外边沿行道树空档之间,尽可能保证人行道的宽度在1.5-2m左右。在此范围内设置盲道。根据实际情况,局部路段可以沿人行道内侧设置座椅。贯通临街建筑一侧的步行空间,在没有车辆(机动车、自行车)干扰的前提下,临建筑一侧设置人行专用通道,宽度控制6~9m,同时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2.3点状与线性空间整合

(1)建立社区公园,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公共场所,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利用地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创造多视角能够从各种场所欣赏到街道景观,并赋予不同形式的和不同的功能,是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

(2)注意周边实体空间的连续性,结合建筑空间界面,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利用绿道等景观要素将点状景观串联,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3)针对街巷微观环境进行生态设计,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影响户外舒适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设计应尽量选择街巷中夏季阴凉,冬季有日照的地段,设计之前应对场地日照进行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

(4)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人性场所,通过结合城市人文景观布局,将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纳入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在旧街巷中的线性空间中,某个节点上融入社区广场或公园等点状空间,可以解除线性空间的单调性。如音乐的节奏,在此有视觉及空间上的小高潮。在景观节点和标志点处设置点状开放空间,为景观整体意象的塑造提供有效的衔接环节,使开放空间成为景观序列进程中的静态停顿点,增强景观序列的节奏感。并且,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布置,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日常行为场所融为一体,并使街巷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到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历史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3 结语

城市旧街巷是承载着城市历史发展的一个质朴的地域景观,有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景观特质,是城市居民生活,大众草根文化的发展场地,通过梳理和整合,能创造出充满魅力的街巷景观,营造更为人行化,、具有舒适感和安全感的有生命力的城市街巷。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伟. 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 建筑学报[ J ] , 2004 (8) : 5 – 8[2]王芳. 线性公共空间与城市景观研究———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展示与重构[D] .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彭小莉. 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研究[D] . 长沙:湖南大学,2007.

[4]翁剑青. 城市公共艺术[D]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林崇华,黄晓光,张鑫.中国城市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导则.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街道社区生态环境第8篇

关键词:城市街坊;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current domestic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the area,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representative, from its reasonable traffic organization, landscapelayout, study function of land distribution and cell physic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 using theplanning method of city residents mode analyze it, and try to to find out the appropriate strategytransformation.

Keywords: City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area; liv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人口进入城市,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城市住房建设的发展。而如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宽敞、方便的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追求这舒适的建筑外部环境,最居住的需求也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外部环境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分析城市街坊式住区建设模式来对居住小区的现状进行评价分析。

1 住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地块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经济开发区内,东临“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西临明光路,南北介于凤城九路和十路之间,项目面积2公顷,现状主要为农田,距市中心约2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是该区开发的重要地块之一。小区规划设计采用“一中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整个小区布局层次分明,肌理清晰。现就该小区的规划系统组织来分析。

绿化景观

小区中部为一块硬质广场,广场周边串联有幼儿园、商业、会所等多个功能。广场内部设有儿童游乐、喷泉、雕塑等景观小品,为居民提供了日常休息活动的场所。小区内部绿地以中心块状绿地为主,还有宅前零散的绿地构成。小区整个绿化不成系统。

道路系统

整个小区实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内部道路组织层次不明晰。区内建筑前后都是硬化道路路面,机动车辆停放无序。区内人行没有整体独立的步行道路,与机动车混为一体。小区内部道路由于没有指示牌或者限速标识,人车混行导致行人与机动车辆之间没有很好的共存。静态交通层面,小区内全部为路面停车,且绝大部分车辆都是靠近建筑前后停放,给小区内部居住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物理环境

小区规划中涉及小区内物理环境的是小区的声,光、热等特征。本居住小区临城市道路,区内临街面居住建筑存在外部城市道路车辆的噪声影响。由于小区建筑构成多为多层和小高层,且局部建筑之间存在间距不足的问题,整个小区呈现一派压抑,混乱的感觉。由于该居住小区整体建筑空间布局组织混乱,道路等级层次划分不明朗,且区内开敞空间不成体系。以上共同导致小区内部通风导热能力严重缺失,降低了小区的宜居性。

用地布局

通过调查研究,该小区内部用地功能主要由住宅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服务设施主要是小区内部中心广场延边布置的小商铺,经营类型多样。小区是封闭的居住建筑围合形成传统的“内聚”小区空间形态。

2 相关规划理论研究

街坊,又称为街区,它可以理解为“街”和“坊”,街是线性元素,担负着城市的供给与交流;坊则是面状元素,承载着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当前我们对街坊的定义还主要是将其最为小区规划模式结构的一种。可以将它定义为城市中由街道所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面状生活空间单元。

经过综合相关理论研究,认为街坊划分的面积不宜太大,应当从人的步行接受范围来界定。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日益复杂,街区尺度将逐步扩大并集中于30~50公顷左右的区间内。从此可以考虑,基本街区的形态与尺度作为人的领域而得体的规模可考虑500m见方。它应当具备某些特点:①应当被城市道路纵横分割,整个住区呈现一种外向型,与城市生活融合。各种服务设施位于各地块实现资源共享。②良好的街坊社区应当具有适宜的空间尺度、居民的空间认知以及邻里关系的互动。③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共享,分布于小区,服务城市。④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保证居民生活质量。⑤能体现自身特色,具有良好的识别性。

国内目前成功应用城市社区理念建设居住区的实例很多,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通过分析研究,它们都能体现共同的设计特点。往往表现为自由而向城市开放的住区内部道路系统,“开放社区+封闭单元”的布局形式,人车都可以自由进入的开放管理模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街坊的开放性规划思路。区域之间服务设施的共享,不仅为居民提供了选择性和便利性,同时也为住区的逐步生长与发展带来了契机,还能呈现出丰富的城市生活形态。

3 运用理论对案例提出意见及改造措施

3.1系统化小区绿地

在现代住区规划理论中,十分重视区内绿地景观系统的均质性和系统性。本案例小区内部绿地和开敞空间零散不成系统,在规划改造中应当充分分析小区内部的生态景观资源,从区域景观条件的整合来考虑,实现小区与外部城市景观系统的连通。

在具体实践中,规划可以将小区中心大块绿化从形态是进行精细化,使中心绿地呈现出趣味性和观赏性。并通过改造使在具备“斑块”状绿化的同时还应实现“廊道”的联系形成绿化系统。

3.2共存的交通系统

通过对小区交通现状的分析,认为小区内部交通存在组织的无序和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矛盾突出。通过开放式社区模式的建设理念,在小区改造建设中应该实现小区的自我“打开”,从传统封闭型住宅大院向现代开放社区街坊转换。将社区生活与城市融合,使小区在对外交通上与城市道路连通,实现小区活力提升。可以将小区的围墙打开,增加小区内外的交通便捷性,将外面人行和动线引入小区内部。小区内部交通组织中,施行除小区主路以外的次级路严格限速,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行驶安全,使各种交通形式和谐共存。静态交通改造中,充分挖掘小区地下空间,让机动车停到地下车库,避免地面停放的无序。

3.3共享型服务设施

居住区由封闭单元变为城市街坊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小区和街坊之间进行交流,实现设施的共享。这表现为小区的服务设施不仅要满足本小区内部居民的使用要求,还应从城市资源角度考虑,实现区域性共享。具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当立足于一定合理的区域内考虑小区服务设施的选择与布置,实现公共设施的便利性和经济性。通过研究发现,现代居住街坊中公共服务设施沿城市街道和小区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是理想的方式。

4 结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人人都会有追求良好居住环境的愿望,这一直是规划师们致力于居住环境规划建设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经济的提高,住区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也日趋成熟。本文首先分析了现在居住区建设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典型住区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系列规划改造策略,以期对相关住区的规划改造提供可实施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